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校车安全管理规定

2024-05-10

河北省校车安全管理规定(共11篇)

篇1:河北省校车安全管理规定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校车交通安全的管理,切实保障搭乘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和《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校车管理

(1)依法办理了机动车登记,车辆牌证齐全;

(2)粘贴有效的年检合格标志和强制保险标志;

(3)符合国家规定的校车技术标准;

(4)车身前后及两侧应当粘贴、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标志。

二、校车驾驶人管理

(1)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须携带有效驾驶证、行驶证及有关证件。

(2)不疲劳驾车。

(3)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车。

(4)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饮酒。

(5)经常学习交通法规。

(6)保持车况良好,经常检查车辆运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驾驶员在校内车速不能超于每小时5公里。

(8)有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9)最近3年任一记分周期内没有累计记满12分的记录;

(10)未发生过致人死亡且负有责任的交通事故;

(11)身心健康,言行文明,无嗜酒等不良习好,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

(12)无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

三、学生照管人员管理

建立学生照管人员责任制度,确保每辆校车配备学生照管人员,负责维持乘车秩序,监督和纠正校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防止校车出现超速、超载、乱停靠上下学生等情形。

篇2:河北省校车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校车交通安全的管理,切实保障搭乘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和《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校车是指幼儿园(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统称学校)自购或租借的专门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

第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职责范围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加强对校车的监管,严查校车超员、超载、超速及其他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并不定期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四条 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督促有关学校建立、健全和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将校车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使用校车的学校安全管理考核,协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学校使用校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五条 使用校车的学校应当与当地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签订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与校车驾驶人员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使用租借车辆的学校应当与出租、出借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交通安全责任。

第六条 使用校车的学校应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和车辆台帐,定期对校车进行维护保养;建立和落实校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督促驾驶人规范操作、文明行车;建立学生照管人员责任制度,确保每 1

辆校车配备学生照管人员,负责维持乘车秩序,监督和纠正校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防止校车出现超速、超载、乱停靠上下学生等情形。使用校车的学校应当自觉接受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 学校需长期租用车辆作为校车,或者组织学生活动需临时租用车辆的,应当租用具有合法资质的专业客运单位的机动车,并与承运单位签订运送协议书,明确安全责任。严禁租借个人所有的或者拼装、故障、报废车辆作为校车。

第八条 校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办理了机动车登记,车辆牌证齐全;

(二)粘贴有效的年检合格标志和强制保险标志;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校车技术标准;

(四)专用校车涂装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车身前后及两侧应当粘贴、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标志、标牌;临时租用的校车在车身前后及两侧应当粘贴校车标志。

第九条 校车驾驶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二)最近3年任一记分周期内没有累计记满12分的记录;

(三)未发生过致人死亡且负有责任的交通事故;

(四)身心健康,言行文明,无嗜酒等不良习好,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

(五)无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

第十条 因集中运送学生而需要一个月(含)以上较长期配备、租用校车的学校,在校车投入使用前,应向当地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填写《河北省校车备案登记表》并附校车照片(正面、侧面、前45度角、后面、车厢内部);

(二)由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拟聘用校车驾驶人的基本情况证明,本学校拟与校车驾驶人员签订的安全行车责任书;

(三)校车行驶路线和停靠站点示意图;

(四)本学校制定的校车及其驾驶人员、学生照管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

(五)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安全技术检验记录单复印件,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河北省校车备案登记表》由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一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收到校车备案登记表后,应会同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3日内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核。申请材料齐全且有关内容符合相关要求的,上报当地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编号,核发校车专用标志和标牌,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国家规定的校车技术标准,核定校车准载人数,在核发的校车专用标牌中注明。

校车专用标志、标牌由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需申领、发放。

第十三条 校车专用标识、标志的有效期与该机动车承担校车任务的有效期相同,最长不超过一年。使用校车的学校需要延续其有效期的,应当在其有效期届满15日前向当地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重新备案。

第十四条 校车上路行驶时,应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正确使用校车专用标识、标志。

第十五条 使用校车的学校应当制定有关学生搭乘校车的安全指引,并教育学生在搭乘校车时必须遵守安全守则,确保学生安全。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定期将校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情况抄告其所属学校和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现其不符合驾驶校车的条件时,应建议学校终止其与该驾驶人员的劳动关系。

第十七条 校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校车驾驶人和学生照管人员应当立即报警,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有关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发生二次交通事故。

第十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校车交通违法行为。第十九条 使用校车的学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建立有关管理制度的,由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整改。

第二十条 使用校车的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同时将情况通报该学校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该学校及

其法人代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者屡教不改的,给予该校法人代表行政处分:

(一)使用未取得校车专用标识、标志的车辆运送学生,不及时整改的;

(二)骗取校车专用标识、标志的;

(三)上路行驶的校车不按规定使用校车专用标识、标志的;

(四)多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

(五)不遵守既定校车行驶路线图和停靠站点的;

(六)租借、出售、伪造校车专用标识、标志。

(七)雇佣不具备驾驶校车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的;

租借、出售、伪造校车专用标识、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没收标识、标志。

第二十一条 使用校车的学校强迫校车驾驶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校车,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按照安全管理责任制追究其相应责任。

篇3:美国校车安全保障及管理体系探析

一、美国校车的多主体供给机制

美国校车的多主体供给制度特点最为突出, 包括政府、企业及学校或学区这三个主体。

1. 以政府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

在多主体的校车供给制度中, 政府是最主要的供给主体, 不仅直接拨付经费, 保证校车的营运, 更参与其中, 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委托经营机制。

(1) 直接拨付经费

在美国, 校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的运输费用被纳入教育预算。美国是实行教育分权制的国家, 州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和发行债券这两种途径承担校车的主要经费。美国政府每年要为1名正常儿童坐校车支付520美元, 为特殊儿童支付2 400美元[1]。此外, 美国的国家专项基金或其他慈善基金还会负担一些残障、智障儿童上学的交通费用。

(2) 委托经营机制

美国政府积极参与校车的营运, 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委托经营机制, 也称为“招标承包式”, 是美国政府将商业化机制引入校车运营管理的一种选择。这是一种政府监管下的商业化运营机制, 目的是实现政府与市场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具体做法有三个。一是地方政府先根据学生数量、校车路线和行驶里程等情况测算校车的运行成本。二是地方政府调查地形、人口密度和学校分布等因素, 协调相关部门, 设定校车的线路和站点, 在充分吸纳民意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开招标。三是通过竞标, 地方政府与有资质的专业化运输公司签订合同或契约, 为学校提供专门的校车服务[2]。

2. 以企业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

以企业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校车的服务。专业化的运输公司出资购买校车、雇用司机、按照学校或学区的要求调度校车及维持校车的日常运转, 为学生提供安全、有效的交通服务。只要专业化的校车公司使校车的营运稳定, 加强安全服务, 便能与政府保持合同关系, 获得不错的收入。对于大型的、提供校车服务的专业化运输公司, 各州政府均有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 以保证校车的服务符合政府和学区的要求。二是校车的生产。负责校车生产的企业每年能得到一定额度的补贴。

3. 以学校或学区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

以学校或学区为主体的校车供给机制, 亦称“自主经营机制”。由于这些学校或校区资金充足, 所以自己购买校车, 雇用专门的司机, 成立专门的校车管理和运营机构, 为全区或全校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购买校车和设备所需的高额经费可通过分期付款、发行短期债券等方式解决。这些学校或学区对校车的调动和支配比较自由, 除了接送学生上学、放学, 校车也用于学区或学校组织的一些特殊活动。

二、完善的校车资格认证制度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极其重视校车的安全问题, 出台了关于校车质量标准及驾驶人员资格认证和考核的相关制度, 为美国校车的安全营运提供保障。

1. 规范的校车质量标准

规范的标准是保障校车质量的前提。首先, 联邦政府层面的职能。联邦政府有37项针对校车的安全标准, 从车辆质量到行驶速度、装载人数及驾驶人员的要求等均有明确规定, 为校车的安全营运提供保障。此外, 联邦政府负责发布校车规范等。其次, 州政府层面的职能。州政府对校车实施日常的管理和控制。具体来说, 州政府颁布了《学童客车行人安全装置》《学童客车翻滚保护》《灯具、反射装置和相关的装置》《后视镜》等校车标准, 这些标准对校车的车灯、视镜、车体颜色、车门、车内座椅、扶手、过道及车载摄像设备等均作出细致的规定。例如美国许多州规定校车的车身使用黄黑色条, 并采用全天候情况下都能视认的荧光钻石级反光材料制作校车的警告标志, 以提高警示幅度和警示效果, 以保证校车的行驶安全[3]。

由于有规范的质量标准作保证, 所以校车的安全性能远远高于一般的客车, 所有车辆均为“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据实验数字统计, 一个孩子坐在校车里, 比坐在父母驾驶的汽车中安全13倍, 比坐在一个近20岁的年轻人驾驶的汽车中安全44倍[4]。直至今日, 美国的校车标准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例如在车内增加卫星定位与互联网系统、儿童座位监控系统等。

2. 严格的校车驾驶人员选拔和培训机制

美国有关校车驾驶人员的制度为校车的营运安全提供保障。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都在立法上对校车驾驶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工作内容和程序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例如校车驾驶人员须通过所在州高速公路管理局的认证, 完成20小时课堂培训和20小时道路培训, 最近两年内无肇事记录, 且达到客车驾驶人员体检标准并通过司法部门的背景调查, 方能获得驾驶校车的资格。另外, 每五年就要重新申请校车驾驶执照和认证[5]。有关校车司机工作的规范包括校车车况的日常检查、营运和乘员管理及紧急事件处理等。美国对校车司机的培训内容除了理论学习、实际驾驶技能操作外, 还有如何与学生相处的小技巧的教育培训。可见, 美国有关校车驾驶人员制度的规定翔实而具体, 为美国校车的规范营运提供保障。

三、多元化的校车管理和监督制度

美国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天, 校方会要求家长填写《学生家庭登记表》, 特别要详细填写家庭住址, 以便随后校方通知家长详细的乘坐校车的时间和地点。美国校车的营运如此安全、迅速和有效, 既得益于联邦政府的统一指导及各州政府的具体管理, 又得益于美国校车监督机制和美国校车安全教育的多样性与广泛性。

1. 多主体的校车管理机制

在美国, 不仅联邦政府对校车进行统筹规划, 州政府对校车进行具体管理, 更有校车公司、学校、家长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校车的管理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主体的校车管理机制。

联邦政府负责校车的宏观管理工作, 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确立校车的安全标准, 并对校车的营运开展严格的监督与检查。特别是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学校交通全国会议”, 针对校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科学的改进方案与建议。州政府主要在满足联邦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较为详细、具体的校车营运管理条例。同时, 州政府是校车服务的主要购买者, 对专业化的运输公司给予补贴。

学校和专业化的运输公司是校车微观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负责向学生提供安全培训课程, 组织学生学习《校车乘坐行为规范》, 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安全乘车意识。专业化的运输公司也是校车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负责校车营运的具体管理。

此外, 校车驾驶人员对校车的特权了解包括在驾照考试之内。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到美国校车的营运管理体系中, 例如“美国校车委员会”“美国校车安全联盟”等。美国的校车管理机制采取官方立法与民间自治相结合的方式, 有效填补了校车管理的疏漏, 对于促进美国校车安全运作与监督大有裨益。

2. 多层次的校车监督机制

为了保障校车的安全、持续和有效的营运, 美国政府对行驶中的校车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规定司机每天早上接完学生后必须接受车辆安全检查, 填写安全确认表格。不仅如此, 每隔半年, 校车必须接受平均一小时的、专业化的安全检查。除了对校车进行年度检查外, 国家还对校车进行详细的、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另外, 美国以立法的方式, 将校车纳入政府反恐怖安全监视系统的保护范围, 规定任何对校车的攻击行为都将被定为联邦罪行。可见, 严格的检查和完备的监督机制为校车的营运安全提供保障。

3. 多样化的校车安全教育机制

安全教育是保障美国校车安全营运的内在动力。在美国, 交通管理和教育部门经常对学生、家长及校车驾驶人员等进行系统的校车安全教育和培训。每学期开学之初, 学区和交通管理部门都会联合开展“第一次乘坐校车”活动, 除了对学生和家长讲解乘坐校车的注意事项外, 还会带领他们实际体验校车的乘坐过程。开学后, 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安全乘车意识, 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四、美国校车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校车制度建设的启示

与美国相比, 我国的校车安全管理还未成体系, 各项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因此, 对美国校车安全的探讨将为我国校车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建立多渠道的经费筹措制度

目前, 我国公立学校校车的配备与营运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 而民办学校校车的配备和营运主要采用自行负担的方式。在2012年4月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中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 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 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但《条例》中对财政资助比例的大小、税收优惠额度的高低及社会捐赠的具体形式等, 均未作详细说明。

我国可在借鉴美国校车经营机制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与国情和现实相符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校车经营机制,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由企业具体承担校车的营运业务, 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和政策优惠。还可通过立法逐步推行由多级政府共同提供的免费校车服务, 通过多元化的方式筹集校车资金。同时, 加大对学校在校车购买和营运过程中的财政投入, 为普及校车提供经费支撑。

2. 建立完善的资格认证制度

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 有两方面不利因素。一是我国校车标准不一。农村采用低配置的三轮车、蓬蓬车和改装车;一些大城市采用专用轿车。二是校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驾驶技术较差。在农村, 一些校车驾驶人员没有通过合法渠道取得驾驶执照。由于政府没有建立关于校车资格认证和统一标准的相关制度, 使许多从事投机运输的不达标车辆与不合格驾驶人员有机可乘, 甚至出现一系列交通安全事故。

基于此, 我国的校车制度亟待健全, 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校车资格认证制度, 加强规范校车准入机制和驾驶人员上岗机制, 从校车的质量标准到购买主体、维护人员、聘用司机、服务人员及规划路线等方面, 均须严格审查和把关, 以保证校车的标准化和驾驶人员的合格化。

3. 建立有效的校车管理制度

虽然《条例》对县级以上政府作出了规定, 如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及制定校车服务方案等, 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套方案还有待出台。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 再至学校、企业及各种其他组织的多主体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也给予我们启示。

(1) 建立多主体的参与、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没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校车管理, 因此校车呈现“自由发展”的态势。规范的管理是校车制度的基础, 我国政府必须出台相关制度, 以规范校车管理, 使其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监督”。

纵向来看, 中央政府应制定统一的最低标准的校车营运管理制度, 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校车的营运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的管理标准不得低于中央政府的要求。横向来看, 虽然政府是校车安全的首要责任人, 但校车在推行过程中, 涉及生产、经营、租赁和保险等多个商业领域, 同时也涉及教育、交通和安全等多个政府部门。因此, 校车的管理应在政府的主导下, 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者, 建立多主体参与、监督的校车管理机制。

(2) 开展多样化的校车安全教育

我国的中小学应积极开展校车安全教育的相关培训课程, 教授学生自救的方法, 并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 让学生在活动中, 养成自觉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习惯。

解决我国的校车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 可在借鉴美国校车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将我国的校车管理纳入政府管理渠道, 通过立法及政府支持, 对其设计、路线和成本等方面给予关照和扶持。此外, 政府的各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分工, 引导校车向市场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力求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校车安全制度。

参考文献

[1]胡颖廉.发达国家校车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 2012 (3) .

[2]雷万鹏, 徐璐.农村校车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为背景[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 .

[3]刘健军.美国校车的交通安全管理[J].道路交通管理, 2008 (6) .

[4]林达.历史中驶来的橘黄色校车[N].南方周末, 2011-11-24.

篇4:《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醉驾入刑

2011年5月,《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飙车行为入刑后的正式罪名为危险驾驶罪。

2013年1月起,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第123号令)开始施行。由于新规从驾驶证考试申领、驾驶人及驾驶证审验教育、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处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管理规定,因此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新规将计分项由38项增加至52项,处罚力度也大大加强。遮挡号牌、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都要一次扣除12分,史上最严交规也让驾驶人有了更强的安全意识。

2004年3月,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该规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举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制度。2004年6月,一汽轿车召回38000辆马自达6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发布后的第一起汽车厂商主动召回的案例。

从召回效果来看,涉及产品缺陷的厂商均能按时完成召回计划,召回率均达到80%以上,消费者满意度94%以上,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目标。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使国内汽车企业与海外汽车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不仅海外汽车生产企业实施了汽车召回,中国品牌车企也开始有了更多产品召回的案例,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最有力的保障。

“三包”指:包修、包退、包换,这个概念在家电、手机等产品中早已普及,但汽车“三包”的出台却一拖再拖。早在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展开有关汽车“三包”规定的前期起草和调研工作,之后博弈10余年,共经历9版意见稿、4次公开征询意见和50余次激烈讨论,直到2013年《家用汽车产品维修、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才正式颁布。

如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汽车“三包”规定,可以说是一个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虽然退换车条件的苛刻、专业第三方鉴定机构的缺失、维权成本较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汽车消费市场方面依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5:《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解读

湖北日报讯 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张绍明

教育为立国之本,学生是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强调“民生决定目的”作为湖北发展的三维纲要之一。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将民生重要内容之一的教育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建立起有法律约束力切实可行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乘车安全,2015年7月27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它的出台,标志着我省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迈上了规范、有序的法治化轨道,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关注教育,将其更好地纳入法治湖北建设的执政理念。

一、制定《办法》的社会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推进,部分地区农村学校服务半径加大,学生上下学路途遥远,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加之农村道路条件较差,绝大多数家长不能接送,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风险加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201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湖北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施行,在规范各地校车运行管理、预防乘车学生安全事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省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在组织领导、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典型示范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公共交通等其他渠道上下学人数124.15万人,乘坐校车上下学人数23.69万人。但校车安全管理在惠及学生得到社会赞誉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国务院2012年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条例》对校车安全的服务对象、工作内涵、工作机制、管理职责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新的明确规定,同时对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条例的实施办法,提出了要求。二是一些地区对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导致工作监管不到位,多部门联合监管、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三是校车运营经费不足,运营面临窘境。由于校车服务所需经费分担方案和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出台,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机制未建立,各地多采取校车运营经费从乘坐学生中收支一部分,不足部分由地方政府补贴的方式,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财政难以弥补,超员超速等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四是农村路网较窄,校车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根据国家条例规定,尽快制定我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切实可行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十分必要,也是十分紧迫的。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办法》有五个方面主要内容:校车服务的原则;校车服务的领导协调机制;校车安全管理的扶持政策;校车运营与管理模式;明确了违反《办法》规定的有关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关于校车服务的原则。一是尽量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合理调整学校设臵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教学点)的设臵、调整,应当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并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等有关方面的意见。二是积极发展、完善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保障学生入学方便。《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完善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通过增设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增加班车班次、缩短发车时间、设臵学生专车等方式,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三是校车服务作为兜底性公益事业。对采用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发展公共交通仍难以保障入学的,提供校车服务。《办法》规定: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关于校车服务的领导协调机制。一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二是规定教育、公安、交通运输、财政、物价、保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三是规定不断规范校车安全监管工作,及时查处各类举报。《办法》规定: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并在接到举报后10日内依法处理或者及时转送有关部门处理。

——关于校车安全管理的扶持政策。一是多渠道筹措经费机制。《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多渠道筹措校车服务经费,并通过建立财政资助分级负担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校车服务。二是设立财政资助资金。为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规范财政资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办法》规定:设立省、市、县三级校车服务财政资助资金,用于校车购臵补贴、校车运营成本补贴和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乘车补贴。省级校车服务财政资助资金重点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倾斜。三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校车服务税收优惠,对校车免征车船税。

——关于校车运营与管理模式。一是从总体上规定,校车运营与管理模式应当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部门监管”的原则建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校车运营模式。二是提倡设立校车专营公司,实行校车运营专业化、集约化服务和管理。三是鼓励依托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提供校车服务。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可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管理下,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校车依照本办法规定提供校车服务。学校可以配备校车。

——关于校车安全。在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校车安全负总责的同时,《办法》规定: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的责任,及时防止超员超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等可能引发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此外,《办法》还对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校车使用许可和校车驾驶人资格条件、校车的乘车安全和通行安全保障、随车照管人员职责以及违反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以完善责任体系,落实监管责任。

篇6:河北省校车安全管理规定

责任书描述了使用校车的学校(甲方)、校车服务提供者(乙方)、校车及其驾驶人和随车照管人员的基本情况,明确了校车驾驶人和随车照管人员的指派单位,详尽约定了甲方和乙方的责任。

责任书约定的甲方责任有六项:一是指派专人参与校车安全管理,负责与乙方对接;二是会同乙方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三是建立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学生在学校校园内或校门附近上下车的组织管理工作;四是配合乙方共同做好校车交通事故的处置和处理工作;五是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六是健全完善校车安全管理档案,实现一车一档。

乙方责任有八项:一是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技术条件检查,定期进行安全维护,保证校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二是保证所有校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配备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有关安全设备和卫星定位装置;三是加强校车驾驶人管理,定期对校车驾驶人开展安全教育,保证校车驾驶人与校车标牌记载的驾驶人一致;四是保证提供服务的校车和校车驾驶人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五是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校车标牌载明的线路行驶;六是及时处置校车接送学生期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安全转运学生,配合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做好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七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校车标牌和校车标志灯;八是在校车因故不能接送学生时,调配其他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

责任书约定,在责任书有效期内,乙方提供的校车或驾驶人出现不符合责任书规定的情况时,甲方有权向公安交管部门报告并终止乙方接送学生服务。

篇7:校车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运兴公司职责

(一)会同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协助乡镇和学校勘察确认学生接送线路、接送时间、接送次数,对不符合通行安全要求、已经破损的道路、桥梁及时通知所属乡镇人民政府维修整改。

(二)制定校车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

(三)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校车的安全维护。

(四)寒暑假定期对校车驾驶员和随车照管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应急救援等相关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

(五)加强校车日常管理,建立与交警大队共用校车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工作机制,对校车运行实施全程监控。

(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负责为校车办理相关手续,并督促校车驾驶人主动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

(七)指派专人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确保乘车安全。第二条 教育体育局职责

(一)受理审批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校车使用许可。

(二)与校车服务提供者(运兴公司)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措施。

(三)监管校车服务提供者(运兴公司)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

(四)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

(五)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示学生拒乘非法营运及无安全保障的车辆。

第三条 交警大队职责

(一)建立校车及驾驶人安全技术监督管理档案。

(二)加强校车准入源头管理,负责办理校车注册、变更登记,核发校车标牌,审查校车驾驶人资格;每年6月、12月做好校车安全技术检测工作。

(三)加强校车行车监管,查处校车超载、超速、酒驾、毒驾以及使用“三无车”(无牌无证无保险)、故障车、拼装车、农用车和报废车等车辆接送学生的违法行为。

(四)在学生上学、放学重点地段安排警力,维护交通秩序;交通拥堵时,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

(五)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参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培训。

(六)在学校门口和学生上学、放学路口以及急弯、陡坡、桥梁、临水等危险地段,根据交通管理规定,设置防护栏、警

示牌、减速带、斑马线、限速标志、道路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

第四条 交通运输局职责

(一)按照相关规定,对校车进行检测,依法查处非法营运接送学生车辆。

(二)严格贯彻执行校车二级维护、二级保养制度。

(三)对路况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进行维修。第五条 乡镇职责

(一)综合协调各相关部门贯彻执行校车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对校车运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不符合通行安全要求的道路、桥梁进行维修,确保校车运行路线畅通。

(三)维护校园周边秩序,确定校车停车位置。

(四)对本乡镇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手续办理行使初审权。

篇8:河北省校车安全管理规定

一、《条例》实施效果的调查———以样本学校为例

自《条例》出台起, 吉林省九台市共筹措了1800万元用于购进新校车。2012年5月2日起, 所购进的83辆新校车开始正式上线运营。“九台市春天校车有限公司”是九台市为规范本市的校车管理、保证全市学生的乘车安全而专门成立的校车管理公司。该校车管理公司会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校车正式投入运营之前, 深入各个乡镇和村屯进行了实地踏查, 根据“定时”、“定点”、“定人”、“定座”、“定线”的“五定”管理原则, 对校车的运行路线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这一系列的措施都符合《条例》当中对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所做出的规定和要求。

《条例》对于校车使用许可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九台市上线运营的校车也基本符合《条例》的规定:每台校车座位上都有学生信息, 所有学生都是对号入座。每台校车设一名照管员, 负责清点上下车学生人数及其安全。驾驶室上方装有GPS定位系统, 以确保实时进行3G网络监控。校车上安全带、安全锤、标志灯等一应俱全。每名学生按所乘路线、距离的不同提交不同的费用。

对于校车运营近一年以来的评价和反响, 学生和家长的看法大同小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90%以上的学生对所乘校车较为满意。在学生眼中, 校车“挺帅的”、“特别舒服”。而家长虽然普遍认为校车收费略高, 但对校车安全大体上是满意的。多数家长表示, “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每天上下学来回都是坐车, 家里省了不少力、不少心”!

二、《条例》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困境

尽管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校车安全状况较以前已大有改观, 但是当前《条例》在实施过程中, 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

1.执行力度不够, 非法“校车”仍存在

《条例》对校车的条件做出了如下规定:“车辆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且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的证明, 已在公安机关及交通管理部门办理了注册登记;有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有一套合理可行的校车运行方案;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已参加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

然而, 未经许可擅自运营的非法“校车”仍然存在, 超载的现象也依然在上演。每天学生上下学的时间, 都会发现距学校门口较远的地方, 停放着一些微型面包车、货运车, 这些车辆依靠“费用低”、“比校车快”等条件吸引了一些家长和学生, 殊不知, 学生的乘车安全也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2.相关制度制约校车运行范围, 难以全面满足乘车需要

以九台市东湖镇二十七中为例, 该校共有学生1500多人, 需要乘坐校车的学生人数在600人左右, 其中, 有近200名学生来自东湖镇以外的周边乡镇。学校一共配备8台校车, 但是校车公司为了便于管理, 不允许校车跨学区运行, 这就使得来自周边乡镇的近200名学生出现了乘车困难。这个问题在九台市的25个乡镇普遍存在。一些家长基于教学质量、距离学校路程远近等考虑, 将学生送去周边乡镇上学, 可是却不能乘坐本学校的校车, 这部分学生的乘车需要不能满足, 不仅给学生、家长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学校方面也是束手无策。

3.校车路线规划犯难, 学生在途时间过长

学生家庭住址距离学校有远有近, 分布较为分散, 虽然在规划校车运行线路的过程中, 比较充分地考虑了诸多因素, 但仍然面临在途时间长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 学生正常单独乘车上下学的时间为半个小时, 但是由于一辆校车往往要绕行接送两个或者三个村子的学生, 那么原本半个小时的车程往往会延长至1~2小时。所以学生不得不“早出晚归”:早早地起床、洗漱、吃饭, 放学后较晚回到家, 还有作业要完成。长此以往, 每天需要8~10小时睡眠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 听课状态和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4.缺乏正规培训, 随车照管人员职责不到位

《条例》对校车照管人员的职责做出了许多规定, 如:在学生上下车时, 照管人员应当维护学生上下车的秩序;监督驾驶人员;清点乘车学生人数, 帮助学生安全落座;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危险行为等。

《条例》还规定每辆校车须有两名照管人员, 而实际上多数校车只配有一名, 甚至个别校车根本就没有照管人员。在访谈中发现, 照管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也不是很明确, 仅简单地维护上下车的秩序, 清点学生人数。由于缺乏正规的指导培训, 他们对于《条例》中规定的其他安全职责并不清楚地知晓。

5.道路运行环境不利, 威胁校车安全

目前, 九台市各乡镇道路大多为水泥路面, 使用寿命较短, 个别路段早已出现裂缝等不同程度的破损, 且多为单车道, 回车困难, 还缺乏严格的人行道与行车道的划分, 遇到雨雪天气就更加危险。如此不利的运行环境, 着实给校车行驶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三、影响《条例》实施效果的原因分析

1.上线运营的合格校车数量不足

校车造价贵, 再加上支付维修保养费、司机工资等, 运营成本确实很高。在现有的校车运营模式下, 无论是政府补贴还是企业出资, 都需投入一笔不小的经费, 因财力所限, 往往会选择间隔几年分批次购进。由此, 现有上线运营的合格校车数量与实际需求量就存在一定差距, 以致出现租用公共汽车临时充当校车的情况, 在安全性上难与正规校车相比。由于校车配备紧张, 只能绕行路线才能接全学生, 从而导致在途时间延长。

2.对《条例》的认识不深, 安全意识淡薄

美国的孩子自从上幼儿园开始, 就要以各种方式接受培训, 学会如何乘坐校车, 如何在各种突发情况下更好地保护自己。而我国, 大部分学校只在校车刚投入使用的时候, 向教师和学生进行过安全教育, 并未形成持续、稳定的安全教育制度。中小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弱势, 安全意识淡薄, 长时间不接受安全教育, 将使他们放松对危险的警惕。纵观近年发生的校车事故, 那些惨痛的教训时刻在提醒着我们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可是在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学校、老师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缺位着实令人担忧。

3.曲意执行“撤点并校”政策, 校车配套条件欠缺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出台后, “撤点并校”便以狂风骤雨般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该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 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然而在实际调整时, 政策被断章取义地理解, 就近入学不作考虑, 撤并成了唯一的目的。据统计, “我国农村小学的数量从1997年的51万多所减少到2009年的23万多所, 减幅达54.9%”。[1]虽然近年来撤并叫停, 教学点适当恢复, 但格局已定。学生上下学路程变远, 有寄宿条件的学校甚少, 有乘车需求的学生增多, 但校车及相关管理方面准备不充分, 数量紧张, 路况堪忧, 安全教育不够, 以致依然隐患重重。

四、提升《条例》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1.继续提高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

校车作为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工具, 应当被视为一个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特殊载体予以尊重和重视。《条例》赋予校车的“三项特权”, 更不能作为一纸空谈的“摆设”, 而是要被充分地认知并严肃地贯彻执行。我国的校车安全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在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司乘等相关人员中进行积极有效的推行校车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的教育是当务之急。重视校车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讲话培训层面, 规范演练操作, 确保每个相关者安全技能到位, 形成安全习惯, 才是更应付出努力去做的。

2.加强政府的责任和调控力度

《条例》在我国实施时间尚短, 较之校车发展程度高的国家, 还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在此过程中政府需担起主要责任, 进一步加强对各相关部门宏观调控的力度, 完善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 细化有关校车的安全技术标准及安全管理制度, 最大限度保证校车运行的安全畅通。“在美国, 校车作为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 所产生的交通费用并不直接由学生承担。学校或学区是校车服务的提供者, 州政府提供一定数额的补贴。”[2]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 即便政府负担不了全部的乘坐校车费用, 通过提高政府补贴、规范校车收费标准、严格监管不合理校车收费、贫困家庭适当减免车费等措施也能使合格校车惠及范围更广, 减少家长的后顾之忧。

3.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当前, 一些地方政府致力于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忽视当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 片面追求“中学进县, 小学到镇”。操之过急的学校撤并, 使传统的“一村一校”变为“一乡一校”, 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背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上下学路途过远、缺少寄宿条件、交通安全存在隐忧。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减少或停止撤并, 适当恢复必要的学校设置, 方便多数学生就近上下学,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提供寄宿条件等, 是与校车安全管理紧密相关的举措, 也是便于减缓校车管理负担及进一步摸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完善校车管理制度的可行途径。

摘要: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是保障我国校车安全运营的重要政策法令, 《条例》出台后的实施成效引人关注。本文以吉林省九台市部分农村学校为样本进行调查, 旨在了解《条例》的实施现状, 发现存在的不足, 深入分析原因, 提出加强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校车在《条例》颁布后的实施困境主要在于:执行力度不够, 非法“校车”仍存在;相关制度制约校车运行范围, 难以全面满足乘车需要;校车路线规划犯难, 学生在途时间过长;缺乏正规培训, 随车照管人员职责不到位;道路运行环境不利, 威胁校车安全。建议继续提高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加强政府的责任和调控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关键词:《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效果,调查,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张鹏杰, 王俊秀.校车事故频发源于“撤点并校”后校车制度不完善[N].中国青年报, 2011-12-15 (3) .

篇9:寄宿制学校校车安全管理

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当前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门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学校进行了区划调整,有些学校搬离了原先的办学点,致使部分学生上学离家较远,寄宿在了学校。为此,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积极想办法解决孩子上下学的交通问题,校车问题便被推到了前台。

二、我区校车安全管理的经验或探索

我区现有10辆校车(其中9辆为金川区政府购置,用于接送农村服务半径超2.5公里的1-2年级300多名非寄宿学生(每天)及800多名寄宿学生(周末),另外1辆为新起点民办幼儿园自购),全部挂办了校车标牌。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为了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稳步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及时制定校车安全管理联系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严格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在营校车安全运行

一是进一步规范校车标识。9辆校车标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校车标识》(GB24315—2009)涂装。校车标志、中文字符、校车编号、校车轮廓标识、校车标牌涂改式样,以及校车停靠预告标志和校车停靠站点标志均符合国家标准。二是合理制定校车接送路线。根据接送学生分布及数量,科学制定了校车运行路线,设立了校车停靠站牌。三是加强对校车的运营管理。为确保行车安全,聘用具有三年以上驾龄、A1驾照,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担任校车司机,每辆校车均配备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乘务员负责全程接送。进一步规范了接送程序,严格核载人数,固定接送时间和地点,固定学生座位。同时,为学生制作了交接卡,姓名、年级、家长联系电话等信息一应俱全,实行对号入座,确保交接到位。切实完善校车接送台账,规范了接送手续。四是严格校车检测保养。在进一步完善校车定期保养、维护制度的基础上,主动联系交警、车管等部门,定期对校车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状况检测检验,对驾驶员的资质进行了复核,对驾驶员和乘务员老师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确保车况良好、车容整洁、性能安全可靠,服务安全周到。五是加强对校车司机培训与考核。每年组织校车驾驶人和跟车教师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积极对校车司机进行考核。

强化日常安全监管,有效保障学校道路交通安全

一是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排查整治。三是改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四是强化交通安全责任。

三、对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体上,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生的乘车问题,几年来没有发生过校车安全事故,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个别中小学校、民办幼儿园家长用电三轮、摩托车接送学生、幼儿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但收效甚微,严重影响着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解决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问题。

严格规范接送学生、幼儿上下学交通秩序

接送学生、幼儿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应是各类运行车辆之冠。但现实是一些接送学生、幼儿的车辆,安全设置不全或毫无安全设施,有的学校、幼儿园随意更换、使用没有驾驶资格或经验的驾驶人,甚至有的是无保险、未年检车辆。因此,对现有的接送学生、幼儿车辆应加强规范整治,加强对类驾驶人和车辆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或处罚。

鼓励学生、幼儿乘坐城市公交

目前,市区,乡村均有公交开通,且覆盖面较广,完全能解决部分学生、幼儿上下学问题。如果能通过协调,在城市较大的小学或幼儿园设立公交站点,且在放学集中时间,公交部门多派车辆,方便学生、幼儿乘坐的话,交通事故隐患将会有效缓减。

倡导学生步行回家

在城镇的一些小学或幼儿园,学生就读区域较为集中,且路途一般不远,完全能步行回家。学校要精心组织,按街、社区将学生名册摸底登记好,并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成立护送队,每到学生上下学,每条路线有教师和家长们轮流接送,在行走时可举一面小黄旗或戴顶小黄帽以警示,学生列队行进,既安全,又省了家长们每天接送的麻烦。农村集镇的也可利用此方法,而且实行起来更容易。

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公安交警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创建“平安学校”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深入学校、幼儿园和家庭,对办学者、学生、幼儿、家长和学生接送车驾驶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结合典型事故案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加大查处打击违规接送学生、幼儿车辆的力度

打击非法营运车辆不只是公安交警部门的事,政府要联合公安交警、交通管理等部门坚持长期、严管的作战方针,以净化交通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全体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幼儿乘车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于那些违规接送学生的学校、幼儿园,甚至没有办学资格的“黑学校”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交警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与辖区每一所学校、幼儿园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状》,明确每一所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人,分清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认真排查学校及单位学生接送班车的数量及状况。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坚决查扣并依法从严处理,对合格车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安全驾车意识,杜绝无证驾车行为。交警部门还应当认真分析辖区内学生接送车的分布区域、行驶路线、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巡查方案,严厉打击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接送学生、幼儿车辆的违法行为,形成高壓态势,确保交通安全。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教育局)

篇10: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2、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明素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敬岗爱业。

3、遵纪守法,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爱护车辆,爱护公共财物。

4、负责随车物资、工具等的保管和使用。换车时应做好移交手续和车况检查,交接不清的由双方共同赔偿。凡丢失损坏的由驾驶员负责赔偿。

5、车辆的牌照、手续等一切证件,必须认真保管,由于丢失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6、做到安全行车,优质服务。遇到事故,肇事者应及时向领导报告,特殊情况可灵活处理。

7、出车一律凭申请派车单,并认真如实填写。校车归队后,派车回收单及时交回后勤处(正常接送幼儿例外)。

8、驾驶员应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凡事应实事求是,如有伪造、报假单据者,一经查出,按原单据数额给予相应的罚款,并按园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9、严禁酒后开车;严禁私自动车;严禁私自将车交与他人或他人换车驾驶;严禁公车私用;严禁私自改变行车路线。违者按园里制定的目标责任指标考核办法处理。

10、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除贯彻上述规定外,还要做到:驾驶车辆时必须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不准转借、涂改或伪造驾驶证;不准把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不准驾驶与驾驶证驾车型不相符的车辆;未按规定审检不合格的,不准继续驾驶车辆;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在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时,不准驾驶车辆;车门、车厢没有关好,不准行车;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不准驾驶车辆时吸烟、饮食、闲谈或者有其他妨碍行车的行为等。

司机遇投诉事项处理

1、对家长要热情有礼貌,对幼儿具有爱心,若遇无理家长,亦需耐心聆听,并尽量克制自己,避免与家长发生争执,事后可将事件告知主管。

2、司机若遭到家长投诉,经调查属实将按相关制度处罚。

3、司机应熟悉每位接送幼儿及家长面孔,如果遇到陌生家长接幼儿,要提高警觉,并向幼儿证实接者身份,并要求家长来电说明,若在不肯定的情况下,不可以让其接走幼儿。

附: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为目的,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机制,预防涉及学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二、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我镇民办学校校车安全管理,确保我校校车安保工作,我园结合镇教育指导中心文件精神,成立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措施及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日常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2、司机必须落实常态校车的维护及保养。

3、定期对校车进行排查,排查内容包括:座椅扶手、安全带、轮胎、车窗等安全装置,并填写好检查情况记录。

4、按要求落实跟老师、跟车制度,每趟车有乘车学生名单,填写好校车接送登记表,跟车老师和驾驶人离开车辆时,确认无学生滞留车内方可离开。

5、每隔一周校车驾驶员、跟车老师安全教育会。关注司机、老师的思想动态,与司机、跟车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切实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

6、禁止校车驶离我校接送范围,如确实需要的,必须先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

7、严格校车驾驶员资格审查。

⑴持有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

⑵身体健康、作风正派、无精神病史。

⑶未受过刑事处罚。

篇11:《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为了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不出问题,要充分提高认识,把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安全稳定工作的头等大事。《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经3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校车,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

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及其教学点的设置、调整,应当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等有关方面的意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

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制定。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公安、交通运输以及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国务院教育、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以及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第六条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保障安全、经济适用的要求,制定并及时修订校车安全国家标准。

生产校车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所生产(包括改装,下同)的校车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第七条 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

第八条 县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理职责的举报,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章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

第九条 学校可以配备校车。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可以提供校车服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管理办法,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

第十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校车的安全维护,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

第十一条 由校车服务提供者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应当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学校应当将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报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并定期组织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

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配合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学生的监护人应当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第三章 校车使用许可

第十四条 使用校车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许可。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车辆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证明,并已经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二)有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

(三)有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的合理可行的校车运行方案;

(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五)已经投保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

第十五条 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分别送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校车标牌,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校车标牌应当载明本车的号牌号码、车辆的所有人、驾驶人、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以及校车标牌发牌单位、有效期等事项。

第十七条 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应当配备统一的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的,不得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第十八条 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

第十九条 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将校车标牌交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校车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

第二十一条 校车应当配备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安全设备应当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并确保性能良好、有效适用。

校车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第二十二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校车的安全维护,建立安全维护档案,保证校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校车,应当停运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校车应当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维修企业维修。承接校车维修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维修技术规范维修校车,并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所维修的校车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对校车的维修质量负责。

第四章 校车驾驶人

第二十三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校车驾驶资格。

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

(二)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三)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四)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五)无犯罪记录;

(六)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不得驾驶校车。禁止聘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校车。

第二十六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每年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

第二十七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机动车道路通行规则和驾驶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第五章 校车通行安全

第二十八条 校车行驶线路应当尽量避开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的危险路段;确实无法避开的,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对上述危险路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限速标志、警告标牌。

第二十九条 校车经过的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条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位置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遇有交通管制、道路施工以及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影响道路通行情形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遇交通拥堵的,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

校车运载学生,可以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第三十二条 校车上下学生,应当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未设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共交通站台停靠。

上一篇:中学生防震避险安全教育教案下一篇:传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