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美术教学

2024-06-26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精选十篇)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 篇1

一、明确目标,培养作文兴趣

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同于成年人的写作能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继小学之后、进大学之前的承先启后的基础能力。这个标准不能过高,否则,大多数中学生高攀不上,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困难,导致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小学基础不够扎实,词汇有限,词、句、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不强,在作文中往往错别字连篇,语无伦次,毛病百出。而目前的作文教学活动往往因教学内容单簿乏味,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年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写作水平下的不同的心理,从而激发其写作兴趣,才能使其“由畏而好”,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重要任务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能说会写。针对这些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字、词、句的教学作为重要的环节来抓,并逐步把新的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长此以往,词汇则会逐渐丰富,就可能做到用词准确,说话顺畅,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第24课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比肩继踵”等几个成语,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都是形容人多,就可以引导学生假如要描写人多的场合,就可把这些词语用上去,就使得语句生动形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育学生关注生活,参照范文模仿写作

许多情况下,学生写作文,常常望题发呆,难以下笔,特别是独立作文时,更是“举笔维艰”。面对此种境况,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时的心理障碍。首先引导他们思考身边的人、事,让他们先读类似题材的范文,逐步揣摩故事情节、写作方法、主题思想、材料的组织与安排等有关知识,然后诱导他们搜索生活经历中相似的境况及相同的情感,待这一些在心中都有“谱”之后,再动手“依葫芦画瓢”试着仿写。经过长期进行各种类型的仿写,学生也许会认为作文不过是这么一回事,渐渐消除了畏惧心理,还可能培养喜欢写作的兴趣。就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篇目很多,例如第一册第五课《羚羊木雕》、第三册第十二课郑振铎写的《猫》等篇目就是很好的范文,其题材、情感体验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学生易于把握情节,捕捉作者的写作技巧,较易仿写。讲读类似的文章时,教师可加以点拨引导,也可布置学生进行相关题材的仿写,如此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加大阅读量,培养读书的好习惯

通过大量的阅读,就能涉足更广阔的领域,获取更广博的知识,思维也会随之敏捷,情感更加丰富。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学者、全国“青歌赛”艺术综合题评委余秋雨点评妙语连珠,这是长期涉猎万卷的结果。孔子不也是“韦编三绝”吗?农村孩子,由于地域禁锢,少有见闻,难分是非,什么事都觉新鲜,有的思想偏离正常轨道或沉湎于上网、打游戏。久而久之,厌学情绪滋长。对此,教师可以对其略施压力,培养其阅读情趣。比如每学期给他们下达一定的阅读指标,推荐一些健康适用的读物,《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作品都是比较优秀的读物,定时检查阅读情况。假期可把课外阅读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然后开学后让他们把读书笔记上交查阅,能按量完成的给予相应的表扬。上网也要因势利导,获取有用信息,不断扩大知识面。通过广泛阅读,不仅可以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性情、开阔视野,而且有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技能训练,养成勤写习惯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彭伟 篇2

太原初级中学

彭伟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难度有点大,我感觉有时候是有口难言,不知从何说起。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特别是农村初中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

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几点客观原因。

1.社会观念因素:封建观念长期驾驭着中国的农村,农村家庭中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美术,他们的理解似乎就是“画画=不务正业”。

2.“升学率”因素:“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这个“硬道理”了。自然,美术课程做为“副科”的身份,跟“升学率”的“主角”根本沾不上边。

3.教材本身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投入课改的精力加大,教材更具人性和深度了,但并不完全顾及“因材施教”教育环境的理念。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用起来自然力不从心,越起到相反的效果。

分析完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有些只能望而却步,如此,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了。反过来,如果这些因素都存在,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就亮“红”灯了吗,其实不然,我觉得我们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兴趣、手段。

一、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跃起来,做事的效率就高。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

二、手段。

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教学中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

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尽管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授传统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枯燥无味。如此看来,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科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例如,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面对农村学校,不要认为他们不喜欢美术科,只拼命为“升学”而奋斗,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爱好,也想放松。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他们的特点,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课,可以自编教学内容,量身而作,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

总之,我想自己会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更加努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争取培养出更多有美术爱好的学生,让学校的美术教育取得突破。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美术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兴趣;热情;活教材;新方法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存在许多困惑。一是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学生认为美术是豆芽科,不够认真。二是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设施设备差。三是教学方法老套呆板,学生没兴趣。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深刻体会到美术教学的难处。面对如此多的困惑,如何上好农村初中美术课是每一位农村美术教师应该直面的问题。现结合我九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一、尽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那么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现在的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喜欢美术,但学习时间长了又觉枯燥无味。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要用比赛和展览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爱表现自己。据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会定期举办“各种美术作品展”,如,“五·四”画展、“国庆”画展、“元旦”画展。激励学生参加各级美术绘画比赛活动,如,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绘画比赛、四川省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等。通过展览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

2.要了解学生心理倾向,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发展与对事物的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要想把对事物的认识进行表达就会有画画的冲动,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其热情。如,我有一次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自由作画,一节课结束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画风景的、人物的、静物的、卡通的等,真是百花齐放。这个事例告诉我: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

3.要让学生维持兴趣保持热情

(1)注重美术与各学科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术学科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的各学科教材中,就有许多教学内容及理论问题运用图像来阐明和剖析。有时只用语言文字对某些问题难以表达,如,生物上的病毒的示意图、地理上的等高线图、地下水示意图、语文课文中的人物插图等,运用图像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内容要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会联系生活实际,去发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如,我让学生采摘不同树种的树叶、树皮感受不同的肌理效果,收集不同的酒瓶、陶罐感受不同的造型艺术。

二、结合农村实际,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作为农村美术教师,必须结合农村初中的学情、校情,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挖掘乡土特色艺术资源,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处理好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1.要充分了解学情,灵活运用教材

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是学生认识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情将教材的个别章节做一些删减,有时也会调整教材的顺序。

2.要依据农村“教学装备”的条件,调整教材

大家都知道“教学装备”是制约实施教学手段和完成教学任务的瓶颈。因美术课本上的有些活动在农村初中平时的教学中是根本无法实施的,故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依据学校实际“教学装备”的条件做了些适当调整,这样更便于教学手段的实施,使美术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要充分挖掘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要想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质量,仅靠学教材那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初中所处环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借用这些特有资源我开设一些如肌理制作、泥人制作、剪纸、风景写生、乡村建筑、民俗探究等活动,这些足以增添美术教学的活力。

三、采取以活动为载体的新教法,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模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動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中去。为此,我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模式,在课堂淡化说教,注重学生参与和感知。

作为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索、大胆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我相信:随着时代发展及教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课标的逐步推广,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美术课堂将会展现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参考文献:

郭春宁.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成功:教育,2008.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篇4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敢说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活动。作文教学更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农村初中学生性格腼腆,阅读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但他们坚强、勇敢、朴实、坦诚,和城里孩子一样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追求独立、讲究自尊。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表达的机会,所以我选择了课外和课内两种途径。首先,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每年学校都要组织春、秋两季运动会,每当此时,需要大量的即兴广播稿。对此,我及时给予支持、点拨,帮助他们踊跃撰稿。这样一来,大家提高了兴致。为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还经常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赛、作品欣赏会、成语故事接力赛、辩论会等,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腼腆的学生也逐渐显现出活力,潜力被激活、开发,从而敢于举手发言。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能说

农村生活表面上看没有城市生活的繁华,但它同样是丰富多彩的。为此,我适时地引导孩子认真体会、悉心观察。如,我让学生写周末日记,启发孩子在周末回家的路上,认真观察景物的变化,理解季节的交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我鼓励他们利用周末赶集、逛街感受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了内驱力就会有外现力,久而久之写作文就会成为学生家常便饭,一日不食便有“饥饿”之感,从而消除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最终使他们从有话敢说到有话能说。

三、优化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会说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该是适度、适时和得法的。讲得过多面面俱到,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讲得太少,如蜻蜓点水,又起不到作用。如作文前的指导要变教师讲为学生的观察或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加入,增强兴趣,活跃思维,以期达到从容成文之效。如学习了《愚公移山》后,可让学生讨论“移山好还是搬家好”,大家经过讨论,既明白了范文的匠心,更觉得可写的内容很多,恨不得一吐为快。实践表明:先说后写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作文前认真思考的习惯。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作文基础,讨论的过程既是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方法、各抒己见的过程,更是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欲望的过程。

四、重视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所说成为“美文”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师,没有不重视学生的实践的,作文教学尤其如此。

1.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因此,在作文实践中我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记述自己、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投身其中,起乐无穷。

2.激励学生“用心”生活,多方积累

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历练,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炼,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于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我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有收获。如冬季到了,学校购来的煤炉子需要安装套好。如何做这些实践活动?女生仔细,就让她们选取位置,找准安放烟囱的方位;男生能干,善于表现,就叫他们套炉子,安装烟囱管道;教师在旁边当顾问做指导。这一场劳动结束后,学生们各有所得,把劳动者的动作、表情、语言,甚至心理如实记录,再加以润色。这样写成的文章能不生动吗?

3.灵活变通,相机而行

十多年来,我们作文课一般要排在周四的下午,有的学生一到这时就先犯难,再找“拐杖”(例文),两节课过去,草稿还没完成。面对这一现状,我想,不如打破陈俗旧套,相机而行,在学生有兴趣时,让他写。如初春来临,小草、树芽都在探头探脑,迎接春天,我就带他们走出校园,进行仔细观察。这样,讲读课随机改为观察课、作文课,让他们把所见、所听和所想及时写下来,学生能不全心投入挥洒成文吗?这样的随机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兴致,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4.点拨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作文发下来,学生只看分数,对教师的苦心批语置之不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评点别人的文章很有兴趣,于是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我利用互评、小组评和自由结对评等方法,交替进行修改。在学生活动中,我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做好指导:首先要明确本次作文练习的目的,然后统观全文,从整体上评判,如中心、体裁、选材、立意、构思及书面等;接着局部鉴赏,如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标点符号的选择等;最后写出评语。这样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改变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学生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5

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工作的得要途径,这对于启发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教育部近几年进行教育改革时全面强化了素质教育,学校的美术教育也得到发展和恢复,但是农村的教育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独特,所以实际的美术教学工作还存在的一些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 现状 思考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美术课没有得到重视

受到农村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普遍认为美术是副科,所以很多学校的美术课时都相对较少,甚至没有美术课,很多学校即使有美术课很多情况下也会被其它课时占用了,特别是临近考试的时候,美术课根本就形同虚设。

(二)教学投入匮乏

教学设备单一是农村的学校最突出的问题,而作为不受重视的美术课,教学设备就更加短缺,甚至简陋,除了彩色粉笔、单调的石膏模具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有些学校有些学生甚至连教材都没有,再加上有些美术老师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自己本身对美术课都不加重视,对教学方法的钻研不够,对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等都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就极大的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落实,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美术课内容安排随意

很多老师对于每周的美术课内容设计都没有规范的计划,而且从现实考虑,看学校有什么就教什么,内容随意安排,最好笑的是居然有老师问学生要画什么的情形出现。而且教学内容多偏重于技巧性的,而忽略了审美教育,美术课变成了“绘画课”。

(四)老师的专业、学历都有待提高

因为很多农村的学校对于美术课都不够重视,在师资的安排上也很少有科班出身,很多美术老师都是半路出家,而且老师学习、进修的机会也很少。很多老师为了掩饰自身专业能力不强的尴尬,在美术课上只得只讲不做,学生对于老师就会产生质疑,从而质疑美术课,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没有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中学的教学资源本就相对匮乏,而农村学校对于具有乡土气息的教学资源也未加重视,其实农村有很多本真的资源可以帮助老师、帮助学生进行美育教学,比如田间的花草树叶、五谷鲜果,还有民间的剪纸、泥工、编织等,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

二、造成农村美术学校以上现状的原因

笔者归纳原因有三:一是美术不在中考的统考范围,是非考试科目,这是根本原因,除了要考取美术专业院校的学生会认真学习外,其它学生根本不会用心学习;二是学校领导不重视美术教育,在管理上影响着美术教育的开展,很多农村中学受到经费、师资等方面的影响,对于美术教育更加不重视;三是美术老师的专业水平,上述也提到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没有经验的老师很难教出高质量的美术课。

三、改善农村初中美术课现状的教学策略

(一)相关部门要足够重视

虽然美术课不是考试科目,但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能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主管部门对于农村中学的师资配备、教育经费等问题要生视起来,比如组织老师进修学习,加强老师的专业技能,添加教学设备等。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老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尽管美术是一门非考试课程,也要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钻研如何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如何上好美术课,让美术成为学生的兴趣,从而将兴趣转化成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是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方式,老师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发掘出美术课的潜力,强化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内容、课程设置、课内外的关系、教材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比如传授技能的同时也讲一些美术史,让学生更加了解美术的发展,利用节假日组织课外写生,不必拘于技巧,旨在培养兴趣等。

(三)挖掘农村特有的乡土素材

农村学生的生活总比城市学生更加贴近自然,因此这一点可以被作为丰富的资源进行深刻挖掘。老师先传授一些基础的技能,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创造。比如粘贴装饰画,将树叶、瓜豆、石子等素材粘成美丽新颖的图画;或者用泥巴进行各种形状的泥塑;再者剪刀纸、编织等工艺,又实用又具备艺术性。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美术再结合生活再创新,二者相辅相成进入生活创造美的良性循环。

(四)优化美术教学结构

美术教学活动如何展开,美术教学的结构优化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个策略。农村的初中美术课可以分成必修、选修和课外活动三个模块。其中必修课是对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进行传授,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和审美认知;而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要与农村的乡土特色相结合,多开发具有农村特点的工艺品制作、野外写生等一系列的教学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要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但统一的目标都是要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漫谈 篇6

一、拨动“情”弦,激创作欲望

曾有一次,一个平时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女生在作文本后面给笔者留了言:“老师,您说作文是内心情感涌动的外在显现,可是日似一日的学校、家庭生活,点点滴滴全透着枯燥和平凡,哪写得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啊?”是啊,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实情,不难看出他们怕写作文的缘由是没材料写,没心情写。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唯有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变“要他写”为“我要写”。德国的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即唤醒学生的主体创作意识,让学生踏着自信心与价值感的台阶,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爱上创作。在这方面笔者是这样做的。

1以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是孩子的特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性牢牢抓住孩子的心。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单调枯燥,情感上比较排斥,自然写不出情真意切的文章。而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直观、形象、新颖,可视性强,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作环境,他们有了表达的欲望的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就能在愉快的心情下写作。

2注重片段作文练习

大作文练习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从起笔到讲评在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脱节,并且农村学生大多数作文功底比较薄落,比较畏惧写长的文章,一提起写大作文就没有兴趣。相比之下,小作文就占据很多优势。一堂课中,教师指导后,学生当堂练习,随后可由小组推荐作品全班一起鉴赏。此外,初中生大多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看到同伴受到表扬,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相较之下,小作文更具备课堂的时效性,也更易被学生接受。长期坚持下去,大作文质量必然会逐步提高。

二、采撷素材,开阔视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子里应建立内容丰富的材料库。材料充实,下笔就会才思泉涌;材料匮乏,下笔必然百般搔头摸耳。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材料库丰富呢?

1读“有字书”

农村学生不爱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阅读的知识面又相对比较狭窄,因此没什么可写。有鉴于此,笔者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的阅读对学生的写作并没有太多的帮助。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阅读”这个平台,对于文情并茂的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精读深思的方法去读。例如,指导学生品悟文中描绘词句段落的方法,理解语言表达情感的奥秘,探究作者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课后,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籍,并将课堂上学会的方法迁移到课外的阅读。自主选择读物再加上有任务的阅读,学生在阅读时更专注、投入。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逐步接受智慧的熏陶,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建立自己的阅读素材库。

2读“无字书”

读“无字书”就是读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大多是相似的,可有的人笔下的生活色彩斑斓,而有的人笔下的生活了无生趣,这是因为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存在差异。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捕捉生动的对象,对象观察得越深、捕捉得越细致,下笔时才能将它们更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对于农村的孩子,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课外活动、校外采风及社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锻炼认识生活的能力,认识它的意义,从中挖掘出深意。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点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捕捉到生活的真谛。只要让他们获得一双慧眼,他们就会发现生活处处充满精彩。

三、绽放思想,开发思维

语言是文章的基础,而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有学生抱怨课外书籍也看了不少,为什么自己的文章总是干瘪瘪的,毫无让人留恋处?也有同学埋怨:老师说只要将自己内心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文章了,可是我的文章为什么连我自己也吸引不了呢?很显然,很多学生都不明白“思想的高度”决定“文章的高度”。他们重视了素材的积累及真情的表达,却忽略了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将素材所表达的情感生动地再现出来。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始终是作文教学中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这样做。

1制造悬念,激发思维

青少年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教师假设:“假如韩麦尔先生第二天依旧来学校准备为我们上课时,他遇到新老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韩麦尔先生第二天依旧到来,学生却一个没出现在教室,他又会怎样呢?”对于这种假设,学生会非常感兴趣,这时他们想象的思维就会全部打开,一篇篇想象合理又充满趣味的文章就诞生了。

2创意模仿,让思维飞扬

给学生一些短小精悍的诗歌,让学生通过“仿写”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如“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我整个海洋”,先指导学生观察句子的内在联系,然后让学生仿写,学生跃跃欲试,结果也令人比较满意。如有的学生写出“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摘拾一朵花朵,你却给我整个花园”的句子,还有的学生写出“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摘下一颗星星,你却给我整个星空”的句子,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渐渐尝到写作的甜头,这让他们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诗一般的句子,学生的创作热情会被无限激发。

3课文续写,拓展思维

学生思维的挖掘离不开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度挖掘。如教苏教版《泊秦淮》一诗歌,教学完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如果杜牧有机会走进那个歌舞升平的地方,杜牧会有哪些表现呢?是对商女的指责还是对那些高官厚禄者的鞭挞呢?请大家根据原文,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课文续写。其后,在讲评课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思维会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

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以上训练形式,长期坚持,定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自主、活泼的锻炼,同时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一定有质的提升。

农村初中创新作文教学探讨 篇7

那么, 如何具体实施创新作文教学呢?

一、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模式, 灵活实施作文教学

首先, 教师要转变观念, 明确作文教学并不是只在作文课上进行, 而应该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 应该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技巧立即用于写作实践, 防止阅读与写作的割裂。

其次, 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不一定每次都要写大作文。其实, 更多的片段作文对学生更有效果。加强片段写作练习, 既可以降低写作难度, 便于学生写作, 又可以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有的放矢地训练, 而且老师也可以及时批改和反馈信息。

最后, 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摒弃往日作文要求的种种束缚, 以“创新作文”的宽容和大度放飞大家。

二、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 形式多样评改作文。

一直以来, 老师们都在抱怨:作文评改真辛苦, 费时费力不说, 还没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教师评改作文, 虽然更细、更专业, 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被动接受, 甚至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批改意图;二是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或者面面俱到或者因为批改任务重而流于表面, 缺乏针对性和效果。

对此, 可采用如下方式:第一, 除了教师评改作文外, 还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评互评。学生自评互评文章, 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学生交流文章, 深刻挖掘体会作文优劣, 从而各取所长, 用作己用。当然,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评改提出要求, 如要求学生必须找出所评作文的最突出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在赞扬别人的时候就是在修正自己、学习别人, 在指出别人不足的时候也就是在发现、固化自己的优点。第二, 教师的批改应有针对性, 不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批改方式看似细致, 但没有效果, 学生根本无法将教师的所有批改内容接受, 甚至会不知所措, 同时也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训练任务, 如本次作文训练文章结构, 那么在批改的时候就针对结构分析评析, 这样信息反馈明确, 学生接受更有效果。

三、调整无序的作文训练方式, 优化整合作文训练。

无序的作文训练模式是指教师单纯依赖课本中安排的写作训练进行教学, 而完全不顾学生的实际和写作能力发展规律。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和优缺点, 并确立三年的训练总目标和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 构建起层级训练系。如在初一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基础入手, 加强学生的字词积累, 学会遣词造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初二的时候, 可以进一步深入, 从文章结构和立意方面把握;初三的时候可以从整体谋篇布局方面综合训练。就算对于同一个训练内容, 也要分层级进行。比如, 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开始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方式有一个总体感悟。绝对不要期望一节课就把某方面的所有知识传达给学生要求学生掌握, 这是不科学的, 也是徒劳的。

层级训练方式遵循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 循序渐进, 有针对性, 有效果。当然, 这种训练方式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抛开教科书的训练安排, 而是说我们不能局限于或依赖于教科书的作文训练安排, 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科书制定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方式。不过, 这里要强调的是, 就是对于教科书的训练安排, 也要分层编排。如初二下期的作文教学, 我们把教材的七个单元———《珍藏的记忆》、《写一首诗》、《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写一篇演讲词》、《写一篇小通讯》、《改写〈十五从军征〉》、《我理想中的学校》循序渐进地编排为七次作文训练———第一卷《走进心灵》侧重表达生活的真实, 第二卷《诗情画意》突出对诗歌的体会, 第三卷《他是谁》强调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四卷《激扬文字》强调语言的运用, 第五卷《小记者纪实》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六卷《我也写》训练对其他作品的再现与创造, 第七卷《我的未来不是梦》强调对想象力的培养。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有机序列。

四、疏通狭窄的课外阅读渠道, 培养提高感悟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基础, 对于培养学生语感、思维、体验等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但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 缺乏课外阅读渠道是阻碍他们阅读的一个现实问题;学校条件缺乏, 没有图书室;父母都是农民, 家里也不藏书;自己视野狭窄, 不知如何选择书籍。鉴于此, 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为他们搭建起课外阅读平台。比如, 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图书由学生捐助和老师推荐购买, 也包括收集各种废旧图书;图书角由老师指导学生负责管理。教师可以收集美文, 定期举办“美文欣赏”活动, 还可以利用板报等方式展示美文, 提供给学生阅读。

另外, 教师在学生阅读时应予以指导,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 可要求他们做摘抄笔记、写读书感想等。这样, 学生的阅读就会更有效果。

五、创建学生作文的展示平台,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 便有了写作的积极性, 将对作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事实是部分学生对作文并不感兴趣, 甚至个别学生厌恶写作。通过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因为觉得写作没有乐趣, 枯燥, 缺乏成就感, 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乐趣呢?除了教师认真准备作文教学课外, 更重要的一点, 是要让学生从写作中尝到新鲜感和甜头。对此, 我采用了如下做法:首先, 建立学生作品集。把学生作文本变成活页作文, 收集每次课堂作文和考场作文, 分次打印出目录, 编辑成册, 形成一部书的形式。课堂作文集命名为《我的大作》, 考场作文集命名为《沙场点兵》。老师为每部作品集写好序言和点评, 并加入自己的下水作文。这样展示出来, 学生便成了一个个的“小作家”, 他们的作品也将保留下来。每次作文都将有一个作品集诞生。学生会对写作产生激情, 写作时会感受到自己在创作而非完成任务。其次, 利用班级板报、班刊、校刊、校园广播等平台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 为学生的创作实践提供实习园地, 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组织中来。当学生的作品发表出来时, 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最后, 开展各类有益于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身边一个人, 写好传记五千字”的研究性学习, 开展各种作文竞赛和演讲朗读活动。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兴趣相对浓厚, 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对学生长期训练。作文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方式, 以上的几点看法只是针对传统教学的一点改变, 也非固定的模式。总之, 只要教师一直树立创新的意识, 不墨守成规, 以学生发展为本, 大胆开创就能创造更多的创新作文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8

一、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思考

1.农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形式化

农村语文教师没有“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自己得把作文当回事”的理念,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基础练习题上,花在了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上,即阅读教学上。

2.农村学生社会阅历欠缺,写作素材较少

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课文分析,真正能获得文学熏陶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

3.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开展得差,词汇技法积累不够

但凡文章写得好的学生,一定有广泛涉猎、博闻强记的好习惯。课外阅读的过程是词汇积累的过程,技法模仿的过程,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少数学生能到图书馆借书,但他们的目光也仅仅停留在爱情小说、玄幻小说方面。即便如此,也是跑马观花、囫囵吞枣,甚至只看了他们只关心的爱情片段描写,有多少人会对精彩描写拍案叫绝而反复品味涵咏并试图保存在脑海中呢?

4.农村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二、解决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低效的思考

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有农村初中教育特色的作文教学新路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作文教学

新时代的人才,能说会写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这里的写,就是能写有一定水准的文章,要能做到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想法。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就是提高这个素质的有力保障。同时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坚持做到少写多修改。有人说:“写十篇作文不如修改好一篇作文。”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只有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才能较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镜,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加之农村生活较之丰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这恰恰是写作的一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生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想象写景,再看视频理解文字,然后在悠扬的音乐中诵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组织学生读课文想画面,再听音乐回忆课文。下课时还布置学生将其改写成写景散文。与此同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进图书馆,多买课外书(不是教辅书)。

3.重视对学生习作的积累,特别是失误习作和优秀习作的积累

我认为学生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是作文教学最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及时地收集学生习作中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并从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进行归类,教师再据此选定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

4.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引导

学生挖掘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多写随笔,多议论生活时事,对生活多一些思考

在讲评课文时,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初中语文中,文言文课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荣与辱,困境顺境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这些资料,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便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受到深刻地教育。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与写作有关的事实材料。

5.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悉心指导学生作文技巧

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课内作文自不必说了,我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到我们农村的乡间田头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许多文章虽短但却相当精美。

教无定法,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只要能切实提高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减轻农村中学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负担的方法,就是可取的。只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正确认识,大胆尝试,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作文教学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9

为何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呈现如此局面?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困境?路子又在哪里?作为长期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 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低的原因的思考

1. 狭窄的生活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活跃思维

相对城市里的学生而言, 农村学生生活空间狭窄, 接触的新鲜事物要少的多。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加之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集中, 除了周末看看电视等媒介了解信息, 很多学生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 对外面的精彩大世界缺乏了解。导致很多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 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作文的立意、选材自然难以出新。

2. 评改方法不当

评改作文由于学生人数多, 教学任务重, 忽视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指点。要么采用几个作文本轮交轮改的办法缓解教师的压力;要么根据作文篇幅的长短, 打上几个“神仙分”, 写上一个日期。日子久了, 学生对老师的作文教学也就了无兴趣。

二、对农村作文教学路子的探索

1. 创设情境, 让学生写真事、诉真情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其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是作文的源泉。农村孩子人人频繁接触大自然, 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独特的认识和领悟, 落日炊烟, 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 又能给学生美的熏陶, 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 推行快速限时作文能力的训练

我采用程式化训练, 给学生限定作文时间、作文字的数量, 让学生定时作文, 以达到快速的目的, 锻炼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能力。

3. 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相通的地方, 作文能力的提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也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采用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学多记、常写日记等形式, 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收到了较好效果。

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探索 篇10

一、分层的目的

给学生分层次, 若处理不好, 确实可能挫伤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就有必要在分层之前对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共同提高;是为了教师能够更集中、更有效地关注、关心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分层的依据

讲清楚了分层次的目的, 一般来说, 学生是能接受的。但如何分?依据什么分?依据把握不好同样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我对学生分层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学生的成绩。这是最基本的依据。

2. 学生的潜力。这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根据这个依据, 可以将基础较差但潜力较好的学生拔高一个层次来分,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来说, 基础相对较差, 又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学生, 都应该分在较低的层次, 以便对其进行帮助与监督。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上述依据, 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 C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 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分层教学, 目的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的。

1. 针对不同层次, 采取不同办法。

对A层次的学生重“引”, 对C层次的学生重“灌”, 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 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 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 会受益终生。对于C层次的学生, 硬要让他去“悟”, 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 一次次悟不出来, 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 对于他们, 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

2. 走进B、C层次, 真正关心他们。

每天上课, 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是站在B、C层次之间的过道里, 随时关注着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 常常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并给予解答。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尽其全力去学习、去努力。

3. 贯彻“成功教育”的理念。

现在的学生, 其思想、观念较以前任何时代都大不一样了。所谓“苦口良药”、“黄金棍下出好人”再也不实用了。他们对老师不再是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只能令他们生厌, 产生逆反情绪。分层教学,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施“成功教育”的先决条件。在这里, “成功”二字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标准。一个对于A组学生来说也许是不屑一顾的问题, 对于C组学生, 只要他们解答出来就是成功;一个上次仅考25分的学生这次考了30分就是成功。教师应善于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并对其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给予表扬, 千万不要吝啬“Good”, “OK”, “Well done”等话语, 让他们在一次次赞扬中逐渐树起信心, 从一个个小的成功慢慢走向大的成功。

4. 借鉴“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让组内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来说有其独到的优势。

但是, 由于我们班级的人数多, 如何在这种大班制下借鉴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呢?

1) 我把各组内每前后两排四人编为一个小组, 四人轮流当组长, 每人一周, 负责检查、监督组内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和统计组内同学的测试成绩。

2) 课堂讨论时, 前一排学生向后转, 四人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3) 抽学生回答问题时, 组内同学可以讨论、提醒和补充, 回答情况代表小组成绩。

4) 教学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价, 少关心个人多少分, 多关心小组平均多少分;少在乎平均多少分, 多在乎比上次增减多少分。这样, 基础较差的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5. 遵循“目标教学”原则。

所谓“目标教学”, 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和以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在过去的教学中, 教学目标只有老师知道, 学生不知道, 学生的学习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为让学生明确各单元、各课时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每一单元前, 我都制定出“单元目标”并分解到各课时印发给每个学生。这样, 学生就能根据“目标”有目的地预习, 也能根据“目标”有重点地听课, 更能根据“目标”进行复习和小结。学生对每一周每一节课的学习就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目标—合作—成功, 既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 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 更让学生树起成功的信心。

四、分层教学的意义

1.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分层教学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 分层教学使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 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发挥学生的主体自主性, 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 如:A层次学生, 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增大阅读量, 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为真实交际打下了基础。C层次学生, 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善, 由于起点低, 难度缩小, 台阶加密, 注重基础, 并及时补上他们所欠缺的知识, 使他们上课有所得, 并及时消化吸收。

3. 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都必须精心设计, 进一步优化, 要求教师对教材、对学生都有深入的了解, 并及时作好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整。

上一篇:博客下一篇:铁路运输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