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作文个性飞扬

2022-09-14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新一轮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要求把学生当作完整独立的个人来对待,尊重个体差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有六处提到个性和个体差异,强调语文教育要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不搞“标准化”、“一刀切”。小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既显现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负载着学生的个性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真正走近学生,把孩子看作孩子,消除交流障碍和表达的顾虑;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准确把握孩子的个性;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我手写我口,我口诉我心”,在作文中凸现个性;通过师生反复评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让作文个性飞扬。

1 诚心交流.尊重个性

师生相互信任,诚心交流,是实现作文教学个性培养的前提。学生不信任老师,就不会写真话,吐真情,作文就失去个性;老师不信任学生,则给学生设定过多框框,让孩子的作文成为符合自己要求的标准答案。

我们都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所接受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也有着较大偏差;孩子的观察角度、思维方式、选择兴趣和情感体验也与我们明显不同。当前作文教学中,恰恰忽略这种差异,超越孩子的写作现实,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无奈之下,孩子只能迎合老师的口味,违心地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机械地模仿他人的作文,造成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大肆捏造,失去童真、童趣,失去丰富多彩的个性,也失去了老师应有的信任。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敞开心扉,把心灵最深处的秘密写出来,做孩子的唯一读者,心贴心地交流,让孩子相信老师。教师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甚至便条等灵活交流形式,开通“师生信箱”,严格攻守同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无话不谈,消除他们的戒心,激发他们的交流欲望。

2 了解差异,把握个性

某班有几十名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家庭,各俱不同性格,其学习能力、个性特长、志趣爱好、经历体验各有千秋。有的伶牙俐齿,善于观察和表达;有的思想活跃,性格外露的;有的少言寡语却是内秀;有的性情温和却幽默诙谐。一切都告诉我们,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在作文时,如能写出自己的话,当然就有差异。因此我们要从学生不同的年龄、家庭、爱好等方面来了解学生,找出他们的个性,然后依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人指导,孩子写出的作文不单有丰富的内容,更有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的个性也表现出来了。

3 自主写作,张扬个性

要让孩子的作文尽显个性,就要把作文的主动权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题目和素材,凭自己的好恶大胆立意,放飞想象,合理虚构,用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让自己的作文个性飞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进行启发式指导,与学生一起审题、搜集材料、研究写作方案,调动和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1 自选题材

传统的命题作文,几十人一题,不分层次,要求单一,孩子们没有选择余地,有话无法说,无话偏要说,从而导致孩子对作文产生讨厌、恐惧心理。作文题目应该让孩子有充分的选材余地,有求新、求异的广阔空间。作文题目限得太死,选材的范围太狭窄,孩子缺乏生活见闻,自然不想写、不愿写,写不出有个性的作文。因此,作文题目应该是开放式的,要从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从每个孩子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出发,要么是半命题,让孩子可以补上自己想说的主题;要么就是孩子自由选择,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教师应帮助孩子回忆各自的生活经历,捕捉生活题材,在题材的处理上多作指导。写作素材来自孩子身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通过各种获取的信息资料。这些生活素材如何成为写作材料,要经过孩子自己的选择。选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与外界对孩子的感官刺激,孩子自身的语言积累以及不同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孩子在选材时以真为先,强化感官刺激,激活知识沉淀,挖掘情感体验,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体验最深刻、最可能表达好的素材。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到大自然中去玩赏,到社会生活中去经历,成为生活的实践者、发现者、主人翁,进而拓宽源泉,让孩子有材可选,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3.2 大胆立意

由于我们过于看重作文的思想性,一味宣扬“立意要高”,把“积极向上”作为写作立意的标准,造成孩子的作文大话、空话的漫延。这样既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也让孩子产生“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孩子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孩子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空洞,他们已经有了自己朦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周围的一切有自己的判断,一些幼稚的、不成熟的思想,正需要我们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在指导孩子写作立意时,应打破过去一件事情一个中心的僵化模式,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可以写事情积极的正面,也可以写不利的反面。不用所谓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而不强求一律。

3.3 放飞想象

合理的想象和适度的虚构也是写作的个性体现,我们强调孩子写真实的东西,绝不是让孩子呆板地刻录现实生活,相反更需要孩子放飞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孩子写作的个性空间。想象可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开阔写作思路,丰富作文内容。另外,想象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孩子深层次的个性世界。

3.4 倾吐心语

小学生的语言要个性化,不是一定要形成某种语言风格,而是要求语言真实,能代表真情实感,能通过自己的组织体现趣味性。语言的个性也是写作表达要有自己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切勿强求。孩子的语言不能太成人化,成人要求的语言合理化,反而会束缚孩子的天真。我们常常对孩子作文中的“小大人”语言赞赏犹佳,其实在误导孩子脱离年龄现实,追求成人化,取悦老师。

4 评改交流,塑造个性

作文评改不是对孩子作文的结论性评定,而是过程性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的评语交流,孩子之间的传阅互读,形成平等交流的评价方式,是孩子作文体现个性的重要保证。孩子作文的初稿往往是不成熟的,需要经过师生反复评改,教师应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对初稿有针对性地作出修改方案,引导孩子进一步挖掘素材,组织语言,完善构思,直到师生相对满意。然后,再让孩子把作文拿给自己最信任的同学传阅,进一步修改完善。在反复的评改中,完成作文的个性塑造,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既要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负载着学生的个性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真正走近学生,准确把握孩子的个性,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我手写我口,我口诉我心”,让孩子的作文个性飞扬。

关键词:个性,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自主写作

上一篇:浅析硝酸生产技术及双加压法的前景分析下一篇:多层线性模型下农户借贷需求意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