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教培养工作总结

2024-04-13

青教培养工作总结(通用7篇)

篇1:青教培养工作总结

青教实习工作总结

一是举办形式多样文化体育活动。负责小朋友的签到,照顾他们,指导他们绘画,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小朋友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和友谊。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活动期间,社区组织小朋友听了三下乡活动的两位同学带来的用电安全教育讲座;安排了羽毛球比赛;参加街道与电专校共同举办的文艺活动;举办了老少同乐会暨绘画比赛成果展。

二是针对性开展儿童教育管理。社区青教活动针对暑假期间学生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采用了“离校不离教,放假不放学”的创新方法,这种寓乐于教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次活动都会吸引很多小朋友参加。每次活动都成为了小朋友期待的日子。社区最终选出6名优秀小朋友参加夏令营活动。青教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三是巩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社区特地邀请民警、医院医生、快板表演者分别为小朋友讲了安全防护知识、夏季健康知识和红色经典故事;教小朋友唱红星歌、跳红星舞,在思想上对小朋友们进行红色教育,进一步巩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粒沙包含着大千世界。我深刻的认识到:事无巨细,处处留心皆学问;良好的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自身态度的结合。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都会围绕这个重心,不断使自己得到锻炼与提高。

篇2:青教培养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德育工作中,我校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德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德育处具体抓,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继续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做到经常总结,同时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积极倡导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切实保证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以推行教师工资改革为契机,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考核力度。提高班主任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班级建设,年级建设和学风建设。形成班主任岗位竞争机制,对思想、能力和水平差,工作不合格、不作为的班主任坚决撤换。努力培养班主任中的先进典型。对那些完成学校工作不打折扣,分配工作不挑剔,落实工作有创新的班主任,在评优评先中首先考虑,在全校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体班主任创新工作。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组建学校学生会,并由学生会负责学校

值周评比工作。在学校开展重大活动时,学生会都积极参与,使得学校的重大决定通过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两条线传达给每位学生。大大的增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4、加强家长学校工作。对学生家长要定期开展家长家教培训工作。本学期共开展家长培训两次,各班分别召开家长会至少两次。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将德育寓于各项活动中。(一)、抓住利用农远工程收看专题宣传等活动,深入宣传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及新区成立3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组织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和《走进新中国》等广播电视节目。其中《开学第一课》是学生在家收看的,《走进新中国》我们学校下载后组织学生集中收看的。为了保证收看效果,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写出观后感。学生反映很震撼、教育效果显著。

(二)大力宣传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广泛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活动

200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顾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以及新区发展的日新月异,以“辉煌60年”为主题,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沈北新区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校组织开展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比赛、图片展览、故事演讲、读书征文、讲座报告等形式,宣传建国60周年祖国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历史,今昔对比看中国,从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积极情感。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和书信文化节“我与祖国共成长”征文活动。

2、开展“知沈北,爱家乡”知识竞赛活动。开学初,我校德育处就将知识竞赛的方案和题纲下发给各班。经过学校初赛选出前三名同学进行集中训练,众所周知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尤其缺乏学习的信心,我给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只要我们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三名同学信心十足的参加了区里的竞赛,成绩还没出来,他们已经满脸微笑。我知道无论成绩如何,这次活动的教育效果已经达到。果然,成绩出来后,我们的学生表现的非常出色。

3、开展“唱红歌,迎国庆”文艺汇演。由于各班积极准备,各部门配合默契,使得本次活动的组织效果和教育效果都创了我校新的记录。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围绕沈阳市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的教育工作中心,学校要强化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学校在校园环境(卫生、体育器材维修等)、楼内环境(教室布置、物品摆放等)、校园文化(文化展板、学生仪表等)、课堂纪律(学生听课状态、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实现环境育人功能。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文学乐园广播站”、板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把班级板报建设成为班级宣传的主阵地,根据德育要求每周更换内容。

3、以“十要十不要”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学校利用升旗仪式或晨会等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公示板、校园板报等,公布“十要十不要”内容。用手抄报、编快板、画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十要十不要”的宣传教育活动。各班把“十要十不要”细化到对学生的综合评定以及评优评先的条件中去。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心理健康课。本学期由心理健康老师试行心理活动课,每个星期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心理咨询室。开设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

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

(3)办好“知心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

(4)以“点”带“面”,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发挥宣传心理知识,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中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A、学会放松。使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B、与人谈心。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学生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7)利用班会正面引导学生交流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四、加强感恩教育。

以中国十大真情人物——于洪区马鹏飞同学作为感恩教育的典型,在学生中形成学习马鹏飞,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承担责任,追求远大理想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挖掘校园中的先进事迹,树立孝敬父母、遵章守纪、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等各个方面的典型,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鼓舞学生,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渴望,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学生中发掘先进典型,先后涌现出了张治平拾金不昧、王永飞孝敬父母、冯娇乐

于奉献等学生的先进典型。

五、法制教育

1、继续聘请黄家派出所所长做学校的法制校长,并邀请法制校长为学生做法制报告。加强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充分发挥法制校长的作用,共同治理扰校事件。

2、通过班会、板报、征文等形式开展法制教育。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3、继续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4、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篇3:以创新工作推动创新意识培养

孙春明,南京市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党总支书记。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评估专家,江苏省陶研会职教专业委员会理事。任校长以来,提出“建一流学校,办一流教育,创一流品牌”的学校发展目标,以不断追求创新的思想实践着“市场化办学、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提升”的办学理念,推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学校成为唯一获得南京市“双十”工程(高水平示范学校)的创建奖励的中等职业学校。

在创新工作中,我们认为应该以创新工作推动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以两个抓手为核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初步形成了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两大特色。

所谓两个抓手主要是指开办创新工作室和培养创新团队。

学校的创新工作室又名夏开云名师工作室,是学校创新工作的依托。2008年,学校投入160多万元更新、升级了创新工作室的设备。学校提出,创新工作是要坚持“玩中学”的理念,让有基础、有能力的学生玩出兴趣,玩出成果。

同时,在教学及实践中注重培养创新团队。学校创新工作室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名电子类专业教师和30多名学生参与创新工作室的活动。

围绕两个抓手,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方式多样。

学校从全校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组成团队进行集中辅导,由相关老师进行创新思维的一般性辅导,这种辅导一般每学期都要开展2~3次。

同时,由以夏开云老师为首的创新工作室教师团队组织学生开展业余训练,训练时间一般是中午和晚上,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创新产品的制作等。

学校还组织创新团队成员集中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也就是,大家就某个项目进行讨论交流,这个讨论有助于新的创意的出现,能够交流思想,启迪智慧。

另外,我们不仅邀请同学们参加成果发布会,也组织老师参与这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进行现场提问,现场答辩,以使产品的优点得到展示,不足得到完善。另外,学校开发出来的众多产品都由学校或老师第一个使用,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成果展示的最佳方式,也是所有创新工作的终极目标。

总得来说,学校的创新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两大特色,即创新成果的产品化和创新实践的专业化。学校的许多创新产品都是可以投入实际运用的。如本次获奖产品就已经在学校所有沟槽式公共卫生间投入使用,每个月能为学校节约水费支出1.5万元,而且学校许多创新产品都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这也有利于学校专业教学的发展。

篇4:XX社区青教全年工作总结

青教工是可以让许多青少年锻炼的地方。小编已经整理好你们需要的总结了,敬请参考!

20xx年,江汉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以《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市青教办的重视关心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全面实施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全区各级青教组织以建团90周年和“五四”运动93周年为契机,开展了以“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了“喜迎十八大·我心中的美丽江汉”书画展活动,90余名青少年前往市博物馆欣赏西班牙大师胡安·里波列斯的艺术作品。全区各级青教组织紧密围绕“喜迎十八大”主题开展了“治理环境换新颜”、“高唱红歌”等庆祝活动。三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联合万松街青教办在武展社区开展“社工道德讲堂”活动,专业社工陈宇与打工青年“面对面”,宣讲和谐家庭建设、育子技巧等知识。前进街、新华街、满春街等也开展了“社区小小道德评论员”、“本色德育”报告会、“城管革命小先锋”等活动。

(二)广泛开展人文教育活动。一是寒暑假期间,联合市青少年活动指导中心在全区9个社区开设青少年日间社区托管服务,各级青教组织在两假期间共组织开展了1134项形式丰富、寓教于乐的人文教育活动,吸引了近5万青少年参加。二是围绕“读书之城”建设,在区友谊青少年空间成立了“青空志愿者联盟书友会”,开展了“爱悦读”好书交流会、“书香飘万里”图书漂流等读书交流活动。常青街、北湖街、汉兴街等还开展了“经典好书伴我成长”、“好书在身边”、“读书之城”赏析会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三是以促进青少年社会融入为重点,开展了“喜迎十八大·唱出主旋律”卡拉OK大赛、“老少同乐·健康生活”乒乓球联谊赛、户外拓展训练营等大型社会实践活动。

(三)重点推进法制自护教育。联合区关工委开展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主题的大型法制报告会。全区各级青教组织也积极利用寒暑假、“6·26”国际戒毒日、“12·4”全国法律宣传日等开展了“百人百场”法制讲座、“远离毒品·关爱未来”、“警营开放日”等各类法制教育活动200余场,受惠青少年达6000余人次。10月,联合区教育局、江汉食药分局开展“共筑绿色防线”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青少年维权服务实践面面俱到。一是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四进”活动。今年3月,全区72家青少年维权岗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开展了“3·15维权小卫士”、“法律维权进市场”、“服务健康执法队”等活动。二是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区友谊青少年空间、民意街社区服务中心、唐家墩街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3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全年共处理个案求助15起。同时,联合12355青少年服务台阳光心理辅导团走进市一中、十九中、七十一中等7所中学,送心理讲座入学校,帮助1835余人次青少年重拾阳光心态。三是畅通维权诉求渠道。暑假期间组织2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年企业家与青少年开展“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共同商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议题,探索预防工作新思路。

(五)爱心关爱行动源源不绝。寒假期间,区青教办整合团省委、团市委、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资源,走访慰问困难家庭18户,扶助困难青少年50名,扶助资金达3万余元;“六一”期间,区青联副主席、龙都广源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中孝等爱心人士向100名贫困青少年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爱心礼物;东风股份商品研发院向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福建街小学、春苗学校捐赠了1500余册爱心图书;凡客诚品有限公司为我区困难青少年捐赠价值6万余元的爱心物资;全区各级青教组织也积极挖掘有利资源,组织开展了“开心闯龙年”、“残疾青少年畅游海洋世界”、“长江幸福行”等爱心活动。据统计,全年全区各级青教组织共发放爱心款、爱心物资40余万元,帮扶青少年11053人。

(六)闲散青少年帮教常抓不懈。针对全区在学不在校及失业登记的闲散青少年,区青教办坚持教育与服务相结合,不断加强闲散青少年帮教力度。一是暑假期间,组建了364人的“金晖网吧巡查志愿者”队伍,对全区108家网吧开展义务监督,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二是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深入少管所、学校、社区发放《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控调查问卷》1200份,形成了《随迁农民工子女犯罪的预警机制研究》的专题调研报告。三是对全区闲散青少年群体进行重新摸排,建立专门帮教档案,组建了由社区综治委员、青教干部、管段民警、“五老”志愿者组成的“多帮一”帮教小组,在生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为闲散青少年提供帮助,加强引导。

(七)进一步提高青教工作能力。邀请《长江日报》总编室主任编辑、要闻编辑王善秋和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区优秀校外青教辅导员高柏兰为全区12条街道120余名青教干部授课,向基层青教工作者传授新闻撰写、青少年活动带领的实务操作技巧,着力提高基层工作者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对暑期活动组织有力,效果突出的35个社区青少年学校进行了奖励。

(八)进一步扩充青教工作队伍。在全区范围内招募了1000名金晖志愿者,将老同志的政治、经验、威望和亲情优势运用到青教工作中,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定期引进高素质人才参与我区青教工作,进一步充实我区青少年教育工作队伍。

(九)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教育阵地建设。为贯彻落实社区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工作,在北湖街德望社区、唐家墩街香江新村社区、民族街大董社区、前进街燕马社区和万松街武展社区建设社区青少年服务站,进一步完善了我区青少年社会教育阵地建设。

(十)“一街一特色”青教格局基本成形。今年7月,区青教办正式启动“社工拓展社区行”项目,在全区12条街道和区友谊青少年空间中挖掘出了“小脚丫走武汉”、“朝花夕照”、“青少年驿站”等21项青教特色工作项目,并通过输送专业社工、大学生志愿者及社会志愿者深入基层服务和辖区资源全共享的方式,不断推进各项青教特色工作项目良性运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区友谊青少年空间“校外天空”暑期托管班、万松街“爱心青青屋”、前进街“青少年讲坛”等特色工作被《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区友谊青少年空间“小脚丫走武汉”项目更是受到了团中央的高度关注,工作经验被团中央网站登载推广。

(十一)专业社工服务深入推行。一是个案辅导服务,全年成功处理12355青少年服务台转介及学校、家庭求助的个案21起,帮助青少年走出目前困境,重返校园生活。二是重点发展“驻校社工”、“小脚丫走武汉”等特色青少年服务项目。全年开展“驻校社工”服务15期;开展“小脚丫走武汉”公益游览活动12期,参与青少年达1000余人次。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的专业社工服务荣获了“XX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示范岗”荣誉称号,社工陈宇还被评为“武汉市实施希望工程20周年爱心大使”和江汉区首届“感动江汉”人物。

篇5:社会工作:不仅是培养护工

咳咳咳……你别看我现在好像把社工专业搞得门儿清似的,其实我得承认哈,填报志愿那会儿根本就不清楚“社会工作”专业是干嘛的,完全就是稀里糊涂地填报了上去,主要是为了把那张志愿表上的空格填满。也是经过这么几年的摸爬滚打,总算是得了些真传吧。跟学弟学妹们交流交流纯属过来人的温馨提示,绝不是倚老卖老出来炫耀哈。

老实说呢,咱这专业真的还有些尴尬,像我这样蒙头混进来的同学一大堆呢。大家都是进校之前对专业定位没概念的。记得我刚接到女子学院录取通知的时候,亲戚问学的什么专业,如实回答之后人家点点头说,这个专业我知道哦,就是学习做社区的一些工作吧,绿化呀保洁啊环保什么的都得学吧。还有更离谱的理解呢,院子里一位热心大妈知道我考了社工专业之后,面带失望同情地说道,大妞儿,你咋去大学里面学做护工呢?那谁他大姑下岗之后不就是去医院做护工了么?敢情将来他们那样儿的还得再下一回岗,医院都得聘请你们这样儿的大学生护工咯?特别夸张的是,等到后来我们去社区观摩学习的时候,专门做护工的那些大妈们还真的瞪着我们看,生怕被抢了饭碗似的。

社会工作,其实也还蛮“潮”的

社会工作专业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简单通俗一点地讲,我们这群人将要从事的是用专业知识方法价值观组成的系统去服务于人群的工作,我们是社会大家庭的润滑剂,我们存在的目的是鼓励和培训民众助人和自助。

对于我们国家来讲,社会工作专业可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以香港为例,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大陆这边与香港毗邻的广州。因为社会的开放与进步程度相对较高,也有比较完善的社会工作体系。社会工作者主要在协助青少年教育、妇女工作和残疾人康复辅导等领域开展工作,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工作平台。在北京呢,早在2008年,北京政协委员沈洁就提出关于加快北京市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建议,这一建议也入选了北京政协最具影响力提案,提出当务之急就是扩大公众的了解程度。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咱们社会工作专业其实也还蛮顺应时代发展的,蛮“潮”的。

社会工作者,简直就是不拿工资的活雷锋

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人才的缺口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啊。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必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记得我们专业老师曾经讲过,社会工作的领域很广泛,比如弱势群体扶助,患者心理辅导、青少年越轨、监狱中犯人辅导等等,这简直就是一门艺术,能实在地帮助很多人。我自己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是跟随专业老师进入社区去观摩的一次社区工作者培训。那次培训上我第一次直面了什么是家庭暴力,怎样去帮助别人调节,最终间接地拯救了别人的家庭。那一次我的一个感触就是,社会工作者简直就是不拿工资的活雷锋啊,那么尽心尽力地为别人考虑为别人解难,然后对自己的专业生出了一种由衷的自豪。

虽然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从事专职工作的工资比较低,距离期望值偏差较大,以北京为例,才1500左右,但是我们对前途还是挺有信心的,因为国家对社会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比如就在前不久,新闻里就报道了北京海淀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平均涨1100元的消息,当然这还必须得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

篇6:青教培养工作总结

【关 键 词】健康第一;教学研究;活动品牌;有效机制;资金投入;创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75-02

学校体育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把学校体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潮。在小学怎样开展体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的,根据多年体育教学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学校体育工作应该坚持从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出发,按照“一二三”的策略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即“一种思想、两项任务、三种措施”。

一种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学校要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效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首先全校教师应该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要成立体育工作领导组与体育工作宣传组,宣传组成员积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板报等形式开展全校教师体育理论学习活动。学校教师先后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磨砺意志和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从而使教师们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师们在“健康第一”理念的引导下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带领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体育锻炼热潮。继而,使全校师生共同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思想。

两项任务:是深化体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二是打造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品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深化体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学校把体育教师素质整体提高作为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

1. 树立新教学观。学校负责体育工作的领导要定期召集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文件及体育教学理论学习,在学习中主要采取循环学习的方式。通过学习,使体育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立足课堂、开放课堂,以改革促提高,以创新促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优化体育教学效果的教学观。

2. 教学规范化。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校实际,统一制定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教学中严格执行课时计划,1~2年每周四节课,3~6年每周三节课,达到开足课时。体育教师要按学校要求,提前一周备课。在备课中坚持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场地、备器材。精心设计,写出规范而又实用的教案。严禁不备课上课堂、备不好课上课堂的现象。

3. 教研、科研一体化。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阵地之一。有计划开展教研组活动,研讨教学工作,交流思想、统一认识是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学校体育教研组有三位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每月进行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及时交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同时,结合学校整体教学活动,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方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体育教研组的活动模式:“观摩、研讨、反思;再观摩、研讨、反思”。在教学活动的同时,教研组成员能科学地选取小的研究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如,研究了各年级教学内容和优质体育课的评价标准,并初步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体育教学水平评价办法,使评价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手段。教研与科研工作的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突出了主题性;提高了科研活动的有效性;体现了实效性,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研究能力。

4. 多层次竞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体育教师,要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教师必须在教学研究与学习中丰富自己,在教学竞赛中磨砺自己。因此,校长应该积极鼓励教师们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并帮助教师确立目标,使教师们增加自信,提高能力。

(二)打造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品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 研发特色校本课程。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积极性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挖掘学生特长,使体育兴趣活动的开设和开展成为学生个性体育发展、学校传统体育特色和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学校2007年研发了校本课程,开设了篮球、乒乓球、武术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体质 。

2. 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大课间操”是学生每天锻炼的主要形式。学校要不断地去充实课间操的内容,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师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体育组可以根据季节、气候,精心设计不同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并严谨地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学校在活动内容上引入传统体育项目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如篮球、武术操、交际舞、跳绳、踢毽子、韵律操、跑步、球操等,力求体现学校体育特色,体现创新,使体育活动经常性、多样化、大众化。

3. 丰富阳光体育内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要坚持创新,使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学校在阳光体育活动中将田径运动会拓展成内容更加丰富的体育节;把大型体育节与小型体育活动有机结合。2009年至今,学校体育活动先后增加了队列队形、广播操、篮球、跳小绳、跳大绳、拔河、踢毽子、团体操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充实引进让更多的学生从观看者成为参与者,使体育活动不仅是检阅和展示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活动,更成为一次进行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教育的活动。

三种措施:一是建立有效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三是创新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认识。

(一)建立有效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1. 全体教师参与大课间活动制度。学校积极倡导并要求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起来,走向户外,拥抱阳光,活跃于操场,活跃于校园,亲近自然,释放自我。

2. 体育教师培训制度。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及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规定体育教师必须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加培训、记好记录、会后讨论、落实工作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制度。

3. 体育课与体育锻炼检查制度。学校不定期对体育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以保证落实。

4. 家校合力共管制度。利用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健康体质的重要性,及时了解孩子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合理、科学的膳食,并重视强身健体的工作。同时,控制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保证学生有时间参与其它活动。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体育场地、设施基本完善,才能保障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学校加大了添置体育设施、设备的工作力度,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器材。

(三)创新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认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素质评价有两方面:一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二是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学校应该把这两项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这样做:首先,学校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及时、认真、准确地填写学生检测成绩,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然后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教学考核成绩、体质健康状况评价结果以及体育特长等,作为学生体育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评价两方面的结合使学校体育评价工作得以落实,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看到了体育评价的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随着课程改革又一次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先进的教学思想、系统的教科研体系、完备的基础建设、有效的保障措施为学校体育工作营造了一种阳光自然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健康成长的环境。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一定会成长为健康快乐的少年。

篇7: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合格人才

一、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

由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思想定位存在偏差,由于“应试教育”以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志,现行学校教学中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抓应试教育硬、抓包括德育在内的素质教育软。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提高全民族思想素质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环节”,学校德育“一点放松不得”的指导思想。

二、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力度

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教材,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政治课教学应增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容,密切联系实际;遵循学生认知、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开设时政课,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重大事件,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其它学科进一步渗透德育

学校其他学科教学都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是否用心去发现、挖掘和利用它们。如文科教学的德育价值在于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思想品德渗透;理科教学的德育价值在于教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劳技学科的德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勤俭朴素、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艺术学科的德育价值在于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在于培养守纪、团结、互助、机智、果断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

四、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

在学校教育中,一种教育思想或方针的贯彻实施,必须经过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这里的实践活动是广义的,除了课外活动还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为此,中学德育的实践活动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相结合,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相结合;通过开展有组织的班、团、学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开展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求真、求美和求健的品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培训和心理治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教育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德育基地、社会调查、军事训练、送知识送书下乡、参加工农业生产等,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参与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高尚情操和热爱劳动的观点。

五、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

全体教职工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时,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此,学校德育工作一方面要抓师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而且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抓管理和服务,遵循学校德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改革管理、服务的体制和方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

六、加强校园和班级环境建设

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的美化、优化,对于净化学生心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优化学校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审美、约束和导向功能,如绿化校园环境,使学校成为浸染学生的绿色课堂;创造一个优雅、宁静、整齐、清洁的学习环境,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设置宣传窗、学习园地、科普画廊、喷水池等,尽可能创造适宜学习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优化学校人文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重视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教导学生向往优美和谐、积极创造优美和谐,并使学生敢于直面挫折与苦难,善于应对假、丑、恶。

七、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学校要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下一篇:天灾无情,人有情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