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对人身心的影响

2024-05-26

压力对人身心的影响(精选三篇)

压力对人身心的影响 篇1

压力的种类

从不同角度可将压力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内源性压力与外源性压力

引起压力反应的紧张性刺激或事件多种多样, 既有外部环境的, 也有来自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前者可称为外源性压力, 后者可称为内源性压力。

急性压力与慢性压力

临时性、一过性的压力 (应激) 事件可称之为急性压力;压力源持续存在, 须长时间应对的压力可称之为慢性压力。前者如一时面临的恶劣的自然环境, 一次临时性的考试;后者如单位中不良的人际关系, 家庭中的夫妻不和等。

一般性压力与破坏性压力

一般性压力就是应对难度不大的压力。如果在某一时间内, 经历着某一种需要努力适应的事件但未超过我们的应对能力, 这时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性压力。一般性压力的后效往往是正面的, 大多有利于人们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 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 以及被攻击、绑架、强暴等。破坏性压力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压力失调或应激障碍 (PTSD) 、灾难症候群、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等。

单一性压力和叠加性压力

单一性压力是指在某一时间内, 仅面临某一种压力事件且需要努力适应的压力。而叠加性压力是指在同一时间段面临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较大压力事件, 这些压力有时候是多个压力同时出现, 有时可能是相继出现, 这种情况称之为叠加性压力。我们可以把叠加性压力进一步分为两类:即同时性叠加压力和继时性叠加压力。前者如同我们俗话中的“四面楚歌”或“大事难事扎堆”, 后者可称之“祸不单行”。叠加性压力, 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 它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有的人可在“四面楚歌”中倒下, 有的人则被纷至沓来的重压压垮。叠加性压力也是对安全生产和职工身心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种压力类型, 特别值得个人与组织倍加重视。例如, 某单位职工, 家中有年迈多病的老母亲, 有两个上学的孩子, 而妻子又下岗失业, 家中的生活来源就靠他每月1 000多元的工资来维持。为了照顾好家庭, 该职工每天完成繁重的工作后, 还要赶几十公里的路骑着摩托车回家。一天在骑车下班回家途中, 因其精神恍惚, 疲劳驾驶, 与迎面急驶而来的货车相撞受重伤, 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压力源及其分类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 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 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首先, 从人的需求角度进行分类。可将压力源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3种。

生物性压力源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包括躯体创伤和疾病, 饥饿、睡眠剥夺、噪声, 高温或低温, 过度拥挤及失业, 近亲伤病亡等。

精神性压力源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事件和外在事件, 包括错误的认识结构, 个体挫折性经历, 心理冲突及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另外, 想象或预期一种威胁情景以及对压力情景的夸大评估也会成为精神性压力源。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包括重大社会变革, 重要人际关系破裂, 家庭长期冲突, 社会支持不足及战争、被监禁等。

对个体造成严重影响的压力源绝大多数是综合性的, 因此必须把3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来加以考虑。往往在生物性或社会性压力源的背后, 还隐藏着深层的精神性压力源。

其次, 从不同的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进行分类是:

职业 (工作) 压力源职业压力源或称工作压力源, 是人们主要的压力来源, 也是改变个体心理和身体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构成工作压力源的因素很多, 各个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 构成复杂的系统, 当个体长期处于这些压力源系统中, 不仅对个体, 对组织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所以工作压力源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点。常见的职业压力源包括:职业不满意, 待业、失业、半失业;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及经常加班;劳动环境恶劣, 职业危害因素多, 安全风险系数高;单调重复、缺乏支持、工作任务时限;非人性化管理、员工缺乏控制感;分配不公、劳动报酬低;角色冲突或角色模糊;同事或上下级关系紧张, 或受到冤枉、委屈、处罚;职业发展受阻、组织结构不良、家庭与工作失衡、技术应激等。

家庭与婚姻压力源 来自于婚姻与家庭的压力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压力源。常见的家庭与婚姻压力源包括:恋爱与失恋, 单恋、早恋、未婚先孕;家庭成员关系失和、代际矛盾冲突、子女管教困难;婚姻与家庭纠纷、婚外情、分居或离婚等;家庭贫困, 家庭经济负担大, 居住空间小, 亲属的生老病死或意外事故;家务负担大, 如子女教养、老人照料方面的家务过重。

社会压力源 其压力源有:社会文化体制变化、中外文化碰撞产生的社会文化压力;社会经济体制变化如经改、医改、房改、教改等对某些群体产生的社会经济压力;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失衡, 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产生的社会地位失衡压力;社会群体中强势与弱势、劳工与资本的对立与冲突所演化成的社会压力;社会生活中与朋友、邻居及其他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不协调形成矛盾冲突及各种纠纷形成的压力。

积极意义

压力并非仅仅具有消极、破坏性作用。适当强度的压力反应能调动体内的能量, 对生命活动有积极意义, 会使人精神振奋, 并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中。压力反应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 有利于机体的战斗或避险;有利于在变动的环境中增强适应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压力可提高人的警觉性, 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增进工作和学习效率, 并将其提高到超乎平常的水平。此外,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孤注一掷”的故事还告诉我们, 压力也可成为巨大的动力。据报道, 一次空难中, 在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一位母亲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她用柔弱的身体紧紧搂护自己仅九个半月的女儿, 独自忍受着无情的撞击。母亲受到重撞, 昏迷不醒, 孩子仅受轻伤。当孩子康复出院时, 母亲却撒手人寰。这就是意外应激情况下激发出的母爱力量。

经历一般性生活压力, 对于承受人来说, 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在适应这类压力的过程中, 虽然付出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资源, 但是只要在衰竭阶段没有崩溃, 并且没有再发生任何应激事件, 那么, 承受人在经历过一次压力之后, 会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以往有许多研究证实, 经历过各种压力而未被击垮的人, 可以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 从而使他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压力。

人体每日接受的刺激量过小或者与外界信息交流不足也有损于大脑功能。有人曾经调查研究南极环境对人大脑功能的影响, 发现南极工作者都有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的趋势, 分析原因是由于极地生活与世隔绝, 长时间接受单调重复的刺激, 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与孤独感所致。

1954年, 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 (见图1) 。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护目镜, 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 腿脚用夹板固定, 限制其触觉。被试者单独呆在实验室里, 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 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 被试者产生了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 思维迟钝;还有紧张、焦虑、恐惧等, 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某种程度上说明, 人在消除外界环境的应激源, 处于完全“无所事事”状态, 压力不但没有减轻, 反而构成了新的压力。

影响

适当的应激刺激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 如警觉, 注意力集中, 思维敏捷, 动作加快, 情绪适度唤起, 不易受周围干扰因素影响, 从而有利于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应对和调整能力的提高, 对提高生产与安全绩效有积极意义。而在压力较大的情景下, 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则是负面的。

具体而言, 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不是线性关系, 而是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应激与工作绩效的“倒U形”关系, 被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即在唤醒水平较低 (低应激) 时, 随着唤醒和动机水平的上升, 压力水平提高, 作业绩效也相应改善;但在唤醒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 应激开始损害注意和记忆, 导致绩效下降, 当压力水平继续加大, 最后便造成耗竭和崩溃。

除“倒U形”关系外, 该定律的另一个特点是, 对简单任务 (或熟练的操作者) 而言, 曲线“顶端”或最佳唤醒水平较高, 而对复杂任务 (或不熟练的操作者) 而言, 最佳唤醒水平较低 (见图2) 。当工作任务比较简单时, 唤醒水平的最优点要高一些;当工作任务复杂时, 唤醒水平的最优点要低一些, 因为复杂任务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压力。这说明压力强度的最优点, 即最佳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这一预测与如下假设一致:任务越复杂, 所需的选择注意要求越高 (信息取样越多) , 工作记忆负荷也越大, 因此在较高的唤醒水平下, 这些过程越容易受到损害。

总体而言, 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即压力感低于中等水平时, 有助于刺激肌体, 增强肌体的反应能力, 个体的工作会做得更好更快;但对个体施加过大压力, 提出过多要求和限制时, 会使个体绩效降低。这种倒U型结构表明, 持续性的压力强度会拖垮个人并将其能量资源消耗殆尽, 给个体的工作绩效和心身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行为反应

1.压力引起的生理反应。

人体的压力反应机制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它是面对外部危险时的一整套有效的内在生理活动调节过程, 当压力对个体构成威胁时, 个体就会通过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紧急性压力反应机制做出相应的生理性调节, 以应对压力威胁的挑战。这种生理性反应主要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与人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来进行机体的管理与协调。当人体内的压力管理系统由于长期的压力而被透支的时候, 就会出现身心疲惫的症状。如果这种超负荷压力长时间持续下去, 就会造成永久性的机体伤害。

压力生理反应主要从3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 将压力信号从大脑传输到心、肺等重要器官, 提高心跳、血压、呼吸等方面的机能水平, 促进血液的循环与供给, 并使支气管急速扩张, 以补充身体激烈运动所需要的大量能量与氧气。同时, 那些暂时不需要的生理机能会受到抑制。例如, 外围血管出现收缩, 以保证血液能集中流入肌肉、心脏和大脑, 于是导致手脚发凉。另外, 需要消耗能量的肠胃运动减缓, 唾液分泌减少, 以集中能量使机体获得更好的运动效能。这也是压力出现时会出现口干舌燥、食欲减退、肠道功能紊乱等躯体反应的原因。

其次, 将压力信号从大脑传送到肌肉和骨骼, 此时, 肌肉血管会迅速扩张, 以使肌肉运动有充分的血液供应, 并为突然的运动爆发 (“战斗或是逃跑”) 做好准备。这时会出现如手心、脚底出汗。

最后, 将压力信号从大脑传输到下丘脑、肾上腺、甲状腺等器官, 使之分泌激素以强化机体的运动能力, 加速新陈代谢, 促使心率加快, 血糖增高, 腹腔内血管收缩, 心、脑、骨骼肌的血管舒张, 同样为了增加运动器官的供能。

2.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

压力的心理反应类型与强度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和特点, 以及当事人的心理特点和环境因素。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物, 同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物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刺激物都可以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影响的程度视个体知觉到的压力水平高低而定。压力所致的心理反应常见有:

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烦躁不安、恐惧和愤怒等。人在恐惧和愤怒时可使意识变得十分狭窄, 判断力、理解力降低, 甚至出现理智和自制力丧失, 造成正常行为的瓦解, 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甚至自杀行为。

习得性无助一种在不自觉中学习到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表现为:消极、被动, 无所适从、无所作为和听之任之;自卑或丧失自信;出现悲观失望和无助的心理。

认知功能障碍目前, 国内外均已把应激对脑功能的影响作为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表明, 持久或过度应激会通过对脑结构和激素的变化引起脑认知功能的改变。压力对认知功能的损伤一方面是应激造成机体内稳态的紊乱而损害人的认知功能, 另一方面是应激引起的消极情绪反应降低了人的认知能力。在应激状态下, 由于认知功能障碍, 会有以下认知功能损害:短期和长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 注意范围缩小;忽视、误解一些明显信息;反应速度减慢;做出错误的判断, 出现不适当的冲动行为;心烦意乱导致思维混乱, 尤其是复杂思维任务的成绩会大大下降。

自我评估能力降低重大压力源促使人的自主感和自信心受到破坏, 如那些对人生具有较大威胁的事物, 如失业、升学或晋升失败, 亲人伤亡, 个人重大疾病等, 可能会使人感到悲观、沮丧和抑郁而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

压力所致的心理反应是压力反应的常见环节, 也是生理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这些心理反应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则会成为心理疾病的直接促发因素。

3.压力的行为症状。

压力下的一般行为反应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逃避性行为反应指通过消极改变来应对压力, 包括以退缩或逃避行为来远离应激源, 如一个由于学习不好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经常性批评或漠视的学生, 可能逃学或离家出走;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如酗酒、嗜烟、吸毒或滥用药物来暂时缓解心理反应;或自我克制、否认;或出现自伤、甚至自杀行为等。还有可能表现为拖延和避免某种工作、故意缺勤等。

攻击性行为反应指针对压力源的攻击性行为反应, 如寻衅、挑剔, 攻击、侵犯他人, 破坏财产, 冒险蛮干及不讲后果的冲动行为等。

压力对人身心的影响 篇2

关键词:时间压力;信息处理模型;人因可靠性

分类号:B849

1引言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核电站等系统的硬件可靠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相对而言,人的可靠性成为影响核电系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有资料报道,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系统失效中,约有70%~90%是由人的因素所导致。因此,关于人因可靠性的相关研究也得到重视和发展,相继产生了第一代、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分析、预测人的失误概率,寻求减少人的失误的可能方式,从而达到提高人因可靠性的目的(何旭洪,黄祥瑞,2007)。针对人的可靠性和失误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包括人自身的因素、人机界面的设计、工作环境、时间和组织等。

在核电站的控制室中进行实际操作时,人的不确定性对信息的识别、人机界面管理、操作规程、告警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很大,这就需要研究控制室中如何提高人的可靠性。在核电站等系统中,控制室中操作员的操作是在一定的时间压力下进行的。时间压力下操作员的人因可靠性与平时有所不同,例如时间压力下人的信息处理方式有所改变,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但不能够充分考虑所有的选择,由此需要研究控制室中时间压力对人因可靠性的影响(Ozel,2001)。

2时间压力和“信息处理模型”

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完成任务,时间变化对心理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人因可靠性的波动。时间压力的大小与任务复杂程度、任务数量以及规定的时间定额有关,规定的时间越短、任务越复杂、任务数量越多,则时间压力越大,反之,时间压力就越小。亚当斯法则指出,压力与效率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随着压力的增加,效率逐渐上升。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效率最高。当压力再继续升高时,效率又会逐渐降低。时间压力对人因可靠性的影响同样如此,过低和过高的时间压力都会使人因可靠性大大降低。

人因可靠性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人无差错地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关于人因可靠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随后几十年里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目前,将人的认知模型引入可靠性分析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最为常用的认知模型是威肯斯于1992年提出的“信息处理模型”,如下页图1所示(威肯斯,霍兰兹,2003)。在该模型中,操作人员被看作一个信息处理器,首先接收外界信息,然后对数量庞大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和制订相关计划,最后根据计划执行动作。

信息接收模块的作用在于主动或被动地获取情景信息和系统的状态信息,而信息分析模块则通过存在的某种机理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提取,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依据提取的信息,系统会首先判断所处的状态,做出决策,并制订相应的任务计划。最后,执行模块根据计划和规程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记忆资源能够存储相关信息,注意力资源能够保证操作人员集中处理某个任务,它们在认知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3时间压力对人因可靠性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与系统的交互变得更加频繁,这就对人因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在完成任务时易受到时间压力的影响,使人的可靠性变得不稳定,造成事故频频发生。下面就从信息接收、信息分析、决策和执行等角度来说明时间压力的具体影响。

3.1信息接收

信息接收阶段的任务是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增强信息可靠度。时间压力对信息接收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时间压力对人的注意范围产生影响(吕中凡,2010)。有关研究表明,随着时间压力的增加,人的注意范围逐渐下降。这是因为时间压力的增加会导致人的唤醒水平的升高,唤醒水平的升高会逐渐限制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范围,无法获取足够信息,导致完成信息接收这一任务的能力降低,也就是人的可靠性降低。

其次,时间压力对图形识别绩效产生影响(李瑞芳,2012)。从图形识别正确率的分析发现,时间压力对于不规则几何图形、汉字、线条以及人脸识别正确率的影响各不相同。从识别时间上来看,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不管是不规则图形、汉字还是线条图的平均注视时间都显著大于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可能是因为在无时间压力的情况下,被试有较多的时间来关注图片的细节。在有时间限制时,时间压力影响图形识别绩效,对信息接收的可靠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因可靠性。

控制室界面上的各种状态数据会随着系统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需要在许多个界面之间来回切换。要想在变化的界面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需要操作员具有较高的动态视觉搜索绩效,而时间压力对动态视觉搜索绩效有影响(郭小筠,2011)。影响动态视觉搜索绩效的因素有:视野大小、目标落在视野内被发现的概率、单次凝视时间及追踪时间。时间压力的增加会使注意力水平降低,使视野减小,目标落在视野内被发现的概率也随之减小,且操作者会主动增加凝视点的个数,从而降低单次凝视时间及追踪时间。时间影响压力搜索绩效,使操作员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且信息的可靠度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完成任务的可靠性就会很低。

3.2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充分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并设计可行的方案。时间压力对信息分析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决策选择时间和决策策略。

时间压力影响决策选择时间的长短。在时间压力下,操作员的决策选择时间明显短于在无时间压力下时。当任务没有时间限制时,操作员会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确保分析的全面和准确。当有时间限制时,操作员会分配一部分时间和资源在知觉时间上,从而导致分析的时间相对减少。时间的缩短影响信息分析的充分性,使任务完成可能性减小。

nlc202309011413

决策策略是决策所依据的规则或启发式,指的是个体对决策信息与所具有的知识提取的过程特征(王大伟,2009)。决策者在时间压力下的决策策略主要有两种:加速和选择。加速策略是指决策者以较快的速度来处理所接收到的信息;选择性策略是指决策者选择性地处理有关的信息或是较为重要的信息。不论是加速还是选择,对信息的分析都不够充分,无法设计出多种可行方案,任务完成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小。

3.3决策与计划

前面我们提到认知模型的前两个阶段:信息接收和信息分析。不管信息接收还是信息分析都是为决策与计划服务的,决策和计划的正确性是总的任务能否完成的最重要环节。因此,确保决策和计划阶段的正确性是保证人因可靠性的最重要部分。控制室决策的任务有很多类型,主要分为低意识的决策、中等意识的决策和高意识的决策。

低意识的决策指的是一些比较普遍性的决策,例如下班后关掉显示器等。在做这些决策时,操作员根据语音环或空间模板中存储的信息直接进行决策,整个过程不需要中央执行系统的参与。时间压力对这种低意识的决策不会产生影响。

中等意识的决策一般是指按照规则进行的决策,例如正常进行发电任务的操作。操作员按照操作的规程进行操作,时间压力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时间压力可能会使其规程阅读错误,从而决策错误。总之,时间压力通过对决策时人的信息输入产生影响,导致决策发生错误。

控制室中更重要的是高意识的决策,例如核电站发生事故后的决策,时间压力就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员通过感知觉器官获得信息,通过工作记忆加工输出(图2)。工作记忆加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语音环,二是空间模板。工作记忆是加工中心,时间压力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时间压力影响信息对语音环或空间模板的输入,造成获取信息的不完整性,影响决策;其次,时间压力使人处于精神紧张状态,造成中央执行系统参与产生的绩效不高,分析问题不全面;再次,决策信息的输出受到影响,使决策的执行程度大打折扣。

总的来说,时间压力对决策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对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产生影响。在时间压力下进行决策会增加心理上的负担,并消耗认知资源,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造成信息加工负荷过载,有限的资源会导致较差的成绩,影响决策质量。二是对决策策略的影响,时间压力下决策者增加了次优认知过程和简单策略的使用,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认知错误和偏差。不论是对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影响,还是对决策策略的影响,都增加了产生失误的可能,使人无差错完成任务的可能性降低,人因可靠性减小。

3.4执行

执行就是实际操作过程,对决策和计划的具体实施。在核电站等控制室的操作中,操作员执行操作规程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非常重要,一旦出错或者超时都将带来巨大损失。时间压力对执行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紧张而没有动作;二是动作选择出现错误。操作员接收来自大脑的决策后,过高的时间压力可能会导致集体短时间内反应僵硬,从而错过动作。时间压力下,人处于紧张状态,操作时对按键的选择可能会出现错误,易造成人因失误。

3.5应对方法

在核电站实际操作中,出现事故后的应急操作处理是最重要的部分,要求操作员的操作具有较高的正确率。而在高时间压力下,操作员的操作绩效大打折扣。那么,该如何降低时间压力对操作绩效的影响呢?研究表明,时间压力与自我意识的交互作用显著,高自我意识下的操作绩效受时间压力的影响较小(郑霞,潘志国,2012)。当人处于高自我意识条件下时,会将更多的注意资源指向内部,用于加工外部信息的资源较少,因而时间这一外部刺激带来的影响力相对变弱。通过这一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对操作员进行模拟培训,增强应对事故的理论自信。同时应当对操作员进行一定的鼓励,提高操作员的自我意识,这样才能使操作员在高时间压力下拥有较高的操作绩效,使人因可靠性得到保证。

4结论与展望

随着核电站等复杂系统进入数字化时代,对于人因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操作员的实际工作中,时间压力总是伴随其身,并对人因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Wickens的“信息处理模型”出发,讨论在认知的四个子系统中,时间压力是如何影响人因可靠性的。在信息接收阶段,时间压力通过视线注意范围、图形识别绩效和视觉搜索绩效来影响信息接收的广度和可靠度。信息分析阶段,时间压力系缩短决策选择时间和增加决策时简单策略的应用,使信息得不到充分分析,造成设计的方案存在缺陷。决策时,时间压力影响工作记忆对信息的加工情况,使决策产生错误。执行时时间压力又会影响动作的正确率,造成动作忽略和动作选择错误。总的来说,时间压力使操作员的操作易出现失误,也就是人因可靠性降低。

遗憾的是,本文只是从理论方面探讨了时间压力对人因可靠性的影响,缺少实验数据的支持。此外,只是说明了如何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时间压力的影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研究者能找到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时间压力对人因可靠性的影响降到系统允许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郭小筠. (2011). 速度、时间压力和目标个数对动态视觉搜索绩效的影响. 硕士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何旭洪, 黄祥瑞. (2007). 工业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分析: 原理方法与应用.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瑞芳. (2012). 时间压力下图形识别眼动策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

吕中凡. (2010). 时间压力对不同水平足球运动员注意范围影响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267-269.

王大伟. (2009). 时间压力、属性数量影响决策信息加工的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4, 126-130.

威肯斯, 霍兰兹. (2003). 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朱祖祥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霞, 潘志国. (2012). 时间压力与自我意识对篮球专项学生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体育教育, 6, 65-67.

栏目编辑/王抒文 终校/王晶晶

哈他瑜伽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篇3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临沂市2所高校 (临沂大学、山东医专) 随机抽取的3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 获得了有关练习瑜伽对人身心健康影响的相关资料, 为该文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分析的高度与深度, 也增加结论与建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2.2 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法

向临沂市2所高校 (临沂大学、山东医专) 学生发放34份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问卷, 其中每所高校随机抽选学生各17人, 发放问卷34份, 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4份, 无无效问卷, 实得有效问卷34份, 有效率为100%。

1.2.3 实验法

注:自卑者得分10~15分;自我感觉平常者得分16~25分;自信者得分26~35分;超级自信者得分36~40分。

采取对34名练习者进行统一授课的方法。时间为3个月, 每周3节课, 每节课70 min。授课内容及时间一样, 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测量器均采用国家规定的米尺, 误差范围是厘米。实验前对练习者测量获得原始数据为对照组, 实验结束后对练习者测量获得数据为实验组。

对练习者实验测量的几个方面: (1) 自信心。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对练习者自信心情况进行测试; (2) 髋关节活动范围。受试者先右腿在前, 左腿在后两脚最大距离的极限测髋部离地距离。后左腿在前, 右腿在后两脚最大距离的极限测髋部离地距离。最后两腿大大分开, 两腿成一条直线两脚最大距离的极限。测横叉离地距离的多少; (3) 肩关节活动范围。采用肩旋测试的方法来测定练习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试者两臂在胸前充分伸直, 双手握住直棍, 直臂由前向后旋转, 测量可以直臂由前向后旋转两拇指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小说明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越大。

1.2.4 数理统计法

该文采用Spss17.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在体育统计学中Sig (双侧) P值小于0.05说明相关性强。

2 结果与分析

2.1 练习者的基本情况

进行实验前, 用罗格森自信心量表对练习者练习前的自信心进行测量, 掌握练习前自信心的状态。 (见表1)

进行实验前, 先对练习者的髋部灵活性进行了精确测量, 以便了解练习者练习前的身体关节活动范围。 (见表2)

进行实验前, 先对练习者的肩部灵活性进行了精确测量, 以便了解练习者练习前的身体关节活动范围。 (见表3)

2.2 练习后练习者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测得练习者自信心情况见表4。

实验结束后测得练习者髋部灵活性情况见表5。

实验结束后测得练习者髋部灵活性情况见表6。

结果显示:自信心分数比练习前提高了8.7分, 练习后自信心明显增强, 右腿纵叉离地距离缩小了12 cm, 右腿柔韧性明显增强, 左腿纵叉离地距离缩小了11.2 cm, 左腿柔韧性明显增强, 横叉离地距离缩小了12.6 cm, 髋部柔韧性明显增强, 肩旋测试缩小了13.2 cm, 肩部柔韧性明显增强。运用Spss处理数据的P值均小于0.05, 说明此变化跟练习哈他瑜伽有显著的相关性。

2.3 哈他瑜伽对人身心影响的结果分析

2.3.1 对练习者自信心影响的分析

实验结果得出由练习前的6%提高到41%, 明显提高了练习者的自信心。有研究者表明提高自信心能很好地改善心理状态。研究表明长期的进行瑜伽锻炼可以显著降低练习者的心理应激水平, 促进心理健康。练习哈他瑜伽对自信心的影响是因为在1个多小时的课堂上, 前10 min是语音引导冥想练习。通过呼吸的调整由练习者平常采用的胸式呼吸调整成比较放松的腹式呼吸, 加上语言的积极引导让练习者完全放松自己的身心, 促进心理健康。减少自卑者胆怯的心理, 增加自信心等正面情绪积极向上的作用。

2.3.2 对练习者髋关节影响的分析

通过对练习前后的数据分析P值为0.00 (P≤0.05) , 说明实验结果明显。哈他瑜伽练习使练习者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关节柔韧性对肌肉快速收缩能力有较大影响, 改善关节柔韧性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4]。练习时每个姿势都保持在30 s到1、2 min的时间。通过静力保持不动的办法不断地刺激髋部的肌肉和韧带, 静力练习是发展柔韧的有效方法, 因此, 练习哈他瑜伽对提高髋部灵活性非常明显。

2.3.3 对练习者肩关节影响的分析

通过对练习前后的数据分析P值为0.01 (P≤0.05) , 说明实验结果明显。研究表明瑜伽对身体的中枢神经、骨骼、肌肉等进行全方位的刺激与按摩, 全方位促进身体健康。在课上练习时, 有很多体式需要练习者双手于头顶合十并且向上拉伸, 如, 顶峰式、牛面式等都需要收紧肩部肌肉将肩胛骨向中间靠拢。而且哈他瑜伽中几乎每个动作都需要双手合十向后向上不断地拉伸使胸腔向前打开, 肩胛骨积极向中间靠拢, 这个动作锻炼了肩关节的有关肌肉和韧带, 大大地增加了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明显提高了肩部的柔韧性。

3 结论

(1) 练习哈他瑜伽能很好地提高练习者的自信心, 特别是对于改善练习者自卑心理有很好的帮助。通过练习哈他瑜伽, 一方面可以增强练习者正面情绪使练习者从内心热爱学习, 形成的积极上进的健康个性心理特征;另一方面通过瑜伽练习可以很好地降低练习者内心负面情绪的产生, 减少心理疾病等有重大意义; (2) 练习哈他瑜伽, 练习者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改善髋关节的灵活性, 增强髋部灵活性, 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 增加肩关节的灵活性。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 连接身体上下, 增加了髋部周围韧带及肌肉的伸展性, 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因此, 增加髋关节的灵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印) 斯瓦特玛拉玛, 著.哈他之光[M].吴烈兴, 蔡孟梅, 常虹, 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1:4.

[2] (印) 沙吉难陀, 著.巴坦加里的瑜伽经[M].陈景圆,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3:1.

[3] (印) 艾扬格, 著.瑜伽之光[M].王基燕, 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22-23.

上一篇:住宅建筑构造节能设计下一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