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质量控制

2024-06-19

管理质量控制(精选十篇)

管理质量控制 篇1

关键词: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质量管理, 对于所有类型的企业来说, 都可以说得上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不管是生产型企业还是当今的商业贸易或是服务业, “质量管理”对企业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纵观国际国内企业的发展兴衰, 不难看出, 只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拥有高质量的产品或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企业得到相对长远发展的机会。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用来分析顾客的要求, 规定满足客户要求的实现过程, 并使之持续受控, 还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满足客户的更多需求。同时, 质量管理体系也是客户的要求, 客户可以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与评价可以选择更加满意的供应商。

2 质量控制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1 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 制定质量标准; (2) 严格执行标准; (3) 偏离标准时的纠正措施; (4) 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质量控制也不仅仅是只做质量检测活动, 它分布在整个生产、经营或服务的过程中, 包括对人 (操作者) 、机 (设备) 、物 (物料) 、法 (作业指导书) 、环 (环境) 、测 (质量检测) 等方面的质量控制。

虽然目前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一般都是有质量管理体系支持的, 但在实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作用并不是十分到位。很多企业, 花了相当多的精力用在了生产效力提升, 市场销售提升上, 也引进了一些广受好评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 但质量控制确仅仅只用在了化验室中, 完全没有将质量控制提升到整个供应链范畴中。其实在改进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改善服务提升销售能力、采购更加合适的原材料等等过程都需要使用质量控制。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严格按标准执行, 纠正采购过程中偏差, 不断的改善标准。同时不能仅仅只对原料的杂质或含量进行质量控制, 还应该进行采购的人、运输原料的设备、使用物料的方法、供应商的生产环境等各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2.2 第三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 对管理体系中的质量控制是这样描述的:保证实验室具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 用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一般包括 (但不限于) 下列内容:

2.2.1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2.2.2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2.2.3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2.2.4 针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2.2.5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实验室需要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 如果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 就要采取必要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 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由此可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在整个管理体系中非常关键;具体的方法可以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的常规程序, 它能反映检测结果稳定性状况, 以便及时发现检测中的异常情况, 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常见内部质量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2.2.5. 1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

2.2.5. 2 通过人员比对、设备比对、平行试验等方式进行监控;

2.2.5. 3 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比对;4) 通过盲样检测、留样再检测等方式进行监控。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能力验证) , 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 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可以了解其他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状况, 提高自身检测、校准水平。

实验室只有通过经常进行质量控制活动, 才能保证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验室的综合能力, 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例如参加能力验证, 不难看出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 从而找到改进措施, 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若参加能力验证的项目, 最终都可以得出满意结果, 则说明, 这个项目的技术能力持续保持的比较好;不过若结果是可疑或不满意, 实验室就应该着重关注相关项目的工作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如果最终出现多个不满意的项目, 就可以直接断定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有问题亟待改进的。

3 加强质量控制的对策

3.1 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了解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著名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过“正确的哲学是企业永续经营的灵魂”, 如果企业员工对于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概念认识不足, 即便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也得不到搞笑的执行。若企业或是实验室的员工仅仅有着熟练的操作技巧, 在工作中却没有养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 无法融入到整个管理体系中;有了好的质量管理氛围确不会应用质量控制的方法;这些都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或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所以加强培训是必须的: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 同时不仅要针对质量意识薄弱的员工而且要深入到各个层面和所有部门, 才能使得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顺利推行。

3.2 全员参与、强效执行

质量体系和质量控制是贯穿整个生产或服务过程的, 而要使整个系统都能有效运转, 必须全员参与, 各个部门都能强力有效的运用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质量体系是完善的, 是持续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007.

[2]沈家静.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4) .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 篇2

江苏三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贺从俭

在工程施工中,提高工程质量,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不仅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改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已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企业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条件下,业主的要求愈加复杂和多样化,并对工程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引发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件,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二、把住进场材料的质量关

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也可以说,原材料的好坏是关系到工程能否优质完工的重要

前提。为此,要求质检员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为利所动。对每一批进场材料均遵循严格的报验制度,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对关系到结构安全和建筑物使 用功能的关键材料,必须采取抽检和普检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用材质量。为此,必须把好进场材料质量关,消除材料质量隐患。

三、做好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

工程承揽后,要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的要求,制定一个先进合理、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实现合同目标、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中要依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单项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并以技术交底形式向有关施工人员详细交底。交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技术交底。

必须保证技术交底的质量,使操作工人,专业工长等基层人员能按设计意图和规范要求,保制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必要时还示范操作方法,先做工程样板等。

四.打造精品工程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则是单项、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控制工程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环节抓起。

1、增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施工中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因施

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而造成人为失误,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应严格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能力的考察着手,采取适当手段。

2、加强技术复核。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或关系整个工程的技术工作,必须加强复核,避免发生重大的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

3、加强质量检查。施工中质量检查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检查可以有效的可发质量隐患,及时加以处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4、做好成品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成品受损,可采用提前保护,及时包裹、表面覆盖、局部封闭等措施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永恒的主题。只有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严把质量才能多创佳绩,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在建筑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地铁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篇3

摘 要:为了保证地铁建设的健康发展,要求地铁施工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时的更新知识。文章提倡我们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施工管理办法来对地铁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从而实现地铁施工中的高效、安全、低耗的目的。

关键词:地铁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地铁工程,施工周期长,工程投资大,影响范围广。这是由于地铁自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地铁施工管理的高质量,高要求。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时的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妥善的管理各种工程资料并制定相关责任制度,都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同时,将综合评价系数法引入施工管理效果评定中,更是可以量化管理效果。由于工作人员的奖金直接与之挂钩,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便会提高,与实际的施工管理措施起到相辅相成之作用。

1.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必须贯穿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应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教育。并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生产施工方案,做好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突出抓好阶段性的安全工作重点。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建筑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文明施工责任制,全面提高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程度,改善建筑操作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地铁施工中必须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抓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以预防为主,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对施工者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安全培训,引导其在施工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操作规程。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

2.地铁工程施工管理

2.1地铁工程进度管理

地铁施工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影响土建结构施工;设计中由于地形图过旧,调查深度不够,招标设计时勘察深度不够,图纸与实际出入较大,其深度很难保证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设计承包商图纸供应跟不上进度;由于资金长期不足,项目经理权力有限,技术人员短缺,都会造成整体生产进度缓慢。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完善、科学的计划,并实施有效的监管方案,确保计划的完成;其次,要加强对进度计划的控制和检查,做好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施工进度。最后,积极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施工进度。

2.2地铁工程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的发展,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部分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多数安全问题都是因为缺乏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和调查研究,由于地铁工程处于城市最为繁华热闹的中心地段,携带着施工期限长、隐蔽性大、施工现场杂乱、施工技术高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随着工程进展会出现许多不稳定因素,并且会逐渐发生或越发严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出现,在铁路土建中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地铁勘察设计阶段就要严格控制,探明地质情况;制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技术、施工安全交底,危险性较大的需编制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预防

措施。

2.3地铁工程成本管理

由于地铁建设周期长、施工投资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环境为供大于求的施工项目,其招投标程序与工程造价控制存在招标单位互相压价和施工企业之间非理性竞争的双重制约,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地铁陷于低价中标的困境,地铁也被绝大多数城市列入市政重点管理工程项目。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地铁施工项目管理而言至关重要,地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是施工企业项目部的综合经济效益与企业整体效益目标的实现,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化发展模式,着眼于地铁施工项目自身的成本管理,切实做好在建地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协调管理工作,有效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3.地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3.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所有进场材料一定按程序向监理部进行进场报验,对进场的半成品、原材料依据检验报告、合格证等质保资料,认真核对其规格尺寸、外观,并按要求进行送检。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所有项目部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从技术标准、质量的要求、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地交底。

3.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在整体道床施工前,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派专入驻厂,负责确定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参数,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试验,对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和选择的优质材料,同时上报监理及业主备案。道床混凝土初凝前要及时进行水沟、面层的抹面与压光处理,不能出现反坡,以免影响排水。达到5MPa 的混凝土强度就可以拆除钢轨模板、支撑架,强度达到70%后,轨道上方可行车、载重;开始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当道床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后。在抓工程质量的同时,切实抓好安全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和质量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切实按照原定方案实施,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3.3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项目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由地铁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好坏所决定,也直接与各项专业管理的经济效果相关。并且贯彻有关法规的“焦点”也属于施工现场管理的范畴,是不能有半点疏忽的一项严肃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要求做到施工现场文明整洁、内部资料齐全、管理有制度、施工井然有序、质量管理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得力、不扰民、不污染环境、效果显著即是在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并且开展文明施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4.结束语

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随时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志鹏.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性的统计[J].统计与决策,2013

CT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测试 篇4

1CT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及内容

CT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其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对病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较普通X线检查有明显提高,已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成像技术。优质图像必须能如实地反映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CT检查的质量在准确的CT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就不能确保得到质量高且稳定的图像,甚至还会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以致激发医患矛盾。从辐射防护与安全的角度考虑,CT检查的质量管理也很必要。

以下根据本科室情况及个人工作经验,总结CT质量管理内容,仅供参考[3]: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有定期检测、放射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正,确保技术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3)开展图像质量评价。

(4)有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抢救预案,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处理能力。

2CT设备质量控制测试项目[4,5]

(1)水模平均CT值测试。选择适合的参数扫描水模, 根据重建的图像在水模的中心部位设置一个兴趣区(ROI), 大小约2 ~ 3 cm², 然后测量CT值。空气的CT值可从图像全黑处获得,或做空气扫描后测得。水的CT值范围应介于 (0±3)HU,空气的CT值范围应介于(-1000±5)HU。

(2)CT值均匀性测试。选择适合的参数扫描水模,根据重建的图像在水模的上下左右4个部位分别设置兴趣区 (ROI),大小约2 ~ 3 cm², 分别测量CT值。理想情况下, 4个部位所测水的CT值都应为零。实际测量中,各CT值相差应≤ 5 HU[6]。

(3)噪声水平测试。CT噪声是指在均匀物体的影像中CT值在平均值上下的随机涨落。噪声的大小用均匀物质的ROI内的CT值的标准偏差(SD)来表示[7]。保持其他参数不变,从低到高调节m As,依次扫描水模。CT值的标准偏差与噪声水平成正比[8],随着m As的增加,CT值的标准偏差逐渐减小。通常在新CT安装后应完成噪声水平测试, 保留CT值标准偏差随m As变化曲线并定期测试。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曲线应无显著变化。

(4)高对比度分辨力测试。高对比度分辨力通常以每厘米线对数(lp/cm)或每毫米线对数(lp/mm)的形式表示。 参考厂家标称的分辨力参考值,利用高对比度分辨力体模, 也可用高对比度分辨力测试线对板进行测试。高分辨力扫描后观察图像中能分辨的最小孔径[9],采用头颅扫描方式高对比度分辨力应在1 mm以内,分辨力可达到0.25 mm[10]。高对比度分辨力的衰退,通常是由于球管焦点增大、设备机械结构磨损、探测器老化等原因造成。若无适宜体模,可扫描已知直径的金属丝,并在金属丝短轴位观察图像,调整最佳窗宽、窗位,所能显示的最小直径可代表设备高对比度分辨力的最佳能力。记录测试结果 ;保存金属丝,用于定期测量,关注CT性能变化。

(5)低对比度分辨力测试。低对比度分辨力的定义是, 当细节与背景之间具有低对比度时,将一定大小的细节从背景中鉴别出来的能力,即可分辨的最小密度值,也就是能够分辨两种密度的物质 (CT值相差3 ~ 5 HU) 构成的圆孔的最小孔径的大小[11]。以密度差(%)来表示,CT低对比度分辨力应为0.5% ~ 1.0%。目前常用的检测CT低对比度分辨力的方法是通过分辨不同直径、不同深度的内充低密度溶液的圆孔来检测。观察调整后的图像,选出能看清楚最小直径的0.5% 圆孔,从而得出低对比度分辨率。 若> 5 mm,则判断此项不合格。低对比度分辨力与X线剂量有很大关系,当剂量增大时低对比度分辨力会有所提高。 因此在评价低对比分辨力时一定要了解相应的剂量。X线剂量加大,探测器吸收的光子量增加,信噪比提高,噪声下降,低对比度分辨力上升。

(6)距离测量准确性测试。使用游标卡尺或其他测量工具,任意调整尺度后直接扫描。若想避免金属伪影,可先精准测量某非金属物体尺寸,再测量其CT图像中的对应尺寸。反复多次测量不同物体,不同尺寸,综合分析结果, 并保留数据,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准确性应无显著变化。

(7)角度测量准确性测试。方法与距离测量功能准确性测试类似,扫描某已知角度的物体,如可直接扫描量角器。 反复多次测量不同物体,不同角度,综合分析结果,并保留数据,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准确性应无显著变化。

(8)容积测量准确性测试 :分别在容积扫描瓶装生理盐水、造影剂、纯净水或其他适宜物体,图像传至AW4.5工作站,测量对应容积,与被测物标称容积对比。综合分析结果,并保留数据,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准确性应无显著变化。

3结束语

对CT检查而言,质量管理是以最低辐射剂量,获得最高影像质量,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为目的所进行的,为设备引进、质量保证、质量开发和改进所付出的组织管理活动。质量保证是通过有计划的系统活动,在尽可能减少被检者和工作人员的所受辐射剂量以及节省检查费用的前提下,获得稳定、高质量图像,以满足诊断的要求。质量控制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诊断设备的各种性能和指标进行检测或维修,并对检查过程进行监管,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5

根据天津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的有关规定,为规范我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制度:

一.中心质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部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

组长:张洪宝

职责:全面监督中心质控工作的执行情况。

副组长:张志红张立勇

职责:在组长的督导下,制订质控工作方案,按要求严密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质控工作,总结质控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工作质量。

成员: 李晓明赵健翟家琴翟加臣苏永刚

职责: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全力配合副组长,做好各服务团队的质控检查,在落实既定的质控工作安排的同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上报。

二.居民健康档案质控工作:每2个月的最后一周进行1次全面的健康档案质控检查,每年不少于6次。内容包括系统随机抽查档案号、姓名、健康档案合格性评审及健康管理的电话核实、质控所发现的问题及事后改正记录。详见中心质控评审操作表。

三.老年人体检及慢病管理质控工作:每季度一次,每年至少4次检查本中心老年人健康管理及慢病管理工作的质量、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及基础质量指标达标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定期对参与居民健康体检工作的专技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做好优质服务理念教育工作,保证服务质量。

四.乡医管理质控工作:对参加公共卫生服务的乡医进行每季度一次的质控工作,重点检查慢病随访管理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内容与中心质控工作相一致。

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构筑质量控制平台 篇6

(一)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组织结构、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财政财务管理体制,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情况,相关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

(二)审前调查的方法。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检查有关文件、报告、信息系统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观察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场所、设施和有关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分析相关数据。根据调查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应对措施。

二、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管理

(一)制定审计目标。根据不同审计类型和审计项目确定审计目标,一般应包括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二)明确审计范围。审计范围包括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需要延伸审计的单位,有关审计事项。

(三)确定审计内容及重点。内容包括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审计事项以及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的依据包括上级机关的部署和领导的要求,本行业存在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审计组对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变动,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

(四)采取审计应对措施。评估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确定是否及如何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确定是否及如何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确定主要审计步骤和方法,确定审计时间,确定执行的审计人员。

三、审前学习培训管理

(一)审前培训的目的。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审计实施方案、分工、审计目标、重点和方法步骤,了解基本理论知识。

(二)审前培训的主要内容。结合以前年度审计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存在主要问题和审计风险点。学习讨论审计实施方案、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重点专业、理论知识、审计纪律、廉政规定。

四、审计实施阶段管理

(一)审计进度管理。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项目及各个审计事项按计划完成,审计组组长应当严格控制审计进度,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二)审计组现场会议管理。审计组组长应当根据现场审计开展情况,召开审计进点会、审计现场例会、审计组现场总结会和审计交换意见会等会议,并作好会议记录。

五、审计取证管理

(一)审计取证管理的内容

1、审计取证的合法性。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审计证据应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并且审计证据应真实、可信。

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二)审计取证管理的方法

1、规范审计取证的程序。

2、采取科学的审计取证方法。

3、加强对审计证据的三级复核。

六、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管理

(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管理内容

1、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的完整性、格式规范性。

2、审计工作底稿相关结论的正确性。

(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管理方法

1、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的全面性。既要对发现问题的审计事项编制底稿,更要对形成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底稿。

2、审计工作底稿依据的充分性。要加强处理依据方面的引用。既要有对查出问题的定性依据,也要有适用处理处罚的依据。

3、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必要性。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对审计工作底稿要加强复核,做到及时审查,将复核制度落到实处。

4、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规范性。底稿应当由完成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编制。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 篇7

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应当按照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程序文件等进行制定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全面质量管理必然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 在对项目的动态管理当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我国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当中, 经常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施工企业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 以及扩大知名度, 在施工当中自发地提高质量等级, 争创所谓的高质量、优质工程, 在施工当中加大了投入, 提高了施工的成本, 而亏损的效益往往在别的工程当中扣回来, 这就导致很多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 为了控制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 部分施工企业加大了奖惩的力度, 有些奖惩的额度非常大, 甚至超过了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建筑质量提高的作用, 但是却往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 不不利利于于施施工工企企业业长长期期进进行行质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3) 加大企业对于施工项目质量的监管, 这样做虽然在制度上能够提高现场工程的质量,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上对于企业的敌视, 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 这对于施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也是不利的。

4) 虽然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大条件下, 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上设置了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往往重视经济利益, 忽视质量管理, 从而质量控制变成了一纸空文, 只是口头上说说, 应付下检查, 并没有实质的工作。

5) 很多施工项目上的质量管理都是事后进行处理, 在过程中很少进行管理, 因此很难能够对于质量问题的出现进行预防工作, 因此造成工程项目宁愿在施工产品形成以后花大价钱进行修补或者加固, 却不愿意花较少成本在事前对质量体系进行完善的现象, 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施工企业的重视与思考。

2 如何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

1) 加强事前控制。众所周知, 对于施工质量进行管控的监理工程师应当具备所需要的技能、法规, 懂管理, 还要对工程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具备相应的技能才能够胜任, 所以在施工前进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审查应当仔细、严格, 监理工程师必须持证上岗。施工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也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上岗证书, 在上岗前也要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素质与技能的培训, 确保技术人员能够满足其岗位上的要求, 技术人员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 这话并非危言耸听。

a.在工程项目进行之前必须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复检, 从人员、设备、检测程序等多个环节上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 遵照相关的检测技术标准。对每一批进场的钢筋、水泥等材料都进行相关证明文件的检查并进行复检, 把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拒绝在现场外, 检查的时候要严肃认真, 对材料采取目测与现场检测相结合, 对材料的轴线、弯折角度、裂缝等进行检查, 对焊接的试件进行检查, 质量合格才能进场, 校对质量时要确保校对工具的准确性, 并对施工方案与施工的程序进行仔细的审核, 如果发现工序不合格, 不符合相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则应当要求立即整改, 进行有效的管理。

b.在工程设备的审查中, 应当注意设备的生产许可证与产品合格证, 在采购上应当经过质量管理人员的签字认可, 并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重要的设备还应当进行定期的检查, 确保质量性能满足施工需要。

c.对施工资料应当做好记录, 对于隐蔽工程的验收应当严格按照验收的工序, 相关的负责人员做好签字记录, 实行三检制度, 施工班组先进行自检, 然后由质检员进行检验, 最后再经过监理签字认可, 在验收中要对建筑物的标高进行仔细的验收, 质量检测员的验收不能流于形式, 而是要真正在现场进行验收, 监理如果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 则应当立即暂停施工, 责令施工方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确保工程的质量。

2) 加强事中控制。在施工过程当中, 质检员对于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应当严格遵照图纸、施工规范以及验收标准, 在质量控制当中要严格运用动态控制的原理, 在工序的质量控制当中要做到一方面在工序的开工阶段, 对于施工中有可能对施工工序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控制, 比如参与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 资源的配置等等, 一方面在工序完成以后要用一定的手段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测, 保证其能够满足相应的合同文件或者验收规范标准的要求。

在施工当中应当设置好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并严格进行预控, 对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做好预防,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 对完善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仔细检查, 采用目测, 仪器检测以及实验进行检测的方法对完工的质量进行检测与验收, 在施工过程当中首先是检查施工人员操作的工序是否符合施工交底或者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及时纠正违章操作的行为以及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行为, 其次对施工工序的交接进行质量检查, 前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检验合格以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而且工序的验收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在隐蔽工程的检查上, 更要根据隐蔽工程对于整个质量的影响程度来进行质量特性的检查, 这一部分的质量是关系到质量目标的重要工序, 所以应当在检查中注意寻找隐患的所在以及隐患的成因, 制定好对策与预防措施, 总而言之, 对材料、设备、人员以及工序进行控制, 应当看其对于整个工程的影响程度, 只有了解质量控制的关键, 才能够做好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3) 做好事后的控制。在工程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或者单项工程施工完毕之后, 工程的施工人员与验收人员应当根据相关的验收标准, 对于施工的质量进行仔细的验收, 事后的质量控制是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的最后一道控制程序, 在这个程序当中, 应当就在前两道工序当中未发现的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 并对已经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补救, 事后验收对于发现工程项目当中所存在的质量缺陷以及重大的质量隐患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一旦发现, 则应当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经过监理单位同意以后, 进行及时的补救工作, 如果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 还应当会同设计单位制定整改方案, 只有及时把验收当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与处理掉以后, 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与工程进度的按时完工, 减少施工企业的返工, 为施工企业减少了经济损失。

3 结语

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工作, 在这项工作当中应当贯彻建设工程的法规以及控制的标准, 并按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控制, 只有正确配置人员、设备与材料, 并按照科学管理的方法,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才能及时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达到企业的施工质量目标, 给社会一个满意的工程。

摘要:论述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针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研究了建设工程项目的质控措施, 以及时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达到企业的施工质量目标。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春辉.对工程项目中施工质量管理若干体系问题的综述[J].建材与装饰 (中旬刊) , 2008 (6) :89.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篇8

1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坚持“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

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 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把“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2 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 包括绩效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 培训和提高等等, 这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 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 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1.3 以预防、预控为主

以预防为主, 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 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 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 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 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1.4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 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必须通过严格检查, 用数据说话。

1.5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 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 应尊重客观事实, 尊重科学, 不持偏见:遵纪守法, 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 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2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以人为因素、材料因素及设备因素最为主要。

2.1 高层建筑施工中人为质量因素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 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要充分了解人为因素在那些方面会影响施工质量。首先, 会影响工程质量的人为因素是施工企业人才技术力量及领导者的能力。较高领导能力的领导者会通过强有力的决策及工作, 为工程施工质量做好前提保障。其次, 人为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还有建筑工人操作方面。违纪违章, 不履行安全措施、安全检查不认真、任意使用规定外的机械装置、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玩忽职守等等方面都将影响工程质量。

2.2 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的控制

首先, 要对材料供应厂家进行必要的审核, 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 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 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外观、理化检验的检查等。通过检验来保证原料质量。

2.3 高层建筑施工设备控制分析

施工设备控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第三个因素。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首先, 设备的选型要符合工程的要求。通过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从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角度, 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其次对于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 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 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高层建筑中施工质量控制

3.1 严格人、料、机的控制, 确保工程实体质量

3.1.1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 增加人的责任感,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3.1.2 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 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1.3 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 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3.2 控制施工环境、工序,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因此,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 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环境因素, 尤其是施工现场, 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 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 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

3.3 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

3.3.1 原材料要求

水泥: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 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 严禁使用安全性能不合格的水泥。

骨料:粗骨料碎石和卵石均可, 应采取连续级配, 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控制水泥用量。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 并保证其含泥量应不大于1%。

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 含泥量应不大于3%。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其粗细率以2.6~2.8为宜。控制细砂以0.3二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 0.15mm筛孔的通过率为5%~10%。

粉煤灰:为了减少水泥用量, 可掺入水泥用量的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5%, SO3应小于3%, Si O2应大于40%, 并应对水泥无不良反应。

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 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

3.3.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试验室在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试验的基础上上, , 设设计计出出混混凝凝土的配合比。为防止在浇筑中出现施工冷缝, 要要求求在在混混凝凝土土配配合比中适量添加缓凝减水剂。

33..33..33混混凝凝土土浇浇筑

混混凝凝土土施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并确保混凝土的输送保保持持不不间间断断。。混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 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50000mmmm为为宜宜, , 每每层间隔1.5~2.0h。

混混凝凝土土的的振捣采用以机械振捣为主, 人工杆插为辅。插入入振振动动器器宜宜采采用快插慢拔, 振动时间以出现泛浆为准, 同时插插入入点点距距离离应应在在振动棒半径1.25倍范围内。在梁柱节点处, 若若钢钢筋筋太太密密, , 振振动不能插入, 则应采用钢杆插, 在梁柱侧模用橡橡皮皮锤锤敲敲打打, , 用用人工振捣来弥补。

楼楼板板混混凝凝土浇筑, 除在梁处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外, 其余均均采采平平板板振振动动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平板振动器依口成成排排进进行行, , 且且排排与排之间应有一定的搭接长度, 确保混凝土不不漏漏振振, , 以以达达到到其密实度。为保证楼板混凝土厚度, 除在柱墙筋筋外外注注有有标标高高标志外, 还应加设用钢筋制作而成的移动式高度度控控制制件件, , 用用于于控制板厚, 保证板的厚度, 以满足设计要求。

44结结束束语语

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管理 篇9

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即为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主要是运用大量活动对每个环节进行具体实施。要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 就一定要对其质量、进度、成本与信誉等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

1 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管理的意义

以当前实际情况显示, 目前在实施各个项目的过程中, 具体存在包括成本、进度以及质量这三个方面的目标, 在具体实施时, 上述三项目标直接决定某一项目是否成功。三者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 它们相互促进、影响与制约。所以, 在进行项目时, 为了促进其进程的顺利性, 并且将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提升到最高, 就直接要求我们将三者间的关系处理好。

但是由于三个目标间存在的制约性, 因此导致项目在确定目标值之前无法使三项目标全都达到最优。综上所述, 在对所有目标进行确定之前, 要同时对现存的三项目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类比并考虑目标之间的制约性, 进一步达到预想中最好效果, 该措施不仅仅可以增加施工单位的利益, 同时满足各业主对项目的要求, 促进社会效益达到最优。

此外, 由于当前中国现状的影响, 在现实中进行相关招标操作时所采用的方式一般为合理低价中标, 但是某些开发商在追求高额利润的过程中, 对业主利益进行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没有按照既定方案进行, 并出现严重“偷工减料”现象。

例如,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抗震相关标准, 使得楼房部分梁柱过于纤细, 其内的配筋不符合规范, 存在两个配筋间的距离较为疏松, 甚至没有配筋等, 直接造成该建筑的各项抗震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买下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

近年来, 国内发生的各种房屋坍塌事故用血淋淋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 要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工程质量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 工程项目要从始至终严抓质量管理, 避免相关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造成产品质量低下, 不但埋下事故隐患, 还埋下事后维修维护成本升高、工程项目声誉受损的隐患。

2 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2.1 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 由于分项工作同时进行, 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的现象, 同时由于作业人员流动频繁, 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施工作业, 需要科学调度和周密安排施工工序, 以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首先必须增强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控制, 在每道工序开始之初, 需要对各种会对工程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管控, 上述所说因素主要包括机械、材料与工作人员等等。施工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产品质量等各种不同方面的因素。这些所列因素都应该保持在规范范围之内, 维持在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水平。

其次, 增强对各种不同工序的控制。要想有效控制与管理涉及的因素, 就必须将其贯穿到施工的整个过程, 每一个工序都应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进行审查, 审查通过后方能正式开展。如果生产过程中, 又发现会对工序产生影响的因素的, 也要按相关程序加强控制。

2.2 加强成本管理

通常, 项目成本管理目的主要为了控制所进行工程项目的具体成本并保证其始终小于该项目的预算。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了项目成本的估计、预算控制及相关编制。

同时, 除上述目的外还存在一个重要目的, 即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范围内保证该项目以质量与计划为前提优秀完成。早期的项目工程管理, 国内的工程领域在项目成本管理的认知还处于一个非常薄弱的状态, 其相关认知还仅仅停留在控制与确认成本这两个方面。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我国也不断引进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 并不断用于实践, 使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在项目建设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 也使得各行各业对项目成本这一概念的了解不断深入, 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

2.3 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 如果不断调整变更设计方案, 就很有可能使得施工工序混乱, 工程质量不可控, 其施工成本也不断上升。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必须严控控制设计变更的幅度。其具体的措施包括严格管理设计中的具体内容以及范围, 除去大量由于实际情况与客观因素产生的必要变更之外, 所有设计一律不允许变更, 这样如此就能保证设计过程的稳定性。

若产生情况必须变更, 就一定要迅速完成工程量与造价增减的综合分析, 在经过甲方同意之后, 才能正式开始变更设计。因为设计改变带来的质量问题和工程造价上的波动, 就一定要合理小心的对其管理, 保证整个项目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

3 结语

在监管工程质量并对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最主要的一项措施就是设定管理目标, 即对工程关键节点的制定管理措施、监管办法和达标指标。虽然, 目前项目管理中的监管制度逐渐规范, 流程也比较明晰, 但是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需要注意的情况, 否则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因此, 项目质量管理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职责, 坚持以人为本, 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规划执行, 规范操作规程, 按照制度管理, 严格实施奖惩制度, 这样才能对工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才能让工程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乌云娜, 陈健, 李泽众.挣值法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J].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管理质量控制 篇10

1 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1.1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体系

在多数项目上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 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在这些工程项目上, 具体有如下表现: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 施工作业指导书不能紧贴作业面。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 但有些项目部却照搬方案;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 致使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被使用;工程技术交底笼统、形式化;过程检验不规范, 作业人员以完工为目的, 质量好坏不管, 而项目质检员又未能尽责;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不规范, 关键、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客观、不及时。

1.2 各参建单位的人员问题

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少、施工人员未经岗前培训盲目上岗, 严重制约、影响建筑业健康发展和工程质量, 成为保证、提高质量一大障碍;监理单位人员监督力度欠缺, 由于监理人员多数受雇于建设单位, 导致独立发挥职能不够, 权威性不强, 监管不力。

1.3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 既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法制观念弱化, 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 不按图施工, 不按顺序施工, 技术措施不当, 甚至偷工减料, 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等,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 并对难点进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写出应变措施, 报监理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实施。整个工程应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 工程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在施工前应作好各施工员、班组长的层层技术交底, 并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在每一道工序进行中, 必须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 完工以后, 再由专项质检员检查, 然后在自检合格基础上, 向监理申请验收, 质监部门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必须坚持先检后用, 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进人施工现场, 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2 有效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确保工程质量

当前条件下,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规, 确保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有法可依。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的监管, 尤其要加大对工程质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 使工程参建单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要依法严肃处理, 切实做到违法必究。认真对待现场质量检测工作施工现场质量检测是质量控制最具体的体现和操作, 其工作的严格程度、科学程度和细致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2.3 提高人员素质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

要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归根结底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科学技术是由人来创新的, 制度也是通过人去制定和执行的, 只有提高人员的素质, 才能使新技术、新方法和政策法规得以应用和贯彻实施, 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强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使其不断在建筑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锻炼, 以提高人员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有了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 加上实施工程全程管理和加大工程质量监督与执法力度, 就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4 适当提高质量通病的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

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 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还是比较低的, 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 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 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 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 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 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 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3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3.1 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对工程难点组织技术攻关, 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例如, 对在小区建设初期, 框架结构易出现梁柱部位与砌体之间的抹灰开裂问题, 采用砌体二次砌筑并加钢丝网的技术措施。对外墙易出现的渗漏问题除在外墙抹灰时掺加防水剂外, 在外墙涂料的选择上还特别注重选用具有防水性能的涂料。根据工程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通病, 从而达到较好的质量效果。

3.2 建立并完善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1) “三检制”和检查验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遵循分包自检、总包复检、监理验收的三级检查制度;严格工序管理, 认真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测和记录。

2) 实行挂牌制度:实行技术交底挂牌;施工部位挂牌;操作管理制度挂牌;半成品、成品挂牌, 以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每个人员的主观因素, 挖掘和发挥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即在各个部位的作业完成后, 在墙上将作业班组和个人的名字、作业状态、质量检查和评定结果进行标注, 从而激发责任感, 加强监督, 增强质量意识。

3.3 重点把好材料及设备质量关, 必须做到“先检后用”

1) 择优选购, 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2) 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 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 合格后方可使用。

4 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目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必须从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找原因, 认真分析, 不断进行改进和加以完善,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为社会创造高品质的建筑工程。

摘要:建筑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利用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是消除质量通病, 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韩志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使命[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民事诉讼模式研究下一篇:干扰信号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