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接头

2024-06-24

密闭式接头(精选八篇)

密闭式接头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本组高能量损伤的创伤患儿140例, 均行外周静脉留置输液。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各70例。对照组男41例, 女29例;年龄9个月到14岁, 平均 (8.9±1.2) 岁;车祸伤42例 (60.0%) , 高处坠落伤25例 (35.7%) , 其他损伤3例 (4.3%) ;四肢骨折24例 (34.3%) , 头部外伤21例 (30.0%) , 腹部外伤11例 (15.7%) , 复合伤7例 (10.0%) , 胸部外伤5例 (7.1%) , 肢体毁损伤2例 (2.9%) ;静脉留置部位:上肢30例 (42.9%) , 颈部19例 (27.1%) , 下肢18例 (25.7%) , 头皮3例 (4.3%) 。试验组男44例, 女26例;年龄5个月到16岁, 平均 (6.4±1.1) 岁;车祸伤37例 (5 2.9%) , 高处坠落伤28例 (4 0.0%) , 其他损伤5例 (7.1%) ;头部外伤26例 (37.1%) , 四肢骨折20例 (28.6%) , 腹部外伤9例 (12.9%) , 复合伤8例 (11.4%) , 胸部外伤4例 (5.7%) , 肢体毁损伤3例 (4.3%) ;静脉留置部位:上肢28例 (40.0%) , 下肢21例 (30.0%) , 颈部17例 (24.3%) , 头皮4例 (5.7%)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组织、静脉留置部位等方面接近。

1.2方法两组穿刺者均选定有儿科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护师进行操作。

1.2.1对照组采用B D肝素帽连接头皮针输液。具体操作方法:穿刺前检查操作用物, 选择并消毒穿刺部位, 将一次性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后再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排气, 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的方法, 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无张力覆盖固定, 再U型固定延长管, 最后固定肝素帽与头皮针。输液结束后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器, 用3~5ml的稀释肝素溶液 (5U/ml) 以脉冲方式冲管, 边推边退法封管, 分离头皮针与注射器。再次输液时, 先用安尔碘棉签消毒肝素帽, 再连接头皮针, 用3~5ml的生理盐水溶液以脉冲方式冲管, 最后与排尽空气的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进行输液。

1.2.2试验组采用B D Q-s y t e T M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连接一次性螺口输液器输液。具体操作方法:穿刺前检查操作用物, 选择并消毒穿刺部位, 将一次性螺口输液器与留置针分隔膜无针密闭接头旋紧连接并排气, 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的方法, 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无张力覆盖固定, 再U型固定延长管, 打开输液开关即可输液。输液结束后将一次性螺口输液器与无针密闭接头分离, 用注射器将3~5ml的稀释肝素溶液 (5U/ml) 以脉冲方式冲管, 使留存于管腔内的药液充分冲洗干净, 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管腔避免回血现象, 推注结束分离注射器即可。Q-syte TM分隔膜内的机械装置在注射器与接头帽相断接的瞬间把封管液剩余的0.5~1.0ml推注出去, 断接注射器, 导管内形成正压封管[1]。再次输液时采用独立包装的单片酒精棉片包裹无针密闭接头以正反搓揉法消毒15秒, 用3~5m l的生理盐水溶液以脉冲方式冲管, 接上排尽空气的一次性螺口输液器即可输液。

1.3观察指标观察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操作时间, 堵管、脱管、静脉炎及针刺伤的发生率。根据2011美国INS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护士不应常规更换儿童患者的外周静脉短导管, 为了方便观察比较, 把观察期限设定为留置针留置4天内。

1.4评定标准堵管[2]:再次输液前先抽回血, 若抽不出回血或注入生理盐水继续输液仍不通畅即可判定为发生堵管。静脉炎分级:Ⅰ度, 穿刺点疼痛、红肿, 但静脉无条索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 穿刺点疼痛、红肿, 有静脉条索状改变, 但未触及硬结;Ⅲ度, 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

2结果

2.1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输液操作时间比较试验组留置针4天内各时间段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 除第1天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输液操作时间:试验组 (7.8±1.0) 分钟, 对照组 (12.4±1.7) 分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51, P<0.01) 。

2.2两组堵管、脱管、静脉炎及针刺伤发生率 (表2) 试验组堵管、脱管、静脉炎及针刺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除静脉炎、针刺伤外, 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Q-syte TM无针密闭接头独特的设计可防止管腔回血, 从而防止了血液残留在管腔及接头中, 避免血液反流形成血栓而堵塞管腔, 降低堵管率, 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3]。分隔膜无针密闭接头几乎没有死角和无效腔, 可避免昂贵药物的浪费,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分隔膜无针密闭接头与螺口输液器连接紧密, 形成了无针密闭式输液系统, 保持了血管通路的密闭性及完整性, 去除输液器或注射器后分隔膜自动闭合, 减少了污染几率。接头处具有通透的可视性, 可直接判断冲、封管是否彻底, 减少细菌在接头处的附着、扩散及污染几率[3]。其分隔膜为光滑的曲面, 可快速彻底地清洁消毒, 而且没有边缘缝隙, 细菌不易定植[4];密闭接头管腔笔直简短, 无活动部件, 通畅的流径, 细菌不易接种。

以往护士进行穿刺时使用头皮针连接, 反复地穿刺肝素帽, 用胶布粘贴固定, 残留的胶痕不易彻底消毒, 易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 本文试验组未发生静脉炎, 而对照组有4例。头皮针反复穿刺肝素帽时针头对橡胶造成切隔, 产生橡胶小微粒进入腔管, 引发热源反应[5]。使用分隔膜无针密闭接头可避免头皮针反复穿刺肝素帽, 减少操作中意外感染的几率。

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 无针密闭式输液系统从根源上消除了输液过程中的针刺伤。颅脑损伤患儿意识行为改变, 容易躁动, 使用胶布将肝素帽与头皮针柄粘连, 难以杜绝头皮针脱出和患儿自行拔针造成的针刺伤现象。对照组的5例针刺伤, 4例为护士针刺伤, 1例为头皮针拔出造成患儿及陪护者的针刺伤。

常规留置针穿刺耗时较长, 留置针回血、堵管、脱管, 重新冲封管、置管、连接固定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头皮针意外滑脱可导致药液浪费, 甚至血液流出会引起护患纠纷。分隔膜无针密闭接头与螺口输液器连接牢固, 操作方便, 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根据2011美国INS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所有药物输注系统应使用无针连接系统。但分隔膜无针密闭接头价格相对昂贵, 尚未全面推广使用, 应从上述优点看到其优越性, 结合患儿实际病情及经济条件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曾金英, 邓伟英, 施桂灵.Q-syte与Posi Flus联用在PICC封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医疗装备, 2013, 26 (12) :32.

[2]齐华, 肖艳秋, 徐洋, 等.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黑龙江医学, 2010, 34 (3) :228.

[3]王春霞.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CRRT股静脉血管通路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4, 28 (6) :2237.

[4]孙颖, 杜静, 吕冬梅, 等.Q-syte TM分隔膜无针接头在术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3) :2824.

密闭式接头 篇2

【关键词】封闭式高压柜;接头发热;事故分析;实时监测

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经常发生接头发热现象,如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封闭式高压柜在运行中不能打开,因此无法测量运行中柜内接头的实际温度。密封式开关柜内接头发热事故在近几年有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难题。下面以10 kV小车式封闭开关柜为对象对此类事故进行分析。

1.10 kV封闭式开关柜概况

1.110 kV封闭式开关柜的应用概况

封闭式高压开关柜以其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占地省、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开闭站、小区配电室、变电站内广泛使用。我公司从2005年开始,对公司5个6kv高压配电间的高压柜进行了隐患治理改造,使用的是沈阳华利开关厂的配电柜,归内采用ABB进口VD4系列小车开关和综合保护器。

1.2封闭式开关柜结构特点

封闭式高压开关柜的一次设备分布在3个相互独立的隔室内,分别是开关室、母线室、出线室。按有关的规程要求,除实现电气连接、控制、通风而必须在隔板上开孔外,所有隔室呈封闭状态。在开关室内的主开关上一般有6个主插头,有18个流过负荷电流的连接点;在出线室有连接出线电缆的3个主接头与连接旁路刀闸的十几个接点。以上所说连接点直接流过负荷电流,当负荷较大时存在隐患的连接点就会发热。由于发热点在密封柜内,运行中的柜门禁止打开,值班人员无法通过正常的监视手段发现发热缺陷。发热严重时接头会变红甚至熔断,直接造成生产事故。

1.3封闭式高压开关柜接头事故统计

封闭式高压柜内接头发热事故在其他企业屡有发生。10 kV开关直接承担用户负荷,其中不少是重要负荷,如果发生突然停电事故,将给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分析发现,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检修试验人员工作失误,设备安装连接工艺不当,负荷变化,设备老化变形等。

2.1 检修试验人员工作失误

检修人员进行开关检修或试验时必须拆开部分连接点,工作结束时再恢复原样。由于工作人员失误,本来应该安装4根紧固螺栓的接头,只装了3根甚至只装了1根。线路负荷较小时这样的隐患不会被立即发现,当负荷突增时该接头就会过热。这样的情况一般出现在电流互感器的连接点。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检修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的问题,此类事故主要发生在1997年以前,近几年随着检修工作责任制的推行,此类现象已经大大减少。

2.2设备的安装、连接工艺不当

设备的安装工艺不当主要是施工质量问题,封闭式高压柜内小车式开关插嘴的位置与固定的插头位置如有偏差,开关推入后插头部分就可能接触不实,造成发热。这是施工安装时的问题,需要运行人员在设备验收时把好关。另一个连接工艺问题出在出线电缆与开关引出线的连接处。10 kV连接开关的引线一般使用40 mm宽铝排,旁路刀闸一般安装在铝排上,出线电缆也在这一位置。10 kV电缆较粗,通常只使用1根螺栓来连接运行与备用2条电缆,连接的受力面较小,电流通过的有效截面减小,于是造成发热。

2.3负荷突变的影响

电力负荷的变化会影响设备的温度,正常的负荷变化引起的温度升高不会超过规定的75℃。如果负荷增加的较多时(如比平时增加了1倍或几倍),或者线路受到短路电流冲击后,设备的薄弱环节就会发热,发热后连接点的材料会发生变形、氧化等物理或化学变化。发热后如不及时发现,再次受负荷冲击后,又会过热,经过多次反复的恶性循环,接头的连接状况越来越差,最后直至造成接头熔断事故。

3.预防接头发热事故的措施及方法

密封高压开关柜内的接头发热是生产中的难题,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实行检修人员责任制,更新老旧设备,改进接头的连接、安装工艺等,可以大大减少接头发热事故,但是从目前的设备状况看要想完全避免接头发热事故也是不现实的。于是希望通过监视的方法,提前发现开关柜内设备接头发热的迹象,以便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恶性事故。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一直在研究、探讨。

3.1目前经常使用的柜内接头温度监视方法

现在经常使用的柜内接头发热监视方法主要有:在接头粘贴测温蜡片;手摸柜门感知柜内温度;通过异常气味发现设备过热;通过异常音响发现设备过热等。粘贴测温蜡片是室外接头常用的测温法,用在封闭柜内有很大局限性,大部分接头通过柜门的观察窗看不到,只能在开关停电检修时检查接头有无过热情况,对预防事故作用不大。手摸柜门的方法可大概判断温度有无异常,在变电管理处的左安门变电站曾通过此方法发现2起严重的接头发热故障,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偶然性,而且由于个人感觉的差异,相同情况也会有不同判断。当有过热的接头时,一定会有异常气味或者异常声音,特别是连接电流互感器的接头发热时,可以发出强烈的异常气味,工作人员可根据气味的来源作出进一步的判断。总之,通过综合应用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大概判断开关柜内有无接头发热故障,但是不科学、不嚴谨,对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开闭站无实用价值。

3.2预防封闭柜内接头发热事故的新方法

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发现开关柜内的接头发热故障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通过比较确认,监视开关柜内空气温度的方法来判断有无接头发热故障。总体方案是在每台开关柜顶的排气孔上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如果空气温度达到规定值即发出报警信号;或是柜内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到规定值时即报警。具体温度报警定值要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我们先将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输入计算机作记录,然后将开关的负荷数据(变电站内的监控机实测信息)也存入同一台计算机,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开关负荷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根据温度曲线确定其报警温度值。报警信号由计算机发出,直接送到控制室。控制室内的值班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时查询开关柜内的实时温度值。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可以将过热信号作为一个遥测量通过RTU直接送到监控中心。这一测温方法温度传感器安装方便简单,运行可靠,投入较小,技术成熟后可在变电站内大量应用。

4.小结

密闭式接头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并接受输液治疗的艾滋病病人20例, 男16例, 女4例;年龄22岁~65岁;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BD Q-SyteTM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和江西三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延长管, 固定材料均选用3M透明贴膜6 cm×7 cm。

1.2 操作方法

1.2.1 血管和留置针的选择

穿刺时应选择相对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无静脉瓣且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一般选择上肢静脉, 以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 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硬化、感染的静脉。如病情需要选择下肢静脉穿刺时, 可选择大隐静脉、股静脉。长期卧床的病人, 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 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形成血栓。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 应选择细、短的留置针。

1.2.2 穿刺方法

穿刺前先将输液器内空气排尽, 检查并取出静脉留置针, 取下肝素帽后, 螺旋式接上输液接头阳性端;然后在输液接头阴性端螺旋式接上一次性延长管;最后取下头皮针将输液器乳头连接上一次性连接管后排尽输液系统内的空气, 准备3M透明敷贴。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消毒范围为8 cm以上, 再次排尽空气后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 与皮肤呈15°~30°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压低角度 (5°~15°) 再进0.2 cm, 左手退出针芯少许, 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边退针芯边置外套管, 避免针芯触及血管壁, 提高成功率, 打开输液调节器, 输注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进行封闭式固定, 调节输液速度。在贴膜上写明穿刺日期、时间。

1.2.3 封管方法

尽量将生理盐水放在最后输入, 液体输完后, 直接将一次性延长管与输液接头阴性端分开, 输液接头自动形成正压, 关闭留置针夹子即可。若最后一组是其他液体, 将延长管与输液接头分开后, 用注射器抽取5 mL生理盐水缓慢注入输液接头, 对存留于导管内的药液进行冲洗, 同时可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 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管腔, 防止回血现象。封管液选择生理盐水, 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无需使用肝素盐水封管, 并且无任何并发症及禁忌证, 对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起到了保护作用[3]。

2 结果

本组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5 d~8 d, 出现回血现象1例, 1例诉疼痛拔除, 4例因出院拔针, 均未发生堵塞、静脉炎, 护士均未发生针刺伤。

3 护理

3.1 置管前的指导

操作前向病人详细介绍无针密闭式输液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优点、注意事项, 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 以利于病人接受, 取得积极配合。指导病人不可玩弄暴露在外面的输液接头, 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局部, 洗漱、沐浴时防止局部进水引起感染。

3.2 穿刺部位的护理

①艾滋病病人血管基础差, 操作时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增加病人的痛苦。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穿刺部位彻底消毒, 直径大于8 cm, 穿刺点用无菌敷贴, 定时观察, 保持敷贴清洁干燥。③密切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及发痒等症状。一旦发生并发症, 应立即拔针, 正确处理穿刺局部,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3.3 输液接头的护理

①再次输液时, 与输液接头连接前, 应将输液管与连接管内的气体排净, 确保密闭式输液系统内无气体。②封管时将注射器乳头用直上法接上输液接头阴性端, 避免成角度连接。封管后, 用直下法断开注射器连接, 避免成角度断开连接, 同时不可旋转注射器, 以免损坏输液接头。③不可将针头刺入输液接头的阴性端。④输液接头的更换一般随留置针的更换而定, 其丢弃处理方式按一次性物品消毒毁形处理。

3.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3.4.1 预防静脉炎及局部炎症的护理

艾滋病病人免疫力较低, 所有操作要求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使用期间应隔48 h更换一次无菌敷贴, 敷贴有渗液、渗血、汗液时要及时更换, 用碘伏彻底消毒穿刺部位, 直径在5 cm以上, 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再次输液只需用75%乙醇擦拭输液接头阴性端2遍或3遍, 无需用碘伏消毒。长期输液者, 每日更换输液器和一次性延长管。

3.4.2 防止套管堵塞的护理

留置针部位避免过度活动, 以免挤压而将血液推进输液接头内凝固堵塞。留置时间长的, 应用大剂量封管液冲洗留置针的管腔, 抑制血小板凝集, 防止血栓形成, 提高留置针的通畅率。若发生管腔堵塞切不可回输, 其潜在危险性非常严重, 随血流可突然阻塞血管, 危及生命[4]。若发生堵管, 禁止加压推注或挤压输液管, 以免血栓进入体内引起栓塞。故留置针一旦堵塞, 应立即拔出后重新穿刺。

4 小结

通过本组临床使用和观察, 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使用方便, 操作、护理简单, 凭其独特的设计, 几乎没有无效腔, 残余药量仅为0.06 mL, 避免了昂贵药物的浪费, 使临床用药剂量准确有效, 而且长期使用还为病人节省了许多一次性材料费用。静脉留置针与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配合使用, 既可减轻病人痛苦, 有效预防感染, 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而且该输液接头无需使用针头, 可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刺伤造成意外感染, 克服了有针输液连接的弊端。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2) :188.

[2]王孝枝, 郭仲琴.静脉留置针非正常终止的原因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9) :63-64.

[3]梁敏和.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09, 5 (2) :121-122.

封闭式高压柜内接头发热事故的分析 篇4

1 事故概述

2012年3月22日19时55分,河南三门峡110kV朱阳变10kV朱10、朱102开关柜开关跳闸,10kV母线失压,高压室内有大量浓烟,经现场检查发现朱10东刀闸A相烧毁,朱10西、朱102甲刀闸发生不同程度烧伤。随即隔离故障,朱1号主变加入运行带10kV负荷。

经现场检查,朱10东刀闸A相动静触头及弹簧螺杆烧毁,支柱瓷瓶损坏,B、C相动静触头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支柱瓷瓶损坏,刀闸附近的二次线、绝缘护套烧毁,开关柜内被烟熏黑;朱10西刀闸旋转动触头上有电灼伤痕迹,瓷瓶有损伤;朱102甲刀闸C相动静触头烧伤,上部支柱瓷瓶烧伤;朱102东及朱10kV东母其他出线刀闸均无异常。

2 事故原因分析

朱10西开关柜型号为XGN-10,刀闸额定电流为2000A, 4秒热稳定电流为30kA;朱10、朱102开关柜为农网二期扩建设备,开关柜型号为XGN-10,刀闸额定电流为3150A, 4秒热稳定电流为40kA,自2009年6月投运以来设备运行正常。10kV系统正常供电方式为朱2号主变通过朱102、朱10kV东母、朱10带朱10kV西母带全站负荷,朱10东、西,朱102东、甲刀闸近一年来未进行任何操作。

经现场检查和事后分析,由于朱10东刀闸A相动静触头面接触不良,负荷电流从静触头与动触头刀片间夹紧螺杆通过,加上通流容量不够,造成夹紧螺杆发热弹簧退火失效,随着弹簧夹紧力的逐步减小,使得夹紧螺杆发热加剧。长期运行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A相动触头刀片间弹簧和夹紧螺杆被逐渐烧熔,监控后台开始频繁报出接地告警信号,直到夹紧螺杆完全烧毁,造成单相接地故障。由于A相单相接地,导致朱10东刀闸B、C两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B、C两相绝缘承受不住随即发生两相短路,最终造成三相短路故障。同时,由于朱102甲刀闸C相动静触头面接触不良,承受不住三相短路电流(约8k A),导致C相触头烧伤;朱10西刀闸和朱10东刀闸为相邻开关柜,两个柜体下部相通,短路的弧光进入朱10西开关柜内,造成朱10西刀闸支柱瓷瓶表面有烧伤痕迹;同时由于朱10西刀闸触头接触不良,动触头上有轻微烧伤痕迹。

通过分析封闭式高压开关柜的特点不难发现,发热点在密封柜内,运行中的柜门禁止打开,值班人员无法通过正常的监视手段发现发热缺陷。因而,在发热严重时接头会变红甚至熔断,直接造成生产事故。且10kV开关直接承担用户负荷,其中不少是重要负荷,如果发生突然停电事故,不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给供电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 预防接头发热事故的措施

密封式高压开关柜内的接头发热是生产中的难题,通过采取措施,如:实行检修人员责任制,更新老旧设备,改进接头的连接与安装工艺等,可以大大减少接头发热事故,但是要完全避免接头发热事故也是不现实的。于是,笔者提出通过加强监视工作的方法,提前发现开关柜内设备接头发热的迹象,防止出现恶性事故。如对开关柜及二次接线小室全面测温;对主变进线开关、重载线路开关柜进行重点测温。如测得柜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0℃以上,或负荷电流超过800A的应加强巡视测温。

密闭式接头 篇5

无针正压密闭输液接头是先进的无针输注系统中的关键产品,可与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等不同管路配合使用。该接头具有无针连接、 自动密闭和正压提供的功能,因此,可以有效维护用药通路、避免穿刺落屑进入液路和血路系统, 保护病人静脉血管,同时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减少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降低操作人员针刺感染职业风险。蒋坤琼等[1]对63例艾滋病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应用无针正压密闭输液接头进行输液,在使用期间未发生感染及堵管现象,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也正是因为具有如此多的优势,无针正压密闭输液接头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无针正压密闭输液接头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前未对接口进行有效消毒或者接头本身存在设计缺陷,接口处的微生物就可能会进入液路和血路系统,造成患者感染,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王红梅等[2]对56例住院患者的输液接头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检测一次性输液接头59套,其中6套检出致病菌,阳性检出率10.17%。输液接头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根据留置针等配套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更换周期而更换,BD公司建议输液接头使用时间为3~5d,多数学者也主张以7d内为宜,邱英梅等[3]通过试验认为更换输液接头的时间 <11d是安全的。可见一个输液接头在临床的使用时间还是比较长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微生物通过接头进入患者血路的风险,因此,通过进行微生物侵入试验,对接头制造商提供的消毒程序以及接头设计进行综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依据 新发布的YY/T0923-2014《 液路、血路无针接口微生物侵入试验方法》[4]对3个品牌的无针正压密闭输液接头进行了微生物侵入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仪器及材料

主要仪器 :NU425-600E生物安全柜(美国NUAIR)、GNP-927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HTY-IIIA型集菌仪(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及配套无菌薄膜过滤器、手动可调移液器(芬兰BIOHIT)等。

试验菌株及所用培养基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 26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 10104);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 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 :20130420),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 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 :20130308)。

主要试剂 :氯化钠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1406022725);碘伏消毒液(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20131011, 有效碘含量4.5g/L~5.5g/L);医用酒精(75%,郑州晟弘工贸有限公司,批号 :20140901)

试验样品 :3个不同国产品牌的样品A、B、 C(均为直型)

1.2试验方法

1.2.1接种

菌悬液浓度均大于5.0×105cfu/m L,以无菌操作的方式吸取0.01m L菌悬液接种于样品接口, 并自然晾干。

1.2.2消毒

本试验分别采用两种消毒方式对接头接口进行消毒。

一种是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5]要求 , 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原液直接在试样接口处从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外展涂抹消毒涂擦两遍 , 作用时间1~2min, 待晾干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另一种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消毒方法 :用酒精棉球轻压无针正压密闭输液接头插孔端面,滚动酒精棉球,由中心向外做圆周擦拭消毒,再取一酒精棉球重复以上操作。

1.2.3注射

用无菌注射器吸取10m L氯化钠注射液,连接试样接口并进行鲁尔锁定,然后通过接口注射10 m L氯化钠注射液。

1.2.4培养计数

收集每个试样的下游流出液,分别进行薄膜过滤,将滤膜菌面朝上贴于TSA平板上,将平板置于30˚C~35˚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d~7d, 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菌落数。

1.2.5重复试验

对每一样品,再重复进行两次1.2.1~1.2.4的操作,然后连续重复进行1.2.3的操作,直至离产品标示的最大使用次数 ( 本试验为50次 ) 还有3次时为止;最后再重复进行3次1.2.1~1.2.4的操作。

1.2.6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试验样品每次进行1.2.1-1.2.4操作的培养计数结果,同时记录仅重复进行1.2.3操作的培养计数结果(每11次重复操作的下游流出液合并后过滤培养计数)。

1.2.7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按照1.2.1接种后不进行消毒,直接进行1.2.3~1.2.4的操作。

阴性对照 :不接种菌悬液,直接进行1.2.2 ~1.2.4的操作。

1.2.8对选用的两种试验菌株,分别取试验样品按照上法进行操作。

2.结果

按照上述试验方法分别对样品A、B、C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

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两种消毒方式下,试验结果相同。

注 :“+”为有菌生长 ;“-”为无菌生长

3.讨论

YY/T 0923-2014 《液路、血路无针接口微生物侵入试验方法》中,阳性对照是直接取试验样品按照1.2.1进行操作,然后立即以无菌操作的方式将其投入TSB试管中,置于28˚C~32˚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d。阴性对照是取试样以无菌操作的方式直接投入TSB试管中,置于28˚C~32˚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d。本试验中,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未采取该方法,而是更大程度上与试验样品的操作步骤保持一致,排除了人为操作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阳性对照的样品未经消毒出现阳性结果也说明了微生物通过接头接口进入患者血路的可能性。

接头设计以及生产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微生物侵入患者血路的几率大小,本试验中三种样品的接头接口处活塞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大小明显不同,缝隙过大势必增加微生物进入血路的风险。 另外,不同接头其残余液体量也有明显差异,如美国可来福接头双腔残余液体量为0.33m L, 国产输液接头双腔残余液体量为0.7 m L, 三腔则为1.05m L。如果在输注血制品、脂肪乳等营养液体后不及时充分冲管,这些残留液体就会成为最好的培养基,细菌很快大量繁殖,待下次输液时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当患者抵抗力下降或细菌数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引起感染[2]。

另外,有效的消毒过程以及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也是减少微生物通过输液接头进入液路和血路系统,避免患者感染的重要保证。临床常用的消毒剂有0.5% 碘伏液和75% 酒精,本试验分别用这两种消毒剂对染菌的接头接口进行消毒,在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后,都能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蒋坤琼等[1]在为艾滋病患者输液前均用75% 的酒精棉球消毒无针正压密闭输液接头3遍,再接已排好气的输液器,并且在输液器与输液接头的连接处,用无菌酒精纱布及包布包裹, 每日更换一次,在半年的使用时间内未发生感染及堵管现象。李娟等[6]则使用0. 5% 的活力碘对接头进行消毒,在使用正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对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输液过程中也未发生1例感染。Ye'benes[7]等通过分析大量临床数据报道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经75% 酒精严格消毒后可在24小时内安装24次,6天共使用144次而未被污染。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保证0.5% 碘伏液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消毒后待干,但碘伏液的待干时间比酒精长,尤其是接头的缝隙处待干时间更长,因此,临床上常用75% 的酒精消毒无针接头[8]。

在按照YY/T 0923-2014进行试验的过程中, 我们还发现一个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因接头与输液器连接的端面(染菌处)光洁度很高, 在接种过程中,吸取0.01m L菌悬液接种于接口, 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菌悬液很容易形成球形液滴,不能完全模拟正常使用情况下微生物通过接口缝隙进入接头的状态。

密闭式接头 篇6

关键词:无菌密闭输液接头,白血病,静脉输液

临床上白血病的患者日益增多, 白血病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反复静脉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伤较大, 临床上多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保护血管。对于白血病患者使用带有肝素帽的普通留置针在封管时大多不适宜用肝素封管, 而采用生理盐水封管, 这样容易造成回血、堵管的现象及肝素帽反复穿刺而造成液体外渗。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耗材, 也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2010年我科将无菌密闭输液接头应用于白血病患者静脉留置针中, 发现回血及堵管的现象明显减少,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抢救成功率,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白血病患者共80例, 其中女性42例, 男性38例, 年龄在18~60岁之间。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均用BD公司的同一型号的留置针, 操作穿刺方法相同, 固定敷料均为3L透明敷料, 置管部位全部选用手背静脉、前臂桡侧浅静脉或下肢踝部浅静脉。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 组患者均常规皮肤消毒, 观察组在无菌技术操作下, 将留置针的肝素帽取下, 接上无菌密闭输液接头, 再取下输液器的头皮针, 将输液器连接无菌密闭输液接头, 排好空气, 为患者静脉穿刺置管并固定。对照组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将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 排好空气, 为患者静脉穿刺置管并固定。输液完毕后均用5mL的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观察两组患者的留置针有无堵管及回血现象。

2 结果

2.1 2组患者留置针堵管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堵管率为12.5%, 对照组的堵管率为87.5%,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留置针回血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回血率为7.5%, 对照组的回血率为92.5%,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3.1 有效的减少留置针回血与堵管的发生

使用肝素帽封管时导管内压未高于血管内压力, 封管完毕拔出针头时, 留置针管内的压力下降, 血液回流至留置针管内, 造成回血、堵管。使用无菌密闭输液接头封管时, 当输液器与无菌密闭输液接头分离时可产生瞬间正压, 将导管内液体向前推动, 避免血液回流形成血栓而造成回血现象及堵管[1]。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临床上深受医护患的依赖,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 减少局部静脉炎的发生

白血病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 如使用肝素帽封管, 肝素帽消毒不彻底, 反复静脉穿刺易使细菌积聚, 就增加了在操作中意外感染的概率。无菌密闭输液接头有独特的结构可以保证内部通道密闭无菌, 避免肝素帽被钢针反复穿刺, 减少液体中微粒的产生。在临床输液中使用无菌密闭输液接头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3.3 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针刺伤是导致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最重要的因素。无菌密闭输液接头操作上简单, 每日输液前使用酒精、碘伏消毒接头, 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 减少了针头的使用率, 使之相关的针刺减少, 避免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同时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无菌密闭输液接头, 就可以减少使用钢针的机会, 可以防止针头脱落刺伤自己或他人。

3.4 保障患者的健康

对于白血病的患者, 静点结束封管时, 使用无菌密闭输液接头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 保障了患者的健康[2]。在临床上在急危重症抢救时, 无菌密闭输液接头利于护士迅速的抢救患者给予输液, 避免延误治疗,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高翠云.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4) :101-102.

密闭式接头 篇7

关键词:新生儿,输液,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应用效果

近年来,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其具有安全、快速、方便、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损伤;减轻护士工作量,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等优点。特别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收治的患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等于开通和保留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选择我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新生儿400例, 观察留置针应用肝素帽与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 在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减少针刺伤的效果差异,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患儿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00例。观察组男71例, 女129例, 日龄5 min~28 d, 平均日龄3 d;其中早产儿81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1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70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4例, 新生儿湿肺4例。对照组男94例, 女106例;日龄5 min~28 d, 平均日龄3.7 d;其中早产儿87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62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11例, 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4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 新生儿硬肿症6例, 新生儿肺出血5例。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诊断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统一使用国产的Y形24G静脉留置针, 观察组留置针去掉肝素帽与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相连;对照组保留肝素帽。输液前均使用生理盐水3 m L冲洗血管通路装置, 并评估留置针是否通畅。输液时观察组输液器去除头皮针, 乳头直接连接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对照组输液器头皮针直接刺入肝素帽进行输液。输液结束后均用生理盐水3 m L, 大鱼际脉冲式正压手法进行封管。其他操作均按常规处理。

1.3 评价方法

1.3.1 留置时间

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1.3.2 肉眼可见回血情况

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 在不输液期间发生肉眼可见回血的例数。

1.3.3 留置针拔除的原因

观察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拔除的原因, 包括堵管、静脉炎、时间达96 h的例数。

1.3.4 发生针刺伤情况

比较2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 不输液期间发生肉眼可见回血情况比较

见表2。

2.3 2组患儿留置针拔除原因比较

见表3。

2.4 2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例数

观察组无1例发生针刺伤;对照组发生5例针刺伤, 其中3例是输液结束拔除针头时刺伤护士, 2例是输液过程中患儿躁动, 出现管路滑脱, 护士紧急处理时刺伤。5例针刺伤, 均按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局部处理、报告、评估、预防和随访。

3 讨论

3.1 留置针静脉留置时间

外周静脉短导管常规应每72 h更换, 如疑有污染、出现并发症或中断治疗时应立即拔除。当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液有限制时, 如置入导管已经超过72 h, 要根据导管材质、皮肤完整性、治疗类型和时间评估情况。我科考虑到新生儿的特点:体表面积小, 血管较成人少, 毛细血管较多, 输液时间长, 穿刺困难等留置时间超过72 h, 严格评估, 严密观察, 不出现并发症者最长可留置96 h。本文观察组86%的患儿达96 h, 而对照组只有40%的患儿达96 h。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无针分隔膜接头的留置针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应用肝素帽者, 表明无针分隔膜密闭接头可以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减少因多次穿刺带来的不良刺激和痛苦, 节约了医疗成本, 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留置针堵管原因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为了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减少医疗成本, 目前仍使用肝素盐水封管而未进行血小板计数的检测, 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由于肝功能不成熟, 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低, 新生儿 (特别是早产儿) 在出生后数天内容易发生出血[1]。本组新生儿全部使用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封管, 这可能是导致堵管较多的原因。

3.3 出现肉眼可见回血的原因分析

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与注射器分离时, 导管腔内无负压产生, 可阻止在连接或分离之下的血液逆流。本文观察组无针分隔膜密闭输液接头的正压效果和正确正压封管技术双重保障, 是患儿出现肉眼可见的回血例数较少的主要原因。对照组可能是从肝素帽拔针时瞬间产生负压, 直接引起血液反流所致;虽然采用正压封管, 然而可能因为个人操作技术差异, 实际上未能达到正压, 是出现肉眼可见回血例数较多的另一原因。

3.4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

与临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量大, 操作不规范, 以及使用带针输液器有关。

静脉留置针加无针分隔膜输液接头形成的密闭式防针刺伤系统, 可明显降低留置针堵管例数, 减少并发症, 延长留置时间, 避免使用肝素封管液, 保障新生儿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预防针刺伤的发生, 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密闭式接头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2月我院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内科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 女48例, 年龄30岁~80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静脉留置针使用威海洁瑞制品有限公司产品, 正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选用深圳市安特高科实业有限公司产品, 3M医用透明敷贴, 封管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

1.3 方法

观察组按常规操作穿刺成功后, 用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 将无针密闭正压接头的阴性端与输液器头锁紧, 阳性端与留置针相连;输液结束后, 将输液器乳头与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分离即可, 无需封管, 接头自动产生正压, 防止血液回流, 注意不要用夹子夹住留置管, 以免影响正压, 下次输液时, 直接用碘伏消毒正压接头即可输液[1]。对照组输液结束后用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4 m L从肝素帽处用钢针穿刺, 采用脉冲式推注方法封管, 同时夹闭留置针活塞[1]。观察2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堵管和静脉炎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例 (%)

3 讨论

无针密闭正压接头的优点: (1) 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进行输液, 输液完毕拔下输液管时会自动产生正压, 把留置针软管内液体向前推进, 使血液不能反流入管避免针头堵塞。因此, 输液结束时无需要盐水进行封管[2]。 (2) 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密闭式设计, 可有效降低感染率。 (3) 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几乎没有死腔, 能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避免昂贵药物的浪费, 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 (4) 无针密闭正压接头操作简便, 可随时中断输液, 再次输液连接容易, 并支持快速输液、输血。

综上所述, 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 护士操作方便, 节省时间;对患者而言, 可以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并降低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但其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如正压接头表面欠平整, 长期放置同一位置压迫皮肤可引起压痕甚至水疱形成, 故应经常更换接头位置, 可用无菌纱布包裹接头以减轻其直接压迫皮肤带来的不适, 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要连接固定好, 以防连接处滑脱[3]。

摘要:目的 比较无针密闭正压接头与肝素帽接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无针密闭正压接头组 (观察组) 50例和肝素帽组 (对照组) 50例, 比较两种方法在静脉留置期间并发静脉炎和堵管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和堵管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封管可以显著降低静脉炎和堵管率, 能显著减少穿刺及更换留置针的频率, 保护血管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无针密闭正压接头,肝素帽,封管,效果比较

参考文献

[1]魏红丹.可来福接头与肝素帽在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中的应用比较与分析[D].第三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 2008:480-482.

[2]沈建红.正压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套管针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08, 7 (6) :458-459.

上一篇:亚像素提取下一篇:区域农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