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2024-06-12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精选十篇)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篇1

一、3G技术简介

2009年是我国的3G元年。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3G牌照——中国移动获得T D-SCDMA牌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获得WCDMA和CDMA2000牌照,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3G时代。所谓3G,就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前两代技术不能提供的多种宽带信息服务,它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传输速度上的大幅度提升,3G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能够快速处理图像、影音及多媒体形式。它能够分别支持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通过3G使用者能够听到更加清晰的声音、看到更加流畅的图像和更加方便、快捷地浏览网页。

二、移动学习简介

1. 移动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移动学习是电子学习(E-Learning)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目前关于M-Learning还没有一个权威而统一的定义。综合而言,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

移动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意愿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使学习更具有灵活性;移动学习开展工具的便携性,如:手机、便携式DVD、Mp3、PDA和笔记本电脑等;学习场所的移动性,如可在上下班途中、长途旅行等一切闲暇时间进行。

2.3G技术在移动学习应用中的特点

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基于3G的移动学习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1)实时互动

3G技术将有线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集成在一起形成移动互联网。学习者可以利用3G技术进行网络学习,学习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通过无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使用互联网中海量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服务器发布教学信息,学习者可自由、随时随地浏览教学服务器上的问题和解答。从而实现了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2)音视频教学

利用3G技术提供的语音视频服务,学习者能够观看实时在线课堂的讲座,教师可以进行在线授课,并通过电视会议的方式和图像进行交流。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任意点播观看教学节目。

(3)多媒体业务

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3G业务优势,包括多媒体短消息业务、多媒体邮件业务、视频电话、无线点播业务、W A P浏览、互动游戏业务等,为学习者提供使用无线移动设备的同时访问多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的无线通道。总而言之,3G技术具有通信高速化、多任务、实时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

三、基于3G技术移动学习应用的主要模式

1. 基于3G多媒体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3G提供的多媒体业务(MMS)可分为3种情况:MMS终端之间相互接收和发送多媒体消息;M M S终端和互联网E-m a i l服务器之间的相互发送与接收多媒体消息;M M S终端与互联网增值业务平台之间的相互发送和接收多媒体消息。普通的文本短消息只能包括170个字节长度,MMS短消息的长度可达30~100千字节。除文本外,M M S消息中可以包含声音、图片和视频片断中的一种或多种媒体格式的组合。通过3G提供的多媒体短消息业务,学习者可以通过终端,将短消息发送到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经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后,可将回复信息自动以短消息形式回复给学习者。

2. 基于3G多媒体邮件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3G提供的多媒体邮件业务是一种基于数据承载网络的非实时业务,提供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互联网上常见的电子邮件业务(内容格式可包括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邮件相比消息而言,其容量更大,而且保密性强。因此这种模式适合于远距离、大容量传递学习内容的远程教学。

3. 基于3G视频点播、传输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借助3G网络的带宽,用户可以轻松地实现从文字点播、图片点播向音频点播、视频点播的跨越。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为移动学习服务,它将给传统的电视教育和数字化教育带来巨大冲击,相比后者而言,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合于现代化的节奏快的学习人群,学习者将会真正地感受到随时上网、随地观看和随意学习的乐趣。

4. 基于3G的WAP浏览、下载的移动学习模式

W A P的全称是“无线应用协议(W i r e l e s s Application Protocol)”,它提供了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的途径。这样,只要有了一个支持W A P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访问互联网。W A P浏览类似于计算机浏览器的应用。与传统无线通信相比,3G采用了WAP2.0以提高系统与个人电脑信息内容的兼容性。这种学习模式让学习者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只要需要信息,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网查找、浏览甚至下载。下载后的信息还可长期保存,学习者在脱机状态下也能进行学习,减少了对网络的依赖,同时也减轻上网的经济负担。

四、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网络支持平台模型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数字化的扩展。移动学习管理系统(M-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MLMS)是E-Learning学习管理系统(E-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ELMS)的扩展,这种扩展不会影响到原有E-Learning平台的正常使用和服务提供。因此,为了使移动设备更好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各种服务,我们需对数字化学习平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为此设计了一个支持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

1. WAP服务器的配置

WAP内容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基于WAP的各种服务。WAP内容服务器不需要用特殊的WAP服务器,通过对现有的Web服务器进行配置即可实现WAP服务。

2. WAP网关

WAP网关的主要功能是实现WAP协议与互联网协议之间的转换、WML内容编码和解码。WAP移动设备使用的是拨号连接网关,该网关可以由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来提供,也可由WAP应用服务的建设者自行设置。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一个基于3G技术在W A P环境下的支持移动学习网络服务平台模型。该系统与原有的网络教育平台相结合,共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服务(如图1所示)。

WAP的应用应由4部分组成,即移动客户端(如WAP手机)、WAP网关、WAP浏览器和MLMS。其中,WAP网关起着“翻译”协议的作用,是联系GSM网(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与互联网的桥梁;Web服务器可以存储大量信息,以供WAP手机用户来访问、浏览和查询等;WAP手机为用户提供了上网用的微浏览器及信息、命令的输入方式等。

当用户从W A P手机键入想要访问的W e b服务器的URL后,信号经过无线网络,以WAP协议方式发送请求至WAP网关,然后经过“翻译”处理,再以HTTP协议方式与W e b服务器交互。当识别为W A P浏览器时转入MLMS系统,是HTTP直接转入ELMS。最后WAP网关将服务器返回的内容压缩、处理成二进制流,并返回到客户的WAP手机屏幕上。

3. 具体应用实例设计

通过一部具有W A P功能的手机来查询学生考试成绩信息,将是对互联网查询成绩的一个重要补充,并且打破了设备和空间的约束,这对于在校园中上网受到机房和宿舍限制的用户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下面简单介绍设计方案。

(1)配置与实现

查询子系统的设计与编程实现:

编写一个W M L文件的主界面,在主界面中进行选择用户要查询成绩或其他功能,如果选择成绩查询,则进入该选择的页面:

这段代码在每个W M L文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了这段WML文件将无法识别,而在WML文件系统只能显示UTF-8编码。

系统再根据用户的学号对该用户的成绩进行查找,然后显示成绩:

(2)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一是基于WML和ASP开发的移动学习管理WAP网站,该子系统应用在移动设备端上,其结构图如图2所示。二是基于ASP开发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Web平台,这个子系统则应用在PC端上,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基于W A P的移动学习管理W A P网站分五大功能模块:

登录模块:通过手机登录到该WAP网站。

修改密码模块:通过手机修改用户登录密码。

成绩查询模块:通过手机查询自己在学校的考试成绩。

疑问解答模块:通过手机查看教师的回复。

查看公告模块:通过手机查看最新学习信息。

基于W A P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平台又分三大功能模块:

学生模块:拥有自己的学号和登录系统的初始密码,登录系统后,可以修改密码,查询考试成绩及班里的名次,还可以在线向任课教师提问。

教师模块:拥有自己的账号和登录系统的初始密码,登录系统后,可以修改密码,登记学生成绩,查看自己的任课记录,还可以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

系统管理员模块:拥有自己的账号和登录系统的初始密码及管理系统的权限,登录系统后,可以添加教师、学生、班级、年级和课程等内容。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3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远程教育的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3G技术的支持移动学习的简单网络平台,并设计了一个结构图,试图通过移动通信在远程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远程教育的现代化、民主化和开放性,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使网络教学平台紧跟E-Learning的发展潮流。使现代远程教育向更加经济、适用和灵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春旺.3G时代:学习在“移动”中“宽带”起来[J].现代教育技术,2009,6:144

[2]黄荣怀.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08,10:3~4

[3]吴磊.WAP开发使用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4]高鹰.WAP环境下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09,1:31~32

[5]田华.关于3G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7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篇2

摘要:《王者荣耀》这一款手游备受青睐,通过参与游戏,我们讨论了该游戏的教育价值,认为其在给予及时反馈的同时,建立成体系的奖励机制;强调个人能力的同时,凸显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依托历史人物的同时,理性辨析游戏与现实等三个方面能够给以教育启示。

关键词:教育价值;王者荣耀;及时反馈;团队合作;批判性思考

引言

随着智能化手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提升,网游、手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以腾讯天美工作室开发的《王者荣耀》游戏来说,其具有 5V5 王者峡谷(含迷雾模式)、5V5 深渊大乱斗、以及 3V3、1V1 等多样模式,其注册游戏者至少有 2 亿,日活跃游戏者达到 8000 万,甚至有三年级小学生表示:“我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会和同学玩一下王者荣耀的游戏”(HXY,2018.05.08)。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可否认的是,沉迷于游戏对个人发展肯定是弊大于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合理游戏所带来的益处。寓教于乐,是所有教育者都希望达到的状态;在游戏中学习,已经是 21 世纪为教学提出的改革要求。既然《王者荣耀》这一游戏如此吸引游戏者参与,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教育者思索,如何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有效发挥其教育价值,合理引导中小学生理性参与游戏。或者说,《王者荣耀》除却是一款游戏之外,有没有教育价值呢?有什么教育价值呢?为此,基于文献整理的基础,笔者通过参与游戏亲自体验,挖掘《王者荣耀》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游戏所蕴含教育价值的体现

第一,给予及时反馈的同时,建立成体系的奖励机制。无论在任何领域中,评价和反馈机制都占据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教学过程而言,评价和反馈不仅能够用来衡量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还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在《王者荣耀》游戏中,评价和反馈机制,可以说是值得教育者借鉴和学习的:在给予游戏者及时反馈的同时,还有成体系的奖励机制,吸引游戏者的长时地参与游戏。说到及时反馈,在每一局游戏中和游戏结束后体现地较为明显。在游戏中,通过声效、画面、游戏英雄的经验、装备等情况来给予游戏者反馈。比如获得“第一滴血(整场比赛中第一次击杀敌方英雄)”的英雄可以获得额外的金钱奖励和经验奖励,用于购买英雄所需装备和提升等级,进而提升该英雄的战斗能力;在连续击杀敌方英雄后,游戏中播报的声效都会发生变化,“二杀”、“三杀”、“四杀”、“五杀”的播报音高、时长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能够充分调动游戏者的游戏,更加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结束后,根据每个游戏者在本局游戏中的表现,以“ 次数-击杀敌方英雄数-助攻次数”、获得金钱数、英雄等级等为评价指标,给以 MVP、金牌、银牌等称号。除却及时反馈之外,《王者荣耀》还有成体系的奖励机制,包括登录游戏之后的奖励累计,参与排位赛之后的等级提升、王者生涯提升等,用以有效地吸引游戏者长期地参与游戏。以排位赛为例,《王者荣耀》的排位等级分成了倔强青铜、秩序白银、荣耀黄金、尊贵铂金、永恒钻石、至尊星耀、最强王者和荣耀王者八个段位。除却荣耀王者之外,每一个段位还分成了 4-5 个小段位,每一个小段位内又分成了 4-5 颗星,游戏者每赢得一场比赛,会增加一颗星;反之则掉一颗星。每个赛季结束之后都会对游戏者本赛季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达到成就要求可以领取专属赛季的英雄皮肤、钻石等作为奖励。也就是说游戏为游戏者设定了一系列的进阶途径,段位的提升意味着游戏者游戏技能的提升,能够为游戏者带来成就感。这从一个层面上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如此多的游戏者长期活跃于该游戏了。第二,强调个人能力的同时,凸显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孔子曾说:“朽木不可雕也”,这是强调个人能力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个体能够实现的个人价值与其自身的能力息息相关,一个文盲是不可能创作出流芳千古的文章的。但同时“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其自身的优势所在,将个体的优势整合起来将发挥更大的力量。因此,在注重自身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有团队合作意识。在《王者荣耀》中,共设置了六种不同的职业角色,包括坦克、、法师、射手、刺客和辅助,每一种职业角色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点。比如说坦克和 在承受伤害方面的能力较强,但伤害输出相对较弱一些;法师和射手属于输出型的选手,对敌方英雄伤害较高,但同时承受伤害的能力较弱;刺客属于收割型的输出选手,对敌方英雄、尤其是残血英雄的伤害较高,但同时自身承受伤害的能力较弱。因此,无论是哪一类的英雄,都需要游戏者充分发挥该类英雄的优势,提高自身作战能力。此外,《王者荣耀》还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竞技类游戏。以 5V5为例,在团队组成中,系统默认需要一个坦克或、一个法师、一个射手、一个刺客、一个辅助,这样的阵容搭配可以充分发挥各类英雄的优势。在游戏中,需要团队的相互配合,因此在游戏界面的左上角

有一个地图可供游戏者查看各英雄的走位、实时战况等。一旦发生团战,己方英雄要及时地进行支援,有效地配合,才能在游戏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在这个团队合作的游戏中,可以单挑,但不可以盲目逞英雄,一个再厉害的英雄都承受不住两个以上敌方英雄的围攻,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游戏中是需要团队配合的。第三,依托历史人物的同时,理性辨析游戏与现实。无论是任何作品,来源于现实题材,总会给带来真实感,使消费者更具有代入感。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学的沉浸感机制。为了给游戏者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王者荣耀》选择了以历史为背景进行游戏。当然,这也是该游戏备受争议的地方所在。在游戏中,英雄人物都具有一定的原型,或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李白;或来自于神话传说,如嫦娥;或来自于文学作品,如孙悟空。但英雄人物在原型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再创作。有些创作的幅度较小,与原型的吻合度较高,比如后羿,在游戏中是作为射手而存在;但有些创作幅度较大,与原型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刘备、李白等人物刺客角色等。此外,在每一局游戏中,英雄的选择取决于游戏者所拥有的英雄,而非英雄原型的真实背景,所以导致了不同时代的英雄能够齐聚一堂,比如三国的曹操、唐朝的李白、商朝的妲己等。这仅仅是一款手游,但又不仅仅是一款手游。对于游戏者来说,要学会批判性的思考,对于游戏中的角色也不能形成定型思维。要知道,游戏与现实之间是有区别的,游戏与历史之间更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来源于历史的游戏是为了增加游戏的真实感,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游戏的再创作性对历史的改变,更不能将之作为真实的历史而对待。游戏所带来的教育价值思考

可以说,及时反馈的同时,形成体系的奖励机制,是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借鉴的一个评价机制。这让学生可以明确地认识到,某个行为在得到及时反馈的同时,对个体的长期发展也会产生影响的。比如在美国 KIPP(KnowledgeIsPowerProgram)学校,对于学生的发展,除了对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以肯定或制止之外,还形成了虚拟币——KIPP 币的长效奖惩机制。一旦学生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那么就会发放一定数量的 KIPP 币,反之则扣除,最终学期末通过 KIPP 币来决定学生是否具有参加学期末远足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说,及时反馈可以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课后作业等方式来表现,而成体系的奖励机制则可以通过与学生、同事等共同探讨商议,选择学生期待的奖品作为吸引力之一,鼓励学生能够在成体系的奖励机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在强调个人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团队的合作。在教育中也不例外。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每个个体都具备八项智能,但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智能是不一样的。在实践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 的个体,都具有个人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学习特长。

在肯定个体进行 学习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将每一个体的优势集中起来,必然将呈现出“1+12”的效果。第三,作为教育者来说,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对英雄人物进行反思,有效开发游戏中的情节作为课程资源,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喜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英雄原型的故事与游戏英雄的差异,让学生知晓游戏和现实之间是有区别的,是“来源于现实,但又不同于现实”。再比如利用后羿的攻击范围作为题设,求取扇形面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反思游戏的益处;而非仅仅将之作为娱乐活动。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倡导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通过案例分析、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这些举措也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代入感,能够意识到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案例、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真实性,在创作中还需要注意其可行性。

参考文献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篇3

【关键词】终动终端 思绪方式 语言环境 网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88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的语言,长久以来受到各方的重视。它是知识文献的主要载体,是通向世界的大门,是我们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的凭借。英语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客观上也促进我国的发展和进步,为我们的国家建设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长期以来,在英语的教学上,一直都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脱离原生态的语言环境。近年来,基于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兴起,为破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大大地拓展了英语教学的思路。

一、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一个是教学方式上的理论化倾向,错误地将英语作一门科学理论来教授;另一個就是教学活动脱离语言环境,结果培养出许多不会说英语的学生来。

在传统教学中,英语是作为一门科学来讲授的,通过纯理论化的方式来教授语言。虽然语法体系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容易把握语言本身,但过多的进行理论划分,将英语支解为一条条的规则,传授给学生,却是有害的。学生往往在规则的海洋中转来转去,淹没在一条条的清规戒律中,却忘记了英语本身究竟是什么东西,最后只是沦为了考试的机器。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我们的教师不能传输给学生们一种恰当的语言意境。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最大的功用是用于日常交流和表达思想。而我们的老师很多时候都并不熟悉这门语言,并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语言,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语言,更多的时候是用中国的思维来教授英语语言。往往是学生不知道老师所云为何物,完全依靠猜测,去理解老师“传道受业”中,所触及到的幽微的不同。学生只是一味的生吞活剥,用一种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完全不同的思维体系了,无法从中体会到语言的精髓,其结果也只能是导致消化不良。莫要说去感受的语言的魅力了,就是最起码的理解也是不可能的了。

二、英语学习的本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质上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是人与人交流情感的媒介,其学习涉及人类生理和心理过程的多个方面,包括对语言的感发,对语言环境的感触及对语言思维的把握等过程。

(一)语言的感发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情感的外在表达方式。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情感的自然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受到外在事物的感发,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呼之欲出的东西,是不能够受到思维枷锁的。理性在这里只是一个深层次的东西,是一种隐形的东西,不能表面化。而感性的东西的表达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自然兴发,发言为声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颠倒的主次,就会走向教条,导致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离目标越走越远。

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感发机制,将自己感觉的东西脱口而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熟悉语言本身,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心理过程,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够搭建起通往未知领域的通道。

(二)语言环境的感触

英语是活生生的东西,作为一门语言,它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很难使人感觉到勃勃生机。一门僵死的、无生命力的语言,是无法激起人们的兴趣的,所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营造一种语言环境,使同学们能够感觉到英语是活的东西,是一种能够感触到的东西。

在这里,语言环境就像是人们的心灵家园,语言变成了活着的东西,是可以感触到的。你能够感觉到它的呼吸,它的脉搏,你能够和它对话,能够和它进行思想的交流。

(三)英语思维方式

思维模式是一个更加深层次的东西,它是一门语言的灵魂。学好英语,需要建立起用英语来思考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养成是基于固有的思维模式,把英语作为一种母语来使用,就要用英语思维来思考。

人们是通过思考来认识世界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拥有自身不同的思维结构,学习英语,就需要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无论是思维的起点,还是思维的推理过程都需要是英语式的。如果用中文的思考方式去推理英语的逻辑,将会产生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结论。你一边说的头头是道,另一边外国人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最后很可能沦为鸡同鸭语的境遇。

所以建立起英语的思维方式,才能够真正的学好英语。而要建立起英语的思维习方式,就要真实地去接触英语世界,用英语去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语言环境是不容易获得的,人们更多地是在一种假想的模拟环境下去进行交流,用一种只有中国老师和学生才能够明白的中国式思维的英语进行对话,不能接触到更多原生态的、活的英语。最终结果是,自己沉浸在所谓的虚拟环境中,距离真实的世界越走越远。

三、基于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新型学习方式对英语教学的创造

英语教学的困境,来源于信息渠道的封闭,无法实现与真实世界的沟通。而基于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新型的信息工具,更容易营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人们去感觉真实的世界。

(一)营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

基于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学生们一个真实的英语世界。在这里人们能够张开双臂,沐浴阳光,呼吸到英语世界的真实气息。它是真实存在的环境,活生生的。它规避了将语言作为科学,空乏的理论说教,弥补了教师在理解上的不足,避免了将学生引入歧途。将活生生的语言摆在了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自己拥有了亲自解构的机会。开启了一条通向罗马的崭新道路。

(二)近距离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一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要想学好语言,就要能够充分理解它所处的世界。英语的世界处在我们思维之外,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用我们传统地思维很难定义它,它是复杂的,是一种可以理解却无法表达的东西。它是庞大的,最能够理解它的方式就是去触摸它,打开你的心扉去感触它。

基于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新型学习方式给了我们一个能够去感触它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英语世界中最真实的东西。当我们开启一次航程,用心去触摸,去感触时,这个世界的气息就会慢慢的,深入到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潜伏下来。静静地,当一场久违的春雨过后,它就会在我们的心底里发了芽,生了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会英语世界的思维,构建出正确的思维过程。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英语。

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带给我们的,是我们以前不能给予的。它所营造的语言环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真实空间。它是真实的,具体的,是可以触及到的,是可以感受的,它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是更为科学的学习环境。

在这种新型的环境中,思维模式也是真实存在的,是客观的,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它不是虚无的,飘渺的,它是存在于我们世界之外的真实的存在。而这对于孩子的震撼是超越语言本身的,是对他们世界观的一次拓展。能让他们体会到,除了我们,这个世界上还存在更多的思考模式。而理解外在的世界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其本身的思维去思考。而这不正是英语教学最本质的内涵吗。

四、打破知识壁垒,实现最大的教育公平

基于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新型学习方式,除了对英语学习本身有帮助之外,还对公平地接受英语教育这一机制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教育公平的促进器。

现在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最大的不公平。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占有了大量的优质资源,而一些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则长期处在资源的洼地。孩子们无法公平的接受教育,将来也无法公平地进入现代竞争体系,没办法去和别的孩子竞争。往往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已经输掉了整场比赛。

而基于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新型学习方式,更好为人们公平的竞争提供了可能。它营造出了一种平等的环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机会的平等,它让孩子们拥有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

人类是从蛮荒走来的,走过了充满泥泞的曲折道路,然后才开启了世界的大门。孩子们也一样,他们从牙牙学语开始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由于家庭背景和自身境遇的不同,有的人走了过来,而更多的人留在了泥泞的道路上。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而获取知识的途径是最大的制约条件,基于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新型信息技术为这一过程掃清了障碍。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篇4

近几年, 国家鼓励各个高校发展网络课程、精品课程, 弥补传统课堂学习的弊端和局限性, 然而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人们又在思考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模式的进一步变革, 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进行无处不在、无时无刻的泛在学习, 通过手机终端开展移动学习将成为网络课程学习的新兴模式。

2. 移动学习及移动学习系统

2. 1定义。移动学习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欧美国家一般称之为Mobile Learning,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 移动学习的定义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别: 以技术为中心的移动学习定义、基于与E - learning关系的移动学习定义、从增强正规教育角度出发的移动学习定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移动学习定义。[1]总的来说, 移动学习是依托移动终端设备, 将移动通信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学习活动。

2. 2特点。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方式, 它除了具备传统网络学习的特点之外, 还具备自身独有的特点。

( 1) 移动性。移动学习是依托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活动, 移动终端具有便携、易于使用等特点, 所以移动学习活动也具有较强的移动性, 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个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 ( 2) 及时性。移动学习能够突破传统网络学习只局限于PC电脑的限制, 任何时候你需要开展学习活动, 就可以拿出移动终端进行学习。 ( 3) 泛在性。移动学习具有泛在学习的特点, 能实现无处不在、无时无刻的学习,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4) 普及性。移动学习依托的移动终端小巧、易于携带、价格低廉, 以及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给移动学习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2. 3移动学习系统。移动学习系统 ( Mobile Learning System ) 是指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为学习所建构起的一种由支持网络、资源平台、移动学习设备组成的新型学习系统。[2]移动学习系统是移动学习的载体, 人们都是通过访问移动学习系统来获取移动学习资源, 然后进行相关的移动学习活动。

3. 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多样, 网络课程建设已较为成熟, 但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学习存在不少弊端和缺陷,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网络学习只局限于传统的PC电脑, 难以有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 第二, 网络教学平台及其资源的利用率低,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 没有课程的实时导学, 导致学生网络学习懒散。

4.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

根据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移动学习的特点, 开发出适合网络课程学习的移动学习支持系统进行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 从而促进网络学习模式的变革, 催生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模式,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笔者认为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 第二种是基于资源的下载学习, 第三种是基于过程的在线学习, 接下来将着重探讨这三种模式的学习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

4. 1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短消息是我们日常学习工作中较为常用的通信业务, 该模式是学生或教师将数据传送给短信服务器, 服务器经过分析处理, 再将分析处理过的数据传送给教师或者学生, 该移动学习模式可以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该移动学习模式信息传输的实时性较强, 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学习。学习流程如图1所示。

4. 2基于资源的下载学习。教师上传网络课程资源包到移动学习系统上, 学生把网络课程资源包下载到自己的PC电脑上, 再把资源包导入自己的手机,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手机浏览课程资源包里面的文本、图片、音视频文件, 实现对网络课程的强化学习。该移动学习模式对移动设备的功能和网络课程资源要求较高, 需要开发适合手机终端浏览的移动学习资源, 但该模式下的移动学习较为直观、有效, 易促进知识的吸收和迁移。学习流程如图2所示。

4. 3基于过程的在线学习。此种模式是学生把自己的手机连接上网, 经手机浏览器在线浏览网络课程的网页进行学习。该移动学习模式较为简便, 学生只要连接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网络课程,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论坛等模块进行各类交流, 发布各类信息, 为开展基于移动网络的协作学习活动提供方便。学习过程如图3所示。

5. 总结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促使网络学习模式的进步和多样化, 这是人类学习方式进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借助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 不断改变我们的学习模式, 利用上述三类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进行无处不在、无时无刻的网络课程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篇5

【摘 要】 本论文针对海量移动学习资源元数据的分散,难以检索的难题,提出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SOM的移动学习资源元数据聚类萃取算法,该算法将传统的数据库元数据进行合理的量化处理,形成表征移动学习元数据的四元组(资源编号,科目等级,学科等级,资源相似度),并且根据用户需求,通过调整权值四元组后三个个关键字所占比例,实现扩大或者缩小范围。最终利用 Matlab以高中物理的移动学习元数据为例实现该算法的仿真,进行多赋值聚类,其聚类萃取资源的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一般用户对该移动学习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移动学习 元数据萃取 神经网络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SOM

【中图分类号】 O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24-02

1 研究背景介绍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因特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碎片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 [1]随着移动互联网设施基础逐步完善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层出不穷,移动学习的优点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目前国内很多家高校和公司都加入了移动学习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2][3]本论文提出的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来对移动学习元数据数据库进行高效的聚类萃取,从而使得资源更加结构化,相关性更强,方便用户检索。

2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SOM的元数据挖掘模型

2.1 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的知识介绍

由于移动学习资源的数据量比较大,每个数据量包含的信息较多,并且存在学科交叉问题,故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元数据萃取分类时,必须通过对这一客观事件的反复观察、分析和比较,自形查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并且对具有内在联系特征的事物进行正确的归类。

2.2 移动学习资源元数据量化

即是建立移动学习资源元数据语义关系(同义)的知识库。移动学习资源元数据语义关系知识库,采用 WordNet的基本思想,利用关系表示词汇语义,使用同义词集代表概念,并且在概念间建立不同的关系指针,表达不同的语义关系。[4]本文提出语义知识库的结构,包含:科目编号,学科等级,<章节号——章节主要内容关键词四个部分。

2.3利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的元数据聚类萃取

⑴数据预处理及网络初始化

1. 数据预处理

由于进行资源聚类时,用户可能会关注与关键字密切的资源,或者更可能像搜索与该关键词相关章节内容的介绍,故该论文又设定一个元数据量化资源组的权值函数:

(0.75,0.15,0.1)1(0.5,0.45,0.15)2(0.45,0.45,0.1)3

式中 ( , )w i j表示输入层的 i神经元和映射层的 j神经元之间的权值

⑷选择和权值向量的距离最小的神经元

计算并选择是输入向量和权值向量的距离最小的神经元,如: ( )d j为最小,称其为胜出神经元,记为 *j,并给出其邻接神经元集合。

⑸权值的学习

胜出神经元和位于其邻接神经元的权值,按下式更新:

⑹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要求

如达到要求则算法结束;否则,返回到步骤(2)。进行下一轮的学习。

3 仿真结果及算法评价

由上表可以清晰的看出:组1为 (1, 2,3),组4为 (4),组10为(5),组30为 (6),组36组 (7,8, 9,10),40组 (11)。其分组的正确率高达:85.1%。

由上述的仿真结果,该论文得出结论改进后的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算法能够进行有效的自适应分类,从而高效的进行关键字元数据萃取的功能。但它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习速度的选择使其不得不在学习速度和最终权值向量的稳定性之间进行折中;第二,有,一个神经元的初始值向量离输入向量太远以至于它从未在竞争中获胜,也从未得到学习,这将形成毫无用处的“死”神经元。

4 结束语

目前,很多高校和公司开发出了移动学习(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并且提出较好的处理移动学习资源的处理方法[6],为用户的碎片式学习和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本论文提出的算法,很适合应用在这些碎片资源和微型学习资源的萃取,并且可以为这些应用系统或软件提供大量的聚类资源,从而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3003454.htm百度百科 移动学习2012-12-7

[2] 叶成林 徐福荫 许骏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电化教育研究 2004 No.3

[3] 陈伟超 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9 No.9

[4] 词汇语义知识库浅述 刘兴林 福建电脑 2009 No.9

[5] MATLAB神经网络应用设计 张德丰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01-01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篇6

关键词:Android,移动网络学习,移动应用模式

0 引言

随着近几年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 用户已不再为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所拘囿, 而是正渐次转向了更为便捷、前景更为广阔的的移动教学使用中来。移动教学, 就是指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的教学活动, 学员则可通过移动设备丰富自身知识、并拓展最新技术。在此有利形势推动下, 移动学习即应运而生。移动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对其展开高质量的深度研究, 即已成为当前移动通讯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3G时代移动流媒体的发展为国内移动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 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则为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实现和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终端应用平台。3G移动通讯技术的使用者利用手机终端, 即可轻松畅享高速的网络游戏、以及视频在线观看等全方位视听功能体验。与此同时, 这些技术也为用户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上提供了更为宽松、舒适的环境和条件。只要位于3G通讯信号的覆盖范围内, 通过用户手中的移动终端, 学习者即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入学习情境并接受教育, 这就为用户的终身教育提供更为宽泛的途径以及无限可能。

Android是Google公司推出的开源智能手机平台, 通过利用Java技术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并因其简单、快捷, 同时拥有丰富的API开发接口, 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受众的认可。

实际上, Android移动学习平台就是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基于移动教学理念而加以聚合与拓展的各类Android应用程序及后台服务器程序。因其添加了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模式, 使用户可以高效、便捷地从Android手机登录教学系统, 学习教学课件, 以全面优化和改进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从业务角度来看, 移动学习平台则可提高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服务质量, 随之也将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竞争力。

1 移动学习平台技术分析

1.1 移动应用模式分析

移动终端的应用模式与PC电脑的应用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 特别是在智能手机上的表现则更为明显, 因为智能手机也拥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具体来说, 其应用主要有三种模式, 在此做如下分析:

(1) 单机客户端模式。是指将移动服务的内容 (如学习课程或程序) 完全安装在移动终端设备上。采用这种方式后, 客户端程序均会较大, 用户安装运行后, 不需联网即可完成移动内容服务。

(2) 瘦客户端/服务器端 (B/S) 模式。是指通过浏览器以HTTP的方式来访问服务器的内容, 因此移动终端并不需要安装任何程序。

(3) 胖客户端/服务器端 (C/S) 模式。是在客户机上安装配置一个功能丰富、且具交互式设计的用户界面。在移动终端, 特别是智能手机终端, 胖客户端其实就是指手机客户端。胖客户端/服务器端 (C/S) 方式可以说是结合了单机客户端和瘦客户端/服务器端两种模式的性能优势。具体说来, 一方面, 胖客户端与单机客户端的软件占用空间相比要小上许多, 一般多是几百千字节到几兆字节, 并且业务的交易数据都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的程序进行交互, 交易数据也都会存储在云端服务器, 这就使得不会因为更换手机而丢失数据, 同时更新同步更是极其简单;另一方面, 与传统的B/S相比, 最重要的用户体验可根据业务程序进行界面和操作的各自定制, 特别是在手机终端界面, 不但用户体验良好, 而且在程序界面或图形表现上也不需要传输数据, 如此则既可节省移动通信的数据流量, 并节约成本, 甚至也能支持脱机服务。另外, 手机客户端方式将会使得智能终端的功能得到最完整、全面的发挥。

1.2 平台内容呈现和自适应技术

(1) 内容呈现技术。基于C/S体系架构的移动学习平台中, 主要内容格式有文本+流媒体和动画两种。其一的文本+流媒体可采用XML的内容编辑方式, 由此即决定了当在服务器进行内容编辑时难度较小, 但在客户端内容解析时却会导致效率降低。其二的动画则主要包括Flash动画和SVG动画。在这里, Flash动画以其独特的时间片段分割和重组技术, 同时更进一步结合了Action Script的对象和流程控制, 如此模式则可使得界面设计及动画设计更趋灵活。同时, SVG即是基于XML语言, 用于描述二维向量图形的一种图形格式。SVG动画可直接声明或通过脚本来进行定义或触发, 或者说SVG就是通过脚本语言调用对象模型来实现对所有元素、属性和属性值的访问或控制的。

(2) 内容自适应技术。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复杂多样, 这就使得在学习内容的格式、大小和呈现上面临着各式各类的现实需求。为此, 如何使其可根据移动设备的性能实现自适应转换, 从而适合屏幕大小、适应移动设备计算能力, 甚至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 做到满足这一系列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即已成为移动学习平台开发实现的核心关键技术。移动学习内容的自适应技术框架主要包括设备识别、XSL样本单生成、XSLT转换模块。同时, 也要构建起自适应技术应用环境或情形的模型, 即实现上下文建模。

1.3 Android胖客户端技术

Android胖客户端技术重点包括了Activity和Intent构成系统的页面容器构建和屏幕切换, 可采用XML文件来进行页面的布局, 其中更使用了Android提供的布局技术 (如Linear Layout、Table Layout等) 和相关控件 (Button、Text View等) 以完成页面的设计。同时, 在Activity中加载了XML布局文件, 用于显示、配合Intent完成页面跳转, 其中又利用了Java提供的事件触发技术完成按钮点击等事件的响应处理。Android客户端还利用了Http Client类及相关技术通过HTTP协议与远程服务器端进行网络通信, 包括传输请求和响应命令, 藉此完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实时交互。在客户端, 则利用sqlite来进行数据的存储。

还需提及的是, 平台开发工具主要包括Android SDK、MyEclipse。具体来说, Android SDK是以Java语言为基础, 用户可以使用Java语言来实现Android平台上的软件应用开发。通过SDK提供的一些工具将其打包成Android平台使用的apk文件, 又利用SDK中的模拟器 (Emulator) 来模拟和测试软件在Android平台上运行情况和实现效果。Android SDK还包含各种各样的定制工具,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即是Android模拟器和My Eclipse的Android开发工具插件 (ADT) , 本课题就采用了My EClipse8.0集成开发工具来进行相关研究的。

1.4 服务器端技术

本课题服务器端的开发技术同样采用基于Java的平台体系, 同时也采用了My Eclipse集成开发工具, 这一点与客户端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技术都一脉相承。目前, 基于服务器端的WEB开发语言非常丰富, 其中居于主流的开发语言分别是PHP、.NET、JAVA语言。考虑到不同的开发技术都各有其特点, 在本课题中, 尤其鉴于Android客户端为基于Java体系开发, 而且为了降低开发语言成本, 因此服务器端Web亦同样采用Java开发技术, 同时也仍旧采用My EClipse集成开发工具。此外, 还采用了轻量级开源体系软件Mys QL, 应用服务器Tomcat等。

特别地, 为实现web服务端的职能分工, 即使用了基于MVC设计模式的Struts组件。MVC的含义可分别表示为:模型 (Model) 、视图 (View) 和控制 (Controller) 。其中, Model层实现系统中的业务逻辑, 通常选用Java Bean或EJB加以实现。View层则用于与用户的交互, 通常采用JSP来设计实现。此外的Controller层是Model与View之间的连通媒介, 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用以显示, 同时还可以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其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概略来说, MVC是一个设计模式, 能够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实现强制性分开。

2 平台分析设计

2.1 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目前, 学院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已涵括众多功能, 诸如提供网上课堂学习、测试、复习, 共享资源分享题库, 教师和同学们教案下载等。以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据, 进行改版, 改进后的分类及内容如图1所示。

在完成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模块分析探讨的基础上, 即可对移动学习平台功能模块展开研究设计, 可得其主要内容如下:

(1) 学院题库。题库上传下载, 对于Word、Excel、PPT、Txt文件都可以实现在线阅读。初步已完成计算机一级、英语B级题库在线阅读功能。

(2) 在线课堂。教师端完成在线课堂发布, 包括课件、教案、作业、试题的发布、学员管理, 更具备了可以即时发起聊天功能。学生端则可完成选修功能, 同时也可以查看教师发布的课件、教案等信息, 此外还具备了留言功能。

(3) 学院公告。可以进行新闻、公告的发布。同时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增加。当然, 还可以在线阅读。

(4) 学院海报。可以发布海报, 并上传海报图片和文字海报。同时也可以对海报实现相关管理。

(5) 学院广播站。可以在线发布广播 (语音版) , 在线收听。也可以对广播信息进行系统管理。

移动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2.2 系统的体系架构

根据系统需求, 系统采用了C/S体系架构, 具体即如图3所示。移动学习端通过Web服务获取课程学习资源和相关信息。而Web服务接收客户端请求后, 就访问数据库获取需要的资源和信息, 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客户端。服务器端管理系统则负责管理系统用户、学员信息、课程信息、课程资源和学习进度等各类动态数据。

2.3 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移动平台可分为PC管理端和移动学习端。其中, PC管理端主要是管理员进行后台管理, 而教师可进行信息发布。移动学习端则主要是学生通过wifi或移动基站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故综合平台需求而得如下移动学习平台结构图, 具体如图4所示。

2.3.1 PC管理端设计

PC管理端的用户为管理员和教师。管理员在PC管理端实现用户权限的分配, 包括对导学教师 (辅导员) 管带班级的分配和任课教师传授课程的分配。导学教师在PC管理端主要是实现信息的发布。任课教师则主要是实现教学资源的上传。基于此, 在PC管理端设计中, 可配置如下主要模块:

登陆模块可针对不同的系统用户登陆而随之提供不同的操作内容。用户登录采用实名制, 不需再进行用户注册, 所有教师信息均由后台数据库实现直接匹配。根据所输入的教师身份进入到相应的管理界面。新聘教师需由管理员输入到系统教师库内。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实现管理员对所有模块、教师、学生用户权限的指定。并对人员库进行全面、定期维护, 包括查询, 添加, 删除信息等。

信息管理模块则主要是面向导学教师 (辅导员) 开放, 可以对班级信息进行维护, 包括学生成绩录入、修改、删除、班级公告、及最新通知。

资源管理模块主要是面向任课教师开放, 可以对所授课程进行资源的维护, 包括文本资源, 视频资源的添加、删除、及修改等操作。

2.3.2 移动学习端设计

移动学习端的用户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学生登陆本移动平台亦无需注册, 只要在移动终端登陆页面输入学号及密码, 同时执行学生库匹配。匹配成功后, 即实现学员用户成功登陆。登录后将进入系统主界面, 如图5所示。

移动应用成功的标志就在于能否提供一个出众的用户体验, 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用户体验将处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快速、响应、无缝即是最佳用户体验必须具备的三个重要特征, 详细来说, 就是运行速度快, 反应敏捷和良好的交互。

3 结束语

在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移动学习的应用发展已吸引了众多关注。移动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 如何使得平台更加接近人性化, 更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以及如何根据移动平台的学习特征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 并且应用到高校外的其他领域, 因而发展基于移动平台的全民普及教育的新模式即已成为本次及未来工作的首要研究方向。本次研发成功的Android移动学习平台具有交互性好、资源更新方便、及数据流量小等主要特点。为此, 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亦可广泛应用于手机、PDA、平板电脑或其他便携式设备, 如此即为学习资源服务提供一条崭新的获取通道, 而且对移动学习系统的深入研究也将具有重要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海峰, 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 2010 (1) :95-96.

[2]杨方琦, 杨改学.近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0 (6) :39-45.

[3]高蓉蓉, 吕森林.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J].现代教育技术, 2006 (6) :13-15.

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资源库建设 篇7

一、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及利用情况

1. 资源建设基本情况

全国教育资源开发中,由于高校本身具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开发实力和能力,在教育资源的建设开发方面早于基础教育学校。截止2010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700余门,并新建设了10000余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3]。

另一方面,由于全国对于基础教育的资源需求更加急迫,并且数量更加巨大,教育部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4]。到去年年底,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网络全覆盖,宽带接入比例超过50%[5];在两个平台上已建立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等;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到各级各类教育;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包括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主流教材配套的教育资源,学段从小学到高中,学科覆盖了从语文、数学、英语到音乐、美术等所有学科,教材出版包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几乎所有出版社的新近教材。

2. 网络教育资源利用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教育发展情况不均衡,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均衡,这些具体的现状制约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如何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以缓解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状问题,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知道国家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体现得尤为充分。资源建设的落脚点是最终的应用,那么对于已经建成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如何呢?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设都是显性的东西,很容易量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库的建设都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数字化资源应用的成效却是潜移默化的,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校的管理层面,往往是重视建设轻视应用,这其中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教师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深度还不够,思想意识比较淡薄。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了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数字化展示台等这些教学媒体就是信息化教学了,在课堂上使用PPT幻灯片或其他类型的课件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了。对于教学资源的运用深度不够,或者说没有充分发挥出资源的应有功能。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抱着“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演我看”的心态进行着传统课堂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这些现象与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大潮格格不入。实际上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对各种各样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但现实却是教师不愿用,学生不愿看。从我们课题组2016年初深入到乐山市沙湾区的中小学校座谈中得知,教师反映有的资源与教材版本不配套,例如,他们使用的小学数学教师是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人教社版,但是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却是2002年审定的人教社版。教师和学生对于资源的使用往往被局限在学校或教室里,师生离开学校的环境后对于资源的利用就很不方便了;由于有学习形式单一、学习方式僵化的因素,学生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发展规划》的开篇即提到“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2]。信息时代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这些学习方式需要除了学习理念的引领,还需要有相应的学习资源作为支撑基础。

二、基于移动学习的资源库建设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指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而且这些移动设备不但要求能呈现学习内容而且还要能支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4]。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它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模式。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能通过移动学习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和互联网技术(无线网等)随时随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使得碎片化的泛在学习成为现实。如何建设移动学习所需的资源库呢?

1. 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处理

首先是课程教材的数字化处理,所谓数字化即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纸质教材转化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能识别、存取和利用的资源。但是在实际制作数字化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的数字化处理不等于电子化处理,不能仅仅把纸质的教材变成能够浏览的网页[6]。应该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的学习平台,使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实时交互的学习模式。

除了教材之外,还应该提供学生学习所需的各种必须资源和拓展资源,如同前文提到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那样,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提供素材资源库、典型案例库、专家讲座库、试题库、作业系统、演示/仿真/虚拟实验实训系统、在线测试/考试系统等。

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数字化资源是教学视频资料,如果上述的资料中有的仅仅是信息载体的改变和信息载体的搬家,那么教学视频则最能体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当下微课、幕课、翻转课堂等一些新型的教与学中的方式方法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时期,微型教学视频的价值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为学习者在移动的环境中学习微课成为现实。微课的时间短,一般5~10分钟,并且往往是以知识点为单位。在录制微课前需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如果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做到主题突出,把一个知识点讲解清楚,让学生容易理解,哪些内容重点讲,哪些仅需点到为止。在知识点的划分上要注意知识点的独立性,弱化知识点的承前启后。由于时间短,在语言的组织上要做到干练,切忌拖泥带水。由于电子产品功能的不断提升,使得教师个人在微课制作中几乎不存在技术的障碍,安装相应的软件即可,比如基于电脑的Camtasia Studio、Web Ex Recorder、屏幕录制专家等,基于平板电脑的Showme、Educreation、Playback等,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录像拍摄功能进行微课录制。

2. 资源库的建立

为了降低对各个终端的运算和存储压力,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现在资源库的建设都已广泛采用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以通讯网络为中心,由大规模的数据和分布在网络上的计算机集群构成共同承担计算任务,各个应用终端或应用程序可以按需从网络上获得存储的空间和运算支持[7]。云计算具体应用模式有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平台即服务(Paa S)和软件即服务(Saa S)三种模式[8]。

云计算并非仅限于Iaa S(基础设施)的建设,在Paa S(平台)(例如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应用(如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也有相应建设。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云计算技术,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建设面向区域内的各种学习群体的云环境。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是数据库以及各种应用系统的运行载体[9]。为了既要丰富网络化学习资源库,又要降低数据的冗余度而不至于形成资源数据孤岛,可建立面向运行、面向测试和面向公用的统一资源云存储。如面向学校服务、面向学生应用的云存储架构(如图1所示)。

对于统一标准的、结构化存储的数据库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架构,容易高效率地实现资源的共享。比如本课题组正在研究的一个培育课题———“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诗歌中的应用研究”,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中,全国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低于69篇古代诗歌诗词,随着高考中语文分值比重的提升,几个主要版本的小学教材中诗词应该不会低于100首。对于这些公共的必学诗歌诗词,我们把这些诗词数字化、多媒体化能进一步充实当地基础教育资源库,加快实现资源的共享进程。把这些小学教材中的诗歌诗词(约70首)制作成动画形式,声画同步,图文并茂;能在浏览器中顺利播放和使用;支持手持设备的Android系统和Mac操作系统所支持的版本。这将一定程度上加快小学语文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进程,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中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教育信息化。对于已有校园网覆盖的学校,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这即是个性化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使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PAD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进行学习,这即是泛在学习的形式,架构如图2所示。

对于这些开放的、共享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方便地进入,自由地学习,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通过学生选择性的学习,既可以查漏补缺,又可以巩固强化知识,也是学生课外延伸性学习的最好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正是有了这些丰富的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才使得当前的幕课(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为MOOC)、微课、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等新的教与学方式方法成为可能与现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2016-3-4.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3]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DB/OL].2016-03-0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 e/s3843/201111/126346.html.

[4]教育部等.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Z].山西电教,2015(1).

[5]李春辉.十年课改回顾与反思[DB/OL].2014-7-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06/11/7941640_438577828.shtml.

[6]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

[7]姚天祥,徐运红,刘双霞.云计算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4).

[8]刘旭勇.云计算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策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7).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篇8

1 目前移动互联学习网络建设过程中的困境

1.1 教育部门对移动学习网络的认识滞后

目前大部分互联网民只将网络视为娱乐消遣工具,或是迫于学习生活压力,视网络为泄压工具。在教育领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学机构对互联网的应用意识还较滞后,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教学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新的技术与方法不易管理和评价,网络学习容易导致学生滥用互联网而贻误学业。移动学习方式相对较为新颖,一方面,部分教育部门对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设备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缺乏对移动学习的有效引导,所以对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还持观望态度。

1.2 互联网管理部门对数字内容的监管不足

大部分互联网的利润来源于广告,一些商业网站片面追求点击率,肆意投放和链接广告、传播低俗内容,完全不顾社会道德,导致网络文化日渐低俗化,这都是培养良好网络学习氛围的重大障碍。随着手机互联网络功能开发的日臻完善,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受到新的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受到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能够以高速度进行存储、传输和复制,成本很低。另一方面,对于手机学习这种新的传播方式,相关法律和监管措施的制定滞后,仅靠著作权法很难回答这些纠纷。

1.3 建设移动学习网站面临技术难关

尽管目前3G手机能够实现很多移动学习所需要的功能,能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但是由于各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系统开发商之间存在技术壁垒,为学习软件的跨平台性造成障碍,软件不能跨平台运行,信息就不能实现共享,所以能够开发兼容度可靠的软件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困扰着移动学习数字化的前进步伐。3G之路刚刚开始,业务的发展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网络、终端、业务开发、服务拓展等方面持续完善。

1.4 移动网络的学习内容供应链不完善

手机互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领域,而对于学习领域的开发关注太少。大多数的教学软件开发公司规模较小、实力弱,零散化经营,在人才队伍,媒体数量,资本实力等方面还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而构建移动学习网络平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手机屏幕较小,显示内容有限,不易植入广告,缺少合适的收益模式是移动学习网站难以生存的重要原因。如果要建设持久稳固的移动学习网络平台,网站运营商就必须与教育机构通力合作,建设长期高效的供应链和盈利模式。

1.5 移动学习媒体的技术标准和内容标准滞后

3G手机在我国时兴不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定的技术和内容标准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是正如图片格式、视频格式、交互界面的设计模式一样,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来引导,各个制作机构都“各自为政”,就不能解决学习内容的跨平台和兼容问题,对教学内容的好坏就缺乏合理的审核标准,长此以往,网络教学环境会更加混乱,使用户失去信心。

2 基于手机的移动互联学习网络的构建策略

2.1 转变观念让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基于手机的移动网络不仅将传播者与接收者置于平等地位,而且带给学习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体验,移动学习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网络的交互性给了学习者传递信息的主动权,使他们能随时随地发布最新的知识信息,共享学习资源。信息管理者要把媒介法制和道德观念作为网络学习的重要准则,加强保障手机网络安全,需要手机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以及服务运营商的共同合作,同时也需要全体手机用户积极参与监督,共同打击。

2.2 移动学习网站要构建长效资源供应链

移动学习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想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了有硬件以及软件的支撑外,还必须有相关的运行标准。作为主要的内容提供商,教学机构与手机运营商合作,对学习内容推行个性化定制,开发个性化浏览器。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年龄、学历特征等需要,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对自己感兴趣的网站,建立个性化订阅需求,对建立长久的盈利模式和维持学习平台的运行也是大有裨益的。有了良好的网站信誉度和信息共享氛围,就能吸引更多社会上资深的学者和高技术人才参与进来。

2.3 移动学习网站要推广二维码寻址学习

二维码不仅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表达汉字和存储图像,安装了二维码识别程序的手机能够像登录互联网输入网址一样,读取印刷在学习材料表面的二维码,通过移动互联网寻找到对应这个“条码”信息的页面乃至网站,从而获取与该资料相关的丰富信息[10]。手机二维码将移动学习与无限的信息世界建立联系,利用手机二维码寻址定位,不仅更方便,更能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去自发探索,因而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了手机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2.4 移动学习网站要探索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新方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某个专业或兴趣小组的学生,组成学习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学生可以自由分配任务和角色,就像美国的虚拟社交网站“Second Life”一样,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一项学习任务[3]。现在正在流行的“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学习者可以通过“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而形成讨论组。除此之外,还应充分重视发挥手机互联网即时通讯的优势,如QQ、ICO、MSN等这些在线学习和在线辅导的非常实用的网络工具。

2.5 探索基于手机的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由于手机屏幕显示内容有限,资费约束性大,客观上要求学习内容的信息容量要小,在单位流量内表达的信息越多越好,由此就不得不尽可能地压缩教学内容。对于那小小的手机屏幕来说,以往的方式就是文字加图片,但是单纯文字所表达的信息量仍然难以满足人们对丰富信息的需求,而且纯粹文字加图片的界面显得过于单调,吸引力不强。根据国外一些专家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调动感官数量越多的媒介,传播效果就越好[4]。因此,我们要积极使用交互式软件链接流媒体视频来传输教学内容。

3 结束语

基于手机移动学习的开展有赖于信息传播者积极的观念和制度来引导,也有赖于学习者的广泛参与。随着3G技术的进步和用户认知水平的提高,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必将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成为一种迅猛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贾瑞晶.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案例设计[J].软件导刊,2010(11).

[2]吉晓娟,邬家炜.手机二维码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技术准备,2010,(24).

[3]彭木根,王文博.无线资源与3G网络规划优化[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篇9

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是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方向, 在无线网络环境下, 任何移动设备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终端设备, 由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我们应该加强对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 探索如何实现不同设备终端之间的协同工作, 从而为实现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 有利于我们加强对该平台的性能、模块、功能等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促进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高效应用和快速发展, 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1 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简单概述

1.1 无线网络概述

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 它的传输媒介是无线信道, 无线局域网是对有线网的发展和延伸, 无线局域网的广泛使用, 使得计算机更加的便捷化、速度化, 同时也增强了相关设备的移动性, 打破了有线网联通不方便的缺陷。现阶段我国使用的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大概有10种左右, 我们常用的有802.11b、802.11a、802.11g、Hiper LAN/2这几种。

1.2 无线网络学习概述

无线网络学习主要分为集中式、讨论式以及移动式这三个方面,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集中式无线网络学习的物理结构类同于普通网络教学, 例如:交互工作室, 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在使用的时候要考虑到宽带和传输相关方面的问题。移动式无线网络学习灵活性强, 同时又很方便快捷。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式教学平台一方面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 但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也会使得学习者的记忆力分散, 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讨论式无线网络学习使得信息能够实时的共享,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让信息和数据在多人之间相互交流。

无线网络在当今社会基本上实现了普及化, 现阶段关于无线网络学习的方案主要有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和基于无线网络的无线学习。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方案是在通信数据非常少的情况下, 运用文字进行的教学活动, 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是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方式无论是应用时间还是应用范围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基于无线网络的无线学习主要是采用笔记本、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在无线网络的环境下进行实时的交互, 同时还可以进行查阅和浏览等。相比于国外的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 我国的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起步晚。目前,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将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由研究转向了应用阶段。例如:欧洲国家移动学习年会的举办、德国“同步远程教学反馈系统原型”等等。我国现阶段对于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移动教育实验室”、“移动教育”以及“无线接入网络教育研究”等项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2 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

2.1 移动学习平台的性能评价

为了清楚的了解移动学习平台的性能, 我们在学习平台构建之前会通过仿真提前对移动学习平台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对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性能评价我们主要使用OPNET工具分别对集中式无线学习平台、移动式无线学习平台以及讨论式无限学习平台进行利用率、相对位置、总体性能等方面的仿真。

2.2 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模块

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模块可以分为教学模块和管理模块两大类, 其中教学模块主要是电子白板子系统、实时多媒体子系统、移动同步浏览子系统、查询子系统、课件点播子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课件的实时采集、制作和管理子系统, 无线网络的动态监控子系统。不论是教学模块还是管理模块, 都是移动学习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移动学习平台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我们要对各个模块中不同的子系统进行研究分析, 加强对不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在对移动学习平台进行设计的时候, 要优化各个模块的性能, 提高不同模块、不同子系统的性能, 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性, 增强移动学习平台的实用性, 提升移动学习平台的用户满意度。

2.3 移动学习平台的组播设计

对于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而言, 组播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 因此, 我们在对移动学习平台进行构建的过程当中要采取组播方案。移动学习平台的组播设计能够很好的实现现代化教育的目标, 但是组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由于组播成本高、学校管理严等原因, 校园网对组播的支持力度并不是很大, 很多学校禁止使用组播,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组播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组播隧道或者应用层组播等方案进行校园网组播的建设, 提高点播的效果, 同时组播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电影、学术讲座、科研、教学、新闻以及球赛转播等服务, 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应用

3.1 质量控制

通过编写网络控制程序, 使得服务器端在B/S结构的设计下, 能够将监测程序的数据进行动态的获取, 从而实现对所使用网络的判断和客户端的控制。质量控制主要是建立音视频点播质量控制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B/S的结构, 采用VC++开发语言实现服务器端, 采用ASP (Active Server Page) 与脚本语言实现了WEB页面形式的客户端。音视频点播质量控制系统采用具有监控程序的服务器端、具有播放音视频的客户端, 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服务器端与ASP页面之间的信息数据传递。

3.2 实时交互

Sun设计JMF框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相关的数据处理, 在移动学习平台上将JMF框架进行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该平台语音交互的问题。音视频实时交互的主要过程包括音视频的采集和编码、音视频的传送、音视频的回放, 其中, 音视频的采集编码能够用类的形式将相关的数据进行封装, 在使用的过程当中, 我们不会直接和数据打交道, 而是通过相关的对象实现编程, 这样就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和实时性都得到了提高, 从而很好的促进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和使用。

4 小结

现阶段我国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的移动学习平台将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 我们应该看到移动学习平台发展的潜力, 加强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和分析, 提高对移动学习平台的了解和认识, 及时的处理和解决移动学习平台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实用性和及时性, 为移动学习平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另外, 我们在对移动学习平台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当中既要能够满足我们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又要能够考虑到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的差异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移动学习平台的实用性。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终端的差异性、连接性、无线网的优化布局等等, 然后按照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 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 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 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 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的工作环境、协同工作支持平台、设备适应层以及应用程序层的顺序自下而上的进行排列分布。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我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发生着变化, 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实现了无线网络与教育的结合, 促进了教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首先对无线网络、无线网络学习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然后对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的性能评价、模块功能以及组播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最后从质量控制、实时交互两个方面对基于无线网络环境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

关键词:无线网络,移动学习平台,无线网络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诗, 杨兵, 何伟康.无线网络技术角度下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分析——基于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J].软件导刊, 2013.

[2]田嵩, 魏启荣.混合云模式下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公共平台下阿拉伯语课程学习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 2014.

[3]琚春华, 杨杰, 汤旭翔.高校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移动学习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4]李小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J].高教探索, 2015.

移动网络学习教育教学 篇10

摘要: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变革机遇,在移动网络时代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改善当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特点,提出了在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移动网络时代;文化素质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在当前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单一,难以较好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时代的改变,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也产生了变化,如何在新时期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创新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也是众多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

一、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特点

1.移动网络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移动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在移动网络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充分满足了学生之间新的的社交需求。借助于移动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并且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当前学生的交流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特点,例如很多信息的传播更加依赖于移动网络,特别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2.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影响逐渐加深

在移动网络时代所产生的网络文化也对学生的心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网络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大众文化,其形式和内容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这是网络文化流行的基础。但是在网络文化横行的今天,也掺杂着一些糟粕内容,如低俗内容、暴力内容、极端内容等等,这些都可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移动网络时代下,网络文化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进一步加深,高职年龄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特征共性。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促进了学生自主性、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对于各种信息的掌握量也得到了提升,这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3.移动网络平台成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当前,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交工具也开始流行,如QQ、微博、微信等等,这些网络平台的普及也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相较于传统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途径而言,利用移动网络平台开展相应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能够在信息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方面获得较好的提升。例如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移动网络平台进行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宣传范围,这是传统宣传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还能够加入大量的多媒体教育资源,更好的丰富教育内容。

利用移动网络的优势创新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能够改善当前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二、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措施和方案

1.积极利用移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

首先,在移动网络时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中,应当打破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思维。积极利用移动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资源利用率。为了提升教育效果,可以同时选择多个移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拓宽网络教育渠道。有效利用移动网络平台的功能,如转发、点赞、评论等,使得学生也能够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这对于提高教育范围和教育效果也有着重要作用。在一些校园论坛中,可以定时发表关于文化素质教育宣传内容的帖子,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大范围、高效率、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2.结合热点话题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传统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教育有效性不高,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难以被当前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移动网络时代中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应当利用移动网络的特点,注重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有效性,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话题,如社会新闻、社会现象、校园新闻等等,这些热点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对这些热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深入分析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价值,引导学生从正面角度看待热点新闻事件,结合当前热点话题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定期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是提升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各种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利用微博网络平台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可以是线上的网络活动,也可以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活动。活动内容应当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紧密结合当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在移动网络平台上针对校园内的一些感人事迹,发起感动校园的网络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身边的感动人物和事件,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进行感动校园人物和实际评选。通过这样的网络活动,不但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参与,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这些感人事迹的正面影响,有效提升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质量。

结束语

当前,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移动网络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移动网络的发展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机遇。应当积极利用移动网络开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活动形式,实现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教育方式的实时化。

参考文献

[1]刘楚佳,庄丽丽. 目标、体系与策略:高职院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9:64-67.

[2]张曼. 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施途径[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5-8.

[3]金淑芳.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多元性建构[J]. 职业时空,2015,02:26-28.

[4] 欧阳康. 自觉面向新挑战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4,(9):11-13.

上一篇:电解电容隔膜下一篇:记者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