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报道

2024-06-12

新闻媒体报道(精选十篇)

新闻媒体报道 篇1

网络媒体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地发展应运而生。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第四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使传统媒体不断的淡化,传统的传播格局占领了社会舆论的大部分。由于受到政治因素、著作权版权保护等等的限制,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内在的关系,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网络新闻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体,二者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融合的,多角度的趋势。

1 网络新闻媒体特点与不足

1.1 网络新闻媒体特点

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首先,跨越时空限制。记者和编辑再也不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处随时的发现新闻,及时的报道。大众不管身在何处,同样可以通过网路看到听到甚至参与到远在他方的信息。例如,世界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公益活动,重要会议,以及突发事件等都能在事发后的几分钟之内传播给世界各个角落。

其次,网络新闻媒体的非线性工作形态的变化,节约人力,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使用网络新闻媒体,记者和编辑工作人员借助先进的网络采编系统,就可以根据新闻的关键线索,快速,有效的操作整个流程,在短时间内编制出耳目一新的新闻视听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稿件的内容质量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第三,查询方便,易储存整理。网络新闻媒体经科学技术处理之后变得轻便,而且容易查询。节省大量的空间来贮藏,利用虚拟的空间,并且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找到需要的资料。“数字报业”的发展,不仅贯彻执行了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意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网络新闻媒体不仅使大众接受媒体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同时颠覆传播媒体的内部组织结构,使得新闻的结构发生变革。记者和编辑在进行网络新闻媒体制作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相关资料的启发,发现多视角,更深层次的新闻素材。现在的网络已经成为新闻从业人员与大众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1]。

1.2 网络新闻媒体的不足

网络新闻媒体还具有很多强大的网络功能,它可以融合多媒体的制作,使得大众有更多的话语权等特点。但是,随着网络新闻媒体多文化角度的发展,也不意味着日趋完美,毫无缺陷。以下一些方面让人十分担忧:第一,网络新闻的真实性。近些年的网络新闻媒体由于利益的因素对于某个事件的夸张宣传或炒作甚至可以达到疯狂的程度。使得大众偏离了真实的判断,影响相当不好;第二,不良信息侵入到国家、政府、社会公共管理机构,损害集体的利益,以致对他人利益造成侵害,形成犯罪;第三,快捷的信息获取,使年轻的一代人迷失了自己和世人的职业精神和从业风格妨碍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发现的精神。第四,网络新闻媒体的受众人员受计算机技术运用以及知识的安全维护的局限,使得网络难以达到更广阔的范围。

2 传统新闻媒体的特点与不足

2.1 传统新闻媒体的特点

传统新闻媒体主要是报纸、广播和电视这3类。虽然在人们的意识里逐渐被淡化,但是如今在如今的社会中还是但负着强大的信息传播责任。

首先,报纸通过详细的生动的实在的文字传达给视觉神经。对于那些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通过收藏的形式,更具有收藏的价值。广播是单一的新闻媒体传播途径,受众群体可以轻松的在任何地方享受新闻信息,并带给自己的自由广阔空间。电视是现在主流的媒体传播途径,声话并茂,同时调动受众群体的听觉和视觉神经;其次,传统新闻媒体拥有相当庞大的受众群体、稳定的记者队伍,新闻信息来源非常广泛,这些都是网络新闻媒体望尘莫及的;再次,传统新闻媒体在受众群体中长期的根深蒂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固有的象征意义和优势,促使在新闻媒体中传统新闻媒介占用更为有效的信息资源。

2.2 传统新闻媒体的不足

传统新闻媒体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第一,传统媒体的新闻逐渐的缺乏受众人群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没有新意,不能满足受众所需要的精神大餐;第二,传统的新闻观念的时效性很难保证,今天报纸上新闻,其实已经是发生了一天或者几天的消息了,由于印刷的延误,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广播电视新闻更像逝去的清风不可追寻复回;第三,受众接受新闻的方式过于单一,古板,不能引领现代人员随性的社会生活。传统媒体的新闻必须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收看和阅读[2]。

3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角逐

新生的网络媒体直面庞大的传统媒体群,已发出强大的冲击波。二者都在同样的信息市场争夺注意力,争夺受众的“眼球”,网络有着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集文字、图片、图表、音频及视频之大成,构成多媒体的交互传播方式,在速度、广度以及开发性、交互性等方面,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不可企及。

虽然,新网络媒体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形成一种拉力角逐的趋势。具体而言,报纸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而且不要借助设备随时观看,是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办公室和家庭等固定场所,报纸会因为人们习惯于网上看报而减少订户;而在诸如车站、码头等流动的公共场所,报纸始终有其生存空间。广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个受众群体的在工作的同时也不会落下新闻信息[3]。电视作为边缘山区、网络不通的地区的人们依旧是首选新闻工具的地位,作为娱乐工具的魅力依旧非常广泛。

4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关系及其整合的可能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只能说两者是相互依赖和互补的关系。虽然新网络媒体出现的比较晚,但是有很强的吸引力,它集各种新鲜的信息于一体,并且加之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辅助,使得网络新闻媒体在年轻人群中具有很大的市场。传统新闻媒体,在成年人或者老年人中,在社会政治,长久发展中依旧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二者是分不开的[4]。

网络新闻媒体对传统媒体具有依赖性:一是网络新闻媒体绝大多数信息的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媒体因特网上的信息内容都是通过链接的方式从传统媒体上照搬而来的,关键是加上了生动的图片,详细的视频链接,丰富的色彩渲染,使得大众对于网络媒体更加宠爱有加[5];二是网络新闻媒体依赖于传统新闻媒体的记者队伍,传统新闻媒体的庞大的记者队伍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有相当新闻敏锐性,及时发现新闻,及时报道。但是网络新闻媒体存在资源短缺的状况,借助于传统新闻媒体的人力和财力就能成功;三是传统新闻媒体所采取的新闻规律和经验已被网络媒体所接受,并在网络新闻中频繁使用,同时也使得网络媒体更有优势了;四是大众的认知度。传统媒体,在推出网络媒体方面更能创造出新优势。依靠着国家、政府的支持,人民的信服感,在各个方面都是有独特的优势。

我们再从网络新闻媒体同传统媒体的内在联系进行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目前还不存在取代性。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它们都同属信息传播工具和传播载体,但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渠道不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都正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服务于社会大众,满足社会大众不同的需求。多网络媒体产生于传统媒体,是传统媒体事业扩大的一部分,更进一步的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业务,两者之间不是截然断开的。

5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整合的途径与思考

在当代中国国情下应该作为多种新闻媒体的一员而存在,并不能取代彼此而一统天下,而应用形成一种新闻传播的合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地球村的形成更是需要我们在世界中找到多元发展的整合点,互相依存,共同发展,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具体讲两者之间的整合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点:

1)信息内容共享,消除壁垒

不管是网络新闻媒体还是传统新闻媒体,未来的竞争的角逐的基点不是技术的较量,也不是传播方式的较量,而是拥有高质量的信息,需求更多的发展。谁拥有了原创信息越真实、越独到、谁就越具有时效性、话语权。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各种新闻媒体需要消除自己的垄断思想,开放思想,共享各自的新闻信息,加强自己的新闻敏锐性,充实自己的各个领域。为了实现新闻媒体的更大发展,让广大群众能欣赏到准确详实有质量的新闻。

2)综合彼此所长,形成合力

网络新闻媒体和传统新闻媒体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对在现代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新闻媒体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稳定的记者编辑队伍,信息来源渠道广泛。而网络新闻媒体具有无法超越的穿越时空整合,快速传播,信息整合迅速,查询便捷的特点。两者长期互补,形成了一种长期的合力,共同推进了新闻媒体事业的迅速发展。这是新闻媒介的聪明选择,也是大众众口不在难调的秘诀。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传播新闻方式,彼此能真正给大众提供便利,并且又在不断竞争中消除了自己的不足和劣势,不在强调舍我其谁,而是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这就是新闻媒体的生存之道。

6 结论

总而言之,受众不管从传统媒体走向网络媒体,还是返回到传统媒体,都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但是可以肯定是两者的界限是会愈来愈模糊,不用去猜想谁会赢谁会被淘汰。如同人类一样,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会进行一轮轮的对比,挑战,合作,最后为了适者生存而斗争,但是最后还是趋向于双赢的发展。一个社会的产物必然有它生存的价值,而传统媒体和网络新闻媒体都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打开原有的封闭的垄断思想,最终会取得顺利融合的局面。

摘要:新闻媒体是社会重要的信息集散枢纽之一。网络新闻媒体具有跨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巨大、查询方便等特征;传统新闻媒体具有受益群体众、稳定的信息采集队伍,信息来源广泛等特征。文章对二者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整合的可能,最后对整合的途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传统媒体,整合

参考文献

[1]任媛.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7(6).

[2]史南.网络新闻媒体的局限及与传统新闻媒体整合之探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戴群.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2).

[4]李吉勇.浅谈网络媒体与新闻媒体[J].中国传媒科技,2001(9).

新闻媒体报道 篇2

做新形势下合格的基层通讯员

各位领导,各位通讯员:

上午好!首先感谢孟镇长的关心、器重和帮助,给予了我今天与大家共同学习的的机会。感谢霞阳镇党政领导对宣传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说实话,由于我本人能力有限,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于新闻宣传工作,我确实做得很不够,还有很多地方得向大家学习,还得继续向我的师傅孟镇长学习,所以今天我不是来给大家讲课的,是来学习的。下面,结合我自己近几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基层单位通讯员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对之处,请孟镇长和在座的各位批评指正。

今天,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一是我想与大家一起简单地谈谈新闻的定义及特点,二是想与大家一起谈谈,怎样写好新闻稿件;三是想与大家一起谈谈,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基层通讯员。

一、新闻的含义及特点: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就是新消息;指刚发生的事件。不妨查查字典,便可发现新闻的定义是,报道最近发生的事件或过去不为人所知的信息。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

“新近发生”是个很容易理解的话语,新闻的“新”主要就体现在这里。

新近发现,“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这一话语。现代新闻报道的对象未必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的时候,它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这样的事件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来。例如二战期间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美军击落,一些详情细节直到80年代才被报刊披露。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副总统戈尔正努力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时,美国报刊突然披露“戈尔年轻时嗜大麻”,把几十年前的往事也抖搂出来了。1970年中国云南发生强烈地震,当时为了粉饰太平,只报喜不报忧,2000年初还有报纸载文报道其详情。这些事件差不多算是“旧闻”了,但由于是刚刚发现的,仍能给人以新鲜感,所以新闻报道也少不了这样的类型。

2.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值得报道,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有价值的。

一是有教育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有怡情作用。这里所说的怡情,不包括低级趣味在内。那些对影视明星的私情家事不厌其烦地加以报道的所谓新闻,实

在是把肉麻当有趣。我们所说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一是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各级媒体的首要职责,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媒体一旦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也就是缺了存在的价值,最终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淘汰和唾弃。

二是新鲜。“新鲜”的事实要具备两个基本因素: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它是人们欲知的事实。

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二、怎样写好新闻稿件

写作新闻稿有别于普通的文体,它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形式,即把最重要的东西写在前面。先是新闻标题,然后是导语,然后才是事件的叙述。

因此,在新闻稿之前,要抓住这个新闻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把它浓缩成一个标题,并且要设法让这个标题容易吸引人。然后把这个新闻的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写成导语,之后才铺开写事件。

一、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必须将此次新闻主题简单扼要地说明出来,才能吸引记者的注意,不至于成为垃圾桶内的废纸。比如,我去年就写了一篇旅游方面的文章。这个题材不好写因为以前县里在旅游方面发的稿子真的确实很多。那么标题就更难拟

了。开始我想了一个这样的标题:炎陵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后来想想,觉得没新颖,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于是改成:全党参与 全民动员,炎陵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后来又改成:炎陵县依托“古红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最后想想:精心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后花园”—— 炎陵县依托“古红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又如:炎陵做好发展“加减法”。刚开始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写炎陵如何保护好生态,做到工业、生态同步发展,于是起了一个“炎陵发展工业不忘保护生态”的标题,后来想想,太普遍了,于是换成“发展中的炎陵做好生态文章”,炎陵发展极力作好生态文章,最好改成“炎陵做好发展加减法”

二、导语。开始,我就说了,一般新闻写作最典型的就是所谓倒三角形的“倒金字塔式”。也就是越重要的越放在前面,因此最重点的内容当然要放在第一段的导语部分,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个字。一份报纸厚厚的好几十版,每天见报的新闻上百则,读者不可一一看完,因此必须以最简短的方式让读者立即明了最重要的内容,如果读者有兴趣就继续阅读,否则即可就此打住。比如:我在写“炎陵三绝冲刺省遗”一报道中的导语就是这样写的:昨日,从炎陵县文化体育局获悉,该县正在整理炎帝陵传说、客家山歌、红色歌谣相关信息,近日将向有关部门递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此前,该县“炎帝陵祭典”、“炎陵三人龙”分别入选“国遗”、“省遗”。用了70多个字就把文中要写的主要内容写出来了。

三、正文。关键是内容要充实,要有事实,要有说服力。新闻作品不能材料化、散文化,不能像写汇报材料一样,尽是一些理论的东西,十分空洞,一定要有具体的数字,具体的人,具体的做法,具体的事例。比如,我在写“炎陵做好发展加减法”一文中,就有2006年广东一电子器件厂到我县投产被拒之门外的事例,有拒绝不符合环保要求拒之门外的企业的个数103家,关闭了30多家企业,包括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做好发展加减法的措施,从而得出我县保护生态的决心。如果没有这些数字,那就真的显得很空洞,有可能就是纯粹的喊口号了。

举例:《炎陵客家山歌对起来》

这是一篇典型的按照倒金字塔格式写成的新闻稿; 这篇稿子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标题,并且标题很容易抓住人。

它的导语给出了一个基本事实,突出了它的新闻着眼点。

它的新闻稿在一开始就很明白地回答了新闻的五个w.(什么事情what,谁举办的who,什么时间举办when;什么地方where;什么举办why)

在叙述完基本事实以后,记者没有就此停步,而是向深度发展,给出了几个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把一个简单的小新闻做成了一个有深度的报道,使读者从中间了解到了很多背景信息。

三、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基层通讯员

一,必须具备新闻敏感,善于运用“新闻眼”去发现和捕捉新闻

新闻敏感性是作为新闻记者的必备素质之一。著名报人穆青曾经说过:“记者的新闻敏感,归根结底在于思想解放,多学习,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人民,才能发掘很多新闻题材。当然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要不断地努力”,新闻界的老同志把它归纳为“五多”:多学、多问、多听、多看、多想。作为从事基层新闻宣传的人员,要时刻不忘政治理论学习,注重业务钻研,争作一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通讯员。正如俞柏鸿老师说的:“发现新闻要用脑子,写好新闻要讲政治”。

举发现刘朝华这一重大典型的例子。

二、平时要有“四心” 一是要有热心。要有这个热情。二是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三是要细心。(举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采访刘朝华的事情)。四是要有信心。其实我们平时的新闻素材很多,可以宣传县里、镇里单位发展的新思路、新成效、新举措、新风尚;可以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挖掘、发现先进典型。去年县里就发现了刘朝华这一重大典型,镇里前年就发现和推介了山垄邱厚福这一典型。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

如何改变新闻媒体报道的现实困境? 篇3

关键词:改善 新闻媒体 现实困境

近几年,社会上大有好事者呼吁有关部门封杀一切负面消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心态应对媒体舆论监督。而这些,无不间接地反映出我国媒体深陷于一种中国特有的报道困境中。那么,这种困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新闻与宣传不分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是一种信息。新闻有它自身的规律及功能。在我国,往往有些人混淆新闻与宣传两个概念,在他们眼中,新闻就是宣传,宣传就是新闻,两者没有区别。长此以往,媒体就给人们造成一个“假大空”的不良形象,因而失去了受众的信任。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这种现象被放大,年轻一代新闻记者可以根本不去现场采访,就在网络上摘抄、复制,一个个“假新闻”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媒体上。于是,新闻媒体的报道之路越走越畸形,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逐渐丧失了公信力,随之而来的是给“小道消息”留下了无限空间。

二、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的缺失

眼下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在发展工业化,特别是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失地者与政府矛盾加剧,媒体日益受到有关党政及相关部门的管制,出现当地媒体失语、异地媒体监督的现状。媒体可以被迫“失声”,但新兴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却难以做到,于是就出现了“管得住记者,管不住网络、管不着手机”的现象。近几年,一些重大突发事件都是在网络和手机媒体中最先披露出来。在舆论的压力下,传统媒体才最终介入调查报道。

三、传媒人自我研究的“灯下黑”

当前,全国乃至全球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发展迅速,数量大增,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受众,吸引更多的广告投放,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争抢首发新闻、独家新闻,做可读、可听、可视性强的新闻。这也给虚假新闻的出炉提供了可乘之机。受利益驱动,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一些媒体和个人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片面地吹嘘、夸大,甚至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造假。这种现象在“北京纸包子”、“陕西华南虎”等媒体事件中可见一斑。类似的闹剧和丑陋事件,在全国引发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也严重败坏了新闻记者在人民群众当中的整体形象。由此,不少媒体和记者在报道时慎之又慎,生怕“吃不了兜着走”。而一些地方的公检法机关更是利用手中的权利,对记者实施“控制自由”等特权行为。在这种媒体环境下,一些媒体记者只能甘于当“吹鼓手”、当“传声筒”。

四、市场大潮下,媒体“企业化”弊端凸显

报道新闻就得去第一现场。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媒体被迫带着镣铐“闯”市场。新形势下,主流媒体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把创收列为头等大事,并给编辑记者主持人洗脑:新闻内容是产品,是商品,要制播分离,搞市场化改革。党报规定了创收任务,甚至具体到人;电台、电视台唯收听收视率独尊。于是,媒体就成为了一个创收载体和平台,只要能吸引眼球,能带来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和广告就是好栏目、好节目、好媒体;衡量记者的标准也由新闻质量转为考核创收。媒体的尊严由此逐步丧失,编辑记者也因此“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社会上于是也就有了“防火、防盗、防记者”之说。

五、如何突破新闻报道现实困局

首先,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媒体责任感是新闻报道和媒体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网络媒体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繁荣,新闻信息已发生巨大变化,所谓的“受众”不仅仅有知情权,更有批评权、参与权,甚至信息的发布权。任何新闻报道,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就算报道内容为坏事,也不可简单理解为负面报道。

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要站在公众的立场,理性客观地充当社会公正的“记录人”这一神圣角色。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在2006年之后明确提出新闻报道“群众立场、世界眼光、内蒙古情怀”的观点,倡导“新闻立台、评论强台”,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不失语、不缺位,称得上是省级主流媒体责任和胸怀的一种体现。

其次,如何突破新闻报道困境,目前的办法就是让新闻回归它本来的面目,回归到它本来的规律上来,即新闻专业主义。提倡新闻专业主义,不仅强调专业知识工作化,工作职能专业化,强调新闻技能与新闻操守的兼备,而且还要从市场经济的产业环境出发,强调媒介工作的商业因素和专业能力对这种要求的满足。

新闻媒体报道 篇4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智能手机

一、传统媒体的特点

传统媒体是和新媒体相对而言的说法, 指的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一类的媒介工具。

报纸这种媒介最早在国外产生, 在20世纪之初传到我国。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新闻报道方面讲究实事求是, 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为一篇新闻稿要经过记者采编, 编辑编审多项筛选, 最后才向大众传播。报纸的另一个特点是作为纸质传媒, 具有收藏性。一篇好文章可以被人当作藏品收藏多年, 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广播的产生比报纸晚一些, 和报纸的“以读为主”相比, 广播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是“以听为主”。广播的出现, 使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更广。因为在20世纪, 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低, 读报只是有文化人获取信息的方式, 对于那些没有文化又无法订阅报纸的人来说, 听广播是获取信息的最好方式, 并且听广播的同时还可以干其他活。

电视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休闲方式, 它不仅可以形象地向大众报告信息, 还将报纸的娱乐功能由“读”的间接接受, 变为视听并用的直接接受。和报纸相比, 它传播的信息更加及时。

传统媒体虽然在不断进步, 但也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报纸的受众相对要少一些, 但具有权威性和文献价值。对于一条影响大的新闻, 还可以做后续报道, 将事情分析透彻;广播电视的信息比报纸要及时, 但只是片段式, 错过了就无法获取, 也无法进行收藏。

二、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主要是网络发展以来, 人们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的工具, 包括电脑、智能手机等传播工具。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信息传播具有及时、迅速、声图并茂等优势。它集合了广播电视的优点, 同时也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信息获取受时间限制的不足, 可以随时收看, 错过了还可以通过搜索的方式查看过时的旧闻, 这一点和报纸的优势相似。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 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向性传播, 受众只能被动接受, 不能进行反馈和评论。新媒体的互动性, 使每一个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 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很容易产生舆论焦点。新媒体受众不仅可以接受信息, 也可以自己发布新闻,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特别是有智能手机以来, 普通民众随手拍下的视频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甚至给警察破案也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媒体虽然具备了传统媒体所有的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这些缺点主要体现在信息碎片化, 缺少权威性, 真假信息鱼龙混杂等方面。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大多从个人微博发出, 微博的字数有限, 使得一些信息言简意赅, 语焉不详, 只能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 前因后果不得而知。更没有报纸那样的后续追踪, 也很少作深刻分析。

新媒体的特点是互动性, 也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 这样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拓宽了。但由于目前网络管理不到位, 一些人, 尤其是不懂事的青少年, 为了使自己的微博增加知名度, 博取点击率, 无中生有地发布假消息, 或者将一些道听途说的事件当作新闻, 不加证实就进行发布,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

目前, 新旧两种媒体处在激烈竞争之中。社会上, 利用读报纸看电视获取新闻信息的大多数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青年一代和一半的中年人都是通过新媒体工具获取。这样一来, 使得传统媒体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 尤其是大量的报纸, 自从有了新媒体, 订阅的人数就每况愈下, 使报纸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其实, 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定要淘汰过去, 报纸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它的优点也是电视和网络难以企及的。在电视盛行的年代, 报纸的发展不但没有受影响, 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因为电视新闻是碎片化信息, 人们在看了新闻之后要想对新闻做深层次的了解, 必须通过报纸来了解详情。就是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 人们看到网络上的新闻之后, 还是要通过权威性的报纸来验证真假, 一些详情还需要通过报纸来了解。尽管网络新闻有很多评论, 都是大众化, 缺少专业性和权威性。而报纸评论都是有专业水准的人士, 能从深层次进行点评。报纸的这些优点是新媒体无法取代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 很多大型报业开始和新媒体进行整合, 像《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知名度较高的报纸, 就利用网络开办了自己的网站。网站既有新媒体的互动特征, 又保留了自身的权威性特征, 读者可以在这里获取新闻信息, 了解国家政策的详细内容, 也可以对一些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像《人民日报》的“强国论坛”, 人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国家政策, 看世界新闻, 能得到专家的深层次分析, 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它已经成为“中文第一论坛”。它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关键还是《人民日报》的权威性作它的后盾。《中国青年报》的《中青在线》有多个栏目, 比报纸的内容更加丰富, 传播的信息更加及时。这都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结果。

除了这些国家级报纸之外, 一些地方报纸都有“数字在线”,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阅读, 还有的报纸可以通过网上订阅的方式成为老主顾, 像安徽的《新安晚报》。

由此可以看出, 在新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 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来拓展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可持续阅读这些优点。这样一来, 也可以改变新媒体信息碎片化, 真假信息鱼龙混杂的不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整合, 前提就是资源共享, 用自己的长处弥补对方的不足, 这样才能达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宿敏.关于报业的媒介融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 篇5

10日,湖南衡阳司法局召开党委会,局长万春生与副局长廖曜中在“进人”问题上发生争执。万局长为强迫廖副局长接受意见,大打出手。万局长众手下一拥而上,抱住廖副局长。可怜法学博士,瞬间鼻青脸肿。

新闻报道的标题简明扼要地反映了新闻事件的内容,观点客观公正。新闻评论的标题不拘一格,鲜明生动。它通过将欠揍添加引号,表现了作者站在了副局长的立场上,在随后的文章论述中,正好印证了这点。用贬义的词其实是褒扬了副局长的正直人格。

二、新闻报道:贵州锦屏副县长女儿炫富遭公众质疑 新闻评论:千斤“炫富门”,官爸怎脱身

近日,贵州锦屏县副县长女儿尤异希被指购买奢侈品并在微博上炫富。尤异希受访称所谓“炫富”的包都是山寨货,每个包的价格都在90元左右。她自称每个月的生活费仅有800元,一直非常节俭。针对尤异希的澄清,其父尤成华予以了证实,称女儿的名牌物品均系假货。(《新京报》9月26日)

新闻报道采用的标题是以事实来依据来命题的,内容具体准确,让读者一目了然,或有兴趣可以继续阅读下去。新闻评论的标题倾向于这个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体现这篇评论文章的思想和中心内容。女儿炫富,却不料连累爸爸。标题很亲切,到底官爸该怎么样脱身呢。文章中一一解答。

三、新闻报道:西安一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 校方称为激励孩子上进新闻评论:带“绿领巾”的孩子你伤不起

西安一所小学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优秀上进的学生发放红领巾,学习、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绿领巾。没戴上红领巾也就算了,难道差生就得戴绿领巾吗?家长难免不满起来,学生的自尊似乎也受到了打击。媒体报道后更是引起了一片哗然。

超量报道新闻回顾 篇6

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生活的4年多时间里越发靠近民众心中的理想领导者,“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平价时尚也获得了纽约专业时尚点评人的肯定。陪伴奥巴马出席大小场合的米歇尔,每次登场后她的造型立刻会成为第二天各大版面重要位置的图片展示。在为连任拉票和“对抗”罗姆尼夫妇期间,米歇尔与罗姆尼夫人的时尚品味比较成为了各家媒体的焦点,罗姆尼夫人曾花费1700美元购买了著名设计师奥斯卡·德·拉·伦塔的裙子被批奢侈,评论家更愿看到米歇尔用平价服饰搭配出的华丽效果。

9.莱娜·邓纳姆

身兼演员、导演、编剧、制片和剪辑的莱娜·邓纳姆毕业于奥柏林学院,曾获得过美国独立电影奖两项提名。2012年由她主演的《都市女郎》电视剧大受欢迎,她在剧中扮演一名纽约的年轻女性,是名靠写作为生的实习生,没有收入,她的父母在未通知她的情况下停止了对她的经济“援助”,她与合租男女的荒唐故事就此开始。莱娜·邓纳姆还是名“搏出位”的红人,她曾全裸出镜参加了美国电视剧奖艾美奖的颁奖典礼。

8.美国总统大选

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铺天盖地都是大选消息,由于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的几次民意调查结果十分相近,最终总统人选在统计票数的最后阶段才见分晓。败选的罗姆尼一方的支持者表现出对大选结果的强烈不满,他们提出验票等不合理要求。票选结果公布前,美国一家网站曾预测奥巴马将获得313张选票、罗姆尼获得225张,与实际奥巴马获得的332张选票和罗姆尼获得的206张选票非常接近,被美国网民捧为“最准预测网站”。

7.彼得雷乌斯的“情妇”事件

毕业于美国著名军校西点军校的陆军上将彼得雷乌斯,曾担任美军驻伊拉克最高指挥官、统管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2011年9月6日,彼得雷乌斯正式从陆军退役并接受奥巴马的中央情报局局长任命。2012年11月9日,彼得雷乌斯自曝婚外情并宣布辞职,结束了仅14个月的中情局局长职务。

6.英女王登基60周年庆

英国首相卡梅伦曾对媒体表示,2012年英国伦敦成为了最繁忙的城市之一,除了迎接4年一次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还要为登基60周年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庆祝。60周年庆典的最高潮是女王乘坐的邮轮带领1000余艘游船顺着泰晤士河巡礼。庆典总开销将近1680万美元,超过6000名伦敦警务人员参与安保工作,为女王祝贺而设定的公共假期让英国经济损失近20亿美元,不过伦敦经济在旅游消费方面找回了一些平衡。

5.罗姆尼金句

在美国总统大选最激烈的电视辩论中,罗姆尼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和犀利的语言,特别是在第一场较量中,罗姆尼州长的“妙语连珠”让奥巴马总统很被动。罗姆尼在共和党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支持,他一直被认为是总统候选人的最佳人选,正式投票前罗姆尼赢得的最后一次民调支持率也证明了他的超高人气,他的支持者希望他能在2016年再次挑战。

4.“暮光情侣”感情状况

《暮光之城》系列电影在2012年划下了句号,主演罗伯特·帕汀森和克里斯滕·斯特沃特因戏生情,在现实生活中也成为了情侣。克里斯滕·斯特沃特与她主演的《白雪公主与猎人》电影导演偷情的照片被狗仔队拍下并曝光,帕汀森一度生气搬离两人的“爱巢”,包括《暮光之城:破晓2》的首映式两人都未能一同出席。《破晓2》票房不断刷新新纪录后,他们两人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之后两人牵手出现在机场和街道等公共场合。

3.林书豪成名

13年来,纽约尼克斯队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未获得过冠军,媒体的焦点从不会集中在这支非冠军候选队上,而林书豪“制造”的“疯狂7天”让全世界为尼克斯队沸腾。从边缘球员一夜变身超级球星,林书豪用他的年轻和智慧换来了成功。如今他拿着价值2000多万的合同转会到休斯顿火箭,成为火箭队的当家球星,他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追逐梦想。

2.汤姆·克鲁兹和凯蒂·霍尔姆斯离婚

在经历了5年半的婚姻生活后,汤姆·克鲁兹和凯蒂·霍尔姆斯宣布离婚。在两人签订离婚协议前,霍尔姆斯曾向媒体暗示与克鲁兹的婚姻生活受到外力作用,媒体纷纷猜测外力来自克鲁兹所参与的组织,媒体还透露了相当详细的该组织成员守则,这些内容的严苛程度让人惊讶。随着他们正式签订离婚协议后,关于这桩婚姻的讨论也暂告一段落,很大部分原因是霍尔姆斯停止了向媒体的求助,转而以微笑沉默应对。

1.“食人浴盐”

31岁的鲁迪·尤金赤身裸体走在美国迈阿密市麦克阿瑟辅道上,他发现了一个在火车道路基上打盹的流浪汉,随后扑了上去。在接下来的18分钟里,尤金野蛮地殴打受害人,扒下了他的裤子,然后咬掉了他的脸。在尤金袭击过程中,多人向警方报案。骑自行车路过的拉里·维加后来告诉媒体,尤金“就站在那儿,抬起头,嘴里还咬着一块肉,发出吼叫声”。

袭击发生16分钟后,迈阿密警方的警车逆行出现在辅道上。警官里维拉从警车上下来,随即掏枪,射杀了袭击者。在尤金身体的毒理报告尚未完成时,一名迈阿密警官推测他可能吸食了毒品“浴盐”或其他毒品,导致精神错乱,极度狂暴。一些看到新闻后过度恐慌的人认为,尤金的行为很像电影中的“僵尸”,他们害怕“僵尸病毒”继续传播。

(宁良凌编译自美国《时代》)

时政新闻变革与融合媒体报道 篇7

(一) 概念浅析

对于时政新闻的定义, 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有:“时政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政治新闻的报道。”

“时政新闻是从内容方面对一类新闻所作的界定, 这类新闻侧重于从政治角度, 对新近发生 (或正在发生) 的、受众欲知未知而应知的事实进行报道, 或是对同样具有上述素质和价值的、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事实作出报道。”

“时政新闻是有关国家、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 国内民主政治生活以及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报道。它包括国务活动报道、政党活动报道、外事报道、工青妇报道、宗教报道、统战报道、法制报道、军事报道。”

综合时政新闻的定义, 概括出其特点:内容上的政治性、重大性, 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主要类型是与政治相关的时事报道。

(二) 融合媒体报道对时政新闻的意义

时政新闻给观众总体的印象趋于模式化, 严肃僵化的面孔让观众敬而远之, 缺乏贴近性和生动性, 可读性、可看性较低, 融合媒体报道的出现越来越打破时政报道形式上的规范性, 在增强趣味性、可看性、贴近性上作出了一定的创新。

两会报道是每年时政新闻的大事, 自微博、微信新媒体出现后, 两会报道也紧跟时代步伐, 要求创新。但是, 纵观两会报道近几年的创新, 大多属于文本、图片、或视频的重复与融合, 将主要媒介的内容复制, 组合到新的媒介形式当中, 不过在2014年, 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有了小范围的改变。以央视报道两会为例, 可以为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提供新的思路。

二、2014年央视两会融合媒体报道的特点

传统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多建于报网、台网、视网之间的互动, 网络对传统媒体形成信息的整合, 拓展和补充, 模块化、专题化的呈现, 如往年网站常见的“两会专题报道”就是将与两会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综合到专题网页上, 加入与代表、受众的互动访谈等, 如2011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与网民互动交流等。2014年央视的两会主要创新尝试了与网络数字媒体的融合, 在时政新闻的可看性与贴近性上具有了一定的突破, 改变了原有的相对单一的报道模式, 增强了时政新闻缺乏的贴近性和生动性, 改变了可读性、可看性较低的状态。

(一) 优点:与网络数字媒体的融合增强了两会报道的趣味性

大数据的概念早在1980年,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就有提到, 将大数据称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数据的概念属于信息技术行业的范畴, 大数据应用于新闻报道, 不仅是网络数字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之间的融合, 更是学科之间的融合。大数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 而在于对这些掌握的信息数据进行所需要的专业化处理, 通过对掌握的数据进行“加工”以后对使用者和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决策数据。

2014年两会期间, 央视的《两会大数据》栏目让观众耳目一新, 共播出九期节目, 其中《两会大数据有六期的》在《新闻联播》播出, 足见其影响力。这一栏目所运用的大数据是是央视和百度、亿赞普和腾讯微博三家进行合作所得。新闻媒体与网络数字媒体的融合可以说为时政新闻开新风, 新在于“新的整合信息”、“新的视角”、“新的报道方式”。

这其中, “新的视角”是关键。大数据的应用的确可以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而数据本身并不是观众所关注的, 解读数据, 从数据当中提炼出与观众息息相关的有用信息, 是增强时政新闻的贴近性的关键。《两会大数据》的第一集《两会脉搏全球跳动》播出后, 《解放日报》刊载了一篇文章, 文章中提到的是: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崛起, 每年全国两会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信息技术还没达到为新闻大数据提供融合平台的时候, 哪个国家、哪些群体、什么年龄结构、什么职业的人最关注两会?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不可能得到准确的答案。但是有了网络数字媒体的支撑, 发挥和媒体的平台作用就能很简单快捷、迅速准确地得到答案。当然, 当年的调查结果也是出乎大家的预料, 印尼排在第一, 而大家认为的美国居然才排在第四。”从解放日报这篇文章可以看出, 读懂数据可有助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二) 问题:多种传播媒介的报道同质性大于差异性

网络、微博、微信等主要新媒体的逐渐出现, 使得学界不断提出实现媒介融合的理念, 培养全媒体记者, 然而, 新闻报道中的媒介融合从提出起到现在一直存在媒体报道之间的同质性, 使得融合媒体报道在很大程度上趋于形式化, 根据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 从内容上进行差异化的报道还有待加强。理想的模式应该是让权威新闻宣传行政部门严格把控, 然后把所掌握的音视频及文字资料按照不同媒体的不同需求进行细化编辑。

如央视从2012年11月1日起在新浪开通@央视新闻”微博, 并相继推出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三个新媒体平台, 以“两个舆论场并重、多渠道传播并举”为主要方针。在两会@央视新闻的微博中, 以“微博看两会”为关键词搜索到从2014年3月2日到3月13日的156条微博中, 大部分是将电视新闻进行主要内容的总结附带链接或是代表提案的内容总结, 结合微博媒体特点, 有创新的主要有秒拍记者会的系列视频, 属于记者会现场的实时转播, 多聚焦记者会的花絮新闻或知识补充类, 如许家印被围堵, 要记者明天早点来 (3月5日) , 两会现场:“电视中的摇臂长镜头是如何实现的?” (3月7日) 。第二个创新是图片式总结, 多是要点总结和两会背景知识补充。如知识帖:“国是”还是“国事”? (3月6日) , 2013年政府工作“成绩单”, 亲, 点个赞吧!转起监督:人大代表请这样做!9张图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关键数据; (3月5日) 等, 相比较而言, 根据微博特点原创的内容较单纯的重复、复制内容少很多。

结论

两会的报道是时政新闻报道的经典案例, 从2014年的两会报道可以看出, 网络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新闻报道可以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可看性, 但这并不是时政新闻报道的目的, 这种融合媒体新闻报道所增加的是传统信息源、信息整理、信息呈现和解读的方式, 这几个环节并没有变化, 但依托形式上的创新, 内容上的不断创新才是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重点, “新的与受众相关的视角”是形式与内容创新的核心, 让受众想看并愿意看时政新闻的报道是目的。形式固然重要, 它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和感受, 但新闻报道方式不管如何变换, 永远不变的是观众对发生的新闻事件内容的关注才是我们的核心和目标, 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只追求或看重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只有同步创新, 能让受众接受才是问题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李静、蔡昕.《创新:时政新闻的竞争法宝》, 载《新闻大学》.2001 (1) .42

[2]丁铂铨、李卫红.《论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 (一) 》, 载《采写编》, 2006 (4) .7

[3]张昌君.《应用电视新闻学》,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版, 第94-95页。转引自胨露耘:《时政新闻创新思考》, 载《新闻界》, 2007 (2)

[4]吴信训著.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102-103

[5]徐子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第一财经日报》电子版,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384643.html.

[6]陈慧.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的发展.新闻爱好者2013 (8) .34

新闻媒体报道 篇8

今年3月25日, 作为《陕西日报》创刊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中国记协国内部、陕西日报社等9家单位在西安联合举办“新媒介环境下党报传播力”高峰论坛, 就新媒介环境下, 党报如何应对挑战, 提高传播力, 在新媒体格局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由此可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作为舆论引导的主体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正在形成一种以传统媒介、互联网、手机等新旧媒体多元并存的局面, 舆论环境也呈现出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把关难度加大、传统媒体使用率下降、受众接受心理变化等新特点。刘建明在《舆论传播》一书中提出“舆论传播媒介不仅经常代表某种舆论发言, 而且还肩负着引导舆论、控制舆论的任务”。新闻作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角”, 如何应对新挑战, 本文以两会新闻报道为例进行解析。

两会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年度盛事, 是社会舆论的焦点, 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能力, 实现对受众的最佳引导, 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突围。

重视“议程设置”, 强化策划

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 “通过选择和播发新闻, 编辑、编辑室全部成员和播音员在塑造政治现实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众不仅获悉了一个特定的议题, 而且也通过该新闻的信息量和它的编发位置来判断该议题被赋予了何等程度的重要性———大众媒介可以决定什么是重要的议题”。“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实际上为新闻策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媒体可以通过为公众设置议题来引导舆论。

当今媒体强势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资源的掌控能力, 二是策划水平的高低, 前者受客观制约, 后者由主观使然。不论是大型活动的策划还是新闻报道的策划, 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配置和运用资源。2010年3月3日下午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 而在这之前, 各大主流媒体早已为两会报道精心准备, 厉兵秣马。以《中国经济导报》为例, 早在2010年初, 报社就开始着手两会报道的选题策划, 把两会报道重点定位于宏观经济领域, 并结合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等背景, 从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就业、“十二五”规划等方面, 制定了详细的报道题目。在“两会”开幕之前, 报社已经较为详尽地制定出了新闻报道框架, 这为十多天的两会报道的有序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中央电视台的两会特别节目《小丫跑两会》, 今年是《小丫跑两会》的第十个年头, 节目特别打出了“十年民生路”的概念, 梳理过去十年《小丫跑两会》的十大民生热点, 其中包括教育、住房、社保等。

报道注重创新

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和社会, 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复杂多样的, 要让主流意识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并非易事, 旧的报道模式、报道手法显然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 创新新闻报道成为必由之路。新闻贵在新, 舆论引导也贵在新, 从一定意义上讲, 创新是舆论引导艺术的生命。

今年的两会报道, 主流新闻媒体在沿用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 着力推进报道创新。

报道理念的创新———淡化“领导”色彩, 突出“基层”话题。今年两会报道明显淡化了“领导”色彩, 报道中代表委员之言与领导之语平等互动, 民声民意与权威之论均衡突出。以新华社为例, 两会的程序性报道是党中央赋予新华社的一项神圣使命, 也是重大政治性任务。今年的报道中, 许多重要程序性报道的篇幅较以往有所缩短, 特别是开闭幕的稿件控制在1700字左右。新华社在报道中适当减少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篇幅, 用更多笔墨记录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的交流互动。而其他的媒体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注意突出基层代表的声音, 捕捉中央领导同志与基层代表现场互动的细节, 努力让听众和观众如临其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等对外媒体注重发挥各自优势, 生动报道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讨论交流的活跃场面。在报道中突出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的互动, 不仅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 更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平等议政的民主作风, 这是新闻报道理念的进步。

报道内容的创新———会场内外结合, 中央地方互动。“内容为王”永远是硬道理, 在一个改革创新的年代, 我们的新闻报道应着力反映有创新意义的经验、事实与思想, 能给受众主流的、有力的舆论引导。

两会虽然汇聚了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代表委员, 但两会上的话题, 并不会局限于会场内, 因此, 媒体应该把新闻报道的视角, 开拓到更大的时空范围内。以《中国经济导报》为例, 报社在保留了两会会场新闻的报道版面位置外, 事先设计了更多的题目, 是来自两会会场以外的。比如, 记者在春节前, 前往多个地方, 选取样本展开调查式采访, 就农村征地拆迁、公立医院改革、农产品结构调整等问题, 以新闻样本的方式, 展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最新进展, 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这一政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前景, 进行了深入的报道。这组报道在两会期间以特刊方式刊发, 在代表委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版面上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态势。

报道形式的创新———新旧媒体融合、多条线路联合。新媒体的普及, 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平台, 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 使得传媒格局和舆论形成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媒介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结构, 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包括社会舆论场、媒体舆论场、网络舆论场、手机舆论场在内的多个舆论场, 特别是网上论坛、新闻跟帖、博客播客、聊天评论等十分活跃, 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表示, 以前传统媒体只是以新媒体作为通道, 现在则把它变成互动的内容。如何在两会报道中有效地引导舆论, 新旧媒体融合、多条线路联合的报道形式成为主流媒体尝试的路径选择。

以新华社为例, 新华社国内部今年两会报道新开设的“新华视点两会微博”, 3月1日在新浪网开通上线后, 受到网民的热烈追捧。截至13日, 播发微博信息800余条, 粉丝 (关注并订阅微博的网民) 总数突破22万, 成为新浪微博平台粉丝量最大的媒体官方微博之一。国内部还与音视频部、新华网合作推出评论、图片专刊。多线路发稿也日渐成熟, 社文、财经、服务3条专线, 日均发稿都超过8条, 平均超过20家采用。多媒体联合作战, 不仅可以形成强大的报道规模, 还可实现各种媒体的优势互补, 满足受众多样性的心理需求。

注重平民视角, 讲究评论技巧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是新闻报道的指导原则。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 是主旋律的集中体现, 也是舆论引导最直接、最有力的工具。因此在两会报道中要注重平民视角, 讲究评论技巧, 才能实现对受众的最佳引导。

以《农民日报》为例, 在两会上, 基层代表委员受关注度并不高, 但他们来自一线, 他们的声音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老百姓的意见和呼声。因此, 报社在一版显著位置开设“基层代表委员声音”专栏, 着力报道来自基层特别是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文字报道的基础上, 加大了图片报道, 做到标题观点鲜明, 语言质朴简练, 照片生动亲切, 现场感大大增强, 拉近了读者和代表委员间的距离。再如设立“会外寄语”专栏, 通过对普通百姓的采访, 表达了他们对两会的关注和期待。3月5日的《阮大妈的两会期盼》, 通过对一位市民的采访, 表达了她对当前房价、物价、就业、收入等热点问题的关注, 同时更告诉社会———老百姓关注的, 也是政府关注并要解决的。在评论方面, “热点时评”是该报两会报道的特色栏目, 每年根据两会报道的热点和重点展开评论, 发出声音, 引导舆论。如3月15日的报道《尊严要靠制度来保障》一文说,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首次成为法律制度, 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必然对城乡关系、“三农”地位和农民权利的改变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制度上弥补了农村地区居民政治权利缺失的重大制度安排。

这些新闻评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 紧扣新形势, 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 采用听众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同时坚持“三贴近”, 实现“零距离”传播, 产生了显著的舆论引导效果。

打造品牌栏目和明星主持人

在两会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场里, 受众要依赖媒体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分析和整合等工作, 这一任务首先落到了新闻节目和主持人身上。而品牌栏目的公信力和明星主持人的高受信度决定了他们成为两会报道的中流砥柱。明星主持人, 凭着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 对事物独特的感受、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和极强的信息整合能力, 参与整个节目的生产流程, 并且以真实具体的个人形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实现了电视节目的人格化, 以人际传播的优势努力实现其舆论权威的功能。

以央视为例, 各频道推出了《小丫跑两会》、《小撒探会》、《小崔会客》、《泉灵看两会》、《李小萌“见证履职共商国是”》、《杨禹快评》和《鲁健两会观察》等一系列主打名嘴品牌的两会节目。《小丫跑两会》从2000年创办至今已经10年了, 是央视首个以主持人为品牌推出的两会节目。今年节目特别打出了“十年民生路”的概念。《今日说法》栏目今年派出9路记者的阵容制作《小撒探会》, 主打两会民生法治内容, 探究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法治保障。芮成钢的《两会锐观察》节目主打“财经”特色。崔永元《小崔会客》主要采访担任高官的代表和委员及平民代表和委员。张泉灵《泉灵看两会》根据两会进程随时报道的现场采访, 侧重民生。杨禹的《杨禹快评》是央视两会报道中首次以特约评论员为品牌的节目, 每天跟进两会的最新动态及时评论, 具备杨禹个人评论特色。《鲁健两会观察》则以鲁健的视角观察两会。在这些节目中, 主持人成为栏目的一个标签, 他们和栏目的良性互动实现了有效的舆论引导。再如, 2010年3月23日, 在全国两会新闻报道研讨会上,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全国“三教办”副主任李存厚说道:“两会报道中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娱乐化倾向, 如何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和社会舆论, 努力把体现党的主张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 把坚持正确导向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已经成为主流媒体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

综上所述, 大众传媒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和水平, 媒体都应该重视新闻报道, 不断提升其引导社会主流舆论的能力。 (本文为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媒多样化形势下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09K015)

参考文献

[1].刘建明:《基础舆论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2].《2009中国电视:新闻立台》,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3/23/content_13227641.htm

[3].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美]:《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谢跃进:《刍议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 (4) 。

新闻媒体报道 篇9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2]用户对于手机终端的偏爱,进一步助推传统媒体与手机端进行媒体融合。于是,一大批形式创新、功能各异的移动手机客户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上游手机新闻客户端,在媒体融合这个大背景之下正式上线。上游新闻手机客户端界面清晰、栏目定位明确,依托于《重庆晨报》优秀的采编力量,为用户带来了一篇篇“含金量高”的新闻报道。在今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中,上游新闻客户端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为用户建构了一场两会视听盛宴。

从3月3日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到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闭幕,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上游新闻客户端在“头条”“专题”栏目里面对两会进行了报道。据笔者统计,上游新闻客户端“头条”发布新闻报道71条,“专题”栏目发布新闻报道153条。笔者这里将会对上游新闻客户端的两会新闻报道进行分析。

一、上游新闻客户端两会新闻报道亮点分析

(一)内容层面:深度报道权威解读

上游新闻客户端依托于全国都市报十强《重庆晨报》的优秀采编力量,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加工方面存在着优势。从3月4日~3月16日,上游新闻客户端每天都会发布一条高质量的深度报道,图一是笔者统计的上游新闻每日原创新闻深度报道情况。3月6日,“头条”栏目发布独家新闻《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庆机遇》。通过采访专业的权威人士,深度解读2016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道中从投资、经济、交通这几个方面,分版块、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总理政府报告中的重庆机遇。这篇独家新闻报道具有浓厚的重庆地方特色,把宏观的总理报告结合重庆作了具体、深入的分析。3月8日,“专题”栏目发布新闻专访《吴刚:足球市场火爆源于市民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篇新闻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副市长吴刚。权威人士谈两会,凸显了新闻价值,强化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度。3月9日,“头条”栏目发布新闻《这些重庆团代表,给总理说了什么?》。在这篇原创新闻报道中,记者报道了重庆代表团人大代表与李克强总理的深度对话,对西部发展、教育、农民收入等与重庆市民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篇新闻报道,在上游新闻客户端当日用户浏览量排名第一。由此可以看出,上游新闻客户端在新闻内容上专注于对两会热点、重要的人大代表进行深度、权威的解读。优质化的内容,体现了上游新闻客户端在传播主流思想、重视新闻报道策划方面的深厚“功底”。

(二)视角层面:经济与民生并重

上游新闻客户端两会报道中,新闻视角基于的是经济和民生。3月4日,“头条”栏目发布原创新闻《重庆自贸区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记者通过采访专业人士,围绕宏观经济大局,报道重庆应该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3月5日,在“专题”栏目中,报道原创新闻《今年力争开建渝昆高铁“十三五”开建长江三峡新通道》。新闻报道图文详实、重点突出,对代表团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阐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重要枢纽应该如何打通。这篇新闻报道也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重庆在“十三五”“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3月6日,“专题”栏目发布新闻《重庆低保年内调标准有序展开全面营改增》,记者站在群众生活的角度,独家解读了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从群众关心的交通、医保、公租房、全面两孩等方面作出了深刻的阐释,旨在为市民生活提供指导。这篇新闻报道站在群众的视角报道新闻,做到了接地气。3月8日,“专题”栏目报道原创新闻《把“工匠精神”注入重庆企业》。在这篇新闻报道中,记者捕捉到了两会热点词汇即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的“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和重庆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采访国资委党委书记、博赛矿业(集团)董事长等政界、商界名人,让权威人士分析重庆企业如何才能做到“工匠精神”,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支招。3月11日,“专题”栏目发布原创新闻《重庆青山绿水如何持续?三位代表这样说》。这篇新闻报道关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环保问题,让代表为环境保护“发声”,也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人文情怀。由此可知,上游新闻客户端报道新闻的视角是立足于重庆地区的重大发展问题,从经济和民生的视角进行解读,彰显了重庆市属媒体的传播力。

(三)形式层面:视频与图文相结合

上游新闻客户端具有新媒体属性,依托于手机终端,在新闻报道形式上更加富于灵活性。两会期间,上游手机客户端在“专题”栏目上转载央视发布的两会会议视频以及新华网、人民网制作的图片新闻,让新闻报道的形式更加直观化。此外,在两会期间,上游新闻与央视进行跨媒体合作,推出关于十三五规划的纪录片,以视频的形式报道“十三五”。新闻报道《上游新闻直击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第一张新闻配图是重庆人大代表入场时拍摄的图片。光影的运用、人物形象的饱满,展现了重庆人大代表的活力和风采。此外,上游新闻客户端原创新闻《图说:四年总理记者会李克强用了这些成语名句》,通过图表的形式总结了总理在记者会上的趣味回答,这种新闻报道形式生动、形象,让用户一目了然。可以说,视频、图文相结合的新闻报道形式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简洁,更加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浏览新闻的习惯。

可以说,上游新闻客户端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亮点突出,在内容上做到了深度报道权威解读,在视角上注重经济与民生,在报道形式上重视图文与视频相结合。但是与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相比,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二、上游新闻客户端新闻报道的不足

“Virtual Reality”(VR)技术成为2016年媒体报道两会的一个技术创新的关键词。“VR”技术指的是通过计算机图形系统和现实生活中的拍摄设备结合起来,达到虚拟现实的传播效果。这其实就是一种沉浸式的传播方式,会给用户带来一种犹如亲临现场的参与感。在今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中,移动手机客户端也是积极尝试“VR”技术的运用,人民日报手机客户端、“南方+”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都推出了“VR”新闻报道。3月16日,新华社推出的《VR全景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截止到3月19日,用户浏览量图片数量达70万。可见,“VR”技术的运用,通过全景式敞式的方式,360度全方位还原了新闻现场,会极大地满足用户对于两会的“窥视欲”,这就吸引了用户的关注,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而上游新闻客户端在“VR”技术的应用上尚属空白,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积极尝试,力求在技术的推动下打造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此外,上游新闻客户端在用户体验上面也有待增强。用户体验,指的是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或者是一个产品时的全部体验。这些体验包括用户对于网站、产品的感知度、印象以及是否有好感度。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形式、内容应该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这个层面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表现值得称道。“中央厨房”运用H5技术——一种高级的网页制作技术,模拟了一个微信群组聊天的界面,策划内容“傅莹邀您加入人大新闻发布群”。当傅莹在人大会议上发言的时候,用户使用微信点击人大新闻发布群的链接就可以像与好友聊天的方式一般获取与大会相关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自带微表情,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用户可以一种休闲娱乐的心态来了解国家大事。在与用户互动层面上,上游新闻客户端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应该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为用户营造一种身份认同感,让用户自发地浏览新闻,对新闻内容产生一定的感知度。当用户对新闻的感知度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上游新闻的品牌效益便会适时产生。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对于手机终端的偏爱,进一步助推传统媒体与手机端进行媒体融合。上游新闻手机客户端依托于《重庆晨报》优秀的采编力量,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在内容上做到了深度报道权威解读、视角上做到了经济与民生并重、形式上做到了图文与视频相结合。但是,与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相比较,上游新闻客户端在VR技术的运用、注重用户体验上值得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移动新闻客户端,上游新闻,两会报道,媒体融合

参考文献

[1]打造一流新兴媒体掌握网络时代话语权[DB/OL].光明网,http://tech.gmw.cn/2015-09/30/content_17222988.htm,2015-09-30.

如何报道好新闻的专题报道 篇10

随着电视新闻摄制、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 新闻专题报道已由原来的纯纪录片形式向主持人现场采访、报道的直播或录像形式传播的方向发展。在我国, 新闻专题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也是以专题片的形式出现。在电视上, 我们的新闻专题片多是用来对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做典型报道, 因此, 人们常常把新闻专题片与典型报道联系起来。

典型报道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典型报道常常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反映时代精神, 对观众具有教育、指导意义。2008年我市政府倡议对下岗再就业的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通过电视这个媒介, 以专题报道的形式, 把他们下岗再就业的典型事迹以及创业的艰辛和取得的成绩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用他们的创业经验, 影响着正在创业和即将创业的群众。一些下岗再就业典型专题片的播出, 就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我拍摄的《创业路上俩姐妹》就热情地讴歌了俩姐妹下岗之后用几百块钱起家,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 战胜了疾病和创业的艰辛。现在不但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门店, 还安排几十名下岗工人和待业青年就业, 每年向国家上缴一定的税金。我们在报道中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再现他们是如何发家致富的过程上, 而是把他们创业的酸甜苦辣以及失败的痛苦, 成功的喜悦, 以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女企业家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把俩姐妹不断创新, 不断追求理想, 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所以说这种类型的专题报道很受观众的欢迎。而往往有些专题报道为了突出典型意义, 为了体现某一精神, 把人物和事件拍摄得特别完美,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有高、大、全的形象, 而缺乏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这类专题片往往是为了配合政府工作, 作为一个时期的宣传重点, 这样的专题片往往是不受观众欢迎的。我们拍摄专题片一直秉承人物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曲折化, 这样的专题片才好看, 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对先进人物及先进集体的报道、宣传永远是媒体需要重视的, 问题是如何使报道能深入人心, 使观众愿看、爱看、能接受。今天的观众要求报道是沟通、交流式的, 他们反对硬性灌输。现在的观众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他们要求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而是能启发思想。新闻专题报道要用事实说明被报道的人或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从思想高度展示典型报道的实质意义和它对人们的启示。它所表现的人物都应该是典型的实质的, 是生活在每个观众身边的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完美无缺的“神”。

新闻专题报道也是深度报道的重要的节目形态, 它题材广泛, 报道面广。集体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等都是报道的题材范畴。新闻专题报道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之中, 由最早的新闻纪录片形式发展到今天的多种形式, 并由“电视片”的概念逐渐向“节目”概念发展。由当年的纯纪录片的形式, 发展到现在用演播室节目主持人与新闻现场相结合的采访方式进行采访, 与采访对象就某一专题共同探讨、交流。每年的高考填报志愿都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必须经历的一次煎熬和历练, 那么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就把资深的高中老师和部分学生家长请到我们的演播室来, 就学生填报志愿遇到的问题, 现场进行解答和咨询。采访中记者提出问题, 再加上家长提出的问题, 现场的老师都能够一一做出回答, 解决了许多家长比较困惑的问题, 使整个现场报道具有较强的指向性, 使观众能根据现场老师提供的建议来合理地、科学地填报志愿。像这种形式的专题报道就深受观众的欢迎, 这也是成功的专题报道对观众思想的引导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也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 如我们国家人代会、党代会等会议的开幕式都采用了直播的形式。这类报道是专题性质, 但他仅仅是把事件平铺直叙地直播出来, 而缺乏了事件的深层意义, 这样的专题报道只是时间比较长, 信息量比较大, 报道比较详尽, 但它所有的信息都是来自新闻事件的现场, 没有经过加工, 那我们只能认为它就是一个纯粹的新闻, 也不能算是一个有深度的专题报道。一个好的专题报道, 必须是记者、编辑、主持人事先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经过充分阅读材料和采访内容, 明确采访的报道思想, 在对专题的报道中, 还要不断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知识等, 这样才能报道出一篇好的专题片。我拍摄的《一个铁路工人的三十年》, 由于该片是想反映老王三十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 创造了他负责的路段三十年没有发生过一次事故这一内容, 我们大量地运用了老王刚参加工作时的老照片, 并对当年工友和领导进行了采访, 以及现在这些工友和领导对老王工作的肯定及老王勤勤恳恳工作的画面, 勾勒出了一个老铁路工人对最平凡工作的热爱, 展现了一个普通巡道工为了工作那种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把一个普通巡道工的生活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上一篇:流场模拟分析下一篇:会计职业道德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