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养

2024-06-14

职业技能培养(精选十篇)

职业技能培养 篇1

一、注重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1. 联系学生实际, 强化听说训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人总是要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交际的, 口头语言是最起码的交流工具。而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 是通过长期的口语训练形成的。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部分即是旨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的重要内容。其训练的目的是要求中职生在掌握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同时, 具有能言善辩、出众的口才。因此, 在教学时, 我适当地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 我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 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所安排的内容, 或列举生活中口语交际的实例, 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循序渐进, 从几句话到一段话, 由几段话到一篇课文, 由照读到脱稿, 由备稿到即兴, 由对话到辩论。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而且能够使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另外, 我还安排一定的课时, 组织学生模拟应聘、写求职自荐书, 创设情境开展接待、洽谈、协商等口语交际活动。这样的训练不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为他们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 重视应用写作, 培养从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应用文写作知识又与学生的日常工作、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但是, 中等职业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业, 语文等文化课教学处于服务地位。为此, 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地位, 本着实用性原则, 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 采用比较适合职教特点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 即从学生专业课程的角度, 对不同专业, 应用文的教学也注意设计不同的侧重点。如文秘专业的就进行公文写作的训练,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讲练结合, 以练为主, 强化学生的从业技能。

二、引导课外阅读, 教会阅读方法

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 能够自由、轻松地阅读课外书, 放飞自己的心灵,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不仅劳逸结合, 而且张弛有度。平时, 我把自己读书的乐趣和感受讲给学生听, 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课上我也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名著片段, 然后鼓励学生课下补充阅读。在我的鼓励下, 在课外, 有的学生积极地到图书室去看书或借书看, 专心致志地阅读我介绍的书籍, 不但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而且丰富了语言积累, 提高了阅读能力, 语文水平也不断提高。

2. 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浩如烟海, 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 因此, 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的阅读方式方法, 培养学生快速获取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在教学过程中, 我尽量结合课文内容, 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辨别信息真伪的技巧, 教学生借助计算机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并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根据需要从书报杂志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取信息, 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三、注意与专业教学有机衔接

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备课时应注意结合各个专业学生学习需要, 教学内容要贴近专业需求, 做到学为专业所用, 学以致用, 这不仅仅是学生就业的需求, 也有助于为学生将来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 我从迥异的角度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突破口, 采取“一文多教”、“文同教异”、“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的专业, 我将教学内容和方法做了调整, 以启发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去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产生探究热情, 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国际民歌艺术节展示南宁巨变》是一篇比较容易理解的文章, 在课堂上我不搞“一言堂”, 不唱“独角戏”。就高一的计算机班来说, 在进行字词理解等基础内容的教学时, 联系学生的计算机打字练习, 操练学生打字输入的准确率。在这些基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我不仅要求学生会认、会写、会理解, 而且要求学生会拆、会打, 做到真正会用、能用, 而打字、排版恰恰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动手操作要求。

对饭店服务管理专业, 我则采用不同的教法。首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国际民歌艺术节确实给南宁带来了变化, 服务人员应对南宁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指导学生将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导游词, 进行分组解说训练, 最后评出“最佳导游”一名、“优秀导游”若干名。“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不只对他们巩固专业学习有很大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其中还包括字词、普通话用语等语文知识与技巧的灵活运用, 实现了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地交融。

以上的这种语文课兼容专业技能训练的做法, 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学生“语文课与专业课学习无关、学语文耽误时间”的错误思想, 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 学好语文能助他们专业学习以一臂之力, 甚至犹如拿到了一把开启专业技能学习、打开职业生涯之门的金钥匙, 同时, 他们的专业特长也在语文课上大有用武之地, 语文学习的态度因此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另外, 学生毕业后迈向社会所遇到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为此, 依据大纲的要求:“中职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 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掌握常用字, 学习基本的写字技能, 熟习文面知识, 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书面材料。”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写字、书法训练, 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练就一手好字, 为他们在工作上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之, 中职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 注意把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 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选择运用多种恰当的方法, 从各个方面去激发、感染学生, 使他们体会中职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动力, 促使各种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 (试行) .

[2]刘建琼:语文方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

大学教育定位与职业技能培养 篇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today,this text analyzes the gap between the social demand and the vocational skills of graduates from university based on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orientation at present situation.And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the positioning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Hope it can give certain inspiration to the personage in the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graduates in order to the employment.KEY WORDS: university education;positioning;professional skill 摘 要 本文根据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从大学教育环境与教育定位、毕业生职业技能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于大学教育的定位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设想与依据,希望能给教育业内人士一定的启发和影响,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关键词 大学教育;定位;职业技能 0 引言

面对大学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和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大学教育既是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推动力量。教育工作者应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根据当前教育现状,不可否认地大学毕业生的量与质都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有专业素质、掌握专业技能的毕业生来填补不足。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不少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从每年国家公布的就业率中可见一斑。这一现象不禁使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反思:为什么在国家经济与社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拥有了四年大学系统专业知识教育的毕业生仍然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不得不从就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反思。首先如今的大学教育背景已经和当年的那个特定的计划经济时代截然不同了。在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教育不可避免的需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同时为了培养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管理的合格的接班人大学教育又不能不着眼于人文精神[1]。所以,高等教育集知识的生产、创新、传播、应用于一体,肩负着培养社会高、精、尖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是社会发展的支柱和重要推动力量,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大学教育一定要体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有走向社会、面向经济的自觉主动性。同时,还要担当起引导社会 发展方向的神圣使命,成为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和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对大学教育的发展进行定位,同时如何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大学教育定位

1.1大学教育发展定位的经济取向

大学教育发展定位的经济取向是指大学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又必须为巩固其经济基础,进而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首先经济的发展决定教育的发展。首先,经济发展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大学教育的成本补偿和资金投入不能离开物质生产部门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其次,经济发展决定了大学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变化。从形式上看,大学教育规模、速度和结构的变化,似乎是由大学教育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决定的,但本质上是由经济发展的状况所决定的。从大学教育的需求来看,它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而社会和个人需求的变化,又往往来自人口的、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基本的和最终的影响因素仍是经济。因为只有当社会经济的总量、规模扩大和速度提高时,对大学教育的规模、速度的需求才会随之扩大;只有当社会经济技术水平提高时,对大学教育的人才结构和专业结 构的需求才会有新变化。第三,经济发展决定大学教育的制度与制。经济发展既是经济学的范畴,是社会学的范畴,它不仅括了经济增长的内容,同时还包含了社会结构变迁、经济体制变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总之,经济对大学教育发展的影响,决定了大学办学方向的经济取向。同时大学教育要有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并为经济服务的自觉主动性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主要是通过调整产权所有关系、价值交换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和契约关系来解决生产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主要根据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做出自发的调整。所谓大学面向市场,就是指大学从市场需要或者理智兴趣的角度来设计自我行为。只有市场才能反映多元化的产品,才有消费者的选择自由,也才有最佳的资源使用效率。经济取向,让大学教育不再是坐而论道,而是密切关注并积极配合市场经济的建设,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迫使教育做出面向现实、面向社会的选择,加速了大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革,加速了大学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如果一味强调大学教育的经济取向,以一般产业的投入产出标准来衡量教育事业的得失成败,让教育的发展跟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转,把教育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放在突出位置,把教育与浅近直接的政治或经济目的挂钩,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教育定位的偏离。教育的本质和宗旨首先是培养人,它的服务性是间接的,它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教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服务国家、民族、人类的长远利益的[2]。所以大学教育发展定位更要注重其人文价值取向。1.2大学教育发展定位的人文取向

大学教育的人文取向是指就大学教育的本质来讲它是一种公益事业,它不仅要发挥其经济价值,更要承担起文化传承与文化积累的重任,担负起培植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使命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著名教育家杨淑子曾说:没有科技的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而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 的深渊。缺乏人文关怀的科发明绝不会给人类带来福祉,正确的人文价值 导向和正确使用技术的社会机制,是促进技术进步、人类进步的基本前提。而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总的说来比 较缺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教育不仅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还有非经济功能;既有功利性,更有非功利性。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育过分注重教育的经济价值,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着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轻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目前,各个院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从专业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落实,所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缺少创造力和适应社会的能 力,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在批评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偏重科学,教育忘记了方向,丢掉了教育的另一半。正如休谟所说: 一切学科对于人类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任何科学似乎与人性离得都远,但它们总是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人文科学对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引导和保障的作用。只重经济轻人文导致一些大学发展定位的错位,出现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而且,片面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会使大学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宗旨和教育目标。

既然大学教育定位于经济建设,那么如何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长期无法解决就业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缺乏基本的职业能力,可见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培养的重要性。2职业技能培养

2.1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

首先高等院校应根据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的变化,把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高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保障体系[3],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为大学生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2.2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增强社会需求适应性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定位仍然是基于一种专业与行业对口的思想意识上,把培养窄深型、处方式的专家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4],带有强烈的专业性和功利性特征,使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缺乏创造性和活力,具体表现在:专业设置过窄[5],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

一、片面,缺乏综合知识、跨学科知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特别是教育教学所需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而不注重综合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实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多元起来,高校不再是专为原来少数的社会优越部门的“精英”岗位服务,而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改变培养目标单一化的倾向,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建立起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多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以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方式提供各类“优质”教育,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或岗位精英”。这是高教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现实需求。而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素质培养恰恰能够弥补其实践能力的不足,使其既能掌握现代经典理论知识,又有一技在身,为其以后施展才华和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理想奠定基础[6]。2.3培养大学生职业技能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会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培养 篇3

【关键词】 会计;技能培养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越发达,经济方能越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会计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教育,而且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一个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企业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 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新会计业务的出现,是会计处理变得日益复杂,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产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无形产品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和资产的无形化,给传统的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来很大的冲击。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比重越来越大,不正确记录、计量、报告企业的无形資产,就很难给投资者提供相关、可靠地会计信息,使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日益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讨论和研究的焦点。产业的知识化、企业的不断创新,加大了会计处理的风险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经营成败直接联系。对会计人员而言,要掌握这些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会计规定,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领会,才能去掌握。另外,学会会计处理是一回事,如何运用众多的金融工具为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这恐怕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职业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应,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会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环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财务部办不了《新企业会计制度》,从制度上也要求我国的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水平。

我们知道,综合职业能力是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基础,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标志,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能力是每个会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从传统的观念中转变过来,不断加强职业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养成转变。

二、 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培养的措施

1、 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诚信是会计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一种伦理关系,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完善的品质和服务、持续稳定的承诺关系。会计人员要维护自己的独立性,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任何私利;同时尽最大努力,围绕企业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在对外交往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诚实可信、履行承诺。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观如何,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的诚信靠自律来维护,而维护行业诚信必须基于一个系统。要有一种机制、一种环境,让败德失信者遭到驱逐,诚实守信者受到鼓舞。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要有敬业、诚实、可观、公平、维护公共利益的职业道德等。要珍惜会计职业并致力于现身该项事业,并为之精诚工作,为之奋斗一辈子的精神。

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准。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较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包括逻辑、数学、语文、计算机、外语、写作、历史、哲学,甚至包括美学、音乐等),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会计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初、中、高级三个层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盈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及会计职业有关知识;会计职业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事业,要时刻掌握新的知识变化,掌握国家会计准则变化的新动向。

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通过不断训练、长期积累才能形成,职业能力的形成,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和不断的吸纳新知识外,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对于任何一个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的积累,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并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职业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只能通过持续、不间断的培养、训练,不断积累才能养成。

3、 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众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在知识经济的年代,由于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会计业务的大量涌现,会计处理,会计规则也在不断更新,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再学习能力,不进行知识的更新的话,不仅谈不上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恐怕连基本的会计处理也掌握不了。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篇4

1 模具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 我国模具行业发展很快, 模具制造商的产能正在不断增加。据粗略统计, 目前我国模具生产厂家约有3万多家, 从业人数80多万人。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永泰指出, 中国一些企业制造的产品已经接近国际水平, 但是在精度、腔面粗糙度、生产周期和寿命方面, 这些模具还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 阻碍中国模具制造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

2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 不是培养科研人才。企业对模具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以及模具专业本身的特点, 决定了模具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这些方面的职业技能。

2.1 具备充分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模具专业本身是一门复杂的专业学科, 所以在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之前, 要了解很多相关的行业背景知识和技能。例如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等这些都是模具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 而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工艺、塑料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装备、压铸模具设计等则属于专业知识范畴。

2.2 具备模具设计能力

模具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我国的模具企业中, CAD/CAM已经得到基本普及, CAE技术以及CAD/CAM/CAE一体化技术已在部分企业中应用。在CAD应用方面, 已经有70%以上采用三维设计。CAM技术也大大缩短了模具制造方面的时间, 加速了模具交货周期。CAE技术在欧美已经逐渐成熟, 但在我国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模具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模具设计能力, 尤其是模具CAD/CAM方面的能力。

2.3 具备一定的模具制造能力

目前,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通常都要求一经聘用就能够立即上岗。模具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 毕业生一进厂就要在某一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 实现第一次“上岗”, 例如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平面磨床、数控铣床或是在钳工等岗位上工作。因此, 模具专业毕业生要适应这一形势, 必须具有一定的模具制造能力, 尤其是模具常用加工设备的操作能力。

2.4 了解模具行业发展的新技术与新装备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国外的模具企业, 先进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工艺装备必将涌入我国, 这就为我国模具工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与国际接轨, 模具专业毕业生必须时刻关注模具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了解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

3 以就业为导向, 提高模具专业学生职业技能

当前高职教育的直接目标即就业, 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以上4方面的能力, 我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必须依靠理论教学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几个环节。为构建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 我系一直努力建设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提高课程合格率和优秀率, 完善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的编写、审查、修订工作, 教材选择上严格把关, 优先选用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

3.2 以课程实训为驱动提升设计能力

模具设计能力主要包括计算及查表、设计模具结构、绘图等内容。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来实现的。通过冲压模具课程实训和塑料模具课程实训, 要求学生设计出一套能够生产出所要求的产品的模具, 根据相关表格计算各个模具零件的尺寸, 并用CAD/CAM软件绘制相应的三维装配图、爆炸图和二维工程图。

3.3 加强模具制造实训以强化制造能力

模具制造能力是通过金工实训、模具拆装实训、普通机床实训、数控机床实训、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实训、线切割实训等实践性环节来实现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 学生应该掌握模具钳工的基本操作, 具备模具装配的基本能力;能独立操作普通机床, 掌握车、刨、铣、磨、钻等通用机床的一般操作;能独立操作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数控机床等主要模具加工设备。

3.4 注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在学生基本掌握专业知识后, 安排了3周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4周的塑料模具课程设计。通过塑料模课程设计,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各科知识, 并对整个模具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在大三时进入工厂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 实习单位和学校各安排一名实习指导老师, 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来自各位学生所从事的实习岗位或生产一线, 综合性较强。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既提高了自身的职业技能,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 很多学生或老板误信CAD/CAM软件公司的宣传, 以为CAD/CAM软件方面的认证可以帮助求职, 再加上设计员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 工作环境好, 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够从事模具设计工作, 而不愿到环境相对较差的生产一线从事模具制造方面的工作。然而, 模具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一位合格的模具设计员, 不仅要能看图绘图, 还要能掌握设计制造上的重点, 譬如公差为什么这样标, 制造商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 分型面为什么要设计在那个位置, 造型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等等。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制造与设计方面的关系, 势必不能在今后的工作上有大的突破。

摘要:本文从模具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 指出了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并针对如何提高模具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高职,模具专业,职业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涌.模具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科技信息, 2007年第4期.

[2]王正才.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模式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3) .

职业技能培养 篇5

2013年广东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由承办单位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东省工业工会委员会、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承办,由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南海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共同协办,在全体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从11月29日至12月2日,已经全部完成了各项赛程,圆满结束。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宣传和发动工作,本次机电一体化竞赛共吸引135名选手参加。其中职工组参赛选手33人,师生组34队共102名参赛选手,为历届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所有参赛选手普遍年龄集中在二十出头,爱拼搏、接受新技术能力高,都是来自各个院校机电类专业的精英。在竞赛场上,沉着应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竞赛。经过三天的比拼,决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名,“广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5名,“广东省技术能手”8名。职工组20人,师生组61人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晋升“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5人,技师职业资格22人,高级技师1人。另外还分别评出“优秀裁判员”14名,“优秀教练员”14名,“2013年广东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先进个人”25名和32个先进单位。

大赛的筹备期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张凤岐副厅长多次关心大赛进展情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清汲副会长作为指导单位给予支持和指导。省人社厅各部门、广东省科学院、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省机械行业协会、省食品和包装行业协会等领导和专家莅临现场观摩和指导,给予全体选手极大鼓舞。张凤岐副厅长对大赛工作再次提出寄望:“以此次全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打造广东技能竞赛品牌。”

这次竞赛,组委会以对接世界技能大赛为目标,积极主动、开拓创新,以世界技能竞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专业规范为技术标准,在提升竞赛质量,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力度,让更多年轻人学习和掌握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为培养更多的与国际接轨的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本次大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多方位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

在开展竞赛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促进竞赛工作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本次竞赛基于“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提升国内竞赛质量”的主题,在原有技能竞赛规则基础上,引进世界技能大赛先进的技术规则和办赛理念,在组织形式、技术标准等方面尝试创新。

1、组织形式:以往,国内竞赛习惯关起门来办,表面上看似维护了竞赛的严肃性,实际上却极大地降低了竞赛对职业推广的引领效应,同时也容易产生纷争。此次竞赛,科学地规范参观时间、路线,在提高参观效率的同时,让观众更多时间、更近距离地观看比赛,在过程中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职业的形式与内涵,感受技能竞赛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从事机电一体化职业,真正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由于赛场的开放,选手的竞赛过程全透明,优秀选手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达到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评判结果的公正性也得到了社会的监督和认可。

2、参赛形式:为充分调动企业组织开展竞赛活动、选派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在竞赛形式上进行创新,设立团队赛和个人赛两种形式。团队赛以院校为单位,采取本院校老师带学生组成团队参加师生组竞赛;以行业、集团公司、企业为单位,采取本单位在职员工组团参加职工组竞赛。选手全部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在岗职工,中海油集团深圳分公司积极响应,从下属四个油田经过专项培训的42名选手中选拔推荐13名技艺精湛代表企业参赛。本次竞赛师生组形式与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两人一组的形式相仿,这种形式在竞赛中既能体现教师的总体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又能考核选手间的团体合作能力。同时,因为优秀选手及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事业心强、开拓创新思维的教练团队,通过竞赛也为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广东集训队专家队伍选拔人才。

3、技术标准:竞赛题目来源于企业实际案例,从考核单一技能向复合型和综合型转化,鼓励选手创新。选手必须能够完成综合型任务,而且要求选手具备一定的电气和机械专业知识,技术标准与企业应用接轨,强调交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专业规范: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吸收世界赛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专业规范,提升技能竞赛内涵质量。将机电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体现在竞赛技术文件上。组委会参考2013年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制定了本次竞赛的专业规范。为了引导我们的选手养成良好的规范,对规范的违规是按点扣分而不是按类扣分,杜绝投机取巧。得到选手与教练的一致赞同。

5、考核内容:师生组采用“可编程三级”、“可编程二级”和“机器人站”三台设备组合考核,这种组合对团队的分工和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团队中老师的工作安排能力、选手的编程和安装调试水平都必须出色才能取得好成绩。每个工位占地35平方米,选手根据大赛提供的设备和安装枱、电脑台的大小做好布局和摆设规划,连成一条完整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在自己的工位中完成比赛,增加了选手的场地规划能力和竞赛的灵活性。从成绩看突出理论和实操的总体掌握。

6、竞赛平台:通过不同渠道广泛收集世界技能大赛的各种资料,包括:技术文件、专业规范、工作任务书、评价标准、竞赛设备以及竞赛影像等,掌握了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竞赛规则、内容与形式、竞赛设备及技术特点等内容,为竞赛活动与世界技能大赛全方位对接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选用竞赛设备与世界技能大赛使用设备接近。本次竞赛再次引进工业机器人,与当今工业先进水平相接轨。竞赛设备由三台不同设备组成,从包含的知识结构内容、涉及的技能要点等多方面,体现出注重考核选手对多工作站的规划、安装、调试、编程、整线运行和优化的综合能力。

7、专家主导:本次竞赛从竞赛模式、命题方式、比赛内容、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要与世界技能竞赛接轨,进一步促进我省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标准制定,使人才培养与世界先进标准接轨、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

为此,专家组从机电一体化领域具有较高威望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人选中确定。在竞赛各项技术工作中,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成立竞赛技术工作组,由技术工作组牵头人组织专家制定选拔赛技术文件,并对技术文件制定、实施及结果集体负责。

(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技术普及

竞赛宣传发动工作得到各地级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行业协会、学会的大力支持,短期内共举行五场讲座暨竞赛动员大会,八场赛前培训班,并派出指导老师到各地指导选手训练,帮助参赛选手提高技能水平。在全省各地企业单位和职业院校中掀起一股爱技能、学技能、比技能的热潮。

六月中旬由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主办的关于“世界机电一体化胜任力模型及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标准”暨2013年广东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动员大会专题讲座共有来自广东省十多所不同职业院校的50多名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在中职院校中产生广泛影响。

七月中旬至八月在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南海中心)举行《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二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三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三场暑期师资培训班,同时还邀请竞赛组委会技术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三个培训班每期15天共为期一个半月,参加人数达200余人,培训班指导老师帮助准备参加竞赛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综合训练。

十一月上旬,韶关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一场题为机电一体化世界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建设实践讲座,包括韶关市技师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核工业华南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韶关市粤北技工学校,韶关市第二技师学院等高职院校,近40位骨干教师参加。在职工组方面,广东省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协会给予高度重视和配合,赛前做了大量宣传发动工作,发动旗下多个会员单位参与竞赛,并由行业协会部长亲自担任领队带领选手参加竞赛。广东省工业工会委员会作为承办单位,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广泛动员会员单位职工学习,并选派18名精兵强将组成两支队伍参加竞赛活动。

(三)引入机电一体化胜任力模型,促进课程改革

在职业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问题日显突出。把世界技能竞赛的能力规范和胜任力模型引入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并依据此标准来培养学生,增强学生在职场的竞争能力,是提升目前课程改革效果,进一步缩小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竞赛期间,还专门举行了“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选手选拔标准及教学训练实践”研讨会,来自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类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领导、骨干教师和学生参与了研讨和交流。以期促进我省职业技术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与世界先进标准接轨、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通过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带动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效果。

(四)全面加强规范管理,确保竞赛公平公正公开

1、裁判队伍:本次竞赛裁判员队伍由第三方单位组建,全部具有国家裁判员资格且有丰富的裁判员执教经验,来自包括企业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院校教师。裁判组分为:评分裁判、现场监察裁判、理论监考/改卷统分三个组别。每组裁判职责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我国刚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很多专家对世界技能大赛的组织和竞赛规则、技术标准等都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解和把握,在比赛前一个星期召开裁判员培训班,帮助裁判员了解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深入分析本次竞赛的技术标准和评分细则,介绍竞赛设备,明确各人职责,保证了裁判员的执判水平。专业化、敬业奉献的专家团队体现了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2、竞赛场地:竞赛承办单位由第三方的广东省工业工会委员会、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担任,在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南海中心)举行。今年又增加了一批新的参赛单位,参赛单位纷纷表示希望今后竞赛场地继续落户南海中心,由第三方组建,在第三方场地举办,体现竞赛组织和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二、行业与地方合作,打造机电一体化竞赛品牌

2010年,广东省举办了全省也是全国首次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得到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肖志恒同志的高度肯定,认为:“这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技能竞赛项目之一”;

2011年举办第二届广东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于清笈副会长等5位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及考察。竞赛同时,西门子、ABB等世界知名企业进行PLC和机器人新技术展示,还邀请美国专家做机电一体化胜任力模型专题讲座,搭建了一个技能竞赛、技术展示、专家讲座相结合的全新技能竞赛综合平台。竞赛率先引入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做法,为推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2年,广东省为备战全国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选拔赛,举办了全国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广东选拔赛。进入广东省集训队的两名选手经过层层比拼,最终代表中国国家队首次出征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取得排名第七名和获得优胜奖的好成绩,得到人社部的高度评价;

2013年9月,全国首届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落户广东省。竞赛活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提供技术支持。组织方式打破行业界限,创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竞赛模式。为广东省技能竞赛在全国率先走向世界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将广东省品牌打造成国家级的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品牌。

三、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为竞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这次竞赛范围广、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对竞赛的组织承办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承办单位,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为保证竞赛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分设仲裁组、专家组裁判组、赛务组、设备组、后勤保障组、会务组等多班人马配合执行竞赛工作。从宣传发动到技能培训,从竞赛安排到赛务工作的实施,从竞赛环境的电路、气路的布线和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的调试、检测到现场维护,从理论考试到实际操作,从工作人员到裁判员,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为赛项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整个竞赛活动实现“零投诉”。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张凤岐在赛后给予高度评价:“竞赛过程中,强化基本技能与专业操作,注重质量控制,体现科技水平,结合生产实际,全面考核选手的职业综合能力。大赛展示了我省职业教育创新成果,深化了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行业人才的交流与技能的提升,增强了职业技能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并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做了积极的人才储备。”

四、寄语

本次竞赛依据世界技能大赛各项要求组织,以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输送优秀选手和教练为目标,通过竞赛增强各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对世界技能竞赛技术要求的了解,促进广东省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培养向科学、可持续趋势发展。

通过竞赛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将训练和竞赛中的经验和方法应用于学校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中,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应用于就业指导和师资培养中,更准确地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参照和指导。

浅谈培养聋生职业技能 篇6

关键词:聋哑学生;职业教育;美容;能力

职业的选择既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更是对人生幸福的选择。尤其对初入社会的听障学生来说,就业指导显得更是重要。一般说来,听障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而且又缺乏正常的与人交流能力,极容易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犹豫不定,走弯路,甚至找不准自己的发展道路。而相关的就业指导恰好可以为聋人学生提供帮助,让听障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就业指导包括对听障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修养和行为礼仪的指导,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介绍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等等相关知识。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职业教育和形式政策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对听障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听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对以后的就业有极大的帮助。以往对聋人的职业教育主要是进行美术、电脑之类的技能培养教育,对于美容教育少之又少,甚至大部分聋校都不开设这个专业。而美容专业作为适合听障学生的一门新学科,不但照顾了听障学生的生理特点,而且还照顾了他们的知识特点,发挥了他们模仿力、创造力、动手灵便的特长,在聋人职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美容专业是很适合聋哑学生就业的,而对他们进行美容专业的职业教育也可帮助聋人早日融入社会。如何在美容教学中,利用听障学生生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他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提高盲聋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的劳动者,为将来走入社会谋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容学科的设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美容技能,从而为他们的就业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为他们的就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一、针对听障学生生理特点,研发适合听障学生应用的校本教材

目前各大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是专业化妆教材,这些教材对于学习专业美容化妆的学生来讲在教学内容和结构编排方面很有系统性,但并不符合听障学生的需要。作为聋人职业教育的专业机构,我们针对听障学生生理特点,编写了符合听障学生今后就业实际的美容学科校本教材 。

1.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根据听障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学习,便于他们理解的知识内容,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调动他们学习技能技巧的兴趣。对照专业化妆教材,听障学生应用的校本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我们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理念与现实相结合,意在使用本套教材的师生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更能够在生活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盲聋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整合教学内容

为了便于教学,把教材中的各个章节整合后进行教学。分为美容、美体两大部分来进行教学。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3.注重反思与修正

在教材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笔者及时抓住课堂教学问题,及时记写教学反思,把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课堂教学的直接感受,整理记录下来,以便于进一步修正完善。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理论知识后,需要做些练习题加强记忆,可美容化妆教材中没有练习内容,因此在之后的修订中,添加了练习题。

二、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实践

1.调整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比例

美容是一门实践学科,只有将学会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做好美容。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笔记,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聋哑学生。听障学生的最大特点是模仿、动手能力强,为了最大发挥听障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缩短了枯燥的理论性的课堂讲解,而是更多地通过示范、演练这两种方法的运用。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数的比例为1:5,这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其化妆的熟练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课堂提问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反馈

课堂提问是学生巩固美容知识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是在每堂课讲新课前,教师大都要用 8~l0分钟的时间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内容。这种提问方法对于以技能性为主的学科并不十分适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做到将当堂课所学的内容全部消化吸收,采用了先授课后提问的方法:先讲新课,然后请个别学生做模特,将刚讲的知识实际操作一遍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做到了边示范边复习,示范结束后进行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知识。

3.多角度实践形式为学生创造展示技能的舞台

学校有独立的美容实践教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学校还经常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如对外美容实践。经常组织和参与技能展示活动,有利于培养听障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就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

长时间的课堂教学,枯燥、单一,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听障学生来说,他们太想知道社会是什么样了,太想知道真正的美容师是什么样了,都想亲身体验一回。我们聋职业技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来到一家美容院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带着学生親眼目了美容师工作的全过程,学生们聚精会神的看着美容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学校还让毕业参加美容专业工作的学生返校交流,为在校学生做美容示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是他们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增长技能和见识的过程。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开拓学生视野,了解美容师应具备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

三、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聋人学生的职业修养

就业是人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因此,职业的选择既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更是对人生幸福的选择。尤其对初入社会的听障学生来说,就业指导显得更重要。一般说来,听障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而且又缺乏正常的与人交流能力,极容易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犹豫不定,走弯路,甚至找不准自己的发展道路。而相关的就业指导恰好可以为聋人学生提供帮助,让听障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就业指导包括对听障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修养和行为礼仪的指导,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介绍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等相关知识。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职业教育和形式政策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职业技能培养 篇7

由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季建萍同志主持的课题《电大成人脱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研究》 (XJG-0717) 是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教学2007年研究课题。经过一年半的研究现已结题, 现将有关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关于研究背景

1.1 政策背景:

1995年,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的要求。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002年8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2 现实背景: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最近几年办学形式呈现多样化。有全日制学生有业余学生, 有电大开放类学生, 有电大普专业余类学生等等。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使电大学生人数急增, 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但在发展的同时, 也应看到学校发展中的危机。

06年省教委下发文件停止电大招普高第五批学生。电大只能招成人脱产学生。针对电大成脱生基础较普专班更差的情况, 教学模式该如何?对这些学生的培养重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面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我们认为是否可在成人脱产学生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 职业技能培养工作逐渐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最早在高职院校普及。随着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逐步发展, 我们也不难发现, 当前在职业技能工作的发展和研究中, 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各类证书鱼目混珠, 学生们在选择报考时难以甄别。 (2) 学生对考证认识存在一定误区, 盲目求多求高, 没有有的放矢, 到头来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对电大成脱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具有特定的政策和现实的双重背景。

2 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

2.1 研究内容

本课题结合当前职业技能培养状况和电大学生生源现状, 提出了电大成人脱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 探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旨在: (1) 弥补国内外职业技能培养研究中的不足。 (2) 确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3) 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电大成脱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以上这些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电大成人脱产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对电大成脱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措施;成效分析, 为今后电大成脱生的培养教育提供借鉴。

2.2 研究方法

以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必要时, 适量采用定量研究方法, 如测量法, 统计法等, 做到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

3 研究过程综述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3.1 电大成人脱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本课题研究建立在各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高等职业院校等都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总结基础之上。

3.1.1 电大成人脱产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

从年龄, 兴趣, 知识能力, 自信心, 对职业技能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确定学校是否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向群体发出了600张调查表, 被调查的人员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的电大学生。实际收到有效问卷505份, 其中男生234人, 女生271人, 年龄都在21岁左右。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中毕业学校类别中职高技校的学生较多, 特别是职高毕业生。三类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3.3%。而希望取得职业证书的学生有454人, 占调查总人数的89.9%, 这454人中有296人希望参加培训班。这说明电大成人脱产学生的知识能力并不高, 但他们对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兴趣很大, 需求很高, 并且努力通过辅导培训取得各类资格证书。作为电大学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

3.1.2 电大成人脱产学生对职业资格证的需求情况分析。

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证的需求情况作进一步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电大成人脱产学生职业证书需求类型统计表三 (N=505, 每人可以选多项)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们需求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类型广泛, 其中会计上岗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需求的人最多。表中看出学校应开设相应的辅导班。

3.1.3 各专业各种考证基本信息分析

通过各专业教师对各种职业资格证的报考时间, 费用, 历年平均合格率, 使用年限, 证书认可程度, 对就业的有用程度等信息的分析, 从而确定哪些职业资格考试适合电大成脱生, 某类专业学生适合考哪些职业资格考试, 分别适合在大学第几学期报考等问题。减少学生盲目报考。

经过调查, 物流师、教师职业资格证、国际商务跟单员的证书考试通过率基本在90%以上;物业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信息管理师、广告设计师的证书考试通过率80%以上, 而学生最想考的会计上岗证通过率在77%, 因此要加强会计上岗证的培训。

3.2 电大成人脱产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2.1 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养管理制度

(1) 由学生处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报名、表扬奖励等工作。宣传发动阶段可先请社会劳动保障局的同志给班主任进行讲座, 让班主任首先了解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如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知识, 然后向学生宣传。积极引导学生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然后组织报名考试, 对考证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班级给予表扬奖励。 (2) 由培训处组织辅导培训, 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可请校内相关专业教师辅导, 也可请企业有关人员来辅导或请培训机构专家辅导。开发一些校企合作项目。 (3) 由教学处创建一整套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

3.2.2 创建一整套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

(1) 构建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提高各专业实践教学比重, 引进行业标准, 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 选择本专业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 使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训练条件尽量与相关职业证书考评内容对接。 (2) 采取学分制将技能培养与正常的实习教学相结合。在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修学分的同时,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在实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工种, 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实习给予优秀等级, 若没能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 则适当减实习学分, 并允许拖延到毕业之前通过职业资格鉴定为准, 再给予实习学分。 (3) 职业技能培养与大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 完成更深层次的培养。在大学生中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最终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要与专业课教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密切合作, 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转变为综合设计能力的职业技能鉴定过程。

3.2.3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

一是相互参与机制。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则向企业提供服务费。如物流专业的学生到萧山传化物流基地实习, 机械专业的学生到杭州万向集团、杭州佳力科技公司实习, 建筑专业的学生到杭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等等。二是利益分灶机制。由企业提供设备并负责更新换代。学校提供场地, 免费使用设备, 负责承担客户的培训业务。三是企业援建机制。由企业无偿捐赠设备, 学校利用这些设备为其培养符合需要的人才。

3.3 电大成人脱产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成效与反思

3.3.1 成效评价。我们认为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养管理制度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培养职业技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效果良好。从以下数据可以说明实验效果。我们进行了07级学生抽样调查, 共发调查问卷200份, 实际收到有效问卷196份, 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看出, 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在找工作中都感受到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对找到满意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而事实情况确实是有职业资格证的学生就业率高。

3.3.2 研究反思。

在进行本课题研究中, 有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能否建立完善的学生考级管理平台, 使它真正让学生了解, 并为他们所用?

———在培训中能否适应各专业学生对考各类职业证书的需求。能否做到免费培训职业资格的考证。

———学校教育机构如何满足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愿望?建立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方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 主要观点及成果

本项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包括电大全日制成人学生对职业资格证需求的调查研究成果、电大成人脱产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成人脱产学生教学改革的成果等。上述三方面的成果, 都有一些具体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操作性、创新性, 对于当下电大全日制成人学生教育理论和实践, 都有一定程度的突破。面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我们认为可在成人脱产学生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4.1 培养电大成人脱产学生职业技能十分重要

4.1.1 营造“和谐社会”的需要。人才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作为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职业能力素质, 完成学业后无法及时就业, 无力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甚至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基础。就这一点来讲, 深入研究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问题、塑造完美人格显得非常的重要。

4.1.2 拓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研究空间。将职业技能培养研究从高职院校扩展到普通高校甚至电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使职业技能培养向高层次的综合性的专业技能训练与鉴定方向发展, 培养工作着眼于高从层次、综合性和实用性。我们要针对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从综合素质、综合技能、设计能力方面切入, 根据实际情况, 寻找适合大学生需求的, 而又被社会和企业以及有关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考试, 减少盲目性。

4.1.3 满足社会需求, 促进学校发展, 提升学生就业水平。社会增加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使越来越多的招工单位并不只看文凭, 更注重的还是应聘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

电大成人脱产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由于他们的文化课基础较差, 又加上有部分学生在社会上待过一段时间, 对就业技能更加重视。那么让电大成脱生获得一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在找工作时多增加几个筹码, 增加就业竞争力.这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学改革。

学生就业率高, 将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社会对学校的毕业生需求大了, 招收新生也就容易多了, 必然促进学校的发展。

4.2 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养管理制度

4.2.1 由学生处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报名、表扬奖励等工作。

4.2.2 由培训处组织辅导培训, 做好校企合作工作。

4.2.3 由教学处创建一整套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

4.3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很有效

职业技能培养 篇8

中职会计专业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高素质的、会计工作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学生的技能学习十分重要, 专业技能的形成在学生的学习乃至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其一, 技能的掌握,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把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知道“是什么”, 而且还要使学生形成和掌握一系列的技能, 知道“怎么做”、“如何做”。其二, 在职业教育中, 教师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提高和发展其学习、工作能力, 而学生的各种专业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转化, 必须通过技能培养和训练这一教育环节。因此,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就业与工作能力, 只传授给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把专业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其三, 专业技能的掌握,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之能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专业技能后, 其学习意识就会集中到学习任务目的性这一重要方面, 从而有助于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2培养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的措施

2.1改进理论教学内容

要依据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与要求, 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大力削减现有理论教学课时, 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平分课时。教学内容应突出实务操作, 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传授必要的理论和知识, 切忌讲过多、过细、过深、过难的理论, 而实务技能则讲得过少、过粗、过浅、过易。不过, 现实教学中恰恰如此, 不符合企业会计人员的要求和看法。因此, 必须迅速扭转这种违背企业对会计客观需要的不良局面, 关键是学校要出台机制, 促使教师想方设法积极尝试各种方法, 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要突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操作能力的训练, 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中职人才培养之路。每当出现行业的新政策、新法规、新细则和新要求时, 应及时把它们加入授课内容, 避免理论知识与实际需要脱节。

2.2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验条件和多媒体技术, 形成以仿真教学和会计模拟实验为主、深入企业进行实习为辅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形成会计技能意识, 全面提高其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践性教学要考虑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特点, 体现中职会计类专业教育的特点, 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主要包括账务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及会计软件应用能力、成本核算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能力。另外, 还需培养财务分析能力、报税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审计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等, 努力使实践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增强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中可专门设置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会计等会计职业岗位, 让学生分别担任出纳、审计和企业办税, 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 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 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 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注重操作的规范性, 同时让学生相互检查、监督, 共同促进。还要将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会计岗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行,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 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会计人才。

2.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2.3.1 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利用形式多变的、生动的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训练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悬疑设问,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启示和点拨, 引导学生推陈出新摆脱常规的思维方式, 进行发散思维、联想思维, 进而提出一些新见解、新设想、新方法。例如在讲会计等式时提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能否写成“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或其他形式?为什么?经常进行此类训练还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 培养创新意识。

2.3.2 渗透理财观念, 培养理财能力

财会人员不仅要做好账, 更要善于理财, 成为厂长 (经理) 的得力助手和参谋。为此, 教师就有义务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确立市场经济意识, 树立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收益均衡等观念, 并将这些观念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2.3.3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素质教育就是要把主导和主体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这就要求教师民主教学, 多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争辩, 让学生自己出题测验, 让学生上台讲课等。学生通过参与教学, 掌握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 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广泛参与性, 为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参与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霞.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07, (12) .

[2]施宝林.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08, (4) .

职业技能培养 篇9

英语教学是各类课程中基础性语言类教学, 英语课程是不论什么专业都要开设的课程。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 对于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是急切需要的, 所以英语教学在各个专业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为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在其职业范畴内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向。这就将高职英语教学定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的方向。既然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 那么高职英语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方向努力。但在实践教学中, 常常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核心, 忽视了学习者未来的岗位需要和职业发展, 实际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一、高职英语教学状况

(一) 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虽然都经过中学的英语学习, 但是整体英语水平不高, 由于传统的应试型教育, 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提不起兴趣。再加上各个专业学生生源复杂, 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 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 难以适应就业需要。

(二) 英语教材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缺乏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比如对3+2班的学生或者是春招的学生, 教材有些选用内容偏难, 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接受课本知识非常困难。有些教材内容陈旧, 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贴近时代发展的新词汇, 新内容。还有些教材理论知识偏多, 实用性不强, 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或场景交际的口语练习内容太少。

(三) 教学模式单一, 应用性不强。

若为单纯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 则学生只能被动接收, 久而久之,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只能导致老师一味地讲, 学生一味地听, 知识学了不少, 但并未完全吸收。若在语言教学中, 不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特别是与职业相关的听说能力, 会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语言学习的意义则不存在了。

(四) 英语教学设备方面还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普遍

存在语音设备缺乏、简陋、落后, 现代化教学设备亟待充实和提高。

二、以培养职业技能, 适应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英语教学改革

(一) 改革思路

1. 以学以致用为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在于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应结合英语课程教学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言的实用性, 主要分为听说能力训练和各专业岗位英语能力需求训练, 培养学生的英语日常交际能力和在今后工作流程中对业务的综合运用能力。

2. 课程设置体现梯度。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内容突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1—3学期着重于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语言能力训练;4—6学期侧重于应用英语、综合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训练, 构建“1年语言基础+2年专业英语基础+3年实践能力”的分段式教育模式。这种体系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

3. 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实行双证书制度。

在认真分析并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 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商务英语证书, 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 的“双证书”制度, 应用性和复合型特色, 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 具体改革措施

1.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培养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 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 可采用任务型教学和情境教学, 将教学内容按照各类任务逐一编排, 每个话题都能提供模拟的场景进行情境演练,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给学生对某一活动讲清要求, 将可用的词汇与句型列举出来供学生参考, 启发学生思考方向, 并在学生讨论期间给予指导, 任务完成后给予评价。学生的主体体现在运用所讲知识创造性运用语言, 投入模拟情境中实现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这类教学法的形式有很多, 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 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 等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 又能让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例如单元话题是“找工作”, 在教师讲完语言要点后, 就可以给学生安排实际操作的任务。将学生分组, 有准备简历和推荐信的, 有准备招聘信息的, 有扮演应聘者的, 有扮演面试官的。这就是一个找工作的流程, 也是学生就业前的模拟体验。教师在此任务完成后要评价其活动, 指出优点和语言表达不准确之处。

2. 通过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 进行相对应其职业特点的英语教学, 体现语言能力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

这并不是说要放弃英语的基础教学, 而是说要调整所学的基础知识, 比如所学的词汇, 句型在交际中的应用。比如在学习用英语自我介绍时, 可以告诉学生他们的专业名称用英语如果表达, 怎样说, 我是某某专业的这样的句型。这样既有词汇句型的学习, 又能联系所学专业自身特点建立交际表达。再比如在服务行业, 如学生以后会在酒店, 商店, 西餐厅工作, 那么要表达“您需要什么?”就应该让学生记住用“What can I do for you?”或者“Can I help you?”这样的地道用语。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 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 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 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对这些与职业特点相联系的都可纳入教学内容, 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

3. 对所用教材在内容上进行合理的删减编排, 安排好技能训练, 从听读入手, 侧重说写, 突出实用。

教师也可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配置, 加入课外相关的背景知识丰富教学。语言内容安排上, 要考虑现实和基础学习的需要, 紧密结合岗位专业, 从而使学生的基础语言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扩展。每单元应创设情境, 如朋友见面、商场购物、看比赛、坐公交车等, 均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 也是学生在社会中要用到的英语口语基本表达, 可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 让学生产生兴趣。

4.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举办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比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会等, 还可以定期举办英语角和英语晚会。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氛围, 能大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起开放式的学产研训结合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 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 同以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 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学校可以不定期地让学生走向社会 (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 进行实践锻炼, 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英语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以“职业”为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 任何一名英语教师都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除了英语知识之外还要掌握其他学科的普通知识, 注重学科间的渗透。此外, 教师应具备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 特别是改革英语教学中不适应当前实际的一些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研能力。一方面, 学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 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完善合理师资结构, 另一方面, 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 熟悉其运作环节, 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学校还要不断给教师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应鼓励英语教师争取做商务师、导游、翻译等, 以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 努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 适应学校教学要求。

6.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软件, 给学生播放在职场中英语的短片让学生模仿或启发学生创造。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改造语言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筹建高级多媒体语言视听室, 建一个多媒体远程教育接收站, 开展英语网上教学活动;充实图书室, 增加教学软件。

总之, 高职英语教学一定要体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才能显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才能发挥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职业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职业技能培养 篇10

(一) “微格教学”的含义

微格教学英文为Microteaching, 意为微型化教学, 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由于微格教学在对技能培训方面有着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效果, 这种教学训练方法很快被推广开来, 同时, 微格教学也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教学领域中。美国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阿伦 (W.Allen) 对微格教学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 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 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 “微格教学”的特点

概括起来, 微格教学的特点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 技能动作规范化, 记录过程声像化, 观摩评价及时化”。“微”, 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 是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 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 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对各种职业技能进行教学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

二、“微格教学”的一般实施流程

微格教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 已基本形成一定的程序模式,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流程。

(一) 课前的准备与学习

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 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尽量熟悉课程内容, 以确保后续微格教学其他环节的顺利开展。

(二) 训练技能项目化和编写项目任务书

微格教学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 因此, 需要对训练技能进行项目化, 每次课按照项目来进行。当训练技能项目化后, 再根据各个项目设计任务书, 并做出详细的操作指引。

(三) 提供示范素材

在正式开始微格训练前, 为了使学生明确训练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可以先提供一些示范录像或教学微课等素材供学生学习参考。示范的内容可以是一节课的全过程, 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片段。示范素材一般是教师亲自录制的微课, 也可以是行业专家的示范录像。

(四) “微格教学”实践

微格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充当控制的角色, 学生充当主要参与者的角色, 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组成微型课堂。微型课堂一般由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评价人员等组成。二是角色扮演。在微型课堂上学生充当某职业的某个角色进行训练模拟, 所用时间为10分钟左右。三是准确记录。在进行角色扮演时, 一般用现场录像的方法对学生训练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 以便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

(五) 即时反馈评价

即时反馈评价分三步进行, 分别是重放训练录像、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

(六) 修改教案

学生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所指出的问题修改项目实训, 准备进行微格教学的再循环, 或进入完善总结阶段。

三、“微格教学”在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 我们强调的是技能训练的实际化和规范化。而微格教学的特点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职业技能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了微格教学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微格教学是非常适合于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微格教学培训过程中, 可以让被培训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练习某一两个特定的职业技能, 而且把某一技能的细节加以放大, 反复练习, 并通过细微的观察, 就某一方面提出讨论和研究。

四、基于“微格教学”的导游职业技能训练

(一) 导游职业技能的微格化与选取

在进行导游职业技能微格教学之前, 应该先把导游职业所涉及的所有技能进行微格化并选取重要的技能作为微格教学的内容。根据导游职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笔者把导游职业技能分为四大类:一是岗位规范技能;二是讲解技能;三是应变技能;四是才艺技能。

1. 岗位规范技能

岗位规范技能包括了地陪导游服务流程、全陪导游服务流程、海外领队服务流程、景点景区导游服务流程、散客导游服务流程。地陪导游服务流程可以细分为服务准备工作、接站服务 (包括致欢迎辞) 、入住饭店服务、核实与商定日程、参观游览服务、娱乐、购物服务、送站服务 (包括致欢送辞) 等技能;全陪导游服务流程可以细分为服务准备工作、首站 (入境站) 接站服务 (包括致欢迎辞) 、入住饭店服务、核实与商定日程、各站服务、离站服务、途中服务、末站 (出境站) 服务 (包括致欢送辞) 等技能;海外领队服务流程可以细分为服务准备工作、行前说明会、办理出境手续、办理国外入境手续、落实境外旅游接待、办理国外离境手续、办理回国入境手续等技能;景点景区导游服务流程可以细分为服务准备 (包括熟悉客人特征和景区情况) 、导游服务 (包括致欢迎辞和导游讲解) 、送别服务等技能;散客导游服务流程可以细分为接站服务、导游服务、送站服务等技能。

2. 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包括自然旅游资源的讲解技能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讲解技能。自然旅游资源的讲解技能可以细分为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讲解、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讲解、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讲解、气候与天象景观类旅游资源讲解;人文旅游资源的讲解技能可以细分为历史文物古迹讲解、民族文化及其载体讲解、宗教文化资源讲解、城乡风貌讲解、现代人造设施讲解、饮食购物讲解。

3. 应变技能

应变技能包括漏接、空接、错接的处理技能, 旅游活动计划和日程变更的处理技能, 误机 (车、船) 事故的处理技能, 遗失的处理技能, 游客走失的处理技能, 游客患病与死亡问题的处理技能, 游客越轨言行的处理技能, 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技能, 旅游中常用救护技能。

4. 才艺技能

才艺技能包括了歌曲、笑话、故事、魔术、谜语、手语表演、乐器表演等技能。

(二) 基于“微格教学”的导游职业技能训练具体实施过程

结合导游职业技能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把导游职业技能微格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六大步骤。

1. 教学准备与设计

“教学准备与设计”是导游职业技能微格教学的第一环节, 也是前提条件。如果教学准备与设计没有做好, 后面的微格实践将无法进行。导游职业技能微格教学准备设计不像一般的教学准备与设计, 它要求学生和教师在课前都要进行, 教师首先要把课程技能分解成具体的项目技能, 然后再针对每个项目设计具体的项目教学内容 (也就是具体的、细分的职业技能)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目的以及微格课堂控制和评价。学生要对每个项目进行事前训练的准备和学习, 并落实好每个项目的任务安排。

2. 导游技能模拟与展示

导游技能模拟与展示是导游技能微格教学的特殊环节, 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学生特殊的学习训练行为, 是学生掌握导游职业技能的学习方式和活动。其主要特征是“角色模拟”, 是一种“师生互动”行为, 它要求学生模拟扮演具体导游职业技能中的角色, 展示学生认为最佳的技能状态。角色模拟与展示的时间一般为每个小组10分钟。在学生模拟和展示过程中, 教师要对角色模拟与展示的全过程或者关键所在进行录像、录音和记载, 以便及时反馈信息, 让学生认识自我, 或者为下一过程的讨论提供依据。

3. 即时反馈与评价

导游技能模拟与展示完毕, 要进行即时反馈与评价。这是学生再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反馈与评价可以通过重放录像、自我评价、相互讨论和教师总结等形式综合进行。

4. 导游职业技能示范

导游职业技能示范是学生纠正其技能训练时不规范之处的重要参考。它也是实施导游职业技能微格教学的重要的教学过程。示范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上现场进行, 即兴提供专业的示范动作与规范程序内容, 也可以是播放已经制作好的示范微课。微课可以是行业内的专家录制的示范内容和标准。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示范要讲述职业技能的基本内容;二要使技能示范对学生起到示范表演的作用。

5. 再次角色模拟与展示

完成职业技能示范环节后, 为了使学生更为全面正确地理解之前训练的导游职业技能, 让学生对之前模拟过的导游职业技能重新进行模拟与展示, 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掌握某一项导游职业技能。

6. 结束微格教学

结束这次项目的微格教学, 意味着下一次微格教学的开始。因此, 教师除了布置本次课堂的课后作业外, 一定要把对下一次课的安排和计划布置给学生, 以便在下一次上课时, 学生有充分准备, 并能积极配合。

以上六大步骤是“导游职业技能微格教学”的基本教学过程。但因每次训练课都有不同的内容, 且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点, 专业教师在实施导游职业技能微格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主观能动性, 因材施教, 勇于创新。

微格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它的教学特点与职业技能的特点和要求存在着一种无形的默契。在导游技能培养中引入微格教学这种方法, 效果较为明显。但我们需要结合导游技能的特点去对原有的微格教学进行完善和改进, 形成一套符合导游技能培养特点的微格教学模式。

摘要:微格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导游职业技能为例, 探讨了微格教学在导游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提出了基于“微格教学”的导游职业技能培养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格教学,职业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段成茜.浅谈微格教学法对高校青年化学教师教学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 , 2009 (4) .

[2]李志河.微格教学概论[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3]张桂荣, 朱天志, 贾丽珍.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7 (3) .

上一篇:自然通风的研究应用下一篇:间接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