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平台

2024-05-28

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平台(精选9篇)

篇1: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XinhangipLv@163.com

密码:ares2013 AppID:wx1a7cd96a9b33bda4 秘钥:25700cc7af95f6f5e5324c965ccd5c34

微信支付:1383608102@1383608102

372087 友盟统计:liushengli@xinhangip.com.cn/

Xhkj@3905505 支付宝:956100488@qq.com Xinhangip123 中国网建:短信发送平台,宁夏新航信息科技

657360 IOS开发者账户:liushengli@xinhangip.com.cn

Nxxh@3905505 正式包:

com.xinhang.intellectual 上传包

com.intellectual.xinHang 分享api安卓账户:

5a9e4809f43e4815500000b0 分享ios账户:

5a9e4886f29d9836ae000213

MD5:

01:FC:67:14:BD:9C:B6:D1:4B:92:D9:E5:3B:C7:64:DC

SHA1: 00:A9:63:A5:FF:26:37:65:5F:1E:38:51:A9:A6:11:B3:7B:A3:DF:76

SHA256: 62:5A:2F:A3:14:C8:85:DC:F9:2C:2E:78:FB:BB:FC:83:52:2B:E6:14:5C:B9:83:F0:2E:BE:05:68:1F:2D:CA:55

篇2: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的手机“靓号”使用者,正陷入一种集体的愤懑中。

自9月24日媒体报道了手机尾号6789的移动用户张先生降低资费被拒一事后,截至27日晚,又接到类似投诉40起。多位消费者反映,其使用的手机号被划定为“靓号”后,每月被设定了最低消费额度,且部分合约年限长达99年!靓号,又被称为吉祥号。手机号码本无高低贵贱,所谓靓号,完全是运营商利用用户讨彩头心理的小动作。长期以来,竟成了门生意,还额外收费,净弄些不平等条款。部分运营商嘴上喊着支持提速降费的口号,却用套路靓号用户的做法“止损”,这不厚道。要改变这种局面,离不开行业监管,有时甚至需要国家层面的关注。

不难看出,运营商以一种“请君入瓮”的伎俩对付手无寸铁的用户。例如,很多运营商首次办理靓号业务时,反复强调可以更改套餐,但当用户依约申请更改套餐时,却被告知,最低消费是终身制。如此忽悠加欺瞒的手法,和那些在街头卖“大力丸”的有啥区别? 运营商不仅在游戏规则的制订上、话语权的分配上占据绝对优势,往往还打着法律法规的擦边球,甚至直接越过法律法规另整一套看似公允实则霸道的规则体系。用户面对连法理都敢漠视的运营商,又有几成胜算? 众所周知,通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什么是靓号,换句话说,法律并不承认靓号的存在。理由是,靓号无法在正规市场进行定价。而根据《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取得码号使用权后,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靓号买卖并不合法。《电信条例》中,也有类似规定。

要彻解靓号争议,必须依照法律精神,叫停这种“靓号附加条件”的机制。对运营商借“靓号”变相额外收费的行为说不,是堵塞乱收费暗流,廓清笼罩在号码资源上的迷雾,全力推动提速降费的应有之举。

27日下午,安徽省工商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一位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后,三大运营商仍强调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声称准备降低条件,而不愿意从根本上纠正。

这种习气不可惯。这也再次说明彻底叫停靓号附加条件的必要性。运营商斤斤计较、和有关部门讨价还价的表现,凸显了乱收费暗流的“含金量”,凸显了提速降费没能大刀阔斧的阻力所在。

这几年,总理的几次喊话,主管部门的督促,使得运营商的提速降费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谈不上流畅。这个月,国务院第八督查组通过对网友意见的梳理发现,提速降费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手机套餐套路、陷阱多,资费不降反升,这是第一大问题。

篇3:浅议企业知识资源平台的建立

关键词:企业知识资源,内部资源,知识资源管理

随着企业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 企业技术、知识、数据等信息资源的不断积累, 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对知识数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建立公司知识资源体系, 有效管理和利用知识信息资源是必要和迫切的。

1 现状分析

当前企业各类知识资源离散, 存在形式多样, 分别留存在相关部门或业务人员手中或脑子里。知识信息状态不确定, 正确信息与错误、重复、残缺信息混杂在一起。实现公司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困难很大。

知识资源和数据信息没有进行统一规划, 缺少创建、存储、共享的机制和平台, 知识资源的重用和被共享缺少评价机制。提供有价值知识信息的员工其贡献得不到肯定和奖励, 成为阻碍知识构建的瓶颈。

随着PDM、ERP、电子邮件、外购知识资源库等应用系统的增加, 用户要通过多个路径网址登录应用系统, 要记住多个用户账号和密码, 增加了用户负担。同时不易于统一管理, 员工入职/离职、岗位调整时, 管理人员要登录多个系统进行账号管理, 增加了系统和用户权限管理的难度。

2 作用价值

建立企业知识资源平台可建立完整的数据资源规划和高效的共建共享机制, 初步构建企业知识资源体系, 为创建者提供知识创建的信息平台, 为知识分享者提供共享的平台和途径, 并通过系统数据记录反映知识被共享的情况, 体现知识资源的价值。实现用户全面管理。在企业内网信息平台, 对用户各应用系统账号统一集中管理。用户通过登录企业内网信息平台, 可在权限范围能自由登录各应用系统获取应用或数据, 实现单点登录。

3 构建方式

公司知识资源平台建设思路是:充分挖掘整理现有数据资源, 积极引用外部信息资源, 构建分类科学、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易用高效的知识数据体系, 为企业发展服务。知识资源架构如图1所示。

3.1 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分类挖掘

内部知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有:①共用基础模块 (CBB) 。含元器件、零部件、软硬件通用模块、研发技术成果和经验等;②设计规范:通用要求、工艺要求、调试规范、模具规范、包装规范、材料规范、外形规范等;③质量履历库:整机、配件、包装材料等;④问题教训库:涉及设计、生产、售后等全部过程;⑤标准库: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和企业应用标准;⑥专利库:企业获得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和外部专利资源库;⑦认证知识库:ISO9001、软件工程化、装备认证等;⑧制造经验库:工艺、工装、设备知识库 (操作说明、维护) 等;⑨档案目录数据库。

3.2 外部知识信息资源的引进

引进外部知识资源库构建基础技术信息网, 建设的数据库镜像资源主要有:数字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数据库、国军标全文数据库、元器件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科研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等企业知识资源库。

3.3 知识资源平台的建立

企业级知识资源平台将是企业业务与IT系统映射的窗口和通道, 是企业战略实现的第一视窗。建立知识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知识资源信息的统一发布和应用管理。通过用户统一管理和单点登录功能实现外部知识资源的应用集成和数据管理。

3.3.1 知识管理平台

企业知识资源平台基于J2EE和AJAX技术的企业级网站内容管理软件, 集站点管理、内容创作 (采、编、发) 、内容审核、基于模板的内容发布、内容采集、内容检索、多媒体 (文字、图片、视频) 内容管理于一身。

利用Web浏览器的操作界面易于使用, 让使用者可以高效率地完成知识的创建、管理与发布。平台具有检索、上传、下载、浏览、评论等功能与信息记录。每个用户可以实现的自身积累知识经验成果的上传, 依照需求内容配置流程审批机制, 审批后方可发布。平台具有多元化的查询检索机制, 方便进行检索与查重, 快速实现数据信息定位、用户检索、上传、下载、浏览、评论等操作。

企业知识资源平台后台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1) 支持企业知识内容的自主分类管理, 建立自定义目录。2) 支持结构化/非结构化知识数据格式。3) 系统提供特有公共推广模块, 实现规范化、成果化知识内容维护添加。4) 具有相应的数据信息记录, 并可以生成相应维度数据分析结果, 便于管理考评。

3.3.2 用户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实现企业内部的人员、组织、以及业务系统账号信息管理。通过确立的权威数据源, 实现权威数据源中变更的用户 (组织) 信息, 同步至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资源目录, 再将用户信息同步至企业身份目录、认证目录, 同时利用角色、服务、策略控制, 同时各类型账号至各应用系统中, 从而实现各应用系统帐号的自动创建、变更、删除/禁用, 取代现有的人工管理帐号模式, 实现用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3.3 用户单点登录

利用单点登录网关, 实现用户权限范围内容业务系统的保护, 用户登录平台之后, 再登录相关业务系统中进行日常业务的处理, 无需再次输入相应业务系统的用户名和口令, 实现“一次登录, 全网漫游”的效果。

4 知识资源应用管理

打破知识孤岛与存储壁垒, 最大程度发挥知识成果的价值, 并通过平台统计考评与数据分析机制, 营造企业积极创建知识、乐于分享知识的气氛。制定企业知识资源考核评价管理办法, 将信息上传共享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创建者提供知识创建的信息平台, 为知识分享者提供共享的平台和途径, 同时通过积分排名、奖励等方式建立知识共享与被共享机制、体现知识资源的价值。及时开展外来知识资源数据库的更新, 通过数据库后台统计、分析用户应用情况, 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知识资源保障。

5 总结

企业知识资源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要进行企业知识资源的挖掘和规划, 构建知识资源应用模式, 特别是要建立内部知识资源的发布管理平台, 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应用管理办法, 通过制度约束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知识的共享与被共享。企业知识资源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管理和应用的过程, 要及时更新外部知识资源数据库, “内外兼修”才能发挥知识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华伟, 董小英, 左美云.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2

[2]王旭琼.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支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张欣, 刘红丽.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篇4: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平台

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即能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能够组合、储存、再次寻找以及通过不同的机制,转化到相关的实践中,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易于沟通和共享;另一类就是隐性知识,是深植于个体及其心智模式、难以编码及沟通的知识,属技巧性的、由情景限定的、个人独自体验但“知而不能言者众”的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其共享只能源于需求者对隐性知识拥有者的模仿或双方之间的共同探讨、交流与实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了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未来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主要来自于它运用、积累和创造各种知识资源的能力。而知识共享则为企业发展知识资源,实现对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提供了途径。

知识共享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共享是指员工个人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知识财富。知识的共享之所以能给组织或者个人带来巨大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因为知识所具有的非收益递减性与共享增长性这两个特点。

一是非收益递减性:在经济学中的收益递减规律或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于物质要素的投入确实发生作用,然而在知识要素上,却不起作用了。以软件产品为例,只要多复制一套软件的成本不变,不管其销售第一套软件还是销售第100万套软件,软件公司总是能从中获取较高的利润,这就是知识的特殊之处。因为软件的价值主要是由其包含的知识所决定,而当这种知识“固化”于软件产品时,其投入的边际成本已经是零。

二是共享增长性:与物质产品不同,知识是可以共享的,而且常常是由于知识的共享使得知识的存量翻倍。当知识被出售时,销售方并没有失去知识,知识只是被转移了,或者说知识的权利被转让了,但销售方仍然拥有该知识。

搭建共享知识平台是促进企业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

企业建立共享知识平台的主要目标有以下这几种:

一是知识积累的需求。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为知识的沉淀提供平台上的支撑,则是促进企业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

二是知识共享的需求。知识共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之间的共享。随着企业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张,新建立的组织在管理和技术上都或多或少与原有组织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实现“成功模式的快速复制”,将原有的管理体系,技术标准移植到新的组织当中,成为企业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知识共享的另一种形式是人员之间的共享。企业的高速发展意味着对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通过共享平台的构建,能有效地将企业拥有的丰富的知识资源总结、沉淀,并传承下来,从而加速人才的培养。

三是知识复用的需求。知识的复用程度越高,其产生的价值就越大。知识共享平台有助于扩大知识的共享范围,减少知识获取的时间,从而提高知识被复用的效率与几率。

四是知识创新的需要。企业的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是一种新知识的创造,是知识的创新。而如果没有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要想实现创新是非常困难的。正是在不断的交流与共享中,企业的知识资源才能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推动企业知识资源在质和量上的不断增长。

共享知识平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企业建立共享知识平台有其必然性,当企业发展到某个阶段,具备了特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时,其建立共享平台的需求就会越发明显。这些前提条件也可以看作是共享知识平台的触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管理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随着企业在信息化道路上不断建设和发展,支持企业整体业务运作的OA系统、ERP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纷纷建立完成,这些系统与企业的日常工作不可分割,也是企业信息化道路上不可跳过的一个步骤。企业在信息化上走的越久,其对信息化的认识也就越深,对信息化的要求也更高。企业不仅把信息系统作为支持其核心业务的手段,更将其作为提高企业软性能力的一种途径,知识管理就属于软性能力的一种。

各种知识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系统平台只是一种工具,是将企业各种管理机制和管理思想固化的一种手段。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才是企业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直接证明。有效的机制才能为企业知识共享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持。因此,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建立共享知识平台的又一个前提。

虚拟团队的运作模式不断推进

为了迎接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多企业的运作模式更加趋于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很多工作是以团队为单位完成。这种虚拟团队的运作模式对知识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每个团队成员能更快、更全地将本部门的知识运用到团队工作中,并与来自于其他部门的成员充分共享。但是一个员工不可能完全掌握一个部门的所有知识,这就产生了对共享知识平台的需求。建立共享知识平台不但能帮助团队成员快速全面地将各自部门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共享,更能为虚拟团队内部搭建一个共享的平台。

AMT咨询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构建共享知识平台为目的的整体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构建共享知识平台,AMT咨询提供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构建共享知识平台为目的的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企业知识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AMT多年的知识管理项目的实践经验,AMT从总体策略规划、详细设计、系统实现三个层面形成了“知识管理总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一)总体策略规划

第一步,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中对于知识管理的需求,并以此明晰知识管理工作的指导方向,明确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知识管理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第二步,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等各种方式,对企业目前的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评估分析。从知识、人、系统、管理四个方面设计问卷,从而对企业知识管理整体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三步,在知识管理目标和现状明确的基础上,了解目标和现状的差距,从知识体系、管理体系、推行策略、信息系统四个方面,对企业知识管理进行总体规划,明确“做什么”。

(二)详细设计

在知识管理战略定位明确的基础上,并结合企业各阶层对知识

管理不同层次的需求点,从知识体系、管理体系(组织职责+制度规范)和推行策略三个方面,规划企业知识管理的整体蓝图,明确企业知识管理的知识分类、知识地图、管理方法以及知识管理推行策略等内容。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设计以建立面向整个企业的知识架构、方便知识的存储、查询和应用为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知识分类体系:分析企业的知识构成,明确知识的各类特征属性,在体现知识的特点和使用者的习惯的前提下,形成多维度的知识分类目录,规范知识内容的存储。

知识地图:从知识应用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更好的进行知识结构化的展现。

权限体系:明确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范围,建立完善的知识权限体系,使各类知识在合适的范围内共享,保证知识的安全。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设计包括:

组织结构设计知识管理在内部推行中往往会面临知识创建阶段、应用阶段和再整理阶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管理重点都有所不同和侧重,因此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进行匹配。

管理机制设计知识管理的推行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安全的前提下保障知识管理的持续开展。

推行策略

为了保证知识管理的实施,总体推行策略从知识体系设计、平台建设、知识资源整理、组织制度建设、共享文化宣导以及员工转变六个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其中,员工转变的促成需要其他五部分的共同作用。

(三)系统实现

共享知识平台是知识管理得以落地的技术支撑,知识分类体系、权限体系、知识地图以及相应的管理规范都必须切实地落到共享平台上。共享平台规划的重点首先是明确平台的功能定位,其次是与其他系统集成方式,最后是系统的基础数据规划。

需求分析

共享知识平台需求分析是企业知识管理得以具体实现的前提,是知识管理整体规划得以落地的保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了解企业知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关键业务对共享知识平台的需求进行系统规划,规划后再制定系统实施的策略及计划建议。

系统集成规划

系统集成应遵循“单一创建,多处引用”原则,避免同一文档的多处存放和版本管理混乱。共享知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集成规划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平台本身的功能定位来选择合适的系统集成关系。

基础数据规划

篇5: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它突破传统教育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上的共享。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影响网络教育发展,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怎样有效解决资源的网络共享问题,提高教学资源的可利用率,如何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的优化管理,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共享资源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便成了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许多高校已经成功的搭建了自己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有许多的成功经验,而作为新型高等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还往往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借鉴其它高校的成功经验,加快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改善现存的资源共享访问瓶颈,为高校科研教学提供良好的资源服务。

通过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手段,数据不再和页面以及网站混粘在一起,它独立了跟着用户走。在基于数据的应用中,用户需求的数据,可以从独立于实际网页的服务端取得并且可以被动态地写入网页中。帮助用户即师生解决管理、维护、存储、分享内容,并且通过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密集度来作出整个网络资源的分布调整计划,使系统网络资源平台的共享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资源共享

管理系统

存储分享系统

ABSTRACT

目录

一、前言...........................................................................................................................................4

二、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权限设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总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层次模块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数据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数据库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详细设计与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论与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一、前言

篇6: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平台

南方日报讯(记者/周冬冬 通讯员/谷飞)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第一次会员大会上获悉,该中心预计在今年5月推出科技板,为科技型企业打造新型投融资服务体系,计划提供知识产权交易、可转债、科技周转资金等产品和服务。据悉,科技板的准入门槛低于现有挂牌门槛,挂牌企业可享受更多资金补贴。

“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方式受政策等约束,中小企业股权转让意愿不强,股权融资需求少,对这些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低成本、高效的融资才是第一位需求。”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王文胜说,基于此,广东股交中心将淡化交易功能,重点提供融资服务,并将专门为融资难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推出“科技板”。

据悉,该中心科技板计划与南海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形成对接,面向全省企业,搭建规范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技术引进合作等服务。

“国内投融资体系中,不少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企业本身被拆分开来,单独去交易,但企业单纯卖技术并不容易;而对企业来说,尤其是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如果单凭股权与投资者谈合作,而不考虑其专利等知识产权要素,很难对其价值做出合理判断。”南海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说,将企业和其知识产权捆绑在一起,在广东股交中心知识产权交易的平台上,企业可增强其议价能力、信用度等,并与银行、小贷公司、券商、评估所、投资公司等众多金融资源形成对接。

上述负责人说,广东股交中心科技板或将推出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将设计出一整套规则,譬如对企业做尽职调查,进行信息披露等,并形成各类金融产品。“挂牌科技板的企业更容易受到投资人认同,因为挂牌企业都需要跨过一定门槛。”

除了知识产权交易之外,该中心科技板还计划推出可转债、科技周转资金、科技型企业诚信体系试点等服务。其中,可转债将对接科技扶持资金,科技周转资金免去企业借高利贷之苦,诚信体系试点服务将建立起企业大数据库。

此外,今年广东股交中心还有计划推出全国首只小贷集合债、可转债、类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王文胜表示,与前海、广州股交中心“先圈地,后放羊”的方式不同,广东股交中心先重点发展金融产品,再通过适合的金融产品吸引投资者、企业等。“预计下半年挂牌企业数量、融资额度、会员数将会爆发式增长”。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篇7: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平台

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初探

以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新疆林业科技信息网为平台,以新疆林业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服务、科学普及为重点,按照科技期刊库、科技文献库、科技成果库、政策法规库、技术标准库、科技专家库等分类,以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方法为手段,建设新疆林业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借以实现新疆林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为新疆林业跨越式发展目标和林业科技快速发展提供一条信息化高速公路.

作 者:刘红波 李子宁 郑朝晖 LIU Hong-bo LI Zi-ning ZHENG Zhao-hui  作者单位: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63 刊 名:河北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13(1) 分类号:G203 关键词:新疆林业科技   信息资源共享   数据库建设  

篇8:知识共享与创新协作平台建设研究

《辞海》里讲创是“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才、刚之义[1]。“创新”其国际社会认同的特指英文是“Innovation”,有别于“创造”(英文为Creation)和“发明”(英文为Invention)。

创新所代表的内涵非常广泛,根据定义创新的角度与立足点不同,对创新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创新是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鲜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新知识或相关信息。

现代意义上的创新一般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新事物或对现有事物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的过程。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1.1 学科发展要求创新必须以学术协作方式进行

与十八、十九世纪以学科分化独立形成现代科学的基础不同,21世纪科学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一体化的趋势,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渗透,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形成一个层次纷繁、纵横交叉、复杂多变的学科体系,学术创新活动就是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进行。

例如NBIC(纳米、生物、信息、认知技术)是全球公认引领21世纪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技术,目前科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把四大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大统一、大科学的融合,通过技术会聚,以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实现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步,全面提升人类能力,直接影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实现会聚技术必须做到四门学科的科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

以单一学科来研究和认知世界进行学术创新,就有可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片面性思维之中,并且会缺乏必要的工具和手段。现代条件下进行学术创新,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多个学科严密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协作气氛。在深邃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形成不同学科研究者之间的通力合作,这就是学术协作。

创新资源的不足是制约学术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学术创新协作团队中众多相互关联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可以实现知识分享和优势互补,有效克服单个学科学术创新知识资源不足的问题[2]。通过激发系统成员间知识资源分享意愿,促进学术创新团队内的知识扩散,节约知识传递的成本,提高知识分享的效率,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从而优化协作创新环境,增强知识信息互联能力,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个人研究者作为一个学术单位,自身的学术资源和创新能力有限,想要在现代复杂的知识体系中完成创新的过程,其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都变得难以胜任。这就使得学术团队通过学术协作进行协同创新变得必要起来。通过协同创新,不同知识背景的众多参与者在学术领导人的指引下,围绕共同的学术目标,组成一个学术创新团体,并依托一定的平台进行相互学习、知识分享和分工协作,整合学术团队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目标,最终使得所有学术团队成员共同获益。

1.2 知识共享是团队创新的重要前提

知识共享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换与分享知识的过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团队过程,更是团队组建的重要目的之一。近年来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知识生产特征日趋明显,知识共享在学术团队的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知识的聚集与碰撞,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拥有大量知识的研究者在交流与研究中思想的灵光一闪。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彼此分享知识形成团队的知识池,并在知识池中相互学习和思想碰撞,重构自己的知识地图,并在这种碰撞和重构中克服思维定性,实现团队创新的目的。

由此可见,团队创新中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团队成员的个体知识充分交换并成为团队知识储备的过程,因此知识共享是影响团队创新重要环节。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除了直接提供不同学科背景的知识外,知识共享同时还通过的团队成员间接共享了团队成员个人社会网络中所储备的知识,在内部知识共享的同时引入外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增强团队知识总量并引发知识碰撞,进一步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团队创新的关键在于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充分的知识交流与沟通,大家都能够积极贡献自己的知识并寻找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在学术团队中,那些具有较高共享模式,知识充分共享的团队往往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3]。

2 学术协作平台可以有效辅助学术团队创新

2.1 以创新为目的学术团队的组织特性要求建立协作平台

当前学术协作的主要形式是学术团队,学术团队一般指围绕一个共同的学术目标,在学术领导者的组织下,由参与研究活动的个体通过一定组织形式组成的群体。学术团队的最基本的特征:一是共同的学术目标,这是学术团队区别于其他各种团队的最基本特征;二是学术领导者,主导学术团体组织活动的个体;三是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平台。

学术团队作为一个以学术创新为目的的工作组织,除了其学术性以外,组织性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以学术创新为目的建立的学术团队,团队目标是一致的;团队组织是柔性的,一般情况下其组织性是相对松散的,团队成员的加入和离开也是有较大随意性的;团队成员是差异化的,不同知识背景的团队成员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团队成员的研究进度,及时协调沟通不同研究者之间的研究内容,以及及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都是影响团队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个以学术团队交流合作为目的的协作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2.2 学术协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学术团队在不同的时期采用过不同的工作平台,如编印学术通讯,召开学术会议,建立网站协作系统等等,在当时条件下对团队学术协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持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通讯、工作、管理app的不断推出,以及学术团队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建立新的适应技术发展需要的面向学术创新协作的学术协作平台,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学术协作平台,一是可以协调管理团队成员的学术研究工作,做到协调同步,提高创新效率;二是可以建立团队知识池,实现知识分享;三是可以方便地进行团队沟通,即时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3 学术协作平台的知识共享功能

3.1 学术协作平台首先是知识共享平台

创新资源的不足是制约学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术团队是众多有共同创新目标的成员的集合,这个集合天然的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和优势互补,有效克服单个研究者创新所需知识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术团队中知识共享的实现,需要建立一个开放透明、公平公正的知识共享平台,通过在平台中设立合理的团队知识共享机制,营造学术团队中尊重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共享、以知识共享为荣的良好氛围。合理的知识共享平台应当能够促进团队成员间知识共享的意向,以此来促进创新团队内部的知识传递,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加快团队知识更新,从而优化团队知识储备,增强知识搜集能力,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3.2 学术协作平台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显性知识作为被编码记录下来的知识,其共享的意义在于拓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围绕团队学术目标为中心的学术领域的其他学科知识,这种分享可以开拓团队成员的学术视野,促进以创新目标为中心的团队知识池的建设。不同学科的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有关团队创新目标的知识,并在团队内进行知识共享,可以快速有效地建立以团队创新目标为核心的知识池,并保障知识池内各学科知识的质量。

隐性知识共享就是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使得团队成员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这是学术团队知识共享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协作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学术话题的讨论论坛,开展围绕某一学术专题的团队写作,进行视屏或文字讨论会并记录存储等方式,促进团队成员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并存入团队的知识池,以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4 基于知识分享平台的学术协作平台建设

4.1 学术协作平台的技术要求

学术协作平台一方面可以建立容纳不同类型文档记录的数据库来作为团队知识池,提供知识分享的数据库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基于网络的会议平台和协同写作软件,为团队成员提供会议讨论和共同写作的平台。

建立一种以网络服务器为基础,提供学术团体知识池建构的支撑环境,系统赋予每个团队成员自由分享知识的权限,并允许每个成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意见,或者对共同的学术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成员可以在浏览、完善知识池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增长与共享。

通用型的学术数据库并不能取代学术团队的知识池,相比较而言,团队协作平台的知识池,一方面更加的专业,学术视角更深;另一方面,它记录并存储了团队成员围绕创新目标所进行的讨论和思考过程,指向更加准确。

基于知识共享的团队协作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可存储各类型知识的数据库功能;二是可进行及时交流和会议交流并记录存储的通讯功能;三是可进行多人在线协作的网络超文本功能等。

4.2 学术协作平台的运行机制

学术协作平台原则上应该体现学术平等协作的精神,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利,共同为团队的知识共享贡献力量,实现最大范围内的知识共享。

建立促进团队成员间信任的知识共享平台评价奖励系统,根据团队成员共享知识的价值,可以给予系统权限、精神鼓励、资金鼓励等奖励,增强团队成员的学科归属感,提高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对贡献得多的成员进行奖励,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协作平台中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创新、以知识共享为荣的良好氛围。

协作平台应当做到学术团队成员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团队成员应当在平台内围绕团队的创新目标做内涵或外延的讨论和深化,并在此共性的基础上,发挥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个性,成员学科背景的多样性使得他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视角,能够使知识内容全面、客观、公正,从而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研讨与思考的循环上升。这个过程中从个性化思维过渡到共性化文本的生成,不是数量的加减,而是知识和思想的乘积[4]。

总而言之,知识共享与协作平台对于团队学术创新的影响是正向的,是有益的。协作平台作为学术团队知识共享的技术手段,是实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必要因素。协作平台能够扩展知识共享的时间和空间,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为知识共享创造一个顺畅的渠道,提供一个快捷的平台,并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团队成员共享知识的意愿。学术团队成员通过协作平台进行学术研讨和知识共享,借助平台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吸收,提高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形成开放式的深度学术合作,对团队学术创新提供了强力的辅助和支持,有助于学术团队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辞海》编辑委员会.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2]黄敏,胡畅路,王振维.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的条件及机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3):145-147.

[3]杨忠.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J].管理学报,2014(1):86-94.

[4]岳泉,汪徽志,刘红珠.新媒介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篇9: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关键词:知识共享;实体纽带;虚拟纽带;新信息技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9-0026-04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作为信息携带物、特定媒介,是知识共享的“发动机燃料”,是转换、触发和支持工具。它既是知识共享平台的媒介,又是一种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造和应用可靠知识来促进知识创新的动态行为模式。在知识共享理论研究中,常把联系纽带战略上等同于最新的信息技术,抹杀了知识的社会性。实质上,信息技术是融合、传播现有信息和显性知识的有效工具,它对知识背景、内容的社会网络共享以及隐性知识的共享则是鞭长莫及,更不能提供处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集成的、全方位的方法。相当多的企业在引入信息系统后,其知识共享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美国每年因此浪费了数目相当惊人的信息技术投入。

1 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主要是虚拟纽带的研究,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支持作用,重点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知识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体系中的应用来提高知识共享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交流提供了容量大、速度快、使用方便的多媒体平台,促进了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换。牛根义(2011)认为,个人和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换是通过知识共享技术来实现的,在线知识库和及时通讯的应用为知识交流和获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虽然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兴建信息技术设施,但是先进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未有效保障知识共享的顺利发展。在企业运作中,知识共享的力度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员工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共享,贡献个人知识与信息。Almashari(2002)等人所做的研究表明,78%的员工不愿意把个人的知识拿出来共享,由此,企业中重金兴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Roberts(2000)曾经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反而会降低知识共享的程度,因为遥远的时空距离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在共享隐性知识的时候尤为如此。

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方面所解决的主要是显性知识的共享。对隐性知识来说,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仍然是企业中知识共享的常用有效渠道。路琳(2007)通过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同特点的分析,提出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中,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Haldin Herrgard(2000)提出显性知识的共享可以由IT系统直接完成,而在共享隐性知识时,IT系统充其量只能帮助人们找到知识的拥有者。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从技术观点出发,在功能上大都是对以往企业文档管理的拓展,对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尤其不足。而事实上,知识共享的联系纽带应有更宽广的图景,而不是简单的IT项目。我们需要将知识共享联系纽带与企业的战略紧密联系,并从组织、文化、过程以及技术等多个侧面来认识和实施共享。相对于前人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本文有两点不同: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并说明如何设计两类联系纽带;分析了部分代表性信息技术如微博等在纽带设计中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

2 知识共享的联系纽带

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是目前业界最具影响力的知识转化模型。他认为知识创造是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相转化的过程来实现的,而知识的转化要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连接化(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四个过程(简称SECI)来完成。野中郁次郎还提出了“场”的理论,他认为知识转化的四个过程需要很多人共同合作,共同合作的人之间相互沟通和活动的空间就构成了“场”,即创出场、对话场、系统场和实践场。

2.1 促成SECI过程的螺旋式运动

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调节和便利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并同时触发四种模式的相互转化,产生螺旋式运动,实现激进式创新,降低不确定性、减少或相反地刺激歧义以持续、动态地创造知识。知识共享平台既不能陷入对既有知识的依赖,也不能依赖于自然的发展,这要求它能使知识利用和开发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并不断发展创造性程序,促成SECI过程的螺旋式运动。

2.2 有助于降低知识共享的不确定性和歧异问题

知识共享平台中供共享的知识水平和类型不一,存在不确定性和歧异问题,由此两者构成共享联系纽带的函数。设计联系纽带的战略意义正是利用在解决不确定性和歧异性方面能力不同的媒体和知识共享类型相吻合来“控制”过程。实体纽带有助于降低歧异性,而虚拟纽带有助于降低不确定性。在企业中,流畅和永久的知识流动将使员工具有获得和共享知识的动力。当前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群件技术、电子邮件、网络为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知识的扩散和激活更加方便高效,使组织成员共享和传播信息的效率迅速提高、大范围接触信息成为可能,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

3 实体纽带与虚拟纽带的运行机理

孤立的信息技术并不能推动和触发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正是知识共享的目的所在,再加之企业知识结构体系中隐性知识占有较大比重,因而知识共享平台纽带设计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纽带和

作为行为触发系统的实体纽带两者的珠联璧合。

3.1 实体纽带的运行机理

实体纽带的设计综合了“情境”要素,能通过创造性程序包括专门管理部门、各种论坛、沟通会议、俱乐部等来发现目标。它关注的焦点是那些在不断变化的组织情境中捕捉新机会的方法,是促进知识外化和内化的创造性程序。

3.2 虚拟纽带的运行机理

与实体纽带不同,虚拟纽带强调对既有惯例执行和对传统的保护,信息技术为虚拟纽带提供可以占有或挪用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如网络信息中心、浏览器、搜索引擎和索引等。信息技术也提供数据库、超链接和其他一些软件,使得企业可以识别来源不同的文件之间的关系或使分散的信息根据组织的需要自动建立联系。电子邮件、企业网络信息中心或信息订制方案等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为合作范本编写合适的逻辑文件和群件实现互动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虚拟纽带能够促进和支持组织间的深度会谈和即兴创作,但隐性知识和对“场”中情境的利用更需要个人的能力、行为和方法。

4 实体纽带的设计

4.1 专门管理部门

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设立动机是管理和推动知识转换和模式转换,并在知识的寻求者和提供者之间架设桥梁。其主要工作为标杆管理、外部信息收集和发布、企业内部问题公布和意见收集、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且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相应的考核。

4.2 常设的沟通会议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交流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替代人际关系;本质上,隐性知识的传递涉及演示、协商和共同解决问题——这些活动常常要求直接的个人联系,通过这些交流才能全方位地感受员工的感知和情绪反应。常设的沟通会议促使员工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对这些思想进入知识审计并存入数据库,沟通会议对产生的思想和假设的质和量加以限制,会促使知识向外在化转换。平台管理部门继而把显性的知识组合成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可因行动的需要而任意链接组合,因而能启动内在化。

4.3 共享俱乐部

建立共享俱乐部可以把企业不同群体、部门和功能的人聚集起来,其本质目的是交流、共享和教授,使员工从企业僵硬的结构中走出来,参加非正式的开放论坛。显而易见共享俱乐部的成功集会,只需要投入最小的精力和时间(在集会上做报告),每个成员便可以从聚会中获益。员工聚集在一起,碎片式的知识和经验财富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除了获得技术知识,个人可以从非正式背景下的陈述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俱乐部的目的不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人们施加压力参加另一种活动,而是提供支持工具促进有共同兴趣的个人相互交流,事实上是帮助他们获得时间。

5 虚拟纽带的设计

5.1 企业网络信息中心

企业网络信息中心通常被认为是促进知识共享的注重实效的通路之一,是知识管理战略的基本要素。好的企业网络信息中心能引导改善和提高知识共享的能力。它如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扩散的知识协同系统,把学习活动的结果、经验以数据库或知识平台的方式发布在网络上,这将有效地促进知识传递、交流和分享。知识库、专利数据库有利于员工对知识的获取,从而避免为了掌握某种特定知识而搞“重复研究”。而且,这种网络平台上的直接知识互动,有助于员工的未编码知识编码化,形成个体知识整合的机会,创造出新知识和集体知识。网络信息中心的优点在于它消除了组织内部员工在面对面接触时由于等级观念、价值观念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阻碍。

不过实践中企业网络信息中心的实施经常达不到预期的利益,有的甚至转变为复杂的迷宫(包括多类型的信息、连接网站站点,每个站点都有自身的搜索规则)。因此,简洁、便利应是企业网络信息中心设计的第一要素。

5.2 在线企业内部网

互联网的发展为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网络本身并不能满足知识共享的要求。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使用网络的人并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使得拥有知识的人与需要这些知识的人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改进这种状况的方法是构建与使用一个列出了各种资源,能够查找相关文档的网络,该网络不仅使需要知识的人可以获得满足,也使得原来文档的拥有者可以扩展他们的影响或声誉。

使用在线内部网,所有员工都可以亲自动手参与进来,员工可以上传人力资源部的规章制度、税收电子表格、支持项目规划文档、客户展示等,然后使它们全部或部分进入选择群组。它通常有丰富的功能、简单易用的编辑器,让那些缺乏技术知识的人也可以使用。这种交互式网站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弥补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结果,它可以尝试传递部分背景信息,参与者共享虚拟的三维空间,以增加共享隐性知识的机会。

5.3 微博

微博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效促进企业的知识共享:

5.3.1 形成规模庞大的社交网络。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在企业要建立和维护一个个人的人际网络对知识共享非常重要。这些人由不同部门的人构成,他们有参与人际网络的兴趣且值得信任,这样当他遇到自己领域以外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这个网络锁定相应的知识和相关的人。微博是一个开放、平等的信息交流平台,所有参与者可以任意发布信息、发表观点,提供了一个乐于发言并踊跃发言和交流分享的平台,成为一个与不同背景的人交互的平台。他们都能够对他关心的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形成

类似蝴蝶效应的规模庞大的社交网络。

5.3.2 构建开放性学习平台。微博支持成员发布信息、信息转发、评论和搜索等基本功能。部门主管可在微博上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呈现该部门的信息。下属可通过搜索与所在部门的关键字搜到自己所属部门,也可以通过搜索主管的账户名而设置关注。利用微博的“@”点名功能,如果下属对信息有疑问等想对主管或同事发问,对方就能收到点名信息,及时对点名者的信息进行回复。如遇私密信息,可采用“私信”或“聊天”功能,这对下属和主管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起到了桥梁作用,使得企业不同部门的员工建立联系,就某一主题产生了知识的交换,共同提高。

5.3.3 营造员工之间知识共享的氛围。微博结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以文字和图片为基本形式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企业抓住微博使用者覆盖面积广泛、使用频率高效的特点,与企业员工不仅可以进行工作上的知识分享,也可以在非工作时间关心员工的生活状况、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等。同时员工对企业也加深一层了解,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关心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员工主动分享信息、积极参与话题探讨奠定基础,并鼓励和支持员工形成自组织式的知识共享,逐步形成“信任、开放、分享”的企业文化,有效促进知识共享。

5.4 维基

维基(Wiki)指的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它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员工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员工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维基通过对不同版本内容的有效控制管理,来支持网络的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共同创作活动;打破了网络上少数专家学者和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垄断信息管理的更新维护发布工作的局面,使得普通人可以参与进来,导致基于维基创作的自组织社群更容易形成和发展。

6 结语

总的来说,在企业知识共享平台中,虚拟纽带和实体纽带各自发挥着作用:虚拟纽带着力于促进知识共享平台形成传递知识或系统化知识的惯例,而实体纽带着力于促进新知识惯例的形成。尽管两者面对的知识类型不同(虚拟纽带主要处理显性知识的共享,实体纽带主要解决隐性知识的共享),但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两类纽带常常相辅相成。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需要覆盖域更广的纽带来降低不确定性、规避风险,此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为企业建立更广阔的知识共享平台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如微博等最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构造出虚拟的三维交流空间,营造一种更为活跃的知识共享氛围,并帮助企业构建起员工个人信任、包容的人际网络,有效促进了企业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 Marshall L..Facilita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sharing:new opportunities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J].Online,1997,21(5):92-98.

[2] 牛根义.基于Elsevier数据库的国外知识共享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情报杂志,2011,(5):23-29.

[3] Almashari M.,Zairi M.,Alathari A..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2,(Special Issue):74-82.

[4] Roberts J.From Know-how to Show-how?Question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Knowledge Transfer.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00,12(4):429-443.

[5] 路琳.现代信息技术对组织中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5):22-25.

[6] Tua Haldin-herrgard.Difficulties in Diffusion of Tacit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0,(4):357-365.

[7] Ikujiro Nonaka,Ryoko Toyama,Noboru Konno.SECI,Ba and Leadership: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Long Range Planning,2000,(33):5-34.

[8] 张方华,陈劲.知识创造-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36-38.

[9] 王要武,蔡德章.成员合作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分析

[J].预测,2008,(2):32-38.

[10] 石成钰.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微博学习系统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29-30.

[11] 焦玉英,袁静.基于Wiki的群体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2008,(5):32-37.

作者简介:宋燕飞(1988-),女,山东烟台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郭兵(1985-),男,安徽界首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知识管理。

上一篇:大雨来临以前组诗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及反思《超市》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