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

2024-06-19

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精选十篇)

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 篇1

目前, 我国的项目管理正处于一个“混交地带”, 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我国传统的项目的管理模式受到国外项目管理新模式的冲击;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多年来快速增长, 国内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 但是大部分项目的管理仍处于比较传统的管理状态, 已经不适应项目的管理, 尤其是规模差大、管理复杂的重大项目。因此, 尽快寻找一种能与我国新形势相适用的项目管理模式、管理思路, 成为项目管理界的一种必然趋势。

而在项目管理中, 对我国众多项目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融资问题, 如何获得合理、及时、有效的融资将是项目规划、立项建设和实施的重要前提。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新形势下, 各国都在寻求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 项目融资为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因此, 越来越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并不断应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近年来, 我国的一些大型项目也采用BOT等项目融资方式进行建设, 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推进项目融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为项目寻求适合的融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 这也是当前我国项目管理者急需探索的共同问题。

同时, 随着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和社会因素的不断变化, 比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进行了大量地兼并收购活动;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东亚地区成功地运用商业化的方式开发基础设施;国际金融一体化, 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这些变化促进了已有的融资方式不断变化, 也不断涌现出新的融资方式。因而项目融资作为一种中长期的融资, 特别是作为一种适用于基础设施、能源、公用设施等大中型项目的重要筹资手段, 正日益受到欢迎。

探讨我国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和国际经济环境下, 项目的风险来自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外部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 如何辨识、防范这些风险, 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完工至关重要, 因此主动辨识、合理防范、积极化解融资风险对于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项目融资风险的主要来源

2.1 政治方面的风险

项目的政治风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风险, 另一类是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稳定性造成的金融风险, 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 即利率变动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项目价值降低或收益受到损失的风险和汇率风险, 即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两个方面。

2.2 法律方面的风险

法律风险指东道国法律的变动给项目带来的风险。项目融资本质上是产权 (特许权) 制度的创新, 因此需要国家通过立法划分产权界限, 维护产权收益。一般地, 合同用于合同当事人注册国的法律, 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项目融资不完全适用我国法律, 难以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其次, 目前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BOT特许权经营方式, 但我国缺乏保证特许权经营规范运作的完备法律制度, 从而提高了项目融资的风险, 相应加大了融资成本。

2.3 管理方面的风险

(1) 项目融资具体操作困难, 加大融资风险。项目融资的筹资方式日益多样化, 除了通过贷款外, 一些项目公司也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筹资。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有利于降低项目融资风险, 减少筹资成本。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发行主体或发行人都过于严格, 使得项目融资渠道不畅通, 加大了项目公司的融资风险。

(2) 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水平难有保障。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分为三个环节:风险的识别、风险估量和风险管理的实施。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工作质量差、效率低, 缺乏融资战略和技巧, 致使融资工作难以完成。

(3) 客观条件欠缺, 制约风险管理发展。项目融资在资金筹措、合同谈判、项目实施、收益计算与分配、合同纠纷的解决等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运行规则和办法, 需要专门的机构和懂经济、政治、法律、财务、合同和技术等各方面知识的人员负责实施。

2.4 项目本身的风险

主要包括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而带来的完工风险;在项目试生产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中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劳动力供应等因素所导致的生产经营风险;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 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3 项目融资风险的应对的内容

3.1 对政治、法律方面的风险控制

(1) 为政治风险投保。承保政治风险的主要是国有保险公司、国家的出口信贷机构及其保险部等, 如世界银行有时也为自己的项目向其贷款方提供政治风险担保。私营的保险机构也以较高的保费承保政治风险。 (2) 请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出一定的保证承诺。包括政府对一些特许项目权力或许可证的有效性及可转移性的保证, 对外汇管制的承诺, 对特殊税收结构的批准等一系列措施。

(3) 发起方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聘请法律顾问的参与。因为项目的设计和项目的融资及税务处理等, 都必须符合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要求。

3.2 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控制

(1) 优化贷款的利率结构;控制融资成本。在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不足时, 利率会逐渐上升, 以选用固定利率为宜, 其比例应占整个贷款的70%左右。而当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过剩时利率会趋于下降, 以选用浮动利率为好。贷款中固定利率债务与浮动利率债务比例均衡可以降低风险, 减少利益损失。

(2) 汇率风险管理。采用合理的外债币种结构, 控制汇兑风险。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剧烈波动, 合理的外币币种结构应该是保持多种货币适当比例, 软硬货币均衡使用, 防止形成币种过于单一的不合理结构。

(3) 尽量做到外币贷款的借、回、还的币种统一, 缩短对外贷款的还款期限。此外, 还可通过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

3.3 对完工风险的控制

超支风险、延误风险以及质量风险是影响我国项目竣工的主要风险因素;控制它们的方法通常由项目公司利用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交钥匙”合同和贷款银行利用“完工担保合同”或“商业完工标准”来进行。通过工程建设合同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工程承包公司。

3.4 对生产风险的控制

对于能源和原材料风险。可以通过签订长期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合同, 加以预防和消除。

3.5 环保风险的控制

环保风险在整个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其进行控制的措施主要有熟悉项目所在国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 并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充分考虑, 拟定环境保护计划作为融资前提, 并在计划中考虑到未来可能增加的环保强制, 将环保评估作为项目的经常评估范围, 并根据环保法的变化予以调整。

4 企业加强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措施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并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项目活动全过程涉及的风险加以分析研究, 并采取主动行动, 创造条件, 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所造成的项目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偏离, 顺利实现融资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4.1 提前做好项目评估和风险分析工作

项目的评估和风险分析是项目融资的重要基础工作。项目公司在介入项目融资之前, 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和项目评估工作, 包括当地的投资环境、政府信用、当地在建或拟建项目的运作及规划情况, 探索风险事件的来源所在, 分析发生的可能性, 判断后果的严重程度。项目公司还应成立专门的调研组, 一面作实地考察, 一面通过信息网络、外交机构、当地代理商或合作伙伴等途径进行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4.2 确保项目融资法律结构严谨无误

项目参与者在融资结构中的地位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权利、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文件确定下来的。法律文件是否准确地反映出项目个个参与方在融资结构中的地位和要求, 各个法律文件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否严谨, 是影响项目融资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

4.3 项目管理中注重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 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它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4.4 实施后做好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评价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和评价是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自然不必说。方案实施后的评价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不仅是风险处理效果的直接反映, 而且通过对项目的后评价可以达到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改进工作的目的。因而它是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规模和需要有所繁简和侧重。

5 结语

为了防范和减轻项目融资的风险, 项目投资者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必须准确识别项目的主要风险, 评价项目每个风险的水平以及可接受的程度, 并将项目风险分配到有关各方, 将项目风险与融资结构相结合, 再恰当地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化解风险, 最大限度地避免项目融资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徐莉.项目融资[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2]刘省平.BOT项目融资理论和实物[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柳钦.运用PPP模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J].经济学研究.2006, (2) .

[4]姜军, 陆正峰.浅谈高速公路项目融资与公司融资[J].交通财会.2003, (8) .

[5]刘亚辰.工程项目融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6]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全国一级建筑师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7]杨曹送.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研究[J].河南建材, 2006.

[8]曹国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对策研究[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9]顼志芬.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 2006.

[10]瞿胜江.工程项目全程管理解析[J].中国工程咨询, 2006.

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 篇2

摘 要:我国利用项目融资方式引进外资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因为体制原因和经验不足,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为非国有企业创造公平的投融资机会,加强对项目融资方式审批政策的研究,加强对项目融资方式具体法律问题的研究,提高发起人的信誉度,加强项目融资专门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利用项目融资方式有效引进外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关键词:项目融资问题

前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已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与此相适应,投融资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融资的形式主要有融资租赁、产品支付、远期购买。目前已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政府对投融资的管理也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目前投融资中还有一些方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尽快加以改革。

一、我国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融资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对投资者只有有限追索权或无追索权的,通过工程项目本身的开发、建设及运营,以项目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作为还款资金来源,并将项目资产作为抵押担保物的融资方式。项目融资的常见形式

1、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是指当项目单位需要添置技术设备而又缺乏资金时,由出租人代其购进或租进所需设备,然后再出租给项目单位使用,按期收回租金,其租金的总额相当于设备价款、贷款利息、手续费的总和。租赁期满时,项目单位即承租人以象征性付款取得设备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项目单位即承租人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属于出租人。其具体过程是:出租人以自己的信用向银行取得贷款购买设备,然后租赁给项目单位使用,项目单位在项目运营期间,以运营收入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出租人以其收到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

2、产品支付 在项目投产后,项目公司不是以产品的销售收入来偿还债务,而是直接用产品来还本付息。在贷款得到偿还之前,贷款人拥有项目的部分或全部产品,借款人在偿付债务时把获得的贷款看作这些产品销售折现后的净值。

3、远期购买 远期购买比产品支付灵活。贷款人可以成立一个专设公司。这个专设公司不但可以购买约定的产品,还可以直接接受这些产品的销售收入。比如在石油项目中,银行把钱贷给专设公司,专设公司再通过“远期购买”合同将资金转给石油公司,石油公司用取得的资金来开发建设油田。当油田投产后,石油公司以专设公司代理的身份把

石油卖给用户,获得的销售收入付给专设公司,专设公司再以这笔钱来偿还银行贷款。另外,也有将融资租赁、BOT方式等结合起来进行项目融资的。

我国从1984年开始利用项目融资方式引进外资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项目融资正从电力行业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随着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到来,项目融资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因为体制原因和经验不足,我国目前在项目融资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本段相关文字来源:博拓投资网中的“投资知识”)

.1.1投融资体制以国有经济导向为主,同当前经济增长格局与投资绩效不匹配。尽管我国投融资格局已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仍然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从投资上来看,国有经济所占比例过高,投资领域过宽。1997年国有经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53%,仍是投资的主体。国有经济分布范围过于宽泛,一方面国有经济并没有从一般竞争性投资领域撤出,同时在交通、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继续居主导或垄断地位。许多高效率的非国有企业却因为国有经济的行政性垄断及投资政策在产业准入方面的限制而被排斥在许多投资领域之外,发展空间狭小。从融资来看,财政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投资比重有所上升,相对应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近两年银行信贷向垄断行业及大企业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而垄断性行业企业及大企业绝大部分为国有经济,同时,银行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内控制度,有的行甚至制定了不切实际的信贷管理办法,新发放贷款要保证100%收回,否则对当事人进行处分,而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若是发放非国有经济贷款收不回,则责任更难说清,更促进银行信贷向国有企业集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宏观格局在所有制构成方面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国有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和有效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本段相关文字资料来自《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1.2体制上的基本问题:审批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项目审批工作已基本形成制度。每个外资项目都必须取得四个关键的批文即立项(项目建议书批复)、项目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合同和章程批文以及工商登记等。此外,在审批级别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对投资总额为3000万美元以内的外资项目有审批权,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至1亿美元以下的项目,除非在地位特殊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例如广东),否则都必须报国家计委和外经贸委审批,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则必须上报国务院审批。但在项目融资和对外担保等方面颁布了《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和《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等新的法规,提出了新的审批要求,使项目开发商和贷款银行面临更多一层的不确定性,因为在最终可行性研究审批已确定项目的基本参数之后,一些关键的事项还需要经过审批。

(注:本段相关文字资料来自“公司法”网站《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

1.3.融资渠道仍较为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特别是股票市场发展快速,2000年末股票市价总值占GDP比重超过50%,至2001年9月末,全国已有上市公司1154家,累计融资7700多亿元。但总体来看,能上市的公司为数相对较少,上市公司是很珍贵的“壳”资源,此外,企业债券市场已逐步萎缩,使大部分企业无法通过直接融资筹集资金,仍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我国外源融资中,贷款融资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从日本、韩国的发展过程看,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中所占比重过高,对企业发展和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危机,很容易引致债务连锁反应,导致危机的出现。

1.4信誉问题

1.4.1国家主权和企业信用等级在国际性的项目融资中,一般要求项目发起方具有标准普尔或穆迪这两家信用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我国国家主权的信用等级被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评为BBB ,被标准普尔公司授予的信用等级为BBB。按照信用等级理论,企业或机构的信用等级不应高于其所在国主权的信用等级。我国企业信用等级不高,不但使项目融资困难,而且即使得到融资许诺,项目贷款的利率也偏高。因此,我国一些项目融资要借助国外知名企业的信誉向银团借款,因而增加了融资成本。

1.4.2信用秩序混乱,投资人、债权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企业都将融资作为地方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金投入,甚至指令银行发放贷款,而对如何归还借款考虑不够,甚至有的在借款之初就不打算还款。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有些地方政府的个别领导人对此持包庇、纵容态度。由于社会信用秩序混乱,一些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投资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但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挫伤了投资人的信心,也对融资渠道的长久畅通带来不利影响。

1.5认识上的问题

国内对项目融资还缺乏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项目融资在我国还属于试点阶段。目前许多人对项目融资方式还缺乏全面的了解,甚至有些人对基础设施是否具有“商品性”存在疑虑,同时担心运用项目融资方式会导致国家主权的丧失。其实,我们采用项目融资投资的项目,主要是那些目前经济发展中急需、而国家财政目前又无力投资或者一时拿不出大量资金来投资的项目。采用项目融资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外资把这些项目建设起来,从而大大增强我国经济的有效供给能力,带动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取得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6法律问题:管辖法律和法律完善

1.6.1.管辖法律。一般来说,合同适用于合同当事人注册国的法律,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项目融资合同若完全适用我国法律,则难以实现其预定的目标。所以,要

适用境外法(如香港法、英国法和美国法),但境外的贷款人对这些境外法能否在中国境内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还心存疑虑。

1.6.2.法律完善。对于项目的境外贷款银行和投资者来说,东道国有无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尽管各方当事人会签署一系列合同或文件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建设与营运,但这些合同和文件的执行需要法律的保障,并且一旦发生纠纷,很可能诉诸于法律来解决。目前我国实施项目融资所依据的主要是1995年颁布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7年颁布的《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但对于诸如包括BOT投资方式在内的项目融资方式的一些具体问题,如项目的审批程序、实施的指导原则、项目的收益分配、政府担保的范围和界限等,尚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也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的机构,使贷款银行和投资者得不到正确的政策信号,影响其对项目融资的兴趣和信心。

(注:此段相关文字资料来源:中国法律法规网)

二、对我国发展项目融资方式引进外资的政策建议

2.1为非国有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投融资环境。要打破行业垄断,积极促进竞争,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发展的环境,同时一些主要由国家财政投资为主的基础性建设项目也完全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国有经济参股进入。尽快解除对资本市场的计划控制和行政干预,在直接融资上给予非国有经济平等的进入条件,由市场来决定企业上市资格。应尽快考虑开放二板市场,在条件具备的地区设立低标准的股权交易市场,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2.2加强对项目融资方式审批政策的研究

2.2.1项目贷款银行首先考虑支持列入鼓励类的项目,因为这类项目不仅政治风险低,而且有可能享受国家各种优惠的倾斜政策,在收益和还贷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容易得到政府的批准。

2.2.2按照我国的投资项目决策程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准后,只有在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通过开工前审计并取得开工批准书后,项目才能正式开工。对于贷款银行,国家有关文件明文禁止其向未经批准的新开工项目发放贷款。因此,项目贷款的国外贷款银行应将项目公司已经获得或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合理期限内即将获得新开工报告的批准作为贷款的提款前提,否则违规发放贷款或因人民币等其他贷款到位延迟导致的工程建设拖期均会对项目贷款银行产生不利影响。

2.2.3政府应对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部门的审批内容和权限加以明确,从而理顺有关主管部门的关系,使项目承办方的报批手续简化、线路通畅,也使项目筹建计划具有一定的时间可预测性。

2.3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投资人、债权人权益。政府和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切实保障投资人的权益,以保持融资渠道的长久畅通。要下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严厉打击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对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严禁其易地为官。对资本市场要从为国企改革脱困服务转变为投资人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服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真正启动退市机制,实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

2.4规范收益担保机制投资要确保收益,这是一条重要的经营原则。

特别在我国现阶段,项目投资者在许多方面面临着不确定性风险,因此一般要求有明确、稳定的收益来源保证,即较为可靠的回报率保证。一般来说,电力等能源项目的收益来源通常体现在电力购买商的购电合同上;道路、桥梁和隧道等交通项目的收益则主要来源于能够征收的车辆通行费或东道国政府担保的最低交通量;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则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或某个国营部门承诺的付款或向用户直接销售的收入。但是,像电力、交通、供水等设施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协议的定价水平不可能超过一般的平均承受能力和当地的价格水平。所以,有些项目在价格水平不能保证项目公司所要求的投资收益的情况下,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其他保证或与该项目有关的其他项目的开发经营权。比如英法海峡隧道工程,是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投资项目,隧道收费标准由项目公司自行确定,项目的风险主要由项目的发起方和银行承担,英、法两国政府只为项目贷款提供了“无替代设施”担保,即承诺33年之内不建第二个横跨海峡的隧道。又如泰国曼谷的高架铁路项目,规定的收费标准是每公里0.3泰铢,这与泰国已有的公路收费标准大体相当。但是,泰国政府将铁路沿线两侧的1平方公里内的土地开发权交给了项目公司。由于这些土地位于曼谷的繁华地段,开发价值大,以此作为对铁路收费偏低的一种补偿。我国现阶段,由于市场发育等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人们对于项目融资的运作过程还比较陌生。为了鼓励外资参与这种方式的融资,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给予项目一定的其他保证。

2.5提高发起人的信誉度,加强项目融资专门人才的培养当前提高我国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途径就是培育项目融资成功的工程范例,以此来加强外国投资者和贷款银行对我国投资的信心。另外,要想真正地利用项目融资方式吸引外资,必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培养项目融资方面的融资顾问、评估、法律、税务和招标等专门人才,政府也应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符合宏观经济要求的政策法规,培养锻炼一批既懂专业又具有项目融资知识和对外谈判经验的人才,培育出既了解中国国情又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

2.6加强对项目融资方式具体法律问题的研究

2.6.1.关于如何处理项目融资中管辖法律的问题,应在合同中注明遵循中国的法律,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与项目有关各方协作,共同处理项目融资方式下特殊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对项目的特殊合同的操作方案要进行特殊的设计,使之做到在国内既合法合规,又具有可执行

性。对于中国法律不能满意解决或处理的问题,则订立由外国法律管辖的协议另行作出规定,但中国政府应保证这些境外法在境内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建设;融资问题;策略

随着人们对交通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交通发展变得越来越迅速,各种高速公路项目越来越多,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资金问题是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项目由于资金不到位,则导致项目的进度受到阻碍,尤其是一些大型高速公路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因此导致各种材料不足、施工人员配备不够等,进而影响施工进度。融资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问题

高速公路项目的资金缺口比较大,而且融资难度较大,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当前高速公路开发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对融资工作的重视不够

总体说来,当前高速公路建设的成本大幅度提高,由于建设的环境较差,因此导致单位投资增加,高速公路建设所需的资金远远高于之前的水平。但是很多建设企业都重视工程项目的建设,对工程的资金来源重视程度不够高,尤其是对融资过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工程项目的建设受到影响。

2.融资渠道不够宽

当前很多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严重的融资困难的局面,各种项目无法开展,高速公路建设企业一般也只限于少数银行等之间的合作,没有拓展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联系,如贷款企业、财务公司等。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企业争取政府部门的资金也不够,但这部分资金相对较少,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3.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

在融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资金的监管,由于高速公路项目的资金庞大,所以很容易滋生贪腐行为,当前有的企业对这些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资金的使用去向出现不明晰的现象,最终影响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度。

二、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策略探讨

在融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高速公路项目融资的重视

由于高速公路项目的施工特点,导致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难度较大,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高速公路融资工作的重视,因为高速公路项目属于民生项目,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过程。随着我国的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高速公路建设,一些高速公路开发企业在对各种项目进行开发时需要向相应的金融机构或者社会机构进行融资,企业应该要加强对传统观念的改革,改变在工作中的思维定势,加强对高速公路项目融资的重视程度,要有前瞻思想,能够意识到高速公路项目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潜力,从而为高速公路项目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融资的整体环境还不够乐观,比如融资方法比较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融资难度过大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速公路项目开始施工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资金问题,必须要拓展融资渠道才能满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首先,对于比较传统的融资方式还是要继续跟进,即应该要争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于高速公路工程的政策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要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从而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应该要鼓励民间的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一些比较有实力的民间企业,可以成为融资的主要对象,要加强对这些社会资金渠道的引入,从而使得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第三,应该要根据高速公路项目的实际情况,对融资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相关建设企业应该要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尽量减少银行负债,主动开拓其他融资渠道,从而使得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资金压力更小,也能促进高速公路项目的有序推进。

3.加强资金监管

在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也会导致很多资金出现问题,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资金丢失,最终影响项目的进度。因此,对于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款项应该要进行严格地管理,要严格遵守《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来办理。由于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资金十分巨大,很容易产生贪污现象,因此对于这些资金应该要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对于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支出费用都要进行核查,防止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另外,对于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应该要进行严格地审计管理,严格控制超额结算支付行为的发生。一个正常的高速公路工程会实行工程招标制、社会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在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款项的支出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管理,可以确保资金的管理更加安全,也有助于相关的部门对各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的资金能够用在所需要的地方,不会出现随意支取造成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速公路项目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项目开始实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而且融资难度较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进行融资管理,结合高速公路项目的实际情况,拓展融资渠道,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传统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还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新的融资渠道的拓展,尤其是要加强社会资金的融资,并且能够制定更多适合高速公路项目发展的融资项目,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静,朱晓珍.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浅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05).

[2]李辉.浅谈如何管理好高速公路的项目资金[J].江苏商论,2013(31).

都市型农业项目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 篇4

都市型农业项目的投融资不仅包括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资金消耗, 还包括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农民培训、农产品营销、旅游休闲、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都市型农业项目发展中存在的投融资问题

都市型农业与长久以来的农业不同, 它抛弃了传统农业零散特点, 而是转向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 成为了高效高产的产业之一, 其发展投资大、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 资金要素在都市型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 我国都市型农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 必须找到制约其发展的投融资问题, 才能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力量。

1.投融资主体缺位

目前, 政府财政投入、涉农企业投资、农户投资是我国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投融资主体, 但因产业优势比较, 政府很少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中, 尽管农业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近几年, 国家开始重视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资比重, 我国农业财政投入的绝对值不断加大, 但是从相对值来看, 投入到农业的财政资金占财政资金总支出的比例却是呈下降趋势的, [2]其中有农业自身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的影响, 也有国家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下降的因素, 再加上中国长期以来“重工轻农”的歧视产业政策实施, 导致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滞后, 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更是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市型农业项目对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经济条件要求较高, 它发展的前提是项目所在地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等, 但是从1979年到现在, 我国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投资比重却也并未有所增加。

单位:亿元, %

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这些都市型农业发展较先进的国家相比, 我国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投融资主体缺位现象严重, 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发达国家均是由政府出资完成, 对于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美国的投资主体是以市场为主, 政府负责提供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度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日本采取的是合作金融与政策金融相互结合共同促进的方式;法国也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并引导;德国是以政府的财政支持为主导;荷兰是以合作性银行投资为主, [4]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多是采取观望态度, 真正有效的投资并不多,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阻碍了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2.融资渠道单一

作为重要投资主体的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 他们的融资渠道大多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并且大多是从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获得融资, 其他融资平台尚未开放, 资金的匮乏会严重影响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农业保险、农协担保贷款、合作性银行的投资等多种渠道的投融资都该被支持。

3.农户投融资能力较差

在市场经济不断推动下, 农户逐渐成了都市型农业投融资主体之一, 但因其自身素质不太高、对都市型农业项目掌控不够、生产经营特点, 以及现行法律制度、金融制度等不完善, 就造成了农户投融资能力差的现象, 从而过度依赖政府和企业。[5]

都市型农业项目发展中投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们对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意识不够

日本是最早出现都市农业的国家之一, 美国将其称为城市农业, 我国沿用了日本的都市农业这一称谓, 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国才开始将都市农业发展运用到实践中去, 而与都市农业稍有不同的都市型农业的提法是由北京首次提出, 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其发展历程还较短, 国家对其政策支持也不多, 我国农民和涉农人员普通对它的认识也不够, 生态环保意识也相对较差, 许多农业部门的主管对其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 尚缺乏深刻的认识, 对都市型农业究竟该怎样发展还处在迷茫阶段, 都市型农业的功能、其所能来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其巨大的潜力如果不能被政府、企业、农户深刻认知, 势必会影响到对它的投资。

2.产业优势比较

受自然环境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农产品承担的风险大, 相比较第二第三产业, 农业的投资收益率差, 比较效益低, 因此一直以来, 农业都处于弱势地位, 属于弱势产业, 为了取得较好的政府业绩, 政府或银行更偏爱于将财政投入到城镇高产业、高收益的非农产业中去, 更快地提高当地的GDP。[6]此外, 都市型农业项目的基础还是传统农业的种植, 因缺乏强而有力的抵押担保物, 信贷机构出于安全性和利益性等因素的考虑, 很难将投资投入到风险很大的都市型农业项目开发中。

3.城市郊区投融资机制不完善

城郊与农村相比, 其投融资的管理和决策大致相同, 均显示出了其投融资机制的缺陷, 城市郊区投融资管理主要是由计划、生产和行政三大管理部门组成, 但是他们管理权限分割严重, 比如, 计划管理部门只管资金的分配与决策, 却不管投资效率;生产管理部门只管资金的经营与效率, 却不管资金的投资决策与回收;行政管理部门则只负责投资回收, 却不管投资的决策与经营, 这种部门之间相互隔离的管理模式, 就造成了投资决策、经营与回收的分离, 都市型农业项目的开发开始相互模仿, 甚至照搬照抄, 其投融资机制开始出现问题, 但是出了问题后各部门还互相推诿, 逃脱责任, 这种分割的管理机制, 不能使政府更准确地选择目标进行投资, 滞后了都市型农业的投融资效率。

城郊投融资决策的随意性较大, 当前“三农”问题日益凸显, 城镇化进程加速进行, 政府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还通过补贴农民、给予农业项目优惠政策的方式促进农业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政府投资于哪个项目是没有特别规定的, 这样依托关系获得投资的项目就不在少数, 政府这种随意做出的投融资决策, 往往考虑不周, 忽略了项目的实际收益率、农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等, 实则是不利于整体农业发展的。另外, 政府投融资决策失败的话, 因尚无明确的风险约束机制, 投资决策权力与风险承担责任不对称现象出现, 决策失败的责任无人承担。

4.城郊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农业作为受自然资源因素、市场风险因素影响较大, 于是迫切需要建立农业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来减少农业贷款的潜在风险, 目前, 我国城郊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并不完善, 农业保险组织缺乏,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基金, 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 这就制约了金融机构对都市型农业提供长期、大额的资金支持, 也减少了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都市型农业项目投融资顺利进行的建议

1.完善与都市型农业投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都市型农业可促进城镇化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化并与其他产业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 但是其发展却面临着诸多难题, 建立安全、高效、稳定的投融资体系是基本前提, 政府在整个体系构建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 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下, 国家投融资机制会得到优化和保证。

美国政府颁布过《联邦农业信贷法》、《农业信贷法》、《生态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等一系列的法律, 促进了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组成强大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和保障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给都市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日本作为都市农业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国家, 政府不仅立了很多法律和政策来建立投融资体系, 还出台了扶持政策来维护投融资体系, 比如《农业合作法》、《农业协同组合法》、《农业保险法》。都市型农业发展好的国家必然由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虽然我国的《农业法》规定了农业的资金支持, [7]但是并不能满足都市型农业投融资的要求, 因为仅仅有农业投资和补贴是不够的, 都市型农业的投资主体需要扩大, 投融资风险需要避免, 我国可以制定《农业投资法》、《农业投资政府补贴法》、《外商投资农业法》、《农业担保法》等对农业投资进行具体的规定, 进而促进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2.促进并增加都市型农业投融资主体

(1) 发挥政府财政投资的引导功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是都市型农业项目开展的重要前提保障, 但是农业本身对外界的吸引力不够, 一般企业和个人不愿意将资本投入到农业当中, 并且庞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公共性、投资大, 收益慢的特点, 本身吸引资金能力就很差, 这就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使之与城市的差距更明显, 客观上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发展都市型农业, 建设都市型农业项目, 一定要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 因为政府的财政投资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功能, 可以吸引更大的社会资金、外商资金等参与到项目的开发中, 缩小城乡差距。

(2) 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都市型农业大多位于城市郊区, 地理位置特殊, 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新鲜的、优质的农产品给城市居民, 延伸功能是提供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的场所, 因此, 它与一般的地区农业不同, 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对都市型农业项目的支持也与一般农业不同, 一般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信用社的支持, 都市型农业项目不仅需要农村信用社来联系农民, 支持农业的经济发展, 还需要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 这就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创新, 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功能定位及市场定位, 充分认识到影响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 制定并实施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8]比如, 农业发展银行可赋予其新的功能, 投融资和农业保险, 将政府部门里与农业投资有关的部门直接划分到农业发展银行里, 专门从事农业投资和农业保险, 实现政资分开、完全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 更好的解决融资难问题。此外, 还可像日本、荷兰等国家那样, 将民间非正式的资金合法化, 政府通过立法手段来保护这种形式的投融资方式, 增加都市型农业发展投融资渠道。

3.促进都市型农业项目投融资方式多样化

(1) 政府的投融资方式要灵活多变, 重点支持那些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都市型农业开发项目。

(2) 充分利用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渠道, 同时优化其他商业银行对农业的投融资体系, 提供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外资本、民间储蓄, 通过各种不同的参与方式投资于都市型农业项目的开发, 增强农业资金的“造血”功能。

(3) 积极利用证券化市场来为项目发展筹备资金, 这种合理引入和利用市场机制的方法应该是投融资体制的重大改变, 结合现代融资结构理论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们可以看出在投融资体制中, 市场的调节作用比政府的中介作用效果还明显, 欧盟通过基金和信贷支持来引导都市型农业投资主体自发融资, 我国也应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市场化手段来进行融资。

(4) 建立和完善都市型农业的保险和担保体系, 增强农业投融资资金的风险防范, 因农业的不稳定性, 对它的投资风险还是很大的, 完善的保险担保体系就能规避一些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并且能够对都市型农业投融资体制的长期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9]城郊可通过建立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等形式, 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5) 积极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加入都市型农业项目的投融资领域, 政府应该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涉农企业一定的优惠, 加大对其投资项目的补贴力度, 鼓励更多的涉农企业参与进来, 引领和带动当地农民, 促使项目的顺利进行。

4.优化都市型农业项目的投融资机制

决策是项目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对都市型农业的投资决策也是投资是否能够成功, 并获得投资效益的关键。对都市型农业的投资要想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对都市型农业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减少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等现象出现。同时, 针对我国投融资管理部门出现的问题, 要采取解决措施, 如划清各部门职责, 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风险, 将每项工作落实下去。

(2) 统一管理和结算各级财政投入到农业和农村的资金, 避免出现资金的“逃逸”, 对这笔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 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

(3) 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建立多层次的政府投融资决策监督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机制, 破解资金投入与支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10]

参考文献

[1]于战平.都市型农业理论探讨[J].农业经济, 2001 (6) :16-17.

[2]娜仁图雅.加大我国农业财政投入规模的对策建议[J].财经理论研究, 2014 (4) :48-53.

[3]季莉娅, 王厚俊.美国、法国、日本3国政府对农业投资状况分析及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 2014 (1) :60-63.

[4]周颖, 宋华.发达国家生态农业投融资体制比较[J].世界农业, 2014 (5) :59-63.

[5]胡延松.城乡统筹视野下河南省农村投融资机制创新的战略构想[J].商业经济, 2012 (19) :8-10.

[6]李焕彰, 钱忠好.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8) :38-43.

[7]李丽雅.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 2006.

[8]诚然, 杨树明.试论都市型农业与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J].华北金融, 1998 (6) :23-25.

[9]Mario Mirandand.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disaster insurance[J].American 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1 (8) :436-517.

农商银行项目融资贷款管理办法 篇5

(草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行各支行、分理处(以下简称营业机构或贷款行)项目融资业务健康发展,有效管理项目融资风险,依据银监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工作尽职指引》和《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授信工作尽职实施细则》、《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融资,是指符合以下特征的贷款:

(一)贷款用途通常是用于建造一个或一组大型生产装置、基础设施或其他项目,包括对在建或已建项目的再融资;

(二)借款人通常是为建设、经营该项目或为该项目融资而专门组建的企事业法人,包括主要从事该项目建设、经营或融资的既有企事业法人;

(三)还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该项目产生的销售收入、补贴收入或其他收入,一般不具备其他还款来源。

第三条 项目融资业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落实项目资本金。

(二)审慎评估并全程关注、监控项目预期现金流和收益。

(三)建立明确合理的项目建设和经营风险分担机制,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四)根据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进度做好贷款的发放和分期还款安排。

第二章 项目融资业务办理条件

第四条 在贷款行申请办理项目融资业务的借款人或项目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借款人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

(二)借款人在贷款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三)借款人及主要股东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记录。

(四)国家对拟投资项目有投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质的要求的,符合其要求。

(五)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环保、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政策和我行信贷政策。

(六)符合国家有关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

(七)项目已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

(八)借款用途及还款来源明确、合法。

第五条 借款人申请项目融资贷款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借款申请。

(二)借款人公司章程、经年检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明、贷款卡、验资报告、法人代表身份证明等。

(三)借款人近三年经省联社入围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和最近一期月度财务报表。以新设立项目法人为借款人的,可只提供股东相关资料。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权部门对项目在环保、土地、规划、安全生产和投资管理等方面的许可文件。

(五)项目资本金已落实的证明文件。

(六)与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相关的合同和协议文件,包括总承包合同、特许经营权协议、购买协议、产品支付协议、原材料供应合同等。

(七)贷款担保要求的相关资料。

第三章 项目融资金额、期限及相关管理要求 第六条 项目融资金额应当根据项目投资需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综合考虑项目预期现金流、风险水平和借款人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

第七条 项目融资期限是指贷款第一笔发放之日起至借款人按合同约定还清全部贷款本息之日止的时间,具体期限应当根据项目预测现金流、投资回收期和融资金额等因素合理确定,要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发放。

第八条 项目融资须实行分期还款。要根据项目预期现金流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还款计划:

(一)应从项目建设期完成时即开始还款,并应采用按月或按季还款。

(二)还款金额应与项目建设、运营进度相匹配。

第九条 项目融资贷款的利率按照我行对外公布利率执行。第十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可根据项目建设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委托或者要求借款人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独立中介机构为

项目提供法律、税务、保险、技术、环保和监理等方面的专业意见或服务。

第十一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和分散项目在建设期和经营期的各类风险。

(一)应当以要求借款人或者通过借款人要求项目相关方签订总承包合同、投保商业保险、建立完工保证金、提供完工担保和履约保函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期风险。

(二)可以要求借款人签订长期供销合同、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或者发起人提供资金缺口担保等方式,有效分散经营期风险。

第四章 项目融资业务的调查、评估、审查与审批 第十二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调查人员应主要就以下内容进行尽职调查:

(一)借款人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和有效。

(二)借款人、项目发起人或主要股东的基本情况,包括成立时间、注册资本、机构设置、治理结构;信用状况、生产经营实力、财务状况、融资状况;股东的行业地位、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等。

(三)贷款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建设条件和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审批核准情况等。

(四)项目市场分析,包括项目市场环境、供求关系和未来变化趋势等。

(五)项目投资及偿债能力分析,包括项目投资构成、资本

金比例、自筹资金来源和项目预期未来现金流等。

(六)贷款担保情况。

第十三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贷款审查人员应以偿债能力为核心对项目融资进行全面风险评价,审查内容重点包括:

(一)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合法、合规性。

(二)项目建设条件。包括项目建设用地及原材料、动力等来源落实情况及其可靠性,交通、投资区域和其他配套条件落实情况,以及主要设备的采购引进情况。

(三)项目可行性。包括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和主要设备的先进性,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价格和竞争能力、盈利能力等。

(四)项目资金筹措。包括项目总投资及构成的合理性,各项投资来源的落实情况及可获得性。

(五)项目效益与风险。调查报告或评估报告中所采用数据、资料的合理性,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的现金流量足以支付生产经营费用和偿还到期债务的可靠性。

(六)项目发起人的经济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整体经营情况等。

(七)项目风险的分担,项目风险在各个项目参与方之间分配的合理性。

(八)其他风险。包括行业基本面、大宗商品价格风险、供应环保风险和成本风险等,以及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

第十四条 项目资产或项目收费权可设定抵质押担保的,应

要求借款人将项目在建工程及其形成的项目资产和(或)项目收益权为贷款设定担保。必要时,可要求项目发起人将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为贷款设定质押担保。

第十五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要求借款人投保相关商业保险,并将贷款行设定为第一受益人或第一顺位保险金请求权人。

第十六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设定提款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已经国家有权部门审核、核准或备案。

(二)项目履行国家的环保、土地、安全生产、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报批手续,并提供相应的许可文件。

(三)借款人同意贷款行参与项目重大决策。

(四)借款人承诺在贷款行开立经营收入专户,并与其签订账户监管协议,承诺项目经营所产生的资金结算、代收付等中间业务在贷款行办理。同时,该账户资金对外支付须满足约定条件。

(五)项目资本金已落实,并与拟发放的贷款同比例足额到位,与贷款配套使用。

(六)项目实际进度与已投资额相匹配。

(七)借款人所提供的提款用途证明与约定用途相符。第十七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贷款资金支付要求、受托支付起点标准、贷款宽限期、经营收入账户余额等设定贷款管理要求。

第十八条 授信业务审批书中要求的前提条件和贷款管理要求,需要以法律形式落实的要全部在合同或其他相关法律文件中反映,防止合同对重要条款未约定、约定不明或约定无效。

第五章 项目融资贷款发放和支付

第十九条 项目融资贷款发放前,应按规定流程进行前提条件核准,确认借款人符合约定的前提条件。

第二十条 办理项目融资业务,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和资金需求,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实施管控,监督贷款资金按照约定用途使用。

第二十一条 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的贷款资金支付,应采用受托支付方式。

第二十二条 采用受托支付的,贷款行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对借款人提交的相关交易资料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合同约定条件,金额与交易对象相符的,将贷款资金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后,即时将该笔资金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并应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对一些特定项目,必要时,贷款行可以要求借款人、独立中介机构和承包商等共同检查设备建造或者工程建设进度,并根据出具的、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共同签证单,进行贷款支付。

第二十三条 不满足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受托支付标准的,贷款行可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也可根据具体建设项目的特点与风险状况,自行设定更严格的受托支付标准。

第二十四条 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并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第二十五条 在贷款发放和支付过程中,借款人出现以下情形的,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发放和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停止贷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

(一)信用状况下降。

(二)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贷款资金。

(三)项目进度落后于资金使用进度。

(四)违反合同约定,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受托支付。

(五)借款人指定的放款账户被有权机关冻结或止付。

第六章 贷后管理

第二十六条 贷款行应定期对借款人和项目发起人的履约情况及信用状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情况,贷款担保的变动情况等内容进行检查与分析。并应按规定对抵质押品价值进行重估和贷款后评价。

第二十七条 在项目建设阶段,要密切关注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及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在项目建设成本超支的情况下,对有完工担保的或其他建设成本超支安排的,应要求完工担保人或有关责任方按照协议约定支付项目建设成本超支款。

第二十八条 项目实际投资超过原定投资预算金额确需追加贷款的,应由借款人重新提出借款申请。贷款行按规定流程经重新风险评价和审查决定追加贷款的,应要求项目发起人配套不低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追加投资和相应担保。

第二十九条 在项目的试生产阶段,应密切监督项目试生产

情况,确认实际的项目生产数据和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融资文件规定的完工标准。

第三十条 在项目经营阶段,应重点关注项目所在行业风险情况、项目经营状况及收入状况,项目经营活动现金流是否达到评估水平,项目经营收入是否按照约定按时、足额回笼贷款行,要对项目经营收入账户进行动态监测,若账户资金流动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一条 对借款人出现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形或贷款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应停止办理贷款手续或与借款人协商补充相应放贷条件和管理措施。

第三十二条 项目融资业务到期应全额收回。对借款人确因暂时经营困难不能按约定期限偿还借款本息的,可与借款人协商贷款展期、再融资或重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对文化创意、新技术开发等项目发放的符合项目融资特征的贷款,各贷款行参照本办法执行;属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适用房地产贷款相关管理办法。

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 篇6

关键词:ABS;SPC;资产证券化

一、ABS融资方式的含义

ABS是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的缩写形式,即以资产担保的证券化。它是指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由于ABS融资模式能够以较低的资本成本筹集到期限较长、规模较大的项目建设资金,对于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资金回报慢的城市基金设施项目来说,是一种理想的融资方式。所以ABS在电信、电力、供水、排污、环保、大型工业项目、资源开发型项目等领域的基本建设、维护、更新改造扩建项目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ABS融资的运作流程

ABS融资的基本操作过程,即发起人将要证券化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特设机构,由其向投资者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然后将该项资产产生的资金流用于偿付债券本息。具体来看,一般要经过如下阶段:

(一)建立一个特设机构(SPC)

SPC(Special Purpose Corporation,即特别用途公司)是进行ABS融资的载体,可以是一个信托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或其它独立法人,通过权威资信评估机构的评级获得高信用评级,为以后在证券市场更好的募集资金打下基础。

(二)证券化资产的“真实销售(True Sale)”

SPC成立后,发起人根据买卖合同将证券化资产通过一定方式让渡给SPC以发行证券。根据国际惯例,资产让渡的具体方式有资产出售型、信托型和担保融资型三种,其中最常用的且最规范的是资产出售型。

(三)信用增级(Credit Enhancement)

信用增级即通过提供各种担保,增强资产证券的信用,从而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信用增级的方式包括内部信用增级和外部信用增级。

(四)资产证券的信用评级

信用增级后,SPC要委托信用评级机构对即将发行的债券进行正式的信用评级。专业评级机构根据发起人、SPC提供的有关信息,通过对资产未来收益状况及证券的信用增级情况的考核,对拟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偿付能力进行评判,然后公布给投资者。

(五)承销证券

经过权威机构评级后的证券,由于具备了可信度的较好的信用等级,可以吸引大的证券承销商代理发行此类证券。

(六)本息划转

资产债务人向SPC(通过代理人)支付原资产的利息和本金,由SPC再转给投资者,如果收回的资产金额少于投资者应得额,投资者将根据资产信用增级具体方式在额度内得到补足。

三、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房地产业中可行性研究

(一)、房地产实行资产证券化的供给分析

形成资产证券化有效供给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产持有者有将其证券化的要求:二是要有可供证券化的资产.即稳定的未来现金流量。

1.我国房地产融资需要开辟新的渠道

我国以往房地产融资的方式主要有: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抵押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等等。其中又以向银行贷款为主要方式,融资方式极其有限。银行贷款使银行自身带有很大的风险,万一投资收不回来,银行将承受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给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我国房地产融资需要开辟新的渠道。

2.房地产实行证券化筹资

一是可以缓解资金需求压力。由于房地产开发商的主要筹资方 式还是靠向银行贷款,同时又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这会给开发商融资造成很大的制约。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如果实行资产证券化。就可以依靠已有的房地产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

二是房地产证券化能够使发起人保持财务弹性。资产证券化可以设计为一种表外融资(通过“真实出售”来实现将固定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这样发起人在能够筹集到所需的资金的同时,还不会增加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更不会使资产负债率上升,使发起人能够处于具有优势的融资地位。

三是可以降低融资成本。首先资产证券化方式通过信用增级措施可以使我国房地产项目不受本身信用等级的约束,直接进入国际证券市场筹集低成本资金;其次实行资产证券化只涉及发起人、SPC、信用评定机构和投资者,牵涉的环节少,因此可节约筹资成本。

(二)资产证券化在房地产业中的需求分析

对房地产实行证券化增加了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证券化的房地产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量来支付本息。同时资产支持证券信用等级较高,流动性强,消除了个人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如保险机构、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专业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资金来源分散、资金量大且存续期长等特点,需要寻找收益稳定、期限长的运用渠道和种类多样、组合灵活的投资工具,使其资金保值增值。因此以房地产为依托的资产支持证券能够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四、在我国房地产业利用ABS进行融资的若干建议

(一)设立SPC

在西方国家,SPC一般由在国际上获得了权威资信评估机构较高资信评级的投资银行、信托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与证券投资相关的金融机构组成。其经营有着严格的法律限制,不得发生兼并、重组,禁止参与交易规定外的活动。不得担负交易外确定的任何其他债务及为此债务提供担保等。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SPC的设立可以采取以下模式:1、利用国外的SPC;2、可选择一些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金融机构,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与西方国家资信卓著的金融机构共同组建SPC或成为现在的SPC的股东;3、自行建立SPC。SPC成立以后,原始权益人与其签订买卖合同,其中明确含有破产隔离的条款,并真正实现“真实出售”,以防资产证券化下涉及的发起人违约破产风险。

(二)建立具备高度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

为了保证资产证券的安全,增强投资者的信心,SPC必须聘请独立评级机构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该评级机构根据金融状况、发起人、证券发行人等有关信息以及SPC和原始权益人资产债务的履行情况、信用提高情况等因素进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公告于投资者。

(三)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税则及相关法令法规

房地产证券化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房地产业,还涉及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等相关行业,进而必然对这些行业的市场运作与规范产生重大的影响。譬如,投资信托资金的运用怎样公开、公平;交易原则如何得以确保;市场交易规则怎样规范以及业务运作范围如何准确界定等等。非常有必要认真研究与制定一系列法规进行调整。同时,要进一步改革与房地产证券化相关的各种资本市场管理制度,以确保运行目标的实现。

(四)充分运用和培养资产证券化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资产证券化是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的每一个操作层次都充满了对专业人才较高的技术性要求。例如与法律有关的各类事务、交易估价分析、税收分流及其他结构性问题等等都需要大量人才进行详尽的专业处理。此类信息处理因其复杂性往往需要专门的证券化系统软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设计、分析和计算处理等。资产证券化后还需大量相关配套的分析、跟踪和交易处理。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近几年因证券市场发展而相应培养出的一批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人才,以较为规范的运作来推动资产证券化的进程。

(五)严格界定投资主体,灵活运用证券工具

实施房地产证券化必须严格区分不同的投资主体,要依据其对我国房地产业、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与作用,实行区别对待、分类处置。要依据有效防止外资垄断、增强国内房地产企业竞争能力、保护民族资本市场与相关产业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推出不同的ABS信托工具。譬如.为了确保一般的居民住宅尽可能由国有的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可以推出普通股与债券;为了引导外商投资与我国规定的鼓励引进项目相配套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可以发行不动产所有权证券等。

参考文献:

[1]任淮秀.项目融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徐金山,曾小江,宗超.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散机制探讨[J].企业经济,2006,(7).

[3]闫小彦,王中华.新编国际融资方式[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4]张世荣等.中国资产证券化外向型发展模式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0,(6).

[5]张超,英翟祥辉.资产证券化一原理、实务、实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6]王立国.工程项目融资[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 篇7

房地产行业、房价问题、高铁的建设, 这些经济关注焦点都与一个议题有关——建设项目。当然, 无论是房地产项目还是路桥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投资方和施工方。实际中人们更多的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行为而没有深入关注施工方, 更多的关注于房地产行业的房地产公司的行为而非施工主体行为。本文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角度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目前, 我国对基础设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注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目前, 我国对基础设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注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包括马树才等2001;范前进等2004;娄洪2004;踪家峰等2006;王任飞等2007等。或者是针对具体的行业, 例如魏后凯2001和张光南等2010研究了基础设施对制造业的影响, 董晓霞等2006研究了基础设施和种植业的关系。除此之外, 还包括了基础设施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军等2009, 张光南等2009。张光南等2010还研究了基础设施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在投融资和评价问题方面的研究回顾如下:

二、政府投资投融资方式及模式研究

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 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 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 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

近年来, 我国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 众多的学者都认为我国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模式有很多弊端。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于2004年7月16日正式批准, 明确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郑边江2007、邵琦2008、赵淳怡2007等都对传统管理模式及其弊端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其原因在于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的产权虚化和泛化、政府失灵, 以及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虽然以上学者对代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但是鲜见通过实证分析对其进行验证的。邓晓梅等2010借助理性预期理论, 得到政府代建制模式优于市场代建模式, 而两者又都优于传统模式的结论, 从而对代建制进行了验证性研究。

除了在代建制方面的研究, 还有很多学者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模式进行了研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有的投融资模式主要包括:BOT、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ABS、PPP、PFI、捆绑式投资方式, 王洋华2008。

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评价

近年来, 我国许多的学者对有关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率进行了研究。首先, 在项目评价理论方面, 研究者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用于项目评价, 王建军2003应用层次分析法于可持续发展评论;刘玲2007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进行研究;卢和宇2007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江西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黄德春2003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模糊优选理论进行研究。其次, 陈明理2001和郭超2007对投资效率进行研究, 认为我国不存在投资过度或资本过度积累, 应该不断提高投资效率。申展2007、成竹2001和马良2000对投资效率的改进进行了研究。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 毛继苓2006针对高速公路, 王萍2006针对水利项目, 建立了相应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张新云2010结合理论研究了政府投资公路项目投资效率评价问题。李小林2006和刘小庆2008分析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基础设施的投资决策方面有唐建新2003的研究。黄晓广2005和杨黎明2007具体研究了公共产品的投资。

四、总结和未来的研究机会

以上的文献综述围绕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及模式和评价等方面。在已有的文献中, 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研究对象都各不相同。学者普遍认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较优, 但是究竟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项目有何不同领域很少有人涉足, 更没有人以实证的手段从施工方的成本角度来研究投资主体的不同对一个项目的建设是否有显著的不同影响。除了从成本角度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考虑项目评价问题即项目投资效率问题。这都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该议题也为以后政策的选择提供实证依据。

摘要:正如在房价高居不下的今天, 房地产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国的建设投资对一国的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基础投资项目还关系着一国民生问题。本文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角度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施工企业投融资项目管理分析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投融资项目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0 引言

在大规模、大力度推进城市化的浪潮中, 施工建设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当项目融资机制作为产权制度创新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后, 在基础设施领域产生了示范效应、扩张效应, 并对资源配置和制度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融资模式的创新不仅为政府部门解决了筹集资金的问题, 为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为投资者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契机。施工企业投融资是国际金融的一个分支, 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投、筹资手段, 它日趋成熟, 不同于传统的投融资手段, 具有“项目导向”和“风险分担”的特点, 投资者着眼于控制并影响整个项目运行的全过程, 并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点设计出多样的融资结构, 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需要, 使在传统融资条件下无法获得的贷款资金通过投融资的手段进行开发。

1 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施工企业大多使用传统的阶段性控制模式进行投资费用的管理及控制, 欠缺综合控制意识。尤其是投融资管理在投资控制中占重要地位, 但目前仍有许多企业的合同管理尚未法制化、规范化, 对于合同的法律性认识不充分, 合同的可执行能力弱。而合同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已经越来越成为经营管理关键切入点。在此过程中, 合同管理的内容是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转让、合同终止、合同纠纷解决、合同终止。合同管理的手段是合同审查、合同监督以及合同控制, 合同管理机构是本企业内部对应部门, 合同管理的关键是确保合同依法订立并得到全面履行。作为施工企业对外沟通的桥梁, 合同可以说是其发展的命脉, 甚至成为决定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下, 只有严格按合同履行好工程进程, 按合同规划好施工管理, 才能有效完成施工企业各项既定经营目标。但合同能否顺利履行, 需要施工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都能够紧密配合, 发挥协同作用。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都是为了通过合同履行的过程, 使合同中约定的事项能够很好地付诸履行, 使得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要素有机结合、协调运行, 最终使对应的经济目的得以实现, 促进施工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

2 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施工企业外部经营活动相对较为繁杂, 外部管理活动最终都表现为施工企业与关联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间的合同关系。由此, 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关键是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成为施工企业建立外部关系、实施外部管理的纽带, 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情况下, 施工企业外部关系一旦通过合同的形式得以确立, 那么反之就要反映和体现在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中, 客观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实现内部的人、财、物围绕合同管理目标进行紧密结合。合同管理正常进行, 施工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才能正常运行, 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以实现, 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才能得以彰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暴露出许多问题, 唯有解决这些问题, 对合同进行体系化, 动态化管理, 才能更加及时准确地防范法律风险, 实现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以及企业利益最大化。

3 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创新思路及建议

3.1 强化施工投融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涉及建筑、经济、法律、财务、测量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不仅专业性很强, 而且是一项综合性业务, 尤其需要专门人员或机构来进行科学评定和有效管理。施工企业不能将投融资管理作为营业科或预算科的一种兼职工作, 而是必须强化施工投融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注重选拔具有较为扎实的建筑知识素养、具有较为专业的法律知识素养、具有较为熟悉的经济和财务知识素养, 以及较强的责任心的投融资管理人员, 才能确保施工企业整个投融资管理工作的严密性、有效性、针对性、精准性和及时性。

3.2 注重施工投融资管理中的索赔意识

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全面考虑相关的各种各样不利因素, 针对施工工程的技术难度、影响因素、进度安排和资金保障力度等施工影响因素, 依法采取切实措施, 树立风险意识, 提前制定科学的索赔策略, 力争通过最有效的投融资管理, 提高投融资管理和索赔的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未雨绸缪, 规避风险, 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确保施工企业自身合法利益。

3.3 锻造完善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制度

合同起草、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函电、合同记录在内的各项投融资管理环节, 都必须依据不同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和施工进度变化情况, 以符合企业实际运作过程和自身需求为原则, 适时修订完善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制度和管理内容, 打造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制度规范, 从而给整个投融资管理带来依据和准绳。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 锻造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企业投融资管理制度,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这些制度如何千差万别, 在执行时都要讲究一个“严”宇, 必须在可操作性上做文章, 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尽量避免官样文章, 成为摆设。

3.4 坚持全面合理科学地评审合同

合同评审就是找出施工企业合同中不合理、不合法、不可行的条文, 并且采取措施加以修正, 这也是为了最终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建筑施工合同的评申要注意工程项目基础资料的齐备性, 包含乙方预算、标函及甲方其他规定等。坚持全面合理科学地评审合同, 我们要本着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原则, 对施工企业合同进行逐条审查, 最后形成评审文字材料, 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要由施工企业主管负责人对工程施工合同作出全面合理科学的审核结论。

3.5 确保施工合同资料按规定归档

依据《建筑法》的有关要求, 施工企业要对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实行终身负责制。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过程中对合同资料的归档管理非常重要。从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资料, 到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签订阶段资料, 到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履行阶段资料, 再到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监督阶段资料, 直至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履行完毕阶段资料, 都要整理成册, 及时由专人归档, 以便为后期可能发生的权益维护工作提供有关法律依据。

4 结语

通过推行建设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 可取得显著效益, 有效避免合同纠纷和经济赔偿的被动局面, 成功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只有做好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 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达到防范企业风险,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各运营时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华.公路企业工程项目中的投融资内控建设思考[J].会计师, 2011 (2) :38-39.

[2]韩晶.工程投融资建设模式回购风险与控制策略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 2014 (5) :13-14.

[3]郭瑞莉.浅谈地方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审计重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 2013 (8) :25-26.

[4]傅群.浙江省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5]李沫宣, 张佳仪.北京地铁四号线的产权关系及其经营模式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

[6]黄莉莎, 张玲.BOT模式在浙江的具体运用及可行性探讨——以杭州湾大桥为实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9) .

PPP项目融资模式的法律问题研究 篇9

一、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国内外应用及前景

PPP模式提出之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仅从近两年看,就有不少项目启动或竣工。

2007年6月,捷克一个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从塔博尔至博西莱克之间的一段D3高速公路决定以PPP模式进行建设。同年德国批准了奥格斯堡和慕尼黑之间A8公路的PPP项目,该项目是德国所批准的一系列的公私合作建设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第一个项目。2007年5月底,克罗地亚境内从克拉皮纳到马塞尔的一条公路正式通车,该公路是克罗地亚以PPP模式融资修建的第一条公路。2007年11月,中国第一家以PPP模式进行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广州西朗污水处理系统工程项目正式宣布启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度上升,保障经济增长的能力增强,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基础设施整体上规模滞后、供给结构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区域基础设施配置与资源分布错位、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率不高。而未来经济增长中基础设施的完善又是一个关键因素,这将诱发出极大的资金需求量,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支出,无异于杯水车薪,最后将不得不借助于私人部门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在这样的情形下,PPP模式将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明朗的前景。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特许经营类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PPP融资模式的法律问题

(一)PPP模式案例: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

北京市政府在地铁4号线项目的实施上,为了吸引社会投资,将其中盈利部分分离出来,通过PPP模式进行特许经营。该工程总投资约153亿元,全部建设内容被分为A、B两部分。市政府(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出资)与由社会投资者(包括香港地铁公司、北京首创集团公司)组建的北京地铁4号线特许经营公司(简称“特许经营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由政府负责A部分(包括车站、轨道、洞体等土建工程及征地拆迁等),投资额约107亿元,由已成立的北京地铁四号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号线公司”,即“建设公司”)按招投标制度组织建设;特许经营公司通过私人投资、向公众投资者募集或举债等方式筹集资金,负责B部分(包括车辆、通信、信号、供电、监控、暖通空调、自动售检票系统、车辆段及停车场中机电设备等运营设施等),投资额约为46亿元。

项目建成后,特许经营公司以租赁的形式取得A部分资产的使用权,负责4号线全线的运营管理、全部设施(A、B两部分)的维护和除“洞体”外的资产更新,以及站内的商业经营,提供地铁客运服务,并通过地铁票款收入及站内商业经营收入回收投资。政府将其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以象征性的价格租赁给特许经营公司。政府对其投入资产享有所有权而无对等的收益权。特许经营公司对政府投资享有使用权和收益权。同时政府要根据特许经营公司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效益状况等指标,对其进行考核,采取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特许经营公司发生违约事件,政府将有权收回项目的经营管理权,处置项目资产。特许经营期分为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期,自试运营日起,特许经营期30年。特许期结束后,特许经营公司无偿将项目全部资产移交给政府指定部门及四号线公司。

(二)PPP中的法律主体及其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

在PPP模式中,主要包括三类活动主体:公共部门、私人合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公共服务的消费者、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融资的提供方等)。PPP的实现过程就是这三类利益主体的互动过程,其中最为核心的法律关系即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权利义务关系的互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PPP模式所涉及利益主体之间的权益关系。而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风险分摊主要体现在双方签订的合同(即“PPP协议”)中,其具体内容可因项目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公共部门通常处于强势地位,享有行政特权,指公共部门或者行政主体依法享有的、与行政相对人相比而具有不对等性的强制性公权力,而私人部门则在寻求补救措施方面,往往要屈服于公共部门的行政权力,为此,我们将在下文中着重探讨如何运用私法原则对行政特权进行约束。

在PPP中还存在私人部门与消费者、信贷者等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通常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对于此种法律关系,一般都是以普通民事合同方式予以确定,若发生争议,一方面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组织协调或者裁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独立的民事诉讼途径或者仲裁程序来予以处理。

在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中,PPP协议的双方是北京市政府和特许经营公司,政府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对项目进行了拆分,分解为公益性和盈利性两部分。前者由政府出资组建四号线公司,享有A部分所有权,并以象征性价格租赁给特许经营公司经营;而后者B部分则吸引民间投资,组成特许经营公司,其在经营期内享有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据此,北京市政府首先与特许经营公司成立一种具有公法性质的合同关系,北京市政府是四号线公司的股东,四号线公司则与特许经营公司成立租赁合同关系。

(三)PPP协议

特许协议(Concession Agreement),是由政府与项目主办人之间签订的法律文件,确认由政府授予项目主办人勘探、开发和经营特定项目的权利;规定项目主办人应向政府缴纳报酬的金额和支付方式,确定项目在经营管理方面应遵循的准则。特许协议是项目融资的基础。它主要用于一些建设期长、投资额大、技术复杂、风险较多的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和公用事业建设等大型项目。

从法律角度看,特许协议的主体不同于一般协议,主要体现在主体问题上。特许协议的主体一方是政府,另一方是依据政府法律而成立的项目公司,该项目公司可能是外商投资企业、合资企业或者是纯粹的内资企业。政府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管理者,双方通过专营权协议相联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如依据法律签订PPP专营权协议、通过PPP单个项目立法授予某公司专营权、仅签订专营权协议、政府先发布有关文件然后再签订专营权协议等,政府的授予是必不可少的。从客体上看,专营权协议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其标的一般是垄断性的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保障。除了专营权协议作为主合同,还有一系列附属于专营权协议的从合同,如借贷合同、租赁合同、承包合同等,这些协议共同构成了项目融资的合同体系。

该特许协议对于项目融资的资金安排具有重要意义。对贷款人而言,特许协议是对其重要的保证。因为在很多项目融资中,项目主办人向贷款人提供的一项重要担保权益就是把特许协议项下的权利让与贷款人,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担保。像特许协议的有效期、特许协议中对项目贷款本息的外汇管制特许等内容对贷款人利益有重大影响。

特许协议应当具有如下主要内容:特许协议的定义、特许授权范围、特许期限项目设计、建造施工、项目融资及其方式、项目的经营和维护、项目的成本计划和控制、项目的收费水平的计算方式及其调整、能源物资供应、外汇兑换及汇出、项目的风险及其控制、项目经营与管理、项目移交、政府的保证、担保和承诺、协议中政府权益的特许保护、协议双方的其他权利义务与其它从合同的关系不可抗力、违约责任、协议的转让、争议解决等。

三、PPP中政府的角色与法律争议的解决

PPP模式反映了现代公共设施和服务的生产方式的新的理念,首先必须由政府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法律,形成公用事业吸引私人部门投资的制度环境,然后政府作为主要公共部门在其中选择合适的私人合作伙伴,并与之共同分担风险、分享收益。所以,在PPP模式中,政府的角色似乎有点扑朔迷离,但仍可以发现政府仍在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提供责任,只是改变了公共服务的生产方式而已,其至少承担着三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规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公共服务的采购者和提供者、公共服务的监管者等。

通常,具体的建设施工工作就应发挥私人部门高效率、注重经济效益的特点。但是,政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赢利,而是起到带动私人部门和民营资本的作用,就要求政府扮演与其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职能和责任相匹配的监管者角色。如在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中,根据《特许经营协议》规定,北京市政府即将实现从地铁间接经营者向监管者的转变,在发生涉及公共安全等紧急事件时,市政府有权介入,以保护公共利益。

四、PPP模式中法律纠纷解决机制

PPP模式使得原有的政府或私人部门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直接关系变为政府、私人部门与消费者等利益主体之间的三方委托代理关系。鉴于这种互动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难免出现法律纠纷,因而在实施PPP模式之前建立有效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政府在PPP中具有多重角色,由政府活动引发的法律争议的解决更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深入探讨。

(一)特许经营协议纠纷的解决

特许经营协议具有行政合同的“行政性”,如进入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体制,作为私人部门的投资者很难形成其权利将能获得充分有效的救济的预期,故为了充分有效解决特许经营协议中的法律争议,以行政主体方“违约”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似乎更优于行政诉讼途径。我们认为,对于特许经营协议引发的法律纠纷的解决,不应过多纠缠于该选择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方式寻求解决,应当认真反思我们现有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民事仲裁制度等正式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是否完善,是否能有效的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纠纷。受特许经营协议的公法和私法双重性质的影响,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行政主体方通过行政行为方式侵害私人部门权益等个别情形外,应当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通过公法或者私法方式来解决由此引发的法律争议,包括选择仲裁和调解方式,这也是尊重特许经营协议中当事人合意选择的要求。

当然,鉴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的缺陷,为扩大其接受一些由于公私合作项目引发的法律纠纷的兼容性,有必要对之进行相应修改,如在诉讼中,对非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内容的履行纠纷可以进行调解;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合同的履行,但如果不损及公共利益,也可以暂停履行合同;在法院的裁判形式上,对于行政机关行使主导性权利行为以及不履约行为可以运用行政诉讼中的维持、撤销或部分撤销、责令履行职责等判决形式,对行政合同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对因合同而产生的补偿或赔偿范围、数额等设立确认判决;确立人民法院在行政合同纠纷司法审判中的完全管辖权制度,等等。

(二)私人部门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纠纷的解决

对于私人投资者与信贷者、承包建设者、消费者等其他利益主体之间引发的法律纠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其一,双方可以直接通过民事诉讼或者仲裁程序予以解决,对此无须赘述。其二,鉴于政府在PPP中具有利益协调者和监管者的身份,可以由有关政府部门就纠纷双方进行协调或者依法作出行政裁决。因此,对于公共服务事业的监管,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投诉接收、处理、反馈等制度,以满足各利益主体寻求救济的需要。

根据中国公用事业的现状和改革进程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在加强有关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法制建设的同时,可借鉴英美等国家的有益经验,尝试依法设立一些独立于行政机关的监管机构,由其履行公用事业的监管及相关法律纠纷的裁决职能,与普通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相比,这将会是更符合国际惯例、更高效、更专业化的监管及纠纷处理机构。

参考文献

[1] 俞慧林.国际项目融资贷款担保的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

[2] 张力.城市公共交通融资的新平台--PPP融资模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3]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刘雷.PPP(公私协作)在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5] 赵欣.PPP项目融资三方博弈分析及最优契约设计[D].东北财经大学,2006.

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 篇10

一、城市基础建设

本研究所提及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1985年确立的城市基础设施概念, 即为人民提供生活服务并能保障物质生产的公共设施。具体可分为如下六大子系统:

(一) 道路交通系统

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分为内部和对外两种, 包括: (1) 道路设施; (2) 货运汽车; (3) 管理设施; (4) 公共交通设施; (5) 航空; (6) 铁路; (7) 公路; (8) 水运。其中1-4为内部交通设施, 5-8为对外交通设施。

(二) 供给排水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供应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 还包括排放和处理污水的相关设施, 以及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相关设施。

(三) 能源系统

该系统可再分为供电系统、煤气系统与供热系统, 该系统所包含的基础设施有发电设施、配电设施、天然气供应设施以及供热设施。

(四) 环境系统

该系统包括园林绿化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等, 功能主要对环境进行保护, 优化城市环境。

(五)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下属邮政设施与电信设施, 电信设施包括支持市话、长途电话、国际长途电话的通讯设施。

(六) 防灾系统

防灾系统的防范对象把扩火灾、大风、洪水、地震等, 也包括人防工程, 防灾系统为上述灾难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二、市政基建项目的融资结构框架

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预计到2020年, 我国城市人口将会出现三到五亿左右的增长, 而随之需要投入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约要达到三万亿到五万亿元, 均分到每年, 也至少需要1700-2500亿元。如此天文数字的巨额投资, 仅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远远无法满足的, 为了解决资金不足这一突出问题, 或借鉴外国成功经验, 引入BOT、PPP与TOT等融资模式进行资金补足;或基于国外先进模式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 如天津市政建设所采用的政府采购模式与项目自平衡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 天津创新模式适用于非经营性质的基建项目。

(一) 国外先进模式

1. BOT融资模式

BOT是Build (建设) -Operate (运行) -Transfer (移交) 的缩写, 融资模式主要是市政部门将基础设施项目交由非公共机构或私有机构进行建设, 整个过程的设计、建设、融资、经营、养护与管理都由项目承接方负责。在超过制定年限后, 项目将无偿被移交回市政部门。

2. PPP融资模式

PPP是Public (政府) -Private (私营机构或非公共机构) -Partnerships (战略合作伙伴) 的缩写, 融资模式主要是市政部门与私营机构或非公共机构基于某个基础设施项目而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双方获利, 所得到的好处远远超过单方建设项目。而且, 有关项目的责任承担与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都是由合作双方来共同承担。

3. TOT融资模式

TOT是Transfer (移交) -Operate (运行) -Transfer (移交) 的缩写, 融资模式主要是非公共机构或私营机构参与到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中来。市政部门在特定的年限内将基础设施项目有偿交由这些机构进行经营, 在规定年限内, 由基础设施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归这些结构所有。到达规定年限后, 上述机构将基础设施项目无偿交还给市政部门。

(二) 国内创新模式——以天津为例

1. 政府采购模式

政府采购模式主要是指基础设施项目的双方——建设公司和市政部门签订采购协议, 建设公司先行使用自身资金进行基建项目的建设, 待项目竣工后政府对采购资金进行融资性的偿还。在这一模式中, 建设公司借助经济手段进行融资, 把未收的未来账款先变为项目资金进行项目建设, 政府采购资金作为贷款, 以“还本付息”形式进行后期偿还, 即“企业在社会融资——政府采购金偿还”的创新融资模式。

2. 项目自平衡模式

项目自平衡模式主要是指建设项目时为周边的经营性土地做好合理的规划, 通过出让方式在土地利用的整个过程实现市场化。这样可以通过土地收入来满足项目的资金要求, 达到项目本身的平衡, 即达到经营性收益与非经营性基建项目的平衡。

三、导致项目停摆或终止的融资因素

融资可以弥补资金的严重短缺, 还可以规避政府经营的低效现象, 但因为项目周期过长, 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项目最后无法顺利进行, 从而给项目的参与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 外因

1. 政治外交因素和政策法规因素

市政基建项目的性质终究是国家项目, 外交关系的变动与国家政治形势的稳定与否都会对项目造成严重的影响, 轻则项目停摆, 重则项目彻底中止, 尤其是由外商参与投资和建设的项目, 影响更为严重。此外, 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的改变, 也会造成与政治外交因素同样的影响。

2. 社会因素、市场产品因素和金融因素

某些城市的人口以移民性增长为主, 也有某些城市的文化非常多变, 受这些因素影响市政基建项目为了满足移民与文化等社会需求而进行调整, 虽然不会对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但会提高投资的额度, 对项目所在城市造成一定的影响。

市场产品因素的影响力也是一样的, 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 由于周期过长, 原材料不会一直是同样价格,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会导致投资的增加。若市场上出现性能更好的原材料替代品或行业间竞争更加激烈也会引起价格上涨或原材料的再购入, 这都会使投资额增大, 从而导致项目资金出现明显压力, 从而影响项目建设。

利率和汇率时时都在变动, 货币的购买力发生了变化, 也会使得投资金额增加, 这对有国外融资的项目, 影响尤其地大。

3. 信用因素、不可抗力因素

项目融资双方的信用状况是否良好会关系到项目的融资是否能顺利进行。外部的各种天灾人祸也会严重影响项目的建设, 甚至导致项目终止。

(二) 内因

影响项目的内部融资因素包括贷款偿还率、排污造成的环境破坏、管理失当或管理者素质偏低、项目是否具有足够的协调度、技术是否先进、设计是否合理等。除了前两种原因可能对项目造成严重影响导致项目停摆之外, 其他几项因素会造成投资的增加, 使项目进度被延迟。

四、融资结构的优化措施

(一) 对资金的来源进行优化

1. 市政部门无法人资质而不能贷款, 因此可以将建设公司与其打捆进行贷款, 偿还依据为财政部门提供的还款承诺。

2. 民间资本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可以适当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标准, 由建设公司通过在市场上发行股票、基金或企业债券来筹集民间的分散资金以补足项目的资金短缺。

3. 吸引外商进行直接投资或向外国政府进行贷款。

4. 扩大对资本市场的融资力度, 通过资产的证券化与企业债券的发行等多元化渠道进行融资。

(二) 对建设公司的股本金和债务资金二者之间的比例进行优化

尽管股本金投入比例越高, 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所获得的收益也会随之增加, 但项目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成本都会增加, 建设公司也将面对更大的风险。因此可以基于财务杠杆收益, 动态调整债务资金与公司股本金之间的比例。公式为:财务杠杆收益= (资本税前的收益率-负债利率) × (债务资金总额/股本资金总额) 。

总之,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 需要用融资方式进行补足。本文对几种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影响BOT、PPP与TOT模式的内外因素, 并针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几条建议, 望对我国市政基建项目的建设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继秋, 高雨雷, 张光前.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形成过程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3 (7) .

[2]郭继秋, 刘国亮, 姚雪.影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的关键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 2010 (8) .

[3]黄婉意.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模式及其路径的选择——基于B O T、TOT、PPP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J].轻工科技, 2010 (10) .

[4]陆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5]袁永博, 叶公伟, 张明媛.基础设施PPP模式融资结构优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3) .

[6]李思思.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应用TOT融资模式及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上一篇:先天遗传下一篇:无尺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