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平台技术方案

2023-04-23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移动学习平台技术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移动学习平台技术方案

解密移动领域主流技术与用友UAP移动应用平台

作者:睿商在线 余文

关键词:用友UAP,用友UAP Mobile,移动应用,移动开发 摘 要:如今移动应用由于设备的多样性,系统的多样性,不仅对管理提出很多挑战,同样也导致移动开发的复杂性更高,开发周期更长,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用友UAP推出移动应用平台,使得企业移动应用从跨平台、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性能保障,到降低开发门槛和快速部署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当今IT业界,能和云计算、大数据相提并论的大约只有移动技术了。实际上,在今年1月份Gartner出具的CIO调研报告中指出,商业智能、移动技术和云计算是CIO当前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技术。企业部署移动,不仅希望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提高管理层的响应和决策速度,同时还希望能更快地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因此,移动应用是全员性的应用,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从企业到个人,也包括企业中的不同角色,都会有移动应用的需求。

9月,在2013年用友用户年会上,用友UAP Mobile首次亮相。10月23日,用友举办了小范围的媒体沟通会,第一次在业界面前完整呈现用友UAP Mobile。

“如今移动应用由于设备的多样性,系统的多样性,不仅对管理提出很多挑战,同样也导致移动开发的复杂性更高,开发周期更长,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用友集团UAP中心产品与技术管理部应用平台产品总监宋涛表示,“用友UAP推出移动应用平台,使得企业移动应用从跨平台、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性能保障,到降低开发门槛和快速部署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用友集团UAP中心产品与技术管理部应用平台产品总监宋涛

实际上,当前移动领域的主流技术大体分三种:Web技术(Javascript、css

3、HTML5)、Native技术(Java、C/C++、C#原生)及Hybird混合技术(HTML+Native混合)。“相对来说,采用HTML和Hybird混合技术的App更多些,比如Baidu Clouda、IBM Worklight、Intel App mobi、Oracle ADF mobile、SUP HWC、Phonegap等,而原生的如Titanium、SUP Android/iOS等相对较少。”用友集团UAP中心移动开发平台部部门经理张建新认为,“HTML的优势在于实现简单,而Native在性能和表现力上更好。”

用友集团UAP中心移动开发平台部部门经理张建新

张建新介绍说,用友UAP Mobile既支持Native开发方式,也支持HHC(Hybird Html5 Container)开发方式,还支持WebAPP开发方式。“UAP Mobile与普通意义上的混合应用平台的不同之处是,我们使用Web技术开发Native应用,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开发工具,使用统一的开发语言如HTML

5、css

3、javascript等,而不必掌握Java、C/C++、C#等Native移动开发技术来开发Native App、Hybird App、Web App。”张建新解释说。

据介绍,用友UAP Mobile技术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模型驱动开发,一次建模开发,就自动生成多平台应用;

2、动态UI,可以满足客户灵活的自定义,满足应用个性化的需求;

3、设计驱动开发,快速原型、快速迭代,代码复用性高;

4、数据模型与UI双向绑定;

5、所见即所得的多主题UI技术;

6、模式化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张建新还提到用友UAP平台背后支撑的技术,其中包括:

1、用友UAP Mobile的开发语言采用DSL技术,并遵循W3C HTML5标准自定义了一套DSL体系;

2、模型驱动;

3、UI组件化设计,随后碎片化组装;

4、动态交叉编译技术,使得UAP Mobile采用Web技术生成Native应用;

5、多分辨率适配设计;

6、所见即所得的自由的移动端UI设计,通过自己的CM设计主题设计,所见即所得;

7、用友UAP Mobile利用Javascript做跨平台业务语言,和Native对象模型通讯绑定技术;

8、基于用友UAP中间件技术。

换言之,用友认为UAP Mobile的性能与表现力接近纯粹Native应用,而WebView的性能会随着UI的复杂程度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差;用友UAP Mobile基于模型驱动、组件化UI、Web开发环境、动态交叉编译等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开发成本;可基于消息推送服务、地图定位服务、搜索服务、文件服务等云服务,快速搭建应用。 “如何解决应用体验和性能表现的平衡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张建新表示,“实际上从Javascript到Native之间的交付,包括JS之间的同步、异构交互这些方面都要考虑到,包括语言数据传输,从原生调用JS可能产生的性能损失,经反复测试应该是毫秒级的,对于UI应该感受不到,整个UI完全用Native实现,只有逻辑是JS,而这个JS是Native虚拟机跑的,抛弃调JS性能损失,实际上层UI跟你用Native开发没有任何区别。”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应用平台,通常在一次开发多终端运行、MDM多终端管理等基础功能所有开发平台均给予支持,而不一定支持碎片化组装功能。用友UAP Mobile则专门进行了优化。“从用友目前已开发的、在几条产品线上移动应用的意见反馈来看,大家认为移动应用就是碎片化的,但这样会造成同一个用户在不同应用间相互切换、反复进行登录的繁琐的操作体验。”宋涛表示,“以我们的经验和反馈来看,企业用户对移动应用进行碎片组装的需求十分明确,所以我们提供了这种碎片组装的功能,而且做得比较到位。” 在宋涛看来,用友UAP Mobile具备的典型优势包括一体化、易用性和开放性三大方面:

1、一体化,整个平台覆盖移动应用开发、管理、安全、整合全过程,提供完整的安全策略;

2、易用性,覆盖全过程的可视化工具,屏蔽复杂度与技术细节;标准化,学习成本很低;

3、开放性,平台技术有密切的标准,包括各层以及各组件都可以扩展、替换,对于定制的内容可以集成平台应用,还支持产业链开共赢和发展。

据悉,用友UAP有一个开发者论坛,未来还会发布完整的社区产品,包括交流平台、发布平台等。此外,用友UAP平台本身是支持产业链分层研发的体系,划分为平台层、行业、本地化、伙伴、最终用户等不同层次,每一层研发成果可以利用下一层成果做客户化定制,这种开发出来的成果可以融合应用。实际上,从开发、市场、伙伴、客户、平台生态圈5个方面,用友UAP Mobile展现出其核心价值。

“用友UAP Mobile开发平台,是一套移动开发的工具,本身对合作伙伴是免费的。”宋涛解释说,“用友UAP Mobile除了开发平台,还包含运行和管理平台,伙伴将通过开发平台开发出来的产品提供给用户后,后期的运行和管理仍然需要成本,比如我们有平台培训服务、开发认证服务、伙伴支持服务等,因此,收费是必然的。而收费也是伙伴直接向用户收费,而不是UAP来收。这也是伙伴通过UAP获得的一种增值业务。”

第二篇:悬空移动平台施工方案

童泰服饰工程船头装饰工程悬空移

动平台施工方案

根据上述特点,装饰部技术人员认为脚手应设计为高空桥式悬挂移动脚手。脚手为桥式,其悬挂在屋架上部钢管端头上,操作人员站在上面操作,桥式脚手两边设有护栏。桥式脚手的具体尺寸应根据具体的工况,材料及具体结构形式应依据设计的荷载、尺寸和其他使用要求。

1.实际工况

(1) 核心区的每片钢屋架每榀之间的距离为6m左右,据设计要求铝制天花板是沿着顺轨的方向整体布置,所以安装天花单元时,处于工作状态的桥式脚手应该布置在顺轨方向,每个工作区长为6m左右;同时考虑到二名施工人员的操作及部分施工材料的堆放,所以宽度宜为0.8m-1m宽为宜。所以整个脚手全长应该至少6m,宽度为0.8 m。

(2) 在施工完一跨之后,要进行下一跨施工,脚手要在空中平移过去。考虑用手拉葫芦作为平移工具,在平移前和平移后放置和拆卸葫芦时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同时平移时吊点应该以在东西顺轨方向布置,故吊蓝的受力点在长方向的二端。

(3) 在船头侧面的地方,由于吊蓝过于倾斜,施工人员在上面行走不便,最后我们把吊蓝底部平台改为台阶状,台阶根据斜度大小,以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行走与地面垂直为宜,同时把吊蓝的栏杆改为斜面(见下图)。

2.设计内容

(1) 设计依据

高空桥式滑移脚手架的设计,是根据实际工况,严格按照建设部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GB19155-2003《高处作业吊篮国家标准》,参照JG5027-92《高处作业吊篮安全规则》、及相关钢结构设计规范标准,结合外墙脚手架的施工经验设计而成。

(2) 结构的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必须要控制移动平台所需部件和材料的质量,要求各种铁件和螺栓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采购的材料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并抽样进行力学性试验,对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

(3) 结构形式

空中移动脚手的结构形式采用桥式,其由桥面与两边护栏组成,桥面采用横、纵梁形式,护栏采用平面桁架结构。对于不同的工况,脚手在长度上及局部结构上有所调整。

脚手在工作状态和平移状态下,运动状态有差异,其受力情况也不同。工作状态下,二跨都要受力,在每跨的端部由上部钢梁上悬挂的吊带吊住移动吊蓝下侧主受力C型钢,共4个吊点;平移状态下,只有另一端部的2个吊带受力,移动这侧的2个吊带不受力,此时移动这一侧的手拉葫芦受力。

(4) 结构强度保证措施

整个移动吊篮由C180x50x20x3 C型钢作为主龙骨,□30x50x2.5方钢作为副龙骨,使用连接件将主龙骨连接成为主要骨架,副龙骨焊接在主龙骨之上,安全护栏使用□30x30x3方钢焊接而成,移动吊篮内满铺压型钢板。

各部件焊接焊缝必须达到二级焊缝,连接件与主龙骨连接使用规格为M12x30高强六角螺栓连接,所有螺栓应有防松垫片,丝口突出螺帽4-5扣以上;所有使用的钢材必须为Q345B低碳合金钢,且检验必须全部合格。

(5)结构刚度保证措施

结构的纵梁为单根槽钢通过横梁背向组合,横梁为单根薄板钢组成。在施工荷载的作用下,纵梁的挠度较大,为了克服这一薄弱环节,在两侧用□30x30x3低合金方钢钢管焊接1.2m高护栏同时设置斜向支撑组成三角桁架,从而有效地增加架子的纵向刚度。

(6)结构稳定性保证措施

结构的稳定性包括纵向稳定和横向稳定,纵向稳定通过安装在移动平台两端的四根高强尼龙吊带来保障(每根尼龙吊带可承重2T),并固定在屋顶网架下弦杆;同时为了结构的横向性,在移动过程中为了防止移动吊蓝晃动,二端的四根吊带在钢管网架上缠绕钢结构至少两圈,以防止吊带滑动,并且同时与吊蓝的栏杆的中间横向方管用钢丝绳锁紧。

(7)荷载要求

吊蓝的荷载有吊蓝自重、施工材料荷载、施工人员荷载和吊点荷载。

因吊篮受力基础在屋面下弦杆上,因此应先征求钢结构设计师的意见以及我们自己的吊蓝设计图纸计算重量,确定吊篮自重不超过500KG

施工材料荷载指施工中所需的材料要堆放在脚手上,这里按一跨6m所需材料,为二根直径140mm长为6000mm的钢管,重量约为180㎏,还有工作状态下其它辅助材料,共计不超过500㎏。

每榀脚手架施工人员荷载在工作状态下定位1-2人,滑移状态下为2人,共计不超过500㎏。

吊点荷载考虑在工作状态4个吊点,滑移状态下3个吊点,滑移状态最不利情况下吊绳受力不均匀时只有二点受力,每个吊点的荷载设计为2000㎏。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脚手架的额度荷载设计分为工作状态和滑移状态两种情况,工作状态下为均布荷载1500㎏,移动状态下为均布荷载1000㎏。

3.受力分析

(1) 移动吊篮组成件及自重分析

主龙骨:C180×50×20×3低碳合金钢,6m长2根,0.8m长2根:

自重:(6×2+0.9×2)×7.25㎏/m=100.05㎏

副龙骨:□30x50x2.5低碳合金钢,每根长0.9m,每组移动吊篮用副龙骨6根:

自重:0.9×6×2.94㎏/m=15.88㎏

转接件:150+150×160×5低碳合金钢,每组移动吊篮用4个:

自重:(0.15+0.15)×0.16×4×39.25㎏/㎡=7.54㎏

0.8厚压型钢板满铺,上铺钢丝网防滑:每组移动吊篮需5.4㎡

自重:5.4×6.4㎏/㎡ =34.56㎏

安全护栏,□30x30x3低碳合金钢,每组移动吊篮须38.6m

自重:38.6×2.54㎏/m =98.0㎏

其它配件:密目安全网、各种螺栓、钢丝绳等

自重:约30㎏

起吊、移动状态工作人员:每组2人。

自重:2×85㎏/人=170㎏

合计总重量:100.05+15.88+7.54+34.56+98+30+170=456.03㎏

(2) 施工状态荷载分析

“十字撑”钢构施工状态:一个网格内材料及附助工具不超过130㎏:2套吊篮组合使用;

因“十字撑”钢构与铝制管帘天花分段施工,固荷载计算时,取两者最大值,即取:130kg。

(3) 移动吊篮各状态下主结构受力分析

图:上升及移动过程受力分析图

图:施工状态下受力分析图

4.移动平台应用

4.1本移动吊篮以长6m,宽0.8m的构造设计为主,根据现场的实际工况,灵活设计,要求施工方便,使用安全。

移置动吊篮的布置特点

(1)根据本项目的特点,采用环链手拉葫芦作为移动吊篮的上升、下降工具。

(2)根据现场情况布置, 船头底面使用2榀移动平型吊篮进行施工。

(3)移动吊篮直接用高强尼龙吊带悬挂在钢结构下弦杆上。

(4)移动吊蓝移动方向为南北方向(垂直于轨道方向)。

(5)移动吊蓝在坡度大宜采用特制的异型吊蓝。

(6)当钢网架顺轨方向的尺寸为4米左右时,宜采用4米*0.8米的吊蓝。

4.2 移动吊篮的移动

本移动吊篮施工的主要部位为主核心区网格屋面铝管天花及“十字撑”钢结构,局部难以施工部位也使用本移动吊篮。大体原则为难以施工及使用方便的部位都使用本移动吊篮,异型吊篮主要用于中央拱区铝管天花施工,每两组配合使用。

移动吊篮的移动由二组环链手拉葫芦及二组高强吊带互相配合完成,每端布置一组手拉葫芦,分别布置在钢丝绳的中间,首先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先将钢丝绳中间的手拉葫芦拉紧,使两端的手拉葫芦处于松驰状态,二端的高强吊带受力,然后将其中一端的一组手拉葫芦往上拉,使这一端的吊蓝往上上升,这时候吊带没有受力,手拉葫芦受力,此时让这端的高强尼龙带移至移动方向位置,以小步移动为宜,每步移动的距离宜不大于人的单臂的最大伸长,慢慢一步一步移动到使用位置,然后用手拉葫芦扣紧高强尼龙带,将中间手拉葫芦链条缓慢放下,直至链条不受力为止,这时此端的二根吊带受力,此时的吊蓝应为倾斜状态,反复上述步骤,移动另一端的手拉葫芦,至移动到施工部位为止。(下图显示移动吊篮各种摆放的位置及施工状态下摆放位置)

图4-1 “十字撑”施工时移动吊篮摆放位置

图4-2 移动吊篮移动状态

图4-3 铝板施工时吊篮摆放位置

4.3 移动吊篮的升降

(1) 上升

移动吊篮的上升过程主要使用加长型环链手拉葫芦完成,在主拱区最二端的低处,用高强吊带固定于主钢结构下弦杆的垂直轨道方向,然后把加长型手拉葫芦的主挂勾挂于吊带上面,下勾挂于吊蓝二端的已固定的钢丝绳上面,吊篮两端地面各站一名操作工人,并指定一人作为指挥,匀速拉动葫芦,使移动吊篮缓慢上升,另外再安排一人拉动吊蓝上设置的保险绳,以免吊蓝突然升空而失控,直至所需施工高度。至所需高度后马上把吊蓝四点用吊带固定,然后用2M长手拉葫芦换下加长型手拉葫芦。同时,在上升的过程中,吊蓝地面区域要拉安全绳做警戒,并指派专人看护。

(2) 下降

在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先将吊蓝移动到主拱区最低处,用高强吊带固定于主钢结构下弦杆的垂直轨道方向,然后慢慢解开两侧四组吊带,将中间两组加长型环链手拉葫芦缓慢向下拉,移动吊篮放至地面,下降过程中,速度必须基本一致,同时,也要安排一名工作人员拉动吊蓝上设置的保险绳,以免速度不均匀导致移动吊篮倾斜。同时,在下降的过程中,吊蓝地面区域要拉安全绳做警戒,并指派专人看护。

4.4 日常使用管理及维护

(1)方案编制与审批

1、吊篮方案编制者必须熟悉我国关于吊篮操作的技术规程、规范,引用标准。在吊篮方案编制过程中,要正确引用现行、有效的相关条款。

2、吊篮方案编制完成后,必须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才能往外部单位报审。

(2)吊篮制作

1、吊篮开始制作之前,方案编制者必须组织对方案实施者进行技术交底;方案实施者在接受交底后,必须组织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制作吊篮材料进场时,方案实施者必须对每批次材料进行验收,符合设计方案的材料才能使用,不符合设计方案的、不合格的,严禁使用并立即清理出场。 (3)吊篮验收

1、方案实施者在每制作完成一个吊篮后,必须保证对每一个螺栓、每一道焊缝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项目经理、方案编制者,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部、安全部共同进行验收。

2、验收合格,由技术部出具验收合格证,并悬挂于吊篮外立面,制定责任人、使用人后,吊篮才能被允许使用。

3、验收不合格的,立即予以整改;对已经不能整改或无整改余地的吊篮,立即予以拆除。

(4)吊篮使用

1、吊篮在经过验收合格、并悬挂验收牌后,才能被允许使用;在吊篮使用前,方案实施者必须组织对吊篮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而且该交底资料必须经过方案编制者同意。

2、在经过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后,方案实施者必须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课时不得少于1小时,包括吊篮理论知识、操作规程等。

3、在操作人员经过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培训后,才能进行吊篮操作实验,课时不得少于8小时。

4、经过培训后的、被认为有能力进行吊篮操作的施工人员才能正式使用吊篮进行施工作业。

5、每台吊篮必须明确责任人、使用人。

6、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移动吊篮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A. 施工前对吊篮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B. 钢丝绳安装前必须先进行全面检查,若有断股及表面磨损均不的使用。在每班作业前,仔细检查吊篮系统的钢丝绳和卸扣连接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钢丝绳接头的编接长度必须大于24d,为了万无一失,在编接位置用3个钢丝夹进行加固。

C. 拉紧钢丝绳的手拉葫芦吊钩必须有保险扣,拉紧后检查手拉的受力情况,以防手拉葫芦链条拉出或拉断。

D. 将吊蓝的所有吊点全部挂设在钢丝绳上,并且安装好防坠落钢丝绳后作业人员才能进入吊篮施工。

E. 在吊篮上方与吊篮平行方向设置两根独立的8钢丝绳作为作业人员的生命绳,钢丝绳两端与钢结构用钢丝绳锁扣连接固定,生命绳的每端锁扣数量不少于3个。上吊蓝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双钩安全带,安全带的双钩分别与两根8的钢丝绳各自扣接,做到双保险后才能开始工作。

F. 吊蓝在滑动前,蓝内所有物件,应一律先行撤出或加以固定,施工人员必须从吊篮转移到刚结构上的马道上,并将安全带扣在钢构上以后才能开始牵拉吊篮上的尼龙绳进行水平滑动。

G. 每台吊篮作业时只能安排4名作业人员同时配合施工,不得单独作业和超远作业。吊篮内的工具,材料重量不得大于80公斤。施工工具随手放入工具袋,严防高空坠物。

H. 吊篮使用期间,定期对吊篮与钢丝绳连接的卸扣加润滑油,以减轻摩擦力和钢丝绳磨损。

I. 为防止安装工人或安装工具在高空安装过程中出现高空坠落的危险,在吊篮底部四周用细钢丝网和安全网封闭。

J. 室外飘檐施工遇大风天气吊篮晃动大时应停止作业,固定好吊篮。 K. 焊接作业时必须有焊斗,吊篮上配备灭火器,并专人跟焊。

L. 吊篮施工作业区域地面设置警示牌并做必要的围护,安排专人看守,严禁他人进入。

(5)吊篮维护

1、吊篮在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每天在施工前对吊篮进行一次自检,发现吊带烫伤、烧伤的、承重链出现异常及其他异常情况的,必须停止使用吊篮,并立即予以更换吊带、承重链,更换后才能再次进行施工。

2、吊篮吊带每使用十五天必须强制性更换。

3、吊篮每使用三十天必须放至地面进行一次检修,并在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再次使用。

(6)吊篮管理

1、方案实施者必须每天对吊篮操作人员根据吊篮验收牌上的责任人、使用人实行点名制,非操作人员严禁上篮操作。

2、方案实施者必须在每天下午上班前,对吊篮操作人员进行防暑降温药品携带情况检查,对未携带防暑降温药品的严禁上篮作业。

3、方案实施者必须每天在上班前对吊篮操作者实行身体健康情况盘查制,对操作人员出现身体异常、身体疲劳、酒后进场的严禁上篮操作。

第三篇:移动学习时代,教师如何打造自己的移动教学平台

在互联网+教育的热潮中,全国各高等院校乃至一线教师都在打造自己的线上移动学习平台,在院校打造或开展移动学习并不是一个难事,但是如何运营好自己的线上学习平台,如何吸引学生到平台上来学习,并让移动学习平台发挥应有的价值,是速课网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对比传统传统面授教育,移动学习对于教育而言,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教学方式,尤其深得现代学生的喜爱,如果你正尝试或运营移动教学,有几个问题就不得不面对:“如何让学生关注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在平台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

解决这些问题的秘诀就在于对于移动学习平台的精心运营,主要是一个策略:打造好内容,内容为王,移动学习平台运营,内容是绝对不可忽略的一环,而学校想要体现建设移动学习的初衷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制作所制作的课件能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就很关键了。在此,主要从盘点现有课程和开发新课程两方面说明:

盘点现有课程,实现优胜劣汰

打造好内容需要把现有的所有课件进行盘点:首先制定现有课程标准,从课件美观度、内容有效性、学习量等多维角度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全盘梳理现有课程资源,按照课件学习率进行分级管理,并评估全部课件,能用的继续用;不能用的直接淘汰;优秀课件可以分享到各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制作精品内容 吸引学生

首先,根据课程制作内容,如所涉及的某个知识点来制作教学课件,其次,制作原创课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应用场景来设计和制作内容。第三,以学生为中心制作课程,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开发的课程,图文并茂的课件会更受现代学生的喜爱。最后,课程一定要短小精悍,碎片化时代,很少有人会耐心读过多的文字,所以平台的课程内容一定不要太长,一个课件讲授一个知识点就好,便于学生有效记忆。

从传统教学到移动教学,关于移动学习线上课程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和经验有待挖掘,但这些都建立在移动教学平台的基础之上,若没有好的移动教学平台支撑,这一切都是浮云。速课网是基于移动教学应用的工具平台,旨在帮助学校、单位、个体教师提升移动教学效率,创建移动教学体系与课件实现教学效率提升及知识兑现。

关于速课网移动教学平台

速课网是国内最早融入H5的移动教学应用工具平台,帮助学校、单位、个体教师提升移动教学效率。打造移动线上课堂并建设适合移动端学习的创新型资源,满足SPOC教学,强化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轻松实现资源建设、课前预习、课堂测试、课后复习、点名签到等教学任务,并结合AI人工智能大数据,实时记录学生学习行为,为教学教改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第四篇:移动式操作平台施工方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荷载设定 ............................................................... 1

四、选用材料配件 ........................................................... 1

五、搭设示意图及计算书 ..................................................... 2

六、搭设要求 ............................................................... 5

七、搭拆及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 6

1、移动操作平台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 6

2、移动操作平台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 6

3、使用及安全保证措施 .................................................... 7

八、高空坠落应急预案 ....................................................... 8

1、编制目的 .............................................................. 8

2、适用范围 .............................................................. 8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 8

4、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及职责 .................................... 8

5、应急响应 ............................................................. 10

6、应急抢救措施 ......................................................... 11

7、防坠落措施 ........................................................... 12

8、应急资源 ............................................................. 12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二、工程概况

成都裕同印刷包装生产线二期项目,位于成都崇州市崇安路682号,本工程为工业厂区,建筑占地面积6540.55m2,建筑面积33932.69 m2,结构设计为框架结构;厂房地上5层,建筑总高度为23.8m,一层层高为5.5m,二层层高为5m,三层~四层层高为4.5m,五层层高为4m,室内局部装修工程选用移动式操作平台进行施工。

三、荷载设定

1.操作平台上拟定操作人员为2人~4人; 2.均布荷载按Q=2.0KN/㎡进行考虑;

四、选用材料配件

1.操作平台钢管选用规格为Ф48×2.8的焊接钢管,钢管钢材牌号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A,质量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中Q235A的规定;

2.水平拉接杆、封口杆、扫地杆、剪刀撑,采用φ48×2.8mm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扣件,并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的相关规定要求。 3.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 4.移动轮采用钢胶轮。

1

五、搭设示意图及计算书

移动式操作平台立面图

移动式操作平台侧面图

1、参数信息

钢管类型(mm): Φ48 ×2.8;

操作平台高度: 4000mm;平台上口宽度: 2800mm;平台上口长度: 3000mm; 扫地杆高度: 400mm; 每侧水平杆层数: 4; 次梁根数: 9; 扣件连接方式: 双扣件;扣件抗滑系数: 0.8; 脚手板自重: 0.22kN/m2;施工均布活荷载: 1.5kN/m2; 次梁受集中活荷载: 1 kN;

2、次梁钢管计算

次梁采用Φ48 ×2.8钢管,间距375mm。 (1)荷载效应计算:

模板自重标准值G1k=0.22×0.375=0.083 kN/m; 钢管自重标准值G2k=3.12×10×10-3=0.031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Gk= 0.083+0.031=0.114 kN/m;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1k=1.5×0.375=0.563 kN/m; 计算次梁时用集中活荷载进行验算P=1 kN; 1)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效应组合

q=1.2×0.114+1.4×0.563=0.925kN/m;

M1=0.125ql2 =0.125×0.933×2.82 =0.914 kN·m; 2)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效应组合

q=1.2×0.114 =0.137kN/m; P=1.4×1 =1.400kN;

M2=0.125ql2 +0.25Pl=0.125×0.137×2.82 +0.25×1.400×2.8=1.028 kN·m;

(2)次梁强度验算

σ=M/W=0.9×1.028×106/5.08×103 =182.126N/mm2 上式中0.9的说明: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考虑对荷载效应值×0.9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3

实际弯曲应力计算值 σ =182.126N/mm 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 [f]=215N/mm2,满足要求!

3、主梁钢管计算

主梁采用Φ48 × 2.8钢管,被3根立柱支撑。 (1)荷载效应计算:

次梁作用在主梁上荷载为:0.925×2.8/2=1.295 kN;

次梁在主梁上间距为0.375m,化为均布荷载:q1=1.295/0.375=3.453 kN/m; 主梁钢管自重荷载=1.2×3.121×10×10-3=0.037kN/m;

M=0.125ql2 =0.125×(3.453+0.037)×1.5002 =0.982 kN·m;

(2)主梁强度验算

σ=M/W=0.9×0.982×106/5.08×103 =173.976N/mm2 上式中0.9的说明: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考虑对荷载效应值×0.9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实际弯曲应力计算值 σ =173.976N/mm2 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 [f]=215N/mm2,满足要求!

4、立柱钢管计算

立柱采用Φ48 × 2.8钢管,共有3根,中间一根立柱受力最大,所以,验算中间立柱。

主梁中间支点最大支座反力:

N1=1.25ql =1.25×(3.453+0.037)×1.500 =6.544 kN; 立柱支撑系统自重:N2= 0.533 kN;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φA)≤[f] 其中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N/mm2);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0.9×(N1+N2)=6.369 kN; 上式中0.9的说明: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考虑对荷载效应值×0.9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24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查《模板规范JGJ162-2008》附录D得到φ= 0.547;

立杆计算长度lo=1.200m;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 = 1.58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A = 3.69c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15 N/mm2;

钢管立杆长细比λ计算值:λ=lo/i=1.200×100/1.58=75.949 钢管立杆长细比λ= 75.949小于钢管立杆允许长细比 [λ] = 150,满足要求!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6.369×103/(0.547×3.69×102) = 23.814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23.814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15 N/mm2,满足要求!

5、立柱与主梁连接扣件抗滑力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取6.369 kN; R ≤ 12.8kN,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六、搭设要求

1.纵、横向水平杆和立杆的交汇处采用直角扣件相互连接,并应尽量紧靠,此三杆紧靠的扣接点为扣件式脚手架的主节点。

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应在40~50N.m之间,以保证脚手架的节点具有必要的刚性和承受荷载的能力。

5

3.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4.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 5.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 6.脚手板的两端采用Ф4的镀锌钢丝各设两道箍,并保证可靠的绑扎。 7.作业面的脚手板应铺满并铺稳、可靠。 8.每块脚手板至少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9.立杆与钢胶轮的套管搭接高度应保证在500mm以上,并焊接部位应为满焊可靠。 10.立杆长度为通长,不得搭接。

七、搭拆及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移动操作平台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1、移动平台移动时必须距离临边一定距离,移动平台架上方不得有人员,并派专人看护。

2、移动中禁止突然启动加速,必须平稳、缓慢前进;

3、定期检查移动平台,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4、移动平台严禁钢竹、钢木混搭,禁止扣件、绳索、铁丝、竹篾、塑料篾混用 移动平台的搭设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等。

5、严禁脚手板存在探头板,铺设脚手板及作业时,应尽量使施工荷载内、外传递平衡。

6、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且每边均匀堆放,施工荷载不得大于2kN/m2,确保较大安全储备。

7、作业层设置可靠的防护栅栏、挡脚板,防止坠落物体伤人。

2、移动操作平台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移动操作平台,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作业计划一般包括:拆架的步骤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点、劳动组织安排等。

2、拆架时应将移动平台移动至人员较少的部位,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6

3、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等。

4、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

5、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6、拆抛撑时,应用临时撑支住,然后才能拆除。

7、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8、拆架时严禁碰撞移动平台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9、在拆除移动平台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10、拆下的材料要缓慢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配件要集中回收处理。

12、输送至地面的杆件,应及时按类堆放,整理保养。

13、当天离岗时,应及时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隐患造成复岗后的人为事故。

3、使用及安全保证措施

1.移动时,操作层上不得站人,且操作层上不得堆放松散零配件。

2.移动时,应检查操作层顶部是否有障碍物,并均匀用力缓慢平移,且设置专人看护。

3.移动前,应检查移动方向是否有障碍物及楼地面的平整度,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有效防护措施进行处理。

4.在操作层进行安装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挂设应做到高挂低用,戴安全帽, 帽带系好。

5.在操作层进行安装作业时,对于松散零配件及工具应采用工具袋或容器盛装。 6.移动式架管操作平台应按照消防管道安装方向缓慢平移,看护人员及其他人员不得逗留在操作平台作业区域内。

7.操作层面不得堆放超出拟定荷载的零配件及管道。

8.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岁,两眼视力均不低于1.0,无色盲,无听觉障碍,无高血、心脏病、眩晕等疾病。

7

9.操作人员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熟悉本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作业和在作业中玩笑戏闹。

10.高处作业所用工具、材料严禁投掷,管道及工具采用麻绳或钢索吊装至操作层高处。

11.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教育、考试、体检合格后上岗。 12.操作人员上操作平台作业前应检查确认操作平台已固定。 13.在操作层进行安装作业时,平台下应设置专人看护。

八、高空坠落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

为加强对工程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定高处坠落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航站楼精装修IV标段施工区域内的工作场所。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1、工程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名单: 总

挥:邱冬梅(项目经理)

指 挥:肖贤根(安全负责人) 应急领导小组:

综 合 组

组长:刘加银 抢险抢救组

组长:赵军 安全保卫组

组长:杨林森 后勤保障组

组长:张科 善后处理组

组长:杨林森

4、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及职责 4.1、应急预案组长的职能及职责

8

①、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②、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③、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⑥、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⑦、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⑧、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⑨、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4.2、应急预案副组长的职能及职责

①、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③、保持与事故现场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④、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⑤、组织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⑥、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⑦、根据各施工场区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作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的协议。 4.3、综合组组职责:

(1)根据指挥部命令,及时布置现场抢救,保持与当地主管部门及安全监察局等单位的沟通。

(2)承担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协调应急领导小组的抢险救护工作,上报事故以及抢险抢救的进展情况。

(3)确保通讯畅通,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4)提出抢险抢救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5)指导抢险抢救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9

(6)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4、抢险抢救组职责:

(1)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2)对抢救出的伤员,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3)使重伤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4)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伤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伤者。

4.5、安全保卫组职责:

(1)负责组织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控制,保护现场,维持现场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2)组织人员有序疏散,保护受害人财产。

4.6、后勤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资及设备。

4.7、善后处理组职责:

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保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生产。

5、应急响应

1、高空坠落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大声呼救,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

2、项目部召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事故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要了解和掌握事故实况,制定抢险抢救、防止事故扩大,维护现场秩序,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实施救援方案。

3、项目经理通知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系统。

(1)指令医疗救护组和抢险抢救组、消防保卫组到事故现场,开展施救工作。

(2)同时指令通讯联络组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中心汇报事故发生情况,公司分管责任人,带领施救组、医疗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10

(3)向当地医疗救援机构联络拨打“120”或“110”电话前来救护,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导急救车到事故现场,尽快将伤员送到医院救治。

4、当医院的救护车未到达之前,抢险抢救组展开救护工作,对受伤人员流血部位进行包扎止血,有骨折的部位予以固定,有颅脑、胸腹部为损伤者,必须给予相应处理。特别骨折者注意骨折部位的保护,避免二次伤害。对停止呼吸的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等,也可用氧气直接呼吸,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生命。

5、当救援结束,项目部应急救援组长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善后组织工作,做好伤者家属的接洽善后处理工作事宜安排。项目部协助公司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事故处理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6、应急抢救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挽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认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尺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时,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者,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的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用夹板,也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子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11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底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1)一般伤口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件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7、防坠落措施

①、以预防坠落事故为目标,对于恐怕发生坠落事故等特定危险施工的同时,在施工前,制订防范措施,并应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以确认。

②、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

③、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 ④、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事故。 ⑤、不得攀爬脚手架。

⑥、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⑦、各种架子搭好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组共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上架操作。使用时,特别是大风暴雨后,要检查架子是否稳固,发现问题及时加固,确保使用安全。

8、应急资源

(1)急救箱的配备

12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针筒)、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止血钳、(大、小)剪刀、氧气瓶(便携式)、无菌橡皮手套、无菌敷料、棉球、棉签、绷带、胶布、夹板、别针、手电筒(电池)、镊子等。

(2)常用救援装备:

(3)组建抢险抢救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项目经理部组建应急抢险抢救小组,组长:徐刊。发生事故时首先安排抢险队进行抢救,需用较多人员时可由各施工队及时进行汇集,对抢救队和项目部所有人员均进行针对性的应急知识培训。

(4)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为在出现高空坠落事故时,能反映迅速,有条不紊的实施抢险抢救工作,项目经理部对预设高空坠落事故进行模拟演练,由综合部负责组织安排,演练安排在施工相对空闲的时间进行,使高空作业人员均参与其中,并填写应急演练记录表,记录演练内容、人员分工、方案、处理程序等。

13

第五篇:微信公众平台在应用型高校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移动学习已经越来越受到应用型高校的重视。随着微信各项技术的开发与开放,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本文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对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寻求更加适合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移动学习 应用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概念界定

1.1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

1.2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教师可以利用公众平台发布教学信息,与学生实现交流与互动。笔者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中所提到的移?友?习,就是以个人名义申请微信公众号之后,在公众平台后台上发布课程改革相关信息的。

2课程教学现状

《应用文写作》是很多高校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体的基本写作技能,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写作需要。从课程教学现状来看,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课程学时受限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体基本的写作规范和技巧。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被边缘化,地位十分尴尬。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从教学学时来看,高校对于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2.2教材编排体例老套

近几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应用文写作》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内容大同小异,大多对应用文种进行分类,分类标准无非是公文、传播类文书、科技类文书、事务类文书等,不同是对文种类别的命名有所差异。编排体例老套,教材中的案例和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不但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重视度。

2.3教学方法陈旧

《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主要围绕“写”进行教学,然而,高职学生写作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培养时间有限,培养过程复杂。特别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依旧按照“概念、特点、注意事项”等老一套的模式进行教学,使课堂形成了恶性循环――写作理论与实践不能融合、学校与社会不能融合、教师与学生不能融合,最终导致学生写作能力无法提高,培养目标无法完成。

2.4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够

从目前应用文写作的教师队伍来看,我们还没有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养体系,现担任《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他们对于这门课程的讲授大多来自于课本的讲解,在案例的列举上大多与实际脱节,不够生动,导致学生抬头率低,提不起学习兴趣。

2.5学生参与度低

《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在课堂上对于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讲授较多,很多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缺乏故事性,趣味性也不强,听起来枯燥乏味。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这门课程所讲授的知识与他们的专业没有关联,学好学坏对于以后的工作都不会有影响,于是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写作训练中,他们大多都模仿例文依葫芦画瓢,应付了事。

3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在手机、平板还没普及之前,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课堂关系在《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上虽然比较脆弱,但相对比较简单。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等新媒体进入课堂,成为课程的第三大主体,使课堂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秩序。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应势而生。它作为联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将学生与教师这条通道打开,通过开发课程内容的订阅推送功能和自动回复相应功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发布和检索。

3.1利用订阅号向学生推送课程内容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可以以个人身份进行申请。教师申请订阅号后,在后台发布课程相关信息,学生关注订阅号后即可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移动学习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3.2利用智能回复功能获取所需知识

教师在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可以设定一些关键词,然后绑定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公众号推送的关键字输入提示,获取所需的知识。管理员只要在平台后台设置好常见问题的自动回复功能,就能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个功能对移动学习者不仅具有信息导航功能,而且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响应。

3.3利用平台交互功能建立线上关系

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较好地互动,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单向教学过程。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仅可以通过公众平台向同学提问,而且可以直接向教师提问,老师根据问题进行文字或语音的回复,如果线上不能解决,教师可以线下解决。

3.4引导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学习

正是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方便性,使得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这个平台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当这个习惯养成之后,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加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变革,作为成长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微信已经成为了移动用户的必备软件。而基于微信的公众平台,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学习性,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不仅发挥了传统教学中面对面交流的高效性,也有了虚拟社区交互的便捷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授课的主动性,对于《应用文写作》这类通识教育课程是十分受用的。

上一篇:幼儿教师述职报告总结下一篇:幼儿教师工作计划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