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扶持

2024-06-18

后期扶持(精选十篇)

后期扶持 篇1

稽察,按业务可分为税务稽察、交通稽察、土地稽察、水利稽察等。授权部门可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或国务院。如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条例规定,稽察特派员由国务院派出,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行使监督权力。本文拟就水利部移民局规定的移民稽察工作谈点粗浅看法。

一、移民稽察的由来

国发[2006]17号文颁布以来,我国每年有近140亿的资金用于扶持移民,此外还有大量资金用于新建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为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监督管理,保障移民安置的质量和移民资金的安全,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部移民局决定对水库移民的三个规划(后扶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移民搬迁安置规划)进行稽察,目的在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资金、项目运行安全。目前仅开展了对后期扶持规划的稽察。

移民工作的稽察依据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2006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对移民安置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实行全过程监督;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对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资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实行稽查制度。二是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其中第(二十一)项第二款规定,发展改革委要会同财政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对各地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大情况要及时向国务院报告。三是援引水利部对江河、水库等水利工程的稽察做法。四是2008年3月6日部移民局制定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实施稽察办法》(移稽审[2008]17号)。

二、后扶规划稽察工作的实践及成效

两年来,部移民局从零起步,聘请了稽察特派员,建立了稽察专家库,落实了稽察工作经费,连续两年下达了年度稽察计划并严格执行年度计划。截止目前,已经完成对20个省(市、区)58个县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情况的稽察。通过稽察发现,广大移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发自内心地感谢党的惠民政策。后扶政策的实施,为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较典型的有:部分地方人口核定登记不符合规定,虚假人口、非农移民纳入直补,有的只将原迁移民纳入直补;规划审批不规范,规划编制过于简单、未经审批就已经实施、变更未报审批;项目实施管理不规范,如抽取管理费、移民办介入项目实施、项目变更未报批、无项目法人、项目无合同或合同不规范、项目档案不规范;后扶资金管理不规范,资金滞留现象比较普遍、没有设立专户管理资金、报销凭据不清晰、项目决算不合理、违规使用利息等。稽察特派员对稽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汇总,以通报的形式向全国所有省级移民管理机构印发,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回收整改信息。

随着一次次深入基层开展稽察,部移民局的稽察特派员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稽察工作技术路线,稽察报告的质量越来越高,稽察意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为各省更加规范地执行水库移民政策提供了越来越有力的指导。

三、后扶规划稽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稽察授权依据不足

《条例》第48条规定,国家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实行稽查,而部移民局是水利部下属事业单位,承办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执行情况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承担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际联席会议办事的日常工作(水利部人事司[2008]22号)。依照国发[2006]17号文件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库移民工作的指导。要抓紧研究组建统一的国务院移民管理机构,在新机构组建之前,由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部移民局不属于国务院正式移民管理机构,只是部际联席会办公室设在部移民局,承担日常工作,不宜自行设定稽察权限。何况《条例》只规定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实行“稽查”,没有写及“稽察”。

(二)稽察的标准不一

日前,后扶规划的稽察标准主要来自国发[2006]17号文件、财政部关于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的通知(财企[2006]202号),但文件原则笼统,部际联席会议或部移民局没有实施细则,更没有因为开展稽察工作而细化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发放、项目扶持、资金管理等工作的标准。在开展稽察过程中,部移民局稽察处只是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有关规定对照,看是否按规定办事。由于各地情况有别,省级政府重视的程度不同,移民管理机构人员素质存在差异,制定的规定亦有粗细及优劣,加之后扶工作开展已有三年多,一些规定也得进行修改,不能完全依照各省规定作为稽察依据。

(三)稽察的内容方法有待改进

稽察的内容很多,大的方面有直补资金发放管理,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资金的管理使用等等,重点应放在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管理上。由于后扶工作已开展数年,直补资金发放相对规范,且大都通过财政渠道发放,稽察可一笔带过。而项目管理的情况则千差万别,可查:是否落实到移民村组或相关影响人口村组;是否尊重移民意愿;是否及时有效实施,有无截留挪用;质量、造价、发包是否符合规定等。资金的管理有无专帐和县级报账等。不能拘泥于细枝末节,要抓住大的环节。因为部移民局本身没有具体规定,后扶规划实施的时间不长,各地机构人员素质有别。同时,稽察人员组成要统筹考虑,要有懂会计知识、工程造价管理知识等业务的人员,不能仅抽几个退休人员(有的退休十几年的人员)或短期从事移民工作的人参加。

(四)稽察效力有待提高

在稽察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其实有的问题不稽察也知道),如非农移民纳入直补、繁衍移民没有直补金、资金滞留无专户管理、项目资金没有核定到乡村组等。与省级部门交换了意见,发了稽察报告,但整改力度不大。同时由于省级移民机构隶属于发改委、国土、建设等众多部门,有的单位不太支持配合。没整改到位或不支持配合的亦无可奈何。

四、有关后扶规划稽察工作的建议

(一)规范稽察标准

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关于直补资金发放、项目管理、资金台帐等业务的管理细则,尤其是项目的申报、实施、监管及预决算、项目档案内容及建立资金拨付的程序、台账建制等等。如一时不能出台实施细则,亦可印发指导性意见,这既是开展后扶工作的依据,也是部移民局的稽察依据。

(二)明确稽察重点

随着600元后期扶持直补政策步入常态管理,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和相应的资金管理将成为今后监督稽察的重点。稽察的工作重心应转向项目管理,对项目造价的审核、项目是否实施、资金是否挪用等方面进行稽察,不能面面俱到。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方面又可有所侧重,增强稽察的针对性。

(三)完善稽察组成人员

移民政策性较强,牵涉面广,选择稽察专家应严格把握。一是可挑选从事移民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在后期扶持规划领域有作为的省、地市级移民机构干部参加。二是聘请一些交通、水利工程及财务专家参与稽察。平时可建立专家库,于稽察前选择调遣。三是部移民局要有一定的业务人员参与。

(四)强化法规授权,提高稽察权威

一是争取部委机关出台稽察办法。可由部移民局拟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实施办法》,再由水利部转发至各省,或由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发布甚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稽察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目前国家部委中以法规赋予稽察职能的部门不多,我们不宜自定稽察职能,否则有损稽察效力。只有寻求稽察法规授权,才能增强稽察工作权威。

二是将移民稽察定位于稽查或督查。在国务院未正式组建国家移民管理机构之前,部移民局仍是全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专门机构,也是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处理后扶政策事务的常设机构,对全国移民工作负有检查、评价的责任。为做到与法规、职能、地位、效力相适应,可将检查职能定位于稽查或督查,这样不至于与“稽察”一词内涵过于殊悬。

三是强化整改力度。对稽查过程发现的问题一律要整改到位,尤其是有违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的做法,要高规格通报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限期纠正,否则予以停拨、扣发后扶资金。对违规截留、挪用移民资金的要提请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追究责任,以儆效尤。

五、有关我省后扶规划稽查工作的思考

(一)成立稽查机构,配备稽查人员

后期扶持规划资金额度大、项目多、分布广,遍布全省各地。后扶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定期不定期的查核,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部移民局亦有要求各省成立稽查机构开展工作。年初省办机构改革,要求设立稽查处室,省编办未予批复,倍觉遗憾,但省办可将稽查职能赋予某处,配备稽查人员,经常性地开展稽查工作。

(二)创新方法,发挥稽查威慑作用

一是通过稽查,发现问题,对共性问题加以总结,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约束规范项目建设。二是培养典型,注重总结经验并树立榜样,引导项目整体规范建设。加强对项目实施者的培训工作,帮助其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和效果。三是通过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握项目情况,逐步实现对后期扶持项目的全覆盖、连续性监管,使稽查工作的有的放矢。

2012年后期扶持工作自查报告 篇2

县扶贫办:

2011年我乡后扶项目已经基本完工,2012年后扶项目也已完成申报,得到县移民局批复,即将启动,在这个关键时期,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组建了以乡纪委、扶贫办、移民办和财政所组成的工作专班,对我乡的后期扶持工作进行逐村、逐人、逐项目的详查。现将我乡的后期扶持工作,报告如下:

(一)明黄乡的后期扶持工作情况

一、原迁直补资金:2011年明黄乡有原迁人口6367人,原迁人口的直补资金由县移民局、财政局直接以一折通按时发放到原迁移民帐上,乡移民办每年上报死亡原迁人口。2011年全乡累计核减440人,实际发放5927人,资金3556200元。2012年截止当前,全乡已核减67人。

二、后期扶持项目:明黄乡现有移民后期增长人口15876人,按人平500元计算。2010年的后扶项目资金应为793.8万元,实际拨付793.8万元,另有经济发展项目资金5个,81万元。2011年的后扶项目资金应为793.8万元,实际拨付775.609万元,未拨83.911万元(未拨款原因,项目未按时启动、完工),另有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拨付211.1万元。施工项目共计47个,完成项目43个,占项目总数的91%。2012年后期扶持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明黄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地理条件特殊,交通十分不便,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国家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20年不变,如何做好我乡后期扶持项目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如

何管理、监督、使用好后期扶持资金,改善全乡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是明黄乡党委和各村负责人的头等大事。

1、成立明黄乡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由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安排后期扶持项目,要做到早安排、早规划、早启动、早验收、早拨款。

2、规划项目时,充分尊重各村和移民意愿,以各村移民人口为基数,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安排解决移民急需解决的项目,对单个村难以解决而又确实急需解决的项目,采取统筹全乡之力加以解决,以两到三年的时间对各村的后期扶持资金进行统筹规划、统筹安排。民主确定扶持项目,根据《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精神,结合我乡具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结构不优、群众致富门路不广、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通过召开村社会议、走访群众等形式,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采取项目扶持的方式对移民群众进行扶持。项目规划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确保了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严格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优先解决移民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解决突出问题和长远发展相结合;三是移民村群众直接受益;四是资金使用与管理公开透

3、严格项目申报、施工、验收程序。首先经各村申报项目,各村在申报前要充分听取群众和无职党员的意见,看项目是否能为群众带来多少实惠,是否有建设的价值,再看是否有能力建好。然后报乡政府后扶项目领导小组审核,认为适宜的由领导小组报县移民局审批,严格按

上级相关文件规定申报和施工。完工后,由各村申请验收,领导小组请相关技术人员和村组干部、群众代表按合同要求对工程进行验收,以技术人员和群众代表满意为准。验收合格的由移民办出具验收、拨款通知单进行拨款。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存档。

4、加强资金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严格执行上级的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直达项目,由财政专帐管理,确保后扶资金不被挤占、挪用。

5、项目从申报、施工、验收、拨款各个环节要做到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移民干部职数少,对项目的工程发包、购买材料、施工过程,监督不十分到位。

2、为解燃眉之急,有些项目没有按明黄的长远规划实施的。

3、资料存档不十分及时、规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强化项目管理,确保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我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2、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严格按照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扶持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3、强化项目实施工作的全程管理、监督、检查,确保后期扶持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4、规范资料存档,做好乡村两级档案存档,进行自查和督查。

5、认真总结经验,加在整合资源力度,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争取各级各部门领导对移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努力探索适合我乡移民后期

扶持的路子,确保移民群众生产发展、生活稳定、安居乐业,构建和谐明黄。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调查 篇3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后期扶持政策;经济发展项目;水库移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9-01

我国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政策,首先解决了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进而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从各地政府收集的数据来看,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存在着部分问题。因此,落实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后期扶持政策,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结合实际评价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政府进一步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一、移民安置区的基本情况

汉南是武汉市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最多的区,该区自2009年6月启动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安置工作来,至2010年10月18日全面完成了安置任务。全区共接收郧县柳坡镇、大桥村等5个外迁移民区,共697户2859人,分别安置在该区湘口街汉江村和东荆街郧阳村。还有一些不同时期搬迁来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郧阳、汉江、江上、江下、陡埠、幸福、周家河、滩头、杜家畈等村。

二、汉南区实施后期扶持政策的主要举措

1、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情况 (1)直补资金。在跟移民局的领导座谈时,我们了解到湖北省移民的直补资金是600元每人每年,新增人口是500元每人每年。在发放过程中,分2批进行发放,每半年一次。根据调查可知,截至2014年,资金结存368万元,其中上年结转资金197万元,当年资金结存171万元。上年结转资金的197万元中, 600元直补资金结存10万元,新增人口项目资金结存15万元,中央结余资金结存135万元,库區基金(包括培训资金)15万元,应急资金22万元。当年资金结存171万元中600元直补资金12万元,新增人口项目资金结存83万元,中央结余资金结存76万元。(2)扶持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铺设田间碎石路及排水沟工程的建设规模:1600米;投入资金为:31万元;村湾砖箱涵式排水渠工程的建设规模:1300米;投入资金为:52万元;晒场工程的建设规模:3400平方米;投入资金为:51.89万元;村湾路灯工程的建设规模:42盏;投入资金为:33万元;人行道硬化及彩砖铺设的投入资金为40万元;大型电子显示屏的建设规模:长4.64米,高2.88米;投入资金为17.3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相关部门进行了移民危房改造工程。而为了解决汉南移民村生产、生活等突出问题,汉南政府编制了《汉南区大中型水库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项目计划申报表》。在计划申报表上,2014年度汉南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项目计划安排共9个,其中:基本口粮田及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项目3个,基础设施项目6个;总投资260.88万元,其中申请省下拨库区基金200万元。

三、水库移民对后期扶持政策的满意度分析

移民们大都了解后期扶持政策,并表示600元的直补资金已经到位。移民们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医疗、住房问题,大部分移民表示村里医疗室的医生服务态度不周,主要原因在于语言不通。住房方面,一部分移民表示政府修建的住房出现了墙体有裂缝,房顶漏水等问题。

江下村移民是60年代搬迁的老移民。在走访了20户移民家庭,我们了解到江下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稳定,家中配套设施较完善。移民们与当地居民基本融合,对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普遍表示满意,同时他们希望政府下一步重点放在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上。

四、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住房方面 房顶漏水、水泥地面多处有裂缝、墙面裂缝严重、下水道容易堵。移民们反映在下雨天房顶漏水较严重,希望相关政府能进行修补。

2、医疗方面 以汉江村为代表的新移民点的移民反映医疗方面问题比较大,主要存在医护人员素质低,医疗设备不健全的问题。

3、收入方面 综合汉江村的调查情况,可以了解到新移民的收入状况。目前汉江村的收入主要来自非农业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汉江村目前的常住人口主要是老年人,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外出打工,目前只能在家里照看孙辈,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年轻一代外出打工,出现了“打工经济”的现象。

五、完善后期扶持政策的建议

1、加大后期扶持政策宣传力度 建议各级部门对移民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同时注意安排政府人员与移民间的交流,对移民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多关注下移民心理发展。

2、加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部门应当在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过程中严格把关,选择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后的基础设施应该进行定期检查和修复。

3、加强医疗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注意下医疗问题,改善目前的医疗设施,多投入资金在建设医疗室、医疗人员的培训上,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4、加强移民生产、就业培训 相关部门应该借助有资历的培训单位对移民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还应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帮扶移民生产。同时鼓励移民自主创业,设立专项资金为移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5、提高移民生活质量 因为目前汉南移民村居住的大多都是老人与小孩子,多举办些庆祝活动能带动村里的活力,使移民更能感受家的温暖,更能支持政府的工作。政府应加快文体娱乐设施等的建设,改善移民的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振义,李振华,陈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的调查研究.财会月刊,2011;20

我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研究述评 篇4

关键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

从1981年建立库区维护基金开始, 我国对水库移民开展后期扶持工作已二十余年, 相关的理论研究也相继展开。对我国二十年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 不仅是深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研究的需要, 也是创新水库移民管理模式, 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研究的历程

我国虽然从1981年建立库区维护基金起就开展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但是明确提出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政策性文件是1991年1月25日出台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该条例第3条指出了“国家提倡和支持开发性移民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的办法”。从1991年至今, 国务院关于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又先后颁布了两个重要文件:一是2001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二是2006年5月17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以上述三个文件的出台时间为分野, 国内对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研究的酝酿阶段 (1981~1991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献中首次出现关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论述是在1991年《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下文简称《条例》) 颁布之后, 实际上在此之前对水库移民进行研究的论文已见诸于世。如康维明 (1989) [1]总结了关于移民的优惠政策, 认为“直接、间接增加移民经济收入”和“正常区域性经济投入对库区实行优惠”等优惠政策在移民的后期扶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一些研究者本身从事水库移民的管理工作, 他们也对一些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的处理方面, 刘福祥 (1989) [2]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其经验, 包括通过国家补助和地方自筹资金的方式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移民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移民自身发展能力, 支持他们开发创业;以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合理使用移民资金等。徐和森 (1990) [3]总结了水库移民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改革的经验, 认为移民补助资金对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起到了显著作用, 同时也提出了继续改革的方向。1991年《条例》出台之后, 出现了对后期扶持的研究, 但主要限于对该条例的解释以及如何贯彻落实该条例方面, 也有关于“后期生产扶持”方面的工作总结和经验介绍。

这一时期我国关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研究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对以介绍和总结库区发展及移民脱贫的经验为主;二是对相关条例的解释以及在条例指导下对相关后期扶持经验的总结, 尤其是库区建设资金的使用方面。总体而言, 经验介绍性的研究较多, 理论探讨性的研究较少, 这也与研究者本身的学养相关, 即研究型的学者较少, 移民工作的管理人员居多。因此, 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学者型研究和理论型研究。

(二)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研究的探索阶段 (1991~2001年)

随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研究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后期扶持工作的经验总结;二是对后期扶持理论的初步探索。当然, 对于前者的研究更为集中和透彻, 很多研究者都是从后期扶持工作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入手,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云露等人 (2001) [4]结合小浪底移民安置实际情况, 指出后期扶持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加大农业生产投资、开设技术培训班、制定优惠政策努力发展二、三产业。同时, 理论研究也展开了初步探索, 董述春和张建贤 (1994) [5]对后期扶持的主要对象、目标、内容和年限以及扶持资金的来源、数量、提取和分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陈建西和何明章 (2001) [6]认为要使后期扶持工作长期稳定的持续下去, 必须多渠道地筹措资金, 研究适应扶持资金性质转变的扶贫方式, 探索建立多种资金管理的模式。

这一阶段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探索过程中, 并未受到大多数学者的重视, 只有少量的学术性研究, 集中于后期扶持工作的经验总结的工作论文数量也不多。

(三)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研究的发展阶段 (2001~2006年)

由于《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的颁布实施, 这一时期论文主要集中在总结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 也有少量的关于移民后期扶持的理论性文章。在对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熊建立 (2002) [7]认为移民后期扶持的核心问题是合理地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建立科学的利益调整机制。这一时期相关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化, 学者们对后期扶持政策的依据、原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了研究, 同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相一致, 刘发国和蔡顺昌 (2005) [8]指出后期扶持政策中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此外, 已有学者开始从金融视角研究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 如对后期扶持小额贷款、补贴方式及金融支持的研究等。

与前一阶段相比, 这一阶段的研究仍然处于对于后期扶持工作的经验总结阶段, 但又有所超越, 从方法上开始越来越多的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 能够提出更为理性和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建议。理论研究也开始趋于系统性和全面性, 还产生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 其中关于金融方面的研究为后期扶持政策的操作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深化阶段 (2006年至今)

这一阶段主要围绕2006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对后期扶持政策、规划、范围、方式、资金和项目等展开争鸣, 论文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超越了前两个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 对于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经验总结已经从对三峡库区的研究拓展到全国各地库区;从研究方法来看, 定量研究仍然是主流, 但是定性研究也在不断挑战这一领域;从研究学科来看, 已经完全突破了原来移民专业及移民工作管理人员的界限, 经济学、工程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从不同视角对移民后期扶持的研究开始不断深入, 这些交叉学科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如移民权益的保护、移民社会融合、后期扶持政策的监测评估等。

二、我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结论

纵观我国近二十年来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研究, 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后期扶持方式和范围的研究

后期扶持方式是使水库移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越过原来标准的重要方面, 但是由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地理等环境不同, 国外和各地区很少有可供借鉴的直接成功经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由移民安置方式来决定后期扶持方式。胡宝柱等 (2004) [9]以SX水利枢纽工程移民为例, 分析和研究了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现状, 针对集中农业安置、非农安置、自谋职业、自谋出路等不同安置方式的移民提出了后期扶持和生产开发的相关措施。陈建西、何明章 (2006) [10]认为大型水库后期安置的农村移民因人均耕地面积少、安置工作经费投入低, 故必须在移民安置后期扶持中充分开发利用库区资源, 他们据此提出了提高移民素质、提高库区资源开发科技含量、优化库区移民经济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水库消落区土地和库区荒山资源及水库水面资源、发展移民庭园经济等对策。二是后扶资金的使用和发放方式。温传雄 (2008) [11]介绍了广东省后期扶持的三种方式, 即“项目扶持”、“直补和项目相结合”和“直补到人”。蒋敬平、张科 (2008) [12]指出应改进当前后期扶持资金的发放方式, 提高资金发放的经济效率, 为此可采取针对不同年龄结构设置不同的资金发放年限、针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改进资金发放方式、针对移民建设资金需求变化改进发放方式等措施。

后期扶持的范围是指到底哪些群体可以纳入接受资助的范围, 学者们对此形成的共识是应该包括所有因水利水电工程而利益受影响的群体。赵彪等 (2008) [13]认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范围应包括全部受水库建设影响的人群, 具体应包括农村移民、部分淹没村民小组中的非移民人口、安置区被调剂土地用于安置移民的原居民、淹没区企业单位移民、淹没区城镇纯居民、淹没区事业单位移民等六种类型的人口。张春美、施国庆 (2007) [14]认为所有对水库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的相关群体均应列入后期扶持范围。

笔者认为, 鉴于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尽相同, 后期扶持方式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即根据安置区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年龄、不同安置方式、不同性别的移民采取不同的扶持方式。在资金的总体使用和发放方面, 应当以提升移民的可持续资本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为主, 同时从金融的角度来制定相应方式, 以不断提高后扶资金的投入产出比。同时, 在确定后期扶持的范围时, 也应当根据利益受损程度来确定不同的扶持方式, 以确保不损害牺牲最大的移民群体利益。

(二) 后期扶持资金筹集和管理的研究

后期扶持资金是研究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因为它涉及到公平问题、效率问题及价值判断, 即到底谁应该为水库移民的贫困埋单以及利益在不同群体中如何分配、市场经济之下如何使后扶资金产生更大的经济收益、后扶资金到底应该起到何种作用以及应该从哪些方面促进移民发展。

首先, 关于后扶资金的来源, 学界的一个共识是应当多渠道筹措资金, 陈建西、何明章 (2001) [6]认为除了已存在的固定资金来源外, 还应该给库区提供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 聚合社会资金、移民部门筹集资金、使用移民基金银行存款利息等。其次, 在后扶资金的分配过程中, 存在着基层政府、原住民与移民争利的现象, 宋良光 (2010) [15]认为如果将扶持款全额直接发放给移民, 就可避免出现这种矛盾, 但移民很可能会把领取到的钱用于不利于生产生活发展的方面, 如用于“买码”等赌博中。他建议把这些钱部分直接发给农户, 部分用于那些移民能够直接积极参与和分享成果的公共项目中。再次, 后扶资金的经济效益问题实际上是对资金的管理方式的探讨, 傅秀堂、李世荣 (2007) [16]认为, 要正确评价一项水电工程的实际效益, 必须将后期扶持资金纳入整个水电工程项目总投资概算中, 参与工程论证与经济评价。吴荣华 (2003) [17]在讨论后扶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 认为后扶资金属于移民集体所有, 可以让其参与某一项目 (如水电站) 投资入股, 只有移民可以享受投资分红。笔者认为, 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后扶资金的经济效益, 而且可以有效地平衡原住民与移民之间的利益博弈, 避免公共产品无法排除“搭便车”现象的产生。最后, 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对于后扶资金的功能或者目标已经达成一个共识, 即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规定的“逐步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另外, 郑瑞强、施国庆 (2007) [18]认为, 水库移民与后期扶持资金的对接能力主要表现在政策敏感性、获取能力、回应能力、监督反馈能力等四个方面。

(三) 后期扶持监测评估的研究

后期扶持监测评估之所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在于它属于公共政策的反馈阶段, 只有建立正确的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才能够对现有政策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 监测评估还能从第三方的角度探知移民的真实需求与发展状况, 为后扶政策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广东省出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技术咨询方法后, 很多省区都建立了专门的监测评估机构, 如湖北省建立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中心。

对后期扶持监测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实地状况的调查分析以及监测评估体系的建立两个方面。吴应真等 (2007) [19]通过对重庆万州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 发现该区后扶项目存在项目实施进展较慢、项目“缩水”实施现象比较普遍、部分项目管理薄弱、移民受益人数难以达到计划目标等问题, 并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采取措施, 加快实施进度, 促使项目按计划建成;进一步加强后期扶持项目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建立健全移民—业主利益共同体, 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周广科 (2010) [20]运用灰色关联决策的思想, 将东平湖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系统看作一个信息不完全或不确知的灰色系统, 建立评价模型, 验证了后期扶持能够带来库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明显提高。另外, 余伟凤 (2009) [21]建构了后扶资金分配效果评价体系, 从结果层面对资金如何公平地分配提出了建议, 认为后期扶持资金的分配要考虑到“价值感”、“公平感”、“信任感”和“和谐感”, 并建立了一个四级评价指标体系。

(四) 三峡移民后期扶持的研究

三峡移民后期扶持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因为三峡库区所涉及的范围之广、面积之大、移民数量之多、移民存在时间之长在全国各库区都是罕见的。实际上对三峡移民后期扶持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多数移民群体福利的提高, 而且也可以为其他库区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帮助。

学者们一般通过调查研究探知三峡移民后期扶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刘发国、蔡顺昌 (2005) [22]认为, 库区存在着产业空心化、财政贫困化、城镇空壳化等问题。何跃、程艳霞 (2005) [23]认为, 库区各县搬迁后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如产业空心化、科教文化水平不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如何解决三峡移民后期扶持中存在的问题是学者们探讨最多的话题, 他们主要从地方政府、移民及外部因素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就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而言, 梁福庆 (2004) [24]从后期扶持规划、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监测评估以及后期扶持效益等方面对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的工作提出了建议;沈际勇 (2008) [25]等对三峡库区某县农村水库移民安置效果与后期扶持情况进行了调查, 认为从长远来说, 农村水库移民的生产安置出路在于市场。市场化安置农村水库移民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移民基本具备适应市场的个人能力;二是要有覆盖所有移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措施。提高移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黄宏磊、何跃 (2008) [26]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 认为要想实现三峡库区移民致富必须提高三峡库区人口素质, 开发三峡库区人力资源, 变“输血”为“造血”, 从根本上解决移民致富存在的难题, 使移民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邓高权 (2009) [27]等认为移民培训是移民后期扶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 开始有学者关注移民的心理状态对后期扶持政策效果的影响, 金莹、宋玉波 (2010) [28]等以重庆市为例, 通过调查研究, 从三峡移民对政策的态度、基层政府和干部的信任度、切身利益、移居地的归属感方面分析了三峡移民现阶段的心理特征, 提出了以整体发展促进差异化需求的满足、建立移民政策的动态监测体系、构建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三峡库区后期扶持政策的建议。最后, 外部因素也是提升后期扶持政策效果的一个有效措施, 何跃、胡宪君 (2005) [29]提出了三峡库区借助新阶段对口支援战略促进后期扶持、建设和谐库区的一些对策建议。

三、简要评价

已有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许多观点、理论视角的启发以及资料信息方面的便利。当然, 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欠缺与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总体上看, 一般性的理论论述或工作总结式的政策研究相对较多, 系统的、科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从以上对于后期扶持研究主要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 当下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以及对库区后扶政策实施状况的调查。由于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不同, 即使对一个自然村的调查研究也只是具有典型作用, 很难从普遍意义上产生较大的政策价值。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 科学研究的理论及其水平对于实践及其水平具有指导性与正相关性。因此, 对于后期扶持政策的高度理论概括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科学界定后期扶持资金提供者和受益者有助于解决当下基层政府、项目开发者、移民以及原住民之间的利益纷争, 平衡多方的利益关系, 在不损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移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好转;再如后期扶持政策系统结构的科学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决策权力的分配和决策权力运行的规则、程序、方式、方法等, 决策科学化可以有效地保障移民的基本权益尤其是经济权益。当然, 并不是说对库区的社会调查和经验总结不重要, 恰恰相反, 只有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才能够实现政策的科学化, 从而为后来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第二,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评估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也没有成熟的模式, 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由于移民安置的分散性以及农村移民纷纷进入城市, 当下评估手段主要是入户调查, 通过面谈或者问卷方式来获取数据, 缺乏科学性, 不能够真正反映总体样本。同时, 技术方面局限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统计抽样分析法, 缺乏新的定量分析技术的运用。

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调研报告 篇5

一、存在困难

**县的库区移民后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库区移民工作在多年的运作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策释疑难。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多年的库区建设过程中,滑坡塌岸、专项迁建、下游改造、灌区整改、生产开发等水库建设相关联引起的各种搬迁、淹地不淹房的居民,他们认为需要搬迁的原因都是因为修建水库,自己受到损失,做出了贡献,享受扶持政策理所当然;二是在多年的水库修建过程中,共发生各类事故死亡138人,比如黄石水库工棚起火烧死47人,竹园水库放炮炸死及车祸死亡20多人,因工伤残民工379人,涉及家属3100多人;三是小型水库移民未纳入扶持对象等。按国务院17号文件规定,以上情况均不能纳入扶持范围,导致部分群众情绪极不稳定,多次群体上访。

(二)矛盾化解难。**县按照“一个尽量,两个可以”的方式进行后期扶持,即后期扶持资金能够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给移民个人,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也可以实行项目扶持,用于解决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可以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扶持方式直接决定移民的受益程度,因移民均享有了原住村民的生产资料等,从而降低了原住村民人均生产资料占有量,导致原住村民也要求分享后扶政策,双方利益之争异常激烈,矛盾十分尖锐,各自利益需求难以平衡。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和听取移民意见的前提下确定,其方式选择结果不一,五花八门,无法达到同库同类同策,实施后引起相互攀比,隐含的矛盾较多。有部分移民对未发满600元有意见,且不听县乡解释,执意信访。

(三)人员管理难。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遗漏符合条件的人员。由于移民产生的时间跨度长、构成复杂、数量多、分布散、人口流动大等特点,再加上大部分水库历史资料保存不全,虽经过多年的宣传走访,仍不可避免地存在遗漏极少数符合登记条件的人员;二是动态人员核减不及时。因各种原因,如学生毕业或其他方式就业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或现役军人在扶持期内转为三级士官以上、或婚姻变化改变身份、或自然死亡等,没有及时核减。

(四)资金扶持难。扶持方式确定后,各地用于项目扶持的资金数额从几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资金极其分散,项目选取面窄,需要跨积累资金方可勉强完成一般性项目。同时,项目实施的时间跨度也较长,影响项目扶持效果,增加管理难度,况且这项工作从落实政策到后续管理都没有安排实施管理费,加上目前基层财力十分艰难,根本无力顾及。

(五)后续管理难。县内2万多移民星形散落分布在全县各地,在人口审核登记、方式确定、项目选取与管理、移民信访接待等过程中均要点面具到,为此相关部门付出了较高的工作成本。目前有项目扶持的乡镇还有20多个,其后续管理工作依然繁重。

二、对策建议

**县库区移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归根结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固有矛盾,它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新农村建设成败、事关和谐社会稳定,大意不得,要进一步做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需中央省市县步调一致,移民、财政、民政、发改等部门通力合作,具体建议如下:

(一)强化部门协作配合。中央省级部门应尽快研究解决水库建设期伤亡民工抚恤办法,明确小水库后期扶持、城镇移民扶助的具体措施等,同时细化市县的具体操作依据,特别是移民、财政、民政、发改等部门更需加强协调配合,统筹兼顾,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二)建立健全人口核定机制。采取日常管理与定期核查相结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实行责任追究机制。每季度由组、村、乡镇自下而上逐级向县申报人员自然变化情况,及时核定相关人员,准确核定扶持资金。为确保后扶人口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县移民部门每年进行核查审验,对不符合扶持条件又不及时申报核减的,查实后有权停发并收回超发部分。

后期扶持 篇6

后期扶持监测评估是独立第三方且具备一定能力的组织或机构,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开展监测调查,发现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估政策实施的成效,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业主或移民管理机构,也是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件和《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1〕1033号)文件精神的一种监督手段,还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审计、稽察工作的有力补充。

2 监测评估与审计、稽察的异同

2.1 相同或相通点

(1)本质上都属于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监督手段。(2)监督的内容都包括各类后期扶持资金的拨付及管理,各类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及管理等,后期扶持政策的组织保障等。(3)监督的主要依据有诸多的交叉,如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等。(4)监督成果均是以报告的形式,监测评估工作最终由监测评估单位向业主或移民管理机构提交“监测评估报告”,审计或稽察最终由相应组织或机构出具“审计或稽察报告”。

2.2 不同之处

(1)成果效力不同。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由独立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属于社会监督的一种行为,从严格意义上讲,监测评估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审计、稽察工作通常由业主或移民管理机构组织或通过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稽察专家开展,属于政府监督的一种行为,出具的审计报告或稽察报告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因此,从监督效力上讲,后期扶持监测评估低于审计或稽察,这也是被监督对象相比审计、稽察对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认识程度低、重视程度不够的重要因素,进而对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2)侧重点不同。后期扶持监测评估不仅监测后期扶持直补资金的发放情况、各类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管理及资金拨付情况、后期扶持政策的保障措施,更侧重于评估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成效,而且政策实施成效也是进入“十三五”后国家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贫困移民村、移民户脱贫方面;相比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审计、稽察注重监督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情况、各类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管理及资金拨付情况、后期扶持政策的保障措施等,并不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成效进行评价。侧重点的不同,也是后期扶持监测评估有别于审计、稽察最重要的特质。

(3)监督深度不同。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单位多为监理企业、高校、技术咨询单位等机构,人员稳定性不足,对后期扶持政策的理解深度也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除需要学习后期扶持政策、与被监测评估对象座谈、收集资料等,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到移民村、户进行实地调查,评估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成效,受工作人员水平、时间紧张、收集资料不齐全等因素限制,最终形成的监测评估报告深度不足;审计、稽察工作通常由政府组织实施,加之参与审计、稽察的工作人员一般为政府官员、稽察专家、行业专家、注册会计师,从工作人员专业配备、经验能力上优于监测评估,查问题、提建议的视角更广、高度更高,因此,无论是现场工作还是后期成果编写,审计、稽察相比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在工作深度上有明显优势。

3 监测评估、审计、稽察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目前,各级对于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的认可度不高。

(1)部分监测评估单位未能发现被监督对象在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真正的问题,打不到“痛点”上来,反过来,被监督对象在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存在的实际困难,部分监测评估单位不能及时通过成果反映出来或虽然反映了但问题解决不了,就造成了被监督对象认为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就是流于形式,作用不大。

(2)全国尚未建立后期扶持监测评估跟踪问责机制,监测评估报告反映的被监督对象在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整改建议,被监督对象是否整改、被建议对象是否落实通常不了了之。两方面因素叠加,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的生命力。

对于上述问题,审计、稽察工作恰恰弥补了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关于政策实施情况监督深度不足的短板,既能发现本监督对象在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打到“痛点”,保障后期扶持政策执行不走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被监督对象在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解决“难点”。因此,在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中引入审计或稽察的工作方法、因素,对于提高监测评估成果质量和各级对监测评估工作的认可度及促进后期扶持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具有深远的意义。

4 监测评估、审计、稽察有效结合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1 可行性

(1)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审计、稽察工作开展一般由各省份移民管理机构组织实施,从管理体制上讲,将三种工作有效结合是可行的。

(2)站在被监督对象的角度,尤其是移民人口较多的地区,每年可能既要接受审计,又要被稽察,甚至还要接受监测评估,在工作配合方面压力很大,比例在提供资料、填写相关数据等方面均有交叉,浪费被监督对象大量的工作人员和时间,如果能将这三种监督手段有效结合,势必减小被监督对象的工作配合压力。

(3)三种监督手段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取长补短,还能有效降低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督成本,符合当前我国新形势下的监督工作发展趋势。

4.2 可操作性

就当前全国关于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看,个别省份已开始尝试将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审计、稽察有效结合,如陕西省移民办通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稽察、后期扶持资金审计和后期扶持监测评估“三位一体”联动手段加大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督工作力度,尤其是针对后期扶持监测评估,要求被监督对象提交监测评估报告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6年,河南省政府移民办在以红头文件下发“全省2015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发现问题及整改通知”,要求被监测评估对象针对监测评估报告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要求按时提交整改报告;7月份,又拿出专项资金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测评估提质增效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分析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审计、稽察的关系,推动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体质增效,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国家专项资金效益,提升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督工作效能。无论是陕西省的“三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还是河南省的“课题研究”工作,都是对加强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尝试,其目的都是通过不同的监督视角,及时发现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扶持政策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5 存在的困难

(1)审计、稽察、监测评估从本质上讲都是监督手段,但仍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如侧重点不同、工作人员的组成不同、编写成果的依据不同等,这些不同也是三者难以完全互联互通的重要原因。(2)与审计、稽察不同,全国尚未建立后期扶持监测评估跟踪问责机制,监测评估报告反映的被监督对象在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整改建议,被监督对象是否整改、被建议对象是否落实责任,难以跟踪。因此,只有使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建立起类似审计、稽察的跟踪问责机制,用制度的准绳去约束被监督对象,才能完善和提高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深度不足的短板。

6 结束语

后期扶持 篇7

为了解相关扶持政策效果, 更好地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服务于库区移民, 我们在莲花水库移民区及尼尔基水库移民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海林市及嫩江县所辖地区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的水库农村移民, 向两地共5个乡镇10个村子的水库移民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份, 其中有效问卷43份, 占发放总数的86%。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可作出如下分析结论。

一、移民生活基本稳定, 对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工作基本满意

从调查情况来看, 参与调查的43位村民及部分村干部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农业生产, 家庭收入在农业收入占到一半以上的家庭在调查者中占80%左右。移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到4414元之间的村民占44.19%, 超过4414元的占27.9%, 虽然调查的两个地区农民收入存在差距, 但是移民整体上收入较为稳定, 能够保障基本生活所需。

移民居住环境在政府财政支持下得到很大改善, 移民迁移到现居住地之后, 住房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 人均居住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上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5%左右。在接受调查的43位村民的家庭中也基本上配备了电话、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基本家用电器, 少数村民家中还有摩托车或汽车。有接近70%的村民认为自后期扶持项目实施以来, 通村道路和房前屋后水泥硬化是村镇变化最大的方面。

根据接受调查的来自10个移民村的移民代表反映, 移民基本能够按时足额领取后期扶持直补资金, 并且有39.53%的移民认为这笔直补金对其生产生活的帮助非常大, 18.6%的移民认为直补金作用比较大。对于直补金的用途, 调查统计显示, 62.79%的移民将直补金直接用于购买农药、种子等生产经营方面, 有20.93%和13.95%的移民将直补金用于医疗和子女教育, 应该说国家对移民支付的后期扶持资金确实对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情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管理的做法及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方面都有超过95%的移民表示基本满意。对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这一问题上, 没有任何调查参与者表示不满意。在调研过程中, 也可以看出, 移民对移民干部的工作还是较为满意, 也对移民干部表现出很大的信任和拥护。

二、移民对后期扶持政策期望较高, 渴望“供血”和“造血”同时起效

对于未来生产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 广大移民还是表现出很高的期望。41.84%的移民认为村镇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道路情况;4.65%的移民认为要改善饮水安全;67.44%的移民认为应该解决村镇卫生基础设施;32.56%的移民认为村镇文化设施的提高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未来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域发展情况, 有32.56%的移民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表现担忧;34.88%的移民对安置资金及其他补助金的按时发放表示担忧;20.93%的移民对个人工作和子女上学问题表示担忧;11.63%的移民对安置资金及补助金投资的项目能否如期完工表示担忧。而对下一阶段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的重点应该着重于哪些方面, 41.86%的移民认为重点在于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整治;39.53%的移民认为重点在于扶持移民发展生产;11.63%的移民认为重点在于进行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6.98%的移民认为重点是发展教育、文化和卫生等事业。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65.12%的移民尚未参加过由移民部门举办的培训, 在参加过培训的34.88%的移民当中, 有76.74%的移民对培训效果表示基本满意, 有23.26%的移民对培训效果表示不满意。对于目前的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4.19%的移民认为缺少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培训项目;34.88%的移民认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针对性不够;20.93%的移民认为职业技能培训的学时不够, 掌握的不够全面。对于参加培训之后的收获, 分别有37.21%和27.91%的移民认为在收入、就业方面有所提高, 仅有9.3%的移民认为技能有所提高。有44.19%的移民希望能够参加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20.93%的移民希望参加职业技能培养;11.63%的移民希望能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三、移民家庭生活负担较重, 未来生活保障需要加强

根据此次调查的情况, 移民家庭人口数在4人及以上的家庭比例为69.77%;家中需要赡养的老人1位的家庭占18.6%, 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占16.28%, 3位的占13.95%, 4位及以上的占4.65%;家庭中需要抚养的孩子有1个的家庭占25.58%, 有2个孩子需要抚养的占23.26%, 有3个孩子的占9.3%, 有4个及以上孩子需要抚养的占2.33%。有32.56%的移民家庭表示子女上学读书的支出占生活支出的大部分, 有11.63%的移民家庭中赡养老人的支持占生活支出的大部分。

对后期扶持直补资金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显示, 子女读书和医疗费用支出是除生产经营和基本生活支出外最为主要的支出, 有20.93%的移民将个人工作及子女上学问题视为对移民未来生活最为担忧的方面。有51.16%的移民家庭由于经济情况 (包括住房条件) 对老人供养不足, 或几乎无力赡养, 在赡养老人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未来养老计划的安排, 有32.56%的移民打算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实现自养;有34.88%的移民打算依靠退休金、养老金、租金、利息等实现自养;有9.3%和13.95%的移民打算依靠子女供养或依靠国家、集体的救助, 但是事实上, 与城市居民相比, 农民可以用来养老的存款是十分有限的, 农民尤其是库区移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 改善这一情况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移民对“将后扶直补金纳入个人保险账户”持谨慎乐观态度

后期扶持 篇8

一、移民后期扶持的根本目标是增加移民收入脱贫致富, 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关键在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利用扶持专项资金通过知识技能专项培训、生产技能和就业指导等, 增强移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拓宽收入来源, 有效提高移民经济收入水平。

由于大中型水库自身工程特性, 绝大多数移民在搬迁前本身就是农民, 其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技能普遍较差, 需要在后期移民扶持资金的帮助下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并在政策、资金、社会资源等向移民倾斜的后期帮扶下不断增加收入, 摆脱贫困。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和扶持资金帮扶下,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生活环境、配套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移民征收渠道呈现多样化、多渠道化, 移民增收明显加快, 为可持续发展终极目标实现夯实了基础。

二、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移民成本被低估, 环境容量被高估

为了顺利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 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步伐, 项目负责人和设计人员在缺乏详细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 片面采取较低移民补偿标准、低估移民成本、少算移民人数、高估环境容量、忽视不可见移民成本因素等, 导致移民总规划费用与实际不匹配, 移民资金缺口较大。移民成本被低估, 导致移民搬迁后生活生产和生活生产恢复困难,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发展乏力;环境容量被高估, 移民安置后严重超过安置区生态环境和社会资源的承载能力, 即便后期给予再优越的扶持政策和资金, 其扶持效果也很难得到保障。

(二) 移民后期扶持发展资金不足

《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 后期扶持资金能够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给移民个人。但由于绝大多数移民生活较困难, 在领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后, 大多用于基本生活消费, 仅有少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中。据实地调研发现, 贵州省一些偏远山区以少数民族为主库容为1.8亿m3的大 (二) 型水库的库区移民, 其在领取直补金后, 55.6%用于日常生活费用支出, 18.2%用于子女教育, 7.1%用于储蓄, 11.3用于其他, 仅有7.8%用于生产性支出。对于生活、生活水平较低的贵州中西部地区的水库移民而言, 后期扶持资金大多用于解决移民基本生计问题, 可持续再生产发展动力乏力。另外, 后期扶持项目规划资金主要由扶持资金结余和库区发展基金共同组成。但从大量实地调研发现, 仅此两渠道所筹集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很难满足移民生活、生产发展需求。虽然库区移民在移民补偿补助金帮扶下, 其生活和居住环境较搬迁前有所改善, 但由于后期扶持生产发展资金的严重不足, 移民再就业、再培训等得不到有效保障, 依靠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脱贫致富较困难。

(三) 移民知识技能水平偏差, 市场适应能力较弱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身份, 有49个民族成份。很多少数民族对知识文化学习不重视, 尤其是位于偏远山区的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 其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差。据一个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库容为3亿m3的大 (二) 型水库移民文化素质水平统计资料表明:高中文化程度占8.7%, 初中文化程度占33.6%, 小学文化程度占38.2%, 文盲或半文盲占19.5%。50%以上的移民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移民知识技能水平偏差, 加上移民区信息闭塞, 移民知识水平和技能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又很难选准市场前景好且移民能参与度高的生产扶持项目。

三、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 重构可持续发展的移民安置规划

要通过后期扶持拓宽移民收入渠道, 改善生活生产环节, 增加移民收入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 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彻底消除传统“重工程建设、轻移民安置;重移民搬迁、轻移民扶持”的移民工作理念, 要将工程建设、库区移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移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结合起来, 在充分调研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认真进行移民补偿标准选择、移民成本分析、移民人数统计和环境容量评估, 正确处理环境容量与移民搬迁安置之间的矛盾。并筹措可靠充足的移民资金、确定合理的帮扶期限, 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和帮扶手段, 有效改善移民生活生产环境, 增加移民收入。

(二) 结合移民区实际, 适当提高扶持水平

资金扶持是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主要形势, 增加扶持资金提高扶持标准, 仅单靠中央政府的财力和库区发展基金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在移民后期扶持过程中, 要结合移民区实际研究并细化后期扶持资金的筹集渠道和标准。尤其是在水库建成后因水库防洪、供水、灌溉等功能而受益的群体, 建议将其列为后期扶持资金筹集对象, 增加扶持资金渠道提高扶持资金额度标准, 改善移民生活生产水平。

(三) 加强对移民的科技扶持, 实施科教兴库区移民战略

为进一步提高移民素质, 特别是种、养殖业水平, 库区移民培训应开展生产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 移民技术培训费建议按农村移民补偿费的0.5%列为专项资金。根据工程移民规划安置特点, 由地方政府组织县农业局、县农技站、县植保站, 以及涉及乡 (镇) 农技服务中心等单位对移民进行培训。要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生活生产恢复与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与模式逐步引导到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和提高移民文化素质和操控技能上来, 着力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移民区社会经济, 走科教兴库区移民之路。

四、结束语

各级移民管理部门在充分做好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的关于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资金使用管理宣传解释工作外, 还应拓宽扶持资金筹集渠道, 加大移民后期扶持生产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并尽可能结合其他“强农、惠农”政策, 提高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项目扶持力度和扶持资金额度, 有效改善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生活生产环境、生态、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条件, 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摘要:由于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发展过程中, 面临环境容量高估、移民资金不足、移民自身知识技能素质偏低等问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排除移民后期扶持实施中的负面影响因素, 推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平稳发展。

关键词: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后期扶持 篇9

1.1 直补资金的发放程序与监督管理情况

在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移民申请,移民所在组民小组审查、公示;移民所在村复核、公示;乡镇审核、公示;水管单位调查复核;区移民办核定后委托银行及时将后扶直补资金通过“一折通”发放到移民个人账户,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和资料收集。严格把关调查的各个环节,监督检查资金发放情况,认真做好各项记录,确保资金发放档案真实、完整、规范,确保资金发放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内审工作,成立专项资金内审小组,定期对专项资金开支情况进行了监督审计。

1.2 直补资金发放的范围、标准及数量

实行资金直补到人的移民754人,其中:安置在西营镇五沟村一、二、三、四组731人,松树乡上二畦、科畦村12人,发放镇下沙子村8人,长城乡红水河村3人,按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发放。实行资金直补和项目扶持相结合的黄羊镇大墩、唐沟、土塔、横沟、长丰、李宽、上庄、广场村1 118人,按每人每年240元标准发放。

1.3 直补资金发放情况

2011~2015年经对移民资金直补人口调查、核实、确认,累计发放移民直补资金341.34万元。

2 规划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情况

2.1 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2011~2015年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累计完成修建渠道31.77km,道路工程17.52km,建设马铃薯基地23.36hm2,特色蔬菜辣椒种植基地5.84hm2,修建垃圾池42座,小型面粉厂1座,防洪堤1.48km,累计完成投资867.14万元。

2.2 项目管理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全力组织实施。为了切实加强凉州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凉州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顺利实施,凉州区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监察、财政、水务、农牧、交通、审计、农办等部门和项目实施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凉州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具体负责凉州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是严格程序,加强实施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合同制,由项目实施乡镇、村定人定点定期跟踪监督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三是完善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把关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经常深入到项目建设点,监督检查项目建设情况,认真做好各项记录,确保后扶项目档案真实、完整、规范,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在资金发放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调查的各个环节,监督检查资金发放情况,认真做好各项记录,确保资金发放档案真实、完整、规范,确保了资金发放工作的正常运行。项目扶持资金实行报账制,根据工程进度,由施工单位申请,各水管处(所)复核后按进度进行支付,有效保障项目资金的安全。

五是在项目竣工后及时进行项目决算,并由区移民办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相应行业的规程规范进行初步验收,后由审计部门对项目审计后,组织发改、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初验,并报请上级移民管理部门进行正式验收。

项目验收合格的,项目建设单位及时交付项目运营单位,办理财产移交手续。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移民后扶项目管理工作头绪多、难度大,需要一个健全、完整的机构加强管理,而市、县级移民管理机构都由部门科股兼管,机构的内部设置和人员并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职能的需要,给移民后扶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特别是由于乡镇一级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有成立一个正式的移民管理机构,只是指派一名乡镇干部兼管这项工作,且工作职能和责任也不很明确,县级移民机构又难以直接管理到村,县、村之间的管理出现了真空。

二是工作经费无来源。上级部门在制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时,未考虑管理机构工作经费,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中,虽然提出了移民管理机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但由于机构工作人员未落实和市县财政困难,我市移民管理机构工作经费没有任何来源,一直靠水务部门工作经费支撑,增加了移民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是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亟需提高。我市2011年初由水务部门接管移民后期扶持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部门相关科、股(室)负责落实,无专业、专职的管理人员,现有兼职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目前相对较低。随着移民管理工作的日益规范和工作任务加重,需有充足的专业工作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

4 工作建议

针对移民后扶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确保有机构管事。要建立统一的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并纳入各级政府机构系列,授予移民机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

二是要确保有人员干事。移民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繁杂性很强的工作,水库移民管理机构要足额配备正式编制人员,专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是要确保有经费办事。移民后扶人口核定、扶持方式确定和后扶规划编制,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从事物力和工作经费,特别是我市经济欠发达,移民人口较多且分散,要实行经费安排上的倾斜,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四是要抓好队伍建设。努力加强移民管理干部业务培训,尤其是对县、乡两级移民干部进行后扶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专业型”移民项目管理队伍。

摘要:凉州区现有3 975个水库移民,以我区2011~2015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规划实施为基础,配合省、市移民管理机构认真完成移民惠农政策,在得到移民区移民认可的同时,提出我区移民管理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为移民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水库移民,项目,落实,凉州区

参考文献

后期扶持 篇10

在较长时期内,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还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调查和研究这些移民政策的非预期后果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考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村村民对《意见》的回应及应对策略,分析这一本在为民的政策引起当地的矛盾和新问题的原因,旨在为以后相关移民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底层视角和启示,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功能,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1 调查点桂村情况

LK镇位于两广(广东、广西)交界处,是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移民库区为一体的三区镇,现辖10个行政村,其中,桂村为其行政村之一。桂村共包括13个自然村,人口3 300多人。

位于广东省的HD水库建于1959年,当时在全国水库排第13位,在广东省排第3位,与QN运河形成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桂村属于HD水库库区,村边的河流是QN运河的支渠。修建HD水库前,来规划和测量地形的技术人员指出桂村刚好处于淹没线边沿,是要搬迁的地区。当时相关部门也进行过搬迁动员工作,但是水一直没有浸过来,桂村没有真正形成库区,而且桂村村民认为桂村是祖宗留下来的地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村民至今都没有迁移别处。对年轻的村民来说,根本没有移民库区的概念,只知道本村河流的下游不远处有个位于广东的HD水库,但平时对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没什么实际的影响。

2 移民扶持款的标准及发放情况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大中型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普遍较差,有相当多的移民仍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情况,以及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大对水库移民进行后期扶持,国务院制定了《意见》,对水库移民发放扶持款。2006年年底,桂村所辖的13个自然村中,10个自然村被核定为移民人口,而剩下的3个自然村未被确定。这意味着被核定为移民的人每月可得到50元的扶持款。桂村平均每户有5~6口人,每户每月可以领到约300元钱,人口多的家庭可以得到500元左右,少的也有150~200元。这对村民来说可是一个不错的“免费大餐”,因为这几百元钱对于没有农业以外收入的农民来说不是小数目,而且扶持款将持续20年。而桂村没有被核定为移民人口的其他3个自然村村民却一分钱也领不到。

3 非预期后果的出现

3.1 移民身份核定引发矛盾

为什么同属一个行政村,其他10个自然村的农民被核定为移民,只有3个自然村不属于移民村而拿不到扶持款?这一移民身份的划分结果对没有被划分为移民的3个自然村村民的心理冲击是很大的,因为在这些村民的记忆里,整个行政村的政策都是一致的,缴钱、缴粮、发放补助等大家都是一样的,而这次“免费的大餐”却没有他们的份,所以他们得“讨个说法”。 “只要是被核定为移民,那就不仅是整个行政村,连整个镇都算,所以你们的钱肯定是被村或镇的当官的吃了”的说法让村民们意见更大,于是,那3个未被确立为移民人口的自然村一直在与行政村和镇的相关部门闹意见、要说法,有的村民说,要闹到能领到扶持款才会停止。镇相关部门的答复是:这3个村的地势高,房子、耕地、坡地等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都没有被淹,不能被确立为库区,因而没有补助款。

移民身份的核定问题,是《意见》实施的核心问题,一旦移民身份核定顺利,其他工作就相当好做。在相邻的地区,有的村民被核定为移民而领到补助款,有的村民却没被核定为移民而领不到补助款,这时最容易引发不满和冲突。原本正常和平静的地区,却因《意见》的实施而出现矛盾,引发群众上访,这是《意见》实施的非预期后果之一。

3.2 激起了本地人与移民的矛盾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水库淹没区的有些移民搬到了LK镇的一些自然村。本地人把土地(含水田、坡地、荒山)、池塘、宅基地等资源都分给了这些移民,而且基本上是平分的,但这次扶持款只发放给那些移民,而本地人却没有能分到“一杯羹”。水库淹没区的移民搬到LK镇的一些自然村,由于搬迁的距离不远,加上他们和本地人在语言、风俗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差异,经过将近50年时间的融合,根本就没有什么移民和本地人的区分了,但由于《意见》的实施,反而让LK镇的一些自然村又分成了本地人与移民两个群体,并且激发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3.3 基层政府与民争利

《意见》指出:后期扶持资金能够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到移民个人,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也可以实行项目扶持,用于解决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可以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具体方式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并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采取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方式的,要核实到人,建立档案,设立账户,及时足额将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到户;采取项目扶持方式的,可以统筹使用资金,但项目的确定要经绝大多数移民同意,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要公开透明,接受移民监督,严禁截留挪用。

陈阿江[4]认为,在当前的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写(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存在着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的普遍分离,法律规范在地方政府实际运作过程中,也仅仅是一个虚置的文本。尽管《意见》上规定得非常缜密,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地方政府对文本的再解释而产生种种问题:因为各地可以“灵活”处理,如果当地政府部门不直接发钱给移民,而以所谓项目的名义花掉这些扶持款,那究竟花了多少钱,又有多少被截留了,移民很难知道,更不用说去加以监督了。这种担忧已不是推测,不少地方扶持款的发放情况是:有的一年一人只发200多元,有的300多元,也有的500元,但发满600元的地方极少。相关部门解释截留的钱用于兴办公共项目了,但村民却反映说,所谓的项目是修补道路、农田改造之类,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可见当地村民对基层政府的做法有较多的意见。

桂村每月每人发放47元,另外的3元被用作“办公费”了;LK镇另一行政村的村民反映:每个月只有36元,被扣的钱说是准备用于修路,但快过去2年了,村委会又另选了一批人,路却还是那么破烂。总之,笔者所调查的几个行政村中,没有听说哪个行政村扶持款的发放操作是按“项目的确定要经绝大多数移民同意,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要公开透明,接受移民监督,严禁截留挪用”,即使号称扣钱下来是为了修路的行政村也并没有询问过村民,更说不上村民是否同意了。

扶持款的发放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基层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积蓄了村民对基层政府的怨气,破坏了农民与基层政府的关系,为以后的冲突埋下恶果,这也是《意见》实施的非预期后果之一。

3.4 户口问题

在核定水库移民人口的阶段,村民通过虚报户口或把一些亲戚朋友的户口迁进本村以多领取扶持款等“应对策略”层出不穷。某村民说:“那个时候(2007年初),办户口太容易啦,有钱就行,拿50元钱去镇派出所就可以上一个户口,可以是真实的人(如超生而一直没有上户口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人(如给尚未结婚的儿子上个媳妇的户口,随便弄个假名字就行)。如果户口簿上加的人多了,那上一个户口就得多交300元钱。”现在,一些人家的户口簿上要么有外甥女,要么有“收养”的儿女,总之,村里领钱的人数比真实的人数多10%。另有村民说:“我们大队(即桂村)的干部定得太严了,不给多报,听说其他大队的人最少多报30%,现在人家的生活多好过呀,坐着领‘退休金’,过得比城里人还舒服呢!”还有村民认为多生孩子可以多领扶持款,早知有这样的好处,就多超生几个孩子。

3.5 在资金上支持了村民“买码”[5]。本文介绍了《意见》实施以来桂村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等非预期后果,旨在让相关部门更清晰地了解底层农民的生活逻辑和心态,更准确地把握各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和张力,从而为以后相关移民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政策的“反功能”, 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功能”。

4.2 关于后期扶持方式问题的讨论

如果扶持款全额直接发放给移民,就可避免出现基层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但移民很可能会把领取到的钱用于不利于生产生活发展的方面,如用于 “买码”等赌博中。笔者建议把这些钱部分直接发放给农户,部分用于那些移民能够直接积极参与和分享成果的公共项目中,这样也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至于如何保证基层政府真正服务移民,不暗中取利,保证移民扶持款项得到公开透明的运作等,则需要进行制度建设和具体规则制定的探讨和研究,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加以调查和论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EB/OL].[2006-08-13].http://www.gov.cn/zwgk/2006-08/13/content-360877.htm.

[2]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42-243.

[3]WILLIAMR.Freudenburg,social impact assessment[J].AnnualReviewof Sociology,1986(12):451-478.

[4]陈阿江.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的分离:太湖流域工业污染的一个解释框架[J].学海,2008(4):52-59.

上一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下一篇:商业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