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2024-06-11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精选十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篇1

语文教学同其他科目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 语文教学应该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 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心理世界, 通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过程与状态, 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并探讨语文的魅力的过程中, 最终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发展状态下, 农村滞后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主宰课堂, 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如果课堂改革推进不力, 就会造成学生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的后果。

第一, 在当前的发展状态下, 很多农村学生的学习依旧是被动的, 教师的意志仍然占据教学舞台, 课堂内容由教师包办的也太多。由于资源有限, 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很少, 自己琢磨的时间就更少, 因此并不能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很多教师并不具备参透教材的能力, 而是将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 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第二, 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并不高, 社会的适应性因此也较差。在当前的发展状态下, 农村语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课本知识教学上, 教学的内容往往也只局限于书本, 背诵与熟记等, 无法多层次与多角度的抬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最终使得很多初中生的语文成绩虽然好, 但语文整体素养却不高, 很难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第三, 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不够。很多教师对教学的有效信息把握不准, 对文本内涵与外延缺乏角度, 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的关照, 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也缺乏整合利用。不少教师策划教学与设计教学的水平并不高, 从而造成了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对较低与课堂情境的营造、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 以至于最终违反了课堂教育的适度原则, 导致教学程度的安排没有起伏, 节奏感也不够强烈。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对策

第一,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重要,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光是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还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日常与最基础的实践活动, 同时也是学生与教师在学校中最基本的日常活动构成。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 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存状态。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渠道, 也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关键。新课标的落脚点是让学生达到学习到知识的目标, 因此,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育关系与心理关系平等。自由轻松又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抬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也是实现主体参与性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欣赏学生的优点, 也要包容学生的缺点。除此以外,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实现原则性与方向性的把握, 在大方向与大原则不变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 并通过掌握批评的艺术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最终引导学生通过自觉反省改正错误。

第三,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的信任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教育习惯,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除此以外, 教师自己也要抬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通过开展多元的教学方法,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创新空间,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 并通过多元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体验, 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最终抬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第四,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 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最终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强课堂效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 课堂教学的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率, 因此,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的要求, 通过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积极的推进课堂的有效改革与建设。

三、语文教育要体现人文性

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 阅读与教学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 比较功利, 语文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与认识他人的过程, 同时也是完善自我与发展自我的过程。

第一, 中考语文的命题方向已经具有了人文思考。近几年的中考语文命题已经开始限制考查学生纯知识记忆能力方面的考察。语言的运用能力开始越来越占有着较大的比重。从学生近些年来的考试情况中可以看出, 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一个人语文水平能力的高低。因此, 农村语文教学陈旧落后的观念亟待改善。

第二,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以避免学生因文化沉淀太浅与语文功底缺乏而导致问题出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肢解课文, 要尽量避免写作太过具有目的性。在绝大多数农村中学中, 学生的阅读量都很有限, 相当多的学生除了课本以外, 几乎无课外阅读。农村初中生的课外书来源相对较少,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巨大的盲目性。因此, 教师要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引导, 盗版的武侠小说与过分生活化小说放入学生的抽屉肯定没有什么好效果。

第三, 教师要进行课外阅读。不少教师不愿将时间放在教材的钻研与感悟上, 而是过分地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 以至于自身的人文底蕴并不能支撑起对教材的解析能力。在当前的发展状态下, 教师首先要建立起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 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与陶冶情操, 从而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与品鉴能力, 为学生能够能为容易的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 对于学生来说, 阅读根本的动力, 是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因此, 教师要将这一部分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只要学生所阅读的内容不是鼓吹暴力、淫秽与反动的内容, 学生都有权利自由的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在引导上多做文章, 对一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教师应该加以推荐, 并通过让学生广泛的涉猎, 让学生学会独立理解与感悟探索的能力。

第五,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实现课内外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课内阅读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与示范性。课文在思想上体现了时代精神, 课文在用词, 造句, 布局, 谋篇与文风上具有一定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与审美情趣的载体。但学生同样也离不开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能够与课内阅读形成良好的互补效果:课外阅读不光能够补充课内阅读的不足, 同时也能丰富和延续课内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因此, 教师要应用现代化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目的明确, 例如, 教师在讲解《智取生辰纲》时, 首先应该在网上下载大量图片并再进行有效的处理, 在课堂上以播放幻灯片的方式创设课堂情境。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 同时也为语文教学的模式开拓了新的方法。

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2

新仓初级中学

唐永志

摘要:学生写字现状不如人意是共识,很多学校写字教学缺少专业教师,没有安排固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写字。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课内外时间指导学生规范写字,我想: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写字过程,了解学生写字中的缺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规范写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规范书写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把字写得结构匀称、线条流畅、布局得体从而得到美育功效。

关键词:规范、性格、关注过程、美化、育人

上网浏览了一下,关于学生写字的现象分析、采取的对策和方法的确是为数不少。本人是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城里学生写字情况本一无所知,通过网页发现学生写字不如人意的现象是“城乡一体”。有说“蹩手蹩脚”,有说“惨不忍睹”;有说“师资缺乏”,有说“都是电脑惹得祸”,众说纷纭。下面把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做法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1)

(2)

(3)

(4)

结合以上图片,就本人教学经验,我想,影响学生写字主要有四个因素:

1.是学生写字态度问题。

部分学生写字缺少耐心,心浮气躁,急于了事,造成写字不规范。如:图(1)“我家的一个星期天”中的“家”、“的”、“期”,笔画不到位,可以想象他写字的心态和速度。在这种心态下他很难把字写好。

2.是学生性格问题。

初中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渐强,在写字的过程中难免流露。又受到一些社会用字的影响(如一些艺人签名),造成写字不规范,你看看学生作业本上写的姓名便略知一二了。如:图(2)“我爱我的母校”中的第二个“我”、“爱”字的一捺、“校”字中的一竖、一捺,都过于想自我表现,笔画过分夸张,整篇作文都这样去写,效果我们可想而知。图(3)是学生性格过于内向的表现,把每个字都写很小并安排在被“遗忘的角落”。3.是学生知识匮乏。

图(4)中有四个字“了一口气”。其中“气”字少了一横。“口”用两画写成,学生先写了“┓”,再写“┗”,凑成了一个“口”字。这样的学生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倒笔画现 1 象几乎渗透在每个字中,真的让初中教师很棘手,教好他得从小学知识入手。

4.是教师问题。

写字教学任务无形中自然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学校没有专业的写字教师),这是很多其他学科教师的普遍认识。他们只是抱怨学生写字太差,太不规范,不易辨认。至于如何引导学生规范的写,他们很少过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确有最重要的责任,但如果我们都能齐抓共管,效果无疑更为明显。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教师自己写字都成问题,包括一些语文教师。郭沫若先生在1962年为《人民教育》题词中写到:“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要求学生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我觉得这些话对现在的老师和学生说得太好了。教师自己先要重视起来,课堂板书、作业批改用字一定要规范,我们不是书法家,也不是要我们去培养书法家,只要耐心点把字写规范,给我们的学生树个榜样,营造一点环境氛围就可以啦。偏偏我们有的教师不予重视,一边说着学生不该怎样怎样,其实自己无意间也经常龙飞凤舞。我们也不是要求学生非得去学习颜筋柳骨,教师也就并非一定要掌握多深刻的写字知识,但我们做到规范写字并非难事。

二、教学策略

让学生写好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是否配置专业的写字教师?写字教学是否安排一定的课时?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等,是我们做普通教师力不能及的。我仅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就自己的地位,工作情况抓好学生写字。当然,如果能得到多方面的配合,我们的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加显著。1.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学生写字态度

写字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没有端正的态度,啥事都做不成。相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要写好字,他就会认真对待,戒除浮躁心理,能静心写字,那么,解决学生写字的问题就会容易。当然学生年龄小,认识不一定能到位,有时不能排除过程中的“强制”性,一直“强制“到学生不得不认真对待为止,否则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很难把写字教学进行到底的。(在贯彻时,既反对打骂、训斥之类的做法,也要反对迁就、原谅的做法。需要老师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具体对待,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教学机智。)2.从细节入手,关注学生写字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写字过程。这一点很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检查预习的环节,重点安排一些写字不规范的学生上来听写。听写前,教师要讲清写字的注意事项。如:注意汉字正确的笔顺(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写字常识,知识匮乏)、笔画的书写规律(避免过于夸张的笔画,部分学生喜欢自我表现)、字体大小的统一、版面的整体美观等。教师关注学生的写字过程,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出现倒笔画、夸张的笔画等现象可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平时学生的到笔画现象,老师很难发现)。这样的纠正以点带面,倒笔画等现象不一定是上来写字的学生,其他学生也存在。要对学生的写字进行必要的点评,从笔画到单字到整体。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平时作业,予以严格要求。如此循序渐进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以七年级为主)学生写字会逐渐规范。

3.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的书写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字充满兴趣,就基本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怎样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每学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字比赛,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表彰,还可以利用每年国家、省、市、县语委组织的写字比赛为契机,在学校组织学生参赛,层层选拔。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通过成就感来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对于写字困难的学生可以设立进步奖,把他们的代表作品存放到“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他们成长的轨迹。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让他们在活动中自我肯定,逐步培养其写字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办作业展等形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表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拍摄成图片,分优秀作品、进步作品等不同类别挂到学校网上,扩大宣传范围。教师在表彰时不可“吝啬”,对每位用心写字的同学都要关心到位。只要老师足够的重视,学生一定会重视起来。语文教师还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争取其他教师的配合,让学生在每科作业中都能够认真写字,一定事半功倍。

教师还可以通过书法鉴赏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从七年级语文(人教版)附录的楷书到八年级的行书,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引领学生了解书法更为广阔的天空。通过鉴赏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增强其写字兴趣。

4.教给写字常识,让学生的字从规范到美观

作为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规范写字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把字写规范。我们还应该承担起把祖国的这一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的责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懂得一些书法常识。其实,在引导学生规范写字时我们也必须要告诉学生汉字书写中的运笔、结体、布局等书写知识。从“永字八法”中的点画着手,到汉字的结构重心平稳的书写规律,到整篇文章的布局。教师自己不懂得这些常识,很难让学生把字写好。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了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书法史,需要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几十年如一日,一池清水变“墨池”;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等的感人故事,并从故事中体悟到的人文精神;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写过程,同时它还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意志品质、文化修养。让我们的学生把字写得规范,把字写得美观,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写字教学的又一境界。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熊绍庚

《书法教程》

陈明伟

《浅谈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邵瑞珍

探究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现状;农村地区

教育在变革,但是变革的发展过程也是存有矛盾的过程。语文教学是教育中的一大重点,所以语文教学也是不容乐观的。在农村中,语文教学的实施更加不良化、问题化。这些和农村学校的条件有关,也和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农村的家长大多都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平时很少给孩子购买课外读物,就是教师强调了也最多买几本作文选之类的书,学生的阅读空间除了课本依旧是课本,一切以课本为根基,学生很少和课本外的阅读知识接触,最终导致学生的认知面非常狭隘,出现了“坐井观天”的局面,不知道语文知识的天空究竟有多大,不知道阅读究竟有什么作用。所以,针对阅读在农村教学中的不良现状,必须进行改革,进行思考,找到对策,进而改变语文教学在农村中的现状。

一、阅读在农村教学中的现状

1.轻阅读,以教学替换阅读

教学的实施点就是课堂,学生学习并获取知识的重点地方也是在课堂,所以课堂中的知识讲解必定是一片综合性、丰富性、广阔性的知识海洋,而不是单纯地教学,单纯的课本,单纯的学习,忽略或者轻视阅读。然而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使教学的课堂时间得以大量节省,或者使教学进度得以加快,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轻视阅读,将阅读用课堂教学替换掉的现象,使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个“画重点、讲难点、考试”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发现能力、认知能力、探索能力、研究能力、感受能力、感悟能力等往往都会不断地退化。学生犹如一个机器一般,被教师不断地控制、输入信号,按部就班、毫无意识地运转。此外,在语文教学中,倘若课本中出现了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就会被教师削弱地更加严重,教师不停地阐述、分析、讲解,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通过阅读自我感知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弱。

2.轻重不分,以练习替换阅读

即便是考试,现在有关阅读的题目也在不断增多,而且阅读试题的分数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答案的个性化、灵活化、刁钻化,出现了学生失分容易、得分难的局面。教师为了提升、增加学生的阅读分值,减少阅读失分的现象,不断地让学生做和阅读相关的题目,旨在以此来改变阅读失分大的局面。这种努力往往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情况,并不能使阅读问题从根消除,以练习替换阅读只是机械化地增加学生的重担,学生有关阅读的功底依然无法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缺乏充分的、整体的、综合的阅读和感悟,做题或者考试只是让学生记住了一个又一个答案,而不是发现能力、认知能力、探索能力、研究能力、感受能力、感悟能力等的提升。无论练习的阅读试题再多,学生所缺少的本质性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细节知识等都不会得到弥补或者提升。教师轻重不分,以练习替换阅读,致使学生在无阅读意识的同时,也将课外阅读彻底地抛到了脑后。阅读不仅包括课本阅读,还包括课外阅读。教师是学生认知路途中的“指明灯”,教师的教育观要扩大,不要有“坐井观天”的观念,要使阅读观念能够开放化,进而在自身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下,带领并感染学生对阅读认知的重视,重视课本阅读的同时,也能重视课外阅读,进而从内心重视阅读。此外,除了教师的问题,也存在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社会整体无阅读意识,再加上家庭本身无阅读的意识和氛围,导致学生从脑海和内心中就无阅读的印象和意识。常常会有家长怕孩子看一些课外书籍而导致考试成绩下降,因此抵触、反对、制止学生看课外书籍,这也是学生轻视课外阅读的一大原因。有的支持孩子阅读的家长,也只是让学生读一些与写作有关的书籍,这也致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创新思维被无限地禁锢。除了教师、社会、家长的因素外,学校本身也有不足,农村学校大多办公、教学条件较差,所配备或者购买的图书少之又少,再加上农村地区大多无图书馆,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即便是心有余,也力不足。

二、改善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路

1.让学生认知到阅读的重要意义,从内心重视阅读

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会交际的一个过程,它承载了多种多类的知识和文化。通过阅读,学生的生活、学习的空间更加辽阔,生活、学习的阅历更加丰富。通过阅读,学生被阅读中的画面无形地引导着去探索、去求证、去感知;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源泉更加的充足化、多量化。阅读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都是作者智慧的产物,更是思维在运转过程中的结晶。所以学生在接触、学习、感知阅读文本时,必定要融入、灌注自己的思维,进而使学生通过思维的运转和思索感知到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态度以及情感、目的、方法,进而使学生在阅读画面的引领下去概括、去感知、去观察,并使观察、感知、概括等得以精确化、目的化、适当化,进而使学生能把握住作者的理念、想法、思路,通过自身的经验、认知,让大脑在原阅读材料上创造、思索、驰骋、想象、飞奔。语文教学是一个让学生学会交际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阅读来增进能力的过程。通过阅读,能使学生的发现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得到培养。阅读是一个为学生奠定、打牢基础能力的源泉,能对学生产生终生性、永远性、发展性、无止境性的重要影响,所以一定得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进而从内心重视阅读。

2.教师要知道课堂阅读的重要意义,创建阅读课堂

(1)创建阅读课堂。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认知路途中的“指明灯”“向导”,所以学生极易受教师行为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再用自己的讲解来替换应该让学生所进行的阅读练习。阅读是一个性化、思考化、感知化的过程,所以主体必然是学生,不是教师。阅读式的语文教学本质就是一个三要素连接和对话的环节,三要素:教师、阅读材料、学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减少讲解、分析所占用的时间,不要统一阅读的模式或答案,要让学生去多元化地阅读和感受,要使学生个有的感受得到尊重和重视,进而使学生能乐于、敢于思考、体验、感悟。

(2)教学阅读能够开放化,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要知道课堂阅读的重要意义,进而创建阅读课堂,让学生去自由地感知和认识,使教学阅读能够开放化,课外阅读量得以增加。阅读并不只包括课本阅读,也包括课外阅读,教师要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进而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真正感知到阅读开放化的本质和意义。

总之,语文教学是教育中的一大重点,语文教学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阅读就是语文教学所存在的一大问题点。本人针对阅读在农村教学中的不良现状做了探讨,并对不良现状做了思考,提出了改变语文教学在农村中的现状的思路。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很重要,但是现状却并不轻松。阅读在农村教学中的现状是:轻阅读,以教学替换阅读;轻重不分,以练习替换阅读。改善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路是: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从内心重视阅读;教师要知道课堂阅读的重要意义,创建阅读课堂;使教学阅读能够开放化,增加课外阅读量。阅读能使学生的生活、学习的空间更加辽阔,生活、学习的阅历更加丰富,进而使学生被阅读中的画面无形地引导着去探索、去求证、去感知,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源泉更加充足化、多量化,所以语文教学要想发展得更加深远,重教学的同时也要重阅读。

参考文献:

[1]徐寒.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现代语文:上旬,2012(10).

[2]朱海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9).

[3]赵志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12(5).

[4]马瑞根.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大众科技,2012(08).

[5]勾兴政.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其课堂教学创新实例研究[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7).

[6]沙阿平.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2).

[7]王惠民,孙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出路[J].文学教育:中旬,2011(9).

[8]经志芹.苏北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7).

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4

一、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的现状和调查分析

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十余载,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受学生书写差、作业乱所困扰。笔者曾做过调查, 在七年级的750名学生中, 书写符合要求的仅有180名, 合格率仅达24%, 这样的结果很令人担忧。为此, 笔者与本校的语文教师一起做了许多努力, 如加强写字的指导, 定期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习惯、写字的笔画笔顺是否规范等, 学生的写字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师资力量欠缺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学校也相应的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写字课, 但没有专门的写字课本, 也没有专业的写字课教师来任课, 而是让语文教师代课。部分语文教师本身的书写也不好, 甚至有一些语文教师写的字比不上学生的。写字课几乎变成了语文课, 写字课形同虚设。

2. 家长认识不高, 学生难以改变原来的写字习惯

家长认为只要考试厉害, 拿高分, 字写得怎么样不重要, 忽略对孩子的要求, 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管。人们经常讲养成教育, 很多人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后, 改变就非常困难。学生在小学六年所养成的书写习惯, 上了初中想让他马上改变, 那并非易事。如写字坐姿不符合要求, 握笔方法不正确, 写字的笔画笔顺不正确, 间架结构不合理, 等等, 没有体现出汉字的形体美。

二、应对的策略

1. 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 壮大写字课师资队伍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 推行规范汉字, 要求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每一个学段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 对第四学段 (7~9年级) 是这样要求的:“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提高写字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学校领导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认真贯彻教育厅《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定制写字课本, 开设好写字课, 招聘有书写资质的教师来任课, 并定期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 让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起长期的监督作用。

2. 强调练好字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喜欢写字, 才能对写字产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从初一年级开始, 我就从班里找出写字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字大加赞赏, 鼓励他们继续把字练好, 并且常在班里表扬这些写字好的学生, 让全班学生向他们学习, 让这些写字好的学生有成就感, 让他们带领全班一起来练字。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教师举一些写好字的人的成功例子, 学生可以从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 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中学到勤奋;从岳飞“沙土练字”的故事中学到自强不息, 等等。并且不定期进行班级和年级写字比赛,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3. 纠正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硬笔书法的要领

写字正确的坐姿是头正、身直、胸舒、臂平、足安。握笔的姿势是右手执笔, 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杆的下端, 离笔尖一寸左右, 笔杆的上部斜靠在食指的根部, 笔杆与纸面约呈45度角。这些写字的基本要领必须掌握好。要写好字, 光是瞎练不行, 必须要掌握基本的写字要领。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买字帖来练习, 练了六年之久, 可是一离开字帖他的字又被“打回原形”, 原来怎么歪就怎么歪, 一点章法都没有了。究其原因, 大多数学生在练字的时候没有得到教师很好的指导, 没有掌握要领, 只是依着字帖上的字来描红, 这样依葫芦画瓢地练字, 一旦离开字帖, 他的字肯定写不好, 所以必须要掌握写字的要领。

(1) 立足底线, 不能超格, 高度一致, 宽度统一

字帖中要求每个字都要写在格子的正中间, 这样悬着的字, 学生难以把握上下左右的距离, 因而字的高度宽窄不统一, 看上去也就不美观。要求学生写的字底部要贴在方格底线上, 不能写悬空字;字的笔画不超出方格 (上、下、左、右四边) 。作文 (作业) 本的方格一般是高8毫米, 宽8毫米, 可在方格高6毫米处画一条书写高度线 (用铅笔画虚线) , 字的顶端要连接 (达到) 高度线。如“高、要、结、胶、仗”这些字的第一画就要从高度线处往下写。字的宽度一般是5毫米, 要把字写在方格正中处, 两边各留空1.5毫米 (独体字的宽度可以是4毫米) 。这样的要求简单易行, 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 他们就有成就感, 从而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

(2) 笔画正确, 笔顺合理

“写‘横’要平 (跟底线平行) , 写‘竖’要直 (跟底线垂直) , 提、撇要尖捺有脚, 折有角就得顿, 小小点要写好, 落笔轻轻收笔重。”这是写字时应该注意的要领。如写“口”字框, 不管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 四个内角都要求是直角。写正楷字要笔画分明, 逐笔书写, 不能连笔 (将几个笔画连起来写) , 书写时笔画容易写错的字要特别注意, 如“话、多、看、等、这、心、地”等字。

要把笔顺的口诀教给学生, 如:从上到下为主, 从左到右为辅;上下左右俱全, 根据层次分组;横竖交叉先横, 撇捺交叉先撇;中间突出先中, 右上有点后补;上包下时先外, 下包上时先内;三框首横末折, 大口最后封底;分歧遵照《规范》, 做到流畅美观。

只有笔画正确, 笔顺合理, 方能写好字。

(3) 左右对称, 上下对齐

左右结构的字, 凡偏旁是“氵、讠、刂、亻、彳、阝、卩、忄、犭、木、纟、礻、衤、月、车”等, 写字时要求左右两边一样高。“冫、土、口、日、目”等, 这些偏旁只能写在一旁的中间。上下结构的字, 字的上部和下部要对齐 (宽度一致) , 若左右、上下不对齐, 所写的字就不好看。

(4) 临摹、欣赏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 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 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 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师要找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来给学生临摹、欣赏, 如颜真卿、王羲之、庞中华等书法家的字帖。要求学生经常读帖, 仔细观察、分析、体会, 认真揣摩、领会各位大家书法的美感形象和审美价值。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5

【关键词】农村作文现状分析对策

据我市今年中考各大题得分统计,城区初中作文比农村初中作文平均每生高10.2分。“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这是目前许多农村初中生怕作文的生动写照。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状分析:

(一)、以应试教学为目的

近几年来,在我接触的许多语文老师中,当谈及目前我们初中作文教学之目的时,回答几乎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地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试题上,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热情。笔者对初三两个班93名学生作了一次答卷调查:答“为升学毕业考试”者占85%;答“为将来当包工头订合同协议用”者占8.5%;答“为自己用,为当作家,为农业服务”者共占6.5%。教师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生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作文教学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转,临考复习猜题、压题、撞题、难题已成为初中作文教学司空见惯的事实。许多教师慨叹:要是作文不考该多好啊!有个学生说得更干脆:如果作文不考,我一辈子也不会去写作文。

(二)、指导、评改不力

目前有些语文教师往往是黑板上写个题目捡几条要求了事。当然,有的教师能进行一些“指导”,但也无非是“选材一定要得当,中心一定要突出,布局一定要合理,语言一定要流畅”等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而已。至于如何行文才能使文章达到上述要求,就是说教者本人,其实也未必能解个中之味,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有的教师唾液横飞地讲着所谓的“写作技巧”指导,有那么一段顺口溜:“任何体裁三段好,开头结尾要花炮,成语格言多用点,80没有70不会少。”……有的教师临考前选择一些范文,就是叫学生背,教的是如何套题,如何改头换面,如何移花接木。忽视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辩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有些学生的作文结构虽基本完整,但内容普遍空洞、思想肤浅、缺乏真情实感,有的还闹出笑话。作文后的讲评也跟不上,“中心突出,用词不当”等失之笼统的语言随手可见,有的就是打一个钩记一个分,连里面的错别字也没有圈出,至于如何评改无从谈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先生不惑,学生无以解惑。

(三)、脱离生活实际

学生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生活单调。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里学生相比,眼界狭小,可供阅读书籍匾乏,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狭小。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读物,受到文学熏陶的东西太少。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学生的活动范围自然窄小,久而久之,他们的作文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孤儿”。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中学生,怎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学生生活在农村,其实农村天地广阔,生活内容千姿百态,新人新事俯拾皆是。按理来说写作材料多的是,然而学生作文难就难在缺乏材料上。笔者对初三128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认为没有材料可写的占63.3%,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致力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农村生活及周围生活中的材料。材源枯竭怎么能不感到难呢?在一次“我爱家乡”的征文中,48篇作文、写不清家乡位置的占21%,胡编乱凑,写的不是自己家乡的占15%,作文字数不到500字的占74%。据了解,大多数学校都在猛赶教学进度,集中精力上新课,集中精力抓复习,初三尤为突出,冷落了作文的具体指导和训练,有的把作文一律放在课外去完成,认为作文多一篇少一篇没关系,抓作文不能立竿见影,再说,由于作文批改主观因素大,感情色彩浓,且随意性大,没有具体规范的指导,没有教学生如何捕捉生活的材料,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生活,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焉能不难?

(四)、父母方面的原因

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一个较好的成绩,至于对孩子的语文水平,尤其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许多家长把课外阅读当作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们何必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总之,在只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语文成了最大的牺牲品,特别是作文。然而《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尤其是高考和中考话题作文的不断推出为作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针对以上现状和原因,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就如何搞好作文教学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心得。

二、对策:

首先,必须把升学考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

以升学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是没有出路的。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等。而处于主要矛盾地位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张志公先生说:“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也就是着眼于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从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重视语言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平时在“遣词用句、语法规范、句序逻辑、语句衔接、表达方式”诸方面多加强训练。语言素质也是民族素质,以提高公民语言素质为目的农村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共识,否则,观念不转变,农村作文教学之路会越走越窄,作文素质越来越差。

其次,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曾有行家指出:“要扭转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局面,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这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指导水平。目前,农村初中有不少语文教师素质偏低,业务上过不了关,说话不流畅,学期总结写得不像样,更别说论文了。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指导好学生写作?”师资素质问题,在农村初中尤甚。

打铁者要自身硬,据《金华教学科研》载:近两年,东阳市语文教研室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两篇以上的下水作文,每学期确定其次,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曾有行家指出:“要扭转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局面,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这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指导水平。目前,农村初中有不少语文教师素质偏低,业务上过不了关,说话不流畅,学期总结写得不像样,更别说论文了。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指导好学生写作?”师资素质问题,在农村初中尤甚。打铁者要自身硬,据《金华教学科研》载:近两年,东阳市语文教研室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两篇以上的下水作文,每学期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撰写教学经验、体会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很好的方法。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通过“下水”即可让教师体会写作的甘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起来哪里“曲”哪里“直”那里“深”那里“浅”也就胸有成竹得起要领具体实在会促使学生认识写作的价值从而引起写作的冲动这远比站在岸上指手画脚实在得多。倘若“下水文”能有刊诸报端学生便视你为作家就会产生一种“敬佩效应”。方法二是教研室或者教育处可以开展一些可以提高教师素质的活动。坚持每一年都要举行“下水作文”和教学论文评比并把下水作文和优秀教学作文混编成册平时还可以进行背诵精彩语段演讲论文比赛开展各种形式的作文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处于作文竞技状态中,并且把作文教学的效果列入语文教师的考绩范围,形成制度,促使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再次,拓宽作文教学环境。

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农村中绝大多数缺乏应有的作文训练环境,再加上近乎空白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长期处于贫血的文化氛围中,写作源泉枯竭,写作热情窒息,“无米下锅”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法,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作文环境,帮助他们解除作文兴趣不浓,把写作当成负担这个包袱。比如,作文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向农民学习,去观摩农村生活,描写田园风光,去观察农贸市场,叙述老百姓的故事。其次,可开放一、二年级的作文。一、二年级布置每次作文,可先让学生搜集整理借鉴各种有关的写作材料,其间,也可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参加德育基地、开展班队活动、观看爱国影片。一周后再叫学生交作文本,不要死限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或两节课全完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乱煮“夹生饭”。再次之,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尽可能提供学生发表习作的园地,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一)、与学生一起快乐体验

(1)把扩大阅读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语文老师应当教育学生了解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和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2)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离写作水平的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像清明节上坟,钓龙虾等,城镇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动笔头,多动脑筋。至于怎么写,那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老师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

(3)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源泉。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养蚕季节,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采桑叶,喂蚕宝宝什么的!到农忙季节,老师要建议家长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的性状,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的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二)、与学生一起快乐作文

(1)教人游泳者先下水。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可是有的农村语文教师真的做到了“不湿鞋”,这可实在不妙。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别人游泳#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动手写作。给学生最直接的东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励。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再者是在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

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情况身边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人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起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所蕴涵的作家想象力也是极其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与学生一起快乐品尝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经过他们的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尽快品尝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使其作文兴趣和水平有所提高。

“尽目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探索既符合现代教学原理,切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实际,又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可持续作文能力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途径和方法,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发展之路,勇于开拓,推陈出新,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乡土之花必将艳开。

张景瑞

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6

一、农村初中写字教学的现状和调查分析

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十余载,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受学生书写差、作业乱所困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七年级的750名学生中,书写符合要求的仅有180名,合格率仅达24%,这样的结果很令人担忧。为此,笔者与本校的语文教师一起做了许多努力,如加强写字的指导,定期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习惯、写字的笔画笔顺是否规范等,学生的写字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师资力量欠缺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也相应的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写字课,但没有专门的写字课本,也没有专业的写字课教师来任课,而是让语文教师代课。部分语文教师本身的书写也不好,甚至有一些语文教师写的字比不上学生的。写字课几乎变成了语文课,写字课形同虚设。

2.家长认识不高,学生难以改变原来的写字习惯

家长认为只要考试厉害,拿高分,字写得怎么样不重要,忽略对孩子的要求,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管。人们经常讲养成教育,很多人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后,改变就非常困难。学生在小学六年所养成的书写习惯,上了初中想让他马上改变,那并非易事。如写字坐姿不符合要求,握笔方法不正确,写字的笔画笔顺不正确,间架结构不合理,等等,没有体现出汉字的形体美。

具的慧眼去认识社会,用深刻的心灵去书写生活;语文教学在静静地阅读、默默地观察、淡淡地描画中穿行,才能真正找回绿色而宁静的家园。

3.向深刻、厚重回归

中学新课标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都涉及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读起来需要学生把心沉淀下来,和主人公及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特别是新选加的一些哲学大家撰写的哲理性、逻辑性很强的篇目,更需要学生花费很多的时间查阅资料、链接文本,才能更好地走进作者的思想空间,进而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构建自己深刻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体系。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常常忽视对“深刻”与“厚重”的探寻,很少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讨论问题也是浅尝辄止,对文本的解读肤浅而浮躁。而要让学生学得深入而透彻,课堂就必须真正地还给学生。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课堂讨论时,要给他们充足的阅读思考时间,并充分有效地支配好时间;要耐心地等待,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讨论得似乎明白的时候再进行小范围的提问和交流。这样,讨论的过程才更有效,学的结果才更深刻。正如全国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程翔所言:“课堂提问和讨论决不要流于形式,它不是做给人看的;学生有没有深刻的认知和心灵的震颤才是最好的检验。”

4.向超越、智慧回归

我们曾经对一节课下课铃声响起而课正好上完赞不绝口,曾经为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而大声喝彩,曾经为学生的对答如流感叹不已。的确,课堂表面上很生动、很精彩,似乎无懈可击,可很少有人仔细想过:这节课是不是以牺牲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代价的?有没有弱化学生的“学习主人”的地位?有没有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智慧的生成?细心推究,你就有可能发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敢也不愿说自己想说的话;你可能也会发现教师的提问是多么的虚假与肤浅;你可能还会发现学生总是在困顿中走不出教师给他画好的“怪圈”……本来精美的文字竟然变成了教师捆缚学生思维的紧箍咒!如果这样教学生学语文,倒不如不要教师教,直接让学生自己看书,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超越呢!因此,教师的备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留有生成的空间,留有超越的余地,关注文本中的语文生长点,关注学生思维的点亮,还要帮助学生养成圈点评注的读书习惯;课堂上要敏锐地洞察学生的阅读需求与即时生成,及时地调整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甚至教学方向,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超越文本,超越自我,生长智慧。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7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 受家庭环境限制, 无阅读氛围。

一是农村中学生受家庭条件限制, 购买课外书的学生很少, 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受到限制, 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农村家长缺乏对课外阅读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 只要钻透语文书, 认真上好语文课, 就能学好语文。每当孩子拿起课外书时, 他们就以“不务正业”加以训斥、指责, 甚至没收。这样情况下, 学生怎能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

2. 学生缺乏兴趣, 不能主动阅读。

由于课外阅读很难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学生也就很难去主动阅读。同时, 受经济条件限制, 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学校图书阅览室藏书少且陈旧, 很少向广大学生开放, 学生无阅读需求就不会主动去阅读。

3.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 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的低效局面, 课外拓展阅读难以开展。教学中局限于教科书中知识的归纳与传授, 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 缺乏语文功底。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二、对策

1. 树立语文课程教学新观念。

教学观念在课程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 直接决定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 只有形成了对语文课程的正确认识,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以培养人为主旨”的新理念。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念, 不局限于有限的45分钟课堂, 把语文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从校园延伸到社会。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2. 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有意识地进行拓展,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可引导学生阅读“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 可引导学生看《城南旧事》;学习《荒岛余生》, 可引导学生看《鲁滨逊漂流记》, 只要找准了切入点, 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重要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只有亲自阅读, 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中不能被动地接受书中的理论和观点, 读完一本书后,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 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4.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仅仅靠课本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它不过是个“例子”, 通过“例子”的阅读教学, 学生才能触类旁通, 在课内“例子”的基础上, 要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精读、泛读、速读等各种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

5.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在阅读教学中, 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 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 引导学生融入情景, 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和内蕴的意味深长, 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读中培养语感, 熏陶情感, 加深理解。同时, 开展一些课外读书活动, 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和感受读书的成就感, 进而刺激阅读需求, 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可以说, 课外阅读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篇8

一、社会漠视

1.农村语文教学的滞后在于乡村孩童缺少一种语言环境和必要的传统文化气息。汉语言环境造就汉语水平。在我们当代汉语言教育环境中, 思想的丧失, 个性的缺位, 书卷气的消失, 语言的贫乏, 是有目共睹的。

2.学生的学习缺少一种大语文学习的氛围。以前的教育是学以致用, 学生可以通过写信、写对联, 写文章等方式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这些古老的语言应用方式被电话、机器印刷等取代了, 剩下的只是单纯的认字、写作文。

3.多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 我们整个母语已处于一种尴尬、危险的境地了。

二、家庭轻视

1.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 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 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 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 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

2.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语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和重视。而在农村, 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 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是不受关注的。如果看一些课外书还会被斥责为“不务正业”。长此以往, 孩子们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连父母都认为语文不重要, 那我就不用花太多时间在上面了!这样, 无形中父母的态度又影响了学生语文兴趣的养成。又因为大部分家长把读书作为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 所以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可是,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科目, 它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立竿见影”。

3.学生角度

第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城市学生语文成绩好于农村学生,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读书多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古人云:“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可见多读书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更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然而, 在农村中学无书可读是一个更为冷峻的现实。能有几个初级中学有像样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并且向学生开放呢?常读书的人都能体会得到:书读得越多越想读。反之, 越是没书可读越是对读书没有兴趣。所以, 农村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 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物质条件”。

第二,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在同等的升学压力之下, 语文作业竞争不过其他学科。这是因为部分语文作业属于“软作业”, 如朗读品味课文, 查找生字词, 多作课外阅读等等。然而, 在书山题海之下喘息的学生, 只有也只能在“软作业”上偷点懒, 才能夺回一点睡眠时间。

第三, “缘木求鱼”。作为基础工具,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而语感的形成又离不开多样的、反复的、有效的语言实践。如今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本应拥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变成了“三点一线”;学生埋头于题海之中, 充足的睡眠尚且无法保障, 哪里还有时间对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景观、复杂的人情世故进行接触、体察、思考, 欲“语”无物, “感”从何来?一切为了中考服务, 一切为了主科开绿灯。于是, 语文学科的教学如同戏剧中的“走过场”。美育素质的低下, 常识知识的贫乏, 又怎能不影响语文呢?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感觉的钝化, 知识面的狭窄, 如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岂非缘木求鱼?

最后, 从考试成绩来分析。应该说, 考试成绩是课改之花所结之果。但是比如课外现代文阅读, 主观性太强, 虽说“言之有理即可”, 但怎样的是“言之有理”?最终还是由评卷者的意识决定的, 可评卷者的意识就符合了新课改的精神了么?语文教师又该怎么把握?结论难下啊!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之现状 篇9

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投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初级中学相继建起了物理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合一实验室模式的“农村初中实验中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装备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加之原有的实验器材老化,损耗严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生甚至连一些演示实验也做不了。本该作实物操作的实验却被搬到了黑板上,成了“黑板实验”。长期的“黑板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实验的兴趣”,感到学习物理很乏味。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认识到这一点,加大了实验的投入,实验教学才得以正常开展。例如,江苏省于2006年面向农村中小学的“四配套工程”,使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验教学场地和器材基本得到满足。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状况

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以临近退休年龄人员为主。工作上精力不足,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差,业务水平不高,参加培训机会少,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相距太远。

教师思想上的麻痹:小看“小实验”

在中考中,物理实验占有很大的比例,约在30分左右。在新教材中,教材列出了许多小实验,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小看了这些“小实验”,认为这些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小实验,没必要做。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甚至都没听说过一些小实验。而这些“小实验”是“大”实验的基础。且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造性的有益活动。

实验教法单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先准备仪器、做实验、观察现象、归纳出结论的步骤进行,而没以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教材特点去设计教法,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引发思维的积极性。同时教法单一也显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忽视电教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视觉效果差,而电教媒体可通过图、文、声、像,将实验的过程清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能大大提高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四“少”

实验教学中,实验记载少。准备学生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一项经常的工作,有的实验年年做,但以前没有记载。上次实验出现的问题隔一年就忘了,这次还会重复出现,多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因此,教师要做好实验记载,斩断工作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记载需改进的地方,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面考核多,实际操作少。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甚至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标准往往是升学率,评价学生就是看分数。很自然地,大家仍以应试、升学为轴心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实验内容的教学,也只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结论的得出,让学生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而过程怎样并不注重。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对学生实施考核势在必行,但应摒弃传统的书面考核的单一形式,用书面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地衡量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操作考核中应以“易行”“可靠”为原则,操作考核的内容要覆盖所有的考核内容,难易程度要适中,评分要以学生的操作动作、操作结果论英雄。

实验搀扶的多,自主的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写好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完成实验,归纳结论,而学生真正能自己完成的实验可谓凤毛麟角。其实有的实验可完全放开手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讲《磁体和磁极》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足够的实验器材:指南针、各种铁钉、漆包线、钢丝、铝片、大头针、钢条、几块形状不同的磁铁。然后学生逐步实验得出磁体、磁极的概念以及磁体的四个基本性质:1.吸铁性;2.指向性;3.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习内容。有的教材中虽然是演示实验,也可改为边教边实验,增加自主实验的机会。如:《滑轮和滑轮组》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通过实验正确判断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去“发现”,从而找出F与G间的关系,这样比强行灌输胜千倍、万倍。增加学生自主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分析、观察、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注重结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得少。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实验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能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也能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引起物体体积、密度、比热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变化引起像的性质的变化,反映了事物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通过教学,学生逐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了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但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往往只注重讲授实验现象及结论,不注重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辩证思想的渗透了。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现状,必须从人员配置、思想、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考查力度上抓起。

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培训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理论技能,懂得运用一定的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技术器材进行信息传播的技能,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维护知识。此外,还要求能根据新课标要求,具备选择器材的基本能力,尽量用最简单的器材,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必须配备专职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同时,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江苏省于2008年举办了“江苏省‘四配套工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开展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是省教育厅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以来,为巩固建设成果,提高使用效益,倡导教育装备“保障教学、融入教学、促进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举办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是教师做实验、学操作、比技能的重要方式,是所有参赛选手个人专业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的演绎,更是对各地区、各学校重视实验装备和实验教学,提高教师实验技能素质的一次检验,对提高理科教学质量,发挥“四配套工程”所配教学仪器使用效益,探索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依照新课程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观,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究、分析、归纳出结论。要将封闭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计算机、幻灯投影将一些在实验现象不太清楚的实验制成课件,以便于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加大考查力度

近几年来,各地对物理学科的检测不仅有书面考试,还进行了实验操作的考查。例如:2009年盐城市中考物理操作考查题为: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水的质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区、各学校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并不如人意:实际操作的成绩并不计入中考总分,学生、老师、并不太重视;操作流程有待规范;物理实验考查基本上由各地区、各学校自行组织,各学校的物理老师自己监考,教育主管部门巡查,考试成绩的虚实有待进一步的论证;考题往往是事先公布,即使平时不做实验,到考查之前加强训练一下也没有什么问题等。因此,要建立健全实验考核的评价、督导、激励机制,确保农村中学物理实验的正常开展,提高物理素质,造就一代新人。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得以稳定的发展,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开发家庭小实验是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思想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 篇10

一、现状

1.教学的随意性、无序性

大多数语文教师不是对作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 而是今天想到今天写, 明天想到明天写。随意性、无序性成了我们一些语文教师的通病。一个作文题目下来, 学生无奈只好埋头苦“写”, 心中却直喊“冤”。

2.不重视作文评改

这表现在学生把写好的作文交到教师手中, 语文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阅, 有时一个红勾了之, 有时随便给个分了事, 更不用说细评、细批、细改了。

3.不重视日记写作

我在多次接一个新班后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学生不喜欢写日记。问他们为什么, 他们说老师没有要求, 这令人遗憾。其实, 日记写作是通向作文成功的一条最为便捷的通道, 却被一些语文教师给遗忘了。

4.学生的阅读量及写作量少

我们对学校实验班和三个普通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读四大名著的寥寥无几, 手头上拥有一本课外阅读书籍或有关杂志的也屈指可数。

二、对策

1.真正重视作文教学, 把作文教学提到教学常规的日程上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要想使学生真正爱上作文,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真正重视作文教学, 把作文教学提到教学常规的日程上来。在上作文课之前, 认真备好课, “尽量把课上得有意思” (于永正) , 而不是随随便便、稀里糊涂把题目一出, 管他学生如何写, 这样是达不到作文教学的目的的。语文教师只有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才能够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

2.重视作文批改

学生交上来的作文, 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只有有通过认真批阅, 才能了解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才能够对症下药;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

3.重视日记的写作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学生作文写得特别好, 其中的奥秘之一就是让学生多写日记。日记写作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 可以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第二, 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为日后大作文做充分的准备;第三, 学生平时多写日记, 他们就会习惯于表达, 特别是让他们多写感受日记, 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 他们会将心中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泪水、彷徨或惆怅以及无奈的忧伤和盘托出。这对师生来说, 是一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碰撞。对学生来说, 无疑又是一次最佳的作文训练。

4.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

为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我们给学生推荐订阅了《作文成功之路》《青少年日记》《农村孩子报》等全国知名的品牌刊物, 让他们多读、多看, 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文章是写出来的。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加大学生作文的写作量, 这样才能真真切切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经之路。

5.出版校刊、开设学生作文博客, 推荐学生优秀习作到有关报刊上发表或参加作文竞赛

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我们出版了校刊, 并在“中华语文网”上开设了学生作文博客, 专门刊发学生的优秀习作。几年来, 我们共出版了校刊18期近20万字, 推荐学生优秀习作到《青少年日记》《作文评点报》《农村孩子报》等省级报刊上发表了50余篇, 获奖数十人 (次) 。学生的作文一旦发表或获奖, 他们就有一种成就感, 他们写作的激情就会燃烧起来。这时候, 写作文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苦差事, 而是一桩幸福的乐事, 是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是一种收获后的喜悦。

6.开设美文赏析课, 学习规范写作

为规范学生的写作, 我们每周至少开设一节美文赏析课, 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吸取营养和精华。在赏析中, 教师可将文中一些优美的词句或段落抄给学生, 让他们好好品味。这样做, 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大家们的一些写作方面的技巧,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作文教学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语文教师必须踏踏实实、认认真真, 从学生实际出发, 把作文教学提高到一个真正的高度, 改变当今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 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这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小儿唇腭裂手术下一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