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球虫病防治

2024-06-09

仔猪球虫病防治(精选十篇)

仔猪球虫病防治 篇1

2010年5月上旬, 笔者所在的镇养猪专业户陈某, 从附近的农户购入40日龄左右、体重15kg左右的刚断奶的仔猪300头。进栏舍时注射了猪瘟疫苗及口蹄疫疫苗, 饲喂全价配合料。5月12日, 一栏舍11头仔猪突然排稀便, 不久所有栏舍的仔猪大部分腹泻。该户怀疑是饲料引起消化不良症, 采用改变饲料, 少吃多餐, 并在饲料中加入酶制剂, 没有疗效;后又改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等综合疗法, 仍无效;又怀疑是病毒性腹泻, 对症治疗后, 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越发严重, 并有17头猪死亡。5月22日, 笔者前往诊治, 现场所见, 猪舍光线不足, 通风不良, 舍内地面潮湿, 残留粪便较多, 舍内饲养密度较为拥挤。

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 仅发现少数仔猪腹泻, 粪便呈糊状, 棕黄色或棕褐色;精神沉郁, 食欲略有减少, 体温、呼吸均正常。几天后, 大部分仔猪排出黄白或污灰色粘性糊状稀粪;精神怠倦, 有的喜卧, 食欲大减, 有的仅吃几口, 爱喝污水;皮肤苍白, 明显贫血。随着病程的发展, 有的出现大便失禁, 粪便呈胶胨样, 暗红色、混有血液, 有强力的酸奶味并污染猪体的会阴部, 肛门周边红肿, 并有努责现象。病猪消瘦, 皮肤苍白, 生长停滞。

2 剖检变化

现场剖检了8头病死猪, 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尸体消瘦、苍白。主要病变见于小肠、盲肠、结肠, 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 表面黏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内容物稀薄, 混有血液和黏液, 呈暗红色;肠壁呈水肿状肥厚, 肠系膜水肿或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肛门多松弛, 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

3 实验室检查

(1) 以病死猪肝、肾、心血制触片或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没有发现致病菌。

(2) 采集病猪新鲜粪便,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集虫镜检和刮去病变肠黏膜涂片300倍镜下检查卵囊。结果每批均看到球形和亚球形卵囊, 囊壁较薄、光滑、无色, 孢子形成后囊壁常皱裂。无胚孔、无极粒、无卵囊余体。孢子囊椭圆形, 孢子体呈颗粒状, 位于孢子囊的一端, 无斯氏体。囊壁光滑、无色、顶端无卵膜孔, 经测量其大小为20.8μm×17.9μm。在同一镜下, 可看到成熟和未成熟的卵囊, 成熟卵囊内含2个圆形的孢子囊, 大小约为14.6μm×11.2μm。经4d孵化, 每个孢子囊内可分化出4个香蕉状子孢子。

4 治疗

确诊后, 立即对猪舍和环境消毒,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供应新鲜饮水, 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饲料。同时, 根据病情不同程度, 进行药物治疗。

(1) 对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仔猪与病猪隔离开, 采用球痢停拌饲料预防, 连用5d。

(2) 对病猪用百球清治疗, 对病情较严重的仔猪分隔开, 除选用百球清拌入饲料内进行治疗, 另在料中添加力讷 (20%的地美硝唑) , 连用7d, 以控制继发感染。

5 治疗结果

用药3d后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食欲恢复, 用药7d后痊愈。3周后随机抽检20头仔猪的新鲜粪便,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集虫镜检, 没有发现球虫卵囊、裂殖体和裂殖子等。

6 病例分析

在该病例中, 发现仔猪球虫病很难在临床中得到确诊, 容易造成混合感染, 使真正的病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必须有一定的实验室检查来支持。猪球虫病与其它肠道常见病原感染的疾病很难鉴别, 故猪球虫病始终被认为是引起仔猪腹泻的次要因素, 没有引起重视, 延误了有效的治疗。养殖户遇见腹泻后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 盲目下结论。使用抗菌药物, 造成猪体内常在菌群失调, 出现继发症状。这一年龄段仔猪通常是继发性的肠道病原体感染, 临床症状就会加重, 使诊断的难度加大。

7 预防

(1) 经常进行清刷、消毒, 建立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

防治鸡球虫病要变换用药 篇2

防治鸡球虫病要变换用药

为了延缓抗球虫药耐药性的产生,在兽医临床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合理用药 目前,用于抗球虫的药物多达50余种,根据各药特点以及耐药性产生情况,合理应用这些抗球虫药物,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延长药物的使用年限.

作 者:辛学 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131300刊 名:农村养殖技术英文刊名:JOURNAL OF RURALANIMAL-PRODUCTION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S8关键词:

仔猪球虫病的诊治 篇3

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在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脱水,严重的可引起死亡,与仔猪黄白痢相似,但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发生在仔猪,其他日龄的猪多呈隐性带虫感染。近年来,猪球虫感染普遍存在,加之并发细菌、病毒或其他寄生虫病,死亡率相当高,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9年春荆州市某养猪专业户发生一起仔猪球虫病,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5月中旬,7~11日龄仔猪首先发病,表现腹泻,脱水,经两种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发病率90%,死亡率5%。调查环境发现猪舍阴暗潮湿,粪便处理不及时,猪只密度较大,较拥挤。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粪便松软呈糊状,2~3d后粪便呈灰色的黄白相间的水样稀粪,异常酸臭,后期粪便呈黑红色,恶臭,肛门红肿,周围被毛被粪便污染。仔猪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无光,皮肤灰白,缺乏弹性,眼窝下陷,饮水增加,严重消瘦,喜卧,弓背站立。严重感染的哺乳仔猪最后因脱水死亡。

3剖检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内充满暗红色稀薄水样内容物,肠黏膜有大量出血斑和弥漫性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壁充血肿胀,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镜检: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见到大量似成熟的球虫裂殖体、裂殖子等。

4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无菌采取病猪的心、肝、脾、肺触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见细菌。

(2)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3d进行实验室检查,用常规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取病猪新鲜糊状粪便10g加入100mL饱和食盐水中,搅匀后用金属筛过滤,弃去粪渣,后静置10min,用接种环蘸取上层液膜平触在载玻片上,如此重复几次,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许多球形和亚球形直径20μm左右、厚度15μm、壁薄而光滑、无卵膜孔的球虫卵囊。

5防治措施

将发病猪隔离,对断奶仔猪采用河南科美兽药有限公司的福求(主要成分为磺胺喹(口恶)啉钠和盐酸氨丙啉)每100g拌料100kg,供猪自由采食,连用7d。对哺乳仔猪用球必康(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配成10%溶液,每千克体重灌服2mL,每天2次,连用7d。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只另外肌注长效土霉素,每千克体重0.1mL,用药两次,间隔2d。经采取上述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未发病猪饲料中投以盐霉素预防。猪舍清理干净,地面和铁器火焰消毒,其他用酚类消毒剂消毒,以彻底清除卵囊。

6小结与讨论

(1)仔猪球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性原虫病,在任何养猪场中均可能发生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卵囊检查可确诊。

(2)仔猪球虫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据报道为德国拜耳的百球清,但价格昂贵,磺胺药比较实用效果也好,不过饲喂起来比较困难。球虫感染后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病情严重的要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平时饲料中可加入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加以预防。

仔猪球虫病防治体会 篇4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始建于2007年, 有能繁母猪60多头, 自繁自养, 栏舍结构比较简陋, 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均饲养在水泥平实地面。2011年3-5月, 陆续产仔30多窝, 每窝10头左右, 开始几天均无异常, 5~7 d后开始拉黄色、白色黏稠粪便, 一夜之间整个猪圈有大量黄白稀粪。曾多次送兽医部门剖检, 被诊断为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病、球虫病等。使用过链霉素、庆大霉素、粘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痢菌净、以及黄连素、穿心连等中草药, 均无明显效果。开始几天还会吃奶, 以后瘦小者开始陆续死亡, 强壮者也会因脱水死亡, 幸存者生长迟缓, 易成为僵猪。断奶小猪拉灰色稀粪, 大小参差不齐, 和哺乳小猪一样, 也有消瘦死亡和脱水死亡, 幸存者生长缓慢, 育成率低。死亡率很高, 损失惨重。

2 诊断与治疗

2.1 病史调查

母猪免疫程序基本合理, 周边猪场基本平静, 仅在2、3月份流行过传染性胃肠炎, 采用饥饿疗法疗法效果不错。现在中、大猪并无疫情。

2.2 临床检查

栏舍内很多黄白、糊状、腐臭粪便, 仔猪大小差异较大, 虽会吃奶, 但拱揉乏力, 仔猪口渴, 饮水增加。母猪乳房饱满, 泌乳正常。保育栏仔猪大小差异很大, 消瘦, 毛粗乱, 尾根粘有粪便。

2.3 病理变化

剖检两例病死小猪。消瘦、贫血、皮肤苍白。空肠、回肠呈红裼色, 肠壁变厚, 外观似香肠。肺、脾脏、心脏、淋巴结等, 无明显病变。

2.4 病例分析

由于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 且母猪奶水还好, 大肠杆菌不大可能是主要病原。而传染性胃肠炎多发生于寒冷季节, 多呈地方性暴发流行, 各种日龄猪均会发病, 剧烈腹泻, 有呕吐现象。由于周边猪场均无疫情, 本场母猪、中、大猪也无疫情, 且春夏之交, 天气暖和、饥饿疗法无效果, 故可以排除病毒性胃肠炎等。而圆环病毒病为渐近性消瘦、病程长、多为衰竭而死, 腹股沟淋巴节肿大, 很少因脱水死亡, 故可排除圆环病毒病。

因当时条件有限, 病情较急, 综上分析, 必须作出初步诊断。

初诊:仔猪球虫病, 但不排除继发大肠杆菌的可能。

治疗: (1) 百球清, (四川拜耳公司生产, 主要成分为妥曲珠利) 20 mg/ (kg体重) 口服。 (2) 庆大霉素、用氯化钠生理盐水稀释、腹腔注射。

另外取粪便样品带回实验室, 用生理稀释, 用显微镜放大100倍镜检, 仔细观察, 果然可见圆形球虫卵囊。

3日后, 畜主打来电话, 仔猪服药1 d后, 效果明显, 服药2 d腹泻基本停止。数月后, 笔者又遇该案例畜主, 由于采取上述层层阻断措施, 基本解决了球虫病问题, 并准备引进高床设备, 以求进一步解决球虫病问题。

3 体会

3.1猪球虫病并非新病, 只是以前多为隐性感染, 危害不易觉察。而在较大规模猪场, 管理条件、硬件设备较好, 仔猪多饲养在高床, 卫生条件较好, 仔猪接触粪便的机会大大减少, 仔猪发病几率也降低。而在小规模猪场恰恰相反, 尤其是在平实水泥地面饲养仔猪, 潮湿温暖, 更易发生仔猪球虫病。球虫耐药性较强, 绝大多数抗菌药基本无效, 磺胺类药物在过去使用多年后, 现在的疗效也很差, 而球虫卵囊对多种消毒剂均有坚强的抵抗力, 所以在某些发病猪场, 若处理不当, 球虫病可能继发大肠杆菌等其它疾病, 最终造成不小经济损失。

3.2猪病诊断一定要立足于临床实际, 现在隐性感染、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很多, 带菌者、带虫者比比皆是, 不要一检测到大肠杆菌、圆环病毒等病原物, 就下结论, 这很容易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在本例中, 畜主几次请人检测病死仔猪, 检测到大肠杆菌等多种病原物, 或多种抗体, 这很正常, 其实, 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受条件限制, 实验室的诊断结果, 仅供临床参考, 经过我们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还是认为其原发病原, 主要病原是球虫病, 抓住了主要矛盾, 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如何防治鸭球虫病 篇5

一、发病原因

没有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鸭舍、饮水器和饲槽等器具消毒不严格;粪便没采取堆积发酵或焚烧的方式处理,致使球虫卵囊大量存在;在该病易发季节,没有采取药物预防措施,或者虽进行了药物预防,但用药单一,易产生耐药性;鸭舍内温湿度不适宜,饲养密度不合理,通风不良;饲料单一,营养不均衡等。

二、临床症状

鸭感染球虫病后,表现精神沉郁,缩脖,食欲减退,口渴喜饮,腹泻,便血;粪便早期呈绿色或褐色水样,接着变为黏液状,后期呈暗红色胶冻样;死亡率可达20%~40%,严重的可达70%;慢性型多见于成年鸭,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常常成为球虫的携带者和传染源。

三、病理变化

病死鸭尸体消瘦、贫血。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小肠黏膜有密集的针尖大出血点,有的小肠黏膜覆盖一层糠样或奶酪样黏液,或者是红色膠冻样黏液,肠内容物多为鲜红色或淡红色黏液,不形成肠芯;个别严重者直肠黏膜弥漫性充血;个别的肝、肾淤血,其他器官病变不明显。

四、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如排血样粪便、生长迟缓和贫血严重等,以及病理变化的特点、流行病学要点,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在检查病原时,对死亡的雏鸭可进行病理剖检和小肠黏膜涂片,可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对耐过患鸭或慢性病例可用饱和硫酸镁溶液(浓度为60%)做粪便漂浮检查球虫卵囊,具体操作方法:无菌采取患鸭的新鲜粪便20~30克,加100~200毫升清水,调匀,金属筛过滤,取滤液离心(3000转/分钟)10分钟。离心后,倒去上清液,再向沉渣中加入60%硫酸镁溶液20~25毫升,再离心5分钟,然后用直径约1厘米的铁丝圈蘸取离心管表面的浮液,将铁丝圈的液膜抖落在载玻片上,置于高倍显微镜下镜检,如发现大量的卵圆形或椭圆形,呈浅绿色或浅蓝绿色的卵囊,即可确诊为鸭球虫病。

五、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全价、均衡,以增强鸭群抗病能力。平时要保持鸭舍内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尽量减少不良刺激。此外,鸭场内禁养其他动物,做好灭鼠工作,防止外来动物进入鸭舍,以免传播疾病。发生该病后,除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外,应及时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防止继发其他疫病。

2. 做好药物预防

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疾病高发期,在饲料或饮用水中加入托曲珠利或地克珠利对该病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但抗球虫药易产生耐药性,要注意轮换用药。另外,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生态制剂,以增强鸭群的抗病能力。

3. 做好消毒措施

平时应及时清除鸭舍内的粪便,由于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能抵抗大多数消毒剂,但对热比较敏感,因此,采取生物发酵方法,利用粪便发酵后产生的生物热可彻底杀死球虫卵囊和病原体。定期使用3%~5%热氢氧化钠溶液对鸭舍、用具进行消毒,保持舍内地面干燥,消毒剂要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以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六、治疗技术

1. 药物治疗

对发病鸭群,用氯羟吡啶按0.1%浓度混入饮用水中,连用7天,停药3天,再用7天。复方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SMM)+三甲苄氨胺嘧啶(TMP),两者比例为5∶1]按0.02%的量混入饲料,连用7天,停药3天,再用7天;对未发病的鸭群,用托曲珠利按0.5毫克/千克饲料的用量拌料投喂,进行紧急预防,连用7天,并供给充足的营养,同时在饲料或饮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多种维生素和黄芪多糖等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鸭的抗病能力。

2. 对症治疗

对于脱水、血便严重的患鸭,用止血敏或维生素K及补液盐进行对症治疗,防止失血和脱水过多,影响治疗效果。

3. 紧急消毒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搞好鸭舍内外卫生,及时清除鸭粪及其他排泄物,用过氧化氢、百毒杀等消毒剂按说明进行全面消毒,每天两次;地面用氢氧化钠消毒;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彻底杀灭球虫卵囊。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遂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邮编:463100)

哺乳仔猪球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篇6

1发病原因

在已知的十几种球虫中, 猪等孢子球虫是引起哺乳期仔猪球虫病症状的主要病原。其卵囊可抵抗产房内使用的多数消毒剂, 而且在潮湿条件下可存活数月。其较短的潜伏期 (4 d) 与孢子化时间 (12 h) 加之集约化猪场仔猪栏的高环境温度 (35~38℃) , 使等孢子球虫生活史很易完成, 促进了猪等孢子球虫在产房内的传播。球虫卵囊常存附于粪便及产房栏表面, 前一窝仔猪留下的卵囊很容易感染下一窝仔猪;同一窝仔猪间的同群感染现象也很严重。同时, 踩踏了含卵囊猪粪的工作人员也可将猪等抱球虫散播至整个猪舍。

2表现症状

临床典型表现为7~21日龄的哺乳仔猪排出黄白色至棕黄色粘糊状便, 粪便粘液带有气泡, 1~2 d后表现为有酸乳臭味的水样稀便, 但并不出现血便。粪便沾满猪体, 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染病仔猪体质虚弱、少动喜卧, 发病期间可继续吮乳, 但被毛粗糙, 发育减缓甚或体重减轻。腹泻可持续4~8 d, 腹泻初期仔猪体温正常, 中期升高, 死前体温下降。如单纯感染球虫, 死亡率一般为中等程度;倘若卫生条件差, 容易同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混合感染, 病情复杂恶劣, 死亡率增高。

3预防措施

3.1保持产房卫生

规模化猪场产房须“全进全出”, 每批猪转出后须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 以杀灭球虫卵囊。采用火焰喷灯消毒效果最明显, 如猪场使用塑料地板, 可选择高压热水 (>70℃) 冲洗。控制产房内湿度, 如湿度过大可撒布石灰吸潮。使用甲酚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在产后1周内须格外注意, 保持产房内的干燥清洁, 及时清理粪便, 并防止由于饲养、技术人员踩踏粪便带入卵囊。在转进母猪前, 必须对母猪进行清洗、消毒, 做好母猪定期驱虫工作。

3.2药物预防

良好的产房卫生条件可以减少产房内病原体的数量, 但是想要将病原体完全消除几乎不可能。极少的残留球虫卵囊即可引起严重的病变流行。所以在球虫病发生率较高的猪场, 在保证产房卫生条件的同时, 还须要进行一定的药物预防。由于目前猪球虫病尚无商品化疫苗, 猪场多采用在产房母猪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球虫药的方法来预防, 但效果并不确定。临床控制仔猪球虫病效果最好的药剂为5%妥曲珠利混悬液。于出生第一周内口服1~2 mL, 可显著减少随后腹泻病的发生。

4诊断与治疗

4.1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必要时可镜检球虫卵囊。对产房的多窝仔猪进行粪便漂浮检查时宜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3 d时进行。采样时应以窝为单位, 同窝的粪便混合后镜检。从直肠采集仔猪粪便,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查, 在显微镜下, 见近乎圆形的淡黄褐色的等孢球虫卵囊, 可作出确诊。球虫病易与大肠杆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兰氏类圆线虫病、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下痢混淆。其中, 传染性胃肠炎病、轮状病毒病、流行性腹泻虽然也表现为抗生素治疗无效, 但其多于寒冷季节发病, 病情凶猛, 进展快, 伴有呕吐, 极易脱水死亡, 且死亡率比球虫病高得多。梭菌性肠炎常见3日龄内的新生仔猪, 以排血痢为主, 较易鉴别。

4.2治疗

多使用妥曲珠利 (甲苯三嗪酮) 混悬液进行治疗, 其对仔猪球虫病有特效。能够降低球虫卵排出, 阻止球虫病流行。使仔猪下痢停止, 症状消失。可配合使用磺胺类药物, 如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以加强效果, 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的无性繁殖阶段, 须连续用药5~7 d方有效。与治疗仔猪球虫病本身相比,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显得更为重要:

仔猪等孢球虫病的防治 篇7

1 主要病因

球虫是寄生于细胞内的原虫, 感染猪的球虫主要有等孢属 (Isospora) 、艾美耳属 (Eimeria) 。球虫的致病力存在差异, 艾美耳球虫似乎对猪没有致病力。经患畜粪便镜检证实, 仔猪发生球虫病是感染等孢属球虫, 故称仔猪等孢球虫病。等孢属球虫的卵囊内有2个孢子囊, 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子孢子, 主要寄生于猫、犬、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及禽。猪等孢球虫病分布广, 对初生至6周龄仔猪危害最为严重。由于病原的繁殖 (裂殖体) 刺激肠上皮细胞而引起仔猪顽固性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2 流行特点

猪群常年可发生该病, 在高温、高湿春夏之交的梅雨季节更为多见。有球虫病史猪场, 仔猪可通过摄食母猪粪便中的卵囊、哺乳过程通过污染的乳头而摄入卵囊或舔食污染的舍内用具、物品、垫板等途径而感染。该病通过消化道感染, 对猪场大小日龄猪可产生交叉感染, 猪场管理不善, 圈舍密集时最易发生流行感染。

3 临床症状

感染等孢球虫的种猪和大猪症状不明显或不表现临床症状, 常呈隐性带虫。初生至6周龄仔猪对等孢球虫敏感, 特别是7~15日龄仔猪易发该病。病原体损害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消化障碍, 引起仔猪出现顽固性腹泻和脱水。患病仔猪粪便呈白色或黄色到灰色, 粪便呈黏稠状有酸臭味, 严重感染猪的粪便呈水样, 粪便中有的还带有血液, 常见产床内有特殊的黄、白、红混合的仔猪稀粪。仔猪粪便变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同时须注意并发感染大肠杆菌病和病毒病, 使病情更为严重、病死率更高。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特征主要表现在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 肠壁增厚, 肠黏膜出血不明显。显微镜下的病变是肠绒毛发生萎缩、融合、滤泡增生和坏死性肠炎, 肠绒毛末端的柱状上皮受损, 从而暴露出位于其下的固有层或被肥大的未成熟肠上皮细胞替代。病变的严重程度与仔猪摄入球虫卵囊数量有关。

5 诊断

根据仔猪发病的临床症状及伴有食欲 (吮乳) 减退, 消瘦、苍白, 被毛粗乱无光泽、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病程稍长发展到脱水死亡, 可怀疑患有该病。猪场7~15日龄仔猪腹泻, 经抗生素治疗无效, 是仔猪等孢球虫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采集有临床症状的仔猪粪便进行显微镜卵囊检查, 是快速的确诊方法之一。

6 治疗

1) 笔者在临床上针对患过该病的猪场或新发病猪场, 采用不同用药方案, 防治效果明显。对3~7日龄仔猪用药预防, 对较大日龄且出现症状的仔猪用药治疗, 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方案: (1) 2.5%百球清 (Baycox○R) 口服液0.8 mL、5%葡萄糖溶液1.2 mL, 每头仔猪1次灌服。 (2) 地克珠利溶液 (100 mL:0.5 g) , 每头1 mL, 1次灌服。 (3)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10 mL:1 g) , 每头2 mL, 1次灌服。

以上3种药物须单一进行灌服, 特点是药量能保证, 疗效确切, 对个别病情较重的仔猪须隔日再灌服1次。

笔者曾在一段时间内, 对不同猪场有该病临床症状、7~20日龄、经抗生素治疗2~3 d无效、粪检有卵囊的患猪, 分别使用上述3种方案进行对比治疗。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 3种方案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接受治疗的仔猪经3~5 d后, 食欲、粪便、被毛、肤色明显好转而痊愈。治疗中因个别仔猪日龄小、体弱、个体病情重等因素而影响治愈率。

2) 对出现并发细菌性疾病仔猪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5~0.2 mL, 肌注, 每天1次, 连用3~5 d。或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5 mL, 静注, 每天1~2次, 连用2~3 d。

3) 等孢球虫病的预防, 每吨饲料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500 g、甲氧苄胺嘧啶 (TMP) 150 g, 连用3~6 d, 停药30 d。或用10%磺胺喹噁啉钠可溶性粉50 g兑水100 kg, 连饮3~5 d, 停药10 d。

7 预防控制

1) 创造良好的猪舍环境。寄生虫病的传播感染途径多与猪舍的环境条件有关, 因此, 必须保证干燥、通风、不拥挤的圈舍环境。产房温度较高 (32~35℃) 和阴暗潮湿有利于猪等孢球虫的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后, 对多数消毒药有较强的抵抗力。为减少初生乳猪的感染机会, 因此要重视改善产房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

2) 提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猪场需配套建设有: (1) 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沼气池 (或化粪池) 、氧化池、病死猪“化尸井”, 以利消灭传染源。 (2) 设置固定粪便管理场, 做好贮粪的发酵灭虫工作, 防止粪便中的病原体扩散, 造成重复感染。

3) 猪场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 并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防止由动物爪子携带卵囊进入产房和昆虫传播病原体, 以降低感染率。

4) 做好产房、饲养用具及猪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每次分娩后产房中的组织碎片、污染物应及时清理干净并进行消毒, 用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 配成20%混悬液后喷洒消毒。饲养用具、圈舍内外环境选用氯制剂进行定期消毒。产房消毒是重点, 每周消毒1~2次。

一起仔猪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8

1 发病情况

2012年8月中旬, 阴雨连天, 唐山市岔河镇某养猪户自繁自养的2窝小猪, 整窝陆续腹泻, 用抗菌药治疗无效。以前该养殖户发生过类似仔猪腹泻的情况, 经实验室化验是大肠杆菌感染, 这次按同样的办法治疗无效。造成养殖户的养猪成本大大提高。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2 临床症状

该养猪户养殖环境粗放, 采用地面散养, 仔猪于7~10日龄发病。陆续出现精神不振, 衰弱脱水, 被毛粗乱、食欲减退或不食、腹泻、粪便恶臭等症状, 几乎波及整窝仔猪。

3 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剖检了2只濒死仔猪。小肠有出血性的炎症, 淋巴滤泡肿大突出, 有白色的坏死灶, 溃疡灶表面覆有凝乳样薄膜。肠内容物呈褐色, 带恶臭味, 有纤维素性的薄膜和黏膜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初步诊断为猪球虫感染。为了进一步确诊, 每窝带回1头猪的肠内容物和3头猪的新鲜粪便, 实验室分别采用了涂片法和漂浮法检查, 发现大量卵囊存在, 确诊为猪球虫病。

4 防治方法

(1) 治疗时首先选择的是磺胺二甲氧嘧啶 (SM2) , 按每千克体重100 mg口服, 每天1次, 连用3 d;再配合酞酰磺胺噻唑 (PST) , 按每千克体重100 mg内服。2 d后仔猪腹泻症状基本消失, 哺乳恢复正。

(2) 其次是隔离。仔猪哺乳前要将母猪乳房擦拭干净, 哺乳后及时分开。同时做好母猪粪便的清理工作。

(3) 消毒。做好每周1次的碱性制剂消毒。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后效果良好,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5 体会

(1) 夏季是阴雨连天、潮湿的季节, 做好仔猪的管理工作是预防猪球虫病的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常发生的猪场建议改变仔猪的饲养模式, 由地面散养改成网上养殖, 是降低球虫病发生的最有效办法。

(2) 一定要严禁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 猪粪要及时清除。

(3) 治疗时选择磺胺二甲嘧啶 (SM2) 再配合酞酰磺胺噻唑 (PST) , 效果很好。

仔猪球虫病防治 篇9

1 发病情况

南阳市七里园乡童军养猪场共有存栏猪600头,其中50日龄的断奶仔猪160头,2007年8月13日清晨,饲养员在投喂饲料时发现5个仔猪猪舍地面上有黄白色的稀粪,粪便呈胶冻样粘液状,共有18只仔猪没精打采,对投喂的饲料不感兴趣,只用嘴稍拱饲料即退后静卧。猪场场主结合最近两周来的阴雨天气特点,诊断为细菌性腹泻,先后使用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痢特灵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佳。至8月16日上午,猪场疫情进一步发展,先后有96头断奶仔猪发病,病死21头,随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求诊。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消瘦,被毛粗乱,排胶冻样粘液样呈黄白色的稀粪,流涎,结膜苍白,呼吸浅表,心跳加快,触摸时拒按,发出尖叫声。病猪的眼睑、颈部、腹部皮下水肿;个别猪有转圈现象,共济失调,肌肉震颤,严重者倒地不起,阵发性抽搐,四肢划动,口吐白沫,最后在昏迷状态中死亡。经测量仔猪的体温无明显变化,基本在38~39.5℃之间。

3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肠道,以卡他性肠炎或轻度出血性肠炎为特点,肠粘膜面上被覆大量黏液,粘膜水肿、充血和白细胞浸润,粘膜常发生点状出血,个别严重者肠道糜烂,肠粘膜呈弥漫性点状出血,出血点呈针尖般大小,结肠肠系膜胶冻状水肿,充满于肠裙间隙。全身淋巴结、眼睑和头颈部皮下也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特别是胃壁、结肠肠系膜、大弯、贲门及颌下淋巴结水肿尤为严重,水肿部位厚度不一致,薄者不到0.5cm,厚者可达3cm左右,切开水肿部位常呈胶冻状,心包、胸、腹腔积液。肝肿大,肾苍白,心肌柔软。

4 实验室检验

4.1 涂片镜检

(1) 无菌取病死猪的心、肝、肾、肺、淋巴结等涂片,按照常规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散在排列、两端钝圆、着色较浓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 无菌取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24h,结果普通琼脂平板长出圆形、稍隆起、湿润、光滑的红色菌落。挑取单个菌落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散在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4.2 生化反应

取纯化的代表菌101、102、103号进行生化反应试验,重复2次。结果代表菌能水解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蔗糖,产酸产气,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反应为阳性;能产生靛基质,M反应阳性;而且H2S反应、V-P反应、枸椽酸盐反应、尿素水解反应、液化明胶反应均为阴性。

4.3 药敏试验

对分离的上述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照常规方法),结果该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高敏,对卡那霉素、呋喃唑酮、泰乐菌素、氟哌酸、环丙沙星中敏;对强力霉素、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SMZ+TMP为低敏;对红霉素、痢菌净不敏感。

4.4 虫卵检查

(1) 取病猪肠内容物、异常猪粪,用浮集法检查,可发现大量球虫卵。

(2) 取病猪肝脏黄白色结节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球虫卵。

(3) 直接刮取空肠和回肠的粘膜,制成抹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能找到大量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裂殖子、裂殖体和配子体)。

5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仔猪大肠杆菌病并发球虫病。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紧急预防措施

(1) 隔离将患病猪、疑似患病猪、健康猪分别隔离于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相对独立的不同猪舍,尤其注意将猪隔离于不易散布病原体而又便于诊疗和消毒的地方,以防疫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2) 彻底消毒将病死猪的尸体进行销毁,彻底清扫、洗刷猪舍、饲养工具,将粪便、垫草、饲料残渣等及时清除干净,对清扫出的垃圾、被污染的垫料及废弃物等进行集中销毁,同时可用过氧乙酸对整个养猪场进行彻底喷雾消毒。

(3) 药物预防对未发现症状的猪,用环丙沙星、氯苯胍,分别按1/5000、1/20000的比例拌料饲喂,连用5-7d;同时也可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维生素、电解质、多维素等,以提高猪的体质和免疫力。

6.2 积极治疗措施

(1) 西药治疗

A硫酸安普霉素注射液 (普美仙) 1ml/只,肌肉注射;土霉素25~50mg/kg,混料饲喂,每天2次,连用3d。

B庆大霉素5万IU/kg,肌肉注射;磺胺六甲嘧啶,按1000 mg/kg的剂量,混料饲喂,每天2次,连用3-5d,停药2d,再根据病情使用1~2个疗程。

C 5%恩诺沙星,20mg/kg,混料饲喂,同时黄芪多糖饮水,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5d。

D氯苯胍,15mg/kg,混料饲喂,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5d。

(2) 中药治疗

A组方:败酱草60g、金银花30g、地丁15g、薏苡仁15g、丹皮10g、丹参18g、木香6g,附子3g、苦参60g、土茯苓30g。

B方义:本症属祖国医学“肠痈”范畴,由湿热内蕴、热毒郁结下注引起。临床上有厌食、下痢、腹痛拒按、肠道感染、出血、糜烂等症状。因而中药治疗机制应以清热解毒、杀虫破瘀、利水消肿为主。本方由薏苡仁附子败酱散加味而成,方中薏苡仁利湿消肿、清热排脓,与大剂量败酱草相配,有下气破血排脓之功,附子微用,振奋阳气,辛热散结,意在走肠中,屈曲之处可达;丹皮、丹参凉血活血以散痈肿;金银花、地丁清热解毒而消散痈肿;木香醒脾开胃行气而止腹痛;苦参、土茯苓配伍用,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综观全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破瘀消痈、活血行气、通腑透脓之功,可使湿瘀分化、脓排肿消,药中病机,均获良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金银花、地丁、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具有抑制细菌、减轻中毒症状、控制炎症发展等作用;丹皮、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能够直接影响肠血流量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肿块,减轻出血及坏死等病理损害;薏苡仁、木香等利湿行气之品可调整肠平滑肌运动而增强肠管蠕动,促进炎症消散;苦参醇提取物对原虫有杀死作用,其煎剂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C用法:将药置于锅内加热水2500~3000ml,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10分钟左右后调为文火煎20分钟,冷却取药液1000ml左右,混饮或拌饲料喂。每天1次,连用1-3d。本方剂量适合供10只仔猪1d的用量,临床应用时可视猪群数量的多少按比例增减。

7 治疗结果

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后,第2d (8月17日)疫情就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新的病例发生,除4只仔猪由于体能极度衰竭不治而亡外,其他仔猪症状明显好转。用药3d后,仔猪精神兴奋,食欲恢复如常,除个别尚有轻微震颤或排稀粪症状外,其它症状消失。随嘱停用西药,中药继续使用3d,以巩固疗效。至8月23日回访时,病猪已完全康复,猪圆体壮,皮毛柔亮,长势良好。

8 小结与体会

8.1 及时诊治,对症下药是治疗本症的关键

仔猪球虫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以前比较少见,主要发生在5-6月份、8-9月份的阴雨、潮湿的季节,近年有逐渐蔓延发展的趋势,误诊误治,容易造成仔猪的大量死亡。

8.2 严格执行免疫制度

认真落实防疫和消毒措施,是防止本症发生的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应根据当地疫情,合理制定免疫程序,科学选用优质疫苗,提高免疫质量。同时合理调配饲养密度,确保猪舍有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并且要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尽可能给猪群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提高猪生存的环境质量。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和饲养管理的规律化,避免应激反应。

8.3 科学配制饲料,合理饲养

应该重视饲料构成的变化和配制,尤其要加强临产期及哺乳母猪的饲养研究、配制,饲喂优质全价的饲料;仔猪应根据其生长周期的营养需要,科学调整日粮中粗蛋白和钙质比例,适当提高青、粗饲料比例,适量加入维生素、矿物质等,保障仔猪的正常生长需要。严禁突然改变饲料结构和饲养方法,投喂的饲料量应该逐渐增加,缺硒地区可在饲料中添加硒。另外,应注意适当增加仔猪的活动量,以促进仔猪的骨骼、肌肉生长,增强仔猪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也可根据当地疫情的实际情况,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氯苯胍或长效土霉素等药物,可有效的预防本病的发生。

8.4 不能滥用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

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篇10

一、病原

我国已报道的有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及早熟艾美耳球虫,其中柔嫩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力较强。

二、流行特点

各个品种的鸡均易感染,该病以15~50日龄雏鸡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成年鸡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病在潮湿多雨、气温较高的梅雨季节易暴发流行。

病鸡粪便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土壤或用具等均可成为传染源。鸡感染球虫的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某些昆虫、人体及衣服、用具等都可成为机械传播者。

球虫卵囊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不易被一般的消毒剂所破坏。卵囊在土壤中可保持感染力4~9个月。

雏鸡拥挤、环境潮湿、饲料中维生素A、K缺乏以及日粮营养不均衡等,都可诱发本病。

三、临床症状

1. 急性型。发病初期精神沉郁,被毛松乱,食欲废绝,鸡冠及可视黏膜苍白,嗉囔充满液体,便血下痢;病末期有神经症状,昏迷,两脚外翻、僵直或痉挛。

2. 慢性型。多见于2~4月龄的雏鸡,无明显症状,病程较长,拖至数周或数月。病鸡表现为厌食、消瘦、生长缓慢,产蛋减少,间歇性下痢,但较少死亡。

四、病理变化

病变集中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类有关。

1. 柔嫩艾美耳球蟲主要侵害盲肠,盲肠显著肿大(较正常的大3~5倍),肠道黏膜出血、脱落,肠内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

2. 巨型和毒害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肠腔有凝血,浆膜呈淡红色。

3. 堆型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被损害的部位出现大量淡灰色斑点。

4. 布氏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后段、盲肠近端和直肠,表现为上皮细胞脱落,黏膜出血,有针尖状出血及灰白色斑点。

五、实验室诊断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涂片检查到球虫卵囊,或取肠黏膜触片或刮取肠黏膜涂片检查到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体,均可确诊为球虫感染。由于鸡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所以判定是不是由球虫引起的发病和死亡,应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理剖检情况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六、预防

成鸡与雏鸡应分开养殖,以免带虫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暴发球虫病。鸡舍内要保持清洁,定期清除粪便并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减少感染机会。每周对鸡舍进行1次消毒,用20%石灰水或30%草木灰水或百毒杀消毒液(按说明使用)对笼具、料槽、水槽进行消毒。

本病流行季节,投喂维生素A、维生素K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体水平。

七、治疗

目前,鸡球虫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市售的抗球虫药较多,养殖户要谨慎选购,合理用药,并交替使用,一种药物可连续使用5~7天,间隔数天后再换另一种药物,以提高药效,避免产生耐药性。常用的抗球虫药如下:

1. 氨丙啉。混饲或饮水给药,预防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100~125毫克,连喂7天,以后用药量减半,再喂14天。治疗量为500毫克/千克饲料,连用7天,以后用药量减半,连喂10天。应用本药期间,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应控制在10毫克以内,以免降低药效。

2. 氯苯胍。广谱抗球虫药,当使用其他球虫药无效时,改用本药可以奏效。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3~5克,连用3~7天。预防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30~33毫克。

3. 磺胺二甲嘧啶。预防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125~250毫克,连用6天;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1~2克,或每千克饮水中添加500~600毫克,连用5~6天,或连用3天,停药2天,再用3天。

4. 磺胺喹 啉。间断投药治疗效果好。按0.1%的比例混饲给药2~3天,停3天,再按0.05%的比例混饲给药2天。

5. 10%盐霉素钠。每100千克饲料添加5~7克,连用3~5天。

6. 泰灭净。按0.1%浓度混饲,连用5天。

7. 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万~3万单位配合维生素K3针剂0.2毫克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3天。

上一篇:计算机安全保密技术下一篇:电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