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体系

2024-06-12

信用担保体系(精选十篇)

信用担保体系 篇1

一、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以一个模型为例:能使选择的项目的成功的平均概率比没有担保机构时的平均要高。

这个以一个模型为例:假设企业无自有资金, 现为投资一个项目需要的银行贷款为C, 利率为r (0<r<1) , 项目有两种可能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时收益为R, (R>0) , 概率为p;失败时收益为0, 概率为1-p。企业一般需向银行提供抵押W, 若W≥C× (1+r) , 银行不会发生损失, 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抵押物不充分, 所以假设W<C× (1+r) 。

1. 在没有担保机构参与下

银行:YB=p×C (1+r) + (1-p) ×W, 企业:YE=p×[ (1+R) -C (1+r) ]- (1-p) ×W, 此时, 银行为了保持正收益, 令YB>C, 得。

2. 加入担保机构后

根据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 基准担保费率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执行, 具体担保费率可依据项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不妨设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为g×r, 25%<g<75%。此处为简化模型, 设担保公司的担保比例为, 此时担保费为C×r×g。此时:银行:YB=C (1+r) , 担保机构:YC=p×C×r×g- (1-p) [C (1+r) -W]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在财政、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机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01年~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53%, 近三年来增势放缓, 但年均增长率仍近20%。2009年担保机构担保贷款额达10796亿元, 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担保规模进一步扩大。2010年,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七部委3号令) 加强了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规范整顿,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明显减少, 比上年共减少730家, 减少13.16%。但数量减少的同时, 机构的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具体见表1和表2: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06年~2011年统计数据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难题及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一方面, 中小企业“先天不足”, 其缺乏抵押资产, 或者资产质量不高, 导致其资信等级较低、融资成本高, 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 银行因贷款审批严格, 监管成本高昂等原因, 并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针对上述问题,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支持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近年的发展, 从一定程度上使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得到缓解, 为帮助其走出生产经营困境, 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处在初始阶段, 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担保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 是由银行、企业、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有机组成的相对完善的担保体系。这些环节里任何一环的缺位, 都会影响到我国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然而, 当前在我国国家级的担保机构建设尚未提上日程, 不少省级担保机构至今仍没有成立。此外, 我国系统的、多层次的担保业市场准入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 导致一些不具备担保能力的机构成立, 这类机构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 使部分中小企业蒙受损失。

2. 担保资金有限、规模较小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内部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较弱, 缺少明确的制度安排, 而且人情担保和行政强制在担保过程中广泛存在, 降低了担保机构的信用, 加大了其遭受损失的风险。此外, 我国没有完善的再担保体系, 担保机构也不能通过再担保方式有效转移和分散担保风险。因此, 担保机构只能采用反担保措施, 而过多的反担保实际上减少了担保机构自身的作用,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风险共担机制脆弱

信用担保业收益与风险的严重不成正比, 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我国银行风险与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共担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担保机构集中了主要的贷款担保风险。我国目前在风险共担方面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 银行在贷款的杠杆倍数、贷款风险分担比例及如何对贷款项目的监管问题上, 与担保机构分歧较大。由于信用放大倍数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银行希望尽可能缩小担保的放大倍数。而银行和担保机构在合作中地位并不对等, 使得担保机构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据有关资料显示, 60%以上的金融机构不与担保机构分担风险, 相当一部分担保机构被迫承担了10%的信贷风险, 即使共同分担风险, 分担比例也只有10%, 最多不超过20%。这种现状不仅造成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 还进一步造成风险承担的不对称, 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开展担保业务的进程和担保机构的发展速度。

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鉴于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一系列问题,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为更有效率地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建议着眼于担保业务及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这一中长期目标, 以建立省级和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为切入点, 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效机制。

1. 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应完善我国“一体两翼”的担保机构体系, 加速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风险共担机制的构建。担保机构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并不能完全控制和规避风险, 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通过政府再担保转移风险。政府应加快省市级和中央再担保体系的构建, 以市级作为担保基础, 省级作为再担保基础, 再由中央财政为省级担保提供再担保, 形成基层-地方-中央担保与再担保有机结合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同时, 针对小微企业可以大胆进行创新,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牵头组建担保机构, 发挥行业协会在本行业的信息优势, 向银行推荐优质项目, 降低担保机构自身的运营风险。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风险共担机制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资金严重匮乏, 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建议政府加强制度建设, 在预算编制和管理过程中统筹考虑担保基金, 对于这一部分财政预算定期投入, 足量拨付, 逐步建立起稳定的担保基金补偿机制, 破解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惜贷困局。首先, 要处理好银行、担保机构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银行与担保机构以及受保企业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共同承担风险。与此同时, 担保机构也要注意自身自身风险的控制。一方面, 通过综合考察评估, 根据风险大小划分来制定保费金额。另一方面, 通过拓宽渠道来分散风险。此外, 可以通过建立再担保配置制度来完善风险分散机制。最后, 适当开展业务经营的多元化也可以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

3. 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当前,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当中, 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增加, 金融危机爆发和在国际间传递的可能性加大。因此, 中小企业也有可能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必须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及应急处理机制, 用量化的指标体系跟踪中小企业景气状况, 在风险临界阈值到来时, 启动相应的保护措施, 使中小企业防患于未然, 力争将其风险降至最低, 避免更糟糕的状况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乃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文学舟, 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3]李建军.10万亿元:非正规信贷完全补位紧缩缺口[N].中国经营报, 2008-7-7.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概要 篇2

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是个人信用体系的两大基本功能。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管理信贷投资风险和维持金融经济的稳定,促进城乡结合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能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进行严格规范限制,让社会经济环境形成公民人人有责守法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但是,农村市场没有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导致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没有信用记录,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的惠农政策。信息不对称是农村信贷市场的主要瓶颈,由于数据资料的缺乏很难以收集足够的信息来确定是否可以提供信贷。返乡农民工对金融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住宅地点分布不集中,收入低,贷款规模小,经营项目风险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种种因素都导致农村信用服务的难度增大。返乡农民工在早期的创业风险投资是有限的,他们没有有利的抵押品来获得贷款,使其无法得到充足的创业资金。金融机构给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的贷款信用担保服务比较简单,他们没有有效的农民个人信用制度,各地区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农民工信用档案,很难确定他们的信用,一旦发生风险,金融机构会承担全部责任。所以,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

(六)农民工金融知识缺乏

由于返乡农民工缺乏金融知识会影响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受到阻碍。返乡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受教育水平低都会导致农民工的金融知识缺乏,会给返乡创业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创业的早期阶段,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给自身创业带来困境。返乡农民工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对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也知之甚少。部分金融机构更重视经营管理工作,不重视宣传工作,对金融知识宣传工作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宣传手段种类单一,宣传效果不理想等原因,使广大农民工缺乏金融知识,让返乡农民工仅了解了银行一些基本服务流程,其他的金融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创业过程中会用到的融资方式以及各种金融产品都不甚了解,因农民工匮乏的金融知识会给其创业融资过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对贷款流程和优惠政策缺乏了解,现金交易仍是主要的支付手段,造成农村金融市场活跃程度不高,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而且,现在金融机构很少在农村进行金融知识,不能走进返乡农民工的生活中贴近进行宣传,无法对社会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金融需求不高,是担心银行贷款条件苛刻,即使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上的金融支持,但也会因为金融知识宣传不足,使农民工无法享受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让农民工贷款更为困难。

五、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多元化、扎根于农村的金融体系

对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面临的资金匮乏和融资困难等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因此,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来符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十分有必要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不能缺少在金融方面的资金支持,为了给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好、更优化的服务品质必须在农村建立一个多元化且完善的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导作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返乡农民工创业所需资金的状况,以简化信贷的流程来开拓创新更合适农民工的信贷产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贴心服务。为了要深化加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必须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和谐稳定发展,更好的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创办农村与返乡农民工互助的组织试点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和惠农金融政策,加强新农村经济建设金融机构的补充功能。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经济的发展,使之可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金融支持可以更好的使农民工返乡创业步入正轨,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初期阶段,创业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金融体系的金融支持能解决农民工的资金缺乏问题,给予返乡农民工心理上的有力支撑,为以后的创业活动打下了长久又坚实可靠的经济基础,提高了农民工的创业素质。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支持体系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使金融机构始终扎根在农村,为返乡农民工带来更为合适的创业服务。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需求

针对当前农民工返乡的现状,在创业过程中返乡农民工的金融需求体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都不一样。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以适应其多样化的要求,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适合农民工创业的具有特点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民工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对守信用的简化贷款手续,缩短放款流程,降低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根据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现有的更多的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使农民工的创业金融需求得到满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需求,为他们提供创业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创业的初始阶段,金融机构可以扩大支持范围,为返乡农民工办理创业就业贷款,以满足他们创业的流动性需求,在创业的后期阶段,金融机构可以扩大担保贷款的范围,拓展创新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所需求的信贷品种,金融机构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给予返乡农民工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三)增强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心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加强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心,对他们进行有关创业活动的风险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培训和讲解。同时,让返乡农民工可以更好的把握住市场信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形势来返乡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此外,返乡农民工通过自己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可以有计划的开展大型养殖和特色化种植等产业。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可以到返乡农民工的生活中,对他们的情况深入了解,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流程,提供惠农政策等方式,激励农民工积极返乡创业,给他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就业和创业渠道,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

(四)各方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农村信用环境

现阶段我国建设的农村信用环境有了很大的进展,由于农村信用环境是制约农村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它严重阻碍了金融支持三农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和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履行意愿、履行行为、履行能力是银行信贷必备要素。为了协调政府的税务、工商、公安、公众宣传、金融机构等,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积极开展诚信建设,加大力度培育信贷文化,合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要下大力度清偿各种贷款,对于那些拒不偿还、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要公开曝光,必要时强制清收。司法部门要公正、公平、公开,严格执行对不守信行为和一切违法金融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惩。媒体要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在信用宣传方面大力弘扬文明守信的精神风尚,对不守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通过建设信用活动为中心,让每个人和企业都深刻认识到信用观念的重要意义。在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中,要将信用管理渗透贯穿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提高企业自身的诚信水平。在返乡农民工中开展个人诚信思想教育活动,传播正确的信用知识,指引他们在个人经济活动中严格遵守市场制度来进行创业,可以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除此之外,金融机构也要比较前卫的战略眼光,能主动吸引高素质的人群,并对他们在创业的需求上给予支持。总之,通过各种努力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五)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支撑

为了给返乡农民工担保搭建了一个更好创业平台,必须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有助于缓解农民工贷款担保困难的压力,也调动了参与农村信用担保的积极性。因此,要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我国应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信用担保机构进入信贷市场,对不诚实守信行为给予严惩措施,使金融担保机构的运行有法律保障,以降低其经营的不确定性,从法律角度来看,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担保体系需要得到大力支持,通过把农村的信用担保体系进行资源整合,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农村政策、互助、商业信用担保资源,充分发挥各自具备的优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需要的贷款担保服务。商业银行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担保服务,建立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利益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因此,商业银行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必须强化激励措施。政府可以给予金融上的支持,通过调节城乡之间资源和技术,提高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活动上的积极创新精神,降低税收税率,完善农村信用的担保体系,给金融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合理化的政府政策能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他们搭建更好的创业活动平台。

(六)及时进行金融政策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针对农民工在金融知识极度缺乏的问题上,要大力普及农民工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在提高农民工自身创业的素质基础上,实现农民工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活跃农村经济的金融市场,在金融方面可以更好为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打下扎实基础。给返乡农民工提供教育培训活动,给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的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知识平台,开阔了他们的返乡创业视野,也拓宽了他们的返乡创业思维。通过学习,让他们了解到与创业活动相关的知识,以此可以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目的性和高效性,使在返乡创业活动中能更好顺利的开展。建立信息平台,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只有通过容易接受的方式把金融知识、金融政策传递给返乡农民工,才能提高农民工的金融意识,使他们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利用金融知识助于开展创业活动。建立相关法律信息开诚布公化机制,承担起农民工金融政策和金融法律顾问的责任。现在大多数农民工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对市场形势最新情况的了解,可以通过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给返乡农民工建立市场供给和营销渠道。为了让返乡农民工能更好的享受到贴心的金融服务,增强他们在创业中对风险的自我防范意识,必须对金融知识进行积极宣传,让返乡农民工能较快的普及金融知识,尤其是重点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中得到的金融支持政策及其信贷政策等方面,通过介绍推广金融产品中的特色惠农产品的优势,要保证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过程能充分的了解到有关信贷政策的特色金融产品和多种服务形式。此外,除了有电视、广播、宣传栏、网络和其他形式宣传,我们也能通过安排部分基层信贷人员在返乡农民工家中进行走访调查,对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懂的金融知识给予清楚详细的回答,也可以给返乡农民工建立一个关于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宣传的服务站,随时都可以为他们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他们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对金融知识的需求。

目前,我国应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并从大局来看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中各项政策调整的经营活动,牢牢把控住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领域,从而为我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让三农问题可以更好的得到有效解决途径。当然,我们要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金融支持的过程中,我们应立足于目前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发展的现状,并对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完善和创新,但也要充分考虑尊重现阶段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利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在一定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情况在金融上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DeviR.Gnyawali.DanieIS.Fogel.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 s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4):43-62.[2]Per Davidson.Benson Honig.The P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301-331.[3]Pieter de Wolf,Gerard Mcelwee,Herman Schoorlemmer.The European farm entrepreneur:acomparative

perspective[M].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1997.Vol.4.NO.6:350-369 [4]Romanelli,E.Organization Birth and Population Variety:A Community Perspective on Origins[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1989,(11):211-246 [5]Austin,J,Stevenson,H,Skillem,J.W.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Sam e,Different or Both[J].Entrepreneurship Theory,2006,30(1):11-20 [6]梁欣.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凯里学院学报.2009,(4):47-48.[7]柯健.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求实2009,(6):45-48.[8]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思考,全球中文核心期刊[J].现代金融2013,(8):29-30 [9]刘宇娜.张秀娥.金融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115-119 [10]张新芝.欧阳仉孙.王玉帅.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基于系统基模的 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66-72 [11]陈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金融支持不足的研究[J].经济视野2013,(19): 429-429

[12]石青仪.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309-310 [13]周园.张惠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4):115-118 [14]曾珠,浅谈农民工返乡创业中金融支持问题[J].企业导报2014,(15):5-6 [15]张素芹.李巧莎.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的困境分析与对策选择[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97-99 [16]陈亚东.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金融困境与政策回应[J].重庆经济2011,(6):44-47 [17]王胜远.张平.石亚娟.基于SWOT分析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J].农业经济2009,(12): 112-115 [18]汤长胜.农民创业融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63 [19]刘磊.金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探析[J].学术交流2010,(1):112-114 [20]徐晋.谭晶荣.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南方农 村2010,(4):47-51 [21]郑志远.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创业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34-35

后 记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对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程静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没有程老师的指导,我无法独立的完成这篇论文,我也无法体会到做论文的严谨与认真,更不可能觉悟到从茫然无措到胸有成竹的坎坷历程。从论文的选题开始,程老师在论文指导方面的工作就十分的认真负责,及时督导毕业论文的写作,写作过程中不断的与我交流思想,使我对论文的写作思路更加的清晰。而且对我论文的写作方向也更加明确,对论文的写作进程不断的给予建议和论文的指导工作。程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更是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是我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更加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论文的写作,使我在写作论文的同时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感谢程老师在我学习写作路上不断给予的鼓励和鞭策,促使我不断地成长。

大学时光马上就要结束了,留给我无数美好的瞬间和回忆,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有无限的留恋与不舍。我们就是那羽翼未满的雄鹰,我们人生的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我们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风雨,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放弃不抛弃就一定能够成功。同时我也告诫自己要在成长中不断的学习,学无止境,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进步,虽然我们已经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我们即将进入社会这个大的学堂,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会更加丰富,我们要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不断的尝试新的学习,并敢于思考,这样会使我们进步的更快。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浅析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体系; 制度创新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历程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从起步至今只有10余年历史。我国从1992年开始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之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探索起步阶段(1992年起)。在此期间先后在重庆和上海等地产生了私营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在广东和四川等地开始出现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性商业担保公司。交通银行上海杨浦支行与区政府和街区企业合作成立了担保基金。

2.积极推动阶段(1998年起)。浙江、福建、云南和贵州等省的一些市县开始探索组建以私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或中心。陕西、广东、湖北与北京等地开始出现科技、建筑等专业性担保机构。上海、北京等地开始进行政府财政部门与商业担保公司合作的试点工作,即财政部门对银行作出承诺并负责推荐中小企业,商业担保公司负责办理具体担保手续。

3.规范试点阶段(1999年起)。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国家经贸委在广泛征求社会有关各界的意见、总结各地试点情况,并吸收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99年6月14日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后,国家经贸委着力在全国各地贯彻实施该《指导意见》,河南、山东、宁夏、吉林、天津等地政府陆续下发地方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指导意见并组建相应机构。深圳等地开始出现信用担保、商业担保、互助担保等担保机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好局面。

4.体系完善阶段(2000年起)。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决定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制度与自律制度。自此,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发展开始进入制度建设、组建国家信用再担保机构和完善体系建设的阶段。

据我国人民银行2003年3月的调查,截至2002年底,我国共建立担保机构848家,主要有政策性、互助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三种类型。2002年末,我国担保机构可运用的担保资金总额为24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为184亿元。2002年共为28717家中小企业提供了51983笔贷款担保服务,累计担保金额598.2亿元。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在担保的结构、经营和功能上还不十分完善,存在着三重缺陷。

1.结构性缺陷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在:在机构数量和担保贷款金额上,政府担保的份额过高,民间资本型担保(包括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的比重严重不足。截至2002年底,我国建立的担保机构有848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高达614家,占72.4%。在2001年100亿元左右的总担保金额中,政府担保资金为66亿元。由此可以判断出政府担保贷款在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很高的,这也说明了财政出资的政府担保在整个体系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完成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职能之后还有足够的财力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起主导性作用。所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分依赖于政府担保,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2.经营性缺陷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营性缺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缺乏,即资金补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担保品种和担保人才的缺乏。此外,很多通过政策性出资建立的政府担保机构没有实行企业化运作和市场化经营,行政干预仍然突出。一些地方政府根据“谁投资,谁决策”的市场原则,认为政府在担保项目上有表决权,所以领导定项目的情况并不少见。也有一些地方领导利用这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进行“设租”或“寻租”,或是把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这种长期行为短期化和政治化。

3.功能性缺陷

信用担保体系的结构性和经营性缺陷最终都会体现在功能性缺陷上。结构性缺陷带来的功能性缺陷集中体现在宏观层面。政府担保的主导地位表明政府承担了过多本来可由市场管理和分散的风险,必然导致市场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弱化。同时这也意味着政府分散了资源,忽视了在市场秩序、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经营性制度缺损带来的功能性制度缺损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现存的经营性制度缺陷限制了担保贷款的市场需求,加剧了贷款担保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影响了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创新

綜上所述,无论是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作效果的国际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三重缺陷来看,抑或是从导致上述缺陷产生的成因来看,克服现有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诸种缺陷,提高该体系绩效,保持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进一步的制度创新。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本身的制度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政府财政的可行性、效率的低下和行政手段的弊端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建设的国际经验都表明财政性担保在整个担保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不合理的。改善现有结构的制度创新内容主要应包括提高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这些民间资本型担保在整个担保体系中的比重和地位,同时在市场的基础上改善财政性担保机构的经营与管理,提高其效率。制度创新的手段应包括:鼓励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努力促进商业担保机构的扩大和发展,政府担保机构要坚持“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避免行政干预。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上下游环节的制度创新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上下游环节的制度创新要做到:一是要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一个健康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应该是建立在企业信用制度上的。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首先,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尽快地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企业经营者、相关政府机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采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其次,政府应鼓励民间建立和发展社会信用调查评估等中介机构,允许这些机构在以独立法人身份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上对有关用户有偿提供中小企业信用成果。第三,中小企业本身要重视信用意识的培养,应具有将信用作为无形资产来经营的理念。第四,除了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外,政府还有必要维护和管理信用秩序,即打击虚假信用,严惩骗取信用等信用欺诈行为,对信用信息失真的企业和中介机构一定要根据相应法律加以惩治。二是要加快发展以中小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贷款的期限、额度、频率和成本上有很大的差距。中小企业较小的贷款额度、较短的贷款频率和较高的贷款成本,则使得中小企业贷款具有规模不经济和较高风险性的特点。所以,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就必须发展中小银行。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对策主要有:对非国有金融机构开放市场,以增加金融体系中竞争的程度;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法规、制度和监督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加强监管;对现有中小金融机构进行经营机制转换,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情况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http://www.zkzdb.com/news/sys4credit.htm, 2007年9月

[2]林毅夫,李永军,2001,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第1期。

[3] 陈文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谭中明,梅强,200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作模式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6期。

[5]王江,2002,中小企业发展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金融研究》第3期。

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探究 篇4

1、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安徽省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一大批效益好、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它们不仅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促进行业发展、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而且在增加社会就业率、加快社会化大生产进程、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带动中小城镇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安徽省中小企业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推动技术进步、进行制度创新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3年,安徽中小企业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省规上企业户数净增1731户,达14465户,从业人员和企业数量增速居全国第一;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比全国增速高5.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二;实现利润6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比全国增速高7.6个百分点;上缴税金总额3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比全国增速高3.1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成本虽然比上年同期增长19.5%,但是增幅逐步回落,成本的回落以及快于营业收入增长的利润增长,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2、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严重阻碍了其自身快速发展,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构建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推动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还能够克服信贷交易中的信息障碍,实现银企良好合作。通过构建并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控制力。

(2)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历程

依据各国的经验,通过信用担保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始于1992年,就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而言, 自1998年全国经贸工作会议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以后,安徽铜陵已经开始组建独立的担保机构,开始了信用担保体系的探索研究,属于起步较早的省份。截至2013年底,具有融资许可的担保机构已达152家,注册资本165.8亿元,新增贷款担保额达200亿元。2014年,省财政转变支持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促进担保体系建设。

3、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

为响应国家政策,安徽省相应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经过几年建设,安徽担保行业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理解与重视,已成长为一个初具规模和实力的行业,截至2013年底,全省融资担保公司户数已达378户,户均注册资本为1.2亿元,而2010年规范整顿之前,这个数额还不到3900万。安徽担保集团的业务规模稳居全国第2位,业务范围也从原先的担保、再担保逐渐发展为以担保业务为主体,覆盖股权投资、资本运作及资产管理等补充业务,进一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而专业的服务。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并且也是实现经济、金融双赢的结合点。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呈现县域经济发展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小企业发展快于大企业发展的“安徽现象”。但从整体来看,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大部分资产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运作模式单一、资金来源多为政府财政注入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

二、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问题分析

1、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特点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克服信贷交易中的信息障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进程后,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担保机构已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出资多元化转变。安徽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初期,主要是通过政府注入资金和政策调控等手段来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和自然人等民间资金越来越多地进入担保行业,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多样化。

二是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风险控制制度日趋完善。 相对于以往“代偿率蹿升多数担保亏损,担保业叩问盈利 ‘死结’”的情况已经大幅度改善。担保代偿率远远低于全国0.1%的水平,担保风险总体控制良好。

三是担保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截至2013年底,安徽省担保机构中注册资本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有242家,接近全部机构总数的65%,比上年增加超过50家;担保机构经营收入累计超过18亿元,利润总额近2亿元,上交利税近3500万。

2、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缺陷与不足

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迅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方面———政府监管过严,提供的支持不够

政府对于信用担保机构的性质把握不够全面,没有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引起足够重视,对于银企、银政关系不顺,没有创造条件吸引银行加大信贷投入,虽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但支持和推动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力度不够。目前安徽中小企业行业自律缺失,政府部门建设相关信用担保业的法律法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2)担保机构建设不完善

信用担保机构作为担保体系中的一大主体,自身存在多种问题。第一,规模较小、出资分散、实力弱,风险较大, 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虽然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超过350家,但普遍规模较小,专业化水平不够,导致全省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规模大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二,担保品种贫乏,担保功能薄弱,期限短。担保品种基本上局限于流动资金,鲜有长期贷款担保,累计担保责任金额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第三,担保机构缺少风险补偿机制,使得担保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第四,担保机构营运水平不高,管理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3)商业银行方面问题

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性以及中小企业融资中实现银企合作自身主人翁意识认识不到位。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盈利及发展的要求,在面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时,“抓大放小、择强舍弱”。在确保大企业信贷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总行决定,下级行执行”的运行体制也严重限制了基层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担保机构的合作。由于商业银行内部“重拉存,轻信贷;重责任,轻业绩”的激励体制,导致信贷员产生“恐贷”心理,降低放贷积极性,从而将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推向停待不前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

三、完善安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

较之东部发达省份,安徽大型企业并不弱,甚至较强, 关键差距在于中小企业。目前,安徽中小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创造产值、实现利税等都远远低于江苏、浙江等省市, 在安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是其“短板”,而这当中,安徽中小企业发展滞缓,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又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融资问题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中“短板”之“短板”。为了使安徽能抓住“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就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1、政府对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扩就业、促创新、惠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应结合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实际,加快相关配套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完善工作,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整体素质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在目前安徽各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应通过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筹措资金,积极鼓励和扶持商业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加快发展,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市场性担保机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2、信用担保机构的完善

信用担保机构应正视自身体系的缺陷,积极改正和完善,提升自身营运水平,加强风险应对能力。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信用担保机构要独立要生存,就必须改善经营模式,通过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来安排资金的筹措。同时,要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直接的合作,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市场性担保机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3、加强金融机构支持,积极探索合作新途径

各商业银行应该适度地降低基层商业银行的房贷“门槛”,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适当的贷款方式,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摆脱“融资难、贷款难”的困境,将精力放在研发上, 提升竞争实力。在银行内部,绩效评价及控制体系的完善迫在眉睫,这不仅可以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促进中小企业重视信用制度建设。在信贷管理方面,机制的设定要能够相互制衡: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信贷风险责任追究机制与监督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建立与之相制衡的长期激励机制和奖惩办法。

四、结语

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调研报告 篇5

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根据市里的统一安排,2007年6月,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基本情况

我市自2000年成立第一家信用担保机构以来,至2007年6月30日,全市共有信用担保机构8家,按所有制性质分:其中政府参股的信用担保机构2家,即高新区火炬信用担保公司、房地产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余均为民营信用担保机构。8家信用担保机构从业人员70人,共计注册资本16005万元;累计担保企业740个,累计担保6897笔,累计担保总额12.72亿元;在保企业668个,在保责任总额58798万元。累计代偿金额1395.17万元,本年代偿总额442.63万元。几年来,我市担保行业积极开展了流动资金借款担保、固定资产借款担保、票据承兑贴现和授信担保等业务,为部分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对促进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困难和问题

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自2000年成立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促进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1、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我市的八家担保机构总共注册资本才16005万元,规模最大的湖南铁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也只有5500万元,平均每家2000万元,实际到位的资本只有注册资本的一半多,按放大5倍来计算,平均每家担保能力只有6000万元左右,这样的规模,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也远远不能满足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需要。由于规模小,资金分散,单个担保机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差,所担保的资产质量不高,变现非常困难,一旦出现代偿的情况,整个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担保机构的破产。

2、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我市的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较低,一般只有2%左右。担保资金来源大都是政府和投资者一次性注入,没有后续的资金注入机制。在不发生代偿的情况下,少量的保费收入在扣除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之后所剩无几,一旦发生代偿的情况,就有财务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这严重制约了我市担保机构的发展和担保业务的开展。同时,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在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风险没有进行合理分配,目前我市的担保机构承担了100%的信贷风险,一旦出现风险,担保公司的损失很大。全市2005年累计代偿总额838万元,本年代偿总额378万元。担保行业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危机。

3、今年担保机构运行处于停滞状态。今年五月中国银监委,银监办发„2006‟145号文件:《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对担保行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利的消息。该提示明确规定担保机构资本金要达到1亿元以上,目前,我省仅三家达到这个标准,我市八家担保公司均未达到。全市70%担保公司处于停滞阶段,业务开展较少,湖南铁诚担保今年也很少开展新的业务。

4、担保专业人才缺乏。担保行业在我市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我市担保业的发展,对担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由于缺乏担保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我市现有从事担保行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门的担保知识教育,目前,我市部分担保人员参加了由国家发改委,省经委组织的专业培训,业务知识有所提高,但与担保行业发展还不相称。也使得担保机构风险加大。业务拓展艰难。

三、对策与建议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国家紧缩银根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遇到更大的困难。为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发挥好信用担保机构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针对我市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除组建政策性担保机构外,还应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信用担保市场。一方面要发挥政府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资本参股政府投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另一方面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成立商业性或互助担保机构,政府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2、扩充资本总量,做大担保公司规模。信用担保公司股本金的规模与其信誉和抗风险能力成正比,一定规模的担保资金既是信用担保机构设立的前提,又是其做强做大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市八家担保机构除湖南铁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及株洲世纪颐和担保公司外,其余规模较小,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担保公司规模,一是通过整合资源做大规模。二是建立信用担保资本金补偿制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风险大、收益低,但社会效益较大,政府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建议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基金,建立担保资本金补偿机制,每年安排一定的资本金补偿额度列入财政预算,从而保证市重点信用担保机构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积极募集社会资金。信誉较好,影响较大的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公开募集形式,吸收社会资金,从而扩大担保机构规模。四是鼓励采取会员制吸收资金。吸收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作为会员单位,动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股,扩大担保资金规模。五是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待款,扩充我市担保机构资本金。

3、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防范化解担保风险。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风险较高的行业,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担保机构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信用担保业务运作中,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资金运用原则,通过建立各种风险控制机制,以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主要是建立规范的信用担保操作程序和担保管理制度,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对信用担保的申请、审核、担保条件、保后跟踪和贷款代偿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和透明度。二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内部风险补偿机制和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内部风险补偿机制主要是提取呆帐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包括政府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偿。目前此项工作计划已建立,必须有效实施。三要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转移机制。就是让参与担保的各方共担风险,共同协定责任比例。风险责任比例可按以下方面分担:一是与合作银行共担风险。分担比例与银行协商,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一般是担保公司承担80%左右,银行承担20%左右。二是通过反担保措施转移风险。要求企业以其合法的财产(包括股权)抵押或质押,提供担保或反担保。可实行个人无限责任反担保、特殊产权质押、专用设备卖方回购合作反担保等。担保合同可以抵押、质押为反担保措施,并明确担保条款。三是通过再担保转移一部分担保风险。各类担保机构必须参加再担保,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的责任分担,以担保机构为主,再担保机构分担部分风险,这样有利于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稳健运营。

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积极开展银、企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积极推动担保行业稳步健康发展。一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开展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担保机构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其业务经营管理能力,尽快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准高的担保队伍。二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担保机构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信用担保工作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如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开发的“担保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支持从咨询、申请、初审、保前调研、评审、签约、放款、跟踪、终止、逾期、代偿、结案等全过程工作流的业务处理,为信用担保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跟踪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我市信用担保机构也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三是要不断开发新的担保品种。担保公司应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发担保新品种。如承兑汇票贴现担保业务、信用证担保业务、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业务等等,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企业资金担保需求

5、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担保业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政府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信用担保机构成功运作的前提,也是各国担保机构运作的基本特征.一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经济运行体制,良好的社会信用有助于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也是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基础。

目前,由于我市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必须加快推进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包括成立由市经委、工商、财税、银行、信息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负责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尽快设立社会信用联合征信机构;建立社会信用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守信单位和个人,加大对失信单位和个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二要加大财税政策上的支持力度。除了对担保体系的担保净损失由政府财政补贴一部分外,政府给予担保机构相应的免税政策。国家对列入试点的信用担保公司,对其从事担保业务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我市可在自身权限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三要优化政务环境。一是减少政府干预。政府出资的担保基金坚持“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避免不恰当的行政干预。二是协调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关系。由于我市担保机构成立较晚,规模不大,在银行的信用度还不高,目前只与建行、商行等少数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建立业务关系。三是房地产、土地等相关政府部门设立的评估机构,要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尽量降低费用。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担保机构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从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管理的介入方式来看,由于我国目前担保机构的95%以上为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以财政资金为主,政府行政干预突出,运作机制不规范,经营上的政策导向性和项目选择上的倾向性使得担保机构很容易偏离"财政性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担保业务的开展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国尚未明确信用担保行业的主管部门,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情况,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均出台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相关规定,相互之间的衔接性较差,不利于中小企业担保机制的运行和有效监管。

(二)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政策性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支柱。政策性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收取的担保费用很低,资金来源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大都是一次性的且规模不大,缺乏后续资金注入及补偿机制。现有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也较弱,大多数担保机构把高担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由于缺乏资金补偿机制,担保机构承保能力较弱,一旦发生代偿就有亏损或破产的危险。现在许多地区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担保规模较小,没有补偿机制。

(三)缺乏风险分散机制

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担保机构不是进行全额担保而是根据贷款规模和期限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担保机构和银行分散风险。国外担保机构承担责任的比例一般为70%~80%,其余部分由银行承担。我国由于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再加上目前担保机构的实力过小,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许多银行都将贷款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不少担保机构被迫承担100%的风险。这样不仅造成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也弱化了银行对企业的考察和评估,加大了整体风险,严重制约着担保业务的开展。

(四)法律建设滞后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相关法律还处于初级和不完善的阶段,立法层次较低,法律建设十分滞后,不利于推动行业发展。我国与中小企业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完善城市信用担保体系。一个城市只设立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同时支持按产业或同业公会设立多种形式的、县区范围内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第二, 加快建立省级和中央再担保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建立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等方式对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及互助担保机构、商业担保机构进行担保风险分担, 同时对全省范围内的担保机构实施业务监督。第三,研究组建中央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为省级信用担保体系和尚无省级信用担保机构的城市提供再担保服务。

(二)拓宽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

现阶段,政府应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有力的资金支持, 通过在财政预算中定期投入、定期拨付,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启动资金和补偿资金。同时,建立定期的补偿基金制度和给予担保机构税收方面的优惠和减免,补充担保基金的资金来源。

(三)与商业银行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选择参与积极性高、资信度好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 作为开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协作银行。担保机构要与协作银行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范围、责任分担比例、资信评估、违约责任、代偿条件等内容。

(四)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法律法规建设步伐

法制化是信用担保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使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各个环节的运作有法可依,在完善现有的《担保法》等法律规定的同时,出台更全面、更超前实用的法规,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条例、国家信用保证制度、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法、信用担保协作银行制度等,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创造一个适宜的法律制度环境。

三、结束语

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社会信用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经过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我们一定能够建成完备、高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经济将会更快、更稳、更健康地持续发。

参考文献:

[1]荣舒婷.韩国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及借鉴[J].财经问题研究,2005,(01).

[2]于培伟.美日扶持中小企业政策之借鉴[J].中国经济时报, 2005,(12).

[3]娄传申.借鉴德国经验办好中国担保[N].浙江日报,2005-11-22.

[4]刘进,吴东作.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1).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一、信用担保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 开展信用担保有利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的提升, 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创造更多的利税, 繁荣市场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 开展信用担保业务较好地体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导向。组建以财政出资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 可以为符合政府扶持导向的产业而又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有利于实现政府政策的产业导向。由于信用担保具有信用扩张的杠杆作用, 能将有限的政府出资放大5~10倍, 起到吸引银行资金流向更多中小企业的作用, 帮助大批中小企业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次, 开展信用担保是推动中小企业科技进步, 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粘合剂。中小企业中有不少是高新技术企业, 由于资金缺乏, 研制和开发各种高新技术项目常常受到束缚。通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可以推动我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增强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

最后, 开展信用担保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加入WTO以来, 中小企业面临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巨大压力, 在这种环境下,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给中小企业提供足以发展的资金, 增强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但担保体系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始于1992年, 经历了自发性探索、规范发展和体系完善阶段, 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层”的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国家、省、城市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及互助担保机构、商业担保机构组成。但是不少地方省级担保机构至今也没有成立;有的地方仅仅有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而没有互助性担保机构和商业型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数量少、担保品种单一, 中小企业寻保困难;有些地方各类担保机构之间还没有形成业务合作、分散风险的机制, 担保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

2.担保机构高度分散化, 普遍存在资金规模小、风险大、赢利能力差、实力弱, 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目前, 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推动下, 从市到县、乡镇, 纷纷设立了不少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但各地财政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支持多为一次性投入, 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同时, 受地方政府财力所限, 担保机构普遍规模不大。很多省份担保机构最大的资本金总额只有5000多万元, 规模偏小、担保能力偏弱, 担保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作用受到制约, 且没有专项资金注入, 后续乏力。

由于担保业务风险很大, 同时担保机构普遍自身赢利能力差、缺乏收入来源。全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资本收益率仅1.09%, 按可用担保资金计算的收益率仅0.83%。目前, 信用担保机构主要由各级政府出资建立, 赢利水平低会加重政府的代偿压力。一旦发生一笔代偿, 就可能吃掉几十笔业务的保费。因此有关责任人员普遍感到如履薄冰, 为减少风险只能提高担保条件并慎重办理。

3.政府部门干预市场化运作, 直接操作中小企业担保业务

由于我国国有银行归国家所有, 如果由政府直接管理担保机构, 就可能导致银行将风险转移给国家的现象发生。因此, 我们采用政府代理机构管理担保机构。更主要的是政府应制定明确的运行管理机制, 并发挥政府在信息源方面的优势。目前担保机构90%为政策性担保机构, 注册资本以财政资金来源为主, 经营上的政策导向性和项目选择上的倾向性使得担保机构很容易偏离“财政性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政府往往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使得信用担保不能按照市场的需要健康发展。

4.银保关系不够融洽, 缺少银行风险联动机制, 贷款风险集中于担保机构

根据国际经验, 担保机构承担责任的比例一般为70%~80%, 其余部分由协作银行承担。我国设立担保体系之后, 由于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 担保机构实力过于弱小而缺乏有力的谈判地位。很多地方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的配合还有障碍。各地担保机构开展业务过程中担保放大倍数在1到3倍, 倍数较小, 担保服务有限, 尤其是银行在贷款的放大倍数、风险分担比例以及共同对贷款项目的监管问题上, 与担保机构分歧较大, 有的商业银行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 甚至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 要求担保公司承担本、息费用和全额担保, 不少担保机构被迫承担了100%的信贷风险。对贷款项目的共同监管上, 银行只设定权利、而缺少实质性的义务和责任方面的配合。这种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性不仅造成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 增加了担保机构的风险, 严重制约着担保机构的发展和担保业务的开展, 也弱化了银行对企业的考察和评估, 加大了整体风险。

5.缺少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 从业人员素质难以满足担保业务开展的需求

一般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担保的风险小, 但这类企业融资并不困难, 因此很少要求担保;而那些效益差、前景不明朗的企业, 则强烈要求担保。而且这些效益差的企业申请担保的时候又会竭力包装自己, 申请担保以后又会隐瞒自己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会使担保机构承接了许多高风险的担保。所以说, 担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 不仅要求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而且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需要金融、财务、法律、审计、项目评估等多方面专门知识, 但目前不少担保机构由于规模过小, 只能聘请兼职或退休人员, 专业人员很少。

6.担保机构制度不健全, 担保机构内部管理不严

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包括公司法人、社团法人和事业法人三种, 其中公司制担保机构又居绝大多数。这一类担保机构的突出特点是由政府 (一般为财政资金) 出全资或大部分资金, 企业参股, 市场化运作, 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担保机构普遍缺乏规范的担保保证金制度、反担保制度、再担保制度、集体审核制度、风险内控制度、运行监测制度、代偿制度和债务追偿制度, 担保过程中的行政指令担保、人情担保和拍脑袋担保, 使得担保公司信用度降低、风险加大。有的担保机构反担保条件苛刻, 中小企业缺乏能使信用担保机构减少损失的反担保物, 满足不了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担保手续繁琐、效率低,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有的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所有制歧视, 规定需要提供融资担保的中小企业要由行业主管部门推荐, 将民营企业拒之门外。当政府部门直接操作具体担保业务时, 所有这些问题就更突出。多数担保机构虽然建有自己必要的内部管理制度, 但在具体工作中往往“灵活”变动, 未落实反担保制度。虽然有关部门要求担保机构参照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 但在实际工作中, 非金融企业财务制度没有体现具有担保特色的统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 科目设置和会计处理办法均无法满足担保机构的需要。

7.担保企业信用差,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使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增大

一般而言为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提供担保的风险小, 但是这类企业融资不困难, 因此很少要求担保;相反只有经营效益差、前景不容乐观的企业需要通过信用担保取得贷款, 而且越是有不良资本其越会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由于担保机构承担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连带清偿责任, 使得银行方面会放松对企业的事先资信评估和事后的监督控制。有些中小企业在签订担保合同、贷到款后, 由于有担保机构担保, 还款压力和还款努力程度降低, 大大增加了担保机构的风险。目前普遍存在受保企业信用等级的可信度差, 低信用等级的企业多, 一些信誉差的企业随意逃废债务, 转嫁风险, 担保公司生存的经济、法律和社会信用环境差, 增加了担保公司的运营成本, 担保公司的收费弥补不了其业务开支和代偿后出现的净损失, 严重制约着担保公司的业务扩张。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

1.政府信用转移, 保证信用担保资金来源畅通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巧妙就在于以市场化手段实现政策性目标:一方面, 担保机构以政府信用为基础, 衍生出自身信用, 再提升中小企业信用, 成为政府信用转移的媒介和桥梁;另一方面, 担保机构将市场风险与政府财政相隔离, 防止市场风险转化为实际上的财政代偿风险, 成为政府信用的“防火墙”和“安全阀”。

拥有一定规模的担保资金既是信用担保机构设立的前提, 又是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国外的信用担保体系一般是由政府推动担保计划、建立信用担保机构, 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 或是政府全额拨款, 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或政府出资一部分、其余部分由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中小企业等共同出资, 组建“互助担保基金”等, 如我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中, 地方政府出资占80%, 其他由金融机构捐助;当然也有由社会个人或团体出资设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 但是比例很小。

2.政府出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在一定约束机制下以商业化手段进行控制、分散和化解, 最终依然不能化解的风险仍然需要政府来最终解决, 建立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 多种形式、具有规避风险作用的政府再担保机构就成为一种必要。如日本, 政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信用担保协会的每一笔符合保险合同的信用担保贷款予以再保险, 即两者之间是再保险 (亦即再担保) 关系。这种再担保关系有助于分散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和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全。奥地利奥地利州政府专门设立风险基金, 对该州担保项目50%的担保额进行再担保, 另外50%的担保额以同样方式由联邦企业联合商会提供再担保, 同时, 该州还规定, 对风险大的项目, 担保机构与州政府可单独达成协议, 由州政府为其提供80%的再担保。

3.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建立政府预算,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资金的补充机制

担保机构普遍存在资金规模小、风险大、实力弱, 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担保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作用受到制约, 且没有专项资金注入, 后续乏力。政府有责任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纳人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建立增拨资本金和风险补偿机制, 且这种支出应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以保证担保机构有长期稳定的补充资金来源, 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均是如此。

4.改善政府管理中小企业的方法

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但是政府部门不直接操作担保业务, 否则就会出现政府职能不明确、政企不分。有的国家没有专门的担保机构操作具体的担保业务, 而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授权某些商业银行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操作, 并对其政府担保贷款的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有的国家设立信用保证协会或者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等专门的担保机构操作具体的担保业务, 政府管理部门加以监控。

5.进行信用担保体系各项制度建设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信用担保机构都在财政税收上给与强有力的支持, 这是他们信用担保机构成功运作的根本原因。如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国家担保体系的担保净损失由政府财政补贴或支付。由于担保业务的政策性功能和非盈利性特点, 政府可以考虑为信用担保体系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 适当减免一定税费;对有担保的银行贷款, 银行可以按这部分贷款计提的坏账准备金或将计提的坏账准备金的一定比例支付给担保公司;政府可以允许担保公司以较低的成本筹资建立担保基金;政府直接对商业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贴等。

6.设立行业准入制度

作为担保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 方可进入担保行业, 从事担保经营活动。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一般的担保比较, 有较强的政策色彩, 是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重大战略措施, 不是一般的担保经营活动。所以, 担保机构的进入除应具有一般担保经营活动的条件外, 还要有一些特殊要求。如:相关业务人员是否占有一定比例, 是否有一定比例的熟悉和了解中小企业担保市场和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专业人员, 是否有足够的注册资金等。

7.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信用意识

首先, 中小企业应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推动其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 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规范财务管理,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

其次, 加强培育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信用意识, 提倡和宣扬信用法制观念,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各省市可以在现有的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 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中心, 联合其他职能部门, 收集汇总税务、海关、金融、社保、司法等系统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 记录中小企业纳税情况、信贷记录、合同履约率、遵守法律等情况, 打造统一、高效、覆盖全面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供社会查询, 增加中小企业信息的透明度。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降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金燕.浅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6) .

[2]边智群, 熊文芳.解决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立足于宏观视角的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2) .

[3]何海蓉.加强担保保证金存管降低流动性风险.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 (9)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重构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定义与作用

1999年6月, 原国家经贸委首次发布了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具体规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 初步设想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扶持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一体两翼三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指试点模式的主体, 即政府试点设立的专业担保机构;“两翼”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三层”指担保体系中的国家 (中央) 、省级、地市级 (城市) 三个层面。截至2007年12月底, 全国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已达3729家, 比2006年的机构数量净增363户, 增幅达10% (见图1) , 其中, 省级担保机构544家, 全国注册资本一个亿以上的机构是528家, 约占全部担保总数的14.16%。2007年担保资金总额是是1774亿, 比2006年净增542亿 (见图2) ;2007年全年担保机构从业人数为37454人, 比2006年增加8475人;2007年累计担保企业户数是70万, 2006年是38万, 将近翻了一番。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1. 担保结构分布的不合理, 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全国担保机构规模普遍偏小, 其中注册资本一个亿以下的机构约占全部担保总数的85.84%。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 以收取担保费用为辅。然而地方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通常是一次性的, 规模有限, 政策性担保机构又不以营利为目的, 收取的担保费用也很有限, 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较小, 同样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大多数商业性担保机构把高担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 部分担保机构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一半收取担保费。

2. 担保品种单一, 担保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多数担保贷款基本上局限于流动资金, 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融资等长期贷款担保极少, 担保贷款的期限大都在6个月以内, 最长不超过1年, 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国际上, 多数国家都能对中小企业提供丰富的担保品种, 包括创业贷款、科技开发贷款、设备贷款、票据贴现等担保。同时, 担保行业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 不仅要求其具有金融、服务、担保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还要高度熟悉企业每个环节的运作情况。并且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担保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失信惩罚机制, 这使得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很难提高。

3. 缺乏法律保障, 治理不规范

国家对担保业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 对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和运行机制也未明确规定, 《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信用担保的四个条文, 操作性不强, 应该有配套措施, 《担保法》应规范担保行为而非担保机构。河南省为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快速发展, 2006年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但执行效果还有待加强。多数担保机构依附于政府, 许多担保未评估还贷能力, 致使风险加剧。少数组织市场化运作, 治理较完善, 但只重视眼前利益, 收费高, 既限制了参保企业数量, 也无法提升产业结构。

4. 外部信用环境不佳, 缺乏信用评级制度

从信用环境方面来看, 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缺乏对其信用评级制度。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共享的以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 没有建立针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评级制度。社会信用信息失真, 有关中小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信用资料不规范, 信息不完整, 市场缺乏足够准确的信息作为评价和判断信用状况的基础资料。但从整体而言, 由于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惩罚制度。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1. 建立分层次的政府财政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美日政府财力雄厚并且集中在中央政府, 而我国财政收入比较分散, 中央政府财力相对薄弱, 因此可以建立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 中央与地方政府为辅的分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层次上, 建立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三级联动互补的担保梯次。省级担保机构应成为地市级担保机构参股的再担保机构;建立以股份制政策担保机构为支撑、会员制互助担保机构为主体、股份制商业担保机构为必要补充的地市级担保体系, 建立以会员制互助担保机构为支撑、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辅的县区级担保体系。

2.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外部环境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一方面应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联合征信系统, 尽快建立科学、客观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通过信用评估使社会真正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 为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信用信息。此外, 还应尽快搭建起全国性的社会信用体系组织和公共信用信息两大信用平台;另一方面要完善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法规。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专门立法, 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运作。

3. 政府带动民间金融和担保机构

政府参与的担保计划主要起着引导和带动民间机构的作用。如美国的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为地方开发投资公司和小企业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提供担保。日本中央政府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 由地方性担保协会进行再担保等。同时, 政府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确保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并协调银行、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给予担保机构采集信息支持和工作配合。

4. 外部信用环境不佳, 缺乏信用评级制度

从信用环境方面来看, 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缺乏对其信用评级制度。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共享的以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 没有建立针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评级制度。社会信用信息失真, 有关中小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信用资料不规范, 信息不完整, 市场缺乏足够准确的信息作为评价和判断信用状况的基础资料。但从整体而言, 由于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惩罚制度。随着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深, 外部信用环境的僵乏严重制约了我国担保业的发展, 这意味着担保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

5. 缺乏法律保障, 治理不规范

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篇9

目前, 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融资难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而言, 担保是缓解其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各类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担保业务, 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国目前担保体系还尚未成熟, 存在很多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 本文将从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 找出问题根源, 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什么是信用担保

信用担保, 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 是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 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 由担保人进行代偿, 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 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重要作用

信用担保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服务, 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架起了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的桥梁, 在商业银行授信时, 信用担保机构的出现填平了摆在信贷供需双方之间的鸿沟,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求矛盾。它利用自身的信用中介地位, 通过担保资金的倍数效应, 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得到信用担保。通过信用保证的方式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连接起来, 使企业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担保机构成为推进银企合作、完善金融业务链条、化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增强企业信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经历了试点过程, 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 我国在积极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完成了2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征集。通过开展担保业务, 受保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425亿元, 利税268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150多万个。

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起步晚, 体系建设不健全, 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制约着担保作用的有效发挥, 阻碍了信用担保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影响到担保组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欠佳

第一, 担保机构内部运作机制不健全, 运作不规范。其表现在:一是一些担保公司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 如担保保证金制度、反担保制度、集体审核制度等。管理与业务运作上较粗放, 普遍存在行政指令性担保、人情担保等不合理担保, 甚至出现担保公司与企业勾结运用担保骗取套取银行资金的现象, 加大了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与金融风险。二是反担保条件与业务扩展之间的关系处理难以得当。

第二, 缺少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 难以满足担保业务开展的需求。担保公司从业人员和素质普遍偏低, 缺少应有的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 更不具备复合型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担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由于担保风险的高发性、离散性与不确定性, 势必要求担保机构管理层和员工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

(二) 担保机构抵御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弱

1、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分散方式有限。

(1) 银保关系不够融洽, 缺少风险联动机制, 贷款风险集中于担保机构。目前, 担保机构的实力过于弱小, 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 又由于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 许多银行都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 要求担保公司承担本息费用和全额担保。不少担保机构甚至被迫承担100%的信贷风险, 代偿义务, 代偿比例过高。这种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性不仅造成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 也弱化了银行企业的考察和评估, 加大了整体风险, 严重制约着担保责任机构的发展和担保业务的开展。

(2) 未建立再担保。在我国, 由于大量的担保机构刚刚成立, 还没有出现巨额的代偿风险, 因此尚未建立起全省或全国性的再担保机构。

2、风险信息控制体系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存在缺陷, 对中小企业信息采集难, 制约了担保业务的相关信息体系建设, 从而影响了对担保的决策。目前, 担保机构处于相对分散的经营状态, 各担保机构之间缺乏信息的沟通, 行业间信息往来较少, 还没有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体系, 这也弱化了担保机构对相关信息的获得。

3、缺乏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担保风险的外部补偿机制尚待建立。担保公司以担保基金承担担保责任后, 只能依靠它的业务经营收入这一内部补偿途径来弥补亏损。政府仅仅依靠减免税来刺激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担保, 担保产生的风险却没有完善的配套补偿措施, 担保公司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

(三) 担保公司生态环境欠佳, 不利于担保公司的发展

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从国内担保业的法律环境看, 现行的担保法的立法背景是为了解决企业间债务及保护银行的债权, 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对担保人的权益保护显然不够。同时, 现行的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管理办法等规章立法层次相对较低, 效力有限, 难以对担保业整体和该行业所涉及的社会关系进行全面规划和调整, 难以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2、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制约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第一, 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 诚信意识差。我国中小企业面广量大, 虽然不乏信用优良的企业, 但从整体而言, 由于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有的中小企业管理混乱, 会计制度不规范;有的缺乏偿债意愿;有的采取非正当手续“逃、废、甩、赖”债务。有些中小企业在签订担保合同、贷到款后, 由于有担保机构担保, 还款压力和还款努力程度降低, 大大增加了担保机构的风险。

第二, 担保公司自身的信用没有建立。作为构成社会信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介机构, 虚假的验资、审计和资产评估报告比比皆是。

3、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 不适当干预。

政府没有为担保公司建立稳定的担保资金追加补充机制, 没有建立再担保机构, 在税收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等, 另外政府部门干预市场化运作, 直接操作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在各级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 如果政府行为得不到制约, 政府就可能会以出资人身份不适当干预担保业务活动, 信用担保就会重蹈政府干预贷款的覆辙, 出现各种形式的指令性担保。

五、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和分散机制

第一, 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机制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对政策性担保机构来说, 要建立财政资金补偿机制, 保证担保机构有稳定的补充资金, 同时, 还可以借鉴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经验, 吸收社会和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捐助资金。对商业性担保机构应给予税收减免优惠, 鼓励其进行资本金内部补偿。

第二, 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散机制。按照风险分散对象的不同, 这一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向担保贷款的参与方直接分散风险, 包括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间的比例担保和担保机构的合理反担保条款。首先, 要加强与商业银行的沟通、交流, 与商业银行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通过合理的担保比例来增强银行的贷款责任, 建立担保机构、银行和企业共担风险的机制, 从而避免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绝对集中于担保机构。其次, 担保公司可以适当地采用反担保条款分散风险。二是向第三方分散风险, 主要方式有再担保。建立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 多种形式、具有规避风险作用的政府再担保机构就成为一种必要。

(二)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规范参与

政府应继续采取扶持政策, 应该在财政中增加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投入, 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预算制度;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 规范参与, 减少担保公司各种不合理的税费负担, 出台促进担保公司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除了给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等优惠政策、拨付一定的启动资金外, 还应帮助担保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扶助资金, 努力扩大担保机构入股企业的范围。同时, 要采用“政策性基金、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的运作模式, 政府对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 避免过多行政干预, 规范参与担保公司运作。

(三) 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一个健康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应该是建立在企业信用制度上的。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 首先, 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尽快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企业经营者、相关政府机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主体, 以信用登记、信用采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 加强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之间、担保机构之间业内信息的交流, 提高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度, 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其次, 中小企业本身要重视信用意识的培养, 应具有将信用作为无形资产来经营的理念。再次, 除了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外, 政府有必要维护和管理信用秩序, 即打击虚假信用, 严惩骗取信用等信用欺诈行为, 对信用信息失真的企业和中介机构一定要根据相应法律加以惩治。

(四)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快制定和改善担保行业运行的法律法规建设, 尽快出台信用担保方面的法规和管理制度, 对担保机构的行业定位、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资金来源、服务对象、业务范围、监督管理以及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加以进一步明确。在资格认定、准入制度、行为规范、法律责任及风险承担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使担保机构的存在、运作和发展有法可依, 为中小企业信用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进一步促进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化发展。

六、结束语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起步较晚, 发展到今天为止还依然存在着诸多内外因素妨碍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但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发现, 我国自启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来, 此体系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也确实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相信, 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不断拓展与深入, 其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作用必将得到充分发挥。信用担保作为联系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必将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突破口。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但也存在种种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问题, 融资困难尤为突出。目前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 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文章首先简述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必要性, 并对目前我国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提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以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实现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担保,融资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 2001 (5) .

[2]、张沁.担保公司面临的困境及法律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 2006.

[3]、罗刚.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审计与理财, 2007 (3) .

[4]、李敏.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华商, 2008 (18) .

构建信用担保体系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篇10

一、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存在的问题

十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以来, 大力拓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 积极为中小企业“输血”, 共同打造高效、快捷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通道, 已经成为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劲资金“引擎”。比如通过担保, 全市农村信用社一次性发放给华昌达机电有限公司贷款1000万元, 使该企业保持了充沛的资金链供应, 逆风飞扬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势头;再如2009年以来通过担保, 陆续为十堰市普林工业园、先锋模具、益民铜材、金鼎纺织等109家企业信誉好、产品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融资5.5亿元。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存在结构性缺陷。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一种市场现象, 理当按照市场经济游戏规律进行操作。在当前所开展的业务中, 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是由于其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等因素造成, 致使政府担保贷款所占份额过高, 民间资本型担保严重不足。政府的绝对主导地位实际是在支出政府信用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 然而担保中心的资本金不足, 缺少“源头活水”。

2、存在经营性缺陷。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经济团体组织的形式参与市场, 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出资建立的政府担保中心没有实行市场化运作, 而是根据“谁投资, 谁决策”的原则操作, 行政干预较为突出。因此, 存在着经营性缺陷, 主要表现在:资金补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担保品种和担保人才等方面。

3、存在功能性缺陷。

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 具有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本身是市场现象, 政府在担保机构中的主导地位使其承担了本来可由市场管理和分散的风险。由于政府分散了资金, 必然会影响其维护市场秩序、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为了降低担保风险, 担保机构在办理业务中谨小慎微, 提高贷款担保条件, 抬高“门槛”延长审查时间。尽管如此, 仍难免陷入不易找到符合反担保条件的受保企业、致使开展业务处于尴尬境地。

同时, 随着业务的开展, 政府又充当了担保中心资金补偿机制的“开关”角色, 致使中小企业加深了对政府的依赖, 由此诱发中小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构建十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

针对我市现实情况, 唯有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才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捷径。

1、以市场为导向。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资本金来源和保证担保中心正常运营的前提, 建议政府采取“财政预算拔一点, 国有资产划一点, 辖内企业出一点, 社会团体筹一点”的办法为担保机构补充资本金。走市场化之路, 多方筹集资本金。以财政为主、社会其他资金为辅, 一是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量的资金用于扩充担保机构的资本金;二是利用财政回收的周转金及其他原来直接用于企业的资金、资产扩充担保机构的资本金;三是将机构改革后被撤并部门的办公用房、招待所等国有资产, 以及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退出的部分国有资产授权担保机构经营, 以实物形式为担保机构扩充资本金。

2、选好协作银行。

政府在选择担保机构协作银行时应优先考虑农村信用社, 因为信用社作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 无论市场定位、自然地域或机构布局上都有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农村信用社一是情况熟, 可与担保中心建立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我市信用社长期与十堰市中小企业合作, 并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信用工程”建设, 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可通过对受保企业进行评级授信等方式, 使政府资金较好地用于真正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 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三是信用社能够根据受保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贷款方式等, 制定不同的责任分担比例, 帮助担保机构分散风险;四是在信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城乡担保基金大幅增长、担保机构的社会信誉度显著提高的情况下, 信用社能够帮助担保中心开办中长期融资担保业务, 提高担保费收入, 并能适当增加担保放大倍数。

3、加强风险防范。

要实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措施。一是担保机构在担保贷款中应坚持“十不担保”原则:对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组改制或改组改制不彻底、产权不明晰的企业不提供担保;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属于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以及国家明令限制或禁止贷款的企业不提供担保;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有不良个人信用记录者不提供担保;对有不良还贷或担保履约记录的企业不提供担保;对内部管理混乱、班子不团结的企业不提供担保;对生产技术尚不成熟、没有形成市场主流产品的企业不提供担保;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资产状况不清、财务账目混乱的企业不提供担保;对反担保措施不落实的企业不提供担保;对可能涉及或正处于法律纠纷过程中的企业不提供担保;对依照有关法规政策, 担保机构认为不宜担保的企业不提供担保。二是开拓担保资金代偿源。政府可以每隔一定周期按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 用于补充政府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也可以将征自中小企业税收总额的固定比例, 在间隔一段时间后专门用于担保资金的补偿, 这样相当于是利用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自身的更大发展, 增加了资金补偿来源。此外, 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用于补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的专项国债来筹集资金。三是引入保险机制。针对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提出的反担保要求, 中小企业可通过购买保证保险来提供反担保, 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卸下被担保机构扔回的包袱;还可以从其担保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投保“信用保证保险”来转移其担保风险。

摘要:文中针对我市现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协作银行的合作意愿不强、支持力度不足等现状, 提出了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信用担保,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银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刘学胜《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难点及对策》《长白学刊》2002、2

上一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下一篇: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