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2024-06-17

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精选十篇)

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1

高中阶段对于初中地理的复习往往放到讲《国土整治》之前, 四本书一学期复习完, 时间紧, 知识密度大, 对于初中地理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 困难重重, 效果并不理想。初中地理的学习应该渗透到高中地理新授课中, 教师合理安排初中地理内容, 既能帮助学生填充初中地理的空白, 又有助于其理解高中地理知识。这样授课虽然进度稍慢一些, 但效果不错。

我是这样来完成的, 仅供参考。

一、高一学生必备初中地理教材和地图册

让高一新生第一节课就认识到初中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如果初中地理知识缺乏, 那高中地理犹如在建空中楼阁, 难度很大。而由于中考制度的影响, 使学生地理基础又普遍较差。因此我们要把初中地理渗透到高中课程之中, 让学生准备初中地理教材和练习册, 跟随教师的指导, 及时弥补知识缺漏。要让学生充满自信: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重新拾起并不困难。

二、指导学生强化地图

高中地理的学习更多的是借助地图理解识记。所以对于一些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一定要落实到地图上, 脑子中逐渐构建数字地球。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就是忌死记硬背, 却忽视了地图的应用, 甚至有些学生简直是“图盲”, 地图方向、经纬度位置一塌糊涂。所以教师要把阅读地图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 并要加强地图阅读、识记训练;此外还应该做到图不离手, 对于新闻上、语文课本、政治课本等提到的地名, 我们有意识地查找地图, 识记地图, 并把看地图养成习惯。

三、举例说明初中地理内容的穿插

1. 高一一开学, 不要忙于讲新课, 先拿出一周时间复习初中地理中地球仪的基本知识:经纬线, 经纬度, 经纬网的判读;时区划分;简单的区时计算;日界线的运用。当这些问题解决以后, 对于高一地理中《地球运动及意义》的很多难点也能迎刃而解。

2. 高中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授新课前让学生预习初中地理中气候内容, 了解气候的组成要素、类型、分布。教师在授新课前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并让学生从地图册上认识其空间分布, 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气候成因特点, 新授课的接受也就顺理成章了。然后配以适量的练习, 使难点得到巩固。

3. 对于初中地理中区域地理的复习可放到新课程的相关章节, 并告诉学生学习方法。例如日本, 我们首先认识其位置, 关于地理位置的描述往往用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位置决定了其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岛国的海陆位置使日本海运发达, 为发达的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海运条件;其次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气候、地形、河湖、资源) , 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条件;再次认识日本的人文环境:发达的工农业, 发达的科技, 便利的海运, 发达的对外贸易;最后认识首都和城市、居民。区域地理基本思路都如此, 使学生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

在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时, 需要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土壤、河湖) 、人文地理环境 (工农业、交通、科技、政策) 。布置学生预习初中地理相关内容, 把初中地理课本当做必备查阅资料。教师新授课前, 师生对美国的这些知识进行讨论总结, 然后再授新课《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由于前面的铺垫, 新内容也更易理解。对于《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洲水稻种植业》等都可以用此方法使这些世界地理知识得到复习、巩固、深化, 初中世界地理很自然地分块穿插到高中地理当中。对于中国区域地理复习, 地理位置描述要求更精确, 例如东经105度北纬30度是哪个地形区?黄土高原周围被哪些山脉包围?等等。同样用以上方法把初中中国地理分块穿插到《国土整治》章节之中。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数据的教学方法 篇2

——通化市朝鲜族中学 赵雪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数据资料,如自然地理中从宇宙间天体的大小、距离,到太阳系行星的温度、物质构成,从地球的昼夜更替、寒暑往来,到大气成分、天气变化等,都是由数据来描述的,可以说地理数据是地理学科的血脉和骨肉,离开地理数据,地理学科将无法存在。

中学地理课本中涉及的数据很多。而在地理教学中,需要用一定的地理数据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数量观念,并掌握地理事物的数量界限,学会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技能,形成地理概念。下面就地理数据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什么是地理数据呢?地理数据是直接或间接关联着相对于地球的某个地点的数据,是表示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诸要素文件。包括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地理数据是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数量关系的,是中学地理基础知识,它具有文字和图像所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中学地理课本中涉及的数据很多,教学中若照本宣科,听起来十分枯燥。怎样把它讲得有味,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首先,掌握规律,抓住数据的内在特点,找出其规律性。例如,二分二至是反映地球公转过程中季节和昼夜的转换点,这些日期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前后。从春分算起,四个节气的月份依次为3、6、9、12,均为3的倍数,而日期分别为21、22、23、22,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这一来就易于记了。其次,通过实际演算获得数据,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一个太阳日是24小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数据。而一个恒星日的时间,就不是一下子能记住了。据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59',比恒星日多出59'这一特点,不难求出一个太阳日比恒星日多3分56秒(地球每四分钟自转一度),这样恒星日的时间也就解决了。地球及众多的天体都是球状天体,其中一些数据就与圆、球的性质有关,只要掌握某一天体的半径,就可以求出相关数据来。另外也可以通过几何方法形象的解释地理问题,例如,在讲解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时,如果只是一味的介绍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学生不仅感觉枯燥而且印象不够深刻!如果运用几何方法,通过推导任意一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话,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简析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3

摘 要:地理课程是高中学业的重点课程,也是难点课程,其成绩对于整个高中学业以及高考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由于地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缺少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所以导致了他们的地理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因此气馁,放弃了地理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78-01

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课程,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觉主动学习的观念。另外,老师要让学生养成勤动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要要求自身的不断进步,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的利用地图、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地理学习。关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探究,本人结和自己亲身所得的实践经验以及具体的学生学习情况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在地理课程学习中要让学生勤动手

在地理课程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勤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方便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通常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老师讲一遍,学生自己研读教材一遍,就是很多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的来源,只是这样草草的学习,通常不用几天时间就会忘记。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写一遍,无论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还是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大体的掌握之后默写出知识体系框架,这都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让所学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方便学生的吸收理解,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自然地理部分很多知识都是图文并茂的,一些地理位置以及具体的地貌地形,学生很难记忆,然而通过动手画图,例如画一些山脉、河流、交通线的走向及具体位置,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在日常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勤动手的过程就是勤记忆的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加深学习的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学生很难想象出来的地理事件,这样不方便学生的学习与记忆,所以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地理模型。例如在学习地质构造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橡皮泥制作背斜、向斜以及褶皱。学生要想制作出正确的地理模型,首先就要熟记课本、钻研教材,客观上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同时通过地理模型的制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具体的看见向斜背斜的弯曲方向,从而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所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勤动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地理课程。

二、充分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地理教材的组成部分,又是日常教学的重要工具。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知识光有文字表述是不够完善和准确的,只有图文结合,才能更加丰满的表现出地理知识内容。使用地图教学,将地理知识鲜明的展现在同学的眼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将文字知识掌握好,还要掌握好地理中的图表知识。使用地图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地理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阅读地图,使用地图进行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总结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对待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地理课程是枯燥无聊的,地理知识文理兼备、图文结合,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理课程的知识性比较强,要求也比较严格严谨,并且地理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免会有学生觉得比较乏味枯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进行地理教学,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多播放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鲜明直观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地理知识。

其次,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有很多老师担心课堂提问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适当的课堂提问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如果回答问题回答的比较完美,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所以适当的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式之一。譬如,我通常是一节课准备两三个具有引导性的问题,首先在正式进入知识内容讲解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方便进行新课程知识的导入,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师一定要重视每节课程的知识导入。其次在讲解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再提出一个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集中精神专心听讲。最后在知识内容讲解完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掌握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白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或者哪里的知识还有欠缺的地方,不仅可以获得学习反馈,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课堂讨论的情况也是如此,正确的组织课堂讨论不仅不会浪费时间,反而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都能影响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形成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

四、保持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习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相互配合的过程,老师要教好学生才能学好,同时学生学的好才能激励老师更加认真的教学。所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保持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才能做到尽心尽力的教学,学生才能在学习生活中不懂就问,及时解决学习难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4

一、用形象的画面构建知识概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概念的方法就是教师进行抽象的概念描述, 然后详细说明这个概念的意思,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岐义。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概念和教师讲的概念不是一件事物时, 他们会觉得备受打击。由于他们觉得自己连地理教师说的话都听不懂, 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地理。

为了改善这种教学弊端, 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概念。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课为例, 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喀斯特地貌”的平面图形与3D图形, 让学生在形象的图形资源中找共同点。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喀斯特地貌”具有以下的特点:该地的岩石特征以石灰岩为主;地表水沿石灰岩的裂缝渗透, 溶化了部分裂缝的石灰岩, 它将原本分层分布的石炭岩变成石柱或石笋;地表水继续向地下渗透与含水层相互作用, 部分石灰岩被地表水溶化形成溶洞;部分溶洞出现过塌陷现象, 形成陷塘;地下水反复渗透石灰岩, 形特独特的坡立谷和石立桥。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 形象的图面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平台, 教师用这个平台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概念才是教学的目的。

二、用科学的思维构建地理知识系统

部分学生学习地理时非常被动, 不愿意自主学习, 这种被动的态度会造成学生仅仅只能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地理知识, 不能经过自主思考把学习过的知识形成系统, 这使他们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要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 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自主的把学过的地理知识形成系统。

比如, 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时, 学生了解到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的地区太阳照射的强度、降水量会不同, 它们会决定这个地区的整体气候。因为这些差异性, 才形区域间的气候差异性。如果学生仅仅只能理解不同的气候带气候不一样的概念, 那么学生可能依然不能够理解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之间的关系, 然而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用形象的方法说明地球气候带的分布特征, 学生就必须把学过的知识整合起来, 学生总结如下。

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整合起来, 会直观地理解到每个气候的性质、分布特点、分布规律等, 建构地理知识系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

三、用生活的经验构建实践能力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时, 只重视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 却不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地理, 这使部分学生出现错误的认知, 学生认为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出好分数, 而课本上宏观的地理知识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帮助。如果学生不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地理, 他们就不会重视把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那么学生就不能用生活实践印证自己形成的地理知识系统。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观察地理现象, 并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学过的地理知识优化生活。比如学生觉得现在夏天天气非常炎热, 谈到如何降温, 学生一般会选择使用电风扇或空调, 然而这种降温方式不节能、不环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夏天每天最热的时候是哪几个小时, 如何改变炎热的气候呢?学生经过思考会了解到种植绿色植物能够适量降温, 在最热的时候洒些水也能起到降温作用, 这种降温方式节能且环保。

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习地理, 用理论知识优化生活, 能够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 它是高中地理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环节。

四、用标准的方法构建地理图形

能用形象的方法和标准的格式绘制地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

为了让学生建构这种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基础的地图绘制方法, 标准的地图绘制格式等, 让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下根据自己的需要绘制出准确、直观、生动的地图。

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5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称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案例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本文从案例教学的材料选取和具体的实施过程来说明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通过实施案例教学,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关键词:案例教学 案例 地理课堂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继续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把许多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进行评析、研究和运用,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而案例教学课的成功与否,案例教学材料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一、案例教学材料的来源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一般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和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材提供、教师选编、学生收集得到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等组成的教学案例。

1、教材提供 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不用。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的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例如例如高中地理新教材分别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亚洲水稻种植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为典型案例,阐明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规律。这些材料的提供,有助于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养成科学的态度和形成探究问题的习惯。

2、地理研究性学习提供

课题研究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比较好的课题都可以作为相关某一节课的案例。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时,可以用《赣榆县住宅小区楼房布局与光照研究》作为案例。这样的教学,学生有兴趣,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不但了解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而且也认识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3、生活中收集

生活中的案例,与学生较为贴近,不仅具体、生动,而且易懂、真实可信,运用起来学生觉得饶有趣味,主动性强,便于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原理,并能根据所提供的案例,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如在讲“城市功能分区”时,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不太理解,通过展示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思考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办公楼为什么集中成片分布?操场、室内球场、宿舍、食堂为什么集中分布?这样布局有什么好处?由于这些内容很实际,学生很有兴趣,发言的积极性高,思维也比较活跃。通过讨论,很容易得出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

4、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的内容,能使我们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拓展视野,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以这些材料为案例,贴近社会现实,也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成效。如在讲“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时,以青藏铁路作为案例。国家进藏铁路有四个方案,即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和甘藏铁路,可以展示四条铁路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所经地区的条件,让学生思考:①目前已经有了公路和航空进入西藏,为什么还要修建铁路?②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 ③为什么青藏铁路一期修完以后,停了很多年才开始二期工程?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学生对铁路线建设所考虑的区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理解的就比较透彻了。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展示案例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①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②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③播放案例录音;④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⑤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⑥利用现时的刺激或现有的环境制造案例,等等。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兼顾,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在与学生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时,利用课本案例──我国黄土高原。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案例,或者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充分感知了案例。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创设合理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探究。当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

例如必修3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水土流失?大致的位置和范围是什么?水土流失的景象和危害是什么?(这是浅层次的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了解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况,属于知识性的探究)

2、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从前一层次的现象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属于行为性探究)

3、请为水土流失的防治提出对策和措施。(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的探究)

4、最后通过板书使学生思路清晰:

在哪儿→→→发生什么→→→为什么→→→怎样应对

↓ ↓ ↓ ↓ 位置范围 危害 原因 治理

通过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前后连贯紧密,不仅极大的诱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组织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通过小组讨论,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4.组织班级交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个本质的认识,就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积极的参与,自己探索并且不断获得发展的一个过程”。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形式可以采用辨论会,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班级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班级的交流,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5.总结评价

案例教学的最后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对学生在前面学习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②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案例教学实施中通过教和学,让学生充分讨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优化地理课堂。但是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值得广大同行研究和探索。但随着地理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法,只是诸多地理教学法中的一种,能否利用它提高教学实效,优化课堂结构,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地理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地理作为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在高考中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创新地理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是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高中地理老师要积极的探索和改革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地理知识的识记难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素质。

1.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1.1对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大多数高中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高中教师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普遍不高,认为其不过是一个副科,无论在教师的课程安排中还是学生投入的精力上都明显不如其他学科。

1.2地理教学没有与生活相结合

地理学科本身的理论知识单纯理解起来颇有难度,但是,地理是来源于生活的,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讲解,那么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高中教学中,并没有将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而是单纯的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费力,大大降低了地理教学的效果,不利于我国地理教学的发展。

2.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针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上述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迫在眉睫。提高学习以及高中师生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度,将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课堂教学的中心从教室转为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主动进行学习,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多媒体教学方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来看,创设情境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创设出一个教学情境,把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将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完美进行结合,用地理知识对生活常见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解释。同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加深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开展地理信息发布会,这是创设情景的活动之一。教师还可以将对媒体技术引入教学,通过视频、图片等辅助手段进行情景的创设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2降低地理知识的识记难度

对高中文科生而言,地理是相对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多学生偏科,甚至出现放弃地理的念头,这都与地理学科的识记难度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高中地理教师要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透彻的进行理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内部总结之后派出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锻炼学生的勇气。同时,教师要给与肯定,即使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也要给予鼓励之后再进行纠正。这可以在加深学习对知识的记忆深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是提高其地理成绩的关键。

2.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将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息息相关,这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丰富,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巩固地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地理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要增加学生进行实践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边操作边思索,全面提高实践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迫切的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知识点的识记难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基本技能进行提高,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的推动,教育需要创新,教师要勇敢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主动的探索教育的新路径,顺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为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3,(97):47-48.

[2]张永.浅析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上),2011,(12):70-71.

[3]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59-60.

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7

一、乡土地理概念及应用原则

乡土地理指的是家乡所具备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矿产资源、社会风俗以及旅游人文等等所有因素构成的整体, 同时包括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的社会组成、民俗、劳动以及思想、观念等抽象性的地理知识。乡土地理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意义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其所生活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地理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如: 地形, 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或者盆地等; 河流大小、流量或者流向等; 气候, 主要指降水量、热量和光照条件; 另外还包括土壤、生物以及大气等因素; 人文地理指的是当期的经济发展、资源种类、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工商业水平、交通情况以及人口分布状况等等[1]。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地理学素养和能力。因此科学的完成教学目标, 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优势, 利用其进行课本教学的补充,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时, 增强其环保和热爱家乡的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 源于乡土。根据地理教学新课改的要求, 乡土地理指的是学生生活区域周边的范围, 教师在运用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 以本市或者是本县为研究区域, 进行乡土地理的素材和资源利用, 其中包括区域内部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等资源, 要求所利用资源是学生所熟悉的, 能够使其具有亲切感, 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共鸣, 提高其地理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 易于教学[2]。对于乡土地理要素和资源的选择要始终围绕新课改的要求, 需要所选择的要素能够切实利于教学, 不能够仅仅是为了运用乡土地理而进行自愿选择, 因为在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补充教材中所缺少的知识,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地理学科, 因此教师所选取的乡土地理要素和资源必须要能够为教学提供便利。

二、乡土地理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实践

对于乡土地理进行恰当、合理的运用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 不仅可以良好的弥补教材中不足的方面, 同时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起良好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 另外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乡土气息和家乡变化, 培养起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科学的运用乡土地理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一) 认识生态农业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源于生活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将乡土地理从感性转换成为理性认识, 进而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其中在必修一中的自然地理部分, 教师需要充分的将课本理论联系实际生活, 让学生全面认识生态农业的特点、构成、发展等, 可以通过两个方面: 首先, 对于当期具有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介绍, 主要分析其模式、发展形态、作用原理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良好作用等; 其次,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分别负责不同的学习任务, 如实地调查小组, 主要负责考察当地生态农业所需要的自然因素包括种类;走访小组, 主要通过采访当地农户, 了解生态农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因素构成有哪些; 最后, 各个不同小组成员对于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成果汇报, 并且分析总结生态农业的特点和优势[3]。

( 二) 培养应用地理技能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设计地理技能和知识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于地理技能的运用, 不断提高其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高其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通过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 利用当期乡土地理资源和素材,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地里的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讲解地理课本知识《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中, 首先, 可以利用当地资源, 让学生学习交通布局以及其分析方法, 进而理解经济因素对于交通布局的重要影响作用; 其次,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 提高学生对于不同交通工具所具有优缺点的分析和认识程度, 从而切实让学生掌握地理思维方式, 以便促进其利用地理知识解决文日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交通布局和运输, 同时能够提高其思维判断能力, 提高其对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运用水平, 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增长, 符合当前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乡土地理概念及应用原则, 其次研究乡土地理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实践,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生态农业; 二是培养应用地理技能,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资源和素材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焦洪霞.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2]王荣连.高中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资源的整合利用研究——以邛崃市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 2015.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篇8

一、高中地理概述

地理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学科之一, 其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广的,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也说明了地理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就觉得地理很难学。如果说在初中地理中教给学生的是“知其然”, 那么在高中地理中教给学生的是“知其所以然”。高中地理尤其是一些自然地理, 需要学生运用一种理科的逻辑思维, 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另外, 高中生的学习阅历不是很丰富, 对一些四季更替、地形起伏、工业布局等都不是很理解, 缺乏相当的认识, 这也增加了学习地理的难度。

二、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1. 善于运用地图

在高考中, 高中地理分为四个部分:自然地理与地图、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而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运用地图, 所以, 在地理的学习与教学中, 应该注重对地图的学习与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图能力、说图能力以及填图能力, 指导学生能够在地图中获得有效的信息, 来进一步地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

要想学习好地理就不能离开地图, 它是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与工具。在记忆一些地理名称的时候就应该将其放在地图上记忆, 在做题目时, 遇到这个知识点, 就应该迅速地在大脑中展现出相关的图表, 而不是简单的文字, 这样才会灵活地运用。将地图在大脑中进行展现, 来解决问题, 将这些知识点与地图储存在大脑中, 在运用时, 将其提取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这样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 形成一种无图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 关注热点问题

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地理发展的动态就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些重大的问题进行关注。将地理学与人文现象、社会经济等一些问题联系起来, 这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的一个必备的素质。高考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查点就是热点问题, 且这些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 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应该不断地关注一些热点问题, 社会上的、生活中的等。当今的社会问题主要是三大热点:人口、环境、资源。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应该对这三大热点予以关注, 用自己敏捷的思维以及锐利的眼光去将这些焦点问题进行捕捉, 从而更加将地理融入生活中, 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达到对地理的真正理解。

3. 课堂上积极参与

不管是运用哪一种学习方法, 都不能离开课堂上的积极参与, 相对于其他的文科科目来说, 地理是比较不容易理解的, 学习地理不能死记硬背, 这样达不到好的效果, 对地理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懂得了, 才能够记忆深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思考并参与, 这样有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自然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对于高中的地理来说, 其蕴涵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复杂化, 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 而且范围也增大, 学习高中地理需要的一些课外知识也很多, 所以, 如果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地参与, 在课后就可能不理解重点与难点, 甚至不知道重点与难点, 必将造成精力浪费以及时间浪费。

此外, 学习地理必须当天进行消化, 学习完地理之后就应该及时地复习, 将学到的知识予以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慢慢的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学习与记忆, 就会形成自己的地理思维, 形成自己的记忆规律。此外还应该做到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在课上认真地听讲或者是提出自己的疑问, 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比较难的地方, 这样就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实践也已经证明, 学生如果能够做到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及时复习, 就会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4.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对于地理知识来说, 其包含的范围很广, 而且实践性也比较强, 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就应该将地理知识与现实中的一些事物以及现象结合起来, 如当地的发展状况或是一些热点问题, 这样让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做到灵活运用, 而且也增加了趣味性。

另外,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就说明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要培养自己的地理兴趣, 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地理、学习地理, 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就会将地理学精学通。

总之, 高中地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就应该运用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教师也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晨光.高中生怎样学好地理[J].青苹果, 2006 (1) .

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9

1.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能更好地学习高中区域地理

在高中的学习中有一部分知识是专门讲解区域地理知识的, 这部分知识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讲解这个区域的自然特征, 另一部分是讲解这个区域的人文特征, 要把这部分知识讲解清楚, 就得让学生理解区域的知识, 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可以把乡土地理渗透到教学中。乡土地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通过对乡土地理的学习, 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自己家乡的地理区域特征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学生对自己家乡较了解, 无形的学习中就有种特殊的感情, 巧用乡土地理材料能使学生将高中地理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通过这种兴趣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就容易了, 学生也有了积极性, 有了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讲解中就轻松了, 学生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例如:在《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教学中, 我讲解的主要是范围、位置、气候、水文、土壤、地形、植被, 针对这几个方面我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解, 探讨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学生们就运用了永昌区域特征, 永昌地处荒漠边缘, 有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的浇灌, 种植有大面积旱作农作物, 如小麦、大麦、玉米等, 而且这里的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还有富有特色的农产品, 如西瓜、梨等, 永昌已经成为了甘肃省的主要商品基地和瓜果基地。通过永昌的农作物与自然特征的结合, 让学生知道区域包括的知识点, 然后通过这几个方面对全球的自然特征进行分析和学习, 效果非常好。

2.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能把高中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 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的教材有了一定的难度, 也有了许多难以理解和教师不好讲解的概念、知识点, 如何把这些难点讲解清楚, 把抽象的知识能够具体化, 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 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来学习这些难点, 把乡土地理的学习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讲解这些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 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 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意, 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 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交通运输中“区位”这个概念时, 就“区位”的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我举了大家熟悉的三洋麦芽厂, 同学们分析它的区位:三洋麦芽厂位于金昌市永昌县的境内 (第一层含义) , 距离金昌市区60km左右, 旁边有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公路永山高速段经过 (第二层含义) 。最终总结利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来断定一个事物的区位。这样, 学生就可以把“区位”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区位”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为其后的农业、工业的区位选择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 而且也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有了一定的难度, 好多的知识点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完成的, 把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并且灵活运用, 可以通过学习乡土地理来帮助提高这些知识的学习。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 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 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理解。如讲到地球运动知识点昼夜长短“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 冬季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 我就引导学生回忆甘肃省永昌县夏季和冬季白天时间长短变化情况, 学生很容易得出“夏季日出早, 日落晚, 白天时间长, 夜晚时间短, 而冬季则相反”的结论。然后教师再加以详细解释, 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有其日常经验相验证, 自然就加深学生对这个结论的印象, 教师再讲解相关的太阳运动和回归运动就简单了。

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10

一、专题地图的制作

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其优越性, 尤其是对于一些专题的研究过程中必须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托, 并且最后能够借助有效的呈现方式让数据非常直观的说明问题。在传统的地理课程的教学中碰到这类问题时教师们往往只能将课前搜集整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 然后将这些信息转述给大家, 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论证。这样的授课方式效率不仅十分低下, 这样的信息呈现模式也很难带给学生们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则极大的改善了这一障碍, 系统内已经搜集了大量有效数据, 教师只需要在用的时候将数据提取出来即可。此外, 系统还能够针对性很强的展开对于某一研究专题的图表制作, 绘制出的图表不仅非常直观, 数据的呈现也很准确。往往借助这些专题图就能够很好的将这些研究问题得以解决。

专题图是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地图。专题地图又称特种地图, 是一种着重表示一种或数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可以展开很多有针对性的专题地图的制作工作。例如:在和学生们讲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时, 我会利用“2013年中国各省GDP数据”来制作出“2013年中国各省GDP分级设色专题图”, 地图上还可以添加各省名称注记。专题图的特征在于它非常直观, 例如上述专题图中可以用颜色的深浅来代表2013年各省GDP数值的大小, 颜色深代表GDP数值大, 颜色浅代表GDP数值小。通过观察“2013年中国各省GDP分级设色专题图”, 我们可以看到东部省区显示的颜色最深, 中部省区次之, 西部省区显示的颜色最浅, 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省区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专题图制作出来后往往能够让某个问题或者自然要素非常直观的在图上得以显现,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一些社会现象, 也能够深化学生们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二、叠层分析的展开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 许多综合性较强、较为复杂的问题分析中都会涵盖与涉及到多个要素, 只有从不同层面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全面分析与比较, 才能够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相关知识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叠层分析功能很好的为这一教学过程提供了契机, 智能化的系统中能够实现对于多元素、多层面的数据展开叠加呈现与分析, 这就实现了在一个界面内同时分析多个问题的可能, 也为地理教学中复杂问题的探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叠置分析是指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图层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 叠置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例如, 在学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时我和大家谈到了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制作“中国西部大开发省区和非西部大开发省区分色显示专题图”, 并制作、叠加“中国各省多年GDP饼状专题图”。通过两图层的叠加显示, 我们可以看到实施西部大开发省份的GDP数值都比较小, 国家正是为了缩小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 才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空间查询分析

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 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对于空间位置以及相关信息的查询与了解, 这也是学生们需要逐渐习得的一种能力。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在空间信息以及相关维度的资讯的获取上是较为落后的,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的往往局限于课本内知识, 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提供的一些有限的知识拓宽与延伸。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掌握课本中的教学重点, 但是, 对于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却并不容易做到。地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们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从地理层面分析某一现象或者某一变化, 这才是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的体现, 而地理信息系统在课堂上的使用则很大程度为这个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了素材。

空间查询, 也称几何查询, 是指基于电子地图数据图层间的拓扑关系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图层中的地理要素。空间查询分析不仅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非常常用的功能, 这个功能也能够很好的辅助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例如, 在给学生们讲到《交通运输布局》时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叠加显示“中国主要干线铁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和“中国县级行政区划”图层数据, 这不仅能够非常高效的实现这三个层面的信息数据的汇合, 也能够借助这一系统同时展开对于多要素的分析, 这将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 空间查询分析还能够实现一些智能的信息提供。例如:通过“位置选择”对话框可以进行相应查询条件值的设置———即利用京广铁路线来选择京广线所穿越的县市区, 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突出显示的多边形即为京广铁路线穿越的县市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查询分析相当智能, 不仅会地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许多准确高效的信息, 也极大的降低了多层面信息的获取难度。

上一篇:企业团委下一篇:税法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