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刑事案件案件流程

2024-05-30

办理刑事案件案件流程(精选6篇)

篇1:办理刑事案件案件流程

刑事案件办理简易流程

接警→处警→(一级领导审批)→填写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一级领导审批)

信息采集→(案件分析信息、人员信息、物品信息)嫌疑人抓捕归案后完善嫌疑人信息

立案

呈请立案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立案告知书、完善[李强家被盗案]立案信息、立案决定书

案件移交:事先沟通好,案卷管理→移交案卷登记

案件移送:呈请移送案件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移送案件通知书(刑事)、关于[李强家被盗案]的移送登记

接受方 有“接受移交移送案件”权限的民警才可以接收案件,如所领导,左侧案件办理→移入移出案事件列表

强制措施

拘传:

强制措施→呈请拘传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法制民警审 1

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拘传证

拘留:

强制措施→呈请拘留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法制民警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拘留证、拘留通知书 延长拘留:

强制措施→呈请延长拘留期限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法制民警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延长拘留期限通知书

注:可再次延长拘留,把嫌疑人状态进行更改。

释放:

侦查终结→呈请释放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法制民警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释放通知书

取保候审

强制措施→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法制民警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收取保证金通知书(刑事)、取保候审决定书、执行通知书、释放通知书→取保候审保证书(搜索)

解除取保候审

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搜索)→(一级领导审批、法制民警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书

监视居住

强制措施→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法制民警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监视居住决定书、执行通知书、释放通知书

解除监视居住

呈请解除监视居住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法制民警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通知书

逮捕

呈请逮捕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法制民警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提请批准逮捕书→强制措施→检察院批捕决定情况→案卷待办事项:逮捕证、逮捕通知书

撤案

呈请撤销案件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撤销案件决定书

在填写“呈请撤销案件报告前”,办案民警首先应该对查看该案件是否有拘留或者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有,首先对这些犯罪嫌疑人进行“释放业务”。如果存在扣押的物品,对这些物品进行“涉案信息-缴获物品”操作;

刑事案件转行政案件

先将刑事案件撤案,案卷管理→转行政案卷→受案登记表→(一级领导审批)

侦查终结

侦查终结→呈请案件侦查终结报告书→(一级领导审批、二级领导审批)

移送起诉

侦查终结→起诉意见书底稿→(一级领导审批、二级领导审批)→案卷待办事项:起诉意见书、修改嫌疑人起诉执行信息

归档

案卷管理→归档案卷

篇2:办理刑事案件案件流程

一、现场检查:第一页:所列内容尽量填全,告知情况填写内容:已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执法证号分别是:121323xxxx、121323xxxx,并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和如实回答询问、提供证据、不得阻扰的义务。

第二页:检查情况:x年x月x日x时,我所执法人员对xxx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简要描述经营场所位置、面积、设备等),登记情况。现场发现:(填写某种违法现象的具体情况,不作评论),处理情况(扣押、拍照等),当事人当场提供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张及身份证复印件一张(根据提供的材料填写)并签字确认。

二、案件来源登记表;(晚于或等于现场检查的日期)违法事实、涉嫌构成何种违法行为。

三、立案审批表:(晚于或等于案件来源登记的日期)违法事实,违反条款,涉嫌构成何种违法行为,建议立案查处。

四、询问笔录:(晚于或等于现场检查、立案的日期)第一页填写内容:答:听清楚了,不申请回避。问:请讲一下你的基本情况?答:我叫xxx,男(女),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住xx地方,现在xx地从事何种经营活动。第二页,可首先填写何时从事何种经营活动,登记状况。然后具体询问现场检查中违法事实的具体情况(重点询问)主要包括进货时间、进货地点、产地、生产时间、保质期、进销数量、进销价格等(要结合违法事实的认定依据、处理依据进行询问)。逐页签字。

五、调查终结报告:(晚于或等于立案时间的日期)(按样式填写)。

六、有关事项审批:

1、财务扣押等(按有无填)

2、处罚建议(晚于或等于调查终结报告的日期)(按样式填写)。

3、处罚告知(晚于或等于处罚建议的日期)(按三种样式填写)。

七、行政处罚告知书;百元案件填告知书,1000至3000元的,按样式填听证告知书,3000元以上的(不含3000元),按样式填听证告知书。(分三种情况填写)

八、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按样式填写)(早于或等于处罚决定书日期)应在告知书三个工作日后填写。

九、行政处罚决定书(草拟):(等于处罚决定审批表日期)。

十、行政处罚决定书:(按样式填写)时间必须在行政处罚告知书三个工作日以后。

篇3: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风险和防范

(一) 我国缺乏民主环境、法治环境是根本原因

1. 缺乏民主环境

律师办理刑事案件, 说到底就是刑事辩护, 而辩护制度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之所以出现众多的法学家和辩论家, 这与当时古希腊的发达的民主意识和浓厚的辩论气氛密不可分。而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社会, 行政权、司法权高度合一, 立法权混乱, 法治被打上封闭的、官本位的思想烙印, 缺乏“无罪推定”的精神, 在公众心里难以形成民主意识和人权思想, 也无法形成与官方相抗衡的辩护制度。易使公众产生对辩护律师为“坏人”辩护的误解, 也在制度方面将本为法律职业群体、法治建设中重要成员的执业律师排除在法律群体之外。

2. 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由来已久, 这无疑与其发达的经济条件和先进的民主法治环境相关, 该制度的确为二战后的美国司法制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延续至今。而我国司法制度中仍保留着职权主义的色彩, “重实体, 轻程序”更是司法的毒瘤, 刑事诉讼中, 控诉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控诉权, 处于刑事诉讼的主导地位, 支配地位, 而司法机关本身素质并不高, 执法能力不强, 不严格依法依程序办事, 某些办案人员甚至把律师视为“异己力量”, 办案人员对于律师有一种优越感, 对律师的正常诉求无理干涉, 甚至根本不理会律师的辩护意见, 导致律师难以正常开展工作。

(二) 立法缺陷是重要原因

首先, 《刑法》第306条之规定如同一把“达摩克斯利剑”一样悬在律师头上。刑法中没有规定公安人员、法官、检察官妨害作证罪, 仅仅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妨碍作证, 其中潜藏的理念, 就是专门针对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涉及到妨碍作证的问题专门做一个规定, 这是显失公平的, 是对律师职业的歧视。其次,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律师在刑事诉讼中, 无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未被发觉到的犯罪行为进行举报的义务, 律师极有可能以包庇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与律师的执业道德相违背的, 律师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辩护, 有罪的证据和事实是侦查机关的职责范围。最后, 尽管我国《刑法》明文规定重证据, 不轻信口供, 但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无论是侦查机关还是公诉机关, 用以支持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均为“言词”证据, 这无疑也是立法的重大缺失和执法的不力。

二、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风险防范

(一) 完善立法, 建立律师刑事辩护的豁免权制度

1. 维护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 最根本的措施是立法的完善

《刑法》第306条是专门针对律师的歧视性条款, 在立法技术上, 该条规定的危害行为中“威胁”、“引诱”含义模糊, 执法中容易出现随意性, 实践中, 存在个别地方司法机关尤其是检察机关利用该条对律师试行职业报复的现象, 使律师办理刑事案件如履薄冰, 甚至很多地方出现“罢辩”, 现象, 刑事代理率下降, 这无疑是对我国法治进程的挫伤, 因此, 刑法第306条应当废除。

2. 建立律师刑事辩护的豁免权制度刻不容缓

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 是指律师在法庭上的辩护言论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联合国《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第2条明确规定:“律师对于其书面或口头辩护时发表的有关言论或作为职责任务出现于某一法院、法庭或者其他法律或行政当局之前发表的有关言论, 应当享有民事和刑事豁免权”。还规定, “律师如因履行职责而其安全受到威胁时, 应得到当局给予充分的保障”。目前,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通过立法不同程度地赋予律师这一权利。赋予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 是由辩护律师所担负的职责所决定的, 辩护律师作为司法公正天平上另一端的砝码, 其主要职责是针对控方获取的有罪证据, 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所掌握的证据材料, 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更有效地行使辩护权。

(二) 律师的自我防范

1. 尽量避免来自委托人方面的风险

律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业能力和执业素养, 有的放矢, (1) 不冒然承接案件, 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信息, 深入了解案情, 不接自己理所不能及的疑难、复杂、影响重大的案件, 尤其是刑事案件涉及到犯罪嫌疑人的自由、财产、甚至生命, 对委托人影响重大。 (2) 拒绝家属的非法要求, 拒签风险代理合同。承办律师应当在办理委托时向当事人阐明办案流程, 预先提示诉讼风险, 必要时让其签订书面的风险告知书或书写谈话笔录, 禁止大包大揽, 承诺案件结果。

2. 特别注意防范办案过程中的风险

(1) 会见中的风险防范, 尤其是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 刑辩律师权利扩大但风险也随之增加, 在会见过程中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 只要是敏感性案件, 尽量两名律师参与会见, 重大案件不妨两个律师合办; (2) 所有的会见过程要全程做笔录, 让被告人签字, 必要时请侦查人员或其他人员参与, 会见犯罪嫌疑人时, 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犯罪嫌疑人传递物品、信函, 不得将电话借给犯罪嫌疑人使用。 (3) 会见过程中要谨言慎行, 不说容易使自己陷入麻烦之中的话语, 把辩护的重心放在审判环节安全。 (2) 调查取证中的风险防范, (1) 在侦查阶段要特别注意相应的法律限制, 严格按法定程序调取证据, 尽量不调查控方证人和被害人, 如果确实存在疑点, 可在开庭前把疑点记录下来, 要求法庭传唤证人出庭作证, 在某些情况下, 可以申请法院、检察院共同调查取证。 (2) 根据案情需要, 可以邀请有关单位人员在场见证调查过程, 并在笔录上签名。 (4) 对于案件关键证人和有对抗心理的证人, 律师询问应尽可能不说易产生歧意和不良后果的话, 调查取证过程中, 在征得证人明确同意的情况下, 可以录音、录像, 且调查笔录应由被调查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 对修改或者补充的内容, 应由被调查人在修改处按手印确认。确认无误后, 由被调查人签名并写明笔录已看过或已向其宣读, 与所述内容一致的意见。严格把握取证程序, 防止涉嫌“妨害证据罪”。 (3) 在阅卷方面, 摘抄、复制的案件材料应当注意保密, 要妥善保管。不得交犯罪嫌疑人亲属。让不让被告人家属看卷等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事先写在合同里。防止包庇罪和泄漏国家秘密罪发生。

(三) 充分发挥律师协会及司法行政机关的团体职能

参考借鉴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 缓解律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执业压力, 引导律师采取合法有效的手段达到维护当事人利益的目的, 律协和相关司法机关必要时应给予辩护律师合法的保护, 律师刑辩中有违规行为, 应先由其主管部门或律师协会对其展开调查, 若确实存在违纪, 则可由律协按规定予以处罚, 由此, 更好发挥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 对律师行业有更好的规范作用, 为律师的依法执业活动保驾护航。

三、总结

律师是当事人权益维护者、法律尊严捍卫者, 但由于现阶段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权利太少, 而限制又太多, 为了维护辩护律师的权益和安全, 应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篇4: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探析

关键词:轻微刑事案件 快速办理 宽严相济 配套制度 监督制约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虽已废止,但因其有现实需要,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问题仍是近几年刑事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

一、问题的缘起

针对轻罪案件所占比重较大,司法资源紧张,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白银区人民检察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新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014年5月,白银区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该机制实施以来,运行顺畅,收效明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白银区人民检察院存在的困难。

下文以白银区人民检察院适用轻刑快办程序办理的两个典型案例为例,探讨轻刑快办机制在案件适用范围、诉讼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案例一]2013年6月17日22时许,被告人秦某酒后驾驶机动车搭载王某等四人在该市公园路(闹市区)行驶时,撞毁马路中央防护栏,被交警查获。经检验,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93mg/100ml。同日,秦某被刑事拘留。经公诉部门提起公诉后,秦某于2013年7月12日被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案例二]2014年10月31日,被告人李某某网购韩某某二代身份证,并借用陈某身份证,伪造了二人的工作单位及收入证明等文件,向中国工商银行白银分行申请办理卡号4270××××××××4364、4270××××××××2318的牡丹威士信用卡2张。自2014年11月10日起至2015年4月16日,被告人李某某持骗领的信用卡透支消费,累计透支本金共计49739.26元,后经该行多次催收仍不归还。被告人李某某在立案前归还前述信用卡全部款息共计62378.50元,并于2015年10月11日被取保候审。

案例一中,被告人秦某被刑事拘留后,公安机关于8日内侦结本案并移送审查起诉,白银区人民检察院受案后,因被告人秦某在拘留期限内,鉴于本案案情简单,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已赔偿损失,办案人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终结并提起公诉,经白银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于10日内审结。

案例二中,公安机关启动轻刑快办程序在8日内将该案侦结并移送审查起诉,白银区人民检察院受案后,办案人初步审查后认为该案符合轻刑快办条件,建议启动轻刑快办程序审查本案。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李某某辩称其与陈某有借贷关系,且涉案信用卡是陈某为偿还债务与其共同办理,为查明案情,经主任检察官确认后又将本案转为普通程序审查。

上述两个案例均为轻罪案件,从公安机关侦结到检察院审查起诉均启动了轻刑快办程序,案例一中法院也启动轻刑快办程序审结。案例二中,由于案件需要,最终在审查起诉环节由轻刑快办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办理。由此可以看出,适用轻刑快办程序的案件在适用范围、适用程序等方面都需要综合考量,灵活适用。

二、适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轻刑快办案件的适用范围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实施的第一步就是界定何为轻微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一般指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及单处罚金刑的主观恶性不大,社会危害性较轻的案件。主要涉及危险驾驶、盗窃、信用卡诈骗、贩卖毒品等罪名。但是,在司法实务中,对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法定刑还是宣告刑存在争议,若以宣告刑为标准,则轻刑快办适用范围可能扩大,且会产生办案人员预判宣告刑的主观性。因此,适用轻刑快办程序办理的案件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在适用范围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

(二)轻刑快办案件的适用程序

轻刑快办机制是在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内,确保程序公正和案件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的工作机制。长期以来,由于案件没有实行繁简分流,办案人员同时办理各类案件,不论案件繁简,一律按部就班办理。办案人员在办理案件时,有时为了集中力量办理重大、复杂案件而不得不暂时搁置轻微刑事案件,等到法定期限届满时再予以办理。这种做法可能造成对一些轻微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前羁押期限过长。而法院在判决时,所判刑期不会低于已羁押时间,这就容易导致司法不公现象。此外,轻微刑事案件具有案情简单,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特点,案件承办人与出庭人分离从提高效率的角度来讲是可行的,但是,从一些基层院的现状来看,由于担心实行承办人与出庭人分离可能会影响司法公正,这些基层院基本不允许承办人、出庭人分离。再者,一些基层院都有上级院的绩效考评规制,由于不捕率和不诉率的限制,对一些轻微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能捕则捕,能诉则诉,虽然办案程序有所简化、效率有所提高,但从轻刑快办的最终司法目的来讲,依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必要性

(一)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

从近几年办理的大量刑事案件总体分析,犯罪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更多犯罪是由于对财产的过度追求与社会不能提供更多获得财产的合法途径之间的矛盾,以及邻里纠纷、干群矛盾等社会因素所引发。其中,轻微刑事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一方面提高了办案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案件迅速处理使得犯罪嫌疑人免受进一步的羁押,使被害人能及时得到精神安慰,这使得原有被破坏的社会秩序能够迅速得以恢复。

(二)实行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是实现程序正义的需要

轻微刑事案件之所以在快速办理的基础上依然保持程序正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事人选择结果。由于这些制度和程序是基于当事人选择或同意适用的前提下使用的,这就使此类案件有关程序简化而判决结果会得到当事人认可,降低了当事人提出上诉的机率,这在客观上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诉讼效率,保证了当事人基本的选择权,从而实现了程序正义。

(三)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是实现办案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的需要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通过各种制度或程序使轻微刑事案件在诉讼的不同阶段得以简化,减少其诉讼环节,节约其诉讼成本,从而实现其诉讼经济。更为重要的是,在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过程中,被害人受损的利益得以迅速弥补,被告人所受到的讼累之苦很快得以减轻,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也很快得到了一种平衡,双方之间的仇视也很快得以化解,这使得被破坏的社会关系迅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因此,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实现了社会效果与司法品质的内在契合。

(四)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是有效预防犯罪、实现刑罚目的的需要

对于轻微刑事案件而言,犯罪者大多是偶犯或初犯,还有一些处于未成年阶段,容易改过自新。如果采取快速办理形式,缩短刑事诉讼周期,这样能尽量避免刑事诉讼过程中被追诉人消极影响,降低其再犯的可能性,预防新的犯罪的发生。同时通过快速的方式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缩短了被追诉人受羁押的时间,避免了被追诉人之间的交叉感染,预防了其再行犯罪的可能性,降低了犯罪的几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能够有效预防犯罪,达到刑事法制度设置的目的。

四、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必须遵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1.慎用逮捕措施。逮捕是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能用其他强制措施的尽量使用其他强制措施,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实行,就是要求检察机关准确把握逮捕必要性,做到当捕必捕,可捕可不捕的坚决不捕。对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偶犯、因邻里纠纷等矛盾引起的轻微刑事案件,确无逮捕必要的,依法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2.依法适用不起诉。严格依法掌握起诉条件,充分考虑起诉的必要性,可诉可不诉的坚决不诉,积极运用相对不起诉制度。对由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日常琐事等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在起诉前主动达成谅解及赔偿协议,对主观恶性小,犯罪嫌疑人有明显悔罪表现且犯罪具有偶然性及犯罪情节轻微、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案件,对过失犯罪,嫌疑人有明显悔罪表现,并已经取得被害人谅解且已赔偿损失等案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不诉处理。

3.扩大轻微刑事案件的适用范围。虽然最高人民检察院2007年出台的《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已废止,但从各地对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适用范围仍然沿用该“意见”中的规定,只适用于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单处罚金的案件,从实践来看,这种限定制约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在解决案多人少问题中作用的发挥。实践中应大胆探索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适用范围,以更充分地发挥轻刑快办机制的作用。

(二)建立基层检察院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配套制度,规范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运行机制

1.在检察院内部成立专门的轻微刑事案件办案组。在主任检察官改革的大前提下,基层检察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主任检察官办案组内成立专门的轻微刑事案件办案组,由主任检察官带领,独立于办理普通案件的办案组,轻微刑事案件统一分流至专办组中。这样既有助于统一轻微刑事案件的办理标准和规则,提高轻微刑事案件办理的专业化程度,又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同时,建立完善专门办案组办案人员的定期轮换制度,解决工作单一化的问题,全面培养公诉人的办案能力。

2.简化内部法律文书的制作。适用快速办理的轻微刑事案件,检察院可以简化审查逮捕意见书和审查起诉终结报告。对于认定事实和侦查机关一致的可以只做简要说明,对于证据只要求简单列明出处及其所能证明的案件事实,将重点放在认定事实的理由和处理意见上,以最大限度减少办案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办案效率,真正做到快速办理。但是,应对适用该程序审查起诉的案件文书统一标准,以防执法办案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3.完善退出机制和诉讼衔接。在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案件嫌疑人翻供,或者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尚有余罪或者新的犯罪事实等不宜适用快速办理机制的,负责审查起诉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及时提出意见,经主任检察官确认后转化为普通程序办理,并变更承办人。

在实现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诉讼衔接方面,一些基层检察院通过与公安、法院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或者在地方政法委的牵头协调下,公检法三家联合制定工作规范或机制,对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的适用程序、条件等达成一致,共同做好辖区内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工作,通过实行捕、诉、审的衔接,加快案件的诉讼过程。例如,笔者所在的白银区检察院,作为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的试点院,在制定本院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实施细则的同时,与公安、法院联合制定工作规范,对适用轻刑快办机制的案件,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在移送案件时,加盖“快速办理”印鉴标志,标明该案属轻刑快办案件。

(三)完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的监督制约机制

在司法实践中,轻微刑事案件随着流程的简化和加快,对办案人员的监督往往也会相应减少,虽然基层检察院绩效考评有对不捕率和不诉率的限制,但是由于个别执法者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解不够准确,存在着随意扩大适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范围等问题,应当逮捕的不批准逮捕,应当起诉的不起诉,对违法者滥用轻缓刑事政策。因此,完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尤为重要。

篇5:刑事案件办理流程第一阶段

一、服务内容:

(一)接受委托

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讯问后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属即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二)与侦查机关联系

接受委托后,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介绍信以及律师证,及时与侦查机关联系,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罪名,并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

(三)会见犯罪嫌疑人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应向侦查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得到批准。

2、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可以向其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四)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

1、有关强制措施的条件、期限、适用程序的法律规定;

2、有关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

3、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有如实回答的义务及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4、犯罪嫌疑人有要求自行书写供述的权利,对侦查人员制作的讯问笔录有核对、补充、改正、附加说明的权利以及在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盖章的义务;

5、犯罪嫌疑人享有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向他告知的权利及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

6、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辩护权;

7、犯罪嫌疑人享有的申诉权和控告权;

8、刑法关于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名的有关规定;

9、有关刑事案件侦查管辖的法律

(五)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律师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及会见犯罪嫌疑人后,如果认为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六)代理申诉和控告

如果侦查人员在办案中违反法律规定,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诉讼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或者认为侦查机关管辖不当的,可受犯罪嫌疑人的委托,代理其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

刑事案件办理流程第二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

一、服务内容:

(一)接受委托

刑事案件由侦查机关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后,律师可以接受下列人员委托担任辩护人或者代理人:

1、犯罪嫌疑人;

2、犯罪嫌疑人的亲属;

3、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其他人;

4、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

5、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或者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

(二)联系检察院

律师接受委托后,开具律师事务所介绍信,连同授权委托书提交检察院。

(三)查阅、摘抄、复制案件材料

到人民检察院查阅、摘抄、复制案件的诉讼文书和技术鉴定材料。诉讼文书包括立案决定书、拘留证、批准逮捕决定书、逮捕证、搜查证、起诉意见书及其它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包括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物证技术鉴定等鉴定性文书。律师摘抄、复制的材料应当保密,并妥善保管。

(四)会见犯罪嫌疑人

律师接受委托后,会见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相关的案情

(五)调查和收集案件有关材料

1、律师向被害人调查取证时需经本人同意,并且要向检察院提出书面申请并取得同意。

2、律师可以向证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收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但应事先征得本人同意

3、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收集、调取证据。

(六)提出辩护或代理意见

刑事案件办理流程第三阶段:法院审判阶段

一、服务内容:

(一)、一审阶段:

1、接受委托:律师可以接受下列人员委托担任辩护人:

(1)犯罪嫌疑人;

(2)犯罪嫌疑人的亲属;

(3)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其他人;

2、查阅、摘抄、复制案件材料:到人民法院查阅、摘抄、复制案件材料

3、会见被告人

律师会见被告人时,可以向被告人了解下列情况:

(1)被告人的身份及其收到起诉书的时间;

(2)被告人是否承认起诉书所指控的罪名;

(3)指控的事实、情节、动机、目的是否清楚、准确;

(4)诉书指控的从重情节是否存在;

(5)被告人关于无罪辩解的理由;

(6)从轻、减轻、免予处罚的事实、情节和线索;

(7)是否有立功表现;

(8)是否存在超期羁押及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伤害等情况。

4、调查和收集证据

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师调查和收集证据。

5、参与庭审

(1)对控方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

(2)对鉴定人、证人可以发问;

(3)对被告人进行发问

6、法庭辩论,提出辩护意见

律师提出辩护意见应针对控诉方的指控,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无误、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关于案件定罪量刑的意见和理由。

(二)二审阶段

1、接受委托

2、查阅、摘抄、复印案件材料

3、会见被告人

4、参与庭审

篇6:办理刑事案件案件流程

出庭前的准备工作

一、案件受理后,辩护律师应当及时与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联系,出示律师执业证,提交如下法律手续:

(一)律师事务所函;

(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二、辩护律师在阅卷、会见被告人后,应为出庭辩护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一)是否申请回避;

(二)是否申请不公开开庭审理: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被告人要求不公开审理的,辩护人应向人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

(三)整理被告人(包括其近亲属)提供的证据,决定是否自行调查取证;

(三)是否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四)是否申请证人、鉴定人、人民警察、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五)是否申请排除非法证据;

(六)确定辩护思路及辩护观点,草拟辩护方案,辩护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发问提纲(包括发问被告人、同案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等); 2.质证提纲(对公诉方证据发表质证意见); 3.举证提纲(依证据目录进行); 4.辩护意见及答辩提纲。

三、辩护律师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的,应将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进行复制,并制作证据目录清单,列明证据名称、来源、拟证事实、页数,一式三份,于开庭前五日前或者在庭前会议时提供给人民法院,证据材料原件在开庭质证后提交法院。

四、辩护律师在收到开庭决定通知后,应当再会见被告人,及时将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的姓名、证据情况、辩护思路、辩护观点等情况与被告人进行沟通,询问是否有需要申请回避等事宜,并将庭审流程及注意事项告知被告人。委托人是被告人的近亲属的,也可以跟委托人进行沟通。

当辩护律师的辩护思路、辩护观点与被告人、委托人的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尊重被告人的意见或者解除委托,由被告人另请他人辩护。

当两位辩护律师的意见不一致时,沟通时应当尊重被告人的意见。

五、辩护律师接到开庭通知书后应按时出庭,因下列情形之一不能出庭的,应及时与人民法院联系,申请延期开庭:

(一)发现重大证据线索,需进一步调查取证或申请新的证人出庭作证的;

(二)所收到的通知开庭日期与已经收到的其他案件开庭日期冲突的;

(三)具有其他无法准时参加开庭的合理原因的;

(四)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的情形。

六、辩护律师申请延期开庭,未获批准,又确实不能出庭的,应当与委托人进行协商,妥善解决。

七、辩护律师在开庭前三日内才收到出庭通知的,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更改开庭日期,人民法院不同意更改开庭日期的,辩护律师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八、辩护律师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的,应制作上述人员名单,注明身份、住址、通信方式等,并说明拟证明的事实,在开庭五日前提交人民法院。

庭前会议

1、在确定庭前会议的时间后,辩护律师应当分别制作以下材料,一式三份,在庭前会议时提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一份:

(一)辩护律师拟当庭宣读出示的证据目录清单;

(二)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相关侦查人员、有专门知识的人等出庭作证的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以及拟证事实等;

(三)如有需要进行排除的非法证据,应当单列目录,并附辩护律师认为应当排除的理由、线索及相应的证据。

如果审判人员没有召开庭前会议,辩护律师可以将上述材料在开庭五日前提交人民法院。

2、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辩护律师应及时与审判人员沟通,建议审判人员召开庭前会议:

(一)对案件管辖有异议的(包括侦查、审查起诉的管辖);

(二)需要申请有关人员回避的;

(三)需要申请调取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己收集,但未随案移送的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的;

(四)提供新证据的;

(五)对出庭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名单有异议的;

(六)需要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

(七)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八)案情重大复杂及社会影响重大的。

3、审判人员确定召开庭前会议后,辩护律师根据情况可与被告人及审判人员就被告人是否参加庭前会议进行沟通。

4、在庭前会议中,辩护律师除对本规范第一百四十三条的内容与承办法官、公诉人进行沟通外,还可以就以下内容进行必要的沟通:

(一)向审判人员、公诉人介绍自己的基本辩护思路,必要时可以事先提交举证提纲;

(二)控辩双方可以通过庭前会议进行质证的有关证据、意见;

(三)庭审可能持续的时间;

(四)是否可能当庭宣判;

(五)被告人、辩护人可能就案件程序、证据瑕疵、起诉书表述失误等方面所提出的质疑意见;

(六)与审判相关的其他问题。

5、辩护律师通过参加庭前会议,了解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的争议及不同意见,解决有关程序问题,为参加法庭审理做好准备,并根据庭前会议相应的修改辩护方案,完善质证和举证提纲。

6、开庭前辩护律师应向法庭了解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情况。如发现有未予通知或未通知到的情况,应及时与法庭协商解决。

如确有必要,辩护律师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法院院长签发证人强制出庭令

一审辩护

1、辩护律师在办理下列公诉案件时,建议被告人要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向被告人说明,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被告人,罪行较轻的,人民法院可以从宽或者免除处罚。建议被告人与被害人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除外。

2、被害人死亡的,被告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和解。近亲属多人的,达成和解协议,应当经处于同一继承顺序的所有近亲属同意。

3、被害人系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与被告人和解。

4、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办理可以和解的刑事案件,应当建议被告人及其近亲属与被害方达成和解,由人民法院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5、刑事案件的和解,应当自愿、合法。辩护律师如发现以前的和解,不具有自愿性、合法性,可申请人民法院认定原和解无效,并争取与对方当事人重新达成和解,由人民法院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6、在和解协议签订前,辩护律师应查看和解协议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真诚悔罪;

(二)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涉及赔偿损失的,应当写明赔偿的数额、方式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撤回附带民事诉讼;

(三)被害人自愿和解,请求或者同意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罚。对和解协议中的赔偿损失内容,双方当事人要求保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7、对于在审判阶段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辩护律师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案件,辩护律师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免予刑事处罚的建议。

8、在法庭调查过程中,辩护律师应认真听取公诉人、审判长对被告人的讯问以及其他辩护人对被告人的发问,作好相应记录,及时调整发问提纲及辩护思路。

9、公诉人或者其他辩护人对被告人的讯问、发问的方式、内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辩护律师应当提出反对或质疑意见:

(一)明显与本案无关的;

(二)重复讯问被告人的;

(三)明显具有诱导性或威胁、引诱被告人的,而且被告人无法正面回答的;

(四)明显对被告人进行人身侮辱的;

(五)阻止被告人辩解的;

(六)其它辩护律师认为根据有关法律,应当提出反对或质疑的情况。

10、辩护律师在公诉人讯问、被害人及其代理律师发问被告人后,经法官许可,可向被告人发问。辩护律师向被告人发问时,应当表明自己的身份。

11、辩护律师向被告人发问时,应当围绕本案的基本事实进行。同时应尽量避免与公诉人、其他辩护人已经问过的内容重复。如果认为被告人已经回答过的问题非常重要,确有必要再次发问的,应当变换、调整发问的角度。

12、公诉人向法庭出示移送证据以外的证据的,辩护律师应当向法庭提出当庭审查证据,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经过当庭查看证据,确信该证据不会影响自己的辩护思路的,可以当庭提出质证意见;

(二)经过当庭查看证据,对该证据存在疑问或者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辩护思路的,应当向法庭提出申请休庭。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审查证据,对该证据做必要的准备。

13、公诉人通知移送材料以外的证人、鉴定人出庭的,辩护律师应当向法庭提出意见,并要求休庭作必要的辩护准备。

14、对公诉人宣读的未出庭证人的书面证言,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该证人不能出庭作证的原因及对本案的影响;

(二)该证人证言的形式和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三)本节规范的其他内容。

如辩护律师认为确有必要对该证人证言进行当庭质证的,应当向法庭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或者要求通过视频语音通信等技术手段对该证人证言进行质证,或者建议法庭对该证人证言不予采信。

15、对出庭的证人,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发问、质证:

(一)该证人与案件事实的关系;

(二)该证人与被告人、被害人的关系;

(三)该证言的内容与其他证据的关系;

(四)该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环境、条件和精神状态;

(五)该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和表达力;

(六)该证人的年龄以及生理上、精神上是否有缺陷;

(七)该证人的证言是否与以前的证言有矛盾。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证人证言的客观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16、对公诉人宣读的鉴定意见,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质证:

(一)鉴定人不能出庭的原因及对本案的影响;

(二)鉴定机构、鉴定人的资质;

(三)鉴定意见的形式和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四)本规范规定的其他相关方面。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鉴定意见的可信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必要时,辩护律师有权申请法庭通知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或者建议法庭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或者要求法庭延期审理,申请人民法院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17、对出庭的鉴定人和鉴定意见,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发问、质证:

(一)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定资质;

(二)鉴定人是否具有该专业知识;

(三)鉴定人是否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

(四)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与相关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等记载的内容是否相符,检材是否充足、可靠;

(五)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是否注明提起鉴定的事由、鉴定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要求、鉴定过程、鉴定方法、鉴定日期等相关内容,是否由鉴定机构加盖司法鉴定专用章并由鉴定人签名、盖章;

(六)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

(七)鉴定的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

(八)鉴定意见是否明确;

(九)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有无关联;

(十)鉴定意见与勘验、检查笔录及相关照片等其他证据是否存在矛盾;

(十一)鉴定意见是否依法及时告知被告人,被告人及辩护律师对鉴定意见有无异议。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鉴定意见的客观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18、如果辩护律师认为应该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支持辩护律师观点,应当向法庭提出申请,得到允许后,由有专门知识的人提出观点,对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进行辩论。

19、对公诉人出示的书证,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该书证的来源是否合法、是否为原件、是否经过辨认鉴定;在保管复制的过程中是否符合程序规定;

(二)该书证的真伪:书证在收集、保管、鉴定过程中是否受损或者改变,更改的迹象是否有合理可信的解释;

(三)该书证与本案的联系;

(四)该书证与其他证据的联系;

(五)该书证的内容及所要证明的问题;

(六)取得该书证的程序是否合法。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书证的可采纳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20、对公诉人出示的物证,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取得该物证的程序是否合法;

(二)该物证的真伪;

(三)该物证与本案的联系;

(四)该物证与其他证据的联系;

(五)该物证要证明的问题;

(六)在勘验、检查、搜查过程中提取、扣押的该物证,是否附有笔录、扣押清单,是否证明其合法来源;

(七)对与案件事实可能有关联的血迹、体液、毛发、人体组织、指纹、足迹、字迹等生物样本、痕迹和物品,在提取的过程中是否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物证的客观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21、对公诉人提供并播放的视听资料,辩护律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是否附有提取过程的的笔录、扣押清单等,是否能证明来源合法;

(二)是否为原件;是复制件的,是否附有无法调取原件的原因、复制件制作过程和原件存放地点的说明,制作人、原视听资料持有人、见证人是否签名或者盖章;

(三)制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威胁、引诱当事人等违反法律、有关规定的情形;

(四)是否写明制作人、持有人的身份,制作的时间、地点、条件和方法;

(五)内容和制作过程是否真实,有无剪辑、增加、删改等情形;

(六)内容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辩护律师在视听资料播放后,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质证如发现该材料不真实,或者与本案没有关系,或者其内容不是被告人自愿所为等,应提出要求重新鉴定或者不予采信的建议及理由,控辩双方可以就此展开辩论,辩护律师有权要求法庭调查核实。

22、对公诉人提出的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电子数据材料,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是否随原始存储介质移送;在原始存储介质无法封存、不便移动或者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保管、处理、返还时,提取、复制电子数据是否由二人以上进行,是否足以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有无提取、复制过程及原始存储介质存放地点的文字说明和签名;

(二)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技术规范;经勘验、检查、搜查等侦查活动收集的电子数据,是否附有笔录、清单,并经侦查人员、电子数据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没有持有人签名的,是否注明原因;远程调取境外或者异地的电子数据的,是否注明相关情况;对电子数据的规格、类别、文件格式等注明是否清楚;

(三)电子数据内容是否真实,有无删除、修改、增加等情形;

(四)电子数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

(五)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电子数据是否全面收集。辩护律师在电子数据展示后,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质证如发现该材料不真实,或者与本案没有关系,或者有相反的证据表明该数据为伪造等,应提出要求重新鉴定或检验的建议和理由,或者建议法庭不予采信,控辩双方可以就此展开辩论,辩护律师有权要求法庭调查核实。

23、对公诉人出示、宣读的勘验、检查等笔录,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勘验、检查是否依法进行,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勘验、检查人员和见证人是否签名或者盖章;

(二)勘验、检查笔录是否记录了提起勘验、检查的事由,勘验、检查的时间、地点,在场人员、现场方位、周围环境等,现场的物品、人身、尸体等的位置、特征等情况,以及勘验、检查、搜查的过程;文字记录与实物或者绘图、照片、录像是否相符;现场、物品、痕迹等是否伪造、有无破坏;人身特征、伤害情况、生理状态有无伪装或者变化等;

(三)补充进行勘验、检查的,是否说明了再次勘验、检查的原由,前后勘验、检查的情况是否矛盾。

辩护律师在质证后,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质证,如发现该材料不真实,或者与本案没有关系,或者其内容涉及程序性违法,应要求法庭传唤笔录的制作人出庭说明情况,如果拒不出庭,可提出不予采信的建议和理由。

24、对公诉人出示、宣读的侦查实验笔录,辩护律师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审查实验的过程、方法,笔录对侦查条件、经过、结果的记录是否准确,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二)审查侦查实验所依据的条件与案件发生时的客观条件是否一致;

(三)审查侦查实验笔录记录侦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实、情况是否客观。辩护律师如发现侦查实验的条件与事件发生时的条件有明显差异,或者侦查实验不具有科学性,或者实验笔录与相关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证据存在矛盾,应提出该侦查实验笔录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5、对公诉人出示、宣读的辨认笔录,辩护律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辨认是否是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

(二)辨认前是否让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的;

(三)辨认活动是否个别进行的;

(四)辨认对象是否混杂在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对象中,或者供辨认的对象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五)辨认中是否给辨认人明显暗示或者明显有指认嫌疑的;

(六)是否存在违反有关规定、不能确定辨认笔录真实性的其他情形。

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辨认笔录的客观性及时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有异议,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或者建议法庭不予采信。

26、在公诉人举证完毕后,辩护律师应该向法庭申请对本方证据进行举证,得到允许后按照提交给法庭的证据目录清单进行举证。公诉人在质证时提出不同意见的,辩护律师应与控诉方展开辩论。

27、在法庭调查活动过程中,辩护律师发现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没有向人民法院移交的,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向人民检察院调取其收集的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

28、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辩护律师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书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29、案件每项事实的举证、质证完毕后,辩护律师可以发表综合性的质证意见。

30、在法庭调查活动中,有不符合法律规定或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的,辩护律师可依法提出建议或异议。

31、在控诉方发表控诉意见后,辩护律师在审判长许可后发表辩护意见,辩护意见应针对控诉方的指控,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二)定罪是否正确、适用法律是否适当;

(三)诉讼程序是否合法;

(四)是否有法定、酌定的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

(五)对案件的定罪、量刑发表意见和理由。

32、为被告人做无罪辩护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被告人不在作案现场或者没有作案时间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二)控诉方指控的证据,证明不是被告人所为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三)控诉方指控的证据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四)控诉方或辩护方提供的证据,能证明属于下述情况,依据法律应当认定被告人无罪: 1.被告人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2.被告人行为系合法行为; 3.被告人没有实施控诉方指控的犯罪行为。

(五)其它依法认定被告人无罪的情况。

33、为被告人做从轻辩护的,辩护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告人犯罪的主观恶性较小;

(二)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

(三)具有自首、立功等从轻情节;

(四)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

(五)被告人身体状况不佳不宜羁押及家庭需要照顾;

(六)适用缓刑无社会危险性及已落实监管的;

(七)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

(八)未成年人、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孕妇、精神病人不能判处死刑;

(九)未成年人、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精神病人、聋哑人的从轻、减轻处罚。

34、在庭审过程中发现审判程序违法,辩护律师应当向法庭指出并要求予以纠正。当庭没有被采纳的,休庭后应及时提交书面意见。

35、辩护律师提出对未成年被告人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等量刑建议的,应当充分搜集有关未成年被告人能够获得监护、帮教以及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的书面材料,并提交法庭。

36、休庭后,辩护律师应就当庭出示、宣读的证据及时与法庭办理交接手续。

37、休庭后,辩护律师应尽快整理、完善辩护意见,并提交法庭。

38、一审判决后,在上诉期限内,辩护律师可根据情况回访被告人,听取其对判决书是否认可及是否上诉的意见,并给予法律帮助,告知其上诉“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的规定。

39、一审判决书送达辩护人后,辩护律师应保存好法律文书等相应材料,及时结案并整理相应的材料归档,交律师事务所存档。

简易程序案件的辩护

1、辩护律师担任公诉案件、自诉案件被告人的辩护人,如果有可能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向被告人阐明关于简易程序的法律规定,并征求被告人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2、辩护律师对于受理辩护的下列案件:(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

如果人民法院没有适用简易程序,辩护律师应当书面向人民法院请求适用简易程序。

3、辩护律师对于受理辩护的下列案件,如果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辩护律师应当书面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请求转为普通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的;

(二)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三)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

(五)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

(六)被告人认罪但经审查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

(七)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其他情形。

4、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大多数是属于可以和解的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受理案件后应当建议被告人及其近亲属与被害方达成和解,以争取得到法院的从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5、和解协议的具体操作,见本规范第三节第一百四十八条至第一百五十三条。

6、庭审的准备、辩护,同本规范本章第一、三节。

7、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辩护律师可以与公诉人互相质证,申请法庭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经法庭许可,可以互相进行辩论。应当主要围绕罪名、量刑以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在确认被告人庭前收到起诉书并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后, 辩护律师律师应当用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发表质证意见、辩护意见。

8、辩护律师在办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形的,应当建议法庭中止审理,转为普通程序:

(一)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

(二)被告人可能不负刑事责任的;

(三)被告人当庭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

(四)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五)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情形。

9、鉴于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件,有可能是当庭宣判,因此,辩护律师应当尽量在开庭前,提出辩护意见与合议庭沟通,并向人民法院提交辩护词初稿。对辩护意见有修改的,应在庭审结束后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修改后的辩护意见。

二审辩护

1、被告人的辩护人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但是,应当以被告人作为上诉人。

2、为了尽快了解案情,二审新受理案件的辩护律师,如果一审辩护人是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向本所一审辩护律师了解案件有关情况,请求提供有关材料,一审律师应当予以协助。如果是本所以外的律师,向一审辩护律师了解案情、复印卷宗,须持律师调查专用介绍信、委托书、律师执业证,向一审律师请求提供相关材料。

3、辩护律师接受委托后,应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的要求,可协助或代其书写上诉状。

4、二审辩护律师应当告知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没有抗诉的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刑罚。

5、二审辩护律师的辩护主要应当针对一审判决书(裁定书)所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非法证据是否排除、从轻减轻是否认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

6、二审案件不开庭审理的,辩护律师应向法庭提交书面辩护意见,可以提供新的证据。

7、二审的辩护律师,如果发现有对被告人(上诉人)有利的证据或线索,应当进行调查或申请二审人民法院调查。

8、辩护律师有新证据的,或者认为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向二审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要求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9、二审决定开庭的案件,辩护律师认为需要举行庭前会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建议举行庭前会议。

10、二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的案件,庭审的准备、辩护,同前述。

11、对于法律规定可以和解的案件,二审辩护律师应当尽量促成和解,或者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积极退赃、退赔,力求获得从轻处罚。

死刑复核案件的辩护

1、辩护律师承办死刑复核案件,应当另行办理委托手续。并尽快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庭室取得联系。

2、辩护律师承办死刑复核案件,应当向当事人说明存在不能会见被告人、无法阅卷、辩护意见不被采纳等风险,并应当要求当事人自行提供相关的案件材料。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存在不通知律师的情况。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希望见被告人的,建议其向原一审人民法院请求许可。

3、在死刑复核期间,辩护律师可以约见被告人的近亲属及其他人了解案件情况。

4、辩护律师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应当认真审阅卷宗材料,并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被告人的年龄、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是否系怀孕的妇女、是否是年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二)原判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三)犯罪情节、后果及危害程度;

(四)原判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属于不需要立即执行的情形;

(五)有无法定、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六)诉讼程序是否合法;

(七)其他应当审查的情况。

5、在死刑复核期间,辩护律师应当向合议庭提交书面辩护意见。约见合议庭成员听取口头辩护意见,律师在充分陈述辩护意见后,也应当及时向合议庭提交书面辩护意见。

6、能够会见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在会见被告人时,除与被告人核实相关事实、证据外,应当:

(一)告知其如有检举、揭发重大案件,有立功表现的,有从轻处罚的可能,并询问其有无检举、揭发。如有检举、揭发的情形,应当及时形成书面材料,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调查核实;

(二)了解被告人在看守所的生活情况,询问是否向家属留言等,并进行人性化的安慰。

1、在死刑复核期间,辩护律师如果发现新的或者遗漏的法定或者酌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证据,应当及时形成书面材料,连同证据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供,并申请最高人民法院调查核实。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应当及时将相关情况告知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相关的书面材料: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审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未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上一篇: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下一篇:基坑围护专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