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的作文400字

2024-05-02

反复的作文400字(共7篇)

篇1:反复的作文400字

再一次暖和起来,令我深深地迷恋于一个这样温柔的时节,这样零落的日光。五月这样悄然地降临,而我们在一种被躲避的压力之中努力着——五一的长假回来,就是类似生死般的期中考试了。谁都知道,这样几纸薄薄的试卷意味着什么,也便愈加苦闷地埋头于学习。我常常会学得头微微地痛起来,却也咬着嘴唇默默地背着那些冗杂的知识,并不是为了别人,只是我心中那个的梦,我属实要努力。

天气的转变,们便忽然穿上了轻快的薄衫。只是一瞬之间,便化作了一个个花一样的。浅粉色的、淡白色的,各式各样的衣裳,虽然掩在那些深色的校服之下,却依旧如一只只振翅欲飞的蝶,在下绽放如花的笑靥。聚在一起的时候,我往往只是于一旁静望着,——我始终苦于心中的怯懦,以至于看着每个人都会微微地颤抖,说一句话的声音都在颤着,她们那么熟悉,却又似乎隔了这么远。我只会在一旁温和地笑,却并不知笑些什么,也只不过用这笑掩饰心中的脆弱,浓重的静默。

不知因为什么缘故,并没有来班级,微微乱着的班里常常闹些乐子。而我就在闲暇之间,得到几份琐碎碎的欢喜。往往笑得前仰后合,头发胡乱地叠着,遮挡住了我涨红着的脸。我喜欢学校的,就是这份遏制不住的自由。它如同空气,只要有一点点的缝隙,就可以肆意地穿过,肆意地歌唱。这份欢欣,在以后也许是少有的,因为不再有这么纯净的心和这么纯净的地方。正因了这份灵魂的自由,才使是个这样值得怀念,一个这样充满着归属感的地方吧。

于是,哪怕会有考试,会有略微沉重的压力,我却依旧爱这里。我依旧愿意微笑,只为了这份稍纵即逝的绚烂。

篇2:反复的作文400字

你说看过海,却无法理解海,如今看穿了这一切,一切背后的`等待,你终于明白潮水涨落的无尽的泪,那是在回忆,回忆昔日美好的样子。你问我海的泪在哪里?我却只能回忆,是在远方,在一个你看不见的角落里。海总是沉浸在自己的眼泪里自己的回忆中孤身一人!还记得一片田野,那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蒲冠英,它们哭着来到这世上,又哭着离开,这一辈子都只能回忆。没人惋惜!你告诉我,其实我也是一朵回忆中的蒲光英。我的一生都只剩下回忆,反反复复地回忆,执着的回忆给了我什么,是一切吗?其实只是最无私的等待。人生总是匆匆忙忙,流水般逝去。

耳边悠扬的歌声不知何时已跌进回忆的深渊,原来渲染了这么久的情绪,那是雕刻在心头的等待,流在回忆里的泪,如何能忘记?一句一句的感慨!一声一声的叹息!三年的光阴挥之即去,我告诉自己要坚强,仰望灰蒙蒙的天,模糊了视线。歌声又一次悠扬耳边,激起了回忆里的千层浪。三年前的欢呼声还在昨日吗?你问我永恒是什么问我永恒代表什么?美好总是在悄悄失踪,永恒不过是回忆,回忆里寻找昨日的欢呼声!回忆里的那一条路,我们总是在走,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路在不断地延伸,是那么遥远,反复没有尽头。

篇3:反复的作文400字

关键词:互动评改模式,背景,操作方法,实施成效

一、“互动评改模式”提出的背景

在全民重视教育、关注教育的今天, 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精批细改, 全批全改”既是学校、家长对语文老师的要求, 也是衡量一位语文老师是否认真负责的重要依据。所以, 许多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加班加点, 对学生的每篇作文都做到圈、点、划、改, 并费尽心思地写上评语。其态度之端正令人称赞, 其毅力之顽强更令人敬佩。可奇怪的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未见多大的起色。究其原因, 还是由于老师的作文批改方法还沦陷在“高耗低效”的处境中。

因此, 如何转变现有的作文评改方法, 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热情, 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是目前的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动评改模式”进行作文评改,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的活动中来。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 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作文评改活动中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二、“互动评改模式”的概念

“互动评改模式”是由习作者、评改者、教师三方构成的多边互动活动。三者中的每一方都与其他两方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习作者的文章要请评改者和教师进行评改, 评改者要把评改的情况反馈给习作者, 习作者要参照同学、评改者和教师的互评意见修改文章。这中间既有同学间的交流, 又有师生间的交流。而习作者本身同时又是评改者, 既接受同学、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改, 又评改和学习同学的习作, 接受老师的评改指导。

三、“互动评改模式”的操作方法

(一) 课前充分准备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作文评改课, 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教师可以提前分好互评小组, 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 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 把全班同学按座位就近分配的原则分成若干组, 每组6人。其中写作水平较好的2人, 中等水平的2人, 稍差水平的2人, 尽量使每个小组的实力保持均等。这样既能方便小组内的交流和评改, 又能增强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欲望。除了作文本之外, 语文教师还应提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修改本, 专门供学生抄写二次作文。每小组需设组长一名, 负责组内的作文收发和评改总结工作。同时教师应尽量固定学生习作与评改的时间, 最好能够安排连续的两节语文课, 一节进行写作, 另一节用来评改作文, 中间不休息, 让学生做好准备。如果确实没有连在一起的两堂课, 那么写作与评改的时间间隔也不能过长, 以免使学生生疏了习作内容, 降低了评改作文的兴趣。

(二) 明确评改要求

当学生完成一篇习作时, 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总体的标准:即怎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树立整体的批改思路,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我为学生制定了以下几个标准:

文面要求:卷面整洁、标点正确、无错别字;

语言要求:准确通顺、流畅生动、没有语病;

内容要求:主题明确、选材独特、含义深刻;

结构要求:构思完整、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我把评改标准印发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牢记。在第一次评改作文时, 通过师生协商、小组讨论等形式, 对以上标准进行量化。具体的量化标准为:

(1) 错字、病句、标点, 共计10分。错字包括漏字、添字、别字、不规范用字等, 每字扣一分;病句包括成分残缺、逻辑混乱、表述不清等, 每处扣一分;明显的标点错误每处扣一分, 直到扣完为止。

(2) 书写潦草, 卷面不整洁者, 酌情扣分, 直到扣完为止。此项共10分。

(3) 作文的字数要求不得少于600字, 每少60字扣1分, 直到扣完为止。此项共10分。

(4) 在内容上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能表达出真知灼见。有自己深刻的感悟, 选材典型, 中心明确, 能给他人带来借鉴作用的作文可得满分, 其它酌情扣分。此项共30分。

(5) 能恰当地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 文体鲜明, 语言表达中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作文可得满分, 其它酌情扣分。此项共20分。

(6) 能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 符合作文主题要求的可得满分, 其它酌情给分。此项共10分。

(7) 篇章结构不完整, 层次段落不清晰, 特别是不分段或乱分段作文, 酌情扣分, 直到扣完为止。此项共10分。

教师要求学生在每次互评作文时, 必须依据上述标准为组内同学打分, 并在《互动作文评分表》中如实填写, 由小组长负责汇总并上交语文老师处。

(三) 教师示范评改

学生最初进行作文互动评改时, 往往不得要领, 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性评改 , 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的具有典范性的学生习作 (好、中、差三个档次各一篇) , 分别复印给学生, 然后结合以上评改标准对习作进行逐一评改, 并填写《互动作文评分表》。让学生学习如何评价一篇作文, 引导学生要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去发掘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并且教给学生一些修改技巧。如:

(1) 修改作文时要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 并在改动的地方用红笔作适当的眉批和旁批, 把改动的原因加以说明。

(2) 用波浪线划出你认为优美或意蕴深刻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 用红笔在文章末尾书写你的评语, 评语尽量能言简意赅地指出该文章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四) 具体评改指导

第一步, 组内互改。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后, 在组内交换评改, 要确保每篇作文至少得到3位同学修改。学生按照老师的评改标准, 运用正确的评改符号进行修改, 写上眉批、旁批。并在文末写上总评, 签上自己的姓名。

第二步, 组内互评。可以让文章的“作者”朗读自己的作文, 重点交流自己对文章的构思布局等是如何思考的。其他同学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 相互汲取经验。同时, 针对组内写得较差的作文, 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来讨论, 提出修改意见, 帮助他 (她) 修改。

当然, 在每次评改时也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评改得面面俱到, 也可以为每一次作文评改设一个侧重点, 按照作文评改标准, 分点进行评改训练。比如, 第一次评改主要看文章语言方是否流畅, 第二次评改主要看文章内容是否充实, 第三次评改主要看文章感情是否真挚, 第四次评改主要看文章结构是否严谨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这样一来, 每次的作文评改重点就突出了, 训练目的也明确了。

第三步, 组内总结。组内评改结束后, 各小组可以用各种形式进行总结, 比如:让各位组员说一说评改过程中所发现的共性问题, 也可以谈一谈同学作文中存在的优点或缺点及改进措施, 或者评出小组内的最佳作文、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句子等等, 最后由组长对本次评改进行总结, 并填写《互动作文评分表》, 把组内同学的作文与《互动作文评分表》一起交到老师处。

第四步, 教师初评。组长将作文交回老师处, 老师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批改。整体性批改不必面面俱到, 只要抓住学生在本次作文存在的最明显的亮点或缺点加以修改。学生互评中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评改初期, 如有的同学评改态度不够端正, 敷衍了事。有的同学评改内容不够细致, 有同学甚至把一篇文章改得面目全非, 却偏离主题。如果教师不及时做出再次评价, 很可能会由于这些误评而把学生引向歧路。所以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在信息反馈阶段, 教师更要充分肯定互评中的正确评价, 用红笔划出, 写上激励性语句, 肯定学生的观点, 把错误的评价也标注出来, 有疑议的可以与学生本人进行口头交流。作文本身的问题在学生互评时没有发现的, 教师要进行补充,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进行课堂大班讲评。

第五步, 大班讲评。在大班讲评时中,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把那些优秀范文挑出来, 进行详细讲评, 并亲自朗读或让习作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 教师也要指出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修改, 这样就使学生在修改作文时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 语文老师也要对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出现的个性化评语进行奖励性评价, 借此来提高学生互评作文的积极性。

第六步, 组内再评。经过学生组内互评, 教师大班讲评之后, 教师把作文本发回给学生, 学生参考同学和老师的评语, 进行第二次修改。第二次修改时要求学生写在修改本上, 同时修改的内容必须突出本次评改作文的侧重点。当然, 修改过程中也要结合自己的想法。二次修改完成后, 再次进行组内互评, 互评的时候还应参照原文。通过对比评改就能鲜明地找出修改后作文的闪光点。最后小组长再把作文本和修改本收起来交给语文老师。

第七步, 教师再评。教师再评的内容有两点:一看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是否有进步, 是否结合参考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对作文进行了修改;二看互评人的评语是否肯定了同学修改后的进步。教师在对比再评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 只要发现修改后的作文比原文有起色, 就应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 并在作文本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同时把每次作文评改后的优秀作文, 在班级进行张贴或发表在班级杂志上, 特别好的可以向杂志社投稿,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总之, 在评改作文,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交流空间, 要视学生为主角, 而自己则应发挥好配角的作用, 积极地把学生引导到作文评改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评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共同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互动评改”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 提高了作文评改的积极性

采用“互动评改”模式进行作文评改,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 让学生成为了作文的评论者, 满足了学生的“编辑”瘾, 同时让他们针对同学的作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也使他们变成了作文课堂的主人。这样就化主动为被动, 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让学生感到自己很“能干”。同时, 通过互动评改, 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加重视自己的写作格式是否规范, 写作内容是否新颖, 写作构思是否巧妙等问题。对平时写作中的一些常犯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还学习到了同学写作的优点, 积极地加以借鉴和应用, 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 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 体现了作文评改的针对性

在没有施行“互动评改”模式以前, 学生修改作文时往往不知道从那里入手, 也不知道如何评价一篇作文。通过“互动评改模式”进行作文评改后, 学生在互评、交流、修改、再互评、再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评价文章、从那些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 特别是有侧重点的互评和修改方案, 使学生在修改作文时能够对症下药, 快速地诊断出所评改作文存在的问题。在修改中总结写作经验, 积累了许多较好的写作方法。

(三) 加大了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互动评改模式”把教师从“高效低耗”的批改工作中解脱了出来, 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让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写作指导中去。同时, 这种模式也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学生单边活动模式, 通过学生间互改互评、组内总结、教师初评、大班讲评、组内再评、教师再评等多个环节的操作, 使学生在评改中学习, 在评改中交流, 在评改中进步, 从而使作文评改的实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运用“互动评改模式”对作文进行评改, 克服了传统作文评改方法反馈时间长、教师负担重、学生无兴趣等弊端, 培养了学生的评改能力, 提高了评改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贯彻了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 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相信, 只要我们始终秉承“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精神, 孜孜不卷地探索, 必能取得“反复评改佳作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文明.走进言语的深处[J].语文学习, 2002 (5) .

[2]林格.教育, 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唐曾磊.爱学习, 会学习[M].北京:同心出版社, 2009.

[4]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方智范.走进课堂——初中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娄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7]李会荣.论作文批发的方法[J].未来教育家, 2012 (7) .

篇4:反复作文600字

可事事不能如愿,在赵同学的大力推荐下,我的作文映照在投影仪下方。当我的作文投影在屏幕的一刹那,不平静的内心再一次翻起汹涌澎湃的巨浪。我的眼神找不到更好的去处,只能将头压在双手上。老师把我作文的开头,读了一遍后问:“谁觉得这句话好,请举手。”

“刷”的一声响起。

抬头一望,几乎整班同学都举起了自己的手。不免对自己有了怀疑,难道真的写得很好,似乎有些得意起来,我悄悄地等待着老师的表扬。

老师又读了一遍说:“第一遍读,觉得很好,第二遍,感觉有些奇怪,第三遍读,这是什么呀!”老师夸张的语调,惹得同学们都笑了,笑得好开心。我的心,如过山车般刚被捧到天上却顷刻间坠入谷底。这笑声好刺耳,是嘲讽这一句写得太差,写得不真实,抑或是一无是处。总而言之,我并不能理解他们这个笑。

作文里的这句话我也想了很久才写的,本以为是不错的句子,此刻经过老师点评,感觉好low。老师也是希望同学们从中明白作文不可华而不实。但我却没有足够的勇敢去接受事实,只能望着自己苍白无力的作文。

“铃……”悠扬的下课铃声终于把我从失落中拉了回来。窗外的蓝天依旧,泛黄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回想课上的那一幕,它不过是我人生中那么小小的片段,虽然有些灰色,但有强大的冲击,让我激起更大的斗志。人生还长,我心怀开阔些,世界将更加晴朗。

我想,他们的笑声是在告诉我,他们对我的文章感兴趣。

分针又恢复它原本的姿态,欢快地走在那条圆形的道路上。

★ 关于经典情感散文随笔

★ 安全是什么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摘选

★ 夕阳散文随笔

★ 孝道散文随笔

★ 木屐散文随笔

★ 大暑散文随笔

★ 一些停留散文随笔

★ 幸福快乐散文随笔

篇5:反复的作文400字

一、作文修改很重要, 写完不可算完了

文章的修改十分重要, 优秀的作品离不开作者的千思百改, 才能在千锤百炼之后大放光彩。从一定程度上讲, 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要比直接的知识讲解更具实效。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向学生讲授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即使自己在文章写作上已经颇费功夫, 也要记住“写完不可算完了”, 每改一次, 都会让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例如, 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 历时“批阅十载, 增删五次”后才最终“面世”;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 仅仅对主人公肖像描写的修改, 就达20次之多, 前后用了十年时间, 才打造出这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我国的文学巨匠鲁迅在创作《藤野先生》一文时, 虽然全文不足四千字, 然而反复修改的地方却达160 多处;俄国寓言作家克雷夫创作的寓言《杜鹃与雄鸡》, 草稿原有二百多行, 后来发表时却只有二十一行, 经过反复修改后, 使得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这些值得“美谈”的无数事例, 足以力证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知识是死的, 应用是活的。文章的修改正是让学生体会写作知识的巧妙应用, 结合具体的文章, 在修改前与修改后的对比中可以让学生更为通俗易懂地掌握写作的基本常识。

二、发挥想象一定要, 浮想联翩少不了

作文离不开想象, 丰富的想象力是作文这个生命体里最有力的血液。学生畏惧作文, 觉得无话可说。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因此在对作文进行修改时, 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选用了学生作文中的这么一句话:“秋天到了, 梧桐树叶全都掉了下来”。针对这句话, 我让学生根据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自由说说自己能联想到哪些内容:

生1:秋天可以说成秋姑娘。

生2:树叶掉在大地妈妈的怀里。

生3:在秋天, 梧桐树叶是金黄色的, 就像是一只只黄蝴蝶。

生4:秋风轻轻摇动梧桐树, 梧桐树叶纷纷扬扬的飘落。

在学生纷纷进入想象的情境后, 我与学生共同将这些想象元素进行修改原文:秋姑娘来了, 她轻轻地摇动梧桐树。一片片金黄色的梧桐叶犹如一只只漫天飞舞的黄蝴蝶, 纷纷扬扬地投入大地妈妈的怀里, 美丽极了。

瞧, 学生们的想象成为了原本单调无味的语句中的状语、定语等, 使得语句一下增色不少。修改后的语句一出示, 学生立刻就真切地感受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我再因势利导, 让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 用自己的想象力为语句添光增彩, 效果颇佳。

三、反复斟酌真需要, 发现问题速改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一首《泊船瓜洲》中的“绿”字之所以妙, 完全在于作者的反复推敲, 从“到”“吹”“过”……一直到“绿”字, 在经过反复地推敲后才有了这流传千古的名句。三年级的学生初学作文, 由于积累思维发展还不够, 往往会在作文中漏洞百出, 包括标点符号、主语的缺失以及想象得是否合理性等, 引导学生反复斟酌和修改, 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文时的错误, 及时增删和修改, 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能力。

1.朗读。习作完成后, 可以让学生自行朗读, 读的过程中感受下自己所用的语言是否通顺、流畅, 如果读起来感觉拗口、不畅, 则应该进行修改, 对语句衔接不当、文义不够贯通的地方也应适当修改, 感觉啰嗦的语句或重复多余的应删除, 直到语句读起来畅通、精练。

2.调换。调是指调动词、句、段的次序, 调整其次序, 可使文章衔接更紧密, 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换是指更换词、句、段, 使文句更确切、生动。正如毛泽东在《长征》一文中, 将“金沙浪拍云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 一字之改, 避免了用词的重复。

3.比较。有比较, 才有鉴别。有经验的作者在修改文章的时候, 无不善于比较, 反复揣摩, 以求最准确的表达方式。例如:“我被蚊子叮了一口”, 在初次修改时, 学生适当给语句增色如下:“昏昏欲睡的我被蚊子狠狠地叮了一口”, 适当地增加了修饰性词语后确实让语句增色不少, 但在反复斟酌中学生依然发现了问题, 到底是用“叮”还是用“咬”字呢?经过比较后, 学生发现“狠狠的”后面接“咬”字更为生动。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 反复修改是学生练笔、提高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办法。我们教师应当意识到修改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 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迈入写作的门槛, 消除作文中的这个拦路虎。

摘要:文章的修改十分重要, 修改作文是帮助学生“诊断”作文存在的问题, 开出有效“药方”的有效举措。本文探讨的正是如何在小学作文的起步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修改的意识、养成修改的习惯, 以期能以反复修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消除与作文困难这个拦路虎。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修改

参考文献

[1]张素燕.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J].做人与处世.2013.6:61

篇6:新闻传播中的反复报道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 , 不仅有严格的时限要求, 而且对新鲜的新闻内容的追求也是新闻受众的希望, 但只要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在复杂的新闻实践中, 无论哪种类型的新闻媒介, 都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新闻, 新闻反复报道不仅使用在时政新闻的宣传上, 也用于大量新闻事件的报道中。美国9.11事件发生后, 无论是国内媒体还是国外媒体, 都有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画面;汶川大地震、日本核电站事故发生后, 反复甚至重复报道的次数也不断刷新单条新闻被反复报道的纪录。

新媒体的出现, 特别是网络媒体和微博被广泛使用

后, 新闻反复报道的现象就更为普遍, 转载、转播等机械重复的报道方式甚至已经成为新媒体最重要的新闻传播手段, 其使用范围不仅包括重大消息、重要新闻, 也扩展到了普通民生新闻, 甚至囊括了大量的天气、财经、娱乐等资讯内容。进一步探究新闻反复报道的内在规律、变被动使用为主动应用已成为各类媒体, 特别是深受新媒体冲击的传统媒体必须关注的课题。

一、反复报道的新闻之“新”

反复报道一般分为机械性反复报道和深化性反复报道两种形式。机械性反复报道又称为重复报道, 是指在新闻内容不做变动的情况下, 反复多次地刊发或重复播送。 (3) 在报刊等纸质媒体上, 这种报道形式通常是以同一消息在不同的报纸或杂志上以相同的内容出现, 有些是同时同步出现的, 有的则是在一个时段内同一新闻内容被大量的转载、转发。在广播电视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上, 反复报道不仅包括了不同媒体的同类报道, 还包括了同一媒体的大量重复播出。深化性反复报道则是指对同类新闻内容但不是完全相同的新闻事实或新闻形式, 以不断深化的范例或新颖的形式, 反复多次地刊发或播出。

在网络媒体大兴其道、新闻传播主体出现明显转变的情况下, 大量的新闻之所以被反复报道, 就是因为这些新闻中“新”的特质, 即新闻的时效性还没有消失。

1. 更多的人希望对新闻事实耳闻目睹

此前人们对新闻的专业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自新闻传播主体的定义, 即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受众来说, 任何没有接触过的新闻事实都是新的, 传播主体所能够传播的范围是有限的, 特别是在新闻报道的时限越来越接近事实发生的时刻, 让更多的受众无法及时了解到新闻事实的存在, 特别是广播、电视, 当然也包括更逼近事实发生时刻的网络传媒, 难以通过一次性报道满足受众对新闻事实耳闻目睹的需求, 即从受众的角度看, 大量的新闻事实的时效性并没有随着新闻的一次性播出而消失。有的新闻, 如当年震惊世界的美国9.11事件, 电视首次播出画面后, 随着人们的口头传播, 更多的人产生了耳闻目睹当时画面的迫切愿望, 在相当时间内, 几乎每次重复播出都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冲击。

2. 受众需要对新闻事实有更深刻的认识

反复报道除了满足人们对新闻事实耳闻目睹的需要, 还包括满足人们对新闻事实更深刻认识的需要。新闻媒体有议题的设定的功能, 无论是有意识的传统媒体对单一时间的关注, 还是网络媒体上众多的参与者对一个新闻事实的反复报道, 不断深化的评论都对相关新闻提出了反复报道的要求。分析近几年发生在国内的网络热点新闻事件可以发现, 反复报道, 包括机械性反复报道和深化性反复报道都起到了重大的舆论支持功能, 新闻受众的每一个评论、每一次转发, 都把新闻内容当成一个新发生的事实对待, 大大强化了人们对新闻事实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等多方面更深刻的认识。

除此以外, 深化性反复报道的新意还体现在对新闻事实报道角度的更新变化中, 这个深化指的是深化被报道的新闻事实的深度, 通过个性事实对同类事实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再现事实的总和。美国纽约1010WINS全新闻电台采用的是滚轮式全新闻广播格式, 每20分钟为新闻一个单元, 大量新闻反复报道, 但每次报道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对同一事件, 要求记者一次写出6个不同的版本, 采访6个不同的人, 出6种不同的声音, 分别包括当事人的声音、旁观者的看法及专家的评论等。就一条新闻而言, 不同单元播出的内容呈现出进程化、动态化的形式, 使同类新闻内容在反复报道中的新意不断呈现, 这和目前新媒体上从各个不同新闻源传播出来的新闻、报道同一事件的网络新闻及微博新闻的表现形式异曲同工, 充分满足了受众对事实不断加深认识的需要。

二、反复报道的节奏之美

通常国内的反复报道, 绝大部分追求的是新闻的宣传效果。一方面, 部分新闻的反复报道契合了反复报道的新闻传播规律, 营造出了传播者要求的舆论氛围, 但与此同时, 由于传播主体对反复报道的认识过度倾向于对受众的单方面灌输功能, 忽视了受众在反复传播中的感受, 相当程度地给人们留下了一谈到反复报道就是机械重复、陈旧乏味的负面影响。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的研究结果认为, 每一个传播行为、每一个传播者和接受者, 都各自有一套目的和原因[4], 反复报道既然是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的主动报道, 为实现报道的目的, 报道的节奏、频次就必然是这种报道方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 其具体数值既取决于被反复报道的新闻的时效性, 也与新闻事实本身在受众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及其社会效应有关。从传播者的角度看, 这种节奏应该体现出决定于内容的这种报道形式的美学意义。

(1) 选择需要重大关注的新闻事件进行机械性反复报道

机械性反复报道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如历史上许多重要政治人物的变故、与国家民族利益直接相关的政治事件、国家战争, 几乎所有国家的各种媒体都采用机械性的反复报道, 以达到受众广泛认知、营造社会气氛的目的, 这不仅是国家政治的需要, 也是最大限度满足受众信息的需求。出于同样的目的和原因, 这类报道的节奏及终止的时刻取决于反复报道中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认知程度及对其所造成的社会气氛的考量。相对于受众的需要, 反复报道过于泛滥就会在受众中产生陈旧感和乏味感, 频次过低、节奏过缓就达不到传播的目的, 也不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考察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微博、短信等新媒体上被机械性反复报道的新闻事件, 也体现着同样的传播规律, 各类被机械性反复报道的新闻事件, 都是受到传播者 (同时也是新闻受众) 重大关注的新闻内容。

(2) 选择重要事件深化报道内容, 呈现新闻事实的总和

为了呈现新闻事实的全貌而采取的深化性反复报道, 同样需要掌握报道的节奏, 这是新闻媒体用反复报道的方式设定舆论议题、引起社会广泛注意、营造舆论氛围的需要, 同时也是媒体丰富自身报道内容、提高新闻收听收视率的需要。

在美国一直稳占市场收听率第一的纽约1010WINS全新闻电台, 不仅规定了重要新闻重播的比例, 而且经过多年的对收听市场分析, 还制订了严格的反复报道样式及要求:记者为同一新闻事件采写的6个新闻版本在不同的新闻单元中相继播出, 同一新闻版本两小时内不能重复播出[5]。这不仅满足了受众了解新闻事件全貌的需要, 而且有效避免了由于事件内容的重要程度可能带来的重复、单调、乏味的收听感受。

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 在深化新闻事件报道的同时也存在同样的节奏要求。国内一些大型媒体, 目前基本形成了首次播发新闻, 随后几天重复报道新闻重要内容、配发专家议论的做法, 这既可以通过反复报道加深读者对新闻事实的印象, 又通过议论提高了新闻事实的深度, 体现的正是反复报道具有的节奏美感和报道艺术, 既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也增加了媒体对读者的吸引力。

此外, 综观最近几年网络媒体呈现出的各大新闻热点, 几乎都是由网友自觉或不自觉地一次又一次反复报道形成的舆论焦点, 这其中既有机械性的反复报道又有深化性的反复报道和评论, 有高潮也有低谷, 但始终牢牢吸引着舆论的注意, 不断展示着新闻之重, 也体现出了新闻之“新”。不断丰富的新闻事实和由公共舆论自由形成的节奏, 最终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压力, 促成了新闻事件的最终解决。

三、反复报道量的准则

新闻事件和所有的社会事件一样, 都有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 新闻报道是新闻传播者对各种新闻事件进行的主动反映, 没有报道的量度, 任何报道内容都无法有效影响受众, 反复报道超出一定量的报道, 不仅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也会弱化新闻传播者的作用, 甚至引起受众思想的混乱, 成为新闻报道的滥觞。

传统反复报道的界限取决于宣传目的的实现, 以新闻受众为中心的新闻理论认为, 其中的界限应该是受众的信息满足, 二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新闻传播的效果, 新闻的“新”是确定反复报道量的原则。新闻中“新”的消失即反复报道的界限, 反复报道不足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要、反复报道的数量超过需求即成为陈词滥调, 这个界限的取得只能来源于新闻事件的变化过程、来源于对受众反馈的判断及对新闻受众接受心理的把握, 对新闻的传播者来说, 及时调整反复报道的节奏和数量是进行新闻反复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 反复报道是新闻传播的一件利器, 但什么样的新闻需要反复报道、反复报道采用那种具体方式、发稿量多大、用什么样的节奏, 要根据新闻事件本身的内涵、社会的态势和受众对新闻的认识程度及心理感受确定, 其最终的目的是呈现新闻事实的总和, 并以此打动受众, 使新闻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宏观新闻学》, 刘建明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1) 《宏观新闻学》, 刘建明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2)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 (2)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3版。

(3) 《传播学概论》,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 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版。 (3) 《传播学概论》,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 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版。

篇7:83例小儿反复肺炎的护理

关键词:反复肺炎,小儿,护理

儿童反复肺炎定义为1年内患2次或2次以上肺炎[1]。据文献报道, 其发病率占5岁以下小儿肺炎的7.7%~9.0%[2]。2001年10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83例反复肺炎患儿,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0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反复肺炎患儿83例, 均确诊为肺炎, 住院2次以上, 符合反复肺炎标准;男49例, 女34例;年龄<1岁37例, 1岁~3岁19例, 4岁~8岁13例, >8岁14例。

1.2 诊断依据

结合临床病史, 表现咳嗽、喘息、气促或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肺部检查有湿啰音和呼吸音减退;胸部X线片有肺部浸润影。其中X线表现为必备条件。

1.3 反复肺炎的基础疾病构成

反复肺炎往往是有原发病, 本组83例反复肺炎中73例有基础疾病, 其中呼吸道吸入18例, 唇、腭裂5例, 先天性喉喘鸣6例, 先天性心脏病21例, 支气管哮喘12例, 脑瘫5例, 营养不良3例, 肾病综合征 (口服激素治疗) 3例。

2 护理

2.1 原发疾病的护理

反复肺炎往往是伴发有原发基础病的, 对反复肺炎患儿应遵循一定的流程, 应仔细评估患儿病史、生长史、发育史、症状、体征, 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从而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针对反复肺炎要高度警惕肺部或全身基础疾病的可能, 配合做好相关临床辅助检查的护理工作, 向家长耐心解释, 说明检查目的, 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以便早日做出正确诊断, 找出导致反复肺炎潜在的真正原因。

2.2 重症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面色、呼吸、咳喘及精神方面的变化, 以便做出及时恰当的处理。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60/min且心率>160/min、心音低钝、奔马律、肝在短时间内增大时, 应考虑心力衰竭的可能, 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减慢输液速度, 准备好纠正心力衰竭的药物。若患儿突然出现口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应考虑肺水肿的可能, 可给予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 但每次不宜超过20 min[3]。密切观察有无嗜睡、惊厥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同时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者消失, 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 如有异常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生抢救。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氧

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雾化吸入通过患儿自主呼吸即可使药物直接吸入呼吸道, 使呼吸道黏膜直接吸收药物, 达到药物最有效地沉积在呼吸道内[4]。在为重症肺炎患儿使用雾化吸入时喷嘴与患儿应保持在10 cm左右, 以防过近、过远影响换气功能[5]。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体位, 以利于肺的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另外, 由于婴幼儿肺组织发育的不成熟而导致肺泡相对比成人少, 造成气体交换面积小, 肺间质血管丰富, 呼吸肌发育差等因素, 肺组织有炎症时, 呼吸困难症状就更为明显。因此, 应及时给氧, 缓解烦躁、口周发绀等症状, 氧流量为0.5 L/min~1.0 L/min, 氧浓度不超过40%;缺氧严重者给予高频呼吸机给氧;婴幼儿可行面罩、氧帐等给氧。

2.2.3 静脉输液管理

由于小儿肾脏功能还不健全,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较差, 所以治疗时严格掌握液体的出入量。输液速度过快、液量过多时会加重心、肾负担而导致水中毒, 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在给患儿输液时, 一定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准确给药, 保证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输注和液量的控制, 年龄<6个月者全部使用输液泵, 以保证疗效。在护理患儿时, 要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患儿的反应及输液效果的判断, 详细记录出入量, 及时为治疗护理提供可靠信息。

2.2.4 加强基础护理

要有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 室内空气要流通, 以温度在18 ℃~20 ℃, 湿度在60%为宜[6]。病室每日通风3次, 每次30 min, 避免对流风, 保持空气新鲜。做好口腔与皮肤的护理, 勤换衣物, 大小便之后要及时清洗臀部, 预防感染的发生。

2.3 健康宣教

做好预防, 是防止反复肺炎的关键。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更多的父母了解小儿病情, 从而得到科学的护理知识, 不仅使病人受益, 而且增进了护患关系。①有基础病的患儿应针对原有疾病积极诊治, 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减少复发的几率。②环境要安静, 避免不必要刺激, 防止患儿情绪变化, 减少恐惧感和机体的耗氧量。③患儿穿衣不可过多, 要宽松, 以保持呼吸舒畅。经常变换体位, 以减少肺部淤血, 促进炎症吸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经常将患儿竖抱, 手握空拳从肺底位置向肺尖由下而上轻叩患儿的肺部。④肺炎患儿由于高热、呕吐、腹泻等因素的影响, 往往食欲欠佳, 所以合理的饮食非常重要。在患儿能进食的情况下,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并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饮食;伴有发热者, 可鼓励孩子多饮水, 给予流质饮食, 热退后可改为半流质食物[7]。⑤做好出院指导,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户外运动计划, 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感冒季节不去公共场所, 家中有感冒、发热的病人要注意隔离, 天气变化时随时增减衣物。

3 小结

小儿反复肺炎病因复杂, 护理工作应对每例反复肺炎的患儿都要仔细地观察, 认真评估,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提高健康宣教的质量, 提升护理水平, 减少小儿肺炎反复发作再次住院的几率。

参考文献

[1]Odha R, Kabra SK.Recurrent/persistent pneumonia[J].Indian Pedi-atr, 2000, 37 (10) :1085-1092.

[2]Owayed AF, Campbell DM, Wang EE.Underying causes of recurrent pneumonia in children[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0, 154 (2) :190-194.

[3]范玲.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0-104.

[4]巨海燕, 郑勤, 刘笑良.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双黄连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31.

[5]周静.38例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 (1) :64-65.

[6]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3-279.

上一篇:迈出这一步作文下一篇:父母最感动我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