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囊肿

2024-05-24

输尿管囊肿(精选八篇)

输尿管囊肿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 女, 27岁, 因“左下腹部隐痛不适7月, 再发2天”于2010年5月12日入院。7个月前体检时发现膀胱、输尿管结石, 未治疗。此后时感左下腹间隙性隐痛不适, 偶伴尿频急痛和肉眼血尿, 无尿失禁现象, 2天前症状再发。既往史及家庭史无特殊。专科查体无特殊。血生化检查正常。KUB+IVP示左输尿管下段走行区见多发大小不等高密度影, 略呈串珠状排列, 小者5mm和10mm, 最大约21mm×18mm, 左肾、输尿管重复畸形, 左下肾轻度积水, 左输尿管下段结石, 膀胱结石 (见图1) 。超声见左侧两个肾脏回声, 下肾轻度积水, 左输尿管下段内径约9mm, 可见5mm和10mm两枚强光团, 膀胱内见21mm×18mm强光团, 伴声影, 不随体位移动。膀胱镜检查见左输尿管开口处囊肿, 约20mm×20mm大小, 球状突出于膀胱腔内, 基底部位于输尿管嵴上, 基底直径约10mm (见图2) , 囊肿上未发现明显的输尿管开口, 左侧输尿管嵴及附近区域也未发现其输尿管开口。

1.2 方法

2010年5月1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行左侧输尿管囊肿电切, 输尿管、膀胱结石碎石术。采用F27Gyrus电切镜, Stryker 1088iHD高清数字摄像显示系统, Gyrus双极等离子体动态能量发生器 (PKSP刀) , 环状电切袢, 电压220V, 电切功率160W, 电凝功率80W, 用时50min, 生理盐水冲洗。先于囊肿基底部距膀胱壁约5mm处, 用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环状电切襻电切囊肿, 结石与囊肿壁相嵌紧密, 呈完全充填状, 囊肿壁厚约3mm, 环状切除囊肿后, 结石及囊肿掉于膀胱内, 见输尿管开口于基底中心, 换输尿管硬镜顺管口上行约3cm处见两枚输尿管结石, 如术前KUB片所示。

另用Wolf F8.0/9.8输尿管硬镜, Stryker 1088iHD高清数字摄像显示系统, 接入美国科威中ODYSSEY 30Ho:YAG, 行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腔内钬激光碎石术。400μm激光光纤, 10Hz, 0.7J, 7W, 350μs, 230V, 总能量11679J, 碎石时间75min。粉碎膀胱、输尿管结石后, 输尿管镜上行至肾盂, 无异常发现, 冲洗并排尽已粉碎之结石, 左侧置入双“J”管结束手术。

2 结果

手术共历时125min, 冲洗生理盐水25000mL。先电切囊肿后再行膀胱、输尿管内激光碎石, 术中结石完全被粉碎并排出体外。术后第2天复查B超示左侧肾脏积水消失, KUB示结石影消失, 双“J”管位置良好。术后留置导尿3日, 5日后出院。术后两周回院拔出内引流双“J”管, B超示左侧肾脏积水消失。随访至今左侧肾脏仍然无积水, 输尿管无返流。

3 讨论

输尿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大约2.0%~3.0%的囊肿内可合并结石, 80.0%左右与肾输尿管的重复畸形有关。此病多见于女性, 约是男性的4~7倍。但如本例这样, 既有肾输尿管畸形又有囊肿, 囊肿内同时合并巨大结石者实属罕见。

临床上根据囊肿的位置及开口情况分为四型:Ⅰ型, 单纯输尿管囊肿, 开口部接近正常, 小儿多见;Ⅱ型, 异位输尿管囊肿, 开口在膀胱区外或尿道内;Ⅲ型, 输尿管囊肿自尿道口脱出, 女孩多见;Ⅳ型, 盲端型, 出生时肾脏已有严重破坏[2]。本例属Ⅰ型单纯输尿管囊肿继发囊肿内巨大结石同时合并肾输尿管畸形。

因输尿管囊肿的大小不一, 临床表现也各异, 小的单纯性囊肿可无任何症状[3]。其它常见症状有排尿困难, 尿路感染, 尿道口脱出肿物, 血尿, 肾绞痛, 尿失禁等等。

本例仅以轻微腹痛伴间隙性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出现, 非常容易误诊。临床上要注意追踪检查和早期明确诊断, 以免漏诊。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治疗的问题。本例从发现结石到实施治疗中间过渡了7个多月, 虽然有病人自身不重视的因素, 但与医源性主动推荐检查治疗不无影响。由于病程的时间关系, 临床上已经有输尿管囊肿合并癌变的报道[4]。所以, 我们认为早发现早治疗为好。

静脉肾盂造影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很有价值, 典型表现是输尿管末端呈“眼镜蛇头”状或球状阴影[4]。本例的造影片上也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 (见图1) 。膀胱镜检查可直接了解囊肿的具体情况, 仔细观察可发现囊肿上的输尿管开口, 囊肿大小随舒缩而变化, 但注意囊肿太大时可能不易窥其全貌, 甚至无法辨别是否为囊肿。

治疗上可采取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近来采取腔内微创手术的趋势比较明显, 国内刘树声和张家伟分别有所报道[5,6]。我们认为腔内微创治疗具有操作相对简单, 创伤小, 恢复快, 效果好, 不需要成形等优点, 但要注意的是管口抗返流问题。我们的方法是在切除囊肿的时候, 先从囊肿的远侧端开始, 逐渐向近侧端环状电切和汇合, 越靠近侧端, 越要弧状逐渐加大与输尿管嵴的距离, 以利近侧端剩余的囊壁辨稍长于远侧端, 从而使近侧端囊壁辨能够有效地覆盖输尿管口, 达到防止管口返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澄如. 泌尿男生殖系畸形//吴阶平, 裘法袓. 黄家驷外科学 (第六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628.

[2] 韦嘉瑚.现代生殖系统疾病影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28.

[3] 周荣祥.膀胱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307.

[4] 胡永宏.左侧输尿管囊肿并癌变1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 (6) :425.

[5] 刘树声, 吴永吉, 李静, 等.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术22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 (5) :383-384.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 篇2

2001年—2012年1月,我们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24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27—52岁,平均42岁,囊肿位于右侧5例,左侧14例,双侧5例,并发囊内结石1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腰部酸胀不适,其中3例伴排尿困难,3例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肾积水,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截石位,经尿道插入电切镜,行输尿管囊肿横行切开囊壁,残存的囊壁形成活瓣,并发结石将结石取出,术后留置尿管7天。

2 结果:本组24例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行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情况发生。

彩超诊断输尿管囊肿1例 篇3

患者因左侧腰部疼痛不适1月余来本院就诊, 门诊彩超检查示:于左肾下盏见一大小约0.5×0.4 cm的强回声, 后伴声影。右肾实质及集合系统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于右侧输尿管膀胱入口处探及一大小约1.2×1.3 cm的囊肿样回声, 壁薄光滑, 连续观察2~3 min, 囊状结构逐渐增大, 而后又较迅速地缩小, 呈节律性膨大和缩小改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 示无回声可见喷尿彩带进入膀胱 (见图1) 。左输尿管入膀胱开口处无明显异常。超声诊断: (1) 右输尿管囊肿声像; (2) 左肾结石声像。

2 讨论

输尿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泌尿系畸形, 为先天性输尿管末端发育反常性疾病[1]。本病主要发生于输尿管末端的膀胱入口处, 所以又称为输尿管末端囊肿或输尿管口囊肿。囊肿壁薄, 外层覆以膀胱黏膜, 内层为输尿管黏膜, 故又有膀胱内输尿管囊肿之称[1]。根据超声显像所见囊肿的大小与形态, 动态观察囊肿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并发肾积水程度的不同, 可将小儿与成年人输尿管囊肿的声像图分型。1.小儿先天性输尿管囊肿分为 (Ⅰ型:乳头形囊肿;Ⅱ型:圆形或椭圆形囊肿;Ⅲ型:低张力形囊肿) 。2.成年人先天性输尿管囊肿分 (Ⅰ型:乳头形囊肿;Ⅱ型:圆形或椭圆形囊肿;Ⅲ型:半月形囊肿;Ⅳ型:扁圆形囊肿) 。本病多属于先天性病变, 原因有三: (1) 由于胚胎期输尿管与生殖窦间一层隔膜吸收不全或持续存在, 导致输尿管口狭窄, 尿液引流不畅而形成囊肿。 (2) 输尿管下端壁的先天性薄弱合并输尿管开口处狭窄; (3) 输尿管壁段过长、过斜、过于弯曲。后天因素罕见, 如输尿管周围炎症、水肿、黏膜膨胀, 造成输尿管口狭窄, 并呈不同程度梗阻, 在尿液的作用下形成囊肿。输尿管囊肿的突出特点, 即随输尿管的蠕动, 囊肿呈现周期性增大与缩陷的变化规律。因为本病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因此可以伴有泌尿系统的其他畸形。

此病早期无症状, 如果有囊肿梗阻及其继发感染。引起输尿管及肾积水能导致腰腹胀痛, 囊肿增大阻塞尿道内口可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潴留。有的学者认为[2], 正常排尿、持续尿淋漓及一侧肾功能低下为此病的三联征。认为有上述表现提示有此病的存在。

发生于膀胱内的输尿管囊肿, 一般应与发生于膀胱处输尿管囊肿向膀胱内凸起的进行鉴别。一般膀胱内输尿管囊肿经膀胱镜检查可以证实。发生于膀胱外的输尿管囊肿膀胱镜检查可无异常发现。超声检查对输尿管囊肿检查的敏感性很高, 尤其是关于输尿管囊肿的声像图分型, 简便而实用, 对于协助临床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803.

输尿管口囊肿28例诊治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 男性15例, 女性13例, 年龄12~70岁, 平均47岁, 小于14岁者6例。囊肿位于左侧17例, 右侧11例, 单纯输尿管口囊肿20例, 合并囊内结石8例, 囊肿直径1.0~4.0cm。临床症状主要有尿路刺激症状20例, 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7例, 腰部疼痛19例, 肉眼血尿8例。28例均行B超检查诊断输尿管口囊肿19例, 肾积水10例, 膀胱壁内结石9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25例, 10例诊断为输尿管口囊肿, 膀胱造影5例, 4例诊断为输尿管口囊肿。28例均行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输尿管口囊肿。

1.2 治疗及结果

本组28例患者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行手术治疗, 12例囊肿直径>2.5cm的患者行开放手术, 16例经尿道行输尿管口囊肿壁切除术, 切除范围为针尖形开口部分囊壁, 保留大部分囊壁, 术后留置尿管7d。合并结石患者在囊肿切开后, 用碎石钳行结石碎取。2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行患肾切除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 平均18个月, 肾输尿管积水、扩张无加重, 尿路刺激症状、结石及囊肿无复发。

2 讨论

输尿管口囊肿又名膀胱内输尿管囊肿, 是输尿管狭窄所致膀胱壁内段输尿管囊状扩张。囊肿表面为膀胱黏膜所覆盖, 内层为输尿管黏膜, 其问有肌纤维及结缔组织。随着输尿管蠕动尿液进入囊肿, 可使囊肿膨大;在输尿管蠕动间歇期, 囊内尿液自囊肿的狭小出口缓慢流出, 囊肿可回缩, 形成有节律性地膨大和缩小的改变。输尿管口囊肿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输尿管末端瓣膜未能及时吸收, 引起输尿管下端狭窄;输尿管下端肌纤维层薄弱加输尿管口狭窄;输尿管经过膀胱壁内段过长、过斜或过弯曲;输尿管口周围炎症、外伤等引起的瘢痕狭窄。总之, 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梗阻加上尿流的不断冲击, 均可形成囊肿。儿童发病属先天性, 而在部分成人则应考虑与后天性因素有关。本组有6例儿童, 占21.4%。输尿管口囊肿可分四型: (1) 单纯性囊肿:为正常输尿管开口部分的膀胱内膨出, 单侧或双侧; (2) 脱垂性囊肿, 女性可脱垂至尿道口, 男性可脱垂至后尿道; (3) 输尿管异位开口, 囊肿位于膀胱颈部或颈部以下尿道; (4) 输尿管开口形成盲端[1]。本组28例均为单纯性囊肿。

输尿管口囊肿由于发病时间长短及大小不一, 临床表现可不同, 主要表现由尿路梗阻所引起的。肾盂输尿管积水、腰痛、感染和结石形成。由于输尿管口囊肿出口小, 输尿管长期梗阻、扩张和处于无张力状态而导致尿滞留, 成为结石形成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若并发感染, 则可加速结石的生长, 囊内一旦并发结石又可加重尿路梗阻和感染, 引起肾、输尿管的继发结石, 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本组28例中尿路梗阻引起腰痛19例, 占67.9%;尿路感染20例, 占71.4%;囊内结石9例, 占32.1%。输尿管口囊肿体检时往往无特殊的体征, 临床上有时误诊为尿路感染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及膀胱造影等检查。B超检查简单、方便、无痛苦、费用低, 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 但B超检查不具有特异性, 需要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方法, 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2]。本组病例中19例经B超确诊。静脉尿路造影简单易行, 且可明确地提示囊肿的大小和位置、是否有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和膀胱输尿管逆流, 以及患侧肾功能的情况。这些资料不但对诊断, 而且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亦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中10例经静脉尿路造影确诊。当囊肿过小或肾功能不全时, 可采用膀胱造影弥补静脉尿路造影的不足, 膀胱造影能见到膀胱内充盈缺损, 边缘整齐光滑, 在排尿时还能观察双侧输尿管是否有反流。膀胱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囊肿位置、是否合并结石、管口大小形态及喷尿情况的变化。本组28例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并确诊。

输尿管口囊肿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梗阻, 防止返流, 减少肾功能损害, 处理并发症[3]。因此, 对输尿管口囊肿合并梗阻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对较小的输尿管囊肿可定期复查。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及腔镜下手术。在本组病例中, 我们对12例输尿管口囊肿>2.5cm的患者行开放囊肿切除加输尿管再植术, 效果满意。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的发展, 输尿管电切镜使用的适应证越来越宽。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少,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4]。本组中有16例经尿道行输尿管口囊肿切除术, 操作中要注意避免切除过深, 导致反流;切缘应仔细电灼止血以防止术后出血;另外注意避免诱发闭孔神经反射, 导致膀胱穿孔。合并结石患者在囊肿切开后, 用碎石钳行结石碎取。术后留置导尿管7d, 以防止术后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后随访12~24个月, 平均18个月, 肾输尿管积水、扩张无加重, 尿路刺激症状、结石及囊肿无明显复发。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732~733.

[2]田峰, 赵霞, 史启铎.26例输尿管口囊肿的B超诊断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9, 5 (2) :85.

[3]林意荷.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87, 2:44~45.

输尿管囊肿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组18例均为我院2002年1月—2008年7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女12例,男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27.3岁。

1.2仪器

采用PHILPSiu 22;PHILPS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1.3方法

受检者适度膀胱充盈,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膀胱区进行横向、纵向、斜向扫查。

2结果

2.1临床特点

18例患者,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就诊有12例,以排尿尿道外口处肿物就诊1例,无症状(健康检查时被发现)5例。18例输尿管囊肿中,左侧11例,右侧7例。15例伴有患侧肾脏不同程度的积水;8例患者尿常规检查有大量红、白细胞;2例伴发同侧或双侧肾盂畸形或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

2.2超声检查

声像图特征:膀胱三角区的一侧或双侧有圆形或类圆形的囊性肿物,囊壁菲薄,内为透声较好的无回声区。输尿管囊肿的突出特点,即随输尿管的蠕动,囊肿呈现周期性增大与缩陷的变化规律。

2.3 X线检查

静脉肾盂排泄造影10例输尿管下段呈“眼镜蛇头”或球状扩张。膀胱造影呈典型“鱼眼”征。

2.4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18例均见输尿管口部位的包块,壁薄时呈浅蓝色,可随喷尿而周期性膨大与缩小。3种输尿管囊肿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见表1。

3讨论

输尿管囊肿是一种输尿管末端发育反常性疾病。多为先天性病变,是胚胎期输尿管与生殖窦之间的一层隔膜吸收不全或持续存在,导致输尿管口狭窄,尿液不畅而形成囊肿。后天性因素罕见,如输尿管周围炎症、水肿、黏膜膨胀,造成输尿管口狭窄并呈不同程度梗阻,在尿液的作用下形成囊肿[1]。先天性输尿管囊肿早期常无任何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往往在晚期或尿路感染出现尿路梗阻症状时才被发现。反复发作的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和梗阻为本病主要症状[2]。

比较几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结果,在这些病例中,膀胱镜检查均能发现输尿管口部的囊肿,符合率100%。超声检查18例中正确诊断16例,误诊为膀胱肿瘤者2例,符合率88.9%。静脉尿路造影18例中显示10例,符合率为55.6%。膀胱镜和静脉尿路造影具有一定的痛苦,而超声对人体无创伤,无痛苦,操作简便。而且输尿管囊肿的声像图改变具有特征性,且超声能准确提供输尿管囊肿的部位、输尿管来源、有无膀胱出口梗阻以及手术部位的充血情况。实时超声显像对输尿管囊肿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临床医生诊断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郭万学,周永昌.超声医学.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803.

输尿管囊肿 篇6

患者,24岁,因停经9月余,相对头盆不称于2009年6月26日收入院。既往健康,末次月经2008年9月10日,预产期2009年6月17日,孕4个月时自觉胎动,孕期顺利。孕5个月时于外院超声提示胎儿脐根部囊肿,余无异常。患者未做其他进一步检查。6月12日超声所示:双顶径9.5 cm,头围33.1 cm,腹围35.8 cm,股骨7.4 cm,羊水最大深度5.4 cm,羊水指数14.3 cm,胎儿心率126次/min,律齐,脐带血流:S/D 2.72,PI 0.98,RI 0.63。胎儿脐带根部可见局部增粗呈囊状改变,大小为9.4 cm×5.9 cm,其内为均匀的低回声,并见一个直径4.0 cm无回声区,形状规则,有完整的包膜,未见其与膀胱相通,可见脐动、静脉绕行通过。提示:晚期妊娠,单活胎头位,胎儿脐根部囊性增粗合并囊肿。

入院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双下肢水肿(+),宫高35 cm,腹围99 cm,胎心130次/min,不规律宫缩,宫口开大1 cm,胎膜完整。入院超声检查结果基本同6月12日检查所示,仅内部囊性肿物大小增至4.6 cm×4.2 cm,脐带血流:S/D 2.91,PI 1.03,RI0.68。

因胎儿为珍贵儿,加之胎儿脐根部的囊肿巨大,经阴道试产存在一定风险,家属要求剖宫产分娩。于入院当日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头位分娩一女婴,外观发育正常,羊水呈深黄色,浑浊,呈Ⅱ度粪染,1 min Apgar评分9分,脐带长约38 cm,脐带根部增粗,明显肿胀呈囊状,大小约9.0 cm×6.0 cm,内见脐动静脉通过,在距脐轮2 cm肿胀脐带内右侧可见一直径约4.0 cm的囊性肿物,包膜完整,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淡黄色透明液体约5 ml后,分别钳夹脐动、静脉及其余脐带组织,逐一结扎,加强结扎一次。产后24 h内脐部敷料有少许水样渗出,及时更换脐带包,保持脐周干燥。新生儿外观发育正常,饮食、睡眠及排泄无异常,4 d后随母出院。

切开肿胀的脐带,囊肿有完整的囊壁,其余为胶冻样黏性物质。病理回报:囊肿为尿囊囊肿,其余组织为水肿变性的脐带华通胶成分。

2 讨论

脐带囊肿较少见,可分为假性囊肿和真性囊肿,而真、假性囊肿并存的病例就更为少见。假性囊肿无上皮覆盖,由于包绕脐带的华通胶局部水肿或蜕变形成的囊腔内黏液,较真性囊肿常见,文献[1]报道认为其与脐膨出和18-三体有关。真性囊肿囊壁有一层上皮细胞,包括脐肠系膜管或尿囊管,累及羊膜的囊肿有一层羊膜上皮。脐肠系膜管或尿囊管囊肿发生在脐带的胎儿端,常合并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畸形,这可能与他们存在胚胎发育上的联系有关,特别是尿囊管囊肿常与脐膨出、开放性脐尿管有关。尿囊是胚胎发育第3周时原始消化管尾段腹侧壁向体蒂内突出而形成的指状盲端,妊娠14周时尿囊退化,远端变成一细管伸入脐带,称脐尿管。尿囊的根部则衍化为膀胱的一部分,参与膀胱形成。以后脐尿管闭锁,形成脐正中韧带。如果脐尿管未闭锁,膀胱便与脐带内的尿囊远端相通,尿液可经脐尿管进入脐带内的尿囊中[2]。

此病例在孕中期即发现脐带根部囊肿,但胎儿发育情况良好,未做其他进一步检查。妊娠晚期复查超声时发现脐带血流的S/D比值逐渐升高,考虑是否因脐带内囊肿增大压迫脐带血管所致血流受阻,有造成胎儿宫内窒息的可能,与家属交代后及时分娩,术后证实羊水已有粪染,胎儿出现乏氧征兆。本例患者虽在发现脐带囊肿后未做其他相关检查,分娩后也未发现合并其他畸形存在,但要提醒广大孕妇的是,产前检查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避免畸形儿的出生。

关键词:脐带,假性囊肿,脐尿管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551-554.

输尿管囊肿 篇7

1 病例报告

患者51岁, 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 诊刮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腺癌, 于2007年1月22日入院。腹部B超及CT检查均提示右肾缺如。术前诊断为:①子宫内膜癌;②子宫肌瘤;③左侧孤立肾。经积极术前准备, 于2007年1月30日行筋膜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顺利, 第8天出院。

术后19天因下腹憋胀不适伴大小便不畅10天, 于2007年2月19日再次入院。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15 cm×10 cm×10 cm大小囊肿, 不活动, 轻压痛。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型, 阴道通畅, 粘膜薄, 残端有一0.5 cm未愈合切缘 (引流管处) , 其上方可触及界限不清、质硬肿物, 贴盆壁, 似囊性。腹部B超检查示:盆腔囊肿14.0 cm×9.4 cm×10.1 cm, 位于膀胱左前方, 内可见分隔。考虑盆腔淋巴囊肿。于入院当日在B超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术, 抽出淡红色清亮液体约600 ml。穿刺后见膀胱快速充盈, 位置恢复正常, 排尿不畅症状缓解, 给予腹部加压包扎。穿刺后第3天患者再次出现排尿障碍, B超显示轻度肾盂积水, 膀胱空虚。肾功能检查示:血肌酐357 μmol/L。再次B超下穿刺抽出350 ml淡黄色清亮液体, 穿刺后立即可见膀胱充盈, 患者顺利排尿后症状缓解。考虑患者盆腔淋巴囊肿压迫输尿管, 为保护仅有的左肾, 于2007年2月24日在膀胱镜下置入左侧输尿管导管 (双J管) , 插管后患者排尿顺利, 复查肾功能恢复至正常。囊肿穿刺液检查:总细胞1200×106/L;WBC 250×106/L, 单核细胞0.95, 多核细胞0.05;隐血 (+++) ;蛋白3.0 g/L。提示穿刺液为淋巴液, 而非尿液。腹部CT平扫并增强扫描后提示:膀胱左侧巨大囊肿11.2 cm×9.47 cm×9.30 cm, 与膀胱分界清楚。见图1、图2、图3 (见插页4-1) 。左肾、输尿管及膀胱显影正常, 观察24小时未见造影剂漏出, 囊肿内也无造影剂显影, 排除输尿管瘘。术后3月更换左侧输尿管导管 (双J管) , 淋巴囊肿明显缩小。术后6月撤管后排尿正常。术后1年复查囊肿消失。最后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巨大淋巴囊肿。

2 讨 论

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harkviani等[1]对1850例因宫颈癌行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淋巴囊肿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结果显示, 宫颈癌术后腹膜后淋巴囊肿发生率为4.3%;而这类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高危年龄是小于30岁及大于60岁;单侧淋巴囊肿 (左侧占38.9%;右侧占33.3%) 较双侧常见 (28.3%)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 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与卵巢癌显著不同, 其发生率分别是4.8%和18.8%[2]。

2.1 淋巴囊肿发生的原因及时间

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原因很多, 主要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术中淋巴管未结扎或结扎不当, 导致淋巴液外溢, 以及手术创面渗液, 集聚于组织间隙形成淋巴囊肿;另一方面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关闭后腹膜, 腹膜后可能会留有死腔, 淋巴液回流障碍或引流不畅, 滞留在腹膜后而形成盆腔淋巴囊肿。盆腔淋巴囊肿可发生于淋巴清扫术术后数天至数月, 但以术后2周内发生率最高。

2.2 临床表现

淋巴囊肿小者多无自觉症状;淋巴囊肿大者可引起下腹憋胀、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导致输尿管梗阻, 患者可出现腹胀、下肢疼痛、尿频, 甚至排尿困难等症状;若继发感染, 可出现发热, 局部疼痛加剧, 囊肿迅速增大, 需及时引流和抗感染处理。本例患者淋巴囊肿巨大并压迫输尿管出现排尿困难, 临床确实罕见。患者症状严重也可能与其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有关。对于此类特殊患者, 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可能影响其仅有左肾的功能, 后果严重。所幸该例患者经积极处理, 未发生严重感染及肾脏功能损伤。

2.3 辅助检查

B超检查、腹部CT及穿刺液检验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B超检查显示淋巴囊肿的大小及影像表现, 有助于对囊肿性质做出初步判断;腹部CT有助于与膀胱、输尿管瘘相鉴别;穿刺液检验可进一步明确囊肿性质。

2.4 治疗

对于淋巴囊肿小而无自觉症状者无需处理, 2~3个月后囊肿会自然吸收。对于淋巴囊肿较大, 出现压迫症状或继发感染者, 可采用:①中药治疗;②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③体外引流;④硬化剂治疗。对于淋巴囊肿巨大且症状明显, 药物及穿刺抽吸无效的患者可行切开引流。国内报道1例子宫内膜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 压迫双侧输尿管, 后经安置双侧输尿管支架及腹膜外囊肿切开引流术而治愈[3]。

2.5 预防

对于淋巴囊肿的预防, 目前多倾向于以下观点:①术中行淋巴结清扫时应仔细结扎淋巴管, 特别是髂总淋巴近端、深腹股沟淋巴远端的淋巴管, 闭孔近端的淋巴管和闭孔窝远端的淋巴管[4]。②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开放后腹膜, 有助于淋巴液的引流及吸收。③术后可采取腹部加压包扎、中药外敷及放置引流管等措施。

参考文献

[1]Charkviani L, Kekelidze N, Charkviani T, et al·Management of lympho-cysts after cervical carcinoma surgery[J]·Eur J Gynaecol Oncol, 2000, 21 (5) :487-490·

[2]Yamamoto R, Saitoh T, Kusaka T, et al·Prevention of lymphocyst forma-tionfollowing systematic lymphadenectomy[J]·Jpn J Clin Oncol, 2000, 30 (9) :397-400·

[3]侯敏敏, 郄明容, 余海燕, 等·子宫内膜癌术后顽固性巨大盆腔淋巴囊肿一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12 (41) :864·

输尿管囊肿 篇8

患者, 女, 24岁, 已婚。因“反复右侧腰腹部疼痛不适5个月余”于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 无尿频、尿急、尿痛, 行B超检查示右侧双肾双肾盂畸形可能, 右侧输尿管囊肿。CTU示:右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 起源于右上肾之输尿管轻度扩张积水。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部偏右侧1个约1.5cm×1.0cm囊性包块, 有裂隙状开口, 囊肿随喷尿而发生大小变化。

方法:患者行经尿道右侧输尿管口囊肿部分切除术, 于囊肿处切除2/3囊壁组织, 留置双“J”管。

结果

手术1次成功, 手术时间40分钟。患者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术后3天患者出院, 1个月后回院拔除双“J”管。随访1年, 患者无右侧腰腹部疼痛等不适, 未见输尿管开口狭窄及反流, 未见囊肿复发。

讨论

输尿管囊肿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 关于该疾病的病因尚没有统一的结论。能够引起输尿管囊肿的因素有许多, 目前较为肯定的因素: (1) 在妇女妊娠期间, 胚胎逐渐发育, 而在发育的过程中起到分隔输尿管和尿生殖窦作用的隔膜没有被吸收, 导致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持续存在, 影响了输尿管的正常发育, 导致管口闭锁或狭窄, 尿液不能正常通过输尿管顺利地排出, 使输尿管内的压力逐渐升高。 (2) 有些患儿在躯体发育的过程中, 输尿管下部的膀胱端发育相对过长, 并且存在较大的弯曲, 使得尿液排出时的阻力过大。 (3) 在输尿管口与膀胱壁连接的部位力量减弱, 输尿管开口的周围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 长时间后会引起瘢痕狭窄[1]。 (4) 有些患儿的输尿管囊肿是后天形成的, 导致其发病的因素有许多, 主要包括输尿管周围炎症、水肿和外伤等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容易引起输尿管口狭窄, 使尿液的排出受阻, 不断对狭窄部位进行冲击, 最终形成囊肿[2]。

输尿管囊肿分单纯型和异位型。单纯型输尿管囊肿位于膀胱内, 多见于成人, 异位型输尿管囊肿位于膀胱颈和后尿道, 多见于儿童。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诊断以影像学为主。超声费用低, 无痛苦, 可作为首选检查。B超、IVP或CTU、膀胱颈检查, 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作者认为, B超可用于筛选, IVP或CTU可了解肾脏及尿路情况, 膀胱镜检查确诊, 并依此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和TUR术, 开放性手术主要以耻骨上经膀胱囊肿切除输尿管抗反流成形术为主, 疗效确切[3], 但对患者侵袭创伤大, 恢复慢, 并发症多;TUR只需将电切器械经尿道放入膀胱即可将输尿管囊肿切除, 患者痛苦小、疗效好, 安全性高。目前有报道, 经尿道激光治疗成人输尿管口囊肿, 对于输尿管口囊肿伴有结石病例可作为首选[4]。

参考文献

[1] 姜涛, 郭玉芬, 宋双希, 等.输尿管囊肿28例报道[J].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 (2) :29-30.

[2] Nyder HM.Orthotopic ureteroceles in children[J].JUrol, 1978, 119:543-554.

[3] 陈羽, 邱少鹏, 戴宇平, 等.输尿管膨出44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 18 (10) :601-602.

上一篇:数控技术实践课堂教学下一篇: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