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营销理论

2024-05-07

传统营销理论(精选八篇)

传统营销理论 篇1

营销与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工商企业的两大核心职能, 营销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运用各种战略、策略与技术将有价值的创新传递给消费者, 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进而实现企业自身的目标与发展战略。企业的营销实践一般受制于其所秉承的营销理念, 而且必须权衡各个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取向, 否则企业的营销战略与部署可能就会夭折。因此, 对于现代社会的任何一个组织而言, 营销已经成为实现组织价值与利益的关键要素与核心动力。事实上, 营销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应证了营销的广泛社会性, 因为企业的营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 不可避免会对社会公众产生各种生理的和心理的影响。但现实情况是:中国目前各行各业都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蜕变期, 各种信仰、秩序和规则都处在形成阶段, 从而企业的行为显得很急功近利、很焦虑且不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 例如最近发生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我国乳制品行业、食品行业及服务行业 (高铁安全问题) 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都说明, 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营销与经营行为仅仅以传统营销理念为指导, 而忽视了营销行为与活动的社会性背景与情境。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民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更希望消费的产品首先必须是安全的, 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安全的产品与服务, 而不能置社会利益于不顾。那么, 社会营销或注重社会责任的营销与传统营销究竟存在怎么样的关联, 企业在实际的营销过程应该如何把握, 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 希望通过厘清社会营销与传统营销之间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关联, 来重新思考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 从而为中国企业走出品牌信任危机提供指南。

二、社会营销与传统营销理论概述

(一) 商业导向营销理论1969年, 科特勒等学者通过一个经典的案例分析拓宽了营销的领域, 并指出每一个组织都在从事营销或类营销活动。

营销是一种超越了有形物品销售的说服性活动。营销学思维与理论必将被应用到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 很多的营销学术论文讨论社会营销话题, 试图将传统营销框架与理论应用到相关领域, 并拓展了其理论范围与应用前景。但现有的研究与实践都仅停留在模仿传统营销模式的层面上, 或只考虑社会性活动的商业价值, 没有创立独立的社会营销理论与体系。美国相关学者根据营销对象中服务成分的多少, 将产品性营销与服务性营销统一起来。服务性营销只是产品性营销的特例, 服务是营销的本质, 产品只是提供服务的载体。从现有文献来看, 营销学学科的内容和领域正处在一个蜕变期与迷茫期, 以后的研究应该建立一个普适性的框架将丰富多彩的营销现象与实践纳入解释体系, 为不同组织的营销活动提供指南。学者们将社会营销看作是服务营销逻辑的应用, 并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通过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价值创造体系的优劣, 即商业性仍然是社会营销的本质。随着营销理论的演进, 现有的营销体系指出: (1) 服务是交换的基础; (2) 服务被用来交换服务; (3) 顾客是价值的共同创造者。这些理念与社会营销是兼容的。然而, 早期的营销定义只考虑如何实现组织的经济目标, 接着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在定义营销时更加注重营销的社会性影响, 并且传统营销活动的社会性影响既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 甚至会破坏社会的主流价值理念与伦理规则。最新的营销定义认为营销是一种活动, 涉及一系列活动与过程为顾客、客户、营销人员与社会在最大程度上创造价值。虽然已经出现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营销的社会效应, 但社会营销的研究者与实践者都存在着严重的商业偏见。传统的营销学理论聚焦于产品、服务, 有关社会营销的话题只是服务于企业的传统营销目的与战略, 很少考虑社会利益。

(二) 社会利益主导营销理论很多的营销学者和实践者们开始重新思考营销的本质及其外部边界。

但至今营销科学的体系和框架并没有充分回应科特勒等学者们的质疑, 仍然将社会营销排斥在现有的传统营销体系之外。人们已经认识到社会营销不仅仅是一套营销应用体系, 而且和传统营销模式一样, 其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生活方式的选择行为。现在, 社会营销人员面临的管理挑战远远大于传统营销部门的人员, 他们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利益、顾客的权利, 还要考虑社会的情绪、政府的态度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的倾向。不同的社会利益相关者其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并且对于同一套营销战略或策略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传统营销往往被假定为一个一维的体系, 即销售最大化;社会营销的范围远远超越了传统营销的范畴, 目标和影响都是多元化的。结合中国目前所处的营销困境与企业的迷茫, 我国企业的营销理念与思维应该大大拓展, 至少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延伸, 以便全面权衡营销的效果与营销: (1) 企业的营销人员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涵括商业情境与社会情境的分析框架; (2) 建立多元化的营销评价体系和指标, 去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 以期求同存异; (3) 营销教育或教科书应当站在更广的社会视角, 来讨论传统营销与社会性实践; (4) 营销伦理中不仅应当包括商业伦理, 更应当包括社会伦理。首先, 应当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建立主流的营销规则与社会伦理, 必要时政府可以作为代理人制定一套符合目前我国社会实际与消费者诉求的企业营销伦理指南, 也就是说必须让企业在合法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 还要关注自身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其次, 企业应当在坚持伦理价值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目前实际的营销效益评价体系, 用来预警可能爆发影响品牌价值与营销绩效的事件;最后, 将预警系统的反馈信息用来完善自己的营销系统, 实行全员社会营销管理。自1969年部分美国学者希望拓展营销的领域以来, 并没有打破学术界的一致认同:即营销仅仅是一种商业活动, 而且其理论体系一直沿用至今。营销学者大卫甚至指出科特勒登1969年的论文使营销学相关的术语陷入了一种空前的混乱。由此可以说明当时营销争论是很混乱的。例如科特勒在1971年正式提出社会营销来描述非盈利性营销活动, 而凯勒又用它来描述传统营销的社会影响, 既包括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至今社会营销和社会网络营销又相互产生了矛盾, 例如我国学者就一直十分注重营销的社会效果, 但西方学者似乎又更在乎基于社会网络的商业营销模式的改造与完善。尽管不同学科的学者都试图从不同角度来认知社会营销, 但在营销学者的眼里却不再具有可争论性。还有部分学者乐观的指出, 与早期人们将营销仅看作是商品或服务的经济配送体系相比, 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与营销相关的管理程序、运作过程、实践模式与战略策略, 这不仅涉及传统营销领路, 更加涉及社会营销实践乃至自我控制的组织。

三、企业营销战略与路径选择

(一) 现有营销模式重构可行性分析前面争论的中心议题是当营销已经意识到自身必须拓展时, 实务界与学术界仍然将社会营销现象还仅仅看成是传统营销体系之内的一个特例, 就好像服务营销是产品营销的一个特例一样。

而事实上, 我们从具体的营销实践发现服务营销应当成为主流的营销范式, 产品营销只是一个特例而已, 如此能够解释很多的营销理论与营销实务创新;那么, 对于社会营销而言, 也应该成为营销的主流逻辑, 传统营销只是他的简化与变异而已。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两种营销范式都有自己的目标, 传统营销者仅看重销售, 而社会营销有时也关注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但更主要其他社会受众的行为, 以便对其行为加以矫正与优化。在市场上, 企业往往以产品或服务作为载体来传递价值, 而消费者就以货币作为交换物来取得该价值, 企业的营销绩效可以通过公司的成长及股东满意来衡量, 主要包括销售额、市场份额、营销费用与营销回报, 这些都是很清晰的。当然, 营销体系运作的好坏还受到无数变量的影响, 如支付的延迟以及未来的承诺等。有时, 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期利益, 营销人员会实施特定的营销战略来谋求永远的核心竞争优势, 以实现长期顾客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但短期的销售会受到影响。市场或商业交易在社会营销领域也会发生, 比如慈善行业就经常会举行拍卖来销售二手物品, 公立医院和高等院校就提供有偿的服务, 但这些组织并不依赖于这些交易的收入, 而主要依靠捐赠、财政拨款等。然而, 我们发现这些组织行为和绩效的优劣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获得资金来源, 从而从这个角度讲, 盈利性部门的价值创造体系也适用于社会性部门或非营利性组织。然而。社会营销如果依赖于市场交易或给他们的资助者发送商业信号都是存在问题的。一项对志愿者行业的成本-收益研究发现规范的或社会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商业性获得, 由此表明传统营销的分析范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营销领域。识别社会营销的作用机理以及他们的战略优化行为经常遇到很多障碍, 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可观察的对于营销努力的反应, 另一方面这种效应具有长期性。有时即使能看到实时的行为改变, 但这种行为改变的诱因是多元的, 根本无法识别有多大的成分是受到社会营销人员努力的影响, 目标受众有时也说不清是哪个营销人员或哪些营销努力影响了他的行为与决策。因此, 笔者认为社会营销人员平时应该关注其他的信号, 来评判“受众行为”是否朝着预期的方向与目标前进。Wei-Skellern2007年设计了一个模型来区分传统营销与社会营销的异同,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部管理的改进;可观察到的或外部结果的改进;终极目标的实现程度。认识并深入理解传统营销与社会营销领域“交易”的本质, 这有利于改进社会营销管理与实践。首先, 以财务回报为基础的多元化绩效指标包括销售 (偶尔) 、个人或企业的捐赠、基金的自助、政府的拨款;其次, 有时绩效也可根据非货币指标来衡量, 如自愿的劳动力、免费的物品 (如计算机) 及免费的咨询等;第三, 组织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对于有限资源的争夺, 而不是对于外部消费者及其资源的竞争;第四, 引导捐助者或其他经济 (非经济) 援助的市场信号是不可得的, 原因在于目标受众不清楚是哪个营销者在影响他们, 社会的改善与改变都被所有的参与者归因于自身的努力, 很难识别真正的“交易”是否真的发生, 社会效应出现的时滞较长。事实上, 学者们已经认同现有营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社会交换, 并且社会交换可能带来经济回报或损失、社会回报或惩罚[5]。所以, 我们坚信营销人员可以运用现有的营销理论与技术来从事社会性交换, 从而更好的理解社会交易的本质, 提高营销理论的兼容性与普适性。但在现实中, 这似乎不那么容易解决, 面临着挑战。因此, 首先必须开发一个新的能够处理多方交易的营销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传统营销交换是双向的, 为了最终的现金流而提供产品或服务, 从而仅是一个特例, 并且传统营销所关注的经济后果只是为了追求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所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而已, 一个完整的社会营销计划却要复杂得多, 必须多视角的考虑其可能对各个利益相关者产生的一切影响。所以, 可以这么说社会营销环境需要更加复杂的营销模型来加以阐释。为了重构营销模型和体系, 首先必须要深入研究并理解不同的社会目标受众对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的潜在回应, 并且为了在现有的理论纳入社会营销情境, 应该避免用“顾客或客户”来描述复杂的目标受众, 应为目标受众的外延太广了。其次, 应该明白不同目标受众的价值并不总是嵌入在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中, 所以必须开发一个能够兼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价值创造与评价系统, 并在具体的营销方案中植入一个平衡机制。通过检索相关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文献发现, 社会交换理论适合于作为重构营销范式的中心构念[6]。但是为了应用这个理论, 首先应当开发一种分类体系以涵括不同的受众行为, 以便在任何组织主导的任何交换中为营销人员的努力方向提供指南, 这个分类体系既能解释传统盈利部门的行为, 如高介入度购买行为、品牌忠诚行为等, 也能描述社会营销可能涉及的行为目标, 主要应该包括如下维度:行为的启动, 如购买产品或献血;行为的转换, 如消费者品牌或产品的转换, 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行为终止, 如停止购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停止吸毒等;不触发特定的行为, 如不吸烟, 不污染环境等;持续某种行为, 保持品牌忠诚, 一如既往地献血等;强化某种行为, 如购买更多的产品, 摄入更多健康的食品等;减少特定的行为, 如少吃油炸食品或减少上网的时间。但还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社会营销中受众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与传统营销中消费者的行为类似,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有利于深化对于两个领域的理解, 如果希望将社会营销与传统营销完全融合, 我们首先必须找到一个共同的理论切入点, 而这恰恰是需要学者和实践者们认真思考的。

(二) 企业营销战略与路径选择 (1) 品牌信任危机下中国企业营销进化的战略思路。

目前,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但由于在营销过程与品牌建设时的急功近利, 导致市场上和社会上的品牌信任危机层出不穷, 使得我国自主民族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从而沦为“品牌小国”。其主要原因在于, 中国目前正处于急剧转型期, 企业的焦虑情绪蔓延到了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与市场绩效评价系统, 营销努力具有单一性, 仅仅聚焦营销战略及策略的商业性后果, 并没有将自身的营销方案植入具体的社会情境。例如, 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伪洋品牌欺骗消费者导致家具行业道德的沉沦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中国企业营销理念的狭隘与营销伦理的缺失。由此,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消费者主权意识的增强, 企业应该在营销宣传与品牌塑造过程中保持一致性与一贯性, 即保持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品牌承诺或品牌核心价值的一致性, 同时在后续的可持续经营中将品牌的基因遗传下去, 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企业的商业性基因中嵌入道德基因与社会基因, 应该开发一套评估体系用以评价企业营销活动的财务绩效、社会影响与道德水平提升。 (2) 品牌信任危机下中国企业营销进化的路径选择.随着竞争的加剧, 中国企业必须正视自身营销理念、营销模式、营销战略及营销组合策略的不足与缺陷, 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品牌核心价值的凝练并嵌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将单一的、简化的注重商业性利益的营销体系改造成为多元化的、复杂的既关注商业价值但更关注社会营销的社会营销体系, 真正实现中国从“品牌小国”到“品牌强国”的转换, 维护国家形象与民族品牌的声誉。营销是不断进化的, 品牌也是不断进化的。中国企业营销的进化必须符合企业、消费者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利益, 从而构建和谐大营销, 这也是我国企业营销实践的进化方向。笔者通过对营销学者、企业营销人员和政府人员的调查访谈发现, 中国企业应该如下路径来重构既和谐又符合伦理的企业营销体系:首先, 从理念层面树立社会营销理念, 将商业性营销看作一个特例, 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负责任的来开展营销活动;其次, 从制度层面制定营销伦理准则与操作指南, 树立基本的品牌诚信, 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来满足社会的诉求与消费者的需求;再次, 建立一套针对营销人员的社会性营销培训体系, 传授给员工实用的营销伦理平衡技巧;继而, 在企业的营销方案预评估与评估中, 纳入社会指标与伦理指标, 一旦企业的营销活动对社会及其利益相关者带来了负面、消极的影响, 企业应当拿出负责任的姿态和措施来谨慎处理品牌危机事件, 展示企业的核心品牌价值与产品文化, 然后以社会性营销指标来改造自身的营销系统;最后, 随着消费者主权意识的增强及话语权的扩大, 应当从政府与舆论的层面大力宣传遵循营销伦理与社会性营销准则的典型企业的营销实践, 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符合社会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营销实践体系与方案。遵循上述路径, 当所有的企业都将符合社会利益与营销伦理的营销实践作为自身的追求与目标时, 消费者的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而社会的利益也将受到更好的保护。

摘要:由于传统营销伦理的缺失, 我国正在产生品牌信任危机, 必须以社会营销理念来主导传统营销。本文认为:营销活动总是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下执行的, 现行的传统营销体系和分类是对营销的社会复杂性的过分简化, 甚至产品或服务的分销和销售也不是简单的商业活动, 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 应该更加注重传统营销的社会性, 以避免各行各业品牌信任危机的频繁发生。

关键词:社会营销,传统营销,营销理论,营销进化,中国企业

参考文献

[1]王学海:《社会营销概念的演进—兼论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江汉论坛》2003年第5期。

[2]周志娟、金国婷:《社会交换理论综述》, 《中国商界 (下半月) 》2009年第1期。

[3]Kotler.Philip and Sidney Levy.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1969.

[4]Vargo, Stephen L.and Robert F.Lusch.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 2004.

[5]Gundlach, Gregory T and William L.Wilkie.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s New Definition of Marketing:Perspectives and Commentary on the2007Revision.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rketing, 2009.

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篇2

传统营销重点放在了产品的特色与利益上,通过进行产品的销售来获利;而体验营销关注的重点则是放在了顾客的体验需要上,通过安排情景、事件以及设计一定的体验活动,让顾客得到有价值的体验使企业获取利益。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与他们建立一种个人化、值得回忆的联系,就是在营造一种体验的氛围。和过去相比,今天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消费者面临更加多样化的物质选择,对物质方面的需要退而求其次,而对精神或文化方面的需要更加的关注。体验营销恰恰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这种需要,在强调消费者物质方面需要的同时更加侧重于消费者精神或文化方面的满足,突出他们的精神感受,关注企业给他们带来的能够值得回忆的体验。

1.2 对目标消费者的理解不同

传统营销假设他们面对的目标消费者是理性的,通过理性的购买过程进行决策,在这一过程中通常是由需求认知、寻求信息、评价各种产品、选择、购买与消费等几个阶段所组成的。如果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过程都是按照这个过程来进行的,那么目标消费者可能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们会有厌烦的感觉。而体验营销则不同,他们认为目标消费者既是理性的,同时又是感性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是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作用而进行购买的。在体验营销中,消费者既接受体验,又参与实施到体验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出了顾客导向的理念。体验营销强调消费者的参与性和接触性,希望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拉近产品和消费者的距离。体验营销不仅考虑到产品的功能和特点,还要注意与消费者搞好沟通与交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从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经历中切身体验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达到或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顾客的求。联想集团新世纪的“全面客户体验”核心战略,体现出了这一点。1.3 效果不同

在传统营销中,购买过程随着产品交付完成,顾客售后对产品评价完成后而结束。而在体验营销中,消费者所获得的感知效果并不会因为完成一次体验就马上结束,体验感知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有时消费者甚至事后会对所获得的这种感知重新评价,从而产生新的感受。比如星巴克咖啡能够吸引许多顾客经常光临,这和星巴克把喝咖啡变成“星巴克体验”是分不开的。顾客在去过星巴克咖啡店后,会获得一种独特的体验感知。让咖啡店成为家庭和工作之外的一个舒适的社交聚会场所,在这里人们能够放松心情,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和补偿。因此,体验营销的效果是长期性的。

首先,从关注点上看,传统营销更多专注于产品的特色与利益,而体验营销却把焦点放在了顾客体验上。让顾客主动地分辨和选择企业与产品,主动提出自己对产品设计的意见,并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人性化大大提高,对市场的导向作用也更强了。

其次,在对顾客的心理把握上,传统营销把顾客当作理智的购买决策者,把顾客的购买决策看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理性地分析、评价,最后决策购买。而体验营销则认为顾客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顾客因理智与因追求乐趣、刺激等一时冲动而购买的概率是相同的,由此为制定营销计划提供了依据,大大推进了创新和求变意识。

最后,从实际操作来看,传统营销关注产品的分类和在竞争中的营销定位,而体验营销则更注意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为顾客制造各种消费体验情

景,能真正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营销所起到的作用会更明显,同时对消费者的认知作用会更强。导入旅游产业

(一)从旅游产品的特性来看,旅游产品更适合体验营销 首先,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

其次,旅游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二)从体验的内容来看,旅游是体验的大舞台

二、旅客需求的转变是体验式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 旅游企业为游客所提供的产品,实质

上就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这决定了旅游业与体验天生就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从需求内容上看,消费者需要的不再是大众化、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而个性化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 者的欢迎

第二,从需求结构上看,物质方面需求明显下降,情感 体验需求比重逐渐增加

第三,从需求方式看,旅游者不喜欢单纯的旅游企业的 安排,而是积极主动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呈现更强 的参与意识,希望进行参与性旅游项目,以充分发挥个人的 潜能和个性

传统营销理论 篇3

“长尾理论” (The Long Tail) 是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于2004年10月首次提出, 其核心思想认为, 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 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长尾理论”是对传统的“二八定律”的彻底颠覆。

“二八定律”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最先提出, 帕累托认为, 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 结果、产出或报酬的80%取决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常见的表现有:现有的产品或服务的20%创造了80%的利润、给公司带来80%利润的是20%的客户、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等等。二八法则是传统工业经济中普遍适用的法则。

“二八定律”作为传统工业经济中公认的企业法则, 经过长期实践检验, 是企业提高效率、实现科学系统管理, 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一种重要手段。“二八定律”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效的根本原因是, 由于传统工业经济是在资源稀缺环境下运行, 在资源稀缺条件下, 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 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但当它超过一定限度时, 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 最终还会使产量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由于边际效益递减效应, 资源与市场供应都是有限的, 在工业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 只能用大规模的生产来满足消费者。

但是,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制约企业向80%的小众提供服务的因素逐渐消失, 无论是企业发布信息还是消费者收集信息都极为便捷, 信息的发布、收集、处理与制作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都逐渐下降, 加之物流配送体系日益完善, 物流效率极大提高, 而物流费用则大大地降低, 同时, 随着消费者的个体意识的觉醒、消费理念更加成熟, 消费者不再热衷于追求热门产品, 而更加着眼于个性化的需求, 这也相应增加了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压力。上述一系列变化使企业有必要, 也有能力为80%的小众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而颠覆了企业只能靠集中资源满足20%的大客户来获取利润的“二八定律”。

二、传统中小制造企业典型的营销模式

由于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研发投入不大, 创新能力不足, 其产品往往是模仿市场领导者推出的热销新产品, 对产品的功能、外观略作改变, 在某个不被强大竞争对手重视的细分市场上寻得一个栖身之地。企业也无力进行大规模广告宣传, 无论产品质量、销售价格、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都无法与领导者相比。传统中小制造企业, 特别是消费品生产企业, 无论销售范围是全国还是区域, 其典型的营销渠道模式之一是采取区域代理制, 即在全国分几个区域寻找区域代理商, 每个代理商负责一个指定区域的产品销售, 企业则主要专注于生产领域。在这种情况下, 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代理商, 大部分销售费用都是消耗在渠道环节中, 代理商掌握了销售渠道, 掌握了客户, 也就掌握了生产企业的生命线, 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到了看代理商眼神吃饭的地步, 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和代理商的关系。

在这种营销模式下, 尽管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但由于代理商资源限制, 如资金、人员、货架、配送能力等有限, 代理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通常只愿意经销最畅销热门的商品, 通过快进快出获利。而企业销售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代理商的管理和维护, 代理商就是企业现实的大客户, 维护好代理商关系保证销售渠道畅通就是销售部门的主要责任, 销售人员无暇也无力顾及终端客户。

除区域代理制外, 还有大量作坊式小企业采取原始的“前店后厂”模式, 这种模式在很多大型商品批发中心大量存在, “前店后厂”完全是等客上门、靠天吃饭的销售模式, 生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批发市场整体的客流量和店铺所处位置的好坏。

在传统制造业中, 每个行业都存在着大量采取上述营销模式的企业, 在大家都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 产品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产品没特色、打不起广告、渠道也无法掌控, 企业只好拼命压低成本, 压低价格, 以低价应对竞争, 一轮竞争下来的结果就是:产品价格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企业利润也越来越少, 在竞争对手和代理商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中小制造企业都是举步维艰, 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很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这种营销模式的隐忧, 有些企业也尝试过改变, 如自建渠道, 但自建渠道意味着高额的费用投入, 加之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人员储备不足、新产品开发跟不上, 自建渠道成功率极低, 很多企业碰壁之后不得不又走回发展代理商的老路。

这就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现状。

三、网络经济时代, 中小制造企业如何调整营销策略

建立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在全球迅猛推广, 网络经济的兴起不仅开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而且带来了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也为企业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活动平台, 给传统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网络经济时代对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 最深刻的变化莫过于“长尾效应”取代“二八效应”, 成为指导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和营销策略以赢得竞争的基本法则。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 大型企业抓住20%最重要的客户, 有利于集中企业资源优势, 发挥规模效应, 实现利润最大化。中小型企业在与大型企业抢夺这20%的重要客户时处于明显的劣势, 但传统经济模式下大众传媒的特点决定了企业针对个体消费者进行营销的成本非常高昂, 任何企业都难于承受, 针对个体消费者的营销在大众传媒时代甚至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

但是, 在网络经济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成熟, 针对分众甚至针对个体消费者的大规模信息沟通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 而且费用还非常低廉, 这使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顾客实现精准营销成为了可能, 中小企业再也不必跟在大企业身后分食大企业的残羹剩饭了。而高效快捷的通信系统、物流系统也使中小企业可以直接将产品方便、快捷、经济的送达最终用户手中, 而不必再依赖中间商环节。在网络经济时代, 大规模制造和低成本生产并不一定会带来竞争优势, 面对消费者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 企业完全可以改变传统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模式, 采用柔性生产技术, 利用费用低廉的网络传播平台和各种即时交流工具与消费者实现一对一的实时交流和沟通, 了解消费者需求, 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因此, 在网络经济时代, 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调整营销策略, 从而避开与大型企业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争夺消费者:

(1) 开发个性化产品。正是因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大量存在, “长尾理论”才能够发挥效力。只有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 中小企业才可能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提供个性化产品并不一定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也许仅仅只是颜色、外观的改变, 或者一些小小的功能改进都会让消费者心动不已, 关键是企业要肯用心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2) 尽量降低成本。个性化生产会增加制造成本, 不能采取大规模的物流也会增加运输成本, 如果不能在其他环节降低成本, 过高的售价将把大多数潜在消费者吓跑。如何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和降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3) 建立以网络营销渠道为基础的复合型销售渠道。传统的分销渠道是为大众营销服务的, 无法满足向小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因此, 改造传统营销渠道是实现长尾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传统渠道的改造要善于利用日趋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如B2B的阿里巴巴网, B2C的淘宝网、易趣网等, 或者采取企业自建网络销售平台的方式, 如当当网模式, 尽量缩短渠道长度, 甚至避开中间商, 采取直接销售的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与消费者零距离的沟通, 实现快速反应。作为对网络营销渠道的补充, 某些传统渠道也可以继续保留, 比如在中心城市有选择的布点开一些实体店可以起到提升产品形象的作用。

(4) 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传播交流工具, 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显然不适合作为针对小众顾客的传播媒体,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为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一对一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在小众营销时代, 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传播工具和及时沟通工具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灵活方便、价格低廉的优势, 实现针对目标顾客的精准营销。

网络经济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冲击已经越来越明显, 已经有无数中小企业发现了网络经济所带来的商机, 并已通过网络营销平台掘到了第一桶金。网络经济带给中小企业的机遇更多于挑战, 对于传统的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说, 只要善于利用网络经济带来的便利,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机动的优势, 就一定会在网络经济大潮中取得先机。

参考文献

[1]、 (美) 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著.乔江涛译 长尾理论 [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6

[2]、杨娜.网络时代的营销新思维──长尾理论.特区经济[J].2008年第3期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研究 篇4

一、网络营销的定义与基本内容

网络营销的定义有很多种, 其基本概念不外乎是指企业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和手段来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我们在这里采用《互联网营销教程》一书中的提法, 即网络营销是指“在虚拟的互联网基础上为目标顾客制造、提供产品和服务, 与目标顾客进行网上沟通的一系列战略管理过程。”

网络营销并不仅仅指通过网络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而是指企业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 采用电子手段满足消费者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等全方位需求的整体市场活动。它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配送系统、产品的售后服务、信息的发布和反馈等一系列营销活动。企业的互联网营销策略也应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二、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的主要特点

(一) 营销传播的单一性

就商品的广告媒体而言, 传统营销使用多种媒体, 而网络营销使用单一媒体。传统营销使用的媒体是多种多样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而网络营销使用的传播媒体只有因特网, 虽然网址的宣传离不开传统媒体, 但网址的宣传只能间接归属于网络营销, 所以网络营销可以认为使用的是单一媒体。

(二) 以消费者为导向营销方式

与传统营销相比, 网络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 更强调个性化的营销方式, 网络营销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消费者为主导。消费者将拥有比过去更大的选择自主权, 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够获得满足的商品, 不受地域限制。消费者通过进入其感兴趣的企业网络营销网址或虚拟商店, 可获取产品的更多相关信息, 使购物更显个性。个性消费的发展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其营销战略, 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作为提供商品及服务的出发点。但是, 要真正实现个性营销还必须解决庞大的促销费用问题, 网络营销的出现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企业的各种销售信息在网络上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 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发送并能随时根据需要进行更改, 庞大的促销费用因此得以节省。此外, 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自动服务系统提供特别服务, 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三) 理想的互动性全程营销工具

传统的营销管理强调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组合, 现代营销管理则进一步追求客户、成本、方便和沟通, 然而无论哪一种观念都必须基于企业必须实行全程营销这样一个前提, 即必须由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就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 只有如此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营销和销售效果。在传统营销中这一点往往难以做到, 原因在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缺乏合适的沟通渠道或沟通成本太高。消费者一般只能针对已存在的产品提出建议或批评, 而对尚处于概念阶段的产品很难涉足。此外,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缺乏足够的资本用于了解消费者的各种潜在需求, 他们只能凭自身能力或参照市场领导者的策略进行产品开发, 这造成了企业的生产滞后于消费者的需求, 使市场上供需量不一致, 最终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在网络环境下, 这一状况将有所改观。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线上讨论广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 以极低成本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即时的信息搜索, 消费者则有机会对产品从设计到定价和服务等一系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 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 它能够使企业的决策有的放矢, 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四) 满足购物方便性需求

网络营销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效率和节奏的加快, 使消费者用于在商店购物的时间越来越短。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中, 从商品买卖过程来看, 一般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这个买卖过程大多数是在售货地点完成的, 短则几分钟, 长则数个小时, 再加上为购买商品所必须经历的拥挤的交通和日益扩大的店面, 导致消费者为购买商品需要在时间和精力上做出很大的付出。然而,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希望在闲暇时间内从事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并充分地享受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用于外出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

(五) 满足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需求

在互联网市场形成一定规模的前提下, 网络营销将为企业节省巨额的促销和流通费用, 使产品成本和价格的降低成为可能。而消费者则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惠的价格, 甚至可绕过中间商直接向生产者订货, 因而能以更低的价格实现购买。消费者迫切需要用新的快速方便的购物方式和服务,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求, 消费者价值观的这种变革, 呼唤着网络营销的产生, 而网络营销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这种需求。

三、网络营销内涵与方式的延伸

(一) 产品概念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虽然也包含了延伸产品的概念, 但更多地还是强调一种物理的概念, 即实实在在的东西。而在信息化社会中产品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从“物质”概念演变为一个综合服务和满足需求的概念, 即企业售出的不仅是一些物质型的产品, 而且是一种综合服务的理念, 信息本身己经成为产品的一部分。它包括直接消费市场或生产资料市场中的各类产品的售后服务或纯服务产品形象、产品文化和后续产品标准化、系列化等。

(二) 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

传统环境下新产品开发过程一般经过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 并将五个阶段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在互联网营销环境下, 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规律发生了变化。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建立直接联系, 所以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就意味着正确投向。同时, 一部分产品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定制, 使产品一直能为消费者接受。另外, 产品刚投放市场时, 就可根据消费者提出的改进和提高的方向, 推出系列新品, 使产品永远朝气蓬勃, 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三) 定价原则的演变

传统产品的定价策略基本上是按“生产成本十生产利润品牌差别”来确定的。在这种策略中, 生产厂家对价格起着主导作用, 这种价格策略能否为消费者和市场接受是一个具有很大风险的未知数。而在互联网营销环境下, 根据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来计算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成本。由这种成本开发出来的产品和制定出来的产品价格, 风险相对是较小的。

(四) 流通渠道的直接化和扁平化

在传统营销策略中, 企业在制定各种营销策略时, 不得不考虑营销渠道的一些基本问题, 如渠道所在的地理位置、覆盖范围、收入、消费水平等。在互联网营销策略中, 企业的营销过程没有了地域的概念, 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和消费者发生联系, 销售商品。传统的商业中介作用明显下降, 营销策略中考虑的重点已从如何利用中间商来分销商品, 转变为如何在网络上用丰富的商品信息资源吸引用户, 如何使所开发出的电子商务系统既安全又方便购买。

(五) 促销载体和手段的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 传统的基于店面现场促销为主的促销载体和手段, 要向互联网媒体转变。促销手段的设计要注重多媒体的效果和个性化的设置, 能根据用户消费习惯提供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促销组合。同时考虑到用户的理性购买趋势, 要重点发展会员制等注重长期顾客关系的促销策略, 取代原来“买一送一”等注重单次消费购买刺激的策略。

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之比较 篇5

1.1 网络营销的概念

网络营销是借助于20世纪90年代Internet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 它的概念和传统营销有着很大的区别。网络营销就是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 进行网上交易和对市场的循环营销传播, 以达到消费者需求和企业目的的营销过程。

网络营销只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利用Internet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总和, 必须解决与之相关的法律、安全、技术、认证、支付和配送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中的有些在中国成为了发展的瓶颈问题, 而网络营销则对之要求不高, 因此发展网络营销不存在障碍。国际上实施网络营销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一些知名的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 这些网站以自己各具特色的站点结构和功能特点、鲜明的主体立意和网页创意开展网络营销活动, 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 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因此, 网络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一般营销环境而独立存在, 网络营销也不等于网上销售和电子商务, 尽管这些概念之间密切相关。从网络营销的角度来看, 网络营销被称为虚拟营销也是不合适的, 网络营销是对企业网上经营环境的营造过程, 也就是综合利用各种网络营销手段、方法和条件并协调其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1.2 传统营销的概念

对于传统营销这一概念, 营销界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传统营销:从营销手法来说, 传统营销指的是没有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营销;从理论范畴上来讲, 传统营销的理论思想是没有受过互联网技术冲击的。因而, 我们可以认为, 传统营销的定义其实就是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营销的定义。互联网营销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 而20世纪90年代初营销的操作性定义是:“营销由市场探测 (P板块) 、营销战略 (STP板块) 、营销组合策略 (4P板块) 三大板块构成, 当你做了这三大板块的工作时, 你就等于做了市场营销工作”。

市场营销操作性定义示意图其实也就传统营销的工作流程图。传统营销从P (Probe) 板块开始, “市场探测”探测市场环境;营销战略 (STP) 做市场细分 (Segmentation) , 确定目标市场 (Target) 并进行市场定位 (Position) ;营销组合战术 (4P) 包括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渠道 (Place) 和促销 (Promotion) 策略。传统营销遵循营销流程图, 并依赖层层严密的渠道, 通过大量人力与广告将产品或服务投入市场。

2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有何优势

2.1 网络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 强调个人化的营销方式

网络营销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消费者为主导。消费者将拥有比过去更大的选择自由, 他们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满足品, 不受地域限制。通过进入感兴趣的的企业网址或虚拟商店, 消费者可获取产品的更多的相关信息, 使购物更显个性。

这种个性消费的发展将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其营销战略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作为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出发点。但是, 要真正实现个性营销还必须解决庞大的促销费用问题。网络营销的出现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企业的各种销售信息在网络上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 可以以极底的成本发送并能随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庞大的促销费用因而得以节省。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自动服务系统提供特别服务。

2.2 网络营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是实现全程营销的理想工具

传统的传统的营销管理强调4P (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 组合, 现代营销管理则追求4C (顾客、成本、方便和沟通) , 然而无论那一种观念都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企业必须实行全程营销, 即必须由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就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

遗憾的是,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往往难以做到。原因在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缺乏合适的沟通渠道或沟通成本太高。消费者一般只能针对现有产品提出建议或批评, 对尚处于概念阶段的产品难以涉足。此外,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缺乏足够的资本用于了解消费者的各种潜在需求, 他们只能凭自身能力或参照市场领导者的策略进行产品开发。

而在网络环境下, 这一状况将有所改观。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线上讨论广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 以极底成本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即时的信息搜索, 消费者则有机会对产品从设计到定价 (对采用理解价值定价法的企业尤为重要) 和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发表意见。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企业的决策有的放矢, 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2.3 网络营销能满足消费者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 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

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已使消费者用于外出在商店购物的时间越来越短。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中, 从商品买卖过程来看, 一般需要经过看样、选择商品、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付款结算、包装商品、取货 (或送货) 等一系列过程。这个买卖过程大多数是在售货地点完成的, 短则几分钟, 长则数个小时, 在加上购买为购买商品去购物场所的路途时间、购买后的返途时间及在购买地的逗留时间, 无疑是大大延长了商品的买卖过程, 使消费者为购买商品而在时间和精力上作出很大的付出。同时, 拥挤的交通和日益扩大的店面更延长了消费者购物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然而, 在现代社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得人们越来越珍惜闲暇时间, 越来越希望在闲暇时间内从事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并充分地享受生活。在这中情况下, 人们用于外出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

网络营销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诱人的场景, 是购物的过程不在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甚至有时还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让我们看一看网络营销是怎样简化购买过程的吧!

售前:向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的产品信息及相关资料 (如质量认证、专家品评等) , 而且界面友好清晰, 易于操作执行。消费者可以在比较各种同类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后, 作出购买决定。

售中:你无须驱车到也许很远的商场去购物, 交款时也不需排着长队, 耐心等待, 最后也无须为联系送货而与商场工作人员交涉。在网上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迅速。座在家中即可逛虚拟的商店, 用电子货币结算等等, 省却了许多麻烦。

售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你可以随时与厂家联系, 得到来自卖方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总之, 网络营销能简化购物环节, 节省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 将购买过程中的麻烦减少到最小。

2.4 网络营销能满足价格重视型消费者的需求

网络营销能为企业节省巨额的促销和流通费用, 使产品成本和价格的降低成为可能。而消费者则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惠的价格, 甚至可饶过中间商直接向生产者订货, 因而能以更低的价格实现购买。

消费者迫切需要用新的快速方便的购物方式和服务,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求。消费者价值观的这种变革, 呼唤着网络营销的产生, 而网络营销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这种需求。通过网上购物, 消费者便可“闭门家中坐, 货从网上来”。

摘要:网络营销作为新的营销理念和策略, 凭借互联网特性对传统经营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但这并不等于说网络营销将完全取代传统营销。对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营销,传统营销,比较,营销策略,整合

参考文献

[1]王方华.网络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

[2]吕涛.信息技术革命与市场营销[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 1999.

[3]屈云波.网络营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4]周海.网络营销的限制因素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报, 1999.

[5]胡泳.网络为王[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3.

[6]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篇6

一、网络营销的特征

1、节省开支, 便于控制营销预算。

这是网络营销最具诱惑力的因素之一。在电子化情况下, 有关产品的特征、规格、性能以及公司情况等信息都被存储在网络中, 顾客可随时查看。这样就省下了打印、包装、存储及运输费用, 所有营销材料都可直接在线更新, 无需送回印刷厂修改, 更无需专门人员邮寄。另外, 网络一旦建起来, 它就归企业所有。与利用传统媒介的高额费用相比, 企业通过网站进行营销的费用大大降低。

2、即时传送和反馈。

网络营销的第二个特征是即时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企业发送营销信息的即时性;获取顾客反馈的即时性。从企业方面来看, 企业利用传统媒介不可避免地要支付一定的时间成本, 因为从媒介谈判到发送时间排定直至顾客接受必然有一个时间跨度。但企业如果利用网络营销则可以节约这部分时间成本, 获得即时性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所有权属于企业, 可以随时利用网络的BBS等方式向外发送信息, 实现营销信息的即时更新。从获取顾客反馈方面来看, 企业利用传统媒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通过企业内部营销管理机构或社会咨询机构收集顾客反馈信息。而在网络营销中, 企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以及企业网络内置聊天室等方式获得顾客对于企业营销措施的直接反馈。

3、消费者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营销中企业是主动方, 而消费者是被动方, 企业通过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主动发送信息, 如果媒介覆盖面足够大, 消费者只要接触一种媒介就可能接受企业营销信息。但是在网络营销中, 如果消费者寻找信息的动机低落, 或是根本不知道企业网站, 网络营销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力。因此, 消费者能否主动点击进入企业网站查询信息成为企业网络营销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 网络营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网络营销的有效运作是以企业能够引导消费者进入企业网站为前提的, 而这一工作不可避免地要由传统营销来完成。因此, 网络营销还不能取代传统营销, 只有将其与传统营销有效整合, 才能使企业的整体营销策略获得最大的成功。

二、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模式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实质上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 传统营销为网络营销创造前提条件, 而网络营销则依靠其廉价、即时、互动的特征成为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主要手段, 二者缺一不可, 必须整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1、作为“引路石”的传统营销。

企业利用传统营销主要是为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奠定基础。在运用传统营销手法时, 企业的营销对象主要有两个:企业网站本身和企业品牌。

(1) 营销企业网络:利用传统营销手法营销企业网络是引导消费者主动登陆企业网站最直接的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在利用传统营销手法营销网站时不能使企业网站以单独的形式出现在传统媒体上, 必须与企业产品、企业形象或企业促销活动信息组合出现, 这样才能保证接受这一营销信息的是对企业产品具有需求倾向的顾客群。

(2) 营销品牌:由于网络营销需要消费者主动搜索信息, 因此企业必须在消费者选购或搜寻信息前就建立品牌形象, 这样才有机会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借助传统媒介建立品牌形象, 是企业利用传统营销手法引导消费者登陆企业网站的一个较好方式。当品牌形象树立之后, 消费者愿意登陆企业网站了解其产品特色时, 网络营销便可利用其低廉的价格提供即时详尽的资料, 充分发挥营销功能。

2、作为企业营销主力的网络营销。

在利用传统营销手法为网络营销创造了较高的点击率之后, 企业就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营销来实现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了。一个成功有效的网络营销应具备以下“三化”。

(1) 高附加值化:顾客登陆企业网站时不仅可以获得产品、公司简介等信息, 还可以获得与产品相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例如,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咨询网上, 不仅提供关于待销房产的价格、位置及与待售房产有关的信息, 还提供有关房地产的知识与新闻, 如房屋百科、售点新闻等。高附加值化是企业网站吸引顾客并保证顾客再登陆的一个关键因素。

(2) 个人化:将传统“一点对多点”的大众媒体传播方式变为“一点对一点”的个人式传播方式。例如, 《华尔街日报》的个人版由于事先设定好了个人喜爱的新闻题材、企业、基金种类, 消费者每天打开电脑即可读到一份专为其设计的报纸。网络营销的即时性为企业随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及变化提供了条件, 使企业可以随时根据消费者需求发送个性化信息, 从而实现“一点对一点”的个人传播。企业网站的个人化是吸引消费者和维持消费者忠诚度的又一关键因素。

(3) 相关化:企业通过其网站所做的网络广告应具有互动性。从营销传播的观点来看, 网络上的互动式广告有两个特点:应个人需求提供讯息;允许广告受众选择广告内容。互动式广告不再是让所有消费者观看单一形式的讯息, 而是允许消费者选择不同的广告讯息来满足个人需要。企业在运用网络广告时, 应从宣传企业商品的优点改为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由批评竞争者商品的缺点改为满足消费者的求知欲, 并帮助消费者作出明智的购物决定。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方法不再是上对下的单向式, 而是平行的对话式。这种以顾客为尊的网络广告方式, 将有助于增加网络广告讯息与受众的相关性并提高广告效果。

三、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的内容

1、网络营销中顾客概念的整合。

传统市场营销学中的顾客是指与产品购买和消费直接有关的个人或组织。在网络营销中这种顾客仍是企业最重要的顾客。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所面对的顾客并没有太大区别。虽然网民具有地域性和年龄性的特点, 同时我国的网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较低, 但这都将随着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网络资费的进一步降低而改变。因此, 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应进行全方位、战略性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定位。

网络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信息的“爆炸性”。每一个网上消费者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浏览少数站点, 而搜索引擎可以大大节省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自第一批搜索引擎投入商业运行以来, 网络用户急剧增多。面对这种趋势, 从事网络营销的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的顾客概念, 将搜索引擎当作企业的特殊顾客。因为搜索引擎不是网上直接消费者, 却是网上信息最直接的受众, 它的选择结果直接决定了网上顾客接受的范围, 以网络为媒体的商品信息只有在被搜索引擎选中的情况下才可能传递给顾客。企业在设计广告或发布信息时, 不仅要研究网上顾客及其行为规律, 也要研究计算机行为, 掌握各类引擎的规律。

2、网络营销中产品概念的整合。

市场营销学中将产品解释为能够满足某种需求的东西, 并认为完整的产品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构成, 即整体的产品概念。网络营销一方面继承了上述整体产品的概念,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和依赖信息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 因而将产品的定义扩大了, 即产品是提供到市场上引起注意、需要和消费的东西。

网络营销主张以更加周全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完美的服务, 因此其在扩大产品定义的同时, 还进一步细化了整体产品的构成。它用五个层次来描述整体产品的构成:核心产品, 一般产品, 期望产品, 扩大产品和潜在产品。其中, 核心产品与原来的意义相同。扩大产品与原来的附加产品相同, 但还包括区别于其他竞争产品的附加利益和服务。一般产品和期望产品由原来的形式产品细化而来:一般产品指同种产品通常具备的具体形式和特征;期望产品是指符合目标顾客一定期望和偏好的某些特征和属性。潜在产品是指顾客购买产品后可能享受到的超乎顾客现有期望、具有崭新价值的利益或服务, 但在购买后的使用过程中顾客会发现这些利益和服务中总会有一些内容有较大吸引力, 从而有选择地享受其中的利益或服务。可见, 潜在产品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服务创新。

3、网络营销中营销组合概念的整合。

营销组合概念因产品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知识产品, 企业直接在网上完成其经营销售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营销组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 传统营销组合4P中的产品、渠道和促销由于摆脱了对传统物质载体的依赖, 已经完全电子化和非物质化了。因此就知识产品而言, 网络营销中的产品、渠道和促销本身就是电子化的信息,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已相当模糊。其次, 价格不再以生产成本为基础, 而是以顾客意识到的产品价值来计算。第三, 顾客对产品的选择和对价值的估计很大程度上受网上促销的影响, 网上促销的作用倍受重视。第四, 由于网上顾客普遍具有高素质、高收入等特点, 因此网上促销的信息含量大大提高。

对于有形产品和某些服务虽然不能以电子化方式传递, 但企业在营销时可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流和商流。此时传统的营销组合没有发生变化, 价格则由生产成本和顾客的感受价值共同决定 (包括对竞争对手的比较) 。促销及渠道中的信息流和商流则是由可控制的网上信息代替, 渠道中的物流则可实现速度、流程和成本最优化。网上简便、迅速的信息流和商流将使中间商不断减少。

4、网络营销对企业组织的整合。

网络营销带动了企业理念及企业内部网络的发展, 形成了企业内外部沟通与经营管理均以网络为主要渠道和信息源的局面。销售部门人员的减少, 销售组织层级的减少和扁平化, 经销代理与门市店数量的减少, 渠道的缩短, 虚拟经销商、虚拟门市及虚拟部门等内外组织的盛行, 都导致企业对于组织进行再造工程的迫切需要。

企业组织再造过程中, 在销售部门和管理部门中将衍生出一个负责网络营销和公司其他部门协调的网络营销管理部门。该部门区别于传统的营销管理, 主要负责解决网上疑问, 负责新产品开发以及网上顾客服务等事宜。同时, 企业内部网的兴起将改变企业内部运作方式以及员工素质。在网络营销时代到来之际,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态十分重要。

浅谈旅游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篇7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 即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渠道 (Place) 和促销 (Promotion) 组成的营销手段。4P的提出奠定了管理营销的基础理论框架, 也成为旅游企业普遍适用的营销法则。

二、旅游体验营销的“4P+2C”理论

旅游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理论基础不同

传统营销以“顾客为理性消费者”作为假设前提, 顾客通过理性的分析、评价, 最后决策购买。体验营销则认为顾客是“理性与感性兼而有之”, 顾客因理智和追求乐趣、刺激等的冲动而共同决定购买。

(二) 价值创造主体不同

传统营销创造价值的主体是企业的生产者, 体验营销则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在旅游体验活动中, 生产者必需以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作为其实现产品价值的基础, 强调双向、及时的信息沟通方式。

(三) 营销重点不同

传统营销关注产品的分类、产品的功能与特色以及企业在竞争中的营销定位,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企业自我为中心的营销;体验营销侧重于顾客体验, 按照顾客的不同需求进行生产和营销, 通过满足顾客提升企业价值, 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 真正是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

(四) 营销组合策略不同

传统营销以麦卡锡提出的4P营销组合作为指导。旅游体验营销组合策略除4P外, 还增加了体验 (Experience) 和氛围 (Environment) 两个层面。

三、旅游体验营销的具体实施

与传统的4P营销组合相比, 旅游体验营销更加注重产品策略和旅游体验设计, 其中体验、氛围是旅游体验产品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 旅游体验营销要以目标市场和相应的主题定位作为出发点, 围绕体验、氛围、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6个要素展开, 构建旅游体验营销组合模式。

(一) 体验

体验的核心要求是满足旅游者的情感需求, 因此, 旅游体验营销应以推广某种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 强调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情感诉求。在这一基础上, 旅游体验必须主题化, 即注重旅游产品主题和风格的塑造, 以及游客利益的增加。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体验产品时, 一方面从内涵角度, 应加强对游客心理需求的分析和对企业产品心理属性的开发, 根据游客情感需求设计相应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从外延角度, 还要重视旅游产品在品位、形象、个性、情调等方面的塑造, 营造出与目标游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属性。

(二) 氛围

旅游资源是游客活动核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依托旅游资源所营造出的旅游氛围则影响着游客的综合体验质量。旅游景区的主要资源与周边的自然及人文环境紧密相关, 共同构成一处处旅游景观, 融合为旅游景区的整体风貌, 这种风貌与游客身心交流后就是游客感知的总体旅游氛围。旅游企业要想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必须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根据旅游氛围具有即时性、持续时间较短、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旅游企业只有提高耐心和细致程度, 才能真正给游客提供最优旅游体验。因此, 成功的旅游体验营销应对旅游景区即时旅游氛围的构成因素、变化发展规律及相应管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三) 产品

好的产品是营销成功的基础。体验经济时代, 旅游体验营销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分析旅游企业所提供产品的个性与共性特征, 制定相应的旅游目的地产品规划, 并有针对性的重新组合和包装现有旅游产品, 同时进行体验式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传统观念主要是站在旅游企业的角度来看待旅游产品, 认为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提供给旅游者消费的各种要素的组合, 忽略了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通常表现为旅游线路。体验经济时代, 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将“体验”因素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

1. 确立明确、独特的体验主题。

体验主题, 是产品设计的指导纲领。有了主题, 各旅游产品或项目就有了明确的开发目的, 且层次清晰, 各旅游产品或项目之间就不会产生冲突, 而是从不同方面突出和加深了主题。主题的选择必须与旅游者的现实生活和竞争对手产品相异, 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 饱满且栩栩如生。旅游目的地内的一切活动都要依据、围绕主题开展, 从而给旅游者留下强烈、美好的印象。

2. 丰富体验产品的类型

在体验经济时代, 旅游产业已经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人类的全方面体验。因此, 旅游产品生产者必须要不断丰富产品的类型, 不断设计和开发多样的、个性化的、差异化的以及高参与性的, 能够吸引旅游者的体验产品。体验产品类型越多, 体验经历就越丰富, 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就越高,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同时, 加强旅游者的参与互动, 消除旅游者与旅游产品之间的隔阂, 增加亲近感与满足感, 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深度。

(四) 价格

旅游产品价格是旅游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中敏感而又难控制的部分,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 并关系到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传统的定价模式不以旅游者为中心, 通常采用的是成本定价法;在体验经济时代, 影响旅游体验产品价格的因素不仅有产品成本, 更多的则取决于其他因素, 例如游客自身情绪状态、个性化程度、游客文化背景等。只要游客对体验过程满意, 不管实际成本如何, 其理解价值会远远高于实际成本, 因而也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由于影响游客接受价格的因素与传统营销有很大的不同, 以及游客进行旅游体验时表现出来的是等效用交换而非等价值交换, 因此, 在旅游产品体验营销过程中, 要根据其具体特点制定出有效的价格。常用的定价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旅游者期望的价格提供超出或等于旅游者期望的价值, 也就是说在旅游者期望价值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旅游者体验到的实际价值;二是以低于旅游者期望的价格提供旅游者期望得到的价值。

(五) 渠道

旅游营销渠道是指旅游产品从生产企业向游客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一切取得使用权或协助使用权转移的中介组织和个人, 也就是旅游产品使用权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通道。按照是否使用中间商可将营销渠道分为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营销渠道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销速度和效率。旅游企业最终应该选择哪种渠道, 需要符合下列两项标准:一是销出旅游产品的数量或销售额;二是旅游产品开发商为维护营销渠道所必须支付的营销费用。体验背景下的旅游营销渠道策略注重以下两种方式:

1. 网络营销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大部分旅游产品主要是通过旅行社渠道进行销售, 旅行社是连接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中间纽带和信息媒介, 也是旅游者获取出行信息的主要来源。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 旅游企业应该借助网络渠道进行营销创新。改变过去仅仅利用网络做广告或预订房间等简单做法, 积极开展旅游网络体验营销。网络营销的主要手段包括:第一, 自建旅游网站;第二, 与周边旅游目的地建立合作联盟, 共同建立旅游网站;第三, 和携程网、途牛网、驴妈妈等旅游网络代理商合作。

2. 旅游企业内部营销

外部营销是旅游企业针对旅游者展开的营销活动, 旅游者是旅游体验活动顺利完成的关键要素。内部营销则是与外部营销相对应的概念, 主要指“成功地雇佣、训练和尽可能激励员工很好对客服务的工作” (Philip Kotler) 。员工的工作与游客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例如景区讲解员、参与型节目主持人等, 他们在游客体验消费过程中起着传授知识、控制进程、角色扮演、危机管理等作用。旅游企业应将内部工作人员当做消费者, 向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塑造紧密的互动关系, 使其具有顾客导向观念, 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同时, 在旅游实践中, 大多数旅游景区都牵涉到当地居民, 处理好景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成为旅游企业不容回避的问题。当地居民参与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提升旅游景区形象的重要因素。旅游企业应从提升当地知名度、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加强对当地居民的营销力度。

(六) 促销

在体验经济时代, 亲身消费体验最容易让消费者信服, 从而引发其购买欲望。旅游体验促销是指旅游企业通过诱导游客消费和利用游客体验, 推动游客认知产品, 最终促进旅游产品消费的营销手段。旅游企业应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与游客的沟通渠道, 突出游客参与, 加强企业与游客的互动, 从而实施体验促销策略。目前常用的旅游体验促销方式多种多样, 除传统的广告宣传形式外, 主要有口碑传播、事件营销、旅游商品开发等。其中, 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同步性等特点, 游客的口碑传播是最关键性的促销要素。

1. 口碑传播

口碑传播是具有感知信息的非商业者与接受者之间的非正式信息交流, 交流的信息包括产品、服务、品牌等。购买旅游产品的任何一位旅游者都可以成为传播者, 传播者对旅游产品具有最真实和最直接的体验, 他们对旅游产品的评价将对信息接受者的消费决策形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而且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爱好和需求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

2. 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指旅游产品生产者通过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的活动, 引起媒体、社会团体以及旅游者的兴趣与注意, 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相关构成要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终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事件营销多见于旅游目的地活动中,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节日活动, 可以争取更多的旅游者参与到旅游活动中, 同时活动的开展要集中展示当地的风俗习惯, 避免同质化, 例如草原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等。

3. 旅游商品开发

现代旅游企业联合旅游目的地越来越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设计。旅游商品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提高旅游目的地盈利能力。可以加深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刺激其重复体验消费。更重要的是旅游商品是旅游产品中唯一可以发生空间转移的有形产品, 且具有广告价值。旅游者既可以通过购买的旅游商品向身边人讲述自己的旅游美好体验, 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 无形中对旅游商品和旅游目的地产生促销作用, 从而带动更多潜在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进行体验消费。旅游商品的开发要在内容、样式、工艺等方面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且融入体验环节。

摘要:旅游体验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具有极其鲜明的特征, 它不仅重视旅游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更加重视商品所延伸的内涵, 即旅游带给游客的体验价值。在传统营销4P理论基础上, 旅游体验营销融入了体验和氛围因素。

关键词:4P,4P+2C,网络营销,口碑传播

参考文献

[1]王荣珍.旅游体验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2010.6

网络营销和传统市场营销的有效整合 篇8

一、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的比较

1、现代市场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全球性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在进行商务活动时, 大都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而网络具备着开放性、时间的连续性、缩短了空间距离等特征, 使得市场迅速面向世界, 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高了广阔的市场环境, 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全球化的市场营销手段, 就是通过网络进行营销活动。

2、减少市场营销环节

传统的市场营销需要经过层层的中间商才能完成, 而网络营销使得企业生产者可以直接去面对消费者, 直接在网络进行交易。减少了市场营销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 从而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也得到了一定的降低。网络营销不仅扩大了网上企业的销售量, 也降低了产品的销售成本, 使得消费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交易和支付手段得到变化

网络营销是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产品销售, 这时在支付资金时可以通过电子货币, 这样为国家节省了对货币发行的投资和开支;又为顾客购买商品进行付款时节省了一定的成本, 方便了交易的进行。

4、增加网络传播和沟通渠道

网络的传播效果是可以对人们进行信息传播, 又可以对自己进行信息反馈。在电子商务中, 作为一种商业工具或者是商业平台, 电子商业的快速发展, 为众多的人在面对市场信息时积极的参加提高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5、技术支持手段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网络营销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环境。网络营销在一定程度上集合了最新的信息技术, 将市场营销中的科学管理思想集合在网络软件上, 使网络营销得到了大规模普及和应用。

二、网络营销分析

1、网络环境的信息传播

网络营销一般是靠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传播的, 网络信息具备着多样的表现形式、文字与图片共同存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等特征,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客户的视觉感官调动起来。

2、网络营销的销售方式

当今社会上,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买东西。网络营销省去了传统模式销售中多个环节, 降低了销售成本。商家在利用网络进行商品采购时, 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还缩短了产品生产的周期, 从而降低了商品价格。同时, 网络销售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从而大大的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3、全新的网络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流环节。商家在利用网络与客户进行交流时, 从而为潜在的客户进行了诱导消费行为;而消费者也可以将自己的要求告诉商家, 不仅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而且商家也可以发展更多的消费者。在销售后服务, 商家可以和消费者通过网络得知顾客对自己产品的意见, 从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完善自己的产品, 从而可以更好的顺应市场的需求, 并且也可以在信息询问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客户信息和潜在的客户, 为以后的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的有效整合

1、网络营销模式是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延伸

作为基于经济环境下所产生的销售政策, 网络营销和传统市场营销在每个时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 网络营销已经是应用最广泛的营销方式, 但是网络营销即使发展的范围再广泛, 制度再怎么完善, 都是无法取代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将网络营销模式与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相比, 两者具备着不同的操作平台、不同的消费全体、不同的销售方式, 但是并不能说明网络营销和传统市场营销是对立的关系。虽然网络营销占据着范围、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 但是在兴起的网络经济环境中并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对网络营销进行管理。主要是由于网络环境存在着多变性的特点, 导致在网络经济中, 法律无法覆盖到其中。但是, 传统的市场营销则不同, 传统的市场营销有着属于自己的经营理论和营销方法, 而且也具备着相对健全和成熟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 虽然网络营销覆盖面广, 但是在一定的短时间中和小范围中其营销效果并不是很乐观, 而传统的市场营销所产生的影响力是要远远的高于网络营销的。比如要在当地的商场举行促销活动时, 这些都是需要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来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对地域和时间是具有很大的针对性。

2、网络营销模式是无法取代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

虽然网络营销模式的兴起与发展, 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现和方便、低价的购买方式, 但是网络营销的消费群体通常都是经常上网的年轻人和具有强烈的网络购物的企业。而对于大部分的消费人群以及企业来说还是进行传统的市场模式进行选购物品。根据我国一些数据的显示, 坚持在传统的市场中进行商品选购的消费人群是高于在网络中消费的消费者, 主要是由于电子经济体制还没有在中国的市场中得到较快的发展, 而绝大多数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进行实体商店购物。另一方面, 由于绝大部分商家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从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让利、促销等方式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导致网络上的商品价格得到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获利的条件, 从而, 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市场营销依然存在了比较大的影响力。

3、网络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的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网络营销中并没有自己本身的品牌代表, 出现了比较杂乱的网络环境。另外, 现今并没有完善科学的网络平台, 在网络上有着众多的购物网站, 但是能让顾客相信的网站并没有多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还有, 网络上的货源并不稳定, 现在的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只是利用低价商品来提高顾客的购买率。而现在的许多商家根据传统的市场销售模式和网络销售模式的特点, 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 利用它们所处的不同环境而制定不同的经营手段, 利用网络优势和市场的地域优势, 对他们进行优势互补选产, 从而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 提高消费者数量。

四、总结

网络营销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进行营销手段, 由于现代社会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营销已经作为最有影响力的营销手段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但是网络销售模式和市场销售模式各有自己的优势特色, 只有认真对待它们的优势, 进行有效的整合。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 网络营销已经作为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技术最为方便的营销方式, 极大了冲击了我国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所以, 作为网络营销和传统的市场营销来说, 应该将它们有效的整合在一起, 发挥出它们本身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浩.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的比较[J].商业经济, 2010, 28 (07) :31-33.

[2]周婷.浅析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J].商业文化, 2008, 35 (02) :110-111.

上一篇:沼气处理下一篇: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