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

2024-06-08

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共10篇)

篇1: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

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项目管理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考核评价各项目管理活动,促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同时为项目绩效考核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为实际施工主体的在建项目,新开工未形成生产能力的项目、完工项目及其它项目的项目管理可参照办理。

第二章 组织方式及要求

第三条 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原则上每半年举行一次,分组进行。

第四条 公司成立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公司党委书记任副组长。根据项目的数量下设多个督察小组,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纪委书记等分别担任各督察小组组长,组员由公司工程部、安质部、机物部、科技部、财务部、成本部、人力资源部、监审部、纪委办公室、党委工作部、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监管工程师、专业工程师组成。具体分组、人员安排及临时督察任务部署由公司在督察前以书面通知形式明确。

第五条 公司工程部是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的牵头部门,负责综合督察方案的策划;负责拟写综合督察通知、综合督察总体报告;负责发布项目考评结果(包括奖励和处罚);负责综合督察的归档工作。

第六条 公司安质部、机物部、科技部、财务部、成本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监审部、纪委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等部门是项目管理综合督察的协同部门,在部门职责范围内搞好综合督察工作,并及时提交相关督察报告和考评意见。

第七条 项目应高度重视督察工作,项目经理、书记、总工程师必须全程参与公司督察检查活动,并按公司要求提前作好准备工作和书面汇报资料、施工过程影像资料等。

第八条 各督察小组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深入现场开展工作,严禁走马观花,务必将问题找准、查实,并帮助和督促项目逐一整改。

第九条 严明纪律。各督察组要严格执行公司出差纪律,原则上吃住在工地现场,督察组出差所发生的车船、吃住等费用,统一由督察小组专人(财务人员)负责安排、支付及报销。

第十条 各督察组在每个项目督察结束后,应及时形成项目督察报告,将该项目存在的问题通报给项目经理部,并提出整改要求。对问题较大的应开据书面整改通知书(见附件3),限期进行整改;如存在的问题是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三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的内容,应按对应管理体系的要求开据不合格报告,督察整改通知书与二个管理体系不合格报告不重复开据。小组督察结束后,写出小组督察报告、三体系内审报告与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督察报告由公司各相关业务部门写出部门督察总结,由公司工程部汇总形成总体督察报告;三体系内审报告交安质部汇总形成公司内审报告;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交工程部汇总形成公司内审报告。

第十一条 项目部对检查出的问题都必须分析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督察组应及时指派专人进行复查,对于停工整顿的,复查合格后要立即通知项目恢 复正常施工,对复查时发现未按要求认真整改的项目,督察组有权在现场给予项目管理人员经济处罚,督察组将对整改结果再次组织复查。对再次整改后复查依然达不到要求的项目,督察组可以建议公司对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及领导进行行政处罚。对拒不整改或多次整改仍不到位的协作队伍,督察组可建议公司将其列入公司黑名单,必要时责令其退场,并让其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对二个体系的不合格报告由项目制定整改措施及书面证明材料,并按时上报公司相关管理部门验证,需现场验证的由相关部门现场验证。

第三章 督察内容及考评

第十二条 项目管理综合督察检查内容分为工程实体质量、工程技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工程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机电管理、物资管理、合同及成本管理、财务资金管理、党群工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违规违纪监察等十三方面,并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三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等融入以上各项管理活动。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见附件1—《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评分表》。

第十三条 项目经理部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依据综合督察的检查评分细目来要求、自查本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并形成活动记录、整改内容,规模性的自查自纠活动由项目经理组织,一个季度开展一次。

第十四条 项目管理综合督察评分按以上十三个大项(方面)进行评分。每个大项100分,项目综合得分为各大项的平均分(见附件

2、《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评分汇总表》)。每个大项得分由项目督察组现场评分和公司主要领导根据项目日常管理情况评分组成,均按100分制评分,项目督察组评分占70%,公司主要领导评分占30%,得出每个大项最终评分。公司主要领导评分由分管领导对各自分管的大项内容评分及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对所有大项进行评分组成,最后取平均分。

第十五条 项目管理督察组在评分时,根据各业务情况,对检查细目可实行扣分制或正分制,但各大项均按正分制折算评分。当检查细目采取正分制时,细目缺项目的不予参评,大项折算成百分制评分。

对项目按项目综合得分分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综合得分<70分,被考核项目管理评为“不合格”;70分≤综合得分<80分,被考核项目管理评为“合格”; 80分≤综合得分<90分,被考核项目管理评为“良好”; 综合得分≥90分,被考核项目管理评为“优秀”。第十六条 对评定为优秀的项目经理部,公司给予通报表扬,并对其前三名分别给予50000元、30000元和20000元的奖励;对评定为不合格的项目经理部,公司给予通报批评,并对其最后三名分别给予30000元、20000元和10000元的处罚。奖金由公司财务列支,罚款上交公司财务。奖励和处罚由项目经理部自主分配到人头,报公司工程部、财务部及监审部备案。

第十七条 公司各部门在每次综合督察活动后,应对本业务口的管理工作和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评比,根据评比结果,对各业务口涌现出来的典型或先进应予以适当表彰,对工作存在明显差距或较大问题的给予批评,并将评比结果纳入项目经理部部门主管或负责人个人业绩档案。项目综合督察的结果,应纳入项目当期的绩效考核。考核应综合两次督察情况(按完成的施工产值进行加权平均)。项目在竣工考核和终结考核时,应依据项目历次检查的结果,对项目管理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二〇〇九年十月一日起执行。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解释。

附件1:工程项目管理督察内容及评分表附件2: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评分汇总表附件3: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整改通知书

篇2: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加油站管理规范》,切实提高全系统加油站的管理水平,省公司决定在全系统实行加油站督察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了加油站督察的组织与职责、范围与内容、方式与程序、处罚与奖励以及督察的自律与监督。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公司所属的加油站。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省公司成立加油站督察大队,负责对全省系统加油站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稽查和督导。省公司加油站督察大队实行总督察负责制,办公室设在加油站管理处。

分公司成立加油站督察队,队长由加油站管理部主任(副主任)兼任,并设立专职督查人员一人。

第五条

加油站督察大队(队)职责

1、按照国家、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和省公司有关加油站管理的法规、标准和制度,对加油站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稽查和督导。

2、负责监督与指导全省(分公司)系统所属加油站的经营、安全生产、数量与质量、设备、现场和服务等管理工作。

3、负责对加油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察,对隐患整改情况

进行跟踪问效。

4、负责对加油站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介和宣传,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奖励建议;执行或建议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5、负责对各分公司(片区)领导班子在加油站管理方面的业绩考核提出建议。

第三章

督察内容

第六条

督察主要依据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加油站管理规范》等标准制定。

1、服务管理

重点是营业准备、上岗员工形象、服务态度、文明用语、服务效率情况、加油与收银操作、加油站服务设施、便利店商品陈列等规范化情况。

2、现场管理

重点是形象、安全、服务等标识设置及完好状况;办公及生活设施、器材、工具定置化情况和环境卫生情况;图板设置状况;电子化表单记录和手工记录及时率和准确率情况;各项组织建立和活动开展情况;各类制度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

3、安全管理

重点是加油站开展安全教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有无“三违行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设备技术情况、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情况;隐患排查、登记及防范情况;投币式保险柜是否固定设置,保险柜所在房间是否安装安全门和防盗栅栏;钥匙与密码是否分开保管,关闭保险后密码是否打乱,是否定期更换密码,报警器是否处于灵敏的工作状态;检查卸油、加油设备、电器设备、信息系统、储油罐、液位

仪以及各种附件是否安全可靠;安全距离、消防器材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及报警系统是否灵敏可靠等。

4、设备设施管理

重点是设备设施的设置和配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发电间、锅炉间、配电室是否有操作规程,对设备设施是否坚持按规定检修、维护并作纪录;信息系统设备设施是否定期清洁;有关设备设施技术档案是否齐全并加强管理。

5、油品的数、质量管理

重点是计量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持证上岗;计量器具是否配备齐全,是否经过检定;加油机计量器、流量计是否铅封,加油机主板是否固封、芯片是否封闭;停用加油枪是否拆除或施封;计量操作、油品储存、溢耗管理、进货管理、数量差异处理和油品流转业务帐表册管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情况;

6、营业管理

重点是加油站经营是否按“四统一”(统一计划、统一配置、统一价格和统一结算)、“九不准”(①不准赊销油品;②加油站之间不能变相降价,造成内耗;③不准掺配和销售不合格油品,不准擅自在油品中掺兑任何代用品;④不准缺斤短两、克扣顾客;⑤不准用加油凭证、IC卡和支票套取现金;⑥不准擅自出售溢余油品,私分货款;⑦不准串号销售油品或代销其他未经许可的油品;⑧不得为第三方寄存外来油品;⑨不得泄漏本企业商业机密。)的要求进行;严守经营纪律的情况;加油站客户开发情况;银行卡使用情况是否合规;现场加油员是否及时投币,手中现金是否超储。

7、人力资源管理

重点是加油站是否按照有关规章和制度的要求实行定岗、定编、定员管理,重要岗位是否定期轮岗;是否建立员工岗位责任制和安全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是否及时签订《员工安全生产合 3 同》;是否实行薪酬激励机制;企业与员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员工培训、考勤情况。

8、新闻危机管理

重点是各地与当地媒体和新闻机构是否进行有效沟通;是否制定《新闻危机应急预案》;对员工是否开展了新闻危机意识的教育以及对新闻危机应急预案内容进行演练。

第四章

方式与程序

第七条

督察采取秘密和公开相结合的方式。

1、秘密督察:就是对被督察的单位进行暗访,在不暴露督察身份的情况下对加油站进行的督察方式。

2、公开督察:就是事先通知被督察的单位将要采取的督察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在被督察方主动配合下进行的督察方式。

第八条

督察的程序一般分为:制定计划、实施督察、分析总结、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和情况反馈。

第九条

省公司加油站督查大队建立督察情况通报制度。每季度将督察情况向全省系统通报,主要内容是表扬好的单位和个人,推介先进经验和做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每半年依据督察情况或抽样督察评分情况对各分公司加油站管理情况排序。

第十条

督察人员对违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要按规定开具罚款通知单,由督查人员现场签字,加盖督察大队公章。

第十一条

督查人员对责任员工进行行政处罚时,由督察人员开据督察结果通知单,通知单一式三联(存根、加油站隶属分公司、加油站留存),加盖督察大队公章。加油站隶属分公司人事部门根据通知单履行相

关手续并通知本人。对加油站管理部门负责人、主管经理、经理通报的由省公司以文件形式在全省通报;对加油站主管部门负责人、主管经理、经理行政处分的由督察大队提出建议,人事部门根据情况履行手续并通知本人。

第十二条

督察人员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开展督察工作,被督察单位都要主动配合,积极为督察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觉接受督察,并对督察提出的整改建议及时认真落实,并按要求时限反馈。

第五章

处罚与奖励

第十三条

督察人员在开展督察工作中,除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处罚和奖励。

第十四条

处罚分为经济性处罚、警示性处罚和行政性处罚三种。

1、经济性处罚:对责任人进行罚款。

2、警示性处罚:包括通报批评、短期待岗培训(不少于1个月)、长期待岗培训(不少于6个月)。

3、行政性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解除劳动合同、开除等。

第十五条

处罚权限

督察人员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有直接行使“经济性处罚”的权利。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有行使“警示性处罚”和“行政性处分”的建议权,有关公司或部门没有特殊原因应按督察人员的意见或建议执行。

第十六条

处罚标准

处罚的具体标准按照销售公司《加油站管理规范》和省公司相关职能处室相关文件和要求执行。加油站员工接受经

济性处罚时,加油站经理负担罚款的80%;加油站经理接受处罚时,主管部门负责人负连带责任,同时接受处罚。

第十七条

督察处罚所得款项用于奖励加油站管理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第十八条

对每季度各分公司排名前三名的分公司进行奖励。对后三名的分公司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对在督察中发现的加油站管理突出业绩和创新做法以及举报加油站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的人员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二十条

督察结果将作为分公司领导班子业绩考核、评选先进的主要依据。督察发现问题较多的单位及个人,不得被评为各类先进称号及获得奖励。

第六章

自律与监督

第二十一条

督察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国家、中国石油销售公司、省公司有关加油站管理的法规、标准和制度,熟练掌握加油站管理业务知识和行业规定。

第二十二条

督察人员要坚持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坚持督察与指导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督察与促进管理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提高管理水平与促进经营业绩相结合。

第二十三条

督察人员要深入实际,求真务实;要做到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形象。执行督察时必须两人以上同时在场,并出示省公司统一颁发的督察证。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加油站督察大队负责制定并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与现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石油销售公司规章制度相抵触时,执行国家及中国石油销售公司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执行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加油站管理规范》。

第二十七条

篇3: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

第一条为加强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管理工作, 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提高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依据《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 (以下简称《准入条件》) ,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协助做好公告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请和核实

第三条申请准入公告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 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三) 符合《准入条件》中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四条符合本办法第三条所列条件的现有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 (含县级, 下同)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准入申请, 并如实填报《轮胎翻新行业准入申请书》或《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申请书》 (见附件1、2, 以下简称《申请书》) 。

企业申请准入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 《申请书》所列企业全部相关信息;

(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 项目建设审批、核准或备案相关文件复印件;

(四) 项目建设土地审批文件复印件;

(五) 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审批文件和竣工验收文件复印件。

第五条同一个企业法人拥有多个位于不同地址的厂区或生产车间的, 每个厂区或生产车间需要单独填写《申请书》, 并在申请准入审查时同时提交。

第六条县级以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第三条、第四条有关要求, 对申请公告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并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后, 于每年3月31日和9月30日前将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企业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三章复核与公告

第七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申请材料后, 依据第三条、第四条有关要求, 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和相应专家对各地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复核和现场抽查核实, 并经征求环境保护部意见后确定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名单。同一个企业法人拥有多个位于不同地址的厂区或生产车间必须均达到第四条有关要求。

第八条经复核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进行公示 (10个工作日) 。对公示期间有异议的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对无异议的企业, 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方式予以发布。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进入公告名单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会同省级有关部门, 对公告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于每年4月30日前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方面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

第十条欢迎和鼓励社会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申请公告企业或已公告企业有不符合《准入条件》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 可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投诉或举报。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 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企业, 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准入资格, 并予以公告:

(一)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要求的;

(二) 报送的相关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三) 拒不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 发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行为的;

(五) 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事故的。

被撤销公告资格的生产企业, 经整改合格2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准入申请。

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公告资格应提前告知企业, 听取企业的陈述和申辩。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 所有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 轮胎翻新行业准入申请书

篇4: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

按照《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71号)和

附件: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5]230号)等制度规定,为规范中央财政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使用管理,财政部、水利部制定了《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水利部

2016年4月5日

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5]230号)等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江河湖库整治、水系连通等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负责管理。水利部负责组织专项资金支持的相关规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和项目审核,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指导地方做好项目管理和加快预算执行等相关工作。财政部负责复核资金分配方案并下达资金,指导地方加强资金管理等相关工作。

地方水利部门负责具体编制专项资金支持的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项目审核,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方案,组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等相关工作,督促专项资金使用部门(单位)加快预算执行,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地方财政部门参与专项资金支持的相关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及项目审核,会同同级水利部门分解下达资金,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具体项目,组织做好资金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中小河流治理及重点县综合整治。主要用于中小河流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穿堤建筑物建设、拓宽整治及生态修复等。

(二)小型水库建设。主要用于列入相关规划的新建小型水库工程建设。

(三)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主要用于江河湖库调水引流、清淤疏浚、涵闸修建及改造、生态护坡护岸、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优先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域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

(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主要用于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水量水质监测仪器设备购置等。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移民征地、城市景观、人员补贴、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以及楼堂馆所建设等支出。

第五条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对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任务以及部分通过项目法分配的支出采取定额补助,具体如下:

(一)用于中小河流治理及重点县综合整治、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支出部分,采取因素法分配。其中,建设任务的权重占50%,以水利部、财政部确定的规划建设任务为依据;绩效因素的权重占50%,以财政部、水利部绩效评价结果或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为依据。

(二)用于小型水库建设的支出部分,按照全国抗旱规划及有关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定额安排补助资金。

(三)用于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的支出部分,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目标管理、注重绩效的原则,采用项目法分配。

第六条采用项目法分配的资金,由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发布申报通知,明确项目申报主体、申报范围和申报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统称省)水利、财政部门联合向水利部、财政部报送项目申请文件,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专员办审核驻地省级水利、财政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提出审核意见和建议报送财政部。水利部综合考虑专员办意见,通过专家评审、集体决策、向社会公示等程序,择优确定项目,并参照相关项目补助标准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报财政部。

第七条财政部会同水利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

第八条专项资金预算由财政部商水利部按法定程序下达。财政部应当在上年10月31日前将专项资金预计数提前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并于当年在全国人大批准中央预算后90日内下达完毕。

安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水利部直属单位的专项资金,分别纳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部预算,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结转结余的资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

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的项目,地方采用先建后补方式开展项目建设的,可按照财预[2015]230号文件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进行资金归垫。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属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财政部、水利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

专员办按照工作职责和财政部要求,开展专项资金有关预算监管工作,重点核查专项资金的分解和落实、按项目法分配资金的申报资料等,并按照相關要求及时报送审核意见和建议。

地方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自觉接受审计部门、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骗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及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负责解释。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16年4月8日起施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1]156号)、《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2]671号)中有关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的内容同时废止。

篇5: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

(建稽[2008]92号 2008年5月2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部派城乡规则督察员(组)的管理,规范城乡规划督察员的行为,保障城乡规划督察工作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出的城乡规划督察员(组)。

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督察员(以下简称督察员)是指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至指定城市执行城乡规划督察任务的工作人员。

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是指由若干督察员组成的工作小组。

第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以下简称部稽查办)负责督察员(组)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遴选条件

第四条 担任督察员的人选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规划专业水平,熟悉城市总体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规范和实施要求;

(三)具有国家注册规划师资格,或者担任厅级以上领导职务且从事过5年以上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四)具有相关行政管理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五)具有较强的原则性、组织性和纪律性;

(六)身体健康,能适应异地派驻工作需要。

第三章 聘任、培训与派遣

第五条 督察员的遴选工作程序如下:

(一)推荐督察员名单由有关城市(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二)初审督察员名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推荐名单基础上汇总审核后报送部稽查办;

(三)候选督察员名单由部稽查办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各地初审名单确定。

第六条 督察员的聘任程序如下:

(一)根据每届派驻督察员工作需要,部稽查办商有关司局后,从候选督察员名单中拟定聘任的督察员人选;

(二)拟聘任的督察员人选经报主管部领导批准后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名义正式聘任。

第七条 督察员每届聘期为二年,聘期届满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视情况续聘,续聘原则上实行异地交流。在聘期内督察员 职位有空缺时,部稽查办从候选督察员名单中选择合适人选,履行聘任程序填补空缺。

第八条 督察员原则上不得在原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工作,原工作单位为中央或省属单位的督察员可不受此限制。

第九条 督察员在任职前应接受任前培训,任职期间还应接受不定期的相关培训。

第十条 被聘任的督察员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派遣并颁发聘书及监督检查证件。

第四章 组织结构及日常管理

第十一条 督察工作以组为单位开展,每组由派驻若干城市的督察员组成。派驻城市及督察员的分组由部稽查办根据督察工作需要确定。

第十二条 每个督察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本督察组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

(一)组织督察员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定期查阅督察员的督察日志;

(二)组织实施督察组所驻城市之间的巡察工作;

(三)组织起草、报送、签署《督察意见书》等有关督察文件;

(四)报告督察员每月考勤情况;

(五)及时向部稽查办报告督察组工作情况;

(六)承办部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三条 督察员请事假、病假5个工作日以下的报督察组长批准,超过5个工作日的报部稽查办批准,督察组长请假报部稽查办批准。督察员确因健康原因等连续超过2个月不能在岗工作的,部稽查办将另派督察员接替其岗位。

第十四条 督察员除案件线索专门报告外,应每日填写督察日志,并按月向督察组书面报告督察工作情况;督察组长应每季度向部稽查办书面报告督察组日常工作情况;督察组长应组织督察员按时形成本组半年及工作总结报告部稽查办。

第十五条 督察员(组)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保管、科学分类、存放有序、完整备查,同时注意保密,需归档管理的文件材料包括: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法律、法规,各类规划文本及图册等相关材料;

(二)督察员在工作中取得的案件原始资料、形成的调查报告;

(三)督察员工作日志及定期工作报告、督察组定期工作总结;

(四)督察员(组)联系工作收发的传真、电话记录等其他应归档保存的材料。

第五章 相关待遇

第十六条 督察员工资性补助及相关补贴由部稽查办根据相关财务规定予以支付。第十七条 督察员将获得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包括配备办公室、办公设备、交通设备、专门宿舍和基本生活设施。

第十八条 督察员的休假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探亲假和带薪休假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督察员出差期间差旅费报销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6]313号)中规定的司局级人员标准执行。

第六章 纪律与考核

第二十条 督察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秉公督察、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严格执行规划督察工作的各项规章办法,服从安排,按时出勤;

(三)不得干预妨碍地方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正常工作;

(四)严格执行相关保密规定,不得泄漏涉密信息;

(五)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或者他人谋取利益,不得接受督察对象的馈赠、报酬等,不得向督察对象报销任何费用。

第二十一条 督察员违反第二十条之规定的,由部稽查办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报经部领导批准免去其督察员资格。第二十二条 督察员的考核由部稽查办负责。

督察员的考核分为称职、不称职。考核不称职的,由部稽查办报部领导批准解除聘任。

第七章 离任与交接

第二十三条 督察员在任期内主动提出辞职或因工作关系变动、身体健康等原因不能履行督察职责时,督察组应及时报告部稽查办,经报部领导审定同意后,终止聘任并收回监督检查证件。

督察员任期届满,本人不再申请续聘的,应向部稽查办交回监督检查证件。

第二十四条 督察员离任前应以书面形式向部稽查办总结和报告任期内的主要工作情况,并向下任督察员移交任期内有关督察工作的全部档案文件及固定资产。

新派驻的督察员应于原督察员离任前10个工作日到达派驻岗位,并在原督察员的带领下熟悉和开展督察工作,在此期间的各项督察工作仍由原督察员负责。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篇6:警务督察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和监督,促进监狱人民警察队伍革命化、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司法部关于加强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司法厅警务督察工作暂行办法》、《安徽省监狱管理局警务督察工作办法(试行)》,结合监狱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警务督察由专门督察机构和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对监狱及监狱人民警察在执法执勤活动中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

第三条 警务督察工作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方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履行职责,正确行使职权。

第四条 警务督察工作与监狱日常管理工作、纪检监察工作、执法监督工作和信访工作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第五条 警务督察实行层级定期报告和警务督察情况通报等制度,建立健全指挥统一、政令畅通、反映迅速、运转高效、责权明确、上下联动的指挥协调工作机制。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在监狱党委的领导下,监狱成立警务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由监狱领导,监狱纪委监察室、政治处、机关党委、办公室、法制科、狱政管理科、刑罚执行科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监狱纪委书记任组长。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颁发警务督察工作的规定、决定;

(二)研究部署全监狱警务督察工作,并加强指导、协调工作;

(三)审议批准警务督察工作计划和执行情况报告;

(四)定期听取警务督察工作办公室工作汇报;

(五)应由领导小组行使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领导小组下设警务督察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狱纪委监察室。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及时报告工作落实情况;

(二)协调监狱警务督察工作;

(三)制定警务督察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对警务督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五)向监狱局警务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

(六)履行警务督察工作其他职责。

第八条 监狱成立警务督察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警务督察组从有关单位和部门抽调政治强、作风正、熟悉监狱管理工作的人员组成。

第九条 监狱党委要加强对警务督察工作的领导,警务督察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单位警务督察工作,并积极配合上级机关开展工作。

第三章 督察内容和程序

第十条 警务督察的内容包括:

(一)重要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

(二)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环境执法情况;

(三)狱内突发事件处置情况;

(四)使用武器、警械具、警用车辆和警用标志情况;

(五)遵守警容风纪情况;

(六)执法、执勤活动中严格、依法、文明执法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七)执行司法部“六条禁令”、省政法委“五条禁令”和省司法厅“六不准”情况;

(八)上级机关指令和领导批办的其他警务督察事项。

第十一条 警务督察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需要督察的事项予以立项;

(二)制定警务督察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作出警务督察决定或提出警务督察建议;

(四)向本级党委和上级机关报告警务督察情况。

第四章 督察工作方式和要求

第十二条 警务督察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督察事项,采取随警督察、重点督察和专项督察,定期督察和不定期督察,明查和暗访等方式进行警务督察。

第十三条 开展明查时,警务督察人员应着警服,并佩戴督察标志;进行暗访时,警务督察人员应着便装,同时出示督察证件。

第十四条 警务督察人员执行警务督察任务时必须做到:

(一)模范执行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

(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得滥用职权;

(三)严格执法、文明执勤,清正廉洁、不徇私情;

(四)警容严整、着装规范、举止端正。

第十五条 警务督察机构及其人员应自觉接受监狱及监狱人民警察和群众的监督,警务督察机构和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 涉及警务督察事项的重大或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单位除按现有规定上报外,应同时报告上级警务督察机构。

第十七条 监狱警务督察机构每月至少开展两次警务督察活动,每月向省监狱管理局警务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工作情况。

第五章 督察权限和处理

第十八条 执行警务督察任务时,警务督察人员有权查阅、复制与督察事项有关的资料和对督察现场进行录音、摄像;现场督察时,警务督察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十九条 警务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可当场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一)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违纪行为或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监狱人民警察,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和纠正;

(二)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违纪行为或拒绝、阻碍执行警务督察任务的监狱人民警察,停止其执行职务、带离现场,并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

(三)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具、警用车辆和警用标志的监狱人民警察,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和纠正;必要时可扣留其武器、警械具、警用车辆和警用标志,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条 对上级警务督察机构指令下级警务督察机构专门事项进行警务督察,应按照要求完成交办事项,并及时将结果上报警务督察机构。

第二十一条 对上级警务督察机构发现监狱警务督察机构对警务督察事项处理不当的,可停止执行,并予以变更或撤消。

第二十二条 警务督察中,监狱及监狱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一)拒绝警务督察人员依法进行警务督察的;

(二)隐瞒事实真相,伪造、隐匿或毁灭证据的;

(三)包庇违法违纪人员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警务督察决定或建议的;

(五)打击、报复检举人、举报人和警务督察人员的。

第二十三条 警务督察组应做好督察记录、证据保存,认为监狱人民警察违法违纪需给予组织处理、行政处分、降低或取消警衔的,可提出建议,移交相关职能部门按规定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建议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警务督察组对监狱相关单位及监狱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下发《警务督察通知书》;违法违纪的监狱单位及其人民警察应严格落实警务督察决定或建议,并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报告整改情况。

第二十五条 监狱及监狱人民警察对警务督察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决定的警务督察机构提出复查申请,作出决定的警务督察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对复查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接到复查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上级警务督察机构申请复核,上一级警务督察机构应在30个工作日作出复核决定。

复查、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上一级警务督察机构的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警务督察应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取证等设备,必要督察经费列入单位预算。

第二十七条 警务督察标志、证件和《警务督察通知书》格式文本统一制发。

第二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由监狱警务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7: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

国农办[2011]29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弄好项目评审(以下简称项目评审)工作,实现项目立项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等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评审是指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天之骄子(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以下简称省级农发机构)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林业局、供销总社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组织专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评审资质的机构,按规定程序对申报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评议审查,并作出综合评价的活动。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应当经过评审。未经评审的项目,不予立项。

第四条 项目评审应当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为依据,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择优选项的原则。

第五条 项目评审采取集中评议(含复议)、实地考察、咨询答辩等形式,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项目评审职责与权限

第六条 项目评审由国家农发办、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分别组织实施。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设立评审机构的,由评审机构组织项目评审;未设立评审机构的,应当落实专职人员组织项目评审,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评审资质的机构承担项目评审。

第七条 国家农发办、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当分别履行如下职责:

(一)国家农发办负责制定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国家级项目评审专家库,组织本级负责的项目评审,并对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组织的项目评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按照国家农发办制定的项目评审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区或者本部门实际,制定项目评审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本级项目评审专家库;组织本级负责的项目评审;对需上报国家农发办评审的项目进行初步评审并提出意见;协助国家农发办组织评审项目的实地考察等工作。

第八条 国家农发办评审权限:

(一)拟新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三)地方切块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四)其他需要国家农发办评审的项目。第九条 省级农发机构评审权限: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三)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四)报国家农发办评审项目的初步评审;

(五)国家农发办委托评审的其他项目;

(六)其他需要省级农发机构评审的项目。第十条 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评审权限:

(一)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土地复垦项目、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良种繁育项目;

(二)优势特色示范项目、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和新型合作示范项目;

(三)其他需要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评审的项目。第十一条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本级评审项目的评审意见上报国家农发办,国家农发办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查。第三章 项目评审内容

第十二条 项目评审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申报单位的合规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可靠性、效益分析的合理性,以及申报材料的规范性等方面。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指拟立项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目标,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符合相关规划、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条件。

(二)项目申报单位的合规性是指土地治理项目单位机构、人员状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符合立项要求;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法人资格和经营范围、经营机制、财务状况、企业信誉等方面符合立项规定。

(三)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是指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布局合理、建设标准明确、主要治理措施得当;产业化经营项目工艺流程可行、设备选型配套、技术参数科学、主体工程以及辅助工程合理。

(四)投资方案的可靠性是指投资估算准确,资金投向合理,资金筹措方案可行等。

(五)效益分析的合理性是指项目建设预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预测客观、合理。经济效益分析中,土地治理项目主要进行费用效果分析,产业化经营项目主要进行财务分析。

(六)申报材料的规范性是指文本格式规范,内容完整,附件、附表、附图齐全等。

第十三条 国家农发办根据上述评审内容,制定项目评审指标,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的参考依据。

第四章 项目评审程序

第十四条 项目评审程序包括评审准备、集中评议(含复议)、实地考察、咨询答辩、形成评审结论等。

(一)评审准备是指评审单位针对项目特点,拟定评审方案、选择评审专家并组织培训等工作。

(二)集中评议是指在专家独立审阅项目申报材料、提出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经专家组集中讨论,形成评议意见。

复议是指专家组根据项目申报单位对集中评议所提问题提交补充材料的再次评议。

(三)实地考察是指评审单位组织专家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实地查勘、核实等活动。

(四)咨询答辩是指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根据专家质疑的问题,由项目建设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答疑。

(五)形成评审结论是指专家组根据集中评议、实地考察等结果,对每个项目作出综合评价,形成结论性意见以及相关建议。

第十五条 项目评审结论分为项目可行和项目不可行。

(一)项目可行是指项目建设必要性充分、项目申报单位合规、技术方案可行、投资方案可靠、预期效益合理、申报材料规范等。

(二)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不可行:

1、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者不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

2、项目建设必要性不充分,或者技术方案不可行的;

3、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4、项目申报单位不符合立项条件的;

5、农民不能从中直接受益的;

6、破坏或危害生态环境的;

7、其他不符合评审要求的。第五章 项目评审专家与管理

第十六条 评审专家是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所需要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经济、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内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在评审工作中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

(二)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在其专业领域享有一定声誉;熟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身体健康,原则上年龄在65周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或者从事相关工作满10年以上。

第十八条 评审单位应当建立专家库并实行动态管理。评审专家的选择,应当根据评审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的确定应当采取回避制度。

第十九条 评审专家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要求完成项目评审任务;

(二)客观公正地提出项目评审意见,并且对评审意见负责;

(三)严格遵守项目评审工作纪律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第二十条 评审专家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应当视情节轻重,采取解聘、向所在单位通报、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六章 项目评审工作保障

第二十一条 各级农发机构应当加强项目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项目评审管理人员,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制定项目评审管理制度,为项目评审工作提供保障。

第二十二条 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事业经费中,安排与项目评审工作相适应的评审经费,保障项目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三条 评审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当严肃工作纪律,在项目评审过程中不得向专家提出倾向性意见,影响专家的评审结论。如有违反,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 国家农发办应当将项目评审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评价及综合检查范围。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当将项目评审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附则

第二十五条 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的审核组织工作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篇8: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

日前, 为了进一步完善三江治理工程档案管理, 规范三江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 确保三江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省水利厅和省档案局联合制定印发了《黑龙江省三江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共分五章, 三十条, 针对目前全省三江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 在进一步明确组织职责、人员责任, 细化过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密级调整、档案室建设等要求的基础上, 突出了归档移交和档案验收方面的内容, 就文件材料归档、整理、立卷、移交、竣工图的编制、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定以及档案验收的程序和要求提出了具体规定, 并编制了《三江治理工程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档案保管期限表》、《三江治理工程档案管理情况登记表》和《三江治理工程档案验收评分标准》。办法于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将进一步规范全省三江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行为, 为三江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档案支撑。

篇9: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督察办法 (暂行)

本刊讯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和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8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出台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涵盖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部门及职责、建设标准与要求、实施计划申报与制定、社会捐赠管理、出版物选配、农家书屋管理、验收与检查等内容。

《办法》明确规定,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一般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配备的出版物必须在全国农家书屋必备出版物目录和出版物推荐目录以及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目录中选择,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书屋建成后,由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逐一验收,验收合格后交由当地村民管理使用。

《办法》明确提出,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加强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农家书屋,必须按照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对于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地区,将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相应核减或停止拨付下一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起,农家书屋工程进入加快推进实施阶段,中央和地方加大了投入力度,以确保完成“十一五”时期在全国建设20万家农家书屋的目标。可以说,任务非常艰巨,工作十分繁重。现阶段,在广泛调研和总结各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出台这个办法,就是要在各个环节上规范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指导各地统一标准,规范操作,使工程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确保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质量。

即日起,《办法》将下发至各地新闻出版部门,并开始执行。

(来源: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总署将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工程督导力度

本刊讯为加强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新闻出版总署于2008年5月~6月期间组织了首批8个督导组,分赴吉林、陕西、安徽、江西、湖南、海南、云南、甘肃、新疆、河北等10个省(自治区),深入186个行政村,行程数万公里,对使用2007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衣家书屋进行检查验收。近日,结合本次督导情况,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督导工作的情况通报》。通报从检查验收情况、存在问题、整改要求三个方面对督导情况进行了汇总。

督导组此次采取抽验的方式,对上述地区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农家书屋进行了验收,并对部分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农家书屋进行了检查。督导组按照总署制定的验收评分标准,对农家书屋的出版物及相关设施配置、书屋的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了量化评分,共有141个农家书屋达到了总署制定的验收合格标准。

此次督导总体情况反映,上述地区对农家书屋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采取了有力措施,积极推动工程的顺利实施。多数地区能够认真把握农家书屋工程的选点布局、出版物选配、管理服务、监督检查等重点环节,基本保证了农家书屋的建设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出版物选配方面,多数地区在总署推荐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版物推荐及配送目录,并按照目录进行采购。

在管理服务方面,各地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出版物借阅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一些地方还制定了考核制度,并且做到制度上墙,接受村民的监督。已建成的农家书屋基本都对出版物进行了统一编目,分类陈列,并配备了出版物登记本、借阅登记本和图书需求登记本,保证了农家书屋规范运行。同时,一些地区还在探索建立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但另一方面,各地农家书屋在资金、出版物质量、书屋管理以及认识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新闻出版总署已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据悉,总署将继续加大督导力度,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工程督导工作机制,使督导工作日常化、常态化,加强监督检查,以保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质量。

篇10:集安市城区综合管理暂行办法

一、制定依据及原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综合管理,全面改善城区环境风貌,创建文明、整洁、优美、舒适、畅通的城市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吉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吉林省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综合管理,是指市政府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依法对市区建成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公用设施、工商行政、环境保护、公安交通及城市运输等实施的规划、服务、巡查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 城市综合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依法管理、科学高效、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建立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制定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目标,建立城市综合管理协调和调度机制、巡查监督机制,研究解决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具体负责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市公安(交警)、住建、工商、环保、交通、卫生、国土、水利、民政等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范围内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城市综合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第六条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邮政、通信、公共传媒、公共交通和物业服务等单位和部门,应当在各自经营服务范围内按照服务合同约定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相关设施维修养护责任,配合做好城市综合管理相关工作。第七条 各城市综合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城市管理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法制观念,营造人人参与城市管理、人人维护城市环境的社会氛围。

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第八条 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实行责任区和责任人制度。第九条 责任区和责任人按以下规定确定:

(一)城市道路、广场、桥梁、地下通道和其他公用设施,由维修养护单位或者清洁作业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由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者负责;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由街道办事处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专人负责;

(三)文化、体育、娱乐、游览、公园、绿地、车站、停车场、商品交易、展览、宾馆、餐饮等公共场所,由经营管理者负责;

(四)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管理区域,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五)施工工地由施工单位负责,待建地由使用权人负责;

(六)宗教活动场所由管理者负责;

(七)穿越城市的铁路及其管理区域,由经营管理者负责;

(八)河道及其沿岸,由管理者负责;

(九)临街商户、住户的管理区域由经营者和居住者负责。其责任区是:纵向为该单位门前至马路边路沿石,横向为毗邻两单位的交接处。不明确的地方,由市住建局予以明确。

-1-

第十条 责任区责任人应当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门前五包”的具体内容:

(一)包“无乱贴乱画”。除一店一匾及装饰门带外,不得增设墙体牌匾、刀匾及灯箱;无陈旧、破损牌匾;更换、新设牌匾应当符合市住建局规定的位置、体量、数量等要求;不得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必须征得市住建局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禁止在门窗内外及其他设施上张贴、涂写、陈设广告。

(二)包“无乱堆滥放”。禁止店外堆放杂物,垃圾容器放置在门轴以内;禁止在门前搭设任何遮阳伞(物);禁止在街路两侧晾晒衣物、拖布及其他物品;门前车辆按要求摆放整齐,除特殊规定车头一律朝向机动车道方向;门面装饰、装修工程要设置简易围挡;禁止占道堆放物料;禁止在人行道上搅拌沙浆、混凝土。

(三)包“无店外经营”。禁止在门、窗、墙上吊挂物品;禁止店外经营,店铺柜台、货物摆放不超出门轴;禁止占道作业和修理;禁止擅自进行店外宣传活动;禁止室外摆放音箱及使用其他高分贝设备招揽顾客;禁止在人行道上烧火做饭、摆桌就餐和游艺;严禁私搭乱建。

(四)包“无乱泼乱倒”。做到门前无积水、积雪、积冰,无油污、果壳、纸屑、杂物;禁止乱倒污水;禁止将垃圾扫地出门,或向路边果皮箱投放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禁止随意堆放建筑垃圾。

(五)包“无损害设施”。禁止采摘绿化树果实和其他攀折、损坏花草树木行为,不在树木、杆、柱上扯绳、搭挂,不在设施上刻画、涂写或粘贴小广告;对损坏的墙体、台阶及其他附属设施应及时修复;禁止占用、损毁或者擅自拆除环境卫生设施;禁止在景观水渠内刷车、洗涮物品及其他污染水渠行为。

-2-

第十一条 责任人应当保证责任区的环境卫生符合国家或者我市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保持环境卫生设施整洁完好。对责任区内发生的损害市容和环境卫生等行为,责任人应当劝阻、制止,或者报请城市综合管理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应共同做好“门前五包”责任制的宣传及贯彻落实工作,并对“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联合规范及检查。

第十三条 城市中建筑物、构筑物应当保持外形完好、整洁、美观。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外立面应当定期清洗、粉刷和修饰。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私自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因特殊原因,确需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必须征得市住建局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 禁止在临街墙体外立面或阳台上私自设置外排烟筒、卫星地面接收装置、空调排风扇、太阳能热水器和鸽子笼等有碍市容的设施;禁止在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的阳台外、窗外、屋顶吊挂或者堆放有碍市容的物品;禁止在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地面、电杆或者其他设施上任意刻画、涂写。

第十六条 占用道路及其他公共场地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报市住建局审批。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道路两侧和园林绿地挖掘、取土、耕种。

第十八条 在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上悬挂、张贴宣传品,利用条幅、旗帜、充气装置、实物造型等载体设置宣传品等,须经市住建局批准。除经批准的自设广告外,禁止采用刻画、喷涂、胶贴等方式进行广告宣传。

-3-

第十九条 牌匾、商幌、标语牌、指示牌、广告牌、条幅、旗帜、充气装置、实物造型等应当保持整洁、完好;图案、文字、灯光显示不全或者污浊、腐蚀、损毁的,应当及时修复、更新,到期废弃的,应当及时拆除。

第二十条 城市中建筑、拆迁、市政等工程施工现场要按规定设置封闭围挡、设立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的防尘、除尘措施;工地出入口应当进行硬化及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禁止施工车辆带泥上路行驶。

第二十一条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市年度冬季清除冰雪工作实施方案及时清除城市道路上的冰雪。

第二十二条

按照“就地就近,合理负担”的原则,确定清除冰雪责任者和划定责任区,由市清雪领导小组办公室同责任者签订清除冰雪责任书;承担冰雪清除任务的责任者要严格按照清除冰雪责任书的要求完成清除任务。

第二十三条

禁止下列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

(二)乱丢瓜果皮核、烟蒂、纸屑、口香糖、饮料瓶、包装袋等;

(三)乱倒垃圾、污水、粪便,乱弃动物尸体,在景观水渠刷车、洗涮物品;

(四)在露天场所或者垃圾收集容器内焚烧树叶、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

(五)抛撒、焚烧冥纸;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车辆清洗维修、废品收购等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保证经营场所周边环境卫生整洁,防止污水外流或者废弃物向外散落。禁止店外占道经营。

第二十五条 饲养宠物应当遵守相关管理规定,不得影响环境卫生,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杜绝宠物伤人事件的发生。

-4-

第二十六条 运输垃圾、工程渣土以及其他散体、流体的车辆应当全覆盖或者密闭,不得遗撒、滴漏。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损毁或者擅自拆除环境卫生设施;因建设需要必须拆除或迁移的,建设单位应当报市住建局批准。

三、城区规划管理

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及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住建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市住建局批准,并办理相应手续。

四、绿化设施管理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市绿化规划用地性质或者破坏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的,须经市住建局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占用的城市绿化用地,应当限期归还。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禁止踩踏草坪和采摘城市绿化树木果实。砍伐城市树木,必须经市住建局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公共绿地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必须向市园林处提出申请,经市住建局同意后,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营业执照,在市园林处指定的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遵守公共绿地和工商行政管理规定。

-5-

第三十四条 加大城区内损坏绿化设施监督及管理,由市住建局和文物局等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对损坏的绿化设施进行勘查统计,及时进行恢复或补植。

五、市政公用设施管理

第三十五条 城市道路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

(二)擅自行驶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车辆;

(三)机动车在桥梁或者非指定的城市道路上试刹车;

(四)擅自在道路上以及其他公共场地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开办市场;

(五)在非指定地段上停放、清洗、练试、修理机动车;

(六)在道路上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渣土以及撒漏其它固体、流体物质;

(七)其他有损道路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需要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应当事先征得市住建局同意并按照市公安交警大队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严禁超重超载货运车辆驶入城市禁行区域。

第三十七条 需要临时挖掘或占用道路的,须经市住建局和市公安交警大队批准,并办理许可证;挖掘或占用道路结束后,须及时恢复路面。

第三十八条 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应当经市住建局批准,方可建设。

第三十九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挖掘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持有占道许可证或挖掘许可证,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二)按照批准的地域、范围、用途、时限占用或挖掘;

-6-

(三)挖掘现场应设置护栏、明显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

(四)临时占用或挖掘道路期限届满,应及时拆除障碍物,清理平整场地,及时将垃圾、渣土清运干净,接受市住建局的检查验收;确需延长期限的,必须事先办理延期手续;

(五)服从管理部门因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的需要,依法做出的变更或中止占用、挖掘许可的决定。

第四十条 因紧急抢修自来水、燃气、供热、通信、电力等设施需挖掘道路时,应立即通知市道路设施管理部门和市公安交警大队,并在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手续,同时交纳道路挖掘费。

第四十一条 在城市桥涵管理范围及安全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城市桥涵及其附属设施;

(二)损坏、移动城市桥涵附属设施及测量标志;

(三)试车、超车、随意停车;

(四)擅自挖沙取土、施工作业、堆放物料、装置设施或进行经营活动;

(五)其它侵占、损害、盗窃桥涵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第四十二条

对城市排水设施,禁止下列行为:

(一)移动、损坏或盗用排水设施及其配件;

(二)擅自在排水管线上圈占用地或兴建构筑物;

(三)向排水设施内倾倒粪便、泥水及易燃、易爆液体和垃圾、渣土、建筑砂浆等杂物;

(四)在排水设施内设闸堵水或安泵抽升;

(五)在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的管网中,将雨水和污水管道混接;

-7-

(六)擅自连接或更改排水管线;

(七)其他妨碍排水设施正常使用或影响其安全的行为。第四十三条 对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迁移、拆卸、改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

(二)在路灯柱周围一米内堆放各种物料;

(三)非路灯维护管理人员攀登灯柱;

(四)损坏、盗窃灯具、电线等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及附属设备;

(五)其他损害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行为。

六、经营秩序管理

第四十四条 对城市经营活动禁止下列行为:

(一)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二)无须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三)已经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四)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五)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

七、环境保护管理

-8-

第四十五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

第四十六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物质;禁止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经营性养殖猪、牛、羊及鸡、鸭、鹅、狗等家畜家禽;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市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除上述情形外,市环保局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治烟尘污染的其他措施。

第四十七条

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第四十八条

在城区进行建设施工或者从事其他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的规定,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第四十九条 在城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因抢修、抢险作业和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须有市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在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须公告附近居民。

第五十条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设备、设施的,其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9-

第五十一条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必须遵守市公安局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 从事新区开发、旧区改建和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单位,以及车站、公园、商店等公共设施、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和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配套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第五十三条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并在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依法向市住建局报送建设工程项目档案;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五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确有必要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的,必须经市住建、环保部门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五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应当按规定时间投放在指定的收集场所。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相应的垃圾袋内,投入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宾馆、饭店、餐馆以及机关、学校等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并交符合要求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至规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所。禁止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城市生活垃圾。

第五十六条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企业,应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未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

-10-

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活动。

第五十七条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企业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环境卫生作业标准和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清扫、收运城市生活垃圾;

(二)将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运到市住建局许可的处置场所;

(三)清扫、收运城市生活垃圾后,对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及时保洁、复位,清理作业场地,保持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

(四)用于收集、运输城市生活垃圾的车辆应当做到密闭、完好和整洁。

第五十八条

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收集、运输,严禁混入城市生活垃圾。要加强对乱堆倒医疗废弃物等行为进行治理,严格控制病菌传染。

第五十九条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的企业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二)按照规定处理处置生活垃圾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粉尘等,防止二次污染;

(三)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接收生活垃圾;

(四)按照要求配备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备、设施,保证设施、设备运行良好;

(五)保证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环境整洁;

(六)按照要求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11-

(七)对每日收运、进出场站、处置的生活垃圾进行计量,按照要求将统计数据和报表报送市住建局;

(八)按照要求定期进行水、气、土壤等环境影响监测,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性能和环保指标进行检测、评价。

第六十条 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市住建局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

第六十一条 禁止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

第六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弃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

第六十三条 居民应当将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并堆放到指定地点;建筑垃圾中转站的设置应当方便居民;装饰装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市住建局的规定处置建筑垃圾。

第六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并按照市住建局的规定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第六十五条 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

第六十六条 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按照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不得丢弃、遗撒建筑垃圾,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

第六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

第六十八条 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2-

第六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因建设等特殊需要,确需临时占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的,应当征得市住建局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八、道路交通运输管理

第七十条 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路段、停车场及划设的停车泊位内停放,严禁机动车随意停放。

第七十一条 根据城区道路交通需求,经市政府批准,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可由市公安交警大队和市住建局在城区内部分路段划设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临时停放机动车应按照停车场、临时停车泊位或者交通标志、标线标明准许停放的车辆类型、方向和时间段有序规范停放,车身不得超出停车泊位,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严禁大中型以上机动车辆在城区道路边石以上停车泊位内停放。对于城区机动车不规范的停放和行驶行为,由市公安交警大队和市住建局共同进行治理,将机动车违法行为与市交通违法信息平台联网,实现网上统一处罚。

第七十二条 人力三轮车、电动三轮车未取得许可或其他批准文件的,不得擅自从事经营行为。人力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主管部门不得新增加证照,逐年减少车辆台次。对未办理证照的人力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严禁上路行驶、私自改型、从事违法载人或非法营运等行为。

第七十三条 人力三轮车在指定地点停放时,要摆放整齐,严禁抢点、抢位。第七十四条 严禁人力三轮车、电动三轮车在市场头、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学校门口及街路中心停放,严禁闯红灯;人力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不准急刹猛拐,不准在街上列横队行驶,不准逆向行驶和在明令禁止通行的时间、路段强行通行;人力三轮车不准私自安装助力装置。

-13-

第七十五条

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重量,严禁超载、超长、超宽、超高,严禁大重型货车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驶入城区,不得违反装载和行驶线路规定。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按照市公安交警大队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并悬挂明显标识。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七十六条 严禁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的机动车辆擅自从事经营活动。严禁涂改、伪造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

第七十七条 出租汽车原则上不得异地运营,承运的起点或者终点应当在核定的经营区域内,异地送达返程时不得在异地滞留待租。禁止出租汽车从事道路旅客班线运输经营。

第七十八条 未取得出租汽车运营许可的车辆不得安装、使用出租汽车顶灯等出租汽车的标志或标识。

第七十九条 市交通、住建、公安等部门要加大对市区内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严管严控,积极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

九、监督检查

第八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区规划管理、绿化设施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经营秩序管理、环境保护管理、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等规定的,由相关城市综合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吉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查处。

第八十一条 各城市综合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认真履城市综合管理职责;同时根据需要由牵头部门适时组织联合执法活动,并制定详细的联合执法活动

-14-

方案,统一领导,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第八十二条 各城市综合管理部门之间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协作和联动机制,在行政执法活动中需要有关部门协助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管理职责的突出问题,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或者牵头责任部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联合专项整治行动。

第八十三条 各城市综合管理部门之间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互相通报行政许可、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等有关信息。各城市综合管理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时如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

第八十四条 各城市综合管理相关部门不接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指挥调度、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本办法规定的城市综合管理职责的,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可向市监察局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市监察局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处理。

第八十五条 城市综合管理相关部门接到违反城市管理相关规定违(法)章行为举报的,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八十六条 城市综合管理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得滥用职权,损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综合管理部门执法人员执法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依照法定程序,公正、公开、文明执法。

十、其他规定

第八十七条 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八十八条 本办法由集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八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执行。

上一篇:矿用调度绞车排绳装置下一篇:悲伤只是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