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作业本三上

2024-05-29

科学课堂作业本三上(精选6篇)

篇1:科学课堂作业本三上

三上教科版科学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篇2:科学课堂作业本三上

教学目标

1.知道认识物体可用看、闻、尝、摸等方法。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2.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的空桶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让学生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2.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说明猜测的根据。

3.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烧杯,里面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 4.学生讨论并汇报。

5.教师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不了解或有毒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观察水,描述水

1.观察实验:仔细观察桌上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水是

。3.归纳并板书: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三)认识液体的特征

1.观察实验:(请8名同学上台)将刚刚用于实验的矿泉水、糖水、白醋、和牛奶(先清楚的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四种液体分别装入四个塑料,然后将塑料袋戳破,液体从破口处流出。2.提问:看了刚刚的实验,你发现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3.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4.提问:看了刚刚的实验,你发现水可以变成哪些形状?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5.讲解: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像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水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四)探究运水的方法

1.教师布置比赛任务:请各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的用具,在不搬动桶A的情况下,将桶A里的水运到一米外的空桶B里。

2.学生分组讨论,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和运水方案。

3.小组长上台领取比赛用具。教师发出比赛开始的口令,学生开始运水。4.教师:你们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结果怎样?利用了水的哪些性质?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假如两只桶相距的再远一些(教师可确定长度),你们组又会采用什么办法运水? 7.学生发言

(五)总结升华

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谈话:水的秘密还有很多。我们以后还要继续探讨。在探讨水的秘密时,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个人的安全,要远离危险的水域。四.板书设计

篇3:科学课堂作业本三上

一、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作业讲评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 作业讲评应用的情况不容乐观,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课堂教学中, 绝大部分教师都更重视新课程的教学, 而忽视对学生作业的讲评, 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业讲评的重要性, 并且有些教师在进行作业讲评时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 根本就无法发挥作业讲评的积极作用。 (2) 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将作业讲评作为一个教学内容, 并没有将学生的作业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 从而无法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提升。 (3) 在对学生的作业讲评完毕之后, 并没有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再一次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而做到查漏补缺。 总之, 目前作业讲评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较差, 教师应该进一步转变教学的观念, 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

二、提高作业讲评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策略

(一) 教师一定要重视作业讲评的应用, 并不断优化讲评的方法, 提高作业讲评的效率。

首先, 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认识到作业讲评的积极作用, 从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重视作业讲评, 将其当做一个重要的授课内容。 其次, 想象充分发挥作业讲评的积极作用, 教师一定要注意不断改善自己讲评的方法, 重点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并延伸和扩展到课本知识当中,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纠错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 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时要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从而通过交流中获取的信息确定讲评的策略和进度,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出现“应付了事”的心理和做法, 从而提高作业讲评的有效性。 最后, 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讨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 让学生在相互的讨论和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例如, 很多学生在解决静摩擦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关系相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 对于这一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定义入手讨论两者的关系, 让学生真正厘清两者的关系, 让学生正面向前走路, 感受脚的用力方向, 并且让学生体会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双脚的运动方向, 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地掌握住这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提高解题能力[2]。

(二) 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归纳, 找出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 从而调整教学的策略。

学生的作业质量直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进行利用, 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归纳和分析, 找出全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特点, 这样教师就可以总结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额不足, 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另外,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 当然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习题, 教师一定要进行深度解析, 并将正确又简单的解题思路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在面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时保持清晰的思路。 同时, 对于一些常见的题目, 教师要总结出一套快速的解题方法, 得到一些比较固定的结论, 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效率。

(三)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出错点进行的总结,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提高。

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之后, 整个教学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 还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反思, 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 分析自己在学习中没有做到位的地方, 并且学生需要分类整理错题集, 再一次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主动查漏补缺,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总而言之,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并且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总结和归纳, 有利于帮助教师制定更好的教学方案,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因此,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提高对作业讲评的重视程度, 将学生的作业当做重要的授课资源, 进行充分的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业讲评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钱勇.妙用“微课”破解课后作业讲评的难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0) :69-70.

[2]王海虹.多维度进行初三作业讲评——初三复习作业讲评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 2015, (63) :67, 20.

篇4:科学课堂作业本三上

我们忽略科学作业本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对科学作业本作业的认识不足,我们对作业本作用的认识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反馈,也就是作业本最为常见的功能。然而科学作业却有它特有的不同于语数等学科作业的特点。笔者以六年级科学作业为例,谈谈个人对科学作业本作业的初浅认识。

一、对科学作业本作业的认识

1.作业本题目着重于体现实验探究的过程性评价。

科学课是一门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科,《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以上阐述不难发现,科学课中实验教学占有极大的版块,因而作业本中对于实验教学的评价着重点也相应落实到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如作业本中大量的实验研究计划和实验记录表等题目几乎占了作业本题型和题量的70%以上,教科版六年级的科学作业本中仅实验记录表就有近50张,约占六年级科学教材课目总数的78%,科学作业本的评价侧重点可见一斑。

如滑轮与斜面的实验活动记录作业,见下图。

此类题目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孩子们探究的数据以及通过分析数据后发现的规律或结论,评价的着重点是孩子们探究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发现,属于过程性评价,如果把此类评价作业放到课后完成,无疑违背作业本编者的最初编写理念。

2.作业本题目着重于实时观察的记录性评价。

“观察,观察,再观察”,科学素养中,观察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环。同样,科学作业本中对于观察作业的设计也是重点之一。作业本中的观察作业不胜枚举:观察校园植物,观察昆虫翅膀……根据作业本中的观察类题型,我简单地把它归纳为两类:课内观察和课外观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观察的题目,我们都不能忽略“观察记录”最明显的特征,即观察记录需具备及时性。

3.作业本题目着重于课堂实践操作型的评价。

科学作业中问题解决型的题目也有不少,就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这类题目评价的是孩子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而作业本中的这类评价内容常常与课堂教学活动相配套。如六上年级《用纸造一座纸“桥”》一课中的作业:

活动记录

用1张旧报纸,设计建造一座可以承受200克重、跨度为10厘米的桥。

从上述作业活动不难发现:活动结束,作业也相应完成,甚至课一开始就需要先进行设计方案。而此类作业课堂完成,其实孩子们经历的是一个“理论——设计——验证——改进——总结”的科学研究过程。如果这类作业仅课后完成,恐怕孩子对于上述的科学经历是缺失的。

4.作业本题目开辟了课外阅读延伸性的评价。

科学作业本中有一类特殊的题目——科学课外知识的介绍。这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延伸、深化。初步统计六年级作业本课外知识题型共有以下13则,约占六年级课时数的20%,即平均每5课有一个课外阅读题出现。

从上述阅读内容发现,课外阅读内容都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环节息息相关,大部分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所用,在课堂中渗透这类作业,既解决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又提升了孩子们的科学学习兴趣,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二、作业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

通过对作业本作业的正确认识,我们惊喜地发现科学作业本确实是一项不可多得的课堂教学资源,那么如何扎实、有效地利用作业本资源,使之真正落实到科学课堂教学工作中?使之既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方法,又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场所呢?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教学探索。

1.让作业本成为学生科学研究的记录场。

良好的科学记录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科学研究中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准确记录。而通过记录也能向我们展现孩子们真实的发现和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是孩子科学精神的真实反映。美国孩子每人备有专门记录科学课研究发现的笔记本,而从我们本地区看,似乎还没有这样的先例。但仔细研究作业本,我们发现:它是孩子们最好的笔记本!它既能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更有比笔记本更有利的一面——能向老师展现孩子们的研究成果,老师还可以清楚知道全班孩子的研究动态。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所给出的“具体内容标准”有众多直接与研究记录有关,如“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等等。据统计,六年级作业本中要求学生运用研究记录进行学习的内容占了至少70%以上,包括:观察记录、统计记录、调查记录、测量记录、动植物成长记录、信息收集记录、检测记录、实验记录(狭义的)等近十个种类。

基于以上两点,科学作业本无疑是最好的笔记本,我们可以把课堂中的实验数据、研究发现直接记录到作业本中,甚至还可以创造性的利用作业本,使之更好地凸现笔记本的作用。

2.让作业本成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展示场。

孩子喜爱炫耀,喜爱表扬,这是孩子的天性。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内容需要孩子们动脑创造,动手制作,孩子们的一些好想法,好设计,好制作都希望能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认可。而作业本中类似这样的题目就有不少,需要孩子们通过设计制作来完成,利用好作业本中的这类题目进行展示,不但能释放孩子们的个性,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而且还能更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如在教学《用纸造一座“桥”》一课时,利用作业本中的作业进行设计、制作、展示,然后利用“笔记本”的作用进行改进研究,使得作业本成为孩子展示本领的舞台,同时更深入地进行后续改进研究。在此选择一则作业本习题与大家分享:

从上述孩子的作业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于科学研究成功的喜悦,更看到了成功、失败后孩子们对于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进行科学的分析,不仅使课更具科学味,而且孩子们真正的把作业当成了一项研究,更把作业本作为了展示自己科学探究学习的一个舞台。

3.让作业本成为师生解惑答疑的学习场。

通过作业本我们发现,作业本中有一类题目为课外阅读题,类似于语文中的课外阅读,但科学的课外阅读资料又不同于语文的阅读,它是对科学教材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提升,有些还能帮助师生解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此类题目主要有两种类型,但无论是哪一类型,都很好地成为了师生解惑答疑的学习场。

(1)阅读认识型

其中一种阅读题为认识型阅读,其设计目的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如《拱形的力量》一课中的阅读资料——长寿的石拱桥,从这则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阅读资料用生活中的例子很好地佐证了拱形结构的坚固,是对《拱形的力量》一课内容的事实补充,加深了孩子们的认识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类阅读,比课外效果更佳。

(2)阅读练习型

另一类为练习型阅读,有些题目除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外,还能很好地帮老师和学生解决疑难。从现状看,很多一线的小学科学老师多为“半路出家”,并不是专业的科学老师。六年级不少的科学内容老师们也不甚清楚,特别是宇宙单元,更让很多科学老师头痛,很大一个原因是缺失相关的知识。如在上《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时,当教学到“环形山大小不一,深浅不同,数目众多”这一知识点时,如果仅是对上述知识点的认识,显然是肤浅的,严格地说只体现了语文性,而没有科学的真正味道。但要是深入的话,就个人能力而言确实吃力,而且内容还不一定适合孩子。

翻阅作业本笔者发现,环形山一课中就有很恰当的一则课外阅读资料。阅读资料用事实数据说明了环形山的数量与大小,用形状、大小、年代的依据给环形山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更具科学味。而且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在深化科学教学的同时,真正起到了解惑答疑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科学备课中不能忽略作业本中的评价内容,不能把作业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只作为评价的个体对待,我们应把这些内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甚至把作业本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一个阵地,有效挖掘发挥作业本的潜在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

篇5:科学课堂作业本三上

一、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多样

初中是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 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作业布置形式的单一是英语学习兴趣的“屠宰场”。因此, 作业布置形式要不拘一格, 如听、说、读方面, 可以模仿录音读, 也可以以朗诵、唱歌、讲英语小故事、演讲、话剧表演等形式, 调动学生英语听说的积极性。在写方面可与当天的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 进行连词成句练习, 同时要求每周写一篇英语小作文, 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这样形式多样, 但目标统一, 既能巩固学习内容,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更能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是, 切忌流于花样, 即花里胡哨, 而无实在内容与实在效果, 为形式而形式。

二、作业布置的内容要丰富

精挑细选的作业不仅能使课后作业得到有效的反馈和评价, 更能让学生觉得做英语作业是一种莫大的放松, 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这就要求英语作业的布置内容丰富, 但绝不泛滥。既要有书面作业, 又要有听说作业, 兼顾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听说练习是读写的基础,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加大听、说的练习量。在听方面, 教师可要求学生听课文中的对话、短文、单词, 或做听短文、对话回答问题和判断、选择题之类的练习;在说方面, 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听录音并模仿跟读。书面作业设计要与当天的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 可进行连词成句、句型、词汇、写作等练习, 向学生明确说明书写格式、具体要求, 对复杂的题型要耐心解释题意, 做到难易适中。

三、作业布置的内容要重视基础和提高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 (Lev Vygotsky, 1896—1934) 在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把学生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 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重视基础;同时又要为学生提供略带难度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区的水平,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以作业内容的布置要重视基础和提高, 即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例如, 我在教完Go for It!教材七年级 (上) Unit 3“This is My Sister.”后设计了“作业超市”:1.听读作业。听磁带, 模仿课文录音的语音和语调并朗读。2.对话作业。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 用英语向自己的同伴介绍各自的家庭成员。3.实践作业。到同学家去做客, 试着用英语进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作业难度逐步加大, 学生可以自由挑选“超市”中难度不同的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完成一项作业,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多项作业。这种形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作业模式, 增加了作业的弹性, 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这样既重视了基础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加上相应的评价制度, 完成第一项最多只能得一颗星, 如果三项作业都完成, 就能相应地得到六颗星。结果, 只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了第一项作业, 大多数学生都是自愿完成了三项作业。

四、作业布置的内容要有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结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习惯、水平差异, 教师布置作业要有层次。可以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 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 设计出难、中、易层次的作业。课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选用不同层次的作业, 鼓励C级学生有余力可做一些B级作业, 鼓励B级学生有余力做一些A级作业。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都能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 Go for It!教材八年级 (下) Unit 7, 在授完阅读篇“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后, 我设计并布置了三个层次的课堂练习:对C级学生, 我请他们看投影上改编的短文, 请他们做重点词语填空练习;对B级学生, 我让他们看挂图, 每张图旁提示一部分重点词, 请他们在台下准备复述课文;对A级学生我请他们看图和提示词, 要求以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最后加上自己的评论。一位学生复述完课文后评论道:“I think etiquette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in China.As for our students, We should obey the rule of etiquette.We should ask someone to behave more politely if we see them breaking a rule of etiquette.Of course, the way people behav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situatoins.”分层作业针对个别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在不同基础上都有各自的提高和发展。为促进班内学生的竞争, 平时还可以定期按学生学习进步和退步的状况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升层”和“降层”的动态调整。

五、作业布置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 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 去决定, 去思考, 去体验, 去感悟, 去创造实践, 去应用。因此, 作业布置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让学生真正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创造性地去学习。例如, 学习了Go for it!教材八年级 (上) 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后, 我设计了一个周末作业:请每位学生制作一道dish, 并用英文介绍该dish的原料来源、制作过程及所花费的时间。星期一课堂上, 全班进行dish展示和评比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高质量地完成了作业, 不少学生平时做作业很粗心, 可此时也在追求着精益求精。在展示过程中, 全班学生都能够准确无误地将所做食物的制作过程用英文表述出来, 同时, 对中西方饮食习俗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后, 学生们一边相互品尝食物, 一边开心叫着:“Great!Delicious!Wonderful!Yummy!”并非常急切地在相互学习制作方法, 自然地延续了英语学习。

六、作业布置的内容要科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 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小时 (每科15分钟左右) 。英语科每天的课后作业量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包括口头和书面作业。因此, 教师作业布置要科学, 应加强指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系统的归类, 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原则, 做到选题有针对性且题量适中, 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 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成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总之,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也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据此调节、改进自己的教学。科学高效的作业布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可以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对知识触类旁通, 温故知新;科学高效的作业布置更能满足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 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因此, 教师布置作业, 要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出发, 从学生的个体水平和知识层次出发, 把握好作业布置的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实践性等方面的要求, 追求课堂设计与作业布置的和谐统一, 追求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追求传统与新型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陈琳, 程小堂.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倪佩琴.英语教学的作业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王亚军, 王平.布置家庭作业的艺术[J].教学与研究.

篇6:科学课堂作业本三上

那么,如何做到科学设计作业呢?

科学设计作业,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思维逻辑有机地统一起来,围绕某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在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适当的思维量和思维强度训练为主轴,在不同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地系统设计作业,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适量的作业训练。

下面结合高效课堂建设的实际情况,从作业设计的功能出发,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以《大气压强》一节的作业设计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对作业设计的感悟。

一、预习性作业,为高效课堂导航

预习作业是指为了使学生在课前做好“学习的准备”而设计的作业。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导航”环节。因此预习作业要具有强烈的指向性,要求要具体,便于操作,便于展开自学,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若干小问题来呈现。设计时要求深入浅出,在原有经验和新知之间搭建起“桥梁”,重现有关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这样才有助于教师集中精力解决新课的重点、难点问题。这种作业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案例: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所需器材:细长玻璃管一根,空杯一只,水。

预习要求:按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1)左手拿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

现象: (水从管底流出)

原因: (水柱受到重力作用)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思考: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原因: (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力,支撑住了水柱)

(3)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4)接着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让学生猜想现象。

现象: (水没有流出)

思考: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5)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

结论: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压强易被人们忽视,所以在课前先让学生通过小实验来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对教师解决新课的重点、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课堂中的分组探究实验打下了基础。

预习性作业内容不能过多或者过于具体,应该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进行,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迎合学生心理,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在心理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预习性作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进行学本教学的有力保证。在学生完成预习性作业时,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预习更有效,更深入。通过学生预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自学中的困惑和需求,同时了解学生在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困惑和需求是我们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学中把学生的需要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教学设计,精设教学活动,这样进行课堂“补缺”,就会使学生重获学习信心,有利于学生预习的良性循环。

二、形成性作业,为高效课堂领航

实践证明,科学形成性作业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形成性作业能有效地为学生的学习“领航”。要有效使用形成性作业,使学生勇于尝试,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有一个过程,在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性作业,使新知识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操作和训练过程中形成。

案例:我们身边真的存在大气压吗?能否用实验加以证明?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

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猜测为什么?③方向如何?④请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设计意图】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第一个实验主要是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有预习性作业的铺垫,学生对回答“覆杯实验”中的①②③问已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对其他的猜测,比方说“会不会是水把纸片粘住了”存在质疑。这也是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必须予以突破。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体验→思考→分析”的思路将已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让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验证、体验大气压的存在。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设计、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科学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应当在确保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作业量,坚持精品作业,以质取胜。作业设计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加以精简。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如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学习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这样的作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完成练习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科学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证明,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需求,发展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巩固性作业,为高效课堂护航

为了及时有效地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等新知识,应根据教学目标及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设计针对性的巩固性作业。其作用是温故而知新,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护航”。 巩固性作业将新的知识形成技能,其内容既要有新学的知识,也要联系旧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

案例:1.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4.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此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1~3题作业是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类题目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巩固和反馈教学内容。因此这类作业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检查上,题目的立意应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

第4题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每一次作业设计要有梯度,要体现渐进性,这样设计便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能力的提高。

巩固性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学习效果。以作业来检测和复习课堂所学,同时作业要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巩固性作业的完成可以在当堂课快结束时,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留在自习课解决。通过巩固性作业的练习,要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有所获益。同时还要能够吸引学生,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乐学趣学的载体。

巩固性作业不仅是一堂课的内容回顾,也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总结。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变成有条理的知识树,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巩固性作业要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习方式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之以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践性作业,为高效课堂远航

实践性作业就是让学生选择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多样化问题,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延伸到社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效课堂“远航”。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训练项目,实排表演、演示、操作等实践活动。这种作业应偏重于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部分练习有别于前面的几种作业,既要考虑必要的达标训练,又要考虑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延伸性训练。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记为 ,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则活塞的面积S= 。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写出表达式),数值为 。

(2)实验中,小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设计意图】此题是拓展题,能力要求较高,是对“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方案进行评估。考查内容涉及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原理以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设计思路是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对“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这一实验结果中的误差进行分析、评估,侧重考查科学探究中“分析与评估”这一能力要素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并非唯一,所以本题具有适度开放的特点,侧重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这是一道综合性题,它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

美国教育家彼德·布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上述要素,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学习问题,用探索、发现的眼光来看生活问题,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实践性作业是在新课程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初步发展,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处留心身边所发生的科学现象,自己搜集相关资料,从而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念。由于实践性作业具有研究性、体验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与平时所留的巩固性作业,从内容、形式及重点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不建议经常布置。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主体参与认知活动,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作业,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建构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业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是能实现的。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科学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应当在确保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作业量,坚持精品作业,以质取胜。作业设计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加以精简。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如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学习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这样的作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完成练习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科学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证明,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需求,发展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巩固性作业,为高效课堂护航

为了及时有效地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等新知识,应根据教学目标及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设计针对性的巩固性作业。其作用是温故而知新,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护航”。 巩固性作业将新的知识形成技能,其内容既要有新学的知识,也要联系旧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

案例:1.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4.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此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1~3题作业是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类题目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巩固和反馈教学内容。因此这类作业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检查上,题目的立意应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

第4题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每一次作业设计要有梯度,要体现渐进性,这样设计便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能力的提高。

巩固性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学习效果。以作业来检测和复习课堂所学,同时作业要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巩固性作业的完成可以在当堂课快结束时,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留在自习课解决。通过巩固性作业的练习,要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有所获益。同时还要能够吸引学生,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乐学趣学的载体。

巩固性作业不仅是一堂课的内容回顾,也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总结。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变成有条理的知识树,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巩固性作业要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习方式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之以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践性作业,为高效课堂远航

实践性作业就是让学生选择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多样化问题,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延伸到社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效课堂“远航”。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训练项目,实排表演、演示、操作等实践活动。这种作业应偏重于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部分练习有别于前面的几种作业,既要考虑必要的达标训练,又要考虑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延伸性训练。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记为 ,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则活塞的面积S= 。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写出表达式),数值为 。

(2)实验中,小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设计意图】此题是拓展题,能力要求较高,是对“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方案进行评估。考查内容涉及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原理以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设计思路是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对“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这一实验结果中的误差进行分析、评估,侧重考查科学探究中“分析与评估”这一能力要素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并非唯一,所以本题具有适度开放的特点,侧重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这是一道综合性题,它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

美国教育家彼德·布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上述要素,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学习问题,用探索、发现的眼光来看生活问题,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实践性作业是在新课程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初步发展,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处留心身边所发生的科学现象,自己搜集相关资料,从而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念。由于实践性作业具有研究性、体验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与平时所留的巩固性作业,从内容、形式及重点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不建议经常布置。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主体参与认知活动,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作业,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建构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业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是能实现的。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科学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应当在确保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作业量,坚持精品作业,以质取胜。作业设计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加以精简。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如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学习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这样的作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完成练习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科学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证明,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需求,发展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巩固性作业,为高效课堂护航

为了及时有效地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等新知识,应根据教学目标及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设计针对性的巩固性作业。其作用是温故而知新,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护航”。 巩固性作业将新的知识形成技能,其内容既要有新学的知识,也要联系旧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

案例:1.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4.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此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1~3题作业是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类题目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巩固和反馈教学内容。因此这类作业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检查上,题目的立意应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

第4题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每一次作业设计要有梯度,要体现渐进性,这样设计便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能力的提高。

巩固性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学习效果。以作业来检测和复习课堂所学,同时作业要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巩固性作业的完成可以在当堂课快结束时,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留在自习课解决。通过巩固性作业的练习,要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有所获益。同时还要能够吸引学生,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乐学趣学的载体。

巩固性作业不仅是一堂课的内容回顾,也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总结。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变成有条理的知识树,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巩固性作业要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习方式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之以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践性作业,为高效课堂远航

实践性作业就是让学生选择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多样化问题,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延伸到社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效课堂“远航”。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训练项目,实排表演、演示、操作等实践活动。这种作业应偏重于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部分练习有别于前面的几种作业,既要考虑必要的达标训练,又要考虑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延伸性训练。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记为 ,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则活塞的面积S= 。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写出表达式),数值为 。

(2)实验中,小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设计意图】此题是拓展题,能力要求较高,是对“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方案进行评估。考查内容涉及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原理以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设计思路是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对“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这一实验结果中的误差进行分析、评估,侧重考查科学探究中“分析与评估”这一能力要素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并非唯一,所以本题具有适度开放的特点,侧重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这是一道综合性题,它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

美国教育家彼德·布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上述要素,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学习问题,用探索、发现的眼光来看生活问题,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实践性作业是在新课程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初步发展,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处留心身边所发生的科学现象,自己搜集相关资料,从而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念。由于实践性作业具有研究性、体验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与平时所留的巩固性作业,从内容、形式及重点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不建议经常布置。

上一篇:武功的四座山的散文下一篇:河水变清了的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