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2024-05-08

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精选十篇)

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1

现在对教学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但对于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却能够达成以下一些共识:⑴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了教师、学生、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境等诸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 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⑵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 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⑶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 转变传统的备课观, 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研究教学设计, 有利于增强课程改革的科学性, 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 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 成为地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在“有效教学理论”的引领下, 我几年来积极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提出至今历经“有效教学规模”、“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设计”三大阶段,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 相同的是, 任何一种方式和模式的有效教学都必须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指导”和“有效激励”这三大环节。

二、对有效教学的初步认识

(一) 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描述式定义, 即为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 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 认为教学的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咨询、能在生活中运用, 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另一种是流程式界定, 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从背景、过程、产出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二) 国内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定义。目前, 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

1.基础性: (1) 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 (2) 是否注重个别差异; (3) 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 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 (4) 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2.发展性: (1) 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 (2) 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 (如开放性提问, 适当的幽默, 鼓励冒险精神等) ; (3) 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 老师能否尊重学生, 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 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 (4) 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 (1) 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 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 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 (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 的联系。 (2) 标准过于宽泛, 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三) 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 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因此, 需要借助一些技巧, 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 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 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从广义上讲,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 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既是一种观念, 又是一种行动。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实践与研究, 所积累的经验, 逐渐形成关于“有效教学”的体系, 称之为“有效教学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 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2

摘 要: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教育事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足以跟上教学改革的脚步。高中地理课程作为学生的高考科目之一,是学生在日后求学工作中依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有效性

引言

地理是我国教学中最古老的课程之一,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一直进行着相互依赖、相互索取、相互抗争,时至今日,地理教学已经不在仅仅拘束于自然地理,扩展到了和谐发展、资源旅游开发等层次。因此相关教育部门把更多的视线看向了高中地理教学,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学生的学习质量仍旧停滞不前,主要原因就包括课程教学模式不足以促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也有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在不断的探索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但往往事倍功半。[1]

一、建立合理的教学指标与学习目标

科学的教学指标可以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消化吸收。教师通过课堂内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结合课程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进度,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太过繁琐,超出学生接受范围,亦不可太过简单,应利用课堂有效时间,使学生对教学课程总结吸收。1)课堂教学目的 学生在课堂上所接收的知识,是最为清晰明确的。因此在规划课教目标时,教师要确定本次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的。例如学习国外地理时,要与中国地理相互对比,体现某一地区的独特性,增强学生的记忆,并且在学习地理的同时,讲述该地区的人文特色,使教学更加饱满。2)学生的归纳总结 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课程的全面教学。而教师在确立学生学习目标时,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整体表现,合理规范的布置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有效时段内牢记理解课堂讲解内容。并且教师在日后课程教学时,要时刻结合以往课程,促进学生对课程深入的了解。[2]

二、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生由于年龄、经?的缘故,往往会受到自身情绪与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技巧,正确引导学生培养高中地理上的学习乐趣。一旦学生对高中地理由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程教学效率。1)现代技术教学 目前,各学校已引入多媒体教学,高中地理教学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形、影片对地理进行充分讲解,学生经过视觉听觉的冲击可使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与自转时,学生通过课本与教师的讲解,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空间动画,而经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在屏幕中清晰直观的感受公转自转时,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四季与昼夜的更替规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充满成就感,感受地理学的神秘。2)地理科学实验教学 当下教学的与时俱进,使得各大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地理实验室,其中,包括天文、自然、城市规划及湿地生态等等。学生可以经过实验,来真正理解某一地理现象或概念。例如通过地理实验,可以宏观的观察海流运动,结合教材中讲解的洋流四季分布图和洋流分类,加深了学生的课堂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学习趣味,促使学生主动的记忆吸收。3)布置趣味问答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不由自主的自问自答,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而在教师问答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来提问,这样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至于太过无聊,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国外地理时的人口数量,涉及到了巴西,可以提问:“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场上,表现出色的国家有:巴西、土耳其、韩国、德国与塞内加尔等国,五个国家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这样通过趣味问答,使得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图像识别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省市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是高中地理学的特别载体,同时教师亦可通过图像来实现串联课程的目的,因此提升识图辨图技巧,对学习高中地理有着重要影响。并且通过学习地理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细微观察力、逻辑分析能力等。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进行中,对学生的识图判别及逻辑性思考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愈加增大,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识图判图能力。但是学习地理图像,不可一味的照本宣科,这样学生会感觉乏味,容易造成思维转移。

可以通过图像具体化、比喻化的方法使读图变得既简便又有趣。各省市及各国家的轮廓在图纸上都是抽象化的,但是仔细观察思考,会发现这些轮廓都有这一定的特征性。例如我国四川省的轮廓很像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轮廓很像一个十字;看世界地图也有直观的感觉,我国的地图轮廓是一只斗志昂扬的雄鸡,挪威国家的轮廓则很像一只抖动尾巴的小蝌蚪,智利国家的轮廓类似于高尔夫球棍。通过这样类似的比喻,可以使学生脑海里记忆某个国家省市轮廓时更加的形象具体。[3]

也可以通过对某个地区的特色进行记忆,在提高读图能力时,亦可对当地的人文地理、历史特色进行回忆。例如我国最北端省区为黑龙江省,最南端为海南省;实行一国两制的省区为香港、澳门及台湾;哪里的烤鸭最出名--北京;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为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为澳大利亚;提到NBA想到的是美国。

通过识别地理图像,学生能够有效的将脑海中杂乱无章的知识快速的进行梳理归纳,使头脑变得清晰,迅速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高考前的归纳总结

高考是学生步入高等院校的敲门砖。因此教师在学生临近高考阶段,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开导并调节学生情绪,而知识的掌握亦不能放松。高中地理教学在高考冲刺阶段要立足于巩固教材基本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学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各个圈层间的联系变化等;人文地理学中各地区人文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提高效率的措施有很多,可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学指标与学习目标,用有效简单的技巧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及识图辨图能力,最后高考再进行具体性的有科学性的归纳总结。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依据学生自身情况,对当下常规地理教学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

随国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了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备受师生青睐。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本质不单单在于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去记录,教育的本质在于焕发出学生体内原有的特性和能力,将每一个学生掌握实践和理论的特点,深入地研究地理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要扭转了以往传统课堂的弊端,逐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寓教于乐,提升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由于高中地理课堂的授课方式落后,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否掌握知识,导致在知识理解上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结合。老师无视课外实践教学和体现地理学科的现实价值,造成了地理教学的乏味。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穿插在课堂中,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海水运动时,可以先让学生掌握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海水运动的特点,从而加深了对洋流运动的方式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航海知识做进一步的探究。教师还可以编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在讲铁路干线时,利用地理顺口溜:“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沪杭-浙赣至株洲,贵阳-昆明是贵昆”来强化记忆,这样的地理口诀会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营造氛围,合作交流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解决当代资源、环境的发展中,需要教师站在地理学的角度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课堂上只是结合了其他优秀教师的上课方式,无视自身课堂的真实状况,这样的教学课堂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学习和沟通,适当的组合探究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小组合作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中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和探究提升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首先教师从掌握的学情出发,依据学生的特点搞好小组内成员的配合,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在上课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学习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此外,备课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选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新课标的教材中,每一章节都有"活动"、"思考"、"阅读"、"问题探究"等教学活动,其目的有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有的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探索思路。对貌似偏离课本知识点的"问题探究",更是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和模块教学课时的无视,因此教学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单独准备,也可以是课堂上集中讨论、归纳,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提高了课堂容量。

三、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并推断事物发展进程的过程。思维是发展智能的核心,课堂上如果使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而向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很多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如教授“褶皱和断层”内容时,可用多媒体演示地壳受到力的做用后,出现弯曲变形和岩层断裂而上下位移的现象,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的形成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的图像演示形成了正确的地理空间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去学习知识,进而调动了学生的多个器官,优化了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结构

有序课堂是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精心的设计可以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教学过程要从精选教学内容、遵循认知结构等方面来进行着手。教学内容要体现教学的科学性、目标性、启发性、思想性。首先是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结合,高中地理老师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了解,要将课堂上的知识和课外的拓展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通过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提升地理课堂的上课效率。其次是加强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体系,教学理论的研究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让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地理教学需要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注意理解规律和观点,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以横向对比分析,采取列表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但扩展了地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在对规律的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能真正吃透地理概念,并达到举一反三。

总之,地理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要唤起每一个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海兰.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方法[J].新课程,2014(07).

[2]秦海云.高中地理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2013(21).

[3]赵智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学习方法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1期.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篇4

一、新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1.积极倡导学生参与活动。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方面, 学生要对其进行分析, 尤其训练学生在地理技能与方法方面的, 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在编写课文时, 注意对地理事物、现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更好地加强地理技能、地理方法等方面的训练, 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新知识, 通过探究把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养成学生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材鲜活, 系统不够。对于高中新教材, 与旧教材在编制教学内容上比较, 体现在文字上很简洁、很生动, 图与文结合使用, 其形式比较多。在课程结构的设置方面, 涉及了很多问题、主干知识、很多活动、很多知识窗、还有很多单元活动。从其设置可知, 其与认识的规律性一致, 即从感性变为理性;从具体变为抽象;从简单变为复杂。而新课程, 在设计方面, 往往对学生的启发性很强, 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新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喜欢的上课氛围是轻松、愉快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 无疑是不错的, 但是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氛围, 作为教师, 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念, 在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的前提下, 和学生打成一片,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自己同时要拥有渊博的知识, 得到学生的信任后, 学生才能从心理上重视和佩服老师, 喜欢学习这门课程。

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 要最大限度地以推动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的, 特别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处于不同的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一定的发展。

在教学目的的落实方面, 要具备比较大的弹性, 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结构,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就。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充分将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起来, 促进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1]。

2.图与文结合起来记忆更加深刻。为了很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往往借助地图, 作为一个载体, 促进地理学习。通过运用地图, 来记忆地理知识, 往往更加准确、牢固而有效, 这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对于地理内容来说, 往往很多很杂, 但大部分地理知识均与图上的位置有关系。所以, 在学生学习时, 要让学生把书与图结合起来使用, 可以把地理知识一个一个在图上进行查找, 直到查出为止, 这样便于熟记;在平时, 学生要多分析地图或者通过填图、绘图来把握知识, 真正做到“图不离手”。这样一来, 学生的大脑里有了地图的印象, 使得知识不断再现。久而久之, 在解答地理问题时, 就会从头脑中提取图, 从而解决问题。比如, “地球运动”图, “大气分层”图, “山河分布”图, “洋流流向”图, “国家位置”图, “铁路干线”图, “工业中心”图, 这样, 在图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提取出准确而有效的信息。对于学习地理, 其过程比价综合而复杂, 主要是通过看图、说话来学习。

3.在地理课堂上, 注意提问的使用, 不断引导学生去思维。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老师设计提问要恰当, 把握好时机。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情绪来决定如何进行提问, 对于教师来说, 一般给学生讲解很长时间之后, 需要设计一个话题, 即提一个问题让学生作答;在讲完一个问题之后, 接着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时候, 往往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等等。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及启迪学生的思维, 往往用提问的方式进行, 做到承上启下, 自然过渡;除此之外, 当老师给学生讲解的内容比较简单时,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 老师可以针对性地出一些问题给学生。

4.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规律的点拨。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 要特别关注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找寻到学习的规律上的指导, 不断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比如说, 之前我上过的一节关于地理上的时事热点方面的专题, 我搜集了很多热点事情, 有北京奥运, 首钢的搬迁以及张家口冬奥会等热点, 倘若只是单纯地将这些材料一一介绍, 很显然一节课的时间是不行的, 学生也不能将这么多的热点问题了解透彻。在课堂中, 我选择了一个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对于材料掌握也要讲究方法:首先从材料中读取到一定的信息;第二回忆学过的相关内容;第三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这对于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学生在解决一些地理方面的问题时, 引导其使用语文、数学、物理或化学等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 使其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 针对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 即太阳常数, 引导学生对句子的成分进行划分, 使学生对定语、主语之间的关系把握清楚, 从而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学生在理解经度的概念时候, 引导学生理解经度差, 即两个子午圈平面之间的夹角;总之,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学习。

综上所述,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朝着新课改的方向迈进, 突破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通过上述的教学策略, 可以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伴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提出,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新的变化, 本文重点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为今后地理教学实现高效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有效性教学高中语文的论文 篇5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状况和成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况,以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形成对语文学习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对教师教的评价具体应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的有效性;对学生学的评价具体应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的效果。

二、细化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标准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活动,分层次编制评价细目表。而不是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更不能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指标。在编制评价标准时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才是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赵希斌认为:“教学的品质决定了学生是否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是影响他一生的重要因素。”苏州大学王家伦教授提出:“学生学会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学生学会的老师就是好老师。”笔者很赞同这种质朴的说法。例如,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学会的方法之一,然而在新课改下,有些教师这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或是提问肤浅而没有思维深度;或是问题设置缺少层次性,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思维水平。如在学习《边城》时,为探究作者的创作动机,有教师设问:沈从文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就《边城》来讲有何特定的思想价值?结果是学生一脸茫然,教师只能自己来解答,显然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另外,调动学生在表情达意上的积极性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表扬时可直接一点,而有出错时,就要婉转一点,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评。对于内向的学生,就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切不可贸然切断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智慧地应对课堂生成,以自己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方法

新课标提出:“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是课堂有效教学主要的评价者,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靠教师的自觉反思和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对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等的评价可由领导、督导、专家、同行、教研员等参与听课者进行实时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由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参评等合作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客观、真切。有人提出“赏识教育”,“多奖励,少批评”,诚然,在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学生思维等方面的确有效,它让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容许学生的不完美甚至是错误,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人格尊严,不会因为分数的暂时落后和学习的一时困难而感觉自卑,这样,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但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赏识、褒扬,让学生误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有错,而造成自满或不愿直面错误的不良自我评价,所以,必须将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有机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持续地发展。比如,笔者班上有一学生,课外大量阅读,积累了不少素材,加上有自己的思考,平时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张榜,但该生的书写习惯较差,一次,在赏析完他的作文后,笔者一分为二地在班上直接点出了他书写的不足,他顿时脸红了,刚刚还沉浸在其他学生羡慕的眼光中,转瞬惭愧之情溢于言表,下课后,他主动找到我,向我保证以后一定注意书写。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只见其一,不见其二,让优点蒙蔽学生的眼睛,作为中学生,谈何正确客观认识自我,倒不如大大方方地让缺点也晾出来,直面它,修正它,学生收获会更大,进步会更快。其次要重视多元评价的结合,鼓励创新性思维。教师并非评价的权威,语文教师不妨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在自评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查漏补缺,而在互评中,学生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请一名学生回答,由其他学生评价,看是否有补充,在不断补充中,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宽,思维也会变得活跃,在互评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而不拘泥于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浅析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化和推进,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由应试教育影响之下的提升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向培养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在这个全新的教学形势之下,对高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新的探索和改革,便成为该门课程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与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时,将全部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精力都集中在对于学生地理成绩的提升上,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感受,从而使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趋于僵化和单一,仅仅局限于对地理教材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而缺乏对于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学习意识的培养和提升。这就使得学生一方面背负着巨大的课程学习压力,一方面又厌倦这种僵化的、压抑的课程学习并且急于摆脱。这就导致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和矛盾,进而影响了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时,应该扭转自身的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在新的课程教学形势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之下,教师应该勇于突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理念的约束和桎梏,将地理课程教学由单一的知识讲授和灌输,提升为对学生地理课程学习兴趣的引导,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等的培养。在向学生进行地理课程知识讲授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注重对于学生地理课程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时,减轻应试的压力和负担,获得精神方面的丰富和愉悦,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極性和能动性,改善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知识点讲述和灌输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过程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便对地理课程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并且熟练的掌握,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懒于再一次进行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研读和备课,而出现了模板化的“吃老本”的教学现象的出现。这种教学现象使得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时,过分的依赖自己之前所进行备课的教学内容,疏于与学生进行课程教学互动,而过分的照本宣科,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教学惯性和教学惰性,缺少了课程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的这种教学状态,投射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上,也会使学生丧失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影响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改善和提升。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应该认识到地理课程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随时都在进行着专业知识的丰富与革新。作为一名地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紧迫感,及时扭转自身的备课观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将全新的地理学科的前沿问题纳入自身和备课的范围之内,扩展自身的地理知识储备,转变之前所形成的“吃老本”的教学状况,继而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善,使教师所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主体,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进行互动和沟通,和教师进行地理教学内容的讨论和分析。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向教师进行意见反馈,反映自身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所面临的学习困惑、所遇到的学习问题。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紧绷的学习神经,使学生能够卸下沉重的学习包袱,更加轻松的投入到教师的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之中,更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和消化,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手段,将地理实验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中来,带领学生进行有趣的地理小实验。使学生对自身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验证,同时辅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提升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效率。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还应该完善自身的地理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并且在纠正错误的基础之上,有效利用这些错误,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完善学生的学习网络。教师在对高中学生的地理课程學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应该从学生的不同地理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入手,认识到学生在地理课程上的差异性,并且根据学生的这种学习差异性,进行地理课程评价标准的设置和实施。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加以改正,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所犯的学习错误,进行及时的反思,使学生能够在反思中获得正确的答案。并且以这个学习错误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其他地理课程知识进行思考,从而产生以点带线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从这个学习点出发,形成相关的课程学习网络,保证学生地理课程学习的完整性,避免出现遗落。在这个地理课程学习评价标准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让学生把自己感觉有问题,或者答案不明确的试题和习题,都摘抄到这个错题本上。将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集中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并且方便学生对相关地理课程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课程学习习惯。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对于学生进行专业的地理课程学习,提升学生的地理课程知识储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建设,改善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有效性提问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7

一、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问的功能

1. 有效性提问的启发与培养功能。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提问类型多为记忆型提问 (如:什么是季风) , 观察型提问 (如:找出地图中里海的位置) , 以及理解型提问 (如: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 此三种提问类型均为低层次提问类型, 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知识记忆, 以及学生观察直观材料的能力, 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应用型提问、探究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类型, 无法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与评价地理事物的综合性能力, 且提问的次数较多, 随意性较强, 使得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提问普遍缺乏目的性与策略性。对此, 有效性提问立足于地理教学目标, 增设相关提问类型, 重在启发学生思维, 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

2. 有效性提问的激励与参与功能。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的方式与内容缺乏应有的设计, 一方面是提问形式过于单调, 趣味性不强, 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性提问利用设疑吸引法、反诘提问法、层层递进法、比较提问法等多样提问方式, 优化教学的趣味性与新颖性,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是问题设置针对性不强, 不能满足教学的真实需求, 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有效性提问明确提问的发问点, 包括预设导入提问、预设衔接点提问、预设图样提问、预设课后思考提问等各种提问策略, 对应不同的教学需求, 指导学生参与教学。

3. 有效性提问的反馈与调节功能。

有效性提问还具备教学的反馈与调节功能, 高中地理教学的提问反馈主要存在于理答环节, 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中, 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问题答案多于问题本身, 忽视问题的探究性过程, 且教学提问的主体以教师为主, 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有效性提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认真倾听, 适时点拨, 实现有效理答。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的调节功效是指教师提问为教学创建的节奏性,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提问不重视提问的简洁与准确, 模糊性问题常常影响教学的连贯性, 有效性提问重视教师的提问表达技术, 旨在为实现物理教学过程的流畅奠定语言基础。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策略

1. 紧扣地理教学目标的多元提问类型。

高中物理教学应立足于教学目标, 利用多元提问类型启发学生思维, 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在提问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方面, 以《地球上的水》为例, 可设置如“地球上淡水储量占多少”、“淡水主体有哪些”等概念性问题, 对应知识性目标;通过地理图表观察, 提取数据分析地理问题, 对应树立学生水资源保护观念的情感性目标;通过设置“人类采取哪些措施缓解黄河断流”等问题, 对应方法性目标, 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提问类型方面, 应多采用应用型提问 (如:运用案例归纳放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 、评价型提问 (如:你对我国人口政策有哪些看法) 、探究性提问 (如:为什么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呢) 等等, 创设学生的问题情境, 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能力。

2. 强化教学提问方式与内容的设计性。

高中物理教学实现有效性提问的激励与参与功能, 应强化提问方式与内容的设计性。一方面是趣味性设计, 比如《工业地域的形成》, 可采用设疑吸引法,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不聚集在一起?”引出工业分散课题;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可加入中国玩具鸭与淘金热的故事, 以“中国玩具鸭怎么在海水运动中到达英国”的设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发问点设计, 发问点设计旨在满足教学的真实需求, 以新旧知识的衔接需求为例, 可通过预设衔接点提问来实现, 比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我们已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那么在相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 人口增长又有哪些特点呢?”由此承上启下, 从时间变化教学自然过渡到空间变化教学上去。

3. 保障理答的交互性与训练提问表达。

高中地理教学实现有效性提问的反馈与调节功能, 教师重在保障理答的交互性与训练提问表达。在理答的交互性方面, 教师应完成基于问题的“倾听———评价———引导”过程。比如, 教师提问:“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学生给出“交通与资源”的答案后, 教师应积极评价:“很好, 还有哪些其他条件?”引导学生探究遗漏的“水源”条件, 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具备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水源条件呢?”从而逐步深入教学进程。在训练提问表达方面, 教师则应力求语言的简洁准确。比如围绕地球公转运动提问, 教师应将诸如“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的关系”准确到“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

参考文献

[1]胡波.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篇8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 “理想化”的实验

1、“活动”和“案例”实验化。

新课改后教材中增设了活动和一些案例, 既可以因材施教, 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是, 有些教师“神化”了实验的功能, 将实验当成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 将其它原本合适的体例生硬地改为“实验”, 反而削弱了教学效果。

2、简单问题复杂化。

有些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有些教学内容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已有知识, 教师稍加引导, 便能唤起学生清晰的记忆。但是, 部分教师为了实验而实验, 将它们设计成为复杂的实验, 使原本简明的教学流程变得繁琐、乏味, 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复杂问题理想化。

许多地理原理无法用实验的手段得以揭示, 有些实验却过于理想化, 甚至不切实际, 或者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或者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不能科学揭示地理原理。

(二) 程式化的实验

1、不经选择或修改地全部采用已有实验。

由于现成的地理实验较少, 有些教师一旦在教材或其它资料中发现地理实验, 就视为珍宝, 全部采用, 与学生一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做。他们既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筛选或修改, 导致部分实验缺乏针对性;又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取舍, 导致部分实验远离了教学目标, 偏离了教学重、难点, 冲淡了教学主题, 甚至出现一些科学性问题。

2、不加变通地处理实验中突发问题。实验操作过程中会

1、有些教师能透彻理解地理实验的内涵和价值, 也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实验, 但他们在常规教学中基本不做实验, 只是在公开课上“秀”一把, 使实验变成了公开课上用于观赏的“花瓶”。

2、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只做过1-2次地理实验, 从未“做”过实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为了应对新的考试, 有些教师以“讲”的方式剖析教材中的, 或者他们认为可能考到的实验, 然后要求学生“记住”这些实验。这种“讲”出来的实验有形无实, 无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有些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去设想、编制地理实验, 却很少通过亲自操作去验证, 更不会引导学生去做这些实验。

这类实验从设想到设想, 缺少反复地实践、推敲和完善, 在操作和结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 它们即使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是一种虚假的实验。

二、高中地理有效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 围绕新课标要求和学科特点实施实验教学, 突出地理实验的科学性

1、根据新课标要求, 切实开展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以及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课程目标。地理教师应真正树立重视实验的教学观念, 积极探究与实施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教学。

2、根据地理学科特点, 科学进行实验教学。

其一, 实验要能科学反映地理学科知识, 实验本身及其反映的地理原理要正确无误, 模拟情景要尽量接近真实情况, 实验场所和器材要合理, 实验步骤要严谨, 实验时间要适当, 启发性设问要科学等等。其二, 实验要符合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高中地理教学时数少, 地理实验宜精不宜多,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科知识特点精选典型实验, 舍弃无实际教学价值、形式化的实验, 将实验真正用在教学的“刀刃”上, 在具备实验特质的教学重点处, 以及学生思维焦点处设置实验。

(二) 基于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选编实验, 突显地理实验的针对性

1、针对教学对象选编地理实验。

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地理实验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各异, 他们需要的实验不同, 能完成的实验也不同, 教师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 精心选择、修改和编制实验,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

2、整合学校资源, 构建实验体系。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教学资源, 如周边环境、学校实施、教师构成等等, 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开发符合本校实情的地理实验, 并逐步形成有实用价值的实验体系。首先要用好教师自身资源, 全体地理教师相互协作,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 共同探讨、选择和创造性地编制地理实验;其次要充分发挥本校优势资源, 利用学生生活中和学校特有的实验资源, 创编出科学性、生活性、操作性强的地理实验;再次要立足本校实际情况, 选、编出学校现有条件下可以操作的实验项目, 忌好高骛远。

(三) 紧扣教学目标精心选编实验, 强调地理实验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1、完善现成实验。

第一步, 研究现成实验与教学目标是否相符合;第二步, 根据原有实验步骤反复操作, 并以质疑的态度审视实验的每一种器材和每一个步骤;第三步, 确定实验可否使用, 必要时,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修改和完善原有实验。

2、精心创编实验。

第一步,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分析编制相关实验的可行性。第二步, 围绕教学目标编制实验:可以根据地理原理产生的条件和次序, 顺向还原或模拟相似情景;也可以从地理原理出发, 大胆假设、逆向倒推实验步骤。第三步, 循着自己设计的步骤反复试验、小心求证, 推敲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并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第四步, 确定实验场地、器材和步骤。

例如:新课程内容标准中提到, “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 做一次大气的保温作用小实验”, 教师可以按如下思路编制该实验:

(1) 分析编制该实验的可行性。

(2) 根据“保温作用”含义, 确定实验主要环节:制成模拟温室;比较阳光下温室内、外温度。

(3) 细化步骤, 并反复操作, 逐步完善: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盘, 将温度计编号A、B, 并分别放在玻璃盘上。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 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温度计A上, 温度计B上无任何覆盖物。将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 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阳光照射, 然后观察升温过程, 每隔一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 并记录温度。

(4) 确定实验步骤 (同上) , 场所 (教室外) , 器材:2只玻璃盘, 1.5升或更大的空可乐瓶 (1个) , 2支温度计, 少许土壤, 1把剪刀, 手表, 纸等文具。

(四) 根据教学情景变化灵活调整实验程序, 重视实验教学的生成性

1、重视操作过程的生成性。

实验操作过程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不可能与教师预设的完全一致;因此, 教师要精心预设实验步骤, 更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 根据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以生成最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实验教学。例如:做“热力环流”实验时, 有学生提出:“在热水和冰块之间插一束香行吗?以冷水代替冰行不行?小孔对着装热水的盆好不好?”等问题, 甚至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操作。鉴于此, 教师可以及时调整预订的教学程序, 引导不同小组学生按这些设想分别实验, 然后比较、讨论各组实验结果, 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重视结果分析的灵活性。

与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不同, 许多地理实验并不需要精确的实验数据, 教师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既要严谨又要灵活, 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同样, 并不是所有的地理实验都能顺利“成功”, 教师面对现象不明显, 或者与应有结果差异很大的实验, 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原因, 设想改良措施, 充分利用“失败”这种教学资源, 启发学生从侧面理解地理知识。

(五) 促使全体同学主动参与地理实验, 关注实验教学的主体性

1、科学组织, 引导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多元互动的实验活动。

教师要着力构建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实验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唤醒学生自主意识, 引导所有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合作、互动的实验活动中。例如:通过科学分组, 使每个小组的规模适中、人员构成合理, 并通过协商分工, 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 进而促成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默契配合;引导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和交互磋商, 使全体同学置身于全员参与、相互促进、多重互动的课堂交往中, 进而不断强化合作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理评价, 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有所收获的实验活动。

实验过程中, 教师既要及时矫正学生的偏差, 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和创新思路, 以赏识的表情、赞许的目光、精当的语言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在鼓励当事者的同时, 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实验结束后, 教师既要客观、科学地评价实验结果, 也要捕捉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 让学生能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产生喜悦感和成就感, 形成主动参与实验的激情和信心。

(六) 加强校本实验体系和制度的建设, 实现实验教学的常态化

1、提升教师实验能力, 构建校本实验体系。

许多教师在师范学习阶段很少涉及地理实验理论, 在中学教学阶段又缺乏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 导致教师自身实验能力的欠缺, 这也是制约当前地理实验教学的“瓶颈”。因此, 学校要积极谋求高校地理系的支持, 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请专家就实验理论、实验操作、指导方法、实验室建立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教师应主动学习和探索地理实验的理论与方法, 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选择、编制、操作和指导能力, 并与同事共同协作, 逐步建成符合本校实情、完整有效的校本实验体系。

2、改善地理实验条件, 健全实验教学制度。

硬件方面, 学校要逐步增添实验器材, 建成地理实验室, 为开展地理实验提供必要的时间和资金保障;软件方面, 学校应健全地理实验制度, 如成立地理实验领导小组, 制订地理实验操作制度、研究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并在地理教师业务评价中加入实验板块, 以规范教师的实验行为, 调动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使地理实验成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师生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 模拟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 或制成模型, 通过操作和观察, 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成因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实验手段, 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或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并为掌握其它知识打下基础。

关键词:地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2]内蒙古少儿出版社.21世纪中学生物、地理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 (中学地理卷) .

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9

一.学会审题, 拟好合适的题目

要写好作文, 首先要学会审题。教师要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审题, 审好了题, 写作的方向就对了;题目没有审好, 方向也就错了, 再怎么努力也是无用功。“审”这个字需要仔细推敲, 所谓“审”就是说要对相应的对象进行仔细、全面、反复的观察和审视, 注重细节, 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做到拨云见日,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在高考作文中, 往往采取两种形式:一个是给你一个题目然后设定相应的写作范围让学生开始写作;另一个是提供一段材料, 让学生自拟题目。无论是哪一种形式, 都不能忽视审题的作用。例如, 2006年的安徽作文题目是《读》, 看到这个题目该如何下手?还是那句话:学会审题。很多学生看到这个题目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读书”这个词语, 因为这是最为常见的组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想到发散自己的思维, 自然是一本书, 社会也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 同学也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 自己也是一本书。读的内容可以有很多, 读的过程也可以有很多, 那么看到这个“读”字我们应该如何开始写作呢?很多同学可能就会针对自己遇到的、听到的很多事物开始如记流水账似的写作, 这就是没有审好题的表现。通过审题, 咱们应该重点选取一个方面, 也许只是一个特定的场景, 也许只是一个特定的人, 比如你的同学, 你可以通过观察, 通过了解, 通过接触, 通过“读”, 针对与他 (她) 有关的一个事例去重点阐述, 以一管而窥全豹, 做到举一反三, 这样反而会让文章更有深度, 也更真实。又或者给你一段材料如下: “一个人遇到了困难, 受到了打击, 有的人萎靡不振, 有的人迎难而上, 心态不一样, 生活给你打开的那扇窗户也会不一样。”然后让你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这个时候也要认真的审查材料, 如何拟一个既有特色又能让人印象深刻的题目呢?首先还是要学会审题。曾经我有一个学生拟的题目是《千里马, 必长啸》, 这个题目就很好, 能给人留下很深刻的第一印象。

二.写好作文要做到开好头, 结好尾

俗话说:“有了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在语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一个张力强、优美顺畅、能够激发别人读下去的作文开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在写作时可以采用对偶句开头:有的雪花喜欢褐色, 它就落在瓦片上;有的雪花喜欢青灰色, 它就落在水泥地上。或以排比拟人相结合:那山谷中的一小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 委身于草丛中, 汇成了一股泉, 流成了一条溪。或写一段题记: 秋风萧瑟意, 一曲哨音起;旅人动情思, 两行泪沾衣。或用一段有强烈张力的文字开头:那天, 看到父亲的背影, 他忍不住泪流满面……不过, 要写出一段好的开头, 也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文字能力, 同时要对全文的构思了然于胸, 教师要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另外, 还要重视作文的结尾, 好的结尾对整个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一种升华, 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好的结尾在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的作用的同时可以使作文更加意味深长, 回味无穷。教师要在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中多举一些实例, 让学生有一些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

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完美加工

在审完题, 写好开头之后, 就要充实文章的内容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向学生强调多取、巧取素材的重要性, 要向学生说明写空话、套话的害处, 写文章要注重真情实感, 而真情实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以良好的素材来充实, 以真实的情感来升华, 这样的作文才能做到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让别人读你的文章成为一种享受。

好的作文如同盖一栋房子, 没有真材实料是不行的。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素材, 结合自己要写的作文, 发挥联想和想象, 选取其中的好材料为己所用。比如要针对生活中的感动写作时, 教师就要启发学生多想想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情, 情之所至才能言之有物。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亲临一线的温总理, 舍身救人的解放军战士, 感动千万人的警花妈妈,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小学生何玥等, 这些都是真实的素材, 在写作时根据需要添加这些素材, 既有说服力, 又能使自己的作文有血有肉, 可读性也要强很多。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篇10

新课程提倡的“建设有效课堂”, 实质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素质,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重新认识学生, 将学生放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位置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主体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决定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指导性、激励性的特性,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构建完整的人格。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首要条件, 教师除了要转变观念之外, 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达到师生共同合作探究, 积极沟通, 共同探求知识的目标。但是, 一方面, 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造成教师主导地位丧失。另一方面, 教师从灌输教育这个极端走向了不管不顾的极端, 更加谈不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做好具体的工作, 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整体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设计最根本的是为学习设计教学, 为教学设计学习的课堂教学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将每一个环节都深思熟虑, 并且思考其有效性。例如, 一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但是教学内容和手段却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不协调, 这样的课堂虽然热闹, 但是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发生错位, 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反而是有害而无利的。

对于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目标, 将教学任务摆在面前, 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拟定一个适当的教学进度, 预测教学结果, 并且对每堂课的教学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对教师而言,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用最佳的教学方法收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迈向有效性理想境界的关键。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一个好的导师

(一) 教师引导

要让学生懂得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要让学生知道在几大学科中, 地理是占据着辅助和重要位置的。在当今社会的很多领域和行业, 地理在其中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对以后的能力增长, 就业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地理对于以后的实际生活应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懂得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地理学习领域的发展。

(二) 目的引导

为学生树立目标, 利用目标的引导作用来激励学生学习地理。可以把目标系统化, 分为个人目标、小组目标, 班级目标或者课内目标、课外目标等等。这样, 不管是成绩优等的学生还是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都有目标。学生的目标可以是自己, 也可是别人, 由学生自己决定。而且这个目标可以是长期的, 也可以是短期的;既可以阶段性的总结, 也可以长久的赶超。帮助学生在自己制订的时间内及早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学生中激发出赶、超、帮的劲头, 早日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三) 方法引导

学习中有好的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在课下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内容, 在预习作业中鼓励学生独立划分知识要点, 在预习过程中对不懂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加以批注。预习之后可以自己尝试着做几道测试题, 用来检验一下自己预习的成果。最后把预习的知识重点有条理性地列出来, 分条提问, 检验自己预习记忆是否深刻。

在听课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 调整教学进度。有学生不懂的, 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解释清楚, 不留下任何遗留问题。对于有答案的课题、书籍, 要求学生先思考再解答。有的同学为了不出错、好面子, 直接翻抄答案, 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免。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的作业不如不做。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 老师可以根据部分学生的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

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地理素养与灵活的教学能力, 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不断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 不断修正, 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同时,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性,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是不同的, 加上地理素质教育是一个潜在的发展过程, 较难立竿见影, 与当今基本上还是围绕考试而教学的现实存在一定的落差, 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教学准备来对抗教学中产生的压力。

上一篇:山区农机化下一篇:X线测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