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后三单元教材分析

2024-06-01

七下后三单元教材分析(精选7篇)

篇1:七下后三单元教材分析

【文 章】《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幸福是灵魂的事》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略读的技巧,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明确作者观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严谨的思路。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略读,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内探究】

情景激趣,导入课文

小时候,爸爸告诉我:“黄连最苦”。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的苦乐观。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一:略读答疑,把握文章

环节1.泛读文章,圈点勾画。

结合议论文的知识,采用略读的方式阅读《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幸福是灵魂的事》三篇文章,要求用“横线”标出作者的观点,用“波浪线”标出论证的部分。

环节2.问题索引,整体感知

出示问题,学生交流回答。

(1)《最苦与最乐》文中论述了哪三个问题?

(2)《敬业与乐业》中作者认为怎样算是敬业,怎样算是乐业?

(3)《幸福是灵魂的事》周国平对“幸福”是怎样理解的?

活动二:理清脉络,理解严谨

环节1.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每篇文章表达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何关系?

学法指导:分清文中哪些语句是中心论点,哪些是分论点。在文章原句的基础上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最苦与最乐》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敬业与乐业》“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幸福是灵魂的事》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

环节2.小组交流讨论,找出三篇文章中,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活动三:个性解读,探寻人生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环节1.你同意三篇文章作者的观点吗?对人生的苦乐你又有着怎样的理解?

环节2.课下以《人生中的苦和乐》为题,写一篇表现自己对人生苦乐看法的文章,要注意借鉴本课阅读的三篇文章中选择论据的技巧。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篇2:七下后三单元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1.读中悟情,感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思。

2.读中赏析,品味文中修辞手法表达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抒发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抒发情感。

【学习过程】

课堂导入

出示《土地的誓言》课文中的两段话: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提问:这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小结:抒情性的语言,如果运用恰当的修辞,会使情感表达的更加直接强烈。这节课我们来读三篇文章,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抒发情感,体会作者的爱国深情。

活动一:初读文章——赏爱国之情

阅读丛书中《倾听黄河》《中国人:不跪的人》《我爱我的祖国》三篇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一人,可以同桌,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有感情地朗诵展示。

活动二:品读文章——享修辞之妙

在作者激情澎湃的文字里,我们感受到作者那炽烈的爱国之情,尤其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点睛之笔。让我们来感受修辞之妙——请找出三篇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可参考下列句式回答:

参考句式: 这篇文章中的 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准确、深刻等)地写出了 (描写对象)的 的特征,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几篇文章的抒情段式可以分为:

呼告式抒情段 比喻式抒情段

排比式抒情段 拟人式抒情段

重点讲解排比式抒情段:

1.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起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2.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恰当地运用排比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活动三:妙笔生花——绘家乡之美

运用适当的修辞写上一段赞美家乡的话,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作者:潘继云

篇3:七下后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从题材与体裁上来看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却不同。

这一组是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的,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意在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但每篇课文表现主题的角度又不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反映出伽利略执著求实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全神贯注》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和一丝不苟的精神;《鱼游到了纸上》给我们展现出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父亲的菜园》刻画了普通人身上具有的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从他们身上分别折射出了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的执著追求。

这组课文不仅在反映人物精神风貌上是一致的,在写法上也相类似,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例如,文章对伽利略的描写是通过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几个具体事例的叙述以及环境等侧面描写的烘托来表现人物的;罗丹的工作作风则是通过对罗丹工作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细致刻画了人物的专注;《鱼游到了纸上》则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抓住青年人“特别”的神态、动作进行了传神的刻画;《父亲的菜园》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让读者同样深受感动。

本册书只有两个单元是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这个单元的学习是第二单元之后的巩固、迁移运用的阶段。可见这单元在全册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它们共同承担的训练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二、教学建议

1. 把握重点,强化训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采取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先写伽利略,再描写亚里斯多德。第二部分抓住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写出了伽利略同这位理论权威挑战的全过程,最后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照应文题,结束全篇,形成了一个圆合自如的完整结构。在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后,再看看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练习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提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任务等的作用)。本文的练习题有三道,分别是读书、回答问题、感悟一句话。由此可看出:伽利略挑战过程中提出问题是难点,非常富有思辨色彩,但它不是教学的重点;做实验,解决问题,突出人物精神则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时,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一要了解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可进行适当的资料搜集;二要紧扣文本,润物无声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伽利略的内心,突出执著精神;三要体会围观人物言行的侧面描写,使伽利略的形象鲜活生动起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注意了解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具体实验过程(假设—推理—实验—公开试验),尤其是第三自然段是难点,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是以小女孩的一句话为题,新颖别致,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使故事的叙述更给人以情真意切的感受。教学可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线,从入乎于眼,到入乎于心,进行三个层次的研读。一个层次是感知性阅读。从“特别”入手,明白其原因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抓住全文的总线索。第二个层次是理解性阅读。全面感受“忘我境界”的画面。课文是通过两个方面表现的,一方面是看鱼的人的专心、投入,另一方面是青年画鱼时的专心、投入。教学中可采取删词对比的方法,体会青年的态度,还可以找到文章中可以帮助理解的词去体会词语。如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仔细揣摩,用文中的词语理解什么叫“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还可根据插图练习详写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从中体会“鱼游到了纸上”,感受青年做事的专注与高超的绘画技能。第三个层次是探究性阅读。深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深入青年内心,学习其品质。另外,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读写迁移的小练笔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基本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 体现坡度,实现迁移。

《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是两篇略读课文,应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关注写法,实现读写迁移的目的。

《全神贯注》一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突出了他悉心潜入、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罗丹艺术家的魅力呢?首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自读课文,围绕“全神贯注”找出课文中描写罗丹神态和动作的语句,并充分发挥想象,体会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以下几方面着眼进行交流:一是抓住神情,体会全神贯注。“自己端详一阵儿,却皱着眉头……”这一神情是罗丹自我审视的生动写照,这神情之中含着高标准、严要求的艺术追求。“忽然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这些描写表现出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工作极其认真的态度。二是抓住语言,体会全神贯注。罗丹的语言虽然不多,但字字耐人寻味,尤其是自言自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嘴里叽哩咕噜”分明是罗丹鉴别女像的“旁白”,自然折射出罗丹追求完美的鲜明个性。三是抓住动作,体会全神贯注。他工作时手舞足蹈、前俯后仰的动作举止,生动地表现出了他此时跌宕起伏的思索情景。四是抓“感触”,深化全神贯注。茨威格精辟的见解不正是罗丹全神贯注精神的写照吗?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感情朗读的训练,因为课文中多为描述性的语句,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另外,还可进行迁移拓展,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父亲的菜园》这篇文章的选材更接近学生实际,表达方法也更利于学生接受,同时也体现了编者编排教材内容的先感悟、欣赏,后理解、运用的目的,起到了读与写双重迁移的作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找出并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之后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具体语句,即父亲的一言一行进行重点学习和体会,谈自己的感受,另外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抄写下来。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关于“人”的话题。教学重点之一是无论说和写的落脚点都应在具体的事例上。这次习作是本学期第二次写人的练习。习作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学习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正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篇4:七下后三单元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2. 品味文中意蕴丰富的语句。

3. 理解作者的高洁志趣,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 感悟作者的高洁志趣。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内探究】

谈话导入:文人雅士写文章经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自己的志向品格物化。思考哪些事物被文人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呢?(松、竹、梅、兰、菊、清风、明月……)

不仅这些,一所简陋的房屋,一朵清新的莲花也被两位文人寄托了情怀,今天我们到文章中感受几位作家的高洁志趣和君子之风吧。

活动一:寻踪觅迹找关联

环节1.感知文章。有感情地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找出作者写了哪些“物”,他们在作者笔下有哪些特点?

陋室:景幽:苔痕草色——简陋优雅恬静

友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人贤良儒雅

志雅:调素琴阅金经——志趣高雅脱俗

莲花: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亭亭净植。——品行端正

品格风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高洁傲岸

菊花:隐逸者——逃避现实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

环节2.探究品味。作者笔下陋室和莲花、菊花、牡丹,这些“物”身上表达作者怎样的“志”呢?

陋室: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莲花: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政治品行。

菊花:消极避世的隐者。

牡丹: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

环节3.总结归纳。作者表面是对陋室或莲花的的描绘,实际是间接表现作者的志向、意愿,这种写法便是托物言志。

活动二:字斟句酌品文章

环节1.两篇文章短小精悍,但是却字字珠玑,很多语句意蕴深厚。

(1)《陋室铭》开头写山因仙而名,水因龙而灵,对本文表达有何作用。

(2)结尾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3)《爱莲说》为什么写菊花和牡丹?

(4)结尾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环节2.读文章《遇到今天的我,你是幸运的》回答以下问题。

(1)全文多次出现“遇到今天的我,你是幸运的”,试分析这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2)文章第八段写到“幼年有幼年的疏狂,盛年有盛年的风光,中年有中年的奉献。”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活动三:拓展延伸议君子

《爱莲说》中,作者称莲花是“花之君子”。结合下列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的理解。

屈原在奸臣和昏君的王朝中抑郁不得志,在对国家的前途充满担忧时,在对混浊的社会感到绝望时,他无法忘记人民处在水生火热之中,他无法忘记自己的身份,所以他披发行吟河畔,遂怀石投江而死。他怀瑾握瑜,举世混浊而他独清,像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绽放在历史的大湖中!

作者:潘继云

篇5:七下后三单元教材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悠长的铃声》《一本〈辞海〉的故事》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情节,感受平凡人身上的善良。

2、摘录关键词,感受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摘录关键词,感受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内探究】

活动一:概说成长岁月里的那些书

1、默读《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和《一本〈辞海〉的故事》,概说关于《山海经》《鉴略》和《辞海》的故事。

2、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活动二:批注读书岁月里的那些人

1、默读《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悠长的铃声》《一本〈辞海〉的故事》,批注长妈妈、父亲、寿吾镜先生、侯师傅、父亲、母亲的人物形象。

2、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师生共读。

活动三:品读文字间的那些情

1、摘录出这些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品读批注。

2、朗读分享,师生交流。

作者:潘继云

篇6:七下后三单元教材分析

山东临沂市21中 刘畅

【课题类型】 组文阅读课

【文 章】《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新陋室铭》《智慧和信仰》《墨子》《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黑羊》《幸福的真意》《幸福的人》《多一些宽容》

【学习目标】

1.学习用批注形式略读文章。

2.学会概括文章主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前人优秀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用批注形式略读文章。

2.学会利用文章语句概括主旨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内探究】

方法导入: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主旨就对文章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文章内容都是为主旨服务的,文章主旨找到了,理解了,文章内容也就把握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利用略读的技巧和方法提炼文章主旨。我们从小学就接触主旨,谁能说说主旨概括的基本格式?

本文通过叙写____________的故事,揭示了______的主旨。

活动一:文本索引,明确方法

环节1.迅速浏览文章《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概括文章主旨,并说说你是怎样概括出主旨的。

学生概括主旨,探究概括主旨的方法。

(1)从题目“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概括。

(2)从首位句子概括。

环节2.教师明确概括主旨的方法:略读文章时候,可以从题目或者段落的中心句,或者不断重复的词语、句子进行概括。

活动二:依法阅读,概括主旨

环节1.速读“精神家园”主题的其他文章,以及《幸福的真意》《幸福的人》《多一些宽容》,用波浪线画中心句或重复句,并试着概括文章主旨。

学生带着目标自由阅读。

环节2.小组交流阅读成果。

活动三:感悟文章,交流感受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进行二次阅读,试着用以下格式进行表达:

我从文章中读出了作者的____________,读出了自己的____________。

结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生,但每个人的一生却存在精神境界的高下之别。我们在《陋室铭》里见到过身居陋室,志趣高洁的刘禹锡;在《墨子》中也看到了助弱扶贫的墨子。这些先人们丰富精神家园是值得我们每一人学习的。

作者:潘继云

篇7:七下后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 明确单元核心内容

本单元为北京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见图1) 。课题为W hat are you doing?单元话题为学校、家庭日常生活和业余活动。单元的功能和结构为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某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What are you /they doing? I am... We /They are...What is he she /Baobao doing? He /She is ...What am I doing?You are...单元的文化为介绍中国特有的日常活动, 如practicing Kun Fu, playing hide-and-seek, 公园里老人们集体dancing等, 具体到各个课时, 又有各个课时的文化渗透, 如, Lesson 1:大家认可的一种语言学习方法Reading aloud, 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Lesson 2:美国人对篮球的喜好, Kung Fu一种词汇现象, 是由音译而来;Lesson 3:渗透爱家庭、敬老人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学习和教育价值是在丰富的对话交流语境中, 学生懂得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树立爱家庭敬老人的价值观,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如美国人对篮球的喜好, 中国人对传统Kung Fu的热爱等。

(二) 多角度解读课时任务

本单元有四个课时, 前三个课时是新授课, 第四课时是复习课。下面具体谈谈新授课时自身的特点和各课时之间的联系。

1. 整体看:聚焦核心内容, 课时各有侧重

本单元三个新授课都围绕询问并回答或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的事情的日常交际用语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但各课时的教学任务各有侧重 (见图2) 。Lesson 1 侧重于What are you doing?I am...;Lesson 2 侧重于What is he/she doing?He/ She is ...;Lesson 3 侧重于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 创设的情景也不同:Lesson 1 是Mike遇到Guoguo, 知道她正在大声朗读、练习英语, 遇到Lingling, 知道她正在听英文歌曲, Mike希望自己的汉语能像Lingling说英语那样好;Lesson 2 是在Mike的家里, Mike的父母谈论Mike和Kevin正在做的事情;Lesson 3 是Maomao给Lingling看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并谈论照片中大家正在做的事情。

这些场景与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不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所谈论, 对基于照片的生活回顾也有所涉及。

2. 横向看:课时之间联系紧密, 教学内容层层推进

虽然课时之间各有侧重, 但所学语言却彼此植入, 循环往复, 层层递进。如, Lesson 1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are you doing? 但对话中和Let’s do .中What is she doing? What am I doing? 都出现了 (见图3) ;Lesson 2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is he/she doing? 但同时复现了What are you doing? (见图4) ;Lesson 3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are they doing? 但出现了What are you doing? We are...You are... (见图5) 。

这说明了功能用语在本单元的复现率比较高, 体现语言在多种场景中表达的灵活性。

3. 纵向看:单一课时的各板块相辅相成

单元中每个课时都分别有四个教学板块, 板块的内容、功能和达标要求从纵向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板块间相辅相成, 共同服务于课时目标的达成。请看表1:

词句学习板块 (见图6~8) 为例加以说明:4.独立看:各教学板块自成体系, 以各课时的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景的原则, 处理好词汇与句型的关系。

5.立体看:板块教学内容有难易、有轻重, 以第一课Listen and say部分为例加以说明 (见图9) :

二、学情分析

(一) 重点交际用语

学生在三年级的北师大版教材中曾接触和学习过不同人称的现在进行时的表达法 (见图10) 。对be doing的句式结构有所了解。但后续学习中, 由于复现率较低, 人称的正确区分和be doing在实际情景中的灵活应用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三个课时不同人称的专项学习, 设计多种语言实践活动, 增加语言复现率, 引导学生熟练表达。

(二) 词汇和短语

本单元涉及的12 个动词及动词短语也是教学的重点, 词汇量不多, 而且都是以现在分词的形式呈现, 为语言的应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降低了语言使用的难度。其中动词及动词短语有:drawing a picture, 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fishing, dancing, playing以及practicing myEnglish, chattingwith my friends, practicingKung Fu, putting candleson the cake.画线的词汇学生都学习接触过, 难度不大。

教学建议: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语义部分采取短语整体呈现的方式, 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和记忆;语音部分重点关注和具体指导学生首次接触的词汇, 如practicing, chatting, putting等, 尤其是-ing在词尾中的正确发音如practicing;并注重创设相应的语言情景引导学生语用。在词汇教学策略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类记忆, 如practicing my English, practicing Kung Fu;making handwork, making models;playing, playing the piano等, 并进行适度地同类动词短语归纳或拓展。

(三) 情景语言

语言是情景的产物, 根据场景变化和人物真实情感的表达, 本单元也出现了一些情景语言, 如“Lingling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I wish I could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Sure you will. You are having a good time.”等。这些句子由于受情景的限制, 出现的频度不高, 即使出现, 教师也是弱处理, 所以应该是理解和朗读的难点。建议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处理, 丰富学生对对话的理解, 树立语言表达得体性的意识。

三、确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

(一) 单元目标

1. 能询问、回答或表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并发表简单的看法。

2. 能听懂、认读practicing my English, drawing a picture,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making handwork, 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playing the piano, making models, practicing Kung Fu, fishing, 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 dancing, playing hide-and-seek等动词及短语, 并能在相应情景中运用。

3. 能根据字母组合qu在单词中发音为/kw/的规律拼读单词。

4. 能理解并朗读Listen and say板块中的对话内容。

5. 能读懂Now I can read板块中转述主课文的语段, 并尝试复述。

6. 能善于观察、勤于学习他人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自己的业余爱好, 懂得与他人分享美好的生活记忆。

(二) 课时目标

LESSON 1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are you doing? I’m ...”的交际用语询问对方或回答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practicing my English,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drawing a picture, making handwork等动词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或同伴间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认识到他人的长处并善于借鉴学习他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LESSON 2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is Mike /he /she doing? He/She is ...”的交际用语询问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playing the piano, making models, practicing Kung Fu等动词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并懂得与家人交流和分享, 获得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美好情感体验。

LESSON 3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aretheydoing? Theyare ..”的交际用语询问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 dancing, fishing, playing hide-and-seek等动词及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或同伴间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借助图片、照片、录像等方式与朋友回顾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体验生活的美好。

LESSON 4

1. 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运用本单元关于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某事的日常交际用语。

2. 能够听懂、认读、书写本单元出现的部分动词及动词短语, 并能在相应情景中运用。

3. 能够根据字母组合qu在单词中发音为/kw/的规律拼读单词。

4. 能读懂Now I can read板块中转述主课文的语段, 并尝试复述。

5.能在完成听说读写的各项任务活动中, 发展自己的综合语言技能。

四、具体实施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 强调单元整体备课, 重点把握课时任务, 有的放矢

课时的任务要相对集中, 指向性强, 重点突出, 之后适度拓展。

(二) 强调整体备课, 把握环节任务, 轻重有责

课时中的四个板块不能平均用力, 重点板块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设计, 非重点板块要简单处理。

(三) 强调学生理解, 学得明白

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多次遇到这种现象:教师在前面用课件、用图片, 又比划、又绘声绘色地讲得很卖力气, 但当询问学生书中的句子是什么意思时, 他们却不知道或一知半解。由此可见, 理解成了阻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第一大问题。因此, 建议教师在理解教学上面多下工夫, 找准理解点, 并找到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短语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的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教学这个短语在书中的呈现方式, 配有相应的图片、视频或动作模拟, 理解其义, 甚至详细到与making a cake的区分, 还应该涉及两点:1.putting是put的现在分词形式, 是双写了词尾t加ing组成的, 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动词是有词形变化的, 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句中的;2.教师提炼短语:put...on...把……放在……上。鼓励学生替换说出新的短语, 如put a book on the table, put my hand on my head等, 使学生树立短语意识, 做到举一反三。

(四) 强调活动设计, 有量更有质

1. 激活原有认知, 鼓励积极参与, 减少机械性的操练活动, 增加意义性应用活动。

2. 建构知识体系, 弥补知识不足, 找准生长点。

3. 增加教学活动的挑战性, 获得成功感。

参考文献

胡壮麟.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一年级起点) 五年级下册[T].北京:北京出版社.

上一篇:初中阳光一小时计划下一篇:抗疫时期的网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