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三

2024-05-26

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三(精选10篇)

篇1: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三

选修课——声乐基础训练 教案

(三)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1、教学理念

让学生了解声乐的发展与特点,了解歌唱者自身这个“人体乐器”的构造与动能,要了解歌唱时的姿势,要了解人声的分类,知道自己是属哪种类型的声音?是属于哪个声部的?了解了这些知识,再进行歌唱训练,学生便有了一定的相关理论底蕴、理解能力、辩断能力、内心感受,歌唱训练必然有可喜的收获。

2、教学内容

①声乐的发展与特点 ②歌唱的发声器官 ③ 歌唱的姿势

一、导入新课

学习①声乐的发展与特点

②歌唱的发声器官 ③ 歌唱的姿势

二、文摘选读(5-10分钟)

选读本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社会方面等问题。

三、歌唱训练

1、全体同学起立练声

1

hu hu hu hu a e i o u ma me ni no nu ———

所有母音应放松嘴唇,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要往后腔体吸着唱,待体会到“声在腔中响”时,再检查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明亮,共 3531353113531

鸣是否丰满,歌声是否通畅。当然,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2、将练声感受带入歌曲中

本节课采用音域平稳、中声区多、字少,旋律慢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进行歌唱练习,提请学生注意体会歌唱的状态。

四、回顾旧课

自由回答,上节课的训练题

五、课程小结

通过唱、听、学、练等综合学习和训练,初步掌握了声乐学习、声乐教学、声乐训练中理论与技巧组织的相关知识,为演唱作品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石。

六、布置作业

复习题

1、识记:各个时期的声乐发展情况(“美声”、“民族”、“通俗”)

2、识记:了解人声器官与歌唱姿势

篇2: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三

(二)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1、教学理念:

进入了崭新的世纪,我们的声乐教学原则也应该有一个新的面貌。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开拓了许多新的教学原则和新的教育思想,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现在的声乐教学已经非常地多样化,人们思想活跃、思路敏捷,在教育战线上,人人都在为如何使本专业、本课程的建设出新而献计献策。我们的声乐教学也从单纯的提高演唱技巧水平,发展到从教唱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但纵观世界较先进国家的音乐教育,它们早已开始进入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我们声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包括大、中、小学生)演唱较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声乐作品,从各国歌曲中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情等。这不仅能使学生们拓宽文化视野,对音乐课更加兴趣,还会因为有了与不同国家的比较,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近几年已传入我国的音乐教学法书籍就有《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铃本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等。但教学方法是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而教学的基本原则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遵循的。

2、教学内容:

第二课: 理论的指导

一、导入新课

二、歌唱训练

1、全体同学起立练声



hu hu hu hu a e i o u ma me ni no nu ———

所有母音应放松嘴唇,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要往后腔体吸着唱,待体会到“声在腔中响”时,再检查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明亮,共 13531353113531

鸣是否丰满,歌声是否通畅。当然,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2、继续上堂课《茉莉花》的练习

三、文摘选读(5至10分钟)

在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意见中,这是一个最令他们喜欢、感兴趣的环节。

将一周来学生的感兴趣并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收集告知使他们尽早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四、回顾旧课

1、将上节课新学习的发声方法有哪些收获或不解问题,提出来讨论,最终确立正确认识。

2、交流练唱体会

五、课程小结

以上的教学内容,是在建立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多加实践结合应用。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声方法,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积累的经验,它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可能是,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原则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更有效果、更适应学生的发声训练。

七、布置作业 训练题:

篇3:浅谈声乐的基础训练

一、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说过, 声乐教学是人的声音从自然阶段到不自然阶段, 再从不自然到科学自然阶段的过程。对初学者来说, 首先是必须了解真声、假声和混声。真声是指声带整体振动 (或叫全部振动) 所发出的声音, 在我国戏曲中指大本嗓, 也就是一般人所发出的最原始的声音。其特点是结实、明亮、浑厚、有力。假声则是指声带边缘振动 (或局部振动) 所发出的声音, 具备柔和、轻巧等特点。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不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 在发声训练中所采取的方法都是真声和假声相结合的混声。那么, 初学者怎样掌握真假混声的方法呢?

1、弱声练习。

弱声起音就是一种很好的基础训练方法, 它要求在发音时, 声带闭合和气息冲击同时进行而发出的声音。口腔内要做到上腭提起, 舌头自然放平, 下巴放松。弱起的母音一般采用“u”音。先找到假声状态, 在弱音“u”稳定的情况下加强气息支持, 使“u”音的音量增大, 由小“u”变大“u”, 从而找到真假混声。这样, 所发出的声音才不会在声区过渡时出现真、假声打架的问题, 从而使换声点的痕迹消失。

2、“哼鸣”练习。

“哼鸣”是日常练习中常见的动作。“哼鸣”练习要求喉头放松。把“哼”的感觉置于叹气的呼吸状态上, 发声时嘴不张开把声音延长, 声音在延长时不脱离气息, 需要气息的支持, 这样声音通畅、宽亮, 形成一个整体的歌唱感觉。

二、声音需要气息的有力支持

有人把发声整体比作是一棵大树, 说树根的面积远远大于树冠的面积;也有人说发声学习像建造大楼, 不论大楼多壮观, 都少不了坚固地基的支撑。这两种比喻方法都非常好, 意思是说声音离不开气息的支持, 气息是声音变化的指挥, 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但有人特别强调气息的支持, 往往会使声音发僵或声音位置偏低;也有人强调位置, 但很少讲到气息的支持, 从而导致声音发虚, 那么怎样做到气息的支持呢?

首先是正确的呼吸方法。许多音乐家都采用胸腹式的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是运用胸腔、横隔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呼吸法, 能调动整体的能动性, 互相配合, 加强气息的控制力。

其次是气息的保持和控制。在训练中, 气息的保持和控制非常重要, 没有气息支持的声音, 那就不可能称为歌唱的声音。它要求发声时, 人的腰后部向后拉, 收小腹, 并且有股下沉的力量。这种感觉, 称为气息的保持和控制。所以说, 找到保持和控制的感觉才能正确地运用气息。这样, 有了声音的高位置, 再加上气息的支持, 出来的声音就一定是好声音了。

三、教师的正确引导

对于声乐初学者特别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来说, 老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首先, 教师的范唱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因为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听到的是老师的声音, 老师范唱后, 学生会有一个明确的声音概念, 这比任何高深的讲解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有了学习的方向, 才能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其次, 老师的范唱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演唱激情。学习声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因为它要受到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限制。身体状况和心情都会影响训练和演唱, 这个时候, 教师的带动就非常重要了。教师通过范唱, 让学生领悟声音的美妙, 音乐作品的精妙, 并能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 全身心投入歌唱中, 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听多唱

歌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对于刚接触声乐的学生来说, 很难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如何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呢?

一是多听。多听能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对于声乐初学者来说, 首先要多听著名歌唱家的声乐作品, 这样既能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又能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进而激发学生的激情, 增强唱歌的信心。其次还应多听周围同学的演唱, 这样能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 也能使其认识到声音的对错和演唱风格的表达, 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二是多唱。多唱能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所谓多唱就是多练。俗话说“台上三分种, 台下十年功”。这说明多作基本功训练在声乐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发声练习是抓不到看不着的, 既要靠老师的讲解示范, 又要凭个人感受来体验。所以学生课后就应该根据老师的要求反复练习。当然, 在练的过程中必须用“脑”用“耳”。“脑”是讲方法, “耳”是辨别对错, 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及质量。

篇4:儿童声乐教学基础训练

相比较学习器乐而言,儿童歌曲的篇幅相对短小精悍,儿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一首简单的歌曲,而学习一首器乐曲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儿童声乐的缘由之一,因为不会耽误儿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

孩子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不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光凭自然的声音喊唱,势必会影响歌曲的准确性,毫无美感而言。虽然因为儿童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音域不宽,但很多童声作品的音域是超过一个八度的,所以用喊唱的方法音高必然会上不去,自然就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也影响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站姿

儿童在学唱歌之前应先学会如何站,因为正确的站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在演唱时的大方体态,培养良好台风,更重要的是保证良好音色的发挥和呼吸的通畅。站立时,身体自然挺胸收腹,两脚左右或前后分开,两眼平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放松,下颌内收。因为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在启发儿童站姿、要求视野开阔时,我们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启发孩子就好像眼前放了一盘最爱吃的菜肴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的感觉,记住那个时候的状态,并用到歌唱中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反复提醒孩子注意站立姿势。

呼吸训练

国际上的美声学派中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歌唱的基础是呼吸,要想懂得歌唱的奥秘,就要先懂得呼吸。”这句话用于儿童声乐的教学也不例外。离开了良好的呼吸支持,演唱童声作品时声音会听起来干涩发白,而且强行演唱音域宽的作品时,甚至会损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呼吸要深,而且富于变化。因为歌唱要有一定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所以要求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需要有控制、均匀地呼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保持横膈膜的支持的力量。

在训练孩子呼吸时,我们可以用“闻花香”或闻自己手上味道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受吸气时两肋向外扩张的感觉。无论是哪种呼吸方法都是有固定步骤的,即吸气、保持、呼气、放松。在儿童声乐训练中,基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法又可采取两种方式,即快吸快呼和慢吸慢呼。儿童理解不了深奥的声乐理论知识,在训练快吸快呼时,我们引导孩子捕捉生活中受惊吓的感觉,将气快速吸入,提醒孩子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提肩和过分抬胸,稍停片刻后,模仿狗喘气的样子,用“哈”音将气以断奏的方式吐出,感受小腹的弹性。慢吸慢呼,即让孩子像“闻花”般吸气,强调气不要吸得太多,当感受到腰周围、两肋两侧有膨胀时,稍停片刻后,用数数的方式来训练气息的长短。呼吸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它要贯穿到整个儿童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发声训练

有些人认为儿童不需要进行发声练习,只要会唱歌就行了。其实,练声是歌唱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它是为歌唱服务的,是为歌唱建立一个良好的通道及训练歌唱技能。儿童的声带非常娇嫩,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猛地开口唱歌,不利于嗓子的健康。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气息的持续能力不长,音域比较窄,共鸣腔以头腔为主,故而声音清脆明亮,在训练时,我们只需让孩子吸好气,并让喉头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不动进行歌唱。儿童练声的时间不宜过长,“a”、“e”、“i”、“o”、“u”是发声练习中常用的五个母音,可以加上适当的辅音,组成生动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进行发声练习,这样既让儿童觉得有趣味,同时也训练了歌唱技能。童声是以训练头腔共鸣为主的,可以引导儿童采用生活中撒娇的感觉,来寻找哼鸣时眉心处嗡嗡的感觉,并用错误用嗓唱出的哼鸣,让儿童区分哪个声音是对的,哪个声音是错的。让儿童把所有的声音都贴在哼鸣的感觉上,贴在笑容上去唱,就像上楼梯一样,不能让声音从楼梯上滚下来。在训练中,始终强调用两肋间的气息歌唱,儿童的歌唱如果长期处于真声歌唱状态,容易使声带疲劳,要采用轻声和真声相结合的混声进行发声训练,才能获得结实明亮又有质感的声音。

情感训练

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发声技巧是歌唱的基础,最终歌唱是唱情,是要用声音来传递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基于年龄和性格特点,儿童的声乐曲目通常是以反映儿童纯真活泼、天真烂漫的一面居多,很多时候他们在演唱儿童歌曲时,实际也就是在展现他们自身天真烂漫的一面。我们在进行歌曲教学时,要多以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儿童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如在教唱《数蛤蟆》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孩子朗诵歌词,理解歌词的意思,并提问:“‘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是什么意思?”老师要告诉孩子,蛤蟆虽然长得丑陋,但是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不吃水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里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了。通过这首歌曲,让孩子们认识到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在活泼有趣的伴奏音型下,引导儿童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本曲。儿童歌曲虽然以活泼的曲风居多,但也有很多抒情风格的曲子。如《我的好妈妈》,演唱本曲时,要通过对歌词的朗诵和旋律的配合,让他们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心疼妈妈的辛苦,让孩子意识到作为妈妈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以后要好好学习,更加孝顺父母。通过启发,让他们在演唱时以情带声,使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本人认为虽然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只要通过老师形象而生动的启发,并进行有感情的范唱,运用肢体语言示范等教学手法,还是能够让儿童感受到歌曲所营造的气氛和情绪,并能将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

在儿童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去针对一个方面进行训练,站姿、呼吸训练、发声训练、情感训练这几个部分的训练必须贯穿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每一个部分都不能遗漏或者疏忽,只不过因为儿童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侧重点也随之有所不同。人们常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让孩子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永远萦绕在我们身边吧、

篇5:小学语文教案基础训练三

1、学习生词。

2、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3、学习课文第一段,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它能供我们人类生多久呢?今天我们学完第27课《只有一个地球》后就知道了。

二、初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词,学习生词。

2、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词。

(2)听写生词。

(3)围绕学生错得多的.生词组织教学。

3、再读课文,根据材料的性质给课文分段。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划分。

4、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出示下列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讨论:

1、用“――”画出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地球的特点“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词三遍,听写一遍。

篇6: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三

教学要求:

1、复习本单元新音节。

2、对学生进行字词练习,加强句子训练。

3、让学生看懂图,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句子。

4、能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字词的练习,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2、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1、板书习题。

2、指导学生拼读。

3、教读音节。

4、集体读音节。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组成词语。

1、板书习题。

2、说说偏旁的名称。

3、让学生组字组词。

4、师生评议。

三、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1、板书习题:

绿绿的 积雪

黄黄的 叶子

厚厚的 花朵

温暖的 北风

银丝般的 阳光

寒冷的 白发

2、读词语。

3、连线。

4、师生评议。

四、作业

完成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填空:

绿绿的( ) 黄黄的( )

温暖的( ) 寒冷的( )

二、分类写词语。

1、板书习题:

水果名称--

蔬菜名称--

家具名称--

2、老师举例。

3、让学生独立写词语。

4、师生评议。

三、把下面两部分句子适当连起来。

1、出示习题:

校门口积起了厚厚的雪 我把水仙花搬到了教室里

小姑娘走进老奶奶家 同学们冒着北风打扫积雪

小换的话提醒了我 瓶塞被它推了出去

热水瓶里的空气往外挤 她扶着老奶奶坐到太阳下

2、让学生读一读句子。

3、指导学生连线加标点。

4、师生评议。

四、作业

完成四、五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类写词语:

水果名称--

蔬菜名称--

家具名称--

2、填空:

绿绿的( ) 黄黄的( )

温暖的( ) 寒冷的( )

二、练习第六题

1、板书习题:

读短文,说说哪些句子是写图上的意思。

快放寒假了,老师在教室里对我们说:“在寒假里,你们要天天锻炼身体,认真做作业,还要帮助妈妈做家务。”

老师送我们到校门口,我们说:“老师再见!”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再见!”

2、指导学生看图,弄懂图意。

3、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知名学生划出与图意相对应得句子。

5、师生评议。

三、作业

预习第七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

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绿绿的 积雪

黄黄的 叶子

厚厚的 花朵

温暖的 北风

银丝般的 阳光

寒冷的 白发

二、第七题

1、板书习题:看图说、写几句意四连贯的话。

2、出示挂图。

3、指导学生看图:画的是什么?具体看第一幅图,理解图意。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

4、指名学生分别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并把两段内容连起来。

5、师生评议。

6、参考:

爸爸从百货商店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小明和妈妈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吃完饭,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

三、作业

六、七题。

篇7: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三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区别发音相近韵母的发音,提高读音结的质量。

2、知道字的偏旁,能仿照例子写出带有同偏旁的字,进行字、

词、句的综合练习。

3、练习选适当的词语填空。

4、对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培养学生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5、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1、出示拼音。

j-ia→jia zh-uo→zhuo

x-iao→xiao h-ua→hua

2、提名式读拼音。

3、集体读拼音。

4、带字练习。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

2、讲解题目要求,老师举例。

3、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4、完成本题。

三、读下面的词语,组成词语,再写句子。

1、出示练习题。

挥( )( )( )

许( )( )( )

愉( )( )( )

绊( )( )( )

2、讲解题目要求,先组词,再说句子。

3、老师举例。

4、让学生组词。

5、指名学生说说句子,并让学生演示句意。

6、让学生做一做。

7、师生评议。

四、作业

第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组词,造句。

挥( )( )( )

许( )( )( )

愉( )( )( )

绊( )( )( )

二、练习题第四题。

1、出示习题。

读下面的词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向 响

拔河比赛的同学都抓紧绳子,用力( )后啦。

拔河比赛的哨子声( )了。

谢谢 不用谢

小红帮助小明洗手帕,小明说:“( )”小红说:“( )”

小明把小红扶起来,小红说:“( )”小明说:“( )”

2、先说说词语意思,了解同音异义词。

3、让学生独立填空。

4、师生评议。

5、读读句子。

三、第五题

1、出示习题

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大花坛( )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

老师在班级里( )王小芳做的对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应填上什么词。

3、指名学生填写。

4、师生评议。

四、作业

四、五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看手语写句子。

大花坛后面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

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做的对。

2、默写词语。

二、第六题

1、出示习题。

2、讲解例句:

例:王小芳马上跑过去。

王小芳把李小鸥扶起来。

王小芳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

(1)读例句。

(2)老师讲解,让学生知道把带有同一主语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句话,采用的方法是把第二个句子的主语省略,与第一个句子连写,中间用逗号隔开,意思不变。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读一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三、第七题

1、讲解题意。

2、出示问题:

李小鸥被石块怎么了?

王小芳看见了?

李小鸥对王小芳说什么?

王小芳说什么?

3、师生练习。

4、让学生做一做。

5、把回答的句子连起来说说,写下来,读一读。

四、作业

六、七题

第四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把两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同学们高兴地挥动着双手。

同学们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2、看手语写一段话。

李小鸥被石块绊倒了。王小芳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李小鸥对王小芳说:“谢谢你!”王小芳说:“不用谢!”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

二、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图的意思。

2、提问:

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再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

3、要求学生按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内容,又顺序地说句子。

4、提名学生说句子。

5、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并读给大家听。

6、抽学生上黑板写。

7、师生评议。

8、小结。

三、作业

看图写话。

篇8:声乐初学者的基础训练

关键词:声乐初学者,基础训练

声乐初学者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素质,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 才能掌握一些科学的发声方法。我们从声乐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谈一下, 对于许多还得不到声乐教师指导的自学者来说, 大概也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发。因为, 声乐初学者基础训练的基本概念, 无论有无教师的指导, 应该说都是一致的。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 关于正确的声音

学生在初学阶段, 首先应该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良好的、灵敏的听觉, 在教师的帮助下, 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审美观点。使自己能分辨出正确的、好听的和不正确的、不好听的声音。其次要能十分细心地体会自己所唱声音好坏的不同操作和控制上的感觉。这样学生除了能用耳朵来辨别声音的好坏以外, 还能够通过自身的感觉来区别肌肉放松和紧张的不同状态, 这就为在没有老师当面指教的情况下, 提高自学效率打下基础。这种正确的听觉和感觉是要经过反复磨练的过程才能获得。因此, 学生应在平时多听示范性的音响资料和音乐会, 体会名家的经验, 多动脑筋, 经常细心地、反复地体验自己的感受, 领会教师的要求和具体手法的目的性, 切忌在众说纷纭面前造成随波逐流, 打乱学习的阶段性、层次性, 以致丧失信心, 导致一败涂地。这种现象和惨痛教训是屡见不鲜的。我自己在长期的声乐学习演唱和教学过程中, 深深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

(二) 关于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没有气息的冲击, 声带是不会自动发声的。过去曾经有人这样说:“会使用歌唱的呼吸方法就会唱歌”, 它说明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当我们要发出一种完美的声音, 要唱好任何一个乐句、乐段或歌曲, 想达到在强度、速度和音质上高度的美学要求时, 必定离不开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怎样吸气和呼气, 怎样控制和运用气息, 则是我们学习良好的声乐发音法的基础。

什么样的呼吸控制法最好?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 在实践探讨中, 找到了呼吸控制的秘诀:如婴儿式的腹式呼吸。有些声乐教师在训练呼吸时提示学生体会婴儿啼哭的腹式感觉, 或体会安静平卧的呼吸状态, 认为这种呼吸法在使声音通畅、获得高部位共鸣效果等方面都是很关键的。我们在教学中常要求学生想像声音从“眉心飞出”、“面罩飞出”, 无论是双眉间还是“面罩”部位, 都在前额, 与气功所言“祖窍”、“上丹田”部位相同, 不出从鼻根、印堂到头顶百会这个立体交叉位置, 这正是脑垂体的位置。脑垂体是大多数内分泌的调节中枢。三个丹田的部位与脑垂体所属内分泌系统同在一线上。所谓“三田一线”的通畅感, 从经络脉与体液系统看都是有依据的。在歌唱中运用腹式呼吸和高部位头腔共鸣时, 有小腹微内收托着气、横隔肌扩张支持、中丹田兴奋, 而上丹田部位有明显地相对峙面爆发出共鸣声的感觉。同时, 声音焦点有在额区以外的感觉。三者的工作是互相矛盾而又平衡协调的。

(三) 关于打开喉咙的问题

歌唱中的“打开喉咙”是指在一定音高上所呈现的基音与共鸣腔的调节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主要取决于两种调节力度的作用。其一, 为得到良好的基音振动必须做到喉头挡气力和声门闭合力的平衡。前者意味着气息对声门的作用, 后者意味着声带的振动发音, 两者的相对运动反映出气息和声带的相互关系。人的发声运动规律告诉我们, 在发一定音高时, 当喉头的挡气力与声门的闭合力达到相对运动平衡时, 气息和声带才能得以完美的结合, 即:气息以适应一定音高的力度和速度, 冲破声门的闭合使声带振动发出基音。其二, 为得到好的腔体共鸣, 口咽腔的调节力必须与基音的振动力达到平衡。由于喉头的挡气力与声门的闭合力在一定音高上的运动平衡, 因而导致了喉位的适度下降, 这时为得到咽部空间对基音的协调, 口咽部必须做向下、向四周的扩大调整, 以得到适合基音振频的咽部空间。这时按“水到渠成”的自然法则看, 歌唱有了适合基音振频的咽部空间, 也就基本有了咽上部的软腭协调配合和良好的舌位, 对于良好的咬字吐字, 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 完美的歌唱发声就是气息、声带、共鸣腔的相互运动由一个平衡走向另一个平衡的具体展现。所以, 对歌唱中“打开喉咙”的理解和认识, 决不能只从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看待, 哪怕这个固定的模式是一个规律的静态展示。因为, 完美歌唱语言的表达, 是人的良好心理和生理运动的连续过程。

(四) 关于咬字、吐字和声音相结合的问题

吐字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讲话不一样。我们必须分析每个字的正确发音, 一般来说, 字可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咬字是指歌唱中的字头, 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在歌唱中, 由于曲调高低、节奏缓急的不同, 咬字时应注意字头出字要快要准, 点子要小。唱延长音时, 要强调字腹的母音, 要有始终重复那个字的观念, 把它送到底并注意保持母音的口形, 直到收清字尾的归韵为止。字尾归韵要收得短而轻。吐字时着力点在上牙和嘴皮、舌尖处。

在吐字和声音相结合的训练中, 要特别注意在接近换声区前后音的训练, 这对以后发展高音可起到准备的作用, 一般换声区前后训练好了, 高音也就能较顺利地唱出来。

(五) 关于教材的选择和安排

1、要针对学生存在的优缺点和发展的趋势,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

2、不同程度的教材结合使用, 既要适合学生目前程度, 又要有一定难度, 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3、练声曲的选择量不在多, 而要做到有的放矢。

大致有纠正毛病练习, 发展声音技巧练习, 锻炼不同声区及声区过渡练习等, 应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怎样提高演唱水平》, 华乐出版社

篇9: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三

【关键词】声乐基础训练 嗓音 肌能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77-03

肌能主要是指肌肉的能力,肌能训练在体育训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将肌能训练运用到嗓音训练中是否科学是我们首先应该弄清的问题。人嗓音的发声也是肌肉运动的结果,是诸如控制声带闭合的肌肉、控制气息的肌肉、控制共鸣的肌肉等来发声的,因此将肌能训练运用到嗓音的基础训练过程中是科学的。嗓音肌能训练运用到声乐训练当中主要是指在打开喉咙的状态下加强横膈膜的肌肉能力和嗓音韧带的柔韧能力的训练,只有强大的呼吸支持才可能有科学的发声状态;只有嗓音韧带柔韧能力的增强才能得到歌唱所要求的音高、音色和音质,也只有这两个方面不断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使歌唱能力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歌唱艺术境界。

一、嗓音肌能训练在声乐基础训练中的优势

从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自然嗓音到一个能够运用自己嗓音灵活表达声乐作品的嗓音,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声乐基础训练当中的嗓音肌能训练是专门针对没有建立科学发声状态的嗓音的初级训练,属于声乐基础训练的范畴。

(一)使初学者在短时间内进入科学的歌唱训练状态。首先,当声乐教师在接触初学者的时候,初学者的嗓音普遍音量很小而且没有歌唱要求的音高和音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控制嗓音发声的肌肉能力太弱,如呼吸较浅,声带柔韧度缺乏,共鸣控制不好等等常见问题,经过嗓音的肌能训练加强控制嗓音肌肉各部位的肌肉能力锻炼就可以很快解决初学者的常见问题。其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将自己的发声状态作为参照来衡量学生发声状态的,在初学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得到学生和自己声音状态的契合点,这样会给教师自己的客观判断和实施教学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初学者的嗓音有客观的认识才能消除这样的不良影响,嗓音肌能训练的实施正好能解决这类问题,使得初学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较佳的歌唱训练状态。

(二)是开发学生嗓音能力的最好途径。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解决建立歌唱基本的嗓音状态应该是客观的现实的教学任务。经过嗓音肌能训练,往往能使学生控制气息的肌肉能力加强,歌唱得到饱满的气息;声带闭合柔韧度增强,歌唱得到需要的音高,由此自然而然地建立歌唱基本的嗓音状态。其次,经过长期的肌能训练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个稳定的发声状态,使学生的嗓音得到科学的开发,并且为教师客观判断学生的嗓音发展提供依据。经过阶段性的嗓音肌能训练,学生适合什么唱法,适合什么声部,适合什么作品等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三)有助于解决嗓音训练良性发展的问题。肌能训练是要求气息能力和声带闭合能力二者能力协调发展,所以在训练这两种能力的过程中既需要分别考虑,又要有目的地训练;既要个体加强,又要结合性训练,这样就能在灵活自如的肌肉运动状态下得到协调良性的嗓音发展。从声乐演唱的整个过程来看,嗓音肌能的训练是歌唱能量的汇集,是歌唱的动力源,嗓音肌能训练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完整而从容地表达作品的问题。嗓音肌能可以使歌唱机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因此嗓音肌能训练是嗓音基础训练的重中之重。美国歌唱家玛里琳·霍恩在讲述自己的发声方法时是这样讲的:“不管怎样,我呼吸时横膈膜是朝外的,整个肋骨架充满了气,背部的肌肉做好了最大限度的运动准备,好像到处都是气,好像一个刚打开的完整物,里面的自动装置刚巧把横膈膜推出去。”玛里琳·霍恩的方法正是肌能训练影响嗓音发展的实例。

二、嗓音肌能训练实施的过程

嗓音的肌能训练从宏观的歌唱训练上讲是研究歌唱如何正确用力的问题。可以说,演唱中不会正确地用力,不知道怎么用力,要想唱出美妙的声音是不可能的。我国伟大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也强调:“该用力的地方用力,不该用力的地方不用力”。所以嗓音肌能训练是在该用力的地方用力不该用力的地方放松的基础上来进行训练的。

(一)嗓音肌能训练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有三:

1.声带被动闭合原则。嗓音肌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明确声带是在气息的支持下被动闭合的,气息能力的增长同时在影响声带柔韧能力的加强。声带柔韧能力反过来制约气和力的相互协调,即声带柔韧性弱气多力少声音低,声带柔韧性强气少力多声音高。

2.“循序渐进,见好就收”原则。“循序渐进”避免了因为急于求成而引起的发声肌肉僵硬和极度地超过自己嗓音负荷等问题的出现,“见好就收”反映了要把握训练的度,在以前训练的力度和强度的基础上渐渐地加码,加到了就要收,不能无休止地加;嗓音的肌能训练不光是肌肉强大的训练,更强调控制发声各肌肉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更强调大脑对肌能训练结果的整体控制。

3.感知结果调节原则。一般的肌能训练是实实在在的肌肉训练,随着锻炼时间和强度的加强能够感受得到自身肌肉的变化,嗓音的肌能训练只能靠感觉来感知其结果,经过训练后感觉音量大了,声音高了,气息足了,相对于一般的肌能训练它不只能被感知,在感知的过程中还要能够灵活调整肌体使其协调。

(二)嗓音肌能训练中气息训练的方法。在歌唱状态的建立过程中影响声音的第一关键因素就是气息,所以训练气息的肌能是歌唱肌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众所周知,气息在人的身体中是一个活动体,学生只能通过两个基本的动作——“吸”和“呼”来感受,所以声乐教学中主要讲究的是“呼”和“吸”的动作,在歌唱当中吸气的动作是永远保持的,只有吸进去的气息才给歌唱提供了能源或者叫动力。控制吸气的肌肉群是横隔膜,所以在肌能训练的时候横膈膜肌肉能力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横膈膜的肌肉训练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呼吸能力的训练。该训练主要可分为四个动作来练习:快吸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快呼、慢吸快呼。每天按照四种呼吸方法的顺序每个一分钟,每天循环做三到四次。第二步骤是气息保持能力的训练或者叫憋气能力的训练,主要分为两个动作来练习:快吸保持、慢吸保持。在保持的过程中第一次5秒、第二次10秒、第三次15秒……依次递进。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会发现气息渐渐地饱满起来。在歌曲练习的过程中同样要运用以上的四种呼吸方法来练习,在比较欢快的作品当中主要运用到快吸快呼或者快吸慢呼,在抒情的作品当中主要运用慢吸慢呼或者慢吸快呼,在训练的初期应该按照这样的方法慢慢养成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就会达到自如。这样的呼吸方法运用到歌唱当中会养成良好的行腔意识和良好的呼吸循环功能。

(二)嗓音肌能训练中声带的训练方法。在歌唱状态的建立过程中影响声音的第二关键因素就是声带肌能,在嗓音肌能训练过程中所指的声带肌能是在气息支持下的声带被动闭合的肌肉能力,其有两个基本的动作——“开”和“合”。当声带在吸气状态下是不闭合的,在给气发生状态下是闭合的,所以在声带闭合能力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有呼吸的配合,在快吸慢呼和慢吸慢呼的状态下唱连贯;在快吸快呼和慢吸快呼的状态下唱跳音。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声音音量和音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得原来打开喉咙没办法闭合的嗓子得到了充分的闭合。其次声带闭合除气息支持下的闭合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声带本身需要从边缘闭合的原理,只有解决了声带的边缘闭合才可能谈及嗓音的韧带锻炼,从生理学角度讲声带的边缘是声带最薄的地方,也是气息接触声带而转化成声音最敏感的部位,声带边缘的闭合可以让学生最直接地找到声音位置,找到明亮的声音,而且能够解决歌唱协调用力的问题,还避免了基础训练中扯嗓子的现象,所以声带的边缘闭合是歌唱基础训练的法宝。关于声带的边缘闭合问题,林俊卿博士关于咽音唱法的理论对之进行了探讨,林俊卿博士通过咽音唱法既解决了声乐学生发声状态上的各类问题又有效治疗了很多嗓音上的疑难杂症,因此边缘闭合原理是已经为事实证明的科学的发声状态,是能够运用到嗓音肌能训练的过程当中的。运用边缘闭合的发声原理教师必须使学生在模仿的状态下找到声带边缘闭合的发声状态,然后将这个状态贯彻到练声曲和演唱的整个过程。

三、嗓音肌能训练所取得的成效

基础声乐教学阶段采用专门的肌能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能够缩短声乐基础训练的教学时间,解决了现阶段声乐基础训练的普遍问题。

(一)声乐教学当中的肌能训练打破了常规的声乐教学,在声乐基础学习阶段开辟了新的模式和方法。我国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就生源来看,有将近80%的艺术生是通过考前的突击训练考上艺术专业高校的,大部分学声乐的学生起步很晚,进校前根本不具备歌唱的能力,更不用说是否具备嗓音的表现力。要想经过短短的三四年的训练达到声乐演唱所要求的技术能力能够表现作品,按部就班的声乐训练模式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通过嗓音肌能的强化后,学生在思想上能够明确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在有效的时间内建立基本的发声状态,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超越了基础声乐教学单纯的模仿方法,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习惯,肌能训练的提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建立了新的基础声乐教学理念,是对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整合,明确解释科学的发声状态,使嗓音的塑造和发展有了持续性的空间,使学生嗓音的个性特征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学生通过嗓音的肌能训练提高了对声乐的兴趣。在没有经过肌能训练以前学生大多了解自己的嗓音条件,对发声的科学状态也只有模糊的概念;通过短短几周的肌能训练后大多能发现自己的嗓音也可以发出悦耳的声音,充分建立起对声乐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就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好地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有一些基础的学生通过嗓音肌能训练以后发现自己唱出的作品比以前更加完整、更富有表现力。其实具备一定歌唱能力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肌能训练恰恰使自己在发声状态上出现的零碎问题得到统一的解决,使得自己对发声的思维具有元认知能力,使得自己已经具备的歌唱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嗓音的肌能训练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例如声音发“虚”、气息不足、声音摇摆、高音难等常见的声音问题,它是嗓音能力提高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发挥嗓音功能的桥梁,在歌唱基础教学当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声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嗓音肌能训练之上,嗓音肌能训练只是声乐教学基础阶段取得成效的最佳方法,当呼吸和声带获得一定能力以(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78页)后,一定要从“肌能”转化为“机能”。虽然这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意义上讲却有着天壤之别。肌能在解决肌肉强大的问题,机能却在解决控制发声器官如何有机运动的问题,在歌唱当中肌能解决声音的能力问题,机能解决如何演唱、行腔的问题,肌能是支持科学发声的根基,机能是获得自如演唱的途径,“机能”和“肌能”之间得到了平衡的发展,才能到达歌唱的自由王国。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机能是“情”,肌能是“理”,一个属于艺术范畴,一个属于技术范畴,因此这两个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歌唱嗓音状态时,教师在做课堂要求时要逐渐在肌能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机能的训练即乐感的训练,要用简短的乐句逐渐代替枯燥乏味的音节,赋予音节以某种情绪或者某种表象,用形象化的语言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活灵活现的音乐形象当中演奏嗓音乐器。这样就从内容上完成了从技术到艺术的蜕变,从思想上解决了从唱声音到唱音乐的转变,为下一步演奏嗓音乐器开辟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周晓音.用“力”得当,才能放松——谈谈对歌唱中放松的理解[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3)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林俊卿.咽音练声体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0

[4]张显平.音乐分析与歌唱表演文论集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柴伦党(1979-),男,陕西西安人,硕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声乐教育。

篇10:声乐训练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气息、声音位置、状态等要求,使他们逐步掌握发声技能,为歌曲的演唱作好准备。

2.在学生互动练习中,结合自己的练习进行相互点评、讨论、体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启发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使学生准确地领悟发声要求。

3通过DVD的观看和教师的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有了真切感悟,激发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兴趣,为进一步提高歌曲演唱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学 情 分 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具有2——3年学龄的初中和高中学生。

2.通过训练学生在发声方法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声乐演唱上达到了一定程度。

3.学生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演唱程度,但在发声的位置、气息等要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演唱中对咽喉腔的打开,共鸣位置的寻找不甚清楚,虽然演唱中知道存在问题,但能完整统一地演唱作品缺少把握,所以通过学生互动练习,相互讨论,教师示范对训练中气息、位置、共鸣等常见问题进行寻找解决方法。

教 材 分 析:

1.由于校外教育的特点,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少儿声乐统一教材,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编写。

2.选自自编的发声训练曲和少儿声乐考级曲目,以及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

教学内容:

1、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

2、学习歌曲《眷恋》,分析处理、演唱指导。

教学 重 点:

寻找体会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 难 点:

1.发声训练中的气息位置、咽喉腔的打开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不容易体会。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找不到感觉会产生为难情绪,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兴趣尤为重要。

3.歌曲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和咬字吐字的统一。

教学 用 具;

1.教师准备

DVD音响资料、发声练习曲、歌曲作品、钢琴。

2.学员准备

声乐作品选

教学 环 境:

1.硬环境:一般教室(保证播放DVD音响,一架钢琴,容纳30人)

2.软环境:通过提问、讨论、同伴互助、平等交流和教师引领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促进听、讲双方积极思维、共同探索学习的氛围。

3.座位形式:一字弧型排开,能左右相互聆听。

课的 类 型:

综合课(本设计形式上是复习课,但视角上集中于问题与对策,具有新意,不等同于复习。)

课时:60分钟。

教学 设 计 思 路:

(选课背景)本课教学对象具有几年学龄的学生,几年来的训练,很多学生在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常见问题,还有些学生由于对演唱技能难以把握而产生为难情绪,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增强进一步学习信心和兴趣,帮助他们提高掌握学习的能力。

(总体设计)本课教学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相互点评、讨论、对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声乐演唱机能打好扎实的基础。

(设计落实)本课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学生自主练习——对照练习——互动练习——互动交流,对发声训练和演唱中的一些常见的关键问题有比较切实的体会,同时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执教时间:

2008年6月28日

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

教学过程:

一、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15分钟)

1、师生互动、自由练习发声前的准备训练。

2、集体体会气息和声音要求:打开咽喉腔,松开牙关,用鼻咽腔呼吸,肩、胸自然放松。

练声:

a、5 5 5 3 1

ia ia ia ia ia

b、1 3 5 6 5 3 1

Ia i

I a

要求:(1)气吸得深,发声时有衬托感,横膈膜有扩张感,咽喉打开及时,调节好声音位置,使声音松弛通畅地送出。

(2)运用连与断两种方法训练,使学生体会好气息和位置,同时气息在横膈膜处有支撑感及丹田的收缩感。

总体要求:声音达到“通——透”。

3、指名训练指导:

要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指导。

4、根据以上训练体会歌曲“长城谣”和“绒花”,来检验发声要求的掌握,同时引入歌曲复习。

二、声乐作品《长城谣》复习、指导演唱。(20分钟)

(一)复习歌曲《长城谣》。

1、集体演唱第一段:要求学生体现发声要求的同时,重点把握歌曲演唱的情感要求。

a、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课件)

b、师生讨论歌曲演唱情绪:以“优美”——“悲愤”——“凄凉”情感线条来演译歌曲的思想内容。(课件)

2、再次集体演唱歌曲,真切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

3、指名学生进行演唱指导。

4、师:小结,引入歌曲《眷恋》的学习。

三、声乐作品《眷恋》学习、训练、指导、演唱。(25分钟)

1、让学生集体朗读歌曲歌词,讨论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思想内容?演唱时以怎样的情绪给予抒发?

2、通过视听或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3、让学生通过视谱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提醒谱例中的难点和特点。

4、分乐段处理和学习歌曲:

(1)第一乐段:“描绣你的模样-----你的容颜”。(课件)

a、讨论次乐段演唱时的情感要求。(让学生结合当前抗震救灾的形势,以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来真正地表达出“眷恋”的深刻含义。

b、讨论乐句的特点:以“前紧——后松”来强调每一乐句中的逻辑重音:“模样”、“丝线”、“鲜艳”、“容颜”。(课件)

C、集体演唱第一乐段,体会a、b讨论中的要求。

d、指名学生演唱。

这是一种叙述性的表达,演唱时以亲切和富有深情的思想情感来表达歌曲的内涵。

(2)第二乐段:“啊为什么——铺满眷恋”。(课件)

a、结合第一乐段的要求让学生讨论第二乐段演唱时的情感要求;以歌词中的两个问号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从而演唱时让学生正切地表达出歌曲的深刻思想内容。

b、乐句的特点:与第一乐段基本相同,每一乐句中的逻辑重音:“颤抖”、“飞旋”、“泪水”、“ 眷恋”。在演唱时加以把握。

c、在情绪上与前乐段形成对比,尽情而激动地舒发出眷恋的深厚情感。表达出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d、集体演唱第二乐段,演唱时在情绪上与前乐段形成对比,尽情而激动地舒发出眷恋的深厚情感。表达出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e、指名学生演唱。

5、按歌曲要求集体体会歌曲,把握歌曲的思想内涵。

6、指名、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重点:声音要求和歌曲表现力。

三、小结

发声:注意咽喉腔及时打开,同时保持气息的支撑,使声音通畅。

演唱:运用发声训练的方法,结合歌曲演唱的要求,注重歌曲的情感表现。

上一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下一篇:联想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