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造

2024-06-26

股份制改造(精选八篇)

股份制改造 篇1

2009年1月16日,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公司经过了一番包装, 正式挂牌亮相, 而改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 国家赎回不良资产是很正常的, 在明确确立政策性银行应该承担的智能前,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享受巨大官定利差的同时也承担着一部分政策性融资任务。大部分不良资产由于指令性贷款导致。而农行较其他行的问题更严重在于随着体制转轨, 由其他银行所承担的政策业务, 其相应的不良经营在市场开放后由于本身行业高速发展而得到有效地弥补和缓冲因而造成了在上市之后, 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在各业务参数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但由于长期工农业剪刀差造成了农行以及大量的农村信用社的坏账持续积累。先有了1994年的为信用社买单, 再有这之后的农行不良资产剥离。从根本上说, 这都是政府为过去发展路线的牺牲所必须的埋单。

其次, 大量注入现金值得商榷。其实在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进行剥离之后, 农行的政策性亏损因素就并不是很多了, 加之其承担着的广泛的农村存贷市场在信用社信用和资产危机时成了众多基层中小储户的唯一选择, 其传统存贷业务在当时较大息差的环境中实际上是可以有较好业绩表现的, 但服务环境、服务态度、信业务开展、业务能力和经营思路上, 农业银行在四大国有中可说是乏善可陈。

注:数据来源于各行官网年报披露, 建设银行贷款风险采用分级方式

再次, 去年开始大量的国有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在海外市场抛售套利使得人们对引入国际优质战略投资者提出了质疑———他们是雪中送炭还是火中取栗?固然引入由国际信誉的境外投资者对于提升国有银行去政府操控形象和国际公信力以及投资吸引力有莫大帮助, 但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中已不是过去的质疑而是投资者对于资产低估和寡头经营暴利的看好预期。由于金融危机外部环境中国内经济持续走好, 虽然在大量政府操纵经济发展职责中, 更多机构投资者还是看好中国后市, 在整体市场缺乏资金容纳的环境下, 中国信号和政府支持无论在境内还是外部投资者眼中都是难得的投资品种。

如果从银行资产经营的角度来看, 对于农业银行的持续投资是否还真的是有价值的呢?

由表1披露指标来看, 在未进行不良资产剥离之前, 农行的资产质量严重不良。即使在剥离之后, 不良贷款占比依然高于其他已完成股改上市的商业银行。虽然资本充裕率勉强达到强制监管标准, 但是其拨备覆盖率却较以往更低, 说明其资产仍然在进一步恶化。

注:CAMELS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还有效率类指标7项, 营业收入结构类指标4项

结合表2的评价指标看来, 其资产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只是由于剥离不良资产造成其流动性畸高, 使得收益状况在短期内有所调整, 但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不足, 说明其后续需求的资金将更高, 那么如果从理性投资看来, 对于农行的继续注资增加流动性剥离不良资产实际上并不是合理选择。

二、农业银行上市的目的———拆分取得利润输送

事实上, 农行的管理层一直在反复强调“上市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坏账剥离、股改、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建立现代金融机构, 而这样真正的目的不仅是通过上市这样的一个规范需求来规范中国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更多的可能在于脱离多年积累下的包袱。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股改过程:首先, 作为曾经政策性强制贷款的补偿, 国家通过剥离其不良资产实现农业银行的资本充裕率基本达标;其次, 汇金公司作为国家主权金融公司注入万亿满足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要求;再次,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分散稀释股权使其合理化;最后, IPO实现A+H上市融资, 成功获得融资资金后, 战略投资者择机抛售获取可观利润。

那么这个过程谁在其中盈利了?农业银行通过不良资产剥离实现了管理权清晰, 同时也剥离了管理层责任, 将可能存在损失一并计提, 使得接下来的一任甚至几任农行高管都可以轻松地实现持续盈利并享有银行业高管激励;汇金公司作为国家主权金融管理公司, 实现了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 其投入农行的万亿资产将必然会获得巨大的账面增值;境外战略投资者必然是受益者, 而且短期快速套利而国家也通过这样的银行业改制实现了银行业脱困, 快速将一家资债不相抵的大型国有银行扭亏为盈利良好的股份制银行;至此这个共赢游戏貌似结束。

但事实上国家为股份制改造承担了大量不良资产的变卖。中央汇金是在注资后实现账面浮盈, 但是这种浮盈是很难或者说是不能兑现的。农业银行的股权清晰并不是由于理顺而是在于简单剥离———把经营不善的那部分拿出去, 最优质的资产留下。境外战略投资者在短期持有后必然是快速抛售套利离场。最终留下的只能是A股跟进的中小投资者。简言之, 又是汇金公司一次成功拆分———把不良资产卖给国家, 把优质资产卖给股民, 把卖得的利润转移给境外投资者, 自己留下股份控制权。如果把股民更分散化为全民, 那么实际上是把国民多年积累的社会财富通过拆分再卖给部分国民, 从中索取利润给境外投资者。

三、农业银行改制的路径选择

农行上市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彻底划清政策性和商业银行业务, 撇清所有行政“支农”任务。上市后的农行将是真正的商业银行, 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框架、有完善的内控制度、具备持久盈利能力的商业化金融机构。而将政策性支农任务交由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但事实上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农行的政策性支农业务, 因为农行渠道的独特性和政府对其的特殊定位, 使得这样一种带有明显政府补贴性质的政策性贷款成为农业银行护身符, 其业务可以保证农行的长期业务经营没有放贷压力, 不管怎样亏损都可以归罪于这样一个“政府行为”。其或者继续从事政策性信贷业务之名行商业化经营之实耗掘民利, 或反之重蹈覆辙, 侵害以国有代管为主的全民利益。

同样反观农村信用合作社, 营业网点众多且多位于基层, 政策支持优势明显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本身自有资金缺乏、资金紧张, 却在自身经营情况下实现脱困并有不小盈利。农行的经营困境并不能只归咎于政策问题, 而更应思考企业管理运营的本质弊病, 其中就有2006年审计署公告的违规吸储、放贷、开具票据的问题, 后随着邯郸农行5100金库款被用于购买彩票而暴露出来的监管缺失使得农行在管理问题上的弊病被媒体推到众人眼前, 加上一向被人诟病的农行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态度问题, 公众逐步开始质疑政策性亏损背后可能存在更多的经营性亏损原因。

更大的问题在于当政府为这样的问题企业买单的时候, 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不好, 这对于国有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不利。固然政府对于农行买单更多出于对政府和国有企业公信力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稳定和信心的多方考虑, 然而这样的注资盘活是否可通过其他更为灵活而高效低成本的形式解决?

农行在资产剥离是实际已资不抵债, 情形与1994年前后的农村信用社危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当时我们试图通过建立信用合作联社、实现区域内资金的融通和拆借的方式实现信用社资产的盘活, 然而, 信用联社并不降低贷款不良率, 反而由于资金的更加廉价使得各社不负责任的疯狂放贷, 造成国家最后约4万亿的政府负担。而当这样的一种依靠绑架政府对百姓公信力承诺而不负责任的经营手法已经在众多国有企业中形成通病。因此, 要想走出这个困境,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农行的改革虽然事关重大尤需慎重, 但是未必不能做个试点:

第一, 内部而非外部整合后融资上市。将农行的资产分省市、分区域评级, 集合优质资产注入新公司, 对于不良资产成立资产运营公司逐步剔除;对于网点进行评级审定, 在现有的网点整合思路基础之上, 就不分盈利存在需要一定时间网点, 在区域内集中打包出售给有充裕资金和经营愿望的当地商业银行或有意进入的商业银行;对于承担政策性任务的“三农业务”可更多依赖政策性银行, 鼓励政策性银行开设或收购农业银行相应网点。

第二, 共同拆分整合而非整体调整。将农行各网点按照省分行或更小单位进行独立化核算, 甚至可由地方政府托管;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地区可以鼓励跨区有优先并购;缺乏持续经营能力的可以允许股份制改造甚至被其他少年工业银行收购;承担政策性任务的“三农业务”可通过招投标方式分区域由有一定资质和网点规模的银行竞标取得。

第三, 资金捆绑搭售资产。通过分省市分区域资产评定后, 对优势资产予以集中管控, 并直接整合上市;对不良资产以相应合理的资产处置补偿费用或政策补偿由各全国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竞标取得, 使不良资产处置分散化, 同时减少政府对农行股改的短期直接投入资金压力。

第四, 银行业竞标托管方式。分省行和业务单元拆分, 由一定资质和经营能力的银行竞标托管, 一核心考核来评定托管业绩, 要求托管者以多种方式对被托管者经营业绩核心指标承诺并担保, 且在达标后取得相应利润分成。

预期依照汇金方案进行全国性不良资产剥离后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 不如分省市分区域拆分引入国内投资者。在保证整体的思路不变情况下, 降低整体经营的拆分风险以及投资门槛。不仅可以更大限度实现资产保值、减少国家主权投资的短期大量资金投入, 还可能促使国内银行从业者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第七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Frederic S.Mishkin米什金.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黄达.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易纲, 吴有昌.货币银行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股份制改造服务合同 篇2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鉴于:

甲方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乙方是根据_________市政府【___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和_________市工商局【___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号文件依法从事国有、集体性企业股权转让挂牌交易、鉴证,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见证以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的机构。

第一条 释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文意另有所指,以下词句和表述在本协议中应按如下解释:

1、股份制改造:甲方作为有限公司由目前的有限责任公司状态变更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形态,并在乙方登记托管的过程;或者甲方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形态,并在乙方登记托管的过程。

2、股权转让见证:为配合股份制改造,乙方可根据甲方需要为甲方出具《股权转让见证(鉴证)书》(详见附件1乙方《股权转让见证业务指南》)。

3、股权登记托管:完成股份制改造后,甲方为乙方办理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以促进乙方的股权交易和融资渠道顺畅(详见附件2乙方《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指南》)。

4、工商代理变更登记:乙方根据甲方授权,代为办理甲方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所有相关工商变更登记。

第二条 股份制改造服务的目的为充分利用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法定注册资本门槛降低的外部形势,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内外结合疏通公司融资的渠道。甲方委托乙方作为其本次股份制改造的服务机构(代理权限见授权委托书)。

第三条 股份制改造服务的期限

甲方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并在乙方交易所登记托管之日止。

第四条 股份制改造服务的内容

1、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参与甲方关于股份制改造的股东会,根据甲方各股东的具体要求起草关于股份制改造的股东会决议并由甲方各股东签字确认。

2、受甲方或者甲方股东的委托并根据股东签字确认的法律文书,乙方为甲方股东代为办理如下股份制改造事宜:

(1)设计股份制改造方案交甲方各股东审议后确定(内容可能包括公司的股权重组方案、资产和财务重组方案、内部治理机构的调整方案等);

(2)拟设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创立大会股东会决议的起草;

(3)代理股份制改造中可能涉及的股权转让见证事宜;

(4)联合中介机构提供股份制改造中的法律意见书、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报告、验资报告等法律文件;

(5)代理股份制改造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工商变更登记事宜;

3、甲方完成股份制改造后,乙方为新设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登记托管服务。

第五条 股份制改造期间双方权利义务

1、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有权决定采取何种股份制改造方案;

(2)甲方有权监督乙方的工作并提出合理要求;

(3)甲方必须保证所提交给乙方的股份制改造必须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否则应自行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篇3

作为经济整体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长期、渐进的改革过程。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国家专业银行分设(1979~1993);(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1994~2002);(3)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简称两家试点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此次股份制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转变。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

1.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

自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股份制银行在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组织,股份公司制度符合逻辑的成为商业银行最佳企业制度形式。

2.股份商业银行制度有利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使国有银行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实现真正的企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经营,就要改革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引进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使行长对全体股东负责,而不是只对政府负责,股份商业银行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多元化产权约束机制,解决了因产权结构单一造成经营风险高度集中的问题。

3.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市场化路径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银行资本金来源只有依靠政府财政,更多的资产来自于存款、金融债、中央银行贷款等负债。由于我国财政资金的紧张,国家银行的资金运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财政性的功能。同时,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大,其经营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大。在国有独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风险达到一定程度后要由存款户或国家来承担,最终是由国家通过多发行货币的方式解决。因此,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形式,可以开辟新的资本来源渠道,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有利于恰当调整银行、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旧的债权债务关系。

4.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结构治理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核心,也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是一套协调和平衡企业中若干有重大利害关系团体(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者、监事会、职工)的制度安排。近年来,中央金融工委对国有金融机构派住监事会,这对完善国有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应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关键环节。股份商业银行制度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解决了银行管理中诸如涣散、腐败和非人格化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

1.国有股的代表权问题

解决好国有商业银行中国有股的股东或股东代表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由谁充当股东或股东代表,而在于如何建立起一种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具体设想是:第一,设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国有金融资产。第二,组建金融资产经营机构,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在二者之间建立严格的经营责任制,将股东代表的经济利益同国有金融资本的盈亏情况直接挂钩,力求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另外,还要吸收各种公有法人参股,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公有性质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多元化,从而对国有股权代表产生较强的约束力。

2.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袱过大,对现有国有银行国有资本进行清理、核定与处置,是国有银行股份化改造的基本环节。

3.关于国有股份比重的确定问题

科学确定国有股份比重,不但有利于吸收非国有资金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关于国家控股银行国有资本的管理与运作问题

对国家控股银行的国有资本应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运作,使国家以较少的资本能够控制较多的金融企业,通过集资招股解决我国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将股份公司科学的管理机制引入到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使国家控股银行充分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具体实施策略

目前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均已初步建立了公司治理的组织框架,下一步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1.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1)要严格设定内设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议决事议程。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组织机构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议决事议程,建立良好的权力制衡机制。特别是要规范股东所有权的行使。

(2)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在银行的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治理实践表明,一个全面且相对独立并为银行有效运行负责的董事会能够给银行带来长远的效益。股份银行董事会要重点做好制定银行发展战略、确保银行依法审慎经营、提高银行的透明度、监督银行高管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工作。董事会内部要建立起效率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董事要重点履行好受托职责和看管职责,并应以个人身份为银行所承担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

(3)要加强监事会的职能。从国际上看,围绕银行监督权的实施,银行治理有两种模式,一是英美模式,主要通过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对银行进行监督;二是德日模式,主要通过设立监事会行使银行监督职责。目前两家股份银行采用的是双重监督的治理模式,这是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督治理模式。

2.规范引进战略投资者

近年来,我国许多国有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成功实现了改制和转型,一些银行在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也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应坚持:第一,长期持股原则,战略投资者持股一般在银行上市2~3年后才可抛售.第二,优化治理原则,战略投资者应带来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从长期看有利于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第三,业务合作原则,战略投资者能够促进业务的高效合作,引进银行急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解决银行发展的薄弱环节.第四,竞争回避原则,鉴于业务合作难免会涉及部分商业机密,因此战略投资者在相关领域与银行不存在直接竞争。

3.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设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建设上。

(1)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银行要借鉴现代银行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在规范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探索更严格的风险识别和拨备提取制度;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强化资本对风险和效益约束,实现稳健经营,防止盲目扩张。

(2)加快推进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银行要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优化组织结构,逐步实现机构扁平化和营运集中管理,并可通过设立区域性总部,提升局部区域性服务跟踪和市场联动的整体能力;以业务垂直管理为方向进行业务流程改造,建立战略业务单元组织架构,实现核心业务的垂直化管理。

(3)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彻底取消机关化的行政级别和干部管理制度;建立择优任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照市场化原则引进稀缺人才,重视关键岗位合格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解决人员结构性矛盾。

(4)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和上市银行的标准,实行符合国际准则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创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以全面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对经营管理的监督约束作用。

4.稳步推进上市进程

根据改革方案,银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还要选择适当时机上市。那么,究竟是整体还是分拆上市也同时成为关键的问题,这关键取决于上市筹集的资金规模有多大。如果融资规模大,考虑到市场资金的承受能力,整体上市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全新的改革实践。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可以改善银行的股权结构、充实资本金实力、加强市场监督、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等,进而收到一举多得之效。但是应当明确:既然国家有能力为国有商业银行注资,上市就不仅仅是为了筹资,其根本目的在于将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真正市场化的主体。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需借此时机加紧练好“内功”,实现真正转制,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晓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M].世界经济出版社,2004

[2]张爱卿:国有银行制度创新与金融调控[J].世界经济,2005(3)

[3]李培:中国国有银行现代化发展战略[J].货币与银行,2004(6)

[4]李安林:论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问题[J].中国经济周刊,2005(2)

股份制改造 篇4

一、股份制改造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变化

股份制改造以前的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国有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两种形态。改造前的县支行承担着为国家管理信贷资金的任务,虽然有很大的业务灵活性,权力也很大,但总体上看,也有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大体可以总结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粗放式经营;二是抗风险能力很弱,防范风险的手段落后;三是业务过分依赖地方政府;四是业务处理手段落后,算盘加账簿的传统延续了好多年;五是赢利水平相对较低,有的甚至长期亏损。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后5年来,是各家县银行变化最明显的时期,无论是在业务发展还是在人员结构上,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

1. 经营成果大幅度提高。

以建平工商银行为例,从1987年组建成立到2005年这18年间,只有8年是赢利的,其间从1995年到2005年这10年是亏损的。股份制改造以后的2006年彻底扭转了经营亏损的局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当年实现利润727万元。2010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436万元。自股改以来累计实现利润6391万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1%,支行的盈利水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 资产质量得以彻底改变,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最大收获就是资产质量得以彻底改变,积压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以完全解决。资产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县级商业银行的最大难题,由于形成历史久远,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说不清的渊缘,导致不良资产这个大包袱一直压在县行的肩上使其不能翻身,不少基层商业银行因此被上级行“销户”。

以建平工商银行为例,2005年以前,该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96%,几乎所有的公司类信贷资产全部进入不良,收息水平在全省同行业中最低,各项工作因这一项指标拖累而举步维艰,员工情绪低落,信心不足。虽然有“打捆”和“两国两呆”这两次集中处置机会,但都因企业不配合等诸多因素而最终流产。

股份制改造进入实质性操作以后,财政部和各总行采取注资、剥离、处置、核销、置换、清收等多种政策,彻底解决了县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仅建平工行一家,就通过各种方式,集中处理不良资产本息12.14亿元,使得建平工行得以彻底卸下包袱,和其他行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快步前进。到目前,该行的贷款不良率仅为0.015%,比5年前的96%下降了99.98%。如果没有股份制改造,对于这样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县行凭借自身力量是不能彻底解决的。

3. 机构扁平化式精简,员工更新加速,综合素质提升。

股份制改造对县行的另一个大动作是解决机构和人员问题,这几乎也是令各级管理者最为头疼的问题。经过股改前几年的裁撤机构、分流人员,县行的机构和员工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一些低效的网点和支行被撤掉,留下一批精品机构。通过办理内退、自谋职业等方式分流了一批年龄偏大的员工,又以招聘大学生、劳务人员等方式充实了一批年轻的员工,实现了年龄、知识结构的更新。

4. 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文化是股份制改造的核心内容。

以客户为中心,其实质就是了解客户,从客户的角度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并对作业流程、服务方式、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彻底变革。改造以前,商业银行过分重视大客户,过分重视贷款,过分重视利息收入的业务模式,对中小客户、零售业务、消费金融、中间业务认识不足。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后,基层行在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上下功夫,开通人民币存款全国通存通兑,大力发展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

体制改革的推进,促进了业务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股改后的第二年,建平工行个人银行业务的利润贡献度达到70%以上,中间业务净收入比上年增长95%,综合盈利能力保持域内领先水平。

5. 内控管理水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加强。

股份制改造后,基层银行的另一个突出变化就是防范风险的意识极大加强。通过实行事权划分、授权制,操作指南的实施,权限卡的应用,营业经理的配备,事后监督的集中,银企对账,风险提示和贷款前中后台分离等一系列办法的推广应用,使得出现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一套严谨、正规甚至已经有些繁杂的操作流程,保证了业务的安全开展。5年来,建平县几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实现平稳运转,没有出现各种案件和事故。

6. 银行电子化进程突飞猛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的电子化进程借助股份制改造的东风在金融领域迅速扩展开来。银行的业务特点正好符合计算机的运行特性,因此新的产品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表现最明显的是信用卡、ATM、POS、网上银行、U盾、口令卡、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品种的普及。大量的离柜业务,不但解决了县行柜面人员不足的实际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最大程度地方便了客户在非银行营业时间的业务办理,实现了7×24小时的业务开放。

7. 员工精神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股份制改造后的商业银行,解决了之前的一系列难题,使得县行的业务驶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也给员工树立了信心。改造结束后,特别是新的劳动法实施以来,员工不再担心裁员这个核心问题。人力资源提升项目使努力工作的人有了更大的晋升空间,新的薪酬分配制度使业绩突出的员工薪水递增。这些改革,无疑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维护集体形象、努力多做贡献、争先创优成为新的时尚。

二、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问题

1. 过分强调集中统一的作用,削弱了基层行的主观能动性。

商业银行实行全国一级法人制,做到了全行上下整齐划一、统一调度,加大了基层行执行力度。但由于中国地域分布广泛,各地经济发展及客观情况不一,好多问题不是能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就能准确计算出来的。因此,过分统一的业务流程、过分统一的政策尺度,就限制住了一些地方基层银行的业务发展,使之不能因地制宜地、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地开展工作。另外,基层行执行的政策的制定、流程的规划,基本都在各行的总行层面完成,一级分行以下基本都是执行角色。这样就形成集少数人的智慧来管理绝大多数业务的现象,一旦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将会造成“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即使发现失误及时做出调整,也要有很长的修复过程,或承担巨额的损失。例如关于造成客户排队的远程授权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如果被人利用,极有可能出现挤兑或者出现聚众闹事等事件。

2. 防范风险的成本过大。

在银行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不是按照“风险可控”的原则来执行,为了体现各层面的重视,总行以下各级对政策逐级加细,名为负责,其实是最大的不负责任。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人感冒,全国吃药”。因一个偶然的、不具有普遍性的案例,可能就要在全国系统内修改已经运行很顺畅的流程,增加监督环节、增设管理人员。各行的人员总数是固定的,增加监督人员,就要减少临柜人员。这也是前段时间出现的银行柜台开口率低、少数银行柜员忙着记账,一部分人员在边上授权,造成顾客排队,被媒体曝光的真正原因。这种现象被人们戏称为“一个拉车的,三个赶车的”。

3. 过分强调与国际接轨,套用不太符合国内实际的政策,与国情脱轨。

其主要表现是产品的制定、业务操作中的过分强调流程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发展采取敌视态度的应对政策等。如2008年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A股下跌了50%,而导致这场波动的导火索“次贷危机”的原发国美国,股市却只跌了不到20%,这使得银行推出的一些理财产品如QDII备受社会争议,给刚刚有余钱、有胆量参与资本投资的普通中国百姓以很大的打击。另外,盲目引进未经严格审查的评估系统,过分依赖国外评估公司对本国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报告,造成国内银行对其信息判断的严重失误,出现如投资国外企业债券形成风险等问题。

4. 职能划分过细导致营销和监管矛盾突出。

公司化运行的特点就是细分细划,但由于营销和监管的脱离,使营销部门不管质量、监管部门不管营销的现象很普遍。以某行个人贷款为例,一笔金额为5万元的房屋抵押贷款,最多的要组织档案页数129页,经过9个人签署意见才能最后发放。另外,各级管理部门,在贷款发放、运行系统审核、各种检查过程中,死板地照抠总行的政策条款,不真正了解县行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重流程、轻实际;重免责、轻发展。有些制度的制定已经背离了社会常理,“用一个模子卡所有的苹果”,大小都过不了。

5. 人员锐减与操作流程规定的必备岗位数不相符。

股改时各县行大量裁员,但这5年来却没有有效补充。同时各职能管理部门为了强调自身的重要,动辄要求某某工作设“专人专职”,为了不违规,县行只好继续撤销网点和减少服务窗口。一些很有潜力的网点,因为人员不足被减掉,银行服务社会的职能逐渐被削弱。

6. 过分强调利润最大化,忽视基层银行对社会的服务和责任。

无论是哪种社会制度下的成功上市公司,经营目标还是以回报社会作为最高境界。4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一级法人制,对于支持大型项目有着独特的优势,为扶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给国家上缴税收做出突出贡献。但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的农业市县来讲,贷款的准入门槛高严重限制了地方经济项目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得基层银行只能在当地吸收存款(政府官员们常讲的抽血)而不发放贷款,造成政府和银行之间的不和谐声音出现。

对于社会,民众则普遍反映银行的“唯利是图”,前一段时间出现“数钱费”、倍增“跨行取款费”及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使得银行在社会的声望极大降低。而总行对县支行的投入不足,造成装修老化、标识破损、机具陈旧、人员紧张等服务条件不能和收费相配套,更加剧了民众对国有银行的不满意。另外,由于这几家银行基层网点减少,同时形成了对社会服务的缺失和银行自身业务领域的缩小。最先股改的建、中、工三家行也尝到了股改时盲目裁撤分支机构、网点的苦果。特别是已经撤掉县这一级支行的银行,最近又忙着恢复或重建。

股份制改造商业计划书 篇5

本计划书之目的

本计划书之唯一目的是向有意投资本公司或参与本公司发起设立的特定投资人提供本公司的.相关资讯,以使特定投资人作出是否投资本公司或参与本公司发起设立的决定。

本公司是在海南XX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的基础上,按《公司法》的规定,以整体改制的方式发起设立。本公司总股本为5000万股。XX公司原股东以XX公司的资产、负债出资,以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作价,认购本公司股份3000万股,其他投资者以货币方式出资XXXX万,认购本公司股份XXXX万股。XX公司的主要资产如下:

1 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番加省级森林经营所的棕榈藤生物资产,面积2330亩;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番加省级森林经营所的棕榈藤生物资产,面积1903亩,合计4233亩,347020株。该棕榈藤资产种植,目前处在采伐前的护育期。预计开始技术性采伐,起,进入正常采伐期,每二至三年轮采一次,可连续采伐50年。

2 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黎族苗族村苗一、苗二村槟榔生物资产,面积495亩,52136株。该槟榔资产种植,目前处于采果前的护育期。预计起开始采果。

3 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鹦哥岭桉树、松树、马占相思等生物资产,面积2785亩,309135株。该生物资产于1993年种植。目前已处于采伐期。

股份制改造 篇6

计划经济时代国企长期形成的文化虽不能作否定,但其中含有的弊端即便是已为改制的中石油、中石化等过去的大国企,现今仍有显现,并且毛病还不轻。完成股改后的国企盈利情况,从中国远洋比不过没有股改上市的广东船舶,一汽比不过吉利和奇瑞等不是股份制企业的民企情况来看,如果没有垄断和资源控制,企业大并不等于竞争力就必然强,股改并不等于体制机制就会活。股改随着新资本的引入和政府在行政上的放手,给管理理念、制度措施和文化更新带来了机遇。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在文化上生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股改只是一股东风,国企需要跟进的是,应乘风而上,借东风、植理念、兴文化、革旧弊、转观念、树新风。一是把股份制企业的那套现代企业制度全盘引入。唯有通过文化理念的引入,真正让资本说话,让市场说话,让制度说话,在管理经营上,旧有的行政管理思维和上下级层次思维才会削弱,当然能扫除更好。当然,我们不能就以此定论股改必然会直接冲击旧有国企根深蒂固的文化。象一汽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在五十年代能以每5分钟造出一辆汽车的时候,韩国还没有现代和起亚的影子。现在的一汽不但远远落后于韩国的两家汽车公司,比起国内的长安、上汽也是大大的不如。这家国内率先引入德国汽车工业,并率先股改上市的企业,为何现在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国内经济学家评论是,在其至今日子不好过的时候,还以国企老大自居,计划经济的文化不仅存在于管理思维中,而且在市场行为中还是固守老观念。其对红旗轿车的改进,居然瞄准仍然是政府定购,

150多亿研发新红旗犹如打了水漂。在这家庞大原企业内,并未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高管层全是吉林省委任命的,引入资本仍然在吉林国资委的控制之下,众多小资本够不上说话的权力,机制和管理变与不变,还是一把手负责,而实际上是一把手对不属于自己的资产非常缺乏责任心,这是股改资本没有冲击到旧有企业文化的典型案例之一,这也说明,股改要带来企业文化的触动,甚至是企业文化的重新营造,远远比引入资本和机制变动所要做的工作要多得多;二是把股份制的那套透明制度全盘引入,渗透到基层各个角落,实际是一种文化理念的更新。股改上市透明是前提条件,有了透明,一些揩企业的油、营销中一些拿不上台面的细帐和部门谁在闲谁在忙及忙的效益,随时都有一本帐摆在台面上。这是国有企业60多年发展史中体制上及经营制度上的革命,既革管理人员的命,也革员工群众的命,这种革命就是新的企业文化的植入。管理的上下透明可以从制度上让搞明堂成为不可能,亦即在管理文化上引入了一股清新的风。如浙江的万向集团在美国接受UAI公司发行价值280万美元的A类优先股及收购UAI公司160万股股票期权,其负责收购的美国万向公司不仅要向美国有关部门报告资产存有记录情况、债务情况、经营动作报表等等,还要每三个月呈交一次会计帐目,有关部门还要定期考察其信誉度。搜狐公司在美国寻求上市时,每三个月要把在中国的经营情况作总结,对具体的财务数据作归纳,由总裁专赴美国作汇报,以防上市公司出现损害股民利益的行为或会计欺骗地事发生。其执行总裁张朝阳感叹,在美国上市,公司几乎被剥得体无完肤,条件太苛刻,要求太严厉,要透明的东西太具体。这种感叹就是新的企业文化的被迫植入。三是股改改文化必须把大多数股份制企业的那种危机和挑战文化全盘引入。资本是专门追逐利润而来的,生产方面任务量呆板计算做法、服务方面的包工头派工做法、质检方面的盲人摸象做法、办公人员增加的添油做法等等,与利润追逐相悖,都会受到引入资本的斤斤计较。当注入资本背后的老板看到利润空间需挤泡沫,绝不会留情,更不会听之任之,这就会是文化的改变。从众多国企实现股改后的情况已说明,股改会有一种全新的文化注入,亦可引发震动,生发变革;亦可如过去的“两桶油”一样,因有垄断饭吃,长期固守旧念,无动于衷,这全在于能否是真正借东风,引发文化理念和管理思维的真正变革。

股份制改造 篇7

(一) 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所谓银行不良资产, 主要是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收不回的贷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 所有商业银行都要不断地大量发生贷款业务, 而这就难免发生一定数量的不能按期收回或收不回的贷款。我国商业银行的问题是不良资产过多。据统计, 截至2002年末, 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平均为21%, 其中工商银行为25.52%, 建行为15.36%;截至2003年末,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按五级分类口径为1.98万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20.36%, 其中工行为21.3%, 中行为15.92%, 建行为10%以下。

从上数据可以得出, 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差距, 离国内银行上市的要求也有很大距离。目前世界排名前100名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大约为2%-3%, 而国内上市银行平均不良率水平也在6%以下。

(二) 大量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1.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及中期, 部分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经营管理不善, 大量银行贷款收不回来,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 用银行贷款作垫付资金。而这些垫付资金根本无法归还。近几年来,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老工业改造甚至是新企业的起步使用的都是银行贷款, 而这些资金回收期偏长, 很难近期得到收益, 使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

2.许多企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存在不正确的观念。有的企业认为, 国有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向银行借钱就是向国家借钱。国有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类似看法, 对贷款的及时催收工作不够重视。少数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为了局部利益, 对企业拖欠贷款持默许态度, 甚至帮助企业拖欠债款, 把地方的经济损失转嫁给国有银行。

3.国有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冲销没有做到位。对已经收不回来的贷款没有冲销。呆账准备金的制定额度偏低, 对不良资产的冲销力度严重不足。

(三) 处置不良资产的几点措施

从国有银行经营业讲, 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关键思路是:一是想方设法化解不良资产存量;二是有效控制不良贷款增量。

1. 设立专门催收机构, 指定专门催收人员。

在催收成本允许的范围内, 加大对那些发生时间不长, 情况明朗, 收回的可能性比较大的应收未收的贷款及利息及时进行催收。

2. 深化银行改革。

商业银行逐步实现股份制改造, 建立健全股东监督机制。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完全自主化, 贷款的贷与不贷, 贷多少均由银行与企业自由协商确定, 以减少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

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应尽快实现规范的股份制, 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利用募集的股本金和其他资金, 充实资本金, 降低资产负债率, 需要经常被占用的资金全部由资本金解决, 尽快把过去长期占用的银行贷款归还银行。

4. 优化信贷结构, 严格控制新增贷款质量。

主动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积极运用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拓展优质客户, 严格把握新增贷款投向, 寻求提高经营效益的新增长点, 在有进有退中实现信贷资产区域、行业、品种和客户结构的合理调整, 实现新增贷款机构的进一步优化。

5. 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监测和考核。

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形式, 做到对不良贷款的逐笔、实时监控, 并对重点机构和客户进行直接监测, 确保将不良资产最大额度的收回。

6. 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银行自身努力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但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救助”。

主要包括:动用国家信用为银行改革担保, 由国家出面包装国有商业银行以争取上市。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或其它国内外投资者出售不良资产, 允许商业银行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出售或转让债权等。同时, 对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给予必要的政策激励, 鼓励商业银行加快利用自身盈利消化历史包袱, 处置不良资产。

二、资本充足率问题

1.资本充足率是衡量一家银行或一国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也是银行安全乃至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加入WTO后,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论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在国内市场, 都将与外资银行以同一规则进行公平竞争。但是, 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 直接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

2.在资本充足性上,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虽然绝对值较大, 表面上看银行资本实力雄厚, 但实际上资本充足率达不到最低的监控标准, 而且还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数据来源:各银行网站。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 截至2003年底, 除了中行、建行外, 工行和农行的资本充足率离8%的最低标准仍有较大差距。这说明仅仅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

3.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因为我国近年来储蓄存款增加, 银行大规模发放贷款, 导致不良资产增加, 而资本金没有得到相应补充, 资本充足率自然下降。另一个原因是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合理。一些商业银行不顾自身实力, 盲目扩张, 没有更好的约束机制。

4.要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性必须做到: (1)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不能只一味地强调业绩的增长, 必须把资本充足率指标突出出来; (2) 由于国有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以及历史原因, 国家信用间接对国有银行资本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3) 加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一)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1. 所有权缺位

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但在实践中, 缺乏有效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董事会 (或类似机构) , 没有一个真正对国有资产负责的持股主体, 公司治理结构中也没有国家股股东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 很难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符合国家作为所有者的目标。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是支离破碎的 (许小年, 2001) 。这表现在财政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和金融工委等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 但财政部享受收益而没有人事权, 金融工委有人事权却无收益, 而人民银行则左右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

(1) 管理者激励机制的欠缺。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在于盈利, 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虽掌握着庞大的资源, 但却缺乏追求盈利的动机。因为在现行体制下, 在选拔管理者时, 是从多方面素质综合考虑选拔, 而不会单凭利润等硬性指标选拔。这种缺乏激励机制的后果是难以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这也是现阶段银行借贷的主要原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大多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 拥有一定的权力, 但在业务发展中, 尽管大多所有者并没有决定权, 但却有否定权, 所以管理者也不得不受制于所有者的意愿。 (王君, 2001) 。

(2) 内部人的自利行为。国有独资的单一产权结构下, 由于国有金融资产的所有者缺位, 加上激励机制薄弱, 使经理层容易出现内部人的自利行为。这主要表现为经营层决定商业银行发展、经营和分配等重大决策, 出现个人独断现象;经营行为短期化;过度发放信贷;过分的在职消费以及工资、奖金等收入增长过快, 侵蚀利润等。此外, 商业银行经理层还利用政府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脱责任, 把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混为一体, 将经营性亏损推脱为政策性亏损, 由此转嫁自己的风险。

2.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1)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国有银行公司制的改革中, 应逐步将国有股份有计划地、渐进式地推入资本市场, 降低国有股的比重。公平、公开、公正的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 改变股权结构, 增强资本实力, 优化管理模式。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黄育川认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知识, 使国有银行更严格的遵守国际规则, 提高贷款质量, 上市过程中有助于国有银行增加透明度, 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

(2) 规范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在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中是决策者, 是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者。目前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个明显的技术缺陷是缺乏行使决策权的董事会或董事会功能不完整。国有商业银行的经理层包括行长、副行长等职能部门。行长、副行长由董事会任命。行长主持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等。经理层应按照股东大会确定的经营投资战略, 根据董事会的决议实施具体工作。经理层向董事会负责。

监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产生, 应具备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 担负应尽的职责, 致使银行遭受损失或对股东利润造成损害的, 应负赔偿责任。银行依法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 并设立独立董事, 构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结构。监事会主席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享有双重投票权。监事会应通过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方式行使其否决建议权。为了充分有效代表股东和职工的利益, 监事会必须是公司治理体系的唯一独立的监督机构。

(3)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通过信息权的引入、确立、实施和保障, 改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治理信息不对称、治理知识不对称和治理意识不对称的问题, 形成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和所有利害相关者利益最优的公司治理机制。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典型特征, 是股东具有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恰当而及时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市场参与者的内外有效监督

(4) 其他配套改革为完善国有独资公司体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应及时调整商业银行党组织的设置。国有商业银行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与银行改革同步进行。

改革人事制度。尽快取消从业人员的干部身份和行政级别,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全面实行聘任制, 按成本效益原则调整人员的结构和数量。精减机构, 裁减人员,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改革劳动分配制度。本着奖勤罚懒, 奖能罚庸的原则, 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拉开内部收入分配差距, 提高关键岗位和高素质人才的工资水平;改革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 经营者收入根据其责任, 业绩和风险由董事会确定;改革目前的工资总量决定办法, 实行根据经济效益确定工资总量的办法。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 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主要是采取多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 充实资本金, 通过股份制改革,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并为上市创造条件。国有商业银行重组改制的首要问题是现有巨额不良资产如何在短期内有效处置。而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下降到10%以下, 这是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不良资产,改革举措

参考文献

[1]黄萍.加快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应对措施[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3 (6) .

[2]张忠军.WTO与中国金融法律的完善[J].中国法学, 2003 (6) .

[3]赵海宽.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问题的思考[EB/OL].中国期刊网.

[4]张丽华.加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探讨[J].中国金融, 2004 (6) .

[5]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专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的背后[N].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1-8.

济南润丰农信社股份制银行改造研究 篇8

1 我国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的背景

1.1 农信社的体制变迁

当前, 农信社体制理论上的变迁主要体现在:1经营目标上的定位, 强调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2产权制度模式多样化选择,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并存;3经营机制上的创新, 强调真正形式上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担风险和自我约束的经营策略;4管理机制上的突破, 明确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农信社风险防范和不良资产处置的责任;5产权体制上的完善, 政策上出台“明晰产权关系, 强化约束机制”的指导方针。

1.2 国家对“三农”的扶持

自2004 年以来, 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均关注的是农业。这既说明了农业的重要性, 也说明了当前农业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国家制订的农业政策对本文所研究的济南润丰农信社股份制银行改造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 农信社股份制银行改造的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国家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的增长水平、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劳动者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将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经营和发展。济南润丰农信社的资产质量、增长速度、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2.2 内部环境分析

目前, 济南润丰农信社经过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 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代理发行, 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从事银行卡业务, 提供信用证服务与担保, 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 从事同业拆借, 提供保管箱服务, 提供外汇存款、贷款、汇款、兑换业务, 结汇, 售汇, 提供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济南润丰农信社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人员流动较大, 变动频繁;部分员工责任心不够强, 疏忽大意, 敷衍了事, 导致某些工作流于形式;极少数员工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自我约束不够, 存在“道德风险”隐患;还有一些一线员工业务素质差, 对监管规章制度理解不深, 掌握不够, 业务技能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 济南润丰农信社股份制银行改造方案

3.1 总体目标

济南润丰农信社股份制改造的总体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 围绕创建“品质精益的公众银行”, 努力把济南润丰农信社建设成为资金实力强、资产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流的金融机构, 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农村金融系统的一面旗帜。“十二五”期间, 济南润丰农信社将力争把自己打造成立足“三农”、植根济南、辐射全省、稳健拓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等规模公众持股银行。

3.2 具体方案

济南润丰农村合作银行联合济南市历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济南市长清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以新社合并方式, 发起并成立了济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拟注册资本35 亿元。截至目前, 全行总资产620 亿元, 各项存款余额520 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365 亿元;共有营业网点201 家, 在岗员工2 800余人;实行一级法人、统一核算、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

股份制改造后的济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大力实施了“科技兴行”“人才立行”和“资本运作”三大战略, 着力促进科技、人才、资本的深度融合, 实现济南农商银行从“传统型”银行向“创新型”银行的战略转变。

4 总结

目前, 济南润丰农信社在发展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 制约了济南润丰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对此, 本文在分析现状、剖析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希望能对济南润丰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战略的推进有所助力, 促进济南润丰农信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荣.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4) .

[2]史林东.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 2015 (3) .

[3]杨敏, 王桂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 2015 (4) .

[4]张炜.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与支农目标实现研究[J].海南金融, 2015 (2) .

上一篇:运用PPT下一篇: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