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2024-06-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共6篇)

篇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建质[2010]5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现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贯彻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和情况及时反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一月八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活动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保证各阶段合理的工期和造价,加强全过程安全质量风险管理。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以下称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建设单位安全质量责任

第五条 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管理负总责。

建设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设置安全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进行安全质量履约管理。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风险评估(含建设工期、造价对工程安全质量影响性评估)并组织专家论证,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抗震、抗风等专项论证。

建设单位在报送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时,应当提交经专家论证的安全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提供气象水文和地形地貌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管线、桥梁、隧道、道路、轨道交通设施等(以下简称工程周边环境)资料。

建设单位因工程需要,组织调查前款相关资料时,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当支持配合。

第八条 工程周边环境严重影响工程实施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其严重损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线路规划方案时尽可能予以避让。无法避让且因条件所限不能进行拆除、迁移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组织开展现状评估,并将现状评估报告提供给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将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勘察文件)报送经认定具有资格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

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办理安全、质量监督手续。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勘察单位向设计单位进行勘察文件交底,在施工前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向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文件交底。

勘察、设计文件交底应当重点说明勘察、设计文件中涉及工程安全质量的内容,并形成文字记录,由各方签字并盖章。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工程监测单位和质量检测单位进行第三方监测和质量检测。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包括安全质量风险评估费、工程监测费、工程周边环境调查费及现状评估费等保障工程安全质量所需的费用。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施工招标前,应当组织专家对施工工期和造价进行论证,论证时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复杂程度及其周边环境拆除、迁移等对施工工期和造价的影响。

专家论证报告作为招标文件编制的依据。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国家有关勘察设计费、监理费等管理规定,不得明示或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政府指导价竞标。

建设单位应当科学确定勘察、设计、施工等各阶段工期,不得任意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政府指导价竞标,或任意压缩合同约定工期导致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的,建设单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应当将安全措施费用单列,施工单位竞标时不得删减。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安全措施费用,以及费用预付、支付计划,使用要求及调整方式等条款。

建设单位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将安全措施费用拨付给施工单位。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组织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底,并形成文字记录,由各方签字并盖章。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完工后组织不载客试运行调试,试运行调试三个月后,方可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三章 勘察、设计单位安全质量责任

第十九条 勘察、设计单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业务,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所承揽的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第二十条 勘察、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承担勘察、设计责任。

勘察、设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勘察、设计安全质量工作全面负责。

项目负责人应当具有相应执业资格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经验。项目负责人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安全质量负责。

从事工程勘察、设计的执业人员应当对其签字的勘察、设计文件负责。

第二十一条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设置或明确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对工程勘察、设计的安全质量实施管理。

勘察外业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勘察方案、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并采取措施保护勘察作业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等,保证外业安全质量。

勘探孔应当按规定及时回填,避免对工程施工等造成影响。

第二十二条 勘察单位进行勘察时,对尚不具备现场勘察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在勘察文件中说明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在具备现场勘察条件后,应当及时进行勘察。

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委托勘察单位进行补充勘察。第二十三条 勘察单位提交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可靠,符合国家规定的勘察深度要求,满足设计、施工的需要,并结合工程特点明确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必要时针对特殊地质条件提出专项勘察建议。

第二十四条 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应根据工程周边环境的现状评估报告提出设计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专项设计。

设计文件中应当注明涉及工程安全质量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并提出保障工程安全质量的设计处理措施。

施工图设计应当包括工程及其周边环境的监测要求和监测控制标准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 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质量风险评估确定的高风险工程的设计方案、工程周边环境的监测控制标准等组织专家论证。

第二十六条 工程设计条件发生变化的,设计单位应当及时变更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按有关规定重新报审。

第二十七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将勘察、设计文件和原始资料归档保存。

第二十八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委派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施工单位及时解决与勘察、设计工作有关的问题。

第四章 施工单位安全质量责任

第二十九条 施工单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活动,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负责。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施工安全质量工作全面负责,项目负责人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负责。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项目负责人应当具有相应执业资格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经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管理。

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数量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并满足项目管理需要。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在一个工程项目任职,如确需在其它项目兼任的,应当征得建设单位书面同意。

第三十三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负总责。

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工程分包给专业分包单位的,专业分包合同应当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总承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对专业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总承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依法进行劳务分包的,总承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应当对劳务作业进行管理。

第三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要求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不得盲目抢进度、赶工期。

施工单位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

第三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将安全措施费用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等,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核查。工程周边环境现状与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不一致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及时补充完善。

第三十七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含可能对工程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分部分项工程,下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组织专家论证。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根据设计处理措施、专项设计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不得随意变更。

第三十八条 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人员应当就有关施工安全质量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第三十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保护施工现场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等,在施工前将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基本情况、相应保护及应急措施等向施工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作详细说明,并在现场设置明显标识。

第四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对工程支护结构、围岩以及工程周边环境等进行施工监测、安全巡视和综合分析,及时向设计、监理单位反馈监测数据和巡视信息。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并采取应对措施。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编制施工监测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查后实施。

第四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落实设计文件中提出的保障工程安全质量的设计处理措施,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等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施工单位应当在监理单位见证下,按规定进行现场取样,并送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

第四十二条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手续。

第四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第四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规定做好安全质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安全质量文件真实、完整。第四十五条 施工单位在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时,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明确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五章 监理单位安全质量责任

第四十六条 监理单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理业务,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不得转让所承担的工程监理业务。

监理单位不得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四十七条 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监理工作全面负责。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监理工作负责。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当具有相应专业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理工作经验。

第四十八条 监理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

项目监理人员专业、数量应当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

第四十九条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原则上在一个工程项目任职,如确需在其它项目兼任的,应当征得建设单位书面同意。

第五十条 监理单位应当编制包括工程安全质量监理内容的项目监理规划,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编制专项安全生产监理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监测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

第五十二条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未经注册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第五十三条 监理单位应当会同有关单位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进行隐蔽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并对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进行施工前条件验收。

第五十四条 监理单位应当检查施工监测点的布置和保护情况,比对、分析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数据及巡视信息。发现异常时,及时向建设、施工单位反馈,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应对措施。

第五十五条 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一)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和标准规范要求的;

(二)不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或施工监测方案组织施工或监测的;

(三)未落实安全措施费用的;

(四)施工现场存在安全质量隐患的;

(五)项目主要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资格、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建设单位应当责令施工单位整改或停止施工,施工单位仍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当按规定对监理人员进行安全质量培训。

第五十七条 监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工程监理资料立卷归档。

第六章 工程监测、质量检测单位安全质量责任 第五十八条 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监测业务的工程监测单位(以下简称监测单位),应当具有相应工程勘察资质,并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监测单位不得转包监测业务,不得与所监测工程的施工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五十九条 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的质量检测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质量检测单位不得转包检测业务,不得与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六十条 监测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承担监测责任。监测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监测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监测负责人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监测工作负责。

项目监测负责人应当具有相应执业资格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经验。

第六十一条 监测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项目监测机构的管理。

项目监测人员专业、数量应当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

第六十二条 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勘察设计文件、安全质量风险评估报告、监测合同及有关资料编制第三方监测方案,经专家论证并经监测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实施。

监测单位应当按照第三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和巡视工作,及时向建设、监理、设计单位提供监测报告。发现异常时,立即向建设单位反馈。

第六十三条 质量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有结构安全检测结果不合格、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等情况,应当及时向建设、监理单位反馈。第六十四条 监测、质量检测单位出具的监测、检测报告应当经监测、检测人员签字,监测、质量检测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方可生效。质量检测单位出具的见证取样检测报告中应当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

监测、质量检测单位应当对监测、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六十五条 监测、质量检测单位应当按规定对监测、检测人员进行安全质量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六十六条 监测、质量检测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工程监测、质量检测资料立卷归档。

第七章 安全质量事故应急处置

第六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和应急协调保障机制。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将编制的应急预案报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并组织定期演练。

第六十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当立即采取防止事故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并按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逐级上报上级建设主管部门。

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可以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一)组织制定抢险救援方案;

(二)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参加抢险救援工作;

(三)拆除、迁移妨碍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设施、设备或者其他障碍物等;

(四)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的其他必要措施。第六十九条 应急抢险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制定工程恢复方案,必要时经专家论证后实施。

第七十条 鼓励建设、施工等单位参加工程保险,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施工现场监控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七十一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七十二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检查。

监督机构应当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模,配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相关专业监督人员。

第七十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监督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工程安全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或工作场所进行检查;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质量隐患,责令立即整改;对于重大安全质量隐患,责令暂时停止施工。

第七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布并及时更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家库,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第七十五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情况实行逐级报送制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每季度向上级建设主管部门上报上季度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情况。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的,应当及时报送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质量检测等单位安全质量信息。

第七十六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质量检测等单位有违反建设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依法予以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七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七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修订建议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方针原则】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第四条 【体系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建立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

第五条 【工程保护】其他建设活动影响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的,按照运营控制保护区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条 【从业资格】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相关人员应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七条 【政府监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以下称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精细化管理】鼓励和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建设和绿色施工,提倡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第九条 【工程保险】提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办理工程保险。

第二章 建设单位质量安全责任

第十条 【单位职责】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负总责。应与承包单位签订质量安全管理协议,或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作统一协调、管理。组织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其他技术咨询服务机构进行质量安全履约管理,发现问题的,应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一条 【机构人员】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设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全面负责,项目负责人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负责。

第十二条 【初设风险评估】建设单位在报送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时,应提交经专家论证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应含建设工期、造价对工程质量安全影响性评估。

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抗震、抗风专项论证。第十三条 【提供周边环境资料】建设单位应向勘察单位提供工程周边环境(包括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管线、桥梁、隧道、道路、轨道交通设施等,以下简称“工程周边环境”)资料,向设计、施工、监理、监

测等单位提供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周边环境等工程相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建设单位可委托相关单位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建设单位因工程需要,组织调查工程周边环境资料时,有关部门或单位应支持配合。

对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地下管线、地表水体渗漏等情况,应根据设计要求或工程需要进行专项调查。

第十四条 【现状评估】工程周边环境严重影响工程实施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其严重损害的,建设单位应在确定线路规划方案时尽可能予以避让。无法避让且因条件所限不能进行拆除、迁移的,建设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组织开展现状检测与评估,并将现状检测与评估报告提供给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

第十五条 【施工图审查】建设单位应依法将详细勘察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报送经认定具有资格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未经审查合格的,不得使用。

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勘察单位进行补充勘察,并按有关规定重新报审。

施工图发生变更的,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重新报审。

第十六条 【监督手续】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办理安全、质量监督手续。第十七条 【组织勘察、设计交底】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勘察单位向设计单位进行勘察文件交底,在施工前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向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文件交底。分阶段提供设计文件的,应分阶段交底。

勘察、设计文件交底应重点说明勘察、设计文件中涉及工程质量安全的内容,并形成文字记录,由各方签字并盖章。

第十八条 【委托服务】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监测、测量单位进行质量检测和第三方监测、测量。

建设单位应组织对第三方监测、测量方案进行评审。

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测量单位提供城市轨道交通测量控制网的桩点和相关测量成果。

第十九条 【预警管理】 建设单位应制定安全风险预警、响应与处置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费用保障】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将安全风险评估费、第三方监测费、第三方测量费、质量检测费、工程周边环境调查费及现状检测评估费等保障工程安全质量所需的费用纳入概算。

第二十一条 【工期造价论证】建设单位在施工招标前,应当组织专家对施工工期和造价进行论证,论证时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复杂程度及其周边环境拆除、迁移等对施工工期和造价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 【工期保障】建设单位应按照工期造价专家论证意见,编制招标文件。周边环境拆除、迁移等所需时间不得计入施工工期。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期确需调整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并经专家论证。建设单位应承担相关费用。

第二十三条 【合理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及工程所在地关于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规定,不得明示或暗示投标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

第二十四条 【安全措施费】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安全措施费用的预付、支付计划,使用要求及调整方式等。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将安全措施费用拨付给施工单位。

第二十五条

【管线资料交底】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组织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底,形成文字记录,并签字或盖章确认。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当支持配合。

第二十六条 【工程验收】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完工后依序组织单位工程验收、项目工程验收、三个月不载客试运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按规定办理验收备案手续。

第三章

勘察、设计单位质量安全责任

第二十七条 【资格资质管理】勘察、设计单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业务,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所承揽的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第二十八条 【责任】勘察、设计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设置或明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承担勘察、设计责任。

勘察、设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勘察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负责。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执业资格,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质量安全负责。

从事工程勘察、设计的执业人员应对其签字的勘察、设计文件负责。第二十九条【勘察方案与实施】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

勘察作业应严格执行勘察方案和操作规程,并采取措施保护勘察作业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勘探孔应按规定及时回填。

第三十条【特殊处理】勘察单位进行勘察时,对尚不具备现场勘察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在勘察文件中说明情况。

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委托勘察单位进行补充勘察。

第三十一条 【勘察文件质量要求】勘察单位提交的勘察文件应真实、准确、可靠,符合国家规定的勘察深度要求,满足设计、施工的需要并结合工程特点明确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必要时针对特殊地质条件提出专项勘察建议。

第三十二条 【后续服务】勘察单位应委派专业技术人员配合设计、施工单位,及时解决与勘察工作有关的问题。

第三十三条 【设计文件要求】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应根据工程周边环境的现状检测评估报告提出设计处理措施,必要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设计文件中应注明涉及工程质量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并提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设计处理措施。

施工图设计应包括工程及其周边环境的监测要求和监测控制标准等内容。第三十四条

【专家论证】设计单位应对安全风险评估确定的高风险工程的设计方案、工程周边环境的监测控制标准等组织专家论证。

第三十五条 【动态设计】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工程进展及监测与巡视情况及时进行设计调整。

第三十六条 【设计巡视】设计单位应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现场进行设计巡视,及时解决与设计工作有关的问题。

第三十七条 【勘察、设计文件存档】勘察、设计单位应将勘察、设计文件和原始资料归档保存。

第四章 施工单位质量安全责任

第三十八条 【单位资质】施工单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活动,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

第三十九条 【单位责任】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管理,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负责。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施工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工程项目组建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的质量安全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应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负责。

第四十条【人员要求】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执业资格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或类似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经验。

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数量应符合工程所在地的相关规定,并满足项目管理需要。

第四十一条 【项目经理专职管理】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岗履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在一个工程项目任职,如确需在其它项目兼任的,应当征得建设单位书面同意。

第四十二条 【总分包责任界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负总责。

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工程分包给专业分包单位的,专业分包合同应明确各自的质量安全责任。总承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对专业分包工程的质量安全承担连带责任。

总承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依法进行劳务分包的,总承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应对劳务作业进行管理。

第四十三条 【同场施工】两个以上施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施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第四十四条 【施工工期、筹划】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要求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不得盲目抢进度、赶工期。

施工单位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

第四十五条 【安全措施费专款专用】施工单位应将安全措施费用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等,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六条 【周边环境核查】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核查。工程周边环境现状与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不一致的,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及时补充完善。

第四十七条 【专项方案编制及论证】施工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含可能对工程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分部分项工程,下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根据设计处理措施、专项设计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

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相关单位应响应专家论证意见并形成书面记录。

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不得随意变更。

工程条件发生变化的,施工单位应按照前款规定重新组织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论证、审批。

第四十八条 【工前交底】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人员应就有关施工质量安全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第四十九条 【按图、标准施工】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落实设计文件中提出的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设计处理措施,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施工单位应按照规定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等进行检验。未经检验合格和监理工程师签字的,不得使用或安装。

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施工单位应在监理单位见证下,按规定进行现场取样,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

第五十条 【周边环境保护】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保护施工现场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在施工前将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基本情况、相应保护及应急措施等向施工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作详细说明,并在现场设置明显标识。

第五十一条 【测试人员、设备】施工单位监测、测量人员的配备和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第五十二条 【施工监测、测量】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规范标准和工程实际编制施工监测方案和工程测量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查后实施。

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支护结构、围岩以及工程周边环境等进行施工监测、安全巡视和综合分析,及时向设计、监理单位反馈监测数据和巡视信息。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并采取应对措施。

施工单位的控制测量及关键部位、环节、时段等的施工测量经监理复核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第五十三条 【测点保护】测点应埋设稳固,标识清晰,并采取可靠保护措施。测点受损的,应及时处理,并符合规范要求,形成相应记录。

第五十四条 【起重设备报验及备案】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经检验、验收合格,并经监理审核后方可使用。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手续。

第五十五条 【作业人员资格】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盾构机司机,架桥机司机,注浆加固主要操作人员等关键人员应经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上岗。

第五十六条 【质量缺陷治理】施工单位应编制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查。出现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应编制质量缺陷治理方案,并报监理审批后实施。

第五十七条 【质量安全资料收集】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做好安全、质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可追溯。

第五十八条 【竣工及质量保修】施工单位在提交工程竣工报告时,应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明确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施工保修起始日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算。

第五章 监理单位质量安全责任

第五十九条 【监理资质】监理单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理业务,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不得转让所承担的工程监理业务。

监理单位不得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六十条 【质量安全责任】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承担监理责任。

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监理工作全面负责。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理工作负责。第六十一条 【人员资格】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安全监理人员专业、数量应符合工程所在地相关规定和监理合同要求,并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具有相应专业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或类似工程监理工作经验。

第六十二条 【总监任职管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原则上在一个监理项目任职,如确需在其它项目兼任的,应当征得建设单位书面同意。

第六十三条 【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项目监理机构应编制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监理内容的项目监理规划;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含可能对工程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分部分项工程)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工程,应编制专项监理实施细则。

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对监理人员进行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交底,并及时形成记录。

第六十四条 【机构及人员审查】 项目管理机构应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及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

第六十五条 【方案审查】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监测、测量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

第六十六条 【条件验收】监理单位应会同有关单位对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进行施工前条件验收。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由各地根据工程特点确定。

第六十七条 【监理巡视】项目监理机构应对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视检查,监理人员巡视内容:

(一)是否按照工程设计文件、工程建设标准、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施工;

(二)使用的工程材料、设备和构配件是否合格;

(三)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到位;

(四)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第六十八条 【监理旁站】项目监理机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旁站方案,确定旁站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安排监理人员旁站,并及时记录旁站情况。

第六十九条 【监测监理】项目监理机构应组织施工监测点的验收,检查施工监测点的保护情况,比对、分析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数据及巡视信息。发现异常时,及时向建设、施工单位反馈,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应对措施。

第七十条【测量监理】项目监理机构应检查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的资格证书、测量设备检定证书和测量控制桩的保护措施,复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控制测量成果,查验施工测量放线成果。

第七十一条 【监理检验】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用于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应按有关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对用于工程的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平行检验。

项目监理机构不得选择施工质量检测单位进行平行检验。

第七十二条 【大型设备和机械管理】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核起重机械相关证明文件,安装、使用单位的资质、安全生产许可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审核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监督检查安装、拆卸和使用情况。

大型设备(盾构机、架桥机、轨道车、大型焊轨机、钻机、成槽机等)参照前款规定进行监理。

第七十三条 【现场监理】项目监理机构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情况严重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一)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和标准规范要求的;

(二)不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或施工监测方案组织施工或监测的;

(三)未落实安全措施费用的;

(四)施工现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

(五)项目主要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资格、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建设单位应责令施工单位整改或停止施工,施工单位仍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第七十四条 【质量验收】 项目监理机构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隐蔽工程和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

单位工程完工,经施工单位质量自验合格后,项目监理机构应组织单位工程预验收,并出具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项目监理机构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单位工程验收、项目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对验收中提出的问题,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

第七十五条 【监理资料】监理单位应按照规定将工程监理资料立卷归档。

第六章 第三方监测、第三方测量、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质量安全责任

第七十六条 【单位资质】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监测、第三方测量和第三方质量检测(以下简称第三方监测、测量和质量检测)业务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资质,并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方监测、测量和质量检测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所承揽的工程业务。第七十七条 【责任】第三方监测、测量和质量检测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对其作出的监测、测量、质量检测的结果负责。

第七十八条 【人员要求】第三方监测项目负责人、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或类似工程经验。

项目监测、巡视、测量、质量检测人员专业、数量应符合工程所在地相关规定和合同要求,并满足相应工作的需要。

第七十九条 【工作定位及范围】第三方监测应针对重要的工程周边环境及工程结构关键部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同点监测。

第三方测量应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复测、施工单位控制性测量进行复核及重要分部分项工程几何形状、位置进行验收复核等。

第三方质量检测应重点针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项目进行抽样检测。

第八十条 【方案编制】第三方监测、测量单位应编制第三方监测、测量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经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实施。

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应编制检测实施方案,经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实施。

第八十一条 【方案实施】第三方监测、测量、质量检测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国家有关规定和方案实施监测、测量和质量检测,按规定提供成果报告,发现异常或检测结果不合格、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等情况时,应及时反馈。

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参与监理单位组织的相关施工监测点的验收,并与施工单位同时进行初始值采集。

第八十二条 【成果报告】第三方监测、测量、质量检测单位出具的成果报告应当经监测、测量、检测人员签字,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方可生效。

质量检测单位出具的见证取样检测报告中应当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第三方监测、测量、质量检测单位应当对成果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第八十三条 【资料归档】第三方监测、测量、质量检测单位应按照规定将相关资料立卷归档。

第七章

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第八十四条 【应急预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审批、发布和修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工程项目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和应急协调保障机制。

建设主管部门应将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经评审后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将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经评审后报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十五条 【应急演练】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定期组织预案演练。

第八十六条 【应急保障】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落实应急物资及抢险队伍,保障应急管理费用,并专款专用。

第八十七条 【应急处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防止事故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并按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按照规定逐级上报上级建设主管部门。

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可以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一)组织制定抢险救援方案;

(二)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参加抢险救援工作;

(三)拆除、迁移妨碍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设施、设备或者其他障碍物等;

(四)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的其他必要措施。

第八十八条 【恢复施工】应急抢险结束后,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制定工程恢复方案,必要时经专家论证后实施。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八十九条 【监督责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执法抽查。

第九十条 【监督机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执法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已办理施工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并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施工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抽查。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机构建设,并建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考核制度。

监督执法机构配备的人员数量及专业、装备等应满足工程监督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

监督执法机构可聘请中级职称以上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社会力量协助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第九十一条 【监督履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监督执法机构履行监督抽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工程质量安全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或工作场所进行检查;

(三)发现质量安全隐患,责令改正或暂时停止施工。

(四)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九十二条 【信用管理】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以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为核心的轨道交通从业单位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用评价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第三方测量、第三方质量检测等单位安全质量信息。

第九十三条 【专家库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应建立、公布并及时更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家库,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第九十四条 【报送制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情况实行逐级报送制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应每季度向上级建设主管部门上报上季度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情况。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应及时报送事故调查处理情况。

第九十五条 【违规处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第三方测量、第三方质量检测等单位有违反建设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依法予以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篇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1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目标

首先应分析和总结轨道交通工程存在的各类风险与特点, 利用理论分析、施工现场勘查以及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 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报告在建设期限内展开建设质量以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严格督查并切实加强关键节点的质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根据风险要素的表现形式来采取针对性控制策略, 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风险水平, 最大化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以便于将风险事故所酿成的各方损失将至最低值。

2 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要素评估

(1) 制定风险管理体系。应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标准与要求, 着眼于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针对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策划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 其内容涉及参建各方职责、风险管理内容以及各部分管理要求等。 (2) 整体性评估。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工程相关文件以及各类管理要求, 根据工程自身特征、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制约因素对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存在的风险因素展开综合评估, 由此对轨道交通项目形成整体性的风险评估结果, 对其管理要求以及风险等级予以明确。组织专家小组负责风险评审工作, 与参建各方展开风险交底, 明确关键风险点, 例如轨道交通建设线路是否穿越保护性设施、历史建筑、局部不良地质、立交桥与铁路桥以及市政重要管线, 或者在机场临近区域施工、桥桩基础施工风险以及盾构小曲率推进要点、下穿地表水体或穿越高速公路等等。 (3) 动态性评估。开工前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施工工艺、总体筹划、周边环境以及施工工序, 由监理方指导参建各方评估本部单位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素, 明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关键风险点。然后由安全管理机构对各单位提交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汇总, 然后交由专家小组评估审核, 制定初步的风险申报文件, 并向建设单位提交。

3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机构应为参建各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 用于对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的执行做出相应的检查和考核。现场安全管理以规范化的行为和管理程序为主要对象, 而巡检则是主要执行方式。巡检执行者由专家工作组以及施工现场监察小组组成, 其工作内容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 参建各方。对现场各项建设程序进行检查, 评估其规范与否;审核各项审批以及备案程序是否已经到位;检查工程关键部位、工序以及分部分项工程中具有较高危险性的部分, 尤其是具有较高危险性且已超出一定规模的分项工程, 应确认其遵循既定规程接受审批, 或根据专家论证后施工技术方案贯彻落实;应对现场施工行为安全进行严密监控, 关注现场危险源以及各环节施工违规操作行为,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2) 施工企业。评估现场施工方是否就总分包行为构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应对施工企业施工资质所发生的动态性变化予以严格审查, 同时还应全面掌握企业工作人员资质动态变化、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应对专业分包以及劳务分包进行检查, 确认其合法与否;确认总承包方在主体工程结构施工方面是否如约完工, 或检查其有无非法转包行为;应对施工方现场管理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确认其是否存在以包代管的行为, 或者是否存在两级管理 (施工单位与项目部) 现象。 (3) 监理方。应对监理企业资质动态变化予以检查, 掌握其工作人员资质变化情况, 了解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其他规章制度;应对监理方安全监理工作人员以及监理数量进行检查, 确认其有无违背合同之举;应在施工现场对监理方执业行为、总监与工作人员到位情况、服务承诺是否实现等管理行为进行检查;应就现场监理工作展开评估, 确认其有无及时察觉施工违规行为, 并提出相应的书面整改要求, 后期是否及时开展整改复查工作。 (4) 应做好薄弱部位的质控工作,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办法》可知, 申请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或者申领施工许可证时代理建设单位应出具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应遵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由建设单位全权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4 结语

现阶段,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 然而由于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尚处于发展过程中, 不同地域的轨道交通建设规模、风险特点和相应的管理模式均有较大差异, 因此我们依然需要深入探索、强化实践, 积极尝试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 以应对工程建设风险, 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贺农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管理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4, 17 (5) :5-8, 13.

[2]杨霞, 李树彬.某地下城市轨道烟控系统设计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4, (7) :779-781.

篇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大、运营的专业性强,安全管理的难度非常大,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重点项目。下面主要就如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1.构建保证体系

1.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

通过建立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构建。在安全监管方面,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安全监管部门,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并保证该部门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之间的独立性。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国家性的安全监管部门,也是当前我们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方向。

1.2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除了需要工作人员对安全问题进行不断进行学习和更新外,还需要对乘客做好宣传教育,在车站内设置宣传看板、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安全提示录音,使他们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的安全事故。另外,还要严格规范乘客的乘坐行为,避免类似踩踏事故的发生。

2.构建控制体系

我国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多采用的是“问题管理型”方法,其特征是事后管理,是在安全事故或事故苗子出现后,才采取措施的。这种单一的反馈控制管理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现代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的是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超前控制,在原有反馈的基础上,开展事故预测,并提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构建事故分析体系

风险控制是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安全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直接影响风险控制的效果。所以,笔者认为事故分析体系应该是现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必备内容之一。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有火灾爆炸事故、列车脱轨或相撞事故、拥挤踩踏事故、乘客堕轨事故以及停运事故等。对安全事故的原因、发生频率、人员伤亡人数等进行分析,明确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和重点控制对象,并给与足够的重视,着力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条件,是现代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安全管理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4.构建设备质量标准体系

设备支持是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设备质量标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之初往往盈利较差,甚至很多地区存在负盈利的情况,所以设备质量的安全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对于规定之内的安全标准,运营方和投资方必须做到;而规定之外的标准,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以免使运营方或投资方因为初期投入过高而放弃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5.构建信息系统

怎样保证信息流畅,是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建立数据库,对事故信息、险情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规范化的储存,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及危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

6.构建安全审核评估工作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入运营之前,必须要通过安全监管部门、消防部门的初检、评估和安全认证。其中安全认证是运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即使进入运营阶段,安全监管部门、消防部门也必须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安全监管部门具有吊销运营企业运营许可的权利。

7.构建应急预案

对于新投入使用的线路,应该在试运营期间进行救援、抢险、消防、抢修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虽然大多是运营商都制定了或多或少的应急预案,但是这些应急预案除了存在内容不够细化的问题以外,演练频率也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预案,建立保留公安、消防、医院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安全事故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和指挥体系。定期安排演练,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设备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协调安排,提高多部门、跨单位、多工种共同合作、救援抢险的能力以及参与抢险人员随机应变的能力。

8.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密度日益增加,交通运输日益拥堵。轨道交通当今城市重要的运输手段,正在大规模的建设当中。构建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经济建设成果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也是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

【参考文献】

[1]李江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6).

[2]丁烈云,付菲菲.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标准体系研究[J].施工技术,2010(01).

[3]崔艳萍,唐祯敏,李毅雄.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03).

篇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一、第三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二、第四条第四款改为第五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及时配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责任,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度,完善安全运营条件,确保安全运营。”

四、第五条改为第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秩序,不得侵害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不得影响他人出行。”

五、第六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应当考虑安全运营的需求,并预留换乘和疏散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应当确定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运营辅助系统、安全防范和检查系统、维修保障系统、换乘和疏散系统、人员组织等内容,并经过运营安全评估,系统功能应当符合安全运营需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编制完成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当听取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监督和指导。”

六、第七条改为第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其他工程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要求。”

七、第九条改为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行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规划、消防、土建、人防、供电、特种设备、工程档案、建筑节能、无障碍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运营设备、设施等项目的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移交运营单位投入试运营。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验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八、第十条改为第十二条,第一款中的“影响行车瞭望”改为“影响行车安全”。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已有树木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运营单位应当会同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制定解决方案,由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依法进行修剪或者移栽、更换树种。园林绿化、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协调,并加强监督管理。”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三条:“下列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五十米以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以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以内。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问题。”

十、第十一条第一款改为第十四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严格控制下列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作业:

(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敷设管线、挖掘、爆破、地基加固、打井;

(三)其他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的作业。

“确需进行前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经过论证的安全防护方案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十一、第十一条第二款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经许可从事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方案,并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形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许可作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

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跨越、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当会同运营单位评估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并将评估结果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评估影响运营安全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运营单位在不停运的情况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当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八条:“地下管线敷设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的,其权属单位应当加强管线的巡查、维护和管理,保障管线安全运行,避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十五、第十三条改为第二十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建立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六、第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五条,修改为:“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定期对包括车辆在内的安全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保证良好的运行状态。”

十七、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站台、车厢、疏散通道内禁止堆放物品、卖艺、擅自摆摊设点以及其他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二条:“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以及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物品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对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的携带物品可以实施必要的安全检查措施。

“实施安全检查措施期间,不接受安全检查的,车站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操作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并依法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三条:“安全检查人员实施安全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佩带工作证件;

(二)文明礼貌,尊重受检查人;

(三)严格执行安全检查操作规范;

(四)不得损坏受检查人携带的合法物品;

(五)发现禁止携带的物品和违法犯罪行为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二十、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四条,修改为:“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受、配合安全检查;

(二)遵守安全指示标志,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三)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内侧,乘车时先下后上;

(四)不得实施阻挡车门、屏蔽门的正常开启、关闭和其他影响列车正点停靠、驶离的行为;

(五)不得从事兜售物品、散发广告或者反复纠缠、强行讨要以及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等影响乘车秩序的行为。

“运营单位应当明示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发现第一款第(五)项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对于不听从劝阻,构成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二十一、第三十三条改为第四十三条,其中的“事故责任由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进行认定;事故调查结论和伤亡鉴定结论由公安机关依法出具。”改为“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二十二、第三十四条改为第四十四条,修改为:“运营单位应当对运营过程中乘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伤亡是乘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运营单位证明伤亡是乘客故意、重大过失原因造成的除外。”

二十三、删去第三十五条。

二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作业单位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或者未征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同意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时,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的。”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部分条款的文字、部门名称和条、款、项的顺序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篇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第 213 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9年6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郭金龙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的决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的部分条款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二、第四条第四款改为第五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及时配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责任,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度,完善安全运营条件,确保安全运营。”

四、第五条改为第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秩序,不得侵害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不得影响他人出行。”

五、第六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应当考虑安全运营的需求,并预留换乘和疏散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应当确定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运营辅助系统、安全防范和检查系统、维修保障系统、换乘和疏散系统、人员组织等内容,并经过运营安全评估,系统功能应当符合安全运营需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编制完成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当听取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监督和指导。”

六、第七条改为第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其他工程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要求。”

七、第九条改为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行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规划、消防、土建、人防、供电、特种设备、工程档案、建筑节能、无障碍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运营设备、设施等项目的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移交运营单位投入试运营。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验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八、第十条改为第十二条,第一款中的“影响行车瞭望”改为“影响行车安全”。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已有树木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运营单位应当会同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制定解决方案,由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依法进行修剪或者移栽、更换树种。园林绿化、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协调,并加强监督管理。”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三条:下列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五十米以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以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以内。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问题。”

十、第十一条第一款改为第十四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严格控制下列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作业:

(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敷设管线、挖掘、爆破、地基加固、打井;

(三)其他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的作业。

“确需进行前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经过论证的安全防护方案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十一、第十一条第二款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经许可从事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方案,并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形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许可作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

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跨越、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当会同运营单位评估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并将评估结果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评估影响运营安全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运营单位在不停运的情况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当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八条:“地下管线敷设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的,其权属单位应当加强管线的巡查、维护和管理,保障管线安全运行,避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十五、第十三条改为第二十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建立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六、第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五条,修改为:“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定期对包括车辆在内的安全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保证良好的运行状态。”

十七、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站台、车厢、疏散通道内禁止堆放物品、卖艺、擅自摆摊设点以及其他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二条: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以及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物品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对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的携带物品可以实施必要的安全检查措施。

实施安全检查措施期间,不接受安全检查的,车站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操作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并依法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三条:安全检查人员实施安全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佩带工作证件;

(二)文明礼貌,尊重受检查人;

(三)严格执行安全检查操作规范;

(四)不得损坏受检查人携带的合法物品;

(五)发现禁止携带的物品和违法犯罪行为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二十、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四条,修改为: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受、配合安全检查;

(二)遵守安全指示标志,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三)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内侧,乘车时先下后上;

(四)不得实施阻挡车门、屏蔽门的正常开启、关闭和其他影响列车正点停靠、驶离的行为;

(五)不得从事兜售物品、散发广告或者反复纠缠、强行讨要以及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等影响乘车秩序的行为。

“运营单位应当明示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发现第一款第(五)项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对于不听从劝阻,构成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二十一、第三十三条改为第四十三条,其中的“事故责任由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进行认定;事故调查结论和伤亡鉴定结论由公安机关依法出具。”改为“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十二、第三十四条改为第四十四条,修改为:“运营单位应当对运营过程中乘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伤亡是乘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运营单位证明伤亡是乘客故意、重大过失原因造成的除外。”

十三、删去第三十五条。

二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作业单位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或者未征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同意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时,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的。”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部分条款的文字、部门名称和条、款、项的顺序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修改后重新公布。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

(2004年4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47号令公布 根据2007年12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00号令第一次修改 根据2009年6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13号令第二次修改)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保障安全运营,维护乘客合法权益,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有关活动的,均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第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实施行业监督管理,指导运营单位落实安全运营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予以纠正并提请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发展改革、规划、公安、消防、园林绿化、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市容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及时配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六条 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责任,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度,完善安全运营条件,确保安全运营。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法律规定和安全知识,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秩序,不得侵害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不得影响他人出行。

第二章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第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应当考虑安全运营的需求,并预留换乘和疏散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应当确定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运营辅助系统、安全防范和检查系统、维修保障系统、换乘和疏散系统、人员组织等内容,并经过运营安全评估,系统功能应当符合安全运营需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编制完成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当听取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九条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建造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

其他工程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要求。

第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档案和相关资料,对设备、设施进行调试和安全测试,并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3个月,并不得载客。

第十一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行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规划、消防、土建、人防、供电、特种设备、工程档案、建筑节能、无障碍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运营设备、设施等项目的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移交运营单位投入试运营。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对验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验证,试运营期不得少于1年。试运营期满,设备、设施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可以投入正式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在投入正式运营30日前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运营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禁止在地面轨道线路上设置平面交叉道口和人行过道。禁止在地面轨道线路弯道内侧建造影响行车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禁止种植影响行车安全的树木。

已有树木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运营单位应当会同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制定解决方案,由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依法进行修剪或者移栽、更换树种。园林绿化、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协调,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下列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五十米以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以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以内。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问题。

第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严格控制下列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作业:

(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敷设管线、挖掘、爆破、地基加固、打井;

(三)其他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的作业。

确需进行前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经过论证的安全防护方案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十五条 经许可从事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方案,并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形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许可作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

第十六条 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跨越、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当会同运营单位评估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并将评估结果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评估影响运营安全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第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地下管线敷设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的,地下管线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加强管线的巡查、维护和管理,保障管线安全运行,避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十九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标准。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服务标准的要求,安全运送乘客。

第二十条 运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运营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运营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运营工作;

(五)建立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先期应急处置方案和特殊情况下的运营组织方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运营安全事故。

第二十一条 运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运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二条 运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运营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维护车站内秩序,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

(二)及时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对劝阻、制止无效的,报告公安机关处置;

(三)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第二十三条 运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列车驾驶员应当遵守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驾驶中不得从事与驾驶列车无关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面行驶中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按照预案和操作规程要求行驶。

第二十五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定期对包括车辆在内的安全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保证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二十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站台、车厢、疏散通道内禁止堆放物品、卖艺、擅自摆摊设点以及其他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列车车厢内及轨道线路、隧道应当配置报警、紧急照明、防护、救援、灭火等设备,设备应当处于完好状态。

第二十八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规范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定期对各类安全标志进行检查和维修,保持完好。

第二十九条 电力、电信、供水等相关单位应当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用电、通讯、用水等需要。

第三十条 运营单位应当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影响运行时,运营单位应当及时排除故障,恢复运行;无法恢复运行的,应当组织乘客疏散和换乘。

第三十一条 因气象、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等原因引起客流量上升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增加运力,疏导乘客。

第三十二条 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以及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物品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对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的携带物品可以实施必要的安全检查措施。

实施安全检查措施期间,不接受安全检查的,车站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操作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并依法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十三条 安全检查人员实施安全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佩带工作证件;

(二)文明礼貌,尊重受检查人;

(三)严格执行安全检查操作规范;

(四)不得损坏受检查人携带的合法物品;

(五)发现禁止携带的物品和违法犯罪行为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四条 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受、配合安全检查;

(二)遵守安全指示标志,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三)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内侧,乘车时先下后上;

(四)不得实施阻挡车门、屏蔽门的正常开启、关闭和其他影响列车正点停靠、驶离的行为;

(五)不得从事兜售物品、散发广告或者反复纠缠、强行讨要以及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等影响乘车秩序的行为。

运营单位应当明示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发现第一款第(五)项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对于不听从劝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

(一)拦截列车;

(二)擅自进入轨道线路、隧道等禁止进入的区域;

(三)强行上下列车;

(四)向列车、机车、维修工程车以及其他设施投掷物品;

(五)损坏车辆、隧道、轨道;

(六)损害和干扰机电设备,架空电缆和通讯信号系统;

(七)翻越、毁坏隔离围墙、护栏、护网和闸门;

(八)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九)损坏、擅自移动安全标志;

(十)其他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

第四章 应急和事故处理

第三十六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七条 运营单位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先期应急处置方案,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 运营单位应当完善应急处置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先期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九条 遇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危及运营安全的紧急情况,运营单位有权采取限制客流的临时措施,确保安全运营。

第四十条 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发生突发事件等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情形,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时,运营单位可以停止部分线路或者路段运营,但应当向社会公告,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一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生突发事件后,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突发事件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以及电力、电信、供水等单位,应当按照相应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抢险救援和应急保障,尽快恢复运营。

第四十二条 城市轨道交通发生运营安全事故后,运营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第四十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生事故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及时处置,尽快恢复运营,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第四十四条 运营单位应当对运营过程中乘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伤亡是乘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运营单位证明伤亡是乘客故意、重大过失原因造成的除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作业单位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或者未征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同意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时,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的。

第四十六条 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八条规定,并构成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行为的,由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五条规定,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按照消防、规划、建设、园林绿化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予以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四十九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或者对依法应当查处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运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由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上一篇:社会事业局是什么部门下一篇:男人的调侃网络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