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变革

2024-06-13

机构变革(精选六篇)

机构变革 篇1

《监管规定》显示, 今后证券投资咨询行业的准入门槛和从业人员配置要求都将有所提高。

对于资本金, 现行规则仅要求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注册资本金为100万元。证监会提议, 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从事单项业务的, 公司注册或者合伙企业出资、净资产均不低于2 000万元;每增加一项业务类别, 追加资本金不低于1 000万元。

对于从业人员数量和高管人员资质, 《监管规定》建议, 从事上述单项业务类别的, 通过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不少于10人, 其中具有2年证券业务经验或者证券服务业务经验的人员不少于5人;每增加一项业务类别, 增加通过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不少于10人 (其中具有两年从业经验的人员不少于5人) 。从事上述单项业务类别的, 具有3年以上金融从业经历、通过相关资质测试的高管人员不少于2人;每增加一项业务类别, 增加至少1名符合要求的高管人员。法定代表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

对外资出资比例作出界定, 提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外资出资比例不超过1/3。

除此以外, 《监管规定》还提出, 证券投资咨询行业设立时应具备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制度、营业场所、技术支持系统及业务设施。并要具备一旦出现风险时了结业务、妥善处置风险的措施安排。

机构变革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受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些进出口企业出现经营状况差、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研究金融机构变革下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进出口贸易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与融资影响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机构的相关概念界定

金融机构是指为人们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都属于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主要为人们提供办理储蓄、购买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的服务,每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包括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境内外的外资融资机构,这三种金融机构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

(二)国际贸易与融资概念界定

国际贸易是指国际上各个国家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实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流通活动,由各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构成了国际贸易。

融资是指在企业单位或个人直接或间接的从事资金的融入和融出活动。

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出现的融资活动,国际贸易融资要依托国家或企业个人的资金实现资金流动,这种融资活动会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出现,包括出口商品的制造、运输、销售等过程。因此,金融机构发生变革会对国际贸易与融资产生重要影响。

(三)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1.国际贸易在融资过程中,融资的成本比较低,因为在国际贸易融资时有货物抵押和清楚的还款来源作保障,对于银行来说,在对贸易融资的处理上就会比较宽松,银行收取的利息也会相对较少,因此,国际贸易融资要比银行贷款的成本低,而且容易得到批准。

2.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融资人不仅要承担银行贷款的风险,还要面对利率和汇率的风险,还有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结算联系密切,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会存在欺诈、单交等风险,

3.国际贸易融资的融资人构成复杂,由于融资是在国际背景下进行的,融资人可以本国国民,也可以是外国人,而且如果涉及到国内与国外的融资,就要涉及到两国货币兑换的的问题,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要根据货币的汇率变化情况,结合具体情况作出是否进行融资的决策。

4.国际贸易融资作为国际资本流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同国家的融资资金在国际间的`流通和转移。作为国际贸易中的融资者要遵守本国政府颁布的融资法令,本国政府要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对本国的金融机构进行管制,确保融资过程的安全性。

三、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与融资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把整个世界的经济关系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的资金可以流动任何国家和地区,这就导致当出现金融机构变革时,由于金融的传导性各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国际贸易中的融资风险就会扩大。

(一)金融机构变革对融资环境和融资需求的影响

在金融机构变革环境中,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金融机构的变革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的动荡,,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许多国家还出现了经济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受到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变慢,许多国家出现失业率上升,中小型企业停产倒闭的现象。

金融机构变革对融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以中小企业为例,中小企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很少,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企业管理不完善。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中,对融资标准过高,这就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进行融资。因此中小企业陷入了融资困难的危机中[3]。

(二)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融资成本的影响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和贸易出口困难导致了融资成本的增加,由于融资难度的增加,银行等借贷机构对融资的条件会更加苛刻,办理的手续会越来越繁琐。利率的波动上导致风险的发生,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一定要把握好汇率的波动规律,减小损失。

四、金融机构变革中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法律,为贸易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各国应结合当今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实现与国际接轨,同时还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出发,解决本国贸易融资法律与国际惯例间存在的分歧。通过研究当前贸易融资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努力实现与国际上的惯例相接轨,以法律保障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

(二)与其他国家积极交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国家应出台一系列的贸易融资措施,帮助我国企业解决贸易融资问题,推动我国贸易发展。国家完善进出口贸易政策,发挥各省市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实现各部门单位支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参加国际上的贸易融资合作,加大对主要贸易国家的融资支持,推动双边贸易融资。

(三)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国家之间贸易融资合作的大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因为多数企业的风险意识较弱,而且当经历经济困难时自己很难解决,为了应对危机,企业自身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贸易融资上积极合作,解决外贸企业的经济危机问题。

五、结论

信用评级机构的危机与变革 篇3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因为错估系统性风险,导致次贷和其他结构性产品评级的严重失误,对这次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评级机构的问题早已存在,而且在每一次危机中屡次凸显。而事发后,投资者欲告无门, “三大”躲在NRSRO的保护伞下,免受法律起诉。

问题重重

回顾评级机构的发展历史,就会清楚地看到评级的业务早就超过了最初的范围,而评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与作用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但是评级机构的商业模式、企业结构、专业水准并没有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而得到充分的发展,甚至每下愈况。

十数年前笔者在穆迪就职时,公司特别强调评级的“纯洁性”,提醒分析员不要离华尔街太近,以免受价格波动左右。当时垃圾债券部门只有一台彭博终端机,而且没有债券的实时行情。而近几年,评级公司竟然把债券的信贷违约掉期(CDS)价格也当做评级的一个考虑因素了。而CDS的价格和债券价格有着密切关系,评级本来应该是市场定价的参照,现在市场价反而成了评级的参数。

评级的客观性要求评级机构走在市场前面,为投资者提供及时信息。但没有哪个出了问题的公司会主动要求降级,所以依赖发债公司提供信息的评级机构往往后知后觉。投资圈子里的玩笑是,企业出问题评级公司总是最后一个知道。所以,评级变成了追赶市场变化。“三大”跳跃似的降级希腊主权评级就是最好的一例。

投行凭着财力,将评级公司把控于股掌之上。比如,投行都设有“评级顾问”部门,很多顾问都曾是评级公司的雇员,对评级机构的运转了如指掌,准备的材料对症下药,经过了特别包装。近年来,评级公司的结构性产品部门与投行的关系就更密切了,到底是华尔街为了私利对评级机构的错误视而不见,还是评级机构为了私利无原则地提高评级?似乎很难说明白。

人才资源一向是让评级公司头疼的问题。一是人力不够,笔者就职时每个分析员负责70多个公司,根本无法密切跟踪,至今这个状况也没有多大改善。二是人才流失,评级机构的收入不能和华尔街竞争,所以分析员经常跳槽。圈内戏称评级机构是“训练基地”,又称它为“旋转门”,人这边进去,转一圈,却从那边儿出来了。

舆论抨击最多的就是评级公司的商业模式。发债方支付评级机构,所以评级公司就经常被指控因为利益的缘故而丧失评级的客观性。新的立法虽然设立了中介机构向评级机构分派工作,但是这并没有彻底解决利益冲突的问题。其实,无论是投资者支付,还是政府支付,或者发债方支付,都会有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至今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当前,连评级公司的存在意义也被质疑。评级的产生是为不够专业的小投资者提供一个初步的风险分析,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依据。如今的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分析发债公司违约的可能性和违约后本金的补偿率,如同猜测。既然投资者买股票后果自负,而且没人能很好地评估债券风险,那要债券评级何用?因此,今后评级机构的成败,将取决于他们如何向金融市场证明自己的价值。

摸索中的变革

这次金融危机中,评级公司的问题大爆发,所以公众对评级机构的批评不同以往,极为尖锐并且深刻。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中的一些具体条例专门针对评级机构,解除了评级机构的豁免权,而必须面对金融监管的约束和问责。

“三大”垄断的形成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政策促成。美国各级政府一股脑把对金融体系的风险监管责任推卸给评级公司,到头来,又不得不通过新法案来纠正这一过错。

新法案也引来不少争议。虽然大家认为这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是更多的人批评监管不到位,还有人质疑监管的副作用。新法案要求美国证监会(SEC)对信用评级行业加强监管,同时将设立新的中介机构,调节评级机构与发债方的关系。以往发债方专挑给自己评级高的机构来合作,而新法案责令新设的中介机构向评级机构分派工作。尽管这样做可以避免债券发行方的随意选择,但不知中介机构的公平性又由谁来保证?另一个担心是,虽然评级业务的垄断被打破,但这势必导致竞争的增加和利润下降,评级机构也许不得不压缩开支,从而影响评级质量。

从过去经验看,过分竞争反而导致评级标准的降低,惠誉的兴起就是一例。哈佛商学院的研究表明,惠誉为了抢生意,评级普遍比另外两家高,而另外两家为了不失去客户,只好跟着升高,结果造成评级质量下降。

新法案规定评级机构对不准确的评级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评级公司故意或者草率失职,投资者可以起诉。同时,法案授权SEC设立的监管办公室,可以对失职的评级机构罚款,甚至取消其营业注册资格。法案公布后,“三大”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紧急通知客户,不准在新债券的契约里引用信用评级,以免引起起诉。美国衍生品市场顿时陷入停滞,因为SEC规定衍生品发行必须有评级才可以上市。证监会于是下令临时放松这条规定,而发债商也动用私下交易渠道,私下交易就是不公开上市,不必注册就没有评级要求,市场才恢复运转。华尔街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减少对评级的依赖。无论是政府还是投资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功课”推给评级机构。投资者尤其要自己做研究,评级只是协助投资决策的工具之一。

对中国的启示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几个月前发布了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是中国评级机构首次发布全球范围的主权债务评级。大公挑战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大公申请美国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组织(NRSROs)被拒绝虽是预料之中的,国内舆论却一片哗然,把它上纲上线到美国控制话语权。其实,评级机构说到底还是商业公司,经营必须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律,大公的评级是否成功,不是靠哪个组织决定的,最终取决于有人愿意买。而信用的建立不是靠爆冷门。

评级机构的信用不是被赋予的,而是通过日积月累赢得的。让人信服的评级取决于合理的评级指标体系、规范的管理和雄厚的人才实力。

机构变革 篇4

1 主要国家科技决策咨询机构类别、组成与职能

1.1 国家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

国家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由政府高层科技管理者、科教界专家、企业领袖等相关方组成, 大多由政府首脑亲自挂帅, 在国家科技决策与咨询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议长由首相担当, 对日本政府的科技政策、规划及发展方向影响最大且最具权威性。根据1995年日本国会通过的《科学技术基本法》, 政府要根据综合科学会议的有关讨论结果来制定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日本首相也有义务尊重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咨询结果。有关国家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及其人员组成与职能见表1。

1.2 政府科学顾问机构

作为纯粹的科学顾问机构, 这类机构通常由学术界人士 (某个顶尖科学家或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小组) 组成, 负责为各级政府提供科学咨询与建议。但其作用仅限于咨询, 政府或国家元首一般无听取义务, 因此其影响力往往不如涉及政企研多方并常由政府首脑亲自挂帅的国家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

在这一建制的顶层, 即在联邦或中央政府层次, 其表现形式就是总统 (或总理、首相) 科学顾问或科学顾问委员会。此类机构名称不尽相同, 在美国是总统科学顾问和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 在英国有首相和各部门的首席科学顾问, 在爱尔兰有政府首席科学顾问, 在澳大利亚有联邦政府首席科学家 (同时担任总理科学顾问) 和不同领域的首席科学家, 在韩国称国家科学技术谘问会议, 法国类似的机构是国家科学理事会, 日本类似的机构是日本学术会议, 俄罗斯类似的机构是总统科学与教育委员会等 (见表2) 。

日本也拟仿效西方国家设立首相科学技术顾问职位。2013年3月, 日本自民党的科技及创新调查会汇总一份建议, 认为应参考美、英等国的类似制度, 在首相官邸新设“科学技术顾问”一职, 向首相提供科技政策咨询[1]。

除了联邦或中央政府层次的科学顾问机构, 一些国家在州和地方政府层级也设立了类似职能的机构。例如, 在日本, 隶属于各省厅和地方政府的审议机构, 应首相和各省厅、各级地方长官的要求, 就某一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审议, 并向政府长官提出建议, 成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在澳大利亚, 除了联邦政府设首席科学家, 多数州都有自己的首席科学家, 以作为州长和州政府的科技顾问, 如西澳大利亚州首席科学家、昆士兰州首席科学家等。

1.3 其他半官方与民间的智囊机构

众多半官方或民间的智囊机构, 包括国家科学院、学会、综合性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 以及知名软科学研究、预测与咨询机构等, 共同为科技政策的制定出谋划策, 如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兰德公司 (RAND) 、布鲁金斯学会、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美国科学促进会、英国皇家学会科学政策中心、德国国家科学院、法国科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澳大利亚科学院、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 (ARC) 、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三菱综合研究所、大韩民国学术院、韩国产业研究院 (KIEF) 和开发研究院 (KDI) 等。它们或接受委托研究或提供咨询, 对科技政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是科技发展计划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职能各不相同, 如:韩国著名的预测机构KIEF和国策咨询机构KDI在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方面扮演着智囊团的角色;澳大利亚ARC则承担科学咨询角色, 其重点是就国家科学研究优先领域和国家竞争性资助计划的各种运作管理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2 特征、趋势与启示

2.1 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常担当实际最高科技决策者角色

国家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通常吸纳了政府各科技相关部门的主管以及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领袖或专家级人物, 其中一些国家的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由政府首脑亲自挂帅。在这些国家, 名义上的最高科技决策者虽为总统或总理, 但实际在顶层科技政策制定中常由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承担科技决策者的角色, 其研究成果和建议可以直接对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战略产生影响。如日本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法国国家科研与技术高级理事会、澳大利亚总理科学、工程和创新理事会以及巴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均承担此种职责。

国家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除承担咨询审议职能外, 有些国家的这类机构还承担着协调、评估等其他职能。如德国科学委员会就承担着重要的评估职能, 其他国家的一些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由于其成员有许多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

2.2 将科技决策咨询机构作为一种体系和制度来建设

科技决策咨询机构在各主要发达国家是作为一种体系和制度来建设, 渗透到联邦 (中央) 政府和州 (地方) 政府, 渗透到政府各个部门, 渗透到不同的学科研究领域。如日本的审议会制度覆盖各省厅和地方政府。英国首席科学顾问不仅在首相科学办公室存在, 各个政府部门也都设有自己的首席科学顾问。在澳大利亚, 除了联邦政府设首席科学家, 在多数州也都有自己的首席科学家, 并针对不同学科领域设立了首席科学家职位。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科技决策咨询机构及职位的设立, 确保了广开建议源。

2.3 确保面向社会、集体协作和公众参与

科技决策咨询机构愈加强调面向社会和集体协作, 以保证决策咨询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这些咨询机构的使命明确要求面向社会收集和综合各种科技政策建议, 以便给政府提供最佳选择方案。如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面向社会广泛收集信息和思想, 向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供来自联邦政府以外的建议。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的职责也包括收集和综合来自各方面的各种科技政策建议, 并特别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2010年6月, 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关于在决策中利用科学与工程建议的指导方针”文件[2], 阐明了各部门和决策者寻求科学工程建议并加以利用的一般指导原则, 以确保公共参与。主要内容包括:及早发现需要吸收科学工程建议且宜于公共参与的问题;广开专家建议源, 特别是在面临不确定性时;采用公开、透明的科学咨询程序, 尽早发布有关证据和分析结果;公开解释决策的理由;通过集体协作以确保将科学工程证据和建议有机整合到决策过程中。在咨询程序方面, 该文件指出, 各部门应考虑其自身的咨询安排和工作实践, 以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并强调各部门应特别确保在如下情况下的建议汲取:如该议题引发的问题超出了内部员工的知识范围;对该议题的责任跨越了多个部门;对公共政策领域具有重大潜在影响;可借此强化公众对科学咨询的信心等。

此外, 众多半官方和民间咨询机构的介入, 更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热情, 扩大了公众对科技决策咨询的参与度, 提高了科技决策咨询的影响和效果。

2.4 加强针对创新的布局

在科技决策咨询机构的建设方面, 主要国家近年来明显加强了面向创新的布局。2007年, 加拿大成立非政府咨询团体科学、技术和创新委员会, 负责向政府提供有关科技和创新问题的政策建议, 并按照国际标杆评估加拿大科技与创新活动的绩效。2008年, 英国政府首次设立政府高级创新顾问职位, 主要职责是从创新角度向当时的创新、大学与技能部和商业、企业与规制改革事务部提出建议, 评估富有创新机会的新领域。2009年, 负责芬兰科学技术政策战略制定的科技政策委员会改为研究与创新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芬兰总理任主席, 成员选择标准强调更广泛的创新政策专家的加入。主要职责是负责芬兰科技政策以及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的战略开发和协调, 并处理与创新政策的全面监测和推进相关的任务。2010年, 印度成立国家创新委员会, 其重要使命是负责制定印度研究与创新十年路线图, 帮助建立适当的框架, 以利于印度创新模式的发展, 推动在邦和行业等层次建立创新委员会, 以便在各个邦和具体行业实施创新战略。2012年, 西班牙成立科技与创新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专家、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组成, 具体职能包括:研究分析西班牙科技创新战略和国家科技计划等, 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交报告;履行咨询职能, 向政府及科技与创新政策理事会提供建议等。

摘要:以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为对象, 研究其科技决策咨询机构的现状、特征与变革趋势。将科技决策咨询机构划分为国家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政府科学顾问机构和半官方与民间智囊机构三大类, 主要结论是, 一些国家的最高科技咨询审议机构在顶层科技政策制定中担当实际决策者角色;主要国家将科技决策咨询机构作为一种制度来建设;科技决策咨询机构愈加强调面向社会和集体协作;科技决策咨询机构建设出现了针对创新布局的趋势。

关键词:科技,决策,咨询,创新

参考文献

[1]中新网.日本自民党提议设科学技术顾问给首相专业建议[EB/OL]. (2013-03-28) [2013-04-05].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3-28/4684614.shtml

机构变革 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受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一些进出口企业出现经营状况差、融资难等问题, 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因此, 研究金融机构变革下国际贸易融资问题, 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增加进出口贸易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与融资影响的理论基础

(一) 金融机构的相关概念界定

金融机构是指为人们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 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都属于金融机构, 这些金融机构主要为人们提供办理储蓄、购买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的服务, 每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包括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境内外的外资融资机构, 这三种金融机构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1]。

(二) 国际贸易与融资概念界定

国际贸易是指国际上各个国家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 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实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流通活动, 由各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构成了国际贸易。

融资是指在企业单位或个人直接或间接的从事资金的融入和融出活动。

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出现的融资活动, 国际贸易融资要依托国家或企业个人的资金实现资金流动, 这种融资活动会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出现, 包括出口商品的制造、运输、销售等过程。因此, 金融机构发生变革会对国际贸易与融资产生重要影响。

(三) 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1.国际贸易在融资过程中, 融资的成本比较低, 因为在国际贸易融资时有货物抵押和清楚的还款来源作保障, 对于银行来说, 在对贸易融资的处理上就会比较宽松, 银行收取的利息也会相对较少, 因此, 国际贸易融资要比银行贷款的成本低, 而且容易得到批准。

2.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融资人不仅要承担银行贷款的风险, 还要面对利率和汇率的风险, 还有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结算联系密切, 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会存在欺诈、单交等风险,

3.国际贸易融资的融资人构成复杂, 由于融资是在国际背景下进行的, 融资人可以本国国民, 也可以是外国人, 而且如果涉及到国内与国外的融资, 就要涉及到两国货币兑换的的问题, 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要根据货币的汇率变化情况, 结合具体情况作出是否进行融资的决策。

4.国际贸易融资作为国际资本流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不同国家的融资资金在国际间的流通和转移。作为国际贸易中的融资者要遵守本国政府颁布的融资法令, 本国政府要从本国的利益出发, 对本国的金融机构进行管制, 确保融资过程的安全性[2]。

三、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与融资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把整个世界的经济关系联系紧密, 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的资金可以流动任何国家和地区, 这就导致当出现金融机构变革时, 由于金融的传导性各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融资风险就会扩大。

(一) 金融机构变革对融资环境和融资需求的影响

在金融机构变革环境中, 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金融机构的变革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的动荡, 2012年,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 许多国家还出现了经济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受到阻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变慢, 许多国家出现失业率上升, 中小型企业停产倒闭的现象。

金融机构变革对融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以中小企业为例, 中小企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很少,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 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方面, 中小企业的资金少, 规模小, 企业管理不完善。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中, 对融资标准过高, 这就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进行融资。因此中小企业陷入了融资困难的危机中[3]。

(二) 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融资成本的影响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和贸易出口困难导致了融资成本的增加, 由于融资难度的增加, 银行等借贷机构对融资的条件会更加苛刻, 办理的手续会越来越繁琐。利率的波动上导致风险的发生, 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一定要把握好汇率的波动规律, 减小损失。

四、金融机构变革中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一) 完善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法律, 为贸易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各国应结合当今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不断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实现与国际接轨, 同时还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出发, 解决本国贸易融资法律与国际惯例间存在的分歧。通过研究当前贸易融资法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 努力实现与国际上的惯例相接轨, 以法律保障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

(二) 与其他国家积极交流合作,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国家应出台一系列的贸易融资措施, 帮助我国企业解决贸易融资问题, 推动我国贸易发展。国家完善进出口贸易政策, 发挥各省市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 实现各部门单位支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参加国际上的贸易融资合作, 加大对主要贸易国家的融资支持, 推动双边贸易融资。

(三) 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国家之间贸易融资合作的大背景下, 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因为多数企业的风险意识较弱, 而且当经历经济困难时自己很难解决, 为了应对危机, 企业自身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贸易融资上积极合作, 解决外贸企业的经济危机问题。

五、结论

通过对金融机构变革中国际贸易融资影响的研究, 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有效解决进出口企业出现经营状况差、融资难等问题, 推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融资、增加进出口贸易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经营状况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与融资的影响, 提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以及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与融资产生了哪些影响, 最后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金融机构,变革,国际贸易,融资

参考文献

[1]马俊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张宏伟.国际贸易融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机构变革 篇6

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具有高投入、高创新性、高关联性等特点, 其对于提升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支撑光伏产业升级转型的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 在国家、省、市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政策的推动下, 江苏光伏企业纷纷组建研发机构。大量企业研发机构的设立, 促进了江苏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同时也需看到, 多数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薄弱, 难以满足光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特别是高水平研发机构所占比重较低, 不能发挥对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现阶段, 如何建设一批高水平光伏企业研发机构, 带动江苏光伏产业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的升级,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 光伏产业组织变革的趋势,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从光伏产业组织变革的角度研究高水平光伏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问题, 提出应结合光伏产业组织变革新趋势的特点, 促进高水平光伏企业研发机构发展的若干建议。

1 光伏产业研发机构建设问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者关于光伏产业研发机构问题的研究, 主要从创新系统、创新价值链、产学研、纵向研发合作、技术联盟等角度展开。

戚汝庆 (2012) 指出, 光伏产业链上的企业、相关研发机构、大学、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和风险投资者、网络、制度等, 共同构成了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 光伏市场开发、各级政府部门的研发计划扶持、产学研合作、国际技术转移是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的明显因素。刘志 (2012) 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角度研究了扬州光伏产业发展状况。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和扬州光伏产业集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区域创新系统结合扬州区域经济的特点和需求, 成为促进扬州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性网络型系统平台。

陈瑜, 谢富纪 (2013) 从创新价值链的角度, 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应用和创新集群4个方面内容, 探讨了光伏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杨燕, 朱梦冰, 俞强 (2013) 指出, 通过产学研合作, 进行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 是推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的有力手段。

刘霞飞 (2013) 认为众多光伏企业迫于当前危机引发的研发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双重压力, 开始进行纵向研发合作。纵向研发合作有助于企业有效降低交易风险, 提高创新效率, 并获取稳定利润。

郝志新 (2014) 构建了技术联盟创新力的影响因素模型, 以辽宁光伏联盟为例, 强调技术联盟对光伏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王德生 (2014) 指出,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德国政府非常重视的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之一, 特别是光伏技术创新联盟, 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 对光伏产业研发机构展开的研究并不多, 总体看来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特别是从产业组织角度结合光伏产业组织变革趋势, 对光伏企业研发机构进行的研究则更为少见。

2 江苏光伏产业组织的变革

光伏产业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同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 江苏省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988亿元, 全省硅电池产量约占全国55%、世界产量的30%左右。无锡尚德公司、常州天合光能公司、苏州阿特斯公司、南通林洋新能源公司、常州亿晶公司、南京中电公司位列世界光伏企业前20强。较大的产业规模, 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使得江苏光伏产业已成为世界光伏产品主要生产基地。

2007年欧美金融危机的爆发、部分国家新能源政策性补贴下调、贸易纠纷等因素, 使得高度依赖出口的江苏光伏产业陷入困境。低迷的光伏市场需求, 使得光伏产业组织也随之发生变化。

为进一步降低硅电池组件成本和风险, 江苏大型光伏企业纷纷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 整合硅料、硅片、硅电池片、硅电池组件、光伏发电应用系统等环节, 从而形成垂直一体化组织。目前, 常州天合光能公司、苏州阿特斯公司、南通林洋新能源公司、南京中电公司、常州顺风光电公司等大型光伏企业均已基本完成了垂直一体化整合, 有效降低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

分布在光伏产业链的硅片、硅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的众多中小光伏企业, 由于企业规模小、市场绩效差, 已无力与实施垂直一体化整合策略的大型光伏企业相竞争。

但是, 垂直一体化产业组织模式并不适用于光伏产业链的市场应用环节。由于大型光伏企业只善于提供大规模、品种单一的电池产品及应用系统, 而无法有效满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引发的复杂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因此, 中小光伏企业适合在光伏产业链市场应用环节从事专业化、差异化的业务。

光伏发电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使光伏发电系统也出现模块化、网络化生产分工趋势, 中小光伏企业需专注于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提供多品种、小批量的光伏发电系统。受益于市场的强大需求, 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小型光伏发电系统等业务的中小光伏企业将成为光伏产业链市场应用环节的主力供应商。

大型光伏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整合、中小光伏企业的模块化、网络化分解, 一方面促进了光伏企业间生产分工的细化和深化。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光伏产业研发分工格局。因此, 江苏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设, 需要紧密结合光伏产业组织的变革趋势, 准确定位, 合理引导。

3 江苏光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现状

江苏光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位居全国前列。主要企业研发机构已掌握了一批光伏产业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要技术, 领先国内外同类企业。如无锡尚德研发的冥王星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9%, 徐州中能硅业的多晶硅生产成本控制在每公斤25美元以下, 上述技术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 南通林洋新能源的双面照光晶体硅太阳电池, 苏州中来的高端电池背膜, 常州华盛天龙研制的多晶硅浇铸炉等技术, 也分别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巨大的光伏发电市场需求, 使得江苏大型光伏企业普遍重视技术创新。近年来, 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扶持引导下, 各大光伏企业积极组建研发机构, 不断提升光伏产品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2014年2月, 约有17家光伏企业研发机构被江苏省科技厅等机构认定为第一批“江苏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 优先获得推荐申报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省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专项资金、省级各类人才计划等各类项目的政策支持。

除此之外, 江苏省科技厅还依托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了58家企业研发平台, 基本做到光伏产业的全产业链覆盖。其中被科技部认定为中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常州天合光能公司研发中心、正在创建国家级多晶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徐州中能硅业公司、依托无锡尚德公司组建的江苏省 (尚德) 光伏技术研究院、依托常州亿晶光电组建的江苏省 (亿晶) 光伏工程研究院等多家企业研发机构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光伏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江苏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 江苏光伏产业研发实力较为雄厚, 但在技术路线、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由于70%~80%的江苏光伏企业集聚在光伏产业链的硅片、硅电池片、硅电池组件环节, 因此, 依附于母体企业的研发机构也主要关注电池材料、电池、组件、智能和建筑一体化组件等方面的研究, 而在硅材料提纯、分布式发电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相对较为薄弱,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 在新一代太阳能光伏技术研究、硅电池组件的精度、效率、可靠性方面, 与德国、日本同类企业相比, 也还有很大差距。

4 引导江苏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的若干建议

江苏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设, 有必要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基础上, 辅之以政府的政策支持, 合理引导。因此, 要充分结合光伏产业组织变革的趋势,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研发机构公共政策, 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 促进江苏光伏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

4.1 支持垂直一体化大型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关键技术项目研发

进一步支持徐州中能硅业公司、常州天合光能公司、无锡尚德公司、苏州阿特斯公司、南通林洋新能源公司、南京中电公司、常州顺风光电公司等现有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发展壮大。引导大型光伏企业研发机构积极承担光伏产业链的硅材料提纯、硅片、硅电池片、硅电池组件等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合理进行研发分工, 避免研发重复投入。鼓励大型光伏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领先的生产技术、工艺创新, 力争在多晶硅关键技术、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等光伏产业关键性技术与工艺上重点突破,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2 引导中小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链市场应用环节———光伏发电系统等的研发, 培养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光伏产业链市场应用环节的各类光伏发电系统为中小光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 应鼓励中小光伏企业研发机构积极承担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电池及系统、光伏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风光互补系统等领域的研发项目, 进一步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关键设备、附属设备国产化, 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4.3 加大政策引导及扶持力度

建立推进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工作协调机制, 加强对光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提高建设水平。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加大科技经费等财政经费投入, 重点支持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认真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国家、省鼓励科技创新的相关优惠政策, 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融资贷款、职称评定、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重点支持, 鼓励光伏企业加大对所属研发机构的各项投入。

摘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光伏企业研发机构, 有利于提升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支撑江苏光伏产业升级转型。光伏产业组织的大型企业垂直一体化整合、中小企业的模块化、网络化分解趋势, 改变了光伏产业研发分工格局。江苏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设, 需要紧密结合光伏产业组织的变革趋势, 支持垂直一体化大型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环节研发, 引导中小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链市场应用环节的研发。

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组织,研发机构

参考文献

[1]张虎, 徐文娟, 张娟娟.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光伏产业集群高端化研究——以常州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

[2]戚汝庆.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刘志.区域创新系统视角下扬州太阳能光伏企业发展状况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12.

[4]陈瑜, 谢富纪.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价值链的实现过程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2013 (4) .

[5]杨燕, 朱梦冰, 俞强.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9) .

[6]刘霞飞.我国光伏企业纵向研发合作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3.

[7]郝志新.技术联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光伏联盟为例[D].锦州:渤海大学, 201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机构变革】相关文章: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变革与发展10-12

变革之后的变革06-06

在变革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的创新变革04-18

渠道变革05-10

消费变革05-10

出版变革05-20

行为变革05-21

组织变革05-30

变革模型06-23

企业变革口号05-26

上一篇:中美人际关系差异下一篇:聚集创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