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后感作文

2024-06-21

小学读后感作文(共18篇)

篇1:小学读后感作文

这本书是曹文轩叔叔在20xx年的力作,里面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文中那些优美的词语、动人的画面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青铜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因一场大火的惊吓使他再也说不了话,而葵花是来自城里的小女孩,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走进了大麦地,走到了一起。他们一起玩,一起聊天,说说笑笑,所有的苦难都被抛到脑后,不知道多么开心,多么快乐!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写作业,经常帮助身边的人,特别是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对彼此真诚的关心,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很多感人的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是幸福的,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都能生活得那么快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我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好多道理,虽然苦难每天都会发生,但我们不能被他打垮,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苦中作乐,学会寻找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勇敢面对一切!

篇2:小学读后感作文

在一片荒无人烟,没有任何生活用品,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居住,只有一大片的海河一大片树林的孤岛,只有一艘被风吹翻得小船。你能单单只靠一个人的智慧克服重重地困难吗?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鲁宾孙漂流记》中得主人公鲁宾孙的身上。

在《鲁宾孙漂流记》中记述了主人公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遇上了大风,把桅杆给吹断了,船最后也翻了,和他一起乘船的全都死在了大海里,只有他一个人活下来,但他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也没有人居住的荒岛上,心中充满了无助以及孤独,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在这个孤岛上生活下去,可是,他不断安慰着自己,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孤岛上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是生命延续了下去,并且在生活之中找到了许多。这个故事中,坚强不屈的主人公只靠着自己的力量和在那艘船上找到的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自己住的地方,种上了麦谷,还饲养了自己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这一切的困难都被鲁宾孙永不放弃的精神征服了,这个孤岛上每件用品都是鲁宾孙亲手制成的,我真正地对鲁宾孙佩服的五体投地。

现在的我们就像生活在温室李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坚强的人,这就是《鲁宾孙漂流记》告诉我得道理。

篇3:小学读后感作文

吴卫东教授可能就是赋予自己使命的一只“喜鹊”, 因为, 她发现了一条横亘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银河, 并矢志要去弥合这条银河般的鸿沟, 而不论自己臂膀的长短。她把这种弥合称之为“理论与实践的互译”。

“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译中, 研究者感受着来自两端的精神震撼, 理论以其超越一切具体的洞察力, 让思维在高处穿行, 它穿透着现象与事实。实践以其丰富与变化承载着存在的意义, 让被理论遮蔽的具体与过程得以张扬, 并永远充满着研究与创造的品质。研究者就这样肩负着编织连接两端纽带的使命并获得重生。”

吴卫东教授是一位有着大学背景的学术研究者, 由于“十五年前被安排从事小学数学教师省级培训工作”, 而“走进了小学数学教师这一群体。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因为他们并没有机会走进象牙塔, 接受正规的学术训练, 而是默默地耕耘于教学第一线, 接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挑战, 他们的本体性知识是如此的匮乏……”

这段独白, 让我们看到了吴卫东教授之于小学数学教师的“被”式, 她是硬生生地被一个时代从“象牙塔”中拽到了一个繁花而率性的原野。她目之所及, 无不充满生命与清新;心灵所致, 不免漾起丝丝悲悯。当这种悲悯与使命糅合在一起的时候, 就变成了力量:一种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愿望;一种通过促进教师自身的草根成长以至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鸿沟的力量。为此, 她选择了一个视角, 一个因时代而产生, 时时被时代念叨着, 却又被忽视着的视角———教师个人知识。

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 心被温暖了。因为我是小学数学教师, 是中师毕业生, 18岁走上教学岗位。我以及和我一样走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们, 有幸成为吴卫东教授的研究对象。同时, 我们浙江省的小学数学课堂有了一位理性而多情的守望者。

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 使我认识到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帮助, 帮助主体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而这种帮助必须基于对主体的深刻了解。现在, 很多的教学失败都是缘于教育者自以为是地以爱为名义的帮助。

吴卫东教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数学教师, 她的使命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特别是理论修养。为此, 她克服重重困难, 记录课堂观察的点点滴滴, 开始了以小学数学教师为对象的个人知识研究。显然, 这个研究是中医的望问闻切, 其指向是辩证施治、培本固元和培训的有的放矢。

吴卫东教授的研究是深刻和细致的, 具有哲人的深刻和母性的细致。她的研究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这种寻找有时细致到一个概念, 一个科学“术语”与教师“行话”之间的对接。她希望小学数学教师们能够顺着她的对接滑过实践与理论的鸿沟, 不再对理论感到神秘, 使理论富于活力、富有亲切感, 从而塑造出有理论修养的实践者, 或塑造出能够表达自己理论的实践者。

每一位想了解教学实践的理论工作者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每一位想成长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细读这本书, 以自知及自胜。

钱学森先生叩问中国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

温家宝总理呼唤着“教育家办学”。

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界, 不乏高端的理论工作者, 更不乏基层的实践工作者。但是, 高端的理论工作者在大学、在研究机构, 他们缺乏对中小学生深切的了解。而基层的实践工作者却只会用自己的“行话”阐述自己的经验。而一个教育家, 一定是实践的厚实与理论的通透所融合而成的。

吴卫东教授的研究显然指向于这种融合, 在她的内心深处, 对小学数学课堂有着深深的眷恋, 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充满殷切的期待。作为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她以自己的方式回应着钱学森先生的叩问和温家宝总理的呼唤。

这种回应是单薄的, 却是嘹亮的。

因为, 她可能只是一只喜鹊。

篇4: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关键词】 阅读;课外书;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1.读懂原文是关键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升华。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若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文讲的是什么都没有掌握,怎么会有感呢?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而实在。

2.正确选择感受点

有一名学生读了一本介绍毛泽东生平事迹的著作,毛主席冬天游长江的壮举,让他佩服;毛主席一件衣服上下打了七十二个补丁,勤俭节约的品格,令他感动;毛主席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气度,使他折服……读完这本书后,他想把这些感触都写到作文中去。这就犯了写读后感的大忌。确定感受点要注意两点,一是一篇读后感往往只写一个感受点,不可面面俱到,贪多求量。二是写出新意来,切忌随人其后,要用自己的所读、所感、所想,投入地去写。以大家熟知的“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故事为例,若从虎吃掉驴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面对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要惧怕,只要勇于正视,敢于斗争,就完全有可能战而胜之;而从驴被虎吃掉这一角度去思考,可以想到外强中干的人最终会身败名裂,没有好下场。可见,写读后感时要正确选择感受点。

3.围绕感点,引述内容

读后感是“读”后所得,写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原文,围绕感点,适当地引述原文,让人家看得出的确是读有所获。如果脱离原文,别人就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这感受从何而来。如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可以引用文中小女孩卖火柴给妈妈买药或小女孩在幸福的幻想中冻死在大年夜的句子,引出自己的感点。由此可见,“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但要注意,引述原文时不能太多,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读后感”就变成“读后抄”了。

4.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儿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抓小女孩对妈妈很有孝心这个感点,也可以抓小女孩生活悲惨这个感点,还可以抓……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写好读后感的步骤

5.1、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2、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他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5.3、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要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5.4、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篇5:小学作文读后感

这本书的是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奇幻文学作家帕林特拉芙斯写的。主要讲了:玛丽阿姨是个神通广大、严厉而又端庄、并且心地善良,拥有着不可思议的诸多魔法的保姆,她撑着一把鹦鹉雨伞随着一阵风从天而降,来到樱桃树胡同班克斯家。在仲夏前夜,玛丽阿姨和天上下凡的猎户座、双子座、狐狸座等等还有居住在樱桃树胡同的伙伴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不久安德鲁小姐又回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个小男孩名叫卢蒂,住进了附有樱桃树胡同所有居民幻想的18号。安德鲁小姐要传授给卢蒂知识让他打扫家务,配药,每天都把卢蒂关在屋子里,只有在安德鲁小姐睡午觉的一个小时他才可以偷偷出来与伙伴们玩一会儿。不过,卢蒂受到了家人的召唤,在玛丽阿姨的帮助下,通过月上人终于回家去了。安德鲁小姐则离开了18号来到住到了罗经柜家。

读了《神奇的玛丽阿姨》这本书后,我深受触动,不禁心想:如果我也有魔法该多好啊!那样我就可以像玛丽阿姨那样去帮助别人了:我可以去一些被荒废的土地上变出一片大森林和小溪流让我们祖国的环境变得更好;我可以去一些经常发生战争的国家,变出一些“友好井”,一旦有人喝了这井水,自己就会变得十分友好,不再去攻打别的国家了;我可以用魔法去惩罚做了坏事的人们,去让他们知道做坏事太可耻了,以后不可以再那样做,让他们一定要改邪归正;然后我还要去警告那些不爱护环境,不爱护公物。言谈举止不文明的人,如果他们在做出有损我们国家形象的事情我就会用魔法惩罚他们的······尽管我永远不可能会有魔法,但是我也会努力学习,争取靠自己和大家的力量去完成我的梦想,为我们伟大而又美丽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做一个有用,有成就的人!

篇6:小学作文读后感

它讲述的是;在一个传统的美国小镇里,一只小猫被遗弃在图书馆的还书箱里。图书馆馆长薇奇养了它,并给他取名为杜威。小猫杜威获救后勉强撑起一瘸一拐的腿脚,以充满爱的姿势,磨蹭每一只抚摸她的手,赢得了薇奇,也赢得了图书馆所有人的心。

杜威--是个可爱又聪明活泼的小猫,每一个来图书馆的人都为之“倾倒”。它用爱心与真诚,打动了每一个人,它的到来治愈了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因为它,这个图书馆不用被关闭;也是它,薇奇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保持一颗乐观开朗的心。

在随后十九年里,小猫杜威用热情、温暖、谦虚和敏锐的第六感,感动和吸引着小镇居民。在你失意时,它总是能察觉到点点滴滴的变化,用各种方法来逗你开心;在你开心时,它则会与你一起分享快乐,顽皮打闹;在你需要它时,他总会形影不离;当你想一个人清静时,它也会默默走开,等到你什么时候再会需要它时,它有会忽然现身,给你惊喜。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动物,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去保护它,拥有它,只有对动物付出你的真心,它也才会以诚相待。只有抱着一颗慈爱善良的心,面对事事都会如此。

小猫杜威不再只是一个朋友,它已成为了人们的骄傲,整个小镇的骄傲。它的心已经和人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不可分离。它的良好品格,也广为人传。或许,作出的这些,它并不认为是什么,可在我们看来,确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篇7:小学作文读后感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万丽青和顾傲丽。万丽青是个傻丫头,动不动就尴尬,单眼皮,还有点小胖。无情地笑是一种“快乐病毒”,可以感染好朋友。有点笨拙,有点固执,善于思考各种非自动脑补。性格开朗温暖,经常被两个小伙伴当夹心饼干。顾傲丽是个古灵精怪的男孩,时而冷若冰雕,时而热情洋溢。他是班里最有绅士风度的男孩,也是照顾疯婆婆的“最佳小演员”。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友情其实就是一场寻宝。每个人的头上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但只有真正视他们为宝物的人,才能看到那耀眼的光芒。这光与你是否聪明、坚强、美丽、坚强、受欢迎或不受欢迎,甚至你是开朗、宽容或坦率无关。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寻宝者,这个寻宝者将带你一起踏上漫长的旅程。晴天互相遮荫,雨天互相遮雨,白天互相倾诉,晚上互相陪伴,快乐因分享而加倍,悲伤因分享而减半。就算有磕磕绊绊,有误会,有争吵,有背叛,也无所谓。每一次摩擦都会磨圆彼此的棱角,让内心的光芒更加耀眼……

篇8:小学读后感作文

一、品味语言, 读写结合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荷花》, 教学中从字词入手、抓住重点句段, 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训练。于老师特别注意让学生品味语言, 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通过让学生换词比较, 悉心揣摩, 写话交流, 充分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准。尤其是顺势承接的想象写话环节, 更让学生在凭借文本的基础之上适度地超越文本,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材料的内化及拓展, 突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全新境界。

二、真情诵读, 叩开心扉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老师上的一节课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讲的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赵丽宏的《致大雁》。这篇散文诗创作于1982年。作者通过讴歌大雁为了心中的信念, 毕生飞翔、毕生拼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执著追求。韩军老师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叩开了学生的心扉:

在澄澈如洗的晴空里, 你们骄傲地飞翔……

在乌云密布的天幕上, 你们无畏地向前……

在风雨交加的征途中, 你们快乐地歌唱……

秋天———向南;春天———向北……

精彩的诵读, 使文本深邃的内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淌, 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 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 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 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 进入了散文诗的优美境界。记得一位作家说:“写作, 就是燃烧自己的生命。”其实,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 它要求语文教师付出更多的真情, 韩军老师即是如此。他读得那样投入、那样动情, 充满生命激情的张扬和律动。所有这些, 似乎都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也使我们真正感受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的丰富内涵。

篇9: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后感

一、挖掘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

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源于生活。鼓励孩子及时地把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写下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如:低年级可以写买卖的计算问题、中年级可以写生活中碰到的买彩票、摸奖等可能性的概率问题、高年级中的打折、利息等实际问题。让学生把近来所学的知识点联系到生活实际,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会有感而发。其次,目前针对孩子们看的数学类报刊杂志也特别多,所以就学生所看的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就其一个内容进行续写或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如:一位学生看了《小学生数学报》上的童话故事《非洲历险记》,非常感兴趣,每次都续编故事,然后期待下一期的报纸,看编辑部的叔叔阿姨是否和他想得一样,虽然机会渺小,但从中他感受到了快乐。因此我认为: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提升数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反思

让学生了解初步的数学知识、接触初步的数学文化,对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文化素养是大有裨益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撰写数学随笔是一种提升文化素养的手段。在撰写中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内在魅力;在撰写中学生能认识中外的数学故事、数学名人、数学来源等;在撰写中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得到有效地培养;在撰写中学生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各方面获得和谐发展。数学家乔治波利来说过:“没有任何问题能解决得十全十美,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和钻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会提高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反思是学习数学的真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真谛的最好方法。而写数学随笔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反思能力。通过撰写随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再回顾这些随笔,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反省,这对于使学生看清自己过去在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学习的总结,可以逐渐培养起对学习结果自我负责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承担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篇10:小学作文读后感

米开朗琪罗天生忧郁,却用一生的血泪凝聚成伟大的作品;托尔斯泰用他的作品播送爱的种子,用爱去克服个人的痛苦。当我始终更偏爱于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的一生是一场凄惨而残酷的战斗。童年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场恶梦。他的父亲总是让他赚钱,母亲又死了,但他还留有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后来又不幸耳聋,健康状况也一天不如一天,总被欺骗又总希望自己可以好转,最终却不得不面对病症。但他在音乐上别有一番成就,他是“现代艺术中最英雄的力量”。

贝多芬眼中的音乐是一种比任何智慧、任何哲理都更高的启示……音乐应该让人们的精神火花迸发出来。当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跳动时,载满的是他满腔的无奈、悲伤和痛苦。他绝对相信人生的变故影响音乐创作,对音乐,他是从来含糊的。

贝多芬的遗嘱是他内心深处的呐喊,他毫无保留地倾诉他心中的无奈与愤怒。他是寂寞的,他渴望与人接触,渴望得到一丝慰藉,可他却又揪心的忧虑,害怕被人发现自己有残疾。他的生命因艺术而延续。终于,在他的等待与托儿挣扎中,平静地迎接死亡……

篇11:小学读后感作文

今天,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百名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的书,里面有一篇《鸡毛信》的小故事,十分精彩,也十分感人,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大意。

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海娃的孩子。海娃的家人让鬼子给害死了,参加了儿童团,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八路军做事。有一天,八路军的交通员给了海娃一封插了三根鸡毛的信件。海娃带着这封信,赶着羊群出发了。就在他快要走到山里的时候,被可恶的鬼子抓住了,鬼子要他带路到山里找八路军。海娃把鸡毛信藏在了一只大绵羊的尾巴下,鬼子发现上当了,就疯狂地向海娃开枪,有一枪打中了海娃的胳膊,海娃不顾自己的伤势,把信安全地送到了指导员手中,消灭了来扫荡的鬼子。

读到这里,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经过浴血奋斗才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美好。

篇12:小学作文读后感

读书,可以带给我们快乐;读书,可以带给我们思考;读书,可以带给我们知识;读书,更可以带给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今年的寒假,妈妈又给我买了很多好书,其中有一本《好心眼巨人》让我记忆深刻,现在我就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这本书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着写的。说的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巫师出没的时刻”,有一个叫索菲的小姑娘,(她是一个孤儿,住在孤儿院里)睡不着觉,悄悄的走到窗前,想看看晚上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当她把头刚刚探出窗外的时候,她看到好心人巨人来到孩子们睡觉的地方,把他捕捉来的好梦放在一个长长的小号里,从窗口悄悄的伸进去,轻轻的一吹……,就在索菲看到他的时候,好心眼巨人也看到了索菲。于是好心眼巨人就把索菲一把抓走了。

好心眼巨人把索菲抓到了一个连英国皇家空军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地方——巨人国。天啊!巨人国里有各种各样的巨人,有吃人肉的肉块巨人,有吃骨头的骨头巨人,还有油滴滴巨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吃人!他们把人成为“人豆子”。当然我们的好心眼巨人除外,他是一个搜集梦的巨人,索菲和我们的好心眼巨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对于那些吃“人豆子”的巨人他们也非常的痛恨,于是索菲和好心眼巨人一起找到了女王,想方设法把吃人的巨人抓了起来,把他们困在了大山洞里。最后好心眼巨人得到了一头大象,甚至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作家。

篇13:小学读后感作文

一、写作与观察相结合, 有感而发, 写出真情实感

小学生作文时, 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 生活中的每一事物, 每一个细节都能成为写作的内容, 关键在于作者能否发现和用心去感受、体悟。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 也是儿童语言表达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因此, 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的观察能力,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使学生成为探究者和发现者。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亲近自然和生活, 观察社会与生活, 用心去感悟生活和表达生活。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听到的东西写下来。我们知道, 儿童认识世界, 总是从生活开始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指出“美是生活”。的确,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美的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并进行思考,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美。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心童趣, 从而实现孩子们的写作梦想,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 学校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自己的同学站在了赛台上。此时, 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老师和同学们又以怎样的目光望着他, 当时自己的心情怎样, 等等, 这些都应该引导儿童观察体验。

二、写作与积累相结合, 日积月累, 丰富写作词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 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 而好词佳句又能为文章增色不少。教学实践证明, 朗读和背诵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标准规定:“要重视背诵”。这完全符合儿童精力旺盛, 时间充裕, 模仿性强, 记忆力好的特点。见于此, 我引导学生有意识, 有目的地积累词汇、佳句、名段、名篇。既要整理好课文里的, 又要搜集好课外书上的好词佳句。要求学生无论课内课外, 只要阅读就要做好读书笔记, 摘抄优美句段, 积累写作素材。课本中的课文, 大多是经过挑选的好文章, 我充分利用早读课, 课堂教学时间, 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且要求在家每天必读。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两篇好作文, 并进行摘录整理。每次作文之前要先读范文, 再进行写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诵读的习惯, 几年下来学生的词汇量自然丰富了。

三、写作与阅读相结合, 范文引路, 激发写作激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我把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 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就写论写, 越写越难;以读促写, 大有可写。通过一定量的阅读, 熟记语言点, 扩大知识面, 学习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有关写作技巧, 以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帮助和引领学生从阅读的“范文”中, 读出自己生活中的类似情景和感受。并告诉他们只要积极参加阅读, 在阅读中就能学到写作方法, 并能写出好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意以各种文体和课文为范例, 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 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 找出差距, 然后再去练习, 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写作技巧, 还能锻炼他们的恒心和毅力。因为阅读教学中的许多文章更能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他们也能从阅读中汲取写作技巧, 体会到表达方法。相同体裁的篇目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力, 使他们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美, 体悟美。在阅读中学生讨论所读的文章好在哪里, 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是自己又该怎么写, 写什么。“阅读引路”会让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写作角色, 激发学生潜在的习作激情。

四、写作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感知, 引起创作冲动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 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 如野炊, 踏青, 游戏, 访问, 科技观察, 比赛等。并组织学生写成文章, 编成相声, 话剧, 小品等, 并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中, 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进而积累写作素材。比如, 让学生跟爸爸妈妈一同参加秋收劳动, 要求他们观察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 体会挥汗秋收的情景。一位同学在《秋收》一文中这样写:秋天的田野, 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你看, 玉米地里, 一个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绽开了笑脸, 爸爸正在忙着收玉米, 汗水从爸爸紫红色的脸上流淌下来, 脊背上流下来的汗, 把爸爸的衣服都湿透了, 但是他却顾不得擦一把。看到爸爸妈妈忙碌、疲惫的身影, 我才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这段文字内容丰富, 情真意切, 这正是小作者亲眼目睹了爸爸妈妈的艰辛劳动, 才产生了这真挚的情感。

五、写作与讲评相结合, 深情赞美, 品尝成功喜悦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作文评讲重在鼓励, 要着重表扬肯定。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气氛中, 接受老师的作文指导, 及时的赞扬、鼓励, 学生会增强作文的信心, 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我在讲评中, 在指出存在的不足、问题之后, 总是大加赞美之辞, 深情的表扬, 使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把激情冲动的表达欲望深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激起他们习作的兴趣,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也许只是一句话, 正是他们内心的激情冲动, 孩子们就会迈上创作之路, 翱翔在语言的天空里。

总之,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 创造性地利用课本和其他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坚持“五个结合”,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系统写作练习, 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努力创造写作的环境和写作实例, 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学生一定能写出文法正确, 语言优美, 语感地道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关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2011.

[3]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确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14:小学读后感作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后活动;活动设计

阅读后活动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阅读活动的输出和反馈。根据阅读文本题材的不同来设计形式不同的阅读后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进一步掌握语言知识,还可以扩展思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活动设計是否有效,直接关系这阅读效果的达成度。

一、存在问题

笔者在教学和大量的调查中发现,现阶段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阅读后活动的缺失或过多

有些阅读课没有设置阅读后的活动内容,以至于课堂没有深层次地发掘阅读材料,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阅读资源,结果是输出不力,学生无法实现对阅读文本由浅层到深层理解的转换。也有的阅读课阅读后活动太多,导致目标不明确,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要做到阅读后的活动内容设计,适度适量,科学利用阅读资源。

2.语言知识的输出、输入不一致

阅读后活动中输出语言结构与while reading中输入语言结构不一致,学生所学的语言结构无法得到及时的强化和训练,其结果是增加输出时的表达难度和影响表达时的准确性,导致学生在输出过程中的产生障碍。

3.输出与阅读的主题不一致

阅读后活动的目的是强化,升华主题,启发学生加深理解文章主题,发掘主题的内涵和价值。但有的阅读后活动中设计的活动与阅读文本的主题不一致,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对阅读材料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

4.与学生的主体性不一致

有些阅读后活动中所设计的活动与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不相匹配,导致设计的活动学生不感兴趣,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动中学生兴奋度和参与度不够,或者所设计的活动学生感到过易或过难,积极性受打击。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阅读后活动

1.活动设计中输出与输入的语言应保持一致性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互影响,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反过来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对输入有反拨作用。当阅读后活动与while reading中的语言结构一致,学生所学语言就能通过及时在合适语境中运用而得以强化,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阅读过程中,学生学习了机器人外形、用途的语言知识。教师设计的读后活动正是要求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让学生根据所学语言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了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一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主题相一致

阅读后活动的目的是在while reading分析、深入主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发掘主题的内涵和价值,强化、升华主题。同时在拓展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例如:小学5年级unit 7  Section B的阅读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 文本讲述的是学生Liu Yu与父母亲在面对爱好和学业问题时不同思路导致的矛盾和困惑。在阅读后活动中设计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进行小结:We must keep the balance of our schoolwork and hobbies. 阅读后活动设计的活动围绕主题进一步深入,充分挖掘了文本主题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清楚Liu Yu与父母的矛盾所在,思考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懂得平衡学业和爱好的关系和怎样换位思考与人沟通。

3.与学习主体保持一致

阅读后活动中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习主体——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的活动应该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不能超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这样学生才可能对所设计的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活动,从而有话想说、有话愿说、有话可说。这种活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4.活动的设计应有层次性

阅读后活动中不同活动的设计应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语言知识的熟悉、阅读材料的理解到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的拓展。阅读教学中的读后输出和拓展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文本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输出和拓展;三是具有比较与借鉴意义的比较性输出与拓展。活动的设计既要关注文本知识,又要关注思维训练。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篇15:小学作文读后感

是呀,过去的日子已经如轻烟、薄雾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又在这世界上留下过什么痕迹?我一无所有地降临,但不能什么都不留下就走了。不然,不仅会浪费妈妈辛辛苦苦把我生下来的痛楚,还会走得心不甘情不愿。所以,我应该珍惜时间做一番大事,让自己名留青史。

记得有一次,我就是因为不珍惜时间而坏了大事。一次期末考试,我一看试卷,心中暗喜:这试卷太简单了,先玩一会儿再做都行啦!时间一分一秒、无声无息地过去了。当我突然觉察到时间的流逝时,还剩15分钟而已。我不管七七四十九,赶紧抓起笔就写起。那令人心跳加速的铃声响起了,该收卷了,我放下笔,眼睁睁地看着那张一大半空白的卷子被收了上去,恨不得时间停在这一刻,让我把卷子写完再继续。可我没这个能力……

篇16:小学读后感作文

晚上,孙子煜到我们家来了,我和孙子煜去我房间,我们看了《二年级问题多》里面写的是学校里要我们把姓名牌缝在校服上。君伟的妈妈说:“我来缝。”结果缝颠倒了。君伟的爸爸从书房走出来说:“我来缝。”他就拿起针开始缝。缝好了君伟拿起来君伟爸爸摔了一跤。原来他把校服牌和自己的裤子缝一块了。我们看了哈哈大笑。

篇17:小学读后感作文评语

2 你把 “ 失败乃成功之母 ” 作为你的座右铭,老师似乎看到了你暗暗努力的情景。确实,每一次的成功都与失败联结在一起。在文科方面你有很高的天赋,但你不得不放弃兴趣面对你偏弱的理科,拼了命要使学科平衡,真是难为了你,尽管起起落落但老师真的感动。希望暑假继续努力,同时开始锻炼身体以适应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

3 你的座右铭竟然是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不是自勉,而是自谦。一直的印象中你是个很能吃苦的孩子,应该很听老师的话,但其中考试之后,你的作业本子写着你的浮躁与不安,有时甚至应付了事。小结你语文学习,是否该反省点什么?

4 “ 美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 你的座右铭给人以美的享受,让我想起了每个早上你摆放自行车的情景,那一刻的你最美丽,也让同学对你刮目相看。但作为学生,老师希望你能喜欢上书!所以把这些话送给你: “ 书是一杯茶,只有细细品尝,才能透过苦涩,品出香甜,希望你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在书山学海中,品尝探索知识的乐趣。 ”

5 “ 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 ” 从你的座右铭中看出你少有依赖感。但你知道吗,做人也是靠自己做出来的。你本质并不坏,只是喜好表现自己,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作为学生你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于学习活动中表现自己才能吸引老师同学的注意啊!老师知道你也想改掉不好的习惯,但是自控能力差。希望以后勤奋学习,把学习搞上去。

6 “ 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荆棘,苦战方能成功。 ” 从你的座右铭中看,你知道成功道路的艰难。 努力学习的你,困惑成绩方面缘何不能有较大突破。南宋诗人陆游的一句话,或许能给你一些启迪, “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 。你应适当看些课外书,拓展视野,扩宽知识面,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7 你喜欢 “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撑起来 ” 。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热情奔放、热爱集体的好学生,愿意主动与老师亲近、接触。但每当想起你及格线以下的学习成绩,我的心里总是苦涩涩的。你愿意勤奋读书为老师掠去心头的这片阴影吗?以 “ 勤奋 ” 为支点吧。

8 你喜欢 “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你是一位正直,坦诚的好孩子,爱憎分明,遇事有一定的主见。数学是你喜爱的科目,且成绩优秀,要知道,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但一定是最能耐久的人。

9因为学习成绩总是那么的不如人意,你总是显得那么忧伤,有时甚至颓废,但我们都知道 “ 做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怕失败,摔倒了,爬起来想一想,再前进。 ” 既然你能选择这样的话做你的座右铭,一定有你的理由,希望能多多拿来勉励自己。

10 你的座右铭是 “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 你是一个诚实好学的孩子,只是你的基础不太好,学习方法还不是最佳,有时上课和别的同学一起开小差,所以成绩还不够理想,相信你会多向别人请教,补足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11“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 你有良好的学习基础,你有聪慧的智力,你还有向上的冲劲,你应该有非常好非常稳定的成绩。但,你有时会原谅自己的暂且不坚持,会为自己的成绩退步找一个借口,希望你在最后的冲刺学年里,不姑且自己的这些缺点,只有奋斗不止,你才能考进理想的高一级学校。

12你的座右铭是 “ 志当存高远 ” ,你是有远大理想的。你凭借着对数学自然的喜爱与钻研,经常地摘到胜利的果实;而你也因为语文英语的偏弱,经常地退到尴尬的位次。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数学自然抓特长,语文英语抓基础,一样也不能放松,切切。

篇18:小学读后感作文

一、积累素材,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练笔, 是习作, 不是创作, 是为将来创作打基础。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用笔“说”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有话可说, 只有积累大量素材, 才能做到有话可说。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谁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 小学生观察能力不强, 要悉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1]。 教他们按一定顺序观察, 抓住特点仔细观察事物, 对身边事物保持一种新鲜感, 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 自己知道得具体详细;别人知其然, 自己知其所以然。

2.每天课前一分钟“说说我的见闻感受”。

要想让学生用笔写出来, 首先要让学生用嘴说出来。 每天我让学生利用课前一分钟说说自己的见闻感受,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可以说看到的人事景物, 也可以说听到的奇闻逸事, 还可以说想到的风土人情等。 每个人每天说的都不能与他人说的相同, 同样是说看到的人, 他说了自己看到的人的外貌, 你可以说看到的人的外貌, 说法绝对不能相同。 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

3.每天选读一篇课外文章, 说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大量阅读做基础, 要写出好文章是难以想象的。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朱自清先生曾说“写作的训练, 还是要从阅读说起。 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 是‘流’不是‘源’, 但同样可以影响写作”。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为学生写作文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素材, 还学习了写作方法。 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 推荐好的书目,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让不同学生读不同的书, 防止抄袭偷懒现象。 每天随机选取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丰富学生的积累, 培养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背诵经典名篇, 积累语言素材。

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 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认知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好文章, 凡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章一定让学生背熟练, 不要求背诵的文章, 选择精美语段让学生背诵。 通过背诵名家名篇, 积累语言素材, 使他们写作文时能想起这些优美的词句, 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写法, 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作文是一种技能, 技能的形成靠训练。 一定要勤动笔、多练习, 放手让学生写,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 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 是不可能形成很强作文能力的。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他们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 他们在写作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

1.培养写读书笔记, 写日记的好习惯。

作文还是一种习惯, 习惯的养成靠历练。 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 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 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爱写读书笔记、乐于写日记的好习惯。 开始教师要跟学生一起写读书笔记, 写日记, 每天评比,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 才能产生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他们就会主动写读书笔记和日记, 逐渐养成习惯后,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比, 评出优秀的在全班赏析。

2.在阅读中进行写作指导, 在阅读之后进行小练笔活动。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 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阅读教学起到指导写作的作用。 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结构完整, 条理清晰, 写作手法明确, 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最好范例。 结合阅读的每一篇文章的某一个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活动, 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方法不待教而会, 不待学而能。 学生写作文时就会感到写作文有“法”可依, 没什么难的。

三、互动交流, 注重练习, 解决写好的问题

1.先说后写, 成竹在胸。

在让学生写作文之前, 教师先引导学生列出提纲, 根据先分后总, 或先总后分, 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等进行写作。 然后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选取素材, 进行构思, 打好腹稿, 做好说作文的准备。 在说的过程中, 同学们互相补充, 共同修改, 先把作文说具体, 做到成竹在胸。 只有说具体, 才能写具体。 在学生说完之后, 教师进行修改补充,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分类指导, 各个击破。

对于写人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特点,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具体描写。 重视细节描写, 细节是人物内心的流露, 是人物品质的反应。 写人离不开写事, 写人的关键是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 比如, 要写一个爱学习的人, 就要选择他早起学习或学习时忘了时间等事例, 也可以把张三做的事和李四做的事放到一个人身上来写, 这不是胡编乱造, 而是艺术真实, 艺术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作文不是生活的翻版, 而是对生活原形的加工提炼, 塑造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对于写事的文章, 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写清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特别是事情的经过要写具体, 适当运用插叙、倒叙的方法, 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对于描写景物的文章, 首先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 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等, 教给学生一些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的文章显得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比如, 写柳树时, 要求学生从树的颜色、形状、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描写。 描写时, 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运用联想、想象等写作手法强化突出景物的特点。 这样指导, 学生不再感到空洞, 写作时心中有数。

3. 教师写下水作文, 打消学生恐惧心理, 为学生提供参考。

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看你会抄不会抄。”这里所说的抄不是照搬照抄, 而是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2]。 有的优美的名言佳句, 我们初看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细细品味却是同中有异, 究其原因就是得其精髓, 变化自如。 教师的下水作文为学生提供参考, 学生在仿写中摸索写作文的方法, 通过训练, 就能在今后写作中运用自如、自由发挥。 这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 开始总要扶着他走, 扶一段时间后, 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走, 虽然开始走不好, 但经过反复练习, 都会奔跑自如, 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写作文也是如此, 要先扶后放。

4.认真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使每个学生都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并能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现在许多学生都不爱修改作文, 在他们看来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 实际上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修改中不断提高的。 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要反复推敲, 不仅提高作文能力, 而且锻炼思考能力, 这也是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

其实, 作文并不难, 难的是头脑中空无一物, 不知写什么。 当学生头脑中有了大量作文素材, 掌握了作文技法, 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写作练习, 再面对作文题目时, 就不会愁眉不展。 我用我笔写我心, 无论看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 头脑中都会有无数符合作文要求的素材涌现出来, 有无数名家名篇展现在眼前, 到那时真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参考文献

[1]王兰英.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观察能力[J].作文与阅读, 2014 (1) .

上一篇:议论文材料分析法下一篇:中学挂职锻炼总结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