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在写作中飞扬

2022-08-23

第一篇:让个性在写作中飞扬

如何让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个性飞扬

【摘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兴趣;个性 ;飞扬

“中学历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历史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历史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个性飞扬。

一、创情境,乐学学其中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力求多运用教具、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并较多的引用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新鲜事、电视剧内容等辅助内容,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乐学其中。

二、运互动,放飞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构建历史事件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 1

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已见。教师应用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要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要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三、调感官,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育家汪广仁说过:“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结果。”他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育心理专家林崇德也认为:“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历史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爱学生,口味成功

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冷淡、责怪或不适当地批评学生,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历史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多给予一些褒义评价和表扬等,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的活起来。

总之,要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第二篇:内心在情境中感受,个性在表演中飞扬

黄芳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而孩子天生爱表演,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时喜欢模仿,爱说好学,在表演中不怕出错,因此,适当的故事表演和情景段剧表演就非常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所在。那么为了准备一出出色的情景段剧和故事,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老师在课前预设中的情境创造,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在能激发他们内在渴望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自然地进行表演。在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可以选择通过教师的讲演结合来完成,也可以利用课件,人物头饰或者手偶来呈现故事或者段剧需要的情境,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示范就力求做到动作、声音和表情等的到位,使故事能够清晰、有序地呈现给学生。对于故事和情景短剧的设计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更多的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创编。让学生能在情境中感受,在表演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自如地运用语言,这是我们需要的。

案例1 教师教授的话题是What do have for lunch?在教师对What do you like for lunch?这个句型完成新授以及一定的巩固训练后,在拓展训练中,教师设计了两人一起结伴去餐厅就餐,服务员热情地招待他们这样的故事板块作为学生的拓展。在这个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利用一张课桌和两把椅子,在音乐的烘托下,教师为课桌轻轻地铺上了桌布,顿时课桌就成了一张西餐厅的餐桌了,然后在餐桌上放上蜡烛这样的小道具,餐盘,菜单一应俱全。顿时,真实的情境就在音乐的渲染下,几乎和真实的餐厅无疑了。这些就为孩子们的表演奠定了一定的外在基础。这时,老师拿出了米奇和米妮两个手偶,自己充当服务生,运用声音的变化和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在餐厅发生的事情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了一定的呈现,通过老师自己神情并茂的表演后,孩子们投入到了积极的准备中,在经过了片刻的准备后,有的孩子拿出服务生帽子和胸牌成了热情的服务员,有的结伴嘻嘻哈哈成了光临的顾客。做服务生的彬彬有礼Do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for lunch ?在彼此的一言一语中,孩子们的语言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在表演中,真正实现了用英语进行交流,更可喜的是,两位顾客先生居然还在餐桌上谈论起了彼此的兴趣爱好,这真是无法预约的惊喜。如此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的表演神采飞扬。

案例2 在四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的story time中,讲述了“拔萝卜”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何让这个老掉牙的故事重新散发出魅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运用语言是个问题。教师在执教这堂课时精心地准备了猴子、兔子、小猫、小狗和小熊的头饰,这些都好解决,那么如何解决那一个大萝卜呢,真实的萝卜没有这么大,假的大萝卜又没有,怎么办的呢?教师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做了一件萝卜的衣服,让小朋友钻到里面,哈哈,这时,小朋友的兴致就高了,“拔萝卜”成了“拔人”了。在学生表演开始之前,教师让学生先在电脑上观看了动画形式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真正的“拔萝卜”开始了,这时电脑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森林的图画,配上了轻轻的音乐,学生扮演的“大萝卜”正在一个角落里,睡大觉呢!一听到有人来了,突然作了一个非常警觉的动作。这可是在书本中没有的,孩子的天性和表现力顿时就显现了出来。这时兔子来了,它拔啊,拔啊,拔不动,接着,小熊、小猫、小狗都来了,使劲地拔,这时,“大萝卜”就在使劲地让自己纹丝不动。下面的观众急了,在老师的调动下,都纷纷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one two three pull , one two three pull 的声音此起彼伏,终于,最后在小熊的帮助下,在全部学生的大声助威声中,那个萝卜终于松动了,站了起来,猴子、兔子、小猫、小狗和小熊都笑了,他们的hooray 声和观众的hooray 声融成一体,这节课成功了。 纵观这两节课,其中非常大的亮点就是学生出色的,富有创造力的表演,但我们不可忽略的是,是什么奠定了孩子们的精彩演出呢?是真实的情境。在案例一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西方文化中就餐方面的礼仪,搭配音乐来进行氛围的烘托,再利用手偶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不仅让学生能够熟悉、了解这样的一种情境,同时也为学生作了一个非常好的example。让学生在后面的表演中能够从容应对,更是让他们在从容之余能够进行创造性地发挥。在案例二中,教师通过精制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具准备,以及非常真实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能自然地融入课堂,融入表演。让学生在真实故事和短剧的情境中,运用语言,甚至展开想象,不仅加深了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更让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让他们的个性飞扬起来。实际演练与情感的体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能够取得协调而统一的全面发展,孩子们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责编:严培源)

第三篇:让梦想在诵读中飞扬

让梦想在诵读中飞扬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设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

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

一、激趣导入,明确诵读

师:我们有不少同学都是追星族,相信大家对这几位明星一定不会陌生。(出示黑人明星幻灯片 ) 师;他们都是美国黑人,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创造了辉煌,都在各自的舞台上尽情释放、燃烧着自己的梦想。然而,在50多年前,美国的黑人又是怎样的境况,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梦想呢?请看一组图片,来感受一下当时黑人所遭遇的不幸和惨淡的生活。( 幻灯片展示黑人遭受虐待的系列图片)遭受虐待殴打,挣扎在饥饿和贫困的边缘,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无法享有与白人同等的人格和活动自由。这,就是当时黑人的状况。为争取平等、自由、正义,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幻灯片展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稿,来探讨、学习演讲词应该如何诵读、如何赏析、如何写作的问题。

二、品析鉴赏、指导诵读

1、 找出马丁路德金在文章中对当时黑人境况描述的段落。(明确: 第2段 )

2、 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赏析演讲稿,重点就要放在它的语言上。那么大家看一下,这段文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明确:在这一段,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贫困的孤岛、流亡者,强烈反差的对比以及排比,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界之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饱含痛苦之情。)(板书:语言,艺术手法的运用)

3、欣赏黑人受压迫的视频。

4、诵读指导

师:面对这样的镜头,面对这一段文字,如果让你来演讲这一段,你该怎样处理?

生读,师评(板书演讲技巧:注意重音、缓急。排比句一般的读法:第一句平而缓、第二句高而快、第三句重而慢 。)师范读。

5、内容梳理

师;面对黑人这种悲惨的处境,马丁路德金勇敢地说出了黑人的心声:我有一个梦想!什么叫梦? 梦是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而内心又迫切渴望得到的东西。那么,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找出全文正面描写梦想的章节?(明确:18—25段),自由讨论,马丁路德金的这个梦想到底是什么?

(明确:梦想——人人平等;拥有自由和正义;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白人情同手足)

6、赏读该段落的逻辑性

师:我们再来看这组梦想,请问能不能先后调换顺序?

明确:不能。因为这组梦想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先从不平等到要求平等,再慢慢拥有自由和正义,最后达到和白人平起平坐,情同手足的和谐世界。随着这一组梦想的说出,作者的情绪越来越激昂。这说明演讲稿一定要有思维的逻辑性。( 板书 : 逻辑性 )

7、品读该段落的语言特色

明确:运用了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动人心魄的反复,以及新颖贴切的比喻,还有一系列美妙的想象,仿佛看到了圣灵的光芒,“圣光披露,满照人间”。使演讲具有鼓动性。( 板 书:鼓 动 性 )

8、改读体会演讲词的形象性

师:如果这个段落我们这样改写,大家觉得怎么样? 屏显:我梦想有一天,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所有美国人友爱相处。

我梦想有一天,密西西比洲也有自由和正义。

我梦想有一天,肤色不是评价品格优劣的唯一标准。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洲能够有所改变。

我梦想有一天,美国成为正义之国、自由之邦。) 比较一下,修改的内容和原文的差距在哪?

点拨:少了生活的图景,原文动人的原因是呈现了大家身边的熟悉的和谐温馨的画面,所以我们应该记住排比之所以有效,是需要形象的画面的,因此,写作演讲稿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板书:抽象——具体)。有这么亲切的画面,有如此温馨的梦想,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读?( 憧憬 ) 好,请一位同学把18——25段朗读一下,要注意情感的把握和到位。师评,师范读,学生读。

三、合作探究,自由诵读

1、分析文章的1—16段内容。

明确:这部分说明了梦想产生的原因,提出自由、民主、平等的要求,进行反抗的方法,以及坚定的信念。从情感上来说,这一部分是情感上的蓄势。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进行朗读,并说出在这一段,马丁路德金以什么样的情感说明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诵读,然后个人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诵读的情况一一进行指导、点拨。

3.品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明确此部分的内容:对未来的展望:自由之声总会到来;我们终会自由。

师;作者向现场所有的黑人和白人都发出呼吁,对自由的呼吁,对和平的呼吁,这就是作者关注过去,立足现在,对未来的展望。

四,总结练习,巩固诵读

1、 总结板书:我们一起诵读了这篇演讲稿,马丁路德金用的是正义的声音,传达的是爱国的情怀,表达出黑人心里热切的希望,以及最为坚定的信念。通过诵读,我们知道了鉴赏一篇演讲稿,要善于从语言上感悟它的艺术特色。知道了要写好一篇演讲稿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针对性、鼓动性、逻辑性。同时也了解了一些演讲的基本技巧。

2、演讲词读 写 训 练 :请用“我梦想有一天”做每句话的开头 ,写一组排比句。

五、课后作业:

以“我也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份演讲稿,800字左右。注意,既要有情感的宣泄,又要有理性的思考。写的时候,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便使演讲的内容更具感染力!

六、结束教学

师:我们已经一起赏读了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演讲稿,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愿大家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愿全人类永远民主、平等、和平、自由。最后让我们一起在谭晶和王宏伟《我有一个梦想》的歌声里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作者简介:严兵,男,1976年1月出生,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湖北省第三届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襄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襄阳市青年教学能手。多次参加省市教学竞赛活动并均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枣阳市师德标兵”、“枣阳市优秀教师”、“枣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枣阳市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联系电话:13986345355 Q Q :1306654420 邮 编:441200

第四篇:让生命在习作中飞扬

——由两节习作指导课说开去

曾经看过两节有关表达感受的习作录像课,一节是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上的人教版教材上的习作课,一节是教坛新秀邢跃武老师上的自主开发的习作课。两节课的授课对象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注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捕捉感受,表达真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放飞思想,完成习作。这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反思和改革习作教学提供了鲜活可感的实例。

一、“作文,从真感受开始”

学生习作难,作文教学效率低下,这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了。究其原因,我们以为,这可能与对作文教学的认识偏颇有一定的关系。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写作教学依然缺乏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挖掘,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往往过多地强调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多方面的要求,求新求异。学生常常是奉命而作,至于学生会不会写,想不想写,有没有兴趣写,课堂上老师却很少顾及,甚至置之不理。如此一来,把一些浅显的东西神秘化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意,只得闭门造车、挖空心思去编造一些故事。

其实,习作是儿童生活的真实反映。记得一位学者曾这样说过:“作文就是中小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外界信息的审美感受的过程和结果。”《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习作是儿童个体的一种精神生活,是儿童自身的一种独特体验,是儿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一种实际需要,是儿童真情的一种自然流淌。可不是吗,习作本该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儿童的一种生活需要,它并不神圣,也不玄乎。这里,我们不妨来细细品味靳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师:下面我先做个自我介绍,然后你们再说。我姓靳,一个革命的“革”字,加上一个一斤二斤的“斤”字。这个字读什么?

生:靳。

师:真聪明!继续听,我下面说的这段话有几个要点?我姓靳,今年58岁,是天津南开小学的语文老师,看到你们个个精神抖擞,特别认真,我很兴奋。我想,今天的课一定能上得特别成功。我的话说完了,有几个要点?

生: 我认为有4个要点。第一,您的姓。 师:姓什么?

生:姓靳。第二,您的年龄。 师:我多大? 生:58岁。 师:第三呢?

生:您所在学校的名称。 师:哪儿?

生:天津市南开小学。 师:第四?

生:第四是我们这堂课一定能上成功。 师:这就是我的什么? 生:这就是您的内心感受。

师:说得太好了!(生鼓掌)这位同学听的能力非凡,她听了一遍就迅速总结出四点来,而且,将我见到同学们的心情概括为两个字。哪两个字?(板书:感受)大家说——

生:感受。 师:再说—— 生:感受。 师:再说—— 生:感受。

师:什么叫感受?就是看到外界的事物、人物、文章什么的,心里有所感悟,对吗? 生:对。

师:这就叫做“感之于外”。(板书:感之于外)读—— 生:感之于外。

师:什么叫“受”呢?就是“受之于心”。(板书:受之于心,指着“心”字)我们用这个字代替“内”。读——

生:受之于心。 师:一起来读这两句。 生: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师:感受,太重要了。感受是习作的前提,感受是立意的开端,感受是传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作文不是从审题、立意、选材开始,而是从真感受开始的。

从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靳老师对习作的深刻理解——“作文不是从审题、立意、选材开始,而是从真感受开始的。”这是多么精辟的言说啊!它既道出了习作的本质,也为学生撩开了习作的神秘面纱,重构了习作的概念,使学生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文章是感情的产物,学生只有对生活有所感受,有所思考,才会产生习作的冲动,才有可能写出动人的文章。要不古人怎么会说“情动而辞发”呢?写文章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它需要的是真感受,而不只是方法和技巧之类的东西。试想,当文人墨客有感而发,文思如泉的时候,有几人能顾及到起承转合、红线串珠这些写作技法的呢?感受是习作的原动力,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学生的习作就会遮蔽童心,失去童言,远离童真。那么,现实中,学生对作文到底心存怎样的一番感受呢?我们再来看看靳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听听学生的声音: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以“作文”为题来说一说你的感受。实话实说,你喜欢作文吗? 生:我有时候喜欢,有时候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我喜欢写作文是因为有时我受了委屈可以写在作文本上,这样心里会好受些。我不喜欢写作文是因为有时老师的作文题目不太符合我的生活,觉得特别难,所以,我就不喜欢写作文。

师:也就是说,有时老师布置的作文题你没有内容可写。好,实话实说,说的都是真实的想法。 生:我大部分的时候是喜欢写作文的。因为老师布置的题目都十分合我的心意,所以,我写出来后,老师给我的分数都比较高,我有一种荣誉感。

师:老师给你鼓励了,你有荣誉感,所以你喜欢写作文,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她的体会非常深刻。给点掌声。(生鼓掌)接着说,实话实说,喜欢还是不喜欢。

生:我以前不喜欢写作文,但是从这学期开始,语文老师让我们每天写日记。经常写日记后,我觉得,写作文可以抒发自己的心里感受。我现在开始慢慢喜欢写作文了。

师:你们语文老师听了多高兴呀!以前不喜欢,现在喜欢了。我还是想听听哪些同学不喜欢作文。 生:我非常不喜欢写作文。因为有时候,我的作文写得挺好的,但怕老师和同学们会说是抄的。有时候,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又怕老师和同学们会说我的水平不好。

师:好了吧,怕人家说是抄的;不好吧,又怕人家说水平不高。因此,左右为难,不喜欢作文。好,真的是实话实说了。

生:我是不喜欢写作文的。因为我没有什么耐心。写作文要有耐心,要耐心去观察,去思考,而我没耐心去看去想。

师:你是嫌麻烦对吗?你们看,过去写作文,首先要审题,再确定中心,然后得选择材料,选好材料还得列提纲,接着根据提纲再起草,起了草以后还得修改,修改了以后还得誊清,然后交给老师,结果得了一个“中”或者“差”。老师再改,再誊清,你说麻烦不麻烦?

生:麻烦!

师:没内容,嫌麻烦,还有其他原因吗?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写。我从一年级到现在写作文总是得中等,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写好作文。有这个原因吗?

生:有。

师:概括一下你们的发言,大体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有三个:第一个是没内容写;第二个就是不知道怎么写,就是缺少写作文的方法;第三个就是嫌麻烦。你们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恐怕主要就这三条。现在,我们要改变这种作文的状况。我们先从感受出发,你们把这几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板书)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传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

生:(齐读)感受„„动力。

从这段直达学生心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对待作文的一些心态,以及造成这种心态的些许原因。我们感到学生畏惧作文,既有其自身的原因,诸如生活经验的缺乏、知识基础的薄弱、思想认识的浅薄,等等;也有教师的原因,诸如写作素养的缺失、教学理念的滞后,教学行为的偏差,等等。教学中,靳老师深知学生的作文心理,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之后,再次强化了“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传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这句话,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学生改变畏惧作文的状况。这样,学生在靳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作文,原来是从真感受出发的,是出于倾诉感受的需要,一次作文,其实就是一次心灵之旅。可以想见,当学生知道了作文的真谛的时候,他们心中的那种畏惧作文的心理必然会得到消解,而对作文产生一种别样的感情。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学生也不是没有感受,而是缺少留意生活的习惯。太阳每天都在升起又落下,生活每天都在继续着。只要学生能够心存热爱,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就会从司空见惯的事物当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就会在感受生活的真善美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令人感动的东西。这感动,或许只是源自路边那无言的小草,只是源自树头那飘落的黄叶,只是源自老师那鼓励的目光,只是源自奶奶那幸福的微笑„„有了这些感动,学生就不会为作文而发愁了。那么,我们怎样引导儿童到大千世界中去捕捉感受,积淀经验,形成习惯。我们或许能从邢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中寻找到答案: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是第一次走进百家湖小学给大家上课,此时此刻,老师的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们猜一猜。

生:我猜想老师一定很激动。

师:是啊!和同学们在一起,老师的心情始终是激动的,飞扬的,你真善解人意。 生:我猜想老师一定很高兴。

师:看着同学们这一张张笑脸,老师当然高兴。再猜一猜老师还有什么样的感受?(就近请一位男生)用手摸摸老师心跳,感受到了吗?(耳语:心跳快、激动、紧张。嘘,先别说。)谁来猜一猜,他要对大家说什么?

生:他想告诉我们,老师给我们上课有点紧张。 师:他说对了吗?(对)你怎么猜到的?

生:我猜想老师心跳一定比平时快,那是紧张的原因。

生:我看老师脸红了,说话时不流畅,声音有点发抖,可能紧张。 师:你通过听话,发现老师有点紧张;从老师脸红了,面部表情看出老师有点紧张,观察真仔细。他们都猜对了吗?(是的)握个手,谢谢你的配合!继续猜?

生:我猜想老师给我们上课,一定感到很荣幸。

师:是啊,老师早就听说百家湖小学六(4)班是个优秀的班集体,同学个个聪明可爱,今天有幸与大家零距离接触,能不感到荣幸吗?其实,每个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最清楚。刚刚接触就几分钟,同学们就猜出老师的内心是激动、高兴、紧张、荣幸,真的很棒,此时此刻,老师的内心除了以上这些感受外,还有些自信,有些新鲜呢。

这是邢老师教学的开场白,幽默风趣的话语中透发出一种教学智慧,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聊,实是教者的匠心独运,在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留意生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捕捉感受,表达真情,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我们看到,通过这样的闲聊,学生逐步打开了话匣子,很快进入状态,他们在揣摩体会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捕捉感受离不开仔细地观察和细心地体会。而这,正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

“作文,从真感受开始。”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并用自己的真情去拥抱,去感受,去体验。这样,他们便会觉得,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的内容原来是这样的丰富多彩,用之不竭,而写作文的所谓技巧又是何等的简单——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写下来,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而然。这不正是体现了“我手写我心”的习作真谛吗?

二、“作文,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我们认为,对话不只是阅读教学的专利,其实,作文教学也一种对话,是学生、教师与生活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对习作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对话。这种对话是围绕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或几个富有张力的、能够拓展思维的、直抵学生心灵的话题而展开的。教学中,通过话题的展开,启情导趣,导开言路,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够在真情对话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生活储备,迅捷地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调取出与本次习作要求相匹配的素材,且能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从而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还是回到课堂上来聆听那精彩的对话吧。先看靳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看到现实的生活,引起你感情的波澜,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要表达出来的欲望,这时候,才能写出作文来。如果现在我问你,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事情,可以说吗?也就是说,我现在要引导大家写什么都行,写人写事,写风花雪月、写天气变化,理想、幻想、甚至于梦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生:我想写我的第一次。 师:想写你的第一次什么? 生:我第一次被爸爸打了。 师:爸爸为什么打你呀? 生:因为我没有做作业。 师:爸爸做什么工作? 生:我爸爸送快餐。

师:爸爸为什么要你按时完成作业?你挨打的时候恨爸爸吗? 生:不恨。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爸爸也希望我成绩好。 师:那么疼,你不恨吗? 生:不恨。因为爸爸是为我好。

师:这次打呀,打出了那么难得的认识。爸爸用什么打的? 生:用尺子打的。

师:还有凶器!(生笑)当爸爸举起尺子时你是怎么想的?当尺子落在你身上时你又是怎样想的?你哭了吗?

生:哭了。

师:哭的时候你想些什么?哭完了以后你又想些什么?把这些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对你的爸爸十分崇敬的。当然,我们也会觉得你爸爸的教育方法不太恰当。同意我的认识吗?

生:同意。

师:非常好。你这篇文章就可以叫“挨打”。

生:我想写这样的一篇文章——《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 师:你被冤枉了?谁冤枉你了? 生:妈妈冤枉的。 师:怎么冤枉的呢?

生:有一天,我躺在床上。妈妈到阳台上晒被子,发现被子上有一块是湿的,就骂我不懂事。因为那是冬天。

师:妈妈以为你尿床了?(生笑)

生:后来,她才笑着对我说,其实不是我尿床,而是热水袋破了。 师:妈妈冤枉你了,你又是个女孩子,你心里怎么想? 生:心里觉得很难过。

师:当妈妈向你道歉的时候,你又怎样想? 生:我想原谅妈妈。

师:妈妈委屈了女儿,可是女儿不计较。女儿觉得妈妈能向女儿道歉,是何等高贵的品质呀,所以当你受了委屈的时候,一定不要只是怨恨,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长辈、同学、同胞,我们不要想报复他们,更不要想让他们变得不舒服,而想着怎样友善地解决误会。好吗? 生:好。 „„

师:还有不少同学要说的。时间关系,我们一会儿用笔来倾诉,可以吗? 生:可以。

师:(出示投影)今天我们的作文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生:这次作文不规定题目,也不限定内容范围,请你自由写。你想写大自然秀美的山川,变幻的风云雨雪;想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人,想写自己的爱和恨,快乐和烦恼,想写自己的幻想、梦想、理想都可以,动笔之前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然后放开来写,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注意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读一读,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最想告诉别人的可以理解为感受最深的。

师:读得真好,拿过来就读,读得那么好。作文绝不是教给你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而是你和我情感的交融,生命和生命的对话,在这个时候,我才真的对你的作文进行了指导。

在这里,靳老师设计了一个极为宽泛而自由的话题,让学生敞开心扉,展开对话。我们看到,在对话的过程中,靳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对生活感受的真实表达,注意启发学生的心灵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给以学生最大的自由,抒发其内心的感受;我们还看到,在对话的过程中,靳老师能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循循诱导,抵达学生的心灵世界。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靳老师始终用那浑厚亲切的话语与学生进行着真情交流,他那亲切和蔼的话语,就好似和煦的清风,给学生送去温馨和惬意,吹开了封存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积淀已久的那份情感。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聆听到了学生生命花开的声音。我觉得,这样的习作指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指导,才能够达到如冰心所说的那样,让学生“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像《《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邢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那么,此时此刻,你们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呢?静下来想一想,想清楚了再说。 生:我此时很激动,因为客人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节课一定很精彩。

生:我刚开始时很紧张,因为老师身材很高大。但与同学交流时,我感到老师很随和,现在好多了。 师:你的适应能力蛮快的吗,继续下去你会更加“好多了”。

生:非常紧张,不过见你和蔼,说话亲切,我想你一定是位优秀的老师,肯定能上好这节作文课。 师:谢谢你的夸奖,我们一起努力。(请一位不发言的男生起立)你紧张吗?(点头)老师和你握握手,好吗?别光点头,说话——

生:我此时此刻很紧张。 师:能给大家具体说说吗?

生:此时此刻我很紧张。我现在在众目睽睽之下上课,心里像十八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的脸色铁青。

师:打断一下,到底是多少个水桶才七上八下? 生:十五个水桶。

师:够紧张的。你说在众目睽睽之下上课,好像不准确,应该„„来,你回头,大胆地看看后面听课的老师们。看好了,想想应该怎么说?

生:在几百双眼睛关注下上课。

师:脸色铁青,你能够看到?应该怎么说? 生:脸色白了。 师:白了?再想一想。 生:我感到脸发热。

师:哎呀!你的手心怎么了?请同坐看手心出汗。你说说看,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怎样? 生:他很紧张。

师:现在,请你来具体说说此时此刻心里怎样紧张,你有把握么?

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十分紧张,因为有几百双眼睛注视着我。我的心里像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我感到脸发热,手心也湿漉漉的。

师:(走近拍一下)你的腿?

生:我的腿一直在发抖,脚心都冒冷汗了。

师:真够紧张的。说得好吗?掌声鼓励。我的手心也出汗了,老师谢谢你。不过老师要提醒你,今后课堂上,大胆发言,自信一些,别紧张,好吗?

师:其实,我们平时积累的词语,也有不少能够表现出人物紧张的,谁来说一说。 生:心惊胆战、胆战心惊。

生:提心吊胆、六神无主、惊慌失措。 „„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不少片段是写人物紧张感受的,回忆一下,能说说吗?

生:《黄河的主人》课文中有形容人物紧张的片段,写艄公在黄河上行船的时候,在波涛汹涌的情况下,很紧张。

师:老师如果能听你把描写艄公紧张的情节说出来就更好了。老师也来说一个,好吗?(老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体味)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想起来了吗?

生:这是《半截蜡烛》里的一个片段。

师:这段描写人物紧张的文字,写得多细腻啊!看来,我们平时读书,学习课文,还应该留心,注意积累好的词语、片段。这样,我们习作时就会感到得心应手,挥笔自如。

师:此时此刻,你的内心又有什么新感受呢?想一想。 生:我的心情渐渐变好了,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样,一片晴朗。 生:我的心里很高兴,我们又多了一位朋友。

师:我也很高兴,这么短的时间里,结识了你这位重感情的朋友。握个手吧。 生:我很伤感,因为这节作文课就快结束了,你也要走了,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师:“你要走了,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我听了怎么总觉得别扭,你的意思是说:老师上完这节课,要离开百家湖小学了,因为老师的学校还有工作等着老师去做,你舍不得,是吧。

„„

邢老师的教学一直以聊天的方式进行着的,他先让学生猜测自己首次走进百家湖小学为同学们上课的感受,再让学生自由地谈谈自己进入课堂后,在几百位听课老师目光注视下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并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表达具体。我们看到,邢老师的启发之下,学生能够与自己的心灵展开对话,及时地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与老师和同学展开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邢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加具体明白的表达出来。比如,在引导学生表达紧张心情的时候,邢老师的指导就充满着智慧。对于紧张心情的表达,可以描写一些外在的表现,如:手心出汗、腿在发抖等;也可以描写内心的活动,如:六神无主、忐忑不安等;还可以通过想像、类比等方式来表达,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情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样等;还引导学生从阅读学习中体会,等等。这样的指导,是细致的,多方位的,使学生不仅捕捉到了生活中的感受,而且明白了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还看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邢老师注意在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去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并让他们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捕捉感受、表达感受的进程中,逐步地感悟到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都会引起不同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要准确细腻地表达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我觉得,这就是邢老师的匠心所在。

“作文,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就会把目光投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尊重儿童应有的权利,关注儿童健康的成长,理解儿童,亲近童心。这样,我们在习作教学时就不会只去讲授那些劳而无功的写作技巧,而会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的积淀,情感世界的丰富,思维空间的拓展,语言材料的积累,让学生的习作拥有汩汩欢唱的源头活水。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洋溢着儿童的烂漫,流淌着儿童的真情,飞扬着儿童的智慧。

三、“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们知道,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对于尚未成人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每位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愿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其实,儿童的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宽容、信任、引导和激励。当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写成了习作之后,他们满心欢喜,最渴能够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认可和赏识。此时教师就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采用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靳老师深谙此道,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他的习作讲评的设计别具特色,充满创意。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小小作家笔会”这6个漂亮的美术字,并让学生推荐两位同学来主持这个笔会,这种新颖的讲评形式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这里我们不妨来回放一下当时的一个教学场景:

师:掌声有请两位主持人。我把位置让给你们俩。我先讲几句:刚才40分钟同学们在下面写,我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指导。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这篇作文的讲评,我又没有看,又没有批改同学们的作文,因此,我想请两位主持人替我做主。我想先听听主持人的意见,你们准备怎样主持呀?

生1:我觉得作为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使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 师:那么怎样使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呢? 生1:和大家打成一片。

师:主持人光和大家打成一片可不行,光打成一片就乱成一团了。还要做什么?主持的时候,第一件事先要做什么?想不起来?你想起来了吗?

生2:我准备先让每个同学先介绍自己所写作文的题目,然后让同学们选出自己最想深入了解的作文。在读作文的时候,如果有意见可以随时打断,欢迎对他的作文进行评点。

师:她的主持方案能通过吗? 生:能。

师:鼓掌通过。(生鼓掌)华彦,你同意她的主持方案吗? 生1:同意!

师:希望你们两个配合默契,珠联璧合,让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因为这套方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下面就开始吧。不过,我还是要当辅导员的,在点评作文当中,如果我有什么意见,同学们愿意听吗?

这个简单的教学环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和靳老师的教学智慧。我觉得,这个教学环节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成功信心的树立。“小小作家笔会”这种形式的学生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课堂上学生以“小小作家”的身份参与交流,他们信心倍增。第二,个性才情的展示。教师信赖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展示了学生的才情,尊重了学生话语权;第三,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来主持,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兴趣,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行进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忘记自己的主导作用,能够适时地给予引导、点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差异的,以往的讲评课唱主角的常常是一些优等生,大部分学生还是难有表现自我的、体验成功的机会,而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又是以这些优等生的作文作为衡量、评判学生习作的标准,这样,就会使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望成功而莫及”,这势必会关闭他们的情感闸门,扼杀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使他们对写作产生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而在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个个都是主角。我们看到由于主持人的提议,每个学生都很愉快地介绍了的自己的作文题目,对于那些大家都感兴趣的题目,学生就把它写在黑板上。令人惊喜的是,学生的作文题目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可谓是异彩纷呈。这里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学生的作文题目:《我能行》《长大后》《我——未来的漫画家》《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恐怖的一幕》《爸爸第一次发火》《与事实相反的梦》《梦断篮球场》《一件异想天开的傻事》《我的理想——兽医》《你好,老靳》《极限接触》《我是一只蚂蚁》《我的第一次》《它就这样离开了人间》《妈妈流泪了》《讨厌的绰号》《老友万岁》《我发现了一根白头发》《第一次被爸爸打》《我的烦恼》《看家的恐惧》《我的偶像》《集体力量大》《小偷先生,你们绝望吧》《我说服了爸爸》《好聪明的甲鱼》《爸爸你太累了》《我好后悔》《第一次独自睡觉》《妈妈,你不能输》《世界杯夺冠》《我也曾淘气过》《啊,我发现了》„„看到这些题目,靳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看,黑板上写上了大多数的题目,这些题目多有创造性呀,都是你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些题目包括写人的,写事的,写物的,写理想的,写幻想,写梦想的,写喜怒哀乐的,什么都有,直抒胸臆,多好呀!”

与靳老师不同的是,邢老师把交流题目的环节放在了学生动笔写作之前,同样也是很精彩的:

师:我们这堂作文课,就是要你把刚才捕捉到的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在写作文之前,准备给你将要写的文章定一个什么题目呢?要知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文章定下一个好的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啦!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想作文题目,想好的记下来。巡视发现个性习作题目,相机板书:

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我快乐 我失落;沟通 从微笑开始„„

师:《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是谁定的题?看来你是从这节课给你的感受这个角度来命题的。很好,老师希望你的文章能够写出别开生面的感受。

师:《我快乐 我失落》是哪一位?能够说一说为什么定这样一个题目?

生:我快乐,在短短的,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邢老师的作文课使我感受到了快乐,我知道,邢老师就要和我们分别了,我们心里很是依恋,有种失落感。

师:《沟通 从微笑开始》这位同学从老师和同学们沟通中,捕捉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感受,这个题目新颖,有创新,老师真的希望早点看到你的作文。 „„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文题目。现在请你们拿起笔来尽情地去把自己捕捉到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吧!

看到自己的题目出现在了黑板上,学生的心中怎能不升腾起一种激动和愉悦呢?怎能不亲近作文,喜爱作文呢?

两节课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凝聚着儿童智慧的作文题目,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赞可夫说的一句话:“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也许就是这两节课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效果的原因吧。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当这个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当中的时候,我们就会把目光投向每个儿童,关注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让他们生命之花在习作中绽放。这时,我们便会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把讲台让给学生,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把自己习作中最得意的地方展示给大家。课堂上,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那独具匠心的题目,读读自己作文中那些生动优美的语句,甚至一些用得精当准确的词语,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习作的过程中,揣摩品味,欣赏辨析,合作分享,学会尊重,懂得赏识,体验成功。如此一来,我们就有可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鼓起他们前进的风帆,让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习作中曼舞轻扬

第五篇:让青春在奉献中飞扬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于9月在我市举行。作为一名天津大学生我倍感自豪。本次大运会的会徽为青春飞扬。青春飞扬,让青春在奉献中飞扬,我们的青春才能更加精彩!

全国大运会已举办了8届,志愿者永远是大运会里最亮丽的风景之一。大运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一直在传承着。志愿者兢兢业业,无论汗水浸透了衣裳,无论脚底磨起了水泡,他们始终用心服务、绽放笑容,以贴心的服务为戟,以微笑为矛,不求回报的奉献,为比赛的成功举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常怀这种奉献精神我们青春无悔! “大运会”作为以大学生为主题的运动会,在充分体现体育的精神之外还应该有一种支撑广大的运动员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就应该体现在志愿者身上。所以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也就成为了“大运会”不可或缺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 其实,奉献并非高不可攀的境界,它主要体现的是给予的态度。 当“大运会”的旗帜即将在天津飘扬的时候,这种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也就体现的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有幸搭上了这趟时代的列车,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志愿者和科大志愿者一起活跃在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第一线,把奉献放在第一位,对9月即将到来的全国大运会,天津科技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们承诺“我们准备好了,让青春在奉献中飞扬!”

上一篇:人的一生就像一张网下一篇: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