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教案

2024-04-26

五步教学法教案(共6篇)

篇1:五步教学法教案

五步教学法英文教案:(Period 2 of Lesson 3 Book 2 浏览次数:3515 来源:现代教学网 加入时间:2005-10-14

Teaching Plan(Period 3 of Lesson 3, Book 2)

Teaching aims

1.Learn the new words “tiger, lion, rabbit, deer”(understanding only).2.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s “Is it...” “Yes, it is./ No, it isn’t.”

3.Learn to sing the song “Old MacDonald has a farm”.Teaching aids

1.A recorder 2.Some pictures of animals 3.Hanging charts of let’s talk.Teaching steps

Step 1.Revision

1.Revise the names of animals learned before: Show pictures of animals(cat, dog, fox, pig, chick, duck, hen, bee, bird, fish, frog, bear, monkey, panda, elephant, giraffe), and ask Ss to say them.2.Revise the rhyme in Let’s chant: First listen to the recorder.Then ask Ss to repeat and recite the rhyme.3.Revise the dialogue in let’s talk: Put up hanging charts, or show stick drawings of let’s talk.Listen to the tape.Ask Ss to repeat the dialogue of let’s talk.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act it out.Step 2.Presentation

1.Learn the new words “tiger, lion, deer, rabbit”:

Ask the student to guess some riddles.Example: It’s an animal.It has red eyes and long ears.What is it? Ss may answer in Chinese.Some riddles can also be asked in Chinese.Example: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它。(Dog)After guessing, ask Ss to take out the handwork materials.Say “Draw a tiger(lion, deer, rabbit).“ Get Ss to take out the relative picture and draw it.After drawing all four, say “tiger(lion...)”and get Ss to hold up the relative picture.If possible, show the pictures of tiger(lion...)and ask Ss to say the Chinese meanings.2.Learn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First show some pictures.Ask and answer “A cat?” “Yes, it is.”“A dog?” “No, it isn’t.” Then do it again.Ask and answer “Is it a cat?” “Yes, it is.” “Is it a dog?” “No, it isn’t.”

Step 3.Drills

1.Show pictures of tiger, lion, deer, rabbit and so on.Ask the class “Is it a...””Let the class answer “Yes, it is.” or “No, it isn’t”.2.Divide the class into two parts.Let them ask and answer.Example: Teacher show a picture of a tiger and says “deer”.Then let the left half ask “Is it a deer?”.and the right half answer “No, it isn’t.”

3.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se the dialogue in pairs, using the stick drawings they have drawn.Step 4.Practice

Play a game.Put up(or draw)some pictures of animals on the Bb.Ask Student A to come to the front, facing the class, Students B to come to the Bb.Student B points to one of the pictures.Student A asks, “Is it a lion...“” The whole class answer “Yes, it is.” or “No, it isn’t.”

Step 5.Learning the song

Listen to the tape.Then sing after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After singing several times, sing the whole song.Step 6.Consolidation

Revise the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 learned in this period.五步教学法教案:(Period 2 of Lesson 3 Book 1)浏览次数:2228 来源:现代教学网 加入时间:2005-10-14

Teaching Plan(Period 2 of Lesson 3 Book 1)

Teaching aims

1.Learn the new words “my, name, is, goodbye, bye.”(understanding and saying them)

2.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my name is....” 3.Learn Part 2 of Let’s talk.4.Learn to chant the rhyme in Let’s chant.Teaching aids

1.Flashcards of letters A to G 2.Pictures of animals 3.Some head ornaments 4.A recorder

Teaching steps

Step 1.Revision

1.Revise the names of the letters A to G:

Ask Ss to take out their flashcards of the letters.Say the letters and get Ss to hold up the relative flashcards.Show flashcards of these letters.Get Ss to read them out.2.Revise the names of animals:

Ask Ss to take out their pictures of animals.Say the names of animals and get Ss to hold up the relative pictures.Show pictures of animals and get Ss to say the names.3.Revise Part 1 of let’s talk:

Go up to some Ss and talk to them like this: T: Hello!I’m....(or Good morning.I’m....)

S: Hello!I’m....T: Nice to meet you.S: Nice to meet you, too.Step 2.Presentation

1.Learn the new word “name”:

Write teacher’s name on the Bb.Point to it and say “my name”.Go up to a student, take up one of his/her books, point to the name on it and say “your name”.Do it several times, and then ask S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name”.They can answer in Chinese.2.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my name is....”

Point to yourself and say “I’m....” “my name is....” Then draw stick pictures on the Bb and say, “Look, this is Qiqi and this is Tom.(瞧,这是奇奇,这是汤姆。)” “They are talking.(他们在谈话)“Now let’s listen.(现在请听他们的谈话。)”

Then act both as Qiqi and as Tom(using finger puppets)and make the follow dialogue:

Qiqi: Good morning.Tom: Good morning.Qiqi: I’m Qiqi.My name is Qiqi.Tom: I’m Tom.My name is Tom.Qiqi: Nice to meet you.Tom: Nice too meet you, too.Qiqi: Goodbye.Tom: Bye.Do it several times and then ask Ss to guess the meaning is....”.”Goodbye”and “Bye”.They can answer in Chinese.Step 3.Learning Let’s chant

1.Play the recorder.Let Ss listen to the rhyme several times.2.Get Ss to chant the rhyme after the recorder.Step 4.Drills

of “my name 1.Play the recorder.Let S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of Part 2 of Let’s talk.Rewind the tape, play again and let Ss repeat it sentence after sentence.2.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two parts.One half will be Tom, and the other half will be Qiqi.Get Ss to practise the dialogue several times.Then change roles and practise the dialogue again.3.Drill in rows or lines: Let Row 1(or line 1)be Tom, and Row 2(or Line 2)be Qiqi.Get them to practise the dialogue.4.Drill in pairs: Get Ss to practise the dialogue with their partners.First use their own names.Then take out flashcards of animals and use the names of animals.5.Ask some pairs to stand up and practise the dialogue.They may use their own names, or use the names of animals.Step 5.Practice

Ask some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Encourage them to use other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they have learned, such as “Hello” “Good morning? “I’m...." It’s better to let them put on head ornaments while acting.Step 6.Consolidation

1.Revise the names of the letters A to G.2.Learn the dialogue and the rhyme by heart.

篇2:五步教学法教案

高丘镇第一初级中学李 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把握字词。

2、把握故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4、培养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悔”及“悔的边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原来的一个学生和他的叔叔一起开车去上海,在路上看到了一起车祸,当时,一位小车司机被压在车下,痛苦地向围观的人群求救,但没有一个人出手相助,我的这位学生看他可怜,刚想上前,被他叔叔拉住了:叔叔怕惹祸上身。用学生的话说,这位司机可能会因无人施救而失去生命。因为当时还没有手机,也无人报警。对这件事,你怎样想?

结: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老人,他向一位陌生人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可是他与被帮的人却都在悔的边缘徘徊,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刘心武的《悔的边缘》。

二、作者简介:

刘心武: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

三、依纲探究:

1、字词:

熙()攘执拗()栅()栏嚅()动

大厦()奢侈()颀长()浓酽()

2、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四、反馈精讲(小组讨论,说出依据)

1、文中老人和年轻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心理,他们各为什么后悔?

3、在短暂的徘徊后,两人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4、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5、题目能否改为“悔”?和“悔的边缘”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

1、情节对比(结局)

2、精神馈赠对比

3、如果你两次遇到开头的情境,你会怎么做呢?

六、总结:

花朵因为有了春天的爱才开的更加艳丽;高山因为有了大地的爱才屹立得更加巍峨;

爱是冬日的阳光,能给饥寒的人送去温暖;爱是沙漠中的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希望;爱是久旱逢甘霖,让枯萎的心灵得到情感的滋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和老人一起努力,把所有的坚冰融化,迎来美好、和谐的春天。

七、高效训练:小组比赛说一说

篇3:《变色龙》的五步式导学教案

“五步式导学模式”, 指的是语文课堂的五大基本流程 (模块) , 即导入学习目标→自主前置性探究→互助合作探究→多维展示与高效点评→当堂达标检测。这“五步式导学模式”的设计,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 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兴趣与需要, 给学生带来理智上的挑战, 并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和活动机会,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下面结合人教版八年级 (上) 语文第十九课《变色龙》的教学, 谈谈中学语文课堂“五步式导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第一版块:出示学习目标。该板块的预期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具体要求是准确设定三维目标, 简明解释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方法及达到的效果。设计为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具体到《变色龙》的教学,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提出学习目标:1.学会认读和理解本文的生字新词;2.学会整体感知文章, 快速概括文章内容;3.认识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4.感受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上四点学习目标可以在课前以讲学稿的形式发放给学生, 也可以是在课堂上以电子稿的形式演示给学生或让学生齐声诵读出来。为了使“学习目标”的出示达到新颖、巧妙、自然的要求, 可以采用“填‘三字俗语’, 闯生动传神关”的方式。示例:照样子填空。

(笑面虎) 笑脸相迎, 两面三刀的人。 (纸老虎) 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 强横无赖, 称霸一方的人。 () 一毛不拔, 吝啬钱财的人。

() 趋炎附势, 百依百顺的人。 () 代人受过, 替人挨揍的人。

() 孤陋寡闻, 知识不广的人。 () 鞠躬尽瘁, 为民造福的人。

() 得才兼备, 大有作为的人。 () 立场不稳, 见风使舵的人。

填好并展示后, 教师顺势导入:我们今天学习的小说《变色龙》就是以动物名为题, “变色龙”指什么动物呀?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呢?还是让我们快速走进课文吧!

第二板块:前置性独立学习。该板块的预期目标和价值取向是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通过课前批阅“讲学稿”中“前置作业”或让学生对“前置学习”成果的简要展示等形式评价各小组独立完成讲学稿情况, 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

《变色龙》的前置性学习可以这样设计:

(一) 走近作者, 拓展视野。

借助工具书、资料和课后注解, 了解作者的生平、著作或者轶闻奇事。

(二) 走近文本, 学会读书。

1.基础导航

A.我会读:在课文中找出自己不会读或认为重要的词语,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进行注音、认读。

B.我会写:学写这些易错或重要的词语。

2.整体感知 (前置学习的主问题设计)

A.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提示:谁, 干了一件或几件什么事) 。

B.紧扣“变”与“不变”, 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题目“变色龙”原指什么?有何特点?在本文中又指的是谁?他共变色了几次?分别是怎样变色的?为什么会“变色”?在他“变色”的背后“不变”的 (本质) 又是什么?你能运用这种“变”中见“不变”的方法, 分析他的人物形象吗?根据提示, 阅读文章, 填写下列表格:

3.疑惑平台 (提示:能提出一个问题与能解决一个问题同样能显出一个人的能力)

第三个板块: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此板块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团队互助精神、合作攻关的意识与能力。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是“五步式导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老师要确保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保证整个合作, 讨论过程做到有序性, 针对性和高效性。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科内一对一, 强帮弱, “兵教兵”;二是组内集体讨论, 交流学习经验, 集中解决疑难问题, 为展示做好充分准备。对讲学稿中绝大多数学生有疑难且合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直接处理。《变色龙》的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部分, 可设计两个焦点问题供学生合作讨论。

焦点问题探究一:抓住“穿”与“脱”, 品味本文细节刻画。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 请找出相关句子做批注, 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焦点问题探究二:联系“作品”与“生活”, 感悟作品的现实意义。

问题1.奥楚蔑洛夫代表的是哪一类人?假设他和赫留金, 互换一下身份, 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谈谈自己的看法。

2.奥楚蔑洛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现实社会中还有“奥楚蔑洛夫”吗?试着说说《变色龙》这类经典名著的现实意义。

合作探究讨论时, 教师要巡回检查各组的探究讨论情况, 督查讨论纪律, 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 以备针对性点拨。在讨论即将结束时, 教师出示展示安排及要求。提醒敦促学生做好展示分工与组内预展。

第四个板块:多维展示与高效点评。该板块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平等竞争和表达沟通能力。教师和小组长要组织好展示, 确保人人有事干, 控制好展示时间, 同时要控制好展示的层次性、深度、广度和效度, 切忌搞花架子, 图好看。

展示要有层次性、多样化, 可以是一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完毕后的当即展示, 也可以是多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完毕后的集中展示。展示方式要多样有效, 有立体感, 可口头展示, 也可书面展示, 还可利用多媒体或展台作为辅助手段。要展示出规律方法, 展示疑难, 展示记忆方法, 展示出个性化思考结果, 为点拨提升打好基础。非展示同学要学会倾听, 边听边记, 认真思考, 准备质疑、追问或补充修正。

师生的点评要繁简得当, 能够揭示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要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 善于总结规律方法, 让学生全面、系统、完整地把握知识基本方法。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杜绝就题论题, 搞好分类总结与提升, 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焦点问题, 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点评方式应多样有效, 可一个问题一点评, 也可多个问题集中点评, 可以是学生点评, 也可以是在学生点评基础上的教师再点评。学生展示完毕后, 可以说, 请××同学为我点评和补充。学生点评结束时, 老师可说, “同学们, ×××的点评, 大家听明白了没有?谁还能为他补充?”

高效点评结束后, 可适当设置“质疑追问与答疑总结”环节。鼓励学生用“这节课, 我学会了……”等总提性语言。下课前, 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

结合《变色龙》在“多维展示与高效点评”板块, 可以让学生齐声诵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展示最精彩!”激励信心, 提振精神。然后按照以下六个环节分层进行展示与点评:

展示一:紧扣变与不变, 分析人物形象。

展示二:抓住穿与脱, 品味细节刻画。

展示三:联系作品与生活, 感悟现实意义。

展示四:我来质疑问难。

展示五:我来推荐作品。

展示六:我来总结收获。

第五板块:当堂达标检测。该板块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是重点培养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五步式导学”模式, 强调每堂课必须有总结, 有对整节课的梳理, 有对课程目标的回顾观照, 有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同时强调每堂课必须有当堂达标检测, 检测的方法应灵活多样。“讲学稿”上的“当堂检测”, 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检测可以书面进行, 也可以口头进行,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 要注重实效。

《变色龙》的当堂达标检测, 可以设计下面二个有一定坡度和难度的问题:

1.课文开头有这样一个情节, “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 端着一个筛子, 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那么就是说, 来这之前, 警官刚刚“处理”了一件“案子”, 根据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充分展开你的想象, 设计一个场景, 运用对话描写, 想象一下奥楚蔑洛夫与他的助手是怎样对待一个卖醋栗的小商贩的?

2.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案件, 带着巡警径自走了, 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此时此刻, 小说中的首饰匠赫留金、市民独眼鬼、厨师普洛诃尔会有怎样的反映呢?请你为上述三个人各量身打造一两句话, 要求符合人物身份, 突出人物个性。

学生在做“当堂达标检测”时, 教师可以巡查学生自测的情况, 也可以对已经做好的同学进行当堂批改, 并做好批改笔记, 以便随时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为课后辅导做好准备。

篇4:简述“五步”教学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达到“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学校,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教学改革目标,我校大力提倡五步教学模式。以下本人就该教法在实践中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分享:

“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集体展示—能力拓展。

一、创设情境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这种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教学环境,带有很强的艺术性。

(一)创设导语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常言道:“好戏看开头”。每当要上一篇新课文,如何开好头,这是我教学以来非常重视的问题,它是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语,是我们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曲的前奏。良好的导语情境创设,像一把钥匙悄悄开启学生的心扉,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创设活泼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仍然“唱独戏”占用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導致教学效果欠佳。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三)创设媒体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以及实物,创设媒体情境,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式之一。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使用的策略,一线的教师,人人都有自己的妙招。但在谈及如何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时,竟然是惊人的一致,先将方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难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提不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三)重视教师的巧妙引导。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1)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服从小组的领导。(2)引导学生学会修正意见,使其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并产生新的见解。(3)要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4)引导每个小组进行反思。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四、集体展示

具体做法是: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出,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后,由每个小组选派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答案。最后教师总结明确,画龙点睛。针对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教师应及时准确地更正。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亲自讲解。讲解时要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的思想水到渠成。

五、能力拓展

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这就要求做到:1.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2.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总之,新课改势在必行,而“五步教学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把教师从课堂解放出来,融入现代的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学、互动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5.

篇5:《五步拳》教案

周次:14 课次:4 年级:一年级 教师:段瑞强

一、教学内容 五步拳的动作要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可以说出五步拳动作名称并能做到手型步型准确,80%以上的学生能过做到动作连贯。【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师示范动作的观察模仿和自主练习,发展肢体协调性和力量素质,掌握体育技术学习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动作规范的良好运动习惯,体验武术的魅力,增强对武术和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武术基本手型步型

【教学难点】手型步型配合、动作流畅连贯

四、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7分钟)课堂常规: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任务、检查着装、安排见习学生;组织队形:四列横队;要求站队“快、静、齐”;(二)准备部分(7分钟)绕场慢跑热身

关节操(6节;4×8拍)。组织队形:各组成横队站立;(三)基本部分、主教材(20分钟)1.创设情景,设问激趣。提问学生知道哪些武打明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完整示范,启发引导。教师打一遍完整五步拳套路,引导学生说出武术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之处。

3.分解动作,详细讲解。教师针对五步拳进行详细讲解: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型弓、马、仆、虚、歇。

4.组合示范,规范动作。教师进行手型和步型组合教学,学生分批利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错,进一步规范动作。5.自我展示,积极参与。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教授口令下进行集体演练,以此形式调动积极性。(四)结束部分。(6分钟)1.拉伸放松:在教师带领下,全体学生对肌肉进行静态拉伸放松,并强调运动后拉伸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2.师生小结:回顾动作要领,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指出不足。4.宣布下课 5.收拾器材

篇6:五步教学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分“联想”与“想象”,明确“想象”与“联想”的特点和类型。2.结合高考优秀作文,分析探讨如何运用“五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教学方法]

分析法

探讨法

归纳法

总结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写作也如此,同一作文题,有的同学文思泉涌,洋洋洒洒,纵观全篇,内容丰富,文采飞扬;也有的同学文思枯竭,举步维艰。即使挤出几百字,也没有什么看头,文章内容干瘪得很。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作文材料库存少或者是不会选用材料,组织材料作文。今天,我们一起就这方面的话题进行探讨——引入源头活水,运用“五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板书:“五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引入源头活水))

二.引入两个概念——“想象”和“联想”,明确想象与联想的特点和类型。1.提问:什么是想象?什么是联想?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是由某一人物、事物或概念而想起其它有关的人、事物或概念的思维活动。

根据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大家判断一下:

(1)我们由鸟的飞行想到飞机的飞行,是联想还是想象?(联想)

(2)我们看到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想到飞机上的许多人可能正俯视着大地,这是联想还是想象?(想象)

2.善于想象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对于科学研究是这样,对于表达情感与交流思想也是这样,一个不善于想象的人无论如何是成不了文学高手的。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有哪些类型呢? 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过程。有一年的高考题要求“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的对象,外加陪衬物构成一个画面、一个镜头或一个场景,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这就是要求用再造想象作文。

(2)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在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的基础上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文学作品中创造的典型形象、科学幻想以及学生对未来的理想等,都属于创造想象。

善于想象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利用事物间的各种关联,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与认识,对未来进行谋划与设计,化空为实;还在于建立在不悖常情常理的前提下的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等。

3.善于联想的能力

如同鸟的翅膀不凭借空气就不能飞上天空一样,人的生活离开了联想就无法成就艺术品。所谓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由于事物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联想也就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大致说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由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联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这是同类事物间的联想。

《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的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明白了,这是不同事物之间因某一点相似而展开的联想。

由“失败乃成功之母”,想到“成功乃成功之母”,或“失败乃失败之母”,这叫一正一反、对比鲜明的联想。

还有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流向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这是连锁联想。从原信息点出发,合理地增加一些与它有关的信息材料,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联想叫做变形联想。

善于联想,有助于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因为由此事联想到彼事,可以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层的联想到深层的本质,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以拓宽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调动生活积累,靠的就是联想。种种联想的迁发、扩散、引伸,常常还是避免选材枯燥和老化的有效办法和主要途径。这就是说,联想还有助于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借景抒情等构思和表达技巧。

三.例文引路。

阅读下面几段优秀作文片段,结合思考题,高考作文怎样选材?

(一)有如青翠高大的松柏,有如玲珑芬艳的野花,高与低,绿与红,点染完美的画卷;有如云朵飘飘的风帆,有如赤磷翔浪的木船,枝与本,动与静,成就远航的轻骑。灿烂的阳光下,“万类霜天竞自由”,也正是鱼与鸟、人与兽、雷与电、风与雨,托起乾坤中万象争荣的丽景。让参天大树、芬芳花草,长短互补,在竞争的天地间,让前进的齿轮转动。(2005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

思考:

1、作者在文中想到了什么?这给我们作文选材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通过联想自然,作者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浓妆淡抹的山水画:青柏、野花点染自然,风帆、木船成就轻骑,鱼鸟、人兽、雷电、风雨托起丽景。我们在作文选材、组材时联想自然万物,将是作文文思泉涌的不竭动力。

[板书:联想自然万物(青柏、野花、风帆、木船、鱼鸟、人兽、雷电、风雨„„)]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陶渊明赏菊,陆放翁咏梅,周敦颐说莲,鲁迅赞美小草,茅盾咏叹白杨,陶铸歌颂松树,普希金“致大海”,裴多菲“愿意是急流”,这些无独有偶的惊奇都源于自然赋予人类的启示。你看袅袅白云多像流浪的歌手,巍巍青山多像睿智的长者„„走进自然,你可以联想飞禽走兽、风雨雷电,可以联想日月星辰、江河湖海,也可以联想北国的大漠、南国的古镇„„

2、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的语言清新典雅,自然脱俗;比喻贴切,生动形象。自然万物成为情感的载体,回归自然,拥抱自然,让作者的笔端充满了灵气。

(二)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的,长江一直在流淌着,如此之长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然而,在时间上,它似乎更长,贯穿着整个历史。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主,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文人骚客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客纳了这一切。(2005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

思考:

1、作者以长江为纽带,联想到了什么?

作者联想长江的浩瀚气势,以长江为纽带,继而联想刘备托孤的凄婉、李白周游天下的豪情。

[板书:联想人文景观(①刘备托孤②李白周游天下)]

2、这种写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以小见大地概括了华夏文明的宽容与博大。

联想人文景观,其实就是缅怀历史,追溯投射在景观里的人文精神。我们赞美过莫高窟壁画里的飞天,因为那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痛斥过秦始皇陵墓里的兵马俑,因为那是封建统治阶级罪恶的见证。当我们谈及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赤壁古城战场、永州柳子庙时,我们仿佛神游在文化的海洋里,仿佛沉浸在命运多舛、人生易老、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复杂情绪中。这时你可以撷取思想的花朵,点缀情感的空白,与文人墨客、时代枭雄做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三)文段一: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心情跳跃;居里夫人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了口袋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之中……(2005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

文段二:

宽容和忍让是成功的阶梯。历史上有许多广为传诵的佳话。齐桓公捐弃前嫌,不报管仲的一箭之仇,终于让齐国强盛起来;蔺相如为国家忍让,才有了廉颇的负荆请罪,将相之和,才有赵国的争霸诸侯;唐太宗不杀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的魏征,并拜他为相,还多次宽容他直言顶撞,才有了唐朝的“贞观之治”。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宽容能化解仇恨,宽容能成就事业。有人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也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智慧,忍耐是一时的痛苦,但他结出的果实则是芳香甜蜜的。”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宽容的力量。

思考:

1、文段一为证明观点,作者罗列了一些什么人?试给这些人分类。(1)历史名人(贝多芬、居里夫人、陶渊明)(2)文学作品人物(别里科夫、葛朗台)

2、结合这两个文段思考:这给我们作文选材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板书:联想历史名人(包括引用或化用名言名句、文学作品人物)]

无论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外国的科学家、音乐家,这些历史名人馈赠给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根据文章需要,我们可以筛选历史名人的相关事迹,或充实文章内容,或作为论据。

联想历史名人,还可以联想其名言名句或其作品中的人物。引用或化用名言名句,能使文章语言富有文采,显得典雅凝练,同时也会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四)文段一:

或许,在血脉亲情之上,爱永远都是倾斜的。也正是有了倾斜才看到了不死的希望,才有了不破的梦,才有了爱的延续。在我们的一生之中,青年时是精彩亮丽的,中年时是充实丰富的,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老年时响亮有力呢?

……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地,从口袋里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了,看着那还冒着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2005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

文段二:

每一次当我向您提及我的计划和目标时,我几乎可以预测到,您会回答“不”。难道您心目中,我依然只是一个冲动的少年吗?在成长过程中,我学会了理智的分析,也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

我向您提及我要当义工的时候,您慈祥的脸突然充满陌生感,一句决断的“不”,把一个跃跃欲试的我的热情全部驱散。看见了坚决地不容许任何上诉的表情,我只得放弃。……

您也记得我上高三以来的成就吧。通过自己制定的计划,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在学生会里丰富了阅历和经验。这些事实都告诉您,该对自己的儿子刮目相看了。在我做每一件事之前,我也有细心的考虑,然后再做出决定。当我由于对您的尊重和信任而询问您时,更希望得到您的肯定。……(2008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母亲,我不要您的“不”》)

思考:这两段作文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板书:联想自我生活(从自己的身边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

老师的谆谆教导,父母的体贴关怀,朋友的亲切问候„„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主张联想自我生活,就是主张要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我们反对一味编故事和虚构人物。一些脍炙人口、催人泪下的名篇佳作大多是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的典范。朱自清的《背影》令多少人潸然泪下;魏巍的《我的老师》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一封《出师表》演绎了怎样一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一首《江城子》诉说了怎样一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夫妻至情。

(五)文段一:

2004年,中国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平了世界110米跨栏记录的英雄刘翔一下子被世界所关注,各种名号接踵而至,媒体用“奇迹”来形容刘翔的成功,请问何为奇迹?这是实力,夺冠应该早已在刘翔的意料之中。他是用实力说话,并不是偶然碰运气创造了奇迹。(200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

文段二: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业“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2008年广东卷优秀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思考:

1、这两段作文取材的着眼点在哪里?

[板书:联想新闻媒体(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传媒)]

2、引用刘翔、马云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引用刘翔、马云成功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真实可信。一个喊出了“人生一切皆有可能”这样振奋人心的声音;一个敏锐地在别人说“不”的事业里抓住了商机,成为互联网的巨头!

四.课堂练习。

根据材料,请选用以上介绍联想法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波兰女孩多明尼卡?芭兰,一名哈佛大学的学生,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独自由伊斯坦布尔经乌兹别克和哈萨克,向东,穿越天山、黄土高原和沙漠来到北京,再经深圳、香港转往台湾。

她能在夜幕中一个人骑车进入沙漠,到达阳关;她能挨着饥渴爬上司马台长城的最高点;她能忍着病痛玩遍紫禁城;她甚至能寻找到天山尽头的小教堂去住宿„„

你是怎样认识多明尼卡?芭兰这一举动的?它引发你联想到些什么?请就此写一段话。

提示: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走过中国,试想,我们的学生敢做类似的事吗?本题相对适宜于写成议论文段,作文时可由赞叹多明尼卡不同凡响的探索精神起笔,进而联系个人行为背后的鼓励探索、创新的教育思想,展开有力的对比论证,剖析中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某些弊端。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结束了。

——环保主义者的警世通言

爷爷以打猎为生,爸爸以伐木为生,儿子以卖菜墩子为生,孙子以卖根雕为生。

——一个家族的兴衰印证了环境的破坏

阅读上面材料,请就“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作文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板书设计】

“五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

(引入源头活水)

1.联想自然万物(松柏、野花、风帆、木船、鱼鸟、人兽、雷电、风雨„„)2.联想人文景观(长江)

3.联想历史名人(包括引用或化用名言名句、文学作品人物)4.联想自我生活(从自己的身边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5.联想新闻媒体(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传媒)

【作文教案“五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作文问题:

作文在高考卷中占了60分,所占比例最大,因此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但作文复习耗时多,收效少,却又是困扰同学们的问题。

反思这几年高三作文的备考,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畏难情绪、轻视心理。学生怕写作文,一怕不会审题,不知怎样写;二怕没材料,不知写什么。怕写作文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轻视作文。作文训练不讲究实效,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干脆就不重视作文甚至放弃作文。

2、内容空洞无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积累,同学们的作文多数是东拉西扯,言之无物。

3、文体单一化或文体不规范。自从高考作文取消了文体限制以来,学生文体意识越来越淡薄,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评改作文时我们经常发现文体不清的“四不象”的文章,而更多的同学在作文时集中选择议论性散文这种文体。他们认为使用这种文体,内容容易展开,且比较容易讨好评卷老师。

4、语言平淡苍白。学生作文中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语言不多。„„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想在某方面寻求突破,于是想到作文材料的积累和运用,学生之所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材料的积累不足是一个问题,另外与学生没有掌握相应方法、规律也有很大的关系。

联想是写作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组织作文材料的重要方法。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指出了联想“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联想?怎样组织作文材料呢?

“五步联想法”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组织作文材料的新路。

设计思想:

随着教改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正进行着重大变革。为切实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我校语文科组提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作文教学、注重实效。围绕这一中心,我选取了《“五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见《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3期,湖南永州市第一中学吴春来)这篇论文作为教材,这篇论文很好地总结了在作文备考中如何组织作文材料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

于是,在吃透这篇论文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以高考的优秀作文为例子,我在授课时设计了若干个浅易问题引路,旨在探讨如何组织作文材料方法和规律,并兼顾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更好地把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选择《“五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目的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材料探究,让学生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引入源头活水。同时告知同学们只要能有效调阅平时库存,在考场上就有东西可写,就不怕没材料,不知写什么了。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粤西农村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而学生作文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历来是困扰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此之前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近几年高考作文题有了大致了解,对一些优秀的作文也能说出个大概,具备了对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但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东拉西扯、大话连篇„„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引导注重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或者引导学生利用库存,打开思路达到提升作文的目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分析法、探讨法、归纳法、总结法”,用大家高度关注的优秀作文为蓝本,同学们学起来兴致也高,从而希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

结语:

“五步联想法”组织作文材料,集自然、人文、现实于一身,古今一体,中西合璧,这样就能较好地做到作文内容丰富,思维开阔,文笔流畅,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文学即人学,我们联想的一切,归根结底都跟人、人生有关的,平时应多领悟人生,多思索人生。

上一篇:司法个人工作总结5则范文下一篇:苏区干部作风建设对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