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球虫病的诊疗报告

2024-05-30

仔猪球虫病的诊疗报告(精选七篇)

仔猪球虫病的诊疗报告 篇1

1 流行情况调查

该猪场从外地购入一批仔猪共200头, 体重在13~33千克, 分2栋猪舍饲养, 由于猪舍简陋, 又正值雨季, 圈舍潮湿, 卫生条件极差且饲养密度大, 最初散发部分仔猪腹泻、厌食、消瘦。该批仔猪都曾经接种过猪瘟、猪伪狂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疫苗。该场兽医初诊为猪痢疾, 并用痢菌净等抗菌药物治疗, 未能治愈, 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约1周后, 全群暴发腹泻, 部分猪粪便混有血液, 猪只减食、瘦弱, 前后共死亡72例。

2 临床症状

病初部分仔猪表现腹泻, 粪便呈糊状、褐色或粽褐色, 食欲减退, 体温偏高, 呼吸正常。约1周后全群仔猪相继发病, 剧烈下痢, 呈水泻状, 粪便中有黏液、血样物和黏膜碎片, 恶臭, 污染猪体后躯, 体温升高至40℃~40.8℃, 病猪消瘦、贫血、脱水、饮欲增加、精神抑郁, 随着病程发展粪便中的血样物增多, 有的大便失禁, 严重者因虚脱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猪尸体消瘦, 其主要病变在肠道, 肠壁血管扩张, 肠道黏膜充血、出血, 回肠、结肠内有血样粪便, 盲肠硬化、变脆, 充满凝血块和干酪样物质,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 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4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为仔猪球虫病。

5 治疗

5.1 消毒

用百毒杀对猪舍四周彻底消毒, 用过氧乙酸带猪消毒, 可防止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保持圈舍卫生, 供应清洁饮水, 提高饲粮中维生素的含量, 补充电解质, 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5.2 药物治疗

5.2.1 用2.5%氟哌酸水溶剂1.0克/升水, 供猪

只自由饮用, 连用3天;然后改为氨丙啉50毫克千克体重混饲或饮水, 连用5天, 停药2天, 每吨饲粮中添加磺胺二甲嘧啶500克, 全群饲喂, 连喂1周。对脱水病猪要及时隔离、精心饲养、进行补液、提高机体抵抗力, 减少死亡。

5.2.2 治疗效果

用药1周后病情基本控制, 粪便变软, 未见带血黏液, 除治疗期间死亡6头外, 其余全部存活。2周后随机抽检20头仔猪的新鲜粪便, 未发现球虫卵囊、繁殖子和繁殖体。

6 体会

6.1 各种球虫对抗球虫药的敏感性不同, 应及早确定主要致病虫种, 以便选用针对性的抗球虫药。

6.2 此病的流行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特别是

多雨季节, 圈舍卫生不洁、潮湿适宜球虫卵囊的发育, 此时饲养管理相对较差的猪场可诱导本病的发生。

6.3 感染性球虫卵囊侵入猪体后, 侵害上皮细

胞, 使之崩解, 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 引起炎症, 导致死亡。同时引起仔猪发育不良, 饲料报酬降低, 给养猪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关键在于预防, 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定期对猪群的新鲜粪便进行抽检, 一旦发现, 及时在饲粮中添加抗球虫药物。

6.4 猪球虫病主要使仔猪产生明显的临床症

仔猪球虫病的诊治 篇2

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在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脱水,严重的可引起死亡,与仔猪黄白痢相似,但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发生在仔猪,其他日龄的猪多呈隐性带虫感染。近年来,猪球虫感染普遍存在,加之并发细菌、病毒或其他寄生虫病,死亡率相当高,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9年春荆州市某养猪专业户发生一起仔猪球虫病,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5月中旬,7~11日龄仔猪首先发病,表现腹泻,脱水,经两种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发病率90%,死亡率5%。调查环境发现猪舍阴暗潮湿,粪便处理不及时,猪只密度较大,较拥挤。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粪便松软呈糊状,2~3d后粪便呈灰色的黄白相间的水样稀粪,异常酸臭,后期粪便呈黑红色,恶臭,肛门红肿,周围被毛被粪便污染。仔猪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无光,皮肤灰白,缺乏弹性,眼窝下陷,饮水增加,严重消瘦,喜卧,弓背站立。严重感染的哺乳仔猪最后因脱水死亡。

3剖检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内充满暗红色稀薄水样内容物,肠黏膜有大量出血斑和弥漫性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壁充血肿胀,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镜检: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见到大量似成熟的球虫裂殖体、裂殖子等。

4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无菌采取病猪的心、肝、脾、肺触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见细菌。

(2)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3d进行实验室检查,用常规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取病猪新鲜糊状粪便10g加入100mL饱和食盐水中,搅匀后用金属筛过滤,弃去粪渣,后静置10min,用接种环蘸取上层液膜平触在载玻片上,如此重复几次,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许多球形和亚球形直径20μm左右、厚度15μm、壁薄而光滑、无卵膜孔的球虫卵囊。

5防治措施

将发病猪隔离,对断奶仔猪采用河南科美兽药有限公司的福求(主要成分为磺胺喹(口恶)啉钠和盐酸氨丙啉)每100g拌料100kg,供猪自由采食,连用7d。对哺乳仔猪用球必康(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配成10%溶液,每千克体重灌服2mL,每天2次,连用7d。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只另外肌注长效土霉素,每千克体重0.1mL,用药两次,间隔2d。经采取上述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未发病猪饲料中投以盐霉素预防。猪舍清理干净,地面和铁器火焰消毒,其他用酚类消毒剂消毒,以彻底清除卵囊。

6小结与讨论

(1)仔猪球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性原虫病,在任何养猪场中均可能发生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卵囊检查可确诊。

(2)仔猪球虫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据报道为德国拜耳的百球清,但价格昂贵,磺胺药比较实用效果也好,不过饲喂起来比较困难。球虫感染后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病情严重的要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平时饲料中可加入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加以预防。

仔猪球虫病的诊治报告 篇3

猪场存栏生猪220头左右, 其中母猪36只, 按程序接种过猪瘟、伪狂犬等疫苗。 2015年6月4日, 一窝 (11只) 出生10天的仔猪有5只先后出现厌食、腹泻症状, 该场主要用痢菌净、 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 未见疗效。 10日后, 发病的仔猪出现2只死亡。

2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体温升高达40.5℃, 腹泻、粪便形状从糊状到水泻状, 并混有粘液或血丝, 呈棕褐色、恶臭, 整个会阴部、后躯污秽不堪, 病猪被毛粗乱、消瘦, 皮肤苍白、脱水。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仔猪, 主要见肠道充血、出血, 回肠、结肠内有血样粪便,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 其它内脏器无明显的肉眼可见病变。

4 诊断

肠粘膜涂片:用手术刀片用力刮取病变肠粘膜, 涂片, 镜下可见大量卵囊。 粪便检查: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 镜下可见大量球虫卵囊、繁殖体等。 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大量的球虫卵囊, 诊断为球虫病。

5 治疗措施

仔猪球虫病的防治 篇4

1流行情况

2008年3月份公主岭市大岭镇某养户新购入40~50日龄、体重10~15 kg仔猪200头, 进栏舍5 d后注射了猪瘟疫苗, 注苗第5天, 一栏舍20头仔猪中10头突然拉稀, 不久10间栏舍的仔猪大部分腹泻。开始误认为是细菌性疾病, 先后用过土霉素、痢菌净、氟哌酸、环丙杀星等注射或拌料给药均无明显的效果。本地兽医又按病毒性腹泻对症治疗, 病情也没有得到控制, 越发严重, 部分猪粪中有血液和黏液, 并有10头死亡。3月15日, 来公主岭市王氏康达畜禽疾病诊治中心就诊, 据了解该猪舍南北走向, 光线不足, 不通风, 舍内地面潮湿, 粪便较多, 舍内饲养密度过大。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 仅发现少数仔猪腹泻, 粪便呈糊状, 棕黄色或棕褐色;精神尚可, 食欲略有减少。几天后, 大部分仔猪排出黄白或黑色粘性糊状稀粪;精神沉郁, 有的喜卧, 食欲大减, 爱喝脏水;皮肤苍白, 明显贫血。随着病程的发展, 有的出现大便失禁, 频频排出带血的稀粪, 恶臭味并污染猪体的后躯, 肛门周边红肿, 并有努责现象, 严重的耳朵、腹下皮肤出现紫色, 不到1 h就会死亡。

3剖检变化

剖检5头病死猪, 主要病变见于小肠、盲肠、结肠, 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 表面黏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内容物稀薄, 混有血液和黏液, 呈暗红色;肠壁呈水肿、增厚, 肠系膜水肿或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肛门多松弛, 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

4实验室检验

4.1以病死猪肝、肾、心血触片或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发现少数细菌。

4.2采集病猪新鲜粪便,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集虫镜检和病变肠黏膜涂片300倍镜下检查卵囊。看到球形和亚球形卵囊, 囊壁较薄, 光滑, 无色, 孢子形成后囊壁常皱裂。无胚孔, 无极粒, 无卵囊余体。孢子囊椭圆形, 孢子余体颗粒状, 位于孢子囊的一端。无斯氏体。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 诊断为仔猪球虫病。

5防治措施

5.1立即对猪舍和环境消毒,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饮用清水,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K, 根据病情不同程度, 进行药物治疗。

5.2将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仔猪与病猪隔离开。用河南正好兽药的磺胺间甲氧嘧啶1袋兑料200 kg, 连用5~7 d。

5.3对病情较严重的仔猪用全能1袋兑料50 kg, 连用5~7 d, 拉血便的仔猪配合止血敏肌肉注射。

5.4用药3 d后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食欲恢复, 粪便变软未见有血液。

6讨论

6.1切实搞好猪舍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尽可能地降低饲养密度, 密切注意猪舍的通风状况;定期添加抗球虫药物并注意定期更换药物种类。

仔猪球虫病的诊治 篇5

1 发病情况

2009年5月中旬, 7~11日龄仔猪首先发病, 表现腹泻、脱水, 经2种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 发病率90%, 死亡率5%。调查环境发现猪舍阴暗潮湿, 粪便处理不及时, 猪只密度较大, 较拥挤。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粪便松软呈糊状, 2~3 d后粪便呈灰色的黄白相间的水样稀粪, 异常酸臭, 后期粪便呈黑红色, 恶臭, 肛门红肿, 周围被毛被粪便污染。仔猪食欲减退, 被毛粗乱无光, 皮肤灰白, 缺乏弹性, 眼窝下陷, 饮水增加, 严重消瘦, 喜卧, 弓背站立。严重感染的哺乳仔猪最后因脱水死亡。

3 剖检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内充满暗红色稀薄水样内容物, 肠黏膜有大量出血斑和弥漫性坏死,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肠壁充血肿胀, 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镜检: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见到大量似成熟的球虫裂殖体、裂殖子等。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取病猪的心肝脾肺触片,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见细菌。

4.2 寄生虫检查

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3 d进行实验室检查, 用常规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取病猪的新鲜糊状粪便10 g加入100 mL饱和食盐水中, 搅匀后用金属筛过滤, 弃去粪渣, 后静置10 min, 用接种环蘸取上层液膜平触在载玻片上, 如此重复几次, 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见到许多球形和亚球形直径20μm左右、厚度15μm, 壁薄而光滑, 无卵膜孔的球虫卵囊。

5 防治措施

将发病猪隔离, 饲料中拌服磺胺类药物和维生素K, 肌注长效土霉素, 连续用药7 d, 病情得到控制。未发病猪饲料中投以盐霉素预防。猪舍清理干净, 地面和铁器火焰消毒, 其他用酚类消毒剂消毒, 以彻底清除卵囊。

6 小结与讨论

6.1 仔猪球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性原

虫病, 在任何养猪场中均可能发生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 结合实验室卵囊检查可确诊。

6.2 仔猪球虫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据报道为德国

拜耳的百球清, 但价格昂贵, 磺胺药比较实用效果也好, 不过饲喂起来比较困难。球虫感染后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所以病情严重的要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平日饲料中加入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加以预防。

6.3 只要发病就很难控制, 应以防为主。预防球

浅析鸡球虫病的诊疗 篇6

鸡球虫病是养鸡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原虫病, 是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流行病, 病原生活力强、传播途径广, 难于根除, 以3~6周龄的幼鸡最易感染,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当前各个鸡场虽然十分重视, 但却屡防屡犯, 难以完全控制, 过去该病多发于春夏季节, 但随着现代化、集约化规模饲养的推广, 养殖密度的增加, 如今一年四季都有球虫病的发生, 几乎养鸡场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当前在鸡体内已发现的球虫有9种, 均为艾美耳属, 各种之间致病力也不同, 经常是混合感染, 其中以盲肠艾美耳球虫 (脆弱艾美耳球虫) 和毒害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 主要侵害小鸡和青年鸡。成年鸡大多为无症状的带虫者, 对增重和产蛋有可能受到影响, 给广大养禽户带来极大经济损失。

2 几类鸡球虫病症状的鉴别诊断

2.1 临床症状

病鸡闭眼, 无精神, 翅下垂、羽毛松乱, 头蜷缩, 怕冷。食欲减退, 嗉囊内充满液体, 软而膨胀, 可视粘膜、鸡冠苍白, 消瘦, 下痢、排出血粪或酱油色稀粪。发病后数天死亡, 死亡率达80%以上。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 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 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 粪便中带血液, 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病鸡的精神不振, 闭目呆立, 羽毛蓬松, 双翅下垂, 食欲不振, 喜多喝水, 先便秘后下痢, 肛门周围羽毛粘在一起。大多数病雏在发病6~10d内死亡。

2.2 剖解症状

病鸡消瘦, 鸡冠与粘膜苍白, 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 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别有关。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 两支盲肠显著肿大, 可为正常的3~5倍, 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 盲肠上皮变厚, 有严重的糜烂。

毒害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 使肠壁扩张、增厚, 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 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 粘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胡萝卜色胶冻状的内容物。

巨型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 可使肠管扩张, 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 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

堆型艾美耳球虫多在上皮表层发育, 并且同一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 在被损害的肠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

哈氏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前段, 肠壁上出现大头针头大小的出血点, 粘膜有严重的出血。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 则肠管粗大, 肠粘膜上有大量的出血点, 肠管中有大量的带有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3 鸡球虫病的防治原则

本病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3.1 加强饲养管理

要保持鸡舍通风、卫生、清洁干燥、良好, 定期搞好环境消毒。鸡球虫病虽然在春夏多发, 但是在集约化饲养的情况下, 球虫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适宜鸡生长的环境温度 (23~30℃) , 也恰是球虫卵囊孢子化的最佳温度。湿度高、通风不良等, 有利于卵囊发育成有感染能力的孢子化卵囊。另外鸡舍常用的消毒剂对杀灭球虫卵囊的效果不明显, 鸡舍消毒也只能是提供一个最初的安全环境, 不能起到彻底的预防作用, 鸡雏进鸡后的3~4周时间也是球虫卵囊大量积聚的时候。因此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 定期清除粪便, 堆积、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 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 一般每周一次。

3.2 药物预防

采用药物预防是控制球虫病的主要措施。抗球虫药种类很多, 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用药。根据不同预防对象, 合理选用抗球虫药。肉鸡、蛋鸡、种鸡生长周期长不同, 预防性用药浓度的应该不同。采用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方式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应用球虫疫苗预防球虫病可克服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的影响, 正逐渐取代药物预防。

3.3 治疗

球虫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发现, 否则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并造成鸡只死亡, 治疗时间延长。

抗球虫药容易产生耐药性, 在抗球虫药使用中, 不仅要考虑到同一批次鸡群的轮换用药, 还要考虑与同栏上一批次的鸡群的轮换用药。轮换用药是要轮换不同类型的抗球虫药, 而不是随意更换一种抗球虫药。

肉牛球虫病的临床诊疗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河南省新乡市某肉牛场6~8月龄的杂交肉牛30头。BK1000光学显微镜, 50%甘油水, 饱和食盐水。磺胺脒片, 甲硝唑注射液等。

1.2 检查与治疗方法

1.2.1 临床检查

采用常规检查方法进行。

1.2.2 实验室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法:载玻片上加50%甘油水数滴, 以镊子取粪便少许, 与玻片上的甘油水混合均匀, 去掉大块粪渣, 将粪液涂成薄膜, 其厚度以能透视报纸在粪上的字迹为度。然后加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观察。

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取粪样2 g, 放入50 m L烧杯中, 加入30 m L饱和食盐水, 充分搅拌, 用粪筛和漏斗将溶液筛入青霉素瓶中, 漂浮约20 min。将清洁的载玻片在突起后的液面上轻轻触一下, 迅速翻转, 盖上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观察。

1.2.3 治疗

磺胺脒片40片, 次硝酸铋片60片, 矽炭银100片, 碳酸氢钠片60片, 加水灌服, 2次/d, 连用3~5 d。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 L, 氧氟沙星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2.5 mg, 10%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 L, 10%安钠咖注射液20 m L, 维生素C注射液2~4 g, 甲硝唑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10 mg, 分别静脉注射, 每天1~2次, 连用3~5 d。安络血注射液50 mg, 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5 d。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检查结果

病牛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减退或废绝, 瘤胃蠕动、反刍减少或停止, 肠音增强或消失;腹泻, 粪便起初变软、变稀, 带有血丝或鲜血, 之后含血量增加, 粪便呈粥状或水样, 颜色呈褐色或黑色, 粪便恶臭, 有时带有黏膜和纤维素性伪膜, 排粪失禁, 后肢及尾部被稀粪污染, 被毛粗乱, 眼窝下陷, 鼻镜干燥或龟裂, 发生脱水、消瘦和贫血。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粪便直接涂片后镜检, 可见粪便中有大量的球虫卵囊和细菌。粪便饱和食盐水漂浮后镜检, 也可见到球虫卵囊, 但数量没有粪便直接涂片法的多。球虫卵囊多呈卵圆形、圆形或球形, 无色、淡黄色或淡绿色, 卵囊壁为双层、平滑、无卵膜孔, 根据卵囊的形态特征, 诊断该牛感染的球虫主要为邱氏艾美耳球虫, 另外还发现少量椭圆形、褐色、有卵膜孔的加拿大艾美耳球虫。

2.3 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 病牛精神好转, 食欲逐渐恢复, 鼻镜湿润, 粪便逐渐变稠, 粪便中血液颜色发生变化, 由最初的鲜红色, 转变为暗红色, 最后粪便恢复正常。1月后回访, 病牛康复。

3 讨论

3.1 诊断

据报道, 邱氏艾美耳球虫致病力强, 寄生于盲肠、结肠、直肠和小肠。病牛粪便为鲜红色, 说明球虫主要寄生在大肠, 与粪便检查结果相符合。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时, 有时常查不到卵囊, 故在采集样品时, 选择没有经过治疗的病牛, 并采集粪便的带血部分, 涂2~3张片子, 常能取得满意的检查结果。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时, 卵囊数量应该较多, 但本次试验却较少, 除了注意采样外, 应先水洗沉淀一次, 然后取沉淀物进行离心、漂浮, 可提高漂浮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球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可深入了解感染情况, 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本试验没有涉及。

3.2 防治

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犊牛与母牛及时分群, 改变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时要逐步过渡, 定期清理粪便, 圈舍保持卫生干燥, 饲草和饮水避免被牛粪污染, 每周用3%~5%氢氧化钠液喷洒消毒1次, 引牛前后或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莫能菌素 (每千克体重1 mg混入饲料, 连用33 d) 、氨丙林 (每千克体重5 mg混人饲料, 连用21 d) 、地克珠利等进行药物预防, 有条件可接种牛球虫疫苗。

上一篇:中职学生声乐教学下一篇:巧设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