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型企业

2024-06-17

现代生产型企业(精选十篇)

现代生产型企业 篇1

1 加强仓库的规划, 优化企业仓储硬设施

在现代生产型企业中, 仓储设施一般是指各种仓库及相应的产品存放设备。仓库的建设主要包括仓库的选址、仓库中的布置和布局。仓库有非常多种, 其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 将为企业承担着不同的储存任务, 再者由于企业产品种类繁多, 其性能也存在差异, 因此, 可根据用途和重要性将仓库分为许多类型。比如, 根据用途可分为企业保税仓库、企业加工仓库、企业中转仓库、企业储备仓库、企业零售仓库、企业批发仓库、企业采购仓库、企业供应仓库等等;根据仓储产品的性能可分为水面仓库、危险品仓库、恒温仓库、冷冻仓库、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等等;根据仓库构筑结构可分为露天仓库、筒仓、立体式仓库、多层次仓库、单层次仓库;根据仓库的管理体系可将其分为公用和自用仓库。因此, 对于企业仓储能力的提升, 其仓储设施——仓库——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首先, 仓库所设的地理位置必须根据仓库的类型进行具体的规划, 使企业物流成本达到最低;其次, 企业建立仓库的数量和类型, 必须符合企业发展规划,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创建, 既要保证企业足够的仓储能力, 又要使企业的仓储成本降到最低。最后, 为了加强仓库的管理, 应该对仓库配置一定的设备设施, 如辅助建筑或设施等等, 仓库建筑物应该尽量保证该防火的防火, 该防水的防水。总之, 仓库建设规划的步骤应该为:合理选址-仓库设施设备设计-仓库设备布局-仓库空间布置。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 仓库规划是确保仓储能力的前提, 也是仓储能力扩张的重要措施。

2 加强仓储管理, 优化仓储制度

现代生产型企业要想扩张其仓储能力, 其根本忽视不了仓储管理这一块, 仓储管理模式的先进和合理能使得企业仓储和配送更加的专业化、智能化、中心化, 使企业仓储系统在有效的成本下发挥更大的效益。在现代生产型企业仓储方面, 应该要加强仓储管理, 优化其仓储管理制度。第一, 加强仓库的合理布局, 提升仓库的利用率。第二, 防止各仓库之间的业务重叠, 尽量做到无二次倒运, 使企业货物流通更快。应该根据企业各产品的类型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的距离, 合理设置仓库, 在确保物流成本最低的情况下, 配置企业仓库和仓库仓储设施。第三, 合理设置最高库存仓储定额和最低库存仓储定额。在确保供应和生产的情况下, 科学、合理地设置储备量,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库存费用减少, 使得资金周转率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 加强信息技术在仓储系统中的应用。在现代生产型企业仓储系统中, 信息化、数据化技术必不可少, 其能有效促进仓储能力的扩张。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无论是其原材料, 还是其生产出的产品, 其都存在数目繁多、种类繁多、规格繁多、型号繁多等情况, 对如此多“繁多”的仓储物资, 其管理应该非常的复杂、繁琐,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有效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升企业仓储系统的仓储效率。第五, 优化仓储制度, 对仓库管理人员实行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让仓库工作人员根据企业物流情况和进出原材料和产成品情况, 设定仓储流程和出货流程, 使仓库得到最有效的应用, 严格把关管理人员对仓库的利用效率, 对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 将考核和评价结果纳入其工作绩效之中, 对仓储中出现的事件或者问题, 采取责任制, 将责任落到管理人员个人。

3 加强仓储绩效评价, 及时更新仓储设施和仓储管理

任何事物都需要评价, 评价是反映某项事物或者任务的处境或完成状况, 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根据问题提出优化措施。现代生产型企业仓储系统中, 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仓储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对仓储设施设备和仓储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馈, 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仓储绩效评价主要通过仓储成本、仓储容量和仓储能力利用率等指标进行。仓储成本主要包括仓储设施成本、仓储作业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等等, 仓储容量主要表明其仓库大小或者面积大小, 仓储能力利用率表明仓库最大储存能力被利用的程度。仓储能力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η表示仓储能力利用率, Q表示一定时间段内的评价库存量, S表示仓库面积, λ表示仓库面积能供使用的比重, q表示单位面积仓储定额。以上公式中, η越大表示其仓储能力规划的越好。通过仓储能力利用率来反映仓储绩效是最合适的指标。在仓储能力利用率较低时, 可以通过及时更新仓储设施设备和优化仓储管理方法来扩张仓储能力, 从而使企业仓储能力利用率达到最优。

4 利用仿真软件平台, 规划仓储能力

利用仿真软件平台在物流仓储能力扩张方面更具有实用性和便捷性, 以调研得到的数据为基础, 对仓储能力扩张进行仿真, 建立现代生产型企业仓储能力扩张为目标的仓储仿真分析模型, 确定了货仓布局中的不合理处,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提出改进策略, 并且多次仿真, 对仓储系统中各对象的参数调整, 运行程序, 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 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直至达到对仓储能力扩张规划要求。

综上所述, 仓库设备设施和仓库管理运作是现代生产企业仓储能力扩张的两条主线, 在这两条主线基础上, 该文提出了现代生产企业仓储能力扩张的三个策略方法:加强仓库的规划, 优化企业仓储硬设施;加强仓储管理, 优化仓储制度;加强仓储绩效评价, 及时更新仓储设施和仓储管理。只有通过这三种策略, 才能促使企业仓储能力的提升, 优化仓储能力利用效率。当然, 除了这三个仓储能力扩张策略之外, 还有一些辅助策略。总之, 现代生产型企业离不开仓储, 仓储能力是根据企业生产量和销售量所决定的, 仓储能力的扩大主要是确保现代企业在成本最优的情况下使自身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仓储。仓储能力的扩展策略无非就是时企业的仓库能及时容纳应容纳的货物, 并使得自己在有限的成本下使效率达到最优。

摘要:仓库设备设施和仓库管理运作是现代生产企业仓储能力的两个基本内容, 仓储能力扩张主要是对企业仓储设备的改善和企业仓储管理能力的优化。该文主要从仓库规划、仓储设施优化、仓储管理技术更新、仓储能力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出现代生产型企业仓储能力的扩张策略。

关键词:现代生产型企业,仓储能力,仓库

参考文献

[1]吕林剑, 曾向阳.基于客户需求特性的仓库资源配置研究[J].物流技术, 2012 (29) :64-66.

[2]朱怀意.金融衍生工具的思想在管理供应链风险中的应用[J].科技导报, 2013, 24 (9) :72-76.

浅析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篇2

摘要: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涉及到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在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安全生产是各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更是我们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准则。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特殊性以及安全体系的完善性。要遏制和克服对安全生产持淡漠轻视、侥幸麻痹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和存在的隐患。

现代企业兴起并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相继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使人们不得不在一些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下面笔者就关于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安全事故

一、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谈到如何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就必须从分析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方面入手,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

1.机构制度问题

如果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没有很完善的管理机构,对于安全工作来说,等于存在很大的瑕疵和纰漏。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企业中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安全生产维护信息等内容。

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亦出效益,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安全生产管理牵系着整个体系的全方位、全天候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便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在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里起到一个中心支柱作用。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依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使安全生产工作有制度保障。目前,各地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大都不健全,人员也不到位。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必需配备专职安全、消防和安全巡视员,使其成为一个具备安管条件,机构完善的组织。不能只是空有其名、毫无实质性,否则必将存在隐患问题。切实改变安全生产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安全生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应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以增强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从近几年来,生产中发生的事故多是由于班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制度不落实造成的。因此,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落实点,只有不断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安全工作从管理抓起,管理工作从基础抓起,基础工作从班组抓起,切实加

强生产一线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技能水平。

2.人本问题

人本问题。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

企业负责人在安全管理中起到中心作用,领导重视,有管理理念,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的重中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否则将是一盘散沙。

3.预防问题

预防问题。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到预防为主。在实际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因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物和环境,更重要的对象是人。也不是只靠少数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就能保证安全生产,而是靠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严密管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强制问题

强制问题。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对安全生产制度中必须定期检查的物(指设备、设施),必须做到及时检查、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及时解决;对安全生产制度中针对人必须要做的,责任必须落实到位,分工明确,以强制管理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于此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为了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法律规章落到实处,最好设立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督。

二、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1.思想麻痹,认识不到位

在一些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人员表现较突出。他们最看重的是经济效益,利益大于一切,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只是一个过程工作,安全责任观念、意识较淡薄,常常抱着侥幸心里。人在一个岗位,重复工作,久而久之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操作,对安全生产熟视无睹,自以为是,很容易发生事故。对安全生产工作消极对待或被动应付,或把安全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中,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并没有严格执行或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安全工作要细,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以防为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以免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后果,也要防止“羊亡”了再“补牢”。

2.安全监管体系不到位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构建好安全生产的制度体系、责任体系、支撑体系和应急体系,做到环环相扣,并要编织好本企业的安全生产之网。其核心就是监管责任的落实问题。要建起科学合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真正落实了各级各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就能营造出抓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从而确保企业在整个安全生产环节的安全性、可靠性、持久性和稳定性。

3.主体责任不到位

一些企业中经营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单位生产设备落后、设施破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较低下,缺乏规范的安全设施和保护措施,没有制定本企业最根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也没有制定必备的应急预防预案,没有进行正规的安全生产培训学习,没有组织开展正常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没有为员工提供本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设施、用品。安全生产是人生命得以保障的前提和基础,这一切最根本的安全保障都没有做到,也就没有安全可言,一切就无从谈起。因此,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必须将主体责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安全基础工作不到位

侥幸心里犹如腐蚀剂,能使安全堡垒跨掉。要打消侥幸心理,就必须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地打好安全管理的攻坚战。关键是要依法按规强化安全责任和推行首办责任制。首先是要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特别是企业第一领导者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安管人员既是一个指挥员,又是一个战斗员,是基层单位、车间班组事故防范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必须用铁石心肠、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狠抓安全管理到位。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要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筑起安全的防线。而安全生产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道“防火墙”,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才能有效地按照操作规范和程序进行合理操作,杜绝随意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保证每个人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幸福生活。

三、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

四、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的具体措施

1.组织保证措施

对企业来说,必须成立以企业第一责任人为领导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单位各部门亦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对应的工作场所及工地作业班组都要配兼职安全员建立各级网络,做到“专管成线,群管成片”。

2.制度保证措施

为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工作,一定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级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谁出了问题,追究到哪一级的责任。

(1)建立安全生产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建立安全生产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打分,奖罚兑现。

3.思想保证措施

(1)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打好安全基础,使各级明确自己的安全目标,制定各自部门的安全规划,达到全员参加,全员实施的目的,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

(2)抓好安全岗位培训。上岗前对所有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分批培训,每人参加安全培训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4 小时,把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印发给各基层单位,对照检查,对照实施,特种行业人员一律持证上岗。

(3)随时接受上级及安全监管部门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督促、检查、考评,对提出的问题,马上确定方案组织实施,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生产运营;策略;现代企业;市场环境

一、加强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必要性

生产运营是在企业中占统治地位的一种职能,人们进行日常消费的各种产品都要通过生产制造来获得,对生产制造进行运营管理是企业活动中重要的环节。

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的企业向国外市场进军,到21世纪各国企业都面临着市场过度饱和的无奈,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运营方式不断创新,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产品质量、成本、完工验收时间和产品的研发这四个方面,这四个要素都取决于企业生产运营的方式与策略。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是企业不容忽视的、不可低估的一个环节。生产运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领域,强化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法宝。生产运营管理是企业的主要管理职能,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

在我国,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起步较晚,企业运营管理的理念也有待提高。只重视生产规模的扩大,对生产运营管理不够重视。在生产经营中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过高,完工时间过长,生产环境杂乱,库存积压严重,生产计划粗糙等问题普遍存在,与国外先进企业有很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所以必须重视企业的生产营管理。

二、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市场环境分析

1.生产经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企业进行投资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产品涌入了市场。网络的不断发展,对全球经济环境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加快了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互联网的兴起为不同国家间的生产运营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这种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越来越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方面。企業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企业生产运营的管理。

2.企业的生产运营要与环境保护一致

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同时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受到了影响。主要表现在:矿产资产的开采过度,可以说是掠夺性的开采,大气、水受到污染,雾霾天气持续漫延等。社会在发展,同时环境污染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所要现在都提倡环保型的企业生产,这是企业进行长期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推崇绿色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生产运营要必须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这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3.企业高效率的生产要依靠新技术

生产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生产领域越来越依靠科技成果的加入。企业生产中广泛引进了新的生产和制造技术,一个企业是否使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的特点。加快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利器。

4.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企业的生产运营

现代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进行了运营管理方面的探索。通过加大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使科学生产越来越普遍的存在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缩短了产品的生产营周期,整合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优势,使现代化生产的效率更高,从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要进行企业生产运或的管理,必须增强时间观念。

三、提升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措施

市场经济发展的快速要求,对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要提出了一些更为严格的要求。企业要想更快的适应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水平。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1.企业要加大产品定位和研发的投入力度

要进行企业产品的定位,第一就要明确产品的选择类型,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要加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研发投入,进行产品研发,前期投入可能较大,收益也不明显,但是研发成功以后会得到投入成本数倍的收益,这样的产品市场前景也好。

2.对生产运营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生产运营策略主要包括三种形式:零星生产策略、高科技产品生产策略和批量生产策略。这三种生产运营策略,分别针对不同的采购客户。在进行企业的生产运营时,要对客户群体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分类,使生产运营策略更加有针对性。

四、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设计

要进行企业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首先要深入分析企业的市场环境、生产环境和发展环境等内外部环境因素,在对企业的市场竞争情况、产品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对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其次要进行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创新管理。企业在进行产品的研究开发时,需要把握产品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促进消费者进行购买,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制定低成本、人性化、环保型的生产目标,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最后,要深入分析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的适配性,倡导绿色生产理念,并做好具体的落实工作,企业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支持企业生产。

在制定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时,特别是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时,要考虑到位国家的安全,防止以合作的名义来破坏国家的正常生产供应,破坏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制定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时还必须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可以促使企业承担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义务,并制定自己的长远发展目标。在制定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时必须与企业的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策略以及财务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以促进企业生产运营的全面发展。

五、小结

综上所述,加强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是新的发展形势下对企业提出的高标准的要求,它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可以使企业在进行生产管理的同时,加入更多的现代化的元素,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趋同一致,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内有特色的传统生产运营管理经验也应该发扬广大。

参考文献:

[1]耿帅.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

现代企业生产方式发展趋势 篇4

从传统企业生产发展模式到现代企业生产模式的飞跃是对现代企业生产方式趋势的最好体现。在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中, 粗放型的大量生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企业竞相追崇的对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 没有机器的出现, 产品周期较长, 物质相当匮乏, 人类通过原始劳动生产出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在工业革命后, 由于机器的出现, 人类的劳动效率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大量生产模式在其出现时的很长一段时期内, 满足了市场对企业的要求, 但由此导致的问题也随着大量产出而日益凸显。特别是伴随着人类经济和文明的发展, 对产品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是必然趋势。与此同时, 大量生产方式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消费者在获取大量相对廉价产品的同时就必须放弃对品种多样性的要求。这在最初人们渴望获得基本产品数量的满足条件下, 还勉强可以维系, 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人们对产品质量、种类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种大量粗放型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除此之外由于大量生产需要的是一类产品在单位时间内数量的产出值, 而这无疑阻碍了科技的创新, 所以大量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需求。

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是高效率、低消耗和高产出, 而大量生产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所以一种新的生产模式精益生产便应运而生。精益生产产生的背景就是人们对产品的品质、质量的要求取代对数量的片面追求, 同时精益生产也解决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就是资源的浪费, 因为精益生产的灵魂是在获得产品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杜绝浪费。精益生产提出的杜绝浪费不仅仅指对于财物的浪费, 而且还包含了防范和控制对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的浪费, 这些不仅仅体现在供需上, 而是体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对于我国企业的生产方式而言, 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大量生产阶段, 追求更多的是生产的数量、忽视多样性和创新, 这种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并且造成了资源、环境超负荷等问题。笔者认为, 我国企业从大量生产的传统模式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的过度, 必将是我国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大趋势。

二、现代企业生产方式对成本控制的要求

利润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变迁和发展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从而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企业对利润的重视必然导致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产方式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企业的成本控制方式主要是以简单的盈利与成本的差值为基础, 从而想方设法的通过减少和降低支出的方式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传统企业生产方式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简单的减少支出, 但是这种成本控制方式没有对市场进行全局观的考虑和市场整体的发展方向的预测, 最后得到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例如, 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中, 为了降低库存成本, 就直接减少原材料的库存量, 这在短期内或许会体现出支出的减少, 并且这会反映到企业的财物报告中, 然而当市场通货膨胀或是原材料供应紧张后, 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提高, 而另一方面库存原材料的缺乏,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得不采购昂贵的原材料。

传统企业生产的成本控制方式很多时候不仅不能降低成本, 很大程度上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所以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的模式必须引入到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当中。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方式采取三位一体的成本控制结构, 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各司其职, 突破了传统企业中利润等于收入与支出的价值这种狭隘的计算方式。一方面成本核算使每一项成本的支出都有计划的进行, 将成本总量控制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另一方面成本分析贯穿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 对于何种支出应该消减、何种必要支出应该保留甚至加大投入做出了科学的分析, 将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融入到整个市场的发展之中, 此外严格的成本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浪费。通过三位一体的成本控制模式, 使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紧紧依托市场, 从宏观上使成本处于可控范围之内。笔者认为, 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建立在对市场充分把握上, 这就使得对人才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必然建立在对人才的引进与运用上。

三、现代企业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的组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制度, 不同的企业组织模式的转变对现代企业生产模式的发展是决定性的。早期的企业组织模式由于市场不发达, 多以家庭为单位、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产品单一、规模较小的作坊式企业已经很难适应市场变化, 所以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组织形式逐步迈进企业垂直一体化时代。企业垂直一体化与国情分散、零散的企业组织模式不同, 企业垂直一体化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甚至物流配送全部实现了一体化, 这使得企业的规模空前扩大, 生产能力也更强。并且采购、生产、销售、配送一条龙服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产品的质量, 能够更好的对风险进行控制。所以企业垂直一体化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向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发展。然而, 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弊端已经初步凸显。首先, 企业垂直一体化的规模较大对公司治理的要求极高, 然而大多数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治理能力远远不足, 这就使企业处在进退两难的地步。其次, 市场的需求发生了极大变化, 企业的发展需要核心科技的支持, 垂直一体化企业看似面面俱到, 实则很难针对某一领域着重发展。由于此类无法避免的问题, 笔者认为, 企业一体化分离必然是今后生产方式发展的趋势所在, 专业的生产企业、专业的物流企业、专业的电子商务企业才是顺应现代市场发展环境的模式。

摘要:现代企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的, 所以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发展依赖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规模。对于我国而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企业从无到有, 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其生产方式也越发先进。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针对市场的继续改革和放权必将成为今后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 故本文对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以期将市场经济改革中的红利落实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中, 使我国现代企业生产方式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发展趋势,改革,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2]罗伯特·S·卡普兰等著.张初愚等译.成本与效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 .

现代生产型企业 篇5

我国经过24年的深化改革,已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云南煤炭行业按照省政府对十个行业的整合思路,建立起以后所煤矿为“龙头企业”的云南东源煤业集团公司,完成了云南煤炭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创立。云南煤炭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谋求盈利最大化的目标运作。企业内部过去行使(政府安全监察职能将分离出去。政府部门已经不直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对企业安全的管理也转换为监督执法,这种监督主要是运用法律手段,查处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行为。然而,煤矿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事故易发的行业,在政企分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何搞好安全生产,这是煤炭企业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感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近年来,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安全生产工作,先后作出了i00多条有关指示批示。江泽民明确指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企业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日程上,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遏制住事故,减少人民群众生产财产损失,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煤矿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影响正常生产,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人员伤亡,给伤亡家属造成失去亲人的精神痛苦和心灵上的创伤,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生命安全是职工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职工权益的最大维护。在煤矿,搞好安全生产是落实“三个代表”精神的具体体现,要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二、建立和落实企业内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这里的“权责”包含现代企业制度里的生产、经营、安全各方面,包含着管理人员、技

术人员、普通员工各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只有权责明确了,才能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消除权责不清的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推诿扯皮现象。因此,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将不同的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技术人员、班组长以及每个岗位工人身上。只有明确安全责任,人人分工负责,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激发员工的安全责任感,遵章守规,搞好安全生产。

三、增强全体员工的法律知识和意识,依法治矿,搞好安全生产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工业企业推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保障形成开放的、与世贸成员国接轨的投资与外贸环境,国家正大力健全法律法规,《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相继出台并生效。然而,很多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自我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些单位的负责人或者不懂法,或者明知故犯,没有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使从业人员在十分恶劣和危险的条件下作业,以至发生事故而铛琅入狱。自从《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出台后,所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均有人被判刑入狱。因此,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治矿,依法搞好安全生产,这是趋势也是必然。

现代生产型企业 篇6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仓储物流;物流一体化;综合物流代理

一、引言

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采取有效的物流运作模式能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人们逐渐认识到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业务流程(包括产品开发、制造、分销等)对任何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物流在这些业务流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目前,许多生产企业在质量、销售、生产规模上下了很大功夫,而对伴随着物流过程的资金流动情况则进行事后核算,不能进行适时的监督和有效的控制。据统计,一个生产企业的流动资本中物资流动所占资金比重高达60%-70%,假设一个生产企业每年采购物资为2.5亿元,按这些物资在企业中一年只流动一次计算,如果使库存减少0.5%,一年就可减少资金占用125万元;如果流动时间减少一天,企业就会少占用资金68.5万元;如果采购环节的价格发生1%的偏差,就会增加成本250万元。可见物流环节的任何一个地方稍作优化,降低成本都是十分可观的,物流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基本上是以旧有的物资流通企业为主体,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意识、作风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致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制约了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希望从适合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方式研究,探讨仓储物流对企业物流的影响和作用,以此建立适应于现代生产企业的现代物流。

二、从物流一体化到第三方物流

(一)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功能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

物流功能一体化是指随着物流观念的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并逐渐独立出来,共同构成物流系统,协调运作,实行综合物流管理,还没有认识到企业间物流协调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该阶段。

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美、英、德等国物流业的发展基本处于这一阶段。在这些国家里供应链管理的观念被普遍接受,成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利剑。

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日本为了满足全球化经济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出面制定和实施物流措施,积极促进宏观物流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二)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商品或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协调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商品或劳务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实际上,这个概念就是我国物流理论界经常提到的物流社会化、物流专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有时被称为合同物流。

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较为发达的阶段,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物流业发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一个层次时出现萌芽的。但是,这时只有数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化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代理公司出现,发展很快。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整个社会物流意识渐渐确立,物流一体化就正在进入第三个层次。上述层次结构可以从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物流发展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中得到验证。

三、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一)综合物流代理模式的提出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的理论为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即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从第一方、第二方企业,即从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方看,开展综合物流代理模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不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加强“品质经营”,即强调“时效性”,其核心在于服务、产品、信息、决策反馈的及时性。这些都必须以强有力的物流能力作为保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必然要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开拓跨国经营,对国际物流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从第三方物流的供给方,即物流企业或物流代理企业的角度看,开展综合物流代理模式,具有一定现实性和迫切性。从目前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分析,物流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供大于求,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但是物流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是利用和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行业内普遍的不景气、资产闲置等。所以应尽快探索和研究有效的管理运作方式,一方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闲置物流设施、设备,解决人员下岗问题。

从综合物流代理模式看,该模式的管理思路就是充分利用社会上现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人才,运用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提供多样化的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或者很少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以经验和技术,满足物流市场的要求。

综上所述,大力开展和推广综合物流代理,能够解决我国物流业存在的困境,具有低成本扩张的基础,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时机。

(二)综合物流代理的开展

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有:美国的联邦快递,1995年营业额达到125亿美元;日本的佐川急便,1995年营业额达到57亿美元。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近年来,各公司的营业额均在亿元以上,营业范围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其实,上述公司都已经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尤其是一些与外方合资或合作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国外公司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观念和理论上的优势,率先进行综合物流代理运作。

虽然,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综合物流代理运作不断尝试,如中国储运总公司、天地快运、EMS等。基本上是以旧有的物资流通企业为主体,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意识、作风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致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制约了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实现仓储物流业与第三方物流融合成为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新课题。

四、仓储物流业与第三方物流融合

(一)对仓储物流业认识的几种误区

仓储物流业是流通领域的骨干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仓储物流业的形势令人担忧,发展严重滞后,很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仓储物流业的正确认识。回顾近二十年的情况便不难发现,在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人们对仓储物流业在认识上陷入了“仓储过时论”、“仓储无用论”、“仓储高耗论”、“仓储取消论”等误区,从而在实践上迟滞了发展进程,因此,重振仓储物流业开展第三方物流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认识问题,尽快摆脱误区。

(二)仓储物流业的影响和作用

认为仓储物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过时”了,“无用”了等等,这不仅在理论上是无知的,也是客观事实相悖离的。

首先,从理论上看,仓储物流业产生和发展与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密切相联且成正比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品细分化,一个产品可以营销全国及全世界,这就是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仓储物流业的功能在于调节、缩短这个距离。只要商品经济还在运转,只要社会化大生产还在进行,仓储物流业就会照样存在下去,并且还会随着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其规模将越来越大,其现代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其次,从客观事实看,不可否认,我国仓储物流业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例外,确实是伴随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完善起来的。但由此就得出仓储物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时了的论点是错误的,是违背客观事实的。当前我国仓储物流业虽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仓储批发销售额仍比零售额多便可足以证明这一点,仓储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仓储物流业是第三方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仓储物流业,充分发挥了我们的长处,为拓展第三方物流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以充分利用剩余的库房设备开展加工包装、物资配送,形成比较系统的第三方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上功能性物流企业密切合作,开展综合物流代理,形成一个社会上有规模、有实力、有信誉的物流企业。

五、结论

从仓储物流企业走出误区,利用丰富的库场设施及管理经验,形成第三方物流,到探索适合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除了需要一定的环境资源外,管理上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创新管理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

第一,资金上的制约。企业要创新管理,势必引进一些软硬件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是否有实力、有魄力进行大胆尝试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第二,体制更新的制约。新的管理思想、特别是诸如MRP-II、ERP的引进,必然对原来的管理思路造成很大冲击。管理方式的改进往往伴随着机构设置、人员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由于原有体制已运行多年并形成了固定模式,在进行优化重组的过程中,业务的交接、流程的控制、人员的搭配等各方面问题必然是千头万绪、不易理清。

第三,知识结构的制约。由于引进了新观念、新知识,致使一部分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人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消极怠慢的抵触情绪。

第四,人为的制约。由于人员的优化重组和管理的制度化、透明化,使一些人丧失原有的地位,也触及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阻力。但是,面临的困难再多,遇到的阻力再大,只要企业领导下定决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企业上下齐心协力,将创新工作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就一定能受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泰.现代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2、郝聚民.第三方物流[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张忠林.浅谈快速货运业切入现代物流的途径[J].交通企业管理,2002(9).

4、杨绍鹏.传统中小运输企业如何向现代综合物流企业转型[J].中国流通与采购,2002(17).

如何做好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篇7

一、提高认识, 强化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 这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 使之正常生产, 保护生产关系, 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 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思想的现象。因此, 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规律, 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 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 这一点至关重要。

3、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 做到按规程操作。对企业干部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决策的能力。

4、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 即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 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 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 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 除少数情况外, 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 发生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5、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 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决定安全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1、操作人员:

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 不弄虚作假, 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 忠于职守, 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2、设备:

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 设备都有寿命, 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3、物料: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4、环境:

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 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 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5、科学与技术:

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 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 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出现的危险现象、潜在的危险现象, 以及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6、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 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 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1、抓干部的安全教育,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 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 干部要把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3、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1) 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 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 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2) 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3) 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 时刻在最佳状态。

四、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 (1) 解决认识问题, 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 (2)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3) 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 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4) 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 (5) 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 提高设备可靠性; (6)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人员素质。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 既要抓主要矛盾, 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 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研究 篇8

企业环境是指对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外在因素。企业环境的构成是复杂的, 既有经济因素, 又有自然资源、技术、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综合地对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系统发生作用, 从而制约企业的行为。目前, 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

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 对外直接投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全球性产品, 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 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给现代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也给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生产运作管理策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新产品研发的费用越来越高, 全球化市场使竞争转向高技术行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激烈的竞争导致现代企业更注重战略管理和战略联盟及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分析。

2. 更加关注自然环境保护。

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虽然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但同时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严重污染;资源掠夺性开采和浪费, 造成森林、草原被破坏;气候恶化;水资源严重匮乏, 极端天气频频出现, 人类正在为现代企业生产付出沉重的代价, 于是“绿色制造”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重视。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的实质就是构造一个“生态供应链”, 构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3. 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 导致现代企业更加关注竞争力问题, 而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六大要素是价格、质量、品种、服务、时间和战略, 这些要素最终都将反映在现代企业产品的竞争上, 而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一方面由于市场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 导致现代企业不断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 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发展为产品更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同时, 竞争的加剧, 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如今, 计算机几乎一入市就过时了。 (2) 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企业为了赢得市场,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不断地开发出多种产品, 甚至有的企业已开始追求“一样一件生产”, 来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3) 产品成本结构发生变化。由于现代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使直接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不断下降, 而间接劳动 (包括管理人员和非生产人员的劳动) 成本和原材料、外购件的成本比例不断增加, 现代企业为提高竞争力不得不下大力优化产品成本结构。 (4) 产品交货期缩短。缩短交货时间不仅是竞争取得优势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现代企业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

4. 先进制造技术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先进制造技术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MT) 的应用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AMT具有三个层面上的集成系统, 即加工中心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AMT在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的运用,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管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率。

5. 基于时间的竞争以成为现代企业制胜的法宝。

现代企业为了提高对市场要求的响应速度, 不仅对其内部资源进行重组, 采用科学的生产运作管理手段, 缩短生产运营时间, 而且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和条件, 为企业生产运作赢得时间, 赢得顾客的信任,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关于时间竞争观念, 已成为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核心, 并为此形成一个较全面的生产运作管理体系, 涉及时间研究、动作研究以缩短作业时间、缩短调整准备时间、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从产品创新到产品处理的总周期。

二、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设计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生产运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策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产品的选择、开发策略和生产运作策略。

1. 产品选择、开发策略。

(1) 产品选择策略。首先要确定向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即产品选择问题。产品的选择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产品选择策略主要有三种:有形产品生产;无形产品生产和两者兼备。不同的选择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运营管理的效果。其次, 产品选择策略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目标与环境协调问题、企业目标与企业资源协调问题、企业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企业目标是指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企业的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企业的环境主要是指竞争对手的策略、顾客的需求变化、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只有这三方面问题的有效平衡, 才能促使现代企业更好的发展。 (2) 产品开发策略。产品开发主要涉及二种策略:第一, 领导者与跟随者的选择。现代企业选择做领导者时, 需要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确保企业在产品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因而投入较大风险较大。而选择做跟随者只需要仿制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花钱买技术和专利, 这样费用低、风险小。第二, 产品开发选择自己设计、外单位设计或两者结合。如果企业自己设计开发产品, 有利于保护技术专利, 有利于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开发, 以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而外单位设计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快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映, 也有利于形成战略联盟, 加强现代企业的竞争力。

2. 生产运营策略。

生产运营策略的选择主要有三种, 自制与外购、高质量和大量定制生产策略。自制与外购的选择。若选择外购产品, 一般涉及外购零部件和产品的选择, 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存在外购零部件问题, 而企业选择外购产品时, 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将大大减化, 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分工带来的种种好处。但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感召力或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有强有力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或强力有效的营销渠道或二者兼备, 以强化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同时, 也需要看到这种联盟的动态性, 随着环境和市场变化而变化, 而且, 这种联盟易出现由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矛盾而出现危机。若选择自制, 企业的产生运营管理则需要涉及选址、选购设备、配备相应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设备工艺流程设计与布置、设备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产品进度管理、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等等, 自制企业生产运营周期将延长, 其管理的复杂性将无法回避。另外, 当企业选择自制产品时, 生产运营策略还将受企业战略的左右。

高质量策略。现代企业无论采取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策略, 还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策略, 都必须确保产品的质量优势, 并通过产品的质量优势创造品牌;保护品牌, 塑造企业形象, 依靠产品品牌的力量, 占领市场;扩大市场, 并走向国际市场。

大量定制生产策略。个性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策略, 个性化生产是按照顾客的个性化需要生产产品, 采用的是定制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是按照顾客的共性化需要生产产品, 采用的是备货型生产方式, 而大量定制生产策略巧妙地将个性化与标准化结合在一起, 使顾客在获得个性化的产品的同时, 只需要支付大量生产的费用。大量定制生产策略的关键是如何变顾客个性化的产品为标准化的模块。

三、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系统的管理策略设计时, 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企业的环境分析;企业竞争状况调查;市场需要研究;企业的战略及其目标选择;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条件分析以及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系统的管理的不断变化, 通过上述六大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使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系统的管理策略更加有利企业的长远发展。 (2)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变化无穷, 创新是关键。如企业选择自制产品, 可供选择的生产运营策略有准时生产策略 (JIT) , 无库存生产;精细生产策略 (LP) , 提高对一切资源的利用;业务过程重组 (BPR) , 提高对顾客服务的效率;另外, 采取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策略, 还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策略对生产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生产运营策略可以选择改变库存;改变生产速率;改变工人数等;企业选择外购产品, 可供选择的生产运营策略有供应链管理策略, 企业专心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敏捷制造 (AM) , 充分利用外部力量, 快速形成生产能力等。 (3)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一旦确定, 改变起来比较困难, 阻力比较大, 这有管理层和职工队伍建设的问题;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有资金和企业战略等方面的问题, 所以企业运营策略选择必需考虑其柔性问题。 (4)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选择, 尤其是参与国际化竞争, 必须考虑国家的安全问题, 防止以战略联盟的幌子而实际为了达到破坏国家物质等方面的供应链条, 破坏国家的经济发展。 (5)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选择, 不能只考虑经济因素, 还必须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 也就是企业有义务去追求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它超越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6)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选择, 必须与企业的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财务管理策略等方面搞好平衡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荣秋, 等.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1.

[2]陈心德, 等.生产运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9.

[3]魏邦亿, 韩盛.浅议引入精益化生产管理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法[J].新疆环境保护, 2010, (3) .

[4]马丽娜.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 2010, (4) .

现代生产型企业 篇9

1 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具备的功能

1.1 现代企业决策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不再是一个封闭性的生产型企业,而是一个与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企业,一个与采购市场、销售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机构等外部经济体系有着广泛联系的开放性系统。在错综复杂的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抓住重点,突出主线,进行一系列决策[1]:(1)企业应就产品市场需求进行预测;(2)企业应就产品市场营销进行决策;(3)企业应对产品生产组合方案作出决策;(4)企业应对生产所需物料采购作出决策;(5)企业应对已经初步形成的决策方案进行全面预算。

1.2 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功能

为有效地辅助决策,DSS应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数据,如提供系统内有关决策问题的数据、提供系统外有关决策问题的数据以及提供各有关决策方案的反馈数据;(2)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模型和方法,如数学方法、逻辑表达式方法、自然语言描述方法及图形描述方法;(3)提供数据库和模型库的管理功能,如对数据和模型、方法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和连接的功能,决策者在使用系统时,能方便地完成上述操作;(4)提供综合信息和预测信息,运用各种模型和方法,灵活地对数据进行加工、汇总,通过分析和预测,提供综合信息和预测信息;(5)提供各种方案模拟运行的功能,通过对模拟运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为正确选取决策方案提供依据;(6)提供人-机会话的功能,提供方便的人-机会话接口,决策人员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的主动作用,需要通过及时的人-机会话才能体现。

1.3 DSS的组成结构

DSS同时具有数据库、模型库和人-机会话管理系统DGMS(Dialogaue Gen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通过人-机会话管理系统,决策者可进一步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和模型库管理系统MBMS(Model Base Management System)实施操作[2],具体如图1所示。

2 市场预测支持系统

市场需求预测支持系统的软件结构,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所涉及的市场环境复杂、预测种类繁多及不确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很难用定量的方法确定,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3,4]。预测支持系统应通过人-机对话系统,提供以下主要功能:(1)市场需求预测产品及其历史资料数据的存储、维护和查询;(2)根据历史资料数据自动生产散点图,可直观地显示出原始数据具有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帮助决策者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3)各类预测模型和方法的存储、选择及运行;(4)不同预测模型和方法预测效果的测试、比较及最佳预测模型和方法的确定;(5)定量预测结果的定性分析、评价、修正、存储及输出,决策者可结合市场需求形势变化,凭借自身经验进一步对市场需求的定量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修正,最后确定出市场需求预测值。其预测支持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 生产决策支持系统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产品生产组合方案决策,不应只局限于考虑企业内部的设备和人员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而应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结合产品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优化决策。根据产品生产组合方案优化决策原理及过程,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应包括下述一些主要功能:(1)各类产品边际贡献确定;(2)不同决策模型自动生成;(3)决策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其主要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4 销售决策支持系统

产品市场销售决策涉及的环境很复杂,促销手段运用决策不仅与企业内部各部门有关,而且还与企业外部的市场形势变化、需求量变动及竞争企业促销手段运用等有关,因此,它要求收集的数据更为广泛。根据销售决策的基本原理及过程,销售DSS的开发应包括下述一些主要功能:(1)促销手段效应曲线的拟合;(2)最大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的价格决策;(3)市场促销手段综合运用初值决策;(4)竞争条件下促销手段最佳运用决策。(5)系统还应具备可以容纳若干个主要竞争企业参与竞争的市场经济机制仿真功能。其销售DSS的主要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

5 采购决策支持系统

物料采购决策,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的物料采购决策对降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采购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用于辅助企业进行物料采购优化决策,与销售决策支持系统和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相类似,采购决策支持系统主要也由数据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子系统和人机会话子系统三部分组成[5]。根据采购决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内容,采购决策支持系统应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功能:(1)物料需求计算;(2)供应商选择;(3)采购优化决策;(4)物料成本计算;(5)数据与模型维护。其采购决策DSS的主要功能结构如图5所示。

6 全面预算支持系统

一定的生产经营决策方案全面预算,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最佳方案确定的重要一环。运用各类DSS,市场促销手段运用优化决策、产品生产组合方案优化决策、材料存储方案优化决策及其它一些问题的决策在局部上已经是最优的,但是否切实可行,能否取得良好的整体经济效益,只有通过对已拟定的决策方案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预算才能显示出来。根据决策全面预算的主要内容及过程,决策全面预算支持系统的开发应包括下述一些主要功能[6]:(1)预算数据的自动调集与处理;(2)预算结果的报表自动生成,如产品销售预算报表、生产预算报表、成本预算报表、损益预算报表、现金收支预算报表及资产负债预算报表等;(3)理想状态方案分析数据的提供。其全面预算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如图6所示。

7 结论

现代企业以提高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突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经营、经营的重点在于决策的这一基本论点。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支持系统DSS紧紧围绕现代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预测、最佳产品销售价格和广告费用投入等市场促销手段运用决策、最佳产品生产组合方案及其调整决策、最佳生产物料订购批量及其供应商选择决策、拟定方案下的企业经营成本及其盈亏预算、最佳企业经营方案进行决策。

摘要:通过构建企业经营决策支持系统(DSS),对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预测、最佳产品销售价格和广告费用投入等市场促销手段运用决策、最佳产品生产组合方案及其调整决策、最佳生产物料订购批量及其供应商选择决策、拟定方案下的企业经营成本及其盈亏预算、最佳企业经营方案进行决策,才是正确进行现代企业决策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经营决策,DSS,构建

参考文献

[1]宋福根.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原理与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

[2]葛钧.企业经营决策支持系统构架及模拟系统设计[D].四川大学,2002.

[3]袁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若干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4]杜俊俐.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2).

[5]刘爱贞,宋福根,高凤荣.基于模型的订货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7,(1).

浅探现代煤矿企业的节约生产管理 篇10

关键词:煤矿,节约生产,管理

煤矿企业节约生产涉及到很多环节, 比如生产和安全等领域, 要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来尽可能减少资源和消耗, 满足生产以及消费的需求。煤炭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宝贵, 但是在煤炭开发以及回收资源等方面却有很大的浪费现象。煤矿生产过程当中的消耗大, 导致了由于资源的枯竭煤炭企业的破产, 职工的生活很你能继续;还有就是在现在状况下很多资源的节约没有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种潜力没能真正发挥出来。大中型煤炭企业的资源回收率只能达到30%, 而小的企业只有10%, 主要是由于开采设备比较落后, 而且管理不到位, 资源的回收率低。

一、各个领域的节约生产

1、生产和流通领域

煤炭的开采要从源头上的回收做起, 由于资源有限, 所以要先做好规划, 做好开采的方案, 来保证做到节约, 使煤炭生产按照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开采, 在生产过程中要节水、节能, 提高科技含量, 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流通领域进行节约是很难的一个部分, 流通作为煤矿资源的中转站在进行中间环节的流转时一定会有消耗行为, 在流通的结转当中, 一定会有上游产品的质量以及价格方面的差异, 而且这种差异必须与市场对接起来。产品的质量所体现的是适用性, 产品的价格所体现的是经济性。如果质量以及价格和市场的价值是一致的, 那么节约经济就会上升的趋势, 如果质量和价格与市场价值不一致, 那么节约型效益就会降低, 这都会影响新的生产循环。所以, 要把内部流通的物资和成品的费用与生产成本联系起来, 对采购、销售与生产成本共同考核, 从而决定共同利益来促使各个环节节约资源。

2、安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

煤炭会受到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 而且随着矿井的深度的增加, 矿压和瓦斯也会增加, 条件会恶化, 很多自然灾害威胁着安全生产, 这就需要增加投入, 增加监控系统, 解决低温造成的问题。如果投入加大, 那么成本就会变高, 会影响矿业的效益。国内的煤炭开采主要是劲工的开采, 这种开采方面会让地表大面积下沉, 沉陷区内的学校、企业的设备和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住房的地面下沉, 危房就会越来越多, 对群众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公路下沉会导致交通的堵塞和大面积的积水, 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由此可见, 从长远利益来讲, 安全才是最大的节约, 事故是煤矿产业最大的损失, 我们要实现本质的安全, 还要把煤矿的强制管理变为自主的管理, 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做好安全节约。

消费是矿井各个单位利用资源来生产的过程。节约的关键是减少运营过程中的消耗。可以从质量价格比的角度来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我们重视物力和财力的消费, 却没注意到人力资源的消耗。其实人力资源的浪费是典型的浪费, 人力资源的节约就是最具典型的节约方式。解决人与资源的矛盾, 要充分考虑科技的进步, 来促进人力与自然资源组合起来,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要在有限的资源中, 充分利用资源的整合、优化, 工作人员不仅要在矿业方面进行建设, 还要在物业的管理, 和修理等方面做工作, 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够挖掘员工的潜力, 从而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煤矿节约生产的管理措施

1、从技术和生产工序上节省

从技术上来调整生产布局, 实施开采的调整, 向集约开采发展, 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过去的多地点作业, 调整生产布局, 设计大采区以及大储量的工作方向, 提高效率, 节约通风和运输带来的资源投入。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减少煤柱的大量损失, 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在生产工序方面要研究采掘的比例和进度, 实现正常的采掘的接替, 杜绝由于接替而造成了停采现象发生。还要对采煤工作面的煤种进行分析, 优化生产工艺以及工序的管理, 在各个准备环节中进行工序的优化, 按照科学的流程来施工, 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生产的安全, 并且对不同质量的煤种进行合理分配, 提高煤的质量, 满足客户的需求, 减少纠纷, 实现生产和销售的节约。

2、用新技术节约, 靠设备来节约

近年来, 煤炭产业开始推广锚网支护技术, 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金属支架的投入, 减少人工的运输, 回收劳动强度, 节省人力和物力, 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二次投入。这样可以保证采煤工作面超前的有效空间, 提高回采速度, 运用成熟的技术应用。

采煤工作中, 要针对原有的采煤设备和采面高度不匹配, 顶班控制难的状况, 要按照大采区和大采面的要求, 对采煤的设备进行科学的选型, 可以使用大采高和大功率的设备, 尽可能采取一次采全高的技术, 提高资源的回收率。要挖掘设备的潜力, 对超过保护期的高消耗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来克服效率低和安全隐患多的节能空间。要强制淘汰那些高消耗低效率的产品, 用高科技的技术来代替笨重的控制系统, 高新技术在节能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要对机电设备进行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减少了对资源的占用;对再生利用而言, 又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搞好节能, 综合利用

煤矿生产的自身消耗能源很大, 多数的老矿区水电管网老化, 还有就是管理不善造成了滴和漏等现象, 增加了煤炭的生产成本。节水和节电这个工程涉及到煤炭的直接生产和对周围农民的转供电, 涉及到广大职工以及家属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可以说, 节能要靠制度的创新和节约技术。

市场机制是基础, 管理制度是工作的保证, 节约技术作为后盾, 文化作为平台, 这样综合发生作用来促进资源的节约。

参考文献

[1]刘锐刚、金丛生:《浅谈煤矿培训工作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3) 。

[2]王思鹏、邓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与探索》, 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 2007年。

[3]赵云凯:《浅谈煤矿企业生产过程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 《中国西部科技》, 2009, (28) 。

[4]李娜、杨文田、程凤华:《煤矿企业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煤炭技术》, 2009, (07) 。

上一篇:城市环境中的户外广告下一篇: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