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共享平台

2024-06-30

医疗共享平台(精选九篇)

医疗共享平台 篇1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资源,集成,运作模式

引言

我国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而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可有效降低医疗成本与风险、提高社会整体医疗服务效率及质量,是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1]。新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则需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此外,新医改中也明确提出将信息化作为唯一的“技术支柱”。可见,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已经不是单个医疗机构或部门内部管理的问题,已经上升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构建集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当务之急。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新的计算模式和商业模式,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美国、日本等国政府均把云计算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方向[2,3]。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Google、IBM、Amazon等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技术平台、产品和解决方案[4,5,6],并成功应用于医疗、教育、电力等多个行业。面对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云计算技术为构建统一、灵活、开发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 云计算及其特点

1.1 什么是云计算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与商业计算模式,云计算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Wikipedia[7]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Hewitt[8]认为云计算系统主要是将信息永久地存储在云中的服务器上,在使用信息时只是在客户端进行缓存;客户端可以是桌面机、笔记本、手持设备等。加州伯克利大学云计算研究小组[9]认为:云是指数据中心的硬件和系统软件,云计算系统是指终端用户应用软件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形式由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提供商交付,云供应商向SaaS供应商提供数据中心的硬件和软件服务。

总结以上观点,云计算可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计算模式,它以付费使用的方式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计算能力、存储空间、信息服务等计算资源。云计算环境下,用户所需要的应用程序运行于“云”中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而非用户个人终端设备中;用户所需的数据也并不存储于本地或某单位的数据中心中,而是存储于“云”的数据中心中(用户也无需知道存储于哪台服务器上);因此,云计算环境下,对用户终端的要求大为降低,复杂的运算均交给云中的服务器完成。云计算供应商负责整个云计算体系的运行,提供用户所需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用户可随时、随地使用“云”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而无需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IT基础设施的建设[10]。因此,对于用户而言,云计算的应用就如同使用水电一样方便。

1.2 云计算的特点

超大规模:“云”可拥有超大规模,如Google的云计算平台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因此云计算用于几乎无尽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虚拟化:云计算对用户而言,可以看作一个封装体;用户无论在任何位置、使用任何终端设备,只要可以接入网络,都可享受云计算的各种服务;几乎所有的计算和存储几乎都在“云”上完成,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仅作为服务请求和显示设备。

高可靠性:云计算体系下,信息存储在“云”中;“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可靠。云计算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安全问题。

按需服务、价格低廉:“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按需购买服务,如同自来水、电和煤气一样按需付费;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不必花费大量资金购置IT基础设施和配置大量专业IT技术人才,因此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浪费。

2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2.1 平台构架

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分为3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如图1所示。

2.1.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主要为高层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分为物理资源子层和虚拟资源子层。物理硬件子层由若干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组成;为整合、抽象物理硬件子层各种异构的硬件设备、实现内部流程自动化和资源管理优化,虚拟资源子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屏蔽物理资源子层各种硬件设备的差异,向上层提供虚拟的计算、存储和通信等资源。基础设施层的核心技术是资源的虚拟化技术,该技术一方面可以屏蔽硬件产品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可以对每种硬件资源提供统一的管理逻辑和接口;目前比较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包括Xen、PowerVM等,可供本平台借鉴、参考。此外,为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对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监控;在资源监控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层要具备良好的实现负载管理,在灵活、动态的为用户分配所需的资源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2.1.2 平台层

平台层构建在基础设施层之上,是云计算平台的技术核心;该层为应用层提供开发、运行、管理和监控的环境,同时要满足上层应用业务的需求,为其提供可伸缩的底层资源。平台层主要包括程序开发环境、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文件管理等系统管理工具。其中,分布式文件系统位于核心技术的底层,要求具备较高吞吐量,是构建云平台的关键技术之一;并行开发环境主要服务于应用层软件开发人员,该环境与传统的Java、.Net开发环境类似,提供API代码库和必要的测试环境;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模块利用基础设施层提供的存储资源,在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础上为应用层软件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运行环境方面,与传统的软件运行环境相比,平台层需要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高性能、安全可靠的应用,需要具备更多高级性能来重复利用基础设施层提供的资源,因此平台层应具有高效的隔离性和可伸缩性。其隔离性包括应用间隔离和用户间隔离;应用间隔离保证应用被隔离在不同的工作区,互不干扰;用户间隔离保证用户业务数据和自定义配置隔离。可伸缩性是指基础设施层资源监控的基础上,平台分配给各应用的存储、带宽等资源可以根据业务规模和负荷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目前该层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产品,如Google的GFS、MapReduce[等技术和开源组织Apache的Hadoop系列产品[11,12,13];开源的Hadoop已经成功运行于Yahoo等公司,平台层完全可以参考Hadoop平台。

2.1.3 应用层

应用层构建自云平台层上,是各种医疗应用软件的集合,主要负责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及接口,其提供接口主要包括传统的图形用户接口(GUI)和Web接口两种。应用层上运行的各种医疗服务软件是在平台层并行开发环境下完成开发、测试与部署的,借助平台层提供的运行隔离性、可伸缩性,可以实现应用软件的共享。

目前,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各医疗机构还是相关政府部门,其内、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均处于探索创新阶段,存在较大的变动性;因此,该平台需要满足各用户可能存在的差异化需求,则要求平台据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为此,应用层需要配有流程引擎、业务规则引擎等中间件,从而保证在实现软件、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流程、业务规则的客户化配置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

2.2 平台的应用价值

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信息化方式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

首先,云计算采用按需付费的运作方式,可大大减少了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经济负担,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传统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是“各自为政”的,各个医疗机构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均需要经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中心及其配套环境的搭建、硬件购置、安装、调试等环节,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实际建成的信息系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初设想相差甚远;而云计算环境下,各医疗机构不需要自己动手搭建数据中心等软硬件环境,只需按照平台的要求在平台上配置自己的系统软件即可,节省了高昂的一次性投资。

其次,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硬件方面,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多数医疗机构的IT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在15%以下,有的还不到5%;而云计算平台中,服务器等硬件资源集中在一个资源池中,平台上若干机构的业务系统公用该资源池,资源池的大小可以适时调整,还可以通过动态资源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这些手段云平台中资源的利用率可达80%以上,与传统的数据中心相比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软件方面,平台中大多数软件为各用户共用,医疗数据存储于平台的资源池,可实现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的节约医疗成本。

再次,有助于缓解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云计算环境下,各医疗机构无需独立构建自己的大规模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构建、维护等工作交给经验丰富的专业云计算提供商,从而实现了专业化分工,让有限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投入到信息资源挖掘分析等更有价值的工作中。云计算环境下,对用户终端的要求大为降低,用户不必不断更新软件版本、不断升级终端硬件配置;使用平台时,用户只需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地址,即可进入相关业务系统中;因此,云计算平台中,各个医疗机构可大大减少专业IT人才的依赖,专心于其核心业务。

3 总结

医疗共享平台 篇2

2017年11月17日下午,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分会主办、慈信(北京)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承办,多家健康医疗与保险机构支持的“共享式健康医疗+医疗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海南博鳌成功举行。此次论坛旨在通过广泛的探讨与交流,探索“共享式医疗+医疗金融”的健康保障创新模式,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海南”贡献智慧。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分会会长韩小红博士、副会长陈少波、秘书长胡波,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慈信(北京)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耿俊强、副总裁杨新营,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产业总经理李品华,联合融汇投资集团总裁总精师陈辉,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业务管理总监张浩、医疗业务项目总监田剑,记健康CEO吴勇,中国中药协会药用菌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增华,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副秘书长何克新等多位医疗健康界、保险界的专业人士出席论坛,并先后做精彩演讲。他们与所有参加此次论坛的专业人士一起,共同就如何帮助国民既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又能最大程度减轻费用负担;如何充分发挥医保和商保的作用,逐步构筑成由“社保、商保、福利、自付”等组成的多样化、多层次医疗费用保障体系网络;如何建设由医疗服务方、支付方和国民三方组成的国民健康保障生态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国民健康等各项议题,展开了深入、专业和针对性的探讨,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分会秘书长胡波出席“共享式健康医疗+医疗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并代会长致辞。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分会副会长陈少波,做《全覆盖下的大病医保政策与商业保险的联动》的主题分享。他以血透为例,用活生生的案例分享了在居民的医保、大病、补充、商保,包括支付、家庭负担、社会负担、政府责任等方面,在未来如何达成一个均衡。他说,预计到2030年我国ESRD患者人数将突破400万人,透析治疗人数将达到300万人之多,是目前的10倍之多。每人每年8万元的血透费用,需要约2000亿的医保刚性支出,这不仅引发患者医疗质量、生活状况下降,对医保统筹更是巨大挑战。而商业保险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生存状况等方面能起到巨大作用,因此医保与商保的有效联动则显得尤为重要。慈信(北京)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新营,做《保险+管理型医疗》主题分享。

针对医疗和保险两大行业对未来出路的探索,杨新营与所有参会嘉宾共同分享了“保险+管理型医疗”创新模式。他表示,慈信医疗通过为保险公司提供综合医疗解决方案,推动“医疗”和“保险”两大行业资源的深度聚合,与保险公司携手做了卓有成就的探索。使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能够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相辅相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新关系,共同服务于广大职工及其家属。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产业总经理李品华,做《回归保险本源进军健康产业》主题分享。

李品华说,目前之所以很多健康险产品没有健康险的特色,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没有把保险和医疗实现真正的融合,过度医疗的监测、费用的合理控制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健康险产品设计不能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和谐健康通过与慈信医疗等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深度合作,高效利用稀缺的优质医疗资源、便捷的诊疗服务安排,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健康管理、诊疗、保险理赔服务,对“保险+健管+医疗”服务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联合融汇投资集团总裁总精师陈辉,同与会专家共同分享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保险中的创新应用模式。慈信(北京)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耿俊强,做《打造职工健康保障新生态》主题分享。耿俊强同与会专家代表共同分享了慈信“移动医疗+保险”打造职工健康保障新生态(北京模式)。他介绍,慈信医疗秉承“信任医疗 健康有道”的理念,在40余位院士专家的支持指导下,依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三甲医院全科医学服务体系,在移动医疗云和健康大数据平台支撑下,实现了专业保险公司、信息技术平台等众多优质资源的高效整合。以全科诊疗和“专科+全科”康复护理为基础,通过优质医疗服务、广泛可及的服务网点及创新型的“医疗+保险”服务模式,实现立体联动的医疗健康保障生态闭环。“移动医疗+保险”打造职工健康保障新生态(北京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模式,未来将陆续落地全国各地,为国民提供“以人为中心”的全方位、全周期、一体化、高价值的医疗健康保障解决方案。相互保险在中国特有的情况下,未来的发展将会是非常迅猛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医疗业务项目总监田剑,作为资深的健康管理的从业者,同与会专家共同分享《基于相互保险 关注特定风险人群保障的思考》话题,解读相互保险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记健康CEO吴勇,做《精准医疗与场景化健康险》主题分享

未来如何从健康管理、数据来源、数据精准分析,到与保险公司合作,进行场景化设计,形成专业性更强的保险产品,从而实现低保费和服务可视化,共同为患者服务。记健康CEO吴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精准医疗与场景化健康险入手,同与会专家共同分享了记健康在健康险业态的探索。会上,中国中药协会药用菌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增华,做《共享医疗下的中医药创新服务》主题分享。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副秘书长何克新,做《健康管理服务非医疗场景—保险服务新挑战》的主题分享。

本届论坛联席主席耿俊强在总结发言中讲到,在刚需领域引入专业化服务,重构价值链,打造生态链,是今天所有专业人士来到海南,来到博鳌共同探讨“共享式医疗+医疗金融”课题的初衷。国际化的医疗旅游、慢病管理、辅助生殖、干细胞等项目都不在医保保障范围,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有着非常大的机会。另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未来医疗保险一定要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移动医疗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创新。“共享式健康医疗+医疗金融“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共享式国际化健康保障服务创新模式“的建设、落地和发展,让人人都能享有精准、便捷、信任的优质医疗服务和完善的医疗费用保障,这同样也是所有业界人士响应落实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使命。未来,“共享式医疗+医疗金融”创新模式,定会在政策的春风里蓬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民。信任医疗

健康有道中国职工健康保障品牌服务商让人人享有精准、便捷、信任的优质医疗服务慈信医疗作为中国职工健康保障品牌服务商,专注为机构(企事业)职工提供以全科诊疗为基础的管理型医疗服务。依托中华医学会顶级专家、三甲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在移动医疗云和健康大数据平台支撑下,秉承“信任医疗

医疗共享平台 篇3

从图1的模型看,主要分三层:第一层提供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第二层是业务逻辑功能层;第三层是最上面的用户层,或者是表示层,表示用户的输人、输出请求等。该平台主要涉及以下关键技术。

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

医学图像处理包括将医学图像数字化、去除噪声、恢复图像失真,增强图像对比度、自动分割目标、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定量分析等处理手段。

为了便于医学图像的成像、通信,国际组织制定了DICOM标准[8](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它涵盖了医学数字图像的采集、归档、通信、显示及查询等几乎所有信息交换的协议;制定了统一的医学诊断图像及其相关的分析、报告等信息的对象集;定义了用于信息传递、交换的服务类与命令集,以及消息的标准响应等,奠定了区域性医疗信息共享及协同系统的基础。

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难点需要解决:

1、优质重建,主要集中在MR与PET成像的成像算法研究上;

2、伪影校正技术,如在MR成像中,运动伪影很难消除,目前的快速扫描、门控扫描、可矫正重建模式等都不理想;

3、图像配准技术,它是多模态医学图像信息融合的基础,目前的通用的刚性配准技术误差较大;

4、目标图像分割技术,它是精确量化诊断的依据,目前主要是分割精度低,灰度归类算法没有考虑空间特性等问题;

5. 运动估计技术,用于心脏序列图像分析中,左心室内壁的廓线运动跟踪是心脏功能量化评价的主要依据,主要是运动精度低,误差大

6. 图像压缩技术,序列图像帧内冗余与帧间冗余大,缺少高效的压缩技术,实现高压缩比下的高信噪比优质解码技术。

三、远程医疗技术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

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技术:

1、诊疗和临床检测工程技术,如心电图、血压、血氧等生理和电生理参数的检测技术,B超、CT等医学成像技术,血、尿、体液的各种生化含量指标的检测技术;

2. 远程通信技术,远程医疗中传送的医学信息主要有数据、文字、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形式,还经常需要用到一些医学影像信息和运动图像,这些都需要传输速度较快、较稳定的通信网络;

3. 信息学技术,主要是指海量医疗信息的存储、快显、检索等技术。要求存储量大,且存储时间长(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信息更易读更准确,利于信息的分析和利用等。

四、数据共享技术

初期因为没有统一的软件开发标准,各软件公司都在按各自的标准去开发软件,在软件架构、数据格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造成的医疗数据在各医院之间也无法共享,产生一个个信息孤岛。

在不需要各厂家都要坐下来一起讨论方案的条件下,只能要求大家都符合国际上通用的应用标准,即DICOMRT的标准,才能使这些不同设备厂商系统之间能够共享数据。

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数据共享解决方案,应基于DI-COMRT,研究RT图像,RT结构集及RT计划三个重要信息模型的实现,完成在不同TPS系统之间传递计划参数和临床信息数据,从而达到优化放射治疗计划的目标。

五、结语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区域性医疗信息共享及协同平台建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选择。尽管我国的区域性医疗信息共享及协同平台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距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技术、政策、法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林丽,邹长青.美国新医改推进医疗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1):7-9.

[2]李震,刘玮,王美莲.浅谈医疗信息化服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02):19-20.

[3]陈建平,高解春,王锦福等.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研究概述[J].中国医院,2010,(10):2-3.

[4]金莎.基于SOA体系架构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J].福建电脑,2010,(06):118-119.

[5]顾辰辰.基于区域的医疗信息交换平台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6]蒋提.PACS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2.

[7]李科.医疗信息系统的共享与协同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医疗共享平台 篇4

添加网卡

用来做“Internet连接共享”服务器的计算机应该安装两块网卡,一块与ADSLModem连接,另一块与内网计算机或交换机相连。

开启“Internet连接共享”

假设服务器端使用的是WindowsServer2003。在“网络连接”对话框中右键点击ADSL连接图标,选择“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然后进入“高级”选项卡,勾选“Internet连接共享”中的“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连接来连接”选项,

然后在“家庭网络连接”下拉列表中选中连接内网计算机或交换机的本地连接(本文为“本地连接2”)。其他选项保持默认设置,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提示:启用“Internet连接共享”后,连接内网的“本地连接2”的IP地址将被系统自动设置为“192.168.0.1”。因此如果内网中其他计算机的IP地址不属于该网段,则通信可能会终止。建议将内网中的计算机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的模式。

客户端共享上网

区域医疗影像信息共享的实现 篇5

1 区域影像医疗现状

医疗区域化地不断深入, 对病人影像区域化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区域影像信息的共享解决方案也孕育而生, 主要分为以磁 (光) 盘做传输介质的影像共享和基于广域网的医学影像数据共享两种。前者存在诸多缺点, 一是受存储介质的限制, 其共享依赖于传递或者病人自身携带, 再者各医疗机构对外来的存储介质也并非完全开放等等。本文所述影像信息的共享实现, 就是基于广域网网络传输,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只要各级医疗机构加入到区域影像中心, 就能实现互相间的资源信息调阅[3,4]。

2 区域影像医疗系统流程设计

系统流程设计, 见图1。

3 系统实现

本项目采用集中式存储方案, 由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 (PACS) 上传影像数据及影像诊断报告数据至区域中心影像库, 上传数据根据病人的社保卡号进行统一归档存储, 供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共享[5,6]。

3.1 数据上传方式

病人检查信息, 包括诊断报告内容, 组织成XML数据, 以WEB SERVICE的方式由前置服务器的“数据上传接口”提交给区域平台的“WEB SERVICE检查信息注册服务”进行注册。病人信息按“注册模板.xml”格式组织后以WEB SERVIC方式发送到区域中心影像库, 地址http://10.120.0.17/bin/pacsservice.wsdl。

病人影像数据, 由前置服务器以DICOM C-STORE发送的方式提交给区域平台的“DICOM影像归档服务器”进行归档存储。

病人图像数据是在病人信息发送完成功后以DICOM方式发送的, 地址为IP:10.120.0.17 AE:Start Pacs Port:108。

病人检查信息和病人影像数据共同组成1份完整的区域医疗PACS影像, 在医院PACS服务器后台的常驻运行区域进行医疗数据上传服务, 并实时启动扫描。当监测到医保病人产生的检查记录且状态为已报告, 后台服务会自动产生一条区域数据上传记录, 通过医院与区域影像中心的接口实现医保病人的信息上传与归档。上传程序及参数设置界面, 见图2。

3.2 数据匹配规则

XML数据与DICOM数据匹配规则是根据病人检查号Patient ID以及Study Instance UID或者Accession Number进行匹配。上传数据时, 要确保XML及DICOM影像数据包含有以上字段, 且取值一致。

为了更好地显示上传信息, 在医院PACS数据库建立1张表名为Upload Record的区域上传表, 其数据结构, 见表1。

3.3 数据共享方式

区域影像平台以Web页面的方式提供DICOM影像数据及报告数据, 调阅参数为病人的社保卡号。调用方式如下:

http://webserver/bin/querymain.cgi?op=GETEXAMLIST&ic_card=社保卡号。

医院端实现区域影像共享信息的调阅, 则通过区域影像中心提供的调阅方式, 内置临床医生工作站, 若判断就诊的病人为医保病人, 系统会自动显示出该病人的区域影像信息, 医生只需点击即可实现访问。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我院PACS与福建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心影像库的对接过程, 以及病人检查信息与检查影像资料上传及区域内其他医院相关资料调用的方法, 实现了我院在福建省内检查影像的共享, 进而达到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再利用率, 降低区域整体医疗费用的作用[7,8]。

在区域医疗影像共享的实现过程中, 按照区域医疗中心的规范标准, 把各医院的PACS影像资料准确、及时地上传到中心服务器, 并实现中心影像库的资料在医生工作站调阅。这也是影像区域医疗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院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 (PACS) 与福建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心影像库对接以实现区域医疗影像信息共享的全过程, 并介绍了病人检查信息与检查影像资料的上传及区域内其他医院相关资料的调用方法。区域医疗影像信息共享的实现, 可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再利用率, 降低区域整体医疗费用。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PACS,区域医疗,影像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孙向东, 姚山虎, 胡德华.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 2 (4) :31-35.

[2]陈小康, 戴春林, 鞠鑫.基于混合架构模式的区域医疗影像信息平台技术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 10 (4) :325-329.

[3]郑西川, 吴允真, 胡彬.区域医疗医学影像信息共享方案进展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 15 (10) :57-61.

[4]陈曾, 顾慧.基于区域化平台的自助医疗服务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11) :40-42.

[5]管丽华, 陈可, 王俊, 等.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自助医疗系统[J].中国医院, 2012, (11) :38-41.

[6]孙文杰, Anchor Hung.香港屯门区医疗服务的评价.社区医学杂志, 2011, (4) :4-6.

[7]张正欣.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电子医疗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13.

共享实验平台搭建方案 篇6

关键词:共享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方案,云服务器,网站建设

实验设备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建设实验设备共享平台是促进设备开放共享、效益提升的最佳模式, 在国内外高校已形成共识。

1 实验平台交互内容

将实验资源整合, 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公开, 便于学生、教师及时了解和预定实验资源。本文结合学校的资源情况, 将12 个部门的36 个实验室依次分类整合, 并以电子系实验室资源平台建设为例 (见表1) 进行说明。

实验平台便于学生查阅设备的使用情况, 并能与系统交互实现设备的预定或跟班听课;实验室配置视频录制功能, 对于正在上课的班级, 通过视频可以跟班学习;在实验平台上, 学生可以查阅自己所修的学分。

2 实验平台搭建方案设计

各实训部门、实验员、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因此, 对于一个以培养技能为目标的职业院校, 搭建校内实验共享平台是必须的, 以期促使可用的实验资源实现集中性、共享性和协作性。实验平台主要实现四大功能:实验资源查阅、实验室预定、实时听课、学分记录。

服务器有普通的服务器和云服务器。普通服务器是真实的物理设备, 配置高。带宽充足, 成本高一些, 服务器需要加硬盘做RAID来实现自动备份;而云服务器则是在一组集群服务器上虚拟出多个类似独立服务器的部分。集群中, 每个服务器上都有云服务器的一个镜像, 从而大大提高虚拟服务器的安全稳定性, 配置和带宽相对低一些, 节约了硬件成本, 相对便宜。本实验平台的服务器行选择云服务器。

将实验资源和交流信息以网站的形式展现, 便于资源的查阅与预定, 同时连接后台数据库, 记录交互的信息。

3 实验平台的搭建

搭建一个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所需要的设备和软件有:一台云服务器和系统软件。搭建步骤如下所述。

3.1 云服务器参数选择

云服务器主要有下列几项参数:CPU、内存、硬盘、带宽、线路、操作系统。实验共享平台功能相对简单, 用户居住比较集中, 使用标准型配置就能满足要求, 即:CPU– 两核, 内存-2G, 硬盘-80G, 带宽-4G, 线路- 智能多线, 存储模式-分布集群存储。

云服务器既可自己搭建, 也可租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如表2 所示的分析, 选择租用云服务器。

租用云服务器后, 用户在服务器采购、托管等一系列资源的采购方面成本明显降低。同时, 由于应用了全新的自服务管理模式, 业务环境的维护将变得十分简单, 甚至不需要专职的运维管理人员就可轻松实现主机的远程集中管理。

3.2 阿里云服务器的租用及使用

云服务器租用是实验平台部署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虑租用服务器的用途相对简单, 标准配置就能满足需求, 再结合价格、性价比优化, 选择阿里云服务器。

租用阿里云服务器:首先进入阿里云官网, 注册一个登录帐号, 通过帐号进入阿里云管理控制台;创建一个实例, 选择服务器所在的地域, 选择合适的配置 (包括CPU、内存、硬盘、操作系统及其它相关参数) ;创建云数据库RDS, 数据管理服务支持多种关系型数据库 (如My SQL、SQL Server) 、多种环境 (Linux、windows) 。

远程登录:进入远程登录界面, 输入云服务器给出的IP地址 (101.200.162.215) 点连接, 在下一个对话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即进入远程界面, 此时便可使用系统资源。

3.3 域名的申请

由于IP地址只是数字, 和具体的信息没有关联, 不便于记忆,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引入域名。域名可以结合网站的特点, 使用一些便于记忆的符号如网站拼音字母等。比如, 百度网站的IP地址是220.181.57.217, 对应的域名http://www.baidu.com。IP地址和对应的域名, 使用域名解析系统DNS即可完成两者之间的转换。

实验共享平台申请的域名是http://www.bhysypt.com, 将其与租用服务器的IP地址101.200.162.215 绑定。建立实验资源共享网站。

4 结语

建立此平台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使教师通过数据库查看实验室的使用情况, 同时网上点击选择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授课。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此数据库管理平台, 课外时间可自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加强自主学习, 提高自学能力。

为更好地促进实验平台的发展, 学校根据近半年实验平台的运行情况, 弥补校内资金短缺, 实现内部资源优化;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创设高效课堂;校企合作搭建平台, 深化校企合作;借助网络共享平台, 实现教室- 实验室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欧燕飞, 罗剑梁, 陈晓兰, 等.实验室资质认定制度在高校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 :175-179.

[2]俞丽珍, 徐肖邢, 杨高文, 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3) :102-104.

储罐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 篇7

石油储罐的检定是保证石化行业工业计量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兰州石化公司现共计有各种类型的储罐1000多具, 一般的储罐检定周期都是4年或8年。计算一座1000m3的大油罐, 若手工计算编制以1mm为间隔的容量表, 由于计算过程中要运用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以万计的数字, 一个熟练的检定员需要耗费一天的工作日, 并且还需对计算结果进行人工复核。所以油罐检定的数据处理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

兰州石化公司计量部检定大油罐的数据处理软件目前还停留在早期的DOS版、WIN32版程序基础上。它是在大量手工计算的基础上, 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编制容量表。所以早期的DOS版、WIN32版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但由于大部分的计算过程还需要人工进行, 且检定数据不易管理, 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储罐检定数据处理的难题。而且早期的DOS版、WIN32程序在现有主流操作系统WIN2K/WINXP/WIN2003上不能运行, 与当前网络发展不相适应, 造成数据管理与共享困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水平的逐步提高。兰州石化公司审时度势、及时决定开发一套适合我公司的储罐罐表数据管理系统, 用计算机实现储油金属罐 (大容器) 的检定计量、数据处理、罐表数据的自动生成、数据查询, 与其他相关用户的使用接口等各项功能, 重点解决公司在大型储罐的检定计量、油品质量计算等方面的不足和困难, 使罐表数据的使用者从目前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对于提高公司生产、储运、销售自动化及其管理水平, 减少企业损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本项目的完成, 成功开发出了一套储罐罐表数据计量管理系统。它完全摆脱了以往单纯的《大容器检定数据处理软件》模式, 而是集权限管理、检定数据处理、罐表数据导出、查询, 分类、综合管理于一体的MIS系统。主要包含了检定台帐系统, 金属储罐 (立式、卧式、球型、特殊罐) 的检定数据处理, 生成罐表数据, 实现检定报告、罐表的打印, 并能够实现按单位-泵房的数据库导出, 按单位-泵房进行所在储罐的罐表数据的查询功能。软件完全基于C/S方式, 架构于网络, 设计了多个应用程序接口, 极大地方便了同其它系统的数据共享。可满足调度系统、装置生产辅助管理系统对罐表数据的查询要求, 使储罐数据计量、罐表的使用者从目前繁重、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1 系统基本流程

本系统将实现大容器检定台帐的输入、管理、查询;储罐检定方面,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储罐, 软件按照不同的金属罐构型 (立式、卧式、球形、特殊储罐) 调用不同的计算模块。检定员输入相应的原始检定测量数据后, 软件根据检定规程给出的算法自动求出储罐的各圈板直径、高度 (立式罐) 等中间量, 并计算出储罐附件 (人孔、清扫空、浮顶等) 的平均单位体积 (升/mm) , 并最终求出储罐的容量表;系统的另一个功能是提供一个油尺输入口, 用户对特定的储罐输入油尺后, 软件将返回相应的容量体积。系统可以不受限制的增加或删减储罐的记录以适应未来生产需要, 同时软件提供完善的检定数据更新功能, 储罐重新检定后, 计量检定人员可以通过部分修改原有储罐检定数据, 重新生成容量表, 容易的实现储罐的周期性检定以及罐表计算。系统在用户管理上将分配不同的权限, 屏蔽权限外的功能模块。软件在使用方面要尽量达到简洁、简单, 呈现给用户的应该是友好的向导式交互界面, 并传递给用户丰富而清晰的信息, 使得储罐检定庞大繁琐的数据处理变得准确而又快速, 可大大提高储罐检定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同时, 这套软件的储罐管理功能也为储运以及计量部门的人员提供了方便, 他们可以方便的得到各种形式的罐表数据来满足油尺查询、罐量计算等用途;炼厂的所有储罐将按单位/泵房/罐号的结构实行管理, 查询方便, 一目了然。

本系统的使用基本过程是 (见图1) :计量部门先对待检储罐进行检定, 再运用本程序输入相关的检定原始数据, 程序自动计算, 生成罐表数据, 再利用数据导出程序和查询程序进行数据查询。

2 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1) 各种形状储罐 (球型、立式、卧式等) 容积的正确计算。

(2) 油品密度与油品温度系数的校正。

(3) 利用Oracle数据库软件开发罐表数据库。

(4) 罐表数据录入。

(5) 罐表数据与生产调度系统和装置辅助管理系统接口。

(6) 罐表数据的网上维护。

(7) 罐表数据的网上查询。

(8) 系统用户的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等。

3 系统组成

3.1 储罐计量检定系统

储罐计量检定系统主要包括储罐台帐系统、立式金属储罐、卧式金属储罐、球型金属储罐的检定计量数据的处理, 实现罐表数据的生成, 实现相关检定报表的打印等功能。

3.1.1 信息维护

信息维护满足检定计量管理人员对储罐检定记录数据的录入、修改操作及对检定台帐系统的信息维护。

3.1.2 立式罐数据处理

完成检定计量过程中立式储罐的检定测量数据的计算, 自动生成储罐的容积表, 以达到通过高度直接查询容量的目的。

3.1.3 卧式罐数据处理

完成检定计量过程中卧式储罐的检定测量数据的计算, 自动生成储罐的容积表, 以达到通过高度直接查询容量的目的。

3.1.4 球罐数据处理

完成检定计量过程中球罐的检定测量数据的计算, 自动生成储罐的容积表, 以达到通过高度直接查询容量的目的。

3.1.5 储罐台帐信息系统

3.2 罐表数据查询系统

基于WEB的查询方式, 实现罐表数据的查询功能。实现网上维护, 完善同其它系统的数据共享。满足调度系统、装置生产辅助管理系统对罐表数据的查询要求。

3.2.1 信息维护

信息维护完成罐表数据查询的人员、单位及其权限维护。包括:操作权限信息维护、当班人员信息维护

3.2.2 信息查询

本模块为用户提供罐表数据各类信息的查询。包括:根据时间和班次查询人员等信息、根据单位和罐号查询罐表信息

台帐信息管理将实现石化公司现用各种油品储罐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以及基本检定信息的汇总统计。

3.2.3 帐户管理系统

帐户管理系统 (系统用户的管理) 是帮助企业相关单位的人员完成其日常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是为完成本系统所需要的基础信息维护工作而设立的功能模块, 主要完成单位信息和人员信息的维护。单位信息维护:单位信息维护实现单位注册、信息维护、撤消单位, 以及单位信息查询等功能。人员信息维护:人员信息维护实现人员登记、信息维护、人员撤消、以及人员信息查询等功能。

4 结束语

4.1 实现了两大目标

(1) 建立公司罐表数据库, 为生产调度系统和装置生产辅助管理系统提供基础的罐表数据;

(2) 实现罐表数据的网上查询, 维护。

4.2 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全站仪全自动检定系统的使用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得到所需要的体积容量表, 大量节约人工成本, 提高检定的准确程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 见表1。

通过上面的计算比较结果, 可以明显看出来, 全站仪的使用操作人数、操作时间明显减少, 检定置信概率、安全系数、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没有上罐作业, 确保了检定人员的人身安全, 降低了成本, 节约了资金, 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储罐罐表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其主要应用于兰州石化公司生产处、计量部、储运厂和一些生产车间等进行储罐罐表管理、油品质量计算, 这对于提高储运自动化及其管理水平, 对企业减少损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各公司相继开发和使用了基于网络的先进相关管理软件, 为了满足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所以本次开发采用目前更加先进的B/S (浏览器/服务器) 体系取代传统的C/S (客户机/服务器) 体系。采用这种架构使系统应用、维护将非常方便, 客户端只需要能够上网和安装浏览器就可以使用储罐罐表数据管理系统。

摘要:通过对原兰州石化公司计量部检定大油罐的数据处理软件DOS版、WIN32版程序的改进, 并能够与当前网络线连接, 能够计量数据管理与共享, 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工作效率, 在公司的油品储运、销售部门的油量计量, 生产车间的物料平衡计算等工作中, 都需要用罐表数据计算油量。人工查罐表计算油量, 使用不方便, 并且很难做到数据精确、统一。特别是液态介质 (原油、成品油、轻烃等) 的存储、计量、核算和管理尤为重要。对企业减少损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储罐计量检定系统,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计量局.立式金属罐容量检定规程.JJG168-2005.

【2】国家标准计量局.球形金属罐容量检定规程.JJG642-2007.

【3】国际石油静态计量分委员会.石油产品和润滑剂.ISO/TC28/SC3.

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践 篇8

1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通信网试点

中宣部在全国推送文化资源共享是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开展此项工程最初是利用电信部门的通迅网络向城镇居民和乡村农民传送,实践结果是投资大、用户少、收效低以及普及推广困难。主要原因:一是每个农户必须申请办理安装开通一个互联网络终端使用户,购买计算机和配齐相关设备,每年还得交网络使用费,农民使用投资较大;二是操作使用不方便。单靠通信网络一个渠道实现不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普及推送和发展。

2 辽宁模式系统设计原则

总体网络架构的设计应遵循先进性原则、开发升级性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高性价比原则、功能性改进性综合性原则、互联互通性原则和操作实用方便快速性原则等原则。

文化共享“辽宁模式”如此庞大的工程和全新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对不同制式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传输和接收,几万个文件一起推送下去,其结果就是多格式、多渠道的数据在传输和接收过程中将产生必然的信号衰减,因此还需要进行反复多次较正,重新接收等工作。由茁壮网络公司研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成功应用在辽宁模式工程中。这项技术的突破和如此大规模的成功应用在全国还是首次,Push VOD技术为辽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辽宁模式的文化共享工程平台,从系统结构上,可分为省级中心(国家网叫分中心)和前端播出平台、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县级有线电视播出前端以及点播型机顶盒四大部分。省网前端系统主要负责内容推送。辽宁集合了国家文化部、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提供给辽宁省的一些资源,电子图书和音像影视材料、图片文字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科技普及的信息渠道,让辽宁百万农民不出户就可以分享到需要的信息成果。

“辽宁模式”成功实施推广,茁壮网络是整个辽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最核心的技术力量和保证。以Push VOD技术为基础,推送前端能够按照广电采、编、审、播流程,对图文、音视频等内容进行管理并实施高效的推送。天柏集团为辽宁有线电视数字系统提供了技术与产品服务。运用Push VOD技术为文化共享项目度身订制专用机顶盒,不仅能将最新最好的文化信息流畅地送到农民家中,还兼容完整的DVB功能。在终端机顶盒中带有160G的硬盘存储容量,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将内容推送到具有大容量硬盘存储功能的机顶盒中。广大农村用户能够通过机顶盒点播自己喜欢的视频节目和各类信息。辽宁省已为农村用户提供近百小时的视频节目与500多万字的电子图书,供用户选择。

2.1 推送式机顶盒主要性能

(1) 符合DVB-C标准。

(2) 超薄机型,外观时尚、美观、大方,具有待机和工作指示灯。

(3) 支持有线数字电视的“清流”播放。

(4) 接收灵敏度应满足40d Bu V-80d Bu V。

(5) 视频播放应支持本地磁盘的视频文件播放,播放过程中具有快进、快退、暂停、恢复、查找定位等功能,播放倍数支持±2、±4、±8、±16、±32倍,慢放可选1/2、1/4,音量有增、减、静音调节。

(6) 阅读电子图书灵活、方便。

(7) 机顶盒真待机功耗小于1W (待机时支持唤醒) 。

(8) 支持RS232串口和远程升级。

(9) 射频有线电视信号输入、环路输出将有线电视信号环通,连于其他接收设备。

(10) 电源工作电压为交流100-240V50Hz。

2.2 辽宁模式推送式机顶盒内容设置

“金农热线”──提供了农贸市场行情、农产品市场分析、农烽新闻快递、农业政策解读、专家在线指导、金农热线专题等栏目信息。

“聚焦三农”──提供了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务工指南、每日农经、黑土地、农广天空等信息。

“供求信息”──提供了供应信息、需求信息、加工信息、合作信息等信息。

“科普之窗”──提供了科技致富、科普与生活、科普大篷车等信息。

“教育园地”──提供了精品课例、教学辅导、综合教育、家庭教育等信息。

“知识讲堂”──提供了乡村讲堂、普法教育、健康顾问、百家讲坛等信息。

“图书阅览”──提供了新书快递、农事指南、科普知识、医疗保健、人物春秋、法律常识、经典著作等信息。

“电影欣赏”──提供了佳片欣赏、经典回放、农家影院等视频信息。

“阳光政务”──提供了政务快讯、政务公告、民生热点、便民提示等政务信息。

“新闻回放”──提供了新闻联播回放、辽宁新闻回放等新闻回放。

“文化艺术”──提供了文化百科、民间文化、文化遗产、曲苑杂坛、艺苑集萃、综艺大观等文化艺术信息。

“我的书签”、“我的喜爱”、“最新下载”、“直播节目”等栏目供选择。

3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重在普及覆盖推广应用

“辽宁模式”这项工程很受百姓欢迎,因为它切实解决了农民的很多问题。一些农民渴望享受文化大餐,但是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买不起电脑,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就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技术和资源。与此同时,电视机的简单操作也使农民在点播节目时感到方便。

为了解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覆盖和普及,辽宁全省统一规定用Z-9频道传送辽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目前有两种接收方式:一是广播收看,各地县广播电视网络前端,在省网Z-9频道取出音视频信号在系统中增加专用频道(各县自定频道)模拟传送文化共享资源节目,农民用电视机直接收看,主要是完成覆盖;二是点播方式,辽宁全省统一规定用Z-9频道传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用户在有线电视模拟网络中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专用接收机顶盒,音视频输出接到电视机AV输入端口,按照机顶盒提示操作要求,点播选择收看节目。这种方式为提倡推广普及方式。目前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部分农户家中可以点播收看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

普及推广覆盖主要看机顶盒免费投放的数量。下一步共青团、妇联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机顶盒投放力度,鼓励广大共青团员、妇女创业致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辽宁模式”目前应用在有线电视单向网络中,完成广播收看和点播方式。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Push VOD不仅在单向网络上可以接收,有线双向网、无线网络、直播卫星等不同的传播方式都可以推广。

辽宁两种接收方式依据目前网络传输和农民接收、收看实际情况,符合农民愿望解决实际问题。广播收看与点播方式共存解决了因机顶盒投放不足满足不了农民收看需要问题。没有机顶盒农民照样可以收看到广播方式传送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当有了机顶盒时,只要将有线电视网络信号分支到机顶盒上,电视机AV转换,便可以收看到点播文化信息共享节目。用户收看正常有线电视节目,只要将电视机信号输入转换到电视机(关掉AV视频)状态,即可正常收看电视节目。

4 运营分析实践总结

(1)文化共享节目在通信互联网络中传送,对已经有计算机而且已经开通互联网的用户是方便快捷的。这些用户大都居住在城镇内,点击文化共享节目的时间次数不多,原因是这部分用户不是农民不关心农村和农民的事情。可以通过众多网站了解信息,没有必要专门点击文化共享节目。因而在通信互联网中推送文化共享节目较为困难。

(2)文化共享节目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得到普及和发展。目前广电网络占有较强的用户优势,一是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好,有线电视网络实现省、市、县、乡、村屯全网上下贯通,完成HFC网络改造和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二是广电网络有线电视用户普及,电视机户拥有占90%左右,户有2台电视机的也很多,基本实现电视机的普及。三是收看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相当多的时间都用在看电视节目中。四是有线电视节目收看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人人都会使用。五是广电网络建设管理维护专业队伍强大,广电的主要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很好,目前暂无竞争。六是广电网络使用收费较低(目前10元/月左右),农民可以接受。

(3)辽宁模式成功推出,主要是根据辽宁广电网络全省当前实际情况,首先解决普及然后再推广提高。广播方式解决普及问题,推送方式是今后发展方向和推广重点。机顶盒派送关系到普及,农民不增加收视费就可收看到文化共享节目是定心丸,极大推动了农民收看积极性。

(4)县、乡、村有线电视网络推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丰富了网络节目资源,有利于广电网络的巩固发展。

(5)文化共享节目在辽宁成功推送,重要的是选对了在广电网络中传送这条路,农民通过及时了解中央、省惠民政策,致富信息及时掌握方法措施得到实惠,这样才受到农民的欢迎。

(6)文化共享节目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关键是发展用户提高入户率增加收入。

当前县、乡、村电信互联网发展还没有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强大普及,广电现在有优势不等于今后长久有优势,关键是看谁能抓住机会做好服务扩大发展。网络融合、三网合一是最终的目标。

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模型构建及探讨 篇9

1武汉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现状

武汉城市圈主要包括武汉、 黄石、 鄂州、 黄冈、 孝感、 咸宁、 仙桃、潜江、天门9个城市[1], 城市圈的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卫生人才等资源丰富。2012年城市圈内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占湖北省的47.6%、53.4%、54%, 但城市圈内的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 其中武汉市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卫生人员分别占到整个城市圈的27.1%、46.7%、41.3%、每千人口执业 (助理) 医师数、 护士数分别为3 . 0 7 、 3.57, 远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1.72、 1.79, 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在资源共享方面, 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圈卫生一体化建设, 先后下发《关于推进武汉城市圈卫生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 (试行) 》 等文件, 这些文件为城市圈医疗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了政策指导。目前城市圈内各家医疗机构已联动, 成立了多种模式的医联体, 包括集团化模式、 医院托管、院办院管、医疗协作、兼并和远程医疗等诸多模式[3]。医疗服务共享内容也逐步从对口支援发展为省内信息平台建设、标准诊疗行为、检查结果互认、一体化预约诊疗的探索和研究中。

2武汉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现存问题

尽管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工作在持续推进, 但由于其体系建立是政府、社会、医疗机构、患者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

表现为医院的医疗水平与质量与地方经济水平成正比, 经济发达地区医院较为集中, 武汉占大部分优质资源, 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医疗资源则较为稀缺。

2.2信息化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数据平台, 没有标准化的信息系统终端, 各地市信息化建设步伐差距很大,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2.3“三保”报销政策及比例不一

城市圈内不同地市医保报销政策存在不同, 同一地市州医保、新农合报销程序及比例不同等问题, 造成患者在转诊之后报销程序繁琐, 限制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2.4医疗机构间存在经济利益冲突

医疗服务共享的难点在于医疗机构之间经济利益难以协调, 医疗资源共享必然会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 如双向转诊“上转容易下转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2.5患者择医观念与就医习惯

尽管新医改目标提出“建立分工明确、运转流畅的分级模式”, 逐步形成“小病到社区, 大病在医院”, 但患者作为医疗付费方之一, 有权选择服务提供者, 且倾向于“到名院看名医”、“一步到位”, 这些就诊观念和习惯不利于各级医院的上下联动。

3构建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模型探讨

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体系的建立, 不仅需要政府宏观调控, 也需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根据武汉城市圈医疗资源共享的情况, 拟研究制定一套适合其共享的模式。

在现有的卫生行政体系下, 实现城市圈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资源共享, 首先须完善大型公立医院—县市级医院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体系, 形成纵横结合的多级医疗协同模式;其次完善外部环境, 建议成立城市圈相关平台, 包括建立医疗信息平台、医疗设备共享平台、诊疗中心 (病理、内镜、影像) 、一体化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等, 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调控, 同时逐步实现医保的“三保合一”, 为医疗服务共享提供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 实现整体医疗服务体系高效运转 (见图1) , 同时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医疗机构相关职责。

3.1卫生行政部门

3.1.1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明确城市圈医疗机构的类别、数量、规模和医护人员、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 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

3.1.2加大对城市圈内医疗服务共享方面经费投入。包括城市圈内不同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型设备的购置等。建议在严格做好区域医疗规划和资源配置准入的前提下, 打破口径和隶属关系, 探索省、市、区级财政共同负担的投入机制, 确保卫生一体化建设的可持续。

3.1.3加强行业监管,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明确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功能任务, 平衡双方利益;各医疗平台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责任;明确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责任 (如: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时处方权等) 等[4], 以利于政策实施。

3.1.4建立区域医疗平台。具体包括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医疗设备共享平台、城市圈诊疗中心 (病理、内镜、 影像) 、 一体化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等。 (1)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首先建立统一标准, 包括HIS、LIS、PACS、 心电、病理、B超、远程、病案等系统建设, 实现城市圈中各医疗单位信息平台的对接。其次, 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承担整个城市圈内患者在各医疗机构就诊信息的储存、供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信息的分析与发布、供各医疗机构对患者电子病历调阅等。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加快远程医疗平台建设, 方便边区群众看病就医。 (2) 医疗设备共享平台:通过对各医疗机构的联网, 及时公布不同的医疗机构可共享的设备、可共享的时段及能预约的人数, 避免不同医疗机构设备重复购置。 (3) 城市圈内诊疗中心: 在武汉市、地市州建立不同级别的病理、内镜中心, 实现资源共享, 见图2。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标本结果的收集、报告出示及结果及时反馈。 (4) 一体化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目前湖北省已建立114网上预约挂号平台, 开展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面向公众的预约诊疗服务, 共预约医院达265家[5], 建议下一步将社区纳入预约网络, 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对口支援的上下级医院间也可实现转诊预约, 扩大预约平台的范围。

3.2建立医保平台

在城市圈逐步实现三保合一, 统一管理, 实现职工医保、居民医保、 新农合信息平台接口无缝连接, 建立 “三网合一”的医疗结算大厅和支付平台, 方便患者转诊及报销。

3.3医疗机构

目前湖北省提出“卫生资源倍增战略”[6], 实施“六百工程”, 以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转移。建议下一步在探索医疗联合体基础上, 逐步形成以武汉—国家级医疗卫生中心, 黄石、鄂州等8个城市—省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县市—市级医疗卫生中心的国家、省、市三级医疗卫生中心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共享内涵, 多措并举, 实现共享内容多样化。具体包括: (1) 通过会诊、义诊、手术演示等方式对基层医院进行医疗技术帮扶, 促进医疗技术的提升; (2) 借助大型综合医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 积极推进基层人才支持计划、基层院长培训计划等, 为基层医疗机构输入新鲜血液, 促进人才队伍发展; (3) 加快推进“一卡通”项目。国家卫计委计划 “十二五”期间内, 在全国发放具有金融支付功能的居民健康卡。建议加快一卡通推进进程, 新农合户卡向一人一卡过渡。实现跨地域、跨机构、 跨系统的信息共享; (4) 加快与社区信息联网。加快各个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建设, 尽快实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与各医院信息平台的接轨, 以及大型医疗机构信息的互联互通, 形成城市圈内医疗信息网; (5) 逐步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借助信息平台和诊疗中心, 确定开展稳定性好、质量比较容易控制和费用较高的临床化学检验、 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等检验项目, 规范各专业互认程序, 并进行跟踪评估。

4推进医疗服务共享体系建设的建议

医疗服务共享模型构建, 需要政府高度重视, 做好顶层设计, 给予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持, 更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找准定位, 从全局观念出发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 应加大对医疗资源共享宣传力度, 引导群众分级就诊。同时采取激励机制, 让更多医务人员加入到卫生一体化建设的队伍中来, 探索更多资源共享方式, 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让各利益相关者理解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 也是提高个体效用水平的有效路径。同时结合公立医院改革, 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等方式, 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工作,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摘要:统筹城乡和区域医疗资源配置, 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从卫生行政部门、医保平台、医疗机构三方提出了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模型及建议, 为我国医疗服务共享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模型

参考文献

[1]张黎, 乐虹, 张文斌.武汉城市圈公立医院监管机制改革设想[J].中华医院管理, 2012, 28 (9) :714-715.

[2]湖北省卫生信息中心.2012年湖北省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Z].2013.

[3]肖燕, 阮小明.湖北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10) :12-13.

[4]“中国式医联体”真的没有模式可搬?[J].医院管理, 2013 (7) :49-50.

[5]湖北114网上预约平台.预约挂号[EB/OL]. (2013-07-31) [2013-11-20].http://gh.hb118114.cn/.

上一篇:蒙古族服装下一篇:建筑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