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方式

2024-06-19

移动学习方式(精选十篇)

移动学习方式 篇1

一、移动学习系统具有的整体构架

在整个系统的上游部分, 利用授课端提供教学数据的具体服务, 包括视频课件或者是具体的电子课程等。在系统的答疑中心, 主要为学生提供回答的数据库。这一系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或者是pc等直接进入, 并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可以说移动学习系统属于数字学习系统重要的子集部分。从整体上看, 移动学习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四部分, 包括授课、制作、数据以及学习中心等。其中的授课中心主要进行教师讲课以及问题答疑等活动, 其次, 制作中心是对信息进行处理, 最终转化为所有学习都能够分享的资源。制作中心主要是将各种直播资源以及学习资料等数据上传到系统的数据中心, 系统的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对各种上传的资源进行保存和控制, 数据中心还包括点播、下载、控制、分析、答疑等。在控制中心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 随时查看具体的服务状态。学习中心是通过各种学习设备共同组成, 利用各种操作系统直接进入, 并最终完成整个学习活动。

二、移动学习方式

(一) 离线资源学习方式。

现阶段, 无线通信技术还没有发展成熟, 移动网络连接使用的各种费用比较昂贵,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在很多地方都无法实现非常流畅顺利的在线学习, 甚至, 存在一些地方并没有覆盖移动通信, 这就导致在线学习比较困难。离线学习作为移动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 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种学习方式不受网络的影响, 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完成学习, 只要将具体的学习资源通过下载的方式保存在自己的移动终端, 就可以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

(二) 短信服务学习方式。

利用短信服务完成移动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能够通过短信的方式传递各种学习的资源, 完成学习, 利用自己的移动终端将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传递给其他的学生, 还可以发送到移动学习系统的总服务器中, 并对发送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和处理, 并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给其他学习者, 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这种学习方式中, 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具有收发短信这一基本功能的终端, 从而实现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互动, 并且不会受到空间的影响。

(三) 连接浏览的学习方式。

无线网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连接浏览的具体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与支持,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 学生能够利用PC完成远程学习, 并且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通过无线网路浏览各种学习网站的学习资料等, 还可以下载更多的学习资源, 利用论坛或者是博客等实现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并获取相关的信息。与此同时, 移动学习设备具有较强的移动性, 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随着移动终端的进步与发展, 学习软件也越来越多, 学生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教育理念更加偏向于终身学习, 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社会价值, 并满足不同种类学生的学习愿望。移动学习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点话题, 并实现了更多人的学习愿望,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各种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 移动学习方式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与认可, 并不断完善。虽然, 现在的移动学习系统以及相关的各种学习方式都在逐渐完善,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 还需要不断的发展与革新, 最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大的支持与帮助, 推动我国教育的不断全民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士健, 朱上上, 应放天, 张劲松.手机界面中基于情境的用户体验[J].计算机集成计算系统, 2010 (2) .

移动业务查询方式(范文) 篇2

1、客户可通过营业厅、10086客服、掌上营业厅、自助终端、网上营业厅等多种渠道查询或办理相关业务。

2、掌上营业厅:掌上营业厅是对“WAP营业厅”和“快信营业厅(USSD)”两类电子渠道的统一命名。以“掌上营业厅”的名称对外宣传,停止所有WAP营业厅和快信营业厅的宣传方式。

3、WAP营业厅为客户提供当月费用、流量、M积分查询、历史费用及清单的查询、营销优惠活动、业务受理、银行卡缴费服务。

4、话费信息:为客户提供当月费用、历史费用及清单的查询。

5、当月费用中可查询“截止前一日24点的当月话费”。

6、历史费用查询可提供5个月的费用信息

7、营销优惠活动:通过掌上营业厅可以及时、准确的对我公司(包括省公司统一活动、各分公司优惠活动、近期开展的营销优惠活动)进行查询。

8、业务受理:通过掌上营业厅可以实现业务的开通/取消。

9、积分:积分是我公司对客户的回馈,在此给客户提供积分额度及可回馈项目的查询。全球通菜单为“积分回馈”,动感地带菜单为“我的M计划”。

10、掌上门户WAP方式接入地址:1)、客户免费发WAP至10086发送短信,系统回复wappush信息;2)、手机上网时直接输入掌上营业厅网址:wap.ha.10086.cn;3)、客户在掌上营业厅下载栏目中下载自己手机系统相符的移动wap客户端程序,在手机端运行移动WAP客户端程序,可以直接访问掌上营业厅;4)、移动梦网首页-营业厅—掌上营业厅;5)、移动梦网首页-新河南风采—掌上营业厅。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方式探析 篇3

摘要: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方式是以移动学习及相关理论为指导,借助二维码技术和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和二维码移动学习平台之间的交互,实现随时随地的一种学习和分享形式。这种学习方式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打破了学习时间、地点和方式的限制,具有多媒体的趣味性,使学习者能进行便携式协作交互式学习。它顺应了通讯技术与移动学习发展的趋势,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04-0052-05

Mobile Learning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Code

RAO Guo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610225, China)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twodimensional code; smart phones; mobile twodimensional code

Abstract: Mobile learning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code follows guidance from mobile learning and relevant theories, via twodimensional code and Internet, and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learning and sharing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art phones and the twodimensional code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The mobile learning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code, to some degree, makes up for some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and breaks the restrictions of time, space and mode. It is interesting, portable and interactive. This kind of learning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learning, thus will play a better role in future.

随着全球通讯产业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关注热点。我国移动学习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继2002年国内第一个移动教育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教育实验室实施相关项目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启动了“移动教育”项目〔1〕。2010年后,香港、上海、南京等地区也陆续开展了移动学习的实验项目。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参加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实践。

二维码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但真正让二维码在生活中大放异彩的是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的QR码,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二维码。随着二维码的流行和普及,二维码的应用已经遍及物流、制造、广告、服务、新闻出版、图书管理等许多领域,但是在学习方面的应用并不多见。

如何在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将二维码与移动学习有机结合,这是教育工作者和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移动学习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移动学习既可以从技术设备层面去阐释,也可以从学习方式角度去阐释,还可以从Mlearning和Elearning的关系等方面去阐释,因此,并未有一个统一而权威的定义。Knowledge Planet公司认知系统部主任Clark Quinn在谈到移动学习时说:“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是通过诸如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2〕

Dye等人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3〕。

我国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给移动教育作出如下定义: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4〕。

可见,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时空灵活性、移动交互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非正式学习、境脉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学习、经验学习等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5〕。

非正式学习是课堂外的一种学习,不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根据个人兴趣和人际交流获得知识的方式;境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世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对学习者现有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分析;活动学习是指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即以问题为中心组成学习团队,在外部专家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下,通过主动学习、不断质疑、分享经验,使问题得到解决;情境学习是指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将学习者隐喻为“认知学徒”,重视隐性知识的学习,强调通过“活动感知”为学生建构学习模式、搭建抛锚式学习的支架、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二维码目前在学习上的应用还不多,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一定学习理论的指导,而移动学习及其相关理论恰好为二维码在学习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二维码的特点及手机二维码的发展

(一)二维码的特点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6〕。它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二维码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高几十倍。此外,二维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

(2)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二维码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纠错理论,当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而且它比普通条码译码百万分之二的错误率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3)形状、尺寸可变,内容可加密。二维码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尺寸的大小比例;赋载同样的信息量时,二维码条码的形状可以根据载体面积及美工设计等进行自我调整,且携带方便,不怕折叠,具有一定的空间灵活性。二维码还可根据需要引入加密措施,可以采用密码防伪、软件加密等进行防伪,因此具有极强的保密防伪性能。

(4)成本低,实用性强。二维码制作成本低廉,利用现有的点阵、激光、喷墨、热敏/热转印、制卡机等打印技术,就可在纸张、卡片、PVC、金属表面上印出二维条码,费用仅是油墨的成本,因此人们又称二维码是“零成本”技术。二维码的保存时间还很长,且耐用,用途也很广泛,信息的存储、追踪、溯源、加密、识别、验证都可以简单实现。

二维码这些特点也正是它的优势,为它和移动学习的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手机二维码的发展

二维码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但要实现二维码的功能和应用则需要阅读器进行识读。过去因读取设备所限,二维码未能得到普遍应用,现在的智能手机配备了新的应用处理单元,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图文声像处理需要,“手机己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移动通话的装置,而逐渐地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多媒体信息处理平台”〔7〕。手机二维码是将智能手机作为二维码的识读设备和载体,通过二维码来实现信息导航与信息承载的,包含主读和被读两类应用。主读类应用是把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当做扫描器对二维条码进行扫描,通过用户手机里安装的解码软件来获取二维条码中存储的信息,从而进行上网、自动文字输入、资料交换等应用;被读类应用通常是终端用户在完成各种在线或非在线交易后,二维码作为电子凭证通过移动网络传输,以短信或彩信的形式存储在用户手机上,之后再运用专用设备进行识读确认,以此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8〕。

智能手机和手机上网的迅速发展给二维码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全球著名的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预测,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比2014年增加11.9%,达15亿部〔9〕。手机二维码在中国的市场空间更是异常广阔,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5.8%,手机无疑是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10〕。

手机二维码是智能手机和手机上网迅速发展的结果,对于二维码应用的拓展和移动学习的推广是难得的机遇,手机的便携性、移动性及普及性是其他移动设备难以比拟的。

三、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比较

(一)以纸质教材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需要携带较为厚重的书本到教室里上课。传统纸质教材从内容上来讲比较精华和权威,但大都是书面文字,虽然有的也有图片穿插其中,但始终难以呈现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在形式上显得较为单一,学生与教材的互动也较为有限;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课堂上的扩充内容通常以板书或课件的形式呈现,学生则将要点记录在书本页边空白处或事先准备的笔记本上,虽然纸张记录清晰,但易皱易毁,不利于携带和保存,当要关联某个知识点时,需携带和查阅整本教材。这种传统学习方式可能导致一些学生阅读和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记录保存不便等问题。2013年7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发行了中国首套二维码互动型菜谱丛书,引起了业界极大反响,有了这种“数字媒体+传统纸质”相结合的菜谱书,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跟着大厨示范的视频学做每道菜〔11〕。结合最新的二维码和微视频技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13年推出了全新改版的《解题高手》系列丛书,将传统图书和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在2013年上海书展上获得了很好的评价〔12〕。这给我们利用二维码进行移动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方式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是在保持原有纸质教材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的一种“立体化、多维度”的学习方式。在纸质教材中可以放置高度关联的二维码,二维码是连接线下和线上的桥梁,是从平面信息到数字多媒体信息的窗口。但二维码本身存储的并不是实际内容信息,而是索引号,因此要实现这个桥梁和窗口的作用,还需要一个与二维码关联的信息内容平台,即要将手机二维码和移动学习相结合,则需要搭建一个移动学习平台。这个移动学习平台是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结合二维码技术来关联平台资源和实施信息管理的,教师可利用该平台发布和管理教学资源,学生则可使用手机借助二维码与平台来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自主学习。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进行多媒体趣味性体验。由于二维码能承载多种信息格式,学生可直接用手机解码学习内容,从而让教材突破平面文字的限制,具有立体的、直观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解密的喜悦,又能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促进探究性学习。

(2)便携式学习。二维码能够串联海量信息,却不受时间、空间、方式的限制。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走着还是坐着,都能够进行学习和分享。

(3)学习内容能够精确传递。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获取对应的信息。这种直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取代了冗长web网址或搜索信息的输入,大大省略了输入和搜寻时间,具有了学习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还可利用二维码的简洁、趣味性、直观性和便捷性来安排教学,课后教师还可用二维码来发布知识点提要、课件摘要、重点难点提示、学习活动安排等内容,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利用手机了解和掌握老师发布的信息。

(4)具有协作交互的特点。通过二维码,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还可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者可就感兴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或探讨,学习者之间也可相互分享二维码,互通有无,共享学习资源;教师的教学任务可通过二维码传达,学生的完成情况及信息反馈也能通过智能手机实时上传到网页。

(5)数据统计分析。除了以页面浏览量、资源下载量或用户点评这些常用方式来统计分析学习数据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二维码扫码情况的数据分析,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从而更好地安排教学。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扫码记录了解自己的学习轨迹和学习内容。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是纸质教材学习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些不足。

四、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方式的操作和运作流程

(一)师生的操作

教师与学生是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他们可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实施各自的教与学活动。

1.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以教师身份进入二维码移动学习平台时,可进行信息管理、课程管理和互动教学等主要活动。信息管理主要指教师登陆平台后,可实现教师自己个人信息和学生信息的双重管理,如名称、班级、登录时间和次数等管理,便于教师统计数据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课程管理主要指教师可根据需要,发布管理课程内容,并将该内容生成二维码,对它和内容进行修改、增加、删除等,也包括利用二维码传达教学任务、搜集学生完成情况等。此外,教师还可通过互动学习系统进行在线答疑、课程讨论、处理学生留言等互动教学。

2.学生

学生只需要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二维码就能转化为对应文本、网址、图片或音频、视频等可识别信息,这些信息正是教师在课程管理中的内容或任务的发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像是一个揭密者,揭开了隐藏于二维码中的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而这些信息形式和信息容量是传统平面媒体难以承载的。当学生获得这些信息后,可针对该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是其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过程。此外,他们还可浏览自己感兴趣或觉得有用的内容,收藏该二维码,以便下次直接链接,也可将感兴趣的内容直接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还可将此二维码分享给其他同学。在互动方面,学生可参与在线讨论、进行评价与留言、分享内容到第三方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而且,通过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管理个人信息、个人收藏,了解个人学习轨迹,提高个人学习的针对性。

(二)运作流程

二维码的扫描看似简单,实则是二维码移动学习平台在后台进行了一系列的运作。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方式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大的受益者。在此以学生操作为例,进行运作流程的简要说明:

(1)学生在相关位置找到对应的知识点的二维码,用手机摄像头对目标二维码进行拍摄,利用智能手机里的二维码软件对拍摄到的二维码图形进行识别、读取和解码。二维码中存储的不是实际内容,而是一个索引号。

(2)学生手机端向二维码移动学习平台发出访问请求,即将二维码对应的索引号信息发给二维码移动学习平台。

(3)二维码移动学习平台将索引号信息映射为对应的URI,并将学生端请求重新定向到相应的知识点的HTML5网页。

(4)知识点所在的HTML5网页为学生端手机返回响应的请求结果。

(5)学生和对应知识点的HTML5网页进行交互,执行后续应用,如浏览学习知识点的内容、参与讨论区的讨论、进行知识点相关题目的练习、重难点知识的疑问解答和相关知识点资料的下载等。

五、结束语

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育技术教授、国际移动学习协会的创会主席迈克·沙普尔斯在2013年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说道:“当今成千上万的人通过手机接收学习资源,在中国或非洲国家发展移动学习有巨大机遇。我们要了解如何利用移动设施使学习变得不同,包括如何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如何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远程学习以及如何创立大型学习共同体或开展互动式学习。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拥有无限可能,但了解这种基于移动设备的新型学习方式确实非常困难。”〔13〕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移动学习方式,是课堂内教学的有益延伸,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既有利于教师扩展补充教学内容,又让学生享受到了移动学习的便利。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通过二维码串联的相关信息就能随时随地呈现,人们不管是走着还是坐着,都能够进行学习和分享。这种新的移动学习方式在科技和通讯日益发展的今天,有着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1〕

傅健,杨雪.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36-41.

〔2〕Clark Quinn.Mlearning:Mobile, Wireless, InYourPocket Learning〔EB/OL〕.〔 20140920〕http://www.linezine.com/2.1/features/cqmmwiyp.htm.

〔3〕Aleksander Dye et al.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EB/OL〕.〔 20140920〕http://www.dye.no/articles/a_glance_at_the_future/introduction.html.

〔4〕叶成林,徐福荫,许骏.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5〕叶成林,徐福荫. 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 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6〕 徐辉. QR code二维条码编解码系统的应用研究〔D〕. 南京: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1:5-6.

〔7〕Kato H,Tan K T.2D Barcodes for Mobile Phones〔C〕∥IEE Mobility Conference.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Systems.Guangzhou,2005:1-8.

〔8〕汪琪.浅议二维码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73-174.

〔9〕Ramon Llamas.Worldwide Smartphone 20152019 Forecast and Analysis〔EB/OL〕.〔 20150329〕.http://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254912.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50203)〔20150329〕.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

〔11〕 张岱. “菜谱书”告别罗列时代〔EB/OL〕.(20131011)〔20140920〕. http://www.cbbr.com.cn/web/c_000000040001/d_32636.htm,.

〔12〕 冯翔, 吴永和, 王健, 任友群.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纸质教辅书服务平台〔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93-201.

〔13〕魏雪峰,杨现民. 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访英国开放大学迈克· 沙普尔斯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14,(1): 4-8.

移动学习方式 篇4

移动学习是指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 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 通过便捷式电子设备来获取知识, 并利用互联网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网络技术和便捷式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 便捷式移动终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当中, 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式, 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但在移动学习应用初期, 存在院校经费有限的问题, 为了降低成本, 许多院校使用性能落伍的计算机设备, 导致网络信息接收缓慢, 甚至出现死机现象, 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有较强的局限性。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不愿利用台式机学习知识。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 缺乏利用移动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进的认识, 无法引领学生认识到移动学习的优越性。

我国各大高校的学习专业和培养对象有所差异, 必须对移动学习的各个资源信息进行深入开发,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 建立多元化的移动学习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移动学习发展现状及问题

1. 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

按照目前移动学习范围关注的重点问题来解析移动学习的发展近况, 包括理论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终端平台与软件开发。

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的可行性研究。M-Learning这个新名词一发现, 大量针对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就随之展开, 这些研究从教学角度出发, 考察移动设备应用在真实教学和学习的可行性。而学生对新技术的运用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好奇心, 他们希望学习能借此得到显著提高。

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和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来达成数字化学习。而移动设备的开发离不开移动平台独立实施。

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重点是系统平台建设的价值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架构等, 从系统平台的服务实质上来看, 主要包含移动电子书、移动图书馆服务、移动管理系统及教学系统。一方面, 建设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另一方面, 基于可自动适配移动终端并供给多样显示样式的模板机制、二维码、彩信技术等教学服务平台, 进行应用模块分析和平台优化。

2. 目前移动学习的问题

现有的移动学习强调移动性, 强调技术教育的使用, 与此同时也决定了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集中表现在:第一, 移动学习情景的随意性和休闲性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移动学习时, 学习环境是复杂多样的, 可能站在嘈杂的大街上, 也有可能坐在公交车里,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第二, 移动学习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 让学习原本追求的情感体验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缺失。第三, 移动学习受限于移动通信信号的强弱, 如果有的地方移动信号弱, 上网速度慢或无法上网, 就会影响学生移动学习的进程。

综上所述, 现有的移动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发展现状, 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移动学习模式, 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

三、建立多元化的移动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化、移动化的学习方式, 除了具备这些特点之外, 还拥有以下特点。 (1) 便利性, 这是与网上学习方式最大的不同。学生利用便捷式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地学习, 不需要坐在电脑桌前学习, 避免了电缆线路的束缚。 (2) 互动性。移动学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利用便捷式移动终端与其他人进行互动, 与传统的网络学习相比较更有互动性和情景性, 不管在什么地方, 遇到问题都能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探讨, 具有及时反馈的特点。 (3) 灵活性。移动学习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 都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随时接入网络获取知识, 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现有的实际问题。 (4) 实效性。当我们遇到问题时, 可以立即通过网络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使用即时通信软件请教朋友、老师, 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根据上述移动学习的特点, 可以建立多元化的移动学习模式, 具体如下所述:

1.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学习模式

学生无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旦遇到问题应及时与教师沟通, 以解决问题为学习目的, 边学习边解决, 最终完成学习目标。此种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从实践中掌握学习要领,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i Pad等移动设备, 通过无线网络登入移动学习平台, 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咨询。

2. 共同合作的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 把学生分为N个学习小组, 并指定优生为学习组长, 通过优生带动差生的学习热情。各学习小组组长还可以利用移动学习平台, 实现多人在线视频, 针对所遇难题及时进行互动、交流, 最终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此种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3. 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

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传统的教师讲授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自己的爱好, 通过无线网络登入移动学习平台,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课件、知识问答项目, 丰富课外知识, 有利于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通过多元化的移动学习模式, 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以声音、图像、文字方式学习新知识, 这种知识的获取方式相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为移动学习在未来教学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移动学习能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 使学生真正实现了想学就学、随时可学的愿望。利用空余学习时间, 对知识进行积累, 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看似需要花很大功夫才能完成的知识量化。利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还可以实现知识的双向交流与反馈,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学习的信心, 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1. 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根据学校的课时安排, 在有限的课时内向学生传授基本专业知识, 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电子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 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登入互联网, 针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难点进行相关知识搜索, 把自己的疑惑问题通过文字形式发布到移动学习平台上, 随时随地了解解决方案的进程,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各大高校只注重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上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勾画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在课后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对考试提纲进行死记硬背。一旦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却无从下手。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络课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发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作风, 不再依赖于教师的单一授课。

3.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仅仅通过课堂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采取一问一答的解决方式, 当腼腆性格的学生被质问时, 课堂进程将很难继续。通过互联网进行移动学习, 不再以教师为答疑者, 学生也可以作为被咨询的对象, 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交流、探讨, 以学生为主体, 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4. 改变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对教师提供的考试提纲进行死记硬背, 达到及格水平, 完成本专业课时。目前, 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 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展现知识要点, 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有利于学生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语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便应运而生。通过建立多元化的移动学习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登入互联网移动学习平台, 实现多人同时在线互动视频, 针对问题及时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各抒己见的合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率, 对推进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莹, 李姗姗, 陈福明.基于机器学习的地震异常数据挖掘模型[J].计算机仿真, 2014, 31 (11) .

[2]丁亦喆, 魏刃佳, 刘博, 等.移动互联网中一种移动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原型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5, 37 (02) .

[3]田嵩.混合云下泛在移动学习环境在阿语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 (01) .

[4]刘丙利, 王利.国外移动学习项目的介绍与启示——基于Frohbcrg的移动项目分析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04) .

[5]金秀金.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系统研究与设计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10) :41—42.

移动学习方式 篇5

研究背景和方向

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用户接入网络数不断增加,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服务提供商)对用户接入和计费管理变得日益重要。在其它领域,如IP 电话运营商、大规模防火墙等,对用户接入认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简 单认证方式已经不满足当前需要,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完成实时用户接入认证、实时 记账、全局漫游、多种计费方式、支持多种认证安全方式、跨越多平台的用户接入 认证系统。

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In User Service 用户远程拨号验证服 务)协议[1]作为IETF(Internet Engine Tasks Force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定义的 标准协议已经越来越被大多数ISP、ITSP 和安全系统所认可。RADIUS 协议中所规定 的接入认证(Authentication)、用户授权(Authorization)、记账(Accounting)[2]、漫游(Roaming)和属性(Attribute)扩展方式等解决了众多ISP 所面临的问题,成为今后流行的趋势。

这样,开发符合RADIUS 协议的用户接入认证、授权和记账的软件成为构筑ISP、电信运营商、安全网络系统中的必要部分。现行的RADIUS 开发虽然部分满足了用户 的需求,但存在几个关键问题,如开发者不能利用已有存在的系统,重复劳动,开 发周期长;各种系统实现方式差异很大,不利于维护扩充;软件特定平台,不能跨 越平台使用;对协议包理解方式不同,不能互通漫游等,这样就需要一种全新的开 发方法和框架。

我们分析了国际上流行的各种RADIUS 系统实现,依照最新的协议及讨论草案,结合其它系统的先进优点,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扩充的AAA 协议栈软件包。根据这 个软件包,用户可以在协议栈的基础之上,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运行模块和连接方式,编写符合自己需要的用户回调函数和全局设置接口,就可以完成一个标准的RADIUS 系统。

用户使用本协议栈开发RADIUS 系统时,可以脱离编写协议时的各种繁琐过程,无需考虑协议的语法和数据包的结构,并且使系统所覆盖的协议最多。采用这种方 法开发的RADIUS 系统具有符合国际标准协议、使用简便、开发周期短、系统灵活性 高、易于扩充和与系统间可互通漫游的特点。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已被开发者实际利 用,产生极大的利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本文中,首先介绍RADIUS 协议及其特性,然后给出所设计协议栈的框架原理 及其实现,协议栈所支持的功能和应用方法,最后给出结论和进一步需要完成的工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2 作。

相关工作

国际上有一个组织和我们工作类似,项目名称为“Stacks of Internet Telephony” [3],开始时间大约为2000 年6 月。以下是我们所开发的RADIUS 协议栈 和这个项目中的关于RADIUS 的栈的比较: 系统实现和功能 本协议栈 Vovida 项目组 继承系统 Livingston RADIUS Merit AAA 系统框架 进程池 单请求派生进程

验证方式 PAP、CHAP、MS-CHAP PAP、CHAP、MS-CHAP 网管接口函数 支持 不支持

用户数据 本地文件、数据库 只支持本地文件 配置管理 本地文件、数据库 只支持本地文件 日志 按时间递进、数据库 简单文本

其它部分 提供客户端和测试程序 无客户端和测试程序

第二章 RADIUS 相关协议及其特性

RADIUS 系统框架

远程拨号用户鉴别服务RADIUS 是朗讯网际互连系统中的一个基于客户端/服务 员的安全协议。在RFC2138[4]和RFC2139[5]中被IETF 定义为标准协议。用户相关信息 存储于一个中心位置,被称为RADIUS 服务员。RADIUS 客户端与RADIUS 服务员通过 通信来验证用户。服务员返回给客户端关于验证用户的操作权限。虽然RADIUS 这个 名词用来说明客户端与服务员进行通信的网络协议,但它经常被用来说明整个客户 端/服务员系统。如图2-1 所示。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3 RADIUS客户端RADIUS服务员

认证记账请求 认证记账响应

图 2-1:一个简单的RADIUS 客户端/服务员系统框架

基于 RADIUS 的远程接入环境共包括三个部分:用户、远程接入服务员和

RADIUS 服务员。每个用户是RAS 的一个客户,而每个RAS 是用户的服务员和 RADIUS 服务员的客户。结构如图2-2。

数据库本地RADIUS服务员 远端RADIUS服务员 RAS ISDN RAS MODEMS RAS FIREWALL RAS 需认证端 网络计算机 移动用户 Internet用户 请求接入者 本地认证方法 UNIX password WinNT Domain Text 图 2-2:一个RADIUS 服务员结构说明

RAS 设备将不同连接用户的请求转换为RADIUS 认证请求或记账请求。

RADIUS 服务员可以接收来自不同RAS 设备上的请求信息,并选择预先设定的认证 方法来完成请求,并发送响应给RAS。

处于不同位置的RADIUS 服务员还可以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RADIUS 认证环 境。每个RADIUS 可以将发给自己的请求转发给其它RADIUS 服务员来处理。结构 如图2-3。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4 RADIUS服务员 负责区域A用户 RADIUS服务员 负责区域B用户 RADIUS服务员 负责区域C用户 区域C RADIUS客户端

图 2-3:多个RADIUS 服务员的认证框架

这样就可以组成一个跨越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布式认证环境,无论从认证用户数 量上,还是在用户分布上都可以实现透明的集中式管理。

RADIUS 基本功能

RADIUS 是一个在用户网络接入设备(例如拨号服务器)和用户信息存放设备 之间交换信息的标准方法。它有三个基本功能。

验证(Authentication):RADIUS 判别一个用户请求服务是否合法。用户鉴别 信息可以存放在本地users 文件,本地数据库、外部数据库中;也可以通过其它验证 方式进行鉴别如UNIX 口令文件、Windows NT 域数据库等。一个简单的典型例子如 下:

一个拨号用户通过 RADIUS 协议试图接入网络的过程如下:

1、用户拨号进入一个远程接入服务员(MODEM池)并开始一个PPP 会话;

2、远程接入服务员把从 PPP 会话中得到的用户验证信息经过处理,打成 RADIUS 协议请求包,传送给RADIUS 服务员;

3、如果 RADIUS 服务员通过了这个验证,它将发送接受响应给RAS,并附加 上其它信息包括用户建立连接所需要的IP 地址、最大连接时间等等;如果 RADIUS 不能验证这个请求或验证没有通过,它将发送拒绝响应给RAS 以 及错误的原因;

4、使用这些信息,RAS 如果受到接受响应包,则它允许用户开始操作网络,如果拒绝则断掉连接并给出错误信息。

授权(Authorization):RADIUS 协议可以控制用户会话中使用特定的网络设备 服务。在RAS 发送的验证请求信息中,除基本信息外,还可以有用户期望连接类型 等,RADIUS 服务员可以根据请求完成验证。RADIUS 服务员可以将验证通过的其 它参数发送给RAS 以规定用户连接。所有的属性交换由用户配置文件控制。配置文 件中包括两种属性:检查属性和返回属性。检查属性定义了一些连接所需请求。RAS 在向RADIUS 服务员发送验证请求时必须具备这些属性,否则验证不会成功。返回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5 属性为验证成功后 RADIUS 服务员发送给RAS 的附加信息,例如定义连接的一些参 数。一旦用户通过认证,RADIUS 服务员根据系统预先设置的用户配置文件,附加 用户可以使用的资源能力,如IP 地址、连接协议、连接速率等。通过这种方式,可 以集中管理用户的不同访问能力,比如用户普通电话拨号接入网络时应该获取的速 率和连接方式和通过ISDN 拨入网络的速率和连接方式,以及两种方式的口令可以 是不同的。

记账(Accounting):RADIUS 协议可以记录会话开始记录、会话结束记录。包 括本次连接的用户名、开始连接时间、结束连接时间、用户使用协议、用户使用带 宽、传输数据量、连接断开原因和出错信息等。RADIUS 客户端在连接开始的时候 向RADIUS 服务员发送会话开始记录,在连接结束的时候发送会话结束记录。通常 情况下RADIUS 服务员只记录会话结束记录;对于会话开始记录一般用于用户超时 监测和切断控制。

RADIUS 扩充功能

RADIUS 协议除了基本功能以外,为了适应Internet 的不断扩大,增强了几个功 能:

代理(漫游):为了能够使用户能在异地通过认证使用服务,RADIUS 协议支持 服务员之间转发代理请求和响应。请求和响应的转发根据RADIUS 服务员存放在本 地的proxy 文件或数据库中存放的外部RADIUS 服务员信息进行。如图2-3,当一个 用户在C 地要求使用服务时,C 地RADIUS 服务员首先判断该用户是否是本地用户,如果不是,根据用户特征查找代理表,看是否和用户开户地RADIUS A 有代理关系,如果有那么就转发该请求到A地RADIUS 服务员,A地RADIUS 服务员完成验证后,将响应结果发回C 地RADIUS 服务员,C 地RADIUS 再将结果发回给用户。记账签名和时间戳:记账请求/响应包必须签名。根据包的内容,使用客户端与

服务员之间的共享密钥,通过MD5 算法计算包的摘要,这样保证了记账包不被窃听 者篡改。时间戳也保证了记账记录的唯一性,保证记录的准确性,防止窃听者破环。用户自定义属性:RADIUS 协议除了规定的属性外,用户可以自行添加所需要 的属性。在添加用户自定义属性时,需要注明用户ID 等标志。这样不同运营商之间 除了协议规定的属性外,还可以互通其它属性,交换信息。

地址绑定:RADIUS 协议规定可以将RADIUS 服务员与指定的IP 地址绑定,这 样可以在多宿主主机上使用RADIUS。

RADIUS 配置

RADIUS 配置主要在RADIUS 服务员部分,通过各种配置文件进行。RADIUS 服务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6 员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全部放在名为 raddb 的目录下。它的组织形式如下: 图 2-4 RADIUS 目录结构

字典文件 dictionary:RADIUS 服务员使用字典文件来建立检查属性列表和返回 属性列表。字典文件包括可能用到的属性名称、属性号、属性值等。用户文件users:存储用户的配置信息,包括鉴别和授权信息。

客户文件clients:存储RADIUS 所有的本服务员对应的客户端地址及共享密钥。代理文件proxy:存储所有远程RADIUS 服务员的地址和共享密钥等。菜单文件menus:存储各种用户通过认证后可以选择的服务类型。

RADIUS 特性

基于RADIUS 协议的接入认证/计费系统提供以下特性:

客户机/服务员模式:要求对用户进行认证的设备被称为客户端,要求RADIUS 服务员进行服务,而一个RADIUS 服务员也可以是其它服务员的客户端。

安全:在大型网络中,安全信息分散于网络不同设备上。RADIUS 协议可以允许 用户信息保存于一台主机之上,最小化安全漏洞的危险。RADIUS 服务员管理所有鉴 别和接入网络服务的功能。RADIUS 服务员与客户端之间使用共享密钥进行通信。可适应性:RADIUS 软件可以安装在任何通信环境之中。也可以和其它安全系统 和协议融合为一体。对用户可以使用多种验证方法。

可扩展性:所有传输的信息被组织为称为三元组(属性、长度、值)中,新的 属性可以随时添加。

管理简便:RADIUS 服务员将安全信息存储于中心位置,只需要维护这一处信息 即可。对不同厂商的远程接入设备可以按统一的安全模式维护和管理。

广泛的审计能力:RADIUS 提供一种审计跟踪能力,称为RADIUS 记账。收集来 的信息可以用来分析安全效果和计费。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7 第三章协议栈框架

协议栈包含协议框架

本协议栈所覆盖的协议主要有以下几个。

1、RADIUS 协议:定义于RFC2138 中,是RADIUS 体系的主要部分,主要对验证 和授权、包格式、语法和漫游等进行了规定。

2、RADIUS Accouting 协议:定义于RFC2139 中,主要对记账、记账包格式等 进行了规定。

3、RADIUS Authentication Client MIB:定义于RFC2618[6]中,主要定义了用 户在RADIUS 认证客户端中SNMP 代理需要的管理信息库。

4、RADIUS Authentication Server MIB:定义于RFC2619[7]中,主要定义了用 户在RADIUS 认证服务员中SNMP 代理需要的管理信息库。

5、RADIUS Accounting Client MIB:定义于RFC2620[8]中,主要定义了用户在 RADIUS 记账客户端中SNMP 代理需要的管理信息库。

6、RADIUS Accounting Server MIB:定义于RFC2621[9]中__________,主要定义了用户在

RADIUS 记账服务员中SNMP 代理需要的管理信息库。

本协议栈以TCP/IP 协议为基础,使用UDP 为主要传输手段。协议栈的核心为

RFC2138 和RFC2139 组成的RADIUS 主要系统。RFC2618-RFC2621 主要实现协议栈具 有网络管理功能,示意图如下。协议栈系统软件包

RFC2618 RFC2619 RFC2620 RFC2621 RFC2138 Authentication RFC2139 Accounting UDP IP 框图3-1 协议栈包含的协议

协议栈功能框架

本协议栈的功能框架如图3-2 所示。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8 AAA协议栈

包处理回调函数、用户全局设置、接口函数 网管模块 端口绑定监听 数据库访问模块 多种验证方式 包加密解密 包接收发送 漫游代理 配置管理

图 3-2 RADIUS 协议栈功能框架 各部分主要功能如下:

配置管理:负责从本地配置文件或数据库中读取系统的参数设置,包括地 址、端口号、认证协议、超时控制时间等。

多种验证方式:负责根据预先配置的方式对请求进行认证,包括PAP、CHAP、MS-CHAP 方式等。

包加密解密:对认证请求包的口令字段进行加密和解密,生成所需的请求 和响应验证字。

包接收发送:接收请求包,并将其组织成结构体形式;把结构体形式的数 据结构打成二进制包。

漫游代理:根据请求包内容,应用设置条件,判断其是否需要代理。如果 需要代理,则处理后转发出去。接收代理响应,并转发给RADIUS 客户端。端口绑定监听:根据配置主机和端口信息,申请socket 并绑定于指定端口。监听来自客户端以及其它RADIUS 服务员的请求和响应。

网管模块:对RADIUS 系统的各个状态和参数进行监控,并在SNMP 代理调 用时将这些参数返回给调用者。

数据库访问模块:在对用户认证和记账时访问用户数据,访问方式可以支 持多种数据库形式。

包处理回调函数、用户全局设置、接口函数:是用户使用本协议栈时需要 编写的代码部分,具体使用方法见第五章。

第四章协议栈实现

开发环境及工具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9 本协议栈的开发环境有多种,可以是 WinNT,Linux,HP-UX,Solaris 等UNIX 操作系统。如果使用专用数据库的话,还需要在所用操作系统上安装ORACLE 等数据 库服务器及客户端。工具是UNIX 上的C 编译系统或者是WINDOWS 上的VC 编译系统。本协议栈采用标准ANSI C 语言编写,因为C 语言执行速度快,兼容性和跨平台 性好。

系统逻辑流程

使用本协议栈开发的RADIUS 服务员系统在处理请求包时采用的算法如图4-1 所示。

打开预先定义端口或知名端口,申请网络数据报套接字绑定到端 口上,便于以后主动监听。

预先创建若干RADIUS子进程,并建立父子间通信的全双工管道等 待处理主进程发送给它们的处理请求。

主进程读取RADIUS代理表和RADIUS客户端表,以后检验客户端合 法性和查找远端代理地址。

将网络套接字和管道描述符全部放入一个SELECT描述字段中,该 字段中的项对应可以进行I/O的描述符。通过监控这个字段可以获 知那个I/O端口上有数据达到。求出包括网络套接字和父子进程间 管道描述字的最大值。

SELECT监听I/O。一旦数据到达,进行一下处理

如果表中网络套接字有数据发到,则调用处理子程序,该子程序 首先判断该请求的源是否合法,是否需要漫游处理,然后选择预 先分配的一个空闲进程处理请求。

如果管道描述字有数据发到,则表示对应子进程处理请求完毕,子程序恢复空闲状态。

图 4-1 系统网络通信算法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10 使用本协议栈开发的 RADIUS 服务员系统的系统逻辑流程如下。

初 始 化 配 置(是 否 派 生 子 进 程、字 典 文 件 和 日 志 文 件 路 径、终端参数)

登记各种信号处理例程s i g n a l()读取配置文件r a d c o n f i g _ i n i t(),读入主机地址、端口号、最大请求个数、代理服务超时时间、最大请求超时时间)

读取字典文件d i c t _ i n i t(),将字典内容放入内存组织成为链 表,以后使用

派生后台进程f o r k(),退出当前会话,这样脱离命令行 关闭终端c l o s e(),显示软件版本

打开知名端口o p e n _ u d p s o c k()绑定端口 清空所有网络套接字端口F D _ C L E A R(),准备监听

派生指定个数的子进程c h i l d _ m a k e(),并监控父子进程间通 信的读写管道

申请表空间,调用T U X E D O,读取客户端列表和代理服务员列

表放入内存表中u p d a t e _ c l i e n t s()u p d a t e _ p r o x y()将监控描述符字段清零并置位F D _ Z E R O()循环非阻塞监控以上端口S E L E C T(),根据情况分别执行以下 子程序F D _ I S S E T()认证记账端口请求,调用认证处理r a d _ r e q u e s t()代理认证 记账端口请求,调用代理处理R a d _ p r o x y()子进程发送信号,处理子进程完毕。子进程空闲置位。

图4-2 系统逻辑流程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11 RADIUS 服务员中采用基于数据报的并发无连接网络通信算法、进程处理采用主 进程循环处理,子进程顺序处理算法。并且为提高效率,采用进程预分配的方法。系统运行时,由空闲子进程组成一个空闲进程池,当有请求时,主进程顺序选 择一个空闲子进程完成请求。子进程完成请求后通知父进程。示意见图4-3。RADIUS主进程 子进程池 空闲子进程

接收新请求的子进程 正在处理请求的子进程 完成子进程通知父亲

图4-3 系统运行时进程关系图

包处理逻辑流程

协议栈中的主进程在处理请求包时所作处理如图4-4 所示。

接 收 数 据 包 到 缓 冲 区 r e c v f r o m()判断包源客户端的合法性

如果是认证包系列用f i n d _ c l i e n t()如果是记账包系列用c a l c _ a c c t r e q()将缓冲区打成请求头结构r a d r e c v()判断是否需要代理h a n d l e _ p r o x y()需要代理,调用代理模块保 存漫游状态p u s h _ p r o x y()发送到远端

s e n d p r o x y 2 s e r v e r()不需要代理,判断是否是重 包

查找空闲子进程

登记包特性到子进程结构中 将请求包放入缓冲区 通过F I F O 发送给子进程

图4-4 主进程处理请求包流程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12 协议栈中对于代理漫游包的处理如图 4-5 所示。

接收数据包到缓冲区recvfrom()判断包源服务员的合法性find_server()将缓冲区打成请求头结构radrecv()找出包对应的描述符

查找发送时记的请求头pop_proxy()转发响应给最初的客户端sendproxy2client()图 4-5 漫游请求包流程

协议栈中子进程处理请求包的流程图如图 4-6 所示。

循环等待父进程发送处理消息read()将接收到的缓冲区打成请求头结构radrecv()根据不同请求包类型,调用用户自定义回调函数响应模块 如认证处理rad_authenticate()等 处理完毕,返回继续等待下一个请求

图 4-6 子进程处理请求包流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协议栈的用户只需要编写用户处理请求包的回调函数,对于 其它过程则可以不用关心。

测试环境和方法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13 本协议栈的测试环境可以象开发环境一样,有多种组合。下面选取其中一种,以协议栈为基础的RADIUS 系统,如图4-7 所示。本地RADIUS服务员 ORACLE 数据库

远端RADIUS服务员 RADIUS 客户端 测试程序

图 4-7 协议栈测试环境

其中本地 RADIUS 服务员接收发自RADIUS 客户端的请求,ORACLE 数据库作为存 储用户数据和配置信息的服务器。远程RADIUS 服务员接收漫游用户的认证请求。测 试程序负责产生测试呼叫。

测试分为两个部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包括对RADIUS 服务员中是 否满足RFC2138 和RFC2139 中规定功能的测试;性能测试包括在大并发用户量下系 统的响应时间和正确率。需要编写一个能完成测试要求的测试程序。此测试程序运 行于RADIUS 客户端,通过进程间通信模仿调用方程序。测试前还要编写一个模拟数 据生成程序,它负责从数据库中抽取数据,模仿呼叫数据。

接口回调函数

开发者通过回调函数来使用本协议栈,在请求包处理回调函数中,开发者可以 使用协议栈提供的各种实用函数,包括属性提取函数、加密解密函数、包发送接收 函数、打包函数和访问数据库函数。一个典型的回调函数例子的流程图如下。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14 判断用户名长度是否合法 判断是否有属性getattribute()抽取SESSION_INDEX属性放入响应链表中抽取相应请求属性 getattribute()应用客户端口令解密请求口令decrypt_password()调TUXEDO访问数据库取口令get_password()判断为正确,并发送响应send_accept()判断为错误,并发送响应send_reject()图 4-8 典型回调函数流程图

第五章协议栈功能特点

协议实现全、互通性较高:本协议栈基本全部实现了IETF 中关于RADIUS 的相 关协议。由于本协议栈完全遵守IEFT 的关于RADIUS 的各个协议,所以在以本协议 栈为基础开发的RADIUS 系统可以完全实现互通,在和其它标准RADIUS 系统也可以 实现较大程度上的互通。

多种验证类型:在验证过程中,RAS 和RADIUS 服务员传送口令信息,这个口令 信息通过RAS 和RADIUS 服务员之间的共享密钥加密。口令信息源于用户输入,根据 用户选择可以有以下三种:

1、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口令验 证协议)非常简单,用户发送口令给RADIUS 服务员,RADIUS 服务员通过数据库或 操作系统来验证。用户发送口令给RAS 的过程中,口令以明文方式传送。RAS 传送 口令给RADIUS 的过程中,使用共享密钥加密。最后RADIUS 服务员以口令明文的方 式进行验证。

2、CHAP(Challenge 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挑战握 手验证协议)避免在任何通信连接中使用口令明文。在CHAP 中,RAS 首先生成一个 随机数(称为挑战)并发送给用户,用户的PPP 端生成一个由口令和挑战组成的单 向摘要并发送给RAS,由于摘要是单向加密,RADIUS 服务员不能从摘要中恢复口令,所以它使用本地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口令用同样方法计算出摘要和接收的摘要比 较,如果相同则验证通过。

3、MS-CHAP(Microsoft Challenge Handshake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15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微软挑战握手验证协议)是微软提出的类似于CHAP 而 整合入微软操作系统中的验证方法,它可以在操作系统之上采用不同级别:本地 用户、域用户、域组、主机用户、主机组合外部数据库等来验证用户。

二次开发工作量少,容易扩充:由于协议栈已经完成了开发RADIUS 系统所需的 大部分工作,用户只需要开发少量的回调函数,完成自己的特定需要,所以可以快 速开发。由于协议栈的实现是基于协议的包处理过程,所以用户可以根据协议的变 化和需求的变更,不断改进实现,而不需要太多工作量。

运行稳定:由于协议栈采用进程池的方式实现,所占用的内存一定,系统开销

最小。所以不会大量占用系统资源(CPU 处理时间和内存),不会出现因请求数量变 化而使系统资源的占用发生颠簸。更不会出现内存泄漏等错误。

性能:由于我们对协议栈的实现做到精益求精,采用高效的实现方法,优化代

码的设计,所以使用本协议栈开发的RADIUS 系统在同档次的服务器上运行效率比其 它系统要高。一般来说,在主频为300MHz 的主机上,其它系统可以实现500 个/秒 的认证速度,而使用本协议栈开发的RADIUS 系统可以实现1000 个每秒。

多种用户验证手段:本协议栈有多个模块支持多种数据库访问方式,用户数据 可以存放在以下几个形式中,文本文件、UNIX DBM、MYSQL、ORACLE、MS-SQL 等。多种日志方法:详细错误信息输出到本地日志、系统日志、数据库中。可以帮 助管理员和开发人员迅速找到错误原因,实时掌握系统状态。

跨平台运行:本协议栈可以运行在多个平台之上。由于是基于进程实现,所以

不会因为各个操作系统对线程实现不同而引发差异。本协议栈在 HP-UX 1 1.00、IBM RS6000 AIX 4.2、Redhat Linux 5.2、Slackware Linux 2.0.30、Solaris 2.7.1、Solaris x86 2.7.1、SunOS 4.1.3、WindowsNT/2000 上测试成功。

第六章 协议栈应用方法

本协议栈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了解RADIUS 协议概况:开发者必须对RFC2138、RFC2139 有所了解,虽 然不用了解包的发送和接收、加密解密细节,但对协议的使用步骤和包 的格式定义必须了解。

2、了解协议栈和实用函数:开发者必须掌握本协议栈的逻辑流程,了解函 数的定义和调用的顺序。

3、编写用户回调接口函数:根据自定义的不同需要,对每个类型的请求进 行处理。

4、连接编译整个协议栈:选择不同运行模块,包括不同的验证方式、访问 数据库的类型等,在操作系统上运行编译器。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16

5、配置RADIUS 系统:在系统运行之前,需要根据不同的系统组成部分,选择适当方式来配置系统,例如:主机地址、端口、代理员的列表、客 户端的列表等。

在使用本协议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字典文件和属性的定义:由于不同厂商对属性和属性值的定义值不同,所 以应注意区别,防止属性数据类型不匹配。

2、确定操作系统参数如最大打开文件数、信号灯数等符合需要。

3、尽量在用户回调函数中使用静态内存,防止动态内存使用不慎而引起的内 存泄漏和系统崩溃。

4、根据不同需要,连接不同模块,防止占用系统过多。

5、减少用户处理执行时间,以利于系统整体的运行性能。

第七章 结论

协议栈实现系统与相关系统比较

采用本协议栈编写的AAA 系统与其它典型RADIUS 实现系统比较如下表: 系统 本实现 Livingston[1] Merit[10] Ascend[11] Freeradius[12] 协议实现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认证方式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多 功能 多 一般 一般 一般 多 兼容性 一般 好 一般 一般 一般 性能 好 一般 一般 一般 好 扩展性 好 一般 一般 一般 好 测试工具 全面 简单 简单 简单 简单

结论

由于Internet 不断发展,用户的接入越来越为人们关注。而防火墙和VPN 中的 不断使用,使RADIUS 协议也日益成为工业事实标准。

随着网络协议不断增多,使用协议栈来开发网络通信程序是近年来流行的趋势。开发一个可供快速组建RADIUS 系统的协议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17 本文通过集成关于 RADIUS 的若干协议,实现一个AAA 协议栈,使得开发基于 RADIUS 协议的安全认证系统变得更加容易。

通过测试,本协议栈在同等环境条件下,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相近系统的前 列。

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工作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1、对不同系统的各种属性的处理还不够全面。

2、认证中的验证类型还需扩充。

3、与其它安全认证系统的互通性有待提高。今后进一步的工作是:

1、实现最新的RADIUS 协议RFC2865[13]、RFC2866[14]。

2、改进协议栈,使之能运行于集群之上,提高系统性能。

3、对数据库的访问中增加LDAP(轻型目录访问协议)的支持。

4、加入负载平衡算法,使系统不同进程能发挥更大效率。

5、增强与其它RADIUS 系统的互通性。

6、支持TACACS+协议[15],TACACS 终端访问控制器接入控制系统协议。定义于 RFC1492 中。TACACS+增强型。类似于RADIUS 的AAA 协议,与RADIUS 不同 之处在于:传输协议使用TCP 而不是UDP。RADIUS 只加密口令字段,而 TACACS+加密整个包净荷。TACACS+允许验证和授权分离,而RADIUS 中验证 和授权是集成的。

7、支持Diameter 协议[16]。IETF 着眼的下一代AAA 协议。一个全新轻量级的,基于端点的。提供可扩展的基础来引进新策略和AAA 服务。继承RADIUS 的 机能。突破RADIUS 协议限制,允许服务员向客户端发送统一消息。使用重 传和失败恢复算法。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机制。支持漫游和移动IP 网络。

参考文献

[1].Lucent, “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In User Service”, http://.charters/aaa-charter.html.[3].“Stacks of Internet Telephony”, http://, 2000 [4].C.Rigney, A.Rubens, W.Simpson, and S.Willens, “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April 1997.RFC2138.[5].C.Rigney, “RADIUS Accounting”,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April 1997.RFC2139.[6].B.Aboba, G.Zorn “RADIUS Authentication Client MIB”,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June 1999.RFC2618.[7].B.Aboba, G.Zorn “RADIUS Authentication Server MIB”,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June 1999.RFC2619.[8].B.Aboba, G.Zorn “ RADIUS Accounting Client MIB”,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June 1999.RFC2620.[9].B.Aboba, G.Zorn “ RADIUS Accounting Server MIB”,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June 1999.RFC2621.[10].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Merit Network, Inc.“Merit AAA Server”, 1992 [11].Ascend Communications, Inc.“Ascend RADIUS”, 1996 [12].“Free RADIUS Project”, http://, 2000 [13].C.Rigney, A.Rubens, W.Simpson, and S.Willens, “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June 2000.RFC2865.[14].C.Rigney, “RADIUS Accounting”,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June 2000.RFC2866.[15].C.Finseth, “An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Sometimes Called TACACS,” IETF RFC 1492, July 1993;available at ftp://ftp.isi.edu/in-notes/rfc1492.txt.[16].P.R.Calhoun, A.C.Rubens, and H.Akhtar, “Diameter Base Protocol,” IETF AAA Working Group, Internet draft, Oct.1999, work in progress.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19 致谢

在此,首先向我的导师鞠九滨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从本科论文开始,鞠九滨 教授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和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对我进 行了悉心的教诲,使我受益终生。

同时还要向李春阳高级工程师表示感谢,李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非常值得 我的学习。

向师兄张钶、张猛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在科研上帮我攻克难关,给了我许多 无私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研究小组成员刘静、张广艳、于海超,是他们使我在团结协作中不断成长。特别感谢于秀峰老师、胡成全老师、胡亮老师和房至一老师对我的帮助。

一个可扩展的AAA 协议栈 20 论文摘要 认证(Authentication)、授权(Authorization)、记账(Accounting)是网络接入 的三个重要需求。满足这些要求的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In User Service 用户远程拨号验证服务)协议作为IETF(Internet Engine Tasks Force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定义的标准协议已经越来越被大多数ISP、ITSP 和安全系统所 认可。

这样,开发符合RADIUS 协议的用户接入认证、授权和记账的软件成为构筑ISP、电信运营商、安全网络系统中的必要部分。现行的RADIUS 开发虽然部分满足了用户 的需求,但存在几个关键问题,如开发者不能利用已有存在的系统,重复劳动,开 发周期长;各种系统实现方式差异很大,不利于维护扩充;软件特定平台,不能跨 越平台使用;对协议包理解方式不同,不能互通漫游。

作为一个可扩充的AAA 协议栈软件包,用户可以在AAA 协议栈的基础之上,选 择自己所需要的运行模块和连接方式,编写符合自己需要的用户回调函数和全局设 置接口,就可以完成一个标准的RADIUS 系统。用户使用本协议栈开发AAA 系统时,可以脱离编写协议时的各种繁琐过程,无需考虑协议的语法和数据包的结构,并且 使系统所覆盖的协议最多。采用这种方法开发的RADIUS 系统具有符合国际标准协 议、使用简便、开发周期短、系统灵活性高、易于扩充和与系统间可互通漫游的特 点。

移动支付新方式 篇6

对于指纹的应用,古老而新鲜:一方面,摁指纹在中国很早就被用作许可、同意、授权的凭证;另一方面,指纹解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身份识别,苹果公司之前用iPhone 5s手机引领了这一酷炫的设计。此外,在移动支付方面,继支付宝钱包、京东钱包启用指纹支付之后,近日,微信6.2版本也推出了指纹支付功能。用户在微信中开通指纹支付功能,下单后进入支付流程,根据界面提示将手指置于手机指纹识别区,仅用几秒便可完成支付。据介绍,微信指纹支付在iOS 8.0以上系统支持使用,安卓系统现仅华为mate7手机支持使用,后续将陆续支持其他机型手机。

相比指纹,掌纹识别的应用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概念。掌纹的形态由遗传基因控制,即使由于某种原因表皮剥落,新生的掌纹纹线仍保持着原来的结构。每个人的掌纹纹线都不一样,即使是孪生同胞,他们的掌纹也只是比较相似,而不会完全一样。因此,理论上看来,掌纹识别比指纹识别安全性更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4年1月,美国支付公司PulseWallet(脉博钱包)展示了采用富士通掌纹识别技术的无卡POS终端机。据说,这项生物识别技术错误识别率仅为0.00008%,错误拒绝率仅为0.01%。该公司表示,注册用户不需要随身携带银行卡,只需通过掌纹识别就能够完成支付。

2014年4月,瑞典隆德大学研究生弗雷德里克·雷夫兰德把掌纹支付变成了现实。他开发的掌纹支付技术无需智能手机、NFC芯片和应用程序便能实现支付。用户需先输入手机号码的最后4位,然后将手放在扫描仪上,接着就会从用户的银行账户扣除相应的金额。目前,他自己创立的公司已在当地的咖啡店和商铺中成功安装掌纹识别付款系统。

除了指纹、掌纹,每个人的虹膜也是独一无二的。虹膜是位于眼睛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由相当复杂的纤维组织构成,包含很多相互交错的类似于斑点、细丝、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这些特征在人出生前就以随机组合的方式确定下来了,一旦形成终生不变。虹膜识别的准确性是各种生物识别技术中最高的,所以使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授权在安全性方面无疑更具优势。

2015年5月,富士通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虹膜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Arrows NX F-04G。这款智能手机所搭载的虹膜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前置镜头来扫描用户的虹膜特征,从而认定人物身份。用户只需短暂凝视屏幕即可自动解锁,或是进行手机支付以及登录网页。

相比以上技术,声纹识别也具有特殊的优势。首先,声纹特征的获取比较方便、自然,语音的识别成本也很低廉;其次,声纹识别使用简单,除了麦克风无需额外的录音设备,声纹辨认和确认的算法复杂度低,配合一些其他措施,如通过语音识别进行内容鉴别等,声纹识别的准确率可提升到极高程度。据悉,百度钱包正在研发声纹识别技术,用户在购物后,即可用声纹验证的方式取代传统密码完成支付。

前段时间,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马云当着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面在网站上购买了一枚纪念邮票,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用自己的脸付了账。面部识别技术因此瞬间爆红,让人感觉“刷脸”的时代即将来临。

“刷脸”支付这项功能操作非常简单,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机器收集用户的人脸信息,第二步则是用户去收银机上扫自己的脸。面部识别技术还可以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像无法使用手机更无法打字的残障人士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网购。

除了以上这些生物识别技术外,光子支付也是未来支付手段的一种。

光子支付,顾名思义,用户可以用“光”来支付。光子支付基于智能光子技术,智能光子技术是一种以光为传送介质实现授权、识别及信息传递的新兴技术,它能够有效防止电磁捕获及干扰,具有高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其原理是在使用时,后台软件根据一定的算法得出一串动态光密码,并由发射端输出,通过手机闪光灯,传到密码接收终端,进而进行支付。每一束光密码都由后台系统算出,具有唯一性,安全可靠。通过光子支付,用户可以体验到更便捷、安全和新颖的移动支付方式。用户无需携带银行卡,手机也无需外接任何其他设备甚至联网,只要安装一个光子支付APP或者使用合作银行的APP,用手机闪光灯对着外接了光子支付接收器的POS机一照,就可以付款了。

移动学习方式 篇7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已经形成校园中教学区与生活区的网络全覆盖,通过逐步建立并完善学院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及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处访问所需的资源,利用零散、碎片化的时间设计个性化学习的计划,促进了移动学习方式的发展。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探索移动学习方式在高校实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达到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目的。

1 移动学习方式在实验教学中的特色体现

1.1 便捷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学习者可以自己去安排学习的地点和时间。在实验教学与创作中,学习者可能面对任何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利用网络媒介,及时获取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的信息资料,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移动学习系统根据学习者的专业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策略。

1.2 提高学习者主动性

移动学习可认为是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方式,根据学习时间、学习地点,选择实验教学的学习内容,为自己制定学习的计划和目标,通过移动网络搜索相关的文件索引,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查阅相关的资源,对于目标的完成,能够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使学习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培养了自身学习习惯和知识的理解水平,通过移动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

1.3 创造实验教学的互动性

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利用移动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通过对问题的深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对待问题交流和协作,教师在实验教学和创作过程中起到指导和启发的作用,使师生之间的作用相互配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互动性也增强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移动学习方式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原则

教育部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移动学习平台搭建和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研究将会很快展开。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是移动学习开展的重要支持和保障,实验教学中资源的优劣是决定移动学习方式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对于资源建设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移动学习的质量,有助于扩大教学的规模,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处的个性化学习要求。通过对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分析,建立更为切实有效的实验教学资源系统,提高和完善移动学习的方式,提供需求分析保障。

2.1 资源设计的“小颗粒“原则

移动学习方式的时间是片段性的,需要将实验教学资源知识点进行细分,每段内容所包含单一的知识点,但要讲解透彻。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细化繁琐的知识点,使知识灵活而且容易掌握,可以保证存在外界的干扰下,依然保证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以知识点模块化的形式存在,满足学习者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

2.2 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原则

目前移动学习方式逐渐普及化,为激发学习兴趣,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资源内容。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满足学习者广泛学习的需求,而且针对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进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资源,可以极大地提高移动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学习的设备是移动终端的屏幕大小限定的,资源的输出尺寸应满足终端设备屏幕的显示,设定自动方式去识别和调整。

2.3 资源设计的情境性原则

情境化有利于增强实验教学的意义,学习的目标不是被动的获得知识,而是在新的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通过移动学习方式进行互动联系,实现情境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结构,将真实的实验创作活动应用于移动学习中,增强情景的真实性,有助于应用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

2.4 资源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原则

移动学习的实验教学资源应更加偏重于在实践创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去讲解和实现。应结合实际的案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能够让学习者可以学以致用。随着知识的更新,实验教学资源必须满足可持续和可修改的原则,能够做到及时更新,提高资源的实效性。

3 建立移动学习方式的实验教学资源系统框架

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利用不同途径开发好学习资源以便更能够适应和满足移动学习的需要。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和移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最直接的应用形式就是让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来实现数字化学习,教学资源都是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基础,实验教学资源的好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3.1 资源和学习者的需求分析

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分析个体的学习特征,注意学习者的差异性,着重分析心理、行为以及能力水平,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了解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动机以及学习的期望,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信息推送的方式,掌握学习者的相关信息,从而更为有效地服务于资源使用的直接群体。在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要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需求进行深入地调研分析。对学习者知识需求还是应认真鉴别,保证传统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不能分散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资源本身能否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要慎重对待。通过对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为总结,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发现该内容是否满足移动学习方式的使用,使学习者的学习和能力有所提高。

3.2 资源系统的引导性设计

对实验教学资源系统进行导航设计,根据移动学习终端的使用特点,不要出现太多的导航层级数量和过多的信息输入。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起到主动控制的作用,资源系统的操作要易于学习者查阅,层次清晰,使非专业的学习者也可以锁定自己的资源需求。

3.3 资源的结构和关联性设计

实验教学资源系统的结构设计应该对学习内容的排列顺序进行分析,按照科学性和兴趣性的特点,对资源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的组织,充分考虑到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性,充分发挥移动终端对资源内容的表现优势。在移动学习中资源虽然都是模块化、碎片化的表现形式,但是关联性应是组织资源结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前期分析后,对知识点细化时,应对上下知识的逻辑科学性充分考虑,为学习者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资源开展的路径呈现的先后顺序,也是体现资源的链式结构,充分考虑学习的连贯性和个性的需求,结合每个专业实验教学资源的特点来发挥移动学习优势。

3.4 增加对资源系统的评价体系

可以根据学习者评价和反馈信息,完善实验教学中移动学习资源的不足,这是一个动态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应认真研究系统和模型的组合部分,并充分考虑设计效果和相关技术因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资源共享和评价体系。针对资源本身的评价,是否做到界面的直观清晰,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是否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进行学习使用,资源体系的安排是否合理,以及在交互性的体验上是否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从而保证资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加学习者评价模块,使资源系统的实用性得到提升,来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

4 移动学习方式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模型

对移动学习方式下的实验教学资源系统模型分析,从技术方面分为移动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端,这个结构适合采用MVC模式开发。可以将业务逻辑、数据、界面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在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模型中,View视图是移动操作系统与用户交互的界面,提供给用户输入和资源展示的移动系统页面。Controller控制器是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对用户提出的资源申请提出回应以及对客户端需求的信息反馈。调用Model模型封装应用程序的业务处理逻辑,来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平台的数据业务处理,选择相应的数据库资源来响应用户的使用需求。

5 总结

本文总结了移动学习方式的相关的理论基础,了解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需求,提出建立移动学习方式的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框架。通过调研和体验移动学习方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合理的资源设计,对研究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网络在高校校园的全面覆盖,个人移动终端的普及,可以支持任何时间和地点访问所需资源的移动学习方式逐渐被学习者接受。实验中心作为日常教学和创作的场所,在进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应符合移动学习方式发展的趋势。本文先介绍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移动学习方式的特点体现,再到资源建设的设计思路以及系统框架的搭建和技术实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移动学习,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军,王琴.移动学习在高校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8):118-120.

[2]苗勇胜.新型“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探究—以高等教育阶段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21-24.

[3]马庆伟.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46-247.

[4]黄荣怀,等.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3-7.

[5]唐潇.学习对象理论指导下的移动学习资源构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49-50.

[6]顾小清,李舒愫.共建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系统设计及实现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2):74-79.

[7]宋桂敏.资源管理策略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507.

[8]刘应芬.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描述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9]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慷.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J].中国电化教育,2009(07):41-46.

移动学习方式 篇8

过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遵循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刺激—反应, 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的知识灌输对象。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工作应当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基础教育改革已轰轰烈烈展开, 但高等教育似乎“平静”得多。其实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后, “灌输”式教学方式由于失去了高考的魔力已达不到中学的教学效果, “60分万岁”自然流行, 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研究性学习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和最佳方式, 我们正可以利用高等教育相对宽松的教学目标与环镜、相对先进的教学设施与条件、相对雄厚的师资与财力和高校学生较成熟的心智与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动力和欲望, 逐步形成勇于创新、主动求知、乐于探究、善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积极态度和积极情感。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PC、笔记本电脑等) 随时、随地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比较, 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移动学习立足于学校教育, 试图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 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 (3) 短信息服务; (4) WAP教育站点的建设; (5) 与终身学习、PBL和协作学习等的结合。

利用移动学习方式开展外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如下:

一、课题及其教学目标——如何利用移动式学习方式开展外语学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教育技术中研究性学习及移动式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发展前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训练学生科研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了解研究性学习及移动式学习各个阶段的特点与规律。 (4) 掌握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5)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 通过集体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活动, 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分析任务明确要求。

在课堂中, 首先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及移动式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最后成果的呈现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等, 然后向学生提出课题, 分析教学目标, 指出不但要获得教育技术发展方向的信息, 还要体会、总结研究性学习及移动式学习的规律与特点, 培养信息素养等等, 使学生在研究中有意识地对过程加以关注和记录, 全面达到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

研究方向可以是总课题, 也可以是总课题下面的某一子课题。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拟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以平衡学生之间从能力到资源的分配。课前从班级学生干部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习成绩、文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否具有上网查阅并下载资料的条件、组织能力、学习态度等, 然后根据以上信息进行分组, 首先根据组织能力确定组长, 其次确定组员及人数, 使每一组都有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上网条件的学生、有文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在课堂上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组织协调整个小组的研究性学习, 分配、督促、跟踪、记录每一个组员的工作, 与指导教师保持互动, 与组员或教师协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记录组员工作情况时应记录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态度、工作任务、完成任务情况与过程、完成任务的能力、提出的观点、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情况、小组讨论的文字记录等。

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搜集来的资料要归纳并写出要点, 在小组讨论时向大家报告, 供大家分享, 任何资料均要注明来源、作者。

提出实施时间表, 计划用四周的时间完成课题。第一周搜集资料。第二周小组讨论, 并提出作品大纲, 分段、分头撰写各部分内容。第三周小组讨论, 合成最终成果, 制作成电子作品, 发表在网页上。第四周评价与反思, 采取自评与组内互评的方式, 评价结果发表于网页中。

2.分配任务搜集信息。

首先小组内部讨论, 确定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然后由组长分配任务, 要防止任务分配不均。

信息的搜集包括文字的、光盘中的、网络中的, 还可以通过访问中小学教师、实习过的同学等方法获得第一手材料, 每一类信息的获取都有专人负责, 要确定总撰稿人, 通过讨论形成大纲, 然后由各人分段撰写, 电子作品要有人负责文字录入, 有人负责多媒体, 有人负责最后合成, 总之任务要细化, 分配到人。

这一阶段主要锻炼学生研究方向的选择能力、研究方法与计划的制订能力, 有效信息的选择、过滤能力, 即信息素养的培养。

3.讨论及形成初步成果阶段。

此阶段为利用移动式学习方式的重点, 小组成员把各自获得的信息要点通过移动设备向小组其他成员通报, 实现信息共享。通过集体讨论, 确定主要观点和作品大纲, 根据大纲, 确定信息的取舍与补充, 确定每段内容由谁来撰写, 组长要做好讨论记录, 作为日后评价每个学生的重要依据。

这一阶段需要学习者在集体讨论中把握如何坚持观点、如何妥协、如何协调等合作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学会分享与合作。还要根据得到的信息和讨论的结果调整研究方向。

4.统筹合成, 讨论定稿。

撰写完成的各部分内容由总撰稿人统筹合成初步成果, 打印或复印后分发至小组每一成员, 组织讨论, 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定稿, 然后制作电子作品用于在网页上发表。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是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最好促进与引导, 使学生在“做”中学, 既能学到知识, 又能掌握方法,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能力。

5.评价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评价是难点, 尺度难以把握, 它不像试卷, 有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形成性的、开放性的、不确定的, 因此, 既要注重对成果的评价, 更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成果的评价主要以电子作品为参考依据, 过程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自评和小组互评为主, 小组互评的主要依据就是小组记录, 学生的自评是研究性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评价方式, 通过自评引导学生考查、评价自己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所扮演的角色、所受的锻炼、所得到的感受与启发, 哪怕是一次失败, 只要能从中总结出教训也是收获。自我评价可以只说优点, 不计缺点, 充分肯定自己, 树立信心, 充分体现重过程的学习理念。学生个人、小组、教师均要对课题作出总结与反思, 对照教学目标检讨自己哪些已达到、哪些没有达到、什么原因, 最好设计一个问卷, 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一个课题的研究, 希望能够引发更多新问题的提出, 从而形成新的出发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 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传统手段及移动式学习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 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 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 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纵观人类知识的发展脉络, 研究性学习是我们获得知识、创建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的社会里, 研究性学习及移动式学习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摘要:根据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探讨了一个高校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包括课题、目标、过程、评价标准等。

关键词: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协作学习,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 [Z].2001.

[2]王越.单元主题WebQuest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4) :38-40.

[3]张丽萍.课题立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好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5) :15-16.

[4]彭贤智.高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 (7) :9-12.

[5]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DB/OL].中国网站:www.teachfu-ture.com.

[6]肖海林, 倪菊, 王卫东.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25-26.

移动学习方式 篇9

1高职学生课堂上被触屏“绑架”的现状

去上课的路上边吃早餐边低头聊QQ,课堂上边听课边悄悄低头刷微博、微信,课间十分钟也低头玩IPAD看视频,……这样的现象在如今的高职校院中随处可见。笔者对我院学生使用手机功能的调查得出,81.82%的用即时通讯工具,还有71.65%和71.55%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拍照、视频和浏览网页的功能。较多的选择玩游戏、听音乐和看电子书,比例分别为59.93%,52.25%和50.64%。触屏给高职学生带来娱乐同时,也让脑海中的认知与实际行为产生了差距。部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尽量使自己处于不思考的环境中,才是更让人忧心的倾向。

面对高职学生生活中课堂上被触屏“绑架”的现状,可否利用智能手机、平板、触屏电脑等作为新型学习工具,使传统学习形式发生变化,思考可否通过寻求对学生“学”的方式变革来引导或倒逼“教”的改革呢?紧紧把握住高职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度、利用教育云平台、移动终端APP、微课程、微博、微信等的信息技术条件实现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2多方理论视角对学习方式的综述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是学习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骤称之为学习方法;学习倾向是学习的态度、动机、情感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认知方法的取向。现代学习方式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过程等内容,是开放的学习系统。“学习方式变革”是指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以便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过研究。集中在:

2.1.1教学环境、教学设计对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

在Biggs J、Marton F等人研究表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表层学习方式和深层学习方式等不同类型。Ramsden等人研究了不同院系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别情况,不同学科领域是与不同的学习方式相联系的。Wilson等人曾实证地分析过学生感知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Richardson等人比较了远程教育机构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情况。陆根书[1]研究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其采用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李本友[2]等从学生差异的关注、教师观念的转变、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1.2学生认知、学习观和情感发展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Martion教授发现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处理大体上可以分为深层加工和浅层加工。众多研究者分别探究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学生学习观以及课堂学习环境等因素对学习方式的影响。杨院认为“内因”的学习观和作为最直接“外因”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大学本科生学习方式的共同影响。

2.1.3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研究是热点

阿兰·柯林斯、理查德·哈尔弗森等人谈论了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当下教育和未来教育的关系。2010年美国《转换美国教育-技术促进的学习》一书指出,现代信息环境下,传统的固定化学习方式应该向超越时空的学习方式转化,达到“随时+随地”、“校内校外”无缝桥接的程度。斯坦福大学进行的“翻转课堂”(Flipping the Classroom)的实验,强调对传统课堂的彻底颠覆。王新乙谈到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余胜泉的“学习云理论”认为,“云计算”等技术,使资源生成变得开放性和可生成性。陈仕品等在网络学习及其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勾勒了网络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机制、知识可视化等。

2.1.4多样化评价与学习方式的关系

杨金平等谈到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观。姜庆相谈到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即“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仅从学生是否探究出正确结果、结论来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有关学习方式的研究在实践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方式的转变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传统接受式学习的全盘否定;如对某一学习方式的盲目崇拜与过度追求等。这些问题导致学习效率的止步不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技术为核心的“新IT”浪潮风起云涌,可预见“十三五”期间它们将重塑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网络资费低廉、智能产品的普及这些“外因”并未发挥它们在职业技能学习上的作用,当前学习方式的变革要达到预期的功效,不断推进高素质和创新化人才的培养,还是要依靠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3移动终端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某种程度而言,学习方式决定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转变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最大的难点、热点和亮点之一。可以说,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衡量课程改革成功是有重要标志的意义。学会学习是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就是要相信高职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高职教师当好“导演”,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能主动学习和会自主学习,对培养高职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的一定的意义。

3.1.1课堂上高职生能适时适度地用触屏

职业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利用高职师生们的手机、平板等做教辅工具,吸引“低头簇”的眼球,进行移动式、泛在化、碎片式、个性化的学习,教师通过平台的在线练习、评估、跟踪等及时掌握高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从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教与学,拓展了教学研究的视野,让学校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从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积累高品位、有行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库,高职院校要走出困境,要建立自己的特色。

针对高职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的内容和需要,适时适度地自主使用触屏,进行多角度的可持续发展学习, 使学习向“应用学习、职业技能学习为主”的层次转变。因此, 在一定的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意识的指导下教师应对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构建网络互动课堂,改进教学方式,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需求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获取知识的认知取向。使学生能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条件下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它是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融合后的表现形态和必然结果。

3.2.2融入师生触屏互动环节的教学设计

只有学生会学学习,教师才算教学成功。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作为,增强加快转变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主动性、自觉性,这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决定》、《规划》的部署,运用马克思关于学习方式的理论、理解《职业教育法》为教师掌控课堂提供参考价值。教师必须寻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着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原来PC架构时代的教学资源和模式不能适应移动学习需求,需要开发建设适合移动终端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积极开展移动教学的应用试点,探索移动环境下的校园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需要研究高职学生如何学习,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既要给学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变革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充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要解决这个问题,高职教师须树立具有科学根据的学习方式观。更重要的问题,是通过寻求对学生“学”的方式变革来引导或倒逼“教”的改革,并以此作为教与学整体改革和质量提高的契机和思路。

高职教师开展变革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力求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尝试微科教学,翻转课堂,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讨论式教学,通过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来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受教变成主动学习。课堂内外师生之间还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快速、便捷地开展沟通、分享、讨论、答疑和学习指导。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即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方式。

4 小结与展望

笔者将进一步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去探索基于触屏的移动自主学习。不断利用移动技术实现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改革创新。让触屏移动终端成为必备的学习工具,使传统学习形式发生变化,高职生的4A学习越来越方便和快捷。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各科学习进一步整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终端,如何让学生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有待于我们结合调研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如学习内容、学生个体、教师引导、评价方式、学校文化以及教学资源等。同时,性别、学段、班额、区域等因素也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产生影响。学会学习是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触屏移动终端对高职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补充、不是调和,而是一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前所未有的学习革命。

摘要:随着触摸屏移动终端普及,手机这一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物体,正打破传统的线性传播方式,以信息传送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潜移默化的对高职生的思想和行为、生产和生活进行着深刻的改造。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从多方理论视角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横向比较。课堂上高职生能适时适度地用触屏与融入师生触屏互动环节的教学设计,以期能从宏观层面增强触屏移动终端对高职生影响的认知,并能对该影响持续发展的认知有所启发。

关键词:学习方式,高职生,移动终端,手机,教学

参考文献

[1]陆根书.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其学习方式的影响[J].复旦教育论坛,2010(4):34-46.

移动学习方式 篇10

一、移动学习网络传送网技术的选择

1.1干线网和骨干核心层传送网技术选择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干线网和骨干核心层采用的传送网技术基本一致, 其主要区别在于容量的大小。其中, 骨干核心层传送网技术主要包括有OTN技术、WDM技术以及器组网技术。其中器组网技术不能对电信级网络进行可靠的保护, 无法有效支持TDM和ATM的传送, 同时也未实现时间和时钟的同步机制。与器组网技术相比, WDM技术虽然容量大、业务透明、可以平滑实现扩容升级, 但是不能高效率的传送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IP业务。而OTN技术的采用, 从根本上弥补了器组网技术和WDN技术的缺陷, 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 在未来, OTN技术将会成为骨干核心层中的统一承载传送平台。

1.2汇聚接入层传送网技术的选择

随着城域网的业务种类增多, 业务需求复杂, 导致汇聚接入层传送网技术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 能够承载和传送IP信号的传送网技术主要包括有以太网技术、路由器组网技术、PTN技术以及MSTP技术。其中, MSTP技术虽然能够有效解决以路由器交换为核心的传送技术承载以太网数据业务的问题, 但是宽带利用率不高, 业务汇聚能力差、组播业务处理的能力偏低。

路由器组网技术和以太网交换机组网技术随谈能够均基于分组交换, 但是在目前传送要求下不能对电信级网络进行可靠的保护, 无法有效实现时钟和时间同步的机制。而PTN技术的采用弥补了上述各种技术的缺陷。目前, PTN技术主要被用于中国移动。因此, 在中国移动的汇聚接入层传送网中传送可以采用PTN技术组网。

二、移动学习网络传送网组网模型

根据承载信号的类型分类, 可以将移动学习网络中的学习信息分为数据业务、TDM语音业务、组播业务等。由此可知, 移动学习网络传送技术必须支持该三种业务的接入, 同时还需对这三种业务进行有效的IP化处理。

2.1移动学习网络传送网组网模型的构建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 在汇聚接入网层传送网中此采用PTN技术能够能够对组播业务、数据业务、TDM语音业务等进行IP、分组处理, 并且还能够对分组业务在汇聚网接入层的承载传送进行有效的支持。在骨干核心层传送网中采用0TN技术, 可以进行光域上的波长业务调度以及电域上的子波长业务调度。而在干线传送网中采用OTN技术可以进行光域上的波长业务调度。因此, 可以PTN技术和OTN技术为基础, 将两种技术有效的组成为一个移动学习网络传送组模型。

2.2移动学习网络传送组网模型的特点

首先, 弥补了种类繁多、业务需求复杂且单一业务设计的传统传送网技术不足, 例如以太网技术、路由器技术、MSTP技术、WDM技术等, 采用了具备多业务融合分组传送功能的PTN技术以及大容量波长调度功能的OTN技术;其次, 网络升级扩容平滑、方便, 具有较强的兼容性。PTN技术在汇聚接入层传送网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网管软件设置, 实现设备网络功能的互换。而OTN技术可以根据需求升级融合成POTN网络;再次, 在不同业务网中不同类型的业务可以通过同种传送网络组模式进行统一的传送。传送路径清晰简便。多种管理平台能够在一套网管系统中进行集中, 同时还能对多种业务在统一个网管系统中实现配置管理、维护、故障管理、性能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最后, OTN技术和PTN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平面的结构, 在现有的管理平面和传送平面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控制平面, 提高了传送网络技术的智能化能力, 保证了对业务信号的可靠传达。

三、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 移动学习网直接对移动学习信息的传达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学习人员运用移动终端访问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提供了便捷, 丰富了教育资源。选择合理的移动学习网络传送网技术组网, 能够提高学习人员的访问感知, 促进了移动学习方式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杰斌.三网融合环境下移动学习网络传送网组网方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 :35-38.

上一篇:眼镜行业现状剖析下一篇:季节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