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评价体系

2024-06-25

班级评价体系(精选九篇)

班级评价体系 篇1

中国古谚《管子》中有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如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人才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是合格的,应该如何正确、合格、客观地评价学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如何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正确地评价?为解决这个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与各位共勉。

2 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体系的功能

职业教育的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建立多元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过程评价,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评价。改革过去只重视阶段考核,忽视过程考核;重视教师评价,忽视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重视校内考核,忽视社会评价。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阶段与过程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1 导向功能

合理评价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就像高考是普通教育的指挥棒一样,只要考试形式和评价点相同,再怎么样的改革都起不到本质的改变。根据现代职业教育和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适合班级的评价体系,是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规范的指挥棒,其评价形式和内容越科学,就越能促进班级良性循环,班级管理的效果就越明显。

2.2 鉴别和选择功能

多元评价体系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每一位班级成员的家庭背景和学习基础、优点、缺点、特长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班主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并可根据学生在能力上作出区分,从而为班级建设、班干部的选择提供依据,为选拔、分配、使用人才提供参考。

2.3 反馈功能

通过学生评价,能使班主任和学生知道学生日常行为的结果,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班主任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能及时地调节自己的工作重点,能使班主任了解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班级管理过程组织中的某些不足,诊断出学生在学习日常行为中的问题与困难;可使班主任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和实现程度,明确班级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为班级管理提供依据。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能加深对自己行为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行为目标,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2.4 咨询决策功能

科学的学生评价是班级管理工作决策的基础。只有对班级管理工作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找出适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2.5 竞争功能

通过对比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能引起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班主任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了解到教师、学生、本班优势和劣势,看到差距,认识到自己在总体中的相对地位,客观上能起到竞争的作用。

3 多元评价体系的具体应用

3.1 多主体评价

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班主任不再是单一的评价者。学生将积极参与学生评价,依据师生共同制订的评价点和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检查每天、每周的表现,反思自己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调整和改进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将有利于互帮互学,学生从“被评价者”变为“评价的参与者”。

3.1.1 学生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在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中,班主任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

(2)学生间相互评价。在学生参与评价的时候,不但会自己评价自己,还会评价别人。这时班主任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要把每个人的优点掌握一点点,自己将前进一大步。同时,时刻注意营造一种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氛围,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3.1.2 教师评价

(1)班主任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中班主任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成员,对学生的评价最真切,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专业的不同、性别的不同以及年龄的差异),进行评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2)任课教师评价。在多元的评价体系中,任课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些学生在课上、课下,班主任在时、班主任不在时表现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客观、全面地评价一名学生,任课教师的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

3.1.3 家长评价

在评价主体中,除了教师、学生外,家长也将作为评价者的新角色加入到评价体系中。通过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可以帮助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家长对班主任也会产生信任感,愿意跟班主任沟通,通过与家长沟通,很多家长、学生跟班主任的感情往往有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工作,他们也会积极配合与支持,更有利于班级的良性管理。

3.1.4 企业、行业专家或其他社会群体

在多元评价体系中,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还可以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或其他社会群体参与到学生评价体系中来。

3.2 深入学生———评价客体的客观性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是对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避免评价的随意性。见到什么、听到了什么,随口肯定或否定一通,不加分析、主观臆断,这样就会造成评价的失准、失误,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丧失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活动、课堂表现、课余时间等观察了解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是了解学生的最基本方法,特别要注意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流露出来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本学期笔者带的2013高电(3)班的同学,由于这个班学生的全部是本地生,笔者根据北京本地学生特点制定出适合本班的评价规则,首先让全班学生身体力行,同时,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对那些思想复杂、偏激、情绪不稳定、多变的学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利用与同学进行谈心,及时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3.3 坚持原则———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对于制定的评价标准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存在一丝一毫的主观判断,有些班主任存在偏爱优等生、班干部,不信任差生等错误观念,对于班级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标准不同,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标准,处理结果不同,会招致学生的不服,有时可能会招致学生的反感,不再对班主任信任。俗话说“听其言,信其道”,只有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更容易接受,教育目的也才更容易达到。

特别是本学期对2013高电(3)班采用个人考核制度后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其实,刚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做的,笔者与班干部商定制订出班级考核表,对每一个考核项目(包括出勤、早操、课堂纪律、值日、作业等)都给出了明确的、适当的分值,每天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评分,第二天早操后由当天的值日组长宣读。刚开始的时候,好像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有些同学的扣分越来越多,效果开始显现了。

3.4 多角度评价———评价内容的广泛性

在班级管理中,笔者通常注意多方面去评价一个学生,不会仅仅看重考试成绩或者是分数,有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自我约束力不强的,但在部分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笔者也会安排其担任班干部。有些学生做值日特别认真,乐于助人,这些都是学生评价的方面。而往往评价内容越广泛,可能评价的结果越客观,因而也越利于班级的管理。

3.5 多方法评价———评价的多样性

在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单纯的教师观察评价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学生评价越发显得重要了。例如,学生谈话或访谈、任课教师访谈、学生成长档案等都是有效的评价方法。

3.6 多时机评价———评价的全程性

以往的学生评价与日常行为往往是分离的。大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没有太大的关系,把评价看作在一个教学过程结束以后,对这一段时间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基本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评价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班级的管理,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班主任随时关注学生在每天、每周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评价。班主任在班会、课余时间要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把握教育契机,运用恰当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

4 结论

随着中职教育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促进班级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是笔者作为技校班主任的一点心得体会。当然职业学校作为一个培养技能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班级则是学校管理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化和人才成长的摇篮。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于贯彻学校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并且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班级管理一定会不断进步。我们也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的人才,我们的职业教育也才能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4).

班级评价体系 篇2

【关键词】2.5+0.5 中等职业教育 班级企业化管理体系

2013年开始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学制分段模式的改革,学生在校时间由原来的2年延长到2.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比原来缩短0.5年的时间。改革后学生的校外实习时间比原来缩短一学期,这就要求学校创新管理思路,注重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正是为了通过学校的管理教育弥补学生0.5年的企业定岗实习时间的空缺,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节奏合拍,缩短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同时,班级企业化管理打破大部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只停留在专业层面的一条腿走路的缺陷,实现学生教育管理与专业技能训练两条腿走路的健康局面,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一、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岗位情境

学校模拟成集团公司,系部模拟成总公司,班级模拟成分公司。在学习、实训场所设立教室车间、宿舍车间、实训车间、机房车间、晨跑和课间操车间等,各班班主任为各分公司总经理,班长为分公司副总经理,班级班委会成员分别为部门经理,组长、舍长为车间主任,普通学生成为企业员工,形成分公司总经理—分公司副总经理—部门经理—车间主任—普通员工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架构。

各班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部门负责人工作制度,明确各岗位工作内容和任务。出台相应的岗位竞聘制度,遵循“能者上、不能者下”的优胜劣汰制度,营造企业的竞争氛围,提出“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口号,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对照制度,学期初各班级各部门根据学校、系部总体要求,制订本班级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根据目标及计划安排详细的学习类、技能类、常规竞赛类、公益类、社团类、体育类、文化类等员工主题活动。通过系统的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体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班级文化布置上引入与本专业相符的企业文化,制定班级班规、口号、行规。在宣传栏布置企业宣传、企业用工信息、班级优秀员工表彰、员工活动图片展等,让学生学习企业的文化,了解专业的特点和专业就业前景,让学生每天直面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氛围,以此来培养学生“上学即上班、学习即工作”的职业理念。

二、完善常规质量检查机制

参照企业产品检测办法,将学生日常常规如教室卫生、宿舍卫生、仪容仪表、课堂纪律、晚自修纪律、课间操质量、学习成绩、技能成绩、每日出勤等同于企业的产品。即将《学校常规标准》等同于《企业产品标准》,将《学生行为准则》等同于《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常规做到位相当于企业员工做出合格产品,可以获取基本薪水,而常规做得不好则被扣分,相当于企业员工做出不合格产品就要扣薪水。学生必须遵守学生行为准则,违反纪律同样要扣薪水。

学校将校学生会机构模拟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团委书记任质检中心主任,主席团任副主任,依据常规分类重新设置相应常规质检部门。学校质量检查部门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制定统一的检查标准、检查要求、检查时间。同时系部辅导员和值班教师组成教师质量检查机构,每天参与质量检查和评价,并及时将检查结果送至班主任办公室,为各班级统计员工薪水提供依据。

三、学生模拟薪水标准及方法

根据走读生和住宿生两种性质,分为白班和白夜连班,制定白班和白夜连班两种普通学生月工资底薪标准(虚拟)。管理岗位的薪水,按照组长—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分公司副总经理的管理级别,每升一级岗位,月薪增加普通学生底薪的10%。各班级根据学校质量检测中心每天检查扣分反馈单,按照标准比例给每位学生做好加减分数据统计,各班班主任在次月初将班级学生上月薪水表上交给系办班级企业化管理专员。同时系部依据参与活动和比赛的情况,制定员工加分制度,分班级、系部、学校、市级、省级、国家级六个级别进行加分,级别不一样,加分分值不一样。员工的产品质量被扣分,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相应扣三分之一分、四分之一分、五分之一分,形成企业质量捆绑式扣薪模式。员工的产品质量或参与活动加分,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相应加六分之一分、八分之一分、十分之一分,形成企业质量捆绑式加薪模式。这种准企业化的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和管理意识。

四、班级企业化模式下学生评价机制

系部根据班主任上交的班级学生月薪表,在学校宣传栏内进行全校“晒月工资”表扬。将全系工资前100名学生的照片、优秀事迹等做成版面全校表扬。同时每个班级必须在教室信息栏张贴本班所有学生“月工资”,系部根据薪水排名,每月评选出“班级之星”“系部之星”“学校百星”等荣誉称号,通过表彰激起学生每月争取“高工资”的愿望。

期末班主任核算学生月平均虚拟薪水,对照工种鉴定标准,对全班学生进行工种鉴定,岗位不一样,参照的鉴定标准不一样。以各岗位的基本薪水为基数,薪水分别达到基数的100%、110%、125%、135%、150%,对应的工种依次分为学徒工、熟练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五种类别,按照最终鉴定的工种,获取参评各项评先、评优资格。具体参评要求如下:家庭贫困的学生获得熟练工以上可以获得学校下学期勤工俭学的资格,获得中级工以上学生可以参评“班级之星”评选,获得高级工以上学生可以参评“系部之星”“学校三好学生”“学校优秀学子”,获得技师学生可以参评“学校十佳青年”“校技能标兵”“省市三好学生”“省市优秀学生干部”“企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通过有形的分层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准企业竞争氛围,达到鼓励和激励学生的目的,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和过渡期,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学生素养与员工素养之间的无缝对接。

职业学校推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引用企业的产品、产量和质量对接学生的学习、常规、实训,用企业的“分公司”“车间”和“班组”等团队来强化团队合作意识,用企业的“薪水制”来衡量学生的行为。树立“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学习即工作”的职业理念,真正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符合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琦.运用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3).

[2]罗京宁.创设班级德育活动课 提高职校生综合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15-17.

[3]陈志峰.德育工作站——实施积极德育的连心桥[J].江苏教育,2013(3).

一般本科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篇3

关键词:一般本科,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引言

班级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单位,是提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一个优秀的先进班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好平台,是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乐园,创建一个优秀的先进班级也是广大师生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是学校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鉴于此,各所学校及教育机构都在加强先进班级建设,然而,班级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先进班级必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起到激励、沟通、评价等功能,然而目前,对于一般本科班级评价指标的研究甚少,并且应用已有指标对一般本科班级评价局限性非常明显,所以本文对其进行了构建。

一、一般本科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一般本科先进班级的特征。

先进班级中的成员应有明确的目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向目标努力奋斗,团结一心,互相帮助,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集体中成长,进步,且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集体作贡献,营造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向上的班级。而其中最基本的,应拥有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班风是班级整体形象的概括,具有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班风一旦形成,就具有无形的制约、管理、促进的长期效应,起到约束、保障、激励等作用;学风是班级成员共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上的稳定风格,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点,也是根本。简而言之,先进班级在班级管理与建设的各方面中都要有优秀的表现。

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一般本科先进班级评价指标既要能体现当前班级的客观实际,又要能展示班级的特色所在;既要能评价班级的建设状况,又要能为班级的未来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因此,构建新型先进班级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导向性原则。先进班级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名次与优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班级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先进班级评价指标应引导班级不断提高整体形象和工作水平,具有自己的特色。(2)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当能够用可操作化的语言加以描述,指标所规定的内容能够通过实际考评获得正确的反馈信息。同时,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性、全面性的基础上,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此外,指标体系所需的数据应易于采集,信息来源必须可靠。(3)重要性原则。在构建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意控制指标的数量,指标数量太多会分散管理人员的注意且不易操作;指标太少,会太过片面,缺乏实用性。因此,评价指标并不能面面俱到,应选择那些影响班级评价的主要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稳定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具备权威性,一经确定,其基本框架不可随意改动。

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般本科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重点不是看预定的评价指标是否完成,班级外在表现是否达到标准,而是看班级内部是否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是否萦绕着良好的发展氛围,这才是构建一般本科先进班级评价指标的目的所在。

(1)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根据目前高校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程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关键因素成功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确定了一下六个评价指标:1)学习情况。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学习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也是他们个人能力的体现,很多评奖评优工作都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因此,判断一个班级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学习情况。期末成绩能够直接明了地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除了期末成绩,高校还重视学生的早读和晚自习学习情况,以及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通过率,这些都是评价一个班级学习情况的主要指标。2)班主任工作。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是班级发展的领路人,班主任工作对于班级管理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质量。3)班干部工作。每个班级都有其得力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是班级的核心以及班级工作的主力。班委的工作直接影响班级建设,影响班级整体发展。4)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包括制度建立、班级材料、班级信息等。建立一个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有效运行的保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班级材料能够表现出一个班级日常学习和班级事务以及活动开展情况,从而进一步地能够反映一个班级和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信息交流能够保证学校和老师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的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一个班级的信息建设主要看其信息反馈是否及时、信息员工作是否负责、心理班会的开展以及班级整体的心理状况。5)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着想,也要考虑到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不得违反校纪校规,不能在宿舍私拉乱接和使用大功率电器,在平时生活中,要保持宿舍整齐干净,这些都能反映一个班级学生的生活作风。只有生活作风良好,才能促进这个班级拥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6)附加分。附加分支学生和班级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所获得的奖励,是学生个人能力和班级整体素质的最直接的体现。以其作为一项评价指标,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时间活动,锻炼自己,全面发展。

(2)评价指标体系测量与统计。根据以上六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以及各个班级拥有的共性,制定了运用评价指标进行先进班级评价的具体细则(如表1所示)。班干部工作20以上页表1所列的细则为依据,对每个班级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通过计算得出各个班级的综合得分,然后进行排名,最后确定先进班级,得分越高越先进。该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影响班级发展的主要部分,与之前的先进班级评价指标相比,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实施简便,可行性强,能够达到最大程度上公平、公正、公开。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

以某学院为例,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先进班级评价。该学院四个年级,共有43个班级。每个班级作为一个整体,这些指标是它们所具有的共性。以大二年级作为横向上研究,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的调查与统计,按所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量化分析。所有指标分数都计算出来后,将每项指标得分乘以相应的权重,即可得出最后的综合得分。在纵向上,指标计算方法与横向相同。横向与纵向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横向上,属于同一年级,也就是同一层次,各个班级起始水平是一样的;而纵向上,是指不同年级,各个班级处于不同的层次,发展水平也有差距。因此,有可能出现部分指标不适用于纵向上比较等情况,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选择专业所具有的共性作为评价依据,从而能够解决类似问题,使其更具合理性。

2. 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1)从评价目的的角度看,强调过程大于结果。该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集中关注学习情况、班级活动、班委建设这三个方面,包含了先进班级建设中最主要的部分。不过,与以往那些主要关注这些指标是否完成的评价指标不同,它更关注的是完成这些评价指标的过程,学生得到了哪些发展和收获,例如附加分中的班级荣誉和个人荣誉,是学生在这过程中能力提升的体现。此外,在班委建设中,在关注班干部工作态度的同时,也重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能力和独创能力。(2)从评价对象的角度看,强调个体与集体的积极互动。该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既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状况,也关注班级整体的发展情形,更关注个体与班级整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把“集体”与“个人”叠加在一起作为考察指标。它关注不同人之间的合作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关注班级在学校中的整体形象和地位,例如班风、学风等。(3)从评价方法的角度看,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利用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对班级进行评价时,能够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合理的增减评价内容,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掌握适宜的评价时间。同时,这些评价指标都是根据学生和班级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能够有意识地确定工作重点和评价重点,从而能适应班级实际发展情况。(4)从评价实效性的角度看,兼顾即时效应与长期效应。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当下的班级生活状况、学生个体的发展机会,还关注班级生活是否形成良性的动态调整机制。这具体体现在是否定期轮换班级干部以及班级环境布置和班级活动经常性等方面。

结论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1)促进班级整体发展。一般本科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各个班级所具有的共性建立的,能够为班级和个人指出努力方向,提供动力,能帮助班主任和辅导员及时料及班级和个人的发展动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先进班级评价时,能对班级各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先进班级继续努力,督促一般班级找出差距,加快班级建设,从而有利于班级整体发展。(2)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班级的整体状况能够反映班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建立先进班级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强化学生与班级共同发展的思想,建立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评价指标中的附加分,包含个人荣誉,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全方面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3)保证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先进班级都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班级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对班级进行评价,能帮助班主任和学生了解他们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是否完成了班级计划,有利于发现实际工作与期望目标的差距,从而能找出不足,加以改善,确定目标方向,努力克服困难,最终促使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覃吉春.基于绩效管理的先进班级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2]杜映梅.绩效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衡靖,张红峻.浅论高校班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1).

[4]龚浩然,黄秀兰.班级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用整体评价促进班级发展 篇4

原因何在?

我以为是教育评价出了问题——要么有头无尾,要么只突出个体。

有头无尾现象比较突出。我看了很多课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总是对各个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评比,以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一节课结束之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或者一二三四名。可是评选出了之后呢?随着擦去黑板上的记录,评价也就结束了。

这样的评价一两节课效果还可以,时间久了,孩子的新鲜感就会消失殆尽。这种有头无尾的做法,又如何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呢?

另一种现象就是突出个体。教师虽然表面上采取了小组合作的运作方式,可在评价方面采取的依然是个体评价,而忽视了整体评价。著名班主任研究者张霞老师曾经说:“如果教育评价仅仅针对个人,那么我主张取消评价,尤其是表扬,因为表扬个体可能意味着对其他人的否定。”教育者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表扬个体会取得示范效应,让更多的人追求优秀,而事实是其他人会有某种失落感或者嫉妒心理。或许你会说学生的心理也太阴暗了,但这却是现实。如果试图通过这种突出个体的表扬达成学生的整体发展目标,恐怕有些异想天开。

因此,我以为教育恰切的评价应该是整体评价。

所谓整体评价,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评价层次

马云说:领导是照顾人的,不是照顾事儿的,如果领导照顾事儿,下属就会琢磨人。也就是说,大家应该各有分工,各有工作重心。以合作为核心学习方式的教育教学,合作的主体是学生,具体到如何分工、如何协作、如何对个体评价是群体内部的事情,作为群体之外的教师不应该参与到群体内部中来。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层次应仅仅局限于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内部评价与教师无关。因为群体内部评价是群体成员之间进行协商妥协关系构建的手段,这是群体发展的保障,也是在相互关系调整中个体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关系调整是德育最核心的方式,民主、包容、奉献等品质都会在关系的调整中得到培养。教师评价如果深入到了群体内部,就会破坏孩子们自主生长的平衡,破坏合作成长的效度。

二、评价对象

合作学习的研究者有一个观点:永远不要对群体贡献中的个体进行评价!群体贡献,是对合作群体或成长共同体的认定,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如果对群体贡献中的个体进行评价是有悖“群体”原则的。

以某次大考的学业评价为例。每逢大考过后,教师总会对同学们进行评价,进行各种名目的表扬。评价者往往忘记了这种评价是结果性评价,而教育应该是指向未来的,所以那种认为只要发一张奖状就可以促进班级发展的想法是天真的。教师的常规做法是对班级总分前几名、单科前几名、总分进步前几名、单科进步前几名等进行表彰,认为表彰的面广了,就鼓励到了尽可能广的范围,就可以促进班级发展了。但教育现实是这样的吗?带过班的老师都明白,这种表彰并没有为班级的发展带来任何好处,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一些个体得到暂时的愉悦,也让另一些个体拥有暂时的失落。如此而已!

整体性的评价绝对不会涉及个体,而是对发展共同体或者小组整体进行评价。如果一个班级有8个小组,可以对总分前两名的小组、总分进步的前两组、单科进步的前两组、单科成绩前两组等进行表彰。以总分评价为例,无论采取哪种分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业成绩总是有差别的,而以团队总分为评价原则的评价方式是将所有成员的总分平均后进行排名所得。这样,每一个成员的分数都影响到团队总分,而让团队总分最优化的唯一途径就是团队学习过程最优化。一个最优化的团队学习过程一定关乎团结、互助、包容,一定关乎学法探究、工作分工、策略思考等。这些,不就是班级发展的较佳模式吗?

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如果班级总分第一名,却不在小组总分第一名或者第二名的小组内,他同样不能够受到表彰。这样就会促使孩子们真正地相互帮助,从而解决班主任为了构建班级的互助文化而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最终却劳而无功的悲哀。同样,关乎单科的评价,就会促使小组内部该科成绩优秀的成员去帮助相对较差的孩子,因为只有共同提高,整个团队才能得到认可。

这既是班级良好生态构建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

三、评价内容

不可否认,理论上我们的教育评价是全方位、立体式评价,但事实上往往是以学业成绩为核心,其他方面基本不予考虑。而整体性评价则会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感动小组人物评选”为例,我在自己班级开展这个活动时设了几个奖项:最佳方案、最佳叙事、最佳讲故事的人、最佳颁奖词。这个过程中班级每个小组设计一套方案,哪个小组方案最好,就采用哪个小组的方案,给予相应表彰;每个小组都需要一篇介绍小组推选的候选人事迹的文章,从叙事艺术角度进行评选;每个小组需要推荐一名讲故事的人,将候选人的事迹通过演讲的方式讲述出来,从演讲艺术角度进行评选……这一评选过程,综合了设计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创作能力等素养的全方位评价。因为采取的是团体评价方式,整个过程又增强了孩子们的团结协作意识。

四、评价过程

教师的评价过程和结果通常是合一的,但也有过程和结果相隔太远的情况。前者是一次评价一个结果,时间一久,孩子们对评价就麻木了。后者有后续总结性评价,只是把结果放在学期末,让孩子们从学期初眺望到学期末,太过遥远。因为遥远就看不到目标,看不到目标,动力也就失去了。

整体性评价是将总结性评价、阶段性小结和单次评价结合在一起评价。也就是说,每一次评价都不会随着某次评价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会指向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因为期末的评优过于遥远,所以我们允许一个月进行一次兑换。例如可以将表彰证书或者奖状兑换成具体的物质奖励,可以兑换成一定比率的加分,也可以兑换成免做作业券,还可以兑换成和班主任、科任教师合影或出游的机会等。兑换之后,其积分不会因为兑换而减少,而是保持原有的分数。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既能遥望远方,又可以触及当下,有始有终。

科学策划,升级班级管理体系 篇5

一、言传身教,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要树立权威形象,首先要从自身行为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一定要自己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只会发号施令,而自己不能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其管理措施执行自然要打折扣。因此,班主任要从严要求自己,为班级管理正常实施提供重要主动力。班主任要求学生按时作息,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班主任不准学生吸烟喝酒,班主任当然不能当着学生面吸烟;班主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早操、课间操活动,班主任也要与学生一起运动;班主任要求学生语言规范懂礼貌,班主任自己不可出言不逊;班主任要求学生保持好环境卫生,自己不应该随意破坏环境。只要班主任带头做好示范,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班级管理会呈现出良性秩序化。

二、民主管理,创设班级和谐环境

班级管理实施民主化管理,这是现代班级管理发展大趋势。学生是学习主体,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处于主动地位。培养学生集体观念、责任心、进取心,这是班级管理重要意识转变。如班级卫生值日管理,这是最为常规的管理内容。如果班主任每天跟进督促检查,势必造成重大工作量。班主任介入民主管理意识后,可以成立专门卫生值日管理小组,让学生组织专门负责这一项工作,相信其管理效率会大幅度提升。班主任充分放权,展开分层管理,注意抓大放小,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管理效益。

三、选贤任能,打造过硬管理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注意优化选拔制度。高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大多不愿意当班干部,班主任需要做好发动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展开宣传教育,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干部选拔时,班主任要注意任用工作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民主选举与班主任选择相结合。班干部队伍是一个整体,班主任只有将班干部工作热情充分激发起来,才能促使其尽快形成管理合力,班级管理品质才会快速提升。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只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要对班干部工作方法、工作技巧进行培训,让班干部掌握更多管理方法。班主任要对班干部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发挥其特长。为让班干部工作形成一个整体,班主任需要对班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并制定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利用制度进行班级管理监督。只要分工合理,监管到位,班干部管理班级效果会更显著。

四、丰富活动,凝聚班级向心力量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有管理热情还不够,为学生设置更多文体竞赛活动,积极参与学校集体活动,能够极大提升班级凝聚力。学生大都有集体观念,特别是参与学校集体活动时,如果班级能够获得优异成绩,会对每一个学生形成重要激励和鼓舞。班主任要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利用多种活动组织,对学生展开管理教育,激活学生集体荣誉感,为班级建设奉献力量。每一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卫生评比等活动,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出特别表彰,促使学生形成管理正能量。班级也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生活,还能够增强学生归属感。如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体育比赛、演唱会等,学生对这些活动有很强参与欲望,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的组织,展开班级管理教育,塑造学生自觉管理意识。

五、双管双教,构建完善管理体系

班级管理不是单极行动,学校、家庭、社会等都属于管理关联方,特别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班主任展开班级管理教育时,要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形成互动,还要与学校相关部门展开联络,听取各方管理意见,征集班级管理建议,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专家来校展开座谈、演讲,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感知的机会。

双管双教的含义非常广泛,班主任管理、家长管理、科任教师管理、学校管理、社区管理等,都是重要管理因素。只有多种因素全面介入,才能完善班级管理体系。如男生、女生交往问题,男生、女生正常交往无可厚非,如果出现了早恋现象,势必要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对班级管理形成重要冲击。这是高中班级管理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如果单凭班主任管理教育,自然显得力量单薄了。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学校相关部门进行联动,这样才能形成管理合力。

如何建立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篇6

一、在学生建立自我管理体系前, 必须打好三个基础

1. 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给自己准确定位, 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从初中到高中, 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教育对象心理和生理的巨大反差, 初中的管理者, 在工作中更多的是掺杂父母的角色, 在管理上倡导民主, 实际上强制性命令性占了很大成分。但是进入高中, 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次阶段的学生, 他们有着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愿望。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 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同时, 也渴求得到民主和尊重。因而, 在此基础上, 作为管理者, 更多应该站在朋友的角度上, 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在理念上自觉地把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 只有这样, 尊重学生才不是一种形式, 也只有首先做到这一点, 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把渴求转化为内驱力, 才会把自己放在一个主动管理者的位置上去, 所建立的体系才不是沙滩瓦砾之上的大厦。

2. 营造良好的舆论风气, 催化学生大胆主动为班级

做事, 并自觉树立班为我荣, 我使班兴的强烈的班级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 教师要多融入学生群体, 善于发现有管理才能的学生, 并学会大胆放手, 充分肯定班委的作用和权力。

二、自我管理体系建立集体操作初探

1. 分块管理, 各司其职, 培养责任意识。此部分所有的班主任都能根据班级情况, 具体实施, 因而不再赘述。

2. 以团队为单位, 赏罚并行, 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是班级具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很好策略。一切管理都离不开团队, 利用团队来加强个人约束,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责任意识和团队荣誉感。又能使团队各成员之间形成相互督促相互鼓励相互管理的作用。例如:在住校生的寝室管理上, 各寝室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 由各寝室室长全权负责寝室一切事务, 根据学校对寝室的常规考评, 评定寝室管理的优劣, 奖优罚劣, 出现问题的寝室要求整改并以操行量化形式进行处理, 除了当事人要承担主要责任外, 室长和寝室其他成员均要承担一定责任。反之, 寝室优秀, 所有成员都会得到奖励。通过这种措施, 不仅增强了寝室内部的凝聚力, 加大了各寝室之间的良性竞争, 而且从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3. 科学量化, 重在落实。

充分利用好学校每学期对学生的操行评定, 在强调学生修身的同时用操行量化体现出来, 比较优劣。这样, 既可以借助学校制度的权威性来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又可借助班级管理将学校制度落实。因而, 要建立一套容易操作又能落实的量化体系, 量化体系的关键在于明确责任, 分块执行, 公开公正, 既要能调动各班委工作的积极性, 又能便于操作和落实。例如:在学习小组上, 由各个学习组长全权负责本组的学习纪律常规管理, 落实量化考核, 直接对本大组的质检组长负责。他们拥有一定的操行考核量化权, 特别是对学习的完成任务情况和纪律情况, 以事实为依据, 统一标准, 进行有针对性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量化, 质检组长根据学习组长的工作管理情况和小组的日常表现, 每周评选出一到两个优秀小组进行表彰, 工作要接受班长团支书的监控, 每月都要进行自评和互评, 并形成文字公示。

三、体系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 管理条例宜粗不宜细:

条例制定的目的, 是为了明确与落实。只明确而不能落实的条例算不得是好条例。好的条例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条例过细, 既不便于操作也显得很繁琐, 极难落到实处。

2. 执行不宜未讲而先罚:

在处理事件的时候, 一定要多想而后做, 如果突发事件是预先未预测到的或者是不明确的, 一定不要因冲动而给予惩戒, 管理体系实际上本身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逐一得到完善的。班委的管理能力也是在经历过程后才能慢慢提高的。有章依章。班主任要把握好掌控的分寸, 既不能放手不管, 也不能事事介入, 切不可因为个人情绪而在事先没有明确的情况下而随意更改添加, 使得班委执行时缺少自信和章法。

3. 处理不宜重理而轻情:

我们往往在制度出来后, 会强调制度本身的权威, 强调理法的不容侵犯。而忽视了制度在执行本身所应该含有的情感。爱中有严厉, 但严厉中一定要有宽容, 制度管理条例的制定, 惩戒只是手段, 教育才是目的。情理相融往往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参与班集体事务的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 形成素养培养能力施展才华, 加强合作学会交流, 学会与人相处。这是自我管理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愿与所有班级管理者共勉!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主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实行班级的学生自主管理, 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也是教育教学的成功体现。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自主管理体系, 也就成为班主任必须研究的课题。

班级中后进生的价值体系探讨 篇7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低级需求得到了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 高级需求才有可能出现。根据这个理论的描述, 让我们来分析后进生所达到的层析。

前两个需要后进生能达到, 从第三个需要开始就出问题了。后进生有归属感吗?归属感是指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感觉, 而后进生往往扮演“靠边站”的角色, 他们很少能体会到老师的爱, 更多的则是蔑视、冷眼。第四个需要是尊重的需要, 后进生大多都恨老师, 因为老师们似乎忘记后进生也是有自尊的, 总是在经意或不经意间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有了这些, 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他们来说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 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后进生的种种表现或者恶性循环与老师对其所持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最初可能只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 后来的学校集体生活中诸多错误的判断标准使他们渐渐远离正常学生的生活, 轻视、惩罚、嘲笑将他们自我实现的梦想彻底击碎, 于是破罐子破摔, 再无理想可言。

后进生的限制性信念有以下三方面:

一、无望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狼狗关在一些铁笼子里, 然后用电去击打这些狼狗, 这些狼狗负痛, 很容易就跳过了一米八的笼子。

科学家们又做了第二次实验, 这一次笼子的高度调到了二米八, 他们仍然用电去击打这些狼狗, 这些可怜的狗, 拼命地想往笼子外跳, 可是无奈笼子实在太高了, 无论它们怎么努力都跳不出来。但尽管这样, 它们还是努力地继续往上跳, 直到它们实在跳不动, 只能躺在笼子里, 嘴里发出可怜的呜呜的叫声。

试验还没有结束, 过了几天, 科学家们又用同样的方法来电击这些狼狗, 这些狗仍然像上次一样上蹿下跳地想要跳出去, 不过, 结果还是失败了。这样的试验一直做到了第八次, 这个时候, 这些可怜的狗在遭受到电击的时候, 它们只会呜呜呜地叫了, 它们已经不再跳了。接下来, 科学家们做了一个更有趣的实验, 他们把这些笼子的高度全都降到了一米八的高度, 继续用电去击打这些狗, 但是这些狗现在除了会继续呜呜地哀叫外, 它们根本不再去尝试跳出笼子了。

科学家们通过这个实验让狼狗们学到了什么呢?那就是无望。当这些狼狗无论怎么努力都跳不出这个笼子的时候, 它们就再没有希望了, 于是它们对任何简单的事情都不再去尝试了。

后进生的命运与这些狼狗的命运如出一辙, 很多老师、家长对学生抱有极大的希望, 目标定得太高, 当学生拼尽全力也无法达到这一目标时, 老师和家长往往只会批评或者指责, 不断地逼迫, 不断地呵斥, 就如同让他们跳二米八的栅栏一样, 到最后无论老师、家长如何“电击”, 他们也不跳了。哪怕老师、家长再把标准降低, 让他们做简单的运算、推理、记忆任务, 他们也漏洞百出。这又怪谁呢?其实就是老师和家长一手训练出了这些让他们感觉没救了的孩子。

这就是后进生价值体系的第一个限制性信念:没有希望。

二、无助

在一个养老院里, 一些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把这个老人院里的老人们分成了两组, 不过这些老人们自己并不知道。他们给第一组的老人们每人一盆花草, 并且告诉这些老人们, 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照顾这些花草, 然后, 这些老人们就很开心地把这些花草带回自己所在的房间了。

接下来, 他们给第二组的老人们也每人分发了一盆花草, 不过, 他们告诉这一组的老人们, 这些花草虽然归他们所有, 但是他们不能自己给它们浇水、施肥和修剪, 只能由老人院里的工作人员们来完成这些工作。于是, 这些老人们也很开心地领着这些花草回去了。

第一组的老人们看到花草叶子黄了, 他们就帮它们修剪, 并给这些花草施肥, 这些花草长得很好, 这些老人们也很开心, 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好。另一组的情况:这些科学家们交代这些养老院的工作人员, 故意给这些花草多浇一些水, 或者有的完全不浇水, 叶子黄了也故意不剪, 这些老人们看着这些花草一天一天地变得枯黄, 然后慢慢地死去。

半年后, 科学家对两组的老人们进行了对比。第一组的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是比第二组的要好得多, 同时, 第二组的老人的死亡率是第一组的三倍。

这个故事中, 第二组的老人们学到了些什么呢?那就是无助。意思就是当我们一个人有能力, 但却不被许可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一些事情的时候, 就会产生无助感。也就是我们经常会说到的, 当有能力却无掌控权的时候, 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

同一项难度不算太大的任务, 老师们选择让后进生去完成、去展示自己的机会少之又少。因为老师似乎对后进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 认为后进生一差百差。同样的失准行为, 若是后进生所为, 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会更大, 而由优生做则能轻易地得到老师的谅解, 这是“光环效应”的作用。大多数教师不期望也不相信后进生会有长进, 所以对后进生的特长和优势视而不见, 认为他们“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剥夺了学生参与及展示自己的权利, 甚至处处鄙视他们, 久而久之, 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就像那些看着花死去的老人一样, 无奈、无助, 甚至一蹶不振。

三、无资格

有研究证明, “那些未被期望有智力增长的儿童, 他们IQ (智商) 增长愈多, 都几乎在每个方面得到教师愈不利的评价。”教师对后进生的低期望值甚至无期望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伤害, 而且很可能造成学生的人格缺陷, 使学生形成极端内向化的病态心理。

例如, 许多班主任都有按成绩排座位的做法, 这无疑告诉后进生, 他们没有资格坐在教室中的有利位置, 属于他们的就是教室最后的几排。假如有机会与老师合影, 后进生往往自觉地往后撤, 他们认为这样的机会应该让给成绩优秀的同学, 他们没有资格站在老师旁边。

这样做的后果是这些后进生将逐渐失去拼搏的勇气, 失去自信, 心甘情愿地让别人忽视, 甚至连阿Q的“精神胜利法”都变得奢侈。他们学会了杀伤力最大的一个信念, 那就是:没有价值, 没有资格。

这个信念是毁灭性的, 如果说前两个信念是被动的, 这个信念则是主动的。

综上所述, 后进生的这三大限制性信念构成了后进生独特的价值体系。后进生远离教师的视野之外, 他们受“打击”不断, 进步无望, “怀才不遇”, 无人问津, 消极反动而又脆弱不堪。一部分后进生甚至走向另一极端, 过分叛逆, 惹是生非。各种资料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尤其是后进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更严重。

所以, 教师应多关注后进生的发展,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要让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 真正体会到温暖、尊重、支持, 教师就要为他们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古人云:“教者也,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只要我们不放弃后进生, 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 以言导其行,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所以, 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摘要:本文将详细地分析后进生的价值观念体系构成, 即后进生的三个限制性信念:无望、无助、无资格。以期给班主任提供一些处理后进生问题的思路, 同时也给后进生多一些希望和发展空间, 帮助后进生成长。

浅谈班级小组的建立与评价 篇8

一、搭配分组, 合理分工, 是搞好评价的前提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 学生的学习、探索、交流、讨论活动是分小组进行的。我们班的小组在原来学习小组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 努力做到搭配合理, 各司其职,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信任和尊重。

为保证各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小组建立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小组的组合力求合理

我们首先纵观全班情况, 再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性格等不同尽量做到合理搭配, 使每个小组的组成尽可能达到互助局面。为了使新建小组成员能从心理上融合, 我们还专门玩了几个拓展游戏, 变说教为体验——“蜘蛛结网”, 让学生懂得了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部分, 缺一不可。“从A到B”使学生明白了小组的成绩要靠大家的集思广益。“盲人过河”更是通过组员间的默契配合, 让学生对合作这个理念认识得更深刻了。学生主动要给自己的小组起喜欢的名字和口号, 设计组徽, 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已经悄然在组内生根。

(二) 组长的培养尤为重要

小组长既是“领头羊”, 又是“小羊倌”。不仅要作出榜样示范, 还得学习如何管理本小组学生。课堂上, 各个小组在讨论、探究问题的时候, 组长应积极组织大家展开交流,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汇报发言前, 要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 (如上台展示的时候, 组长往往作为主持人进行发言的串联, 要把最简单的问题让给基础较差的学生, 组长敢于承担较难的问题) 。课下, 组长也要帮教师监督和提醒组员, 卫生要注意, 纪律要加强, 文明要遵守, 使得整个小组呈上升进步态势。小组长有奖励和惩罚权, 借以监督本组组员。

(三) 明确的分工形成合力

小组是一个整体, 每个组员都应在组内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帮助小组长分解任务以便其他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小组责任感与荣誉感。如我们班的小组内除了组长外, 还有不同的职务:经典诵读领读员, 负责轮流在早自习和中午带领全班学生诵读经典;卫生督察, 下课时间, 就是他们上岗的时间, 谁脚下有纸提醒一下, 谁的指甲长, 告诉他一定做好个人卫生;还有纪律副组长, 记录员等, 他们各司其职, 凝聚小组合力, 使得整个班级和谐发展。

(四) 适当地引领关注全体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免不了会发生问题, 教师要加强各小组间的巡视, 了解情况, 及时点拨, 表扬合作有效率的小组, 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赞赏表现出色的学生。关注弱势群体, 时常走到腼腆内向的学生身旁, 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帮助那些有困难的组员或小组, 确保他们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 尤其要注意调控好节奏, 合理分配时间。

二、详实可行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的保障

我们学校于2013年初推行了“成长储蓄币”,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操行、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通过综合性层级制的代币积分进行评价与奖励。储蓄币分为春芽币、花蕾币、绽放币三种。所有教师都有奖励权限, 学生通过不断约束自己言行, 规范日常学习生活, 在班级中积累成长积分, 兑换成长储蓄币。学生可以从“储蓄币账本”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逐步树立自信心。年终, 还可以在学校的“成长储蓄兑换超市”中兑换相应的奖品。

我们班的评价机制就和学校的储蓄币发放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小组评价细则, 采用每课算积分、每周计总和, 每月换代币的方式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发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了。许多科任教师向我反映班级的纪律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值周成绩也比原来更稳定了;最难能可贵的是, 原来一直在运动会比赛居于第二的我们本次秋季运动会竟然总成绩排名年级第一。我觉得,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能归功于教师一个人, 而是归功于科学的管理, 小组的约束, 和学生的齐心协力, 是评价使得我们的班级更有凝聚力。

三、多样的奖励方式是搞好小组评价的催化剂

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是难以持久的, 我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奖励方式, 让学生看得见, 能接受, 并因此产生激励效应。

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班级评价机制所迫切追求的一种境界, 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采取口头表扬、鼓掌祝贺、颁发喜报、校讯通通报家长, 授予荣誉个人和荣誉小组称号等。例如, 在各个小组之间开展争“状元小组”竞争活动, 分层设状元小组、探花小组和榜眼小组,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平日量化考核的结果进行奖励, 由副班长统计各个小组累计得分, 每周班会公布一次, 并及时举行颁奖活动。同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其他小组, 还设立“最团结小组”“课堂最佳表现组”等单项奖。对个人则采取星级奖励, 设立“自信星”“自学星”“潜能星”“合作星”“进步星”“特长星”等, 并将评选结果及时公示给学生和家长。

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 是能得到认可的, 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开发他们的潜能, 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合作技能。

综上所述, 小组评价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是一项大的挑战, 经过实践, 我所教的班级, 无论是学风, 还是班风, 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三大学科的学习成绩较之以往有了很大进步, 班级的凝聚力也比刚接手时提高了不少, 可见, 这种小组合作竞争的评价机制对良好班风班貌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础的一环。建立健全班级小组评价的机制,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良好的习惯还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班级小组的建立讲究科学搭配, 合理分工, 制定详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作为小组合作的保障, 借助多样的奖励方式为评价注入活力, 可以使班风班貌得到有效的改进。

浅谈班级活动小组建设与评价 篇9

一、科学规划建设小组

1.优化组合,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我们组建小组主要采用互补的形式进行组合,即将学科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学生与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搭配组合,每组不超过8人,同时做到合理进行男女搭配的原则。我们也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进行组合,也将班干部与非班干部进行组合。这样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影响,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参与的热情。

2.选举组长,竞聘上岗

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一个好的组长就能带出一个好的小组。小组长要做到团结同学、组织同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小组团队,并且有强烈的集体意识,能勇敢地担当起学习活动小组的领导角色,要有很强的号召力。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建设。

二、科学合理进行评价

在开学初,我们向学生说明评价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让各小组学生一起活动,以便互相了解,了解组内成员的情况,为年终小组评价打好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我引导他们互相评价、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在班级,我们要根据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用小卡片将评价的内容一一分成小项,分别发放、讲解评价的方法,进行分别评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保证了评价的质量。教师要具体指导评价过程,尽量使学生掌握评价方法。最后,教师将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收齐,用评语给每个学生一个综合评价,填在评价表中。我们在管理中也要做到小组评价及时到位,要求评价小组不仅要点明对错,还要点明思路,熟能生巧,评价多了,遇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等做法。

上一篇:兴趣养成下一篇:医药营销渠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