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低年级习作

2024-05-25

指导低年级习作(精选十篇)

指导低年级习作 篇1

一、利用口语交际, 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低年级学生首先要学会说话, 表达自己的想法。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 往往是能说不善于写。为了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我在教学中结合口语交际,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 扩充他们的写话素材, 让他们把话写好。一年级学生刚入学, 教师就应通过介绍自己、课上的回答问题、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口语交际课等多种途径帮助、指导学生把话说正确、说完整。适时纠正他们的语病, 必要时教师可做示范指导, 逐渐地指导学生由说一句话, 到说几句话, 再到说一段话, 并鼓励学生由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 再到写一段话。这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先说后写, 由说到写, 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又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如上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我面带笑容, 先用:“嗨, 孩子们, 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 是你们的老师, 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纷纷扬起小手, 抢着要发言。我抓住时机, 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 握住他的手说:“你好,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 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 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 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 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在活动中, 学生积极参与, 情绪放松, 自由交流, 互相了解年龄、性格、爱好、学习、家庭等情况, 气氛非常热烈。然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 可以是自我介绍, 可以是介绍朋友, 也可以是这次的活动过程, 总之, 只要学生觉得有话可写的, 就可以作为写话内容。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 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 也为写话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只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 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 就能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为学生的写话广开思路。比如, 新转进一个学生, 大家怎样说欢迎辞;今天是教师节, 你想对老师说什么?请你为老师写几句悄悄话;向大家介绍校园的样子……

二、结合阅读教学, 挖掘写话素材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 是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源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效地使用教材, 引导学生思维, 启迪学生智慧。教材是师生心灵沟通和交融的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活动要通过教材拓展思维的广度。教师要通过教材拓展思维的广度, 就要利用教材这一宝贵资源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 他们的思维或许很幼稚, 但是不能否认他们的思维与成人有很多不同, 很多时候他们的所想是天马行空、没有阻碍、没有限制的, 而这正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敢想, 才能敢做。低年级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童话故事, 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了一次次的想象写话。

1. 仿照课文写话。

课文中的许多精彩语段同样蕴含着典型的语言现象, 它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蓝本。教师要帮助学生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引领学生学别人的文章, 说自己的话。

“每一个儿童, 就其天资来说, 都是诗人。”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儿童诗, 内容浅显易懂, 充满天真的童趣, 语言朗朗上口。那么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 放飞童心, 写出富有童真童趣的作品呢?如:学了《四季》一文后, 我让孩子们观察四季的景象后, 展开想象, 让他们仿照课文写一篇有关四季的儿童诗。经过指导, 学生写出了一首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如:蝴蝶起舞, 它对花儿说:我是春天。/风筝飞翔, 它对天空说:我是夏天。/苹果圆圆, 它对大树说:我是秋天。/棉袄厚厚, 它对小朋友说:我是冬天。这首小诗被《海峡儿童》发表。

2. 大胆改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有古诗、散文、小说、科学小品文……每种题材的课文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意义都是深远的。让学生改变课文的体裁进行小练笔能起到“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作用, 由于学生内容熟悉、语言熟悉, 因此这样的小练笔深受学生的喜欢。

在学生的改写里不仅要有精彩的故事, 优美的言辞, 还要有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改写, 对低年段的语文教师与学生的能力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如教完《春雨的色彩》一文, 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燕子、麻雀、小黄莺说的话, 引导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如下小诗:春雨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 沙沙沙……//春雨落到草地上, 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 柳枝也绿了。/春雨是绿色的。//春雨洒在桃花上, 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花丛中, 杜鹃花也红了。/春雨是红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 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 蒲公英花也黄了。/春雨是黄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在改写完原文后, 学生兴趣盎然。我就趁热打铁, 我带领他们观察校园, 找春天美景的图片给他们欣赏, 引导学生接着往下写。结果学生写的语言精彩纷呈。春雨落在杏树上, 杏花白了。/春雨落在梨树上, 梨花也白了。/春雨是白色的。//春雨落在麦田里, 麦苗绿了。/春雨落在菜园里, 蔬菜绿油油。/春雨是绿色的……这样的改写与拓展, 既是对原文的提炼与升华, 又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变成创造的火焰。在这样的改写中学生不断地锤炼自己, 提高自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

3. 文中作画, 画中写话。

“结合课文学习, 观察大自然,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所得”。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了新课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写话教学, 只有顺从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季节, 从低段开始对学生进行作文基础训练, 才能为中高段作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写话的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写一些与生活内容关系大的感兴趣的内容。可让学生边画边说、先画后写, 先看再写, 先做后写等, 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如:先画后写: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组“春天”的课文时, 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春天里的花、草、树、木, 动物等。再用上平时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词写一写这些景物的特点。先做再写:学了《胖乎乎的小手》课文后, 可引导学生画自己的双手, 再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小手做过哪些事。经过学文指导后, 全班学生画手写手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写道:“我的小手帮妈妈洗碗, 给爸爸拿报纸, 替奶奶捶背, 为同学们发本子。我的小手真能干!”在教完《画家乡》一文, 我让孩子们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并在画旁边写一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画, 有写海边景色的, 有写山里风光的, 还有写小县城景物的。虽然简短, 但都能写出家乡的美, 做到了图文的和谐统一。

4. 续编故事。

课文不仅是阅读理解的材料, 而且是让学生练笔的另一空间。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话, 也可利用课文意犹未尽的结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还可凭借教材中的有趣的图画让学生看图写话等。如学了《两只小狮子》后, 以《懒狮子变勤劳了》为题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并试着写一写。通过续编故事, 学生提高了想象力, 原文中的字词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5. 利用教材的留白处想象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 让学生大脑多一些来自自己思考的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原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如学完《自己去吧》后, 我让学生想一想, 说一说、写一写。小鹰学会飞翔后, 怎样振翅高飞?它看到哪些美景?它的心情怎样?请你夸一夸小鹰。

三、注重积累吸收, 提高写话能力

从学生方面看, 从学校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 学生的写话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两极趋势。许多孩子对写话兴趣不高, 普遍认为写话是一种“苦差使”, 讨厌写话, 惧怕写话, 或者是不知从何入手, 整天求助于家长或其他人的依赖心理。只有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 视写话为快乐。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 缺乏细致的观察, 加上他们识字量少, 阅读面窄, 在写话时经常出现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 这也促使他对写话产生畏难情绪和害心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没有积累, 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 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 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话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阅读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最佳途径。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在教学时要相机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课外阅读起步晚的, 可以先让孩子由绘本阅读入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云朵面包》、《爷爷一定有办法》、《神奇校车》等优秀绘本入手, 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课内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积累好的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可采用读读、背背、抄抄、用用等途径引导学生积累趣味语文知识, 如:好词佳句, 名言警句, 古诗谚语, 精彩片段等。课上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评价的机会, 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 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如:老师不经意说的一句话, 教室及走廊上贴的名言, 电视剧中有意思的台词, 网络上看到的有关信息等都可成为课外积累的资源。

三年级习作指导 篇2

一、范文引路记心中!

卡尔 和 火 星 人 的 一 天

星期天的早晨,卡尔正在草地上踢球。踢着踢着,忽然看见一个又大又扁又圆的东西,发着绿光,停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上面有一扇门慢慢地开了,走出来一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怪物。只见那怪物长着鹦鹉嘴、铜铃眼,身上、腿上到处都是鳞片。卡尔吓了一跳,以为怪物要伤害他,可是那个怪物并没有来伤害他。于是,卡尔就慢慢地走过去,问那个怪物:“你是谁?”那个怪物回答说:“我是火星人。你跟我到火星上去吧,那里可以看到宇宙间的一切。”卡尔想了想,就跟着火星人上了飞艇。

飞着飞着,卡尔觉得呼吸很困难,就问火星人:“我怎么喘不上气了?”火星人说:“宇宙空间是没有氧气的,给你氧气瓶,你赶快背上。”只见火星人按了一下红色电钮,舱壁上立刻出现了一个门,门里推出一个氧气瓶。卡尔背上氧气瓶,才觉得呼吸轻松了些。

过了一会儿,飞艇停了下来,卡尔问火星人:“到哪儿了?”火星人回答说:“已经到火星了。”卡尔非常高兴,就跟火星人下了飞艇。

在这儿,卡尔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树木长得弯弯曲曲,而且都很矮小;花瓣第一层是红色,第二层是黄色,第三层是绿色,花蕊是蓝色,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卡尔又看见许多山,山上有很多洞。火星人带着卡尔进了一个洞,洞里面很亮,墙壁上涂着荧光粉,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家具,靠墙角放着一个仪器,仪器上有很多电钮,在仪器中间,有一个方口,底部有四个轮子,可以随时转动。

中午,卡尔肚子饿了,就问火星人:“我们什么时候吃饭?”“现在。”火星人说着走近那台仪器,按了一下黄色电钮,从仪器的方口处立刻出来了几盘从没见过的饭菜。火星人又按了红绿两个电钮,那个方口里又出来了几盘各种各样的水果。卡尔看得目瞪口呆。火星人说:“你别发呆,快吃饭吧。”

卡尔吃完了饭,就去睡午觉了。直到太阳西斜时,卡尔才对火星人说:“我该回家了,不然,爸爸妈妈会着急的。”火星人说:“那我送你回去。”火星人带着卡尔,驾驶着飞艇离开了火星,降落在地球上。火星人告别了卡尔,又回火星去了。

卡尔回到家里,连忙把遇到火星人和去火星的事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非常高兴,祝愿卡尔学习更多的宇宙知识。

二、学学写写我能行!

从小到大,千奇百怪的故事一直伴随我们成长,有些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我们早已读得滚瓜烂熟,但科幻故事因具有神奇的想象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你愿意读,我愿意读,大家都爱读。那么,能否展开想象的翅膀,借现实生活为依托,自己也创作出一篇神奇的科幻故事与大家共赏呢。

本次习作就是要求同学们先把自己看过的喜欢的科幻故事的梗概或精彩片段在头脑中重现一遍,感受一下科学幻想故事的味道,为写好科幻故事找到感觉。然后回到广阔的太空,去发现宇宙的奥秘;到神秘的海底,去探测丰富的宝藏;到未来的世界,去感受科技的进步„„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亲身经历,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编造出某种故事情节,再确定出几个人物形象,赋予他们以某种精神或品质或超凡的力量,并把故事置于超越时空的另一天地,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出其精神或品质,寄托作者的向往。

一)习作知识

科学需要想象,文学更需要想象。黑格尔认为,对作家来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我们常说的“虚构”,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塑造新的生活,新的形象的过程。许许多多的名篇佳作,都有着奇特瑰丽的想象。如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安徒生、格林的童话,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等,都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奇特美丽的世界。

科幻故事也是想象作文中的一种。想象作文是对想象中的场景或事物的描述,是作者超越时间、空间、生活常规限制的各种奇思妙想的记录。想象有多大的天地,想象作文就有多大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你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于茫茫宇宙的每个角落,每段时间。你可以与日月星辰做伴,与它们悠然散步;你可以与嫦娥携手,共游月球;你可以在天空与鸟儿为伍,自由翱翔;你可以进入未来社会,领略高科技的神奇魅力;你还可以坐“神舟六号”飞船与费俊龙握手遨游太空,做你想做的一切。

要写好这次习作,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科幻需要生活和知识做基础

生活是作家的学校,文学的长青树来自于生活肥沃的土壤。作家丰富的想象里,来自厚实的生活经验。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仔细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生活,才会想出新颖的内容,使读者产生共鸣。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那我们的想象就不能称之为奇思妙想,只能成为胡思乱想。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碰到许多妖魔鬼怪,那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坏人为非作歹,好人受压迫、受迫害的实际情况想象出来的。孙悟空本领高强,嫉恶如仇,那是人们理想的化身、精神的寄托者。

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编科幻故事同样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有了深厚的生活基础,幻想的神奇骏马才能驰骋千里。科学技术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科幻离不开现实生活做基础。

2、科学幻想需要充满感情,做到以情动人

我们写人、记事、状物、描景都离不开作者感情的抒发。同样,编科幻故事也离不开作者情感的渗透。离开感情的作文,就像纸做的花,蜡做的人,缺乏灵气和真实;缺乏情感的科幻就像鸟儿折了翅膀。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爱就不会有下文的《时间控制器》;没有对未来的向往,就不会有下文的《会飞的汽车》。有了情感,人物才会鲜活,情节才会离奇,故事才会精彩。

3、明确目的,要以科学的想象为翅膀

科幻故事中的想象是一种科学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它需要与科学相联系,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思路的。既然是故事,就有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和一般的记事类文章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整个故事都是“虚拟”而已。

作家高晓声曾经说过:“作家在生活里面发现创作的材料,发现人物,是由他掌握的各种科学知识的程度决定的。知识面越大,思想能力就越强,见解就越深,越可以从多方面发现题材,写出来的人物形象越厚实。”所以,只有积累广博的知识,有意识的从生活实践和读书中充实自己的记忆库存,才能使想象插上翅膀。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的想象应适应这个社会。因此,我们的想象不能太“土气”。例如,当公路塞车时,我们不能把自己变成魔术师,只需要魔棒挥挥,也不能幻想自己有一盏神灯或请来美丽的小仙女,如果这样的话,就丢掉了现代气息,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和写作的要求。但我们可以设计出未来的高速公路,我们可以制造长翅膀的汽车。当家务繁忙或无人照顾时,机器保姆会为你排忧解难。这都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的描绘未来前景。我们了解现代社会,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幻想才会是合情合理的。当然,知识不够时,我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二)习作要求

1、故事要有一定的情节,不能让人看后觉得索然无味。

2、要在故事中确定几个角色,要有各自的名字,不能只用“他”、“你”这样一类的代词泛指。

3、在编写作文情节的时候,要大胆想象,不要有所拘束。

4、作文的内容要具体,描写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情节的时候要详细一些,要让读者明白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和你想说明什么道理。

科幻故事首先要注意到它是个故事,具有故事的特征。一个故事,必定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故事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还有它生动的情节。

而科幻故事虽然具有故事的特征,但它又与一般的故事不同。主要表现在:

(1)、闯进未来科学的时空

幻想是超越现实的。任何一个科幻故事,它都是在未来的时间内发生的;不是发生在未来的事情就不是幻想。“2150年的中国少年”是未来的少年,“奇妙的农场”是未来的农场。“天上的街市”是未来才可看见的街市。科幻故事中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未来的。

科幻需要闯进未来的时间,同样需要闯进未来的空间。它可以在天上,也可以在地下。

(2)、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故事情节

事情是人做的,所以故事离不开人。故事中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都要交代清楚。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科幻故事中的人物要比我们现代社会中的人聪明、能干得多。这些人都具有鲜明的性格,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大脑。在故事中可以有金黄色皮肤、矮个子、大眼睛的外星人,会操纵现代化高科技武器的龙王,也可以是宇航员,也可以是探测外星球奥秘的科学工作者。

是故事就需要有故事情节,科幻故事更需要离奇的情节。这样,故事才能跌宕起伏,有吸引力,别人读了才会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3)、溶幻想与科学色彩于一炉

科学幻想故事常常是科学未来的预言。它所表现的科学内容虽然在现在看来是虚幻的,但由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将来有可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

编科学幻想故事时,必须和科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科学进步,想象科学对未来生活的巨大影响,我们的想象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我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现在的科学为基础,想象在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在科技这样发达的未来社会中,会怎样做事,怎样生活。

(4)、溶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炉

科学幻想故事是文学和科学的结合,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文艺性。科幻故事中会有深奥的科学知识。而这些深奥的科学知识是通过对文学形象的细腻描绘、刻画,逐步传递给读者的,在读者被感动,被吸引的同时,已不知不觉将科学知识作了吸收和消化。

选材建议

浅谈三年级学生习作指导 篇3

【关键词】三年级习作生活阅读方法指导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难点。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每个学生都渴望把作文写好,然而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不知道如何写作文。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丰富生活,亲近名篇名著;激励学生勤观察,勤读背,勤练笔,让学生在玩耍中、在阅读中、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一、 培养兴趣,让学生有话可写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带领学生走向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中,在五彩缤纷的真实生活中尽情地玩耍,在“玩”中汲取写作源泉。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带领学生“玩”出诸多花样。如结合学校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游公园、做游戏,结合大队部活动,让孩子们看电视、栽植物、养动物、送温暖、做家务、拍DV等。

对事物细致地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在组织学生“玩”时,我引导学生用眼去看形体、色彩,用耳去听声音,用鼻去嗅气味,用舌去尝味道,用手去摸感觉,用脑去思考。同时作适当的现场指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我引导学生从其人物的外貌特征、举止行为、喜怒哀乐的变化来观察,把被观察人的言语、行为作为观察的重点;观察事,我启发学生从其事物的外形、色彩、性质、用途等方面去观察、分析,找其特点等。对学生观察时容易忽视的重点“镜头”给予提示点拨。

“玩”后回到教室再引导学生再现亲历场景,启发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亲手做过的事以及新鲜的见闻、特殊的感受说给大家听,最后把所说的写下来,整理成文。

长期不懈地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自觉地对周围的人事物景进行细致观察,就会动情地深入思考,就会主动地写观察日记。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若能做到这样,那么学生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事可写,无物可绘,无言可说了。

二、 阅读引路,让学生大胆去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是作文的基础。在读书上多用功,在作文时就轻松。学生从阅读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猎取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学到许多优美词句和写作技巧。阅读包括学习教材和课外阅读。

1. 学习教材。教材与作文两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应发挥它对作文教学的“例子”作用,运用范文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写作。用范文指导写作,可以模仿范文的开头,可以模仿范文的结尾,可以模仿范文的某一精彩的片段,也可以模仿范文的全文,还可以模仿范文的某一精妙的特色等。如教《北大荒的秋天》一文,这篇文章整体就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文章写原野的段落对于学生学习总分的片段很有指导意义。我引导学生先口头复述此段,模仿读段,以《节日的大街》为题口头作文,再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写《小区一角》,初步学会用总分总的模式来写作。

2. 课外阅读。我积极指导与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在校除利用课余时间开放阅览室让学生自由阅读外,每周至少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内容有学校阅览室里的各种学习读物,如《七彩阅读》《快乐学语文》等报刊。阅读的形式有学生自由读,有读书报告会,有诗歌朗诵会等。在校外要求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广泛阅读,尤其要熟读经典名篇名著和经典诗词。坚持做到边读边写,摘抄精言妙语、精彩片段、经典名篇,写读书笔记。这样学生作文时就胸有成竹。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以及课外书籍中的经典篇章或片段或名言俗语等,把精美的词句蕴藏于心中,把作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匠心印入脑海,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表达实践中。

三、 方法入手,让学生用心去写

古今实践证明,进行专题强化训练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因此,我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加强文体、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写作、修改七个方面的方法指导。

1. 练文体。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记叙文体,知道这一文体的特点和如何写好这类文章。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① 写人的记叙文;② 叙事的记叙文;③ 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④ 状物的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重点在于人物的描写,叙事的记叙文重点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景的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状物的记叙文要抓住物品的特征来写等,教师可逐一进行训练。如在教写人的记叙文时,我先让学生花一周时间观察老人、中年人、小孩的外貌和动作,倾听他(她)的语言,揣测他(她)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并记录下来,从而使学生掌握写人应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随后利用一节课时间交流,谈谈老人、中年人、小孩在动作、语言和外貌上的区别,让孩子理解描写不同的人要选用不同的词语等。

2. 练审题。指导学生审题时,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动笔前对题目认真审查,弄清写作要求。如写《寒假趣事》,题目的中心词是“事”,“事”前有两个修饰语: “趣”是题目的文眼, “寒假”则在时间上对“趣”的“事”进行了限制。经过审题训练,学生明白了本篇作文应写一件历经多年仍记忆犹新的事。

3. 练立意。立意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文章的中心。① 中心有积极意义。特别是编故事的作文,应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者使读者读了之后受到教育或有所收获。② 中心集中。一篇文章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③ 中心新颖。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中深入挖掘别人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

4. 练选材。材料新颖、典型,写出的文章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感染人。我引导学生从如下三方面选材:① 围绕中心选材,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否则一概不要。② 选自己亲身经历的、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材料,使读者读后能得到教益,受到启迪。③ 题材力求新颖,以新奇打动读者。通俗的说法就是要“捡牛粪”而不是“捡钱包”。

5. 练构思。构思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学生写作文,有一个通病就是思路不清。改正此毛病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作文时先拟制提纲。我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和过渡等,要求学生认真构思,合理安排,并体现在提纲中。

6. 练写作。学游泳,不下水不行;学写作,不动笔不成。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写作的:① 按照写作提纲一步一步地写,注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略等。② 怎样想就怎样写,尽量一气呵成。遇到字词等障碍,可先空着继续写下去。③ 词句要朴实、明白、通俗。

7. 练修改。文章要写好,必须会修改。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以改促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从下面几方面修改:① 看文章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把不切题的,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语句删去,与中心有关但材料不清楚、不具体的要改写清楚、具体,遗漏之处要补上;② 看文章结构是否清楚。即看段落层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照应等。如有不当、不足之处应加以调整或改动,如有重复的段落应删去;③ 看文章用词是否确切、语句是否流畅,如有用词不当应把不当的词换用恰当的词,如有不通的句子应将此或调位或增补或删除改通畅;④ 看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有误等。通过以上专题强化训练,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法。

小学中年级习作指导探析 篇4

一、培养兴趣法

我们都知道, 孩子们好奇心极强, 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容易产生兴趣, 但他们毕竟年纪太小, 不会观察分析, 更不会思考探究, 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 我们教师首先要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 利用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去吸引他们, 使他们产生写作兴趣。我们都知道, 孩子们对猫、狗、兔、鸟、虫、鱼以及花草树木等动植物最感兴趣, 我们应从此着手来培养他们习作, 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年春天, 我带学生去学校附近河堰边踏青, 河堰两边长满了青草, 开满了野花, 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青草和野花。我向学生提出了观察要求:河堰两边有哪些青草和野花?其中哪些青草和野花最美?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几种青草或野花, 回来后, 用文字写出来。在观赏中, 我边走边看边讲, 指导学生观察;回到教室后, 我先让学生口头说说, 再写成短文。这一次, 学生习作都感到“有话可写”了。

另外, 我发现不少学生尤其是男生对画有各种图案的纸片非常感兴趣, 他们用这些小纸片玩游戏, 他们有时互相交换, 还经常在一起讲述或议论纸片上图案的故事。我灵机一动, 到学校门口小摊上买来很多这样的纸片, 贴在教室前、后黑板上, 先让全班学生自由观察, 然后让他们坐下来, 讲述纸片上图案的故事。最后, 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纸片图案内容作为主题进行习作。学生们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 积极性非常高。结果发现, 他们的习作内容非常丰富, 充满了联想、想象或幻想, 真是妙趣横生。

二、片断练习法

因中年级是过渡阶段, 习作刚起步, 因此, 应着重进行写片断练习。可以写人, 可以写事, 可以写物, 也可以写景, 只要抓住其中的精彩片断即可。如为了训练学生留意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 我列了这样一些题目:描写天气的《绵绵细雨》《倾盆大雨》《急风暴雨》《初秋晨景》《夏日晚霞》……让学生进行片断描写。这样的练习, 不要求学生写成完整的文章, 只需写出相应的片断。再如《拔河比赛》和《习作竞赛》, 只写比赛和竞赛过程中最能表现特点 (一动一静) 的情景,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不必写。当然, 对写作基础较好或对写作较感兴趣的学生, 也可以让他们把这些片断连缀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习作中最感困难的是“没话可写”和“写不具体”, 这两点如果解决好了, 学生习作能力就有望很快提高。而片断练习活泼、方便, 既有单项训练, 又可收到综合训练的效果。

三、实践体验法

实践出真知, 实践也是作文的“法宝”。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充实, 才会表白, 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学生如果没有生活实践经验, 没有素材积累, 或虽有素材积累, 但形成不了自己的认知, 那就既没有识“宝”的知识, 同时也没有识“宝”的方法了。我们应该经常搞一些活动, 让学生积累一些习作的素材。有一年春天, 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描绘春景的名词佳句, 然后举办“春色”词语集锦会, 再带领学生去春游。春游回来后, 让他们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习作, 习作内容丰富, 感情真挚, 语言畅达, 较以前有较大提高。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 他们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 虽然见识不广, 生性腼腆, 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源泉。在夏秋两季, 农民们是非常辛苦的, 但大忙之后, 农村生活又是宁静、安详的。每逢赶集日, 赶集的人摩肩接踵, 热闹非凡;集市上的货物琳琅满目, 让人目不暇接。我经常带领学生观察农村这种生活, 甚至是体验这种生活, 从中采集题材, 让孩子们逐步懂得如何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寻觅习作的源头。

四、自读自改法

写好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断后, 自己阅读自己修改, 多阅读多修改是发现问题、写好习作的有效办法。读, 最好是出声诵读。诵读时伴之以“想”, 边读边想。想什么呢? (1) 读起来是否拗口? (2) 是否感到语言累赘? (3) 读起来, 如果感到缺少什么, 想想有没有未写明白的地方, 是否重点突出? (4) 语气是否含糊?结构是否完整? (5) 是否缺少必要的过渡、照应?从这些方面去推敲, 去修改。

三年级习作指导浅探 篇5

摘要: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启蒙阶段,习作时,我降低要求,让学生对习作有信心;鼓励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大胆交际,提高口头作文能力;讲究方法,有层次进行习作训练;注重评价,互相促进。

关键词:信心 阅读 交际 方法 层次 评价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启蒙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习作训练的基础.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降低要求,让学生对习作有信心。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对写作有自信心,他才会有兴趣去写。我们平常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期望过高,要求过多,急于求成,反而效果更差。面对学生不太喜欢习作的时候,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更需要有一颗等待幼苗成长的耐心,多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出错,即使他们的习作语句不通顺,错字多,也别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记得有一次,学校上写儿童诗的研讨课,我们设计了两个降低难度,树立学生自信的环节。首先出示一首《写诗不难》(写诗难吗 不难 睁眼看一看 动脑想一想 一首小诗 就流淌在我的笔尖)的小诗,让学生明白写诗并不难,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是一首儿童诗。后来,让学生明白儿童诗格式和写法上的特点以后,以《微笑》为题,用“我把微笑送给(谁),愿它伴着(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句式说话,告诉学生把刚才大家说的合起来就是一首儿童诗。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地想象,写出来的儿童诗让大家耳目一新。

二、鼓励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年级的孩子没有多少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没有很多语言的积累,也就是肚子里面没货,词汇量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不仅在课堂上重视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堂内积累,更重要的是把视野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我在班级创办了图书角,开学时让学生把自己读完了闲置着的图书带来,选了两个得力的图书管理员,每天早晨为自由借书时间,中午为还书时间,在学习任务完成的任何时间内都可以看课外书。每一个月,选择10人进行好书推荐。每两个月,举行一次读书故事会;每一学期,评选阅读之星和最佳积累本。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了阅读的兴趣,父母新买了图书带到学校继续充实图书角,并且积累了好词好句还来和老师分享。

三、大胆交际,提高口头作文能力。

我们现行使用的语文S版的教材,习作的安排重视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从说到写的训练方法,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从语言的发展顺序来说,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一个人在将思想写出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将思想组织成有条理的连贯的内部语言。而小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善,所以将思想写出之前必须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

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小发明》这篇想象性习作时,由于此次习作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因此,写作前,我先让他们在课堂上围绕自己小发明的样子、功能进行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再在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对语言表达进行规范要求。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受老师的限制。每当学生谈到自己的小发明一些特殊、神奇的功能时,他们都听得特别入神,有时甚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非常好。于是,每次习作,我都利用一切时机,让大家自由地说,说连贯的话,说完整的段落,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提高口头作文能力,为学生的习作道路作铺垫。

四、讲究方法,有层次进行习作训练。

学生习作难,难在不善捕捉写作素材,难在没有强烈的表达愿望,难在不能够灵活自由地表达,难在没有领悟写作是交流和表达思想的真谛。万事开头难,三年级的习作起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帮他们扫清障碍,讲究方法,有层次进行训练,指导他们在鲜活的习作实践中体验习作的快乐。

(一)分段牵引,连续训练法。

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开始习作,学生一时还难以进入角色,特别是那些下等面的孩子,更是没有话可写。所以,必须和教小孩子走路一样的,得一步一步慢慢来。我采用了分段牵引的方法,也就是引导学生一段段的说,每说完一段,及时写下来。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这篇习作时,我以学生最熟悉的小狗为例。首先第一部分介绍狗的样子,告诉他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并且只要抓住特点就行,不必面面俱到,还指名许多学生说了自己熟悉狗的全身的毛发、耳朵、眼睛、尾巴等的不同的特点,说完后自己快速写下来。第二部分围绕小狗的特点来写。先让学生自己概括狗有些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看家、贪吃、勇敢、淘气。我重点选取了贪吃,即喜欢吃骨头,引导学生说详细,然后也快速写下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小狗特点再说再写一段,写出真实感受即可,要求不必太高。最后结尾,指导学生点题,学习用最简洁的话表达对小狗的喜爱。这样下来,全班学生人人有话可写,也感觉习作不是太难,并且,许多孩子第一次有了习作翻页的成就感。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后来我又连续让学生进行了几篇同类型习作的训练,比如猫、鸭子、鸡。这些训练都要求学生按照同样的结构来写,几次下来,学生对写动物的文章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一些基础好的孩子还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

(二)全篇结构,重点引导法

当分段牵引法有了一定的效果,又对许多学生有了束缚以后,我进行了第二步训练,即全篇结构,重点指导法。

我经常对学生说,写文章和建房子是一样的,先搭建框架,然后再装修,也就是先构建文章的结构提纲,然后具体充实内容。在指导学生写《校园新貌》这篇习作时,我们一起先快速搭建起文章的结构,即第一部分开头,第二部分抓住学校操场、教学楼、科教楼三个地方的变化突出学校的新貌,第三部分结尾点题。文章的结构出来以后,在集体通过的基础上,引导大家重点说了教学大楼的一系列变化:一楼的通透式乒乓球场,其他楼层的教室,包括大窗户、窗台上的绿色植物、教室里面的课桌和布置、班班通。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习作,效果还不错。

(三)快速片段法

当学生自己能独立地构思,把握习作结构以后,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我接下来进行了第三步的尝试,即快速片段法。比如说,刚才体育课上进行了接力赛,我马上让学生说一说发令枪没响时,拿接力棒的人什么动作,神态,枪响后,是怎么冲出跑道的,大家的反应怎样,后来,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结果怎样?因为是刚才亲身经历的,学生情绪高涨,说得非常热烈,我让大家带着这种情绪,把最激动人心的这一片段记下来,然后展示,评价,修改,最后,让他们把自己最得意的片段练习加个开头、结尾,这样,一篇精彩的好文章就呈现在自己面前了。

五、注重评价,互相促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我的作文评讲课中,我常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再由老师批改后再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我不仅仅会对那些优秀习作进行点评,几乎全班学生的作文我都会点评。比如,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后,在用词、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写得好的,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点评,他们都会觉得很高兴,开始有写作的喜悦感、成功感,从而就消除了他们对习作的畏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栏上,让全班同学将所有的作品全部看一次,并向该同学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再把“成果”发回给学生,这个过程,不但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写和评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自评、互评的过程中,领悟到写作的道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小学中年级习作指导有效策略探究 篇6

关键词:习作;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42-0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的习作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然而,在我校语文教学中,中年级习作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一提习作,教师头痛,学生犯愁,唉声叹气,无法下笔。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每次习作本上都是寥寥两行,多有几句也是东扯葫芦西扯瓜记流水账。学生不愿写、没得写、不会写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本年段教学目标的达成。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首先,教师没有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策略;其次,教师没有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素材的有效策略;再次,教师也没有习作方法指导的有效策略。本文就小学中年级习作指导有效策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要使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因此,它完全是自己的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别人只能给予指导,而不能包办代替。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习作的主人,所有与习作有关的事项,都得自己去做。习作的素材,自己去积累;习作的题目,自己去拟定;习作的角度,自己去确立;习作的主题,自己去提炼。“有独立完成习作的意识”,就意味着要养成自主习作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要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有价值的题材,及时记下来;有了新的感受、体验,立刻付诸笔墨;有了一些发现,赶快写到本子上。久而久之,一旦有了需要,就信手拈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习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教学《家乡的红橘》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橘子园的图片,使学生对橘子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橘子的色彩、形态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习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习作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教师不能一上课就大讲写法

习作指导最重要的工作是打开学生的思路,使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想写、要写的内容。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一脉相通,“说为先导,先说后写”是打开习作思路的好方法。习作之前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小组内把想说的一股脑儿说出来,一吐为快,全班交流时,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点拨。学生能想到并说出来的,是他们最为感性认识的东西,常常三言五句就完了。这时,教师可顺着他的思路,再有侧重地提问,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就会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地顺利地表达出来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从小事中提炼出闪光点,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使学生感到这次作文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有好多内容可写,好多内容想写。

四、读与写结合,注重小练笔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理解和表达、学和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实际上,学生的习作中总找不到阅读的影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注意引导,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时,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尽可能寻找他们和文本的“共鸣”;其次,对于文本的表达方式要适当地加以点拨,让学生有模仿之处,并刻意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练习;再次,加强课外阅读,提倡结合写日记写读书笔记,使学生有意无意地把读和写联系起来,通过“读”来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读”与“写”结合,不等于把读到的内容照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学法,在“写”中用法。对于一些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要只局限在读中学到的方法上,要结合自己的想法,有发现,有创新。

五、重视口语交际,强化语言训练

我们要求学生习作时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学生说得清楚,说得有条理、有层次、有顺序,那么写起来也就不难了。习作指导要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课文的段落大意,说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自己对课文中事件及人物的看法。可以举办故事会,让学生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故事讲出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别人经历的事讲给同学听。可以组织讨论会和演讲赛,让学生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习作动笔前让学生把要准备写的内容进行口头表述等等。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說的语句内容不完整,教师要指导补充,说的语序错乱,教师指导调整。这样经常性地训练,会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习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常青.作文训练的几个环节.作文教学研究.2008年03期.

用“六个善于”指导中年级习作 篇7

一、激趣导入, 善学范文

在学习例文的时候,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等五官, 通过看、听、尝、闻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例文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例文。

1. 视频切入。

在教学《动物名片》这节课中, 我课前搜集了有关动物的视频录像, 一上课就说给同学介绍几个好朋友, 一边让学生看视频, 一边用讲故事的方法讲出例文中的内容, 学生不时地说:“这个很可爱, 我喜欢那个小动物!”从而与例文产生共鸣。

2. 有声录音。

在教学《小闹钟的自述》时, 我课前提前录好了例文的内容, 一上课, 我就告诉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于是放出图片, 配上音乐, 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就是课本中的例文, 从而对例文产生兴趣, 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3. 亲近大自然。

教学《山坡上》这篇习作时, 当时正好是秋天, 于是我带着学生一起去校园里走一走、逛一逛、写一写秋天的校园。让学生在快乐中观察发现, 乐于写作。

4. 实物展示。

碰到一些写水果、文具等事物的习作时, 我把这些静物带到课堂中, 拉近课堂与习作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为快乐习作增添了一份生机。

二、观察有序, 善于发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学生的眼睛, 使他们能看, 引导学生看清事实, 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只有亲身体验, 才能获得最真实、最深刻的内容和资料,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具体、生动。当然, 三年级毕竟是习作的起步阶段, 因此, 在指导观察时应多收少放。教师应把握大致的观察顺序, 让学生的习作不至于杂乱无章, 东一句, 西一句, 偏差太大。与此同时, 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小部分详细写, 这样既有了“收”的顺序, 又有了“放”的详略。

1. 写景物时,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 从左到右, 从近到远, 等等。

例如, 在看的同时, 让学生交流你看到秋天的校园到底有什么变化, 学生最容易发现的肯定是植物, 哪些植物有季节特点?哪些没有?让学生小组交流。当然秋天的校园中不仅有植物, 我让学生注意那些更细小的事物, 比如草丛中的西瓜虫、蚂蚁等小动物, 使文章更添一份生气。

2. 写人物、状物时一般让学生遵从整理到局部, 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

在教学《自画像》这篇习作时, 我让学生当天带好镜子, 一边对照着镜子, 一边从整体的脸型入手, 从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入手写好五官。在教学《台灯的自述》时, 我带来一个卡通的台灯, 让学生从整体形状着手, 再按先是最上面的灯罩, 接着是灯柱, 再到底托的顺序进行集体观察, 把握整体观察顺序。

当然在观察的同时, 交流是最好的指导和反馈。可以让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带动语言组织能力稍差的同学进行说话练习, 从而产生习作的火花, 为动笔习作打好基础。

三、积累素材, 善选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除了指导学生积累有关课文中的妙词佳句以外, 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做读书笔记, 完成《艺海拾贝》的收集和整理。

课前我也会准备学生可能会用到的有关好词好句, 让学生适时选用。或者学生在写的同时一发现有什么字词不会写我就把它写在黑板上, 一方面教会了学生不会写的字, 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其他同学借鉴, 有时学生想到的词语比我事先准备好的都要精彩且贴切。一堂习作课下来, 经常都是满满一黑板的词句短语。

四、启发想象, 善用修辞

修改版“大纲”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 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想象富有创造力, 常常能产生许多生动的联想, 让老师啧啧称奇。

1. 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写小动物的习作时, 我让学生明白, 简单的一幅图, 小作者也能写出生动有趣的介绍, 为什么呢?学生很容易就答出, 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从而把小动物介绍得生动形象。课堂中, 让学生说一说拟人句、比喻句, 比一比谁最有创造性的思维。在交流的同时, 也能启发其他同学的思维。

2. 大胆的思维发散。

在学写看图作文和童话故事时, 更加需要学生有丰富大胆的想象, 这里的想象不仅仅是比喻、拟人的运用, 更多的是思维的发散。教学时, 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事物, 丰富学生的表象, 训练学生通过想象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富有想象力。比如看图作文《孙小圣到此一游》中, 仅仅一幅图, 你能写出什么呢?我启发学生想象孙小圣的动作、神态、语言, 学生很容易想到猴子的特性, 金鸡独立、倒挂金钩、抓耳挠腮等, 以及孙小圣和胖胖熊的争辩。学生在交流中, 集思广益, 文章内容就比较丰富多样。

五、讲究层次, 善表中心

中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写话过渡到写文章, 常常会发生从头到尾只有一大段的情况, 使文章没有重点, 读者看着吃力。因此,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总分”“总分总”结构特点还是很有必要的。教学中, 我也常常运用反馈的手法, 让学生知道分段写作的重要性。

有感情的作文才是更充实的文章, 才更有内涵。在每次作文时, 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抒发感情, 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悲伤, 提出他们的建议、感想, 从而与文本达到共情, 这样的文章才更有灵魂。

例如看图写话《小溪流的自述》、《小河的眼泪》等就是要写出对保护环境的呼吁;写身边的人物时若能写出他哪一方面值得你学习, 那就更好了;动物名片、文具的自述也是告诉学生要保护动物, 珍惜文具;《乌鸦反哺》告诉人们要懂得报答父母的恩情;写童话故事, 也是让学生从一个小故事中懂得一个道理。有了这些中心, 文章就更加有深度了。学生也能在习作中获得一些人生的启迪。

摘要:中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步阶段, 学生很容易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感觉无从下手, 无话可说。作者指出要扫除这种写作障碍, 就需要从“六个善于”入手, 让学生不再对习作望而却步。

指导低年级习作 篇8

人教版第五册第二次习作主题是写一个熟悉的人, 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特点。我除了按一般常规进行写作前指导外, 还利用写人这个题材, 进行了人物语言描写的强化训练。

首先, 我选择了平行班孩子习作中的一个典型语段 (不选自己班的是因为怕打击孩子的信心) , 上课前把它摘抄在黑板上:

我说:“我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吗?”爸爸说:“好的。”我和妹妹还有爸爸游上岸。我走过去对妹妹说:“妹妹, 你来当裁判吧!”妹妹说:“好的。”妹妹又神气地说:“开始。”

我告诉大家, 这是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写的一段话。请大家读读, 谈谈读后的感觉。孩子们自然是谈不出什么感觉, 因为这段话本来就平淡无奇。于是我说:“这段话是人物之间的对话, 许多同学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也都是像他这么写的。今天读了, 就能发现这样写好像味道不怎么样, 对吧?”孩子们虽然不是很明白, 但都有这种感觉。

“那么怎样让我们烹调的‘作文菜’味道更好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三句话吧!认真读读并说说你的发现。”这时, 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里的三句话: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因为很明显, 所以孩子们都能马上发现三句话中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 写法上:引用人物的语言可以位置不同, 在后、在前、在两边都可以。我引导孩子们对照黑板上的典型语段, 这时再谈谈感觉。大家很快发现了, 原来刚刚说不出的味道为什么不好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平时的写作, 往往只用指示语在前这一种方式。

第二, 标点的运用上:所有人物的语言都是用双引号引起来的, 而提示语的位置不同, 所用的标点也不同, 为了突出这一不同, 我把三句话改成了纯标点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

某某说:“……”

“……”某某说。

“……”某某说, “……”

发现这样的异同还仅仅停留于理论认识, 只有通过操作实践, 这些应注意的要点才能进一步被学生认同接受。还是以上课一开始出现的典型语段为例, 我让孩子再读, 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孩子们的努力, 原来那段“某某”一说到底的文章有了一些变化:

我说:“我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吗?”“好的。”爸爸说。我和妹妹还有爸爸游上岸。我走过去对妹妹说:

“妹妹, 你来当裁判吧!”“好的。”妹妹又神气地说, “开始。”

这样一改, 读起来味道确实有了变化。但还不够, 接着, 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第二单元中有对话的课文段落展示在大屏幕上, 通过回读, 孩子们又发现, 正确的对话写作格式应该分段。于是, 在孩子们的指挥下, 我在黑板上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原来的语段便成了这样的形式:

我说:“我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吗?”

“好的。”爸爸说。

我和妹妹还有爸爸游上岸。我走过去对妹妹说:“妹妹, 你来当裁判吧!”

“好的。”妹妹又神气地说, “开始。”

虽然还是那段普普通通的对话, 但作了几次调整后, 读起来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就这样, 我跟孩子们一起总结了写人物语言的两个妙招:

1.人物语言分段写。

2.提示语位置应多变。

指导低年级习作 篇9

“趵突泉里全是水”这是一个第一次游览趵突泉公园的孩子的最新鲜的发现、最惊奇的感受:趵突泉里这么多水, 全是水, 没有石头, 也没有杂草, 和郊外的小河不一样;趵突泉公园里到处是水, 和植物园、动物园、百花公园都不一样。这样想来, 孩子说“趵突泉里全是水”难道还是废话吗?

写作原本就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小学生的写作活动低年级叫写话, 中高年级叫习作, 是一种写作的不纯熟的状态, 本质上是学生学习书面表达的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而进行的习作练笔指导, 对学生习作的语言表达进行规范, 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 但是切莫让孩子的语言过早进入规范化的窠臼。

童言无忌。孩子头脑中没有语言的规约, 也没有语言的范式, 孩子的语言是自我发现和自我感受的最直白的表达。有个二年级的孩子写道:“我的眼睛很小, 一笑就看不见了。”教师帮他修改为:“我的眼睛很小, 一笑就眯成了一条缝。”显然, 孩子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写自己的眼睛的, 或许很多次当他哈哈大笑的时候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 或者当他看自己的照片时, 发现自己笑的时候眼睛被脸部肌肉挤没了, “眯成一条缝”不是孩子自己的体验, 而是教师的经验。“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还有一个孩子写“雪白雪白的雪啊”。“雪”白得让孩子喜出望外, 让孩子不知所措, 这“雪”白得比洁白还要白, 除了“雪白”, 他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来形容眼里的雪, 只能是“雪白雪白的雪”。孩子的语言是诗性的语言, 是不涉理路的语言, 是对事物、对生活新奇的感受的言说。“群籁虽参差, 适我无非新。”我们多久没注意趵突泉里全是水了, 我们多久没有见到雪白雪白的雪了, 因为我们的眼睛已被世俗蒙蔽了, 我们的心灵已被人云亦云的常识钝化, 万事万物在我们的头脑中已成为一成不变的概念, 语词已成为单一的能指。无忌的童言, 使语言重新焕发生机, 也唤起了我们对世界的注意。有时, 孩子的“废话”恰是闪闪发光的宝石, 教师要擦亮自己的童心, 发现孩子语言的灵性, 不要用语言的规范和常识遮蔽孩子语言的光泽。

低年级习作的过度指导还表现在对学生行文规范的过高要求上。语言是思维的显现, 语言的不涉理路, 源于思维的跳跃性。年龄越小, 思维的跳跃性就越大, 而逻辑性就越差。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习作常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 或句群、段落层次混乱的情况, 有的教师要求过于严格, 一篇作文往往要经过以下漫长的写作过程:打草稿———自行修改———同学互改———家长审阅———教师批改———誊抄到作文本上———教师打成绩。虽然费尽周折, 但很多孩子的作文还是不尽如人意, 甚至被教师罚重写。有的教师竟然规定了固定的写作套路:写人, 必须按照“外貌、事例、抒情”三个步骤来写;写事, 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固定格式写;写小动物, 一定是“样子、生活习性、抒情”三部分的相加。所以,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结尾:“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大明湖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我喜欢小白兔!”等等。

用僵化的写作套路规范孩子的思维, 必然是方枘圆凿, 格格不入。聪明的孩子能很快高歌猛进, 写出的文章文从字顺, 微言大义“;笨”孩子悟性差, 写出来的文章满是毛病, 教师批得累, 孩子改得苦, 久而久之, 教师和孩子都失去了信心。

有时孩子的“微言大义”并不是孩子的真心话, 而仅仅是教师思想或教材编者意图的代言。

和同事聊天, 同事说她儿子写作文总是抓不住题意。上小学三年级, 有一次教师布置看图写话作业:四幅图, 第一幅是一个孩子在家里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第二幅是窗外下雨了;第三幅是孩子一手撑伞, 一手拿伞往外走;第四幅是孩子拿着伞站在公交站候车亭下。成年人一眼就能看出图的立意:下雨了, 孩子拿着伞去公交站等妈妈或爸爸下班回家。可是同事的儿子写的是:“星期天, 我在家里写作业, 写着写着下雨了, 我很高兴, 就拿着伞跑到雨里和小雨点捉迷藏。后来雨下大了, 我的衣服都淋湿了, 我就到了一个没雨的地方看雨。”孩子的兴奋点在于下雨带给他的快乐, 丝毫没有理会编者设定好的关心父母的主题。其实图画设定的生活场景本身就是虚假的, 并且是不合乎常理的。其一, 现代社会各种不安全因素时刻威胁着孩子, 家长哪里敢留孩子一个人在家?其二, 同样出于安全考虑, 家长更不会让孩子下雨天一个人去公交站。其三, 独生子女家庭, 父母给孩子送伞的情景屡见不鲜, 三年级的孩子主动给父母送伞的事情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样的事情是生活中不常见的, 孩子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难怪不往编者的意图上想。

无独有偶, 王崧舟老师在《作文教学三问》一文中提到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写的作文 《我的理想》:“爸爸没有走的时候, 希望我当个科学家。爸爸走了以后, 妈妈希望我当个公安。我不想当科学家, 也不想当公安, 我的理想是当一条狗。因为, 我和妈妈都怕鬼。听说, 狗是不怕鬼的。如果我成了狗, 我们就不用怕鬼了。”语文老师给这篇作文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还特意写上评语:“你成了狗, 你的爸爸妈妈不就成了狗爸狗妈了吗?记住, 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在老师看来, 理想一定要远大, 要有意义, 要能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当一条狗’怎么能是小学生的理想呢?”其实, 远大的理想, 有意义的理想, 那是老师的理想, 与这个孩子何干?他只想当一条狗保护自己的妈妈, 老师有什么权利对孩子的理想做道义裁决?

孩子的写作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 但写作终究是个性化的行为, 写什么、怎样写, 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顾孩子言语天性和个性的过度指导不仅无助于孩子言语能力的提高, 反而会挫伤孩子言说的积极性。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言:“葡萄藤应该被修剪, 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 相反, 不管出于多么良好的意图, 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 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 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会被破坏。”

指导低年级习作 篇10

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文难, 难就难在不知道写什么, 不知道怎么写。教师普遍认为作文指导课难上, 难就难在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笔者现结合指导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谈一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指导课的一般教学模式。

小学高年级习作指导课的基本思路是:积累材料—明确要求—感悟写法—运用实践。

积累材料 (准备阶段) 是为了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的工作, 安排在作文指导课之前。首先备好课, 提前把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告诉学生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 安排学生预习, 做好本次作文前的准备, 帮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取材, 自主习作, 重视习作材料的准备, 用自己收集、积累的内容写。学生在课前如果能够认真准备。就可以提前进入习作, 去思索、选择素材。这样要比学生在课堂习作时现想, 但却怎么也想不出来要好得多。在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检查和交流, 要对学生准备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可以让学生以交谈、日记等方式随时与教师交流习作打算, 在教师的支持、鼓励、点拨下, 使学生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 从而把习作的自主创造性作为学生学习的灵魂加以培养与呵护。也就是说, 我们要让学生时刻惦记着, 在课堂上有备而来。这样学生“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写什么”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当然我们刚开始启动积累材料这一阶段时, 我们老师要做必要的指导, 如如何读书、如何提炼习作要求……)

其次, “明确要求—感悟写法—运用实践”重点体现在习作教学指导的课堂上。

课堂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 引入习作 (引入习作要求, 明确习作要求)

我们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和最喜欢的活动入手, 以最能引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方式入手去设计导入环节, 从而激活学生的写作参与愿望。同时在这一环节中, 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行理解习作要求, 培养学生理解归纳能力。

二、结合积累材料阶段的预习相机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在这一环节中, 要根据习作要求, 结合学生课前准备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选材, 选好材料后如何剪裁、安排材料去写、如何更好地完成习作要求等。

三、梳理课例, 回归方法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学生要把文章写好, 其写作方法、技巧, 往往是从阅读中获得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主题、都有单元训练重点。教学中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以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例如, 某一单元, 它的读写训练点就是 (1)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2) 细观察、勤练笔。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根据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 用心的教好每一篇课文。结合每一篇课文, 结合单元的作文, 根据课文的特点, 有目的地多个突破, 降低难度, 分层指导。这样分层承担,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如何写好人物, 将难点分散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 (一课一练一侧重, ) 在习作上加以梳理, 回归方法, 写作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四、合作教学, 讨论、交流习作打算

1. 小组交流

在组内就某个人的习作打算进行交流, 组内其他人认真听, 可以提问, 多问几个“怎么样”或是为什么, 也可以说自己的收获和建议。

2. 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将此次习作完成得更精彩。

五、模仿运用, 独立成文

六、习作展示, 修改点评

(找1~2人即可, 从修改点评中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在此环节中, 还可以加入教师的下水文, 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

上一篇:会员制营销战略下一篇:用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