河北省诉讼费管理规定

2024-04-29

河北省诉讼费管理规定(共6篇)

篇1:河北省诉讼费管理规定

河北高院出台加强诉讼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为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方便当事人诉讼,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诉讼费管理,规范诉讼费预收、退费流程,解决“退费难”等问题,根据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做如下规定:

1、【一审案件诉讼费预收】本院受理的第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由立案一庭在审查立案时,核算应预交的诉讼费,并通知当事人向本院预交诉讼费。当事人在接到本院预交诉讼费用通知的次日起7日内未预交又不提出缓、减、免交申请的,按自动撤回起诉处理。

2、【二审案件诉讼费预收】本院受理的第二审民事、行政案件,由各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上诉状时向上诉人开具《预交诉讼费用通知书》,告知上诉人向本院预交上诉费。上诉人在接到人民法院预交诉讼费用的通知后7日内仍未预交又不提出缓、减、免交申请的,由立案一庭负责催收,如上诉人在指定期限仍未交纳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3、【诉讼保全案件申请费预收】本院受理的诉讼保全案件,诉前保全由立案一庭在审查立案时,核算应预交的申请费数额,并通知当事人向本院预交申请费;诉中保全由案件承办人报立案一庭核算预交申请费数额,并通知当事人向本院预交申请费。

4、【诉讼费交纳方式】诉讼费可以以现金、银行转账等方式交纳。以现金形式的由当事人按照交款通知所列数额交至财务科指定账户;以银行转账等方式交纳的,财务科应及时查询银行到账通知,并于每月3日前,将上月诉讼费到账情况汇总后通知立案庭,收到立案庭开具的交款通知后,财务科及时进行账务调整。

5、【诉讼费减、缓、免】当事人向本院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向本院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

符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一审裁判文书各一份(二审案件)。诉讼费缓交由立案一庭审查决定,诉讼费减交、免交由立案一庭审查后报主管院领导、主管财务院领导审批。当事人应按诉讼费缓交、减交决定书规定的期限足额交纳诉讼费,逾期不交纳的,按自动撤回起(上)诉处理。

6、【诉讼费负担告知】案件审结时,应附随生效裁判文书向当事人送达《诉讼费负担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应负担的诉讼费数额、已交纳数额、可退还或应补交数额、补交的方式及期限以及申请退费所需提交的材料,并同时告知案件承办人、退费财会人员联系方式。

7、【诉讼费退费】当事人预交的诉讼费数额多于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其应承担诉讼费数额的部分,法院无条件先予退还。当事人要求退费的,应向案件承办人提交退费申请,并同时提交预交诉讼费凭证、身份证明、单位介绍信、生效裁判文书等材料。当事人提交材料不全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承办人应一次性告知其及时补正。

8、【退费审批流程】自当事人提交退费申请及相关材料完备之日起7日内,案件承办人负责填写《诉讼费退费审批表》并报主管庭长签字审核后移交给财务科;财务科会计2个工作日内审核后报财务科长,财务科长2个工作日内审核后报计财处长,计财处长3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审批完毕后财务科在3个工作日内联系当事人办理退费手续。

9、【诉讼费催交及强制执行】当事人预交的诉讼费数额少于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其应承担诉讼费数额的,案件承办人负责催收,在《诉讼费负担告知书》告知其应补交的数额、期限、交纳方式。当事人未按指定期限补交的,纳入执行范畴,由执行机构及时强制执行,确保诉讼费收取。(具体执行办法由执行机构另行制定实施细则)

10、【诉讼费结算】案件审结后,案件承办人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向计财处提交结案通知书并附生效裁判文书。财务处以结案通知书为依据办理诉讼费结算手续。结算手续包括银行转账、收回预收票据、开具结

算票据。结算票据由当事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后入账。

11、【诉讼费上交】财务科按预算文本中的诉讼费收入计划将转实收的诉讼费每季度汇总后上交国库,一般为每季度末月的25日前。

12、【诉讼费票据管理】财务科按有关财务政策核领、核销各类诉讼费票据,按照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诉讼费票据的管理。

13、【备注】本办法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2:河北省诉讼费管理规定

申请人(原审原告):汪强华,事故车辆鄂A.37530旅游客车出资人、管理人,男,52岁,身份证证号:***817,住汉口航侧小居C栋1单元204室,邮编430015电话:62883208。

被申请人:武汉富华旅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事故车辆鄂A37530旅游客车的挂靠公司,简称挂靠公司),法定代表人:付正旺,住江岸区沿河大道147号,邮编:430011。电话:027-82766195。

被申请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事故车辆鄂A37530的投保公司,简称保险公司),经办人孙杰,电话:***。住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136号,邮编:430014。

事由:《民事判决书》(【2011】岸民初字第429号)、《民事裁定书》(【2012】鄂武汉中民申字第00050号)故意违反法发[2008]11号第四节第3点,篡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狸猫换太子”,搅混侵权与合同纠纷案由,存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二)、(四)、(五)、(六)、(十二)项和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不再审改判不足以彰显法定义务的权威。

请求:

一、被动、中立地依照简易程序中原告选定且法庭确认的“侵权纠纷”案由开庭审理,补审因情绪等案外因素干挠而遗漏的“确认侵权”的请求“

一、确认被申请人暗中磋商拒不按交警《交通事故抢救费支(垫)付通知书》(详见原审主要证据11,简称《通知书》)垫付伤者抢救款属违法„„导致申请人„„连锁损失即侵权损失”;

二、纠正原审超出诉请裁判“合同违约责任”,依据法释(2008)14号第三十八条规定,追加原审遗漏的事故责任人熊俊参加再审,以查清事实,改判被申请人赔偿侵权造成的损失共50100元。事实、理由、依据:

因案件性质、主体资格、侵权事实、法律关系复杂,特别是原审法院带有情绪等案外因素干挠,本案明确的“侵权纠纷”案由历经两级法院均未得到审判,却不着边际地判决“合同纠纷”,申请人不服,现简明扼要指出原审搅混案由、违法认定事实及证据、故意杜撰事实制造司法纠纷之处,以资贵机关厘清“申请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

一、原裁定书、判决书故意篡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导致遗漏并超出诉讼请求。案卷内存“开庭《传票》、《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通知书》、《通知书》(【2011】岸民初字第429号)”等,故免予举证即表明本案几经周折确定下来的案由就是“侵权纠纷”,原审违反《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法发[2008]11号第四节第3点的规定。

事故赔款纠纷中主体众多,有伤者和家属、驾驶员和车主、有挂靠公司和保险公司、有交警和政府运管部门、有市区多家法院,案件性质稍显复杂、请求权竞合,专业法院就出现“三个案由”!其

一、从2010年5月起,江岸区法院、汉阳区法院、桥口区法院立案又撤诉又立案又移送管辖,送达开庭《传票》于2011年1月13日以简易程序开庭,均误以“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为案由;其

二、原告确有“违法违约之诉”诉请(详见桥口法院立案诉状之头尾字段),移送管辖后,简易程序首次开庭中,确实以“赔款纠纷”为由反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由及简易程序并阐明诉讼请求和理由,要求改正案由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审判员不支持“派生合同”主张,指出原告与保险公司没有合同,被告主体有瑕疵,面临起诉被驳回之后果。原告明知违法违约责任发生竞合,只能权衡主体性质和主体间法律关系与诉请证据依据,最后,当庭选定“请求侵权责任赔偿”并申请调取“保险公司、挂靠公司收到的交警制发的《通知书》传真”法定义务证据。独任审判员遂当庭认可保险公司被告主体、亲赴江西、确认本诉案由为“侵权纠纷”,于同年2月28日送达三项文书、《传票》定于同年4月6日开庭审理“侵权纠纷”一案;其

三、原告明确地围绕“侵权纠纷”案由主张程序权利,前后二次开庭举证、陈述、诉请确认违反法定义务,一以贯之、心无旁鹜。令人意外的是因审判员的“案由和程序均被校正”难免产生不良情绪及不当律师关系,形成案外干挠因素,遂故意“私吞”证据交换程序、故意违反证据调取规则、故意违背逻辑良知论述证据、故意篡改笔录、故意错判案由“五故意”,2011年6月15日送达第三案由“合同纠纷”判决书!

可见本案出现“三个案由”,如有需要,原审可杜撰其他案由!原审少有被告“是否负有法定义务、是否违反”的应诉观点及证据,通篇是审判员代为一方论证(详见判决书第9、10、11页)代为被申请人论证“经法官阐释,确定‘主诉’合同纠纷,此后未变更”(详见裁定书第5、6页)。

事实上,独任审判员与原告确有博弈:举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二者任选且一以贯之,并无主

诉。原告当场选定侵权责任索赔扩大损失(与违约责任限于直接损失不同,以示区别),该审判员记录在案且制作了、送达了“侵权纠纷”案由的举证《通知书》、《传票》、变更合议庭普通程序等三文书。庭审中偶有涉及违约主张时,该审判员要求原告另案起诉,本庭不审,予以严格拒绝。可见,对确定的案由原告一以贯之。然而,申请人有可能胜诉的案由被蹊跷地篡改、搅混成“一滩烂泥”而发生争议时,审判长张伟全然不顾申请人签收的、法官制作的、当场提交的侵权案由通知书,瞒天过海,擅自篡改了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擅自解释法定义务,拒不查清法定义务作出判决而误用裁定书结案,违反以上司法解释。申请人死也不服没有任何凭据变更既定案由,打到天宫也得澄清“一经选定的侵权责任”何时何地有了变更?为何篡改为“合同纠纷”?“法官制作的侵权案由通知书”为何没有判决?这是不是超出诉请?是不是遗漏诉请?是不是法官律师关系不清?

二、原审程序违法、程序混乱足以导致错误认定事实和证据。如上述及案卷可见原审超审限、转换普通程序拒不适用证据交换、拒不依申请调查收集商业机密证据、不依照申请的“电传传真方式”调取交警制作的《通知书》而采取“亲赴”和“电话补充询问”、拒不当庭质证调查取证内容、拒不传唤事故责任人和刘小平二证人到庭作证、拒不依申请追加责任人参加诉讼、故意加重原告方举证负担刁难一方诉讼等,足以导致错误认定事实和证据,枉法裁判。

其实,原告举证有“证据链”(详见《交通事故扩大损失索赔案再审申请书》第2页,以下简称《申请书》),摘要说:原告举债出资挂靠经营和购买保险都是分解风险,出险后必然首先寻求法定救济向挂靠公司和保险公司请求垫付;为筹款有据,要求事故管辖机关交警出具《通知书》,在接收传真时确有误操作,所以留下广告纸上的不清楚的电文,但足以见到通知书接收人及主要事项;事关重大,原告立马要求江西方重新发送一遍,接收成功后立马转发到富华公司和保险公司,所以留下转发传真回单;以上“不清楚的传真稿”证实通知书通过传真送到武汉车方、“转发传真回单”举证足以完成侵权事实举证。

为了证据相互映证,原告申请法院调取涉及保险公司和富华公司商业秘密的、接到的《通知书》证据和交警的事故档案证据。独任审判员“亲赴”江西警方调查取证后对原告说“确有交警向挂靠公司和保险公司发出的《通知书》,但是交警交给事故车驾驶员熊俊传送挂靠公司和保险公司,是否传送到达,由你们举证,是否起诉侵权”?答“坚持起诉侵权、坚持追加案外人、坚持调查被申请人收到通知书证据”。此时,距事故之日整整一年有余三日,常识知:超过半年后收集传真转发的电信记录已无可能,遂原告口头申请审判员调取电信传真详单记录,审判员探知电信证据过期。

此后4月6日普通程序开庭中,被告由前次简易程序开庭承认“收到传真件”转而矢口否认,而且该审判员代为被告“追查证据或证据反驳”——没有接收传真的回单,所以转发传真回单无证明力——让人有理由怀疑审判员暗中向被告律师透露此取证调查情节!最后,看到判决书大量“审判员代理被告应诉”的内容,加上该律师在听证时狂加褒奖溢于言表地对张伟审判长称“该审判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从未见这么细致的法官”等,不禁令人推断法官/律师关系不清、涉嫌串通!

申请人不客气地说:该审判员她根本上缺乏办公机械常识及为人良知职业道德!殊不知接收传真没有回单、发送传真有回单算证据、证据完美的少挂一漏万的多!即使证据不足,驳回侵权确认请求也比遗漏强呀!违规变更当事人选定的案由是“冒天下审判之大不韪”呀!

退一万步,依判决书所说“交警将《通知书》交给驾驶员熊俊”、“让驾驶员传送挂靠公司和保险公司”,就等于交警指令事故责任人传送,其法定义务仍由交警设定并承担责任,具有“对世效力”,即使设定的义务有失偏颇但未经法定程序推翻,审判机关理应尊重吧!“交给熊俊”岂能否定《通知书》的接收人为保险公司和富华公司?难道熊俊是交警确定的垫付主体?任何一个员工包括熊俊接到一个事关重大的文件,不交给老板,敢“私吞”吗?对毋庸置疑的事情,原审居然“睁着眼睛说瞎话”——熊俊没有按交警指令传真送到两家被告——除非熊俊作为证人他亲口陈述不怕被“扇嘴巴”!不要忘记:交警确定被申请人的法定义务“垫付抢救费”并通过强制扣押其无辜客车得以实现垫付!交警作为国家赋权机关管辖事故,指令传真、所确定的义务赋有强制力!能违反吗?

但是,原审故意拒绝追加熊俊参加诉讼,便于“躲猫猫”,确属程序违法。

三、原审“私吞”证据交换程序,故意“躲猫猫”歪曲事实。判决书、裁定书公然出现“汪国强自述其正在江西武宁县处理事故,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身处二地„„不能证明汪国强在2月26日

接收到柯垅中队发送的传真后向富华公司、人保营销部转发传真的事实”(见《民事判决书》9~10页);“汪国强26日到江西处理事故”(见《民事裁定书》第3页)。、从原告举证

请贵机关核对:从诉状到陈述、从警方事故档案材料《赔偿协议书》到《欠条》“接收传真操作误印在广告纸上的《通知书》”和转发传真回单到被告的陈述或举证——均明确无误表明汪国强是26日18时前收到交警《通知书》并当场成功转发富华公司和保险公司、《通27日持该知书》筹款无果13时乘车(车票为证)赴江西递交警方充作车方委托手续(除此警方并无车主代理人的委托书,警方凭什么垫付1.6万元抢救费?)、原告手头仅留存“接收传真误操作印在广告纸上的《通知书》”作为线索申请法院调取涉及商业秘密的证据及国家机关保存的证据——富华公司和保险公司收到的交警《通知书》传真件,“四方内容相映证”确保“板上钉钉”有法定义务。

车主发生翻车事故是破产了,是裁判文书载明的“没有支付赔款”,如不筹款用于赔偿,到江西“何贵干”?代理人垫付700元能打发30名伤者?“垫付700元”《今收到》传来证据在被告手头,怎么到的?是伪造的吧?谁都承认27日原告到达现场、被告未到,没有审判员在场举行“证据交换”或质证,由谁来确认?为什么“私吞”证据交换程序?该证据表面有“属实 20102.27”笔迹就是交警刘小平当面书写的,与其他所有欠条、协议书证据映证日期,才能认定事实——27日处理事故,钱/条当面交讫!难道突发事故伤者不立马逼使责任方垫付?容留隔日?难道老百姓伤者误记“26日”的效力优于交警?除了熊俊和汪国强在场,谁都没有亲历亲为当时逼迫车方垫付赔款的场面!伤者及家属对代理人都动了拳脚、扣押代理人,不是被殴打受伤让人出了气汪国强休想脱身(详见3月1日第六医院病历)!原审“26日到江西处理事故”不知从而来?不是故意歪曲事实吗?原审“私吞”证据交换程序确实为歪曲事实留下空间,歪曲事实的用途是“判决汪国强没有收到《通知书》传真件,没有传送到富华公司和保险公司,也就不存在法定义务”,目的是包庇被告侵权!

四、原审裁判侵权案件底气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原判决书擅自缩小解释《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中“垫付义务”(详见判决书第14页),因底气不足,实在判不了,只得虚幌而过。殊不知原告就是请求确认“有无垫付法定义务?是否违反法定义务?”才诉至法院(详见桥口法院立案诉状之确认请求,移送管辖不赘述)!你“绕一大圈”,判“一个合同纠纷”又有何用?

五、原被告主体间并无合同,裁定书、判决书相矛盾。审判长以“合同纠纷”组织了庭审,姑且依从该案由,但是被告主体立马被驳回:第一、保险公司在简易程序开庭中当庭否认与原告存在保险合同,主体不适格,请求驳回原告起诉;第二、富华公司至死不肯当被告,因为与原告之间的《汽车挂靠经营合同》违反禁止性规定“不得出让营运证、挂靠经营”,运管部门当时正在清查挂靠经营予以处罚(详见陆续产生的新的证据《行政复议申请书、决定书》);第三、原告也没有傻到自找苦头“从一个违禁的合同中寻找“对自己公平”的约定权利”!如此主张合同法律关系的,将导致二个被告均不适格,裁定驳回起诉。但是,原审并未适用裁定书而适用《民事判决书》,等于认定被告主体适格即认定了“原、被告主体间具有合同关系”事实!显然是矛盾的,其内容不能成立。从矛盾的“判决驳回”可以间接得到原告的主张即“无需合同的被告适格、侵权关系成立”。

请注意,富华公司与汪强华的《汽车挂靠经营合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四条“任何形式的出让客运许可证或挂靠经营”禁止性规定,省政府专门下文(鄂政办发[2011]117号)整顿违规挂靠经营。因该合同违禁,很难保证公平合理地约定双方权利义务,无法保证车主的正常利益,所以,原告自主选择追究“侵权责任”。《汽车挂靠经营合同》无效,不免除侵权责任,正是因为如此,故仅作为原告出资人、被侵权的证据。

我们认为:运管法规、运管部门禁止“任何形式的出让客运经营许可证、挂靠经营”,富华公司的《汽车挂靠经营合同》是否属挂靠行为?是否违规?是否属《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应当依法一并确认无效(自始不成立)。

六、原审存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二)、(四)、(五)、(六)、(十二)项、第二款规定的情形,其理由不赘述详见《申请书》。总之,原审遗漏侵权诉讼请求、适用法律错误、调取证据及质证、认证、缺漏责任人、基本事实缺乏证据等程序违法,应当撤销。此致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再审申请人:汪强华

2012年8月12日

篇3:河北省诉讼费管理规定

1.1 全省医疗纠纷调解解决的基本情况

(1) 全省医疗纠纷发生、处置及调解的整体情况。截止2011年底, 湖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601家, 其中医院608家 (含公立医院406家) 。全省医院门诊量26804.99万人次, 其中医院门诊量8404.63万人次。2013年湖北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数4547件, 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648件, 215名医务人员在扰乱事件中受到伤害。2013年, 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共设警卫室342个;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因涉医事件出动警力7763人次, 现场依法制止“医闹”事件数354件, 排查、处理涉医案件67件, 抓获涉医犯罪嫌疑人125人, 查获职业医闹人数75人。[1]2013年, 全省调解医疗纠纷2839件, 成功2696件, 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2014年1-4月份, 全省调解医疗纠纷1076件, 成功率95.5%。[2]

(2) 全省医调委设立情况。目前, 全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已覆盖全省17个市 (州、直管市) 。共设立医调委 (室) 229个, 其中在联合专业调委会内设医疗纠纷调解室64个, 独立设立的医调委有165个 (乡镇、街道有71个, 县市区有85个, 市州有9个) , 占72%。独立设立医调委的工作场地有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的有110个, 占62%;有政府提供的有28个, 占17%;有司法行政部门提供的有16个, 占10%;由其他单位提供的有20个, 占12%。[2]

(3) 全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的组成情况。全省现有1151名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 其中专职调解员有303名, 占26%;兼职调解员有848名, 占74%。全省建立医学、法律、保险等三类专家资讯库, 共有专家近4000名。

(4) 全省医调委经费保障的总体情况。全省独立设立的医调委工作经费由政府全额保障的有28个, 占19%, 保障总金额367.92万元, 平均每个医调委13万元;有政府部分保障的有58个, 占35%, 保障总金额198.34万元, 平均每个医调委3.4万元;有保险公司全额保障的有2个, 占1%, 保障总金额22万元;平均每个医调委11万元。2013年全省人民调解员的年均工作补贴为48.6元。[2]

(5)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制度保障情况。2011年2月,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 启动了包括医调委在内的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随后, 省司法厅又先后与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保监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医疗责任保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并积极协助省卫计委开展了《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的调研、听证、颁布工作。2013年底, 省综治办、司法厅、财政厅、人社厅再次正对新形势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集中研判, 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这些规范性文件、政策的陆续出台为全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和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2]

1.2 全省法院医患纠纷案件的审理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 近3年来, 湖北省各级法院共审结医疗侵权纠纷一审、二审民事案件800余件, 其中, 调解470件, 撤诉94件, 调撤率达70%。涉及医闹的民事案件不足医疗侵权纠纷案件的十分之一, 涉及医闹的刑事案件每年均在5件以下。医疗纠纷案件其性质主要涉及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医疗器械治疗纠纷等类型, 其中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纠纷占据绝大多数。[3]

“医闹”案件的产生有的是基于诊疗行为本身的原因, 有的是基于诊疗之外的原因, 也有当事人受利益的驱动或职业“医闹”群体的怂恿等原因。

1.3 对全省医疗纠纷发生情况、人民调解工作、诉讼解决工作的基本情况的分析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分析得出:从医疗纠纷的发生数来看, 湖北省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还相对较高, 扰乱医疗秩序、伤害医务人员的情况还有一定比例, 医患矛盾还比较尖锐, 这使得我们有更大的义务和责任去为医疗纠纷的解决做出不懈的努力。从医调委的设立情况来看, 湖北省医调委的设立以独立设立为主, 在医调委的独立设立中, 卫生行政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 司法行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参与很少, 足以看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铺开, 联合治理的弊端凸显, 领导主体还模糊不清, 彼此观望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从人民调解员的组成来看, 专职调解员还很少, 兼职调解员占绝大多数, 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既懂法律又懂医学的专业人士难求,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调解员的地位、待遇还有待提高。从医调委经费保障的情况来看, 由政府全额保障的医调委比例还比较小, 部分保障的经费还很低, 这说明在医调委建立的过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的领导和政府还不够重视, 还不够支持医疗纠纷的解决工作, 很多地方的医调委的运作还很艰难。从制度保障上来说, 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对医疗纠纷的解决工作相当重视, 一直努力在向前推进, 多次制定相关法规和文件, 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从全省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情况来看, 进入诉讼程序医疗纠纷数仅占一少部分, 进入后调撤比例高, 涉及“医闹”的案件比例更少, 说明诉讼解决医疗纠纷并不经济和便捷, 职业性“医闹”在湖北省并未形成气候。

2 全省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解决与诉讼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个别地方不重视医调工作, 不重视医调委化解医疗矛盾纠纷中的独特作用, 只是以文件形式公布成立医调委, 仅悬挂标牌, 未投入实际运行。二是专职人民调解员严重缺乏。由于工作补贴低, 难以吸收高素质人才加入调解队伍, 部分专职调解员、尤其是年轻的专职调解员不稳定, 流失比较严重。三是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现阶段, 由于诸多原因, 绝大多数医调委未能通过财政手段有效保障工作经费, 有的地方甚至完全没有工作经费, 严重影响调解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开展。[2]

2.2 诉讼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医患纠纷案件的高度专业性鉴定意见往往对法院在最终的过错认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直接决定医患纠纷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划分。但在实践中, 法院仍面临着鉴定渠道不畅、鉴定程序效率低、不规范、如何采信鉴定意见等难题。如部分鉴定机构为避免纷争, 拒绝法院委托鉴定;鉴定机构排期普遍超过一年, 鉴定周期长影响案件审理周期;某些当事人不配合鉴定, 鉴定机构遇到当事人争议就中止鉴定的情形。[3]

3 对湖北省医疗纠纷解决工作的建议

3.1 对医调委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强医调委保障。推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医调委在化解医疗矛盾纠纷维护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切实保障医调委工作场所、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落实到位。二是提高队伍素质。通过“以钱养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 确保为每个医调委聘请3名以上的专职人民调解员,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知识精、调解技能高的调解员队伍。三是切实完善医调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建立起各级党委政府主导、党政分管领导负责、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司法行政部门指导、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医调委独立运作的工作机制, 确保形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合力。四是加强医保结合机制研究。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及医疗责任保险工作,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性文件, 努力建立调保结合工作机制, 为解决医疗矛盾纠纷开辟新途径。五是推动设立省医调委的有关工作。按照省“两办意见”工作分工, 省卫计委作为行业主管部门, 主要负责做好省医调委的可行性调研及筹建工作, 制定省医调委建设的实施方案;协调解决省医调委的工作场地、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 为省医调委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负责组建医学专家库;协助司法行政部门聘任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等。省司法厅要及时做好医调委的备案登记和法学专家库的组建工作, 指导省医调委各项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开展调解业务培训, 帮助调解员分析、掌握医疗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 总结、运用调解员分析、掌握医疗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 总结、运用调解工作的成功经验, 提高调解人员的能力和水平。[2]

3.2 推广各级法院审理医患纠纷案件的经验与做法

(1) 要求各级法院在审理复杂疑难或当事人争议较大的疑难案件, 除要求鉴定专家到庭接受质询外, 还要求专程走访鉴定机构和鉴定专家, 详细了解鉴定中的标准和外在因素, 确保鉴定意见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辖区内医疗纠纷案件较多的法院, 比如武汉市硚口区法院, 正在探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医学专家参与医疗纠纷调处:立案前为当事人解答医疗专业知识;诉讼中从医学角度为法官和当事人解疑答惑, 分清医疗事故、医疗过错等医疗瑕疵与合理治疗手段之间的界限, 同时为保证案件调处的公正性, 各医疗专家对本单位的涉诉案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

(2) 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 集合精兵强将, 成立医患纠纷专业合议庭, 着力破解医患纠纷难题。如2012年武汉市硚口区法院率先成立了全省首个医疗纠纷专业合议庭, 有具备一定医学专业知识背景或者审理其他其他侵权案件经验丰富的法官, 充实到专业合议庭之中, 专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 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3) 强化与医院的交流互动。在医患纠纷案件中, 各级法院、承办法官要主动出击, 深入医院、科室, 实地体验医生工作与医院管理, 通过与主治医生面对面交流诊治方案, 分析诊治进程及诊治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存在不足;通过邀请其他医院相关负责人员担任陪审员, 传唤主治医生到庭陈述治疗意见, 在法院主持下医院方与患者在法庭展开控辩。在交流互动过程中, 让法官了解医院和医生, 也让医生了解法院及法官在处理医患纠纷中的法律出发点与价值取向。

(4) 强化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交流互动, 要求承办法官打破升堂问案的惯例, 到患者家中走访, 到患者社区走访, 了解患者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 协商医患矛盾的化解方案, 以法剖案、以情达理, 努力解开患者的心结, 为化解医患矛盾奠定基础。对特别困难的患方, 有的法院还通过司法建议函方式向社区街道反映, 建议优先解决相关生活保障, 并对鉴定费、诉讼费等费用给予先行垫付, 让患者在诉讼中感到法律的温暖和关怀。

(5) 强化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 要求各级法院通过加强宣传工作力度, 以案说法, 积极向社会公众及时依法披露案件审理信息, 有效的缓解患者当事人的对立情绪, 也赢得了社会舆论的主动权, 对一些法律上尚未明确规定而在日常生活中又产生矛盾, 且有不同理解的案件, 如何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一致, 还通过组织社会公众听证会、医学专家咨询会的形式, 让社会公众参与案件讨论中, 力图促使案件审理结果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摘要:湖北省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还相对较高, 医患矛盾还比较尖锐, 在医调委的设立中司法局、卫计委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联合治理的弊端凸显, 领导主体还模糊不清, 调解员的地位、待遇还有待提高, 部分地方的领导和政府还不够重视, 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 诉讼解决面临着鉴定渠道不畅、鉴定程序效率低、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 必须明确医调委领导责任、保障医调委工作经费, 吸引充实调解人才, 加强医保结合机制研究, 加强法院与鉴定机构、医院、患者、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

关键词:湖北,人民调解机制,诉讼解决机制

参考文献

[1]杨云彦.在全省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协调小组会议上的发言, 2014, 06.

[2]湖北省司法厅.全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2014, 06.

篇4:河北省诉讼费管理规定

(1.上海海事大学 商船学院, 上海 201306; 2.航泰律师事务所, 上海 200122)

0 引 言

在我国,一般认为诉讼时效也即消灭时效.权利不行使的事实状态,在法定期间内持续存在,即发生权利人丧失权利的法律效果.[1]我国民法理论以“胜诉权消灭”说为通说,立法上也采用诉权消灭主义.简言之,如果权利人超过法定期间行使其请求权,义务人可以其权利请求已过诉讼时效来成功抗辩,权利人因此丧失胜诉权.

诉讼时效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对权利人权利的行使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稳健、均衡发展这一民商法律目的,其法律价值主要是防止权利睡眠,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防止证据遗失,便于法院审理案件,能正确及时地处理民事纠纷.诉讼时效制度维护效率价值的前提是以牺牲正义价值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有条件地牺牲权利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由此可以看出,时效制度的根本出发点是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而决非义务人逃避义务之工具;而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设计,正是由此目的而产生的.

1 海事诉讼时效中断事由与民事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区别

由于权利请求一旦过了诉讼时效将发生权利人丧失胜诉权的严重后果,海事诉讼请求的权利人要特别注意海事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特别规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通则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新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诉讼时效规定》)都对诉讼时效制度有比较详细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对诉讼时效有着特别的规定.[2]

《海商法》作为《民法通则》的特别法,海事诉讼请求应优先适用《海商法》的规定,而不适用《民法通则》等的规定.对此,《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一条作出规定: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而《海商法》规定的诉讼时效的中断与《民法通则》等的规定有着明显区别.

《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的中断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通则意见》对诉讼时效的中断进行补充规定,补充债务保证人、代理人及代管人的事项;同时,第一百七十四条还规定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的情形.由此可见,《民法通则》和《通则意见》关于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主要包括:提起诉讼、提出权利要求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诉讼时效规定》用第十条至第十九条共计10个条文(《诉讼时效规定》总共只有24条)对诉讼时效的中断再次作出详细规定,这些规定基本是对《民法通则》和《通则意见》中规定的提起诉讼、提出权利要求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这3个中断事由的扩大性解释,而从这种扩大性解释上也可以看出诉讼时效所体现的正义价值优于效率价值的法律价值倾向.[3]

然而,《海商法》对诉讼时效中断有着不同的规定,请求人非以提起诉讼和提交仲裁的方式提出权利要求并不导致海事诉讼时效的中断.《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时效因请求人提起诉讼、提交仲裁或者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但是,请求人撤回起诉、撤回仲裁或者起诉被裁定驳回的,时效不中断.请求人申请扣船的,时效自申请扣船之日起中断.自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由此可见,《海商法》规定的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主要包括:提起诉讼、提交仲裁、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和请求人申请扣船.

此外,虽然《诉讼时效规定》系依照《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而制定的,并未明确指出是否适用于海事诉讼时效,因此可以认为,《诉讼时效规定》中对提起诉讼、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的解释是适用于海事请求的.

2 “提起诉讼”的定义

“提起诉讼”是当事人决定将其与相对方的民事纠纷提交人民法院处理的主动行为,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则在所不论;“提起诉讼”不以人民法院的最终受理为必要条件,只需当事人单方的提起行为即可构成.《诉讼时效规定》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4]由此可见,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诉讼时效即中断,至于法院是否受理,则在所不问.

海事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而中断,但如果请求人撤回起诉或者起诉被裁定驳回,那么,诉讼时效不中断.

2.1 被告主体错误,诉讼时效是否中断?

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尚未弄清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以致审理过程中才弄清其所起诉的被告并非义务人或者法院最终审理判定被告对原告的诉求不承担责任.这种情况,诉讼时效是否中断呢?

例如,A船与外轮B船发生碰撞,海事局作出的船舶碰撞事故调查报告中认定的A船和B船的船舶所有人分别为甲公司和乙公司,后甲公司即在诉讼时效内向乙公司提起诉讼.但在诉讼过程中(此时已经是碰撞事故发生2年以后),乙公司即以其不是B船的船舶所有人抗辩,并提交船舶所有权证书和船舶管理合同,证明B船的船舶所有人是丙公司,而乙公司只是B船的船舶管理人(Ship Manager),因此乙公司不应承担碰撞赔偿责任.甲公司再起诉丙公司是否已过诉讼时效?问题的关键是,甲公司对乙公司提起诉讼是否引发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在此种情况下,可以认为诉讼时效中断.理由如下:(1)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而不是责任人逃避责任的工具;(2)此种情况下,虽然最终实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但当事人提起诉讼却是一个事实;(3)《海商法》规定的是起诉被裁定驳回时,时效不中断,而在被告主体错误的情况下,法院要依法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而非裁定驳回起诉*李克才,“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适用”,http://www.dffy.com/faxuejieti/ss/200311/20031116200039.htm..此外,在上述案例中,甲公司也不可撤回对丙公司的起诉,因为撤回起诉,诉讼时效不中断.

2.2 海事请求人撤回起诉,海事诉讼时效不中断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明确规定“请求人撤回起诉的,时效不中断”.而关于“撤回起诉”(以下简称“撤诉”),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又规定按撤诉处理的情况,主要包括:(1)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按撤诉处理;(2)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按撤诉处理;(3)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预交,通知后仍不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获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预交的,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四十三条..这3种按撤诉处理的情况,是请求人以消极行为撤诉的,法院将裁定按撤诉处理*并非原告申请撤诉,法院就必将裁定准许撤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而请求人主动向法院申请递交撤诉申请书,则是以积极的行为撤诉,法院将裁定准许撤诉.《海商法》规定的“请求人撤回起诉”并没有明确请求人撤诉的方式,此处“请求人撤回起诉”,按其文义解释,应当包括主动提交撤诉申请书以及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上述3种按撤诉处理的情况.

与海事诉讼时效不同,对于民事诉讼时效,《民法通则》《通则意见》和《诉讼时效规定》并没有对起诉后又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进行规定.也有观点*参见王太福“也谈起诉后撤诉诉讼时效是否中断”一文,载于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409/21/132213.shtml.认为,起诉后又撤诉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原告在起诉后法院尚未将应诉通知书和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的情况下撤诉,此时不应发生时效中断的效力,因为原告起诉后又撤诉应视为未起诉,按照诉讼法上的“诉的撤回,视同未起诉”的诉讼规则,不发生起诉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产生诉讼时效的中断.(2)原告在起诉后法院已将应诉通知书和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甚至法院已经开庭审理的情况下撤诉,此种情况下的撤诉不能产生时效中断的观点就很值得商榷.这是因为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即发生原告向被告主张权利即提出要求的法律事实,只不过这种要求不是原告直接向被告提出,而是通过法院向被告提出.如果已经通过开庭审理,则是原告在法庭上当面向被告提出要求,这两种提出要求的方式完全符合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第2种中断时效的事由,应当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从民事诉讼时效的角度看上述观点是成立的(该文件本身也不涉及海事诉讼时效).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四川高院请示长沙铁路天群实业公司贸易部与四川鑫达实业有限公司返还代收贷款一案如何适用法(民)复[1990]3号批复中“诉讼时效期间”问题的复函也是此种观点.虽然《民法通则》《通则意见》和《诉讼时效规定》并没有对起诉后又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进行规定,但诉讼法上“诉的撤回,视同未起诉”是成立的.因此,对于民事诉讼时效,通常起诉后又撤诉,诉讼时效不中断.[5]然而,原告在起诉后法院已将应诉通知书和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甚至法院已经开庭审理的情况下撤诉(前文提及的3种按撤诉处理的情况即属此类),虽属于未起诉,但却属于“权利人提出权利要求”的情况,从而造成民事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然而,对于海事诉讼时效,由于“权利人提出权利要求”不是海事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因此起诉后又撤诉的均不产生海事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而无须考虑法院是否已将应诉通知书和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6]

2.3 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诉讼时效规定》用3个条文规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即第十三条到第十五条,这3个条文分别规定向3种不同的机构提起民事请求所产生的中断时效的法律后果.相比《诉讼时效规定》这3条冗长的规定,《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的规定中只规定“请求人提交仲裁”和“请求人申请扣船”这两种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7]《诉讼时效规定》中对“提起诉讼”的扩大性解释应当适用于海事诉讼时效.这是因为无法确定《海商法》在规定时效中断的事项时为什么只是规定“请求人提交仲裁”和“请求人申请扣船”,但如果说“请求人提起诉讼”“请求人提交仲裁”和“请求人申请扣船”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的话,三者均是请求人以一种十分正式并具有启动法律程序的方式在积极主张并行使其权利;如果是这样,为什么申请保全其他财产(如查封账户、扣押货物等)就不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因为此种行为也是以正式的并具有启动法律程序的方式在行使权利.

3 何谓“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

《诉讼时效规定》第十六条中对“同意履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订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七条中也规定“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此种规定应当比照《诉讼时效规定》中对“同意履行义务”的解释.海事诉讼中此类常见的争议出现在船舶保险中,那就是保险人是否已经“同意履行义务”,尤其是在船舶发生重大碰撞等事故后:被保险人船舶的修理,被保险人与对方船之间的碰撞损害赔偿纠纷的处理,被保险人与货物托运人或者收货人等之间的货损纠纷.如果被保险人已经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或者宣布共同海损,此类事情的处理有时会需要较长时间,许多时候会在事故发生后2年内尚未处理结束.所以便产生如下问题:被保险人在船舶发生保险事故后必须在2年内提起诉讼或者仲裁以便保护诉讼时效吗?保险人的何种行为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同意履行义务”从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呢?

但是,“同意履行义务”并非指被请求人同意完全按照请求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履行,而是指被请求人对争议中的合同关系或者其他法律关系下存在义务的一种确认.只有这种理解才更有利于法律纠纷的调解和解决,而不至于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如果说被保险人必须在保险事故发生后2年内提起诉讼以便保护诉讼时效,无疑是增加被保险人的诉累,因为许多时候,很有可能两船的碰撞损害赔偿纠纷的终审判决还没有作出.

有观点[8]认为,对《海商法》所规定的“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不应该作机械的理解.保险索赔的理赔程序是以保险合同中相关条款的书面形式予以确定的,保险人接受被保险人提出的保险理赔申请并进入理赔审查程序,是保险人的合同权利,同时也是保险人的一种合同义务.因此,保险人接受理赔就是其履行保险合同下的义务,应当属于“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的情形,可以构成时效中断.在保险人作出拒赔通知之前,其均处于“同意履行义务”的状态,时效也一直处于中断状态,直到保险人作出拒赔通知时,诉讼时效才重新开始起算.例如有观点认为债务人与债权人就赔偿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也应构成时效中断.[9]

然而,对“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的理解和适用在各个法院审判实践中的掌握并不一致.在《诉讼时效规定》颁布之前,天津市高级法院曾有一案例,百事昌化学公司(Beston Chemical Corporation)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海上保险合同纠纷上诉案*参见http://shlx.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fnl&Gid=117459169..法官在该判决中认为“被请求人同意履行义务”应为请求人与被请求人协商赔偿事宜,并就具体赔偿数额达成协议.此中解释是非常严格的,如果按照《诉讼时效规定》中规定,那么“同意赔付合理费用”“同意对受损货物进行索赔工作”和“在有条件限制情况下同意支付法律费用”等显然属于“同意履行义务”,从而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此外,在发生重大保险事故后,也存在保险人先行进行部分赔付的情况.[10]实践中,通常称为“保险预赔”,但是实践中也有另外一种情况,例如保险人自称其是“保险预赔”,然而其与保险理赔中保险赔付的相关文件证据基本相同,法院最终认定被保险人已经获得保险赔偿,无权再向第3人索赔损失.那么这种索赔“保险预赔”是否构成“同意履行义务”从而引发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呢?这应当取决于预赔协议中如何约定,如果明确其并非是同意履行保险合同义务和对保险赔偿责任的确认,而只是为了帮助被保险人能尽快恢复生产,那么其预赔行为不应属于“同意履行合同义务”.[11]

4 结束语

综上,海事诉讼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具有显著的不同,即仅仅是当事一方提出要求并不导致海事诉讼时效的中断.在海事诉讼时效中断的把握上,法院采取较严格的解释.然而,在《民事诉讼时效规定》颁布之后,虽然该规定在列举其所依据的法律规定时没有明确列出《海商法》,但该司法解释体现出在公平与效率两个价值之间对公平价值的偏重.对“提起诉讼”和“同意履行合同义务”等均有明确的解释,这种解释应当适用于海事诉讼时效,以便统一司法实践中对此的解释和适用,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正当合法权益,兼顾司法审判的公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梁慧星. 民法总论[M]. 2版.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1: 239-241.

[2] 卫龙球. 民法总论[M]. 2版.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704-705.

[3] 佟柔. 中国民法学: 民法总则[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2: 314-315.

[4] 柴发邦. 民事诉讼法学新编[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2: 78-79.

[5] 周士钧. 诉讼时效期间起算及中断事由研究[D].上海: 华东政法大学, 2003: 21-22.

[6] 司玉琢. 海商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63-373.

[7] 司玉琢. 海商法专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81-587.

[8] 严凌振. 从一起二审改判案谈海事诉讼中的时效中断[J].中国海商法年刊, 2009: 428-435.

[9] 伍载阳. 货运保险案件中的几个理论与实务问题[J]. 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 2005(1): 26.

[10] 汪鹏南. 现代海上保险法的理论与实践[M].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4: 112-113.

篇5: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规定

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查封、扣押、冻结的与案件有关的财物及其孳息以及从其他办案机关接收的财物及其孳息,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违法所得及其孳息、供犯罪所用的财物、非法持有的违禁品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财物及其孳息。

第三条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财物,应当予以查封、扣押、冻结,并依法处理。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必须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不得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无关的财物。凡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都应当及时进行审查;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内予以解除、退还,并通知有关当事人。严禁以虚假立案或者其他非法方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对涉案单位违规的账外资金但与案件无关的,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可以通知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其上级单位处理。

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应当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所扶养的亲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和物品,减少对涉案单位正常办公、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影响。

第五条严禁在立案之前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立案之前发现涉嫌犯罪的财物,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以保全证据和防止涉案财物转移、损毁。

个人或者单位在立案之前向人民检察院自首时携带涉案财物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管辖规定先行接收,并向自首人开具接收凭证,根据立案和侦查情况决定是否查封、扣押、冻结。

人民检察院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后,应当对案件及时进行侦查,不得在无法定理由情况下撤销案件或者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第六条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其亲友受犯罪嫌疑人委托或者主动代为向检察机关退还或者赔偿涉案财物的,参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关于查封、扣押、冻结的相关程序办理。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开具查封、扣押、冻结决定书,并由检察人员、代为退还或者赔偿的人员和有关规定要求的其他人员在清单上签名或者盖章。代为退还或者赔偿的人员应当在清单上注明系受犯罪嫌疑人委托或者主动代为犯罪嫌疑人退还或者赔偿。第七条人民检察院实行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与保管涉案财物相分离的原则,办案部门与案件管理、计划财务装备等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侦查监督、公诉、控告检察、刑事申诉检察等部门依照刑事诉讼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对办案部门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等活动进行监督。

办案部门负责对涉案财物依法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处理,并对依照本规定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二条不移送案件管理部门或者不存入唯一合规账户的涉案财物进行管理;案件管理部门负责对办案部门和其他办案机关移送的涉案物品进行保管,并依照有关规定对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计划财务装备部门负责对存入唯一合规账户的扣押款项进行管理。

人民检察院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工作进行监督。

第八条人民检察院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应当使用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制定的法律文书,填写必须规范、完整。禁止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文书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

第九条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财物,应当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第二章涉案财物的移送与接收

第十条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及其孳息后,应当及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办理,至迟不得超过三日,法律和有关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一)将扣押的款项存入唯一合规账户;(二)将扣押的物品和相关权利证书、支付凭证以及具有一定特征能够证明案情的现金等,送案件管理部门入库保管;(三)将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的清单和扣押款项存入唯一合规账户的存款凭证等,送案件管理部门登记;案件管理部门应当对存款凭证复印保存,并将原件送计划财务装备部门。

扣押的款项或者物品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存入唯一合规账户或者送案件管理部门保管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由办案部门暂时保管,在原因消除后及时存入或者移交,但应当将扣押清单和相关权利证书、支付凭证等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送案件管理部门登记、保管。第十一条案件管理部门接收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移送的涉案 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查封、扣押、冻结的与案件有关的财物及其孳息以及从其他办案机关接收的财物及其孳息,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违法所得及其孳息、供犯罪所用的财物、非法持有的违禁品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财物及其孳息。

第三条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财物,应当予以查封、扣押、冻结,并依法处理。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必须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不得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无关的财物。凡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都应当及时进行审查;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内予以解除、退还,并通知有关当事人。

严禁以虚假立案或者其他非法方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对涉案单位违规的账外资金但与案件无关的,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可以通知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其上级单位处理。

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应当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所扶养的亲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和物品,减少对涉案单位正常办公、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影响。

第五条严禁在立案之前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立案之前发现涉嫌犯罪的财物,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以保全证据和防止涉案财物转移、损毁。

个人或者单位在立案之前向人民检察院自首时携带涉案财物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管辖规定先行接收,并向自首人开具接收凭证,根据立案和侦查情况决定是否查封、扣押、冻结。

人民检察院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后,应当对案件及时进行侦查,不得在无法定理由情况下撤销案件或者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第六条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其亲友受犯罪嫌疑人委托或者主动代为向检察机关退还或者赔偿涉案财物的,参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关于查封、扣押、冻结的相关程序办理。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开具查封、扣押、冻结决定书,并由检察人员、代为退还或者赔偿的人员和有关规定要求的其他人员在清单上签名或者盖章。代为退还或者赔偿的人员应当在清单上注明系受犯罪嫌疑人委托或者主动代为犯罪嫌疑人退还或者赔偿。

第七条人民检察院实行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与保管涉案财物相分离的原则,办案部门与案件管理、计划财务装备等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侦查监督、公诉、控告检察、刑事申诉检察等部门依照刑事诉讼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对办案部门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等活动进行监督。

办案部门负责对涉案财物依法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处理,并对依照本规定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二条不移送案件管理部门或者不存入唯一合规账户的涉案财物进行管理;案件管理部门负责对办案部门和其他办案机关移送的涉案物品进行保管,并依照有关规定对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计划财务装备部门负责对存入唯一合规账户的扣押款项进行管理。

人民检察院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工作进行监督。

第八条人民检察院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应当使用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制定的法律文书,填写必须规范、完整。禁止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文书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

第九条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财物,应当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第二章涉案财物的移送与接收

第十条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及其孳息后,应当及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办理,至迟不得超过三日,法律和有关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一)将扣押的款项存入唯一合规账户;(二)将扣押的物品和相关权利证书、支付凭证以及具有一定特征能够证明案情的现金等,送案件管理部门入库保管;(三)将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的清单和扣押款项存入唯一合规账户的存款凭证等,送案件管理部门登记;案件管理部门应当对存款凭证复印保存,并将原件送计划财务装备部门。

扣押的款项或者物品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存入唯一合规账户或者送案件管理部门保管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由办案部门暂时保管,在原因消除后及时存入或者移交,但应当将扣押清单和相关权利证书、支付凭证等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送案件管理部门登记、保管。第十一条案件管理部门接收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移送的涉案 财物或者清单时,应当审查是否符合下列要求:(一)有立案决定书和相应的查封、扣押、冻结法律文书以及查封、扣押清单,并填写规范、完整,符合相关要求;(二)移送的财物与清单相符;(三)移送的扣押物品清单,已经依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关扣押的规定注明扣押财物的主要特征;(四)移送的外币、金银珠宝、文物、名贵字画以及其他不易辨别真伪的贵重物品,已经依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关扣押的规定予以密封,检察人员、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在密封材料上签名或者盖章,经过鉴定的,附有鉴定意见复印件;(五)移送的存折、信用卡、有价证券等支付凭证和具有一定特征能够证明案情的现金,已经依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关扣押的规定予以密封,注明特征、编号、种类、面值、张数、金额等,检察人员、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在密封材料上签名或者盖章;(六)移送的查封清单,已经依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关查封的规定注明相关财物的详细地址和相关特征,检察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注明已经拍照或者录像及其权利证书是否已被扣押,注明财物被查封后由办案部门保管或者交持有人或者其近亲属保管,注明查封决定书副本已送达相关的财物登记、管理部门等。第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查封、扣押的下列涉案财物不移送案件管理部门保管,由办案部门拍照或者录像后妥善管理或者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一)查封的不动产和置于该不动产上不宜移动的设施等财物,以及涉案的车辆、船舶、航空器和大型机械、设备等财物,及时依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关查封、扣押的规定扣押相关权利证书,将查封决定书副本送达有关登记、管理部门,并告知其在查封期间禁止办理抵押、转让、出售等权属关系变更、转移登记手续;(二)珍贵文物、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送主管机关;(三)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及时移送有关主管机关,或者根据办案需要严格封存,不得擅自使用或者扩散;(四)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或者根据办案需要委托有关主管机关妥善保管;(五)易损毁、灭失、变质等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易贬值的汽车、船艇等物品,经权利人同意或者申请,并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及时委托有关部门先行变卖、拍卖,所得款项存入唯一合规账户。先行变卖、拍卖应当做到公开、公平。

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不将涉案财物移送案件管理部门保管的,应当将查封、扣押清单以及相关权利证书、支付凭证等依照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送案件管理部门登记、保管。第十三条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接收其他办案机关随案移送的涉案财物的,参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和办理。对移送的物品、权利证书、支付凭证以及具备一定特征能够证明案情的现金,案件管理部门审查后认为符合要求的,予以接收并入库保管。对移送的涉案款项,由其他办案机关存入检察机关指定的唯一合规账户,案件管理部门对转账凭证进行登记并联系计划财务装备部门进行核对。其他办案机关直接移送现金的,案件管理部门可以告知其存入指定的唯一合规账户,也可以联系计划财务装备部门清点、接收并及时存入唯一合规账户。计划财务装备部门应当在收到款项后三日以内将收款凭证复印件送案件管理部门登记。

对于其他办案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时随案移送的有关实物,案件管理部门经商公诉部门后,认为属于不宜移送的,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只接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必要时,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公诉部门与其他办案机关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确定不随案移送的实物。

第十四条案件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有关涉案财物的接收、管理和相关信息录入工作。

第十五条案件管理部门接收密封的涉案财物,一般不进行拆封。移送部门或者案件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拆封的,由移送人员和接收人员共同启封、检查、重新密封,并对全过程进行录像。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关扣押的规定应当予以密封的涉案财物,启封、检查、重新密封时应当依照规定有见证人、持有人或者单位负责人等在场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六条案件管理部门对于接收的涉案财物、清单及其他相关材料,认为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在移送清单上签字并制作入库清单,办理入库手续。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将原因告知移送单位,由移送单位及时补送相关材料,或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第三章涉案财物的保管

第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对于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如实登记,妥善保管。

第十八条人民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对扣押款项及其孳息应当逐案设立明细账,严格收付手 续。

计划财务装备部门应当定期对唯一合规账户的资金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账实相符。

第十九条案件管理部门对收到的物品应当建账设卡,一案一账,一物一卡(码)。对于贵重物品和细小物品,根据物品种类实行分袋、分件、分箱设卡和保管。

案件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涉案物品进行检查,确保账实相符。第二十条涉案物品专用保管场所应当符合下列防火、防盗、防潮、防尘等要求:(一)安装防盗门窗、铁柜和报警器、监视器;(二)配备必要的储物格、箱、袋等设备设施;(三)配备必要的除湿、调温、密封、防霉变、防腐烂等设备设施;(四)配备必要的计量、鉴定、辨认等设备设施;(五)需要存放电子存储介质类物品的,应当配备防磁柜;(六)其他必要的设备设施。第二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人员需要查看、临时调用涉案财物的,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需要移送、处理涉案财物的,应当经检察长批准。案件管理部门对于审批手续齐全的,应当办理查看、出库手续并认真登记。

对于密封的涉案财物,在查看、出库、归还时需要拆封的,应当遵守本规定第十五条的要求。第四章涉案财物的处理

第二十二条对于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及其孳息,除按照有关规定返还被害人或者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以外,不得在诉讼程序终结之前上缴国库或者作其他处理。法律和有关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在诉讼过程中,对权属明确的被害人合法财产,凡返还不损害其他被害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不影响诉讼正常进行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及时返还。权属有争议的,应当在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由人民法院判决时一并处理。

在扣押、冻结期间,权利人申请出售被扣押、冻结的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的,以及扣押、冻结的汇票、本票、支票的有效期即将届满的,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应当依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

第二十三条人民检察院作出撤销案件决定、不起诉决定或者收到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后,应当在三十日以内对涉案财物作出处理。情况特殊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前款规定的对涉案财物的处理工作,人民检察院决定撤销案件的,由侦查部门负责办理;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或者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裁定的案件,由公诉部门负责办理;对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公诉部门可以要求侦查部门协助配合。

人民检察院按照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先行接收涉案财物,如果决定不予立案的,侦查部门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对先行接收的财物作出处理。

第二十四条处理由案件管理部门保管的涉案财物,办案部门应当持经检察长批准的相关文书或者报告,到案件管理部门办理出库手续;处理存入唯一合规账户的涉案款项,办案部门应当持经检察长批准的相关文书或者报告,经案件管理部门办理出库手续后,到计划财务装备部门办理提现或者转账手续。案件管理部门或者计划财务装备部门对于符合审批手续的,应当及时办理。

对于依照本规定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二条的规定未移交案件管理部门保管或者未存入唯一合规账户的涉案财物,办案部门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期限报经检察长批准后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五条对涉案财物,应当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区分不同情形,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一)因犯罪嫌疑人死亡而撤销案件、决定不起诉,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应当按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关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规定办理;对于不需要追缴的涉案财物,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期限及时返还犯罪嫌疑人、被不起诉人的合法继承人;(二)因其他原因撤销案件、决定不起诉,对于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需要没收的,应当依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关撤销案件时处理犯罪嫌疑人违法所得的规定提出检察建议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未认定为需要没收并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的涉案财物,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期限及时返还犯罪嫌疑人、被不起诉人;(三)提起公诉的案件,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后,对于冻结在金融机构的涉案财产,由人民法院通知该金融机构上缴国库;对于查封、扣押且依法未随案移送人民法院的涉案财物,人民检察院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上缴国库;(四)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起诉意见书中未认定为与犯罪有关的涉案财物;提起公诉的案件,起诉书中未认定或者起诉书认定但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中未认定为与犯罪有关的涉案财物,应当依照本条第二项的规定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或者及时返还犯罪嫌疑人、被不起诉人、被告人;(五)对于需要返还被害人的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应当按照有 关规定予以返还。

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协调配合,共同研究解决涉案财物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司法工作顺利进行,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二十六条对于应当返还被害人的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无人认领的,应当公告通知。公告满六个月无人认领的,依法上缴国库。上缴国库后有人认领,经查证属实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退库予以返还。原物已经拍卖、变卖的,应当退回价款。第二十七条对于贪污、挪用公款等侵犯国有资产犯罪案件中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除人民法院判决上缴国库的以外,应当归还原单位或者原单位的权利义务继受单位。犯罪金额已经作为损失核销或者原单位已不存在且无权利义务继受单位的,应当上缴国库。第二十八条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应当依法上缴国库或者返还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如果有孳息,应当一并上缴或者返还。第五章涉案财物工作监督

第二十九条人民检察院监察部门应当对本院和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涉案财物工作进行检查或者专项督察,每年至少一次,并将结果在本辖区范围内予以通报。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第三十条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受案审查、流程监控、案件质量评查、检察业务考评等途径,对本院和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涉案财物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及时处理。

第三十一条案件管理部门在涉案财物管理工作中,发现办案部门或者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进行口头提示;对于违规情节较重的,应当发送案件流程监控通知书;认为需要追究纪律或者法律责任的,应当移送本院监察部门处理或者向检察长报告:(一)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与清单存在不一致,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说明的;(二)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时,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密封、签名或者盖章,影响案件办理的;(三)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后,未及时存入唯一合规账户、办理入库保管手续,或者未及时向案件管理部门登记,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说明的;(四)在立案之前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或者未依照有关规定开具法律文书而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五)对明知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或者对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财物仍不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或者不予退还的,或者应当将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返还被害人而不返还的;(六)违反有关规定,在诉讼程序依法终结之前将涉案财物上缴国库或者作其他处理的;(七)在诉讼程序依法终结之后,未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依法处理涉案财物,经督促后仍不及时、依法处理的;(八)因不负责任造成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丢失、损毁或者泄密的;(九)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的;(十)其他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的情形。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收到案件管理部门的流程监控通知书后,应当在十日以内将核查情况书面回复案件管理部门。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公诉、控告检察、刑事申诉检察等部门发现本院办案部门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履行监督职责。案件管理部门发现办案部门有上述情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案件办理所处的诉讼环节,告知侦查监督、公诉、控告检察或者刑事申诉检察等部门。

第三十二条人民检察院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信息查询和公开工作,并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行使权利提供保障和便利。善意第三人等案外人与涉案财物处理存在利害关系的,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应当告知其相关诉讼权利。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人民检察院的查封、扣押、冻结不服或者对人民检察院撤销案件决定、不起诉决定中关于涉案财物的处理部分不服的,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提出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受理和审查办理并反馈处理结果。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对涉案财物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就财物处理部分提出上诉,被害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

第三十三条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在办理国家赔偿案件过程中,可以向办案部门调查核实相关查封、扣押、冻结等行为是否合法。国家赔偿决定对相关涉案财物作出处理的,有关办案部门应当及时执行。第三十四条人民检察院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应当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

第三十五条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工作中违反相关规定的,应当追究纪律责任;构成 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导致国家赔偿的,应当依法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对涉案财物的保管、鉴定、估价、公告等支付的费用,列入人民检察院办案(业务)经费,不得向当事人收取。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所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包括自然人、单位。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所称有关主管机关,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对有关违禁品、危险品具有行政管理、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权限的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第三十九条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

篇6:法务诉讼管理工作职责

1.民事起诉、刑事报案及办案协助。

2.全国各地公安、检察院、法院联络协调。

3.全国各地新建合作律所的考察签约及联络协调。

上一篇:抗震救灾小论文下一篇:广告公司个人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