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行使

2024-06-06

权利行使(精选八篇)

权利行使 篇1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做到政治上坚定。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要正确行使权利, 首要的就是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 牢牢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切实解决好“为谁掌权、怎样用权”的问题。组工干部一定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要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保证政治上合格。

二、牢固树立服务观念, 做到执政为民。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组工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所以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五个字, 集中概括指出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和运用宗旨。党和人民选择了我们并委以重任, 我们就一定要将手中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而决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 用来谋取个人、家庭和小团体的私利。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 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摆正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间, 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以人民利益得失、人民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权力是否正确行使的标准。

三、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观念, 坚持勤政为民。

组工干部要懂得, 权利是为人民服务的手段, 也是服务的责任, 权大了, 同时责任也大了。权力和责任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 权力的大小与责任的大小成正比。一个干部如果只记得手中的权力, 忘记了责任和义务, 就会导致滥用权力, 最终害人害己。邓小平同志曾谆谆告诫我们:“拿到这个权力以后, 就要谨慎, 不要以为有了权力就好办事, 就可以为所欲为, 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组工干部要牢记这些教诲, 把权力看成是责任, 而不是组织给个人的特权;把权力看成是奉献, 而不是个人索取的工具;把权力看成是重托, 而不是贪图享乐的条件, 正确对待权力, 慎重使用权力, 过好权力关, 经受住权力的考验。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埋头苦干, 扎实工作, 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 勤政为民。

四、牢固树立权利就是奉献的观念, 正确看待名权利。

当权利不是意味着奉献, 而是变成索取的时候, 权利就会变质。权力变质和权力误用、滥用就会对社会、对党的事业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清”和“苦”历来是组织部门的两大特点。组工干部要守得住“清苦”, 耐得住寂寞, 甘于奉献, 甘当无名英雄, 以平常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一切, 把提高自身素质看得重一些, 把职位看得淡一些;把党的事业大局看得重一些, 把个人利益看得轻—些。要看到, 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到组织部门这个工作岗位上, 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 我们要时刻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珍惜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 珍惜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形象和声誉,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做好工作上, 努力争创一流的成绩, 以实际行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五、增强自律意识, 时刻警醒自己。

党员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篇2

在讨论党的政策、决议和其他重要问题的时候,党员应当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自己的意见被多数人否决时,应该坚决服从党的决定。党员对于党的决定,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向党的上级组织和领导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在党组织改变决定以前,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并且不得在党外散布与党的决议和政策相反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党在行动上的一致。

对于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有意见,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提出批评。但不允许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在政策性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在党的会议上和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提出,但不得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到处散布与党不同甚至相反的政治主张。

党员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也要维护党的组织原则。比如说,当你揭露工作中的缺点,或向党的组织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意见时,要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不脱离党内集中统一的原则,要注意场合和形式,注意批评的态度和分寸,使自己的言行不损害党的威信。

如何理解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第一,大力开展集中整顿。党政机关作风在党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要把改进机关作风作为切入点,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改进服务、提高效能、落实责任为主要内容,大力整顿机关作风。下决心、大幅度精简会议和文件,倡导发短文、讲短话、开短会。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推动机关效能建设。

第二,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开展专项治理是多年来反腐倡廉建设和纠风工作非常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实践表明,对一些热点问题、突出问题进行专项集中整治,可以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收到较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第三,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一些党员干部存在作风不实、不负责任、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责任不明、追究不严。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

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篇3

王某上初中时,学习刻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他选择了参军,自愿到部队为保卫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父母去世后他继承房产一处。退役后,他自己开了个小商品便民店,干起了个体经营。期间,他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多次受到税务部门的表扬,被评为纳税先进模范。后来,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被选为乡人大代表。

阅读材料,认真完成下列问题。

1王某享受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哪些权利?

2王某履行了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哪些义务?

3结合材料,你认为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怎样的?

4结合材料,你认为公民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试题分析】

仔細阅读材料和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此题考查了法律知识、权利义务知识。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准确回答相关问题。回答第一问时我们要注意关键词“权利”,依据材料中享有权利的语句来组织答案。第二问的解答和第一问类似,把重点放在“义务”上就行了。第三间和第四间属于基础性试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参考答案】

1受教育权,荣誉权,遗产继承权,劳动权,被选举权。

2受教育义务,依法服兵役义务,依法纳税义务。

3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浅议自媒体时代权利的行使 篇4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 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 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由于手机的智能移动终端化发展, 手机用户和网民开始逐渐从两个群体整合为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融合的过程, 最终导致传统手机移动通话、短信等人际沟通模式向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功能转变。使用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在成为大多数网民生活习惯的同时, 网络信息的自由化也随之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

截至2014年3月, 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864.8万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523.2万户,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1.96亿户, 移动互联网用户突破8.5亿户。 (1) 这一数据还将不断增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 使得其媒体的影响范围超越了传统的纸质媒介。

二、自媒体的优势及对公民权利的促进

传统的媒体, 如报纸、广播、电视等, 其新闻发布都有一整套流程, 包括新闻的采编、新闻的审核, 媒体部门都是可控的。公民个人想在这些传统媒体上发布消息, 就以简单的寻人启事、遗失声明来说, 最起码要到这些媒体机构去申请、登记, 经过审核后才可, 更不用说随心所欲, 自由发布一些自己仅仅是自己喜好的内容了。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介, 公民个人可以发布信息, 这些被称之为公民新闻、草根新闻。普通大众成了新闻的源头, 成了新闻的传播主体。

自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多对多, 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能安装智能网络的设备, 都可以做到数据的传输。不同的载体之间信息发送路径几乎不存在障碍。自媒体的发达, 使得公民发布信息的意愿得以轻松实现, 这是自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与传统媒介下的最大区别。

自媒体促进了权利的维护与民主的深化。公民充分发挥自媒体公共话语空间的价值, 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 使得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能够得到更加充分有效地实现, 表现在:

拓展了公民的言论自由。高效、便捷的新闻、信息发布方式, 是新的话语表达工具。言论自由, 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相比之传统媒体, 言论自由这一权利的行使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公民的诉求有了新渠道。在传统媒介下, 公民的诉求渠道有限, 在利益被侵害后, 在寻求行政解决及司法救济遭遇障碍后, 无外乎写举报信、贴大字报, 上访等。而今, 公民可以通过政务微博向政府反映情况, (2) 可以通过纪委的网上举报通道反映情况。而且, 其诉求传播很快, 也很难被故意隐匿。

公民的监督权对于反腐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自媒体对权利的维护还体现在救危救难上。在大灾面前, 通过论坛、微博等召集志愿者, 举行募捐, 发布救灾情况, 已经成了常态, 而在个体危难的救助上, 网友通过自媒体的传播, 将个体的困境予以介绍, 发出帮扶号召, 常常做到了传统媒介下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

三、自媒体同时造成了权利的滥用

自媒体也是把双刃剑, 在促进与保障权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权利的滥用。由于自媒体的发布者为网民, 加之当今网络实名制并未得以全面贯彻, 因而, 网民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与在互联网中的身份是难以一一对应的。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很少经过统一协商, 发布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条件、政治地位、修养等各不相同, 发布出来的信息, 也就是公民新闻存在着大量的无用、垃圾内容, 充斥着谣言、欺骗、起哄、围攻、色情等不良因素。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误导公民, 网络舆论缺乏权威声音, 非理性的情绪发泄和偏激的言辞谩骂将自媒体领域搞得乌烟瘴气。

自媒体下, 经常出现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 信息发布者要么无知、要么故意, 其行为严重侵害他人的名誉、伤害他人的感情, 对他人造成精神的刺激与伤害。尤其是人肉搜索, 将当事者的私密话题非要揭开, 将其隐私一一攻破, 而参与者大多出于猎奇心理, 毫无正当理由。自媒体被不良用心之人利用, 加上网络水军、五毛党的兴风作浪, 已经在很多领域, 对政府的形象、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进行攻击、造谣惑乱人心, 给政府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这些情况下, 所谓的自媒体发布人、新闻人, 就不是在行使权利了, 而是对权利的滥用, 对法律的践踏和违法。对于这些, 是必须要加以遏制的。

四、应对之策

对于自媒体总的态度应当是因势利导, 扬长避短。自媒体本身是科技带来的新事物, 尽管其发展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其趋势仍是发展, 无论是参与的人数还是参与的范围, 影响的深度, 都将会是递增而非削减。自媒体不是洪水猛兽, 对此, 不必惊慌。

自媒体带来了公民话语的自由, 尽管其话语良莠不齐。古人说过“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因此, 对于自媒体还是应该疏导。应该处理好几对关系:网络开放与管理、自由与控制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重视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发挥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

摘要:自媒体使得信息的发布、传播、交流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 延展了公民权利的行使渠道, 提供了技术保障, 拓展了公民对于社会公务的参与, 对民主的发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 亦应清醒地看到, 自媒体当下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利的滥用。政府对于自媒体, 应该加以疏导和鼓励, 扬长避短, 以期达到政务运行及社会服务的最佳状态, 保障和促进公民福祉。

关键词:自媒体,权利,规制,疏导

注释

1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电信用户发展情况[DB/OL].

党课思想汇报: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篇5

敬爱的党组织:

第一次党课,陈xx老师给我们讲了《党的义务和权利》。党员的义务和权力概念是在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公共章程》中提出来的。所谓共产党员义务,是指《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应尽责任的一种规范和约束。它是共产党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基本条件的具体化,也是提高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有力保证。老师给我们讲了三个案例,指出党员所具有的权利,同时正确解读了党员的权利保障条例。党员的权利是一种利益价值,包含意义保留权和请求帮助权;党员的权利是一种公共权益,包含参与权和建议权;党员的权利是一种不等诉求,包含知情权和监督权;党员的权利也是一种民主权利,包含申辩申诉权和选举与被选举权。之后,还讲述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话题。

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前提,行使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证。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党员言论行为准则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增强党性,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保障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保证党的组织的巩固和行动的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完成党的历史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调和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就是为了更好地使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发挥党员的积极性,这是党的事业最终成功的希望所在,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党员有根本的区别,即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具有独立意志和健全人格的战士,而不是任何个人或小集团的工具。规定党员义务和权利,就是确认党员在党内的主人地位,确认所有党员在党内一律平等。离开这一点,党员先进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二次党课是由冼xx老师给我们讲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是党内关系,党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的规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包括“四个服从”的原则: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民主集中制的内容还包括选举与被选举原则,报告的原则,相互沟通、党务公开的原则,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和禁止个人崇拜的原则。其次,冼老师还讲述了党的纪律的基本特征。党的纪律是统一的、平等的纪律,是自觉地纪律;是科学的纪律。党的纪律的内容有八个方面的内容:政治、组织、群众、宣传、人事、财经、外事和保密纪律。党的纪律十分重要,因为到现在,一个发展到如此大的党,必须要用纪律来约束党内所有的成员。党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重要保证,是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力武器,是维护党在组织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最后,老师介绍了党的纪律处分的类型。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与自由刍议 篇6

关键词:权利;自由;正确行使

一、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与自由的基本含义

宪法学中具体指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可以享有的权利。也有学者指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为实现自己必不可少的利益主张或自由,从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资格或可能性。《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自由有三种含义:其中一个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关于自由,康德认为:“只有在自己有意识的活动过程中,那种选择行为才可以被称为自由”。 他认为权利与自由密不可分,权利就是自由并存和协调的全部条件,从原初意义上说,权利就是自由。权利是自由的表现,公民为或不为的自由就是权利。从定义中我们知道,公民权利应该是宪法规定的和其他部门法规定的,但另一方面,应该还有一些权利是法律没有涉及到的,仍然存在于自然之中。法律中未规定的权利,是自然赋予的自然权利。这些自然权利在自然的被人类所使用。美国宪法修正案第9、10条规定:“不得因本宪法列举某种权利,而认为人民所保留之其他权利可以被取消或者抹煞” ;“本宪法所未授予中央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皆由各州或者人民保存之”。上述规定就是从规范角度表明了个人自由的开放性。即是对权利的一个开放规定,笔者相信法律未到完全合理的程度,也不会到达完善的地步。每个阶段只是应该有每个阶段的法律。关于公民权利与自由的界定,我们应该限于其目前在法律上的理解。据此笔者统称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应该是指,公民在表达意志的时候,在法律所规定的权限内,为或不为的自我选择。公民权利与公民自由是共通的。

二、指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与自由的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对公民权利与自由的规定主要是在宪法中予以阐明。宪法第33条规定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一规定表明,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现行宪法第51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该条规定直接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它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即承担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及其他公民合法自由和权利的义务。这一条款是指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根本性规范,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采取相对保护主义,而非绝对保护主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权利和自由,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是相对的,即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权利和自由。

三、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与自由要素考量

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正确行使既需要制度保障,在制度的规定秩序内行使,又需要公民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约束,达到个人自由的状态。在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情况下,在义务履行的必要条件下,以平等为原则,认识自己权利的界限,对自由采取正确的态度。还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形成一种法治的观念。公民行为都有目的,在做出行为的时候,要追求一种正当的利益,追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协调平衡。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一)以履行义务为必要条件

宪法的制定是公民意愿的集合,突出表现在宪法是在保护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制定的。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但是权利的实现需要提供一定的义务,这是为保障大部分权利而主动放弃一部分权利,以达到宪法符合大多数人共同利益的目的。因此,为了维护宪法合理有效的运行,公民必须坚持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以遵守平等为原则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正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为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正确行使,既需要以履行义务为必要条件,又必须加强在行使自由时对平等的要求。以遵守平等为原则来行使权利和自由。洛克认为:每一个从自然或从社会中取得财产的人,都必须遵守这样一条原则:他必须“为其他人”留下“足够的和同样好的”。体现在公民行使权利与自由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行使权利时尊重他人的权利,即对他人行使权利的不干涉、不侵害,这是“为其他人”;另一方面是要求对每个人公平的提供一种“足够的和同样好的”权利。

(三)加强对权利行使的保护和引导,制定“程序”规范

笔者认为需要对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引导。因为缺乏保护和引导,更容易导致权利的滥用。我们讲对权利进行限制,并不是对权利本身要进行限制,权利本身不存在限制问题。权利限制实际上是对权利行使的限制,包括行使的主体资格,行使的时间空间,行使的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在笔者在此讲对权利正确行使的保护,亦不是对权利进行保护,而是对正确行使权利进行保护。对权利的保护是对事物本体的保护,对正确行使权利进行保护,是对为达到目的采取的方法的保护。在法律上相当于是实体与程序的关系。权利保护是实体问题,对正确行使权利保护是程序问题。

笔者主张应该对权利的正确行使加强“程序”上的保护,方便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只有有利方便的权利,才是公民乐于正确行使的。只有对权利行使加强程序保障,才能推动实质权利的行使。“程序”上的欠缺一方面是公民缺乏对某事件上自身权利与自由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公民缺乏救济途径。因此笔者建议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法律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各县级行政区域内建立专门的免费法律咨询机构,帮助引导公民理解自身的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提出一些类似美国的人身保护令、违宪审查制度等等的救济措施。因为公民对权利性质的不理解和公民被侵害权利缺乏救济,所以会出现滥用其他权利,以此来维护自身利益。上访中的滥用权利大多就是这种情况,例如信访时找不到负责人,所以出现了越级上访,堵截公务车辆等行为。因此加强理解和救济有助于公民克制自己,减少为此而引发的错用其他权利的现象。公民对权利的行使可以加快推进法制进程,宪法中规定公民管理,公民参与,也是这个原因。只有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推进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和谐发展和良性互动。

(四)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在法律界限内行使权利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法治化建设。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这方面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现今的大多数公民依然对大部分法律都是一知半解,处于道德制约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许多学者因此主张发展大众法学,推动公民法律思想的提高。笔者认为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人才的更新换代靠教育,而要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培育公民社会,也要靠教育。因此开展大众法学教育,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亟不可待,必须时时抓紧。这是保证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基本方法。

(五)追寻正当利益,采取合理方法,合法行使权利

权利行使 篇7

误区之一:服务有欠缺,物业公司无权索要费用

【案例】2010年元月,倪薇所在的小区与一家物业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约定将小区交由公司进行物业管理,事项包括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运行和管理等,业主按自己的住房面积,以每月0.5元/㎡计付物业费。同年底,由于倪薇在小区锻炼时因运动器材脱落致伤,倪薇觉得公司的管理存在瑕疵,无权要求其支付物业费,自己也有权拒绝。

【点评】倪薇无权拒绝支付物业费。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经书面催交,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支付物业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即只要物业服务企业已通过当面或者发送传真、书面公告、电子邮件和短信等可以有形表现催交内容的形式,向业主提出支付请求,业主便不得无理拒付或者逾期不缴。另一方面,物业公司向倪薇索要物业费的根据,是小区与其签订的服务合同。物业公司应否向倪薇赔偿,关键要看其是否有过错,如果物业公司因确有过错应作出赔偿,承担的也是侵权责任,即两者属不同的法律关系,倪薇可以通过包括起诉在内等方式,另行向公司索赔,但不能作为抗辩履行合同义务的正当理由。

误区之二:属自己房屋,我的地盘就得我做主

【案例】因城市改建,连倩所在小区变得毗邻广场,她也很快找到了商机:利用自己房屋在一楼的优势,在朝广场一面开门,并装修成KTV包房,用于经营歌厅。2011年3月1日,歌厅开张了,但也招来了指责:由于声音太响,又没有时间节制,严重影响了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我的地盘我做主,你们能把我怎样?”连倩并没有当回事。

【点评】连倩的观点是错误的。本案涉及到相邻环保关系,即房屋所有权人对于来自邻居的有害物质或噪音、振动的干扰,构成环境污染,超过一定限度时,有权要求邻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文化部《关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贯彻执行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也对娱乐场所的经营地点、经营面积、申请程序、处罚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指出:“新建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在居民住宅楼(含商住两用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立在居民住宅区和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内,不得设立在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不含地下一层),不得设立在学校、医院、机关内部及其周围。”虽然连倩将歌厅开在自己家中,但不仅严重破坏了周围环境,干扰了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侵犯了其他业主的相邻权,也违反了上述意见。

误区之三:属公共用地,大家都可以圈来停车

【案例】薛萌等19人所在的小区住户较多,车辆自然也多。为解决停车这一难题,薛萌等19人想到了把手伸向小区内的道路边沿、空地、绿化带,于是采取划线、安装地锁等方式各自“圈”了一个车位。一些暂时没有购车的住户,为备日后之需,也参与其中。在他们看来,这些地方属大家共有,自然人人有份,谁都可以占,谁先占就应当归谁。

【点评】薛萌等的做法是错误的。一方面,对共有财产的处理,必须获得其他共有人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规定:“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即小区共有用地,并非谁占归谁,薛萌等未经其他业主许可而圈出的车位,因侵犯其他业主的共有权而不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可就此起诉。因为《物权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业主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误区之四:不乘坐电梯,就可以不付电梯钱

【案例】胡丹是一家小区的业主之一。2011年元月,当其得知物业公司要其交清的2010年度的物业服务费用中,包括电梯运营费用后,觉得自己住在一楼,完全可以不用电梯,平时也极少用过电梯,故不应支付电梯运营费用,遂向物业公司提出:“不使用电梯是我的权利,缴不缴费也是我的权利。谁使用谁出钱!”并于此后一直拒缴电梯运营费用。

【点评】胡丹必须支付电梯运营费用。一方面,电梯属全体业主的共有。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由住宅业主或者住宅业主及有关非住宅业主共有的附属设施设备,一般包括电梯、天线、照明、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有通道、楼梯为业主共有的规定,本案电梯自然不能例外。另一方面,胡丹无权拒缴电梯运营费用。《物权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即不必使用电梯,甚至从未使用过电梯,并不能成为拒交电梯的日常运营费用的理由。

误区之五:物品被盗窃,物业公司就必须得赔偿

【案例】2011年2月1日,袁卉与物业公司签订了《物业管理合约》,并缴纳了全年的物业管理费。两个月后,袁卉放在自家楼下的电动车被盗。因公安机关侦查未果,袁卉遂要求公司赔偿。但被拒绝,理由是合同中并无丢失财物由公司赔偿的约定,其既未收取专门的保管费用,所有保安也在岗且未失职,监控设备均正常运行,其无任何过错。

【点评】物业公司并非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规范确定的维修、养护、管理和维护义务,业主请求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合同法》第三百七十四条也指出:“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本案中,一是《物业管理合约》中没有保管及赔偿的约定,物业公司也没有收取保管费用,即其对业主的财产不负有保管责任;二是物业公司已经尽到力所能及的安全防范义务。

误区之六:行动被监控,隐私曝光就须拆除探头

【案例】2011年4月5日,一家物业公司为确保小区安全,分别在每个单元的一楼入口处安装了电子监控探头,实行24小时监控,画面存储周期为一个月,按摄录时间存入新的,挤掉旧的。一楼业主乔姗很快发现,自己在门外的一举一动,甚至家中的一切设施都会在开门后被探头摄录。遂认为物业公司窥视其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必须拆除探头。

权利行使 篇8

一、补足出资后股东权利行使的恢复

瑕疵出资者在合理的期限内补足了出资,权利的行使应当予以恢复,因为瑕疵出资者享有完整的股权,只是股权的行使受到限制而已。但是此处存在的问题是瑕疵出资者的股权行使是否追溯至公司成立之时?即是否有权对补足出资前的盈利要求分配?

有学者认为,恢复股权行使的起点,应视权利不同而有所区别,不能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其认为表决权等共益权恢复行使应当自补足出资之时起算。而对于请求偿还之前股利分配请求权的即应予支持,理由是瑕疵出资股东要向公司、其他股东甚至债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这种方式该股东已经为自己的行为承受了代价。瑕疵出资人补资后,其对公司的责任已经履行完毕,公司没有理由拒绝向股东分配本该分配的盈利。在公司存续过程中,股东享有的股权不存在间断的问题,即使出资瑕疵也不能导致股权享有在某一时间段内受到剥夺,瑕疵出资对股权行使而言也仅是一种暂时性障碍,一旦原因消除,股东有权向公司要求其本来拥有的权利,其中当然包括应向股东分配的盈利。

恢复股权行使的起点,应当自补足之时起算。首先,瑕疵出资股东是承担了法律责任,但这是否意味着就可以要求还原权利受限制时其应获得的利益?上述学者对法律责任的认识有偏颇。法律上规定的违约责任以及当事人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在契约一方违反约定的时候,通过违约责任这种法律手段来恢复契约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违约责任,既然是用来恢复契约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平衡的法律手段,那么这种手段具体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就存在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可以考虑通过增加违约方的特定义务,或是加重违约方的既有义务的方式;另一种是可以考虑通过否认违约方的特定权利,或是部分缩减违约方的特定权利。在现实当中具体适用的时候,应当合理区分不同目的或不同性质的契约关系,分别加以适用或同时加以适用。公司法选择了两种方式规制瑕疵出资行为,即限制瑕疵出资股东权利的行使和追究瑕疵出资股东的责任,并非承担了责任,就不应当限制权利的行使或者应当将之前限制权利所产生的后果予以返还。其次,按照实际缴纳出资行使股东权利,是公司法的明文规定,若赋予瑕疵出资股东请求原来盈余分配的权利,则无异于按照认购股份额度行使股东权利,限制权利的行使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最后,如果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瑕疵出资股东自然更愿意缴纳出资,因为其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也就是其以补足的较少出资,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对其他足额出资的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应当将恢复股权行使的起点自其补足之日起算。

二、未补足出资股东资格的解除

(一)各国(地区)立法之规定。

对于瑕疵出资股东拒不补足出资的,各国(地区)有如下的规制方式: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 21 条规定,股东迟延缴付出资时,可催告其在规定的宽限期内缴付,并提出警告可能因此没收其已缴的股份。此项催告应以挂号信发出,宽限期至少为一个月。股东在宽限期届满仍不缴付时,公司即可声明将该股东的股份及其已付款收归公司。

《瑞士债法典》第 779 条第 2 款规定,“在不少于一个月的延期内,付款的股东经两次挂号信催告后仍未付款的,将被开除资格,但并不因此免除支付到期款项的责任”。

我国《合伙企业法》第 50 条确立了合伙人除名规则,其规定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决议将其除名,其中之一即是未履行出资义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第 7 条规定,合营一方未按照合营合同的规定如期缴付或者缴清出资的,即构成违约。守约方应当催告违约方在一个月内缴付或者缴清出资。逾期仍未缴付或缴清的,视同违约方放弃在合营合同中的一切权利,自动退出合营企业。守约方应当在逾期后一个月内,向原审批机关申请批准解散合营企业或者申请批准另找合营者承担违约方在合营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守约方可以依法要求违约方赔偿因未缴付或者缴清出资造成的经济损失。从上述条款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已经有允许开除股东的规则存在了。由此推知,瑕疵出资股东权利受到限制后,经催缴仍未补足出资的,也应允许公司开除股东。

(二)我国股东除名制度之立法完善。

1、设置股东除名的前置程序。

股东瑕疵出资损害公司资本的充实,危害债权人的利益,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存在。开除拒不缴纳出资的股东,使股东瑕疵出资的事实外部化,将有助于实现公司真实资本,还有助于避免债权人对公司资本产生误解。但是在开除股东之前,应当明确公司的救济途径:履行减资或是补入新的出资或由他人补足,也即是说应当确定最终会实现公司的资本真实。若不明确这些程序,则很有可能公司减资不成,他人也未出资,这无异于开除股东之前的状态,开除股东也是毫无意义的。

2、妥善设计股东除名程序

应当妥善设计开除股东的法律程序。在此方面,境外公司法已经创设了类似程序。“由于开除股东将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联邦最高法院不仅要求股东大会作出开除决议,要求向股东宣布,而且还要求类比适用相关规定提起开除之诉。这样,就由法院审查开除的理由,并通过法院判决确认开除决议。” 我国《合伙企业法》第 50 条第 2、3 款规定,对合伙人的除名决议应当书面通知被除名人。自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伙。被除名人对除名决议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法院起诉。我国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借鉴此条引入股东除名制度,这样的救济手段对与督促认购资本的人及时履行出资义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下一篇:智能数字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