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体系

2024-06-20

风险评价体系(精选十篇)

风险评价体系 篇1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有专家学者开始尝试建立外来植物风险评价体系[3 - 11]。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从外来植物的引入途径、扩散过程和危害后果三个方面对外来植物的引进风险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存在风险的因子。由于风险因子基本相同,所以各学者的观点相对统一,争议不大。在建立外来植物风险评价体系时,最初只根据经验,对风险因子进行简单的百分比直接赋值。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国内采用的研究方法基本是层次分析法( AHP) ,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向量来计算各风险因子的权重[12]。但层次分析法对外来植物的各风险因子只是独立地来进行评价,有一定缺陷。外来植物入侵是一个复杂的链式过程,不同的入侵风险有着各自不同的入侵成功概率,外来植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所有风险因子共同形成的累计叠加结果,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爆发风险。因此,必须另外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价体系。

1 研究方法

格雷厄姆风险评价方法( LEC法,表1) ,即:D = L* E* C

D:风险值L: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E:发生风险的频率C:发生风险的后果

2 结果与分析

外来植物风险评价体系主要包含评价模型、评分标准和评价等级3 部分。

2. 1 外来植物风险评价模型

建立评价模型,最重要的是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统计各外来植物评价方面的资料,涉及的指标大多数为45 ~ 65 项,个别达到100 项,这显然在实践中不具有太大的可操作性。因此,选择关键的风险指标,并进行详细描述,是建立风险评价模型的重点。

2. 1. 1 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L)

评判外来植物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主要是在外来植物的引入过程。本体系是主要针对有意引入外来植物,因此在引入前要查阅资料,确定引种对象的基本情况,特别要了解是否为国家或世界组织规定的入侵植物、是否有入侵危害记录等。只有在保证植物没有入侵风险或风险极低不会对本地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才能引进。

2. 1. 2 发生风险的频率( E)

评判外来植物发生风险的频率,主要指标是植物的繁殖能力与扩散能力,这2 种指标将决定植物引入后占据的规模范围与扩散的速度。外来植物造成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引进后失去控制,逃逸成为野生种,大规模扩散蔓延,最终造成危害。只有植物的繁殖和传播扩散都是人为可控的,才能引进。

2. 1. 3 发生风险的后果( C)

评判外来植物发生风险的后果,主要指标是引进植物后的危害方式与防治效果。任何一种植物引进后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都会有一定影响,当影响的程度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就可确定为入侵植物[2]。入侵植物主要对生态系统、本地物种、经济及其他方面产生危害,对其的防治主要注重防治效果、防治过程对本土物种的影响、防治恢复的代价和时间。

2. 2 评分标准

建立基于LEC的外来植物风险评价体系模型后,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特性,全面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并且在实地调查和观测的基础上,确定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其中,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分为5 个级别,指标分值为0 ~ 4 分; 发生风险的频率和后果各分为6 个级别,指标分值为0 ~ 5分,详见表2。

2. 3 评价等级

按照外来植物风险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根据植物的性状表现,对外来植物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频率与后果进行评分,将3 项的得分相乘,就可计算出外来植物的风险值( D) 。

外来植物风险值( D) 评分在0 ~ 100 分之间。参考了已有的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分级标准[13 - 15],根据格雷厄姆风险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外来植物的风险等级分为5 级,并提出相应的引进建议( 表3) 。

2. 4 验证分析

为检验外来植物风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34 种菊科Asteraceae外来植物进行了风险评价( 表4) 。分析可见,因为菊科植物多为一年生草本,生长迅速,繁殖力强,扩散途径多,因此都是具有风险的植物,即使目前未发现入侵现象,也需要注意观察。除虫菊( 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两色金鸡菊( Coreopsis tinctoria) 、水飞蓟( Silybum maria-num) 、矢车菊( Centaurea cyanus) 、雏菊( Bellis peren-nis) 等5 种植物由于种子数量多,能靠风力传播,清除较困难,引入后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剑叶金鸡菊( Coreopsis lanceolata) 、木茼蒿( Arg-yranthemum frutescens ) 、梁子菜( Erechtites hieraciifo-lia) 、非洲菊( Gerbera jamesonii ) 、牛膝菊( Galinsoga parviflora) 、藿香蓟( Ageratum conyzoides) 等6 种植物已经在部分地区有入侵记录,因此不建议引进,如需引进,需做好严格的防范措施。紫茎泽兰( Eupatori-um coelestinum) 、钻叶紫菀( Aster subulatus) 、小蓬草( Conyza Canadensis) 、苏门白酒草( C. sumatrensis)等4 种植物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香丝草( Conyza bonariensis) 有大规模入侵记录,都是特别危险的外来植物,严禁引入。

3 结语

外来植物的引进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很难阻挡。建立外来植物评价体系,对外来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根据不同的风险评价等级做出相应的引进决策与防范措施,是应对外来植物威胁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外来植物风险评价体系是基于格雷厄姆风险评价方法( LEC法) 建立的,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频率及后果三方面对外来植物进行评价,评价指标精炼,操作性强。相对于以其他分析法形成的评价体系,本体系由于评价指标没有权重差别,最后风险值为各指标评分的乘积,因此,只要外来植物其中一个方面有入侵风险就直接导致其得分很低,甚至为0 分,列入危险等级。这就避免出现有的权重不高的指标可能突然爆发形成入侵的危险。运用该评价体系对34 种菊科外来植物进行评价后,与实际情况相验证,基本符合。

本外来植物风险评价体系是基于人为有意引入前的风险评估,对于无意引入和自然传播的外来植物由于不可控制性更大,相关部门也应该予以重视。通过风险评价后的外来植物,应根据当地植物区划评价其适应性。

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篇2

关键词:供应链 中断 风险 评价

引言

现如今企业所处的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供应链的运作出现了从消费者到零售商再到制造商的拉动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其不确定性在增强,竞争日益加剧,加上供应链节点的增加,供应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潜在风险。近些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中断事件,如飞利浦工厂火灾 事件、苏丹红事件等,企业都为之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在前些年的fm global 和harris interactive的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到,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全球领先企业中,超过一半的首席财务官、出纳和风险经理认为与财产相关的风险和供应链中断是对主要收益来源的重大威胁。这也揭示出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需要被提上日程,变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

目前在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从本质上来說,供应链中断风险是供应链风险的一种类型,所以供应链中断的某些因素和供应链风险的一些因素相互重合是必然的。

(一)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国内关于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研究多数表现为定性的综述性文章,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马士华把供应链风险因素归纳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大类;丁伟东等提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独家供应商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物流配送风险、财务状况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合作伙伴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

(二)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sunil chopra教授把中断视作供应链风险的首要威胁,并认为自然灾害、劳资纠纷、供应商破产、战争和恐怖袭击、依靠单一供应商等诸如此类的风险驱动事件都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的发生。

paul r.kleindorfer则归纳出了三类引发供应链中断的因素:一是运营风险,主要指设备故障、不可预料的供应中断、劳资纠纷引起的人力问题;二是自然灾害;三是恐怖事件与不稳定的政治环境。

现有文献的研究一般集中在供应链风险的协调与控制方面,在研究供应链风险的识别、评估这样等风险管理的基础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针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的研究就显得更少。针对这样的研究现状,本文基于需求主导的拉动式供应链模式,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评价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

(一)供应链相关定义

2.动态性。供应链是在市场环境多变、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结构和功能需要动态的改变,才足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核心企业的战略变更。

3.面向用户需求。客户的需求触发整条供应链中生产活动的产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随之流动起来。

4.交叉性。供应链中的每个节点企业可能同时与另外几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存在供求关系,他们同时会服务于多条供应链。因此,大多数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是相互交叉的。

5.协调性。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的关系正在向着合作双赢的趋势发展,整条供应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处于供应链中的企业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以核心企业为领导,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协调性,以期获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6.层次性。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可以划分为核心企业、主体企业和非主体企业,具有层次性。

供应链中断常表现为供应链物流、生产、信息流、资金流的暂停或失败,或供应链系统结构根本上的改变。本文根据拉动式供应链的特点,选择以整条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暂停或者失败为出发点来探究引发供应链中断的因素。出于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及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选取以下指标作为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评价依据。

(二)物流方面存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顾名思义,物流指的是产品(有形产品或者无形产品)的流动,首先必须有满足订单的产品,其次必须组织相应的运输方式才可以构成供应链中的物流。因此,本文从产品的供应和运输这两个视角来选取物流方面的中断风险评价指标。

1.供应中断风险评价指标。企业上游的供应商不能满足下游客户对产品或零部件的要求,即供应中断风险,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安全库存不足风险。在精益生产的指导下,很多企业追求零库存,但是安全库存不足造成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安全库存直接影响缺货率,缺货率越大,顾客服务水平越小,则安全库存不足的风险越大。缺货率=年缺货次数/年订货次数;二是单一供应商风险。信息时代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在采购时若仍然采取单一供应商模式则可能造成买卖双方价格上面的不对称。一旦所选择的供应商的运营出现问题,采购企业便不能获得所需的产品,形成供应中断风险。

2.运输中断风险评价指标。指产品在从供应商到客户的运输途中出现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风险因素:

产品途中受损风险。将产品完好无损地运输到客户手中是运输的关键,物流途中需要做好各种防范措施。运用一段时间周期内的产品受损率来表示此类风险:产品受损率=产品受损数量/总交货量。

送达不及时风险。如何能够将产品及时送达到客户手中是衡量运输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运输的途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如运输设施故障等负面的影响因素。在此用一段时间周期内的产品准时送达率来作为运输风险的衡量指标之一:准时送达率=准时交货次数/总订货次数。

(三)资金流方面存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资金的顺利流动对于企业良好的运作十分重要,然而现代企业运作中资金流与物流往往不是同步的,再加上供应链节点的增加,运营环境的复杂性增强,这就使资金方面中断风险的发生成为可能。本文选取财务状况风险和金融环境风险两个指标作为评价资金流方面中断风险的依据。

1.财务指标。相关的财务指标可以反映供应链中相应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赢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本文选取以下两个主要财务指标作为风险评价的标准:一是净资产收益率低风险,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供应链中的企业运用投资取得回报的能力,此项指标值越高表示企业运用净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净资产收益率=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期净资产;二是资产周转率低风险,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经营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此项指标值越高表明来年利用相同的资产收益也越多,财务风险越低,资产周转率=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同期资产总额。

2.金融环境指标。包括两个指标:一是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物价的上涨,这给企业的购买和销售活动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货膨胀率越高,风险越大。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二是汇率波动风险,对于一些进出口的贸易,还需关注汇率波动风险,汇率波动越大,风险水平越高。

(四)信息流方面存在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1.信息获取风险。如今信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生产要素,然而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的复杂性使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选取信息获取和信息传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客户需求骤变风险。在拉动模式的供应链中,生产活动是围绕最终客户需求展开的。需求急剧增大,则供应会产生不足;需求急剧减少,则产品会过剩,额外的库存管理费用和产品变质的损失都会产生,从而形成供应商下游节点之间的中断。

二是需求预测偏差风险。供应商希望下游企业的采购是大量且稳定的,下游企业则希望上游供应商能够保证灵活的供应以实现柔性化的生产和销售。因此,准确的需求预测能够帮助供应链中这一冲突的协调。需求预测偏差是衡量企业对市场需求敏捷反应力和预测准确能力的指标。需求预测偏差率=|预测需求量-真实需求量|/真实需求量。

2.信息传递指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共享难以有效实现,使信息发生扭曲而逐渐放大,从而影响上游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和营销计划。此项风险称为牛鞭效应风险,它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选取其作为该项风险的评价指标。

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评价

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综合评价是一个涉及到多因素的问题,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本文选择了ahp(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来进行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评价。对定量指标根据具体数值和企业自身的风险等级划分的情况引入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定性指标采用模糊统计法,进行专家调查得出模糊评级矩阵之后再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从而实现定性和定量的相结合。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本文的模糊评价指标集r由三层因素构成,具体指标构成如图1。本文采用五级评价集来表示专家对评价对象作出的评价结果,v=(v1,v2,v3,v4,v5),其中依次代表风险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对相应的等级赋值:u=(u1,u2,u3,u4,u5)=(10,8,6,4,2)。

(一)确定各指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即隶属度

一是定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yk。对于各项定性指标x1,x2,&,x16,请专家对它们对应于哪一个风险评价值进行评价,综合各个专家的意见,得出评价矩阵y=(yij)16x5,其中yij表示对指标xi作出第j级评语的专家人数占总参评人数的比率。

二是定量指标引入模糊概念。将各项定量指标的可能取得的值域划分成五个区间,分别对应上文确定的风险五级评价值ui,然后计算出指标的实际值。将指标的值视作某个区间里的点,该区间中点的隶属度为1,相邻两个区间中点的隶属度为0,其隶属度函数为:

其中,mi-

1、mi、mi+1分别表示区间中点的值,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指标值落在第j级评价上面的概率,从而得出定量指标的评价矩阵。

(二)计算模糊综合隶属度值集d

案例分析

a公司是一个家电行业的企业,通过对公司历史资料的查阅,以及对市场、财务及其物流相关员工发放问卷的形式,搜集整理到下列数据(定性指标是通过问卷调查,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量化分析):

(一)模糊评价法计算风险评价矩阵

1.如表1所示,定量指标:缺货率x=4%,根据隶属度的计算公式:y3=(4-2)/(4.5-2)=0.8;y4=(4.5-4)/(4.5-2)=0.2 ;未准时送达率 x=2%,同上,根据公式计算得出y3= y4=0.5 ;受损率x=0.8%,y4=0.3,y5=0.7;净资产收益率x=6.9%,y2=0.17,y3=0.83;净资产周转率x=1.05,y3=0.2,y4=0.8;cpi=6.35%,y3=0.95,y4=0.05。

2.定性指标专家打分法。邀请该公司物流、市场已经持续改进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一些资质比较老的员工进行打分,整理得到表2。

所以,从各项指标值可以分析得出,该公司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处于一般偏高水平,应该引起注意并且根据相应的风险指标进行改善。

结论及建议

供应链中断风险是供应链风险中的一种比较严重的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整个供应链系统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所以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进行防范成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研究了企业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的指标并给出了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可以判断这项指标所在的风险水平,帮助企业尽早发现供应链存在的中断风险并为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供参考的基础。企业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防范供应链中存在的中断风险:

第一,建立定期核查各项指标的制度,以便于及时发现其所在的供应链系统中的问题。如果风险得分超出了正常水平可以及时纠正,以免中断事件的发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风险评价体系 篇3

【关键词】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指标;模型

建立评价指标是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关键所在,同时也会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且深入的影响。在选择尾矿库溃坝风险相关指标的过程当中,必须确保所有的评价指标与尾矿坝的正常工作系统特征以及基本情况密切相关,以系统存在的危险状态为目标。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评价指标的建立对评价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然,评价指标设置过多会造成评价指标结构过于复杂,一定程度上增加评价的难度,评价指标设置过少则可能导致关键性的影响因素被掩盖,难以全面且真实的反应评价对象的可观情况。因此,在对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危险性因素进行评估期间,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风险评价指标,才能够指导风险评价模型的建设,以更加真实与可观的反应尾矿库发生溃坝事件的可能性,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1、尾矿库溃坝风险指标体系分析

从尾矿库潜在溃坝风险的角度上来说,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系统性原则,即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系统全面的反应被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确保评价结果的高度可信;第二,客观性原则,即要求评价指标体系不受主观意愿的影响,同时广泛征集环境、社会等各方意见;第三,实效性原则,即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根据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根据以上原则,在针对尾矿库溃坝风险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可选择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洪标准:该评价指标所指的是防洪保护对象要求达到的对洪水防御能力的标准。通常来说,该指标的设计需要以某一重现期区间内的设计洪水作为参照标准,当然也可以参照实际洪水作为防洪设计标准;

2)排洪设施能力系数:在对尾矿库溃坝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当中,需要从设计角度入手对防洪设施的排洪能力进行分析,根据排洪设施设计能力的异常情况来计算对应的能力系数,并划分相应的等级;

3)滩顶与库水位高差:该评价指标所指的是对尾矿库在运行过程当中的现状是否能够满足最小安全超高以及最小干滩长度的要求进行评估。当然,前提条件是从设计单位入手进行调整,分析在当前堆坝高程条件下,在设计洪水因素影响下库水位的上升高度;

4)平均粒径:该评价指标的是通过绘制砂土粒径级配累计曲线的方式所实现的,通过对级配累计曲线的分析,能够对砂土的粗细度情况,以及粒径分布的均匀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了解,同时也能够得到有关砂土级配水平的数据资料;

5)下游坡比:该评价指标能够充分反映尾矿库坝体的基本轮廓与尺寸特征,其具体取值与尾矿库坝体自身的抗滑稳定性能力以及渗流稳定性能力密切相关;

6)现状坝高:该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尾矿坝现状的堆积高度,对初期坝和中线式、下游式筑坝为坝顶与坝轴线处坝底的高差;对上游式筑坝则为堆积坝坝顶与初期坝坝轴线处坝底的高差;

7)地震烈度:该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受地震因素影响而表现的地面震动以及其对地面的影响程度,该评价指标以度作为单位衡量标准,我国当前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个等级,等级越高代表地震的破坏性越大,且该指标与岩土性质,地质构造,震源深度,震级,以及震中距等均有密切关系;

8)堆积容重:该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尾矿坝上尾矿砂单位体积的重量;

9)浸润线高度:该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坝体内渗流的水面线,是反应溃坝灾害的关键指标;

10)横向裂缝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可用于衡量尾矿坝现状横向裂缝的存在可能导致溃坝灾害的危险程度;

11)纵向裂缝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用于对尾矿库当前工况下存在纵向裂缝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同时反应因纵向裂缝造成溃坝事件的危险性程度,通常可以根据尾矿库上纵向裂缝的数量进行对应的等级划分;

12)水平裂缝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用于对尾矿库当前工况下存在水平裂缝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同时反应因水平向裂缝造成溃坝事件的危险性程度,通常根据地质勘查得到;

13)排洪设施完好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被用来反应在尾矿库运行过程当中,相关排渗设施除设计功能外,能够正常发挥功能的程度;

14)日常管理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反应矿山企业在尾矿库运行过程当中,日常管理的实际能力,该指标与整个尾矿库运行的安全性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1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该评价指标可反映尾矿库在发生溃坝事件下的应急响应能力以及处置能力;

16)检测设备完好系数:该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尾矿库监测设施的完备程度和预警方法的有效程度。

2、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模型分析

2.1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根据前文中所确定的尾矿库溃坝风险的相关指标,将风险评价模型中各个指标的层次结构进行对应划分:其中,漫顶溃决设置为A1指标,失稳溃决设置为A2指标,渗流破坏设置为A3指标,结构破坏设置为A4指标,管理因素设置为A5指标。结合以上划分标准,可以引入A1~A5指标,得到对应的风险指标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在此基础之上,在对权重向量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和法对判断矩阵A中的各个元素以列为单位做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经过处理后所得到的判断矩阵为:

2.2 风险评价指标分级

结合已有的尾矿库溃坝事故案例,结合工程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将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对应的评价指标分级方式分别为:

1)A级:本等级指所评价的尾矿库可继续安全运行,符合评价指标包括:防洪设计标准>50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0.75;滩顶与库水位高差>1.5m;平均粒径>0.5mm;下游坡比>5.0;坝高<20.0m;1/现状坝高>1/20;设计地震烈度>8.0度;堆积容重>2.0t/m3;浸润线高度>8.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0.7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0.75;水平裂縫衡量系数>0.75;排洪设施完好系数>0.75;日常管理衡量系数>0.7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0.75;监测设施完备系数>0.75。

2)B级:本等级指所评价的尾矿库带有缺陷运行,符合评价指标包括:防洪设计标准100~50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0.5~0.75;滩顶与库水位高差1.0~1.5m;平均粒径0.2~0.5mm;下游坡比3.0~5.0;坝高20.0~50.0m;1/现状坝高1/50~1/20;设计地震烈度6.5~8.0度;堆积容重1.7~2.0t/m3;浸润线高度6.0~8.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0.5~0.7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0.5~0.75;水平裂缝衡量系数0.5~0.75;排洪设施完好系数0.5~0.75;日常管理衡量系数0.5~0.7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0.5~0.75;监测设施完备系数0.5~0.75。

3)C级:本等级指所评价的尾矿库存在严重缺陷,且必须交由安全监督机构在限定期限内进行治理,并对运行进行密切监视,符合评价指标包括:防洪设计标准50~10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0.25~0.5;滩顶与库水位高差0.5~1.0m;平均粒径0.05~0.2mm;下游坡比1.0~3.0;坝高50.0~80.0m;1/现状坝高1/80~1/50;设计地震烈度5.0~6.5度;堆积容重1.4~1.7t/m3;浸润线高度5.0~6.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0.25~0.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0.25~0.5;水平裂缝衡量系数0.25~0.5;排洪设施完好系数0.25~0.5;日常管理衡量系数0.25~0.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0.25~0.5;监测设施完备系数0.25~0.5。

4)D级:本等级指所评价的尾矿库无法继续运行,由安全监督机构下令停止使用,治理合格后方可再次投入运行,符合评价指标包括:防洪设计标准<5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0.25;滩顶与库水位高差<0.5;平均粒径<0.05mm;下游坡比<1.0;坝高>80.0m;1/现状坝高<1/80;设计地震烈度<5.0度;堆积容重<1.4t/m3;浸润线高度<5.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0.2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0.25;水平裂缝衡量系数<0.25;排洪设施完好系数<0.25;日常管理衡量系数<0.2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0.25;监测设施完备系数<0.25。

3、实例分析

XX尾矿库,位于XX矿区西北约lkm沟谷中。库区基岩为古老的片麻岩,沟底为第四系覆盖层,坝址处覆盖层最厚为16m。上部以洪积亚黏土为主,中部以坡积碎石和含土碎石主,底部为碎石层。尾矿库由前冶金部鞍山黑色冶金矿山研究院设计。建有两座初期坝,均为透水堆石坝。西坝底标高149.3m,东坝底标高143.5m。坝顶标高都是163.5m,最终堆积坝标高220.0m,总库容约1350万m3。库区纵深约300~800m,库内两条小沟,纵坡较陡,现汇水面积约为0.47km2。设计采用塔一管式排洪系统。排洪塔直径2.0m,侧壁溢洪孔直径0.35~0.30m,排距0.65m,每排6孔。排洪管埋于东坝下,直径l.0m。

以全国尾矿库普查按系统作为立足点,结合对该尾矿库现场实际情况的深入检查,由专家根据该尾矿库现场安全状况进行打分,并根据打分结果进行评价,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分别为:防洪设计标准为500年/一遇;防洪设施能力系数为0.74;滩顶与库水位高差为2.0m;平均粒径为0.43mm;下游坡比为4.0;坝高为163.5m;1/现状坝高为1/163.5;设计地震烈度为8.0度;堆积容重为1.8t/m3;浸润线高度为6.0~8.0m;横向裂缝衡量系数为0.5;纵向裂缝衡量系数为0.71;水平裂缝衡量系数为0.68;排洪设施完好系数为0.6;日常管理衡量系数为0.65;事故应急衡量系数为0.7;监测设施完备系数为0.66。

利用相关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在C++条件下编程计算,输出结果显示该尾矿库溃坝的安全评价总分值为81.97,对应安全等级为“较好”,即B级,为本尾矿库实际情况一致。

4、结束语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矿山开采工作量的不断增长与发展,尾矿库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多。但根据已有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尾矿库的安全状况不容客观,各种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溃坝作为发生率较高的尾矿库安全事故之一,已经引起了行业内以及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有备无患,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应对与预防措施,就需要根据尾矿库的实际情况,做好对溃坝等安全事故危险性的评价工作。文章即从这一角度入手,重点分析尾矿库溃坝风险的指标评价体系,并根据危险指标构建了对应的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彭康,李夕兵,王世鸣等.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4):1447-1452.

[2]李全明,陈仙,王云海等.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6):57-61.

[3]梅国栋,吴宗之.尾矿库溃坝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2):78-82.

[4]王晋淼,贾明涛,王建等.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4):96-102.

[5]刘来红,彭雪辉,李雷等.溃坝风险的地域性、时变性与社会性分析[J].灾害学,2014,(3):48-51.

[6]赵泱军,李同春,石永超等.可拓评判法在水库溃坝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6):16-19.

[7]赵泱军,李同春,石永超等.可拓评判法在水库溃坝风险分析中的应用[C].//第四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331-336.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4

(一) 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各种财务活动都难免受到外界各种不可规避的因素影响, 或小或大, 都会使得公司内部财务不稳定, 给公司财务管理带来麻烦, 甚至公司受到损失, 这就是财务风险产生的过程, 一般而言, 我们所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外汇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等。

(二)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提升, 国内外企业共同施加压力,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求也越来越强, 企业所要面对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随着各种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种问题随之暴漏, 财务风险就是其中之一。就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 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强;公司财务筹资不足;财务设备科技含量不高人才招揽机制不灵活;财务工作人员决策不能广纳意见, 盲目管理, 对于风险经营管理没有更高层次的认识等等。

二、目前我国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相对比较晚, 从计划经济转变不过几十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不够完善, 所以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并没有一套完整可利用的体系, 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就现在而言, 对于财务风险的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 其一为理论研究, 这一方面主要给财务风险品鉴给出了必要的理论框架, 其二是实践研究, 这一方面主要采用先进的方法对财务风险预警不正确的问题进行研究改善。总而言之, 我国财务风险的评价体系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不完备, 财务风险评价的模型过少, 无可依据性, 这些理论只有极少数企业用的上、可以用, 许多企业的财务模式并无法套用这一理论, 而且有些理论就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阶段, 实际应用性并不强, 能应用与实际的模型也急需完善, 另外, 一种理论模型根本不可能适用于不同地域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 这一无针对不科学事件不可能发生。

2.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其变量大都使用的是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销售净利率、流动比率以及资产净利率等等的财务指标, 以上这些指标都是需要从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中提取, 暂不说工作量, 这些表在本质上就不能反映企业的效益情况, 这样的指标也并没有全面考虑企业其他数据, 不够完整, 如此一来, 风险模型就不能完整的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所以不能据此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正确评价。

3.目前公司的财务管理使用的数据主要是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却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 定性数据一般指的是一些宏观经济状况, 还有国家政策因素和特殊行业因素影响, 而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就是公司财务状况的决定因素, 这些因素的忽视无疑是致命的。

4.现在所出现的评价体系模型并不能验证上市企业提供数据是否真实, 有些企业可能在会计审计等制度上有漏洞, 使得公司财务严重失真, 所以目前模型的这一缺陷应该得到重视, 根据模型所得出的数据也应该接受质疑以及验证。

三、改进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策略

笔者根据多年对公司财务管理的经验, 依据多种相关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资料, 根据以上所提到的不做指出简要阐述以下几种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完善之意见:强化短期偿债能力, 不断改进完善管理, 对于长期偿债也要如是对待, 对于盈利方面的分析要不断地完善管理, 使得非财务指标渐渐融入体系, 得到有效应用。

(一) 对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对于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化, 根本在于三个指标比率的提升, 上述三个指标为: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周转率, 企业通过关注这三种比率的提升, 使得短期偿债力有效强化, 对于这三种指标的解释如下。 (1)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其表达公式如下, 经营现金净流量÷本年到期的债务, 也就是经营现金净流量后与本年该到期债务的比值。 (2) 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其公式表达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总流量÷ (一年经营后年底流动债务—年初流动债务) 。 (3) 周转率:首先, 将应收的款项周转率变成应收款项的平均账龄指标水平, 其次, 将存货的周转率指标水平变为存货的平均占用时期指标水平。

(二) 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与上一个相似, 对于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化也需要从三个指标的数据提高开始, 这三者分别是: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现金偿还比率、利息现金保障倍数。 (1)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长期债务的比值。 (2) 现金偿还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长期债务的比值。 (3) 利息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债务产生的利息的比值。

(三) 对于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和改善

与前面相似, 这一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改善也是需要从三个指标的数据提高开始, 这三者分别是:资产现金率、销售现金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通过上述三个指标, 可以有效显示公司的盈利能力, 这三个指标的提升也就是盈利能力的提升, 其描述如下。 (1) 资产现金率:指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的比值, 通常这一比值更高说明公司现金经营力更强。 (2) 销售现金率:指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通常这一比值越高则说明企业的经营里以及销售收款速率越高效。 (3)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建议将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指标换成营业产生的利润, 这样就显得更为合理, 也可以更有效的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

(四) 把非财务指标引入体系

要想使得企业的财务现状以及经营现状得到有效的评价, 也为了解决财务指标面向过去, 不预测未来的缺点, 必须要引进非财务指标, 如此可以使得我们所建立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非财务指标一般包括:市场占据能力, 人力资源分析能力, 基础方面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以及企业潜力发展。

(五) 单变量判定模型

这是一种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的模型, 主要应用于单一财务评定, 可以根据公司以及各个公司财务危机时的情况, 判别出其危机是财务比率与正常营业的财务比率差别, 这种单变量的财务风险判定模型在财务风险评价上的应用, 无疑是一种大的飞跃, 指标单一简单易操作。但是这种单变量的判定并不能满足现在多变的经济社会, 其片面性不可避免, 这种单一变量的评价方法只适用于市场初期, 后来的复杂市场情况需要的是多变量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和综合状况反映。

(六) 多元线性模型

单变量的模型并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多元线性模型, 这样的多元模型可以多方位的反映企业的综合状况, 它也可以将财务风险放在一定范围内, 是一种完美突破, 但是这种模型不能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 以及经营现状, 而且这也只是在正态分布的理想情况下进行, 也没有能从变量间相关入手解释企业发展状况。

(七) 财务杠杆效应

税前利润提升时, 会使得每股利润下降, 而当税前利润下降时, 会使得每股利润相应上升, 这就是财务杠杆效应。

四、结语

就以上来看, 我们要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综合起来, 使得我们的财务状况更完美的呈现, 财务指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定性指标, 也要同时分析定量指标, 我们所构建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仅仅需要的是简单快捷的反映出企业现状, 更需要将企业的问题暴露出来, 以便于直接进行合理决策, 保护公司发展, 为企业的良好利益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谷慧娟.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会计, 2011, (3) .

[2]吕晓东.浅谈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公用事业财会, 2007, (3) .

[3]张丽.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3) .

风险评价体系 篇5

随着组织环境和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新的科技运用和法治理念对组织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组织更加重视治理与风险管理工作。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于提高人民银行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防范各类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结合COSO委员会2013年5月发布的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探索建立内部控制的动态调整和持续完善机制,初步建立完备的内控评价体系。

一、内控评价体系的基本模型

内控评价体系在设计时就牢牢抓住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非现场监管控制、内控风险自我评估三个要点,并适时根据“要点”监控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业务高风险点控制侧重于对会计、营业室、国库、发行、科技、保卫、外管、信贷等高风险部门的内控评价;非现场监管控制侧重于对辖内县支行内部管理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变化情况的内控评价;内控风险自我评估侧重于对全行性各类监督检查结果所反映的屡查屡犯和机制管理缺陷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内控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对一定时段内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非现场监管控制、内控风险自我评估所反馈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与甄别,并根据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判断与甄别结果为风险控制相对较弱的单位、部门作为内控被审计对象,对其内控管理的情况进行现场审计,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与对策。

1.业务高风险点控制。

以“业务高风险点管理办法”为依据,以分级分类风险控制为核心,以高风险业务为对象的控制机制,其最高领导机构为内控领导小组(行长室),日常办事机构为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内审部门),管控对象为八个业务高风险部门,各业务高风险部门配备一名内控检查员。业务高风险点控制采取日常检查评价与考评相结合方式实施控管及评价。一是日常检查实行三级纵向监督和分级分类区别性监督方式:三级监督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检查、分管行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部门内控检查员自我检查构成,自上而下,三位一体,全方位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分级分类是将各风险点根据风险高低分为一、二级风险点。抚州市中支每年进行风险识别确定,并编制风险控制图册。2014度中支机关确定高风险业务36项,高风险点55个,其中一级高风险点27个,二级高风险点28个。同时,将各风险部门根据业务性质分为核算类和非核算类部门,并根据分级分类情况进行针对性、区别性检查评价。二是考评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每年对各业务高风险部门实行百分制评价方式,并将结果报内控领导小组审核。以上控制与评价的各项要素信息借助中支大监督会议和审计例会两个交流平台实现有效传导,作为抚州市中支内控审计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提升审计项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非现场监管控制。

主要通过设定监测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监测指标的设置和运用是整个机制的核心,实行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相结合的监督评价管理办法。其中:静态数据监测指标4类18项,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国库业务存量信息、外汇业务存量信息和计算机业务存量信息,表现为需关注但反映的信息数据基本固定不变或变化次数不多的特点,对其实行年初核查上报备案,适时根据变化情况予以上报反映的操作办法;动态监测数据共6类29项,内容包括财务费用管理、国库管理流量信息、外汇管理流量信息、货币信贷流量信息、计算机业务流量信息和安全保卫,主要指反映的信息数据每月频繁变动,需时常关注和掌握的监测指标,要求通过各类报表、登记簿等反映的相对应数据进行印证核实后实行实时上报,以确保监测数据和反映信息的真实、准确和有效。机制运行的具体步骤为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分析、风险评价、形成报告和落实整改。信息收集主要由县支行内审人员完成;信息分析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每个月的月末数据分别与上个月、去年同期进行对比;风险评价主要依据信息分析得出的风险点,采用权重的方式,评估出个体的整体风险状况,最终形成文字材料提交中支内审部门,内审部门负责形成综合评价报告,报告行长。

3.内控风险自我评估。

近年来,抚州市中支内审部门在武汉分行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内控自我评估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活动基础上,要求机关各部门上报上一年内外部监督检查与被监督检查的数据信息,由内审部门进行汇总、分类、提炼,整理出上一年中支机关接受或开展的各类监督检查情况,重点描述发现主要问题和对应整改措施,并经相关部门核对签字确认无误后,将这些基础数据作为风险评估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内控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设立问题评估和控制评估为子模型的分层评估方法,借助矩阵评级法,将发现问题的性质和数量、整改情况、监督情况等均纳入评估因素,明确评估标准,划分评估等级,实施风险评估。同时,将收集整理好的基础数据信息导入数学评估模型,按评估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出内控风险等级,提出审计关注建议。通过“自评”,既强化了员工的内控风险意识,促进了业务高风险特色控管工作水平的提升,又为武汉分行在辖内开展内控审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审计建议,达到了“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目的。

二、深化内控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

1.内控评价数据采集的全面性有待提升。

抚州市中支内控评价数据的采集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内控管理的监督信息;二是内外部各类监督检查信息;三是内审监督审计信息。虽然这三方面的信息涵盖了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高风险领域规范化信息的基本情况,是内控评价信息来源的基础。但由于设计者在风险评价信息采集的内容上,只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未充分考虑全面性的要求,因此,内控评价数据采集的全面性有待提升。如对一些非高风险领域的评价,或与人财物关联度不高的部门和业务往往重视不够,分析评价的信息数据采集不多。同时,内控评价除了对制度性、规范性的风险信息需要进行收集、整理外,道德风险、法律风险也是内控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内控评价实践中加以充实和完善,使之评价更为全面、结论更为客观公正。

2.内控评价的运行模型科学性有待检验。

抚州市中支开展的内控评价方法孕育于“风险管理”的理念,总结归纳了抚州市中支数十年来内控管理的经验做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但是由于运行模型的设计是建立在抚州市中支内控文化的基础上,内审部门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数学论证能力相对较弱,建立起来的问题数量、问题性质、监督检查、整改措施四维度的分析判断运行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否严谨科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审计实践样本进行检验,并在检验中不断修正、改良。

3.内控评价结果运用有待深化。

内控评价的目的就是对内部控制活动各个环节的有效性予以综合评定,并采取措施弥补堵塞内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缺陷。但在实际工作中,内控评价结果运用率不高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审计评价查出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纠正,或存在着屡查屡犯,整改不彻底的问题。因此,各级行领导要重视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意见,对审计合理化建议要亲自督办,落实到岗到人。同时,要通过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使审计者与被审计者共同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促进内控评价成果的转化,提升内审服务水平。

风险评价体系 篇6

[关键词] 风险投资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风险投资是对风险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对所投资企业加以培育和辅导,待其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投资,以实现资本增值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投资行为。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由于风险投资的对象大多为处于创立初期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企业缺乏经营经验,整个过程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且比一般项目投资风险高。风险投资项目的高风险性另外一个原因是严重的信息非对称性。风险企业家掌握着申请项目的详细信息,为追求自身的利益,甚至有时会发出虚假、错误信息,所以占据了绝对的信息优势。因此,风险投资家对风险投资项口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审时,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做到从源头防范和减少决策失误。据此本文对投资项目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模糊综合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与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特点相符的决策模型。

一、投资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为使评价指标体系能从不同层面上完整、全面、系统地反映投资项目中的风险,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如下:一是科学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应能正确的反映评价对象各价值构成要素的因果、主附、隶属关系,以及客观机制。二是系统性原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对象的结构、要素,以及各种因素的逻辑关系,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系统分析。三是全面性原则,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考核投资项目中风险的总体状况,通过考核来确定项目的风险大小,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影响投资项目中风险的各种要素。四是简约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在保证科学、客观、可行的前提下,力求简约。各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问题应真正有代表性,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不应有交叉、重复,指标的内涵准确,指标之间界定明晰。这样可保证用最小的指标,准确、科学、合理的反映所要评价的问题,确保评价的质量水准。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数据收集条件的限制,目前还难以建立理想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的统计制度和数据的基础上,只能较多地关注可操作性,从而构建一套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于是,评价作为一个过程,只能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和相对的科学性。

二、投资项目风险的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我们在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投资项目风险的五个因素为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设立了十二个二级指标,从而建立起投资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1.市场前景

好的产品构想能否有良好的市场需求,这关系到开发、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也即能否在市场上获得回报。风险投资家十分重视对市场前景的评价和分析,重要的指标有:

(1)增长潜力。选择处于高速增长的产业与不断扩容的市场中的项目与企业,是评价投资机会的重要原则。投资公司应从技术、产品、产业、消费趋势,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角度来评估项目产品未来的市场增长潜力。

(2)竞争优势。是指分析市场主要对手的产品和资源优劣势、市场进入壁垒及替代产品的威胁等。风险投资公司应评估投资项目的核心资源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并判断经营团体提出的竞争策略是否能有效地创造市场优势。

2.企业家才能

风险企业面临复杂的环境,不确定性高且难以评估。因此,企业家才能是一项很重要的投资指标,它决定着风险企业未来的命运。企业家才能包括:

(1)企业家人格特质。作为风险企业的关键人物,投资公司对企业家的人格特质会有高标准的要求。在我国社会诚信水平较差、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投资公司尤其要把忠诚正直的人格特质作为项目评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风险投资家还应从各个角度去考察企业家是否具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是否掌握市场前景并懂得如何开拓市场,是否懂得利用各种渠道融通资金,是否有比较强的综合能力等。

(2)团队专长与经营理念。企业家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包括技术开发、企业管理、财务运作及市场营销等各种专业特长且具丰富经验的人士,并且能够合理分工和有效配合。由经营理念可以看出经营团体对于企业经营的态度,以及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组织运作方式。

3.投资获利性

风险投资家甘冒风险大胆投资,就是为了获得百倍、千倍的高额回报。对于占我国目前风险投资机构而言,虽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引导投资方向是其主要目的,但盈利又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也应对该指标有所考虑。通过分析评估各项财务资料来考察项目的获利性。评价时应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预期投资报酬率。中国的创业家为吸引资金,往往高估投资回报率,所以投资者需要十分慎重地分析、评估各项财务资料,并以较保守的态度估计可能实现的投资报酬率。

(2)投资回收速度。由于风险企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资金回收速度越快风险越小。因此,投资者必须正确衡量投资回收期,过短或过长的投资回收期都是不合适的。

4.技术与产品特征

产品的技术是产品的灵魂,也是其价值的所在,技术是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风险投资家十分重视对技术的考察。主要的指标有:

(1)技术是否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创造性和革命性的技术往往可以孕育一个巨大的产业。革命性的技术往往可以形成垄断地位,技术垄断就可以提高竞争者进人的门槛,风险企业就可以长期获得超额利润。

(2)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这一点十分关键,一个好的技术构想能不能成为现实,关系到技术开发投资能否得到回报。技术的创新是有巨大风险的,它与许多客观因素有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认真考查其可行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技术的适用性也不可忽视,技术的适用性是指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在未来使用方面的难度。

5.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主动承担和驾驭风险的投资动机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顺畅的资金变现渠道,可以说,策划退出是风险投资家自始至终都在考虑的问题。然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不完备,没有建立起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不畅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1)退出难易程度。我国风险投资专家认为最合适的风险资本退出时机是在风险企业成熟期。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资本退出时机的选择上比发达国家较为保守和谨慎,所以,投资公司应选择能及时变现的项目,根据经济形势和项目进展情况随时退出,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2)退出方式选择。退出方式一般有三种:公开上市、出售(包括并购和回购)及清算。不同的退出方式將影响投资风险的最终结果与获利水平,其中,公开上市是理想的退出方式。我国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从而使得风险资本的循环运作存在较大的障碍,无疑加大了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应把获利的目标时刻铭记在心,必须根据风险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分析判断风险企业可采取的最现实的退出方式。

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1.指标评分方法的选择

一些具有模糊概念的系统,在进行评价时很难给出确切的表达,这时可以用模糊评价的方法。例如采用隶属度的概念,假设评语分为 5级,如{优、良、中、可、劣}或者{90、80、70、60、50}等,隶属度函数的构造可以用连续的,也可以用百分比来表示。经过分析比较,我们确定了以①低风险,②较低风险,③一般风险,④较高风险,⑤高风险,以上五个评价等级元素构成评价等级集合。

2.指标值的获得

我们可以通过德尔菲法向有关的专家、学者、中介机构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人员发出咨询函,填写各个指标所处的等级,并将其整理成模糊矩阵,以便进入下一步。

3.指标间权重分配方法的选择

目前流行的确定指标权重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强制确定法。其中层次分析法有助于决策的客观性和统一性,其数学基础并不高深,计算也很简单,因此被公认为是一种能较好的处理目标值难以定量描述的、多目标系统的复杂决策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本模型中我们选择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间的权重。

4.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1)划分因素集U.

设因素集为U={u1,u2,…,un},抉择评语集为V={v1,v2,…,vm}。

对因素集U作划分,即U={U1,U2,…UN}

式中即Ui中含有ki个因素,并且满足下列条件:

(2)初级评判

对每个Ui的ki个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综合评判。设Ui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为Ai,Ui的ki个因素的总的评价矩阵为Ri,于是得到:

(3)多级评判

设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为A,U的总的评价矩阵R为

则得出总的综合评判结果:

这也是因素集U={u1,u2…,un}的综合评判结果。上述的综合评判模型称为二级模型。如果因素集U的元素非常多,可对它作多级划分,并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评判。

四、结束语

风险投资评估在我国起步较晚,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项目评估方法。本文旨在对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作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希望本文能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大勇张丽丽:经济管理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2]王俊峰:风险投资实务与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汤京华王玉珍: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

[4]徐宪平: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与控制.中国管理科学,2001

[5]胡艳: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内容体系的设计,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7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1.财务管理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外部市场环境。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企业难以理性的了解和分析市场环境,企业快速成长势必带来财务风险。市场有时候需求旺盛,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地加大对厂房、设备、人员以及库存的投入,当企业将过多的现金投入企业的生产当中,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产生问题,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企业的发展就会造成资金链的锻炼,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危机。另外,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上升,而货币的贬值等会给企业的资金管理造成影响。造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企业的利润的降低,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风险。

2.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的财务活动而客观存在的。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的机会十分大,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然存在许多财务风险隐患。但是,许多企业的领导多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以及新产品研发,而严重忽视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各个职能部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缺乏重视。财务部门人员由于专业水平角度,在企业成长阶段,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对风险防范缺乏实践经验。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人员在进行生产和投资的过程中,认为风险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缺乏全面的、战略性的认识,在企业的资金使用和投资、收益分配的过程中,缺乏对财务风险防范的充分考虑,在应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时,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反应能力差,应对策略不及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风险。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不健全,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制衡和促进集中。企业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认识不到位,管理松散,人员配备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财务决策中缺乏科学的、规范的约束机制。企业各个部门在对资金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善的问题,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对企业资金的使用缺乏控制机制,给企业财务风险造成巨大隐患。

4.财务决策体系不科学。企业在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财务决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忽视企业的财务决策,造成企业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考虑不充分、不全面,导致企业决策风险的产生。例如,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没有充分地考虑决策方案的经济性和收益性,没有站立在财务的角度去考虑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以及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没有对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决策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把握,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危机。

5.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由于内部财务关系的混乱,造成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与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由于财务关系混乱,资金管理、使用、分配等存在严重的权责不明和管理秩序混乱的问题,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率低,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受到严重威胁。另外,企业由于筹资决策问题,造成企业资金结构的严重不合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负担,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严重不足,易引发企业资金链的断裂,给企业的财务风险带来巨大隐患。

二、现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

1.与企业经营状况不适应。目前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和实践都相对较晚,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多采用单变模型进行企业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方法,这种财务分析体系所能反映的信息量不足,另外,采用抽象概念和函数,无法进行普及推广,无法有效满足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需求。

2.分析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情况。当前财务评价方法存在指标归类不合理,设计存在缺陷,无法有效满足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需要,易造成财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足。财务风险分析体系方法的不完善,无法有效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其次,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不足。最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的不足,许多指标在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的不完善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不能充分反映。

3.风险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目前,中国企业实施的是通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但是没有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制定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这导致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制约了财务风险体系的风险防范和风险预测。

三、改进和完善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

1.改进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应该从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周转率指标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指标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偿债能力分析,并得出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其次,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考虑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通过利用收付实现制,充分地体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现金净流入对流动负债偿还能力,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再次,周转率指标的改进一方面是通过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另外是将企业存货周转率指标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通过上述改进方法,可以促进企业准确地把握应收账款和存货之间的均衡情况以及进度。另外,提高对应收账款和存货变动情况的评价效率。最后,改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对应收账款和存货日常管理的一致性,降低资料的获取成本,提高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效率。

2.改进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改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可以从现金在无总额比率、现金偿还比率以及利息现金保障倍数三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现金债务总额比率是有效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这是一种保守的长期账务偿还能力分析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最大的支付能力,从而反映出企业的借款还款能力,企业的现金债务总额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借款能力越强。其次,现金偿还比率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企业现金偿还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最后,通过利息现金保障倍数来反映企业的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这一指标越高,反映了企业拥有更多的现金偿还企业应付利息,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较低。

3.改进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还应该改进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以从销售现金率、资产现金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首先,通过销售现金率,反映企业的销售过程中所实现的现金净流量,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企业的销售款回收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高,企业的坏账损失风险就越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应较低。其次,通过资产现金率反映企业的资产经营的收现能力,这一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最后,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收益状况,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有效反映。

4.充分考虑风险评价体系中从非财务指标。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有效反映,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更应该充分地考虑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企业的非财务指标是更好的、充分的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支撑。企业的非财务指标的引入,对完善企业的风险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包括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析,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析,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分析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潜能分析。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企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成果。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篇8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一) 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于财务管理过程中, 指的是由于企业融资不合理、财务结构不科学等问题引发的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 进而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下降。财务风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筹资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投资风险。

(二) 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紧张的市场局势下, 企业将迎来更大的财务风险。目前, 我国企业的经济规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同时引发了更多的经济问题, 其中包括财务风险的增加。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企业内部的因素, 另一个是企业外部的因素, 当然不同的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也不同。通常情况下,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造成我国企业出现财务上问题的主要外观因素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多元化发展。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也造成了现在的企业管理体系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宏观环境里面去,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主要是由各种自然因素形成的,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社会因素、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和资源的因素等, 虽然这些问题都是在企业以外出现的, 可是却严重的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

2.

由于管理企业财务的人员对财务存在的风险没有深入的了解, 财务风险是随时都可能会发生的, 只要是有财务管理出现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财务危机, 在现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依然有很多企业管理财务的工作者没有更深入的认识到财务危机的重要, 正是由于这种对财务危机认识不深的原因是导致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财务决定方式由于缺少现代科学的决定方式出现的错误, 财务决定方式出现疏漏是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又一主要的因素, 想要过多地减少财务决定方式出现错误就要更好的加强科学化的财务决定方式。

4.

使企业出现财务上危机的又一主要因素就是企业里面没有弄清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它里面的各个不同部门之间, 企业与高级企业之间都存在着金钱方面的管制和应用, 得到的利益分派方面出现的管理不当、责罚不明确的问题, 从而形成了企业资金方面出现损失过高、效力偏低、资金的完整和安全都不能有很好的保障。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现状

通常情况下,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涉及很多财务方面的能力, 可以把财务指标与发展潜力指标充分结合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使其更好地为定量分析服务, 然而财务风险本身就不简单,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也应该更加详细、具体,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总体财务水平。如果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 那企业就会存在生存问题, 如果没法准时偿还债务, 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险, 如果企业的利润呈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企业将无法生存。除此之外, 企业还需要设置一些定性指标, 比如, 财务人员的工作稳定性、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等。在企业不断扩大经营的同时, 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来体现企业的财务现状, 并以此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根据我国现在的企业财务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关理论来看, 我国目前已有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怎样更好地提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作用效果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与企业经营环境不适应

实际上, 我国针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比国外的企业晚得多, 因此研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理论知识较为薄弱, 另外由于我国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大都是采用的单变模型的分析方法, 而此种分析方法反映的信息有明显的局限性, 假如采用多位抽象概念及函数的分析方法, 它的推广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苛刻, 上述分析方法已经落后了, 无法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了。

(二) 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情况

其实, 我国企业使用的财务评价方法指标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指标无法做到准确归类, 设计不合理, 这些直接影响着指标的准确性, 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现状, 最终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三) 缺少行业针对性

我国各种行业都在应用现行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 基本上都不是依据自己行业的本身特征拟制合适自己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 从而形成了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不能展现出自己本身的作用, 使财务风险机制失去它本身能起到的保护和预算的作用。

四、改进和完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 由单一融资模式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筹资模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融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有很多小规模企业的融资模式还很单一, 主要通过业主出资或者使用流动资金进行融资, 融资方式的单一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 企业应该创新融资方法, 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进行多方面的融资, 当然企业还可以充分运用相关的政策进行融资, 最好能够利用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创新资金来缩小筹资范围。

(二) 创新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如果想要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身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就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 充分认识财务风险, 仔细分析财务风险, 用最低的投入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有了财务风险意识后, 管理人员还要科学管理相应的财务风险, 努力创新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确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前提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利益、报酬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完善的风险激励及约束体制, 运用现代化的制度来控制企业管理者、工作人员、政府及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科学统筹各方面的利益, 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降低企业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 健全风险控制体系

现如今, 我国的财务风险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 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机构不科学、工作人员素质较差、财务会计规则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在财务会计的实践工作过程中, 一定要创建能够监测控制财务风险的系统, 还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时刻分析市场经济发展形势, 有效预防财务风险, 要做到专人专职,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降低企业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四) 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水平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财务管理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能促进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还要完成其他的工作, 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者无法及时处理好财务工作, 严重的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当然有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不能熟练掌握财务管理技巧, 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 这样就会引发财务风险。综上所述, 要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 首先要合理安排财务人员的岗位, 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强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大多数情况下, 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 为了预防财务风险, 我们就要定期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尽量在风险到来之前制定预防措施, 这样就能很好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另外, 我们还可以创建规范的财务风险报警体系, 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时刻监测企业的财务现状, 准确记录财务管理数据, 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假如企业出现产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 报警体系就会自动报警, 企业管理人员收到报警信息后就可以针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当然, 报警体系还能监测出企业财务管理的潜在风险, 这样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经过财务风险的评定, 企业的财务状态可以运用当中的预警功效进行监督和控制, 预先知道财务危机:经过财务风险的评定, 在投融资方案的实用过程中可以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经过财务风险的评定, 还能够增强管理经营人员的财务风险认知, 强化树立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思想, 提升企业全局的管理水准。

参考文献

[1]周春生, 赵端端.中国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6 (04) .

[2]郝维, 黄凡.财务二重性视角下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08) .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9

随着企业经营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是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关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概述

(一)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与促进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冲突, 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因此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它不仅能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巨大不良影响, 还能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共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仅对内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对外还能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大大的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能将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小化, 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收入, 一举数得。

(二)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构时, 还需要注意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共同建立符合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将其功效最大化。

一般来说, 设计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 全面了解财务活动的特性及规律,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首先, 就是要防止企业倒闭或破产, 这是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最低目标, 才能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其次, 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另一目的, 就是帮助企业更全面的了解自身财务运营情况, 提高应变能力, 降低由于财务管理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 从而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当然, 在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时, 不是毫无规律盲目建立的, 而是必须依照严格的原则, 才能建立出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所谓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科学性、指标性、可操作性4部分。

其中的全面性是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必须涉及到企业财务各方面的情况, 无论是企业的筹资、投资, 还是运营、资本、利润等都必须全面综合考虑, 制定出精准的财务风险数据指标, 在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 才能真正的将企业财务风险最小化。科学性指的是企业相应财务数据指标的科学性, 能更好的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经济活动, 进行合理的风险管控。由于我国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都不相同, 因此统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能统一进行财务风险的科学管理与防治。

而所谓的可操作性, 主要是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必须要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还必须是企业管理者可控的, 能根据企业自身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 确保企业财务风险一目了然。这才是最完善、最合理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二、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探析

(一) 转变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财务也是不得不重视的一部分, 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势在必行。尤其是面对企业财务风险, 自上而下的全体人员都应该清楚认识到其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 谨慎小心, 防患于未然, 充分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不仅在人事管理上要更加合理,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也相当重要。

而在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时, 要注重事前控制的重要性, 加强对风险事前控制的重视。例如: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 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 充分意识到财务风险事前控制的关键, 不断的结合自身经营特点, 完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有效的进行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提高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 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其专业的采取管理分析能力对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具有一定的保障。因此, 企业还要不断采取定期学习、培训等方式,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才能敏感的发现企业潜藏的财务风险, 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合理规避, 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长远、全面发展。

(二) 完善财务指标, 实现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在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 科学性、指标性原则都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以这两点为基础, 完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很关键的。同时, 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还必须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 除了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外, 还应该包括企业其他系列数据指标, 才能从市场、行业等方面综合参考衡量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并据此进行相关的企业计划调整。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 确保财务的安全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标的完善, 达到目的。

首先, 外因债务偿还能力极大的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可能性, 逐渐完善银行信贷指标, 提高偿还债务的能力, 在某一阶段能很好的帮助企业渡过资金周转困难。

其次,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与企业的运营能力息息相关, 其相关指标数据包括企业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还必须结合企业运营具体情况, 定期进行销售、收款等方面的调整, 以掌握存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还要科学的分析评价企业的运营能力, 综合考虑企业的应收账款、销售情况、信用期、收款期等情况, 才能有效的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最后, 无论企业的经营过程如何, 最大化的盈利才是最终目的。因此,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 还必须改进完善企业盈利能力指标, 即保证企业产生的利润与企业实际盈利相匹配, 将其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才能有效的达到控制监管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建立,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 财务行之有效的策略,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建立是不错的选择。企业为了加大对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力度, 可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研发或引进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利用规范的措施来监管企业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 从根源上杜绝一切导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因素。

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分析发现, 运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包括:Oracle电子商务套件、用友、易飞ERP等。企业可以在借鉴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中, 不断的根据自身情况, 进行完善优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管理力度, 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收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语

虽说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 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还是能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 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关键, 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东, 王国健.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5, 9:182-183.

[2]王秀娟.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21:110-111.

企业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 篇10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风险识别、企业风险衡量和企业风险处理三个方面:

1、企业风险识别就是利用风险分析和管理, 其主要的任务是可以明确企业风险的存在, 能找到主要的风险因素, 可以为后面的风险度和风险决策奠定决定的基础。

2、企业风险衡量, 就是在识别风险之后对风险进行衡量和估计, 并确定其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从而判断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风险应对措施。

3、企业风险处理就是针对各种不一样的企业内外部风险, 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法、对策, 使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由此可见, 企业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企业所面对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应对和评估, 并且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 如概率论等方法估量相应风险的发生概率, 预测相应的损失程度, 以及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转移等风险应对策略, 制定不同的风险预案, 拟定相应的详细计划和措施, 最终达到以最小的投入, 最小的消耗来规避风险, 实现企业最优的安全保障, 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流畅运行。

二、企业风险的分类

企业风险是指由本企业的内外环境和因素的不稳定性, 生产和销售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是有限性的, 从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没有达到预期收益, 有时候甚至导可能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失败。

按照风险性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企业外部风险包括:顾客要承担的风险, 竞争对手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还有政治环境带来的风险;企业内部风险包括:自己生产的产品风险、营销策略风险、人事变动风险、管理风险等。

任何企业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 都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不同的风险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企业风险评估, 主要评估企业内部风险, 并兼顾企业外部风险。企业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 不可回避的, 企业在面临风险时的风险态度、风险偏好, 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选择以及风险应对的结果。

三、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是预防损失, 这是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中最重要的一项。在风险发生以前通过相应的管理和一些措施来规避风险, 让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能协调平衡, 这样就可以将风险预防要是可以做到这个, 那么企业面临风险的时候, 将处于有利的地位;第二是对损失的进行补救, 该步骤的实现是在风险发生以后, 如何较快的让企业在损失之后能够尽快恢复生产运营, 保持企业的活力, 减轻企业的损失以及对员工的影响。

四、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

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先进行识别, 再进行分析、对比,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最后进行风险评估。

首先, 我们要有感知风险和识别风险的能力。严格的控制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 不论是生产还是销售, 都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而掌握风险所形成的诱因, 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挖掘有用的财务信息。如,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辨析来了解本企业的资本结构结构。其次, 对风险进行一系列的评价。通过所得到的数据, 用客观的思维和方法对各种风险的发生几率和损失的大小进行运算和评价。最后, 进行实际反馈和较快的处理。主要是企业的运行的控制和投资的转变。

五、企业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确立

在对企业风险因素及风险大小进行识别、测量的基础上, 进行企业风险评价进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来防范和规避企业风险。而如何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 是风险评价的前提, 本文将引用内容分析法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价。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分析法, 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 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 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 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的的研究领域, 但它不是千篇一律的, 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是的系统分析样式, 在该模型下, 它能将所有的资料、数据当成一个整体, 在这整个系统中, 任何表现出来的资料都是系统的客观反映, 这些反映其实是企业状况的缩影。该模型有四个方面因素需要我们去分析: (1) 分析对象的出现次数, 即分析它所出现频率; (2) 分析对象的排列顺序和重要程度; (3) 分析对象之间是否有相互的联系。

系统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趋势分析, 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反应和不同时间段的同一事物的反映; (2) 归纳分析, 将把要研究的主题进行分类。先要确定哪些是主要的因素, 把握它的主要特征, 然后再分析主题分类之间的相关性; (3) 差异比较, 就是对同种资料在同种时间内, 或同种时段下的不同资料对同一事件的反应及其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 选择的系统分析是“企业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这是主题也是研究的标准, 根据这个法则的原则, 研究步骤大致如下: (1) 进行内容抽样。根据概率理论, 抽样是最客观实际, 是最能很好反映主题的, 并且这些观点必须实效和权威。怎么才可以做到权威呢, 那就得找一些有“名气”的数据库进行查找。 (2) 指标选取。通过抽样的方法得到初步的资料, 在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提取一级指标, 确定一级指标后, 再慢慢来分析所有资料中所出现的摘要和关键词, 利用这些关键词和摘要可以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定作为二级指标, 并做为一级指标的备用。 (3) 定量分析。对所有出现的关键词进行频数统计, 出现频率的高低则代表相应的资料的贡献程度。这次的研究是将指标频数和所占比例进行排序, 以便反映这些因素对于企业的风险的影响的评估, 以此来判断因素相关的特点及其重要程度; (4) 信度的检测。为了使研究具有可靠性, 要进行第二次的抽样, 步骤和以上的步骤是一样的, 并通过一致性的检验来分析主研究人所做的研究是否具有可靠性。根据这些分析和数据, 可以对企业的风险有了一定的掌握, 不仅如此还可以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企业风险评价体系。

六、风险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都将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 这也加大了企业间的竞争。由以前的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的竞争变成了现在的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任何企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如何去了解、预知、判定以及规避风险, 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已经将风险管理纳入了本企业的战略之中, 它们从企业的各个领域着手, 可以说是涵盖了从企业法人到企业员工, 从治理结构安排到各项业务运作流程等各个层面, 形成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而在我国, 企业的风险管理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风险意识不强, 风险管理工作薄弱, 是重大风险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因此, 只有加强风险意识,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减少或避免损失, 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开展。

结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无时无刻不处在风险之中, 基于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 提出了建立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 内容分析法, 通过大量数据资料的对比, 可以全面的了解影响企业的因素;通过频数的排列顺序, 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指标, 建立起合适的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的是模糊综合评价法, 对企业实际风险进行测度, 为企业法人提供合理决策信息支撑, 是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企业要规避风险, 减少或降低损失, 必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引入最新的管理方法, 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获得持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亮.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工业审计与会计[J].2009, (02)

[2]、蒲小雷.优秀企业全面财务风险评估管理——世界先进的Themis风险评估系统, 全面引入财务风险评估[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 (01)

[3]、王云海.贸易型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J].北京物资流通, 2007, (03)

上一篇:适应经济发展下一篇:防雷保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