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发展

2024-06-02

奥运发展(精选十篇)

奥运发展 篇1

奥运旅游是指由于奥运会的召开而引发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 不但包括国内外旅游者观看奥运会的旅游行为, 也包括因为奥运会的举行而在举办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各类旅游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 各届奥运会都将吸引旅游者作为举办奥运会所争取的一个目标。从历届奥运旅游影响效应的总体来看, 奥运会对举办地旅游业的确存在着促进作用。 奥运会作为超大型的“人文旅游品牌”, 吸引无数的游客, 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超过了世界上任何的超大型活动。例如, 1964年东京奥运会旅游人数只有7万, 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赛期间, 共接待国外游客竟高达50万人次。

2奥运旅游的机遇和挑战

奥林匹克运动对于旅游者来说, 其文化魅力在于奥林匹克理想和以主办国为特色的文化展示。在经济效应上, 举办奥运会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举办国的经济发展, 例如, 举办奥运会将会促进举办国旅游业的软件和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体育官员、媒体和海外游客蜂拥而至。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将会在住宿、交通、餐饮、观光、旅游、体育等方面的支出带来巨大的旅游外汇收入, 同时, 也对举办地产业设施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奥运会举办城市在会展基础设施方面的大量投入以及奥运会的宣传效应将极大地促进当地会展业发展, 借奥运吉祥物纪念品还能向全世界营销工艺品制造业, 开发环保、附加值高的系列奥运吉祥物纪念品。在奥运的社会效应上,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扩大举办国的影响度。一个国家举办奥运会是其综合国力提高的象征, 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外交事业实力的综合体现, 能够激发一个民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2008奥运会举办期间, 北京正是夏末初秋时节, 气候宜人, 风景优美, 正是到北京旅游的最佳季节。再次, 成功举办奥运会有助于提升举办国在国际上的旅游形象。有数据表明, 2000年奥运会使澳大利亚的旅游形象品牌效益超前10年, 极大地提升了世界各国对澳大利亚的热情和期望值。而我国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实际上是中国向世界进一步开放的大事, 是向全世界展现现代开放中国的窗口。

但是, 奥运旅游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奥运会商业化运作的深入, 除了奥运会所产生的“虹吸效应”会加剧地区间不平衡外, 奥运合举办时也会因环境嘈杂、交通拥挤而挤走部分本打算以奥运会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奥运会时的旅游推广和营销十分重要。希腊就是因为没能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旅游营销计划, 导致未能有效地把雅典奥运会与希腊旅游结合起来, 从而使希腊旅游业下滑。此外, 随着奥运会的结束, 大批与奥运会有直接关系的运动员、裁判员和体育旅游者将离开。若奥运旅游的产品和营销策略没有持续性, 则会让很多游客放弃到奥运会举办地旅游, 导致游客全面萎缩并联动产生一系列低谷效应, 直接表现为旅游设施供需失衡及体育场馆闲置。因此, 如何以奥运会为契机, 最终充分发挥奥运旅游的作用和效果将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3机遇和挑战下2008奥运旅游的发展之路

3.1加强奥运举办地政府对奥运旅游的支持

一般来说, 奥运举办地政府应当通过行业管理或产业规划来建立市场规则、培育市场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为奥运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加强与旅游部门共同协作, 使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奥运会圣火传递等活动成为举办地奥运旅游吸引之处。例如, 北京旅游部业十分看重这次难得的奥运机遇。北京市旅游局专门编制了《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 从奥运旅游行动目标、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确定了北京旅游业从2001年到2010年的行动计划, 并在市政府、奥组委的领导和支持下, 积极实施规划的各项内容, 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 作为北京分会场的青岛市也提出提前10年完成青岛市城市建设目标, 并及时提出了“珍惜机遇, 迎接挑战, 加快建设, 努力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北京奥运扬帆青岛”的旅游宣传促销口号。同时, 政府及相关部门需统筹协调, 做好2008年奥运会的游客预测与规划, 适时调节游客流量, 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适当的限制游客数量, 采取一些措施来实现游客的分流。奥运会举办城市是奥运旅游目的地之一, 举办城市良好的社会治安是游客决策目的地的重要因素。在奥运会期间, 由于人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民族, 容易引发游客与居民之间的矛盾, 对举办奥运城市的旅游安全带来严重冲击, 因此政府需要做好奥运旅游安全管理工作。

3.2全面实施北京奥运旅游的市场营销战略

2008年盛夏, 数以万计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将云集北京。他们不仅是奥运会的参与者、观看者, 更是传播者, 他们将通过亲身经历向国际社会传递关于北京的信息, 给中国营造持续的奥运旅游效应。在这个形势下, 全面实施北京奥运旅游的市场营销战略至关重要。市场营销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 悉尼奥运旅游成功的市场营销战略是值得奥运会举办城市研究和借鉴的。悉尼奥运旅游战略的宗旨是提升澳大利亚国际旅游形象, 并通过旅游者数量、旅游收入和旅游就业的增长给澳大利亚带来更大和更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在2008我国的奥运宣传上, 奥组委应当统一部署, 尽快开展北京奥运旅游营销计划。例如, 在主要的奥运场馆, 包括正在建设的场馆, 设立专门的旅游观光通道, 开发“近距离感受奥运场馆”等旅游产品。同时市旅游局与奥组委的门票销售机构进行合作, 推出前奥运与奥运会期间热门赛事门票的包价旅游线路, 奥组委还可以考虑拿出部分冷门比赛门票作为到北京旅游的奖励。此外, 奥运宣传需要始终坚持“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方向和宗旨, 要让旅游者真正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内涵。为充分发挥奥运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突出彰显北京内涵, 北京早已确定了未来3年的旅游宣传主题。2007年的宣传主题为“体验北京, 走近奥运”;2008年的宣传主题为“体验北京, 感受奥运”;2009年的宣传主题为“体验北京, 回味奥运”。

3.3强化和开发奥运旅游产品和活动的设计

奥运会巨大的“聚焦效应”将会给举办地城市旅游业带来历史性机遇。从往届奥运旅游的后期效应看, 举办地旅游部门应化和开发奥运旅游产品和活动的设计, 充分利用举办城市在奥运会中获得的知名度, 将奥运会带来的潜在旅游机会转化成实际的旅游行动。 “民族的, 就是世界的”, 我国国土辽阔, 气候、地貌类型多样, 民族众多,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 还有发展旅游的优越人文资源条件。我国悠久的历史留给我们大量的像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古代文明遗址, 56个民族的特色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 也是吸引大批游客来中国参观游历的重要因素。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的摆手舞、龙舟赛等。这些旅游资源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对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为了满足游客奥运期间的观光需求, 有效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各个部门和企业应积极做好奥运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将我国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有效组合, 开发出适应奥运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同时, 我国需要内化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 展示民族文化特色, 以人文奥运为依托, 提倡个人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社会与构建和平美好世界的文化内涵, 结合北京等主要奥运举办地作为中国古都和现代文明城市的双重文化特质, 充分展示我国五千余年的历史底蕴和新中国的现代气息。

3.4创造奥运旅游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奥运旅游热潮对人们思想意识具有深刻的触动。随着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我国民众的体育旅游意识将不断增强, 外出参加体育休闲旅游的次数和人数也将增加, 展现出少有的体育旅游热情, 开展更多体育旅游项目为奥运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例如, 在具备较好的硬件环境的基础上, 上海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也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了上海奥运旅游的软环境。近年来, 上海围绕“体育以人为本”的奥运会精神实质, 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与和谐社会同步”为主题, 围绕“体育生活化”宣传奥运理念, 广泛开展千万市民迎奥运系列活动, 营造生活化的全社会奥运体育和旅游环境。同时, 在奥运旅游的过程中需要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六大行业, 即餐饮、宾馆、旅游交通、旅游景点和景区、旅游产品和旅游娱乐业等, 我国需要加强这六大行业的奥运旅游人才的培养意识。目前, 我国最紧缺的是具有国际视野、有涉外旅游文化底蕴、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具有国际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 以及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人才、旅游品牌项目策划人才和市场推广人才等等。

4总结

2008奥运旅游在世界的关注之下, 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和完善当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努力的思考和不断的探索, 迎接奥运的挑战, 找到其可持续发展的契机。总之, 我们一定能够秉承“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 在“奥前”、“奥中”、“奥后”各时段, 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奥运旅游活动, 相信2008北京奥运会必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能给中国旅游带来长久的综合效益。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几年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亮点之一。显然, 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但机遇并不等于成功, 能否充分借鉴和汲取以往奥运旅游的经验和教训,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奥运旅游发展才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奥运,旅游,北京

参考文献

[1]金伊花.08奥运:旅游机遇与人才挑战[J].中国人才, 2007, (12) .

[2]王士明, 郭晓琴.奥运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前景影响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4) .

[3]史正涛, 雷志义.利用北京奥运机遇完成云南旅游二次创业[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1) .

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作文 篇2

世界上第一届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与现在的奥运会一样,也是四年举行一次。古代奥运会的比赛规则十分严厉,因为古希腊人认为奥运会是神圣的,光明正大的取胜才是光荣的。违规者不仅要剥夺名次,而且还会遭到重金惩罚。那时的奥运会主要以田径等项目为主。另外古代奥运会对于观众还有一个奇葩的`规定:就是观看奥运会的观众必须脱掉衣服;而且不能出现女性。

至于奥运会的复兴,是一个叫做皮埃尔・德・顾拜旦的人做到的。是他呼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在希腊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那年是18。

现代奥运会相较于古代,项目就多了很多。可惜当时清政府的封闭,导致那年中国没有参加。直到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首次派运动员参加。当时的中国还是个弱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他的名字叫“刘长春”。虽然没有取得奖牌,但他是中国第一个走进奥运会的人。

奥运发展 篇3

关键词:奥运旅游;影响因素;北京;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884-0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lympic Tourism and the Gui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Olympic Tourism

LIU Fang-me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value in recent several Olympic Games since 1980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essay points out the main factors of affecting Olympic Games. An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previous Olympic tourism'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combination with Beijing Olympic tourism's realities and its exiting problems, some advice are given on how to maximize Beijing Olympic tourism's benefits.

Key words: Olympic tourism; influencing factors; Beijing; development proposals

1 影响奥运旅游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外部环境因素

1.1.1 国际政治形势

奥运旅游是奥运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它不但兼具奥运会和一般旅游活动所具有的安全属性,同时还面临着更多的可变因素,国际社会和平稳定是奥运旅游发展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国际间的政治冲突,毋庸置疑会对奥运会的旅游效应产生影响。[1]如2001年美国的“9·11”恐怖事件对2000年悉尼后奥运旅游造成了极大影响,尽管澳大利亚旅游局采取了各种奥运后期的旅游促销措施,但2001年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还是出现了0.5%的负增长。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西班牙马德里爆炸案和雅典连环爆炸案,使人们担心雅典奥运会会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游客出游的积极性,许多游客取消了前往雅典旅行的计划,这也是雅典奥运旅游不旺的原因之一。2004年是雅典奥运年,但希腊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增反降,成为历届奥运会的一个反常现象。

1.1.2 国际经济形势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使现代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空前发展,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迅速提升。但旅游业是个非常脆弱的产业,极易受经济变化的制约。旅游对国际经济的敏感性主要是指国际经济的短期波动、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客源地与目的地所在国的汇率变动状况。

因为奥运旅游引发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型旅游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深受世界经济变化的左右。“The Olympic Effect, Tourism Forecasting Council (2004)"对近5届奥运会入境旅游人数变化的研究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近几届奥运旅游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2]

1.2 举办城市的内部环境因素

1.2.1 举办城市的安全保障体系

回顾奥运会的举办历史,举办城市在成为全世界焦点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1972慕尼黑奥运会的“黑九月”事件、1996年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公园严重的爆炸事件、2000年悉尼国际机场发生排毒事件、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等都给举办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

奥运旅游作为一种多层面的复合型活动,它的安全保障体系牵涉到旅游管理机构、安全机构、旅游企业、奥组委等众多的组织和个人。在这个组织体系中,每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安全职能,同时各组织之间又存在相互配合、协调、信息交流等关系。在奥运旅游安保体系的运作中,奥组委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奥运场馆的安全设施配备、奥运赛事的日程安排、奥运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工作与奥运旅游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奥组委对保护奥运旅游者的安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为确保奥运游客的安全,加强旅游管理机构、安全机构、旅游企业、奥组委等组织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是奥运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良性运作的关键。

1.2.2 举办城市的消费价格水平

价格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最难控制的因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作出决策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奥运旅游的发展,如何把举办地价格控制在居民和游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3 主观能动因素

1.3.1 加强举办地政府、奥组委与旅游部门的相互协作

旅游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是旅游需求者和旅游供给者,两者之间是通过市场的纽带连接起来的,且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在内,涉及较多行业的产业。因此,为保证游客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政府干预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政府部门通过奥运会来促进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奥运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会改善了举办城市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了举办城市的旅游形象,使举办地入境游客数量、旅游外汇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惟有2004年雅典奥运会,希腊政府对旅游业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既不制定相关的旅游规划、也不投入资金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也缺乏系统而有力度的旅游促销方案,在政府机构中甚至连旅游部门都没有设置,加上政权的更迭、政策的不连续使得希腊在奥运年丧失了大量的游客。从近几届奥运旅游获得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举办地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和参与是决定奥运旅游成败的关键。

1.3.2 制定和实施奥运旅游促销战略

奥运旅游促销战略在近几届奥运会中各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韩国政府就曾采取措施利用1988年奥运会来改善其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并且制定了延长奥运旅游者在韩国停留时间的战略。[4]汉城奥运旅游促销活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具体接触进行的个体促销活动,从1987-1988年,共举行了674场旅游发布会,邀请了519家旅行社和207家新闻媒体,参加的记者数量达到5 857名。同时,还参加了28次国际会议和71次展览会,接受了20万人次的消费者垂询。二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了公共性促销活动。在公共性促销活动中,进行了3 399项商业合作,举行了13 121次宣传活动,制作了4.52亿份宣传册和5 309套影像材料。汉城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的旅游促销,使韩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在会中和会后两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以下简称ATC)实施的2000年悉尼奥运旅游战略是利用奥运会制定和实施系统性奥运旅游行动战略的典范。为挖掘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旅游资源,ATC在1996-2000年期间从澳大利亚政府处获得了67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与国际奥委会赞助商(TOP)、各国媒体和电视广播商合作,并通过策划“澳大利亚品牌战略(Brand Australia)”、实施“媒体关系计划”、启动“奥运旅游后期战略”等一系列措施来充分利用奥运会带来的旅游机遇,以达到提升澳大利亚国际旅游形象,并通过旅游者数量、旅游收入和旅游就业的增长给澳大利亚带来更大和更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目的。[5]

1.3.3 强化和保持奥运旅游后期效应

从近几届奥运会后期场馆设施利用的情况看,无论是开商业运作先河的洛杉矶奥运会、还是被誉为最成功的悉尼奥运会,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奥运会后期体育场馆闲置、奥运村楼宇销售困难、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奥运会后遗症”问题。针对该问题,举办地旅游部门应充分利用奥运会赛后留下的奥运文化遗产,如奥运比赛场馆、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等现代化的宏伟设施,这些设施是举办地新的旅游吸引物,举办地应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的会展、商贸、体育赛事、文化庆典等后继事件进驻举办地,继续强化奥运会给举办地带来的旅游效应。在近几届奥运会的发展中,认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强化和保持奥运旅游后期效应的典范。

历届奥运旅游发展的时间特征表明,举办城市在奥运会会前、会中、会后的入境旅游情况变化各有差异。一般来说,伴随着举办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效应,举办地的入境旅游人数在会前、会中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奥运旅游后期效应的强化与保持,关键在于举办地政府和旅游部门是否制定和实施了奥运旅游后期战略,能否充分利用和保持奥运会带来的形象提升效应,积极开发后续事件旅游产品,为举办地带来更多的旅游者。如果举办城市的国际旅游促销行动不能在奥运后期得到强化,那么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兴趣会逐渐消退或者被新一届奥运会举办地所取代。

2 奥运旅游的影响因素对北京奥运旅游发展的启示

2.1 加强北京市政府、奥组委、旅游部门的协作意识

目前北京市政府、奥组委和旅游部门的协作意识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1)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尚未与奥运总体行动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北京奥运会的旅游促销宣传与奥运会的推广宣传,还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2)旅游主管部门和奥组委缺乏有效沟通协作的机制和渠道,旅游部门的奥运意识及奥组委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3)北京市旅游局乃至国家旅游局在奥运旅游宣传上,难以得到奥组委在奥运标识、宣传用语使用等方面的授权和指导,奥运推广宣传与旅游促销宣传难以形成合力。

北京旅游业应充分利用2008奥运机遇,宣传北京的旅游资源,展示北京古城的古老文化。依据历届奥运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1)北京市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奥组委之间应建立有效沟通、协作机制和渠道,处理好奥运与旅游的关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奥运促旅游发展、旅游为奥运服务的目标。2)北京市政府应给予旅游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行业管理或产业规划来建立市场规则、培育市场机制、维护市场秩序、鼓励和扶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3)在奥运票务销售、旅游包价促销、奥运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也需要奥组委与旅游主管部门进行通力合作,提前研究相应措施,以实现奥运与旅游的双赢。4)北京市政府与奥组委应进行有机协调,以适当的方式授权北京市旅游局乃至国家旅游局使用北京奥运标识进行奥运形象宣传与旅游市场推广,并按照奥运标识使用与保护的有关法规要求,有序开展各项宣传促销活动。

2.2 完善北京奥运旅游战略、全力打造北京旅游品牌

近年来,尽管北京市旅游局制定了奥运旅游战略,在国内外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但与悉尼奥运旅游战略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6]主要表现在:1)没有充分利用媒体进行旅游宣传,在国内外的宣传力度不够。2)在奥运旅游战略中,没有制定后奥运旅游战略。建议北京旅游部门:1)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加促销投入,发挥电视、广告、网络等传媒功能,利用高科技手段推广和提升北京的旅游形象,扩大海外市场在京旅游的份额。2)充分利用主题年的大型活动和奥运宣传活动,适时推出一批新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参与北京奥运旅游。3)根据奥运门票的20%在海外销售这一规定,由奥组委统一部署,旅游主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同主要门票代理商的合作,推出前奥运、后奥运旅游包价线路。4)在奥运会后期阶段,也就是2008-2010年,北京旅游部门应重新确定宣传主题,开发旅游新线路,增强赛后旅游的吸引力。

2.3 建立北京奥运旅游联络小组,采取多种形式的旅游促销策略

北京奥运旅游的推广与宣传需要政府、奥组委和北京市旅游局的共同协作,成立一个奥运旅游联络小组,加强旅游促销与奥运宣传的结合,加大对外旅游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该小组的主要职能是配合其它部门确定与旅游相关且切实可行的机会、组织有关活动、协调旅游主管部门与奥组委有关部门的关系,共同推动《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的具体落实。

2.4 结合奥运文化,开发具有北京特色的奥运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奥运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北京旅游纪念品企业缺乏市场意识,产品开发不足,在品种、特色、质量等方面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北京奥运旅游纪念品要力图采取市场化运作,实施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搭建连锁化经营平台,获取规模化效益。通过北京奥运旅游纪念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折射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2.5 提高北京导游的文化层次,培养高素质的奥运旅游专业人才

发展旅游业需要旅游服务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奥运会是一次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大聚会,奥运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要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北京旅游从业人员不但需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更多奥运匹克运动方面的知识。另外,北京还将举办残疾人奥运会,要做好奥运旅游的接待工作,为奥运游客提供针对性服务,需要制定应对特殊要求的服务内容,提供超常规的旅游服务。

3 结 论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将为北京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提供重要保证。借鉴和汲取历届奥运旅游成败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北京奥运旅游的发展现状,建议北京市政府、奥组委、旅游部门加强协作,制定和完善北京奥运旅游战略,在世界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的奥运旅游促销策略、全力打造北京旅游品牌,发展多种形式的奥运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北京特色的奥运旅游纪念品,加强奥运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为北京奥运旅游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从而带动北京乃至全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Bureau of Tourism Reseach, National Visitor Survey, 2000 and 2004(www. Tourism. nsw. gov. au).

[2] Tourism Forecasting Council (2004): The Olympic Effect-Be Part of the Action ,TFC.

[3] 郑向敏,谢朝武.我国奥运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723.

[4] Jeong, G. H. Jafari, J. and Gartner, W. C. Expectations of the 1988 Seoul Olympics: a Korean perspective,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1990,15 (1):178-180.

[5]ATC (Australian Tourist Commission). The impact of Sydney 2000 Olympic Games Tourism Strategy[R]. 2001. Available in: http://atc. australia. com/aboutus/asp/ayt.pdf.

奥运精神发展之我见 篇4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以具体的体育竞技形式(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弘扬的奥运精神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协调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奥运精神的广泛传播和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奥运精神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已不仅仅体现在体育竞技场上,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更大的空间里创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三大和谐的时代文明。然而,近年来由于商业的介入,体育活动自始至终都渗透着金钱的魔力和实用主义的思想。传统奥运精神在市场经济中受各种物质动因的冲击,加之体制漏洞不可避免地存在,在体育赛场上的失范现象时而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奥运精神的传播和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新审视奥运精神的发展历程,重塑奥运精神的辉煌,对构建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2. 对奥运精神发展史的考察

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曾经呈现过许多盛极一时的文化现象,然而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那些特定社会时代的告终,有些文化现象也日趋凋零与衰败。然而,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现象之一的体育其产生与发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至今却经久不衰,反而随着社会和人们发展的需要日益兴盛壮观了。[1]

谈到体育这一文化现象,我们不能不谈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奥运精神的发展和弘扬,同时它们也是血脉相连、一脉相承的。奥林匹克运动实质上是一种传播奥运精神和体育哲学理念的运动,同时奥运精神也促使奥林匹克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失去了了解、团结、公平竞争和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就等于失去了可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土壤,奥林匹克运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意义。众所周知,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是与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经济等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奥林匹克起源于古希腊已被举世公认。在古希腊,体育是人的一种天然的权利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人们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由于物产并不丰富,生产力水平不高,再加上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古希腊人挣脱了土地的束缚,逐渐形成了以航海和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商品经济的活动决定了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利益,得到发展,而体育则是对竞争意识的最好培养和训练,源于人自然本性的竞争意识在古代奥运会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加上古希腊各城邦之间,以及古希腊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并不总是和平共处,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经常通过竞争甚至是战争来解决,而人的体能和技能作为战争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通过体育训练获得和提高。[2]建立在特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上的客观需求,促成了体育的兴起和发展。

在制度上,古希腊城邦制度是非常特殊的社会制度,反映在个体上,就是个人的独立、平等和自由;反映到体育上,就是竞技体育中双方平等地位的确立、参与的自由和对游戏规则的尊重。而现代奥运会则对全世界所有人开放,运动员处于完全平等的条件下,凭借自己的能力,光明磊落地进行比赛,这无疑是体育运动所必要的。[2]在宗教上,神人合一的宗教信仰,在古希腊诸神的身上凝聚了人的愿望。在精神生活上,古希腊人渴求健美,渴求力量,喜欢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古希腊人又把这一切都放在神的身上。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融和精神和身体艺术的体育,使古希腊人获得了健美、力量和各种精神享受,这对体育的发展和普及无疑是极大的促进。

古希腊人民对力与美的追求,再加上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体育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各城邦共同祭祀宙斯的宗教庆典活动,终于演变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古代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具有广泛和深远的社会基础,其作用和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自身,同时更重要的在于其所弘扬的以互相了解、友谊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奥运精神。也正是因为此,奥林匹克运动会才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发展和繁荣,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奥林匹克在现代社会得以复兴、辉煌成为可能。[2]

古奥运会起源于祭祀和战争,也毁于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延续了1169年。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确立基督教为国教,宣布废止一切异教活动,古希腊神灵被赶下神坛,因此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被迫终止。古代奥运会虽然停办了,然而象征奥林匹克精神的圣火却从来没有熄灭过,这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最关键的驱动因素。[3]

古代奥林匹克寄托了古希腊人类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虽然经历了中世纪欧洲宗教势力的摧残而终止了千余年,但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和社会化大工业生产,发达商品经济和城市文化发展,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奥林匹克运动在工业文明的沃土上又焕发了新的生机。[3]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现代人类社会对奥林匹克主义的理解、认同和期望。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经济危机、两极分化等巨大社会弊端,因此西方有识之士纷纷寻求社会改革完善之道。此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运动自身普遍的人性特征和对人的影响功能受到了关注,人们试图通过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奥运精神的弘扬寻求一条完善人类、改善社会的途径。[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顺应了潮流,满足了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从“业余”到“职业”等一系列脱胎换骨的改造后,无论在本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强烈的当代人类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不仅继承了古代奥林匹克——了解、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而且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奥运精神,不仅促进了这一运动的参与者个人的发展和完善,而且承担了更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放大到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从而达到促进和维护了世界和平发展的目的。

3. 奥运精神的延伸

体育让人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竞争发展自己、塑造自己,使人永不满足,决不向命运、权威屈服和低头,向着理想的彼岸不断前进,让体育运动中的人永远生活在一种向上的生活之中。[1]随着社会和人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看不见的体育”,奥运精神不仅对于体育本身的存在、进化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政治领域中,古代奥运会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和排外的文化特征。它仅仅是一个民族性的祭祀赛会,总是在同一地点举行,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必须是希腊血统。然而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已今非夕比,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林匹克大家庭已经有了199个成员国,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大家庭更是超过了往届。随着奥运会政治影响的增加,个别超级大国萌生支配奥林匹克的念头。在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奥委会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致使中国长期隔绝于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外。然而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就是力求使体育运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有力因素”。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广、奥运会比赛规则的制定,使奥林匹克运动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任何民族都可以理解的语言,通过肢体运动语言的交流不会产生任何障碍,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抱着和平、公正的愿望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使世界各国人们加强了交流,加深了理解,共同为人类和平和发展而努力,客观上增进了和平的力量,是奥运精神把人类推向和平的快车道,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美好和谐的新世界。

在经济领域中,市场经济要求整个市场运行机制中生产要素商品化,经济关系市场化,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开放性、竞争性、效益性,但同时市场经济又是一把“双刃剑”,自发的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容易形成金钱至上的观念,使人在经济活动中不择手段,采取不正当、不道德的交易活动。奥运精神——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的弘扬可以净化经济环境,使经济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体单独的经济行为已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站不住脚了,迫切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分工合作去从事经济活动,这就更要求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在文化领域中,美国著名学者塞绥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文明的冲突和世界次序的重建》两书中认为:新世纪人类冲突的基本根源在于文化方面存在差异,甚至认为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当代企业率先认同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文化的主导作用,堪称中国企业文化家的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说自己只抓两件事,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这就是说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中。[4]但由于各个地区、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再加上观念的不同,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地阻碍文化的融合。然而通过奥运精神的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使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走到一起来,加强、加深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促进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使之融合。

可见奥运精神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朱光潜有一篇文章,叫《谈体育》,其中就有所体现。关于滑铁卢一役,朱光潜解释说:“要训练合作互助,尊重纪律,最好之场所就是运动场。”[5]也就是说英国人模范地遵守了铁血纪律和体育中的合作精神,终将拿破仑打败在滑铁卢。

费孝通也有文章谈论体育,作为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似乎对体育更有真切感,他认为奥运精神就是人类精神,就是“公平竞争”和“运动家风度”,还可以再补充一个“团体精神”。[6]

4. 结语

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的再认识,为我们形成正确的奥运精神提供了理论基础。奥运精神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人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十六大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也是为了满足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奥运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钟秋.论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3.

[2]卞婴.奥林匹克新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3, 5:16-22.

[3]高谊, 董英双.奥林匹克万事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7:5-13.

[4]欧阳柳青, 沈建华.论体育文化与体育现代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

[5]朱光潜全集 (第4卷)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2.

中国奥运会发展历程演讲稿 篇5

关于奥运会的话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08年北京奥运会,举国沸腾!然而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奥运的局势却是令人震惊的。下面通过PPT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与奥运会的深远渊源。

*开始讲PPT(改革开放前中国如何不重视奥运会)

1894年筹备第一届 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便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当时的清王朝因对奥运会不了解,没有答复。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1928年7月,第9届奥运会,代表中国出席了开幕仪式,但未派运动员参赛。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在1932年7月8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1954年国际奥委会雅典年会中以23:21的票数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却保留了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奥委会”,开了在一个国家中承认两个国家奥委会的先例。国际奥委会后来又作出允许这两个奥委会同时参加第16届奥运会的决定,并规定两个代表团使用的名称一个是“台湾中国”,一个是“北京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于1956年1月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国际奥委会分裂中国的做法,并宣布拒绝参加第 1 / 13

16届奥运会。自1956年到1980年期间,中国都未参加奥运会。通过这些简短的文字和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国家是非常不重视奥运会的,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多么的岌岌可危!中国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由来已久,但是国弱被人欺,国不富民不强,这些年来,中国在奥运视野中的发展始终被局限着。中国的政治问题影响了中国的体育事业,影响了中国与奥运会的关系。

然而就在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11届三中全会,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在经济、民生、国防、文化等方面都创造了重大的突破,在奥运事业上的成就也令世人称赞不已。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在日本的名古屋举行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即“名古屋决议”。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我国手枪慢射选手许海峰仅以一环优势夺得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 13

1993年,申请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以两票之差与举办权擦肩而过,2001年继续申请,终于,2008年奥运会宣布在中国北京举行!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首次取代德国位列奖牌榜的第三位。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取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和14枚铜牌总数63枚奖牌的历史最辉煌成绩。

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奥运中国一路走来,历尽了艰辛和坎坷,一路越走越好,越走越美,奥运事业的发展绝不仅仅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更是我们民族在人文素质、综合国力、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我们小组以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奥运会中的地位及成就的发展为讨论主题,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奥运事业上的发展作出解读。

第一篇

*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79年,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关于解决中国合法席位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在内的大多数人的赞同。同年11月,国际奥委会以通讯表决方式让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投票,结果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于10月25日在日本名古屋做出的有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这一著名的名古屋决议指出:中

/ 13

国奥委会在参加奥运会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歌,同时允许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地方性组织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占有席位,以“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出现。

下面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的恢复是我国奥运事业发展的开端,国人都为之高兴着,这一事件与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席位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联。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同年,国际奥委会迎来了一位新主席、爱尔兰人基拉宁。国际奥委会意识到,应该尽快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为此基拉宁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奇在1977年9月和1978年4月两次访问中国。

而在1974年邓小平就意识到,中国不能再走两大阵营的道路,国际上是这样,体育上更是这样。当时中国抵制国际奥委会,要自己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但是这两条道路中国都已经走到头了,所以在政治上就有与美国的乒乓外交。体育上邓小平提出要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不搞新兴力量运动会。当时的我们已经具备前提条件,那就是之前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们就要在世界上斗争,争取我们的地位,取得我们的发言权。这表现在体育上就是邓小平提出的摒弃“另起炉灶”的思想,于是发动了中国恢复国际奥

/ 13

委会合法席位的运动。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恢复中国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斗争对海峡两岸关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奥委会欢迎大陆加入,但是同时也同意台湾留在国际奥委会,这就引发中国人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思想,怎样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和平统一,保证台湾人民的福祉,反映在我国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中,因为体育不完全是政治,与政治有别,体育是民间的活动,因此在体育上可能有“实验”的余地。台湾留在国际奥委会后的名称、旗和歌,就反映了“一国两会(奥运会)”。体育在海峡两岸关系上开了个头,于是其他的非政府性的组织都用所谓的“奥运模式”来解决大陆和台湾在同一个组织中的问题,为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铺路。

第二篇 *中国的首金

1984年7月29日,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男子手枪60发慢射比赛,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在射击声中,应声落地。许海峰不仅成为洛杉矶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比赛结束,从赛场到休息室,一段不过百米的路程,许海峰走了20多分钟。各国记者把他团团围住,争相采访这位被事先忽略的中国选手,这位为中国收获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冠军获得者。

第三篇 *中国首次申奥(失败)

/ 13

1991年3月18日,北京奥申委宣告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此后,中国奥申委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的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工作。1993年9月23日,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仅以两票之差丧失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许多人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这次申奥,没有人会认为中国会失败。一切都在算计之中,所以在投票的时候广播电视高规格报道,满以为又可以激起一次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高潮。可是在全国民众翘首盼望的时刻申奥却失败了。关于这两票的说法大相径庭,媒体都以为出问题的就是朝鲜将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悉尼,而李敖先生则认为台湾那一票没有投给北京,理由是当年台湾国民党当局对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是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的。

这是中国首次申办奥运会,虽然失败了,但折射出中国在奥运事业上的积极态度,失败也将为成功做好铺垫。

事实上,对于奥运会的申办,以及任何一件重大事件的开端,领导人的前瞻性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90年9月3日,年过八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参观刚落成的田径场和游泳馆。他对陪同者说:“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于是,“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成为1991年开始的第一次申办的主题口号。然而对于中国为什么要申办奥运会大家是否有疑问呢?首先,申办奥运是从中国全局出发,申办奥运可以带动中国的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各方面的发展,其次,也会加

/ 13

强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促进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交流!奥运会是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盛会,在维护和平、增进友谊、促进文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应该为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举办奥运会则是这种贡献的最为集中的体现。崇尚奥林匹克精神,参与奥林匹克事务,举办奥运会,也是包括北京市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追求与理想。

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时我国经济总量已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1991年的2.18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3149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357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国告别了自我封闭,开始向世界敞开胸怀;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然而,申奥还是失败了,除去当时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子还是比较薄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也与今天有相当的差距。第一次申办让我们意识到,我国的实力,包括文明素质等软实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看,当年申办失利有其历史背景。比如,中国刚刚提出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开放的程度和走向世界的脚步有限,国际上存在一些疑虑也是正常的。

第四篇 *申奥成功

1998年,北京宣布再度申办奥运会。2001年7月,北京以较大

/ 13

优势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下面通过一个视频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盛况。视频

北京作为首都,代表中国申办奥运会,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更充分地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形象,同时树立北京文明、开放、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有利于北京自身的发展。所以,再次申办奥运会,对于中国人民和北京市民来说,是共享奥运精神,弘扬人类文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事,也是展示辉煌成就,加强对外开放,促进自身发展的良好契机。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与1993年时的情况完全不同。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2001年的GDP已达到10.97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64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5096.5亿美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就在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申奥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北京能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改革开放让北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从未举办过奥运会。如果2008年奥运会在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4亿青少年的中国北京举办,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 13

2.具备举办奥运会的经济实力。北京是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近十年来经济始终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4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以上。

3.出色的体育成绩。已连续在近两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第四的好成绩。迄今为止,中国运动员共获得1317个世界冠军、超破世界纪录1026次。

4.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在世界主要首都城市中,北京是刑事犯罪率、交通死亡率、火灾发生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城市安全保障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

5.灿烂的文化。北京有着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6.举办大型运动会的丰富经验。北京不仅成功举办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1994年第六届远南残运会,并且获得了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办权。

7.一个美丽的奥林匹克公园正在设计中。北京在城市环境最优美的北部兴建奥林匹克公园,占地1215公顷,其中包括容纳8万人的主体育场、14个体育场馆、运动员村和国际展览中心等,连同760公顷的森林绿地,将非常适合运动员比赛和休息。

8.一流的通讯、交通、饭店及其他社会服务设施。北京共有星级饭店344家、客房7.2万间(套),奥运会期间接待能力为40万人,首都机场的年客运能力为3500万人次,航线连接世界上任何一个通航的国家或城市。

/ 13

9.中央政府的支持。2000年5月8日,朱镕基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奥,将从各个方面为北京申办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10.民众的大力支持。据一家独立的调查公司对北京市民进行的入户调查显示:94.6%的市民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任何一方面都表明中国有能力,有实力举办好一届奥运会。

第五篇 *悉尼、雅典奥运会上突破

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获得的金牌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28枚,中国首次取代德国位列奖牌榜的第三位。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东道主澳大利亚取得第四名。中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贡献,是对祖国人民的巨大鼓舞。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取得了32枚金牌,17枚银牌和14枚铜牌总数63枚奖牌的历史最辉煌成绩!雅典奥运会中国被称为“巨龙的腾飞”。

第六篇 *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在中国首都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2008年8月24日

/ 13

闭幕。中国成功举办的这一届奥运会震撼了全世界人民,被称为奥运史上最振奋人心的历史盛事,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富强的中国。

中国举办奥运会有效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去二十多年的奥运史证明,奥运会对主办国或主办城市有明显的经济拉动作用。以奥运会为契机促进城市发展,已成为一些国家、特别是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阶段的国家以及需要进行较彻底改造的老城市所采用的一种策略。从亚洲举办过奥运会的两个国家--日本和韩国来看,奥运会是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的有效媒介。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都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促进主办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变有特殊意义。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拉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扩大就业等方面,尤其体现在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良机。同时,也对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而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奥运会将更能激发起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地的教练员、运动员官员等聚集北京,各国都会转播奥运会,当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升起,每一个炎黄子孙会为之欢呼、骄傲、自豪。因此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

/ 13

自豪感得到充分展现。奥林匹克文化是一种强者文化。奥运会提出“更快、更高、更强 ”的口号,奥运选手心中的“永远超过对手,永远争取第一”的目标,反映的是强者的意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一致的。

另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过西方文化的催化,不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平等的观念,而且还有利于市场道德观念的建设。我国的现代化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道德建设是其重要的支柱之一,因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对于我国不平等的思想观念是一次洗礼,对于市场中的不正当行为是一次整顿,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精神贯穿奥运会申办、筹办全过程,改革开放使中国日益强大起来,奥运会的申办和筹办工作同样是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中国借鉴国外经验,进行大胆创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奥运中国一路走来,在经济,政治,国防,人民素质等各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奥运会是世界体坛的盛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展现。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积累的物质基础,我国才有能力举办奥运会,也正是由于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使我国不断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中国的未来不是梦,中国的发展、进步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向前

/ 13

迈的脚步永不停歇。

后奥运时代,北京该如何发展 篇6

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有一些奥运举办城市因为在会后缺少需求拉动,出现低谷效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后奥运时期北京经济该如何发展?北京应该如何应对国外一些奥运会举办城市出现的后奥运低谷效应?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梅松博士。

部分外国城市出现“低谷效应”

《经济》:何谓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

梅松: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奥运会是奥运经济运行的核心资源,每四年举办一次、对举办城市的发展往往会产生一种阶段性作用。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行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是十年,所谓的“7+3”。奥运结束后的三年,受制于相比于奥运筹备建设期以及奥运阶段的投资、消费过度扩张,可能产生房地产闲置、旅游业不景气等低谷效应。

《经济》:有哪些前车之鉴?

梅松: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除了汉城奥运会以外,奥运会结束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长“低谷效应”的出现。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的总支出超过了80亿欧元,是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后支出最多的一届,由于相关建设工程不能按工期施工,后期为加快工程进度增加了额外支出,同时,安全保卫费用大幅增加,据欧盟统计,雅典奥运会的支出超出预算约18亿欧元,占希腊GDP的3.2%,巨额超支透支了希腊经济未来几年的成长,2005年希腊经济增长下降到9年以来的低点;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获得了63亿美元的收益,赛前新南威尔士洲GDP增长最快,奥运会当年并没有实现最高经济增长率,奥运会增长出现了小幅下滑的趋势,直到2003年时GDP的增速一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起色;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由于在90年代初整个欧洲经济出现了下滑,从赛前来看,加泰罗尼亚洲经济增速高于西班牙和整个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见奥运会延缓了加泰罗尼亚洲的经济放缓,所以赛后虽然经济出现负增长,但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奥运低谷效应”。

《经济》:有没有成功的例子?

梅松:有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重要场馆和基础设施等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奥运会举办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奥运会年经济增长速度略有放缓,赛后的前两年并未出现明显的“奥运低谷效应”,经济增长略有提速,1991年后经济增长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增速约在8个百分点左右。

北京不会重蹈覆辙

《经济》:后奥运低谷效应会不会在北京重演?

梅松:不会。就北京方面来说,北京的经济并非完全维系在奥运一个概念上,尤其是近几年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的调整已经达到了1%,71%,28%,服务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将是一个良性的调整,也为奥运和后奥运奠定和很好的基础。

200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70%,达到71.3%,而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接近70%。达到68.9%。2007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增加,达到71.7%,而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也已经超过70%,这预示着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不仅体现在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各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提升和优化。

在第二产业内部,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快速增长。2007年1-11月,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比2006年同期增长23.2%;现代制造业比2006年同期增长19.2%;这二者总共占到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7%。

在第三产业内部,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07年1-8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2568。9亿元,同比增长19.3%,占第三产业总收入的12.4%。

此外,目前北京消费释放的能量在逐渐扩大,消费对于北京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长。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581万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人口总量最多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其内在的消费需求潜力非常巨大。奥运会以后外国运动员离开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只要我们通过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提升北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奥运会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大幅减少,而国内游客的数量更不会因此而减少。

总之,北京市正发生着三个向度的转型:从以工业为主向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转型;从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向以消费拉动转型;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创新驱动转型。北京经济发展所呈现的这些特点,表明北京经济发展开始进入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也就是说,北京经济已经具备了发达国家的结构性特征,在全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情况下,北京率先进入后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方式正向良性转变。这一长期趋势不会受到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

北京经济增长的长期依托

《经济》:北京经济增长的长期依托来自哪里?

如前所言,服务型经济已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而服务业的增长并不完全是由北京自身经济所带来的机会,是面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需求。这一点从北京市服务业的构成可以看到,2006年,北京服务业GDP构成中占比最高的5个行业依次是银行保险,批发零售,信息技术、计算机和软件行业,房地产业,交通仓储邮政和科研,北京这些最具优势的服务业多是生产性服务业,其增长是建立在全国经济的需求之上的,北京的经济发展最充分地根植于全中国经济的发展之上。

中国庞大的经济体将会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起落的影响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即使在2008年以后,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作用仍会持续。奥运会结束后,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可能会出现衰退,但由奥运机遇引发的信息增值服务和体育、旅游、文化、会展等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北京最具优势的服务业增长是建立在全国经济的需求之上,因此北京的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波动将会相对较小,北京市的后奥运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增长。 北京在奥运会后也将更好发展,不会出现经济发展的“拐点”。

此外,随着奥运的举办,北京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北京的经济增长不仅在依靠自身的积累、投资和消费拉动,还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依靠全世界投资、消费需求的拉动。所以,从这样一个大背景来看,北京不可能出现奥运低谷效应。

国际上一些城市靠举办奥运会出名,之后又被“冷落”,但北京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经过举办奥运会将更显光辉;奥运之后,将依然闪亮。

北京下一步该怎么做

《经济》:下一步北京应该怎么做?

梅松:应当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继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通过加强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园区的建设,引导服务业在空间上合理分布。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建设等,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合理分布,均衡发展。在加强规划、土地供应、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政府也提供相应的倾斜性政策和支持。

同时,要着手研究奥运场馆赛后科学合理地利用,充分发挥奥运所形成的场馆、设施和人才优势,统筹谋划奥运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发和利用。并且合理引导投资,继续推动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全面启动通州、顺义、亦庄重点新城建设。还要保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消费,并大力发展体育、会展、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支柱产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奥运会的举办将会使北京城市品牌价值达到最大化,这种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将会使北京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

奥运主办城市成功案例

汉城

会展物流在后奥运时代发展探析 篇7

关键词:奥运物流,会展物流,发展

本世纪以来, 会展业在中国蓬勃发展, 每年的增速都在20%以上。目前中国可供展览的总面积达260万平方米, 列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中国现有展览公司3500多家, 每年举办展会将近4000个, 约占全球展览会总量的10%;中国已有46种展览会加入了国际展览业协会 (UFI) 。会展的发展使会展物流被推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位置。

奥运会成功举行给后奥运时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没有成功的物流, 就没有成功的奥运会。”奥运物流为奥运的成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奥运物流也是一种会展物流, 奥运物流的成功推动着会展物流的发展。

一、会展物流的定义

会展物流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目前, 流传较广的定义是:“所谓会展物流是指为满足参展商展品展览的特殊需要, 将展品等特殊商品及时准确地从参展商所在国 (地) 转移到参展目的地, 展览结束后再将展品从展览地运回的过程, 包括展览前后的仓储、包装、国内运输、进出口报关和清关、国际运输、展览中的装卸、搬运, 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流动。

在现实会展活动过程的组织中, 展品的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有四种:参展商自行负责展品运输、参展商自选物流服务商进行展品运输、展览主办方指定会展物流服务商以及参展商通过邮寄或快递。

下图是会展物流的流程示意图:

二、会展物流的特征

在奥运场馆的综合利用等因素影响下, 在北京在后奥运经济发展中, 会展业必将会成为一个大力发展的行业, 带动会展物流的快速发展。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使得会展物流既具有一般物流的特征, 又有其独特的运营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服务高效及时性

会展物流大都为在短时间内爆发的物流活动, 其活动过程控制非常复杂, 需求不确定, 每个时间阶段物流服务需求差异较大, 因此应急物流需求在物流服务中比例较大, 要求物流服务商必须做到快速反应, 满足客户各种需求, 要求会展物流服务具有高效及时性。

2. 物流服务安全稳定性

会展物流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延迟交货, 会展物流服务对时间要求较高, 延迟交货会影响整个会展的进度。二是货物在物流过程中受损, 物品在运输、搬运、储存等环节出现霉烂、破损、水渍等损害展品展出效果和原有使用价值的事故, 将会使会展准备中断, 甚至参展商失去大量的销售机会, 因此会展物流一定要保证极高的安全稳定性。

3.会展物流专业性

会展物流是一种高端物流形式。会展物流服务的供应商必须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管理水平, 拥有掌握会展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的人才、具备顺畅的物流渠道和有效的配送手段、配备功能齐全的物资转运、仓储中心以及完备的信息网络平台和技术。因此, 会展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专业化程度高。

三、中国会展物流概况以及存在问题

中国会展物流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国内会展物流存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数会展组织者管理水平较低, 整体规划意识淡薄

在国内, 会展发展轰轰烈烈, 但是在会展和会展物流发展过程中显而易见组织者不具备相应的整体规划和有效管理水平。在不少地区的会展过程中, 由于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 政府过分保护地方产业, 只允许本地物流企业参与会展物流业务的竞标, 从而导致会展物流市场的竞争乏力, 其直接后果是低水平的运输搬运业务增多而阻碍了会展物流的发展。

2. 缺乏有实力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会展物流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物流公司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公司转变而来的, 而这些转变远未完成, 因而多数物流公司也只是提供一些初级的运输、仓储业务, 没有能力提供物流方案规划设计等高级的物流服务, 造成会展物流市场上的有效供给不足。虽然会展物流需求量大, 利润高, 但国内大多数物流公司只是作为外资公司的分包公司提供运输、搬运等工作, 只能赚取极低利润, 高额利润被外资公司赚取。例如, 奥运物流服务提供商UPS负责奥运物流的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 而将场馆物流操作、运输等工作外包给中外运以及其他搬家公司。

3. 物流服务供应商专业技术水平低, 服务质量差

当前, 在国内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从方案设计到具体运输、仓储一体化的会展物流服务。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会展业务涉及诸多专业, 如商业、法律、营销、国际贸易、管理等, 只有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才, 才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另一方面会展物流几乎包括了运输、保管、保险等所有物流环节, 又由于这些不同业务之间缺乏时间上的连贯性, 专注于此必定会承担较大风险。基于上述两点, 国内物流企业在发展会展物流业务方面畏首畏尾, 妨碍了具有专业水准的会展物流企业的形成。

4.专业人才不足, 服务意识落后

会展物流是综合运输、仓储、保管、保险、商业、广告、贸易等多个专业的高端物流活动, 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 而且有实战经验;不仅掌握一般物流知识, 而且熟悉展会业务。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定得时间去培养。

四、后奥运时代中国会展物流发展对策

1.提高会展整体规划, 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地区保护主义

提高会展组织者的整体规划水平, 在组织会展活动的同时对会展物流服务进行系统规划;会展组织者应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 从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来看, 引入竞争机制, 不管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在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

2.培养一批有实力、专业化的会展物流服务商和人才

加速会展物流由传统展品物流向现代专业会展物流的转化, 发展一批能够从事从方案设计到实施物流运作的会展物流公司;增强会展主办在会展物流规划的系统性, 引进会展企业之间自由竞争机制, 使其在不断竞争中增强物流能力;培养具有经济、贸易、商业、保险、保管等综合能力的人才, 人才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提高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沟通

现代物流的本质在于将运输、仓储、搬运、流通加工、装卸等一些分散的活动, 归纳成一个系统, 而为系统赋予灵魂的则是信息技术。只有提高信息化建设才能够促进物流系统的发展, 进而建设成为正规的会展物流。

4.提倡环保、实现会展物流绿色化

当今, 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 2008年奥运会又大力倡导“绿色奥运”的理念。因此, 在后奥运时代, 会展物流要围绕这一目标, 从各方面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会展物流的绿色化。

(1) 发展绿色运输。

选用清洁能源运输设备、注重运输设备的节能减排将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 采用即时运输的方式也可大大增加运输效率, 减少运输过程的环境污染, 减少了运输资源的浪费, 也减少了运输排放有害气体的机会,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绿色运输。

(2) 提倡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主要体现在对展品在参展之前进行良好的保护, 同时尽量减少因为包装泄露而导致的一些特殊展品对环境的污染。

(3) 废物处理绿色化。

从源头上解决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问题, 必须尽可能的使用资源节约型、可回收利用、环境友好型的材料, 从而减少不可循环使用的废弃物的回收;注重废弃物的分类收集, 并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和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1]彭宏广.现代会展物流体系的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学术版, 2005, (1) .

[2]Edward Frazelle, Supply Chain Strategy-The Logistic-s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Mc GrawHill ompa-nies, inc, 2002.

[3]马晓燕.会展经济的价值反思与路径抉择[J].苏州大学学报, 2004, (12) .

[4]邸树彦, 王秀莲.会展业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J].社会科学家, 2005, (1) .

[5]后奥运会展物流将获得显著发展.http://www.02156.cn/News/caaii/jjbh.htm.

论奥运与人的全面发展 篇8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

顾拜旦一生都在追求以体育形式为主实现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他的奥林匹克思想的核心是“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一思想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 团结和公平竞争, 其目的就在于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奥林匹克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身心和谐, 追求卓越, 公平竞争, 和平友好, 奋斗中体验乐趣。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诚实勇敢、公正竞赛、不断奋进、团结友爱、民主平等、相互尊重、追求和平等都被认为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

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原因之一是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 意志和精神, 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这种哲学可以认为是顾拜旦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教育和体育思想的继承, 也是现代社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的体现。在论及奥林匹克主义的任务时, 《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两点, 一是“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 二是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 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功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1]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为《奥林匹克运动》一书作序时说:“离开教育, 奥林匹克主义就失去它的意义。”[2]《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 具有奥林匹克精神, 以友谊、团结和公正精神相互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 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3]《奥林匹克宪章》还指出, 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 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她将体育运动、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 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祟为基础的。她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 以及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作用。她让世界不要暴力、不要恐怖, 把所有人的目光移到同一个焦点上。

这就是奥林匹克的魅力。萨马兰奇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 特别是在最广泛、最完全意义上来讲她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她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4]可见奥林匹克的理想不仅仅是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的竞技比赛, 而是要通过体育运动这种特殊教育形式, 将她的崇高理想渗透到人的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可以说, 百年奥运是人们不断挑战自我, 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的教育过程。

二、奥林匹克和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的发展, 就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一致的。

1. 健全人格与奥林匹克精神

体育运动是健康长寿的一大法宝, 是终身健康的最佳投资。体育运动可教会人们基本的生存技能, 如游泳时学会水中安全和救护, 户外活动学会极端情形下的生存技巧等。体育运动可使人们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上得到全面发展, 以满足快节奏、高负荷运转的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而是生理、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好的状态。现代社会发展迅速, 生活节奏快, 工作负荷大, 人际关系复杂, 竞争日益激烈, 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大, 心理疾病发病率日益上升。为此, 提高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要塑造健全人格, 就必须使人在体验善良、美好和温馨的情感生活之时, 也体验顺境、逆境、挫折和磨难的感受。体育让人们通过游戏、运动和竞赛, 体会速度和力量、紧张与松弛、自信与自卑、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 以及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 无疑是增进心理健康, 塑造健全人格的一种手段。

2. 竞争合作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

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 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和潜力。现代人应具有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 懂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奥运会是一个充满汗水、泪水、掌声、成功和遗憾的赛场, 这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激荡着永不放弃的声音, 满载着执著追求的信念。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对运动员而言, 是要在面对强手时有大无畏的精神, 敢于拼搏, 勇于胜利;对社会普通大众而言, 就是要有一种不断竞争、不断进取的精神, 要追求完善, 不断挑战自己, 向新的极限冲击。

体育竞技具有技艺高、竞赛性强、按规则行事, 以及结果得到社会承认的特点。体育是唯一能依靠力量、速度、技巧来夺取优胜地位的一个领域, 它的灵魂就是竞争。奥林匹克运动倡导公平竞争, 即所有的参赛者遵守比赛规则。

体育中不但有竞争, 更有合作, 一些团体性项目更是如此。而合作的前提是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和理解, 要求参与竞技活动的人具备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合作竞争的精神, 善于在现实和传统之间、科学和人文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 以及民族和人类之间不断地协调和化解矛盾, 应对各种挑战。

3.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观与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能使不同国度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直接理解其体能符号——身体姿态、动作轨迹、运动速度和节奏, 达到有效交流、消除文化壁垒的目的, 使具有竞争、互动娱乐属性的奥林匹克文化更快地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因此, 体育活动有助于不同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人达成共识, 和平共处有助于国际间的理解、合作和和平。

互相了解和友谊是和平建立的基础, 而互相了解和友谊就是要让文化差异成为交流和交友的驱动器, 而不是成为各自封闭甚至对抗的樊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人们借助于奥运会这一平台, 在赛场上交锋, 在奥运村中交流, 在“奥林匹克青年营”中对话, 这些都有助于年轻人以博大的胸怀去认识、理解、尊重和客观评价其他文明, 虚心地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分。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意义也正在于她把竞争与和平、灵魂与肉体、理性与激情、规则与自由、国家与世界, 理想与现实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在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引领下, 人类能够集中而充分地享受闲暇、展现自己、欣赏自己、发展自己。

相信北京奥运会将会促进强调身体、心理和意志全面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的传播和扎根,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和世界范围的影响不断增长, 奥林匹克精神将越来越深入人心。“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北京奥运将为世界和平和社会的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注释

1[1][2]孙葆洁.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0:6、13.

2[3]熊斗寅.教育家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J].体育与科学, 2003 (6) .

伦敦奥运周期世界女子体操发展态势 篇9

北京奥运周期,中国女子体操凭借规则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跃成为国际体坛实力出众的强队。2005年第38届世锦赛,“程菲跳”精品高难高质高规格的动作展示,实现了中国女子体操跳马弱项历史性突破。2006年笫39届世锦赛,中国女队53年来首获团体冠军,程菲一人获跳马、

自由体操两枚金牌;2007年第40届世锦赛,女团亚军,程菲跳马三连冠。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队获团体冠军,实现了几代体操人为之奋斗的梦想,何可欣夺回阔别16年之久的高低杠金牌。这一切标志中国女队己成为世界强队之-(见表1)。

2010年笫42届世锦赛,俄罗斯女队人才辈出、实力大增、强劲崛起,19年后重夺女团冠军、个人全能冠军,并以两金三银的出色佳绩,宣告持续了上-个周期的中美争霸格局己进入中美俄三国鼎立的竞争时代。中国女队获团体第三,冠亚军分属俄罗斯、美国队,但三队仍处同-水平线上,团体决赛竞争激烈,中国队仅分别落后俄罗斯队、美国队0.626、0.415分,并超出笫4名的罗马尼亚队1.685分。0.201分也创造近44年世界体操大赛女团冠亚军分差最小纪录,仅次于1966年世锦赛冠亚军0.047的分差。世界女子体操格局依旧是俄美中三国称霸世界体坛(见表2)。

2011年笫43届世锦赛,美国女队夺回团体、个人全能金牌,共获3金2铜;俄罗斯队获2金3银;中国队获1金2银3铜;美、俄、中三队名列奖牌榜前3位,世界体操格局未变,但中国与美国、俄罗斯两个主要对手的差距却呈拉大趋势,团体总分分别扩大到6.591、2.509的巨大分差,仅领先笫4名罗马尼亚队0.408分(表4)。巳显现出美国、俄罗斯队的强大实力,中国队实力明显下滑与罗马尼亚水平接近的新态势。纵观大赛,中国女队整体实力明显落后美俄,临场发挥不稳定、传统强项不强、弱项更弱,中国女队伦敦奥运将面临很大挑战。

美国队在大赛中充分展示出人才厚度大、善于临场发挥的优势,参赛队员均参加全部四项争夺,按得分全部进入全能前十二名,是其它队无法相比的。从资格赛到决赛32项次创造零失误奇迹;全部高水平发挥,展现出了高人-筹的超大实力,并以大比分压倒了俄罗斯和中国队。随着个别老将的回归,伦敦奥运会上美国女队整体实力将会更强大,团体决赛“533”新赛制的实施,对美国队相对更有利,她们夺得团体金牌的前景甚为乐观。

俄罗斯队的核心主力、上届世锦赛两金三银获得者穆斯塔芬娜因伤未参赛,影响了俄罗斯队的整体实力,但新秀科莫娃表现出色和队友一起夺得团体银牌,伦敦奥运有了穆斯塔芬娜、科莫娃两名顶尖选手,战斗力惊人,俄罗斯仍是伦敦奥运团体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传统强队罗马尼亚在本届比赛颗粒无收,没获-枚奖牌。团体名次是-个国家整体水平的体现,伦敦奥运会女团决赛仍将是美俄中三强队之间的比拼。

2全能型选手极为重要

全能名次是体现选手竞技实力的水准,伦敦奥运会团体决赛新赛制“533”的实施,意味着每位参赛选手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高水平的全能型选手显得尤为重要和弥足珍贵,只有极具竞争实力的、技术、技能、心理素质全面的选手最终才能获得胜利。

美国女队近年来个人全能型顶尖选手层出不穷,表现出极大实力,先后包揽了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世锦赛和奥运会所有大赛的金牌(见表3)。美国女子全能选手体操基础雄厚、技术全面、临场比赛能力强,本届世锦赛美国女队又涌现出新人韦伯,以0.033微弱优势力压俄罗斯小将科莫娃夺得全能冠军,依然延续着在女子全能项目的强势地位

上届世锦赛,俄罗斯新秀穆斯塔芬娜除助本队重夺世锦赛女团金牌,自己也加冕全能女王,她4个项目技术全面出众,难度大质量高艺术性高,均有争金夺银的实力,并获得了单项三枚银牌,个人全能成绩超出亚军1.034分,像这样的全能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本届世锦赛俄罗斯又-新秀科莫娃四项突出技术全面,最后关头仅以微弱分差丢失个人全能金牌屈居亚军。俄罗斯女队如今不仅是美国队和中国队的威胁,随着新-代天才选手的出现,俄罗斯女队的整体竞争实力还会见长。

上届世锦赛,中国选手江钰源以零失误和出色表现夺得个人全能银牌,这也是中国女子全能顼目中最好的成绩,创造了历史。本届世锦赛新秀姚金男笫-次参加世界大赛,团体两场八次比赛零失误和出色的发挥,不仅为中国队获团体铜牌立下头功,并获女子全能铜牌,值得可喜可贺。

在历届世锦赛中,中国女子项目金牌己达14枚,唯独缺少女子个人全能金牌。与美俄高水平选手相比有着质的差距。程菲之后中国女队-直缺乏腿部力量出色的选手,在跳马和自由体操项目上实力较弱、难度较低,只能靠高低杠和平衡木两个项目提高分数,很难与四个项目都具备高水平的顶尖选手相抗衡。中国女队要想实现个人全能项目历史性反超,每个选手整体素质能力须更全面,四项平均水准高无短项,再加之零失误,这才具备创造历史的先决条件。培养全能选手重在打好根基,非一夕可成。

3全面提高竞争实力

中国女队北京奥运周期因为有了程菲而改写了腿上项目无力的落后面貌,她的跳马、自由体操大大弥补了团队的不足,增强了团体项目上的实力,跳马也成为中国-个夺金点,改变了这个项目传统弱势地位。伦敦奥运周期程菲因伤淡出后,中国女队失去了主心骨、实力明显下降,这两届世锦赛己充分暴露了整体竞争实力与美国、俄罗斯队的明显差距。

从表4看出:中国女队跳马项目弱势明显;2009年、2010年和本届世锦赛均无-人进入跳马决赛;中国队跳马最高得分不到15分,该项总分仅为43.824,排位笫5;而美国队该项总分达46.816分,排位笫-,仅跳马这一项多中国队2.992分;俄罗斯排位笫二44.499分,比中国队多0.675分,还排在德国、罗马利亚队之后;动作难度价值低,跳马项目上的弱势直接影响到中国女队在女团和女子个人全能两个项目上整体竞争力。高低杠-直是我国强项,是取分之钥,历届大赛凭借高低杠优势和其它队拉开分差。但这两届世锦赛随着高低杠公主何可欣状态下滑、掉杠,失去这-夺金点,强项己不强,本届排位仅笫4位,输俄罗斯1.566分、美国0.733分,高低杠没优势反而拖了后腿。据国际体操评分规则,高低杠的评分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己改变,中国女队在高低杠的转体和前摆成倒立等动作被扣分较多、动作编排方法仍走老套路、未能跟上世界体操技术发展潮流也是不争的事实,本届仅黄秋爽获得-枚铜牌。自由体操有眭禄、姚金男两位难度、质量不错的队员,但缺少得力的笫三人选,又加失误,造成与美国、俄罗斯、罗马利亚队分别少2.966、2.034和2.100的大分差,排位仅笫7,再-次拖了团体的后腿。平衡木是中国女队强项,本届大赛上,中国队选手眭禄、姚金男以高质量的动作毫无争议地首次包揽了平衡木项目的金银牌,联手创造了中国女子体操史上一项新纪录,眭禄也成为笫五位夺得该大赛平衡木冠军的中国选手,也是两年来中国女队拿到世锦赛的首枚金牌,这将极大鼓舞中国体操女将冲击伦敦奥运会金牌的信心。在自由体操决赛中,眭禄仅以0.067微弱分差屈居亚军;平衡木、自由体操也将成为明年伦敦奥运会期待的夺金点。

伦敦奥运周期规则的改革、533赛制的实施、难度价值的突出、扣分力度的加大,竞技体操更趋实力化方向发展。如何在团体、个人全能项目上与美俄抗衡、如何扩大夺金点、如何进-步提高整体实力、如何将平时训练转化成比赛结果、如何认识大赛稳定性不强、心理素质不过硬等问题,这是中国女队应重点研究的课题。寻求解决办法,加强磨炼攻克难关,这对2012年伦敦奥运是否成功至关重要。

4新人辈出竞争激烈

表5的结果显示,各国都大胆地起用了有潜力的新人,这些年轻选手不负重望,笫一次参赛就展现出不俗的实力,个人全能前三名均是笫-次参加世锦赛的新手。尽管美国名将布洛斯、萨克拉莫尼等优秀选手缺席,但以韦伯、马罗内等新人组成的美国队以强大实力、心理素质出众、超高水平发挥,夺得女子团体、个人全能和跳马三块金牌;俄罗斯新人科莫娃在两金三银得主穆斯塔菲娜缺席情况下,带领女队获团体亚军、并凭借自已命名的创新动作及高难度连接,获高低杠金牌、以0.033微弱分差屈居个人全能亚军,这几乎是现行打分结构中最小的差距。中国选手姚金男首次参加大赛表现出色,团体资格赛、决赛、全能决赛、单项决赛,累计出场14次,仅全能决赛平衡木出现-次失误,最终获全能铜牌、平衡木亚军和自由体操第4名。特别在女团决赛最后-项跳马中,她顶住压力稳定发挥,才让中国队最后以0.408分的微弱优势力压罗马尼亚队获铜,姚金男的表现己难得可贵。越南选手潘氐河清首次参加大赛获跳马铜牌,也为本国体操创造了历史。新老交替是必然规律,然而新人的竞争永未结束,伦敦奥运会才是实力较量的最重要赛场。

5建议

纵观大赛,世界竞技体操更趋实力化方向发展,实力化体现在难度价值上,体现在完成动作的能力上,实力的高低永远是竞技体育赛场上最终胜负的天平。中国女子体操要想重现北京奥运夺冠-幕,与美俄抗衡,扩大夺金点,就急需提高整体竞争实力,提升队伍的全面性和稳定性,狠抓基础训练,攻克难关弱项,加强心理磨练,总结经验教训。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女子体操在伦敦奥运会上必能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摘要:以2010年、2011年两届世锦赛为主要资料,对伦敦奥运周期女子体操发展态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俄中三强称霸世界体坛;体操新赛制实施更显全能型选手重要;新人辈出实力提升竞争激烈;全面提高竞争实力至关重要;伦敦奥运中国体操女子体操面临更大挑战。

关键词:伦敦奥运周期,女子体操,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国际体操联合会.2009-2012年国际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z),2009

[2]张军.从新奥运周期体操发展态势看我国女子体操薄弱环节及相应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2):93-96

[3]侯军,邓岚.关于世界女子体操发展格局及实力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0(1):62-66

[4]赵汉华.从规则变化探析新奥运周期我国女子体操训练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91-94

[5]陈自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竞争格局及实力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122-124

奥运发展 篇10

一、体育品牌的内涵和外延

世界著名广告和品牌策略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错综复杂的象征, 它是品牌属性、名称、价格、历史名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 以及自身的经验有所界定而有一定差异性。”从奥格威的描述来看, 品牌主要是通过对某种需求的社会分析、文化分析和科学预测来构建系统化的运作模式, 它强调对需求的个性化理解和诠释自身的艺术性, 并依据目标市场的特殊性对自身生产力资源、经济要素实行最优化配置, 从而实现对自身文化特征的塑造。因此, 不同的品牌其内涵也各不相同, 而体育品牌则由于承载着体育运动的精神和特点而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体育品牌是一种 (或一系列) 体育产品或劳务特有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体育品牌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创建, 企业生产体育产品, 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消费者在需求得到满足后, 对该产品产生认同感, 进而与品牌建立良好关系, 逐渐形成品牌消费忠诚。同时, 体育品牌在接受了消费者的检验后, 在长期的经营中不断改进, 形成独特的体育文化与品牌文化, 最终形成著名品牌。

随着社会经济和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 体育品牌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 从品牌的本质特征出发, 结合体育自身的特点来看, 体育品牌涵盖三个层面、八个内容。三个层面包括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区域层面三个宏观层面。八个内容则是从具有操作意义的微观层面对体育品牌的外延进行界定。一是常规体育商品, 包括直接用于体育消费活动的商品和为体育消费服务的商品, 为体育消费服务的商品主要指三票、四品及轻纺、化工、机械等原料生产制造业等;二是著名运动员和运动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著名运动员和运动队因其在球迷中的巨大号召力和影响力而成为最有价值的品牌;三是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活动的主办权、承办权、协办权、联办权、赞助权、冠名权、广告权、电视转播权、无形资产开发和使用权等, 通过有偿交易和转让成为体育商品, 无形中成为了体育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载体;四是体育地域, 这是新意义上的品牌, 也是一个方位或地域上的品牌, 如江苏、浙江两省联合打造的“环太湖体育圈”、“大武汉体育旅游经济圈”等;五是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运动主管部门, 在政治活动中它代表政府行为具有立场性, 在社会活动中代表公务行为具有权威性, 在市场活动中代表信誉度并具有经济性;六是体育基础设施;七是各类体育称号, 包括冠军、国家裁判、高级教练、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项目专家等;八是依托自身优越的资源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产业链条配套优势、政府产业政策所形成的产业集聚优势, 在某一区域内形成了区域体育产业品牌, 如德国的体育用品品牌、美国的商业竞技体育表演品牌、我国江浙地区的体育用品品牌等。

二、后奥运时代体育品牌发展策略

1、做好体育品牌规划

从时间上来看, 未来10-15年将是中国品牌实现真正国际化的关键阶段, 中国的体育品牌要想做大做强, 必须将“品牌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计划和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之中。众多品牌实践证明, 制约品牌持续成长的核心因素是缺失战略性品牌规划。如果没有对品牌进行战略性的规划, 品牌管理必然会面临发展瓶颈。因此, 要打造成真正的国际强势体育品牌, 都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做好体育品牌规划和梳理工作, 以使体育品牌良性发展, 进而驱动整个企业的持续发展。例如, 可口可乐将奥运精神融入到品牌规划中, 把奥运营销做成了一个闭环, 并且在这个闭环上附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 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没有节点, 一届奥运会的结束就是下届奥运营销的开始, 就如同滚雪球一样, 可口可乐借助奥运营销所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 “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和持续的传播, 让可口可乐的品牌特点得以清楚的展现。另外, 在目前众多体育品牌云集的情况下, 各个企业还要细分市场, 通过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锁定高中低档不同的消费阶层、不同的区域市场等手段找准体育品牌定位。比如, 作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龙头的“李宁”, 2002年倡导“一切皆有可能”的运动观念, 以“魅力、亲和、时尚”的崭新品牌个性出现在大众面前, 满足了目标群体个性需求、建立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赢得消费者广泛注意, 使消费者接受并喜爱上了“李宁”新品牌。最后, 倡导同类产品企业进行资源重组或跨部门的联合, 对市场有效资源进行科学整合, 组建抗风浪能力较强的巨型集团公司。

2、实现品牌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调动了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奥运中来, 对于体育的热情将会在奥运之后延续下去, 因此, 将很多与奥运有关的品牌传播资源进行挖掘、利用和整合, 并使其服务于企业的品牌策略, 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首要的品牌资源是消费者的情感资源, 因此创建一些喜闻乐见的体育品牌营销理念吸引全民参与, 以达到促进品牌价值放大的目的。排在第二位的是明星资源。奥运结束之后, 消费者的关注度会从奥运会本身转到同奥运相关的人物和事物身上, 也是品牌借以推动自己形象的绝佳机会。利用奥运明星来为品牌进行代言, 将明星的特点与品牌进行结合, 有效的展示品牌的内涵, 使品牌更加时尚和充满活力。第三是后续的赛事资源。奥运会最大的作用在于激发了人们对运动的热情, 全民运动热情的高涨, 为体育营销创造了非常好的市场基础。后奥运时代, 还有很多体育赛事, 比如亚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其赞助门槛较低, 而这些运动赛事在亚洲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对于主要面向亚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的确是比较适合的资源。抓住后奥运时代的一系列的体育资源, 将能够让品牌形成一种非常和谐的效应, 实现品牌传播的连续性的价值传递链条。

3、重视体育品牌创新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想保持自己的优势并赢得市场份额, 就必须在品牌创建的基础上扩展品牌, 即进行品牌创新。以国际和国内著名的体育品牌为例, 耐克研究开发的AIRZOOMHEAVENB这款鞋, 其鞋底采用ZOOMAIR冲击气垫设计, 具有快速反弹和非常好的缓震功能。阿迪达斯于2002年1月全球同步推出“T-MAC”系列, 他集中了众多高新科技Torsion System扭转系统能够增强稳定性和控制性;李宁则采用了arch construction专利技术, 这一技术首创性地将桥梁建筑的“拱形减压”原理运用于制鞋, 能够产生良好的避震的效果……另外, 重大的体育赛事之所以受到欢迎, 是因为运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公众时尚, 将运动与时尚进行融合成为体育品牌保持活力的新策略。比如, 特步在今年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运动时装的口号, 聘请了潘玮柏、蔡依林、谢霆锋、TWINS做代言人, 将时尚的态度展露无遗;做内衣起家的猫人开始进入运动服装领域, 其设计理念是以时尚风格演绎性感态度, 赋予运动装以时装的剪裁, 为此他们特意聘请来有亚洲第一天王之称的RAIN作为形象代言人, 这种旗帜鲜明的观点为运动业界带来了活力。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体育品牌通过只有自身创新, 不断追求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使产品的设计符合美学原理, 为品牌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大大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 才能做到持续不断地发展品牌。

4、加强体育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就是指通过建立一种清晰的品牌定位, 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 利用各种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受众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 从而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通过这种文化氛围形成很强的客户忠诚度。这种忠诚度是将物质与精神高度合一的境界, 人物合一是对品牌文化的总结。它代表了某一种人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个性。品牌文化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它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给消费者产品或服务, 而且帮助消费者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体育用品企业同样也应该重视品牌的文化含量, 努力把文化、知识、智慧注入到品牌创建的所有过程中, 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 使品牌更具竞争力。首先, 树立品牌文化理念和意识, 正确认识体育品牌的文化价值所在。其次, 注意塑造个性化的体育品牌。例如, 阿迪达斯以“每位选手, 每个高度, 每场比赛, 都要获胜”展示其追逐成功、拼搏取胜的品牌文化个性;而耐克则以“Just do it”来显示其不畏艰险、特立独行、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品牌文化个性。再次, 以市场的文化需求决定体育品牌文化取向。这就需要通过市场调查, 及时掌握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同时, 企业也有一个引导市场文化需求的问题。引导的关键在善于发现消费者的潜在文化需求, 并将这种需求融于品牌之中, 把潜在的文化需求变为一种现实的助买行为。最后, 强化品牌设计中的文化追求。在品牌设计上, 文化追求的强弱是品牌文化价值能否提高的关键环节。设计者在品牌的整体设计中必须具有强烈的文化追求, 使品牌不仅功能实用, 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因此, 后奥运时代的体育品牌发展要通过努力提高企业的文化创造力, 用文化来创造体育品牌, 用创造体育品牌增值的价值, 使品牌文化成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成长的加速器, 早日打造出我国的世界体育用品强势品牌。

5、促进体育品牌走向国际

体育市场中, 我们既要看到竞争的日益激烈, 又要看到竞争的相容性。2008北京奥运会在为中国带来诸多国际品牌的同时, 也有200多个国家、地区的奥运选手会把中国的信息及产品带走。考虑到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广大企业要在与国际强手的竞争中加强合作, 在合作中寻求自身品牌的壮大。国内品牌的优点是成本低, 获益大, 如果能通过我国的媒体推出去, 就容易获得成功。

上一篇:语文作文教学呼唤回归下一篇:参与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