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早期

2024-06-27

2型糖尿病早期(精选十篇)

2型糖尿病早期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0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9人,其中男36人,女23人,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2.8±17.5)岁,病程3~5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8人;对照组43人,其中男30人,女13人,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2.5±18.2)岁,病程3~5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2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常规对症护理,每3~6月电话采访, 嘱患者出院后3月和6月回医院进行检查。 实验组给予早期自我管理护理干预:①饮食干预:建议患者饮食以低脂肪、低糖、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类食物为主,强调饮食定时定量;②运动干预: 建议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同时要防止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③健康教育:患者首次入院治疗时进行糖尿病知识的调查,摸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 再根据患者的不同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包括糖尿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注意事项等, 帮助患者了解重视疾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每3~6月电话随访, 了解患者的症状并督促患者按照制定的标准积极配合治疗;④药物控制:详细告知患者降糖药的副作用和机理以及正确服用方法,需要注射胰岛素患者需告知注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副作用的简易抢救方法;⑤监测: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建议购买简血糖仪,养成每天定时测量血糖并记录的好习惯。 嘱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一次血糖控制情况, 指标正常的6个月测定一次,不正常的3个月测一次。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用(±s)表示,定性资料用 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

2.2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实验组对于患者血糖控制较好,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仍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 患者在合理服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饮食、 体育锻炼、戒烟戒酒等辅助同样重要,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本身[3]。 同时糖尿病亦是一类并发症较多的疾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往往容易使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和干预尤为重要[4]。

该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比例为3.39%、1.69%、1.69%和3.39%,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

2型糖尿病怎么治疗 篇2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著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常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专家说,治疗讲究个体化用药,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科学选择、安全使用降糖药。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糖尿病现在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糖尿病注意事项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错误的对待

1、忽视药物治疗

由于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又担心长期用药对肝肾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患者拒绝用药,完全采取非药物治疗。事实上,治疗糖尿病靠的是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结合,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均须药物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建议,在糖尿病患者诊断明确之初即应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

2、不当联药

口服降糖药分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原则上不宜联用。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而导致“两败俱伤”,结果是增加了不良反应而不是降糖效果。诸如“消渴丸+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均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3、不复查

服药后,患者一定要经常检查血糖,以了解服药效果,并以此作为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临床发现,许多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的疗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即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

4、频繁换药

一般说来,降糖药物须达到有效的剂量和一定的时限药效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比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2~4周才会达到最佳降糖效果。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就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这样做法十分轻率。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用药剂量,当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时,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联合应用。

如何治疗2型糖尿病

1、饮食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

2、运动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帮助。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

3、药物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使血糖下降来治疗糖尿病。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应

4、胰岛素

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但是临床约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需要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及低血糖症。

5、教育

糖尿病教育,只有了解一定的糖尿病知识,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

6、监测

2型糖尿病早期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 UALB)、尿β2-微球蛋白(Urine β2-Microglobulin 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rine α1-Microglobulin Uα1-MG) 尿转铁蛋白(Urine transferrin UTRF)和尿免疫球蛋白IGG(Urine immunoglobulin UIGG)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81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94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肾损害组及60例正常对照组尿UALB、Uβ2-MG、Uα1-MG、UTRF和UIGG值,研究尿蛋白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UALB、Uβ2-MG、Uα1-MG、UTRF和UIGG值均异常。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较2型糖尿病无合并肾损害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尿蛋白联合检测可有效的判断2型糖尿病病情和早期肾损害程度和部位。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 尿α1-微球蛋白 尿转铁蛋白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82-02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ng the clinical value of ALB、β2-Microglobulin、α1-Microglobulin、 transferring and immunoglobulin in urine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early renal lesion complication. Methods urine levels of UALB、β2-Microglobulin、α1-Microglobulin、 transferring and immunoglobulin were detected by biochemical analysis in 81 cases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early renal lesion complication(A group) 、94 cases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early renal lesion complication (B group)and 60 cases normal controls(C group). To study the determinational value of urine protein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early renal lesion complication.. Results urine levels of UALB、β2-Microglobulin、α1-Microglobulin、 transferring and immunoglobuli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early renal lesion complication were higher tha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early renal lesion complication and normal controls.it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UALB、Uβ2-MG 、Uα1-MG 、UTRF and immuno- globulin can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early renal lesion degree and posi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Key words】Urine microalbumin; Urine β2-Microglobulin; Urine α1-Microglobulin; Urine transferring; Urine immunoglobulin

尿微量蛋白检测主要用于了解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肾小管分泌、重吸收

功能,有助于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分子量小于40 KD的蛋白质能较容易地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肾小球受损时,其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尿蛋白滤过就增加;长期患糖尿病会引起肾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使肾小球发生病变,其滤过膜上电荷减少,静电排斥力下降导致蛋白滤出增加,从而使尿中蛋白含量增高,因此,糖尿病尿中微量蛋白的升高强烈地预示发展为糖尿病性肾病的可能性。对于早期肾损害的判断常用指标有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 UALB)、尿β2-微球蛋白(Urine β2-Microglobulin 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rine α1-Microglobulin Uα1-MG) 尿转铁蛋白(Urine transferrin UTRF)和尿免疫球蛋白IGG(Urine immunoglobulin UIGG)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05~ 2011-05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81例:男55例,女26例,平均(45士15)岁。2型糖尿病无合并肾损害组94例:男61例,女33例,平均(43士12)岁。对照组60例,均为门诊健康体检人群,男30例。女30例,平均(44士5)岁。

1.2 方法 2ml,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 unicel DxC800型生化分析仪运用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UALB、 Uβ2-MG 、Uα1-MG 、 UTRF和UIGG。:收集晨尿2ml 经3000r/min离心10min,在生化分析仪运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

1.3 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多样本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间两两进行比较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UALB、Uβ2-MG、Uα1-MG、UTRF和UIGG值与2型糖尿病无合并肾损害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合并肾损害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间五种检测指标水平的比较

2.2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根据受损的部位分为肾小球受损和肾小管受损,81例肾损害中,45例主要是肾小球受损,36例肾小管受损,它们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其中肾小球受损组UALB、UTRF和UIGG值明显高于肾小管受损组(P<0.05),肾小管受损组Uβ2-MG和Uα1-MG值明显高于肾小球受损组(P<0.05)。见表2。

表2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两种类型五种检测指标水平的比较

2.3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尿中UALB、Uβ2-MG、Uα1-MG、UTRF和UIGG水平相关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显示UALB与Uβ2-MG、Uα1-MG、UTRF和UIGG之间有相关性,UALB与UTRF和UIGG之间有相关性(r=0.578, P<0.05;r=0.619, P<0.05);Uβ2-MG与Uα1-MG之间有相关性(r=0.663, P<0.05)。见表3。

表3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尿中五种检测指标性关性比较

3 讨论

长期患糖尿病会引起肾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使肾小球发生病变,其滤过膜上电荷减少,静电排斥力下降导致尿蛋白滤出增加,从而使尿中微量蛋白含量增高,因此,糖尿病尿中微量蛋白的升高强烈地预示发展为糖尿病性肾病的可能性[1]. 人尿中的蛋白很少,其中60%来自血浆蛋白。IgG 为大分子血浆蛋白,ALB与TRF为中分子,肾功能正常时,这三种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尿中不出现[2-4]。α1-MG与β2-MG分别是由167和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基底膜,99% 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α1-MG与β2-MG主要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5-6]. 五种蛋白在肾功能异常时有如下改变:肾功能重度受损时ALB、TRF和 IgG蛋白均明显增高;中度受损时ALB明显增高,IgG轻度增高;肾功能轻度受损时ALB轻度增高,α1-MG与β2-MG轻度增高或正常,IgG不增高;单纯肾小管功能异常时α1-MG与β2-MG明显增高。五种蛋白与肾脏功能受损程度紧密相关,肾脏功能受损越重,检测值越高。同时,根据尿三蛋白代谢途径不同和肾功能受损时各自的变化,可以判断肾功能受损程度,对肾小球或肾小管损害定位诊断。

试验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UALB、Uβ2-MG、Uα1-MG、UTRF和UIGG值与2型糖尿病无合并肾损害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合并肾损害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由此可见,尿中这五种蛋白水平的升高可反映肾脏受损的情况。肾脏病变尿蛋白升高主要取决肾小球和肾小管机能障碍, 肾小球病变时, 尿中ALB、TRF和 IgG 较正常对照升高明显(P<0.05),α1-MG与β2-MG有不同程度升高(_P<0.05);肾小管病变时α1-MG与β2-MG较正常对照升高显著(P<0.05),ALB、TRF和 IgG不同程度升高(P

2型糖尿病除会引起肾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外,同时,2型糖尿病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造成肾小管的损害。2型糖尿病对肾造成的损害是复杂和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早期、及时提供各种疾病状态下肾功能改变及肾功能损害的客观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判断疗效、观察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Lijun Sun, Nabil Halaihel, Weiping Zhang, Thomas Rogers Role of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 in Regulation of Renal Lipid Metabolism and Glomerulosclerosis in Diabetes Mellitus J. Biol. Chem. 2002 277: 18919-18927.

[2] M A Yurko and S Gluck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noclonal antibody to vacuolar H+ATPase of renal epithelia. J. Biol. Chem. 1987 262: 15770-15779.

[3] Claudia Miele, Audrey Riboulet, Maria Alessandra Maitan, Francesco Oriente, Chiara Romano, Pietro Formisano, e tal .Human Glycated Albumin Affects Glucose Metabolism in L6 Skeletal Muscle Cells by Impairing Insulin-induced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 Signaling through a Protein Kinase Cα-mediated Mechanism J. Biol. Chem. 2003 278: 47376-47387 

[4] B J Campbell, L J Forrester, W L Zahler, and M Burks Beta-lactamase activity of purified and partially characterized human renal dipeptidase. J. Biol. Chem. 1984 259: 14586-14590.

[5] A O Grubb, C López, L Tejler, and E Mendez.Isolation of human complex-forming glycoprotein, heterogeneous in charge (protein HC), and its IgA complex from plasma. Physiochemical and immunochemical properties, normal plasma concentration.. J. Biol. Chem. 1983 258: 14698-707.

2型糖尿病的早期行为干预方法初探 篇4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患病率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江苏省疾控中心2010年公布的个人身体活动指导方案和膳食指南中15岁以上的江苏城乡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达4.8%;肥胖率10.2%;身体活动不足人群占15.9%。

1干预对象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4例, 其中男48例、女46例, 平均年龄63岁, 平均空腹血糖值9.2mmol/L。诊断标准:出现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任意时间的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 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 2h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同时排除1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暂无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治疗前血糖值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的理想结果是空腹血浆葡萄糖维持在4.4~6.lmmo1/L, ≤7.0mmo1/L为效果尚可, >7.0mmo1/L提示治疗效果差。

2干预方法

干预患者早期饮食行为, 告知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能源, 脂肪产热9kcal/g,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热4kcal/g, 乙醇产热7kcal/g。应根据所摄入食物的产热热卡量确定摄入食物的量;产热热卡量越多的食物摄入量应越加控制, 尤其应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 (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激凌、含糖饮料等) , 多食用绿叶蔬菜、粗谷物、含糖成份低的水果;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后应及时减少下一餐进食的主食量, 有时稍饿时, 通过进食一定量的水分或食用黄瓜、番茄来充饥, 并教会患者自行辨别饥饿时间与糖尿病关系。如果在正常进食不久后即发现饥饿感觉, 应为“胃炎”等表现, 进行相应治疗, 不选用“再食”应对饥饿感。到进食3~4h后出现明显饥饿感是比较正常的, 进食时应切忌“快速享用”, 应注意“细嚼慢咽”。三大能源物质的日摄入量应根据所测血糖值来调节, 在每天运动量相对不变的条件下, 血糖值越高, 控制力度应越大。摄食量控制不理想时应及时通过增加运动如快走或慢跑来消耗能量, 吃的增加量越多, 跑的距离也应越长。

3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见表1。

4讨论

注:*P<0.05,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医疗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 糖尿病现代综合疗法已经远超出了以往传统的治疗理念, 健康教育被公认是其治疗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配合治疗, 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 防止各种并发病的发生和发展, 降低耗费和负担, 使患者和国家均受益, 应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 使其认识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治疗需持之以恒[1,2,3]。

糖尿病目前尚无法根治, 现有的治疗措施是减缓患者病程的进展, 现阶段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长期稳定血糖, 尤其是餐后血糖的稳定控制更为重要 (餐后状态持续时间长) , 从而防止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个要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许多患者对早期服用药物治疗比较反感, 认为一旦服用即必须终身服用, 依从性较差[4,5]。

由于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 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 同时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重要的指标。“吃”目前已成为患者自认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过分限制“吃”的种类和数量, 也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患者经常认为不吸烟、不喝酒可以, 再把剩下唯一爱好——“好吃”也被剥夺了, 生活就没有乐趣了, 生活质量就严重下降了。将众多的饮食习惯改变以适应健康要求, 对许多患者来说比较困难, 经常以“饿得不行了, 吃一点不会死人的”来安慰自己, 搞一点粗制米、面或杂粮又嫌太烦了。所以应让患者主动参加自己饮食方案的控制调整。让其自行选用适合自己口味的、产生热卡较低的食物以增加依从性。一旦有时偶然美味难挡, 摄入量增加时, 通过增加运动量及时补救治疗, 真正做到“管住你的嘴, 迈开你的腿”。本文实践结果显示, 只有取得患者饮食以及治疗方面的依从性, 才能更好地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满意度。因此通过不断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可以使得糖尿病成为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参考文献

[1]袁修银, 任俊翠.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 (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1) :93-94.

[2]闫雅更, 董凤利, 孙文广, 等.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及其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 (1) :11-13.

[3]吴文炎.糖尿病前期的转归、危害及干预策略 (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1) :88-91.

[4]孙凤, 赵银玲, 刘伟.糖尿病的医学, 营养教育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 :238-239.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篇5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性卫生问题.糖尿病动物模型可以部分模拟人的糖尿病状态,广泛应用于对糖尿病病因与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与分析.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理学、遗传学及生物学等特性方面与人类极相似,是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实验动物.文章旨在对自发糖尿病动物模型,特别是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作 者:万玉玲 刘晓明 WAN Yu-ling LIU Xiao-ming  作者单位: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 刊 名:医学综述  ISTIC英文刊名:MEDICAL RECAPITULATE 年,卷(期):2008 14(14) 分类号:Q95 关键词: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  

推拿推走2型糖尿病 篇6

一、推拿治疗有优势

目前,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主要依靠口服西药及注射胰岛素,而长期服药又会加重肝肾的负担,易引起其它疾病。中医推拿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有效防治并发症,安全等优点。我院专家团队联合湖南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并派医师前往北京东直门医院、北京按摩医院等地,师从中医推拿治疗糖尿病专家臧福科教授等人,最后形成了以推拿为主,辅以针灸、中药封包、耳穴、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的综合治疗体系。

二、推拿的具体操作

我们首先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燥热炽盛、气阴两虚、阴虚火旺、阴阳两虚、脾肾阳虚、瘀血内阻六大型,然后确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中有一个通用的主方,再根据辨证分型加减运用。下面就推拿手法、耳穴治疗、中药封包作一简要介绍:

推拿手法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为理论基础,以清热润燥,益气补肾为治疗大法,主要运用滚法、点法、振法、摩法、擦法等手法。具体操作如下:

1.患者仰卧位,术者点按百会,印堂等穴位各1分钟。

2.患者仰卧位,术者在腹部用掌摩法摩腹,顺时针36遍,逆时针24遍。点按中皖、气海、关元、天枢等穴。再用掌振法振腹5~10分钟。

3.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滚法沿两侧膀胱经施术,再拿捏腰背肌肉丰厚处,点按胰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最后横擦胰俞穴处,以透热为度。

推拿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点:①增加胰岛素分泌。②改善胰岛素抵抗。③调整中枢系统,使血糖代谢区域正常。④加速体内血糖消耗。⑤改善微循环,防治并发症。

三、辅助治疗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用耳穴治疗:用王不留行籽,消毒后用医用胶布贴压肾、胰胆、内分泌。双耳隔日交替。人体经脉都与耳朵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现代全息学说也认为,耳朵包含有全身的反射区,所以对耳穴进行贴压,通过长时间的刺激,可以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

中药封包,针对不同证型的配制的药方,打成粉剂后放入熬药锅中熬好。再敷在患者的治疗部位。可使药物通过经络直接进入脏腑,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这套绿色综合疗法效果显著,绝大部分患者都有明显的血糖下降,或症状减轻,同时我们实行了跟踪随访制度,很多患者经过治疗半年、一年后都疗效稳定。

2型糖尿病早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就诊患者,收集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1月,符合纳入条件病例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30~65岁。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60例和治疗组(药物+推拿手法组)60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

符合2011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1999年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年龄30~65岁,性别不限;每年进行健康体检,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排除年龄大于65岁,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或体质弱不适合推拿疗法治疗者。

1.3 方法

治疗方法:各组患者严格遵守糖尿病饮食、糖尿病健康教育。

1.3.1 对照组

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85 g,1次/d,或加用拜唐平25~50 mg,3次/d。按降糖方案规则口服。

1.3.2 治疗组推拿手法+口服上述药物治疗。

从背部、四肢和腹部三方面进行推拿手法治疗。背部:背部推拿主要选择膀胱经(后正中线左右各旁开1.5寸)、阿是穴、胰俞、肺俞、肾俞、脾俞、胃俞等部位。主要手法:主要选择散法、滚法、点按、指揉法、推按法等。四肢部:上肢主选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以臂臑、曲池、肘髎、内关、外关、列缺、合谷等为主。下肢主选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腧穴以风市、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悬钟等为主。主要手法:四肢部的推拿可以选择抖法、拿法、揉法、推法等手法。腹部:腹部推拿以足阳明胃经和任脉为主,腧穴可选中脘、天枢、神阙、关元等。主要手法:腹部推拿手法选择拿揉法、摩法、颤法。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每次餐后施术(餐后1 h)。背部、四肢和腹部各操作15 min,每日1次,每次约45 min,连续2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测量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比较主要临床症状。

1.5 疗效观察时间

对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进行治疗前1 d三餐前FPG、2 h PG、晚上22:00点FPG监测,检测体重指数BMI、Hb A1c、TG、TC、FINS水平、HOMA-IR、24 h尿糖定量(urine sugar quantitative)等;对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测三餐前空腹、餐后2 h血糖(2 h PG)、晚上22:00点快速血糖监测。治疗后4周BMI、FPG、2h PG、Hb A1c、TG、TC、FINS水平、HOMA-IR、24 h尿糖定量(urine sugar quantitative)等。

1.6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卫生部制订发布的消渴病的疗效判定标准[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见表2。

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资料双向无序用χ2检验,不满足方差分析时用非参数检验,单向有序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血糖比较

治疗后两组体重、BMI、腰围、血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FINS、HOMA-IR变化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FINS、HOMA-IR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推拿手法治疗早期T2DM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简单、有效并极易为人接受的方法。既往中医认为“消渴”主要以阴虚燥热为病机,以肺、胃、肾三者为关键病变脏腑,久则阴伤气耗、络脉瘀阻、阴阳俱虚,以致变证百出[5]。如今大部分T2DM患者早期体型都偏胖,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以致脾胃痰湿阻滞、气机壅滞,反而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因此,如今早期T2DM的病机核心应该是痰湿壅滞、气机不畅为主[1],早期治当除满消中、调畅气机为先。对于DM患者而言,最新研究表明,中医推拿手法主要适用于T2DM,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应[6,7,8]。

注: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BMI:体重指数;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 Alc:糖化血红蛋白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FINS:胰岛素;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上述前期研究的提示,本课题组采用推拿+药物干预早期T2DM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体重、BMI、腰围、血糖、血脂、FINS、HOMA-IR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提示推拿联合药物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较好地减少腹腔脂肪含量,增加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减轻体重,改善腹型肥胖,说明推拿可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早期 篇8

关键词: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10 mml/L) 为研究对象, 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探讨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计算体重指数, 空腹血糖>10 mml/L, 无严重的急慢并发症, 并未接受口服降糖、降脂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无严重的心、肝、肾重要脏器病变, 无严重的高血压。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45~63岁, 平均50.2岁。80例病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组 (治疗组) 40例和口服降糖药物组 (对照组) 40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体重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适当运动和严格饮食控制疗法基础上, 伴高血压和 (或) 血脂异常者联合应用降压和 (或) 调脂药物治疗。治疗组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预混30R) 0.5~0.7U/kg, 并根据监测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注射液用量;对照组根据监测血糖值常规给予磺脲类及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 两组均治疗8周。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胰岛素强化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满意, 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和体重指数下降, 空腹 c肽水平升高, 而且脱离胰岛素治疗后监测血糖控制满意。口服降糖药物组空腹血糖等各项检测指标有改善, 但与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1) 。 见表1。

3讨论

近期一些研究显示, 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的功能损害是可逆的, 早解除过高的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 (糖毒性) , 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 是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的有效措施[1]。最近的UKPD总结中提到[2],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是合理应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脂毒性”的药物, 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相对不足, 减少胰岛抗原的产生和β细胞负担, 增强β细胞自我修复机制, 降低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抑制和毒性作用, 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及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使高血糖状态在短期内得到控制, 避免其对胰岛β细胞糖毒性, 使受损的胰岛功能得到适当的恢复, 稳定血糖在可控状态, 降低微血管并发症, 并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结果胰岛素强化组脱离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监测血糖能够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 各项检测指标均能得到显著改善, 而口服降糖药物组血糖及各项检测指标均末达到理想标准。结果表明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 使其恢复到自然病程更早阶段, 有利于长期的代谢控制。

参考文献

[1]翁建平, 许雯.细胞功能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3, (3) :182-183.

2型糖尿病早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所抽取患者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7例, 女性33例, 年龄42~6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40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 干预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最后比较两组遵医率和餐前餐后血糖控制情况。

1.2.1认知干预为能让患者及家属更了解该病症, 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基础知识讲解, 比如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用药和血糖正常值等, 让患者转变“只要吃药就能控制病情”的错误想法[2]。并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程度制定科学健康的饮食、运动计划, 向患者讲解科学规律的生活方式对病情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合理用药的有关事项, 不能因为病情稍微好转就擅自停药, 着重强调遵医行为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1.2.2心理干预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 , 只能控制病情而无法彻底根治, 需要患者长期服药和严格控制饮食, 这无疑增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多有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的原因[3]。医护人员应经常开导患者 , 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让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接受治疗。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自我监测等方面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 餐前餐后血糖控制情况相比对照组也明显提高。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较多, 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效果强差人意, 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成为了广大医护人员的一道难题。糖尿病病情控制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 饮食和运动等方面都需要按照医嘱严格执行。经过研究统计后发现,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能力差, 且遵医行为率较低,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意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关键。相比传统护理方法, 早期护理干预有效的控制了患者血糖, 提高了病人遵医行为率, 对糖尿病护理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抽取该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 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早期护理干预, 并强化其遵医行为。最后比较两组差异, 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对比得出, 干预组在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自我监测等方面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 餐前餐后血糖控制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全方面、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并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能力, 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遵医行为

参考文献

[1]张珊爱, 舒春香.综合护理干预对Ⅱ级以上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19 (3) :10-11.

[2]罗颖.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8 (3) :213-216.

2型糖尿病早期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均为发病48h以内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5.2±7.6岁。其中下壁A-MI20例,下壁加后壁AMI13例,前壁AMI17例。健康对照组:在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中、老年人,经年龄配对后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6.3±13.6)岁

1.2研究方法

对入选患者在48h内(26.5±9.8)h及14天(14±3)d各行24h动态心电图(Hottle)检查1次。由同一名有经验的心电图副主任医师进行操作和分析。剔除异位搏动及伪差,计算HRV24h时域指标: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全程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及24h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

1.3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显著性检验利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HRV各指标的变化见表1。

P值1为极早期与健康对照组HRV各项指标比较P值2为稳定期与健康对照组HRV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Hottle是检测HRV的有效方法,通过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状况可以反映冠心病猝死的易发性倾向.HRV降低(SDNN<50MS)是一种独立的预测死亡的指标。心率变异性是指心率随机体状况和昼夜时间而规律变化的程度。HRV是被公认为判断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指标。SDNN,SDANN是反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而RMSSD、PNN50是反映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心率变异性指标。

长期患糖尿病能导致机体全身性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及血液高凝状态。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造成植物神经功能损害,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失衡。随着2型糖尿病病情不断发展,心脏损害越严重,植物神经受累程度越显著,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HRV减低程度与心脏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相关性。因此,HRV分析能评估和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有助于临床做出正确和及时有效的治疗。AMI后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受到损害,以心脏迷走神经活动张力降低或伴有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为主要表现。HRV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50例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在极早期HRV已有明显减低,2周时仍低于正常。有临床试验证实AMI后HRV降低越明显,AMI患者预后越差。对于AM I早期HRV的研究多集中在心肌梗死后7~14 d,对极早期的研究极少。本研究在极早期平均26.5小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V,结果表明在极早期即有HRV的明显减低,认为在AM I极早期HRV即发生变化并产生影响。AM I极早期HRV降低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心肌梗死早期直接损伤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同时梗死区的化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受到损伤,使交感神经亢进,而迷走神经活力严重受抑,由于这种损伤并非均匀一致,因此导致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失去平衡;急性心肌梗死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反射性增强,致HRV下降;心血管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增强。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自主神经损害,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HRV减少,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衡,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降低。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AM I患者极早期与稳定期HRV各指标健康对照组均有明显减低。考虑可能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后对心脏自主神经的协同作用,加剧对心脏自主神经器质或功能性损害,导致交感、迷走神经平衡严重失调。这一结果提示对于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HRV减低幅度更为明显,预后更差,那么在临床上应更早进行药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HRV减低程度与心脏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相关性,因此,HRV分析能评估和反映2型糖尿病AM I患者病情,有助于临床做出正确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郭林妮,戚文航,等.心率变异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4(4):252.

[2]凌丹芸,汤正义,张炜,等.导致2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对病情评估的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0):815-819.

[3]全国心率变异性分析多中心研究协作组.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0,4(3):165-170.

[4]权微微,戚文航,刘霞,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心率变异性测定[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2):107-110.

[5]宋滇平,和四宏,林建华,等.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J].云南医药,1998,19(1):425.

[6]苗述楷,蔡惠文,等.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94.

上一篇:图书馆发展与科技进步下一篇:剂量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