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治疗

2024-06-08

心血管内科治疗(精选四篇)

心血管内科治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分布35~67岁,平均年龄为(56.27±4.62)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梗死部位:广泛前壁梗死12例(24.00%),前壁梗死15例(30.00%),下壁梗死16例(32.00%),下壁加后壁梗死7例(14.00%)。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接受心血管内科溶栓治疗,其中发病后6h内接受溶栓的有34例,发病6h后接受溶栓的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持续心电监护,施行吸氧、镇痛、镇静和扩张冠脉等措施,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等,随后给予患者溶栓治疗法,配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

溶栓治疗前,患者口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片,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为100mg/d。氯吡格雷(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75mg/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剂量为75mg/d。静脉推注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0.3ml:3000IU,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剂量为60IU/kg。

溶栓治疗:阿替普酶(注射用阿替普酶,爱通立,20mg/支,批准文号:01121S005,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 H&Co.KG)静脉推注,首剂量为15mg,30分钟内再静脉滴注阿替普酶50mg,随后继续静脉滴注35mg阿替普酶,其总剂量为100mg。溶栓治疗12h后对患者皮下注射肝素钠注射液,剂量为12IU/kg(最大量800U/h),每隔12h注射1次,连续用药3d。根据患者病情,可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和受阻滞剂等药物治疗[4]。

1.3 护理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律、呼吸、血压、心电图、体内离子平衡等,在患者的床边准备好抢救设备,如呼吸机、除颤器等。治疗期间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检测血常规、血型、血小板等项目。治疗后常规心理护理并指导指导患者饮食、运动等,制定针对性的恢复方案,出院前和发病后30d复查心电图,随访12个月。

1.4 疗效评价

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标准[5]:1溶栓开始后120分钟内心电图ST段抬高回降≥50%;2溶栓2h内,胸痛缓解明显;3心肌损伤CK-MB的峰值前移;4溶栓后2~3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符合上述2条或以上指标可判定为血管再通,但除了只符合上述1,2条。

2 结果

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内科治疗,48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内科治疗无效中转心脏搭桥手术。随访12个月,48例经内科治愈的患者,心肌梗塞复发的有3例。

3 讨论

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严重和持久的心肌缺血、心肌乏氧或无氧状态及低血压反应均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大部分心肌梗塞的患者在骑兵前有前驱症状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少部分患者无心绞痛症状、但发病就表现出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可致心脏破裂、动脉系统栓塞,致死率高。目前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抗血小板、抗缺血等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动脉搭桥和静脉注射溶栓相比,静脉注射溶栓优点显著,如简单、耗时少和危险系数低,是目前心血管内科的首选疗法。

急性心肌梗塞确诊后,患者对溶栓药没有禁忌症,则应争分夺秒开始静脉溶栓治疗,常用的溶栓药物按时间先后可分为三代产品,第一代溶栓药,如链激酶(Streptokinase,SK)和尿激酶[6](Urokinase,UK),可以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溶解纤维蛋白,但溶栓速度较慢,缺乏特异性。第二代溶栓药,如纤溶酶原激活剂,可选择性地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结合,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使血栓溶解,但是半衰期短。本组研究对象所用的药物阿替普酶是第二代溶栓药,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是目前最常用的溶栓药。第三代溶栓药以瑞替普酶为代表,其对纤维蛋白的结合具有选择性、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已逐渐取替阿替普酶。提高溶栓药物的血栓靶向性和特异性,让药物选择作用于血栓部位,减少不良反应和临床并发症是溶栓药物的发展方向。RGD序列作为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特异性配体,具有血栓靶向性,国内外已开始利用RGD序列制备靶向溶栓药物[7]。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内科治疗,48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内科治疗无效中转心脏搭桥手术。随访12个月,48例经内科治愈的患者,心肌梗塞复发的有3例。2例患者内科治疗无效中转心脏搭桥手和3例心肌梗塞复发的患者均是在发病10h后才接受溶栓治疗的,有很多研究指出患者在发病6h内和6h后接受溶栓治疗,治疗效果不一样,溶栓治疗具有时效性。但也有研究指出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6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8],应根据患者的基础病情放宽溶栓时间窗。因此,如上文所示的,确诊心肌梗塞,患者对溶栓药没有禁忌症,应争分夺秒开始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显著疗效,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生活质量越佳。

参考文献

[1]侯兰英.浅析急性心肌梗塞与便秘[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2):102.

[2]洪文.对急性心肌梗塞病理及诱因的探讨[J].中外医疗,2007,18(4):6-7.

[3]张平.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4(6):56-57.

[4]靳艳芳.127例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02(7):161-162.

[5]彭刚,李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1(3):49-50.

[6]Liu FY,Wang MQ,Fan QS,et al.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symptomatic acute-subacute portal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40):5028-5034.

[7]Meyer A,Auernheimer J,Modlinger A,et al.Targeting RGD recognizing integrins drug development biomaterial research,tumor imaging and targeting[J].Curr Pharm Des,2006,12(22):2723-2747.

心血管内科治疗 篇2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肌梗;尿激酶;患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26-01

急性心肌梗塞是人群中多发的一种心脏疾病,该疾病死亡率较高,通常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肌梗塞,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经过CT、心肌酶和心电图常规检查,排除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同时经过心肌梗死等级评估。20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85例,男性患者115例,年龄分布于29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55.7±2.4岁,冠状动脉梗死19例,前壁梗死54例,心室前壁梗死103例,后壁梗死24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为:无禁忌症的患者实施β阻滞剂治疗;对于β阻滞剂存在禁忌症的患者实施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治疗;无低血压的患者实施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ACEI)治疗;对ACEI不耐受者实施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治疗措施如下: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尿激酶(国药准字H20033957)加5%葡萄糖溶液进行配置,速度为90ml/h。患者治疗周期为2周,主治医师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身体各项指标和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治疗结束后,患者使用同一心脏功能彩超检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指标,并且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变化情况、记录收缩与舒张的时间和情况,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

治疗后,使用《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作为评价标准,共计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三个标准[2] 。具体的: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未见明显好转,甚至恶化,病情加重。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血清酶恢复到正常状态,实施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异常Q波和T波发生改善。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患者血清酶恢复正常,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异常Q波,同时,患者并发症已经被控制,能够生活自理;

2结果

(1)尿激酶治疗总有效率

通过实施尿激酶治疗,本组显效146例,有效4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之和/患者总数)96%。

(2)患者其它身体指标比较

治疗前,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57.4±7.1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8.1±5.6mm,左室后壁厚度为9.2±2.0mm;治疗后,显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5.8±2.3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0.1±5.3mm,左室后壁厚度为9.6±1.5mm;实施注射用尿激酶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后壁厚度等指标。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同时多发其他原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在已经破裂的斑块表明,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控,心肌长时间缺血坏死,临床发病诱因包括很多种,具体是吸烟和大量饮酒、过渡的劳累、寒冷刺激、情绪波动、暴饮暴食和便秘等[3] 。

心肌梗死临床常见症状有胸骨突发剧烈持久疼痛,伴有烦躁、恐惧和出汗;部分患者无疼痛感,突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休克;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颈部、下颌、牙齿疼痛等,非常容易出现误诊,导致患者发生生命危险。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纺织支架、经皮冠状动脉成行术和药物溶栓。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制约,国内大部分医院采取药物溶栓治疗措施。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生后,溶栓的最佳时间段是3-6小时内,可以有效的再通冠状动脉,使得心肌得到再灌注,使得已经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尽可能缩小坏死范围,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尿激酶(UK)属于第一代溶栓药物,是我国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溶栓药物,其能够专门激活体内纤维蛋白酶原转为纤溶酶,以便可以水解纤维蛋白酶,从而融化血栓[4] 。

本文实验组200例患者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療,显效146例,有效4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高达96%,能够在短时间内溶栓,疏通血管,为心脏提供血液,具有较好的疗效。总而言之,为了能够迅速抢救患者,争取时间,尿激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急性期预后,降低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卫平, 孙环, 张朝晖, 等.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148例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01)

[2] 郑君.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9(01)

[3]苏懿,王磊,张敏州.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4)

心血管内科治疗 篇3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普遍的心内科室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对老年人的危害极大,严重者会造成左右心室的舒张和收缩功能的减退。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心力衰竭的病情会日益加重,患有心力衰竭的老年人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一年内就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老年心力衰竭病症的复发率也非常高,平均每年有近百分之三十的病人都会出现病情复发的状况。在患者患病期间,对患者进行躯体理疗、心内手术、服用药物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现在,在临床上的很多研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力衰竭病人的痛苦和病情,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我院此次研究是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收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的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此次探究的对象,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人,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62-80岁之间,平均年龄(65.5±8.5)岁,对照组15人,男性患者7人,女性患者8人,年龄在65-85岁之间,平均年龄(70.3±9.1)岁。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的临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2]。

1.2 方法

1.2.1 准备工作

心肌梗塞患者在病情不稳定,而且在患病时都处于紧急情况,所以,当病人进入医院时,应该减少病人的活动,让病人在安静的病房中休息。医护人员要为患者进行心电功能的测试,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为治疗做充足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将抢救的药物及时地准备好,确保患者随时都能够接受抢救。心肌梗塞患者在病情产生时,在5个小时内进行抢救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医生要在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尽快进行抢救措施,。在抢救之前,为患者进行血液的检测[3]。

1.2.2 溶栓治疗

在患者服用可以溶栓的药物之前,要服用拜阿司匹林,要确保患者定期且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采取皮下注射的方法,给患者注射克赛。医护人员要定期观察患者的注射位置,避免溶栓的药物没有注射到体内,造成药物的外泄。在克赛注射1个小时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的检测,并观察患者体内的心肌酶及血红蛋白的含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早期的溶栓治疗,两组患者都仰卧休息,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抗栓、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先服用300毫克的阿司匹林,然后将尿激酶溶解在1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然后加入100毫升的生理盐水,让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在半个小时内将尿激酶注入体内,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12个小时后,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注入低分子肝素钙。

1.2.3 观察指标分析

在观察患者病情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时,可以采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来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医院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观察患者的焦虑程度的改善情况[4]。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同规格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具有差异统计(P<0.05)。

2 结果

2.1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血便现象、心律失常、皮肤粘膜问题,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没有出现死亡的患者,也没有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结果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且对老年人危害非常大的一类内科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塞这种疾病突发状况比较多,病情常常多变,病情很容易加重,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死亡率特别高。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急性心肌梗塞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5]。

急性心肌梗塞在患病的初级阶段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是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患病初期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最佳手段。

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体内的血栓充分溶解,这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我院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将他们随机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有效地根治,患者的心肌功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发病的范围减小,病发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6]。

通过我院的此次研究,早期定时的治疗可以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病者的死亡率。因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卫江.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探讨[J].工企医刊,2014,22(03):793-794.

[2]肖小六.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1例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23(09):110-111.

[3]姜乔惠.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8(04):108-109.

[4]秦立玲.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1):38+40.

[5]子光慧.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06):87-88.

心血管内科治疗 篇4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人性化护理,焦虑,患者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1]。临床实践表明,除积极配合治疗外,基础护理对可进一步防止再梗死、预防各种并发症[2]。本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45岁~70岁,平均年龄(59.1±8.2)岁;前壁梗死31例,下壁梗死27例,其他部位9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1例,高中及中专学历3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1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采用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饮食干预、休息、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营造人性化的护理氛围。患者入院初期,护士热情接待,带领患者及其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告知预后情况,使患者认识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告知患者医院资质,医院相关设备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在各设施设置的时候,充分考虑患者使用的方便性,尤其是卧床患者的使用情况,消除患者初入院时的紧张感。护士应衣着整洁,微笑服务。在病室内摆放绿色植物,悬挂风景画等,放置温湿度计,及时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节;病区内保持安静,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病室内安置隔离窗帘,使患者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保护患者隐私。

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病情、自然情况及家庭背景,以便在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时有的放矢。加强护士培训,了解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如部分患者因环境陌生,易导致失眠,针对此,可指导患者调整呼吸等;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面带微笑,多倾听,多使用礼貌用语,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鼓励患者进行喜好的活动,如绘画、读报、听音乐等,参与院内患者间的互动,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同时,从事喜好的活动还可愉悦患者身心,提高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

对比2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理积极性、态度、设施方便性等。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75~89分为基本满意,60~74分为尚可,59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33.3%;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8.8%,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焦虑状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精神、生理及情感等全方位的护理,将患者看作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社会人,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具有知情权、选择权、保密权及享有权。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均得到满足,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

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期间普遍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临床疗效。因此,护理时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从细节入手,使患者与护士建立起和谐、尊重、信任的关系[4];通过生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干预,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

本文中,通过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加强舒适环境、人性化心理干预等方面。在住院环境营造上,改变传统白色的病房布置,配合绿植、装饰画等,减少紧张情绪,同时护士的热情接待可消除患者初入院时的陌生感及焦虑感;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使患者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表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在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时候,首先对患者背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便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5]。除此之外,鼓励患者从事喜好的活动,尤其是参与院内患者的互动,可提高患者的社会参与度,减少自我封闭感。本组患者经护理后,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75-3376.

[2]吴爱梅.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1,39(18):139-140.

[3]闫红英.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3):155-156.

[4]曹磊.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61-96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心血管内科治疗】相关文章:

胸心血管04-16

心血管春节07-01

心血管意外05-10

心血管参数05-18

心血管医学06-24

心血管面试范文05-22

心血管内科感染06-08

心血管介入手术06-15

心血管疾病患者07-06

心血管护理管理论文04-20

上一篇:形变热处理下一篇:少先大队工作