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后感习作指导

2024-05-18

小学读后感习作指导(通用9篇)

篇1:小学读后感习作指导

小学语文习作指导课听后感

习作指导课我们平时听得确实不多,但习作能力又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都也曾为习作教学而苦恼过,那么我们来一起看看名师是怎样进行习作教学的,重点说说《礼物》习作指导课。

我们平时有过这种感觉,就是课堂上老师很精彩,学生却很无奈。老师很动情,学生总是没反应,原因何在,关键是没有找准切合学生的点,就像《礼物》这节课,老师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情景,一个很大的包装精美的礼品盒,让学生猜会是什么礼物,制造悬念,吊学生胃口,学生急切想知道里面是什么,这时由班主任抽幸运者两名,由幸运者敲一敲,听一听,然后打开礼物。原来是颗漂亮的圣诞树,上面挂着6种礼物,一组一个代表来取走想要的一种,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有情感体验。礼物有奶嘴、围裙、糖果、小老鼠。免费放松心情体验卡。这是无形的礼物。是关心、祝福还有石狮十大美景图片。6种礼物,调动了学生相关的记忆,调动了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说说收到了什么礼物,心情怎样,哪件礼物印象深。这样学生就有了话题,有自身的体验,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心情和感受,体会他人的心意,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写作文。

先说说收到礼物的感受和心情,学生说,老师帮助提升,然后思考,最后动笔,扩大范围:写礼物的.样子,礼物的来历,礼物背后的故事,送给别人的,自己收到的,把心中想的动笔写下来,写上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就是好习作,学生写的都不错。教师屏目出示诗: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美的春风,吹走了我心中的烦恼。让学生好开头,为习作润色。学生不愁写习作,点点滴滴再现生活,字字句句真情实感,使作文真正成为乐趣,而不是负担。学生写出的作文比较充实生动。

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经验,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

相信通过听名师指导习作课,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引导我们去思索,去尝试,培养学生写出好作文。

篇2:小学读后感习作指导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篇3:小学习作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习作,误区,指导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育还不完善, 对很多事物的思考只停留在表面, 因此写作训练不应该太深入。进行写作训练时, 教师需要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从笔者多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情况来看, 学生往往不知如何表达, 不懂得如何将作文写具体。实际上小学习作教学就是为学生未来的写作奠定基础, 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 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写作的原始积累, 在字词句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 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讲明白, 并做到语句通顺、逻辑合理。

一现阶段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误区

目前, 从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情况来看, 教师过于主观化、理想化,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学习特点的问题非常普遍, 具体表现为教学缺乏基础性、脱离生活实际、缺少科学引导等等,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小学生自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小学阶段的习作练习, 与学生未来写作有着直接联系, 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基础阶段, 因此对其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全面分析, 是非常必要的。

1. 忽视学生的基础习作练习

小学习作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讲究循序渐进。而从目前我国小学习作教学的情况来看, 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课堂上过于注重学生的写作速度和各种华丽语言的应用, 而忽视了基础性的指导。例如, 仿写、扩写这样的训练很少涉及, 导致学生习作成了海市蜃楼, 毫无根基, 不但叙述不明确、不具体, 也制约了其习作能力的发展。

2. 学生习作脱离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写作, 基本都是叙事性文字, 教师主要应该培养学生叙事的真实性、情感性等。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中, 语文教师过于重视习作成绩, 为了提高自身绩效而进行作文教学, 让学生去背诵大段大段的范文。很多文章段落的描写学生也不知道意思为何, 基本都是机械式地背诵和默写。还有很多文章段落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完全不符, 学生为了应付教师, 硬着头皮去背诵, 在真正写作的时候, 照搬照抄这些文字, 脱离实际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小学阶段背诵优秀的作文段落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但是这些借鉴和背诵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讲究适度原则, 过于激进的背诵和借鉴, 必然导致学生的写作毫无真情实感, 空话、套话太多, 完全脱离实际。

3.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点评缺少情感引导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习作教学任务, 往往会将习作的评价重点放在内容叙述的完整性方面, 文章的流畅性、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基本被作为最高的评价标准, 而对文章的真实性、情感的丰富性则有所忽视。这样的教学思维, 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误解。学生从开始就没有将真情实感投入到写作中, 在未来的学习中就很难再改变这样的写作状态和思维。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原本就很强, 教师如果不正确地引导和帮助, 学生的写作必然会脱离生活实际这个轨道, 在虚无缥缈的路上越走越远。

二小学习作的指导策略

上文对小学阶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展开了研究, 从中我们能够发现, 小学阶段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各种语文知识, 而且还需要注重知识传递的方式、成果, 关注学生的个性, 做到因材施教, 从而有效克服上文所阐述的种种误区, 有效提高小学习作的质量。具体来说, 教师应该首先从习作的基础开始, 注重仿写;然后深入认识, 积极进行扩写训练;最后, 习作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具体分析如下:

1. 奠定基础, 从仿写开始

在小学习作的指导中,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在习作的原始积累阶段, 学生基本都是依靠阅读来进行写作信息储备的。读与写的结合, 首先就应该进行仿写训练。仿写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训练, 它遵循由浅入深、由少积多的原则,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写作习惯与写作思路, 掌握写作技巧。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阅读范文, 掌握里面精彩的句子与段落,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进行仿写, 在仿写过程中教会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以及表达方式。

比如:课文《四季》, 这篇文章语句简洁又富有韵律, 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也可以很快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教师解决完生字生词, 分析完课文之后, 应该给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 可以教师领读, 学生泛读, 也可以小组合作阅读, 学生在不断阅读中对四季的特征会掌握得更加深刻。这个时候,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草芽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这样的句子进行仿写训练, 有的学生会写:“白云朵朵, 他对小鸟说, 我是夏天。”还有的学生会写:“白雪皑皑, 他对人们说, 我是冬天。”教师根据学生仿写的句子给予点评和纠正, 让学生们知道写作的关键在于抓住事物的特征, 这样在写作的时候, 就能更加具体地将人或者事物展现出来, 让人一读就懂。

2. 具体训练, 从扩句开始

在明确了写作目标, 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之后, 教师应该适当地带学生开展扩写训练。这样的训练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写作具体化的认识, 掌握句子成分以及修饰语的运用, 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具体地将句子内容表达清楚。扩句训练同样是小学生写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打基础的有效途径。

比如: (1) 我们高兴。 (2) 我们高兴得 (跳起来) 。第二句中的一个“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程度强化了, 使读者感觉更具体了。又如: (1) 翠鸟掠过湖面。 (2) (机灵的) 翠鸟掠过 (波光粼粼的) 湖面。一个“机灵的”就把一只活生生的翠鸟展示在读者面前, 而一个“波光粼粼的”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我们把第二句再进行修饰: (一只) 机灵的翠鸟 (轻轻地) 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表达就更具体了, 但要注意扩句时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修饰, 不要画蛇添足, 造成重复。

3. 亲近生活, 丰富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指导的时候, 应该让学生明确一点, 习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虽然以上两点都是全班性的训练, 是整体打基础的阶段, 但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调动学生的感官, 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 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 比如到操场上观察花草、飞鸟以及高年级同学打篮球的场面, 或者是布置课后作业, 写“让自己最开心的一件事”等等,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在写作中体验生活的变化与丰富多彩。这是丰富学生习作技巧、展现学生个性魅力的有效手段, 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比如:春天来临时, 我先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春天的各种素材, 并在课上交流, 将有关春天的点点滴滴与大家一起分享。然后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赏花, 当看到那一簇簇桃花娇艳欲滴、竞相怒放时, 我问:“从远处看桃树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有的说:“桃花开花了, 那粉色的花就像小姑娘戴的美丽花环。”有的说:“树干像小鹿的角。”有的说:“桃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还有的说:“桃树从远处看, 像天边的彩霞降到了人间。”……通过观察与想象的结合, 一篇篇描写细致、表达新颖的文章脱颖而出。以“春天的模样”为题写一段话, 在积累了一定的词句, 以及仿写、扩写训练之后, 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他们对于春天的体验会更加深刻, 写作中也会融入自己的体会, 写出了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 个性化特征也更趋明显。

4. 注重评价, 正确引导

在小学阶段, 学生习作练习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从这个环节中, 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 发现学生哪里有不足, 哪里具有优势, 从而在下一步教学中制定更加完善、科学的教学内容, 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学评价也是学生了解自己能力的环节,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未来的习作中, 遇到相同的问题, 就会更加注意, 并有所改进。

三结束语

小学习作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完整、具体地叙述一件事情。小学阶段就是打基础的阶段, 一切习作教学都是为学生未来的写作打基础。因此, 过于华丽、新潮的教学手段, 不见得适用于这个阶段的习作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仿写、扩写等训练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习作的要领, 进而从生活入手, 从他们熟悉的环境写起, 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讲明白, 并做到语句通顺、逻辑合理, 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华.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3)

篇4:小学习作教学指导初探

小学阶段,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作文课堂上,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开篇到结尾,几乎面面俱到。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依然是废话连篇,语言枯燥无味。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一潭死水,怎么也折射不出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传统的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的。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必须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增强习作自信,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突破时空界限,丰富作文源泉。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长期以来的小学传统作文教学,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拟稿、修改、誊写,都要在八十分钟内在教室完成。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然而,对于刚刚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此看来,学生在习作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应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教学任务”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的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由此可见,一篇习作的练习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习作的具体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这样,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也就不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二、关注学生情感,激发作文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六一”庆祝前夕,我在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决定举行一次以“六一”庆祝为题的习作练习。结果不出我所料,就连那些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洋洋洒洒近1000字,且言辞中肯,感情真实。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其结果是教师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犹如一潭死水。学生要完成一篇佳作,必须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所写之作才会有血有肉,才能展示出小学生天真的心灵和纯洁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已,更不用说具有个性,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

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是同等的重要。

三、注重指导方法,提高作文水平。

篇5:小学读后感习作指导

备课人:寿光市实验中学 于嘉怡

【课 型】习作课 【教学目标】

1.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

2.写读后感,重点是写感受,写收获,指导学生能联系生实际来写文章。

3.通过交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重点写好写感受和收获,指导学生能联系生实际来写文章。

【教学重难点】

写读后感,重点是写感受,写收获,指导学生能联系生实际来写文章。【课时安排】2课时 【作前准备】

1.了解暑假中所读书目及读后感的完成情况。

2. ppt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 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

2.写读后感,重点是写感受,写收获,指导学生能联系生实际来写文章。【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情景引路

①用学生假期中完成的习作导入:

师:关于读后感,想问一问大家,你认为读后感要写好什么? 生:自由讨论回答

二、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一)体验如何写“读后感” 1.找到感受最深的点:

最近我们学习了课本第二组课文,读了主题学习丛书2《情系祖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感受最深的一点是:。2.谈“感从何来”。

你的感受,主要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并简单说说读到这儿的感受。3.你想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书中看到的哪些人,或者是生活中的哪些人? 4.小结:抓住感点,并说明感从何来,再展开联想,这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三、佳作引领,章法导路 PPT课件展示

四、妙笔生花,开辟新路

出示习作要求

从第二组课文或语文主题丛书《情系祖国》选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来写:

五、习作成文(略)【板书】 读后感四步曲

 引 议 联 结 围绕感点 简析引文 联系实际 总结全文 引用原文 亮出感点 证明感点 升华感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读后感评改方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课题,提出标准 师:同学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令你难忘、佩服的人、事,相信同学们也一样。我们通过第二单元的作文课,把你佩服的人和事写成了文章,那么在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篇作文进行评改,在评改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次作文的要求。生:学生讨论、汇报

二、典型评析,教会评改方法

师:按照大家提出的标准。老师从大家的作文当中选出3篇来。请3位作者分别上来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谈谈自己的作文:亮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然后学生推荐其中一篇集体评改。生读

师:我们先来初次阅读一下他的作文,看看他的文章写的是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是一件什么事令他佩服,我们来看这两段中一段。老师一边读大家一边想,这两段中有哪些地方不是很通顺或有错别字,或者是写法不是很好而你有更好的写法的。(边读边指出,在文中作批示)这两段中有哪些地方写得好,表现佩服情感的? 生:听并思考,然后作出评价并讲出理由。

师:好了,虽然我们只是批改了作文的一个片段,但我们对这篇作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让我们根据等级标准,给作文一个初步的评定。给×××同学及文章做一个总的评价呢?也就是写评语。(板书:总评语)评语应该要贴切,不能过于夸张,而且要以鼓励为主。我们通过对×××的作文的评改,知道评改作文应按什么步骤去进行?(归纳板书:一读、二找、三改、四评。)

三、互评互改,共同探究

师:拿着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或好朋友交换,根据评改步骤和好作文的标准,评一评对方的作文,并在他的作文后面填写这些内容,评改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可以跟组员或老师探讨。生:学生互相交换批改

四、评改成果展示与交流

师:你觉得你评改的作文有佩服的情感吗?谁来哪个小老师愿意上台展示你评好的作文,并说说你是怎么评的。

生:(小老师上台,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并进行评改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说一说。师:听了小老师的评说,你怎么想?其他同学觉得怎么样呢? 生:生提出意见。

篇6:小学中年级习作指导探析

小学中年级习作指导探析

江苏 新沂 ●孙爱侠

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的习作教学,是小学从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到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习作教学的过渡时期,是整个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转折点。笔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些休会,现不怀揣陋,略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一、培养兴趣法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好奇心极强,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容易产生兴趣,但他们毕竟年纪太小,不会观察分析,更不会思考探究,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去吸引他们,使他们产生写作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对猫、狗、兔、鸟、虫、鱼以及花草树木等动植物最感兴趣,我们应从此着手来培养他们习作,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年春天,我带学生去学校附近河堰边踏青,河堰两边长满了青草,开满了野花,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青草和野花。我向学生提出了观察要求:河堰两边有哪些青草和野花?其中哪些青草和野花最美?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几种青草或野花,回来后,用文字写出来。在观赏中,我边走边看边讲,指导学生观察;回到教室后,我先让学生口头说说,再写成短文。这一次,学生习作都感到“有话可写”了。

另外,我发现不少学生尤其是男生对画有各种图案的纸片非常感兴趣,他们用这些小纸片玩游戏,他们有时互相交换,还经常在一起讲述或议论纸片上图案的故事。我灵机一动,到学校门口小摊上买来很多这样的纸片,贴在教室前、后黑板上,先让全班学生自由观察,然后让他们坐下来,讲述纸片上图案的故事。最后,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纸片图案内容作为主题进行习作。学生们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非常高。结果发现,他们的习作内容非常丰富,充满了联想、想象或幻想,真是妙趣横生。

二、片断练习法

因中年级是过渡阶段,习作刚起步,因此,应着重进行写片断练习。可以写人,可以写事,可以写物,也可以写景,只要抓住其中的精彩片断即可。如为了训练学生留意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我列了这样一些题目:描写天气的《绵绵细雨》《倾盆大雨》《急风暴雨》《初秋晨景》《夏日晚霞》……让学生进行片断描写。这样的练习,不要求学生写成完整的文章,只需写出相应的片断。(本网网 )再如《拔河比赛》和《习作竞赛》,只写比赛和竞赛过程中最能表现特点(一动一静)的情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不必写。当然,对写作基础较好或对写作较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把这些片断连缀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习作中最感困难的是“没话可写”和“写不具体”,这两点如果解决好了,学生习作能力就有望很快提高。而片断练习活泼、方便,既有单项训练,又可收到综合训练的效果。

三、实践体验法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作文的“法宝”。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学生如果没有生活实践经验,没有素材积累,或虽有素材积累,但形成不了自己的认知,那就既没有识“宝”的知识,同时也没有识“宝”的方法了。我们应该经常搞一些活动,让学生积累一些习作的素材。有一年春天,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描绘春景的名词佳句,然后举办“春色”词语集锦会,再带领学生去春游。春游回来后,让他们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习作,习作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畅达,较以前有较大提高。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他们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虽然见识不广,生性腼腆,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源泉。在夏秋两季,农民们是非常辛苦的`,但大忙之后,农村生活又是宁静、安详的。每逢赶集日,赶集的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集市上的货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我经常带领学生观察农村这种生活,甚至是体验这种生活,从中采集题材,让孩子们逐步懂得如何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寻觅习作的源头。

四、自读自改法

写好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断后,自己阅读自己修改,多阅读多修改是发现问题、写好习作的有效办法。读,最好是出声诵读。诵读时伴之以“想”,边读边想。想什么呢?(1)读起来是否拗口?(2)是否感到语言累赘?(3)读起来,如果感到缺少什么,想想有没有未写明白的地方,是否重点突出?(4)语气是否含糊?结构是否完整?(5)是否缺少必要的过渡、照应?从这些方面去推敲,去修改。

在习作中,应让学生养成以下的改文习惯:(1)推敲琢磨的习惯,(2)边改边问的习惯。这正如叶老说的:“我们自己的文章,也应该问一问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才合适。这个习惯要养成。”同时他又说:“觉得这个地方要改,不妨想出两三个改的方法,经过比较,挑选一个。这样,容易改得精一点。用老话说就叫推敲。”要培养学生边改边问、分析比较的良好习惯,不仅推敲文题、中心、结构,还要推敲字、词、句、段,甚至标点符号,让学生在“推敲”“琢磨”中思索,在比较分析中思考。小学生们如果养成了这样的良好习惯,他们的习作水平一定能逐步提高。

篇7: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感受

中卫永康镇丰台小学

汪俊珍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素质的较高体现,它将语文基础综合起来,创造性的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很难做到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抒真情,有童真童趣,有创意。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引导激发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多鼓励学生去观察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鼓励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美丽景色,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自卑感,使学生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不卑不亢,敢于展现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我还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给予其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一来,时间不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了。

二、注重积累词汇。

习作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多渠道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充满激情。

1、积累语文内容,重视文本知识。“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好词佳句可为习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坚持常写日记,提高习作能力。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日记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只有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才能够写出比较真实的情感。

三、重视学以致用,指导练习习作。

习作教学必须按照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后,我让学生练习写生活中熟悉的人,学生习作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我又引导他们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表达性格特征的方法,进行习作指导。让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四、拓宽习作素材获取的渠道

大多数学生害怕习作的根本原因是无内容可写。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多鼓励学生去观察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渠道去捕捉习作素材,解决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1、从阅读积累中去获取素材:首先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平时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在阅读的时候,向学生指导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体会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并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再次是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习作就会妙笔生花。

其次,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还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2、从实践活动中获取素材

要使学生习作有话可写,又能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意识的把习作训练与组织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宽视野,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习作的素材,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如结合学校课程资源,在校内组织开展打篮球、拔河、跳绳等比赛活动。根据法定节假日,引导学生在参观、扫墓、中秋、公益宣传等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感受,尽可能让学生多收集一些原始材料,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并能写出真情实感。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给学生打预防针、体检的机会,让学生谈谈打针、体检时的感受,并让学生写下来。另外,我还利用地域优势,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习作内容,使习作内容更具有地区特色和时代特色。我着力于启发学生由眼前可以直观看到的事物入手,发挥想象,联想到更多虚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观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联想,这样学生的习作素材就进一步丰富了。

五、总结习作内容,重视习作评价

当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老师还应当认真地批阅,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激发其习作兴趣。学生的习作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在批阅习作总是用“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这样千篇一律的评语,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所以,老师要从学生的用词到句子,认真批点,指出优点以及不足之处,还要从写作方法上给以总结,给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写出好习作的方法。

习作的评价既是对本次习作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的指导。教师的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习作、乐于习作,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于写得好的给予表扬、激励,基础差的学生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样做,一些差生得到了鼓励,于是看到了希望,就会敢于习作。

篇8:小学读后感习作指导

关键词: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指导

一、读读, 是学生习作之门

这里所说的“读读”, 是指让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因为通过阅读, 可以找到习作门路, 获得习作技巧, 积累习作词汇, 拓宽习作视野, 是快速提高习作水平的最佳途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 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 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 为了引导学生爱读书, 学写作, 我一是紧紧抓住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利用阅读课向学生介绍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新书;开展讲书中故事比赛;举行阅读过的书中的知识竞赛;座谈交流对书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二是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 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 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 就等于给了学生的“点金术”。对于阅读方法, 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常用的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 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 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 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 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工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 即博览群书, 不仅要读作文书, 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 大体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 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 做到眼到、心到, 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 理解其义, 晓之其理。其次, 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做读书笔记, 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 并尽量背诵下来, 简单写写读后感受, 等等。

总之, 有效地读书, 才能积累语言, 沉淀情感, 才能笔下生花。

二、说说, 是学生习作之基

新课标指出:说话表达能力的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因此, 在小学阶段抓好说话训练, 提高学生说话表达能力, 显得尤为重要。

1. 指导学生会说

会说, 是学生写好习作的一项重要技能, 说是写的基石, 写是说的再加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必须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起, 因为只有把话说对、说好, 才能写出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文章。我在语文教学中, 处处重视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尽量把话说好听, 然后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 指导用词造句, 写简短的日记, 然后下工夫引导学生把话写得具体、生动。例如我指导学生围绕“花园里的花儿真漂亮”这个句子练习说话。我提示:“花园里的花, 从种类上来说……”学生说:“花园里有百合、玫瑰、菊花、月季花。”我进一步启发:“谁知道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花园里的鲜花很多, 有洁白的百合, 有火红的玫瑰有金黄的菊花, 还有紫色的月季花。”我继续启发:“谁能把鲜花的颜色打个比方或把她当做人来说一说呢?”学生说:“花园里的花, 有穿着白色纱衣的百合, 有套着红装的玫瑰, 有披着黄褂的菊花, 还有裹着紫泡的康乃馨。”此外, 我还经常进行扩词、扩句、词语的搭配, 把句子补充完整等练习, 使学生把话说得完整而又具体。

2. 说的训练与写、读、改相结合

对小学生来说, 教师要重视口头的说和文字的表达相结合的训练。它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 意思表达清楚, 就要鼓励学生, 话怎么说, 笔下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顺, 把意思写清楚。在表达训练中, 将说写结合, 读改结合, 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 由通顺明白, 到准确形象, 再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初步达到“出口成文”。

3. 善于营造说的氛围

良好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 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一个人只有在心情愉悦、情感激动的时候, “话匣子”才能打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 一定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 注意收集材料, 发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注意身边的事物, 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让学生觉得有话想说。例如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也乐意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举办故事会, 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可以选派几位学生为全班或几位学生讲故事, 讲述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 但教师必须对故事的内容作具体指导, 防止不健康的内容渗入。学生讲完故事, 教师要针对故事内容进行点评, 可以让听的同学发表看法。这样有讲有议, 达到了说话训练的目的。

三、做做, 是学生习作之源

做, 就是直接参与。做是学生积累材料写好习作的最好途径。大多数好文章都是作者亲身实践后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 我平时很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 有意识地创设习作情境, 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活动的过程, 然后布置学生作文。

这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堂作文课。踏着上课的铃声, 我一手拎着盛满水的塑料桶, 一手拿着一只圆口玻璃杯和几张薄薄的方纸片, 微笑着走进了课堂。

站定后我问:“同学们, 想看魔术吗?”

学生兴趣高涨, 齐答:“想!”

“那可要看仔细呦!看谁把老师做的每一个动作看得清, 记得牢, 过会儿老师让某个同学也来表演这个魔术。”

课堂顿时悄然无声, 一双双眼睛射出明亮的光芒。

“光看不行, 还要记住老师表演时的表情怎样, 说了些什么, 你自己想了些什么。”我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同学们频频点头。

我左手拿起玻璃杯, 放在桶中灌满了水, 小心翼翼地端着, 右手拿过一张薄纸片, 故作神秘地问道:“同学们, 如果我把纸片改在杯口上, 然后迅速把杯子倒过来, 请问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洒出来?”

此问一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有的说“会”, 有的说“不会”, 但是还是说“会”的同学多。我笑笑, 没作声, 开始表演魔术。

当我把杯子倒过来, 纸片没有掉下来, 水没有洒出来时, 教室里发出一阵“哇”的惊叹声, 一双双眼睛充满了疑问的目光。

接着我又找了几个同学上来表演, 有的成功, 有的失败。

我问:“这个魔术好玩吗?”

学生不约而同:“太好玩了!”

紧接着, 我说:“既然好玩, 现在老师就让你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吧!友情提醒:从老师走进教室时写起, 到你张大嘴巴, 心中产生疑问为止, 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不大会儿, 多数学生已经举手示意写好了。通过检查交流, 发现不少学生虽然语句显得不太通顺, 用词不太贴切但结构比较完整, 条理也比较清晰。我告诉同学们:“刚才你们所写的就是作文, 今后常见常伴的好朋友!”

这是一堂几乎没有指导的作文课, 但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 不知不觉感悟到了什么是作文;老师做做, 学生自己做做的过程体验, 让学生写作起来有话可说, 有情可表。

“看图作文”是三年级语文教材中体现最多的习作训练内容, 它为学生提供了现有的习作素材, 是引导学生写作快速入门的重要方法。传统的做法是:老师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图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会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然后让学生讨论, 交流, 而后动笔写作。这样的指导, 不少学生听后仍然是一头雾水, 印象不深, 虽然动笔写了一些文字, 但干巴巴的, 少血无肉。我的做法是在指导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 分角色表演,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去揣摩图画上的人物或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先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再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图画, 就显得得心应手了。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作文, 首先不是研究文, 而是研究人。儿童有自己的特点:儿童的个性是独特的, 社会百态、天地万物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 都有七情六欲。童心是纯真的, 他们追求快乐, 热爱幻想;童趣是丰富的, 他们有自己的快乐王国、生活的情趣。作文教学就是要顺应童心。因此, 教学提供给儿童的素材要有意思, 有真情, 有趣味, 这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 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实感受, 倾诉于作文当中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 我经常组织多种活动, 从“辩论会”“成语接龙”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给妈妈惊喜”……让学生们在做中体验着作文的快乐, 作文兴趣浓了, 作文水平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 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可写而发愁了。

在作文教学中, 不管是“读读”、“说说”, 还是“做做”, 都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 既紧密结合, 又相互为用。因此, 我们要抓住三者之间的结合点, 舞好这三柄“利剑”, 相信一定会“群剑合璧, 威力剧增”。

参考文献

[1]潘宇丽.浅谈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 2013 (09) .

[2]高丽.小学语文起步作文教学方法谈[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2 (Z3) .

篇9:小学语文个性习作指导的思考

关键词:现状;策略;指导方法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所说的“良好的个性”“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我的理解为:我们指导学生的习作必须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好学生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下面就小学生习作的现状、小学生习作个性化培养策略、小学生个性习作方法指导作如下思考:

一、小学生习作现状简析

多年来,各界人士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不满,主要是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不尽如人意,学生习作的雷同、呆板、成人化、程式化现象明显,习作很难与具有纯真的性情,飞扬的灵性的孩子们联系在一起。在当前习作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分强调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存在和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特认识的真实表达。我们传统的程式化习作教学和固定的作文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情感、感知和想象,学生作文不能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在教师的意图下写自己不愿意写或不愿意说的空话、假话、套话。许多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克隆文”,以致造成习作指导的低效高耗。在林林总总的教学杂志上,笔者看到许多教师在大声呼吁要改革小学的习作教学,好在这项工作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及专家的重视,特别是各级教研机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懈地追求与探索,在全国各地已经呈现出喜人的开端。

二、个性化习作品质培养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那么,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迸发出的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我认为,小学生习作个性品质培养策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学生个性思维

“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很重要的,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直接影响习作水平,教师应当研究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设计教学,抓住学生的行动、语言、想象、情感特征,进行适时地引导,逐步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小学生习作个性。这是小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所在,没有思维就没有个性,这是培养学生个性品质习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写个性化作文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体验,获得表现的成功感,同时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路得到开拓,想象得到扩展,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的人格。

2.关注学生个性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表达的介质。我们应当还学生的本真,不能让学生丢失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反映自己本来的生活,本真地运用小学生富有个性和年龄特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要注意的是学生常常运用成人语言和网络语言,对此,教师要加以指导并纠偏。语言是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关键,要还原小学生的语言本真,如果丢失了儿童的本真,那么我们所谈的个性化习作就会失去意义,就会失去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所起的独特作用。

3.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让学生玩得有趣。玩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健康发展身心的主要方式;玩是小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新近伙伴的桥梁。其次,教师的习作课要上得有趣。选择习作要有趣,必须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把习作课上得生动、具体,让学生爱听、爱上。最后,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方法要有趣。对学生的习作评价要各种各样,可以让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习作实行等级制。在讲评习作中,教师要充分发现学生的习作优点,尽可能地扬优、褒奖学生的习作。

三、指导学生个性习作的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指导习作过程民主化

营造民主氛围,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要实现指导习作民主化,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小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想说自己说的、想写自己想写的。语文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故事引入、现场模拟、网络虚拟等手段运用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各种不同的观点。学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探究、自主、实践等形式学习写作。这是习作过程民主化的前提要素。(2)推进习作过程民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民主、合理、尊重为指导,实现习作过程民主化。民主就是尊重小学生的意愿、心思、观点等,需要强调的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议,哪怕是小学生观点幼稚、有所偏颇,都要积极鼓励、引导。这也是平常所说的教学民主。

2.广开习作言路,激活习作语言个性化

在学生的习作现实中,语言问题是最为严重的问题,这是长期受到教师语言授意下形成的,有很强的“成人化”特征。就是因为这样,小学生的习作才出现了“克隆文”,我要说,我们必须按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指导习作,广开学生的言路,把天真、童真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自己想说又富有自己个性的童言,如,有的学生喜欢用成语,俗语;有的学生喜欢用网络语言、新创造的语言,有的学生喜欢用自己从读课外书中积累的语言等等,教师应当给予鼓励。教师要多设计让学生训练学生个性语言的教学环节、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说真话、做真事、写真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得到张扬的习作来。

3.开放个性习作源头,促进习作内容个性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个性源头,就是让学生的习作同社会、自然生活、自然环境等因素联系起来,教师可让小学生到社会、社区、学校、工业园区去体验生活,也可以让学生捕捉生活中、身边发生的事件来寻找个性习作资料,让学生用富有个人的眼光、心理、思想去抒写或表达。这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开放;其次是学生习作素材要开放;最后是学生的习作内容选择要富有个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学过的写作知识和技巧,用学生自己的感受认识生活,提高各种能力,写出具有时代特色,富有真情实感的个性作文,从而达到习作内容多样化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小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求异”,让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习作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别出心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也允许学生“痴心妄想”,使学生的习作内容多样化,从而达到习作个性化。

“一个教育者应当注意的主要东西,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向他们提供自由的发展机会……”我想,我们应该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我们民族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小学生的个性化习作作为我们教学的主攻方向,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上一篇:农业服务下一篇:2024年菏泽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结业考试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