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艺术

2024-06-01

现代派艺术(精选十篇)

现代派艺术 篇1

一、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含义与发展

所谓现代艺术, 顾名思义, 是和当代、现代的一些思想观念有关的艺术。现代人越来越喜欢跟随着时代的步伐, 去追寻一些时尚、另类、有独特性的东西, 而现代艺术也和这些事物一样, 变的具有现代性了。现代主义艺术是一个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它否定了传统艺术的原则, 不认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目标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 而是强调艺术作品主要是主观能动性来创造的物品, 是个性表现的产物。因此, 它在画面上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个性特点和表现力。现代艺术重视创新、时尚, 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 它有时是抽象的, 模糊的, 不容易让人接受, 可以说是一种新概念, 但都是一种文化的进步。它较为时尚、新颖, 满足了现代人类所需的心理上的感受。

油画这一画种的发展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 在不同的时期, 画家创作的油画受着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艺术观念的支配,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油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 出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众多各具特色的代表画家。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与现代艺术不同, 现代艺术大多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即流行艺术。由于现代艺术的介入, 艺术在人们眼中已不再高贵, 不再神秘。换句话说, 传统艺术是具体的, 而现代艺术是抽象的。传统的油画大多以写实为主, 并且经过岁月的洗礼, 可以说是经久不衰, 代表了权威与公认。当代画家所作的油画可以说是更另类, 甚至让某些人不能够理解, 可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增强, 现代艺术越来越成为人类心中的主导了。

二、现代油画风格流派的质疑现象

然而, 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人对于现代艺术提出了质疑, 认为现在的这些艺术品越来越虚假, 他们认为艺术品必须要有一定的主题, 即所谓的“规矩”, 很多人认为中国当代油画的前景并不乐观, 认为许多人都要搞自己的风格, 都要搞自己的特色的东西, 没有真正的艺术观念, 全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商业的趋利机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价廉物美的社会, 让消费文化中的身体迈向非实用性的生命行程。[1]

目前, 中国现、当代油画的交易价格少则几十万元, 多则数百万、上千万元, 在纽约和香港地区为代表的拍卖市场上, 中国现、当代油画无论在成交额还是成交量上, 都超过了常人的预料, 成为了众多收藏家追捧的对象。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 有一件是齐白石的国画作品《毕卓盗酒》, 它被公认为是大师人物画中的精品, 其估价在80万元至120万元之间, 这可谓是名副其实。而一件张晓刚的油画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 估价达880万至1200万港元。这种现象就不得不使人们对现代艺术产生质疑。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 曾任中国美协主席, 其知名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其国画作品甚至被众多小学生所熟识。而张晓刚是一位职业画家,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因为油画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一炮而红。这两位画家在知名度、艺术成就、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不能同比, 他们画作的涨幅竟然出现了背离。因此, 有一些美术界的人士指出, 中国油画的价格定位不合理, 并且认为中国现代油画的前景并不乐观, 甚至出现了“谁的画卖得价钱越高谁的画就好”这一言论, 在市场化和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 艺术世界和艺术品已经成为我们惊愕的对象。

三、现代艺术的个性化发展

当代艺术在消解“经典”的同时并没有明确树立自己的形象, 一些作品看似形式新颖、面貌多样, 但语言的空泛与杂芜也显然易见。[2]可是, 现代艺术真的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 争议颇多, 向低俗化发展了吗?

现在的确有那么一小批画家在炒作, 在故意的画一些有“个性”的作品来哗众取宠, 以求能够借此一炮走红, 这就如某些明星故意借某个绯闻来炒作自己, 凭此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这种现象的确是低俗的, 我们的确应该制止。然而, 我们也不可以忽略这样一种现象, 真的有那么一大批人创作的作品是在真正的展示自己, 很多画家否定野兽派, 否定另类的东西, 认为那不过是没有什么真正的基本功而想通过另类的、个性的东西来表现自己, 我觉得这些传统的艺术家思想未免太过于偏激, 难道说传统主义的绘画就是尽善尽美的吗?说白一点, 真的把人物或者物品画的像照片一样那就是惟一的艺术吗?传统艺术固然伟大, 历史悠久, 可是这些另类的油画也有很多优点。传统油画是多主张写实, 造型严谨, 可是, 像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与波普艺术这些也是艺术的一种, 或许是和传统艺术的某些形式、思想相背离, 但经过了时代的洗礼, 现代艺术也得到了支持。

很多年前, 当印象派刚刚兴起的时候, 也受到了很多传统画家的猛烈抨击, 他们认为那是无知的艺术, 可笑的艺术。现代主义艺术曾被当作和技术一样, 一直是建立在人造形式的创新这个基础上, 或如夏皮罗所言, 是一个制造出来的事物。[3]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印象派画家博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莫奈是印象派的典型代表, 他那对于光线, 光影的主观表达, 那种真情实意的创新, 那创作的作品都是从主观意趣出发的, 由此, 在外人看来, 现、当代画家和传统画家相比, 则更具有个性。当今美术界一些人士总是说中国的油画价格定位不合理, 这样发展下去不行, 可是为什么在拍卖会上, 那些现代的, 更有个性的作品拍的价格更高呢, 难道真的是故意有人压低了传统艺术的价格吗?有这样一种现象, 很多人在装修房子的时候, 大多喜欢挂一些油画在房间里, 而在选择油画时, 更多的人喜欢有个性的作品, 那些通过形式的创新, 用抽象几何化处理出来的绘画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 很少有人会挂一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在房间里, 这当然并不是指达芬奇的画不好, 而是这的确是现在出现的一种现象, 为什么出现了这种现象, 正是因为当代、现代艺术是

传统材料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应用

邵文杰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04100)

摘要:本文探讨了传统材料在当代雕塑创作中遇到的尴尬局面, 以及正在发生的当代雕塑艺术对材料的应用带来的新雕塑理念和材料观。重在论述传统材料在当代雕塑创作中应用的可能性, 并且结合一些案例和对材料性能和材料心理方面的分析, 探讨传统材料在当代雕塑创作应用方面的一些具体方法, 以期在当代语境下重新认识雕塑创作中传统材料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雕塑;传统;材料;当代;创作;性能;错位

曾几何时传统雕塑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些材料特别是其中的木材、石材、金属等, 在当代雕塑艺术的创作中的应用空间正日渐被玻璃钢等替代材料以及装置、影像、观念艺术所带来的新的材料使用理念所挤压。同时传统材料的丰富表现力被传统工艺流程和艺术理论所限制, 很难与当代雕塑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效果联系在一起, 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可能性被局限起来。进行当代雕塑的创作时艺术家需要认识到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材料已经从古典雕塑中的叙事性的载体角色挣脱出来——当代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艺术早已挣脱了古典的叙事性——材料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角色得以独立, 可以不再仅仅作为内容的载体, 传统的材料美学依据不再适用于当代雕塑创作。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材料使用观念的革新, 为当代雕塑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加之新的加工制作技术的出现让以前的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些都为传统雕塑材料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因此, 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认识传统材料的表现可能性, 以期在当代雕塑创作中为传统材料的应用中找到一条新路, 为当代雕塑的创作开辟新的阵地。

要探讨传统雕塑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创造性应用, 我们首先应该理清当代雕塑对传统雕塑在概念和外延上进行了哪些突破、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来发展的, 传统艺术在现代人的眼里, 只能够当成是一种神秘的, 不可触摸的艺术, 符合现代人生活的现代艺术则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更平民化。现代艺术的实用价值也是很重要的, 现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 常常把人弄的烦躁疲惫, 这时的现、当代油画作品就有着温暖港湾、心灵慰藉的作用, 设想一下, 经过了忙碌的一天, 回到家, 你是更愿意欣赏那些传统的、大多和教堂神灵有关的油画, 还是更愿意看那些有着现代气息, 有着清新淡雅的色彩, 富有感情的现代油画呢?

四、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大融合及其“百家争鸣”

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感觉, 是灵感。这种感受是微妙的感受、可爱的感受, 把这种感受传达给你, 这是艺术。”

在当今的社会中, 美术教育不可以教条化, 不可以太过于死板, 不能片面地认为传统的、规规矩矩的东西就是对的, 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是无价的, 同时艺术也是有感情的, 艺术就是画家感情的一种宣泄。或许, 在一幅油画上随意的泼上色彩, 即使没有任何的造型, 没有任何的色彩搭配之说, 但那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或许艺术家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情, 这种随意泼上颜料, 毫无拘束的、不受任何形式限制的心情。我们不能把这种情感的表达看成是故意的炒作、哗众取宠, 因为它也是带有情感的艺术, 只不过每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艺术应该是没有标准的, 有标准的那不叫艺术, 雕塑的材料语言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又了哪些新的语言探索,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传统材料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研究, 方能更有效的发现和认识其在创作中的可能性。

首先, 当代雕塑对体积、体量观念上与传统雕塑不同。在当代雕塑创作中, 强调雕塑的体积和通过体积塑造强调空间占有的传统观念被打破, 以前用作检验标准的体量感认识在当下不再是唯一标准, 抑或在一些雕塑中不能再作为评价标准。一些现成品雕塑、装置雕塑、光雕塑等其制作过程无雕也无塑, 当代雕塑创作对体量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物理层面, 而是更多的关注虚拟空间和心理空间的探索。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在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上用沙石制作直径为160米, 长1500米的《螺旋状防波堤》, 这件作品采用开放的形体和空间构思, 打破了传统雕塑形体的自我封闭, 将空间向更为广阔的范围延伸。空间的开放可以借用任何环境硬件以及与公众的互动, 使作品成为艺术家营造的一个有意味的氛围。形与空间互动, 情与景互动, 作品与观众互动。此时, 传统雕塑创作中用作检验标准的体积、体量对艺术品已无能为力。

其次, 当代雕塑对光、色、环境等的追求的多样化。传统雕塑除开西方在一定时期内对色彩有所排斥, 追求纯粹的体积追求“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之外, 大多数时间里是和色彩相结合的。当代雕塑不仅重新认识色彩的价值, 并且使色彩跳出对自然地模仿或为叙述主题服务, 使雕塑的色彩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形式。光线、环境因素都成为雕塑创作中和体积一样优先考虑的内容, 不再仅仅为表现体量服务。在一些三维激光作品和装置作品中, 光、明暗甚至声音成为雕塑的主体, 取代了材料表现和真实的体量关系。

另外, 雕塑从“凝固的舞蹈”演变为“跳动的音符”, 追求

艺术没有对错之分, 不管是传统艺术的那种严谨、神秘, 还是现代艺术的抽象化、几何化、个性化, 只要是画家用情感表达出来的东西, 那就叫艺术, 不能说谁是对的, 谁就是错的。对于现代油画中出现的诸多流派, 甚至有的可能还未有一个流派的名称, 我们都应该从正面去看待它们, 因为古往今来, 每一种油画流派的出现都是经历了一系列的争议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应该大融合, 和谐发展, 文化是“百家争鸣”的, 艺术也应该是“百家争鸣”的。每一种艺术的风格都代表了那一个时期, 都是价值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多注重创造性的东西, 有情感的东西, 不管是什么风格, 那都是画家对生活的理解, 都是对灵魂的诠释, 生活是艺术的, 换句话说, 生活就是一门艺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只有在大融合且“百家争鸣”的情况下, 才能越走越远。

摘要:现代主义艺术是一个新的艺术创作范畴和表现方式。它否定了传统艺术的原则, 不认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目标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而是强调艺术主要是主观创造的产物, 是个性表现的产物。然而, 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现代艺术提出了质疑, 认为现在的这些艺术品越来越虚假, 没有真正的艺术想法, 全是为了赚钱而赚钱。传统艺术在现代人的眼里, 只能够当成是一种神秘的、不可触摸的艺术, 符合现代人生活的现代艺术则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更平民化。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应该大融合, 和谐发展, 文化是“百家争鸣”的, 艺术也应该是“百家争鸣”的。每一种艺术的风格都代表了那一个时期, 都是价值的一种体现。生活就是一门艺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只有在大融合且“百家争鸣”的情况下, 才能越走越远。

关键词: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争议,百家争鸣,大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斌.消费文化与艺术创新[M].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 (07) .

[2]许静涛.徐沛君.传媒与当代艺术[M].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9. (03) .

现代艺术与艺术设计论文 篇2

关键词:现代艺术;格罗皮乌斯;康定斯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一种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而这个运动包括了绘画,雕塑,设计,建筑,首饰,服装,瓷器等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可以说是一次艺术全运动,对于艺术史是空前规模的。就在这次艺术运动中,出现很多知名的艺术家,享誉世界。

一、现代艺术的分类

现代设计包括范围很广,大致可以分为:

(1)工业产品设计。包括交通工具,机床,电器,家具,加工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处理。

(2)视觉设计。像标志设计,商品宣传设计,电视电影设计,印刷美术设计等。

(3)环境设计。如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庭园设计,都市设计等。以上三点的设计是互有关联,互相综合的。现代设计是应用各种工业原料,应用一切科学手段,材料学,人体工程创造和制作能纳入工业生产轨道的美和用的设计。

二、格罗皮乌斯和康定斯基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在20世纪的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包豪斯艺术设计,在其宣言中提出了让纯艺术的艺术家们和普通工匠们联合起来进行艺术创作,而他们结合的新产物就是建筑。确实如此,建筑其实就是造型艺术的衍生品,许多在绘画史上杰出的大艺术家们,都在建筑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把绘画艺术与建筑结合起来,正如米开朗基罗一样。文艺复兴建筑如此辉煌,得益于当时的社会平和。到了20世纪,包豪斯设计艺术的出现,现代艺术从此又达到了新的平台,使艺术领域更加广泛,不再限制人们的原有思想。格罗皮乌斯对包豪斯的设想当中,他的其中一个思想非常的重要,可以说从本质上讲,美术和工艺不分家,只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艺术活动。包豪斯艺术没有明确的局限性,从而出现了像康定斯基,克利,穆希这些艺术家。包豪斯艺术大胆创新,思想前卫,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下面说说大艺术家康定斯基,康定斯基在包豪斯艺术教学中对几何形状的精妙运用,极大的影响了包豪斯的设计语言,但他一生的57件艺术作品被德国纳粹没收。康定斯基一生艺术多变,经历了不同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的特色,印象派,野兽派,抽象绘画他都有所了解并且尝试,后来经过多变,从单纯的点线面的模仿尝试到后来的在二维平面上的几何概括图形,他在绘画上的一句名言是:客观物象损毁了我的绘画。如果要进行写实具象描绘,就必然放弃心灵上的自由描绘,由于他生活在包豪斯艺术之下,所以他放弃了写实手法。而蒙德里安,他主要是进行抽象创作。他在画布等二维平面上进行色块,线条的几何图形的组合,从而达到视觉平衡,逐渐确立自己的抽象画风。蒙德里安是抽象集团的中心人物。他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超越感。蒙德里安的这种独特的画风,对于后来的艺术设计,特别是运用色彩和线条的组合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进行现代运动的设计师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最终得出反对装饰风格的纯几何形式。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们致力于从事最新观念和最先进的设计,他们强调一种单一的现代运动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现代材料和工业生产技术,以原色红、蓝、黄和圆形以及方形为基础形成纯几何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现代设计也被称为国际风格。这是因为这一新方向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予以的美称。包豪斯设计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国内设计师学习的地方,尤其是艺术家康定斯基的几何抽象绘画作品,比如色彩的运用,线条的位置摆放,线条的粗细对于设计画面的影响,还有颜色面积的大小对于作品平衡起到了什么具体作用,这些看似不是很重要,其实对于好的设计作品确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些也是现代艺术和艺术设计之间的桥梁。

三、科学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科学和艺术就像是亲兄弟一样,他们不可分割,他们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更舒适更便利的生活环境.世界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而这些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引起的人们行为,观念上的改变,也对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建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的科技使得如今的艺术家能够以交快的速度完成一些前辈们所无法完成,甚至不敢想象的大型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品渐渐脱离了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变的越来越快速化,机械化,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要借助当下的一切有利条件,创作出更美好的艺术作品,那将会是人类在艺术领域的新的高度,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张邦兴.中外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香奈儿:来自现代派的艺术 篇3

香奈儿是1913年在法国巴黎创立的时尚品牌,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时装、护肤品、手袋、眼镜、珠宝饰品、化妆品、香水等,每一种都闻名遐迩,尤其是时装和香水。它的创始人名为Gabrielle Chanel,音译过来就是加布里埃·香奈儿。对!香奈儿本身是人名,好友们昵称她为Coco。她是时尚界中的顶尖人物,在巴黎社交界活跃非凡,与当时的贵族、百万富翁、诗人、艺术家交往甚密,她在私人豪宅中招待过毕加索、达利、乔治阿克、丘吉尔,甚至温莎公爵。

赶尽杀绝的天使

说起20世纪初女性的风姿,我们可以参考奥黛丽·赫本在电影《窈窕淑女》中的形象。她们用紧身胸衣把腰紧紧束住,下身是带着金属支架的夸张的圆裙,头上往往还戴一顶装饰着羽毛的帽子,这种装束很难自如活动。

而香奈儿的设计提供了具有解放意义的自由和选择,改变了人们头脑中女性服装的常识,将服装设计从男性观点为主的潮流转变成表现女性美感的自主舞台。这种对传统的突破,使以前高级时装店的设计成为过去的遗物。因此香奈儿也获得了一个绰号,“赶尽杀绝的天使”。

当时在欧美上流社会的女性中,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当你找不到合适的服装时,就穿香奈儿套装”。

除了时装,香奈儿也在1921 年推出Chanel No.5香水,女星妮可·基德曼作代言人的这款No.5香水瓶子是一个甚具装饰艺术味道的玻璃瓶。而“双C”标志也让这瓶香水成为Chanel历史上最赚钱的产品,且在恒远的时光长廊上历久不衰,至今在 Chanel的官方网站依然是重点推介产品。

1955年2月,当欧洲还处于战后物资相对缺乏的时期,香奈儿就用一款划时代的手袋设计震惊了时尚圈,它就是2.55。这款手袋带有方扣和多个隔层,大胆引入肩带的设计,开创了崭新的时尚潮流。从此,这款点石成金的包包让所有女人心驰神往,成为时尚女性梦寐以求的必备单品之一。

香奈儿的腕表更是一个传奇。每款腕表都汇聚了熟练匠人的辛勤劳动,上面镶嵌了珠宝和钻石,很多都是限量产品,成为人们的珍贵收藏。

香奈儿眼镜也继承了香奈儿品牌的一贯传统,细节上的雕琢,创新的技术以及卓越的线条轮廓,都能清楚地看出设计时的精心。

香奈儿经典方头凉鞋,后跟高5公分,同时用带子增加稳定性,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创新。在色彩方面,黑色鞋尖与米色搭配的双色鞋几乎满足了所有服饰的搭配需要。直到今天,这一品牌仍旧坚持由技艺精湛的师傅以手工制作,同时大部分经典款式采用最轻盈的羔羊皮,即使长时间穿着也不会觉得累。

如果说香奈儿本身就是30年代的明星,没有人会持异议,更准确地说,她应该是明星中的明星。那些好莱坞的大牌往往需要排一个月以上的长队才能求得一款她的设计作品。嘉宝、玛琳·黛德丽、奥黛丽·赫本都是她的忠实顾客。其最大牌的明星代言人无疑是玛丽莲·梦露。1954年,当有记者问梦露穿什么入睡时,这位好莱坞的巨星做出了经典回答——我只穿N°5入梦……

谜一样的女人

香奈儿一生最不爱谈论并极力掩盖的,就是她的身世。据说她出生在法国索米尔,而另一说法是法国南部山区奥弗涅。实际上,关于她身世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加之香奈儿至死竭力回避和掩饰,就更使她的出身蒙上一层迷雾。

香奈儿生于1883年,父亲是一个游走四方的杂货小贩,母亲是一个农家女。她是以私生女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的,她的父母后来补办了婚礼。母亲在她12岁时病故,而她的父亲则抛家弃子远走他乡。

姐妹三人被祖母送到了当地修道士办的的孤儿院,两个兄弟则被送到农家抚养,很小就开始给人干活。在孤儿院,香奈儿受到了一些基础教育,并练就了出色的缝纫手艺。此后三姐妹先后在修道院推荐下进入圣玛丽娅寄宿学校。

香奈儿平日与姑姑阿蒂汉要好,两人年龄相仿,形同姐妹。她从寄宿学校毕业后,就到了阿蒂汉所在的女士内衣与袜子店当助理。香奈儿的缝纫手艺无懈可击,20岁时,她自己在外面租了个房间与阿蒂汉同住,这时已经会有些老顾客不去内衣店,而是直接找到她的住处定做衣物了。

在她离世40多年的今天,有关香奈儿的传记陆续出版,还有很多被拍成了电影。固然是时装品牌的创始人,可是为什么炙手可热到这种程度呢?

她对女性的影响力非常大。她渴望进入上流社会,事实上她已经成为上流社会的女王,可是她又尖酸刻薄,特立独行。在她身上有很多谜,其真相一直不为人所知。正是这种难以体察的神秘与朦胧,造就了她无穷的魅力。

但是高傲的她却不肯直白地向人诉说自己的过去。她把自己的过去描述得丰富多彩,以至于人们无法分辨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有关她的传记类图书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出版,正是因为人们在这些问题上找不到正确答案。

1909年,她移居巴黎,在那儿为朋友们设计帽子。1912年,她在康朋街上开了CHANEL MODES,大获成功。1914年,她又开设了两家时装店,香奈儿这个品牌算是正式诞生了,那年她31岁。1921年,她以其杰出的成就,把总店开在巴黎康朋街31号。1935年,她的事业已扩大到5栋楼,员工4000人的规模。每年工厂设计28000件产品,畅销欧、美、亚等地。

她和男人们

所谓“赶尽杀绝的天使”可能还有另外的意思。香奈儿终生未婚,但这丝毫也不妨碍一大群男人围绕在她身旁。香奈儿的一生,既与艺术家亲密接触,又与王公贵族恋情不绝。她在两者之间游移徘徊,对于知识与创造的渴求,推动着她追随诗人、作家、画家与音乐家,对于金钱奢华的欲望与追求,又把她引向贵族与上流阶层。

1921年,女友米西娅·赛特把香奈儿带到佳吉列夫的现代芭蕾舞圈里,她和科克托、毕加索结识了。在20世纪20年代,佳吉列夫在巴黎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就像是现代艺术沙龙,在那些习惯于流浪度日的穷艺术家和势利的上流社会之间建立起一个奇怪的通道,毕加索等人在其中往返自如。1922年秋天,他们合作了改编自《安提戈涅》的舞剧,在蒙马特区一个又小又破的“工作室戏院”里推出,科克托写剧本,毕加索画布景,香奈儿设计戏服。1924年,他们三人又合作了舞剧《蓝色列车》。

我们发现,香奈儿与毕加索有着同样又圆又亮的黑眼睛,同样咄咄逼人的眼神,具有强烈的穿透力。毕加索看上的女人跑不掉,香奈儿盯上的男人也逃不了。如果说毕加索是靠不断更换年轻女人获得绘画创作的灵感,那么香奈儿则是在不断钓到的男人身上获得时装设计的灵感。他们都拥有众多的情人,与各种各样人物的恋情火花,迸发创作出了丰富多彩,惊世骇俗的作品。香奈儿说:“假如毕加索的作品进入罗浮宫的话,他的吉它会惊动半夜值勤的人员,他的雕塑则会在天黑后自由活动。”毕加索则称香奈儿为“小黑牛”,“欧洲最富知性的女人”。

科克托1949年写作出版的《法兰西皇后》一书是香奈儿灵感的来源。16世纪严肃、高贵的法国皇后凯瑟琳·德·美第奇似乎很让香奈儿着迷:这位亨利二世的遗孀拥有的双C徽章,和香奈儿设计的品牌标记有着惊人的相似;她喜穿白色绉领装饰的黑色袍服,而香奈儿也为小黑裙加上了白色衣领。但香奈儿本人从未明确表达过她对这位皇后的仰慕,只是在1936年为《世界与运动期刊》撰写的一篇文章中,香奈儿写道:“生活在弗朗索瓦一世到易十三年间的女性,常使我产生同情与钦佩的奇妙感觉,也许是因为她们集无与伦比的简洁与肩负重任的伟大于一身吧。”

现代派艺术 篇4

关键词:传承,传统艺术,个性

1 传承, 精华萃取, 无可替代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等等, 都有几千年的积累, 都有伟大的创造, 经年累月, 口口相传, 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的萃取, 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就音乐领域来讲, 就可分为国乐、新音乐、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等几大类, 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 这“国乐”指的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 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 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 如学堂乐歌等, 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基本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 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则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 还包括当代作品。因此, 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 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 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 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 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 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 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 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 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 (即“说唱”) 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 “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 除了民间音乐, 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杜亚雄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仅从传统音乐艺术的界定, 我们不可否认传统艺术所包含的传承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它在艺术领域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源头和基础。

2 个性, 颠覆传统, 突显风格

我们现在谈到的“现代音乐”其实是一个美学范畴, 一般指音乐的风格。实际上“现代音乐”是一个历史范畴, “现代”的本意即“现在这个时代”, 照此还“现代音乐”的本意就是“DOUBLE_QUOTATION现在这个时代的音乐”, 它理应包容时下所有音乐创作的各类风格 (甚至流行音乐) 。如果需特指那种与传统美学彻底决裂的音乐, 可能用“先锋派音乐”[Avant-garde Music]一词更确切一些。在此基础上, 我的观点认为:我们需要各式各样的现代音乐。既然现代音乐包括了目前的所有音乐创作, 我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大家用同一种风格进行创作。在专业音乐创作领域, “先锋派音乐”或许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主导地位, 但是不可否认还有很多人对这种音乐并不感兴趣, 他们坚持用自己喜爱的审美方式作曲, 常常由于偏浪漫派风格, 不那么前卫而受到专业圈子里人的嘲笑, 笑他们“好像回到蒸汽机时代”。同比传统音乐而言, 现代音乐颠覆的是传统的歌颂、赞美, 而更注重的是个性与风格。

3 感觉, 无所不在, 多元混杂

后现代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时髦的话题, 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披览见诸报刊的众多有关文章以及打着这个招牌的各类创作, 就可以发现后现代几乎被当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杂货铺。后现代音乐是音乐发展的一个极端时期。音乐似乎变成了单纯感官的东西, 是反理性的。后现代时期音乐不再称为“作品”, 而称为“文本”。这里不再对文本强调某种阐释, 因为每一种阐释都只代表一个人的见解, 强调每个人都要参与。它是无深度, 无织体, 碎片化的堆砌平面式的陈述。我们应肯定后现代主义音乐的进步性, 即“反叛意识”。“它通过对语言解拆和对逻辑、理性和秩序的亵渎, 使现代文明秩序的权力话语和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的神话归于失效。[1]”它以自身无中心、无主体, 消解一切游戏规则, 也消解了人类对真善美和正义的追求, 生命的价值和世界的意义也随之消亡。因此我们在肯定后现代主义音乐强烈的反叛意识的同时, 实际上也可怕地看到了后现代主义音乐使一切都成为可能, 一切意义都成为合理。它打破了乐音和噪音的区分。传统的审美原则规定了乐音作为组成音乐的基本语汇, 而后现代主义音乐对传统的盲目的全盘否定, 竟然令人难以接受地运用噪音作为音乐素材。这些噪音包括自然界各种音响, 以及撕纸声、咳嗽声、脚步声等等。后现代主义音乐彻底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但是, 艺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它对人精神领域的作用决定它必然应高于生活。而后现代主义音乐的谬误在于它过分等同于生活, 它是一种丧失了精神超越性价值的艺术。后现代主义音乐的另一特征是零散化。即主体的消失。主体作为现代哲学的元话语, 标志着人的中心地位和为万物立法的特权。在后现代主义中, 主体丧失了中心地位, 已经零散化而无自我的存在了。当主体零散成碎片以后, 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了, 主观感性被消弥。世界不再是人与物的世界, 而是物与物的世界。追求纯肉欲的感性支配, 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消失了, 只有纯客观的表现, 而无丝毫表现的热情。后现代主义音乐也随主体的消亡而呈现出音乐碎片化的无中心状态。于是旋律的美感丧失了, 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态度也随之破坏了。须知, 原始音乐是只有节奏而无旋律的, 因此而知, 旋律是音乐进化的产物。旋律的消逝, 美感的丧失并非是艺术的前进, 而是艺术的倒退, 必须导致远离听众, 最终丧失听众。随着后现代主义音乐零散化的表现, 我们也看到后现代主义音乐的另一特征———平面感。“平面感”, 又称浅表感, 指作品审美意义的深度丧失。作品不可解释, 只能体验。后现代主义音乐拆解了资本主义深度模式, 它反英雄主义、反精英文化。在欣赏传统音乐时, 我们可以透过其形式的建构, 从中挖掘出作品的思想内涵、深层意义, 而后现代主义音乐不追求深度, 只求表象的一种罗列和表达, 不重结果, 只重过程, 只是在陈述过程中感受、参与。而传统音乐作品有和声、有织体、不仅有横向线条的细腻发展变化, 更有纵向的“深度结构”, 是立体的。在中国流行乐坛上, 崔健及其所创作的摇滚乐是有其后现代主义意义的。无论观念上还是形式上, 崔健的作品都是中国摇滚乐的重要代表。在本质上, 摇滚乐绝对追求人生的真实, 它摒弃了浪漫主义的一切虚饰, 给人强烈的震撼、感受和参与。崔健直接触动着人们麻痹的神经。他那嘶哑而有力的呐喊式的歌声, 似乎要唤醒人们久已被后工业社会的匆忙与冷漠所麻钝的人类最原始、最本真的对生命追求的灵性。崔健的作品完全以感性的方式直接抒发了在价值观念快速变化社会中, 人生的真实感觉, 凝聚了历史与时代的丰富内涵。他的作品是一种实在的心灵倾诉, 它对生活施以最无情的解剖, 但却是最真实的。

参考文献

现代媒体艺术的教案 篇5

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一事,将国内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家具高端品牌“达芬奇”推到了风口浪尖,国内舆论一片哗然。13日下午,家居厂商达芬奇就央视曝光其“假洋品牌”及质量问题一事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不过面对现场近百名记者的追问,达芬奇总经理潘庄秀华始终没有正面回答与央视曝光内容有关的问题,而是哭诉创业维艰。而达芬奇这一场新闻发布会,也成为引爆民众娱乐的G点,达芬奇女老板声泪俱下的画面,迅速成为网络各路PS达人的最新素材。网友们将大画家达芬奇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达芬奇女老板的哭照结合,一组极为逼真的PS照片应运而生,并有网友为其取名为《达芬奇的哭泣》……

第一幅原图作品,以下的则为网友ps的作品:

《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达芬奇女老板的哭照结合,讽刺意味更加的浓厚。“PS”也成为关键词,应用范围广泛。何为“PS”?PS是电脑上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的缩写。对于广大Photoshop爱好者而言,PS亦用来形容通过Photoshop处理过的图片,即非原始、经处理的图片。为何不把“PS”引入课堂呢? 在高中开设Photoshop课程是具有可行性的。摄像手机和数码相机的广泛使用,拍照已经是和骑自行车一样的事情了,能够把自己拍摄的影像加工处理,肯定深受广大高中生的喜爱,学生的兴趣高昂;软件可以选用Photoshop7.01版,此软件为绿色无安装版(如图所示),只需解压缩就可使用,对计算机的性能要求也低。保存在U盘上,随身携带,便可随时使用,避免安装下载的麻烦。当然本版本的功能要比安装版的少,但作为入门级的软件足以满足高中生的需求。

制作CD盘面教学案例设计如下:

一、课程分析

Photoshop是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深受广大平面设计人员和电脑美术爱好者的喜爱。是现今最畅销的设计软件,主要应用于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领域。

二、教学目标

掌握Photoshop的基本功能,能够进行基本操作,并能独立完成简单平面图或照片的处理。本课目标为独立制作CD盘面。

三、教学方法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

一个班容量的计算机教室,并使用多媒体教学同步教学

五、教学过程

A.导入:每当我们逛音像店时,总会被那些漂亮而富有个性的歌星的CD盘面所吸引。你是否也想拥有自己形象的专集盘面呢?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找一张自己个性十足的照片,在Photoshop中就能实现你的愿望。普通CD光盘的尺寸,外径是120mm,内径是15mm,盘面印刷的部分要向内缩进1mm左右,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操作了。

B.制作CD盘面的外形轮廓

1.选择菜单命令“文件→New新建”,新建一个长和宽均为150毫米的空白文件。为了便于屏幕显示,我们将分辨率设为72像素/英寸。

2.选择椭圆选择工具,在属性栏上将样式设为固定大小,在右侧的宽度和高度输入框中填入120毫米。

3.在图像窗口中单击,即出现一个直径为120mm的圆形选区,按住鼠标不放,移动选区到适当位置再放开鼠标,完成选区的绘制。在图层面板上,单击底部的新建图层按钮,在背景图层的上面新建一个空白图层图 1,填充为白色将它命名为“CD”。

4.取消选区。由于填入的是白色,与背景颜色相同,所以在图像窗口中看不到变化。再在属性栏上将固定大小的宽度和高度改成15毫米,在图像窗口中绘制出一个直径为15毫米的圆形选区。在图层面板上再新建一个图层图层1,填入白色背景色,然后取消选区。选择背景图层,再单击上面两个图层左侧的方框,使其出现链状图标。

5.选择移动工具,在属性栏上单击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按钮,使两个白色圆形位于图像的中央。再次单击两个链状图标,使其消失,取消图层之间的链接。再选择图层“CD”,然后按住Ctrl键单击图层 1,将其轮廓作为选区载入,按下Delete键,取消选区。这时候,图层 1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了,将它拖动到面板底部的垃圾桶中删除。

6.按住Ctrl键单击图层“CD”,将其轮廓作为选区载入,这是一个环状选区。选择菜单命令“编辑→描边”,在对话框中设置描边的宽度为1像素,颜色为黑色,位置为居中。设置好后按下“好”按钮,图层“CD”的边缘将描上细细的黑边。

打开图层样式,在菜单中选择投影,于是弹出图层样式对话框,左侧的投影已经被选取,我们在右侧将阴影的透明降为50%,将大小设为10像素,其余选项保持默认。

7.确定后,图层“CD”下面出现下落式阴影,阴影使得CD的轮廓有了立体感,从背景中突出出来。再次将图层“CD”的轮廓作为选区载入,新建图层 1,将它命名为“Cover”。选择菜单命令“选择→修改→收缩”,在对话框中填入3像素。确定后,选区向内收缩了3像素,约为1mm的尺寸。按下“Alt+BackSpace”键,使用前景色黑色填充选区,然后取消选区。到这里,CD专集的基础工作就做完了。

C、给盘面印上个性图案

打开一幅自己的照片,一定要够酷,这样做出来的效果才够棒。如果图像为彩色的,需要将它变成黑白两色,而这一转换必须要以灰度模式为中间过程。

1.选择菜单命令“图像→模式→灰度”,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好”按钮,这时图像就变成了256级灰度的。再选择菜单命令“图像→模式→位图”,在对话框中分辨率保持为默认的350像素/英寸,选择方法为50% 闽值,按下“好”按钮。

我们需要白色的人物形象,所以按下Ctrl+I键将黑白两种颜色反转,得到与原来黑白颠倒的图像。

2.按下Ctrl+A键选择整个图像,使用移动工具将它拖动到我们刚才制作的CD图像窗口中。在图层面板上,可以看到拖动过来的黑白人像自动在最上面建立了新图层图层 1,将它命名为“Photo”。按住Alt键,将鼠标移动到图层“Photo”和“Cover”之间,当光标变成两个相交的小圆和一个箭头的样子时,单击将两个图层建立剪辑组。这样,图层“Cover”将成为图层“Photo”的蒙版,使后者只能显示在其范围内的部分。使用移动工具调整图层“Photo”中的黑白人像到适当位置。人像的手显得有点多余,可用图章工具将手擦除。

从现代教育技术到现代教育艺术 篇6

一、科学选择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提升。当代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而且对这些信息技术充满认知兴趣。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科学筛选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处理技术,将学习内容立体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起来,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为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我特别播放了初中时学习过的《核舟记》相关图片。当学生对文字进行梳理之后,我又开始播放由本班学生参与录制的配乐朗诵。由于音乐、画面和教材内容形成和谐统一,又是同学朗读的课文,自然要特别关注。在小组讨论时,我提出几个思考问题:思考作者为何而乐?第二节中作者悲从何来?第三节中客悲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后一段作者和客人是怎么转悲为喜的呢?由于前面有很好铺垫,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教师成功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开文本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多媒体画面引发学生回忆,配乐朗读又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学习呈现良性化。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但要科学设计运用课件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努力。

二、优化课堂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有些教师解决某些重难点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很丰富,教师往往是自己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依然是听得稀里糊涂。因此,改变教学意识,制定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便显得异常重要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声光电技术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优化处理,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好技术环境铺垫。

优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能够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制定教学措施。例如,在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时,为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举行全校局域网语文课堂互动活动。学生们同时登录学校局域网,进入互动平台,对同一篇文章进行网上互问互答。一个班级学生负责提出问题,另一个班学生负责回答问题,然后进行轮换。由于是网上互动,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争先恐后地提问解答,课堂学习研究气氛特别浓烈。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展开不同班级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由于涉及竞赛性质,学生自然不甘落后,课堂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教师给出一些点拨,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的。

三、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放弃“一言堂”,要少讲多练,特别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课堂容量,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更广阔平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筛选、进程优化、信息整合,为学生呈现针对性更强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提供课文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丰富信息传递,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利用课件还可以渲染课堂气氛,促进文本生本对话。这对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价值观都有重要帮助。

例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准备了微视频,播放毛泽东影视片断,从影像中感知伟人的风采。学生不仅对毛泽东有了更多认知,也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所吸引。再让学生来读这首词,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学生认知的提升。原来学生朗读诗词的节奏普遍较快,很容易破坏作品的内质,难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可看过电影剪辑之后,学生朗读速度明显降低,语气中自信力量大大增加,这说明电影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卓有成效的。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为课堂教学量身定做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集中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艺术化,让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西方现代派艺术对当代广告的影响 篇7

现代派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确实给广告注入了一股活力和新意。但是, 不只是要求在技法和表现风格上的模仿和衍生, 而是要吸取现代派艺术的灵魂和理念。要有血有肉, 这就是肉身需要灵魂, 否则就缺乏了精神的光环。

一、从现代派艺术的特征来看平面广告

1. 重个性

西方艺术以人性的解放作为现代艺术的起点而登上了历史舞台, 从近代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强调人性的解放, 产业革命后, 机器大生产使人们又被束缚到高节奏的生活状态, 人的自身创造也受到了局限, 这时就再次提出要个性自由。自由成为了人类的向往。如表现主义所追求的不再是局限于绝对的东西, 不论美丑还是真实的, 都必须回到人类共同的品质和人性尊严与个性上去。

在国内广告中能显示个性的其实并不在多数, 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 使得广告失去了它应有的艺术魅力, 很多同类的广告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些没有个性创意的广告, 让我们感到没有耐心和兴趣去解读, 而那些能抓住心灵和根部的广告才是艺术的化身和产品服务本身魅力所在。

现代派艺术以其现实和潜在的意识为依托, 是一种极端追求和表现, 它要用极端的语言形式去表现, 广告在追求这个的过程中, 必然或偶然的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但在创作过程中也有些“垃圾艺术”的产生, 这就是只追求个性美却缺乏真正个性美的作品, 也必将使平面广告引入歧途。

2. 重时代性

“现代主义”主要根据个人的想象和意识来解释时代精神的。尽管什么是时代精神在看法上各不相同, 但他们的作品无论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上都各不相同, 也可能是相悖, 不过我们还是要承认艺术要紧跟时代, 表现时代, 具有时代精神。比如:抽象主义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他们摆脱了现实中的“形”“色”的束缚, 就用点、线、面这些抽象关系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完全把客观事物给抽象了, 与之相反的波普艺术从极端抽象走入了极端具体, 把现实生活中的物品重现出来。

那么广告也是展现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 他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精神体验。每个时代广告都有相应的主旋律, 这是与时代相应的政治的, 经济的, 和文化的历史渊源, 人类的精神产物归结到底是我们的物质世界, 作为历史的传承者, 我们要把时代气息和文化要素注入到广告中, 使得广告拥有经济量的同时也拥有文化量。这就是广告把握时代的精神和脉搏, 引导消费心理和现代的生活方式。

3. 重传承性

以毕加索为首的立体派与其他现代派绘画表现手法不同, 他是控制情感的理性画派, 塞尚创立的物体都是以球体、圆柱体、椎体等组成的, 也修正了塞尚对自然构图的原则, 以主观的结构来构图。未来派是以最前卫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的, 他们否定一切文化传统, 表现在美术领域排斥过去作为绘画手段的情调和预期的趣味, 称颂有独创性的形式, 主题上把目光瞄向新事物。

事实上, 不管是承袭, 还是批判的否定, 某种程度上都是继承和发展, 是事物传承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 但在产生的结果和最后引起的意义上是一致的。

4. 重创造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创造性的社会。艺术上充满的是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创造, 就没有艺术”这个话题也被给予了新的内涵。

(1) 在现代派艺术中运用了各种材料来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灵魂, 广告更是可以利用广泛的载体对消费者进行有效的诉求。

在现代艺术中波普艺术就是用大量的材料实践, 采用画面和实物的拼接的方法, 或者干脆用实物集合的办法来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而现代生活中, 广告无处不在, 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充斥着整个世界。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发掘更新传播手段, 把未知的载体巧妙的方式嵌入我们的生活中去。比如说, 在我们的购物纸袋上作为广告的载体, 这正是消费者在生活环境中身边高频接触的事物, 来实现信息的传达的。广告的价值就是取决于暗示的真实性、权威性、必然性。

(2) 创造源与想象力。广告创作需要这种想象力的发挥, 以实现突破旧事物, 这种突破是“形、神”兼备的飞跃。这种想象力是多样性集中在某一广告中, 这个过程更像是放大镜在太阳光下的光点聚焦。

那这样说来, “创造“是现代派艺术和广告一个共同追求的特点, ”创造”意味着挑战, 意味着革命和批判。这就是事物的不断更新和变化。

二、现代派艺术的派别对广告派别创立的必然性

现代派艺术的产生不是单纯的出现在文艺现象中的, 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 和特定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现代主义各派别都是对一个或几个派别的吸纳, 延伸, 甚至是否定。它们之间相互借鉴, 相互影响构成了现代派艺术独具一格的风格和魅力。事实上, 广告发展到现在, 并没有形成特别的派别和体系, 也不利于形成一个有效且更优质的交流、借鉴和批判的平台, 这更不利于广告创作的良性循环。没有比较和差别, 就没有新的思想的火花碰擦, 这也必然使广告不能朝着新的方向迈进。

总之, 广告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沿袭现代派艺术的技法和风格, 而是要研究和运用现代派艺术来发展广告, 这样说来广告是源于社会、自然、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普遍规律, 而广告只有在吸取和遵从了广告以外的各种知识领域的共同规律, 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祺著.论西方现代派艺术.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12月.

[2]袁林主编.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7.

浅析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 篇8

近年来, 当代艺术逐渐发展成一个艺术领域, 几乎每一个研讨会, 不管大或小, 不管是中国绘画、水墨还是油画, 都与当代艺术密切相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在热门的艺术市场、连续破纪录的价格等因素, 关于它的传说和神话在过去的几年里屡见不鲜。

对于当代艺术的定义, 人们虽然不能提供一个像数学问题似的统一的回答,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讨论分析历史, 找到人物艺术的基本属性和历史和学术之间的关系来界定当代艺术的范围。从文化的角度, 当代艺术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艺术, 它属于后现代主义, 即现代主义之后出现。在学术领域, 人们认为它是后现代主义的开始。在历史上, 只有当艺术和相关系统发展到一定水平, 艺术世界独立地位和定义艺术或非艺术类。

事实上, 对于现代主义来说, 可以真正定义的艺术范围其实很小。考虑到当代艺术是相对于现代主义, 我们就必须简短讨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是什么。这也是理解当代艺术的关键, 它是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过渡, 或是说当代艺术试图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 创作方式, 所以说作品的创作在于解释和定义艺术。

二、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都属于西方艺术理论范畴的概念, 然而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往往是混淆的。老实说我们早已被媒体口中的“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搞的昏头转向, 无法辨别。但是在西方, 作为这两个词汇的发源地, “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划分。接下来, 我们就简单的做一下区分。

在讨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区别的之前, 首先要理解两者之间的文化背景、政治、艺术等等差异。现代艺术是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到来深远影响下, 由当时社会与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到了十八世纪的后期, 启蒙思想的思想家们在现代化的社会把理论思想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哲学层次, 之所以这样, 是这些艺术家发现, 资本主义将带来个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社会, 而这个社会会比以往的社会先进和有着更多的机遇。

后来, 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加速到来, 社会的文化、传统、阶级的变化, 产生了跟之前社会阶级层次、领域的不相同的新时代, 此时在社会上, 人们的生活、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影响。在思想的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时的思想家们也产生了前无古人的文化思想巨变。将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划分为不同的领域, 这种人为的划分导致了这三个方面走上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这一结果加速导致了这三种领域更加的分离。而分离的结果, 有西方的学者认为是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正常的社会选择。资本主义的到来, 审美的现代性, 社会的现代性开始分离, 这两种的现代性的分庭抗礼是导致的“现代艺术”发展的前提。而“当代艺术”却是对这种审美现代性的否认与批评。否认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为批判形式化导致了艺术和现实生活分离化。二为否认形式化成为一个固化的体系, 加速了文化与生活的脱离。从本质看,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虽然具有相当不同的地方, 但是, 从目的上和手段上来看, 却依然有非常类似的地方, 起目的都是传达, 对象都是读者。

三、当代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文明的普及, 市场经济的到来,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当代艺术”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 显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其原因是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 精神的需求就会有所需求, 而这也对我们的艺术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即:更加注重人的因素。作为物质的创作已注入更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当代艺术和设计”发展趋势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设计的异化倾向

当代设计反映人们对工业社会标准化、统一模式的逆反心理, 人们开始设计出富有创造性和个性风格的设计, 设计是反理性、反常规的设计, 给人以心理上的刺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设计出具有个性化语言、民族风格和具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大公司在把产品推入国际市场时也充分注意到尊重各国的民族习惯, 与此同时, 艺术与设计也成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

2. 寻找情感的寄托-——怀旧, 伤逝, 情有独钟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的艺术观层出不穷, 复古与怀旧的情调和传统的地域性风格与现代设计形成了强烈对比, 强化了人们的感受, 空间上还用异国情调, 转换古老风俗背景, 运用地方特点的材质, 创作了具有怀旧和复古的艺术氛围。这种文化背景产生在当今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极度追求下, 这种物质文明的逆反关系使人们产生了厌烦情绪, 反过来怀念古老的文化氛围, 追求传统文脉, 向往充满人情味和装饰味的地方民俗, 崇尚返璞归真。

3.“当代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

当代艺术强调自我超越, 但同时又强调对一切传统艺术采取吸收而不是叛逆态度的兼容主义, 肯定了装饰在视觉形象上的象征作用, 运用历史的、文化的隐喻性符号。这种传统符号的出现并不是简单地摹写古典式样, 而是对历史的关联趋向于抽象、夸张、断裂、组合, 并与现代材料一起应用它参照了历史样式, 承接了历史的延续性, 这种结合通常是突然开始又忽然结束, 幽默荒诞地将历史隐喻在空间中, 耐人寻味, 它丰富的创造力使当代设计富有神奇的魅力

4. 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 风格上的花样翻新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达到了极致, 后现代解构主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设计需要理论的突破, 加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于是不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设计与人类之间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力图通过设计活动, 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机制, 这也成为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工业化产物和现代设计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但同时也给地球和人类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灾难性破坏。在绿色设计中, “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义。这也正符合当代艺术中“小而精”的艺术理念。

“当代艺术”不是一个恒定的代名词, 它不同于某个特定时期的艺术思想或艺术时期, 如“文艺复兴”等等。它是随着人文、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影响而不断发展与变化的, 随着优秀作品的层出和大众的承认, 它的影响力将渐渐扩大, 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艺术设计、文化创作等等领域, 我们期待它日益辉煌, 拿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生活的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当代艺术”也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艺术时代的代名词, 我们不断的从各种画册, 艺术杂志中看到这个词汇, 本文试图解释这个概念, 并理清“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以及分析“当代艺术”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艺术,现代艺术,设计,文化生活,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2]何桂彦.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现代舞的艺术特点与艺术魅力 篇9

一、现代舞的自然化与个性化

现代舞在20 世纪30 年代左右进入中国, 以其自由的个性迅速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最大限度地弥补了传统舞蹈拘泥的表达形式, 为现代舞舞者提供了充分展示自身性格魅力的手段。现代舞与守旧、形式主义对抗, 跳脱拘谨单一的舞蹈动作束缚, 主张自由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及充分且淋漓尽致地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现代舞舞蹈形式正成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与欣赏者在旋律与节奏及情感中达到共鸣。“现代舞之母”邓肯即主张运用接近自然的人与事物、毫无华丽的舞台、极其简单的舞者服饰、坚毅的灵魂、赤裸的双脚打造真正的现代舞。现代舞追求真实、自然、自由、个性及灵魂, 这也是欣赏现代舞的观众最能产生共鸣的艺术特点与魅力。

随着现代舞逐渐被人们熟知与喜欢, 现代舞特点的研究中更需注重现代舞的精神价值, 从而培养舞者良好的现代舞综合素质。将现代舞引入研究, 将有利于其特点与艺术魅力研究成果的取得, 可进一步提高现代舞的特点研究效率, 更好地培养舞者现代舞艺术品位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现代舞的近距离交流时, 需注重其背后的故事, 使其擅于用心灵和肢体为观众讲述更为深刻的内容。现代舞结合自身优雅的旋律、动人心弦的歌词, 广受年轻人欢迎。在现代舞特点的研究过程中, 培养舞者富有深刻情感的现代舞素养, 达到最终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舞所表达的内容, 都蕴含着编舞者与舞者深刻的思想内容, 具有一定的内涵与故事性, 需不断对现代舞的特点研究方式等做大致的总结, 对特点研究的内容等也进行不断的整合和展开, 从而进一步提升舞者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使其将具有艺术生命力与魅力的美好事物不断传承下去。让舞者通过现代舞培养积极的情绪, 使观众也随即感受到人生中的美好。目前, 观众主要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现场观看等多种渠道来接触现代舞, 对于进一步加强对现代舞的特点研究, 提高舞者的舞蹈素养, 培养舞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感知、精神、力量的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舞的情感性与思想性

现代舞的艺术形式可最大限度地表现舞者自身的情感与思想, 使欣赏者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和震撼思想。如此独特的艺术形式, 有利于欣赏者审美感受的发展。现代舞《生命之舞》的编导莫里斯·贝嘉, 是具有挖掘深刻情感理念的现代舞大家之一, 其运用舞者的身体来揭示生活与生命的价值, 将精神当作生命的力量激发出来。其次, 现代舞的兴起, 也使得人们突破了审美标准, 运用时代的意识逐渐摆脱掉了传统舞蹈的循规蹈矩, 进而进行开放性的挑战, 回归舞蹈的自由, 回归本真。这也是现代舞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点及强烈的艺术魅力所在。

现代舞舞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进而更好地培养自身通过现代舞欣赏而树立的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现代舞的特点与魅力研究的概念远比普通意义上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概念要宽泛, 其特点与魅力的研究更侧重于对艺术作品的体会、感悟、想象与再表现的过程。现代舞特点与魅力的研究需要舞者了解更多相关的现代舞史论知识, 通过作品进行自身角度的欣赏与解释。现代舞特点与魅力研究的实质就是不断进步, 在此过程中, 舞者能够充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文化的力量, 能够使舞者在在古今中外优秀的现代舞艺术作品面前, 分析与评价艺术作品的精华所在, 了解与感悟艺术的内在美与精神, 从而树立良好的审美观, 促进舞者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真正实现现代舞特点与魅力的研究能够给舞者们带来独特的意义, 也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对现代舞特点与魅力研究的要求。培养现代舞特点与魅力的研究会使舞者成为该研究活动中的参与者、体验者, 体悟该研究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此进程中, 现代舞教育在提高舞者综合素质、培养舞者独特气质与人文关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使舞者与观众在现代舞艺术的熏陶中享受生活, 并充分了解现代舞的特点与魅力之所在。

三、结语

总之, 现代舞是文艺现象的组成结构之一, 更好地研究现代舞的艺术特点及魅力将进一步有利于其的良好发展, 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甜.浅析现代舞的发展历程[J].科技风, 2013, (32) :82.

[2]梅耀轩.芭蕾和现代舞那点儿事[J].读写算 (教育特点研究研究) , 2013, (15) :36.

现代派艺术 篇10

一、从“李约瑟之谜”看设计理论、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1. 现代设计的理论缺陷

当今的许多高等艺术类院校的教育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重视设计实践, 轻视设计理论;重视设计发生的结果, 但不重视其产生的原因, 这就是所谓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人们所熟悉的很多设计师, 他们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成长经历和文化基础, 纵观他们的作品, 可以透视出整个设计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 没有理论作为基石, 我们很难创造出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2. 实用价值与理论基础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中的“李约瑟之谜”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不是最先发展到近代科学的国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当时来讲可以说是很先进的, 但当西方国家都纷纷发展到近代科学的时候, 中国却落后于他们,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李约瑟认为,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本身有个很大的特点——实用价值取向。也就是说, 理论不足, 技术有余。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确实是对西方的历史 (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 我们的祖先, 制造了火药, 纯属是从技术因素考虑的, 他们从来不去思考火药是如何产生爆炸的, 为什么硝酸、硫磺、木炭放到一起就会产生爆炸现象。也就是说, 他们没有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而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研究出来供人们使用的, 但是他们没有把这四大发明的理论进行深化, 更没有使其成为一种知识体系。

中国古代数学方面有本著作《九章算术》, 是当时的数学名著, 书中不重视数学的道理, 而只是重视算数的技术, 重视实际的测量。这本书的作者, 把自己研究的出发点, 放在工艺操作上。所以, 在理论上, 中国古代的数学理论是不发达的, 缺乏严密的数学基础的。这与李约瑟提出的中国近代发展问题十分相似。同样, 现代设计在中国近代史中, 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3. 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英美国家和日本非常重视设计在本国的地位, 更加重视设计教育的重要性。现代设计思想的奠基人、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认为, 美术学院教授的绘画、雕塑等都属于“大艺术”, 跟日常生活有关的建筑、平面、服装、染织品等, 是“小艺术”, 即设计。“大艺术的方法不能用在小艺术里, 纯艺术的方法不能用在设计上。为了强调设计理论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不能用大艺术的方法来培养小艺术家, 也不能用造型艺术的方法培养设计师, 他们之间没有等号。”

1892年, 英国建立了皇家美术学院。这所学院有设计专业和设计史论专业的教学课程, 是全世界少有的设计学院中, 有设计史论专业的学院。在当时, 拉斯金提出英国政府如果要想提高英国的建筑水准、工业产品水准、平面设计水准, 就必须建立设计学院。所以, 英国人在设计观念上, 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国家, 这就是理论指导的重要性。

著名的设计史论教授王受之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手头功夫特别好, 但是没有思想的设计师。所以, 只有对设计发展的脉络和设计的历史观有了清晰的认识, 才能够透过具体的现象看到整个历史的规律。比如, 我们要研究设计史, 就不能够只考察设计的历史, 还要研究文化的背景和经济的动向, 以及社会的发展。

中国设计类院校的教育体制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当今高等院校有必要加强交流, 多组织专家讲学之类的理论基础的普及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史论对于我们本身素质的提高很有意义。要让更多的设计师、设计学者们也认识到, 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性作用。让人们在设计的同时, 更加重视运用理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从而让我们的思路打开, 找到更加系统的设计方案, 进行更加严密的、有深度的设计。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加深刻、更加有意义。

二、从“创新思维”思考中国设计的发展

1. 设计需要创新的思维——伟大的“水晶宫”

19世纪中期, 欧洲各国工业高度发展, 工业革命也已经逐步完成, 各国都要通过一个世界性的展览, 展示各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工业产品和艺术品。于是, 1850年, 在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世界博览会。主办方维多利亚女皇, 要求建筑师建造一个能够装下14个国家送来共计25万件工业展品的巨大展厅。一个叫伯克斯顿的32岁青年, 设计了一个称得上现代设计史上的转立点的建筑。他利用温室的玻璃棚的原理, 做一个巨型的玻璃棚来盛放巨大的展品, 高度相当于11层楼那么高。这个建筑运用了两大材料——钢筋和玻璃, 都是现代建筑所运用的最基本的材料。伯克斯顿利用拼装的形式, 改变了传统的建造方式。所有的构建都在工厂里边铸成后拿到现场拼装成型。这座建筑就是著名的水晶宫。水晶宫就是一个创新的伟大作品, 这一设计几乎突破了所有的传统。当全世界100万人去参观展览, 大家觉得很震动。水晶宫不但因为其透明的玻璃, 解决了当时的伦敦无电照明的问题, 而且由于它可以灵活拆装, 还解决了通风的问题, 并且它还具有临时性, 展览结束后, 就可以拆卸、搬家。技术的突破、建造方法的突破、形式上的突破、几何的构造, 这就是创新的结果, 这就是创造思维的验证和实现。

2. 创造性思维重要的思维源泉

自然辩证法中提到,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强烈的创造动机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 借助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 (包括直觉和灵感) , 以渐进性或突发性的形式, 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 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等创造性成果的思维方式。设计需要进行联想和创造, 我们应该通过创新的过程去研究设计。

英国建筑设计师莫里斯在伦敦郊区肯特郡建造的在建筑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红屋”, 打破了当时房屋建造的对称结构, 整体建造是不对称的“L”形。同时, “红屋”放弃了在外表面刷漆而裸露红色的砖墙, 故得名“红屋”。莫里斯将家具、地板、餐具、吊灯、窗帘全部都与房子统一风格。“红屋”的创造过程, 恰恰就体现了创新思维的过程, 莫里斯一个明显的动机就是要建造出统一风格的房屋, 启发他进行渐进和突发的灵感, 在新的观念和新方法的指导下, 形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作品。

三、从“开放系统”思考中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前途

1. 中国现代主义设计的断代层

纵观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制度, 在中古时代, 中国的理论科学和实用科学有惊人的发展, 而在17世纪初期, “加利略时代”之后, 现代科学在中国却没有任何发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

现代主义设计是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 发生的最为重要的现代设计运动, 直至今日, 现代主义仍然是国际设计的主流设计运动。而在现代设计之后发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已经昙花一现了。然而, 恰恰由于中国的历史造成, 当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的繁荣时期, 中国正在进行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 使得现代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滞后于西方国家将近五十年。在此期间, 我们国家也曾出现了一些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痕迹。但是, 这些后现代的设计作品, 往往没有什么深度和文化内涵, 这种没有经历现代主义而直接进入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现象, 使得我们国家的设计出现了迷茫的阶段。这就是中国现代主义设计的断代层。

2.“开放系统”告诉我们, 中国的断代层产生的原因

“开放系统”就是: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孤立的状态, 就不能走向进化。只有远离了平衡态, 系统才能够走向进化, 也就是具有了开放性。自然辩证法提到, “贝那德花样实验”中, 一个封闭的系统, 在静平衡态的时候, 没有互相导热的现象, 一旦出现热现象, 互相混乱的碰撞, 整体空间形成结构, 这种空间的结构就出现了循环。同时, 也与外界环境形成了能量交换。这一过程中的静态, 叫做“熵”, 就是一种无序的、混乱的状态。系统加热后, 就相当于引入了“负熵”, 从而变成了有规律的系统。因此, 如果没有开放性, 就永远没有进化。生命的结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在我们生命的物种里, 有食物链存在, 食物链能够传递在生命中的能量, 生命结构都是为了传递能量服务的。自然界如果没有能量的传递, 总是保持平衡态, 那么, 世界就没有进化了。

现代主义设计之所以没有在中国发展成像西方那样发达的程度,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封闭和孤立, 使得中国的设计没有及时与世界先进水平设计接轨。我们封闭自己的国家, 把先进的东西拒之门外, 就没有与外界的交流, 造成了中国设计发展的落后局面, 也就是没有“能量的传递”, 也就没有了进化和发展。我们的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非常急切的心情, 使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现代设计存在的问题, 也就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种局面。

众所周知,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设计艺术学, 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我们的设计发展历史给我们带来很多经验和教训, 如果我们能够从根源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 中国在设计领域也将占领是世界更高水平的地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还要我们每个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员, 从思想认识入手, 上升到自然辩证的高度, 去看待设计在中国存在的问题, 也可以用自然辩证的基本原理, 分析中国的现代主义设计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理论启示, 从而从根本上认识问题的关键, 找到突破口, 解决我们在设计领域的各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司组.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现代派艺术】相关文章:

西方现代派艺术05-21

现代陶瓷艺术06-04

现代插画艺术06-27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05-14

现代领导艺术05-19

现代艺术设计06-27

现代艺术运动05-04

现代设计图形艺术06-17

现代艺术管理07-01

现代教学艺术与创新05-22

上一篇:地理环境信息发展下一篇:企业经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