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运动

2024-05-04

现代艺术运动(精选十篇)

现代艺术运动 篇1

关键词:“装饰艺术”运动,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现代平面设计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初期最重要的设计运动之一, 其对设计的影响很深远。这场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几乎同时, “装饰艺术”运动受到现代主义运动很大影响, 从材料的使用、设计的形式上, 都可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但是, “装饰艺术”运动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平面设计方面有着很好的体现。

一、“装饰艺术”运动概述

1.“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的名称源自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装饰艺术”展览。这个大型展览主要是展示一种“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该展览的名称后常被用来特指一种特别的设计风格和一个特定的设计发展阶段。但是, “装饰艺术”实际所指的并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设计风格, 它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 虽有共性, 但是个性更加强烈。因此, 把“装饰艺术”仅看作一种统一的设计风格是不恰当的。

2.“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

“装饰艺术”运动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的、单纯手工艺的趋向, 推崇机械化的美。“装饰艺术”是为权贵的设计, 其对象是资产阶级。“装饰艺术”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 与讲究典雅的以往各种设计风格很是不同。“装饰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风格, 尤为重视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彩, 其中包括鲜红、鲜黄、鲜蓝、桔红和金属色系列。

“装饰艺术”重视色彩的明快、线条的清晰和具有装饰意味, 同时注重平面上的装饰构图, 多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 产生高度的装饰效果。

二、“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

“装饰艺术”运动涉及的设计类型较多, 对产品、建筑、室内和平面设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在平面设计领域最著名的设计师有卡桑德拉、爱德华·麦克奈特·克夫、让·卡卢、保罗·科林、赫尔伯特·马特、奥斯丁·库帕等人。他们的设计作品常表现出立体主义现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同时延续了德国设计师卢西恩·伯哈德、朱里斯·克林格、朱里斯·吉普肯斯、汉斯·鲁迪·厄特等设计中出现的简单图形风格, 因此被称为“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

卡桑德拉是法国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家之一, 特别是他的招贴设计极为出众。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招贴, 广泛借鉴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等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 采用多角度的视点和透视手法, 色彩强烈明快, 构图严谨, 图像抽象简洁, 字体高度概括, 排版富于创造性, 信息传达清晰明确, 形成了独特而有代表性的个人风格。代表作有《北方快车》《北方之星》《诺曼底号》等。

爱德华·麦克奈特·科夫是“装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夫的作品也受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1918年他为英国《每日论坛报》设计招贴。科夫先后为伦敦地铁系统设计了141张海报, 被称为“地铁招贴王”, 对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让·卡卢也是法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 他最初是学的建筑, 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左臂, 随后转行从事平面设计。他以立体主义的造型方法作为自己创作风格的基础, 采用几何和象征性的形象, 画面简洁, 信息传达明确, 他的作品中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严格的处理。1930年他为杂志《名利场》设计封面, 是“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经典之作。

保罗·科林是著名的法国设计师, 他一生创作了将近2000幅作品, 其中大多是戏剧招贴, 还设计了800多个舞台布景,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保罗·科林喜欢用简单的形式概括表现戏剧人物, 重视空间比例的分割和构图的变化, 采用重叠等技法表现出画面主体形象, 同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英国的奥斯丁·库帕是“装饰运动”时期英国“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代表人物。他把立体派对于图像处理的方法直接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 在他的设计作品里常常能看到类似早期立体主义绘画似的图像组合。在巴黎旅游招贴中, 他用拼贴的手法将凯旋门、维纳斯雕塑等图像与文字重叠起来, 就像是充满动感和现代感的立体主义绘画。1924年他为伦敦地下铁路设计的招贴则采用纯几何图形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信息的传达。这开创了完全抽象的立体主义式平面设计的先河。

在欧洲的其他国家,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或直或弯曲的线条与富有现代感的装饰几何体, 同时表达着对机器时代的认同和对装饰的喜爱, “装饰运动”时期的“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综合立体派等当时流行的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造型革新成果, 结合传达的需要,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征。

三、“装饰艺术”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重要资料, 从材料运用, 到装饰动机, 直到产品表面处理技术, 无论哪一方面, 这风格都有很多可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装饰艺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家们, 他们并不是一味地用以往艺术流派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而是形成了个人的设计风格。“装饰艺术”运动本身的风格形成融汇了很多的因素, 对于现代平面设计而言, “装饰艺术”运动给予了很多的启示。

现代平面设计可以借鉴“装饰艺术”运动时期平面设计家们的创作经验, 对艺术流派进行学习, 在这过程中慢慢形成特有的设计风格。风格的形成有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装饰艺术”就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特有风格。现代平面设计需要从这些方面吸取经验, 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近些年, 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方式越来越多样, 学习和借鉴以前的设计风格是个不错的想法, 但这样做并不是盲目的, 而是要发散思维地去创新。“装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装饰艺术”的色彩、线条、构图以及高度的装饰效果是很值得现代平面设计继承和发展的。色彩方面, 注重颜色的明快强烈;线条方面, 重视线条的清晰;构图方面, 注重装饰性的表现等。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把其风格特征运用在现今的平面设计中是可行的。

四、结语

虽然“装饰艺术”运动进行的时间不是很长, 但其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 这样的风格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现代平面设计在“装饰艺术”运动时期有所发展, “装饰艺术”是平面设计史上重要的运动之一。“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对于现代平面设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装饰艺术”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我们需在“装饰艺术”运动中吸取经验使现代平面设计得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9.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9.

[3]李敏敏, 詹文瑶.《现代平面设计简史》.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8.

现代艺术运动 篇2

论文摘要:绘画和设计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虽属于不同的门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理念、技法等方面,绘画和设计是互为作用,互为服务的。而现代艺术不是单纯指各种美术流派,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思潮的体现,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影响到其它领域。现代艺术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更多的形式语言,促进了平面设计的表达和新风格的形成,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由此,现代平面设计在自觉的层次上步入了多元化、自主化的境地。

20世纪是一个无法比拟的时代,各种艺术形式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它几乎很难用一种风格和形式进行描述,也很难用传统的观念进行分类。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在190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运动,是针对传统艺术而进行全面、彻底的艺术革新运动不仅是对人类文明中从传统艺术的内容、目的价值观、服务对象、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到表达媒介的彻底改变,而且也为现代视觉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一、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运动从1908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它不仅对20世纪初的前卫艺术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新艺术运动的出现,并且对平面设计从表现形式到思维方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帕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他们的创作来自两个不同的源泉,一个是非洲的原始艺术形式,特别是原始部落的面具、雕塑和埃及的出土文物;另一个是保罗·塞尚的静物和风景绘画。20世纪初,当人们还沉浸在传统艺术的浪漫优美的氛围中时,毕加索在1907年向世人展示了“第一件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亚维农少女》,人们被这抽象成几何人形的画面震惊了,这是向传统的审美观进行的尖锐挑战。因为立体主义“否认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立体主义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08年到1912年,这时期基本上是毕加索和布拉克的二人活动,后来影响到其他青年艺术家进行尝试,逐渐形成一个国际运动。他们分析绘画中的各种基本组成元素,对于色彩、形式、结构都提出了具体的分析原则,在绘画上逐步走向理性分析的方向,称为“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还开始尝试把这种思维方式、观察处理艺术状态的方法用在雕塑上,受他影响的几个前卫雕塑家推动了立体雕塑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从1912年开始的,立体主义往更主观、更抽象、更复杂的方向发展。毕加索开始尝试使用新的媒介进行拼贴,他在作品中使用旧报纸、海报残片、废弃的公共汽车票等,之后还使用了木片、沙、金属等材料在作品中进行拼贴。这是绘画史上第一次使用其他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和造型,达到和谐的艺术效果,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开创了绘画渐新的方向,表现方式使艺术家空前的自由。

立体主义在造型、空间的处理手法上,新材料的运用方面都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启示。在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阶段后,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开始使用拼贴来进行表现,强调肌理和色彩的质感。传统的写实的、具象的形象被抽象的几何化的形象代替,新材料拼合出色彩和肌理都逼真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平面设计语言。抽象的几何形态,多视角的画面,不同空间的物象组合,新材料的运用,拼贴手法的使用,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创造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平面设计语言,开拓了新的设计思维。无论在当

时,还是在今天的招贴设计和平面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二、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于20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它是涉及到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一场影响深刻的艺术运动。它崇尚机器速度,抛弃传统的趣味,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对抗和谐与高雅的趣味,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对达达主义运动和构成主义运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高度自由的设计方式。

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为意大利诗人费里波·马里内谛,他于1909年2月份在法国报纸《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为标志,成为未来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他认为应该庆祝速度、战争和暴力,这些活动才是代表未来的实质。他反对任何传统的艺术形式,认为真正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应该是意大利和欧洲的技术成就,而不是古典的传统,应该歌颂技术之美、战争之美和速度之美。

未来主义摒弃一切传统的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段,强调艺术反映工业时代的现代感,致力于通过表现运动和速度来展现工社会的审美观念,赞美机器、运动、速度和暴力。未来主义一面吸收了分析立体主义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运动感,另一方面借鉴了新印象主义点彩的绘图技巧,用线和色彩表现连续的层次组合和一系列重叠的形,还经常把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放在一幅作品中,来表现物体运动时的情景,用无拘束的构图,狂乱的线条和笔触表现物象的运动感和速度感。巴拉的代表作《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体现了未来主义的风格,描绘的是奔跑的狗和女人的足,用重复的形来表现物象的运动,将奔跑的狗连续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腿部的动作瞬间定格在一张画布上,这些动作瞬间就会凝固成一个个变化阶段,这是未来主义艺术家以静态的手段描写动态物体的积极尝试,对后来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画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未来主义主张利用抽象元素在画面中的穿插、重叠,以及线的力量来表现作品的运动感、速度感和力量感。他们对字体设计、字母形态及组合构成有独到的见解,强调对时代和生活的感受、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把平面设计的内容通过具体的画面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体现出力量感是未来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未来主义诗歌和宣传品的设计是他们平面设计风格的典型表现。马里内谛正于1913年6月份在《拉谢巴》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宣传他的平面设计观点,他认为新时代的语言应该是不受以前规律限制的自由组合。在版面编排上,他也主张推翻所有的传统的编排方法,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取代。他在其中一页上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完全违反语法,编排自由,纵横交错,杂乱无章,字体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在版面上形成一个完全混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从这里开始,意大利未来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平面设计风格,称为,成为“自由文字”。马里内谛任认为诗歌额其他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解放作家自己的手段,解放的内容包括从语法中摆脱出来,从陈旧的版面编排控制下摆脱出来。他的这一主张,在未来主义艺术家这一时期设计的招贴画、书籍和杂志中得到充分发挥。

未来主义艺术家对艺术和人类文化的进步,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们是现代机器文明和技术进步的狂热歌颂者和崇拜者,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也并不只是艺术风格、形式语言的创新,其重要性更体现在激进的艺术主张,以及自由不羁的无政府主义的宣传所引发的强大感染力与煽动性。未来主义在平面设计的形式上给后来的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编排借鉴,而且还影响着计算机出现以后的当代平面设计。

三、达达主义(Dada)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对社会前途感到失望和困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首先在瑞士苏黎世,之后在德国的柏林,法国的巴黎和美国的纽约发展起来的一个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他们用偶然在字典上翻到的词来称呼这一艺术运动,主张用消极的无政府主义和破坏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以前的艺术,现实世界和战争的反映,以批判的观念重新

审视传统,对艺术的准则进行瓦解和嘲讽,力图反主流文化和彻底解放视觉的想象。达达主义反对所有的现存艺术,反理性,认为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的,唯一可以遵循的是机会和偶然性。达达主义具有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是知识分子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对20世纪的艺术和平面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破坏意义上的达达精神的真正先驱是制作现成品的马塞尔·杜桑,他曾用立体主义语言创造过经典的绘画《下楼梯的裸女》,用静止的形象记录传达了运动的可能性。他的惊世骇俗的“作品”是在1917年用小便池制作的“泉”,引起了极大的哗然;另外还在复制的蒙娜丽莎脸上加上两撇胡子的画等。他以坚定不移的自我逻辑和杰出的禀赋,将他艺术家的命运贡献给了颠倒的、贬义的、反艺术的、甚至非艺术的美术原则。但他是艺术与生活融合的主倡者。

德国汉诺威的诗人兼画家库特·施威特是达达主义平面设计的代表人物。他的版面编排随意,强调艺术视觉效果,版面没有实质的内容,且大部分的版面内容都难以读懂,但是他的版面排版工整,并经常使用象征的版面设计手法,追求完全自由与偶然性法则相互作用的创作方式。同时,他还大量利用各种平面印刷品、照片进行随意拼贴、拼凑,是照片拼贴设计的重要早期探索人物。

达达主义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是从形式上开始的,他的对现成品使用的随意性、偶然性,成为现代平面设计创造语汇与表现手法的能源。达达主义对意大利未来主义的精神和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继而又为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四、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运动是1920年出现在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在文学、喜剧和艺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坏和损害,使大批知识分子感到茫然,出现了虚无主义思想。他们以为所谓的真实表象都是虚伪的,要了解社会的真实,只有艺术家的自我感觉可以依赖和信任,这种思潮很快得到其他艺术家的认同,发展为一个运动。1924年,安德烈·布里东发表了一篇名为《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超现实主义的开始。超现实主义继承了达达主义对社会现实的批评态度,对于字体、文字、文学的表达方法、语法规律,文化、美学持否定态度,对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西格蒙德的心理学研究倍加赞赏,声称要进行精神领域的革命,主张发觉未开发的想象,幻想的心灵世界,全面地解放思想。超现实主义是非理性的,更强调无意识是一种与理性思想相分离的意识流。超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学风格,还是一种认识方式,一种生活方式。

超现实主义有两个著名的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和琼·米罗,二个人都是西班牙人,却代表了超现实主义两种相反的表现方向。达利以写实和近乎摄影搬的形象来尽力捕捉他梦中的感觉,梦中所看到的景象,让不可能的现实变为一眼目睹的真实;而米罗则采用抽象的纯视觉语言进行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去完成作品的释读与理解。他们把现实观念与梦境幻觉及本能潜意识等结合起来,不受逻辑和现实制约,由非理性的联想来指导并表现原始的冲动和主观意象,营造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形象和环境,以达到超现实的境地。超现实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美学风格:那种看似真实的、光怪离奇的形象之间非逻辑的联系,有一种怪诞的、神秘的美;其次超现实主义还为平面设计的创意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感觉生活的新思维。

平面设计中常常把毫不相关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强调主观比喻,或者采用荒诞、夸张的手法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的梦境,进行主题表达和信息传递。同时,超现实主义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写实技法和儿童般天真的抽象、半抽象的神秘有机形为平面设计广泛运用,其强烈的视觉形象对平面设计造型、表意、信息表达都具有很好的作用。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已经逝去,但它为后来者建起了一座丰富的创意宝库。

五、结语

以上几种西方的艺术运动不仅仅是绘画方面的成就,绘画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观念、审美

精神也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发生和发展。绘画和设计本是一家,只是在当今社会发展之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绘画是设计的视觉准备,不仅给予设计造型的方式产生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意义,同时绘画的美感知觉也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品味美,为设计打好基础。设计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被赋予了很大的商业价值,成为产品宣传的最有效途径;设计也可以激起学生的绘画热情,可以使绘画变得精致细腻合乎现代人的审美。因此,设计和绘画可以进行互动性教学,在互动中激活有灵感的创意,从而做出有创造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8.[2]詹文瑶,李敏敏.现代平面设计简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3]梁梅,梅法钗.世界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季铁,李轶南.现代平面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李路葵,汤雅莉.现代艺术运动对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开拓[J].装饰,2006

现代艺术运动 篇3

它发源于法国,主要集中于豪华和奢侈的产品与艺术品的设计上,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是本世纪非常重要的一次设计运动。

20世纪初,巴黎成为装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1925年在巴黎举办了装饰艺术展,装饰艺术运动因此得名并在欧美各国掀起热潮。当时的各种因素在形式上直接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立体派的影响;未来主义对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还有俄国芭蕾耳目一新地为装饰艺术运动引入了震撼性的色彩:橘色、翡翠绿和玉绿色、紫色等;古埃及建筑装饰图案及柱式,给予装饰设计师们强有力的启示。20年代有很多建筑都采用了埃及风格:洛杉矶的埃及剧院、胡弗大厦、卡雷拉斯大厦、伦敦的理想宫、卡尔顿电影院等;而来自非洲和南美的原始部落的影响,导致装饰艺术风格大量运用折线、弧线、图腾等元素。

在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使法国的服饰与首饰设计获得很大发展,平面设计中的海报和广告设计也达到很高水平。当然,法国“装饰艺术”风格最集中的体现还是在家具设计,特别是巴黎的家具设计上。家具造型采用简单、夸张的几何造型,使简单明快的几何形与复杂的表面装饰形成对比,利用纺织品创造豪华和绚丽多彩的装饰品位。室内设计上创造出了一种所谓的“小客厅”风格,侧重于富丽的材料、豪华的家具和亲密的环境,材料上,常使用亚洲的蔷薇木、苋木、崖柏、巴西红木等,并喜欢用象牙和鲨革作为点缀,甚至把东方情调的艺术引入到室内设计之中。

在众多的设计家当中,比较突出的是艾米尔·贾奎斯·鲁尔曼(Emiie Jacques Ruhloann,1879年~1933年)。其家具设计中,常用华丽的光面和丰富的细饰强化的传统造型。并用象牙作镶嵌和实用配件,有时加上铜银饰板以增强这些装饰图案的效果。在造型上,简单明快的几何外形与复杂的表面装饰形成强烈的对比。

艾林·格雷(Eileen Gray,1879年~1976年),一位擅长室内设计的爱尔兰女性设计师,其设计注重豪华的装饰效果,也注重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特别是现代主义的材料运用和形式特征。她设计的由斑马、美洲豹等豪华皮革材料和钢管组合的家具,色彩稳健细腻,效果极其精巧,被设计界视为“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经典,她的成就和设计特色直到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依然得到广泛的重视。

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主要以人物与强烈的几何图案为其装饰特点,陶瓷器皿造型受到中东和远东古典文明的陶器设计影响,其釉彩的改进则是从中国瓷器中获得启迪。这个时期内重要的陶瓷设计师有巴黎陶瓷家艾米尔·德科(Emile Decoeur,1876年~1953年),他在20年代设计出整套的餐具和中国风格的大碗,造型非常单纯,往往采用单色釉,如黄色、蓝色、粉红色、绿色和白色,表面处理也常常采用中国陶瓷的一些手法,如冰裂开片、挂彩等。

在美国,装饰艺术运动受到百老汇歌舞、爵士音乐、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的影响,同时受到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和浓厚的商业氛围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国装饰风格和追求形式表现的商业设计风格,它们从纽约开始,逐渐从东海岸扩展到西海岸,并衍生出好莱坞风格。尤其在建筑、室内、家具、装饰绘画等方面表现突出。美国装饰风格20世纪30年代传至欧洲,使欧洲的装饰艺术风格更加丰富。

威廉·凡·阿伦(William Van Alen,1883年~1954年)作为美国装饰艺术运动中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了克莱斯勒大厦。这座完工于1930年的77层的建筑今天被看作是那个时期最令人振奋的建筑和浪漫的象征。因为大厦的主人克莱斯勒希望这座建筑物成为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丰碑,所以阿伦为大厦设计了全新和激进的装饰。他从哥特大教堂的檐槽喷口中获得启发,在檐壁上装上了车轮帽,安置了汽车建造者的标志。最精彩的装饰是上层修长的圆拱顶,每层圆拱都饰有镀铬镍钢包铬面的三角形屋顶窗。大厦27吨重的钢尖顶,将大厦的高度增加到360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固定钢结构。

不久,另外一栋建筑超过了克莱斯勒大厦的影响,那就是由威廉·兰柏(williaoLaob)于1929年设计的帝国大厦,这座只用24个月就完成的建筑工程,可以说是充分表现了机械时代的想象力。20世纪70年代以前,它一直是世界最高的建筑。帝国大厦入口处有镀金的帝国大厦模型镶在深红色的大理石上,大堂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八大奇迹的大幅彩色壁画,即在原有的七大奇迹之外,加上世界第八大奇迹——帝国大厦。其装饰构思和表现极具创意,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可以说汇聚了30年代艺术装饰设计师的精品。

起源于电影院设计的“好莱坞风格”,也是美国人对于国际设计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贡献。这种风格原来是针对电影院的设计,大部分电影院的立面采用富于幻想色彩的设计,或者采用流行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装饰艺术风格。随着好莱坞电影的蓬勃发展,“好莱坞风格”传遍北美,甚至欧洲,影响到建筑、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和平面设计的风格。

在英国,装饰艺术风格始于19世纪20年代末,突出表现在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设计和大众化的商品(肥皂盒、爽身粉盒等)包装上。由巴希尔·爱奥尼德主持设计的伦敦克拉里奇旅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爱奥尼德雇用了大批独立设计人员参加这个庞大的项目设计,其中包括一位很重要的设计家奥斯华德·迈那,他设计了大宴会厅和走廊、阳台等部分。这个项目中大量采用强有力的简单几何造型,色彩也非常强烈,采用了罕见的黑色与米白色作为地毯的基本色,墙壁采用大面积的镜子装饰,镜子是利用腐蚀和雕刻的手法以植物纹样为中心装饰的。这些手法的目的,都是为了造成内部空间更加高大和宽敞的视觉错觉。旅馆的各个客房、餐厅和其它部分,包括用具、灯具等等,都体现了英国“装饰艺术”的统一风格。室内大量采用大理石,造型上大量采用曲折线,都更加强了这种风格的特征。

1930年伦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装饰艺术”项目是奥里维·伯纳德设计的斯特兰宫殿大旅馆。这个旅馆的室内设计集中了英国“装饰艺术”运动的精华。内部大量采用玻璃镜子和玻璃壁,广泛运用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图案,如曲折线、闪电图案、放射形图案、扇形图案,等等,还采用了大量古埃及风格的人体装饰图案,室内摆设了一些巨大的黑色的装饰陶罐。这个旅馆的大厅也设计得非常辉煌,墙面采用银色树叶图案装饰,加上金色辅件和漆器的点缀,更显得鲜艳夺目。

作为一场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多元文化影响下的时代现象,受许多不同及相互冲突的因素影响,导致了风格与形式特征的多样化,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以参考的重要资料

现代艺术运动 篇4

地处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 是描述北欧国家的地域性名词, 因此也称之为“北欧”, 其中包括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这五个国家, 现有人口2 500多万, 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的现代高福利地区, 所以人民享有较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准, 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相对靠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均处于北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 春秋两季较短促, 冬季漫长寒冷, 气候反差大, 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人与产品、室内、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 产生了所谓的冬日设计。该地区整体的植物林缘、平静众多的湖泊、缓缓弯曲的海岸和柔缓变化起伏的地表, 构成了平和、秀丽的自然景观, 成为众多设计师的灵感源泉。

2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地域性景观的演进历程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发展历程与欧洲大陆其他的国家相似。在20世纪以前, 他们的园林多模仿欧洲的流行风尚, 园林运用的设计要素和规模大小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经历了启蒙、探索、雏形和成型四个阶段, 受到了一系列艺术设计风格和设计运动的促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族浪漫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1980年景观设计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景观的重复利用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990年艺术和设计领域中极简主义的兴起, 将斯堪的纳维亚景观设计中艺术与功能统一的传统推向了新的高潮。总体来说, 北欧的现代设计有着普遍追求朴实、美观和实用的特点, 形成了具有本土特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地域性景观和园林, 在现代设计中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其中尤以瑞典和丹麦在景观设计上的发展最为突出。

3 现代艺术对斯堪的纳维亚景观演进的益处

纵观西方艺术的历史, 园林设计的最佳状态体现在对当时的艺术、哲学、美学的全面研究和诠释时期。20世纪初, 形形色色的视觉艺术运动不断涌起, 园林对其引用和诠释大幅度地推动西方园林的发展, 景观设计师成功地将艺术与园林融合。

3.1 促进景观设计师对园林艺术层面的追求

从20世纪初起, 北欧的景观设计师都在尝试着将园林的设计提升到艺术层面之上, 其中一些设计师采用自然式风格, 以种植不规则的植物为背景, 衬托出建筑清晰、简洁的形体;而另一些设计师则是采用现代主义建筑化的方式。丹麦的索伦森和S.I.安德松是其代表人物之一。索伦森, 在1945年获得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Eckersberg奖章, 这一奖项是专授予那些在纯艺术或应用美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人, 这标志着索伦森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身份得到了认可。索伦森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和园林艺术家, 坚持景观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与绘画、雕塑、文学和音乐相近。在1963年出版的他的宣言式著作———《园林艺术的起源》中, 索伦森更深层次地论述了园林的艺术性。索伦森大量的景观设计作品, 如Nrum家庭花园 (1948) 、Kalundborg教堂广场 (1952) 和Sonja Poll花园等, 都体现了其作品对美、艺术与空间的追求。S.I.安德松认为景观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其自身的身份和尊园的艺术。他的设计作品结合了丹麦的艺术、文化和环境特点, 获得了“将诗引入花园”的美誉, 如位于瑞典的S¨odre Sandby的Marna’s have花园。

3.2 造就景观设计风格与形式语言的灵感来源

20世纪初, 现代运动大幅度地推动了园林的发展, 丰富的现代艺术思想与形式语言造就了景观设计的灵感来源, 如抽象艺术、至上主义、极少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和大地艺术等, 景观设计师通过对绘画形式语言的引用、重现和转译等, 将艺术融入园林当中。马列维奇构成主义的绘画, 如《飞翔的飞机》, 以及未来主义巴拉的绘画, 启发了索伦森的设计语言与动态空间表达, 将平面动态转译成用材料和空间表达的花园艺术, 如螺旋线、椭圆和S形曲线等。S.I.安德松受极简主义的影响, 他的设计保持着非常简洁的形式, 他认为景观设计是植物与空间的对话, 植物的生长也需要简洁性。M.克林特在Stavnsholt的假日花园 (1958) 的设计运用了与康定斯基的《几个圆形的画》 (1923) 中的构图方式。受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的影响, 丹麦形成了以绿篱为造型元素与简单几何形组合空间的设计特征, 圆形、椭圆成为其几何景观中最具特色的设计词汇。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园林中的自然主义风格, 也都受到了绘画艺术的创作灵感和方式的影响。如瑞典重要的景观设计师海么林, 从瑞典风景画家Bruno Liljefors的绘画中学到了对自然的阅读方式, 进而形成了为他所倡导的瑞典自然式景观设计特征。

3.3 以美学和视觉的角度推究构成的构图

现代绘画艺术对园林的影响还体现在园林的平面构图上, 景观设计师以美学和视觉的角度将绘画的艺术构图转译在构成的园林平面上, 艺术的构图主要受到构成主义、具体艺术以及蒙德里安绘画的影响, 呈现出构成的意味。风格派蒙德里安的绘画多是垂直和水平的直线与原色构图, 以最简洁的几何形体与纯粹的色彩表现出事物内在的理智和逻辑的对立平衡关系。1955年蒙德里安的作品巡回展, 对北欧的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瑞典设计师马汀松设计的Nyk¨oping市镇厅庭院 (1955) , 平面构图由植物与混凝土等不同材质的三个三角形组合而成, 形成了一幅与蒙德里安抽象画有共通之处的构成画。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充分体现在丹麦以几何形组合空间的景观特征上。具体艺术绘画影响了丹麦景观设计的形式语汇, 矩形得到广泛运用。索伦森设计克洛克花园的平面形式与意大利未来主义绘画的平面动态有相似之处, 远远超越了绘画者的二维空间。S.I.安德松用修剪的绿篱重现了艺术家用色彩对“飞鸟”的绘画描述。

4 现代建筑运动对斯堪的纳维亚景观演进的益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的经济发展、政治条件和思想观念为设计领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现代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建筑师, 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流派。尽管当时的景观设计并不是现代运动的主题, 但一些流派和建筑设计师少量的花园设计和设计图纸, 以及他们的建筑语言对景观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1 建筑设计师在景观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20世纪20年代起, 先进的现代建筑运动引领着景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 优秀的建筑师对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景观的演进起到了开创、引导和促进作用, 其中阿普斯朗德、阿尔瓦·阿图、约翰·伍重、尤根·博都是其主要代表人物。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 以阿斯普朗德为代表的建筑师对瑞典的现代景观和城市公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影响。1939年, 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和莱维伦斯设计了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地, 这是现代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的早期范例。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影响了他之后的许多著名的建筑大师, 如芬兰的阿尔托和丹麦的伍重。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景观设计有一显著特征:把花园和景观看作是建筑的一部分或是建筑的室外空间, 丹麦建筑师伍重和尤根·博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建筑设计, 优美地诠释出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如Kattegat的路易斯安那博物馆。在20世纪60年代丹麦景观设计师还受到了一些建筑师, 如Erik Christian Srensen, Niels Fagerholt, Poul Kj Rholm的作品和设计思想的影响。

4.2 建筑化的句法规则

20世纪初, 大量的私家花园设计出现, 花园与建筑的关系更为密切, 建筑化的花园设计方式在北欧盛行, 之后受到英国建筑师路特恩斯运用植物运用思想与空间表达的启发, 丹麦的景观设计师结合本土运用修剪和未修剪的绿篱来组合与塑造空间。约翰斯顿在海德考特花园的私家花园设计思想和手法, 对丹麦的现代花园以及丹麦景观设计师布兰德特与索伦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丹麦园林设计师约根森主张花园与建筑统一的建筑化风格, 如Vestparken的大众花园。I.P.安德森、约根森和布兰德特三人在设计中积极探索植物形式与空间组合的关系, 运用从建筑房间的分割方法演变来的由绿篱与成排的树分隔空间的组合, 从而为合理使用有限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挪威设计师Eail Bele设计的Nedre墓园 (1935) 是一个纯粹建筑化设计的早期实例, Bele仅用一个单一的圆形室外剧场形式组织整个墓园, 低矮的绿篱把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单元。

4.3 建筑要素的引用

在北欧的现代园林的发展中, 建筑中“墙”的词汇也运用到园林的设计语汇当中。设计师将“墙”作为建筑化的要素引用方式分为两种:1) 直接引用。1939年, 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和莱维伦斯在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地上升的小路一侧的小墓园设计中, 直接运用了片墙分隔与限定出不同的墓地空间。挪威景观设计师受到密斯的影响, 在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体现了运用片墙而创造出的流动空间。2) 转译为修剪的或未修剪的树篱或树篱成排形成的竖向界面, 以及花园的廊架。1950年, “树篱”逐渐成为丹麦许多景观设计师建筑化的中心元素。索伦森将其与现代几何形结合起来, 常将建筑化的要素组织与环境结合, 树墙、树篱和攀缘植物的廊架等是他建筑化设计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 如Eidsvold花园中绿廊。S.I.安德松认为, “我们的职业最本质的东西是对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组合设计。”如他在Marna花园创造出的隧道式篱墙, 即绿篱墙高度的局部达到4 m, 形成富有感染力的开放或幽闭的空间结构。雅各布森在Rdovre市镇厅设计的成排的锻树, 施密德特在Trongard学校中心草地两侧设计的悬铃木树阵, 以及O.挪加德在Trnby市镇厅广场设计的悬铃木树阵, 都运用了“墙”的建筑要素形成半开放式围合空间。

4.4 空间的形式与组合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建筑化几何式园林风格相对比较突出, 由于建筑和园林都是在塑造空间, 风景园林只是没有天花板的建筑, 因此建筑不同程度的开放与私密空间的塑造与园林空间是相通的。北欧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常与当时知名的建筑师合作, 受其建筑化的空间组合效果的影响。索伦森曾在布兰德特的设计事务所工作期间, 受到丹麦功能主义派的知名建筑师们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索伦森花园空间组合的方式上, 包括几何形体的并置与重复, 利用形体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创造均质的几何空间, 以及建筑与庭院开放空间的整合。如Nrum家庭花园利用均质的几何空间巨变出强大的艺术震撼力, 奥尔胡斯大学校园中保留山谷的开放性, 形成了开阔的风景校园等。挪威的盖布瑞尔森和Morten Grindaker合作完成的挪威水电公司公园 (1960—1963) , 被誉为二战后挪威现代主义园林的一个重要标志, 设计师对密斯建筑中“片墙”空间组合进行转译引用, 从建筑中获取景观设计词汇创造出流动的室外空间, 打破了当时挪威园林设计灵感源于自然的传统, 促成了园林朝着都市主义景观的发展趋向。瑞典景观设计师马汀松和布劳姆通过对一系列方形空间的组合, 形成不同开放和封闭程度的空间。如莱维伦茨、雅各布森和阿尔托等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的空间概念与组合方式自然地流露在他们的庭院和花园设计中。

5 结语

20世纪早期现代艺术与建筑运动解放了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景观的束缚, 现代建筑的空间语言与现代艺术造型语言引领且丰富了现代园林的语言形式。受现代建筑功能主义的影响, 花园的功能得到明确定义, 产生了大量的功能分区、流动空间、限定空间, 以及几何形的并置、重复与对比等空间组合塑造的建筑手法和语言形式。园林对视觉艺术运动引用和诠释大幅度地推动北欧园林的发展, 景观设计师成功地将艺术与园林融合。至20世纪70年代, 在现代艺术与建筑运动的共同影响下,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形成了具有本土特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地域性景观和园林。

摘要:简要回顾了20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并对现代艺术与建筑运动对其景观演进的影响做了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指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性景观和园林。

关键词:景观设计,现代建筑运动,现代艺术

参考文献

[1]易晓.北欧设计的风格与历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2]Hauxner, Malene.Open To The Sky[M].Copenhagen:The Danish Architectural Press, 2003.

[3]Andersson, Thorbjrn.A Critical View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Topos (49) :22-32.

[4]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Jellicoe, Geoffrey, Susan.The Oxford Companion to Garde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浅谈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篇5

ZENGMei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并分析了1999年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录像资料及现场看 1995~2000年每年的全国艺术体操比赛,提示中国艺术体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之一在于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较差.结合自己当艺体运动员10年及体校教练1年的 时间,对如何加强培养少儿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关键词:艺术体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

Abstract:ByReviewingliteratures,watchingandanalysing1995一2000ChinaRSGmateh eachyearsaswellasthereeordtyPesofthe1999worldRSGmateh,theauthorthinkthat theoneofProblemsforChinesePSG15thePooroftheartexPressionability.Theauthor PresentssomeoPinionandsuggestionforimProvingtheartexPressionabilityofyoung athlets,basedonauthor,510一yearsathletandmorethanone一yearcoaehIife.Keywords:ThethythmiesPortivegymnasties:Aihlets:ArtexPressionability 中图分类号:G834文献坛识码:A 1选题依据

我国艺术体操项目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一直未能进入世界强队的阵容。1999年在口本举行的第

23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暨奥运会外围赛上,我国选手无一人入选奥运会。国家体操管理中心为使

此项目得到迅速发展,2000年4月特邀请俄罗斯专家英娜前来讲课。根据专家讲课,结合本人教练 实践,我所带的1名运动员(10岁)在同年8月的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上艺术表现力被国家

体操管理中心艺术体操健美操部副部长谢颖评价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发展方向”。2001 年即将实施的新规则中,A,(编排技术值)满分为10分;A:(编排艺术值)满分为10分;完成分 B分满分也为10分。其中A:分和B分都会受到运动员表现力好坏的影响,即2/3的分数与其相关。

因此,本文着重对运动员艺术表现力进行研究,并对如何加强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方法,作一些粗 浅的分析。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观看1999年世界锦标赛录像以及成绩册;现场观看1995一2000年每年2一3 次全国艺术体操比赛。

作者单位: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体操系,四川成都610041 DePtofGymnasties,SiehuanSPortsSkillsCollege,SiehuanChengdu,610041,China.·43 四川体育科学2(M)1年第1期(总第93期)3研究结果与讨论

艺术体操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女子体操项目。俄罗斯专家英娜指出:“中国运动员完成动作技术

性较强,但缺乏表现力。如果注意表现力,动作价值会得到提高。”、“不能仅把动作完成,而要把内

在情感和美感都表现出来。艺术体操的特点是将表现力始终贯穿在完成动作过程之中。不是单纯的

抛和接,这里面有很丰富的内涵和故事。” 3.1表现力对评分规则的影响

表11999年第23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暨奥运会外围赛成绩(个人项目:球操)名次国家姓名Al分AZ分B分 l俄罗斯卡巴耶娃5.005.0010.00 2乌克兰维特尼琴科5.005.009.90 3保加利亚拉斯肯娜5.005.009.80 31中国王维肖5.004.759.60 38中国浦云飞5.004.709.55 48中国钟铃5.004.659.50 注:Al+AZ=编排分,B分=完成分

据统计本次世锦赛所有运动员的编排分都高于完成分。表1所示,世界前3名运动员在编排分

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完成分上的较量,竞争很激烈,仅在微小的0.1分上决定名次。中国运动员编

排分上就己经低0.3分,编排都没在同一起跑线上,完成分再低0.5分,差距很大。所以,缩短差距

应先从提高编排分上下功夫。我国近年来曾邀请国内外艺术体操专家、‘舞蹈界著名人十,同时合作

进行编排,应该说编排队伍阵容较大,水平较高。裁判认为我国编排整体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在

赛场上,却没能体现出编排的预定效果。这是由于运动员表现力不强所致。好的编排需靠运动员去 体现。评判完成分的高低,需要根据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质量、音乐以及运动员表现力来决定。一套

动作有0.3分的加分因素。特别好的表现力将给0.1分的加分,这是由艺术体操项目特点所决定的。

3.2表现力的定义以及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表现力是指运动员用整个身体(包括脸部、躯干、四肢)将音乐的风格、内涵,所需表达的情 绪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能让你从动作上看出是欢乐、活泼、遐想还是忧伤,且动作与音乐风格紧紧 结在一起。

我国运动员完成动作时存在问题是:不管什么音乐都采用笑去体现,这肯定没有艺术韵味;身 体与面部表情不协调。面部表情很高兴、很兴奋,身体动作却是呆板的,僵硬的,缺乏激情的;面 部无表情,音乐、动作都很活泼、轻快,面部却毫无表情,像机器人做动作,体现不出动作的灵魂、音乐的内涵;音乐风格体现的欠缺。很多运动员曾使用过西班牙的音乐,却没能表现出西班牙音乐

和舞蹈那种热情奔放的特点。

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俄罗斯名将卡巴耶娃(KABAEVAALINA)。她的成套动作是体现一种 活泼、可爱的情绪。动作速度快、变化巧妙、流动性强。同时脸上表情甜甜的,充满激情。每一个

音符都通过她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体现出编排及原创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在场内场外的观从及

教练、裁判都被她所感染,使全场气氛达到最高潮。3.3表现力是身体动作与内心活动相结合的外在展示

表现力不是身体机械的运动,它需要发挥自己想象,这样所表现的动作才更具有神韵、更有吸

引力。根据专家传授的方法,我做了下面一个实验:8个10岁女运动员,同时完成一个组合动作,使用抒情音乐。动作:开始蹲在地上,随着音乐慢慢响起,从地上站起来向前走2步,做几个大幅

度舒展的动作,再向后退2步。要求:讲解音乐与动作的配合后,第一遍完成时不加自己的想象,第二遍发挥自己的想象:几个穿着发光的美丽衣衫的小天使把你从睡梦中叫醒,夜空中很多小星星 ·44·

曾梅:浅谈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档螂叻

对你笑。你很好奇,很兴奋,慢慢走过去想跟它们玩,后面小天使却在叫你,你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2艺术体操运动员发挥想象力的不同表现结果 面部动作与音乐配合 无想象时无表情 眼睛 无神 茫然 有些节拍 配合不好 发挥想 象时 很自然 的微笑 有神 亮而大 身体动作!隔度小 动作生硬 幅度大 动作轻盈 神情 无神的 无灵气 很兴奋 有灵气 侮一节拍 配合正确

3.4训练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手段

3.4.1多观看各种各样的表演如各类型舞蹈以及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艺术性节日,使运动员受

到艺术的熏陶,并让运动员了解剧情,通过观看表演使演员的动作在运动员大脑里留下深放刻的印

象,渐渐能知道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是怎样表现的。

3.4.2模仿性训练让运动员模仿自己所看到过的动作,或模仿所喜欢的小动物。小动物开心时、不开心时,做游戏时的表情„„训练运动员的模仿能力及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3.4.3学习各类型的舞蹈如学习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等,多参加表演,锻炼其表现能力。随

着自身掌握的以及看到的动作增多,在训练中,应要求运动员自己用动作去表现各种情绪,或放一

段齐乐,让运动员把音乐的风格通过动作体现出来,尽量做到动作、表情与音乐的和谐与统一。眼

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日,对眼睛的训练不能忽视。应教会运动员学会运用自己的眼睛。让运动员学会

利用在训练场馆内的镜了,对照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怎样做是最美丽和最有感染力的。让运动员发

挥自己的想象去表现。心理活动与动作结合,动作才更具吸引力。心灵受到训练,才能把美丽体现 出来。

3.4.4注重选材从选材角度上,除要求四肢修长、身材苗条以及五官端正外,还要注意运动员的

性格是否开朗、好强。应当优选那些性格外向,智商较高、善于表现,有艺术气质的小女孩。教练

员要依据舟个运动员的神经类型、性格特点、气质以及年龄特征来进行编排。使运动员发挥自己的

长处,把自己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

3.4.5正确引导运动员的表现欲望及自我表现能力培养运动员好比作雕塑,起初是一块粗糙的石

头,怎样才能把它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作为教练员要正确引导运动员的表现欲望,挖掘其最

大表现能力,有些场合鼓励运动员表现,不论动作漂亮与否,要称赞、鼓励其胆量。在表现性的动 作土,如未完成好,教练要耐心指导,切忌采用“丑”、“难看”这类有伤自尊心的语言。因为表现

性动作,越大胆越放得开做,效果越好。如果造成运动员心理障碍,不好意思做,不敢做,肯定达

不到好的表现效果。应更多的采用鼓励语言,给运动员增强表现的自信心。“胆大艺更高”,信心十

足表现的动作才会获得好的艺术效果。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加强对音乐和舞蹈的内涵理

解,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艺术体操的水平方能得以提高。4建议

我国艺术体操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为使下一届奥运会艺术体操赛场上,留下中国运

动员的英姿,必须在增加动作难度、提高质量的同时,加强艺术表现力的训练,使我国艺术体操在

运动镜头中的艺术 篇6

关键词:镜头 运动 表现 艺术

电影诞生初期,一直是以固定画面展示给受众,如《火车进站》这部影片。当卢米埃尔公司的摄影师普洛米奥在一次钓鱼的过程中,通过流淌的河水感受到一种运动的存在,瞬间突发奇想,于是运动镜头就产生了。在运动的方式上逐步出现了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形式。对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运动镜头的表现作用

运动摄影作为画面外部的运动形式,所带来效果是丰富的。与固定镜头相比,固定镜头只能让观众看到一个视平面上的主体运动状态,而运动镜头却可以利用角度方向的变化,构成多角度,多视点的观看运动对象。运动与变化有无限的可能性。因为摄影机是建立在场景关系、人物运动关系之上的一种主观运动形式,所以导演、摄影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机位运动方式得到不同的画面效果。摄影运动本身并没有规律可言,也没有现成的模式。但当它与影片中画面具体内容、运动结合起来时就会产生作用。在如今的影片中运动镜头已经无处不在。

运动镜头在影视作品中有以下几种表现作用。

1、调节画面构成

当拍摄距离和拍摄角度确定后,面临着如何把被摄对象装进画面里来,这就是构图。运动镜头在此的作用是帮助平衡画面内主体的运动。主体不可能呆在画面中一动不动,他或从画面一侧再到另一侧,或干脆走出画面。此时,镜头就必须以主体为主,保持主体中心地位,跟随主体运动,调整画面构图。这时运动镜头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受众只看到主体的运动,而看不到摄影机的运动。

2、突出主体、展示空间

运动镜头使受众强迫性地接受信息。在表现人物时通过运动镜头既能突出主体,也能与内容结合为主题服务。比如影片《巴顿将军》中有一个经典镜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一具尸体脸上爬过的蝎子,将镜头拉开,逐渐展示出战场的规模,横尸遍野一片凄凉,使观众在视觉上融入环境进入规定情景。这一切都与运动镜头分不开。

3、节奏的形成

节奏是声音艺术的术语,是由声音运动的轻重、长短,缓急而形成的,是听觉对速度的感受。影视艺术是视听的艺术,也是时空的艺术,本身就具有音乐艺术的特征。在影视艺术里制造节奏有各种不同的手段,对摄影师来说运动摄影是把握节奏的重要方法。

①、缓慢的移动拍摄静止的对象,这种方式不仅给画面增添动感,还能造成舒缓的节奏。如在影片《燃情岁月》中山姆在女友的钢琴伴奏下唱着悠扬的小曲。此时,画面与音乐相辅,共同完成这一舒畅的感觉,镜头缓缓移动,移动到他兄弟身上,全家人共同沉浸在这份感觉之中。

②、快节奏的拍摄,一个缓慢的运动镜头摄影师保持匀速运动是很难的,而要在屏幕上制造出极快的速度感也是不易的。摄影师会采用各种技巧制造高速度,如影片《东京攻略》中长焦镜头的应用,甩镜头的多次出现,加快了影片的节奏感。在《保镖》一片中,一些追逐场面利用前景和后景的关系,使画面形成一定的节奏感。警匪片中常用运动镜头来表现节奏。

4、叙事、表意作用

利用画面的运动进行叙事及表意。影片中的对话在叙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推进情节向前发展。运动是创造叙事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载体,运动不单是反映人的世界,同时也是推动叙事进展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如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一片中,当汤姆·汉克斯扮演的军官在被战火炸得失去听觉后。画面以他的视点出发,以运动镜头展示了其他战士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画面。说明了战友们都快死光了,而他自己也已经不行了,但为了瑞恩,为完成光荣的任务他们在坚持,在用鲜血坚持到最后一刻。这个镜头达到了叙事表意的效果。

5、帮助演员表演

运动镜头可以帮助演员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如当一个女歌手在演唱一首抒情歌曲的时候,通过缓慢的移动镜头表现了女歌手演唱时积极投入的状态,也可以表现台下观众听着动人的歌曲被陶醉的感觉;而如果这个歌手换一首节奏强烈伴随着欢快舞蹈的歌曲时,可以用不规则摇动镜头来塑造另外一种青春活泼的演员形象。在要表现人物内心的一种恐慌心理时,可以利用快速的运动镜头伴随着演员的一些面部表情或形态动作来共同完成。当要表演的整体动作对于演员来说有困难时,可以通过运动镜头来帮助演员完成,达到一种以假乱真的效果。如一无武术基础的演员表演武戏,用三节棒打斗,难免打到自己身上。而用镜头的快速推拉可以扰乱观众的视觉。当他打到自身时用急推上去。这样看上去还真像那么一回事,让观众不易察觉其实演员根本不会武术。

6、导演运用运动镜头形成风格

风格是影片创作中的一种个人化倾向。任何技巧元素、造型元素的重复使用和复合使用都可以形成导演的影片风格。影片中运动镜头的处理首先在叙事上、视觉上成为导演镜头的语言风格。如《罗拉快跑》、《有话好好说》、《黑暗中的舞者》等影片,自始至终都是运动镜头。说它是一种风格,其实更是一种手段,为内容服务。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中全片几乎无一固定机位,都是手持摄影机拍摄。纪实性拍摄的运动镜头,以强烈视觉风格,表达了影片中男主角执着固执的人物性格。而在影片《罗拉快跑》中运动镜头的运用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流畅自然给观众一种美感,使该片获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

7、引导和强调视觉重点

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画面显现出来的运动,无论是在任何叙事条件下都是主观的,都是一种强烈的导演叙事风格和镜头风格。因此,运动镜头的应用起一个引导和强调视觉重点的作用,它的每一个运动方式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为内容服务。在固定镜头中,摄影机的视点视线固定不变不等于观众的视点视线固定不变,恰恰相反,观众的视线可以在银幕上自由移动,可以任意地浏览画面中的各个部分。而在运动镜头中画面内的一切都在流动,瞬间变化很快,观众只能看到画面上规定看到的主体,其它次要部分就来不及看了。战争题材的影片中运动镜头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引导感尤为强烈。

在运动镜头运用过程中长镜头的出现打破了蒙太奇占全局的表现方式。蒙太奇曾经是垄断电影创作的一种手法。通过画面的剪辑与影片整体叙事思想相结合,最终完成导演所表达的叙述任务。随着电影创作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长镜头来完成叙事。这种手法在与蒙太奇相结合共同完成叙事的过程中被好多人亲切的称为内部蒙太奇。而运动镜头则是构成长镜头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通过运动镜头丰富了画面内容,增加了观众观看影片的信息量。

二、运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动镜头的出现丰富了画面语言,增添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但在运用运动镜头中必须依照规律而行,切不可滥用。

1、以画面主体为主,运动可以使画面增加更多含义,但必须以内容为主。观众更多关注的是画面内部的运动,摄像机运动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与画面内部运动互补;

2、以遵循人先动、机后动的原则。但也要因实际情况而定,力求让受众只感到主体运动,而感受不到摄影机的运动。

3、匀速是运动镜头应用的基本功。当然不规则运动除外。如手持摄影的《有话好好说》是一种风格的体现,《拯救大兵瑞恩》中则是一种真实的体现,运动可以再现战争场面。除此之外,运动还是以流畅自然为主,所以力求匀速。

4、为了保持上下画面连贯一致,要保持人物运动速度和摄影机运动速度上下镜头一致。

5、起幅和落幅画面要事先设计好。一定会出现一个静止状态、运动状态、静止状态的变化过程。

现代艺术运动 篇7

虽然绘画与设计有很多共同之处, 两者还是有差异性的, 最主要就是目的和存在方式的不同。绘画是人们表达思维和思想的一种方式, 所以画家可以用任何一种绘画技法和形式来表现自己, 形成一种个性的绘画语言, 即使得不到观众的推崇, 如果作品都千篇一律的话, 绘画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绘画主要讲究的是一种个性。而设计则不同, 设计是专门做给大众所欣赏的, 它依附于观众和商品, 所以设计作品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才能称得上是好的设计, 设计师的个性很多情况下被泯灭才会被社会所接受, 因此设计相对来说更讲究的是一种共性。

现代平面设计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 欧洲的设计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发展, 经过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运动, 最后经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汇集, 设计风格一改以前单纯追求自然趣味的装饰纹样, 形成了以几何抽象形为主导的现代风格。下面就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来阐述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一、色彩方面

1、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是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分水岭, 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侧重视觉印象和光色效果, 忽略物象的形, 摒弃了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 运用纯色来追求色调的高明度。我们可以在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中看出印象派的绘画风格。

2、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的名称来源就是它延续了印象派对色彩的强烈追求, 同印象主义相比它在追求绘画中光与色的表现上进一步发展了, 具体敷色时采用点彩的办法, 因此又被称作为“点彩派”。

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对绘画主要的贡献就是将丰富的色彩带入绘画, 使绘画更加光彩夺目, 使人们对色彩美有了新的认识。受其影响, 设计师也改变了以前用纯粹的黑白或单一颜色表现作品的习惯, 将明亮鲜艳的色彩运用于设计。新印象主义的敷色方法是现代设计中点绘的起源, “点彩”的绘画技法为绘画开辟了一种新的绘图技巧, 也使设计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

3、后印象主义和野兽派

“后印象主义”一词泛指印象主义之后的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 林风眠曾将其译为“反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曾一度受印象主义的影响, 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只追求颜色的法则, 因此开辟了新的画风来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后印象主义三大代表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塞尚反对印象主义只重视表现光和色的效果而忽视事物的实体结构, 凡高和高更则更侧重精神性的表现, 大胆采用平面的鲜明的色调, 注重线的作用, 把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后印象主义大师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最令人惊艳。

之所以把野兽派和后印象主义一起讨论, 是因为野兽派的领袖马蒂斯汲取并发展了后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 他受高更和梵高的影响, 特别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 用纯粹的色域组织画面, 强调色彩的表现力, 使画面充满律动感, 如他的装饰性极强的艺术作品《红色和谐》。在这幅绘画作品中, 画家只用了一块没加调和的红色块限定了房间的内部空间, 以饱满的色彩展现了一个充满对比色的图案世界。

后印象主义和马蒂斯一方面开辟了用不加调和的纯色平涂表现画面的方法, 平面表现法是后来立体主义的雏形。另一方面, 马蒂斯在绘画中大量运用对比色也使人们耳目一新。设计师借鉴了马蒂斯的绘画方式, 在现代设计画面中运用对比色增加画面冲击力, 吸引观众的注意, 这成为现代设计师常用的表现手法。

二、造型方面

立体主义者和未来主义者不赞同印象派只注重色彩而忽视形的表现方法, 只重视再现色彩和科学色彩的组合也不再是他们对艺术的唯一追求, 平面几何体这种造型方式逐渐成为他们表现物象的形式。

1、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很富有理念的一个艺术流派, 它主要追求的是一种几何形体的美, 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作画时不单单依靠视觉印象, 还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 打破传统从一个视角观察事物的方式, 通过线条和线条所组成的平面以及色块把传统的三维空间用二维空间来表现。以毕加索为代表, 作品《亚威农少女》开创了立体主义的先河。

立体主义用各种几何形体、色彩、肌理等手段来表现物象, 极大的解放了平面几何形。另外, 在抽象的画面中融入了文字和字母的创新, 为现代设计开辟了新的设计元素和表现方式, 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 这是对现代设计最早的诠释。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热衷于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复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和组合, 在排版上主张推翻传统的排版方法, 采用自由的、无拘束的构图来表现运动感和速度感。巴拉的代表作《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是典型的未来主义风格。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自由、不对称的排版模式就是来源于未来主义的绘画形式。

3、抽象主义绘画

抽象主义绘画分为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类, 代表人物分别为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

康定斯基是青骑士社的成员, 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先驱者, 他主张绘画的目的是要表现人的主观世界, 而主观世界表现在不常见于自然界的圆形、方形等几何形体中, 康定斯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作品形式:用色彩和几何形体这种抽象的语言表现纯粹的精神世界, 代表作品《光之间, 559号》。这位抽象主义的大师后来被邀请到包豪斯设计学校担任教师, 理论著作《点·线·面》集中了他的设计思想, 他的理论和研究在现代设计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蒙德里安是荷兰风格派的创始人, 主张用纯粹的几何形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提倡数学精神, 他的作品特点是用横线和竖线结合, 形成方形或长方形, 在其间填充红黄蓝三原色, 《红与黑》可以看出他的绘画风格。

现代设计风格的最终形成与抽象主义是分不开的。受抽象主义绘画影响, 平面设计才得以从具象的现实中摆脱出来, 最基本的元素点、线和面成为设计的主流, 几何形和色块这种抽象的画面形成了简洁明了的现代设计风格。

4、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达达主义之后的一些艺术家, 他们以一种特殊的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幻想力, 并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进行创作。他们经常把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景象用写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 不受逻辑和视觉的限制, 很难把作品中各个单个物象的时间和空间有序地联系起来, 用一种超现实的景象表现自己的内心和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达利的《永恒的记忆》、马格利特《虚假的镜子》等, 达利是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 他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 这为以后的画家提供了绝佳的表现方式。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论后来由克利带进包豪斯学院, 得到包豪斯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在精神内涵和表现技法等多方面影响了现代平面设计。对精神内涵的影响方面, 强调主观梦境与现实观念及本能潜意识的结合。在表现技法方面, 强调将毫不相关的物象结合在一起方式的多种多样性, 如德国画家恩斯特发明的拓印法、移引法和拼印法, 达利的深远透视法, 马格利特冲突、并置、矛盾空间、超越时空的构图方式。超现实主义作品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 现代平面设计, 尤其是招贴设计很多都是借鉴于此。

结语

以上几种西方的艺术运动不仅仅是绘画方面的成就, 绘画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观念、审美精神也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发生和发展。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创建对现代设计的引导作用很值得一提, 它奠定了现代设计风格的形成, 其设计风格集中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精髓, 用绘画理论指导设计, 力图打破绘画和设计的界限, 形成“完全艺术品”, 形成了绘画推动设计, 绘画与设计结合的成就。包豪斯经过长时间实践和探索形成的现代设计基础教学体系, 成为以后设计院校教学的典范。

绘画和设计本是一家, 只是在当今社会发展之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绘画作为艺术形式繁衍的发源地, 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绘画是设计的视觉准备, 不仅给予设计造型的方式产生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意义, 同时绘画的美感知觉也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提高品味美, 为设计打好基础。设计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被赋予了很大的商业价值, 成为产品宣传的最有效途径;设计也可以激起学生的绘画热情, 可以使绘画变得精致细腻合乎现代人的审美。因此, 设计和绘画可以进行互动性教学, 在互动中激活有灵感的创意, 从而做出有创造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外国美术简史[J],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林华, 世界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史[J],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杨剑君, 从印象派到包豪斯——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抽象语言的解放[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1999, (4) 。

[4]胡元元,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关系[J], 科技经济市场, 2006, (12) 。

现代健身运动处方发展综述 篇8

一、国内现代健身运动处方的发展

我国对现代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 1980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学院运动医学学科开设了“健身运动处方”咨询门诊, 较早地把健身运动处方运用于医疗保健实践中。1988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静宜的《体疗康复》一书, 系统地阐述了医疗体育的康复原理。80年代, 我国开始对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我国学者提出了“健身运动负荷价值”的理论, 并进行健身运动负荷标准试验, 1982年湖南省教科所运用健身运动负荷价值的理论在中学进行实验研究, 对该理论进行验证。1987年以来,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体育学通讯》开始连续介绍国内外关于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信息, 使我国的一些学者对健身运动处方的理论和研究有了进一步认识。1991年, 由北师大田继宗教授申请并承担的国家“八五”课题“增强学生体质的实验研究”, 开始对健身运动处方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1993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刘纪清、李国兰编写的《实用健身运动处方》, 详细地介绍了制定健身运动处方的方法和程序。1996年任建生编写了《心血管运动生理与健身运动处方》, 反映了心血管研究与健身运动处方领域的新的进展。

二、国外现代健身运动处方的发展

1. 德国关于健身运动处方的现代研究

1953年西德的黑廷格和缪拉发表不同运动强度、持续运动时间和频率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的论文, 对健身运动处方的兴起,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德国Hollmann研究所, 从1954年起, 对健身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成绩卓著。它制定出健康人的、中年人的、运动员的以及高血压、心肌梗塞、糖尿病、肥胖病人的各类健身运动处方, 并对市民进行健身运动处方的指导和咨询工作。在德国有专门的健身运动处方医院和专科, 在各个大型康体休闲娱乐场所设有健身运动处方室, 人们锻炼前到这些专业康体医生处测试生理机能、体能情况, 再选定适合本人的运动项目, 测定练习量的多少, 每周几次, 同时康体医师会告知如何饮食配合运动。

2. 日本关于健身运动处方的现代研究

日本在1965年就有几位生理学家介绍和提倡研讨处方问题, 为了解决运动锻炼存在的不讲科学问题, 日本学者开始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在日本东京大学运动生理教授猪词道夫的倡议下, 1970年成立了“日本体育科学中心”。为了制定针对国人的健身运动处方, 日本学者首先调查研究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民众健康情况及原因, 接着他们又调查了日本民众自发的情况, 研究了日本人历年的营养情况及运动对冠状动脉硬化、脑溢血、高血压等的作用。1971年开始研究科学的增进健康的依据, 并成立了健身运动处方专门委员会, 开始了从事健身增强体质等实验研究, 该委员会从1971年到1973年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 进而对健身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实施过程进行研究。1973年到1980年, 日本一方面继续研究, 一方面推广健身运动处方的具体方法。在健身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及医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编写了《日本健身运动处方》一书。与此同时, 日本学者花费了1年多时间, 经过认真的探索, 拟出了适用于各种健身运动处方的医务监督方案。此时, 日本健身运动处方已基本形成。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提出体育发展的基本任务。正如1980年江桥慎四郎在《日本体育七十年代总结和80年代展望》一文中写道:日本体育发展的基本任务, 一是推广和应用健身运动处方的理论和方法, 二是改善体育设施, 并在大、中、小学的学校体育中推广健身运动处方。此举收到明显的效果, 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3. 美国关于健身运动处方的现代研究

美国自60年代开始研究健身运动处方, 美国路易安那州高中“保健体育系”专门开设健身运动处方课程。对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始于军医库伯 (Kenneth Cooper)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库伯被“怎样才能评定运动后的效果”所困惑。库伯经过认真研究, 感到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开健身运动处方, 也就是说, 必须能确定适当的运动量, 以保证从事各项运动能收到效果。库伯考虑到他有许多有利条件可以完成这件事, 因为他是医生, 学过运动生理等, 工作又是专门指导飞机驾驶员和宇宙飞行员从事体育锻炼的, 又有条件使用非常精密的测试仪器, 并且愿意做他测试对象的人多得无数, 所以他进行了大量测试, 使他对运动不足对人体究竟有什么影响获得了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 从而创造了闻名世界的耐力测试法—有氧训练法, 特别是他创始的“12 min跑测试法”。库伯再根据耐力测试结果, 制订了5类体力标准。运动者把自己的体力纳入相应的一类进行锻炼, 锻炼者达到规定的体力标准之后, 即可按照库伯制订的分数表订出健身运动处方。这种有氧锻炼方法很快风靡美国, 据统计, 1984年德克萨斯州有20%的居民参加了这项运动, 佛蒙特他州作为预防医疗手段在全国推行。纽约联邦安全委员会则命令市长制定了一项有氧锻炼大纲提供给市民。在随后的十几年里, 美国有关专家学者们对身体素质的内涵, 对不同层次人的健身计划, 对运动与休闲的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研究文章和著作。美国政府在此基础上, 提出1990年前应争取达到的目标, 进而制订了“2000年健康人计划”, 计划包括了3个总目标、22个子目标, 在22个子目标中, 体育目标排在第一位。该目标的引导机构是美国总统体育与健身委员会, 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出“成年人有氧锻炼健身运动处方”, 指导大众科学健身, 使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成为实施体育健康目标的重要措施。1995年,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为了更好地推行健身运动处方, 提出一个健身运动处方的建议“FITTP”, 它的内容包括:F-Frequency (频率) ;I-Intensity (强度) ;T-Time (时间) ;T-Type (性质) ;P–Pronression (进度) 。

4. 加拿大关于健身运动处方的现代研究

加拿大对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自发开始的。在80年代, 由于高负荷的工作和竞争的激烈, 使人们重视了身体的价值, 由于经常参加有益于身体健身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 有关学者通过这一现象开始有目的的实施运动锻炼计划, 并从中对持之以恒和中途退出者进行调查,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资料, 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符合他们身心健康目标的计划。经过数年研究, 加拿大金斯顿皇家高中, 加·里德和约翰·汤姆撰写出《健身运动处方》一书, 于1985年由美国正式出版。

综上所述, 健身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 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 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 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 以体检数据为基础,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身体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 以处方的形式, 针对人们自身特点和身体状况来制定其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间、性质、进度, 为锻炼者提供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指导性的运动锻炼方案。并以此为出发点, 使人们掌握其方法和手段, 培养运动习惯, 以便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现代健身运动处方在继承古代健身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和研究, 将健身理念和现代科技相结合, 从现代人体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引导人们科学地锻炼身体, 建立终身锻炼的理念。

.外国养生保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见病康复体育运动处方[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0

运动处方的起源及发展探讨[J].湖南体育科学, 2002 (2) 血管运动生理与运动处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参考文献

[1]吕彦, 达海.外国养生保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2]任建生.常见病康复体育运动处方[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0.

[3]陈栋.关于运动处方的起源及发展探讨[J].湖南体育科学, 2002 (2) .

[4]任建生.心血管运动生理与运动处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现代艺术运动 篇9

1、对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反思

前苏联的运动训练学者马特维耶夫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创立了超量恢复论和训练周期, 这深深地影响了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效果, 尤其是在指导作用上面对体能类的运动项目及其重要。不过训练周期理论毕竟受很多因素的限制, 比如说自然科学发展状况、年代、比赛制度等因素以及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等等, 有些解释不清现代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么一个问题, 我想有必要反思一下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

1.1、现代赛制的发展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

主要的原因是对于比赛密度大、时间周期长、强度高的球类项目的联赛, 决对不能够机械的、简单地套用运动训练学教材上的单、双周期的安排。应该把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本项目的特点和当年的赛制结合一起, 来进行年度的训练周期的安排。实际上, 一支球队也会在在一个赛季中随着队员个体状态的起伏而变化不可能一直会连胜, 不论是洛杉机湖人队还是芝加哥公牛队。纵然他们都是夺过NBA总冠军的, 也不可能是全胜的, 状态也会有起伏。当然他们能够最终获得整个赛季的冠军, 这主要就是各个队的教练的训练技巧以及调控整个状态了。

所以应该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内在联系, 保持一定的训练周期性、系统性、节奏性的统一。在联赛的过程中, 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对年度周期的实施在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以及改变, 这样就能够做到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1.2、传统训练周期理论已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

人们首先必须认识到, 高水平得运动员和青少年后备力量的训练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随着年龄的慢慢增大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运动员的心里和生理状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的要求方面, 还反映在运动员自身素质方面, 这就构成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训练的实践证明, 专项能力是高水平运动员, 特别是世界顶尖级的运动员之间竞争的主要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科学地选择对专项最具影响的素质或能力, 来进行优先发展和专门训练。2个主要支撑点支撑着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 准备期主要是以一般得训练和负荷量为主, 慢慢的随着比赛期的临近, 负荷强度和专项训练也会逐渐增加, 到比赛期达到并且一直保持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不过随着体育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 人们慢慢的发现这个理论不能覆盖整个训练的过程, 主要忽视了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化基础、生理础以及对训练方法和负荷的不尽相同的要求, 没能够对不同水平和年龄条件的运动员进行区别对待, 特别是不利于提高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训练的水平。

2、改变传统的训练理论的方法

根据各个项目全年比赛的次数, 将全年训练计分成几个训练、比赛的周期, 根据本年度的训练任务以及全年重大的比赛次数和运动员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训练、比赛周期时间的长短。每个训练、比赛周期的时间可以是两三个月。比如说, 田径项目一年有五次国内外的重大比赛, 分别在三月初、五月底、六月中、八月初和十月底, 比如准备参加这五次重大的比赛, 那么就可以把全年的训练分为五个训练比赛周, 从头年11月到来年3月初为第1周期, 以后几个周期以此类推.每一个星期算一个训练的周期。把全年的训练计划分成几个不固定的比赛周期和训练, 还应该把运动成绩逐步提高的指标以及全年的训练分配到各个训练和比赛周期之中。如果这样的话, 全年的训练计划在各周期练习内容上也需要会有相应的变化.也就是把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术、一般身体素质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或者是根据每以个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在各个周期找一个侧重点。总而言之一句话, 想要让各种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成绩之间达到一个高度的协调, 就要把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和一般身体素质的模式特征列入训练的计划内, 这样可以很方便的对每个运动员进行评价参考的依据。

3、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

现代的运动训练把训练过程看做是机能性的运动系统。首先根据自身得项目特点来制订出完善技术的、发展的速度以及长期的训练大纲, 并且在不同的中小训练周期中用来确定阶段训练负荷和重点发展目标。不过每一个运动项目在生物学理论的指导的。系统机能的发展以及提高主要以生物科学的理论为依据的, 也就是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我们用篮球作为例子来看现代的运动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周期性的安排篮球运动训练过程。它的实质在于系统地重复各个完整的训练单元训练课、小周期、中周期和大周期, 这样才能够让篮球运动训练水平波浪式的、阶段的发展以及螺旋型的上升。

4、结论

首先要对训练周期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训练是不的断往前发展的, 而周期理论也应该不断的向前发展, 从产生至今天, 很多的国家学者都对它进行了补充以及修改, 这其中就包括马特维耶夫在内。那最为显著的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提出的训练个体化的问题, 也就是在周期训练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以及项目特点, 所以对于运动训练周期理论不应该简单的进行否定, 而是应该全面的判断这一理论的科学依据是否具有普遍性意义。

可以说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对于运动训练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而且到现在对那些超长距离以及长时间耐力性项目和全能多项的运动仍然具有着积极的意义。不过,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 商业化的比赛越来越多的的进入到竞技体育当中, 比赛的强度越来越大, 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己经不完全适应现代赛制的发展, 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了。而且也不能够代表和解释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了, 所以面对现代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 要能够充分的利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高科技, 密切联系运动训练实践, 探索更加适合新的赛制的现代训练理论,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通过对运动训练的周期理论来进行反思和回顾, 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的理论应该合理的进行利用, 那么对于现代运动训练的理论以及实践应该通过具体的比赛安排、运动员的特点以及训练的环境等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调整, 让现代运动训练理论更加的适合运动员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周期理论,运动训练,发展,反思

参考文献

[1]倪俊嵘, 杨威.从运动训练周期的板块结构理论看刘翔的训练特点[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 (2) .

[2]陈小平.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39 (4) .

[3]王村, 杨兴权, 钟敏.新赛制下全年训练周期的安排[J].体育学刊, 2004, 11 (2) .

现代篮球运动假动作研究综述 篇10

1. 假动作的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对篮球假动作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对传球、投篮等技、战术的研究,对假动作的概念的界定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权威的定义。

《篮球大辞典》将“假动作”一词界定为:“队员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比赛意图,所采取的战术行动。”我国的《体育大词典》也有对假动作的概念简单地进行了界定,并对假动作的目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相关的论述。面对21世纪篮球运动的发展,这样简单的定义显然不能满足现代篮球激烈对抗的发展。陈汝燕、陈显健、王效良等很多学者都从个人技术的角度对假动作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曾二鸣[6]指出,假动作的运用,不仅表现在个人进攻技术的运用中,而且渗透到队员之间的配合和全队战术的组织形式中,况且篮球假动作的使用过程涉及心理、意识、比赛经验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笔者将现代篮球运动中假动作的概念理解为:队员运用心理、意识等手段,分析、观察对方的技、战术特点,利用自身技、战术的优势,通过其他技、战术的假象来迷惑和调动对方,打乱对方的比赛节奏,使对方处于被动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己的技、战术行动。

2. 影响篮球假动作质量的主要因素

梁有明、杨小波、李勤友、黄勇等认为,影响篮球假动作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战术因素,又与意识、运动素质、比赛经验、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等因素有关。笔者认为,球队的竞技水平和风格、球场气氛和主客场条件等因素也影响篮球假动作的质量。

2.1 假动作与身体素质及运动员个性的关系。

在篮球运动中,身体素质是保证比赛的重要条件,也是运用假动作必不可少的条件。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做出逼真的假动作。

在篮球防守假动作中,运动员的防守脚步要灵活,移动快速,手部干扰要积极,且防守脚步动作与手臂动作两者要互为协调、互为配合、互为补充,构成个人防守动作的统一。在整体防守中,只有两者的协调配合,才能产生个人的防守技术的最佳效果,否则就会影响防守假动作的质量。

在进攻中,运动员往往以突然急停、急起、适时加速、减速、体前变向或假变向加速超越等方法来取得球场上的主动优势击垮对方,这就对运动员的反应能力、速度、灵敏性、耐力、爆发力等运动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篮球运动员的个性对其使用假动作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从平时的篮球比赛中可以观察到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篮球运动员进攻中往往不喜欢使用假动作,而是直接利用自己的身体素质硬碰对方得防守。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撞人犯规、勉强的传球或投篮。往往那些身体素质不是那么好的、身体单薄的运动员都喜欢利用假动作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

所以,身体素质是做好好假动作的前提,这是无可否认的,但个人的心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外因是要靠内因起作用的。运动员的个性对其运用假动作与其运动生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2.2 假动作与技、战术水平的关系。

一支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是这支球队在比赛中有效地使用假动作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张双立[7]、黄勇指出,无论是进攻假动作还是防守假动作都要求熟练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如篮球运动中的七大技术———投、传、运、突、移动、防、抢,没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作保证,无论是进攻假动作还是防守假动作都不会取得成功。

在战术上运动员也要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在比赛对抗过程中,假动作必须与其他环节相衔接,如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利用假动作持球突破到了篮下,发现不能投篮而传球,这时跟进队员必须抢好进攻的位置,经过这样战术配合,假动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比赛中运动员不能始终运用同一种假动作,否则很容易被对手识破,特别是相互熟悉的对手,彼此之间的特点都比较了解,有哪些常用的假动作都经过了分析。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战术多变,在多变的战术中运用假动作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假动作的数量和质量依赖于掌握技、战术及其组合变化等的数量和质量,只有运动员高质量地全面掌握各种技、战术及其组合变化等,才能有更多的假动作选择和运用,从而争取到更大的主动权。技、战术及其组合等的欠缺必然造成假动作的空白。

2.3 假动作与心理、篮球意识等因素的关系。

扬小波认为,篮球运动中假动作实际上是心理战术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在比赛中迷惑对方,使之上当,防不胜防。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相当的时候,谁能够发挥最大的心理潜力,保持旺盛的士气,充满必胜信心,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合理采取各种声东击西、虚实的战术,谁就能获胜。

蔺永琴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假动作的效果取决于攻守双方的情绪。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对相对强度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主要表现为:

(1) 注意的紧张度随运动员的兴奋程度的提高而增强。注意的紧张度越高,越不易转移,应答动作也越敏感,而且极易疲劳。逼真的假动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对手的注意力,使其难以观察到场上其它情况,造成主动的战术配合成功。这就是常说的“吸引对手”。 (2) 运动员的心理定势是假动作利用的主要条件。当进攻者频频投中时,防守者在心理上会形成必防的定势,并且对投篮动作十分敏感。一个聪明的投手,会适时地改变攻击方式,假投真传或假投真突,使对方防不胜防,无法捉摸。这种心理因素要求运动员在对抗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要善于观察对方的情绪,并且利用对方的心理定势,分析其注意的指向和集中程度,做到避其锋芒,攻其不备。

3. 假动作在篮球运动中的意义和作用

徐宏峡指出,篮球比赛不仅是身体、技术的较量,更是智与谋的较量。现代篮球比赛对抗激烈,变化莫测,对假动作的运用贯穿在整个比赛中,在一场比赛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运用。大量实践显示,当假动作的运用不合理时,会造成带球撞人、被抢断、封盖和造成阻挡犯规、不理智的行为等。扬留锁认为,掌握和运用假动作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一个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条件之一。笔者通过阅读大量关于假动作的文献发现,尽管很多文章都对假动作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但是很少有关于假动作统计的文章。我们通过对假动作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运动员运用假动作的情况,通过对录像实况的进一步观察可以了解假动作的质量。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时期,对假动作的统计有利于帮助教练员分析和指导青少年的假动作训练。

4. 假动作的训练

实践证明,无论是进攻假动作还是防守假动作,都是比赛取得胜利的手段和策略。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假动作在技、战术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扬留锁、扬伟群等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训练方法及平时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些方法涉及意识、心理素质的培养,假动作与技、战术结合的训练。此外还提到应加强文化学习、提高智能、加强身体重心控制能力、提高动作幅度和动作节奏的控制能力、训练广阔的视野等。许迎伟通过研究指出,青少年中尽管有些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速度和脚步灵活性,但极少运用防守假动作。青少年在投篮、突破及运球技术假动作运用较为普遍,也较为合理,而在传球、摆脱接球技术中假动作的运用较为单一而且不够合理。

我国篮球的防守薄弱,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阻碍我国篮球竞技篮球发展的一个症结所在,而防守假动作也一直不受到重视,这也许是影响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的原因之一。

5. 结语

假动作在丰富了进攻和防守体系的同时,在实践中也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我国专家学者对篮球的假动作研究由来已久,很多的成果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是,目前对假动作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没有对假动作的质量的评价形成统一的意见等问题。假动作的训练应从少年抓起。因此,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加强假动作研究观念、观点的转变及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假动作的质量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关于篮球运动中的假动作www.tiyuren.com体育人网.

[2]刘继军.篮球假动作初探[J].连云港化工高专学报, 1998, 11, (4) .

[3]陈汝燕, 黄顺和.浅谈假动作在篮球教训中的运用.体育科学研究, 1999, 3, (3) .

[4]陈显健.篮球进攻和防守假动作探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

[5]王效良.试论篮球防守假动作技术运用.商洛师范专科学院学报, 2003, 17, (3) .

[6]曾二鸣.对篮球比赛中进攻假动作的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 17, (2) .

[7]张双立.浅析技能主导类对抗性运动项目假动作的运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2.4.

[8]司清华, 扬保吉.篮球投篮假动作的训练与运用研究.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1, (2) .

上一篇:团队的组建下一篇:非结构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