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包装

2024-06-20

作业包装(精选七篇)

作业包装 篇1

关键词:作业分析,包装,改善,工业工程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中国的社会化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的发展尤其迅速, “中国制造”已经享誉全球, 同时也改变了全球工业制造的格局[1]。在本次浪潮中,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面对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的采购要求企业能够紧跟市场的需求, 并具备较高的生产水平;然而三十多年的发展之路还未真正的改变国人的工业意识, 也未奠定良好的工业基础;因此, 苦练内功便成为了中国企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只有自我改善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同时, 不少国内外的例证也表明, 在各种自我改善的方法中, 工作研究的方法是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 工作研究理论及应用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 包括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它古老但不陈旧, 提供了组织改善和提高生产率的系统化的基本原理和工具。以作业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只需很少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 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 便可实现先进合理的工作额定, 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从而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 增强竞争力。其中方法研究着眼于对现有工作方法的改进, 主要包括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三大部分。

在生产管理领域, 工作研究的应用最为普遍。1976年美国工业工程杂志与博通公司联合对1500家企业工业工程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 98%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1981年路透 (Reuter) 对美国企业应用工作研究的调查表明:94.1%的企业应用了方法研究, 96.3%的企业应用了作业测定, 企业的生产率提高51%[2]。在我国80年代中期, 机械电子系统组织和指导一线企业进行工作研究的试点工作, 在利用工作研究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做出了初期的尝试。根据10个企业, 12条生产线试点统计:企业一次投入76万元, 每年净增收入28150万元, 劳动生产率提高16%~18%, 投入效益比为1:33[3]。

2 包装作业现状分析

磁性材料一般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生产, 主要包括冶炼、制粉、成型、烧结和热处理五大步骤, 其中包装作为成型工序中很重要的一道作业, 其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产品品质和生产率。目前, 包装作业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缺乏有效的辅助工装, 以手工作业为主; (2) 现场布置不合理, 工装辅料放置随意, 不利于5S管理; (3) 独臂作业和高等级动作造成人员的劳动强度高, 生产效率低; (4) 作业过程混乱、考核无标准, 缺乏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法和标准作业定额。

基于以上4个方面的问题分析, 可见采用工作研究可以很好的解决包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包括包装双手作业分析和作业测定, 但基于本文篇幅限制, 以下主要讨论双手作业分析。

3 双手作业分析

包装双手作业分析是以包装工的双手操作为研究对象, 在一个包装周期内, 通过采用标准流程程序图符号来记录其动作, 表示其关系;再利用双手作业图和动作经济原则研究双手的动作及其平衡, 挖掘“独臂”作业, 发现工具物料、设备等不合适的放置位置, 最终使动作规范化, 并据此拟定作业规程, 为编制作业标准书提供参考。具体现状描述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现状描述, 发现包装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双手作业不平衡, 独臂作业多, 在一个作业循环内左手操作4次, 而右手操作12次;左手的握持时间长, 容易造成疲劳, 且违背了双手并用的原则;

(2) 作业过程中, 由于作业区域面积大, 在拿取物品时经常会用到臂部、腰部动作, 动作等级较高, 容易造成疲劳, 影响作业效率。

(3) 作业区域的物品摆放随意性大, 对规范作业动作、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效率等方面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采用了“5W1H”提问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对现有包装双手作业进行了分析和改善, 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

(1) 左手握持的分析。

问:为什么左手要握持橡皮模?

答:为了右手装入产品。

问:一定要这么做吗?

答:是的, 装入产品时必须保证橡皮模的开口端有一定的倾角, 不然不容易装入。

问:如果用其他方式保证橡皮模的倾角, 如图1所示, 那么这个握持的作业可以取消吗?

答:可以。

问:把左手的握持动作取消后, 是否可以与右手一起往橡皮模中装产品吗?

答:不可以。

问:为什么?

答:待装的产品在右手的右前方, 左手不方便拿取。

问:待装区可以改动吗?

答:可以。

问:什么地方最方便双手拿取?

答:包装区的正前方。

问:那么把待装区移到包装区的正前方, 双手的拿取距离合适吗?

答:没问题, 可以把待装区设在包装区的正前方, 这样就可以实现双手同时拿取产品, 同时装入橡皮模。

(2) 动作等级高的分析。

问:拿取橡皮模为什么需要扭腰?

答:橡皮模箱在操作者的右侧, 且放在一个凳子上, 箱子比较深, 位置比较低。

问:为什么一定要扭腰呢?

答:箱子比较大比较深, 其他地方不合适放置, 只能放在操作者的右侧, 操作者必须通过扭腰从箱子中抓取橡皮模。

问:可以用小一点儿的盘子存放橡皮模吗?

答:可以。

问:这样的盘子最好放在什么地方?

答:右手的右前方, 距离不要远。

问:把存放橡皮模的盘子放在操作台的右边可以吗?

答:可以, 这样保证了右手方便拿去, 同时避免了扭腰的动作。

本文针对包装工进行了双手作业分析, 从理论上提出了作业改善的方案, 使作业布局更加合理, 通过以上分析, 包装双手作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如表2所示。在作业区域重新布置后, 作业者的动作基本符合了动作经济原则,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在使用橡皮膜支架后作业者释放出了左手, 在改变待装料区域位置后, 作业者实现了装料过程的双手并用。改善后的双手操作都是7次, 移动都是7次, 总的动作都是15次, 与改善前的总的动作数8和23次相比, 平衡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变动橡皮模箱的位置后, 作业者整个拿取过程符合了操作顺序, 避免了扭腰的动作, 降低了动作等级, 保证了轻松的工作节奏, 在改变橡皮模的存放方式后, 高度和距离都较为合适, 便于包装工拿取橡皮模。

4 效果验证

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动作等级;双手作业趋于平衡, 最大程度地消除了独臂作业。便于更加直观的对作业改善进行效果验证, 对改善前的作业进行了实际测量, 对改善后的作业进行了作业测定。按照作业测定的规则改善前后的包装作业分别被划分为7个操作单元和为5个操作单元, 分别计算改善前后的一个作业循环耗时为26.8秒和21.3秒, 具体数据见表3所示;通过以上数据可见, 通过作业改善在作业单元个数上减少了28.6%, 在作业时间上减少了20.5%, 按照每班8小时, 每天净工作时间7小时计算, 考虑到实测时间和标准时间的差异, 该作业的每位包装工通过方法研究和作业规范每天至少可节约1.44工时。

5 结论

本文把工作研究的理论应用到了工厂的实际生产改善中。鉴于包装作业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双手作业分析;在作业方法、工装器具和现场布置等方面都进行了改善, 作业者的动作基本符合了动作经济原则,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在包装作业标准时间的测定, 以及岗位标准作业书制定和人员绩效考核的方面都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本次工作研究基本上起到了小投入, 大收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季铸.中国工业化进程历史始终与转折[J].信息与经济, 2009 (3) .

[2]张宁, 程馨.工作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状况[J].聊城大学学报, 2005 (3) :90-92.

张老师编-包装作业 篇2

(1)平时作业内容:包装结构设计制作三件

作业目的:注重对包装结构知识的深入认识,掌握不同厚度,不同材料包装材料结构的制版及加工制作。通过包装的结构设计注重包装的实用合理性与美感,制版裁切要求规范,制作加工要求精致。

具体要求:选择国内外市场上已经成熟使用的包装产品进行设计再制作。一件手提袋,两件异型包装结构设计制作。材质不限。

手提袋材料为纸质,可以覆膜。大小必须容纳另外两件商品包装结构。两件异形结构设计(非一般简单盒子制作)两件大小可以装入手提袋。(其中一件结构可以作为另一件外观结构设计的内部结构设计)

作业递交要求:

1.递交均为实物以及充分表现结构包装作业的数码照片或计算机渲染文件,尺寸为A4幅面,JPEG格式,分辨率:300ppi

2.用于印刷制版的包装结构制版图:尺寸根据实际大小制版,采用全开,对开,或四开等标准规格。

文件必须是矢量图,PDF格式。

(2)创意包装系列设计(数量不少于三件)

目的: 研究学习包装外观设计在商品销售、树立品牌、推广品牌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

研究学习如何定位外观包装形式以及解决功能性结构设计等命题。充分了解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流程。

要求:为某品牌或企业机构的销售商品进行包装创意设计,命题由各任课教师决定,原则是能充分锻炼学生对包装设计整体的了解以及能发挥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创造力。

递交包装设计作业必须符合国际行业评价 标准进行评分。学生不得有意或无意抄袭他人

包装设计,外观视觉样式,如创意概念,文字版式,色彩等元素。或递交作品在道德伦理上

科学课作业设计也需要适时“包装” 篇3

关键词:科学 作业设计 适时包装 更有趣味

科学课要有趣味性,就是要重视科学思维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基本的探究能力。让科学课拥有更浓的趣味是我们应该重视并且值得研究的方面。那么,到底如何使我们的科学课拥有更浓的“科学趣味”呢?除了要有科学的结构、层次、活动设计和语言外,充满科学趣味儿的作业设计,适时地“包装”,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是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参与课程内容构建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尝试的几种类型的作业设计“包装”。

一、“课前准备型”作业——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在上课之前,通常要事先对教材进行深入地了解、分析,熟悉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所以,事先往往要求学生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不懂的概念、知识让学生查阅课外书、网上查阅、观察比较、尝试实验等方法,来完成教师事先布置设计好的准备作业,然后教师再视学生预习效果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让学生提前介入到新学的内容,去完成一定的课前作业,为课堂教学地有效展开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如某老师在上《月相的变化》一课时,提前半个月,布置了观察月相变化并做好记录的作业。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发现了月相变化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不仅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更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体验了科学观察的乐趣,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究。

二、“方案设计型”作业——活跃学生发展思维

方案设计形式的作业,是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让学生来设计这个实验如何操作,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要注意些什么等。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必须建立在猜想的基础上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合理。教师在实验方案设计前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猜想,明白所要设计的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只有在有猜想的前提下进行方案设计,学生才会有的放矢,才会明白研究的主体。如:上“抵抗弯曲”一课中的“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环节时,让学生先猜猜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根据学生的猜测选取“宽度和厚度对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影响”这两个比较典型的因素来共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完善方案。学生在实验设计时往往会出现实验研究对象不明确、没有进行有效的变量控制等情况,教师应设法找到学生错误的症结所在,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三、“实验观察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一些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现象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多布置这类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多观察一些平时生活现象,必要时可以先试做实验,将平时的观察现象记录下来。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大胆提出质疑,并让其他同学帮助一起推测。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逐渐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如:上三年级科学课时,引导学生种植凤仙花,饲养蚕宝宝等。这类实验观察型的作业贴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感觉方便,易操作。因此,能极大程度上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对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更加高涨,学习劲头更足了。

四、“实践活动型”作业——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实践活动型”的作业,能让学生的课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的学生更喜欢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花坛边,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到周边一些名胜古迹去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眼观察、亲身体验,并在教师指导下写一些调查报告、心得体会。通过布置此类作业,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地拓宽,同时各种能力也就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如在教学“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时,里面弹簧秤的使用原理是一大难点。课后,我布置了“亲手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的作业。学生劲头十足,奇思妙想,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测力计摆在我的眼前。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科学也就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兴趣。

此类作业,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都是相对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且整个探究中学生的思维也是相当地活跃,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往往更容易学到知识,各种能力的培养自然也水到渠成。

五、“不同层次型”作业——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由于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分层次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学好科学的信心。例如,在学完了“运动摩擦力”后,我布置了一个“弹性作业”:1.结合本课内容自编一道与摩擦力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2.写一篇《假如没有摩擦》的科幻作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做,从实际出发,既做到了面向全体,又照顾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增强了学好科学的信心。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想,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科学课更有趣味性,我们尝试通过一些作业的设计“包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从而真正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和技能。这应该也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探究中需要追求的目标。

作业包装 篇4

一、“包装”作业, 让作业富有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 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求知兴趣的提高, 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 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 趣味性的作业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 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狗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 , 即小狗接到小猫打来的电话, 邀请它到小猫家去玩。小猫说, 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狗到了小猫居住的小区一看, 傻了, 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 你们能帮小狗找到小猫家吗? 这样, 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入故事情节中,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包装”作业, 让作业具有探索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 人人是创造之人”。探索性的作业, 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 围绕学习中心, 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观察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 有什么发现? 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 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 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 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包装”作业, 让作业充满生活性

“在生活里找教育 , 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 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 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并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在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道———《“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 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来到卫生间, 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 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 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 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 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 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 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摇身一变, 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使学生觉得兴趣盎然。

四、“包装”作业, 让作业体现层次性

数学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 存在着差异性。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必然会形成有的学生“吃得饱”, 有的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 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分层次设计作业,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完成中获得自信, 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业包装 篇5

一、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以下简称本署)为落实管理包装或盛装饮用水之水源水质,接受合法包装或盛装饮用水业者之申请,以核发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之方式,保障消费安全,特订定本要点。

二、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之核发对象为以地面水体、地下水体、自来水或其它经本署依饮用水管理条例第三条指定之水作为供贩卖之包装或盛装饮用水水源之业者。

三、供贩卖之包装或盛装饮用水之水源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第六条之规定。

四、新设包装饮用水业者申请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程序如下:

检附下列文件,所需之书表格式如附件

一、附件

二、附件三:

申请核发审核表。

负责人身分证明文件。

工厂设立许可证明文件。

营利事业登记证(尚未取得营利事业登记证者,则注明“申请日期及文号”)。

水权状(尚未取得水权状者,则注明「申请日期及文号」,但以自来水作为水源者,免附)。

水井开凿或改建核准登记(非以打井取水者,免附)。

产品标示或广告标示(尚未订定产品品牌名称者,则注明“产品品牌名称未定”)。

水源水质检验报告书。

其它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申请程序(流程图详如附件四):

工厂设立地点与水源地为同一辖区时:申请业者向所辖之建设局申请工厂设立许可登记,由建设局会签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证明业者系合法申请工厂设立,环境保护局始受理业者申请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核发事宜。经核发后,知会建设局。

工厂设立地点与水源地为不同辖区时:申请业者向所辖之建设局申请工厂设立许可登记,由建设局会签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证明业者系合法申请工厂设立后,即行文知会水源所在地之环境保护局受理业者申请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核发事宜。经核发后,行文知会工厂设立地点之环境保护局,再由工厂设立地点之环境保护局知会建设局。

五、既设包装饮用水业者申请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程序如下:

检附下列文件,所需之书表格式如附件

一、附件

二、附件三:

申请核发审核表。

负责人身分证明文件。

工厂登记证。

营利事业登记证。

水权状(以自来水作为水源者,免附)。

水井开凿或改建核准登记(非以打井取水者,免附)。

产品标示或广告标示。

水源水质检验报告书。

其它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申请程序(流程图详如附件四):申请业者填写申请核发审核表及检附有关证明文件向水源所在地之环境保护局申请核发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

由水源所在地之环境保护局受理业者申请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核发事宜。

六、新设或既设盛装饮用水业者申请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程序如下:

检附下列文件,所需之书表格式如附件

一、附件

二、附件三:

申请核发审核表。

负责人身分证明文件。

营利事业登记证。

水权状(第一次申请者或以自来水作为水源者,免附)。

水井开凿或改建核准登记(非以打井取水者,免附)。

产品标示或广告标示(新设盛装饮用水业者尚未订定产品品牌名称,则注明“产品品牌名称未定”,无产品标示或广告标示者,免附)。

水源水质检验报告书。

其它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申请程序(流程图详如附件四):申请业者填写申请核发审核表及检附有关证明文件向水源所在地之环境保护局申请核发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

由水源所在地之环境保护局受理业者申请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核发事宜。第一次申请未检附水权状者,经核发后,副知水利主管机关。

七、业者应委托具有本署饮用水检测类许可之环境检验测定机构办理包装或盛装饮用水之水源水质检测。检测项目尚无任何一家检验测定机构获得许可者,业者应委托具有本署饮用水检测类许可之环境检验测定机构或学术机关依本署公告之标准检测方法办理检测。

八、包装或盛装饮用水水源水质之检测方法应以本署公告之标准检测方法为之。无公告标准检测方法者,应依环境检测标准方法订定准则第十一条规定之检测方法依序采用。

九、包装或盛装饮用水水源水质之采样送验应由水源所在地之环境保护局会同业者委托之环境检验测定机构进行采样送验事宜。

十、包装或盛装饮用水业者有二个以上水源者,应分别申请核发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

十一、业者申请核发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时,其检测项目可分由两家或两家以上之环境检验测定机构办理,但以不超过三家为原则。送验水样应同时采样送验,不得分为二次或二次以上采样。

十二、包装或盛装饮用水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有效期限为三个月,以水源水质检验报告日期为起算日;业者应于期满前十五日依本要点提出申请,以办理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换发事宜。

十三、业者申请核发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至少每三个月检测水源水质一次,经连续八次检测结果均符合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者,除大肠杆菌群密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四项仍应维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外,其余四十六项水质检测项目得延长为每六个月检测一次,但其后发生检测结果不符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或未依第十二点提出申请之情事者,所有水质项目应恢复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包装或盛装饮用水水源水质检测结果记录表及检测项目频率表详如附件

五、附件六。

十四、第十三点所称连续八次检测合格之判定原则系指每次核发水源水质检验证明书之有效期限,前次截止日期与下次有效日期起始日间隔不得超过一个月始可视为连续,必须以最近之连续八次检测结果来判定水源水质是否稳定。

科学课作业设计也需要适时“包装” 篇6

关键词:科学,作业设计,适时包装,更有趣味

科学课要有趣味性, 就是要重视科学思维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基本的探究能力。让科学课拥有更浓的趣味是我们应该重视并且值得研究的方面。那么, 到底如何使我们的科学课拥有更浓的“科学趣味”呢?除了要有科学的结构、层次、活动设计和语言外, 充满科学趣味儿的作业设计, 适时地“包装”,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 是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方式, 也是学生参与课程内容构建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尝试的几种类型的作业设计“包装”。

一、“课前准备型”作业———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在上课之前, 通常要事先对教材进行深入地了解、分析, 熟悉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所以, 事先往往要求学生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 不懂的概念、知识让学生查阅课外书、网上查阅、观察比较、尝试实验等方法, 来完成教师事先布置设计好的准备作业, 然后教师再视学生预习效果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让学生提前介入到新学的内容, 去完成一定的课前作业, 为课堂教学地有效展开做好准备, 打好基础。

如某老师在上《月相的变化》一课时, 提前半个月, 布置了观察月相变化并做好记录的作业。学生通过观察记录, 发现了月相变化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不仅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更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而且体验了科学观察的乐趣, 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究。

二、“方案设计型”作业———活跃学生发展思维

方案设计形式的作业, 是在学生动手实验前, 让学生来设计这个实验如何操作, 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要注意些什么等。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必须建立在猜想的基础上的,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合理。教师在实验方案设计前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猜想, 明白所要设计的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只有在有猜想的前提下进行方案设计, 学生才会有的放矢, 才会明白研究的主体。如:上“抵抗弯曲”一课中的“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环节时, 让学生先猜猜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然后根据学生的猜测选取“宽度和厚度对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影响”这两个比较典型的因素来共同探究, 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完善方案。学生在实验设计时往往会出现实验研究对象不明确、没有进行有效的变量控制等情况, 教师应设法找到学生错误的症结所在, 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三、“实验观察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 由于年龄特点, 对一些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现象比较感兴趣。因此, 教师可以多布置这类作业, 让学生在课前多观察一些平时生活现象, 必要时可以先试做实验, 将平时的观察现象记录下来。课堂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大胆提出质疑, 并让其他同学帮助一起推测。这样, 可以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逐渐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如:上三年级科学课时, 引导学生种植凤仙花, 饲养蚕宝宝等。这类实验观察型的作业贴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感觉方便, 易操作。因此, 能极大程度上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进而让学生对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更加高涨, 学习劲头更足了。

四、“实践活动型”作业———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实践活动型”的作业, 能让学生的课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的学生更喜欢走出课堂, 走进大自然去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到校园里、花坛边, 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到周边一些名胜古迹去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眼观察、亲身体验, 并在教师指导下写一些调查报告、心得体会。通过布置此类作业, 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地拓宽, 同时各种能力也就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如在教学“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时, 里面弹簧秤的使用原理是一大难点。课后, 我布置了“亲手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的作业。学生劲头十足, 奇思妙想, 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测力计摆在我的眼前。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 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对科学也就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兴趣。

此类作业, 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都是相对独立完成,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而且整个探究中学生的思维也是相当地活跃, 这样的作业设计, 学生往往更容易学到知识, 各种能力的培养自然也水到渠成。

五、“不同层次型”作业———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由于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分层次作业,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增强学生学好科学的信心。例如, 在学完了“运动摩擦力”后, 我布置了一个“弹性作业”:1.结合本课内容自编一道与摩擦力现象有关的题目, 题型不限。2.写一篇《假如没有摩擦》的科幻作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做, 从实际出发, 既做到了面向全体, 又照顾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增强了学好科学的信心。

作业包装 篇7

伴随市场竞争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多数企业面临着创新不足的问题, 产品在不进行创新情况下的利润来源就是降低产品的成本。成本包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包装成本等, 不论是何种成本, 人力成本总是无处不在的。为了降低某公司窗帘包装作业的成本, 提高窗帘包装的效率, 解决作业流程不清晰、作业不平衡、作业场所乱堆放的问题, 采用工业工程的关键技术工艺程序分析对包装线加以优化, 基于模特法的基本原理, 对包装线上作业工人进行MOD值分析, 实现窗帘包装作业的标准化,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1 工艺程序分析与模特法概述

1.1 工艺程序分析

工艺程序分析是指以整个生产系统或工作系统为分析对象, 在着手对某一工作系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改进之前, 对生产系统全过程所进行的概略分析, 从宏观上发现问题, 为流程程序分析和布置经路分析做准备。

工艺程序分析的特点是只分析加工和检查工序。工艺程序分析的步骤包括预备调查、绘制工艺流程图、测定并记录各工序中的项目、整理分析结果、制定改善方案、改善方案的实施和评价、使改善方案标准化。

工艺程序分析的工具是工艺程序图, 工艺程序图的类型有合成型、直列型、分解型、复合型。工艺程序图中只有加工和检查两种符号, 避免了图形的复杂, 明显地反映生产系统全面的概况及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工艺程序图中标注的每道工序所需要的工时定额, 可作为制定生产计划的依据。[1]

1.2 模特法

模特排时法 (MOD) 是预定时间标准法的一种, 是作业测定的一种新技术, 是制定劳动定额的一种定量分析工具。运用模特法, 无需经过现场测时, 只要根据工作物蓝图、工作地布置图和操作方法, 就能预先计算出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正常时间。模特法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疲劳研究的结果, 以人的最低能耗动作的时间消耗作为动作的时间单位, 使操作者的劳动紧张程度适当, 降低操作者疲劳, 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能够克服工作设计缺陷, 进行作业改善。[2,3,4]

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操作的动作归纳为21种, 包括上肢动作11种, 下肢和腰的动作4种、辅助动作6种。在操作条件相同时, 不同的人作同一动作所需要时间值基本等。身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 其动作所用的时间值互成比例 (如手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2倍, 小臂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3倍) , 故而可以根据手指一次动作时间的量值, 直接计算出其它不同身体部位动作的时间值。

2 窗帘包装作业平面布置与工艺程序分析

2.1 窗帘包装作业平面布置分析

作业平面布置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窗帘的包装效率, 并且直接影响到工人的劳动强度, 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为了对窗帘包装作业进行整体优化, 就必须对该作业平面布置进行分析。[5]改善前的窗帘包装作业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图1中带有箭头的线条代表物料的移动路线。

工人甲主要负责包装窗帘, 工人乙负责制作包装盒和包装窗帘。在窗帘的包装作业桌面上放有窗帘使用说明说、窗帘配件、盒盖、保护膜等。工人乙从地面拿起窗帘盒毛坯制作成型, 放在作业桌面上, 工人甲拿起窗帘盒放入窗帘、说明书等材料, 最后将包装好的窗帘放在暂存区。

2.2 窗帘包装作业工艺程序分析

基于工艺程序分析的原理, 对窗帘包装作业进行工艺程序分析, 详见图2。

由图2可知窗帘包装作业流程:乙拿取窗帘盒毛坯→乙压制成型→放在作业桌面→甲拿取窗帘→甲拿取窗帘盒→甲拿取商标→甲折弯商标→甲拿取窗帘配件→甲用商标包住窗帘配件→甲将商标包住的窗帘配件装入窗帘盒→甲拿取保护膜→甲将保护膜放入窗帘盒→甲拿取窗帘→甲拿取说明书→甲将窗帘与说明书装到窗帘盒中→甲拿取塑料管→甲拿去盒盖→甲整体包装→甲检查是否包装合格。

从窗帘工艺程序图可以看出, 加工次数共有11次, 检验次数有两次。甲共工作20s, 乙共工作9s。甲乙两位工人作业严重不平衡。经过累积, 乙工人压制成型的窗帘盒与窗帘堆积在一起, 当拿取窗帘的时候, 增加了甲寻找的时间。

3 基于模特法的窗帘包装作业分析

在工艺程序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详尽的动作因素分析, 如表1和表2。

4 窗帘包装作业优化

4.1 窗帘包装作业平面布置优化

将主要作业桌面设置为两层, 在作业桌面的边缘悬挂一凹槽用于放置塑料杆和窗帘零配件等。在甲乙两位工人的左右两边放置与主桌面等高的工作台, 便于放置零配件、商标等。优化后的工作流程是, 乙从主桌面上拿取窗帘盒毛坯压制成型, 然后放在桌面的下一层, 甲从桌面的下一层拿取窗帘盒, 从主桌面拿取窗帘, 从凹槽中拿取塑料杆, 从工作台上拿取窗帘配件, 商标等, 窗帘包装之后放在暂存区。在制作了一定量的窗帘盒毛坯之后, 工人乙也可进行窗帘包装作业, “消化”已压制成型的窗帘盒。 (如图3)

4.2 改善后窗帘包装作业MOD值分析

窗帘包装作业布置平面改善后, 操作人员的作业动作更加标准, 操作方法科学合理, 物料的摆放符合动作经济原则, 工人的疲劳程度降低, 包装效率大大提高。 (见表3, 表4) 。

4.3 改善前后窗帘包装作业MOD值对比分析

改善前窗帘包装作业中存在大量的M4动作, 使得工人易疲劳, 改善后消除了M4动作。由表5知, 改善后工人乙的MOD值由53变为50, 包装效率提高了5.66%;工人甲的MOD值由137变为123, 包装效率提高10.22%;整体的MOD值由190变为173, 整体包装效率提高8.95%。以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 则现在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约相当于原来8小时42分的工作量。

5 结语

在概述工艺程序分析和模特法的基础上, 以某公司的窗帘包装作业为研究对象, 分析包装作业平面布置的问题;利用工艺程序分析图, 理清作业流程, 使作业流程清晰化、规范化;通过改变包装作业平面布置, 使得工人动作距离缩短;比较改善前后工人的动作的MOD值, 得出工人乙包装作业效率提高5.66%, 工人甲包装作业效率提高10.22%, 总体作业效率提高8.95%以上。通过微小的改善, 即可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需要将持续改善的思想贯彻到每位员工的心中。

改善后工人乙使一个窗帘盒毛坯成型为窗帘盒的MOD值为50, 工人甲包装一个窗帘的MOD值为123, 甲乙两位工人的工作不平衡, 需要进一步研究甲乙两位工人的工作分配, 可通过工作轮换, 流水线布局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窗帘的包装效率。

参考文献

[1]易树平, 郭伏主编.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55-58.

[2]黄启恩, 张于贤, 王红, 谢峰.基于模特法的机加工过程优化与标准时间制定[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 (8) :13-16.

[3]高广章.基于工效学原理的MOD法在生产线平衡中的应用[J].人类工效学, 2009 (15) :13-17.

[4]黄小华, 彭艺.工作研究在车灯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 2012 (15) :79-82.

上一篇:B ̄lynch缝合下一篇:神经缺损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