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2024-06-07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精选十篇)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1

1 临床资料

23例输尿管结石病人中, 男14例, 女9例;年龄21岁~61岁;均为单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重度积水8例, 其中1例为独肾 (一侧肾切除) 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1例伴肾下盏结石;右侧结石13例, 左侧10例;结石长度5 mm~17 mm, 平均11 mm。所有病人术前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KUB) 加腹部尿路平片检查 (IVP) 检查证实, 均采用经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是一项新手术, 病人对手术方法缺乏了解, 病人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如担心麻醉及手术效果、对疼痛恐惧等, 对手术的成功持怀疑态度, 产生焦虑不安心理。因此, 术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对输尿管周围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使之对该手术有初步了解, 同时请成功病人现身说教, 从而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心理, 解除心理负担, 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2.1.2 控制感染

感染轻者给予口服抗生素, 如诺氟沙星胶囊0.2 g, 每天2次;重者静脉输注抗生素3 d~5 d。肾功能不好者先改善肾功能。本组均未行血液透析或肾穿刺造瘘。

2.1.3 术前准备

术前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了解有无出血性疾病;胸部X线片、心电图、B超检查双肾、腹部平片和肾盂造影等, 以确定结石大小、部位及肾脏的功能和形态;有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病人, 应予以治疗, 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术前摄腹部X线平片检查, 以了解结石大小、位置, 便于术中处理和术后比较。术前下胃管和尿管, 下胃管是为了防治胃内容物误吸, 引起吸入性肺炎。

2.2 术后护理

2.2.1 卧床与饮食

术后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麻醉清醒后即可拔除胃管, 6 h~8 h后取自由卧位。禁食24 h, 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 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天宜饮水2 000 mL以上。

2.2.2 疼痛护理

疼痛大多由于操作过程中组织损伤和输尿管痉挛所致, 应向病人讲解疼痛发生的原因, 解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根据医嘱及时应用止痛剂。

2.2.3 留置导尿管护理

病人术后常规留置双腔导尿管, 回病房后接好引流袋, 妥善固定, 引流袋的位置不得高于床平面, 防止引流不畅或逆行感染。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并做好记录。定时挤捏引流管, 防止小血块堵塞, 发现引流不畅, 挤捏无效时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留置尿管是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因此应保持尿道外口、引流管周围清洁, 以0.5%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外口, 每天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尿路感染;保证尿管通畅, 冲洗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低于耻骨联合, 以防尿液反流致逆行感染。

2.3 术后并发症观察

2.3.1 漏尿

由于输尿管缝合不严密及尿管引流不畅致尿液反流, 集合系统压力增高所致。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腹膜后引流管是否通畅, 腹膜后引流液的性质、量及引流液, 是暗红色还是淡红色水样液。淡红色水样液超过500 mL应及时通知医生, 注意观察尿管是否通畅, 定时观察尿量及挤压尿管。本组病例仅独肾并结石者术后出现漏尿, 24 h引出约3 000 mL液体, l d后渐减少, 3 d停止漏尿, 4 d拔管。其余病人术后无漏尿发生, 腹膜后引流管均于术后2 d拔除。

2.3.2 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观察

腹腔镜手术时, 二氧化碳气腹压力保持在15 mmHg (1mmHg=0.133 kPa) 。若气腹压力过高, 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微循环进入血液, 导致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 同时使膈肌上移, 呼吸容量变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增快, 导致缺氧。因此, 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发绀、胸痛等, 保持上呼吸道通畅, 及时给予吸氧, 流量2 L/min。本组病人术后未发生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2.3.3 呼吸道感染

由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损伤气管黏膜所致, 另外部分病人有吸烟史、慢性咽炎等致使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卧床时间过长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术后常规雾化吸入, 每天2次。本组病人未发生呼吸道感染。

2.3.4 留置双J管护理与观察

双J管有引流和支撑输尿管的作用。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有助于防止继发性黏膜水肿、出血或撕裂引起的输尿管梗阻。但留置双J管可引起不良反应, 如尿路刺激症状及尿液反流。本组18例出现轻度尿路刺激症状, 嘱病人不要紧张, 通过自行调整体位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1例症状明显者给予解痉治疗后缓解。尿液反流原因为双J管放置后使输尿管开口的抗反流机制消失。在排尿期, 膀胱过度充盈或某些原因使腹内压增高, 尿液反流水平高, 可致置管一侧腰部酸胀不适症状。本组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部酸胀不适。护理上采取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预防大便干燥, 防止便秘;指导病人站立排尿、定时排空膀胱、勿憋尿等措施, 2 d~3 d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2.4 出院指导

嘱病人术后4周到门诊复查拔除双J管, 置双J管期间不要憋尿。术后半年拍腹部平片和肾、输尿管B超检查, 复查有无结石复发及肾积水是否减轻或消失。若出现肾绞痛、血尿、膀胱刺激征等情况应立即就诊。注意休息, 短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适当运动, 有利于细小结石排出。大量饮水, 每日3 000 mL~4 000 mL, 夜间起床小便后再饮水, 以稀释尿液, 降低尿液中溶质浓度, 减少晶体沉积, 避免脱水及预防泌尿系感染。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 宣传饮食成分结构与结石的关系, 尽量避免吃含钙高的食物。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因其梗阻后可致肾积水, 长期梗阻可致肾功能不可逆损害, 故主张尽快解除梗阻。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因其位置固定不易活动, 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效果较好, 但上段输尿管结石因治疗中结石易上移常使结石退回肾盂而失败。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新技术, 其优点是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病人痛苦轻等, 对输尿管上段结石尤其是结石大、嵌顿时间长、几乎完全梗阻、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等法治疗无效而需手术取石者适合腹腔镜取石。术前要做好心理护理, 使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护理的重点是并发症的观察和保持导尿管通畅, 预防感染的发生。本组病人通过细致的手术、精心的护理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摘要: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对2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进行切开取石术治疗,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 术后给予卧床与饮食、疼痛、留置尿管护理, 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经手术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病人均治愈出院。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腹腔镜,切开取石,护理

参考文献

[1]鲍镇美.尿路梗阻[M]//吴阶平, 马永江.实用泌尿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110-112.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2

摘要:目的: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在我院3月-3月实施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其中40例患者实施开腹胆总管切除术,为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少,差异对比明显(P<0.05);同时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新技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改善预后,其在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为了分析和探讨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体会,本文特选择同期在本院分别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各40例,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下面为本次研究的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40例203月-203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5例为女性患者,25例为男性患者,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43.5±4.5)岁。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6例为女性患者,24例为男性患者,年龄在32~64岁之间,平均年龄(44.0±5.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有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建立 12 ~13 mm HgCO2气腹,常规四孔法剥离胆囊,夹闭胆囊动脉,在胆总管处做一个小切口,取石后对胆道进行冲洗,并常规对患者进行T管引流,切除胆囊。而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行为全身麻醉,必要时可结合胆道镜探查,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T管引流。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康复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47.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肝胆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胆结石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首选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比较大,预后较差,部分患者难以耐受[2]。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则以其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而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有研究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术后残余结石,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提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3]。另外,还有研究者[4]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未出现结石残留或者胆总管狭窄等,提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再次证实了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应用于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势,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农国.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19(12):1797-1800.

[2] 武晓勇,马海宁,黄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传统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7(12):1544-1546.

[3] 崔明哲,冯晓东,张永博等.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J].肝胆胰外科杂志,,22(1):57-59.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3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肾下盏结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97-01

肾下盏结石是泌尿系结石中的一种常见病,患者多表现为腰腹部剧烈的绞痛,肾区叩击痛等等主要现象,肾结石患者若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可能导致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甚至使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肾积水和尿路感染等[1] 。经输尿管镜取石术是目前治疗肾结石的主要手段,输尿管软镜有很好的弯曲角度,具有轻易探寻到其肾脏全部肾盏的结石的优势[2-3]。经皮肾镜取石术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肾结石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静脉尿路造影和中上腹CT明确诊断患者均为肾下盏结石。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16-84岁,平均年龄(43.5±2.3) 岁,直径大于2cm的肾下盏结石20例、直径小于2cm的肾下盏结石13例;對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3.3±3.1) 岁,直径大于2cm的肾下盏结石18例、直径小于2cm的肾下盏结石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肾下盏结石大小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具体方法是先将患者麻醉、消毒,手术开始先用输尿管硬镜进入输尿管腔内行尿道检查,然后置入输尿管软镜鞘,逆行进入输尿管上端或肾盂,全面观察肾盂、肾盏并确定结石位置、大小及数量。再选用230微米钬激光光纤以1.0J功率碎石。手术结束后结石碎片小于2mm的采用体位自然排石,结石碎片大于2mm的应用套石篮取石。术后常规留置5F双J管,5周后予以取出[4] 。平均手术时间计算从输尿管硬镜进入开始至双J管留置为止。观察组实施经皮肾镜碎石术: 先将患者麻醉、消毒,顺输尿管间嵴寻及患侧输尿管后逆行插入 F5 输尿管导管并保留至肾孟后取健侧卧位,退出输尿管镜后,留置F18导尿管。在超声引导下,置入16F或18F剥皮鞘到目标肾盏,建立经皮肾通道后碎石。18F肾造瘘管留置于肾盂或穿刺肾盏。平均手术时间从穿刺通道建立至肾造瘘管留置为止。无结石或残石≤4mm为碎石成功[5] 。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碎石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直径≥2cm的肾下盏结石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都远低于直径<2cm的肾下盏结石患者,不同直径的肾下盏结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肾下盏结石手段呈现多样化。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都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输尿管软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主动弯曲性,随着钬激光的出现,逆行进入肾盂及肾盏进行检查及碎石操作的治疗不断完善。但在进入全段输尿管过程中,可能导致输尿管断裂、粘膜撕脱问题的出现。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清石速度较快、疗效确切,对于直径大于2cm的肾结石、复杂性结石、胱氨酸结石和肾下极结石的具有很大的优势[6-7]。本研究数据表明,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的高于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组,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组碎石成功率显著高于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组。但是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组的住院时间高于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这也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从整体来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永生,粟宏伟,邓青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效果的对比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36(4):382-383.

[2]张磊,夏亭,任祥斌,等.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10~20mm肾下盏结石效果的对比分析[J].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10(3):17-20.

[3]王业华,俞俊杰,周广臣,等. 经皮肾镜下两种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3):39-40.

[4]葛成国,靳风烁,王洛夫,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评价[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7):751-753.

[5]牛超,廖邦华,罗德毅,等.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7):868-874.

[6]苏斌,黄少芹,万跃平,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6):444-446.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126例, 女74例;平均年龄 (43.4±3.9) 岁;其中进行PCNL手术取石患者100例, 进行MFUSL手术取石患者100例;病例纳入标准:出现泌尿系统梗阻、不适宜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但进行PCNL或MFUSL治疗的尿路结石患者, 且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患者。

1.2 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CNL组和MFUSL组, 对患者结石清除率、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进行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上尿路结石清除率的比较

对于结石直径为2 cm~4 cm的上尿路结石和结石直径≤2 cm的上尿路结石, PCNL组的结石清除率与MFUSL组的结石清除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直径≤2 cm时PCNL效果更佳, 2 cm~4 cm时MFUSL效果更优。见表1。

2.2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不同尿路结石NAG的比较

术后36 h, MFUSL组NAG水平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别 (P>0.05) ;但PCNL组NAG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对于尿结石, 目前主流的手术方法为PCNL和MFUSL[5]。据报道[6], PCNL治疗尿路结石的清除率达到90%。MFUSL是利用人体天然的泌尿系统腔道进行的泌尿外科腔镜微创手术, 因其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且碎石效果确切等优点, 在尿路结石的治疗被广泛应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结石直径为2 cm~4 cm的上尿路结石和结石直径≤2 cm的上尿路结石, PCNL组与MFUSL组的结石清除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直径≤2 cm时PCNL效果更佳, 2 cm~4 cm时MFUSL效果更优, 与文献报道一致[8]。NAG水平反映肾损伤的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 无论结石大小, 采用PCNL治疗均可引起NAG水平明显升高 (P<0.05) , PCNL手术经肾穿刺, 极易引起肾脏的损伤。

综上所述, 对于直径≤2 cm的上尿路结石, PCNL结石清除率更好, 但易引起肾小球急性损伤;对于直径2 cm~4 cm的上尿路结石, MFUSL结石清除率较好, 对肾脏的损伤程度较小。因此, 直径2 cm~4 cm上尿路结石应首选MFUSL治疗, 直径≤2 cm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技术的熟练程度来决定。

摘要:目的比较微创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MFUSL) 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PCNL) 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 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CNL组 (n=100) 和MFUSL组 (n=100) 。对2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进行分析。结果 无论结石大小, PCNL组的结石清除率与MFUSL组的结石清除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直径≤2 cm时PCNL效果更佳, 2 cm4 cm时MFUSL效果更优。术后36 h, MFUSL组NAG水平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别 (P>0.05) , PCNL组NAG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 (P<0.05) 。结论 直径2 cm4 cm上尿路结石应首选MFUSL治疗;直径≤2 cm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技术的熟练程度来决定。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微创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尿NAG

参考文献

[1]MARCHINI G S, SARKISSIAN C, TIAN D, et al.Gout, Stone Composition and Urinary Stone Risk:A Matched Case Comparative Study[J].Journal of Urology, 2013, 189 (4) :1334-1339.

[2]STRAUB M, GSCHWEND J, ZORN C.Pediatric urolithiasis:the current surgicalmanagement[J].Pediatric Nephrology, 2010, 25 (7) :1239-1244.

[3]BAYRAK O, SECKINER I, ERTURHAN S, et al.Comparative analyses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versus open surgery in pediatric urinary stone disease[J].Pediatric Surgery International, 2012, 28 (10) :1025-1029.

[4]KIRAC M, FARUK B, TUNC L, et al.Comparison of 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 and 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in management of lower-pole renal stones with a diameter of smaller than15 mm[J].Urolithiasis, 2013, 41 (3) :241-246.

[5]王天喜, 卢建路, 闫河峰, 等.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 2015, 24 (3) :256-257.

[6]郝宗耀, 刘明, 梁朝朝, 等.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412例[J].安徽医药, 2010, 14 (12) :1421-1422.

[7]张琳, 托娅, 杨其顺.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移植肾结石一例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 2013, 22 (9) :824-825.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5

【关键词】痛风结石 取石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29-02

痛风是一种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导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现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为临床特点。我科收治了1例多发性痛风结石病人,行痛风结石取出术,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43岁,农民,反复四肢关节疼痛18年,加重10余天,病人近18年来反复出现四肢关节红肿、灼热、疼痛,触痛明显,疼痛时伴有活动障碍。发病后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疼痛可缓解,但病情进行性加重,于7年前双手中指近指间关节处出现多个黄豆大小的硬质肿物,经多家医院服药治疗(具体不详)肿物无缩小,10余天前痛风发作时,肿物疼痛加重,于2013年12月4日到我科就诊,要求取出痛风结石,经检查收住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功能正常,专科检查:左手中指近指间关节伸侧有8个约0.5×0.5×0.5cm的硬质肿物,左手拇指指间关节伸侧有3个约0.5×0.5×0.5cm的硬质肿物,右手中指近指间关节伸侧有9个约0.5×0.5×0.5cm的硬质肿物,有压痛,不活动。病人入院至2013年12月7日09:00在局部麻醉下行双上肢多发性痛风结石取出术,以双手指分别取小结石纵轴直形切口长约0.5~1cm,切开直至骨质,刮出白色粉末状尿酸盐结石,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无结石粉末流出,放置橡皮片引流,缝合伤口。术后遵医嘱积极抗感染、止痛对症治疗及指导功能锻炼等,采取积极的护理。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长期求医、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造成病人身心痛苦,常表现为情绪烦躁,心理负担重,且由于痛风结石比较多,病人常担心结石取出不彻底,过度身心疲惫和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可使血尿酸骤然升高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和加重[1],所以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理解、关心、体贴病人,告知病人诱发痛风的主要因素,给病人进行简单的手术介绍,消除病人的顾虑,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2术前准备

术前1天做好双上肢皮肤的清洁备皮,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准确测量生命体征,且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

3 术后护理

3.1 卧位与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30cm,避免受累关节负重,在受累關节给予冷敷或25%硫酸镁湿敷[2],减轻关节的肿胀及疼痛。24h后可行热敷,理疗、保暖,可减轻疼痛[3],待疼痛缓解72h后方可恢复活动。

3.2 病情观察

3.2.1 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如有潮湿及时更换,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疼痛及分泌物渗出,保持引流通畅及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

3.2.2 术后72h伤口疼痛比较明显,可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止痛药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受累关节有无红肿热及功能受限。

3.2.3 密切观察有无过度疲劳、寒冷、潮湿、紧张、饮酒、饱餐、脚扭伤等诱发因素。

3.2.4 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的体温有无变化,有无发热等。

3.2.5 监测血尿酸、尿尿酸及肾功能的变化。

3.3 饮食护理

给予低热量饮食,热量限制在5020~6276KJ/d(1200~1500Kcal/d),蛋白质控制在每日1g/kg。饮食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各种谷类、蔬菜、糖类、水果、乳类、蛋类等属低嘌呤食物。应多进食碱性食物,如牛奶、鸡蛋、马铃薯、各类蔬菜、柑橘类水果等,以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沉积。减少摄入肉类、蛤蟹、鱼虾类、蘑菇、黄豆、扁豆、豌豆、菠菜、浓茶等。限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严禁饮酒,尤其是啤酒。因为饮酒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饮酒还可刺激嘌呤增加;同时酒精还可加快嘌呤的代谢,导致体内血尿酸增高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应多饮水,饮水可以增加尿量,促使尿酸排除,防止结石形成,每天饮水2000ml以上。

3.4 用药护理

指导病人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①秋水仙碱:口服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严重,可改为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可将其溶于生理盐水中5~10分钟内缓慢注射,在注射过程中避免药物外漏,以免造成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②丙磺舒:使用期间,应嘱病人多饮水,同时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③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观察其疗效,密切注意有无症状的“反跳”现象。

3.5 肢体功能锻炼

鼓励病人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并教病人和家属保护关节的技巧,如适量运动后疼痛超过1 h应停止此项运动;尽量使用大块肌肉,能用肩负重者不用手提,能用手臂者不要用手指;避免长时间持续进行重体力劳动;交替完成轻重不同的工作;经常改变姿势,保持受累关节舒适[4];若有关节局部温热和肿胀,尽可能避免其活动。

4 健康教育

(1)给病人和家属讲解痛风相关知识,严格限制高嘌呤和高蛋白饮食,多吃碱性食物,严禁饮酒,多饮水。(2)坚持适当运动,保持标准体重,控制血脂。(3)严格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以控制痛风急性及反复发作。(4)防止过度劳累,受凉、感染、外伤等,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有规律,防止诱发痛风发作。(5)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控制血尿酸在正常范围。

参考文献:

[1]陈健.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实训指导.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9

[2]胡荣,王丽姿.内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345

[3]陈燕,沈翠珍. 内科护理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2版:433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6

关键词: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妊娠,输尿管结石

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在临床上不常出现, 但因其独特性, 使得该疾病的治疗变得棘手。如果治疗不妥当, 也许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甚至流产, 危害到母婴的生命。因为既要除掉输尿管结石, 也要保护到孕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 所以使得此疾病的治疗显得特殊。近年来, 我院采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28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于我院诊治的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疾病患者28例, 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6岁, 所有患者通过B超检查诊断, 其中结石位于左侧有11例, 位于右侧有17例, 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15例, 中段4例, 末段9例, 且所有患者经检测都有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同侧肾积水, 均因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剧烈肾绞痛而入院就诊。

1.2 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止痛、抗生素、解痉等保守治疗。在上述治疗2~3 d后, 没有显效的情况下, 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 在进行此治疗方式之前予以硬外膜麻醉, 且尽量将结石击碎至2 mm之下, 相对大一点的结石采用石钳取出, 小的便让其自行排出。手术后都留置DJ管, 术后3周从膀胱镜下取出DJ管。

2 结果

所有患者输尿管镜均顺利通过, 不需要用输尿管开口扩张, 且患者经过治疗后, 疼痛感得到缓解。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为17~74 min, 平均时间为34 min, 术后留院观察时间为2~6 d, 平均为4 d。治疗中25例患者一次性击碎结石取出, 1例患者输尿管上端结石部分在击碎之后, 移动到肾脏, 术后放置双J管, 2例患者下端结石比较小, 碎石后直接采用石钳取出。术后所有的患者均无大出血, 输尿管穿孔等症状, 也没有出现肾绞痛, 术前发热术后0.5 d后恢复正常。患者术后并未发现早产和流产, 母婴健康。

3 讨论

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在临床上并非常见, 因为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 显得比较特殊与复杂。妇女妊娠期患有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为1/2500[1]。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期或晚期, 早期比较少见[2]。孕妇体内雌激素量相对较低, 从而导致血液中钙升高, 尿液中钙排量随之而增加;而孕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导致孕妇输尿管变粗, 蠕动减弱, 尿流速变慢, 这两激素的不平衡引起了孕妇输尿管结石, 且结石不易被排出体外。

妊娠并发输尿管结石的主要诊断手法是B超, 它可以确定结石的大小、数目、位置等, 此给治疗带来了重要的信息。当孕妇感到腰腹部疼痛, 尤其是肾绞痛时, 尿液中出血、尿路刺激症状, 便可能是输尿管结石。但是应该谨慎区分妊娠结石和阑尾炎、胎盘早剥、胆囊炎等。

因为绝大部分患者的输尿管结石都可自行排出, 因此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症首选保守治疗[3]。但是, 当保守治疗失败时, 可先选用输尿管内置管[4], 此治疗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引发的症状少。本组治疗中, 25例患者能快速取出碎石, 症状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对于输尿管下端结石, 我们采取输尿管镜治疗, 妊娠过程中患者输尿管有扩张现象的, 在直视下输尿管镜治疗很简单, 不容易造成产科并发症[5]。本组患者中, 检查到2例结石比较小, 直径0.35 cm, 采取输尿管石钳直接取出。下端结石使用气压弹道碎石后直接取出结石, 碎石后放置双J管。输尿管镜治疗下端结石疗效显著、安全可取。术后回访中, 患者均没有不适感及其他并发症, 它是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最可靠的方法。由于气压弹道碎石易导致子宫收缩, 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阴道出血, 甚至会流产、早产。所以医院要严格观察胎心, 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与观察, 注意其阴道出血等症状, 发现有不规则宫缩、腹痛及阴道流血或胎动、胎位异常, 马上报告医师[6]。

总而言之, 我们觉得, B超是诊断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方法, 采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此病安全性高、疗效明显, 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参考文献

[1]Abdel-Khalek, Sheir K, Elsobky E, et al.Prognostic factors for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of ureteric stones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tudy[J].Scand J Urol Nephrol, 2003, 37 (5) :413-418.

[2]邓耀良, 叶章群, 李虹.泌尿系结石临床诊断治疗学一从指南到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06-108.

[3]苏永权, 李文敏, 周江桥.妊娠合并上尿路结石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2) :134.

[4]建达, 邵法明, 孙树本, 等.输尿管肾镜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6 (6) :365.

[5]王万用, 张唯力, 彭东涛, 等.输尿管镜术在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31 (5) :754.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0例, 男45例, 女25例;年龄26~66岁, 平均年龄 (43.2±0.9) 岁。70例患者中, 属于肾结石37例, 左侧、右侧及双侧肾结石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12例、7例。合并患有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15例, 其中属于合并输尿管上段的结石5例, 中段结石7例, 下段结石3例。属于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 均出现肾积水状况, 其所占部位为左侧、右侧及双侧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例、3例、9例。结石的直径范围1.0~3.0 cm。

方法:在手术实施前做好实施器械的准备工作, 主要需用到的器械有:经皮肾镜、输尿管硬镜、取石钳、碎石机 (瑞士EMS四代) 、电视摄像设备、穿刺针 (型号为18号) 、B超设备等。手术实施的具体方法:对患者实行硬膜外或全麻麻醉, 之后取其截石位插入输尿管支架管[1]。运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肾积水的制造工作, 以此为后续的穿刺及碎石的冲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对合并患有肾及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患者先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操作, 之后对其进行输尿管的插管治疗, 并注意将输尿管支架管留置其中。对患者的手术体位进行调整, 最终调整为俯卧位, 将患者的上腹部进行适当的垫高处理, 高度值范围15~20cm。与此同时将患者的下肢体位进行降低处理。运用B超仪器对患者的肾脏结构与存在结石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探测。运用B超设备对患者的第10~12肋下腋后线到其肩胛骨区域进行检查分析, 为后续的穿刺操作做好充分准备定位。通常在手术中选取的穿刺部位为患者肾脏突起后方的1.5 cm处及其周边, 穿刺点应能够形成Brodel切线。依照定位标记进行结石到肾盂开口方向的穿刺操作。通常情况下应在患者的第11肋下腋后线处的垂直脊柱处、与地平面之间形成45°角的方向进行穿刺中盏。在患者的中肾集合系统实施穿刺操作后, 将穿刺针拔出便可看见流出的液体。将穿刺针收起并将斑马导丝进行固定处理。将所标记的穿刺点作为中心部位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切开处理, 具体长度6 mm。沿着导丝的方式对穿刺点进行进一步的扩张处理, 直至其达到F14或F16处。将塑料鞘进行留置, 将其作为整个操作通道。将电视摄像系统进行联接, 从塑料鞘处将经皮肾镜进行放置, 对患者的结石具体位置进行明确后, 运用气压弹道或超声方法对结石进行粉碎性处理。具体的粉碎流程应为从边缘处对结石进行粉碎, 与此同时运用脉冲水流高压对患者体内所粉碎的结石块进行冲洗操作, 促使其从操作通道中流出。对于一些在经过了高压冲洗之后仍旧无法冲出的顽固结石, 手术操作医师可运用取石钳将其夹取出来。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 手术医师应将管鞘放置于患者的肾盂漏斗处, 以此避免出现在结石的粉碎操作中结石进入到患者肾盂内部的情况。所有患有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应在体内进行双J管的留置[2]。在经过1个月的时间后, 再将其进行拔除处理。在患者的肾部造瘘口处进行F14造瘘管的放置, 在经过1个星期的恢复检查后, 若未对患者行Ⅱ期取石, 则应对造瘘管进行撤除。

结果

研究中的70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 未出现转为开放手术的患者。其中Ⅰ期取石成功65例 (92.86%) ;Ⅱ期取石成功5例 (7.14%) 。另外, 所有患者的手术实施时间45~110 min, 平均手术实施时间 (58.3±8.2) min。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保持在30~80 m L, 平均出血量 (51.1±2.3) m L。在患者痊愈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中发现, 出现结石病症复发概率为0。

讨论

在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病症的治疗中,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的应用越发深入。在我国当前应用较为频繁的体外碎石方法主要有液电式、超声式。但是这些碎石方式在其临床应用中对结石进行粉碎处理后, 其排出方式主要为通过尿液, 极易导致出现无法排尽导致积存的情况。有相关学者对697位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如果采取经尿道输尿管镜的方式, 那么其对于下段结石的清除率最高, 能够达到100%。对于中段结石的清除率紧随其后, 大约97.9%[3]。而上段结石的清除率最低, 只达到70%以上。在本次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气压弹道碎石方式, 运用碎石设备的纵向振动能量对患者体内存在的结石进行粉碎。碎石设备的能量发射重点为结石之上, 不存在热效应, 因此对患者的器官组织不会造成较为明显的损害。与激光、液电式的碎石手术相比, 气压弹道的设备应用技术较为简便化, 且能够在获取到较好碎石效果的同时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太大损伤。

对于一些含有较重肾积水状况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 运用经皮肾镜碎石方式对其解释进行处理, 能够起到取尽率高、创伤小的作用。在运用经皮肾镜方式进行取石时, 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之下, 被粉碎的结石极其松动, 能够尽快排出。在手术中运用肾盂漏斗处, 则能够有效避免结石进入到患者肾盂处, 避免出现结石残留的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运用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结石的治疗, 其Ⅰ期取石率92.86%。以此表明, 用经皮肾镜碎取石术进行结石病症的治疗, 能够获取到极佳治疗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身体所造成的损伤,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方式对于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0例, 对其实行经皮肾镜碎取石治疗。结果:70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 无一例出现手术失败的情况。所有患者分两期完成取石操作, 其中在Ⅰ期取石成功65例, 其余5例Ⅱ期取石成功。在患者痊愈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中发现, 出现结石病症复发的概率为0。结论:运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结石病症的治疗, 能够在获取到极佳治疗效果的同时, 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身体所造成的损伤,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取石,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

参考文献

[1]戴志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1154-1155.

[2]张辉, 张卉.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J].医药论坛杂志, 2012, (7) :48-49.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30例患者中, 男87例, 女43例;年龄18~65岁, 平均39.5岁;病史最长2年, 最短1周;其中双侧输尿管结石41例, 手术后复发结石18例, 输尿管内多发结石9例;结石大小1.5cm×0.4cm~3.0cm×1.0cm;130例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 曾行ESWL治疗失败10例, 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失败10例。术前全部经B超、KUB及排泄性尿路造影, 部份病人行逆行造影及CT检查。常规行尿常规及尿培养, 有感染存在者先给抗生素治疗。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进口wolfF8/9.8硬性输尿管镜, 广州产APL气压弹道碎石机, 灌注泵, C臂X线机。麻醉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选取截石位, 向患侧输尿管内插入输尿管导管, 置入气囊导尿管。改平俯卧位, 腹部垫高, 在腹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 选12肋下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刺入肾集合系统, 多穿入中盏 (视具体情况调整) 在X光C臂机下, 先由输尿管导管注入泛影葡胺, 使输尿管肾盂、肾盏显影, 用18号穿刺针穿入中盏。有尿引出则置入斑马导丝, 用筋膜扩张器由小到大扩张。置入16F Peel-away鞘, 然后将输尿管镜经鞘沿导丝进入肾内通过肾盂进入输尿管很容易找到结石。结石大多有肉芽组织包裹, 用碎石杆将结石击碎, 冲出, 较大颗粒可用取石钳取出。结石清除后置入双J管及肾造瘘管, 若结石下方狭窄可用球囊扩张管或用输尿管扩张器扩张, 必要时置两根双J管。术后2~3d摄KUB片复查无残石或残石较小则拔肾造瘘管;双J管则根据情况术后3~6周拔除, 鼓励患者多饮水。

2结果

130例患者中全部成功行Ⅰ期碎石取石, 没有中转开放手术, 8例术后复查KUB残存结石>0.5cm, 行ESWL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10min, 患者失血量60~300mL, 平均115mL。全部病例随访2月时所有病例结石排净。

3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 输尿管结石并发肾积水必须立即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并不复杂, 但手术切口大, 肌肉多需切断, 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 术后恢复慢。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费用低、操作简单, 可重复治疗, 病人愿接受, 是一种较好方法。国内报告有99.2%成功率[1], 但本组病例均有积水, 表明结石停留时间长有肉芽包裹粘连, 碎石效果不满意。本组有10例行ESWL不成功。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也是一种较好方法, 但输尿管上段结石操作危险系数增大;有结石上移回肾内不能一次治疗的可能[2];且结石下输尿管狭窄、扭曲等时使进镜困难, 治疗失败。本组10例行URSL失败后改PCNL成功。传统的经皮肾镜术, 穿刺通道要扩张到Fr28-34。通道较大易发生肾脏大出血, 手术并发症较高, 风险较大。微创经皮肾穿刺的手术方法克服了上述缺点, 使其更简单, 适应症更宽。穿刺点选第10~12肋下腋后线至肩脚线之间区域, 常规输尿管逆行插管后注生理盐水, 使肾盏扩张以利穿刺成功, 并可帮助确定肾盂伴置, 阻挡结石落入输尿管。术中出血影响视野及操作, 可暂封闭通道, 待10~20min继续手术。若出血不止, 应终止手术, 经peel-away鞘插入相应口径的造痰管夹闭30~60min, 可待3~5d后行二期取石。气压弹道碎石机从结石边缘采用短促间断连击的方法, 能加快对结石的破碎, 利用灌注泵高压脉冲往返灌洗, 将细小结石从peel-away鞘中冲出, 稍大的用取石钳取出, 可加快取石速度, 提高结石的取决率。术后常夹闭引流管30~60min, 使肾盂有一定压力, 减少术后出血。

mini-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积水者具有较大优势[3]。通过较小的F16鞘, 输尿管镜很易进入肾内寻找结石, 出血较少, 创伤小。肾积水扩张穿刺比较容易成功, 置入输尿管导管结石不易进入输尿管形成石街。通过输尿管导管注水可保持手术野清晰, 碎石过程中可冲出较小碎石提高结石清除率, 缩短取石时间。M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适应症为: (1) 结石已嵌顿, 形成肾积水, 估计经尿道行输尿管镜碎石较困难者, ESWL治疗效果不好者; (2) 已行ESWL或输尿管镜治疗失败者; (3) 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同时存在者; (4) 开放手术后残留结石下移至输尿管上段并且保留有肾造瘘管者[4]; (5) 有资料表明结石下输尿管狭窄扭曲者。手术中应注意尽量将输尿管导管跨越结石插入肾盂内。穿刺时尽量从中盏路径, 方便寻找输尿管肾盂口及置双J管。操作过程中不能使Peel-away脱出, 尽可能减小镜子摆动幅度。碎石时将鞘尽量前推能顶到结石最好, 碎石杆不要顶在输尿管壁上。看到结石及肉芽不要先处理肉芽以免出血, 造成视野不清, 影响手术。

综上所述, 只要掌握好适应症,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肾积水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3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肾积水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结果:130例患者中全部成功行Ⅰ期碎石取石, 8例术后复查KUB残存结石大于0.5cm, 行ESWL治疗。全部病例随访2月时所有病例结石排净。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肾积水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积水

参考文献

[1]康建刚, 刘春晓, 陈克时, 等.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1657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7 (17) :328.

[2]李逊, 雷鸣, 袁坚, 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4 (19) :389-390.

[3]朱培江, 高小峰, 孙颖浩.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ESWL术后输尿管上段石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 (9) :524-525.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8例患者, 男213例, 女195例, 年龄23~65岁, 平均45.3岁, 其中左侧284例, 右侧124例。临床表现以腰痛为主, 其中10例是体检时由B超发现的, 无任何症状。肾单发结石139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269例, 既往行肾盂切开取石术6例, 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10例, 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7例;肾结石并囊肿4例, 感染性结石2例, 并发糖尿病5例, 并发高血压病11例。

1.2 术前准备

一般选择肾单发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轻度以上肾积液的患者施行MPCNL。术前常规检查, 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于7~10mmol/L, 并发高血压病的患者血压稳定于收缩压160mm Hg、舒张压90mm Hg以下, 并发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药物改善肾功能。

1.3 手术方法

患者持腰硬麻或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 先经输尿管逆行插入5F输尿管导管至结石处或肾盂出口处, 将另一端留置体外无菌保护好, 以备手术时注水用。患者取俯卧位, 棉枕垫高腹部, 选患侧第11肋间隙或12肋下缘为穿刺点, B超定位, 取穿刺针沿穿点向内下方进针, 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 见肾积液流出后确定穿刺成功, 置入0.965mm的斑马导丝, 依次扩张穿刺通道至14~18F, 置入Wolf8.0~9.8F输尿管硬镜, 在视频下检查各肾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 找到结石, 予气压弹道碎石或者钬激光碎石, 冲洗和钳夹碎石块, 检查无结石残留后拔出输尿管导管, 留置D-J管, 退镜, 留置肾造瘘管。

2 结果

本组408例患者均术程顺利, 402例一次碎石、取石成功, 6例残留肾盂结石, 术后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自行排出残石。手术时间25~90min, 平均50min:术中出血50~500m L, 平均140m L, 仅1例需输血。本组病例无术后大出血, 无术口感染, 无尿漏等并发症。肾造瘘管术后6~7d拔除, 留置的D-J管于术后1个月复诊时拔除。408例均随访一年, 未发现结石再发 (5例拔除D-J管后失访) 。

3 讨论

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众多, 传统方法以开放手术为主, 随者设备及技术的改进, 现在多采用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 MPCNL, 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及腹腔镜手术等微创外科治疗。

ESWL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而被认为是治疗肾盂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良好方法。但遇上较大结石则仅能击碎部分结石, 如结石周围有包裹则不能排出结石, 如输尿管有迂曲畸形亦难排出结石, 使用MPCNL不仅处理结石, 还留置D-L管作为内支架管流通输尿管, 可有效减少结石复发。MPCNL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扩张通道为26~36F, 由于通道较大, 损伤较大, 术后出血为其常见并发症。EGREMMO[2]回顾性分析3772例PCNL术患者, 18例术后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 发生率为2.3%, 何永忠报道传统PCNL术后大出血发生率为4.4%[3]。MPCNL穿刺通道缩小为14~18F, 与传统PCNL相比, 可减少术后出血、疼痛, 缩短住院时间[4], 减少肾损伤。本院408例MPCNL患者未见严重出血并发症。

作者体会如下:①术前必须行双肾CT扫描以明确结石的位置、形态及大小。②穿刺部位的选择与术后出血相关,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在11肋间或12肋下腋后线与肩胛线之间区域穿刺肾中下盏[5], 应避免从血管丰富的盏颈与盏颈之间穿刺和扩张, 如能从肾脏后外侧的Brodel无血管区穿刺进入肾盏, 可减少损伤血管的概率。③PCNL采用高压泵进行液体灌注, 以保证集合系统视野清晰, 同时一定的水压可帮助小的碎石片随急速的水流冲出, 缩短手术时间[6], 可减少灌洗液吸收综合征[7], 及类似前列腺电切综合征[8]的并发症。④手术操作应轻柔, 避免输尿管镜摆动角度过大撕裂肾实质, 穿刺角度为18°~37°为不造成肾实质裂伤的可能安全角度[9]⑤在扩张通道过程中, 要求每次扩张方向及深度一致。⑥应用斑马导丝作为安全导丝, 可有效防止通道迷失。⑦术后可夹闭肾造瘘管2小时加压止血。⑧术后应注意腹部、胸部情况, 警惕损伤膈肌及腹部内脏的并发症, 应进行仔细的有针对性的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⑨本地区经济欠发达, 居民大部分为农民, 家庭经济多较困难, 医学知识薄弱, 手术务求一次性成功, 若需行二期手术, 患者及其家属在思想上及经济上均难以承受, 所以选择患者要慎重, 我们多选肾单发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行MPCNL。

综合本组408例患者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 MPCNL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开俊, 李逊, 袁坚, 等.经皮肾微造瘘术后二期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治疗鹿角形结石[J].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3, 2 (1) :13-14.

[2]Gremmo E, Ballanger P, Dore B, et al.H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during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Retrospective studies of772 cases[J].Prog Urol, 1999, 9 (3) :460-463.

[3]何永忠, 刘建河, 曾国华,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原因及介入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6, 27 (6) :371-373.

[4]Jackan SV, Docimo SG, Cadeddu JA, et al.The“mini-pere”technique:a less invasive alternative to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J].Word J Urol, 1998, 16 (6) :371-374.

[5]曾少明, 常江平, 王风.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5, 25 (3) :430-431.

[6]陈彤, 刘大乐, 肖克峰, 等.微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脏复杂性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4) :368-369.

[7]冉蓉, 张美兰, 印春铭.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灌流液吸收对血循环和血生化的影响[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 8 (3) :83.

[8]Hahn RG.Fluid absouption in endoscopic surgery[J].Br J Anaesth, 2006, 96 (1) :8-20.

输尿管结石取石术 篇10

【关键词】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肾鹿角形结石

【中图分类号】R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54-01

鹿角形结石在本地区较为常见,我院2010年间开展经皮肾取石术(PCNL)165例,鹿角形结石占27%(46/165),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残留结石发生率高,逐渐被PCNL术所代替,我们采用标准通道的PCNL术治疗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术组46例,50侧,男30例(32侧),女16例(18侧)。年龄17-65岁,平均42岁。单侧42例,双侧4例。主体结石2.5~7cm。46例中有開放性手术史9例,B超显示重度积水20例,无积水18例,肾功能不全4例,中段尿培养阳性10例。均作B超、KUB、IVU及CT检查。

1.2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取截石位,逆行插入F5输尿管导管于患侧,人工肾积水,留置导尿管后改俯卧位,上腹垫一小枕,B超定位,穿刺点位于11肋间或12肋缘下、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18G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进入集合系统,置入导丝,筋膜扩张器扩张至16F,置入薄皮鞘,用输尿管镜观察,确定位置后,用套叠式金属扩张器置入,撤出薄皮鞘,逐层扩至 21F,推入24F金属镜鞘,插入F10.5肾镜,观察寻找结石。采用瑞士EMS三代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对较硬较大的结石先用气压弹道碎石将其击碎,再用超声碎石系统将结石粉碎并清除,或用三爪钳从金属鞘夹出较大结石;对硬度较小的感染性结石和尿酸结石直接用超声碎石清石吸出;对肾镜不能进入的肾盏,更换F8/9.5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对两镜均不能进入的肾盏结石,另建立辅助微通道F16进行碎石清石。反复检查各肾盏后,直视下置双J管,留置F16肾造瘘管。术后3~5天复查KUB,若结石≤4mm为一期治疗成功。

2 结果

本组46例(50侧),一期结石取净率82%(41/50),其中标准单通道36例,标准通道辅助微通道配合取石5例。二次结石取净率92%(46/50),其中肾功能不全及肾积脓引流后二期取石3例,残留结石二期取石2例,梗阻解除率100%。二次手术后残留结石0.5~1.5cm 4例,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或定期观察治疗。术后输血1例,无胸膜损伤、血气胸、腹腔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3 讨论

鹿角形结石是指充满肾盂和至少1个肾盏的结石,有部分型和完全型两类,容易引起肾脏的损害,有潜在的肾内感染和癌变可能,对其应采取积极的治疗,2007年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指南推荐首选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1]。传统PCNL采用大通道24F至32F,术中视野广,取石快,时间短,但肾脏损伤与出血风险高。国内具有中国特色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扩张通道仅至16F,采用外径9.5F输尿管镜,创伤、出血明显小于大通道,但对大结石而言,往往要建立多通道[2],有限的操作鞘增加了手术时间。24F通常称为标准通道,使用新式的F10.5肾镜,传承了传统的大通道,也吸收了微通道的优点,结合气压超声碎石,在治疗鹿角形结石时具有清石快、出血少的优点。

合适的穿刺点、准确的定位建立经皮肾通道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B超定位既方便又无x线的损害,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肾盂、肾盏的形态、位置及结石大小,还可以准确定位穿刺方向和深度,防止穿刺及扩张时引起的副损伤。B超探头与穿刺针的角度配合要有专门的训练,固定支架穿刺的使用往往不能达到随心所欲和最短通道的要求。在标准通道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体会:①由于鹿角形结石常嵌顿于肾盂处,虽然已建立了人工肾积水,穿刺针不会出现明显“尿液”流出,要尽可能在背侧中后组盏无血管区穿刺,可以兼顾上、下盏及进入输尿管上段,在不影响碎石的前提下,选择较薄有积水的肾盏建立通道,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出血。②特别注意的是在完全性鹿角形结石又无积水的病例,肾盂、肾盏空间狭小,穿刺针进入设计的位置后,通常无“尿液”,导丝置入后不稳定,只有通过超声探测、手感、空针抽吸等方法来确定,在扩张时固定好导丝,避免将其拖出或推脱,丢失通道的建立。③二步法建立通道,可减少肾实质的损害,在筋膜扩张器扩至16F后,置入输尿管镜观察,调整薄皮鞘的位置、深度、方向后,置入套叠式金属扩张器,逐层扩至21F,推入24F金属鞘,遇到阻力时不强求一次性置入,只要导丝不脱出肾盏,直视下进入肾内较安全。

碎石中EMS三代碎石机具有气压弹道碎石和超声碎石两种功能,低压操作的特点,两种碎石功能交替使用,能降低灌注压和残留的细小结石,缩短手术时间。肾盂输尿管结石尽可能最后处理,防止结石滑入输尿管,增加不必要在操作。金属鞘无可塑性,强行摆动或摆动幅度过大时,容易造成肾组织的损伤,特别是肾积水较重者要防止肾盏间撕裂,否则易引起出血且止血较为困难,表现在术中视野模糊,肾镜鞘恢复原位后视野转清,此时仍有残留结石,可更换输尿管镜寻找,或需要另建立微通道取石。术中肾积水不明显,标准单通道就能清除较大的结石,而积水重的肾脏,由于空间大、结石易移位,也易残留,内镜不能达到肾盏另建立通道也是明智的选择。残留结石多见①原通道与结石部位夹角小于90度。②存在与原通道平行的中盏结石。② 盏、组并发结石,积水重且盏口狭窄或闭锁等。

虽然PCNL是一种微创手术,在没有完全掌握超声扫描及通道扩张的操作技巧时,仍然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出血多见于通道扩张时,肾镜过度摆动,术后感染及假性动脉瘤等。可通过夹管.及时停此操作.气囊压迫及动脉栓塞等治疗,疗效肯定。向松涛等报道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休克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3)。尤其对于鹿角型结石并发感染患者,术前常因缺少尿路症状,难以获得结石菌特性,术后延误诊断,易发展为严重的尿脓毒血症致休克死亡。采取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冲洗液外渗,标准通道负压碎石清石系统等措施,对降低其发病率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那彦群主编.2007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5~280.

[2] 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8):469-470.

上一篇:电动机构下一篇:超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